供应链管理的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的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篇1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供应与需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管理中的物流配送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处于基础配送阶段――货物配送阶段,只是企业转型的初级阶段。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环境;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04802

0引言

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促进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方面的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

国际状况而言,虽然国内企业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但由于国外企业供应链管理在发展方面更注重建立信息化、多功能、高层次、广范围的物流配送体系,所以国外企业的发展远远超过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

1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1供应链的概述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就是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作中间产品或者是最终产品,最后由网络销售到各个消费者手中的闭合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种类。

1.2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1.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运作中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整个运作过程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运作,运作过程中担负计划和控制的职能。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有效性管理,表现了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的优化。从企业角度分析,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企业整个供应链运作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1.2.2物流配送

从商品流通的经营方式看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种现代的流通方式。物流配送是物流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联系着商流、资金流,更是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接触,是消费者体会企业服务的第一步。

物流配送主要分为:

(1)备货:配送活动的第一步,包括准备好货源、集中货物、订货等,还包括这些过程中的质量检查、交接。

(2)储存:要选择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地方,有利于减少成本,方便配送。

(3)分拣及配货:物流配送中的一个比较简单的环节,虽然简单但是并不是不重要,注重的方面是对货物的保护,不能在分拣中破坏了货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配装:一方面保证商品不被损坏,另一方面,需要对配送的货物进行有效分组,既达到车辆有效载运,又能通过合理配装降低企业成本。

(5)配送运输:物流配送的核心。

(6)送达服务:配送环节中一个关键环节,服务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口碑。

(7)配送加工:通过配送加工可大大提高用户满意度。

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企业影响

2.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现代时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系统的闭环管理。只有企业供应链系统不断的完善,企业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逐渐深入,企业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在时代背景下促进自身的发展。国内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较晚,而国外供应链管理巨头对中国内地市场的需求及生产资源的掌握,对本土企业缺乏了解,导致国际供应链管理领先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优势并不突出。

2.2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影响

(1)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在发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是最终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都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是整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根本。

(2)节约成本,增加利润。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大大降低供应链内部的交易成本,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的交易时间,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由于成本和资金的节约,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入,最终导致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大量的交易利润。

(3)降低货物储存水平。

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物流配送的货物储存水平进行完善。供应商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随时掌握货物的库存信息,充分发挥组织管理能力,在发展中组织生产,及时补充,因此企业已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水平。

(4)减少循环周期。

通过供应链的自动化,预测的精确度将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导致企业不仅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而且能减少生产的时间,提高顾客满意度。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Internet网络的发展,促进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步发展,从而促进企业供应链环境的变化。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在发展中成为一个新兴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物流配送作为企业供应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用电子商务强大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中的物流配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是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必然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Metropolis N.,Rosenbluth A.,Rosenbluth M.et al.Equation of State Calculations by Fast Computing Mathines[J].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7,(21):10871092.

[2]Dorigo M., Maniezzo V.,Colorni A..The 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2010,26(1): 126.

[3]AbdelwahabW,SargiousM[J].Research of the straegies of abc company,2013:787790.

[4]张向丰,董淑娟.蚁群算法改进及其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7):1415.

[5]冷亮,杜庆东.基于遗传算法解决车辆最优路径诱导问题[J].信息通信,2012,1415.

[6]胡大伟,陈诚,王来军.带硬时间窗车辆路线问题的混合遗传启发式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5):112117.

[7]林珊,段复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算法[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靳志宏,计明军.物流实用优化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

[9]许彦琛.供应链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问题与解决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0]张心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浅析[J].华章,2013,(07):4647.

篇2

关键词:供应链;财务管理; 一体化

一、财务供应链管理概述

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供应环节与供应链系统对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意义,并对此展开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也在那个时候被提出,之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被列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很多企业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发现财务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着及其重要的关系。下图为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影响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决策、绩效评估、财务风险等,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与财务管理有密切的关系,财务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的财务、盈利能力。

所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必须意识到财务管理在各种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与连续性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可以帮助企业管理消除诸多方面的缺陷与不适应性,例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的成本难以控制、交货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成的财务供应链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环节中的各业务部门高度协同,并且可以打破企业管理瓶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相结合,建立一体化的财务供应链管理,有效的解决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化以及供应链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的流转越来越敏捷,带来的成本难以控制、交货不稳定、业务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管理以财务业务同步为管理目标,从签订订单开始,直到订单交付,中间的各个业务环节相互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实现各环节业务、财务以及信息的一致性,同时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财务管理等系统紧密集成。

(一)从订单签订到交付的业务活动管理

从客户签订销售订单开始,直到订单交付,这中间的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例如采购、生产、发货、收款等,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系统将订单签订以及签订后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准确的记录下来,实现财务和业务的高度集成,保证了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二)从采购到付款业务活动管理

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系统,可以实现采购订单从计划一直到交付过程的完成业务管理,并且若与预算系统集成,还可以有效的管控采购预算和采购付款计划的执行,另外与质量系统集成,可以实现从源头把控采购质量。

(三)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

将分散在各处的合同,根据不同的类别有效的管理起来,例如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等,不仅支持各类合同资源的管理,还包括合同变更控制以及历史情况记录等。通过与相关业务系统集成,实现合同情况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四)财务与业务的同步管理

每一次业务的发生与变更,均能够及时的在财务总账中得到相应的体现,例如合同的签订、执行、付款等活动,以达到财务能够与业务实时同步的目的。

(五)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实时监控

在每一个供应链环节,严格的控制信用与账期管理,并借助多角度的核算辅助、严格的预算审批,管控价格政策、物料实物流转、财务流转等的执行情况,实现财务对业务的实时监控。

(六)多角度的追根溯源

将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管理平台与ERP系统集成,实时的将各业务活动数据记录到ERP中,以达到从业务的源头出发,监控到商业、合同、销售订单、出库、入库等各个环节,从而帮助企业能够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定位问题,降低风险。

(七)严格的质量控制

监控供应链中的到货、入库、出库、发货、返工等各个业务环节,以确保各个业务环节均进行了准确的质量检验,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三、总结

财务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将财务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营运资本与收支活动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一体化财务供应链管理能够在帮助企业增加盈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章一.客户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的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王勇,孙良云.供应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2(10):38-40.

[3]闫淑敏.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J].企业研究,2011(10).

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供应链管理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体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慎重开展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企业开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供应链管理中要避免盲从,结合物流企业基本特征及实际运营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从而规范整个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

一、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实践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在物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统一规划物流系统,对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化管理与规范。之所以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是因为企业中制约物流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物流成本、配送环节、库存控制、客户情况及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物理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物流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其内部系统进行制度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集成化优势,能够将物流管理流程作业进行快速重组,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统运行的敏捷性,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工作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流管理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物流功能整合,然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将物流管理中各个环节当作一个整体,对物流系统内部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操作,优化了物流管理系统内部组织,是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概述

现如今,供应链管理已在诸多物流企业中推广开来,从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实践角度出发,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物流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性,供应链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及实际运营状况,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第二,强化供应链内部各协同业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中涵盖了诸多业务内容,在供应链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这些任务进行有效管理,若一个环节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供应链管理效果,因此要强化供应链内部各协同业务管理。第三,以业务订单协同为依据,实现物流业务订单的快速响应。业务订单协同是后期开展各类协同工作的基础与关键,订单记载与传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物流业务订单的快速响应,从而提高物流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快速性。第四,对供应链渠道及非渠道组织实施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客户的最终需求,在准确了解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渠道与非渠道管理,有利于优化供应链整体管理流程,对物流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五,将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在供应链管理工作中应将管理成本控制到最低,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及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实践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具有整体性及时效性特点。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传递尤为重要,信息传递主要是在各企业之间逐级进行的,若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很容易随传递方向逐级变大而导致信息数据失真,降低供应链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因此要对供应链管理内容进行全方面把控。供应链管理具有交强的功能性,以下是笔者对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实践的分析:

1.供应链管理实践强化了物流管理系统的响应能力

在供应链管理实际操作中,主要以Internet技术作为管理工作开展的支撑,利用该技术能够对物流信息及业务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其主要是通过消除无价值程序及时间,来达到降低物流管理系统应用成本的目的,对物流企业实现简便快捷性物流业务操作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础性保障,是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物流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2.供应链管理实践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确保供应链管理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若物流系统中没有无缝连接,那么会导致物流企业无法及时得知客户的实际需求,那么客户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必然会造成客户不满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制约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业务的正常开展与运行。而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从而使物流企业能够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了解客户反馈信息及需求,有利于物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3.供应链管理实践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在物流管理内部进行供应链管理实践,能够快速获取客户现有及一些潜在需求,利用供应链管理方式能够使物流企业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及时了解物流市场最新需求资讯,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业务营销策略,对提高物流企业业务量,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要将物流业务贯穿于供应链始终,进行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物流业务速度,使物流企业准确快速掌握物流市场的动态,这样一来物流企业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物流管理,保证物流业务各个流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不仅如此在物流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管理,还能够优化物流管理内部系统组织,推进物流企业的合理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玉勇.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供应链管理[J].经营管理,2011,34(09):24-25.

篇4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

物流行业的兴起发展是经济的必然结果,纵观我国的物流发展史,可以发现,国内目前的物流行业仍处于待发展阶段,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商品流通效率都低于国外的物流发展水平。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加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第三方物流模式概述

第三方物流是在世界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基本形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指的是由物流劳务供需双方之外的组织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能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而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并且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运营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整个供应链,并将供应链中企业的相关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服务,这样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盈利而且也使得企业获取了最大的供应链整合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第三方物流服务还具有独有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提高了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的效率,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成本,降低了因为效率低下可能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损失,进而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零库存也一直是各大物流企业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由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拥有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专业化的运输手段,能够达到降低库存量的目的,降低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但是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市场需要,其局限性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暴露。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注重效率,注重通过网络来解决一些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并且希望通过无纸化的沟通渠道实现物流活动。但是从另一层面上说,第三方物流模式只是为客户提供所有或部分供应链中的物流服务,在整合供应链方面有所欠缺,影响了物流活动的高效进行。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越来越体现出一种专门化和专业化的趋势,这对于第三方物流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优化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但是由于物流经营者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专门的物流服务,缺乏个性化服务,而且不能将各种物流活动和相应的业务以及信息进行高效整合,缺乏系统化的物流活动管理,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根本不能实现。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侧重于实际操作,在实施与执行上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而常常忽略物流规划,殊不知,物流的决策规划是指导物流活动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且企业内部缺乏整合规划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人员,造成物流决策困难。

二、第四方物流模式简析

第四方物流,从字面上分析,指的既不是企业全部物流和管理服务,也不是完全由企业自己管理和从事物流,而是表示一种中间状态。第四方物流是在整合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只有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环境下,第四方物流才会有发展契机。现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取代传统的经营模式。物流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结合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融合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将来自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的信息进行高度的整合,从而建立完善且科学的物流信息平台,从而逐渐衍生出一种取代传统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第四方物流模式。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完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管理与完善至关重要。在这个方面,第四方物流模式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管理人员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种种信息,拥有集成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的能力,能够降低实时操作的成本和改变传统外包中的资产转换,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第四方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管理和设计优势,策划设计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组织并协调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具体实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第四方物流下的供应链管理过程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都是支撑整个供应链的重要元素,因此,一旦哪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这个过程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物流管理人员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主要操作执行者在管理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在选取人才进管理运行时,有必要选取专业技能强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或者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达到管理的良好效果。供应链环节中还包括再造,即是指供应链过程的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只有通过供应链中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真正改善供应链流程,将各个环节的计划和运作协调一致来实现,再造过程就是基于第四方物流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增加价值,既提供不断更新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又能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达到真正的增值。集约化是第四方物流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中集约化体现在第四方物流通过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使物流更快更省,降低客户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集中所有的资源为客户完善地解决问题。同时规范化与标准化也是其两大特点,物流管理需要规范与标准的支持,有助于各个物流企业之间和各个物流功能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三、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实质上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又是一个环环紧扣的链条,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开始,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依赖信息技术的支撑得以完成。通过信息交换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因为实时性是物流注重的一个关键点,所以供应链管理首先应该解决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的可靠性问题,通过交换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的集成并优化运行。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它通过整合商流与信息流,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又可以将各个企业通过电子网络结合到一起,把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再将内部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实现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使采购、分销和销售等职能合理分配,从而整合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集成的思想和方法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以集成的思路进行物流决策规划,通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陪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供应链管理在内容方面也是追求高效便利的原则,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二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以及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供应链是服务和信息反馈的最佳渠道,它通过将退货、回收、换货、归类处理、再制造等所有业务活动都完全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的范畴内,应对预测顾客多元化的需求,让供应链管理实现网络化。

(二)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分析

无论在任何行业,顾客的需求都是需要安放在第一位的,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顾客需求是管理的起点。在研究需求方面,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以及意愿的多变性,这主要依赖于第四方物流模式拥有的强大信息平台能应链上的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和监控,得以准确理解与把握顾客需求,达到使顾客初步满意的效果。核心企业是供应链运作的统帅,核心企业将供应链的物流需求及时准确地反映给4PL,再由4PL围绕核心企业所提出的供应链物流需求和运作的实际需要提供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并且向3PL 提供物流技术、供应链策略等方面的支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必须有很强的市场捕捉能力、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其他企业则作为合作伙伴加入到供应链,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外,供应链中还需要很多别的企业来帮助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构建一条成功的供应链,第四方物流企业正是针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应运而生的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方案的最后制定是需要核心企业和专业的第四方物流一起联合制定。供应链诊断是维护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手段,供应链诊断首先是分析物流商流以及资金信息,再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整合,使第四方物流运营商能够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角度上来对供应链运作流程进行端到端的全方位诊断。但是,第四方物流企业并不能依靠自身系统来实现对供应链信息的整合,所开展的供应链管理活动只是对供应链局部性的管理优化,还远远没有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管理,无法构建智慧型科学化供应链。

(三)供应链管理的创新

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无线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都成为供应链管理创新所立足的点。为此,政府应该通过第四方物流这个途径加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实现质的飞跃,提高市场竞争力。虽然目前利用互联网运行其业务的物流企业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物流企业并不多,因此当务之急应该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雏形的企业,再整合物流信息,进而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在物流产业政策上,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上等比较基础但是却很重要,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建立商品条形码标准、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等都属于基础性工作,但是在进行物流交易活动时却往往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简要探讨第四方物流模式下供应链风险管理

在市场环境复杂,经济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必然存在风险,其中包括明显的易于发现的,也包括潜伏的难以察觉的。对于那些明显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者的分析很容易就会被洞悉,对于那些潜在的风险,则需要管理者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从多方位、多种情况进行分析思考,从而预测判断,做出决策。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府政策等,自然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其后果可能是暂时性的、损失较小的,也可能是长期的、灾难性的。对于这类风险,应提前采取防范的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经济的发展通常呈现一种周期波动的趋势,由于供应链本身的不确定性,其本身极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波动通常会通过其对顾客需求及原材料供给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带来风险。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预期会影响供应链中上下游实体之间的策略行为。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需要事先制定完善的计划,而计划是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经常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另外,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是增大预测难度的一个因素,预测难度增大很容易导致决策者决策失误,进而给整个供应链的经营带来风险。

四、结语

第四方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是第四方物流的成功运营的关键环节,首先决策者必须有风险意识,能够针对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优化供应链的管理,真正做到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综合平台,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谭春平.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J].商业时代,2009(01).

[2]苗婷婷.供应链管理新趋势――第四方物流[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10).

[3]李庆.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

[4]杨盈玉.虚拟供应链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08).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品贸易的交易范围也逐渐的扩大,社会物资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移动,也进一步挖掘了其广度和深度层面的发展空间。传统的物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资源整合,才能使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为主线,进一步阐述了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为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

二、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

1.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新时期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对现代供应链的形成和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优化、改造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且在物流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现象的出现,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实现传统物理管理向新时期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

2.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导向。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若想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获得高效发展,就应注意到企业运营中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该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流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3.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整合。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各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4.完善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并结合用户组成及实际需求的不同,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格局,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结语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新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发展,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综上所述,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惠,任海艳,钱方远.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354-356.

[2]李春学.企业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2014,03:214-216.

篇6

关键词:低碳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50-02

1 引言

21世纪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因此,以低耗能、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也在改善环境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控制碳排放量依然是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碳排放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供应链管理也从绿色供应链发展到重点更为突出的低碳供应链。

对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文献不计其数,但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还很少。因此,本文将对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总结,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2 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由来

供应链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迄今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我国《物流术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对供应链的整体进行优化并开发其潜能,却忽视了在供应链实施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资源供应日趋紧张、资源利用率日益下降以及环境问题的突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是由MRC在1996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即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环境的因素。

虽然绿色供应链考虑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但它并未涉及对环境、经济、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绿色供应链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由Drumwright首先提出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可持续供应链是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共同达到平衡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其评价指标和研究内容更为全面且复杂。

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后,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供应链便是在供应链管理中加入低碳的要求,这相比于过去的“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而言,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毋庸置疑,低碳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碳排放贯穿于任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分销以及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因此,对碳排放准确地测量和有效的控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3 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概述

3.1 基于低碳供应链绩效指标的研究

杨红娟,郭彬彬对低碳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对低碳供应链的绩效考评可设定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财务和成本、业务运作、顾客服务、研发创新和减排环保,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可分设不同的二级指标。李健等人在对集群式低碳供应链优化路径的研究中,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的13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消费者、低碳领域专业人才、上下游企业间合作、跨链竞合现象、投入资金巨大、向标杆企业学习的机会、建立核心企业的低碳形象、法规政策不健全以及产业集群发展阶段,通过模型的测算给出消除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生艳梅等人在低碳视角下对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时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财务价值、内部流程、客户服务、创新与学习以及低碳绿色。由此,低碳供应链相比于传统供应链,增加了低碳、减排和绿色等相关指标,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3.2 基于低碳供应链绩效模型的研究

杨红娟,郭彬彬利用传统DEA方法对低碳供应链及其绩效评价做出了初步探讨,通过检验各决策单元是否为DEA有效来判断低碳供应链运作效果。对于DEA无效的供应链,通过计算投影进而得到投入指标的调整值。谢鑫鹏,赵道致从易逝产品的碳排放量和政府的碳排放规制入手,通过建立经济主体的主从博弈模型,得到两个产品制造商和上游碳配额供应商之间互为反应函数的纳什均衡解。赵道致,原白云,徐春明探讨了由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优化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减排策略对产品碳排放量的影响。李健等人在研究消除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最优路径中,通过ISM模型找出了阻碍集群式供应链主体实施低碳行为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NK模型得出,消除影响因素的路径并非是从最深层到表层,而是按另一种顺序进行消除。

3.3 基于低碳供应链的方法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模型方法和DEA方法。比如,杨红娟,郭彬彬认为对低碳供应链运作状况的评价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提出了五个一级指标和一级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虚拟了八条供应链,基于传统DEA方法对各供应链的绩效做出了评价,最后通过投影计算出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为使供应链达到DEA有效,投入要素的减少量。赵道致,原白云,徐春明基于微分博弈,研究单个供应商与单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动态优化问题,通过假设需求是碳排放量的线性减函数,构建了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得到了双方合作减排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及利润最优值函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长期开展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4 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趋势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996年,绿色供应链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在供应链的管理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目标,对企业的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仍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传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认为产品的租赁再回收比直接出售更环保,因为前者可以更好地实现回收再制造,但Agrawal等人发现消费者在使用租赁产品时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由此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比直接出售所造成的影响更大。

为全面度量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者提出低碳供应链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方式、分销方式以及终端消费情况等各个环节都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绿色供应链的不足之处。相较于传统供应链而言,低碳供应链形成了一个闭合式供应链,要求废弃物得到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以期实现最大限度的环境保护。

从最早供应链概念的出现到绿色供应链、可持续供应链、低碳供应链的提出,每一步都是对供应链体系内涵的补充,使之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方法上,从一开始定性的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法、案例研究、专家会议法等,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如在研究中加入经济模型或DEA方法,使得到的结果更客观准确。

5 低碳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低碳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加之低碳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营中涉及的问题较多且较复杂,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外生机制入手,研究政府政策或企业供销各环节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纵向合作减排。但若能激发出供应链企业自身主动减排的需求,将实现整个供应链更加低碳的运营。

其次,碳排放涉及多个层面,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对供应链中的“碳足迹”进行精确的估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从设计、生产加工到最终销售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国家,碳足迹来源于各种投入和产出,发生在许多不同的环节,这些都给碳排放的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最后,国家对于碳交易、碳税收相关的制度还比较少且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虽然意识到低碳生产的必要性,但国家政策中对低碳运营的扶持、补贴政策还比较少,对损害环境的惩罚力度还不够大,这就使得低碳供应链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

6 结束语

低碳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中融入低碳的理念,要求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小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在概括总结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指标、模型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低碳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线索。

参考文献

[1]杨红娟,郭彬彬.基于DEA方法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9):31-35.

[2]李健,张伟正,吴成霞.集群式低碳供应链优化路径研究―基于ISM模型和NK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1):1-5.

[3]生艳梅,孙丹,周永占,等.低碳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5-27.

[4]谢鑫鹏,赵道致.低碳供应链生产及交易决策机制[J].控制与决策,2014,(4):651-658.

篇7

一、对供应链管理中相关理论概述

采购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将企业的物资采购分成制定物料计划、订单的下达、签订合同、生产物料、物流配送、产品检验、最后验收入库等一系列环节。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效率高、配送及时和保证物资质量等方面,采矿企业是供应链中的采购方,因此,采矿企业希望物流采购成本降低的同时,又能将质量合格的物料及时配送到企业中。

二、采矿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具有的特点

采矿企业的运营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物资采购,物资采购同企业能否在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最终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矿企业具有在生产的同时,又进行消费的特点,采矿企业进行的物资采购也都是采购大宗型物品,这些物品大多为钢材材料、水泥材料和木材等物资,采矿企业的正常生产离不开这些物资的供应,虽然这些物资采购较为方便,但是所需资金是非常多的。物资采购的数量同采矿企业的实际工作量有关,并且采矿企业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采矿企业所采购的物资也有区别。

三、采矿企业进行物资采购时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制定的采购计划缺乏精准性和前瞻性,物资供应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大部分的采矿企业制定采购计划时,没有与实际的生产相联系,也没有考虑营销计划和任务,最终就会出现物资短缺问题或者物资积压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一旦发生,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发生物资短缺问题就会妨碍企业正常生产;如果发生物资积压问题,就会使企业的储备成本增加,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采矿企业在进行采购工作时,使用的方式一般是招标或者比价,招标和比价都仅仅关注某一次的单笔采购价和,没有对综合成本进行分析,最终导致采购成本增加,这两种方式都不能让企业同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没有稳定的供货商,供货质量和数量也就不能保证,也就得不到优惠的采购价格。

(二)采矿企业缺乏对采购人员的工作约束力,对采购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

有的采矿企业管理不当,就会为企业运营增加许多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有的采矿企业没有对采购管理权很好地明确,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对采购过程的监管,没有对采购人员有足够的约束力。这样下去,就会给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最终导致物资采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四、供应链理论视角下加强采矿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建议

(一)采矿企业对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规定

物?Y采购部门要维持能提供大宗物资的供应商的关系,努力为企业寻找价格低廉、供货质量合格的供应商。采购部门还要寻求备份供应商,当物资供应出现问题时,可以考虑备份供应商,这些都需要采购部门建立清晰明确的供应商档案;采购部门还要时刻关注采购物资的市场行情,清楚供应商提供物资的质量和价格是否合适;采购部门要将每次采购工作进行总结,整理出书面材料并进行备份;采购部门要帮助质检部门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检查。因此,采矿企业的采购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品退货;闭环供应链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加之现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交易、支付等的电子商务模式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电子商务的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使得普通消费者对其青睐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为中小企业寻找商机、赢得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它的核心价值链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就是所谓的“四流合一”。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购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更多的消费者们更愿意在家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享受网购带来的省时、方便及快乐。但是,也给消费者、中间商和销售商造成了很多的困扰,商品退货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这个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越来越得到提高,面对质量问题的商品与服务的不满意,消费者不再保持沉默,不再对伪劣商品采取不了了之的态度,这就使得在网购过程中因为对商品的不满意进一步提高了退货率。这就有必要找到降低退货率,解决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闭环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的是对回收的废旧产品进行利用及再利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同时闭环供应链管理具有有效的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及降低环境的污染的能力。但是退货的发生也与闭环供应链的某个节点出现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重点通过对退货案列的分析,找出商品退货的根源,进一步改进闭环供应链管理,从而采用更完善的策略达到降低退货造成的多方面的损失。

2.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2.1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供应链管理范畴中的新兴概念,是在逆向物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上产生的,有效的进行闭环供应链的管理对资源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和节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闭环供应链的基本概念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的循环,包括了与逆向物流有关的商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等方面。它由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两个部分组成,正向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指对商品研究开发、商品设计、生产、营销和配送等方面的管理,而逆向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对售后服务、回收废旧商品的检测与再利用、维修与升级、再造、再生以及最终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哲理,它是顺应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而诞生的,其目标是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保证商品在多生命周期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及降低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从而加强整个供应链市场的竞争能力。下图1所示的就是一个闭环供应链系统结构,可以看出,它由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回收商六个行为主体构成,这六个主体在商品的生产,制造,销售与回收过程中包含了商品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状况。

2.2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闭环供应链管理不仅具备传统供应链管理,还包括逆向供应链管理的所有特点,具体如下显示:

第一,在逆向供应链中,商品回收的地点、时间和数量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直接导致了闭环供应链管理的高度不确定性。

第二,由于持有未退货商品的客户群体不集中,导致了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活动在执行时及其分散。

第三,闭环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活动范围不仅是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更是为了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利润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其具有目标多样性。

第四,闭环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区别很大,一般而言,传统库存管理的原材料的到达时间、到货数量和质量均可以提前计划。而在逆向物流和产品回收时,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数量和质量情况也不能完全被了解,从而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3.商品退货的基本概述

3.1商品退货的定义

日常人们提到的商品退货是指仓库按订单或合同条款将物品发出后,由于某种原因,客户将商品退回仓库。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改变、消费形式也在不断的由实体购物转变为网上购物。但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以及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网购不能向在实体店购物一样,可以检查物品的完好程度,以及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商品在买卖过程中退货情况时有发生。

3.2 2013年双十一退货案例分析

从2009年开始,双十一促销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节点,也成为了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竞争之路。通常,商家们会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近几年网商们收益也不小。然而,在如此庞大的消费热潮过后,却面临着各种尴尬,一股退货潮迎面而来。针对2012年双十一30天内品牌商品的退货率进行统计,并用柱形图表示如下:

通过比较及计算平均值可得出,退货率在家纺行业中相对较低,且商品的平均退货率约为13.50%。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比往年更为疯狂,主要网商全天生产的订单快递的物流量就将近达到1.8亿件,其中80%出自淘宝天猫,与2011年相比较同期增长了85%,电子商务型企业全天交易总额或将超过400亿元。各快递企业一天内总共处理了6000多万件快件,比2012年双十一最高峰期销售的3500万件还要高出1.7倍。在往后的几天里一线、二线城市出现爆仓,每个站点配送量或中转中心的中转量比平时增5倍以上,物流需求在双十一期间的突发性暴涨,快递出现滞缓、积压、货品损坏现象发生的概率大幅度增加。同时,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这使物流业遭遇尴尬,从而引发物流大战。

3.3电商市场下商品退货的原因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以不同往日,“顾客就是上帝”这个口号已家喻户晓生产商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的改进产品的外观、品质,以迎合消费者的爱好。然而,无论生产者对产品做出多大的改进,由于消费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客户群,这就使得生产者无法完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由此导致生活中退货现象越来越明显,究其原因,消费者要求退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顾客购买商品到货时发现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买到的商品与网上显示的图片有很大差异,对产品不满意而无奈退货;

其二,则可能是由于客户在验货时发现商品的条码、品质、规格、数量等与购买时要求的商品订单信息不相符,从而导致了商品必须退回;

其三,物流肠的梗阻,使得很多人等得不耐烦了导致货物未到达目的地而直接退货;

其四,在商品搬运环节中,搬运人员粗心大意致使包装破损或污染,接收单位提出退货。

最后,某些商家为了增加销售,为自己刷单,自己将货物退给自己。

4.退货产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优化对策

4.1确保正向供应链各渠道通畅,保证发货质量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消费者是通过虚拟的环境与电商企业进行交易,消费者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一些图片和文字来了解商品的大致详情,并不能像在实体店购物一样,能够触摸商品,了解商品的质地。这就容易使得消费者与电商企业之间的存在信息不相符,从而导致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发现实物详情与网上信息描述不一致。这就要求销售商在进货时不要只注重短期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必须在进货时严格检查商品的质量,在上传商品的质地、图片等信息时要实事求。同时,一些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在商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比例不协调,原料质量不过关,最终导致大量商品退货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提高正向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大对供应商制造商等监督管理,层层把关,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同时,警惕那些以谋取私利损害顾客的小商小贩,从而保证正向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畅通到位,进而保证发货的质量,降低退货情况的发生。

4.2完善数据库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纵所周知,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快速反应不仅能够保证正向供应链有效的运行,同时也是退货逆向供应链协调的保证。一方面,除了保证在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正向环节中的信息完整,使得商品的质量得到严格的保证之外。另一方面,当商品发生退货时,要保证从最终消费者、零售商等处获取的退货商品的质量信息、回收量、回收时间、回收地点以及商品的生命周期等信息情报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就必须在供应商、零售商等各个节点处实现退货信息共享,并采取集中退货,改善逆向物流层面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进一步完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退货商品的数量以及带来的价值贬值,从而降低库存及运输成本。

4.3健全法律法规并制定闭环供应链物流产业政策

在闭环供应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管理者、扶持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在制定和健全闭环供应链物流产业法规和政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企业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观念还没得到完全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国内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对逆向物流、逆向供应链也不是十分重视。又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节约品质还不够高,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商品有可能不经意的破坏着环境。因此,国家及政府有必要完善行业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确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巩固与加强相应的物流法律法规的法律地位,加强企业及单位、个人的环保意识,强制企业在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时确保规范化。

4.4促进逆向供应链信任机制,改善整体绩效

逆向供应链信任机制可以定义为逆向供应链各成员基于逆向供应链整体组织和主要成员信任采取的有利于逆向供应链利益的行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间的信任是闭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它能提升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证快速反应市场的需求,最终实现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信任的建立不仅能够减少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由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得到持续而又稳定的发展。同时,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以相互信任为前提。相互信任可以使得企业在发货、物流配送、交货、付款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质疑与担忧,减少谈判与协商引起的时间的浪费,从而保证了运作的灵活性与快速性。最后,在退货逆向物流链中,信任就意味着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自觉遵守双方的承诺,不需要书面强制性制约就能使得来往业务变得轻松有效。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感,使各节点企业坦诚合作、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退货情况的发生,还有利于在退货情况发生时提高退货处理的效率,实现企业间共赢的局面。

5.结束语

本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商品退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在了解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出优化退货产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这就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个系统的运营速度,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又因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不能解决产品的修理及再利用等问题,在指导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也不够完善,这就表明闭环供应链管理对产品退货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益华.基于电子产品的闭环供应链管理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

[2]吴智峰.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研究_[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

[3]李学斌.基于有效退货管理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J].中国市场,2010(23).

[4]甘信华.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实施战略[J].包装工程,2009(05).

[5]张广敬.退货物流研究及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8(007).

篇9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在供应链管理中对各种制约因素的“能见度”或认识程度十分重要,它要求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供求关系的规律,从而为更好地平衡协调整个供应链夯实基础。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所谓的“能见度”问题。比如说,它可以在企业准备供应计划时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括原材料的供应,企业内部生产部门和外包企业产能的使用情况,物流公司的配送的能力等制约因素用动态图形表示出来,这样一来就能轻易找出供应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关于供应计划提到过可视化技术对企业降低库存量的影响,企业通过向供应商定期提供供应要求以及商议供货合约控制供应方面的变化并确保稳定的供应量。

二、可视化管理概述

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视化管理能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的内涵是将数据通过图形化、地理化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并且找出数据背后蕴涵的信息。信息可视化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提取,然后以图形、图像、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辨识的方式展现原始数据间的复杂关系、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供应链可视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按照供应链的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供应链可视化可以有效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从而大大降低供应链风险。

三、可视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运用

1、订单管理系统

订单管理系统是提供基于订单进行业务沟通、执行物流服务和订单跟踪的系统。通过对订单的流程管理和规则控制,实现物流运送计划,有效降低货物库存。支持统一客户订单管理,统一订单调拨,实现订单全流程的可视化,并且还具有灵活可配的自定义工作流程及规则引擎。

在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实现订单的跟踪功能,通过对物料的标签进行扫描,来记录产品的使用及现有状况和来源等信息;通过对半成品的在生产中的所经历过的工序记录和数据统计来跟踪其生产细节,可以在返品或者生产过程中能够追踪到在生产中的哪道工序、哪些物料、哪个机型、哪些人员等等存在问题;通过对成品的包装、入库、库内调整、出库、还有质检等工序记录、统计来跟踪成品在最后阶段的状况以便需要时进行查询操作;最后实现对整个生产从部品到半成品到成品的单个、类别以及全部的产品追溯、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建立完整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平台。

可视化订单系统,可以有效帮助生产计划与排产,成为适应订单、节约产能和成本的有效方式;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防止零配件的错装、漏装、多装,实时统计车间采集数据,监控在制品、成品和物料的生产状态和质量状态,同时,可利用条码或RFID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员工的生产状态监督。

2、仓储管理系统

通过在物流公司总部设立一级报警与监控中心,建立主控中心,实现对前端所有仓库的集中监控管理,中心用户按权限通过网络浏览管理前端仓库状态与信息。主控中心(一级监控中心)是报警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利用视频识别分析技术、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的整合式集中智能综合监控管理控制应用平台,中心汇接各前端仓库相关信息,将所需的视频、数据等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存储和共享,并根据授权进行远程调阅、查询,由开放的接口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及其它多种应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指挥调度、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第一手信息。

超越常规仓储系统的限制,提供全过程的货运信息可视化给客户及客户的客户。通过优化仓库内信息和存货的流动,显著提高货运和库存的准确性。仓储管理支持多货主多级多仓管理能力,系统并具备灵活全面的收货、上架、拣货、发货、库存管理等业务功能,用全面支持条码与RFID等自动化设备。

3、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系统支持多种运输模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短驳、多式联运、移库作业和提货作业等)和多种运营模式(包括自营、对流、外包、主流业务处理和零散业务处理等),帮助客户提高运输管理效率,增强系统化执行管理。支持多调度中心和客户订单整合、分拆与运输车辆资源和路线的优化,并可对车辆、订单实现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损毁、丢失和被盗等问题,如何在移动过程中有效的监控运输过程和货物状态,确保货物能及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成为物流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与实现移动载体综合监控分系统,利用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中车辆和货物的有效管理与监控。该系统由车辆监控与管理、货物运输过程状态监控和无线数据传输部分组成,通过3G无线网络与主控中心管理系统实时通信。基于GPS的车载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将货车的位置信息发送回位于公司总部的总控中心,由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更新和显示;在货车驾驶室内架设摄像头,可监控行车过程中司机的精神状态,防止出现疲劳驾驶,杜绝事故苗头;通过数据传输部分的无线网络,可将压缩后的监控视频和分析结果传输至总控中心备份保存。

四、小结

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物料供应或物流控制。当今未来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张峰.可视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工程,2006:1.3.

[2]陈新河.无限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综述[J].标准与技术跟踪,2005(7):20.24.

[3]上海阿法迪(RFID)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J].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4]周玲.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兵工自动化,2001,21(1).

[5]孙洪海.供应链中信息风险规避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li(5):62-67.

篇10

【关键词】 时尚产业 供应链 管理 研究

鉴于国外经典时尚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的启蒙作用,国人的时尚视野得到了不断开拓,有关时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潜力正不断发展壮大,本土时尚产业方兴未艾,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将成为世界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正如福布斯总结词中所说的那样:“自2003年入驻中国大陆以来,《福布斯》一直关注时尚产业的发展动态,以敏锐的嗅觉发现中国时尚产业中不断成长的企业家和设计新秀,旨在挖掘这个新兴产业背后财富创造和财富增长的力量。”

然而,我国的时尚产业至今仍缺乏较为系统的产业研究,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目前对时尚产业的研究仍然主要分布在社会学、心理学、服装设计工程和美学等领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尤为缺乏。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时尚产业需要能提供理论指导的产业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助推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未来中国的时尚产业能否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实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深入挖掘本土时尚产业的经营智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

一、时尚产业概述

自1908年罗斯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中首次对时尚进行探索式研究以来,涉及时尚与时尚产业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甚至是哲学等学科专家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时尚产业是指对人体进行装饰和美化的行业,通常服装业被认为是时尚产业的核心部分。然而就广义而言,时尚产业的内涵非常宽泛,它糅合了技艺、创意、传播、消费等因素,是对传统产业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产品、商品或服务的运作模式。因此,广义的时尚产业不仅涵盖个人生活的装饰美化,还包括对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相关事物和情境进行的装饰和美化。基于此,时尚产业可定义为是“以经济为载体,以市场为手段,更加明确,更加现实地围绕人和人的审美价值追求展开,具体地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美的需求的产业”。

时尚产业的边界比较模糊,其本身也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一个传统产业时尚化的过程,是由时尚消费方式不断滋生的,也是对人文思想变迁时的需求的供应,因此时尚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商业化和社会化的不断延伸,浓郁的文化特质是时尚产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日本产业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预测,“下个世纪的产业是宗教、艺术、哲学的时代”,而文化产业恰恰是本世纪各国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向,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尚产业正受到各国政府和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时尚产业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创造力经济。日本环球经济研究所所长杉浦勉先生提出:文化力可以推动新经济,文化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行,这就是时尚的发端,同时流行和时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迁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并进而导致经济的新增长。创意先驱霍金斯先生认为:时尚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倾向,是一种集广义的与人的创造力、人的才能、人的技能为一体的经济现象。时尚研究者白银峰由此认为,时尚先由思想意识起步,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较为“理性”的工业体系相比,时尚产业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感性”的元素更加倚赖,因此对于时尚产业的研究视角,不仅要基于一般产业的共性,更要植根于时尚产业的特性。

二、时尚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是一个到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集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于一体的上下游实体网络组织。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如果注重供应链管理,那么将可以突破物流功能要素效益背反问题的系统优化边界。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关、业务关系相连的行业供应链,以便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专家Seuring提出供应链管理应包括两个维度:产品维度(包括物料和信息流的管理)和关系维度(主要是供应链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