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金融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金融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金融就业方向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原因分析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经过培训亦可达到相应知识水平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考研难度加大,使得一部分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徘徊的学生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工作,使得竞争人数不断增多。这些应届大学生对工资待遇要求高,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则会选择那些拥有相应知识水平,且富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是专科毕业,高中毕业,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尽管如此,应用领域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仅仅只要通过短期的强化培训,这些人依然可以快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能力者更可能在其他上寻找突破点。几乎持平的工作技能,却有着偌大的工资待遇差别,显而易见,企业更愿意花少的钱去雇佣同等能力的员工。更令人担心的是,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时,很多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择业方向集中在一起。很多时候,这些毕业生在明知道竞争对手有着必然优势的情况下任然硬着头皮将这个岗位死守如初。如果应届毕业生不放低姿态,必然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务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找工作时一定要防止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态出现。

2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低下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并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而这些主体在计算机硬件就业方向上已供大于求,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上相对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人才。高层计算机技术的深奥,及其与其他方面技术的结合,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更加苛刻,因此高层技术人才十分贫乏。让我们再来思考下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不难想象,逃课、旷课、开小差、作业拖延完成等不良行为使得这些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到了毕业找工作时没有拿得出手的网络技术,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分为很多个方向,但事实上每个方向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多,花费时间短,甚至还有很多课程上到一半时就结束了。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单独掌握一门课程,并将其灵活运用。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抱怨大学期间学了很多东西,但又并没有学到什么。就大多数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而言,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随着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火爆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攻读较高的学位,并在经济上给与一定的支持。我们回过来想,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低下的学生,用人单位又怎会将其收入囊中,即使他们侥幸通过,后期他们又如何去胜任计算机岗位上的工作。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加之学得不够精,数不胜数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那些没能转行的学生将可能直接经受失业的打击。

3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无论是在校园内,面试中,还是工作时,交流与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在学习时,我们不能做一只孤傲的小鸟,要学会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学习、活动的体会以及经验,不断学习吸收他人的长处,尽力改善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面试中,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并且能完美地扬长避短的学生,必然会得到面试官更多的青睐,面试成功率也会因此提高不少。生活,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我们要活在群体之中,群体才是生活的灵魂。一个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必然会失去朋友,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认真勤奋,善始善终的学生,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竞争优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如果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生活素质,这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将与满意的工作失之交臂。

4结语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而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当择业道路上的光明一点一点变暗,一点一点消失时,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方向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数迷失方向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黄可,陈兵,安伟.金融危机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09(12).

篇2

一、金融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846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演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演化证券学。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

 

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二、物流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234元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前者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库管理、物料的保障与协调。后者则关注的是货物的外部,流动过程。

 

开设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统计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88元

    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开设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

 

四、广告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78元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五、工程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67元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42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就业方向

主要涉及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

 

七、经济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004元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就业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八、土木工程毕业后平均月收入6998元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

 

开设院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九、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35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四: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开设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十、市场营销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2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销业务管理员、营销方案策划员、企业市场调查分析员、企业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

 

篇3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复合而成的交叉性学科,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交叉类课程。工科专业下的会计学方向实际上就是指会计信息化或者计算机在会计的应用。从图1中可以看出,真正体现会计信息化特色专业的课程应是交叉类课程的设置,相应地承担这部分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会计学和计算机复合型专业知识,而这也是当前教师队伍中所缺乏的。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计算机类课程由信息工程系承担,而会计类课程由经济管理系承担。会计信息化方向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见图11.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表2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计算机类课程设置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主要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导论、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等。此外,有些学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等不同程度的交叉性课程。2.会计类相关课程设置。表3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会计类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会计类相关课程可分为:经济管理基础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战略管理、税法等。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软件工程(会计学)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本着会计核心课程优先原则,将会计的核心专业课程几乎全部开设;②经济管理类课程选择性开设,一般主要开设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基础课程,其余课程在课时剩余时开设;③相对于纯会计专业,一些例如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史、纳税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等课程,因总课时限制未进行设置或放入到选修课中。3.交叉课程设置。表4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交叉课程设置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①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设置的交叉课程一般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ERP、财务软件应用等,但四个学校具体所设课程又不尽相同;②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为例,交叉性课程可以分为理论复合型课程和实务复合型课程;③计算机审计方向的交叉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审计实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等;④有的学校设有特色的交叉类课程,如金融信息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ERP沙盘应用等。

二、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表5给出的是工科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人才培养基本情况,从表5中可以看出:①除大连交通大学外,其他学校均采用了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②除大连交通大学授予管理学学位外,其他几所院校皆授予工学学位。③关于培养目标及要求方面,大部分学校设置相关专业主要在于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的融合与交叉,而江西财经大学在强调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④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进行五年制本科教育,授予管理学学位的同时,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2.培养方向。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为例,其《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软件工程(会计学)规定了两个方向,方向1为具有软件背景的会计学方向,方向2为具有会计学背景的软件工程方向,具体课程设置模块见图2和图3。图2给出的是具有软件工程背景的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模块,从模块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占40%,剩余的60%中软件工程课程18%,专业方向课42%,专业方向课占多数,故将软件工程作为背景。而图3给出的是具有特色专业背景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模块,从模块中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占40%,剩余的60%中软件工程课程42%,专业方向课18%,软件工程课占多数,故将专业方向课作为背景。以江西理工大学2010级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为例,总学分为205.5分,公共基础课74个学分,占36%,会计学方向课程88个学分,占42.8%,软件工程课程43.5个学分,占21.2%。而大连交通大学学分制要求,五年内总学分不少于283分,其中公共基础教育91个学分(32%),会计学专业教育73.5个学分(26%),软件工程专业教育50.5个学分(18%),实践教学68个学分(24%),若将实践教学内容依次拆分为公共基础课、会计学方向课和软件工程课,其各自所占比例与江西理工大学基本相当。从两所院校的实际课程安排看,两校的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方向更倾向于软件工程背景的会计学方向,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大连交通大学授予管理学学位也是合理的。

三、工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的认可度较低

以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认可度较低。在学生报考时,很多考生和家长会有疑虑,对该专业存在质疑。质疑的理由无非是:①软件工程本身就是新专业,设立时间不长,教学质量存疑;②收费较高,高校设置该专业招生的动机受人质疑;③会计学放到软件工程下说法新鲜,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考生和家长难免对该专业迟疑。在学生毕业时,学生找工作和考研时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主要表现为:①考公务员时,该专业的学生因授予工学学位,故不能报考会计学相关专业的职位,只能看作是计算机类的考生。②考研时,面临两难的抉择,很多文科生在报考计算机类或软件工程类专业时望而却步,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考会计专业研究生,但是面试时该专业是否被会计系教师或报考学校认可也尚未得知,何况有的学校会计学硕士在进行调剂时明确限制外专业调入,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否能被看作是会计学相关专业尚无准确定论。③就业时,很多招考会计的单位都会对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些迟疑,怀疑这个“杂牌专业”。的确,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这种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现在社会认知度还较低。

(二)课程设置难度较大

从上述现状中也可以看出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表现为:①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分相对于其他专业较多,具体表现为门次多且很多都是高学分的课程。②各高校无论在设置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交叉类课程时都各不相同,说明目前在高校尚未存在着统一的课程标准。③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类还是会计类没有准确的定位,各分一半显然效果不佳,但过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则会较弱,以致无专业深度。④在安排完计算机和会计核心课程外,没有较多的空间再安排管理类或经济金融类核心课程,所以很多学校只开设了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等寥寥几门,这显然是不够的。⑤有的高校在三年级时尝试分方向进行培养,除授课和课程安排上有难度外,这种做法又会使学生对该专业更加疑惑,不知该如何自我定位。⑥软件工程专业偏重于实践应用环节,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实习,从而使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设置难度大大提升,很多课程处于很难取舍的状态。

(三)专业学习难度较大

从教学的角度看,类似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教学安排难度很大,计算机类课程可由计算机学院或系部承担即可,会计管理类课程由经管学院或系部承担即可,交叉类的课程由相应的专业老师负责即可。但是,从学习者即该专业的学生角度看,学好跨学科专业难度较大,特别是这种横跨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大学科门类的专业。其难度较大的原因包括:①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为文科生,学习离散数学、C语言、Java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大,有的无兴趣,勉强通过考试而已。②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多属于显性知识,且结构化特征显著,而会计管理类知识多属于隐性知识,很多是需要经验的体会,且非结构化特征显著,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势必会造成初学者无所适从,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③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较多,很多是高学分,这也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一个学期内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几门课程知识,难度较大。

(四)复合性较弱

跨学科交叉类专业设置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交叉性意识的强弱,其理想的结果为强会计强计算机,但往往会造成强计算机弱会计、强会计弱计算机,甚至弱计算机弱会计,究其原因在于复合型较弱,具体表现为:①由于单独的计算机课程和会计类课程设置较多,且总学分有限,故复合型课程的门数和学时有限,学习不能深入。②在单独的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讲解时,是完全独立的体系,日常教学中往往呈现“两张皮、无交叉”。③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教师少,复合意识本身就不是很强。④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学完计算机和会计类课程,没有主动意识将两者有效地进行结合,而很多复合型课程在第6、7学期开设,此时很多学生忙于考研和就业,学习精力不集中,故复合效果大大降低。⑤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持续性有效需求还比较弱,现在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上,普通会计学生也可以完成,更专业、更高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尚待进一步激活。

(五)人才流失

从长远看,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且势必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但目前高端、持续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形成,故势必会造成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流失。而且,这种流失现象已在学生未毕业时表现出来:①很多学生选择该专业时具有盲目性,有的是好奇心驱使,有的随意填报,更有的是为了低分录取有本科读,因此很多新生在进校时就明确不会从事该行业;②计算机类课程的难度使部分学生毕业时更愿意从事纯会计工作;③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就业对口的会计管理类软件公司人才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就业环境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四、建议与对策

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的出现适应了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是新兴商务软件产业在教育上的一种反应,与重庆理工大学等学校所开设的会计学(会计信息化)专业对应,都是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同的是一个是在软件工程工科背景下复合,一种是在会计管理学科背景下复合,所以两种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培养目标是相同的,只是培养方式和具体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其实,在会计学科与之类似的专业设置还有法学(法务会计)、会计学(法务会计)。会计信息化和法务会计可以堪称会计学科类两大经典的跨学科复合型特色专业,本文从以下方面探索如何促进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更好地发展,尽早摆脱当前的尴尬局面。

(一)提升专业认知

既然明白了会计信息化和法务会计等类似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那么政府、教育界、会计界、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逐步达成共识:无论是哪个特色方向,我们都应该认为它和财务管理、审计学一样是会计大类专业,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计算机类或法学类专业,提高该类似专业在社会的认可度,让毕业于该专业的学生们享受他们本来就应该有的但迟来的待遇。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朝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政府、教育界、会计界领导的重视与推进,需要我们该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该学科领域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提升软件工程(会计学)类似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竞争力,进而提高该专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无论是该学科领域的教师、学生,还是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我们都应“韬光养晦、居安思危”,坚信一个理念,即复合型专业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断推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与双学位式培养

提升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的认可度不是一朝完成的,目前就业和考研时的尴尬局面依然会存在,为缓解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①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用友、金蝶、新中大、浪潮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务软件企业引进学校,走向课堂,实现“校内培训、校外实习、推荐就业”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②借鉴大连交通大学培养模式,五年制培养双学位人才,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两大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充足的校外实习和毕业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在就业时有了双重保障和多种选择。③鉴于四年制的限制,学校可采用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提升该学科学生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二学位,着重开设非会计核心类的其他会计相关课程以及经济管理学科的其他课程,本着不重复设置课程的原则即可。在学生修得一定学时,获得相应学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学第二学位。毕业工作时,工学和管理学双学位证书势必会对就业有所帮助。

(三)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

图4给出的是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图,横轴代表会计类课程,纵轴代表计算机类课程,有四个交叉点。其中:A代表理论层次的复合或交叉,是将会计、管理与计算机相融合而成的交叉性课程,比如: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ERP、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等。B代表基于会计、管理理论思想的计算机实践环节,是指将会计、管理应用到计算机实务中,严格意义上讲很难剥离出该类课程,因为计算机作为应用工具,往往是将其思想应用到其他领域。C代表计算机实务与会计、管理实务的融合,主要是指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的实践环节,即利用面向对象技术、Java设计语言等软件开发工具进行会计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审计软件的开发,设计出简单、易操作的管理类应用系统,比如工资系统的开发等。D代表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思想的会计、管理实践,即计算机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应用,该类交叉性课程复合性较强,主要有财务软件应用(各类主流软件的实践操作环节,如用友U8.72、金蝶K3、SAP等)、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或数据仓库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计实务、ERP沙盘应用(企业模拟经营)等。由此可见,在二维式复合课程体系设计图中,强叉课程主要是将计算机理论与会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相融合,在本科教育中更多地偏重于该类课程的设置,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条件适合的情况可设置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开发动手能力。

(四)强化复合与交叉

软件工程(会计学)等类似专业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复合性和交叉性,不是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整合”。李刚(2008)曾在文中建议基于整合观念的AIS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应从专业层次和课程层次展开,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设立已基本实现专业层次的构建。至于课程层次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按照二维式的复合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环节开设复合型课程,强化知识的交叉和复合;二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项目管理等复合性课程教学中,应淡化知识的简单叠加,强化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突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的特色,应重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知识的整合,提升教学效果。

(五)准确的专业能力定位和人才分流

无论是软件工程背景下的会计学方向(方向1),还是会计学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方向(方向2),无非都是在说明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该如何进行准确定位。实际上是在讨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偏重于计算机还是管理,在培养中不可能对半分,肯定是有所偏重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其实,软件工程和会计信息系统学科中强调信息系统开发应遵循结构化的开发思想,即坚持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步走。前两步的实现既需要扎实的会计学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又需要应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和方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基础的程序编程语言也是必须的。最后一步是系统实施和维护阶段,或者主要是程序编程阶段,需要软件工程师来完成。

篇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关注理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再加上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经济、金融行业的前景看好。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金融业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而金融行业如银行、证券等收入较高的现状,让无数考生的眼神紧盯金融学,挤破了头也要冲一冲金融学。于是,金融学不但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专业,同时也成为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的专业。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一般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投、投资等行业培养既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业务技术,又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活动、处理金融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金融学以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主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银行学等课程。

金融学涉及许多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学起来更游刃有余。而且金融行业注重学历与经验,如果要成为该行业的精英,仅靠四年本科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果考研的话,数学成绩好优势更为明显。所以,如果您高中阶段数学学得很困难,那么金融学不是您最佳的选择。

目前开设金融学的高校多,拥有金融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各高校虽均以金融学招生,但学科特色仍各有偏重。其中,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主要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只招英语语种考生。而武汉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从2005年开始与法国鲁昂高商合作中法金融班,部分优秀学生可辅修相关课程并同时获得经济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暨南大学金融学系前身为是1925年成立于上海的暨南学校商科大学部银行理财学系,因此该专业在银行方面多有建树,“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与广东省银行同业公会长期合作定期举办“金融家论坛”。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理想状态就是进入银行业、证券业,工资待遇比较好,但目前金融行业的普通人才趋于饱合,但高级人才却难求,因此也形成了金融行业更倾向于招收学历层次更高、专业素养能力更强的高级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关注理由――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近些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长,使人们对对外贸易行业的未来信心十足。

从宏观层面讲,国际经贸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从目前的情况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多,但专业素质强的人却比较少,甚至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有关国贸的工作,因为他们并不具备从事国贸工作的实力。

从能力方面讲,学习国际经贸首先要具备语言(外语)能力,不懂外语,怎么走出国门与外国人沟通,那就更谈不上从事贸易工作了,所以许多院校较多采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在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汉语、英语和一门第二外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复合专业。其次是沟通交流能力,贸易相关行业,常常涉及到谈判、协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沟通、谈判技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就不太适合,这也是许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院校设有礼仪课程的原因。

本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性与实务类两种,进校前两年,学的基本上都是理论,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级理论,多且杂,包括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原理,微积分,统计学,概率统计,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多、课程多,一度会让学生认为本专业针对性不强,但这些基本理论正是奠定该专业能力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会增加一些实务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在这个阶段中,部分同学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会根据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是从事外贸交易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如阅读一些管理方面的书、营销方面的书,从中提升自己的营销与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传记,特别是与本行业相关的知名人士的从业经验,丰富自己的视野。

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特色专业的高校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跨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既具有国际经贸理论基础,又具有市场推广能力的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主体突出”“两翼丰满”为特色,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突出、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口的专业包括到外贸行业从事对外贸易工作,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对外贸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研究工作。针对最后一种,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才可以。

土木工程

关注理由――国家对土木相关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使该行业人才需求量大。

走进一座城市,满眼皆是轰轰隆隆得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所:混泥土搅拌机欢快地转动着,吊臂机忙碌地上上下下,施工工人忙进忙出……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到掘地三尺的地铁轨道,再到高速公路、高铁、高架桥,无一不告诉人们国家正在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对土木工程专业关注也不出意料之外。

土木工程是以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开设专业院校特色的不同,有的偏向民工建,有的偏向道路、桥梁,还有的偏向轨道、隧道。所以在不同的高校,有的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有的按大类招生。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按土木工程大类招生,设有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而同济大学虽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却是以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水利工程系等招生,并不直接以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学习土木工程,首先得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开设的各门课程。由于本专业以力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因此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等力学课程和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等为专业必修课。此外,有一些看似很枯燥的理论课程也很重要,比如施工管理、施工法律法规等上课时听得很没意思,在施工中却是和开发商、监理打交道所要知道的常识。

如今,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进入电子绘图的时代,如PKPM、SAP2000、鲁班算量、天正建筑、3DS MAX等都是土木学子耳熟能详的软件。很多学子认为只要掌握几种专业的设计软件,就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但目前的设计软件多,各自适合的行业不一样,最好是根据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目标行业常用的软件,并努力成为使用该软件的专家。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可到施工工地、设计院、房产公司基建处等从事相关工作。施工工地注意实践能力,但比较苦、比较累,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到设计院工作是许多学习土木工程学子的目标之一,但目前来说,普通本科生进入设计院的几率比较小,设计院的招人起点都是研究生;有的同学对房产公司的基建处比较感兴趣,认为工资高,工作相对清闲,但对于刚刚进入基建行业的学子来说,从事的大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专业能力较难得到提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电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在多领域的广泛运用,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属的电气工程是一门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注重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所有与电相关的专业、课程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在所有的工科类专业当中,其课程难度属于中上等,由于课程类别的跨度较广,有一部分专业课相对较难,如《模拟电子技术》《电磁场》等。对于工科类专业,理和工是相结合的,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几乎每一门专业课都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否则学习起来会比较辛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物理的联系相对较多,如《电磁场》就是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关于磁场方面理论的深入研究,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也与高中物理中电路方面的内容有较多联系。同时学习本专业还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一般会开设与软硬件相关的课程有《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由于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广,所以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如四川大学侧重发输电领域,《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等是必不可少的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侧重轨道交通领域,设置的课程主要面向铁路用电,如《牵引供电系统分析》《牵引供电变技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还有一些学校侧重建筑市场领域,即建筑电气,课程又有不同。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学科注重实践能力,大部分专业课都同时开设有实验课程,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体现出来,一般每个暑假都会有实习安排。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大一暑假有金工实习,大二暑假有电子工艺实习,大三暑假安排专业实习,每次实习一般为一到两周,在学校科技园或者铁路局供电段。金工实习需要学习操作各种设备,如钻车、刨车、铣车、电焊机等;电子工艺实习需要学习相关的电路板设计件,熟悉各种电路的焊接工艺,并按要求完成相应要求的电子产品;到铁路局供电段实习则是对铁路用电有个感性的认识,包括牵引变电所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接触网结构等。

与较难的课程相比,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制造类企业都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这也是在土机电(土木、机械、电气)三大工科类专业中,电气专业的优势所在。由于每所大学侧重方向不同,所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也可能不同,如四川大学偏向电力部门,西南交通大学偏向铁路部门。

如果有意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下细分为多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电机与电器等。在二级学科里,强电与弱电专业划分的较为清楚,研究方向也有较大区别。就业形势也相对较好,一般以科研或设计单位为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注理由――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规划和发展,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一提到机械,也许有些同学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手执扳手,正在机械前面忙碌,浑身被弄得脏兮兮的画面,于是对该专业不感兴趣。但通过学习该专业的学子感受――“我是学机械的,现在已经毕业了,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是属于难得的好就业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后很多工作都能做,可以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汽车、电子、机械行业还是很受欢迎的”,才发现该专业虽然课程多,学起来并不轻松,但就业却相当不错,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机械行业中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诸多的方向,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开发低公害汽车发动机、提供机械性能的铝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的新材料、研究提高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性能与开发减震降噪的机械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航天、造船、采矿等工业领域的发展,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更加需要长足的发展,并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方向,“宽口径”是指立足机械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使学生适应宽广的工作领域;“厚基础”体现在加重数学、力学等学科基础类课程;“重实践”体现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工程训练。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制图、单片机、电力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编程与应用、auto CAD、Proe、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由于专业方向多,有的侧重机电一体化,有的侧重机械设计,有的专攻液压的,还有学工程机械等。不同的专业方向会影响就业的行业选择,一般来说,学机械设计的一般能去设计院或者是工厂做设计员,较多需要深造;学机电一体化的一般都进工厂;液压研究的主要是科研等;学工程机械的能去一些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者去路桥施工单位等。因此,该专业的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该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来讲,比较适合男生,目前就读该专业的女生很少,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也更倾向于男生。

会计学

关注理由――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后待遇好。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研究怎样对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计量、记录、预测和监督,促使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用型的专业,会计学必须要接触统计学、审计学等与数学相关学科的知识。该专业文理兼收,但各有所长,文科生做事谨慎、记忆力好,理科生对数字敏感,数学基础好。

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包含经济学,但却是属于工商管理类,在学习中更多涉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如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人才将会日趋专业化,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会计人员这方面的要求也很高。随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许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下设CP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和会计国际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CPA鉴证、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会计等,培养能在跨国经营企业、涉外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

说到会计学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到企业(国企、外资、民营)、事务所从事会计工作,也可以到理财咨询公司从事咨询工作。民营企业需求量大,但空间比较小,平台也不如其他几种就业途径宽阔;外资企业的待遇比较高,而且后续的培养提升机会较多,但入门的要求高,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比较有竞争力;事务所就是一个字――“累”,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能充分锻炼能力;理财咨询算得上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但是,在选择时还应该听听社会对本专业的不同的声音,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会计专业成为“热得烫手”的专业,将来可能和其他热门专业一样,会面临人才饱和的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注理由――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其强大的适用性广泛运用于各行业。

眼看微软的Windows从3.X到现在的2007,而中国的软件业还是在原地踏步,难道我们真要每年等微软给他的操作系统换一次名字,给他交一次钱吗?这么大的利润为什么不留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让别的国家给我们交钱呢?这是广大中国计算机人共同的梦,要实现这个梦的人是正在学习计算机的“准程序员”们,他们是中国软件明天的希望!

但原本这样一个朝阳专业,却上了近些年某些就业调查机构公布的“就业红牌榜”,成为就业率低,就业待遇差的一个专业,使无数感兴趣学子最终放弃。是专业不好,还是未学得精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特点吧!

计算机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院校前两年注意数理基础方面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的培养,后两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体现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本专业既要学习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等理论课程;又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等;还要学习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

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程型专业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在生产过程中该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复杂性。

国内各人才培养单位都在进行有关实习、实训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刘安丰等老师提出了“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实习实训模式,用校内的统一管理和实习环境来规避这种复杂性[1]。西北师范大学陈幼明老师提出用“基于互联网的毕业实习管理平台”对分散式实习采用虚拟统一管理,解决过程控制问题[2]。这些探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希望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推动“实习实训”这一重要环节的建设。

1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必要性分析

按照第三方教育分析机构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前十位,2010年该机构的《就业报告》中更是将计算机专业划入“红牌”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与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3]。下面对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IT行业企业地域集中,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内的IT企业多数集中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杭州、苏州等一线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占全国计算机专业人员的90%以上。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出现了向这些城市集中的现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生活成本偏高,于是学生对薪酬期待自然居高不下。

其次,在地域集中的同时,IT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国内IT行业的龙头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规模也只有万人,与传统行业动辄十几万人的大企业相比,对实习生的接纳能力有限。规模较小的计算机公司则根本没有接纳实习生的能力。

第三,IT行业人才需求极不稳定。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各IT企业为规避风险,招聘门槛提高、规模缩小、薪酬待遇降低,2010年经济回暖,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招聘人数放量增长、扎堆招聘、待遇超常规提高。市场的不稳定给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第四,非IT行业的IT部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金融、交通、公安等非IT行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虽然保持稳定,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超出IT企业平均水平的要求。例如建设银行数据中心、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保密局等每年都会招聘,但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单位与学生的相互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各个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迅速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独立负责一方面的业务。而学生普遍希望工作单位能够提供一位“导师”,和一段时间的培训环节,以便熟悉工作、熟悉社会。于是,单位和学生都将目光投向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环境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训练。但由于场地和教师的限制,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全封闭工作环境、应用型工程项目平台等全天候的项目训练空间。

因此,在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我们发现统一的实习实训不但在理论上不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只能采取面向就业的个性化安排。

2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分类

2.1按照实习性质的分类

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所以必须把准备就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分。

1) 研究型实习。针对非IT行业的技术部门要求,组织有志于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分学生管理参照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学院提供机位,相关课题的负责老师和研究生提供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术工作,为学生提供接触项目甲方的机会。如我院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顺利在公安部门就业,提前锁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了就业与实习的一体化。另有一部分同学以组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形式在校内进行研究型实习,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也迅速找到了和自己兴趣点相关的理想单位。参与研究性实习的毕业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5%左右。

2) 生产型实习。顶尖的IT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实习生项目”锁定全国最有前途的计算机精英,他们会以提供来回车票和生活补贴的形式吸引应届毕业生。例如,腾讯公司在网站上“腾讯2010实习生招聘现已正式启动,有700个实习岗位虚席以待。本次招聘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7个城市……”;百度公司实习生计划要求“如果你是2011、2012、2013年的本科、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如果你对互联网及搜索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实习时间保证每周至少有三个全天的工作时间,实习时间可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向这些实习生项目推荐学生,每年我院有二十多位同学在相关公司获得生产型实习岗位,并在实习结束后获得了工作岗位。近年来更是产生了上下级的联动效应,通过在职校友“内推”进入相关企业的同学持续增长。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

3) 创业型实习。从全国各专业毕业生的创业率统计来看,计算机始终是毕业生人数创业最多的专业之一。从“知识经济”概念提出以来,计算机专业也是制造富豪最多的专业之一。因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毕业生当中推出了“创业型实习”的概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型企业和自主创业。2010年度有二十同学参与了苏州博视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并在该公司进行创业型实习,最终有六名同学留在该公司成为核心开发团队的成员,另外十二名同学也在实习结束后与中联电子、百度、TCL等知名公司签约。学院另有六名同学发起成立了“易餐网”网络服务公司,正在进行公司注册等前期准备。此类实习学生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左右,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

4) 虚拟型实训。参与以上三种毕业实习的同学一般来讲都是动手能力较强,平时表现较为主动地同学。对于另外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差,表现也不够积极的同学。学院通过主动联系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外出封闭式实训来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2009年度、2010年度,学院分别组织了30名同学赴深圳优迈科技公司和苏州安博教育集团进行了虚拟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提高了相关同学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了完整的项目流程,了解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这种虚拟型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的管理模式,提供一个虚拟项目,配备一名项目经理、制定一种开发工具,通过边讲解、边工作、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30%左右,属于学院重点组织和关注的对象。

2.2按照实习时间的分类

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在毕业前一年的时间当中,他可能参加两种以上性质的实习模式。不同的阶段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将会完全不同。因此,按照时间阶段对于毕业实习实训进行分类也非常必要。

1) 职前实习。对于一个准备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找工作,在没有确定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任何一种实习实训,直到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为止。权利义务相对比较模糊,管理困难大。职前实习一般为2~3个月。

2) 入职实习。是指一名学生确定工作单位之后,在从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后,到正式报到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内在用人单位进行的实习,时间一般从该学生找到工作开始,到毕业为止,岗位、内容相对固定。权利、责任、义务清晰,管理相对容易。入职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3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效果分析

1) 就业质量提高明显。通过有组织的毕业实习与实训,学院在就业淡季的2009年,就业率逆势上涨两个百分点。此后2010年就业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业质量提高明显,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5000元,约为全国平均数据2663元的两倍,个别毕业生年薪达到了20万元。尤其是参与了虚拟型实训的同学两年来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让以前的“就业困难户”找到了脱困的手段。在2010年度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回访中,各用人单位对于这种实习实训环节中学校与单位对接的模式非常满意,有二十多家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十几家单位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前往实习。

2) 创业团队增长迅速。通过这种政策的激励,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团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实习实训基地之一――武大计算机学院校友创办的天源迪科公司在2010年上市,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包括毕业生的两支创业团队在内,目前在校生共有六支创业团队,注册了两家公司。随着创业型实习的滚动式发展,今后的创业团队仍然将会继续增长。

3) 带动低年级业余科研团队建设。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尤其是研究型和创业型实习多数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有些是由原来的一些业余科研立项的研发团队发展而来。四年级学生参与的这些活动和他们获得的成绩都会迅速地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影响到低年级的同学,直接效果就是低年级同学参与业余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2010年度武大计算机学院2009级学生申报业余科研立项66项,参与人员近三百人,占该年级全体学生的86%,丰富了计算机专业的第二课堂教育。生产型实习的校企对接渠道最为便捷的是各种技术俱乐部的内部推荐和校友的内部推荐,于是,校友、技术俱乐部负责人与普通同学通过这个渠道建立了畅通而广泛的联系。扩大了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影响,营造了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体现了业余科研团队的组织凝聚功能和社会沟通功能[4]。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 学生分散,管理成本巨大。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2010年度的学生毕业实习实训中一百余名学生分散在二十多家单位,九座城市,其中两处集中实习实训地点还派了老师带队。不同的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实习内容千差万别。由此造成学校的管理成本相对学生在校内学的方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虚拟化统一管理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2) 经费筹集渠道不稳定,投入不足。与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较,普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经费当中无法拿出大批经费用于解决学生毕业阶段实训问题。学院组织的两次虚拟实训所需要的经费都是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培训机构向当地政府申请的经费,一旦政府支持政策发生变化,这种模式将无法维持。因此,实习实训环节的经费问题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障碍。

3) 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唯学历论”等思想的影响,有很大一批学生在毕业的环节里选择“考研”作为自己的选项。虽然作为教育者明知其中有很多人是以“考研”的名义对实习、实训进行逃避,但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对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不积极参与,也让组织者很为难。

4) 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实习最少时间为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平滑的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实习。而学生对于职前实习罕有较高期待,一般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职前实习积累经验,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进行入职实习,而且对职前实习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会导致一定的实习纠纷。也给企业、学校的后续合作工作造成困扰。

5结语

综上,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来看,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能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用灵活性应对复杂性,以职前实习+入职实习的方式逐步解决面对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为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纽带。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相信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安丰,赵辉,赵岩,等. 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构建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143.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5.

[3] 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

[4] 赵健,甘泉.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6):3.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Facing to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ZHAO Jian, HUANG Zhiguo

(Computer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篇6

管理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可以在企业集团、政府决策部门和金融部门从事管理决策、经营策划、信息系统分析与管理、金融分析与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科研工作。

扩展资料

管理科学与工程部分研究方向的就业倾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培训公司、管理软件公司、金融服务业等。在各类公司、银行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维护、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咨询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传统的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从教学整个环节来看,教师已经决定一切。教师仅满足于发号和施令,学生却习惯于听从和顺从。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稳定、教学互动性很差、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等弊端,不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上课时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表面上参与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参与。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考虑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

2开展实例教学、行业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实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首先,实例教学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要有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需要有特定的案例,这些案例要符合生活要求,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次,实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知识,要有针对性,能使学生经过讨论或争论后明白案例所表述的内容。而行业导向教学则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为努力方向,坚持以办行业满意的专业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深化开展教学改革,按照“了解专业满足行业需求现状、增强专业自身建设、理清专业建设思路”的总体要求,进行了专业的行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专题调研调查,例如近几年,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每年都走访我市各企业对计算机人材的需求,对毕业生从业做市场调研,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除上高校外都能跟市场对接,对口就业。通过对市场进行就业调研,从而产生对专业结构调整。通过研究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专业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制订了专业发展规划。

3开展实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的优越性

3.1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引导学生如何去做,未能生动活泼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创造,缺乏交流和讨论,通过开展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学生在学习上有讨论有争鸣,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产生一种超越自我的内动力,通过对比他人,学生有一种不服气动力,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交流可互相促进,交流能达到互相激励的效果,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交流,是一种讨论的过程。

3.2引导学生既重知识又重能力开展实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培养。学生对书本的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理解、分析能力形成和培养,更加注重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问题。实例教学正是由此而产生,由此而发展和形成的。这也体现素质教育观对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转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3.3重视互动在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教和学的互动,学生通过案例和教师的引导、分析来解决项目,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通过互动交流,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形成以需求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我要学”,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把新技术新教法引入到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有把学生教好学好的动力和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操作性和实用性,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例如在《网页设计Dreamweavercs4》使用框架布局页面教学中,先由教师通过案例解释框架的概念及其应用,演示如何建立和调整框架布局网页,然后给出项目“摩托车俱乐部网页”,要求学生以框架来布局这一网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这一项目,最后由教师对各位学生在操作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解决。项目解决了,学生理解了框架的作用,能合理的利用框架布局网页。

4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开展实例教学、行业导向教学的效果显著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高职教育;发展

1我国计算机应用近几年的发展简要回顾

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初始应用还仅仅局限于国防科研和科学计算等方面。之后,计算机应用领域逐渐广泛起来。最近几年,计算应用已经走进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工业、交通运输、金融行业、商业行业,还有医疗、教育、娱乐等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最近几年的云计算、数据库的应用和“互联网+”等的应用,发展较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涉及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应用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和前景,较强的计算能力俨然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计算机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早在2006年的时候就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使高职教育主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面向各个企业在创作、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项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计算机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和加强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广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成了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科目,相关知识点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硬件到软件的更新换代的步伐越走越快,然而书本上的知识却无法及时更新。

3结合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明确合理教学方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列入教学大纲之中,成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和数据库等计算机应用的技术能力。随着时代飞速的发展,我国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用户和各种功能类型的网站也迅速增长,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高职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机素养,还要与时俱进地增加新的知识,让知识紧跟时代的发展,不能使高职教育同迅速增长的新科技有较大的差距。每一所院校生源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各个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区别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定位计算机应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在此方向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随着各大学校的扩招生源的素质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学习计算机深层知识困难加大,导致就业时无法达到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还有目前高职教育的计算机知识教学相对落后,深层次知识不全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学生们的就业途径和就业率。

4谋划具有独立特色的发展之路

根据目前企业和社会上工作的需求,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划分得很详细,已经不是早期几大类,对相关专业要求更加严格,知识面需求更加广泛。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各个高校的基础课程)“软件技术方向”(.net软件开发、数据库开发和Web设计与开发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计算机设计方向(平面广告设计、3D设计等)等等。目前已经很多高职院校已将相关专业进行调整,并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契合本校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划分。下面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进行简单分析。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均属于现代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以各个专业群为基础的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余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也结合社会需求因材施教,结合企业和当地人才需求,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订单班”“学徒制”等教育理念,始终秉持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校企合作办学。例如与中兴通讯开始“订单班”教学模式,结合中兴通讯自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人才需求,制定对应人才培养方案,并依照当前技术发展对校内实训室进行建设和设备引进,还聘请了企业中优秀的讲师到校亲自授课,将企业最新的知识引入课堂中。在高职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举例说明。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应用相关教学,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拓展问题。高职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突出自己的能力特色,结合当地的区域经济和人才需求。所以,计算机应用如果想在高职教育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改理念,打破常规的教改理念和教学模式。涉及的专业教师多次实地考察、开展社会调研。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实地调研学习。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当前人才需求和工作种类结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按照技能模块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

5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已经慢慢融合在各个专业之中,今后也必然成为各个行业的附属技能。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严格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构建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大方向,以提高学生业务能力为目的。更多的院校和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企业实地学习和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增强了立足企业基础。其中计算机应用的最新知识在与企业密切合作中,逐渐为学生所适应和学习。所以计算机应用如果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需求,合理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教学改革,增强与企业合作力度,有效使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和企业岗位工作需求相结合。良好的高职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根本,以区域经济为辅助,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一个合理的计算机课程结构,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任务,需结合当地发展,专业性质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加入实用型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地融入岗位工作中。其次就是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设置和改革、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探索符合院校自身的育人模式,倡导课赛融合、课证融合等相关的教学改革。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计算机专兼职师资队伍,优化师资资源库,聘请相关企业优秀的专家将企业最新知识引入课堂。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企业一线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这些对高职教育在今后的教育和发展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帮助。计算机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发展的好与坏,各种因素都环环相扣,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基础素质和企业实训实践等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从点滴做起,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6结语

由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有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区域经济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程度不同,所以,对高职教育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陈旧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和教学模式终究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技术和细化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适用型专项人才。对计算机应用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不够全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各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还没有全面和有力的数据支持。希望今后能够将这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和对比分析,例如就业岗位实际名称,所从事具体工作业务,运用什么工作平台和应用软件,整个行业中紧缺的人才需求等。

参考文献

[1]伍春艳.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J].现代企业文化,2009(15):166-167.

[2]顼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16-17.

[3]张度过.职业学院的案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5(3):39-41.

篇9

关键词:就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

1研究背景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基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新模式[1],这就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加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增加,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小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计算机专业是高校中发展最快、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相当激烈,这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就业,已经成为各高校共同思考的问题。

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专业是在1999年6月建立的。经过多年努力,专业建设已走上正轨。2005年,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申报成功,2006年4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11月,升格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4月,我校参加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工作,侧重在“计算机工程”方向的试点[2],并参与“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教学研究项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3]。在招生人数增加的同时,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不能同步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随之产生。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2005年到2007年,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5%以上,就业率似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小部分毕业生工作在“精英”岗位层面,而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在“非精英”岗位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工作不久就失业了,而我们应该看到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毕业生从事的专业是否对口;平均薪酬是否满意;毕业生是否真地扎实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毕业生是否能迅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否已经具备了企业需求的基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培养要求;以上问题的存在,是否与我们的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培养计划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关联等。

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或改善问题的方案,进行系列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大类,教学型高校又可以细分为技能教学型高校(高职高专)和技术应用教学型(一般本科院校)两类。中国计量学院目前还属于教学型高校。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以特色增强竞争力,以特色服务于社会。根据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照“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的要求,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工程型。

符合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满足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融合了传统本科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特点[4]。工程型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必须认识和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进行准确及时的调整。我们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方面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和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把向社会输出“用得上,用得久”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坚持“强化工程、软硬结合、敢于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第三方面是专业特色方面,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计量领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还是国家解决与计量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和计量行业的服务基地,学校除了在人才培养上体现计量特色外,还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具有“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专业特质的办学理念,尤其在软件测试与度量等具有计量概念的专业课程方面办出特色。

3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

3.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性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对往届毕业生的定期回访,对于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对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收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校专业培养方式的建议等。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我们与许多在杭企业进行合作,并开展调查,掌握和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重新确定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如企业对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我们就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项目经理到校授课。这些调整和合作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以就业为导向,改进专业理论课程体系

经过对计算机专业相关职业技术岗位的调查和分析,本专业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为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专业课程搭建了四个平台,即通识基础教育平台、文理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两个板块组成,以适应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中,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根据社会需求,我们在专业方向上将计算机专业课程分为“软件工程及测试”、“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三个方向类,设置了三个方向课程模块。结合学校的计量特色,我们仔细统计和分析现有的三个模块培养方案,找出问题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如在嵌入式系统模块培养中,学生选修人数相对较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方向和硬件课程紧密相关,而学生普遍对硬件知识掌握较少,存在着怕难的思想;同时该模块的学习门槛也较高,给学好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带来一定的难度。结合上述问题,我们在介绍系统原理时,尽可能多结合实例,把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吸引优秀学生参加科研,进行相关工作的改进[5]。

在实行分专业方向培养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和联系性,理顺必修课程的先修关系,如图2所示。模块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块课程学习,学生在计算机的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3.3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校采取了灵活弹性的专业选修课设置、考核与管理模式,加强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环节,每门课都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指导书或实施细则。为了增强学生就业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还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实训环节。

我校的系列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目标,重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采取“讲授、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分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规划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组成系列实验体系[6],如图3所示。

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走路”;设计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主走路”;探究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让学生“自己找路”。

1) 专业课程实习。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们与协作单位在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富有实践经验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承接横向合作课题并让学生参与,采用教学和科研两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刀实枪”的训练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外,我们积极与合作单位建立挂钩实习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到产学研合作单位顶岗实习,使分散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给学生配备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的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接收优秀实习生,或出具就业推荐书。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学生现场实践的力度,弥补传统实习环节中走马观花的缺陷,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后期就有面向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利用专业基础技能解决问题的驱动力。

2) 专业实训环节。

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包括与软件开发设计第一线IT企业的合作,以及与专门从事培训活动的企业合作。在前一种合作形式中,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项目主管直接参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提前一步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践相接触,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企业也同时获得了人才与技术支撑。在后一种合作形式中,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学分替换、考证、合作培训和参与大学生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近3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实训的人数已达159人,其中有155人成功就业,像2005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许旭娟、陈东等45人,在阿里巴巴、印度塔塔、美国虹软等知名企业工作,月薪4 000元以上。

3.4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

我们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多种形式的活动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继续抓好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4个学生课外创新基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通过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开发和学生自选科研课题,我们成立了学生科研小组;同时,我们以各种形式的创造与社会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并以计算机应用为依托,成立学生社会实践小组。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每年的在校生不到400名,但学生每年参加校级竞赛的科研创新作品平均达到近百件。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我专业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30多项。在教师的系统指导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1位2007届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课题组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项目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专利设计1项,在《计算机应用研究》等期刊上公开4篇。

4面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措施

4.1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一个专业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及其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培养是工程型计算机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中,以科研和工程实践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在2007年7月颁发的《关于启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专职教师中具有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比例必须超过50%,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师的引进上,我校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已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工作过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招聘有工程背景的新教师,让教师到企业去实习锻炼,聘请企业项目经理为兼职教师等,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2引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对于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来说,“产学研结合”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联系一些具有一定科研与开发能力的企业,我们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这些企业中进行,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更接近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也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环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科研院所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为企业、科研院所输送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近两年,我们与杭州中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实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演维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

4.3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

要建立专业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良性互动体系,教学管理应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深入班级、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的优势,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将工作重点落实到学风建设这一根本点上来。没有优良的学风,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优良的学风、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5结语

学生就业工作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检阅。工程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校根据计算机行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研究和探索具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而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专业特色的工程型计算机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值距离逐渐缩小。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受到长三角地区IT企业的欢迎,近两年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处于我校前列,就业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潘云鹤. 抓住机遇,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9(24):3-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亚杰,陈岩,谢苗峰. 注重三项创新 在更高层次上办好行业特色型大学[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8-11.

[4] 王陆海,王忠民. 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16-18.

[5] 陆慧娟,周杭霞.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8):50-52.

[6] 陆慧娟,高波涌.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0):156-158.

Research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Oriented Undergraduates Job Market

LU Huijuan, ZHOU Yongxia, HE Lingmin, GONG Yup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篇10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12-0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兴专业。2004年全国开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数量为251所,到2013年共有上千所院校开设本专业。由此看出本专业的发展规模十分迅速,社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然而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却并不理想,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深厚的基础,怎样才能把信息管理专业办出特色,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分析,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的思考

1.现状及问题。广西财经学院是2004年才组建的一所本科院校,从2006年开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招生。根据教育部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我们对本专业的定位是为现代企业、各机构部门培养应用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即培养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管理者。从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年的专业建设实践来看,在课程的设置上基本是管理类与计算机类课程并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知识面较广、兼顾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的特点。但问题也很突出,就是往往对管理理论理解不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也比较欠缺。这样的状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很少有企业组织在招聘人才时直接明确专业需求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使信息管理的毕业生只能去竞争管理类或者是计算机技术类的岗位,而他们被需要管理人才的单位认为管理理论及素质不如管理类专业,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单位认为他们的技术能力不及计算机专业。形成尴尬局面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比如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小企业占比重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没有提到日程中。从专业本身的定位分析存在以下问题: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由原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统一归并而成的,是一个新兴专业。在专业中有来自原来五个不同专业的定位信息,其中包括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②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有类似之处,导致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人才定位不突出,可以被相似专业替代。③各类院校都利用自身的优势办信息管理专业,使本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造成社会企业对本专业认知有误,耽误学生就业竞争。比如工科院校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为定位,侧重计算机技术的培养;管理类院校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侧重管理理论;还有些院校是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培养方向;有些院校只培养专门的行业信息处理人才,比如医疗信息处理,电子金融信息等。

2.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经验,与早在1978年就率先建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之类的一流大学差距甚远。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的认识模糊,加之类似相关专业的发展,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只有对本专业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才能办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信息管理专业。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三大学科基础,形成复合型的专业定位。信息管理专业不是培养单纯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不是培养只熟悉业务流程的管理者,其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和信息系统知识,还需要掌握项目管理知识,特别要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素质,这是信息管理人才与其他技术人才不一样的地方。为此我们考虑我院信管专业的定位是:①突出专业的复合型特点,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并重,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流程的结合,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懂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培养企业的信息化推动人才。②我校是广西唯一的财经类院校,要突出学校的特点,以财经院校为背景,在财政、会计、金融等专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可利用学校背景适当加强财经类理论或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区别于一般院校的学生。③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依靠大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操作型人才的特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模块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

1.理论课程。应修学分共128学分,包含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①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②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C语言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安全等。③专业主干课: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ERP原理等。④专业选修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信息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2.实践课程。应修学分为32学分,包括集中实践和独立的课程实践两大模块。①集中实践模块:军事理论、就业指导、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②课程实践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践、计算机网络实践、信息管理实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库与程序设计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ERP原理与实训、信息分析与预测实训、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

三、核心课程的设置与整合

信息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技术作为三大支柱学科,形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有拼盘式的感觉,缺乏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或者管理专业毕业,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从自身的特长出发完成教学,教授的课程内容不适合信息专业的需要;学生则感到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散,所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如何办好信息管理专业除了有明确定位和突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还必须考虑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核心课程以及课程内容衔接等问题。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管理科学课程:我们基本与管理类专业接轨,开设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重点培养学生在组织、协调、人事、领导等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课程,开设西方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背景下,我们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计算机科学课程:最主要的是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还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类专业的相应课程要有所区别,强调解决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组织、处理等问题,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为管理应用服务。关于系统开发,我们开设高级程序语言,并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JAVA,将一个工具彻底讲通用会,满足本专业学生具有开发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所有计算机类课程都设置同步的课程实验,实现四年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不断线,使本专业学生确实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能。

3.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这些课程是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管理中的建模以及分析解决信息管理与开发信息系统的问题,也是信息管理人才必备的对信息的处理全过程的认知。把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作为一条主线,将管理类、计算机类课程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管理过程、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竞争的问题。围绕这部分课程我们开设大量的实践,组织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模拟过程。同时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加强实用性,适应社会需要。为使学生具体认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还开设了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ERP系统等课程及实训,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能力。

我们把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以上三个部分,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衔接方面做了规划,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改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其他类似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混淆不清的现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口径较宽,专业知识包括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技能,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思维发散,创新性较强,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做好整合协调外,给予学生学习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介绍、学习规划、选修指导等,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倾向,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导师制,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跟随导师对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做到“一专多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然学校也应该向社会企业宣传信息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注重专业的特色培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