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高后勤保障服务

篇1

xx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xx

(2019年10月  日)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为把主题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医院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调研课题,自主题教育开始至10月10日带领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巡查、检修、访谈、个别交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现就如何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更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基础规模的扩大、患者与职工需求的变化,对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场地的清扫、院内绿化及养护、供暖及设施维护、职工的餐饮、安全保卫、公用车辆的管理、氧气供应、日常物资采购和管理以及水电保障等事关广大职工和患者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依然受到固有思想和习惯的束缚,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意识中,不能做到主动去发现问题,开展服务,在面向临床、服务大局上缺乏进一步开拓的工作思路,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2、后勤保障队伍建设不足,业务技术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医院的发展扩大,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后勤保障队伍的不协调显露出很大的差距。职工队伍老龄化,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新形势发展要求等,这些因素束缚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作为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重要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例如:全院现在只有1名电工,无法执行24小时值班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隐患;锅炉、水暖等管道维修维护人员趋于老龄化,技术保障人员严重匮乏等。

3、医院基础设备及应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隐患问题明显。一是供暖问题隐患突出。因医院地处郊区无法接入市区大供暖,长期以来医院采取燃煤锅炉进行供暖,但医院现有燃煤锅炉老化,同时不满足环保要求;二是电力设施负荷严重,电改不够彻底,部分电力线路老化,无法满足当前医院需求;三是供水系统年久老化不完善,饮用水供应不稳定。存在水体浑浊、水压不足等问题。对在医院运营过程中面临严重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

4、后勤保障运行成本投入不足,控管办法较为单一。后勤管理是保障医院业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就医条件,保障医务人员在院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因医院资金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就医期间的需求。同时在资金投入上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提升后勤保障投入的效率和效益,用必要的钱尽量多办实事、急事,需进一步探索。

5、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力须进一步增强。部分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医院的后勤工作局限于医院日常水、电、暖的维护,物资发放以及设施环境的管理等。认为常规性管理关系不大,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技能,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但事实上若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简捷高效。

三、影响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内外因素

1、内在因素主要是干部职工对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保障不充足等。

2、外在因素主要是上级部门对于传染性医院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社会需求以及后勤人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约束性。

四、对医院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位职工潜能,自觉培养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及服务技能。制定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制度,特别涉及物资、设备等物质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院内成本核算执行,保证工作效能最大化。

2、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部门职工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员,规范岗位职责要求。尤其对目前不可替代性工作岗位,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培养。加强内部各岗位工作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尝试一人多岗,以应对处理不确定的应急情况。当然,对于职工队伍老龄化、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术不能完全跟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还需要医院有院党委关注,对于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第三方派遣、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地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3、医院应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到,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医院加大对后勤保障领域的投入。比如,设备设施、餐饮服务,就医环境问题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后勤保障服务的人性化。通过改善干部职工与患者的工作、生活级就医条件,为广大医患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增大家的归属感、幸福感,使大家时时处在一个被关心、被服务的和谐环境中,让大家真正的将医院当成家。

篇2

1.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新时期下党的队伍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生命线。特别是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当前医院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工作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开辟新领域,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医院后勤保障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能够帮助医院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保障工作,做好广大医院后勤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帮助广大职工主动适应新时期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需要。要建立业务精、肯奉献的高素质医院后勤保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保证。通过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为后勤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思想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才能不断满足现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为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提供牢固的思想保障,才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先进作用。

1.2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医院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在医院的全局性工作中具有不可取代性,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的工作范围广泛,事务繁重,责任重大。通过在后勤保障工作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从而促进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帮助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使后勤保障职工能够主动适应当前医疗服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职业道德,帮助职工改进自己的服务作风,改进自己的服务意识,改善自己的服务行为和技能等,提高职工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责任感,都有利于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

1.3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后勤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觉悟,从而树立起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质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它帮助职工认识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意义,认识到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认识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等。特别是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勤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新形势对于后勤职工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挑战下,只有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教育,提高后勤职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后勤职工的刻苦钻研意识,才能真正地满足现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需要,才能真正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

2.做好医院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要想实现医院后勤工作的跨越发展,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需要,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同时面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完善。做好医院后勤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因此后勤工作也应当围绕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后勤工作不仅直接影响了医院临床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到病人对医院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在新时期下,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已经难以满足病人的服务需要,这和后勤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借助思想政治手段,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服务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后勤保障工作人员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服务观念,主动询问临床科室的服务要求,想方设法满足病人的服务需求。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和病人密切相关,例如日常的水电气暖供应等,都影响到医院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病人的切实利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就是要仔细聆听病人的心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监督,虚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及时地改进后勤保障工作。要在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前提下,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职工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促使后勤保障职工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保障责任。

2.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结合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坚持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坚持将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和后勤工作相结合,通过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发现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弱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后勤工作的开展,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质量。

要坚持发挥党员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后勤保障工作的具体要求,领导干部要带领一般干部,党员要带领群众,广泛听取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意见,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了和基层群众的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医院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政治思想理论引进到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后勤保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加强职工的自我反省,从而不断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结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实际,找到问题的着力点,从而形成后勤思想保障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2.3做好后勤评价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医院后勤职工的思想觉悟,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育人的效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评价,从评价中发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的针对性。要结合后勤保障部门的特点和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建立和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工作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且达到相互促进和强化的效果。要在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提高后勤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自觉维护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这是调动后勤职工积极性的基础,也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关键。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后勤职工在待遇方面和医院其它职工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例如对于后勤工作没有客观认识等,都影响了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责任大小、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等进行针对性的待遇分配,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平均分配。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职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质量。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后勤保障

一、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性

作为服务工作,后勤工作主要服务于学校,对学校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进行保障。例如对于学生,学校需要为学生安装宿舍空调,从购买空调到安装维修,这些工作都需要后勤部门来进行,对于学校教师,后勤部门需要提供餐饮、车辆运输以及领用办公用品等服务[1]。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后勤部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且积极主动,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热情,将服务工作做好,从而使得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报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二)广泛性

后勤工作具有十分广泛的覆盖面和繁杂的业务项目,后勤工作与师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三)时效性

作为动态活动,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时效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许多工作一旦超过限定的时间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接待室等部门需要及时将茶叶和开水送到教职办公室,如果有教室出现灯坏了等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修理,以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人员就需要对自身的时间观念进行加强,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果断。

二、做好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措施

(一)对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

作为服务性部门,后勤部门需要使得工作人员的奉献意识强化,作为整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保障其他各项工作[2]。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工作主要服务于校园环境、师生生活以及学校教学,却广受学生和教职工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后勤服务工作与师生息息相关,与学校的稳定也有很大的联系,能够对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进行保障,所以需要对后勤人员服务意识进行强化,使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后勤人员需要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师生存在的困难进行积极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和教师排解困难,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后勤人员需要具备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多做实事。在每日的工作中安排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巡查,检查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就可以联系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解决。后勤人员还需要对校园中的新生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就需要将其上报给领导,从而尽快解决问题[3]。除此之外,后勤人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需要将这些问题和情况及时上报给领导,将上级部门或学校的文件向各部门和单位进行及时传达,深入师生对其意见和需要进行了解,从而使得工作关系畅通无阻。

(二)对制度建设进行加强

学校进行后勤管理的原因就在于为了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此需要将标准化、可行科学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能够做到又快又好。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保证其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以及根本性,并对工作规程、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部门职责进行健全和完善,从而使得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具有长效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对其职责进行明确,保证分工的合理性。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是制度的主要功能,对此将制度建设进行加强,能够对后勤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使得后勤保障工作具有法律依据和制度标准,进而使得后勤保障工作更加具备法制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

(三)对后勤人员上进的意识进行加强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若想对后勤管理职能进行不断强化和有效履行,就需要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使得后勤人员的上进意识得到加强,促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强化[4]。后勤工作如果没有创新,只是遵循着过去的习惯模式和思维方式,就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后勤工作具有十分长的战线、众多的领域以及宽阔的工作面,与保障、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关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后勤服务的要求和内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其工作内容从原先的会议接待和后勤服务发展到了制定后勤政策、政府采购以及管理资产等多个方面。为了对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就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提升、总结和创新。所以,后勤人员需要使自己的心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在对原先的工作内容进行承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对后勤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将执行领导指令的度把握好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对领导指示进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将度把握好,从而保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如果后勤人员没有把握好度,就容易导致自己被动的进行工作,从而使得许多问题出现。所以,在后勤管理中,后勤干部需要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进行丰富和完善,对国家和党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对后勤管理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从而使得自身的责任能够顺利实现。

三、结语

本文就如何做好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随后提出了做好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后勤保障工作的措施。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提高这些措施的实行,能够使得学校后勤保障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使得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有所提升。

作者:宋梅 单位:白城市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唐国良,许波.高校后勤保障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之实践性探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6:108-112.

[2]郭开龙,马明华,王保富,刘晓辉,郭焕玉.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改革不断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学院后勤改革调研报告[J].价值工程,2011,15:277-280.

篇4

一、消防铁军后勤保障特点

突然性。消防铁军是一支随时同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的队伍,承担的任务很多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哪里有险情,消防官兵都要在第一时间出动进行处置。

持续性。受勤务特点影响,消防铁军执行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等任务的时间长短难以确定,使后勤保障在“时”和“量”上很难把握,如果部队长时间作战,就必须持续地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供应,保障参战官兵生活。

复杂性。随着职能不断拓展,消防铁军逐渐承担了各种灾害事的生命救援、自然灾害的抢险和特殊火灾扑救及次生灾害的处置、各类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暴力恐怖事件中的消防救援等任务。经常在现场情况不明、环境恶劣的现实条件下作战,大大增加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难度。

技术性。随着特勤车辆和器材装备的不断增多,许多“高、精、尖”的器材装备甚至直接从国外进口,维护保养要求高、难度大,一旦管理和使用不善,损坏后难以修理。

二、推进消防铁军后勤保障工作的几项措施

当前,随着打造铁军工作的不断深入,尽快形成铁的保障刻不容缓。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后勤保障系统,采取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方法,从体制、机制,模式等多个方面着手,垒力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在特殊环境和复杂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能力,构筑打不垮的保障线,切实为消防铁军提供最及时、最有力的保障。

(一)“构建两个网络”打造铁的保障体系

1.构建总队、支队、大(中)队三级响应的纵向保障网络。一是总队应该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后勤保障指挥机构,制定后勤保障制度,负责应急保障的调度指挥。总队要建立专门的战勤保障队伍,可以依托支队级单位,按照地域、器材装备水平等因素组建。实现上下衔接、协调运行,达到跨区域一体化保障目的。二是支队级单位应该建立战勤保障大队,平时以完成日常灭火救援和部队装备物资维护保养为主,战时能快速出击,全力投入辖区内的战勤保障工作。随时做好跨区域进行增援保障的准备。三是大(中)队要建立后勤保障班(组),负责储备各种生活必需品和物资装备,战时携带储备同战斗人员一起遂行作战,随时随地为战斗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

2.构建全社会联勤联动的横向保障网络。一是由于消防部队出动频繁,承担的急难险重任务多,受时间、空间因素影响大,后勤保障工作仅仅依靠部队自身很难完成。要在科学完善后勤保障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报请政府,以省、市应急部门为载体,建立起“集中统一、协调有序、迅速高效”的社会化战勤保障体系。二是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域大后勤保障。

(二) “完成三个转变”着力打造铁的保障模式

1.在“快”字上下功夫,完成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一是将后勤保障切实纳入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突作战体系。遇到大型灾害事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和相关物资,提前赶赴灾害现场。二是要以加强战勤保障队伍同攻坚队员的联勤联训。让后勤保障人员熟悉、了解作战任务、模式、强度和特点。以确保战勤保障人员在短时间内适应“指挥机构明晰、保障机制健全、调度科学合理、行动统一协调、处置专业准确”的总体工作运行模式,适应重特大灾害事故战勤保障工作的实战需要。

2.在“久”字上下功夫,完成临时向持久的转变。要科学利用各种载体和平台抓好物资。消防铁军作战往往存在时间长、任务重、环境复杂的特点,所需物资数量大、品种多,仅靠部队自我保障,往往难以持久。因此,可以结合各地实际,与超市、食品批发企业、百货公司、医药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代为储备一定数量的食品、医疗用品和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保证战部队长时间执行任务时的物资供给。

(三)“实现三个突破”着力打造铁的物质保障

1.经费保障突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与之配套的地方政策与规章。针对打造铁军要专门研究具体的经费保障标准,以便于可行性操作,提高增加财政消防业务经费对打造铁军的预算和专项资金的拔付效率。二是取长补短,加强与各级政府的信息沟通,解决打造铁军专项经费保障途径,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打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积极挖掘自身潜力,积极主动争取打造铁军的经费。不能有等、靠、拿的思想,要积极利用平时的工作关系,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业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主动做好社会消防服务工作,赢得社会备界对打造消防铁军的支持。

2.器材装备保障突破。一是要确保高、精、尖装备的配备力度。在器材装备配置上,后勤部门应该在在结构合理,功能齐垒,性能先进,防护达标的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优先将高、精、尖装备配备到攻坚班。二是要强化装备的应用力度。消防铁军必须要将装备应用发挥到最大的效能,才能满足实战需求。后勤部门可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消防官兵进行各类专勤、高端的器材装备应用培训,使铁军官兵充分掌握装备的技术性能,能熟练地操作使用。三是要按要求做好器材装备备份。消防部队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殊队伍,器材装备的损耗很大。因此,在购置器材装备时,应按照战勤保障相关要求,做好各类器材装备的备份,诸如灭火药剂等必须有足够的库存,在遂行保障时做到随用随补。

篇5

一、加强监管,充分维护单位利益

1、对拟竞标单位的确定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在后勤社会化保障招标之前,要专门组织财务骨干人员参与对拟投标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对其单位资质、实力、业绩、信誉度、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尤其要对拟投标单位近三年的资产、经营情况出具财务报告,选择资质好、信誉好、经营状况好的经营实体,结合本单位后勤现有房屋、设施、设备,根据历年后勤保障经费投入数及已达到的效果,结合拟投标地方经营实体拟投入的设施、设备、资金和拟达到的效果,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进行财产综合评估,筛选出较好的几家经营实体参与竞标。

2、对竞标单位的合同签署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竞标单位确定后,财务部门应逐个对其所拟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经营方式及合同条款,进行分析、对比,看其是否把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逐条逐项列清;特别是针对今后服务中易出现的问题,审核其是否提前划清了责任权限及处罚办法,并列入合同、协议中,充分维护军队利益。财务部门对每一竞标单位都出具可行性财务报告供单位领导审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且监督合同条款的制定、修改和签署。一旦地方经营实体确定后,立即对本单位后勤现有的财产按照程序核对清理,并登记、注册、建档。对本单位的房屋、设备按部队固定资产清查的要求和标准建立好档案,按照双方折旧后认可的质价移交给后勤服务实体,确保军队固定资产价值不流失,充分维护军队利益。

3、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财务监督和管理。军队后勤保障追求的是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地方服务实体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双方所追求的目的存在某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只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协调好双方关系、密切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找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的"交汇点"。作为军队来说,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后,一旦因我们财务管理监督不严而出现了经济问题,对我们部队声誉、军事效益、社会效益造成的损失,是多少经济效益所无法挽回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地方服务实体的财务监督,确保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成功。首先,加强对收入、支出方面的财务监督,主要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有无乱收费、乱涨价、收入不记账、实行帐外账和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理、物资管理严格,防止铺张浪费、丢失损坏的现象。其次,推行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监理制度,成立财务部门和各级部门组成的服务保障监控中心,负责对后勤社会化保障实体进行监管协调、反馈市场信息、参与财务管理、协助成本核算、搞好价格监控,确保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质量。最后,还要对地方服务实体的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监督其是否严格遵守结算规定,防止其利用账户为一些不法收入人员提供便利或不正当交易。

二、搞好核算,科学划定保障范围

1、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财务部门必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配合军需、营房、卫生等有关事业主管部门,监督社会保障机构搞好经营成本核算、费用控制,确定合理利润和确定服务收费价格。在服务收费价格既定的前提下,财务部门要结合事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服务保障内容和各项标准,搞好成本、费用、利润的核算,通过服务标准、费用标准、定量标准的三重监控,确保服务质量货真价实,优质高效。

2、规范会计核算规范,建立会计账目和资料。应依据《会计法》和军队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规范的会计资料,准确反映保障效益和效率。在会计核算的管理中,尤其是要注重规范结算环节。近年来,监督出包工程造价结算,每年审减率一般都在地方施工队报价的12%左右。规范后勤保障社会化各项目的结算,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效益,财务部门应坚决把住这个重点关口。

3、搞好难点经费的管理。强化对维修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维修项目按工程量大小和耗用经费多少分为专项维修和一般维修。专项维修经费由单位立项,后勤营房部门同维修公司签订协议,财务部门协助对专项实行项目管理。对一般维修费则拨给责任单位包干使用,各责任单位所需的一般维修商请维修公司维修,并由责任单位按协议支付维修费。

4、重新界定经费保障范围。把原先由各职能部门分工掌握的经费,归并到一个科目,集中使用、统一调配。完善经费标准体系,后勤保障社会化要求经费供应标准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充分体现生活服务价格,充分考虑官兵经济承受能力。对没有保障标准的要增设新的经费标准,对保障程度偏低的相应予以提高。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挖掘现有潜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如从实体出租、军队房地产出售、开发收入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补助金,或在机动费中确定补助经费的比重。

三、完善机制,全面推行精细管理

1、优化保障方式。对于完全依托社会保障的项目,如建材采购、药品采购、贵重医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项目出包等,以及借助社会保障的项目,如住房、水电气暖、餐饮、特殊医疗、军用车辆加油等,要结合预、决算审计,确保其投向正确。在投量方面,要通过对总量和分量的监督,使保障标准按时足额保证到位,防止被层层克扣、截留或挪用。在向社会化保障厂商支付时,及时监督和把握支付节奏,防止超拨、多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篇6

关键词:高校办学;后勤供给;业务外包;监管;社会化

高校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工程、师生平时生活供给的后勤服务业务。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中后勤保障供给的服务功能及功效,高校的后勤服务功能社会化转型势在必行。先行于企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运作机制逐步在国家政府机构等公共职能部门不断推广和运用开来,且已变成了高校中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转型的一款新模式。我国高校部门遵循“校园内服务逐步开放,恰当引入丰富型的社会化第三产业资源,减小运行费用”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了高校后勤服务业务外包机制,加强服务功能的专职化水平。怎样才能找好恰当的后勤业务运营合作者圆满地开展好服务工作,并且有效地开展好业务运营监管工作,是改善当今高校内后勤保障业务运作质量的基础性问题。

一、高校中后勤保障业务社会化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化外包合作商选取问题

在挑选后勤服务外包合作商的阶段中,各类高校不能够清晰地把握外包合作商的具体业务经营现实情况、服务效果及水平等必要讯息材料,因此极有可能出现误选合作商问题。诚信程度不足的合作商在具体的以后运营的活动中不能坚守诚信为本的理念,其服务质量亦不可能保持优质稳定。此类外包合作商在投标高校后勤服务业务的过程中,不但要千方百计争取赢得中标同时还要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在实施投标过程时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即固定会大幅度缩减竞标价格,在争取到中标之后又会为了达到赢利的水平即会不顾一切地缩小运营费用,所以在其具体履行服务业务的环节中,即必然会做出缩小人员编制,降低服务质量等一些令人担忧且十分不当的事情来。

(二)高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外包质量考核问题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外包服务质量的考核,其中涵盖服务态度、服务品质、运作效率及不断优化的效果,极难做到依托一个统一的基准去衡量。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此种外包合作商服务质量考核问题靠何单位去实施?依托何种机制来进行考核?后勤业务实行外包机制其运营效果的好坏、运营效率及服务态度好坏该怎样去评判?此类问题现实相关部门把握的还不是十分清楚,没能建立相当规范化且有效地的评判机制。

(三)高校后勤业务外包运作激励策略问题

构建外包服务激励策略的最初目的是欲达到励勤治懒、推优贬劣的目的;然而由服务品质来观察,其激励的过程及方法需要进行规范化调整,实施整齐化标准约束。激励过程缺乏程序性,目前的激励手段仅是对具体服务执行者的奖惩,而不具备对项目领导及合作商的激励与奖惩管理。激励体系不完善,目前实行的激励模式总体上是奖励少罚款多,并且大多为实施物质项目上的奖励,没有多少精神项目的鼓励。

二、构建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运作策略模型

为了达到同学们不断提高的服务项目要求,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聘用社会上的专营服务企业加入校内业务范围的竞争,利用合同协议的模式将校内的后勤服务业务分包给社会上的专营企业,依托外部服务功能来增强服务的运作效率及品质,这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策略之一——外包模式的选择

完美的服务内容外包可给校园内教职员工以完善化的工作和生活的服务品质,然而倘若外包决策失误必然会有损于学校办学的正常运转,尤其是部署的知名型大学,它的稳定形态关联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及国际威望。所以,大学领导需要慎重处理外包事项,在实施学校后勤服务业务外包之前一定要周密考虑如下相关因素:采用外包策略是否可以增强后勤服务功能水平?外包模式是否可促进育人目标的最好实现?由何单位、何人来负责外包业务开展的质量?倘若外包型服务模式实现不了预期目标,能否可拟定风险防范机制。

(二)策略之二——外包内容范围

以学生公寓为例,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多项,如维修、保洁、保安、信件收发、日常巡视、违章电器的检查、卫生检查、宿舍调整等服务,其中维修又含土建维修、水电木锁维修等内容。

三、健全监管、评价考核、激励约束等各项制度

1、转变观念,从包办到监管。“管理出了问题,80%的责任在管理层。”要做好服务外包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校及其后勤部门是服务外包的组织者、监管者,而不是后勤服务的包办者、自办者,要运用间接服务。

2、成立监管机构,制订监督标准。我国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和监管标准,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成立高校后勤服务监管机构或行业监管机构,专门负责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业务的梳理和整改。

四、结语

总之,结合高校后勤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建立服务外包决策模型,健全评价考核、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完善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模式,合理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臣.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6(16).

[2]崔彬.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

[3]高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篇7

一、精细化管理的缘由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其概念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开始实行精细化管理并逐步成为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到上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发展并渗透到不同的社会管理层面,一些企业和行政机关开始借鉴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实施事务、政务管理。

精细化理念的管理模式实际是现代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追求精益求精的管理目标,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整体效能。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大致可概括为四个字:精、准、细、严。“精”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算,准确的时间衔接和工作方法;“细”是操作要细化,管理和服务要细化,特别是执行要细化,要将所执行的工作细化到每个人、每件事和每一天;“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第一,作为一种工作意识,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第二,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一种科学、规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系统思考、目标管理、精细作业等;第三,作为一种工作习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化逐步成为大家“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习惯。

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好做细,引用到医院,就是管好每个环节,如就诊流程是否合理,各类工作人员的接待方式、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就诊者的期望值,后勤保障是否到位,等等。这些都需要医院的管理者每天认真地考虑和分析,找出偏差并加以改进,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治疗和服务。

三、精细化管理的四大意识

(一)规则意识

这是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基础。精细化管理排斥“人治”,崇尚“法治”和规则意识,强调规则高于一切,凡事都用“数据”和“规则”说话。规则意识并不只是制度意识,还包括程序意识,程序就是步骤和标准。

(二)系统意识

精细化管理着眼于医院的整体效果和效率,需要打破医院内部各科室的界限,而强调其协同与配合。如果没有系统性、全局性、均衡性的思考,就从根本上偏离了管理的目的,并且还会无谓地加大管理成本。

(三)细节意识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的是细节意识。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注重细节,把握过程,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尤其对待关键细节,我们更要举轻若重,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四)成本意识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成本意识并不只是节约意识,还包括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意识,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四、医院后勤保障的精细化管理

医院后勤保障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既包含了对医、教、研等临床业务工作的后勤支持,也包含了对医院员工生活的后勤帮助。其涉及范畴较为繁杂,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医用品供给保障类,包括医疗设备、普通电器、办公家具、医用易耗物品(氧气、被服、印刷品等)的供给和维修;二是医用生活保障类,包括餐饮、水、电、气、通讯维修、房屋维修等;三是医疗环境保障类,包括保安、保洁、绿化、除虫、消防、车辆停放等;四是废弃物处理,包括生活垃圾清运、医疗废物处理、废水排放等。推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逐步实现医院后勤管理的零库存、低消耗、高品质和高效益,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工作规程精细化

客观地说,医院后勤岗位的工作规程、规章原本就有,问题是不够完善,尤其不能体现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和权利,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例如:病房的空调坏了需维修,后勤工作人员应在接报后多少时间到达现场维修,应花多少时间完工,完工后耗材多少,正常使用保用期多长,以及完工现场善后处理和完工后工作质量的考核及奖惩,都应在工作规程中予以明确说明。

(二)消耗计量精细化

医院后勤保障方面的消耗有两个方面:一是医用供给方面的消耗,例如病房内水、电、空调、纸张、印刷品、被服、办公用具及家俱等方面的消耗,应全面准确地统计并纳入成本核算;二是后勤保障岗位本身的消耗,例如医院公共区域每月水电方面消耗的五金配件有多少,每月在保洁方面消耗的卫生用具等,都应该有计量标准和完整统计。

(三)合同履行保障精细化

医院所需的医疗设备和通用物资,大多实行招标采购并签定供给合同。这里的所说的精细化,一方面指合同在制定时条款的精细化;另一方面指保障合同履行的手段精细化。如到货期、安装调试期、试用期、维修保用期、违约责任等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以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同时还应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和详实的记载,以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四)成本核算精细化

医院在后勤保障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基建和物资设备费用;维修费用;日常消耗(水、电、气)及易耗品费用;后勤工作人员薪酬(工资、奖金、培训、加班等费用);物业公司管理费等。成本核算精细化,一要精确核算医院在后勤方面总体的投入,为来年预算提供依据;二要精确核算各科室消耗的后勤保障方面的成本,为成本消耗标准化提供依据。

(五)后勤应急保障措施精细化

篇8

一、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法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与其他行政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1.服务性

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后勤管理部门是法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必须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这些服务主要归结为: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应该为领导服务好。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法院内部各部门服务。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握着法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的“命根子”。后勤管理部门切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权力地位的象征,而应看作是服务的职责和途径。什么时候都不要显示自己的权力,而限制和阻碍各部门的工作,而应急其所急,帮其所帮,解其所难,热情服务。三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个部门的主旨。后勤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例如办公环境条件的改善,庭院环境的美化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审判工作能够更好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来法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争端。

2.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务工作,需要抬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准备,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接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却代表着法院的精神风貌,弄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到上下、内外的关系;如果是对待外宾,小事处理不当,也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3.复杂性

首先它表现为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审判业务所需的交通、通信、器材等物资保障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审判业务的展开和审判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法院内部各庭、处、室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法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人民法院的后勤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二、当前后勤保障体系现状与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在法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勿庸多言。然而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后勤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法院机构除行政管理机构、审判机构外,还要拖着一个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保障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法院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水电维修、车辆驾驶、厨师等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在编人员一般无此技能,故常常需要外聘其他人员。这种粗放型的分工,不仅使得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庞大庸肿,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率实施。二是法院聘用的这些人员需要发放报酬,然而国家对这一部门人员并无财政拨款,这部门费用就需要法院自行负担。对于办公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法院,无疑是血上加霜。以东港法院为例,仅食堂、车队就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就有十几名,每月的报酬仅为三百余元,但这每年也需要法院自行负担数万余元的临时工作人员报酬,这笔费用对于一个基层法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三是临时聘用人员在管理上带来许多不便,又由于法院所能给付的报酬实在差强人意,所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很难留住,这一矛盾对于留住技术性更为强的信息化建设人才显得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我国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与其后勤管理工作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体制上,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如此等等,制约和影响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在精简机构、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地加强法院审判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即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这一改革,必须面对现实,正确认识法院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当前法院后勤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三、改革的方法

(一)基本思路

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法院的需要。其中食堂、车辆、文印等可社会化事务仍然包含在法院后勤保障之中,其中利害关系已在上文述明。对于此种可市场化事务我们应该引入社会化机制,由专门独立机构负责此范围内事项。而对于诸如办公采购、档案、接待等与法院工作紧密联系,不宜引入社会化机制的事务,宜由办公室等相关法院内部部门继续管理。概而言之,即是实现后勤管保障分流制,当分则分,宜留则留。结合《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具体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目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立。随着法院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后勤管理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必须运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改变现在法院这种“小而全”的后勤管理体制。将现在统一由法院后勤机构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两种职能分开,分别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承担。即将法院现行后勤管理部门中的可社会化事务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重新组建为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列支机关事业经费,与机关行政序列脱钩。后勤服务以本部门为主,与机关建立经济核算关系,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独立核算。

第二步,经过过渡,独立的服务机构在保障机关服务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实行定额补贴,对机关进行有偿服务。

第三步,各部门的经营服务实体打破部门分割,进行区域性联合,逐步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有条件的可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通过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开支。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和企业化,将服务职能从现在的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成为经济实体的服务中心,为法院工作人员提供就餐服务、交通信息服务、住房维修服务、会议及环境绿化、美化服务等等。不但可以缩减行政编制,节约经费,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竞争,创造经济效益,大大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法院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可一下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企业化,但应当在法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后勤向着集约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方向迈进。单独设立的后勤管理机构要转变职能,精兵简政,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后勤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的转换。

必须注意的是,后勤社会化不可避免的带来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的冲突。分立后的后勤服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发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树立为本法院服务是第一位,对外服务是第二位的,要防止和克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要把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统一起来。

(二)后勤人事管理的变革

人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多年来,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为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法院后勤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盲目乐观,整个队伍与最高法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各省法院实践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建立法院办公室系统的职业标准。建立法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官职业化建设对法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继续保留在法院的不宜社会化的后勤事务工作,要加强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系统的职业标准。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法院后勤人员配备,呈现出多渠道、多来源、多层次、多标准的局面,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与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虽然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与后勤保障部门没有一个明确准入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建立职业准入标准,明确进人条件,才能保证人员素质,彻底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规划和建立后勤保障职业的准入制度,必须充分考虑法院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工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工作都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如接待工作要求较高的公关水平与良好的形象、气质,档案工作要求较高的档案管理知识,等等。那种认为后勤工作不需要专业知识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作为审判机关的后勤保障机构,后勤工作与审判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后勤工作人员也要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从事接待、档案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与审判业务联系更加紧密,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这是法院后勤工作的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二是办公室职业管理制度。目前,办公室工作存在着因人而异,因人而设,靠经验办事,靠习惯运作的现象,失范、无序、随意的问题严重,这对提高法院办公室工作水平形成严重的制约。必须按照程序性的要求,从职业标准的高度,大力加强法院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办公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关键是要善于从琐碎繁杂的政务性、事务性工作中寻找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再进行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性加工和提炼,形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通过制度管理人,通过程序规范工作。

三是后勤职业培训制度。后勤保障队伍要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就必须建立有计划、有目标、长远的培训制度。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以及工作环境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这有赖于一个完善、科学的办公室职业培训制度。以档案管理为例,法院在履行审判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案件、文件档案,是法院立案、审判、行政事务处理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工具。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把本法院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按照其本来面目完整地、系统地保存起来,不使遭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从这些档案中能全面地、真实地看到法院从事的各种活动。这其中的整理、分类、信息调取、档案保存等都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加有力地确保档案的安全,保障审判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是后勤管理职业精神风貌。后勤工作门类众多,任务繁重,事情琐碎繁杂,这就需要着力培养后勤保障队伍的职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具体来讲,后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奉献,就是不讲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吃苦耐劳,就是专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开拓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后勤工作就是当好铺路石,需要的是默默无闻的勤干实干,少说多想多干。要真正发挥好后勤部门的辅助作用,后勤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借以不断调节自我心理和自我行为只有这种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思想上自学地遵循服务大局的原则,胸怀大志,甘当配角,甘做无名英雄。

五是后勤职业保障制度。目前,后勤队伍相当不稳定,不论是否具备法官条件,都有到审判业务庭工作的倾向和要求。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极为不利。造成这种局面的诸多原因中,缺乏制度性的职业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要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工作水平,仅仅靠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办公室职业的保障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体现稳定,又要有交流、轮岗;既要调整后勤队伍结构,又要充实后勤力量;既要培养干部,又要大胆使用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营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持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后勤工作中不宜社会化管理部分的规范化

对于不宜进行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如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办公采购管理等,应坚持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狠抓各项管理工作的建章立制。以东港法院档案工作为例,档案工作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理流程(如下图):

一般来说,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来整理档案,基本上就能达到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的目的。但由于有些文件的保存价值不同,就需要考虑分开立卷,便于档案的鉴定和分开保管。通过这套档案整理流程,不能能够有力确保档案整理的有序化,使得档案人员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各项资料中,理出有档案价值的材料,还能够确保调档的高效、准确。总之,其它不宜社会化管理的后勤工作要实现高效高质运转,就必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这是后勤保障后勤工作的必经之路。

篇9

关键词:后勤管理;动态查询

一、前言

后勤管理模式的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后勤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效率。从我国事业单位后勤基本情况看,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的管理效能低下致使后勤管理总体水平处于滞后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及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信息化改革迫在眉睫。事业单位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大大缩短了各项工作流程的时间,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化提高保障力,优质高效地保障单位有序运转。后勤管理信息化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的转变;二是体现在组织机构、制度安排、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所以后勤管理信息化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原有模式,打破常规,适应新时展规律。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大大缩短了各项工作流程的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上,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是靠人工进行,这样不但浪费了工作的时间,有时甚至会耽误一些大的事件。后勤管理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速度与信息的传递效率,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现代化发展建设,高科技的引进不但使管理系统变得更加的完善,而且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后勤管理单位的管理能力。通过加强后勤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既节省了单位人员的调度,又加快了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流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后勤管理工作做得好,能够使领导放心,员工工作安心。结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后勤保障部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构建台网中心后勤管理系统,系统采用C/S架构,数据库采用MSSQLServer2008,使用DelphiXE5作为开发工具。系统提高了保障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后勤保障现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后勤保障部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保障部负责中心办公楼的建筑、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房屋改扩建等事项,常常需要查询各种建筑、设备、设施的图纸信息,目前办公楼的相关图纸信息都以纸质形式保存,没有实现电子化,查询不方便,不利于楼内各种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而且,各种纸质图纸频繁查询,容易出现破损和丢失。此外,建筑设备设施在维修改造完成后,旧的图纸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更新,不能清楚反映出设备设施的当前状态。台网中心办公楼的维保工作委托给外单位负责(工程部),出现问题后打电话通知工程部,工程部派人进行维修,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接待报修时没有登记,维修过程没记录,维修结果没有核查,维修质量没有跟踪分析,维修材料和维修工作量无统计无核算,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工作管理流程,没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导致无法对维保单位进行科学地评价,也无法对维修经费进行科学计算。办公楼的水、电、暖等能耗数据采用纸质形式保存,数据没有标准化和信息化,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查找不出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科学地进行节能减排。保障部负责中心办公人员基本信息的维护,中心办公人员包括有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外聘人员、物业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信息管理还处于使用Excel表的形式,不便于人员信息查询、变更和统计。保障部负责车队管理,对车辆、车辆管理人、行车里程、油耗、节油率等信息的管理还处于使用Excel表的形式,不便于信息查询、变更、分析、统计。没有建立相应的物资库存管理系统,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物资出入库采用纸质登记,不便于物资信息的查询、变更、分析、统计和清算,也不便于物资费用的预算、决算和使用跟踪。

三、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构建台网中心后勤保障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保障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有力地保障台网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台网中心做好后勤保障。开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础设施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保障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心,更有力地保障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该系统实现下列目标:将办公楼的建筑、设备、设施等相关的图纸经扫描后,分门别类地存入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更新、打印图纸信息。将办公楼的水、电、暖等能耗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使用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的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将中心办公人员的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便于人员信息查询、变更和统计。将车辆、车辆管理人、行车里程、油耗、节油率等信息进行标准化和信息后,录入到信息系统,便于信息查询、变更、分析、统计。建立科学的维修流程,工程部接到报修后,在信息系统中填写报修单,维修人员执报修单进行维修,填写维修处理过程,维修完成后报修人签字确认,管理人员将报修单的相关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维修质量,核算维修材料和维修工作量。规范化出入库管理流程,信息系统中包含有物资库存管理功能。使用信息系统对物资出入库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对物资信息进行查询、变更、分析、统计和清算,对物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为物资经费的预算、决算提供数据支撑。系统采用C/S架构,数据库采用MSSQLServer2008,使用DelphiXE5作为开发工具。

四、动态查询

信息查询,是任何信息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通常,开发人员会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而设计成的查询界面,使得软件的查询模块需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重新设计。因此,如何实现一种动态查询模块,使用户能够自己根据实际的查询条件来动态的组合查询条件,实现动态查询功能。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编码,提高了开发效率,而且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和重用性。动态查询模块应满足这些要求:1、查询条件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可以随意创建,没有任何的限制。因此,在事先不知道用户如何定义查询条件的情况下,要适时获取用户的需求,并能按语法规则动态正确地生成SQL查询语句和查询结果。2、能够提供对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3、查询内容可以是任意表、任意字段的组合。4、由于系统的用户往往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查询界面设计要求直观、友好,尽可能实现透明的查询。5、具有容错性,允许用户操作失误,对用户的误操作给予明确的提示并及时纠正,避免造成系统故障或崩溃。信息查询是根据用户的需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信息,其实质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生成SQL语句中的Where子句中的搜索表达式。因此,只要能设计出某种方法,能动态的生成SQL语句中的Where子句中的搜索表达式,就可以实现动态查询。动态查询模块的设计就是依据此原理,根据用户确定的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搜索表达式。Where子句中的搜索表达式是由主表字段、关联表字段和各种常量构成。要想动态的构成搜索表达式,首先是必须能正确地识别出这些内容。其次,一个复杂查询通常由是一个主表关联多个从表组成,其搜索内容多种多样,搜索表达式的构成复杂。第三,数据表中字段的数据类型不同,其表达式表述形式不同。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设计一个专门用于存储查询项的数据字典,程序由数据字典中读出查询项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来构建搜索表达式。

五、结束语

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统提高了保障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跳出传统管理模式,打破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资源共享、综合服务、科学决策、智慧环境四大预期目标,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后勤管理决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实现科学的后勤管理,体现了服务防震减灾的宗旨。

作者:姜 捷 陈华静 童光辉 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参考文献

[1]庞爱玲.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

[2]王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新的理论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5,6:6-9.

篇10

是每一位后勤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央行后勤工作者,在此本人以自己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以此为基层央行做出应尽的贡献。

一、后勤工作的特点

1、广泛性。后勤工作涵盖面较广,具体地说,我行的后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冬季取暖、食堂招待所管理、水电管理、通讯管理、车辆管理、来宾接待、会议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办公楼卫生、维护维修及其他日常性事务。业务项目繁杂,涉及范围广,与全行各项工作及每位职工的工作、生活都息息相关。

2、服务性。后勤工作是服务工作,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都是为本行工作服务的,是保证本单位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服务性工作。比如,为提高各科室办公环境,安装空调,从购买、安装、维修等都需要服务;办公用品领用、车辆运输等都属于服务。为此我们后勤工作者都需要热情、主动、耐心,还需要有能力、有技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3、和谐性。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机关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水电等物资保障以及全行职工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职工工作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行内各科室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本行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后勤工作是打造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琐碎性。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具体工作中,水电的维修、办公用品的领用、会议会务需要做的琐碎小事,如抬桌子、搬凳子、端杯子、倒茶水等,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来宾的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拨出,是再小不过的事,但都代表着整个行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还有在接待和外事活动中,小事处理不当,也将会影响到本单位的形象。

5、时效性。后勤管理工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的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超出它合理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后勤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如接待客人需及时放好开水、茶叶,哪个科室灯坏了需要及时修,取暖自来水管道的跑昌滴漏等,为此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二、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想法

根据前面所谈的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及本所现状,目前,本人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突显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本行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后勤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如框定接待、办公用品领用的标准,规范物资采购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我行后勤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为此加强制度建设将有利于规范和约束后勤工作,使后勤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使今后的后勤保障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2、加强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后勤部门作为服务性部门,后勤工作者更需要强化奉献意识。这是由行政后勤工作性质决定的。“行政后勤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后勤工作不是中心,但要服务中心;后勤工作不是大局,但又牵动大局;后勤不是小事,但又必须从小事做起。和其他工作比较起来,后勤工作更需要强化奉献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力。因为后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为全行政务提供保障,为全行大局服务。我们必须既要强化奉献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没有奉献意识,即使有一定的能力,也不会自觉主动去服务;仅有相关意识,如果缺乏服务能力,这样的意识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树立奉献意识并强化服务能力。

3、加强角色意识,提高专业能力。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不同的分工,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后勤工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也有不同分,作为后勤工作者我们必须强化从事后勤管理、服务和保障的角色意识,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