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物流 供应链 整合管理 重要意义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种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也迅速席卷我国,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世界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仅仅是国内,更来自于国外,对于企业来说,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等,在服务行业更需要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应该从服务和降低成本上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在当前情况下,只在制造等单一方面有竞争力是难以在这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当前企业只有具备其他企业所部具备的各种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基于以上所介绍的背景下,企业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以前并没有受到过重视的物流行业,物流行业也开始成为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的有效方式,并且还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的重要筹码和优势。我们在实践中,经过研究可以发现一些有用的规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由原始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其中,物流供应链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起着决定性因素之一。企业为了能够具有更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物流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不仅需要对物流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来协调分散的物流资源,对其进行制造和市场活动,而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更为广泛性的意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 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
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主要是供应物流的规范、高效运转。这个运转本身包括对企业用料单位的全程控制。企业供应物流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1 要建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各个组成部分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供应链实施管理的关键是规范运作、制约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与需构成的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按照市场要求运行,引进市场机制。供应链环节运作办法、业务部门、机制、效能监察等共同构成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模型。
1.2 要建立制度管理体系和模型,强化基础管理。供应链有序运作,进而实现高效益,要靠电网式的系统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证。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包括采购方式、合同、库存、台账、资金结算、奖惩等。
1.3 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长期规范运作和严格执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为准则,靠管理者全面监控。提高素质、创造发展环境,把个体目标和链条总目标和链条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实际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为此,要在变他律为自律,主动工作等方面通过途径把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自我主动创新和增强质效的人本管理。
2 我国企业应用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意义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对我国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的走向全世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些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和分析,这也是相当重要的和必要的。在我国相当多的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相互促进。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下,实施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现代物流超大信息量收集处理、统一分类、高速快捷的反应、及时准确地配送到位,这些在物流产业中应该是较为现代的观念;而供应链就是从物质的招标、合同签订、供货、验收、保管、发放,这些相比较而言就是传统的物流。对这两种物流方式进行整合,能够使得企业所需的物质供应更高效、更快捷,企业生产更有保障,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时间成本等,突出显示其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中的重要角色。
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下面就从汽车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图1可以看出,零配件供应商在整车生产厂周围设立中间仓库,按照整车厂的要货指令,为整车生产厂提供及时的配送服务。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采购供应物流体系。
在这个供应链中,仓库是整个采购供应物流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但由于这些仓库分别属于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或由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租赁,一般规模较小、数目繁多、信息化投入不足、标准化无法推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起不到整车生产厂与零配件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相反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重了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负担,而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的资源准备状况也无法掌握,造成要么库存水平高,要么发生缺件引起整车生产厂停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将整个汽车供应链的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由分散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进行管理,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①采取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向整车生产厂配送的方式可以增大采购批量,集中采购以后,运输批量也增加了,有较好的运输规模,降低了运输成本;②从大型物流中心向整车生产厂集中配送其所需的物料,这样可以使生产管理人员专心致志提高生产效率,不必像以前那样要花费大量精力协调缺料带来的各种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的整合管理的有效实现,对于企业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体现,贸易协作问题也突出了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向导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得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顾客订购管理过程,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等一些措施。总而言之,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的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既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但是它又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随着改革开放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这样市场经济又给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建设我国的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使得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在我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
[2]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3]马士华.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2
记者:作为苏州首家定位于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的企业。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对“医药物流产业”有怎样的理解?
马晓蓓:作为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唯一的物流平台的运营方,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进取,取得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虚拟空港(SZV)、第一个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在为产业提供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及供应链管理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将这些经验与一些有特定需求的行业(如医药行业)相结合,提高平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正是其目前在积极探索的。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也正是因此而诞生。
传统的医药行业注重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其销售能力,而随着市场竞争及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多地依赖于其供应链的竞争能力。正如电子、汽车、消费品等行业在过去几年间所显现的。因而,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应该吸取其他行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经验,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融合于供应链服务当中,为医药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整合服务,使物流服务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无缝连接,形成医药行业从原料采购、生产直至成品分销的供应链整合管理,提升整个产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记者: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内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如何?其在物流外包方面有哪些需求?
马晓蓓:苏州工业园区内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医药生产商有几十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也有几百家,其中聚集了西门子、礼来、碧迪、葛兰素史克、卫材、百特、康宝菜、辉瑞、强生、协和、惠氏、住友等一批全球知名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在带来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也引进了较之国内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如物流外包和企业物流整体委托方案等。
由于医药产业的特殊性及专业性,目前国内具有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极其缺乏,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又因为行业政策等问题,其虚拟口岸的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因而,园区内的这些企业目前大多仍沿用传统的物流模式,即以自营为主,只在供应链的部分环节上采用外包模式,如报关货代、运输及少量的仓库管理。但随着其产能的扩张及业务的发展,工厂内部用于仓储的空间进一步压缩,这些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寻求更大程度的外包服务,特别是基于其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服务。
记者: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定位在以医药生产型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医药物流中心,请您介绍一下该类物流中心的运作特点。
马晓蓓:一直以来,因为行业政策、企业运作理念等多方面原因,国内大多数从事医药物流的企业都是由药品经营批发企业延伸出来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主要是为自身采购、分销的医药产品提供物流仓储服务。虽然存在的形式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以流通企业的物流部门形式存在,有的则成立了相对独立的分公司,但大多以成本中心的模式运作,属于“第二方物流”的范畴。
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将企业发展的关注点锁定在“第三方物流”,特别是为医药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物流中心使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管理技术,将库存产品信息与企业系统相链接,并实现信息共享,为医药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的及时配送,使医药制造企业的人力、土地及管理资源释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其核心业务中,形成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
记者:与其他行业的物流中心相比,医药生产型物流中心在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马晓蓓:长期以来,医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物流多以自营为主,且仓库也大多为自有,因而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与这种运作模式不同,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借鉴了其他行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通用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租赁高质量的标准仓库,并根据GSP相关规定进行仓库改造,使其在短短2~3个月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用于物流管理的完善和物流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以便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仓库面积,并满足医药行业对仓库硬件设施的相关规定。
由于医药行业对仓库的要求较高,对于轻资产模式运作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而言,如何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符合GSP规定及客户要求的仓库,将是永远的挑战,特别是在仓库资源相对紧缺的区域。
记者:据我们了解,2011年3月,勃林格殷格翰供应链项目正式落户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请结合该项目谈谈医药生产型物流服务的内容及特点。做好该类物流服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马晓蓓:将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到医药制造企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核心特点在于将专业的物流服务向制造企业的上下游延伸,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以高效的服务和供应链优化能力打造现代医药供应链体系,使供应链链条上的合作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提高药品的流通效率,使制药企业更专注于产品本身。苏州上药供应链公司与勃林格殷格翰的供应链合作项目就是基于此目标而达成的。在该项目中,我们将为勃林格殷格翰提供从进口原料到产品分销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
计划、采购、生产、品类管理等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可控性、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物流配送时间上的延迟会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运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停产。此外,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上游产品的来源地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供应链链条本身的延长,并且增加了时效性掌控的难度。总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将面临着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除了对医药行业、医药产品的相关知识要有全面了解外,还需要对进出口贸易、收付汇管理、国际运输、国内配送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能对关键节点进行实时监控、有效管理。这将使医药行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得到体现,并为医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真正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产业。
记者:贵公司如何看待今后医药行业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下一步有何发展计划?
马晓蓓: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尤其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行业正发生着巨大变革,医药产业的微利化时代也已经到来。未来3-5年,医药行业企业并购、重组、整合的速度将加快,并将逐渐步入供应链整合的时代。从其他行业及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行业对供应链整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往往与行业盈利能力成反比。也就是说,越是微利的产业,越会注重其供应链的优化,以期获得整合优势及新的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体系尚不完善,原料采购、生产、成品流通、使用等多个节点以断裂状态分布,这既有国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限制,也有行业内企业观念、技术、人才等方面缺乏的原因。但整个医药供应链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未来产业调整的需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业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都已意识到的问题。
篇3
关键词:SOA;信息共享;医药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TP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3-852-02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Based on SOA
LIU Qing-chun, CHEN Pei-zheng, ZHANG Hao-m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cs,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olution of designing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soa,is brought forward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haring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And,the paper analyzed the modules of services on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established system model.
Key words: SOA; Information sharing; Pharmaceutical Supply chain
1 引言
供应链是由各经济实体及用户所构成的实际物流环境。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先进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等五大基本内容,每个都由很多的特定业务组成,而很多业务都有自己适用的软件,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比如,医院药库的库存信息,药房的销售信息,药店的销售库存信息,这些信息能很好的反馈到药厂,药厂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但由于共享问题,这些应用难以实现。
当前医药流通领域中的生产或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自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提高了药品购销和管理效率。但药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系统因相对独立和封闭,不能实现机构或部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依然存在大量手工操作、信息获取手段落后、数据流失出错等现象。为此,已有部分药品经营企业通过与医院建立点对点链接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以期解决企业与医院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即使这样,药品供应仍然面临着多点重复链接、信息不对称、效率低、管理难、实施成本高等新问题,尚无法满足信息化交易功能需求。此外,尽管也有政府参与开发并主导药品采购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需求信息与供应信息查询的平台。扩大了用户的信息面,却仍显得相对独立,不能在医疗机构和供应企业内部系统之间有效实现药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信息孤岛”。由此可见,医药供应链集成存在复杂性、动态性、异地性等问题。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它需要解决医药供应链过程中各个节点的集成问题。
2 以SOA技术实现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
以SOA体系架构思想来实现医药供应链系统中的信息共享,是解决医药信息供应链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良好解决方案。SOA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表现在它可以很容易添加新服务、修改现有服务、删除不再需要的服务等。如果把供应链集成系统看作服务集成的合成物,SOA就可以解决供应链集成的动态性问题。以Web服务为基本单元的SOA可以满足远程异构系统的互操作问题,这可以解决供应链集成的复杂性和异地性问题。采用以Web服务作为基本单元的SOA的思想构建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将使系统获得很强的生命力,因而研究如何构建基于SOA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1 SOA体系架构介绍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的体系架构。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定义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规范,按松耦合方式将分布在网络上的不同应用系统整合到一起,从而使得多个现有的应用软件通过网络整合成一个新系统。接口应该是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件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图1所示的SOA模型,说明了SOA中的不同角色及其工作流程。
SOA架构的组件包括:
1)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负责建立服务和服务描述,然后将服务的描述发给服务注册中心,并从服务注册中心接收服务请求信息;
2)服务使用者(service requestor):服务使用者是一组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一项或多项服务的组件;
3)服务注册中心: 服务注册中心包含服务的描述,服务提供者在该库中注册其服务,而服务使用者通过查询该注册中心中已登记的服务,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
2.2 以SOA架构进行医药供应链信息管理
以SOA体系架构理念,采用基于XML和SOAP技术的Web Service来屏蔽不同软件平台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医药供应链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可以将医药供应链各分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数据以SOA服务的形式进行,使得其它节点系统可以调用,各个分支系统将所需的服务集成到各自的信息系统中。以这种方式将药厂、医药公司、医院、零售药店的系统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得医药供应链系统从单一、封闭的系统发展成为接口定义良好的模块化开放系统。
2.2.1 药厂物流中心和医药公司配送中心的衔接
将药厂物流中心和医药公司配送中心的内部局域网进行有效的对接,药厂能够随时查看配送中心所有品种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流向等,配送中心也能够随时查看物流中心的药品情况,以便对库存的品种进行及时的调整。在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系统内部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一旦配送中心相关品种的库存低于安全库存,系统便可以自动反应,便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物”的科学“流”动。
2.2.2 医药公司配送中心与医院、零售药店库存系统的衔接
医药公司配送中心的内部局域网络部分模块与医院、零售药店进行对接,通过授予一定的权限,医院和药店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查看配送中心的品种结构库存情况,可以直接通过电脑联网进入配送中心的网络系统,进行定单采购或电话采购、传真采购等。生成采购定单以后,自动在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分别进行打印,物流中心打印的定单是与医院、药店进行业务结算的凭证之一,同时便于进行相关品种采购的决策,配送中心打印的定单主要作为向医院配送货物的依据。同时,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也能够随时查看医院、药店中药品的使用与销售情况,以便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进行相关品种的采购。
2.2.3 药厂与医院、零售药店库存系统的衔接
药厂内部局域网络部分模块与医院、零售药店进行对接,通过授予一定的权限,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查看医院药店的药物品种库存情况,这样便于药厂及时制定与调整生产计划。
2.3 医药供应链系统中的服务功能模块分析
1)库存管理:系统中有专门针对医药特点设计的仓库管理模块,完全支持批次批号管理,在出库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批次优先或是批号优先)决定此次出库应该先出哪些货品,减少库存损失。
系统根据现代供应链的方法设置了提前期、平均流速、安全系数、批量、批量周期、相对补货频度等多个参数,计算出企业所需要的库存上下限,又通过对企业业务的综合管理,包括采购、销售、进货策略、库存控制等全过程,从各个方面抑制了库存的增长,建立起企业的良性运转机制。
2)决策查询:采用链接式查询模式,提供条件输入卡片,实现多条件模糊查询;可多窗口、多任务运行;首家推出多项目交叉汇总,提供更丰富的汇总结果。
3)销售分析:可提供多种销售排行榜并按药品、部门、业务员用客户等销售情况进行应收、应付、销售额、毛利的分析处理,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部门、业务员及药品的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
4)订单管理:通常,医药批发商的订单处理程序非常涣散而且繁杂,需要将采购和应收账款流程结合起来,通过Web service技术或其它形式的电子商务,实现“无纸化”订购,采用集中负责制,以更小的工作量和更少的努力缩短订单履行的前置期,降低固定成本,简化对订单和账款支付的确认与追踪,加速有关单证的周转,提升现金流,最终建成一套标准化的订单管理流程。
5)进销存管理:处理医药企业商品进、销、存、退、损、赠及购进、销售退补价等业务,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收集大量经营数据和信息。
6)价格管理:变价单可在开单的同时执行,也可分步和批量执行;对进价、批发价及零售价的变更进行记载并形成台帐;可查到任意形态的变价单及其内容。
7)供应商和客户管理:对供应商和客户档案进行卡片式管理;进行信贷额度(金额和天数)设定,提供信贷报警,加强往来款项管理;进行客商资料保密和造访次数管理。
8)业务结算:提供不勾对、以销定结、自动勾对、按单据、商品、明细六种结算方式,可有效处理进销存结算业务。
9)财务预处理:对各类业务及帐表以财务核算方式管理,自动将各类业务处理为会计凭证记帐,提供相头帐簿页的查询;也可以将其导入财务软件自动记入财务帐。
10)配送管理:接收分店配货需求信息;可根据分店销售情况及分店库存确定配货需求;可根据分店库存上下限确定配货需求;根据配送需求、总部现有库存、厂商与商品关系确定生成物流中心配送方案或厂商配送方案;配送方案将确定:什么商品、多少数量、从何处配送、配往何处。
3 医药供应链系统模型与实现
医药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设计思想是:建立一个信息服务注册中心,被授权的各相关医药供应链节点系统将各自的业务功能和数据以服务的形式,在注册中心注册,通过信息将服务储存到信息中心,在通过中心的验证之后,其它客户就可以查询到此项已的服务,并进行调用。以此各个系统可以得到其它系统所提供的医药信息(新药信息、药品库存量、药品的使用情况、药品销售情况、订单、中标药品等等),整个过程是基于Internet的。通过此种方式,将异地的、复杂的、动态的医药供应链系统整合到一起。如图2所示。
服务功能实现示例:
public final class StockWS {……};//医药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信息服务实现;
public final class EnquiriesWS {……};//代表药品批发商、药厂企业的药品信息查询服务;
public final class OrdersWS {……}; //代表药品批发商、药厂企业的订单管理服务;
public final class InvoicingWS{……}; //代表药品批发商、药厂企业的进销存管理服务;
各系统客户端将需注册的服务的代码实现在各自的类方法当中,其它客户就可以查询到此项已的服务,并进行方法的调用。
4 结束语
医药企业属于既有流程特点又有按预测/定单生产特点的企业,它的供应链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医药企业需要管理许多原材料和许多产成品的各方面,大量的中间产品和不同的工厂和销售商。医药企业与药品制造商、医药批发站(销售公司)及医院之间的采购、销售、及退货等流程的处理也都具有特定的行业规范,若采用手工操作,很难及时、准确地处理好,科学准确的预测和需求管理是医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有一个有效的医药供应链信息系统,而基于SOA的医药供应链共享系统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医药供应链过程中的动态性、异地性、复杂性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健壮性。
参考文献:
[1] 殷国鹏.基于Web服务的供应链集成研究[J].微机算机信息,2004,(2):58-63.
[2] 袁松范.构建上海医药供应链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J].现代商业,2006,(5):137-141.
篇4
第三方物流业的兴起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一般商品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中,作为朝阳产业的第三方物流业,必将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期,因统购统销政策的约束,药品流通企业(这里主要指医药公司)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管理和承担医药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的。长期以来,这种经营和物流模式直接影响了我国药品流通管理,尤其是药品物流管理等诸多政策法规的定位.在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水平下,这种物流模式对我国医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至今这种模式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医药企业开始自寻出路,无论是药品生产企业还是药品经营企业渐渐地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药品经营管理和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医药企业随着销售网络的延伸和扩大,由于自身的承运能力所限,医药企业开始寻求委托第三方进行药品的储运管理(其中包括借助海运、空运和陆运等力量),即所谓的外包物流(又称之为物流托管,下同)。时至今日,这种外包物流模式依然是药品流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就在上述药品物流运输的托管过程中,药品在运输部门滞留、中转达数天甚至多至一个月的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其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及经济损失不容忽视。药品企业原本以为借助第三方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但对于如野蛮装卸以及中转库温过高等造成的药品包装破损、污染、变质等问题却又无可奈何。长期以来,在此运输环节中,药品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始终未能得到各方面应有的重视。国家没有要求作为第三方物流的运输部门必须对托管承运的药品进行质量验收和养护。诚然,这也是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最难以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这是一个需要跨行业协调管理的问题。
那么,医药物流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近年来,一部分正规的全国性制或区域性制的药品企业,由于其市场覆盖面广等原因,在销售目标市场区域找一家较有实力的药品经营企业作为该区域经销商。该经销商按照GSP规范管理,药品通过这样的流通渠道最终进入当地的医疗机构或零售终端系统。
但也有些企业仅仅从当地名义上的经销商那里过过票而已(于是挂靠者有之,转让证照者有之。近年来出现的针对私人性质的招商活动及非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药品的现象比比皆是),药品根本就不进入该分销商仓库等管理系统。更有甚者,在当地随便租赁一个仓库,或者干脆将药品直接存放在各地的办事处,亦未进行任何质量验收就进入终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药品经营企业即使有仓库,亦形同虚设,对经销的药品按照GSP要求储存、质量验收、保管、养护等基础工作根本就没有条件开展。目前,在国家限期实施GSP认证的政策下,药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条件有所改善。但药品流通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如何才能做到安全高效而富有竞争力,需要多方积极的探索。
1 第三方物流托管之思路
药品经营企业的主要责任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管理。但随着市场细分和物流业的发展,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将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物流管理剥离出来?即把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一般入库、质量验收、储存、保管养护、配送、包装、装卸、承运及其相关信息管理等各项物流业务工作,全部委托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自己则在承担法定责任的同时,集中精力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将主要精力转移到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上来,以达到节约时间、成本,加快物流和资金的运转速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换言之,基于药品管理的特殊性,药品物流能否像一般商品一样亦实施第三方托管呢?
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医药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真的能够采用这样一种简捷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那一定会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也有人大胆预言:将来取代现有药品流通方式的最佳物流方式,必然是通过专业的、合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当第三方物流业高度发达,其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将迅速提高,那时任何药品企业都愿意将药品物流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
但设立纯粹的、不参与药品经营活动但又涉及药品质量管理内容的全新的药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笔者认为并不现实。首先在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框架下,其企业属性尚无法界定,即它到底是属于药品经营企业还是属于一般物流企业,有没有承担药品质量管理职能的主体资格,尚缺乏法定依据。这个法律瓶颈问题不解决,严格意义上的纯粹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就难以得到合法与健康的发展。其次是药品安全问题。再次是其配备、规模等条件对于经济实力的要求。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那些有能力承担物流托管的其他药品经营企业是否可以取代上述纯粹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进行药品物流托管服务呢?笔者以为,这完全有可能,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第三方物流托管的重要意义
药品经营企业之间药品物流的托管和被托管行为在现行药品法规中虽无明文规定,但如果将药品物流业务委托给已经通过GSP认证的、有足够配送能力的企业托管,在现有的药品法规框架内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和一定可操作性的。
(1)按照现行药品管理法及GSP的要求,作为药品物流管理最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药品经营企业必须设有达到标准要求的仓库,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按照GSP的程序和方法予以管理。
然而药品法规并没有严格的定义规定企业设置的仓库必须拥有产权。所以,目前在实施GSP的具体过程中,国家允许企业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等变通方式设置企业仓库,而实施第 三方物流托管即是这种变通方式之一。
(2)按照现行药品GSP的规定,国家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从厂家或商业企业直调药品,其本身考虑到了药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流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性问题。国家考虑到这一“特殊需要”,为了节约企业的运输和管理成本而制定这一政策。换言之,这一部分药品的物流业务完全是国家赋予企业免于实行自有仓库储存、养护和配送管理的一种特殊政策。
可以设想,将来随着药品制经营模式的发展和丰富,直调药品的业务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甚至极有可能一个企业的所有药品物流全部采用直调方式运作。这就不只是GSP所说的“特殊需要”的个别业务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根据现行GSP规定,按照企业的经营规模,硬性地规定企业的仓库面积要求,其现实意义并不大。否则,这种质量管理的成本太高,这也是目前国家推行GSP认证难度大、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政府在依靠设立技术屏障、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以推行GSP认证制度的同时,应适当地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大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仓库是药品物流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硬件设施。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让一部分企业设置仓库,另一部分不设置仓库。换言之,一部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偏重于做药品物流业务,而另一部分企业偏重于做药品经营。如果强行要求每个企业设置仓库,将会使企业陷入重复建设的覆辙,造成国家和企业资源新的浪费。而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将是节约资源、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
(3)近年来,随着药品管理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尤其是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药品注册、流通管理等上游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作业。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的物流管理过程中,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些都为药品经营企业之间实行第三方物流管理创造了技术条件。
(4)按照GSP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应承担GSP及其他药品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将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分开:药品质量的最终责任理应由自己一方承担;而义务,只要不存在商业竞争的风险,作为药品流通供应链上的一个物流管理环节,则完全可以将其中的药品质量验收、储存、养护和配送等业务内容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另一家已经通过GSP认证的、又有能力承担第三方物流管理的企业承担。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也不违背现行GSP等药品管理法规的原则精神(前提是后者的药品仓库、验收、养护及配送等硬件设施、管理软件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已获得了国家的认证,其各项作业活动已经完全标准化、程序化了,完全能够满足GSP的要求)。因此,在现有的药品法规体系框架下,这将不失为一种更直接、更有效、更理想的第三方物流托管过渡方式,而且更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比现在有些经营企业异地设置仓库(甚至不设仓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尴尬储运管理方式要好得多。
此外,有能力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愿意接受托管的药品经营企业,仓库等硬件设施齐全、适宜,配送能力足够强,在药品物流托管过程中,既能满足现行药品流通法规中的诸多法定义务,又能确保药品的安全、质量以及药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第三方物流托管也是对其产能的一种充分利用。
3 第三方物流托管的过渡问题
作为国内药品流通主渠道的国有商业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基础设施完全由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惜成本地投资建设,特别是在药品物流仓储设施方面的投入更是巨大。但发展到现在,据有关报告显示,国有商业中的亏损率已高达35.5%以上。其亏损原因,除了体制问题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在仓储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比重过大,使得产生的历史包袱过重。目前,国有商业企业中,有相当多企业的仓库是吃不饱甚至是闲置未用的,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我们实施了上述第三方物流托管的模式,国有商业企业正好可以将它闲置未用的仓库物流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与那些需要仓库的企业共用,完全或部分开展药品物流托管业务,合理地收取一些费用补偿因仓库闲置损耗增加的亏损。这种把劣势变优势的双赢战略,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目前国内有些大的企业集团已经就其下属的医药商业企业进行仓储设施、人力资源的整合,就属于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尤其是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虽然起初声势造得很大,亦有较强的配送能力和本地市场的辐射力,但时下却存在业务量吃不饱、面临亏损的边缘。因此,如果政府能够出台实施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的相关政策,那么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托管服务的收入极有可能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将为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助一臂之力。
可以设想,第三方物流服务对于目前全国125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17万余家药品零售企业,都是一大契机。无论对国有或民营医药商业企业,还是将来药品分销开放之后有可能加入竞争的众多外资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当然,能够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物流公司(见附表)。
附表:多种物流服务公司的优劣势比较
公司性质 优势 劣势
第三方物流公司 物流运作能力 供应链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变革管理能力
多客户管理
具第三方物流能力的医药企业 物流运作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管理理念创新 组织变革管理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信息技术公司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实际物流动作能力
创新和实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供应链管理
变革管理能力
大型流通类公司 供应链管理过程控制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信息系统应用 变革管理能力
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供应链;风险控制;多方博弈分析;纳什均衡建模
[DOI]10.13939/ki.zgsc.2015.07.100
1 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现状
1.1 医药物流的分析
(1)医药物流统一平台尚未真正建立。与欧美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发展体系状况相比,针对医药物流的参与方而言,国内医药物流行业建设布局相对分散,规模构造不成体系,执行标准尚未统一。具体表现形式为:一方面,医药供求双方或者多方未明确意识到其行为对行业供应链的影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本身属性多归于机动触发性,至于其在统筹方面的建设性和移植性上考虑不足。
(2)医药物流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由于医药企业源于行业竞争和追逐短期效益的影响,医药物流受限于目前的短线运营模式。长期发展下去,医药物流发展版图将遭遇瓶颈式阻拦。
目前,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应效仿云数据远端存储和终端服务的理念,建立长期物流参与方合作方式,为资源共享打开突破口,弥补现在医药物流的资源共享问题,优化医药物流资源。
(3)医药物流急需第三方监管机构方面的更强的执行力度。近几年,比如医药用胶囊中的铬超标、头孢类医药采用地沟油生产,无疑暴露了物流中的流转环节疏于强制性的实时监管问题,严重影响下面环节的物流工作,导致医药物流被迫中断或流产,破坏了建立起来的基于合作模式的平衡态势。
为实现医药物流目的最终实现,达成医药物流多参与方的共赢合作模式,有必要建立具有实际执行力度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借助此机构用以维系医药物流健康运转的平衡发展态势。
1.2 医药物流的供应链分析
(1)缺乏常态化的医药供应链支持体系。目前,由于医药性质的特殊性,其供应链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模式存在以核心企业、以区域服务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供应链模式,优点在于:可以发挥灵活组合的形式满足某次医药供应需求;参与各方存在事先协议,在针对性医药需求的前提下可调节本次供应链流转方案。缺点在于:无法响应今后医药大市场的体系完善建设需求;现阶段尚处于“一事一议”状态,无法满足参与供应链各方的权责界定和博弈。
(2)待建立医药供应链中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跟国外供应链对比,发达的国外医药链多采用“生产到营销”简约式供应链,减少链条利润流失。从目前运行态势而言,此简约式供应链集中优势体现为以下两点:①为了疏导医患渠道,建立医药代表为纽带的营销模式;②优化供应链组合,逐步形成医药战略联盟。
重新审视国内医药供应链,受制于医院垄断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针对医药的第三方物流并未确立稳定地位,国内供应链发展模式目前没有常态化的均衡发展,没有统一调拨的医药供应机制。因此,建立一个医药供应链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可以短期内实现供应链优化,亦可以长期内实现医药供求的发展态势评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运作,都会为参与医药供应链的各方带来可观效益,同时保障了医药物流的良性发展。
1.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分析
通过1.2节和1.3节的分析成果可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医药物流中的参与者行为。为了保障医药物流运转畅通,参与者往往采取灵活的解决方式,从提高效率、加速资金流转、增加技术含量、全监控物流各个生命周期等四个方面加速医药物流。
但是,随之而来的医药物流风险如果不事先预控,很难在医药物流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风险归零。因此,但就医药物流中各个参与者而言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①效率风险。参与者应结合市场评估分析报告和发展态势,自行转变服务模式,以满足不低于社会平均消耗时间的要求,否则,会带来效率风险隐患,这种隐患将会降低物流需求数量。
②资金风险。目前,医药物流行业为了短期内获取资金收入,盲目增加投入成本,很容易导致医药供给过剩,不仅给医药物流行业带来巨大负担,而且有可能压垮部分参与者,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物流运转。
③技术风险。为了刺激医药物流竞争程度,从中获取相关利益,参与者纷纷将目光聚焦到提高医药物流所自身负担环节的技术更新方面,但是由于技术革新本身的弊端,有可能导致自身技术稳定性和与外界相互兼容性的双重问题,这样需要留有足够实验的时间才可投放在医药物流中去实现其价值。
④全局监控风险。在医药物流的各个生命周期内,参与者的物流行为是出于个性化选择,很难形成全局策略,容易受短期波动的因素制约,不能实现全局的监控,很有可能由于全局管理不善,造成医药物流的全线瘫痪的灾难。
(2)医药供应链中的衔接措施。由医药物流运作而拓扑生成的医药供应链,其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断链”,即医药供应中的衔接环节出现了致命性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为达到医药供应链中资源调拨顺利进行同时控制物流环节中潜在风险的目的,本文基于医药物流供应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作者引进博弈论的思想,用以解决以上分析得到医药物流及供应链中的资源共享和多方合作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研究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隐藏的风险;②分析目前医药市场中的供应链的参与者各方需求和活动内容;③建立博弈思想的供应链的风险规避分析预案;④引进纳什均衡博弈模型,论证其模型在医药物流供应链中达到稳定合作态势的可推广性。
本文的最主要创新为:借助纳什均衡分析,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多方博弈简化为两两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将全局风险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为供应链的低风险、常态化运转提供合作参考模型,实现医药物流供应链均衡稳步式发展的目的。
2 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属性和风险规避预案
2.1 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的角色及活动内容
(1)医药原材料提供商。主要作为医药物质的基础,处于医药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主要为医药制造商提供医药的原材料。
(2)医药制造商。主要为承接药品研制,对上向医药原材料提供商提出研制医药原材料的需求订单,对下向医药分销商提供医药成品;同时,依据最终消费者需求,制定医药产品制造预案,同时建立起向分医药销商和医药原材料提供商的反馈机制,依循供应链的需求,合理选择合作对象。
(3)医药分销商。主要作为医药的集散环节,对上向医药制造商提出医药成品订单需求,对下与医药销售场所建立连接。
医药分销商作为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晴雨表”,时刻反映供应链条的动态变化,不仅肩负医药的分销和调拨的职责,而且起着医药供应链中心枢纽的作用。因此,维系好医药分销商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医药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作为应急预案的入口。
(4)医药终端用户。主要作为医药需求的最终接受方,同时也是整个医药物流供应链最终需求的发起方,通常情况下,医院等处方机构代为顾客行使医药供应链环节中的合作权。医院执行合作策略时,需依据的是医药终端用户的意愿。
医院在医药物流供应链殊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采集和整合顾客医药需求,并将结果作为输入条件,制定与上游分销商的合作策略;二是确定供应链走势,让终端用户能够获得所需药品;三是将需求反馈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协调与他们的合作方式。
(5)第三方物流。主要作为医药的载体,在医药供应链中进行传递。针对目前新形势下的医药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可视为医药供应链资源优化和为其他供应链参与方“减负”的产物。
第三方物流与医药物流供应链中的其他参与方是共存关系,其对外的合作方式不直接影响到医药物流的发展态势,但又因其合作的灵活方式,可以考虑选择合作策略的同时兼顾物流集成化的效率择优的合作策略。
(6)医药供应链监管部门。主要为医药物流供应链制定合作规则,依据的参考条件是最终用户的需求、供应链的集成程度、竞争与激励机制、医药流通政策法规。
其中,医药流通政策法规依据国情和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运行现状而制定强制性规则,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最终用户的需求、供应链的集成程度、竞争与激励机制制定参与方合作策略,通过博弈的过程,产生医药物流资源优化后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2 博弈思想的供应链的风险规避分析预案
2.2.1 最终用户的需求
判断一个医药供应链是否流转成功,关键取决于是否达到最终用户的需求。
以最终用户为辐射源,向外建立博弈的合作方,分别选取医药制造商和医药分销商作为博弈对象。同时,在抢夺最终用户资源时,制造商和分销商双方存在博弈的过程,并考虑其自身减负的问题,将物流工作移交给第三方物流来完成。
(1)医药制造商与医药最终用户的博弈。将医药最终用户的需求作为医药制造商的发起合作响应的输入,医药制造商可以选择以下两种策略:①委托第三方进行医药配送。细分为:a.通过第三方物流流转至医药分销商处,然后通过分销商进行流转;b.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至医药最终用户;②可自行实施医药配送过程。由医药制造商本身配送医药至最终用户,鉴于成本开支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面,通常不考虑此策略。
(2)医药分销商与医药最终用户的博弈。医药分销商通过分析医药最终用户的需求,且此需求是公开信息,充分调拨上游医药货源,同时,针对下游医药最终用户进行医药资源合理分配的合作。
通过最终用户需求作为谈判条件,分销商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或自行配送医药。同时,是否采取自行配送方案受供应链的集成程度和竞争与激励机制因素影响。
2.2.2 供应链的集成程度
为了减负增效,医药物流供应链参与方均开始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开支和提高医药物流工作效率的问题。
供应链的集成度问题归结于医药物流参与方的合作衔接和分责的问题。医药物流供应链覆盖了整个链条的博弈合作的整个过程,不仅要从参与方外部实施博弈优化,也要从各个参与方内部的开展握手式的博弈优化。下面建立具体以供应链的集成度为博弈切入点的供应链流程。
医药物流供应链流程的目的是以物流作为媒介,重点讨论以下各方如何集中医药优势资源的问题,进而选择博弈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供应链集成程度的提升。
(1)供应链上游的集成度分析。①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医药原材料本身的自然属性,进行资源调拨的方式实现物理组合,在医药原材料层级上实现供应商的协商博弈。②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与医药制造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医药制造的需求,进行医药原材料信息的搜集并且分析医药原材料成本因素,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博弈方式实现医药制造商与医药供应商的合作。③医药制造商之间的博弈合作。根据研制或生产药品的客观需求,医药制造商通过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半成品二次加工或科研技术突破,依据自身特点,最终达成医药制造商之间多方的合作。
(2)供应链中游的集成度分析。作为医药物流供应链的中游阶段,其集成度方面的改革措施是实现医药分销商分级策略和同级分销商协作博弈的合作过程。①同级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合作。主要根据同级分销商承担的医药产品内容,实现医药调拨的集约化,降低资源内耗,通过同级分销商以互通有无的博弈谈判方式,确立分销商在供应链中快速流转的机制。②不同级别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合作。主要根据上级分销商的分销权限内容,进行分工协作,通过博弈实现分级分销商的权责,规避乱序分销等不正当博弈。
2.2.3 竞争与激励机制
为了刺激医药物流供应链的主观能动性,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实现供应链各方的自身利益的增加和医药流转各环节的疏通。
竞争与激励机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预合作方通过提升自身,保障自身在博弈过程中的地位;二是驱使对方在博弈环节中作出让步合作的决定。
供应链的竞争与激励的实现主要从供应链中上、中游环节去实施。主要通过加强医药原材料提供商、医药制造商、医药分销商三方博弈策略,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循环。
(1)医药原材料供应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医药制造商的供货需求,针对医药原材料的选购方案,受其供应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供应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供应商提供给制造商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供应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2)医药制造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医药分销商的提货需求,针对医药成品的选购方案,受其制造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制造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制造商提供给分销商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制造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3)医药分销商的竞争与激励。为响应最终用户需求,针对医药成品的销售方案,受其分销商自身寻求合作方式的影响。在分销商内部开展竞争,并由分销商提供给最终用户激励,通过以上方式到达加强分销商博弈合作的策略影响性。
2.3 博弈方法的选取
依据博弈思想的分析,至少保证三个研究元素:players(参与者)、strategies set(策略集)、payoff(支付函数)。通过2.1节和2.2节可知,2.1节明确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players,2.2节明确了医药物流供应链中strategies。下面将简介博弈方法,基于医药物流的供应链模型上选择博弈方法,并开展博弈过程。
由博弈相关文献可知:依据所要进行博弈的模型自身属性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类博弈相对应的是四个均衡概念分别是: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根据本文论述重点可知,为解决医药物流与其供应链的目前现状中的潜在问题,实现医药物流供应链的相对稳定平衡发展态势,需要使供应链中的博弈合作策略相对稳定,需要博弈过程中的先后次序相互独立,才能达到医药物流供应链平衡发展和改善医药物流供应链运行环境的目的。比对目前的博弈方法,完全信息静止博弈(即:纳什均衡)更为符合目前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运行博弈模型。供应链条中的参与方在目前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这样博弈的信息是完全的;同时,参与方彼此之间博弈合作不作强制性约束而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博弈的先后次序不受影响。因此,选择纳什均衡来应对医药物流供应链的资源优化分析的方案是合理的。
3 基于纳什均衡的医药物流的供应链模型
建立在医药物流供应链上的博弈均衡,其目的是通过多次博弈合作及相互影响而达到的多方合作利益最大化且风险最小化。同时,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主要用来解决博弈双方实现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和规避因合作导致风险的最优策略。
基于医药物流供应链博弈场景,建立对应的纳什均衡基础模型,如下。
3.2 关联纳什均衡算法
通过借助纳什均衡的思想,将其数学模型进行变通并应用至医药物流供应链模型,最大的优势是将供应链条上的参与者的宏观合作态势转为量化分析模式。
3.3 确立参与者宏观层面纳什均衡模式
由2.2节可知,由于限制条件的制约,为稳定医药供应链运行,保障物流环节畅通,将参与者的博弈合作转化为经典的纳什均衡两两捉对的博弈合作。将供应链条中的多方博弈抽象成为在参与者集合中的任意两个Ii和Ij之间的博弈,并开展进行利己原则的纳什均衡合作。
从上图可知,通过博弈次数地不断增加,博弈走势渐于平滑,博弈双方达成共识,故验证了纳什均衡应用于医药物流供应链中合作趋于均衡的发展态势的可行性,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药物流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小军.医药物流及其供应链研究现状[J].中国市场,2013(18):11-12.
[2]师绘敏.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未来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363-364.
[3]肖晗,徐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20-21.
[4]De Carvalho J C,Vilas-Boas J,ONeill H.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rea with a Strategic Service Perspec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4,2014.
[5]Khajavi L T,Seyed-Hosseini S M,Makui A.An Integrated Forward/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Optimization Model for Multi-Stage Capacitated Supply Chain[J].iBusiness,2011(3):229.
[6]顾波军.港口物流供应链及其柔性化运作机制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20-124.
[7]张琳,陈凌霄.基于 TQM 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药品质量风险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4).
[8]赵贤.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关于冷链物流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事,2014(5):517-520.
[9]Zhou X.Research on Logistics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Competitiveness Construction for Express Enterprises[J].2013.
[10]Camerer C F,Fehr E.When does" economic man" dominate social behavior?[J].Science,2006,311(5757):47-52.
[11]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等.合作博弈下医药物流联盟节点决策模型及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0).
[12]约翰・纳什.纳什博弈论论文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13]Frihauf P,Krstic M,Basar T.Nash equilibrium seeking in noncooperative games[J].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2012,57(5):1192-1207.
[14]Ai X,Srinivasan V,Tham C K.Optimality and complexity of pure nash equilibria in the coverage game[J].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2008,26(7):1170-1182.
[15]Gonzlez-Díaz J.Finitely repeated games:a generalized Nash folk theorem[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6,55(1):100-111.
[16]汪传雷,王如正,冯世朋.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2):144-148.
篇6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配方)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医院、药店)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20%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二是配送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不健全。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扩展规模时不顾信息化的能力。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五是连锁企业缺乏有效的连锁化业务管理系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第四是产品设计管理。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第五是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第六是财务报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第七是财务报告分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篇7
随着中国经济和物流业走出低谷,开始新一轮的增长,并且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必须面临转变生产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就需要关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现代物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现代物流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围绕现代物流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应关注以下两大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诞生的物流新理念:
1 低碳物流发展趋势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国策,在这一环境下,必然催生“低碳物流”理念。
低碳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低碳物流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碳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无形的社会效益:
低碳物流已经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要求企业在物流活动中,在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要应用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以降低碳消耗。日本在1989年就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对物流碳排放提出严格的限制,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目前。低碳物流理念在我国也已受到重视,政府已经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低碳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2 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近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我国物流信息化而言,借助“物联网”东风,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将促使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变革,推动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传统行业是物流量最大的行业,也是物流粗放型的行业,物流水平往往不高。传统重化工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尤其是物资管理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其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与物流优化,更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在传统重化工业领域和现代制造业领域,企业物流发展出现两大新理念:
1 物资供应链理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 物资管理是现代物流的起源,但长期以来,物资管理领域恰恰被现代物流给忽略了。近两年,一些传统行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已经觉醒,开始在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建设物资立体仓库,打造物资管理供应链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目前,物资供应链建设已得到众多物资供应企业的重视,一些专家也开始关注物资供应链的研究,物资供应链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一大亮点。
2 物流先行理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古代军事物流最朴素、最重要的物流理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此顺序搞反了,只关注“流”,不关注“物”,把物流放在“物”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后面。其结果是,先前布局不合理,后续再优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品设计与包装不利于物流运作,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提升;生产流程不符合物流理念,物流运作步履维艰;选址不符合物流理念,产生的成本将长期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运作顺畅的企业往往都是物流理念先行,在经济与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企业产品设计生产之前,引人物流系统优化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运作的环境与条件,这将给物流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提升。预计,物流先行的理念将成为物流业发展大趋势。
产业物流的新亮点
物流就像浮在海上的冰山,水面上只是很小的部分,绝大部分藏在海水之下。产业物流就是海面下的冰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唤醒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产业界对物流的重视,海水下面的冰山开始受到关注。
产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需求方,振兴物流业,首先要启动物流市场需求,启动产业物流。目前,产业物流涌现出了很多新亮点。
1 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贸易过程。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已步入飞速发展时期。但商务部研究院发表的报告却显示,物流体系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表现之一是物流行业难以提供能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各种模式均面临很多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电子商务配送成本高且服务网络不全,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中尚未形成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业大存量的资产未得到优化配置,且物流设施陈旧、技术水平低,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纷纷规划自己的物流网点,涉足物流服务领域。通过对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服务理念的不断标准化,最终能够形成一套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
同时,政府需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力度,制订产业发展整体战略,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医药物流
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发展较快,加上近期出台的GSP认证,促使医药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医药物流的产业升级。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预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将围绕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投人大量资源,各地区域型商业药企也会加大与制药企业的强强联合。而围绕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争夺,将成为点燃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导火线。
对药监部门、商业药企而言,尽快建设符合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广泛采用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拣选等设备与技术,从而促进医药物流技术水平实现升级。
3 服装物流
服装物流近些年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通过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与网络、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篇8
有专家论断,未来中国医药商业的主要形态主要有三种,“传统商业”、“快批”和“电子商务”。而在北京社区项目中,最终确定的五家集中配送物流公司(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京新龙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就可以看到非常典型的未来物流(集中配送)发展特点。
中国传统的医药物流模式是药厂和药商每个单位都要针对各个地区的医院、药店、诊所做配送,业务关系交叉重复是比较混乱的模式;而现代医药物流的模式是药厂药商的产品汇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对各地的下游客户做配送。与传统的医药物流模式相比,现代医药物流模式能够降低大商业的管理成本、降低医药零售终端的进货成本、提高企业信用度、解决医药长期拖欠的款项、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订单集中、销售成本降低、管理更严格、风险降低、公共交通恢复畅通、物流设施形成共享,透过物流和金融体系结合形成网络化运作,促使企业高效率成长,提高市场份额。
“营业收入水平、仓储面积、投资及提供第三方物流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执业药师及人员软件水平、与终端医院的直接交易历史积累水平、现代物流设备配送车辆及辅助设备能力、品牌信誉等”为今后物流企业必须塑造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可关注的三点是:一是投资及提供第三方物流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看来在目前的形势下,多种物流资源优势整合与细分化是快速赢得区域优势的必由之路;二是电子交易公司缺位此次角逐;三是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效率和综合赢利能力的重要助推器。由此说明在目前形势下,完全靠一个信息数据平台取代传统商业、快批地商业模式在近期难于取得突破。短期内“二强”鼎立局面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物流三国时代还处于混乱的初期阶段!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物流与医药的结合,并衍生出一种崭新的行业,在于医药本身作为商品实质,随着人们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的提高,随着社会用药慎重、科学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和运用,随着医药商品市场化、产业规模化、以及分工专业化最终实现的迫切要求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药品特殊性,扩大其商品共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产品购进渠道和市场分销渠道是医药物流存在的基石,也是其赢利创效的原始本钱。
近来也有学者认为: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待完全实现电子数据平台的对接后,“供应链及协同供应链管理”则会成为未来物流的更高管理手段。
从国际市场上看,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03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已经达到4918亿美元,医药批发销售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北美和西欧是世界药品的主要市场,两大地区的市场占了全球60%的份额,日本大约占15%~17%,剩下23%分别由拉丁美州、东南亚和中国、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所占有。
国外物流中,特别是美国医药商业市场经过自由竞争,目前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格局。医药分销的前三位即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95%以上,麦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诺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 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别占据全美市场30%以上,排进世界财富50强。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销售额就达368亿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医药物流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可以说产业垄断化、企业寡头化、经营规模化是国际医药物流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来说,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2003年我国医药年销售额2200多亿元,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为3600多亿元,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商业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相比,我国药品流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只有800余家,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
目前国内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将会进一步严峻,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标采购、药品零售限价、GSP认证加快、流通领域逐步对外资开放,使企业面临生存或淘汰的严峻考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下,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联合行动中,药品市场的监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换发之际,克服低水平重复,减少企业数量近30%。及时组织GSP认证工作,监督经营企业依法经营、严格管理、规范行为,促进了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
而一些逐渐形成集约优势的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方兴未艾。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医药物流的建设,原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计委先后批准授额国债贴息医药物流项目11个。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正在与西门子合作兴建药品、器化、零售3个物流中心;武汉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准备沿京广线、长江、沿海建立7至8家零售药店的物流配送中心;上海国大药房连锁公司和浙江绍兴县浙江亚太集团共同投资组建浙江国大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建成后有望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指出,医药物流投资热风起是企业提高竞争力、降费增效,扩大物流配送功能,推动医药流通配送制、零售连锁制,争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户,实现整个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需要。
对于外资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据悉,中国新兴集团与瑞士裕利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的永裕新兴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已宣告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药品分销领域开放后境外资本的首次实质性介入。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的行业进入标志着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外国企业从事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包括药品的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这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医药批发、零售运作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面临世界级巨头的挑战。
从市场目前的自主发展态势来说,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逐步将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
篇9
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B2B电子商务框架结构.
BtoB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
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与安全
PDA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PKI构建安全电子商务的基石
XCBL及其在2B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XML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产地证电子签证与贸易链电子商务
从电子商务走向电子业务.
从范式的转变看证券电子商务
戴着锁链跳舞──发展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课税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借鉴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的变迁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电子商务的相关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特征及企业对策
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与体系结构模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电子商务犯罪初论
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电子商务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渠道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展望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市场结构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交易费用基础和发展障碍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SET技术.
电子商务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与影响
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数字双签名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西安杨森的电子商务站点案例研究
香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新经济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
医药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支持技术研究
以工作流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企业数码平台
用企业级Java计算方案构建B2B电子商务软件平台.
政府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法律激励和管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探索
中国电子商务的量化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电子商务时代
中国实施B-C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探讨
中小企业怎样实施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挑战.
保险电子商务在中国
产学研结合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采矿及战略
电子商务B2C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标准
电子商务的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commerce电子商务中的国际避税思考.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战略成本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物流业的策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网络财务的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性及实例分析
电子商务技术在现代粮食流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交易中法律冲突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教育模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实施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以制造商和市场营造商为例
电子商务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涉税法律冲突及其解决方案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理念.
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谈中国养蜂业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铁路物流的电子商务策略及其应用系统
保险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电子商务的金融服务初探
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税收问题浅探.
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
乡镇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初步
篇10
关键词:医药分销;SWOT分析;集中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53―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药品消费水平较低的国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GDP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医药市场。医药分销领域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自2005年,外资企业正逐步渗入到国内医药分销领域。2005年4月,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与河南天方药业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日方可以利用天方药业庞大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河南这一人口大省的药品分销领域。2007年5月,日本最大的医院药品分销商――铃谦株式会社与上海医药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日方拥有该公司50%的股权。2008年10月,北欧最大的实业近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子公司殷拓亚洲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进入药品零售终端。2010年11月,赛诺菲安万特对外宣布,以5.2亿美元(约合34.73亿元人民币)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药品生产商兼分销商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外资正不断扩大和加强对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控制,对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竞争威胁日益加剧。
1.2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外资企业在华医药分销领域经营的研究并不多,与医药分销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企业。但是,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的国外医药商业企业已经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在中国投入运作,并且渐渐融入我国整个医药流通供应链体系当中,开展全球化竞争,给国内医药分销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外资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给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成熟的管理体制等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也给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外资企业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学习其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与经营经验,可以对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外资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经营的SWOT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根据资源学派(Resource School)学者的理论,将外资分销企业的内部分析(优势和劣势)和医药分销行业竞争外部分析(机会和威胁)结合起来,形成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即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充足的资金
这使得外资能够进行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投资,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迅速掌握分销渠道,物流配送等,以便尽可能快的占领终端市场。例如,2010年11月29日,美国康递纳健康集团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中国领先的医药分销企业永裕(中国)医药有限公司的收购,耗资4.7亿美元。永裕公司在过去的17年里,通过直接分销中心网络以及综合批发商网络,业务遍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的31个,涉及从进口到全国供应链管理到本地经销的整个分销产业链。这次收购,意味着康递纳健康集团由此获得永裕大约49,000家医院诊所和超过123,000家药店的销售终端,将在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确立优势地位。
2.1.2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带来的药品本身品种优势,与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致命弱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往往更利于分销的实现。现阶段,跨国制药企业陆续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我国医药领域的“空白市场”,开发新药品,获得垄断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对于分销商、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在定价上的优势。例如,葛兰素史克研发的第一个艾滋病药物AZT和其他相继衍生的艾滋病药物,辉瑞的立普妥(Lipitor)、默克的舒降之(Zocor,辛伐他汀)等。
2.1.3丰富的管理经验
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仅仅是“复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来的管理体系与制度,除了极少数需要修改或调整外,大多数可以照搬。国外药品分销商的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的各种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分销运作体系,将产品推广出去,其在分销领域的经营效率,国内企业难以望其项背,这对国内的医药分销企业的冲击也较为明显。
2.1.4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外资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等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建立成本优势。例如,美国75家医药公司,其中前3家销售额占全美国的96%,平均毛利率为4.5%,费用率为2.9%;而我国现在拥有13,400多家医药商业企业,3家最大分销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仅为21%,平均毛利率为12.69%,费用率为12.59%。
2.2劣势分析
2.2.1对分销网络控制力差
并不是所有拥有巨资的跨国企业都能通过兼并等手段迅速打通分销渠道。作为“外来者”,尤其是那些没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或分销渠道的企业,在我国开发分销渠道和建立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是全球性的大型连锁企业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国内分销商、批发商强大的物流、分销和储存能力。由于这种依托中间商销售的模式,不直接向医院派出销售代表,故长期以来无法控制医院销售渠道。
2.2.2与合资企业间的冲突
由于中外双方在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外资与国内本土企业的合作经营,将面临一些整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我国企业合资前经营效率低、盈利率低以及合资后双方在整合的方案等问题上的冲突。这些都会可能导致新的合资公司间的内部冲突,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3机会分析
2.3.1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开放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医药分销领域的逐渐开放,并且越来越规范化,为外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带来了机遇。外资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或在国内建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进入我国医药分销市场。这为外资企业自身实现最优要素配置提供了可能,是实现最优效益的必由之路。
2.3.2我国医药行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规模效益不高,以“价格战”竞争为主;分销渠道效率低;物流配送系统支持明显不足,且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等方面。这种现状为外资企业进入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因为企业盈利能力不佳,资产出售价格通常较低,外资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另外,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能力不足,为了能够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给予外资企业优厚的超国民待遇,最典型的是在药品价格的制定方面。以奥美拉唑20mg#14粒为例,2007年8月7日后国家限定其最高零售价为206元,而同期国内仿制品的国家限定最高零售价仅为63.8元,外资企业原研品价格是仿制品的3.2倍,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外资企业的发展。
2.3.3政策、法律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对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逐渐重视对专利、商标等的全面保护,并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机构,并且已经依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企业必须在专利持有外资企业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才能销售相应的仿制药,这大大限制了中国仿制药市场的发展,使国内医药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此外,按照我国新医改政策要求,药品招标完成后,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只能经过一家配送企业,这一要求将把我国目前90%的中小医药配送企业推到生死存亡的关口。这对于外资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因为这意味着本土竞争对手的大量减少,同时有利于外资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4威胁分析
2.4.1我国的医药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国医药体制还不够完善,医药分销行业秩序不够规范,仍是“医药不分,以医养药”的主要模式,医院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的医生处方难以到达药店;况且,我国的药店经营存在缺乏执业药师或执业药师对于患者的用药指导不足的现象,这与外资企业在本国的经营环境不同,打击了其在我国流通领域的经营。
2.4.2医药商业问题诸多
我国医药商业流通环节复杂,如各级医药采购站、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资金拖欠等诸多问题,这些给外资企业在采购、进入某些区域市场以及资金周转上带来麻烦,外资企业势必还是要将面临如何解决水土不服的老问题。以最早抢滩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美信医药为例,其在深圳的业务扩展就不甚理想。
2.4.3国内分销企业的竞争
经过多年的经营,国内分销企业一方面已拥有一定的分销网络、客户关系等地利、人和,优先占领了市场,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例如,在我国医药分销领域,国药控股拥有品种优势,特别是一些来自外资医药企业的大品种,基本为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国”字号企业所控制;另一方面,同种类型的医药产品的价格往往低于外资企业的价格,拥有价格竞争优势,因此在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竞争力较强。
3对国内医药分销企业经营的建议
从外资的经验来看,医药流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现阶段“寡头垄断”的医药分销经营模式,就是若干年后我国的经营模式的缩影(如图1所示)。因此,加强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集中程度是我国的医药分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药品分销毛利率低这一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我国医药分销企业规模化、集中化经营,信息化、高效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3.1正确规划医药分销行业
医药分销行业是一种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没有规模,效益就很低。外资医药分销巨头在它们各自所在国的经营,将全国的医药分销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医药分销企业仍以行政区划分为标准进行行业的规划,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等问题。因此,企业要想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就必须首先按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则,以整个中国大市场为目标进行跨区域的行业规划,以便形成少数大公司。这是中国医药分销企业发展的第一步。
3.2加快分销企业间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一系列并购,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整合价值链,实现内部化,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包括为了克服对分销网络控制力差的劣势而采取的兼并我国分销终端的后向一体化战略;吞并我国在某个品种具有研发优势的生产企业的前向一体化战略等。由规模经济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随后再进一步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形成马太效应(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因此,我国的医药分销企业必须主动采取行动,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发展一批大公司、大集团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而不是等着被外资企业收购甚至是直接退出市场;发展形成一些诸如在产品、服务或配送等具有特色的企业,使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市场控制力;通过IPO等多种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把规模做大,在全国市场成为龙头,并逐渐形成美国、日本等国家“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
3.3加强医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研发
我国的医药企业必须承认并勇于面对自身与外资企在医药产品技术和创新上的差距。外资企业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其在产品本身的优势,在填补我国“空白市场”的优势。外资企业这种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我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占领整个细分市场。
为了应对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如药品专利、优先技术标准等)和技术壁垒对本土企业的排挤,以及外资研发机构的吸引人才、购买研究项目对本土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遏制,我国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必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利用本土医药企业的地利、人和优势,加强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和分工,开发新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在终端销售的竞争力,促进产品分销,占领市场。
3.4学习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提高企业素质、管理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对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是一个重大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分销终端,主要采用连锁经营形式来获得规模经营效益。但与外资的规模化经营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借牌经营、连而不锁;已有的20多万家药店,各自分而制之,还未形成规模;市场覆盖面仍不足等。
然而,连锁店的经营方式一体化和专业化,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管理方式规范化和现代化,是连锁经营规模效益的基本保障。我国的医药分销企业必须学习国外连锁药店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逐步建立大型配送中心,提升物流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掌握产品库存――销售信息;从而改善我国企业连锁经营的质量,降低总成本,把握药店销售终端,实现真正有效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魏亚飞.基于SWOT分析下我国零售业跨国经营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01):3839.
[2]李秉.竞争压力下的医药流通企业[J].医药世界,2003,(11):3033.
[3]孙文军.医药企业渠道体制中的分销延伸[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0):8889.
[4]任正华,冯国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上海医药,2008,29(5):204206.
- 上一篇:如何提高后勤保障服务
- 下一篇:网络工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