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范文
时间:2023-03-29 05:3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医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早期实施综合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朱建国,袁栋才,潘殿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李曦光,汤国强
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脑损伤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
纯词聋患者1例报告 于增志,高怀民,瓮长水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郭先菊,郎玉兰,邱小红
一次跨世纪的WHO国际康复研讨会 卓大宏
冠心病患者PTCA或支架术后的康复运动训练 陈刚,李京平,孙福成,何青,季福绥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 周彩存,徐凤珍,王爱华,刘玉珠
国产PJ-I型电脑型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的应用 杨佩君,陈俊宁,张蕲,陈凯敏,蒋斌,邵钧,蔡海鸥,王美芬,张伟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 占飞,吴毅,胡永善,白玉龙,朱玉莲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型肌酸激酶亚型的临床研究 赵昕,韩冰,杨振华,张毅芳,叶贤坤,赵振军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 庄作民,蔡巍,朱英琪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分析 邓洁焰,李霄,周玉杰,张廷满,柯元南,季勇,刘兵
CPM促进髋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研究 邹昌文,ZOU Changwen
牵伸手法矫治先天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江沁,丁建新,黄东锋,JIANG Qin,DING Jianxin,HUANG Dongfeng
INTERNET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一) 黄国志
北京地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现状和对策 黄永禧,徐本华,戴红,王茂斌,程治馨,徐辉,李存中
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康复的影响 孙樱,孙林玉,唐霞,郑维霞,吕欣
冠心病家庭心身康复训练的对照研究 王国富,梁润英,李伯雷,唐启卫,李连东,赵胜利,李雨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变化分析 杨剑辉,赵玉堂,孙明霞,徐悦,李金花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康复治疗 边平达,郑兰君,张萍
选择性颈内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脑外伤失语(5例报告) 陆镛民,戴亚光,张祖勇,方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孟祥荣,牛卫东
神经心理康复系列讲座(四)适用于康复评价的记忆测验 谢欲晓,沈抒,李荔
膝关节功能的测试及评价 谢光柏
功能独立性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邱纪方,张天友,李建华,刘晓林
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肺功能观察 余同珍,钟华荪,夏玉莲,蓝惠兰,严春红,叶彩英,黄莉
关于Pusher现象的症状学研究 刘世文,安晓芳,宋洪臣,LIU Shiwen,AN Xiaofang,SONG Hongchen
双桥运动时下肢肌的肌电分析 许纲,徐明香,XU Gang,XU Mingxiang
低频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髌股关节病 王燕,华桂如,吴志宏,李清,叶启彬
INTERNET上的康复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 黄国志,朱迪南,HUANG Guozhi,ZHU Dinan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康复 杨树发,王喜臣,王伟祥,王大威,刘畹竹,王德生,赵玉金,李江东
高血压患者等长收缩合并乏氏动作时中心血流动力学变化 杨英霞,蒋小毛,林敏芬,郑兰君
综合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许均黎,李红艳,黄丰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疗效分析 王一颖,贾平,张岩,朱新民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史长青,沈晓莲,SHI Changqing,SHEN Xiaolian
锌氧胶绷带对肿胀患肢的康复作用 马有兵,贾志勤,丰建民,李成永
香港作业治疗临床教学 陈旗,戴玲,吴显波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在急性脑梗塞康复中的应用 梁勋,吴跃坤,刘淑云,邓国志
100例脑卒中患者5年随访报告 王家栋
神经心理康复系列讲座(二)神经心理康复的理论与实践 尹文刚,谢欲晓
下腰痛与腹背肌肌力训练的研究进展 朱玉莲
日本康复医疗机构见闻 耿莉华
消炎镇痛新药--双氯芬酸钾片临床疗效 王彤,励建安,顾晓圆,吴谆
应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对偏瘫膝伸痉挛肌群的量化评定 徐军,瓮长水,高怀民,王素平,刘冰,于增志
低功率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王冰水,易南,李玲,王晓莉,王建波,王虹
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在软组织创伤修复中的作用 黄晓春,李泽兵,唐红敏,邹扬华,姜立本
基于学习矢量量化神经网络的表面肌电信号的模式分类研究 雷敏,王志中,LEI Min,WANG Zhizhong
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龙亨国,刘静,李展振,LONG Hengguo,LIU Jing,LI Chenzhen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姜鑫,李汉秀,孙红芹,张益民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开展 陈文华
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以循证为基础的康复治疗方案建议(三) 周士枋
气功的生理作用及机理 单春雷,励建安
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倪国新
进入21世纪的社区康复 卓大宏,ZHUO Dahong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毛春芳,郑洁皎,MAO Chunfang,ZHENG Jiejiao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康复初探与启示 黄永禧,张晓林,程治馨,HUANG Yongxi,ZHANG Xiaolin,CHENG Zhixin
发动社会力量,务实、灵活地开展社区康复--广州市社区康复工作介绍 梁炬,LIANG Ju
社区康复实践与反思--江苏省锡山市华庄镇社区康复工作经验 励建安,周士枋,LI Jian'an,ZHOU Shifang
上海市社区残疾人康复现状调研 叶志宜,郑洁皎,YE Zhiyi,ZHENG Jiejiao
青岛市四方区社区康复工作体会 陈夏尧,解本生,王孝福,CHEN Xiayao,XIE Bensheng,WANG Xiaofu
坚持不懈地抓好残疾人的家庭康复--湖南省湘潭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和做法 金延祥,仇正良,朱传锟,陈夏尧
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 戴红,王威,于石成,王文志,吴升平
社区老年保健与康复探讨 郑洁皎,张洪娣,赵尚敏,王传馥
肌电控制刺激训练并用高压氧治疗对脑血管意外的疗效观察 谭杰文,区丽明,罗志云,马颖
痉挛性脑瘫患者感觉和运动障碍的特点及其原因 陈哨军,李继海,刘敦厚,CHEN Shaojun,LI Jihai,LIU Dunhou
脑瘫儿童的家庭物理治疗疗效观察 江沁,黄东锋,刘鹏,陈少贞,庄晓鹏
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决定因子的研究 高怀民,瓮长水,徐军,于增志
网络版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多媒体教学系统 黄国志,王伟中,梁东辉,邹俐爱,陈银海
手烧伤术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 周贤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 喻文莉,黄映辉,胡晓玲
快速牵引的旋转方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鲁杰,郑萍,方琳,张健,谭维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孙凤姣,陈哆娜
活动分析--作业治疗与评价的基础 王丽春,闫彦宁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运动与康复进展 励建安
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患者的选择 毕胜
篇2
1、运动功能测评,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3、电诊断,4、感觉功能测评,5、作业及言语能力测评,6、临床心理测评,7、心肺功能测评,8、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测评。其设备可选用1、关节功能测评装置,2、肌力计,3、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测评设备,4、肌电图,5、常用电诊断设备,6、其它(微循环检查等)。
二、物理治疗
(一)体疗
1、耐力运动训练,2、肌力训练,3、关节活动度训练,4、步行训练,5、矫正体操,6、器械体操,7、牵引疗法,8、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其设备可选:1、训练用垫和床,2、肋木,3、姿势矫正镜,4、训练用棍和球、砂袋和哑铃,5、墙拉力器,6、划船器,7、手指训练器,8、股四头肌训练器,9、前臂旋转训练器,10、滑轮吊环训练器,11、拐杖助行器,12、训练用功率自行车,13、功能牵引网架,14、各种关节被动训练器,15、轮椅,16、牵引设备。
(二)理疗
1、电疗,2、光疗,3、磁疗,4、声疗,5、热疗,6、冷疗,7、水疗。其设备可选:1、各种高频电疗机,2、各种中频电疗机,3、各种低频电疗机,4、各种磁疗机,5、超声波治疗机,6、各种光疗机,7、蜡疗设备,8、制冰没备。
三、作业疗法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工艺疗法3、认知功能训练,4、手功能训练,5、畸形矫正其设备可选1、砂磨板2、插板、插件3、训练用球类4、日常生活训练用具,5、认知功能训练用具,6、拼板,积木、橡皮泥,7、上肢悬吊带,8、木工、金工用基本工具,9、编织用具。
四、言语治疗
1、失语症治疗,2、构音障碍治疗。设备有1、录音机或言语治疗机,2、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3、非语言交流用字画板,4、其它。
五、传统康复治疗
1、针灸,2、按摩,3、气功。设备有:1、针灸用具,2、拔罐用具,3、按摩用品,4、经穴示意用品等。
六、心理治疗
1、精神支持疗法,2、暗示疗法,3、催眠疗法,4、行为疗法,5、音乐疗法,6、心理咨询等。
七、康复工程
篇3
在培养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建设课程体系是其核心环节。国内医学院校在其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盲目照搬,而应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并以康复医学内容为依据制定出适合本院发展的独具特点的康复医学课程体系。对于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应对其展开整体性结构调整。将调整知识结构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以目标培养为中心,将现有教学计划予以重新组合优化,对部分需调整或更新的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同时在康复理论上应加强教学力度,康复治疗技术应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突出和侧重,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康复治疗学的比例,以便与康复医学人才的社会需求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对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训练尤其应重视。康复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系统性,重视临床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同时重视在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的互补和交融,应对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有充分理解。在临床课程开展中尤其应重视临床运用辩证观和整体观,应充分关注并严格训练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
2教学内容改革
2.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适当删减部分较为单纯的康复理论内容,适度增加师生互动部分以及学生提问环节;课程中较为简单且典型化的病例讨论内容应适当增加,充分培养学生对突发性事件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具体的康复实践操作流程也应适度增加,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2.2优化实践课程
康复医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整个康复医学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大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分别由相应的带教老师负责,为实践效果提供有效保障;课堂上应为学生留置充分的练习时间,以便于其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各类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实践,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透彻;为学生提供各类见习机会,学生能够更多地走进医院,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
3教学方式与教材改革
3.1教材改革
在康复治疗学教学过程中,康复治疗教材是其重要保证。就当前形势分析而言,康复治疗学教学过程中教材水平普遍不高,尤其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当前的康复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以康复治疗学系列教材(人卫版)为主,包括《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医学评定学》、《作业疗法》、《社区康复学》、《言语治疗学》等等。但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下教材建设仍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可积极组织教研,或与同类学校之间展开通力合作,编写出蕴含有中医康复理念的康复治疗教材,即对西医中有关康复教学的理念予以阐明,无有遗漏,更使中医康复理念的背景得以凸显,特别是在康复医学临床中中医康复理念、措施及技巧的应用,极具参考价值。
3.2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康复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和提高,关键在于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展开积极的改进。“形象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场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会诊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超脱于常规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注意最大化启发并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掌握基础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对现代化技术下的高效教学手段予以充分利用,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利用幻灯片、视频、相关影像资料等在课堂上展开直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争取校方支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教学网站,为师生互动打造交流平台,在网站上公布教学大纲、网络课件、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计划等相关内容,学生据此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复习。由此可使学生更加深刻和形象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临床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从而使课时过少、缺乏实验条件等缺点得到有效弥补。
4结语
篇4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生命科学学会第二届全国生命科学研讨会(1997年8月北京)上,我们听到两组数字:一组是医源性感染者,全国平均约为就医者的10%左右,一组是药源性疾患,包括就医者和自购药品者,全国平均为40%?60%我们曾与五官科医生座谈,他们发现儿童少年的药源性耳聋几乎常年均可遇到,成年人药源性共济失调也时有发生。这些严重反应多为不可逆的,但又不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对象。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原发性残疾患者及继发性残疾患者。由于残疾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学科中有了较大发展,某些易致残疾病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对孕妇的科学监测的推行,妇幼保健工作的进展,这些在康复医学的总论中己开始有所论述。所以,原发性残疾可望见到下降趋势。但继发性残疾,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医源性疾患(指医源性感染及药源性疾患),或多或少地成为继发性疾患,这个严峻的形势,使得康复医学并行地介入临床医学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了。使得康复医学工作者有“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应同时进行,只是在不同临床阶段中两者有侧重点不同而己。一般而言,康复介入愈早,效果愈好,愈省精力、时间和经费”的论述,成为富有管理智慧的箴言,同时,也能抓住防止残损发展为残疾,防止残疾发展为残障,防止原发性障碍发展为继发性障碍的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
但这几个最早时机和最好时机,由谁来抓?过去的临床医学,只对病,不对人,没有抓的管理要求;预防医学,从概念定义看,就没有到临床医学中寻找这种动机的主动;保健医学不顾及此更属自然;康复医学,也只是在总论中提及,远没有分病种、分阶段的详实论述,尽管好好地总结,己有教训足可有相当论述,但由于康限,不管是“作为功能医学的康复医学”还是“作为障碍医学的康复医学”,主要就是通过“训练再训练”使己经伤残障碍(残损、残疾、残障)的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好的程度。“预防性康复医学”,己经是开拓性提法了,卓大宏先生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中有一节专述。
2.历史的局限
为了更好地再开拓,我们必须对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局限有更为清楚的回顾。
单说康复医学的产生,是与战争联在一起的,1917年,在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派生物。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目的就是受伤军人尽快康复,重上战场。这个历史背景,长期以来,局限了人们的认识,直到1969年,WHO康复专家委员会还是从功能障碍的恢复这一特定立场来定义康复二字的。它说: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的以至其他措施,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减轻残疾因素造成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1981年修改为“采取一切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在这两个定义中,根本没有预防残疾的要求和动机,所以才有“康复医学并不担负医学中的全部对象,而只是以上述运动障碍及其相关障碍为主要康复对象’的说法。
美国国立康复医学研究中心(NCMRR)成立于1993年。他把系统论引进了康复进程把W,HO的障碍三个层级:残损(形态,功能缺损)、残疾(能力低下)、残障(社会性不利)拓展为五个层级:病理生理、功能残损、功能受限、能力障碍、社会限制?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认为这个障碍结构,不一定是个固定顺序的单向的线性模型,而是一个可以出现可逆的非线性的整观特点,这就为康复医学留出了众多的完善自己的空间,为康复医生在实践中把握可逆、转机的最好时机指出了可能性,为他们创造学术成就提供客观机会;为康复理论工作者利用非线性非平衡理论的自组织理论的“新四论”(突变论、超循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的“新三学”(混沌学、分形几何学、孤波学)研究障碍发生(物理性因素之外)、发展及康复(生理性可逆、可塑)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知不足方知求前进,历史的局限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机会。所以,尽管NCMRR仍然认为障碍学是康复医学的灵魂即基本内涵,但它把康复医学的外延大大拓展了,特别是把康复医学学科的理论建设移到一块最新的学术基石上,这对康复医学学科建设大有好处,极利于突破历史对它无形的因袭局限,使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更富个性。
3.如何丰富预防性康复医学的内涵
现在有较多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完整体系,应由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方面构成。人类要健康的生活,需要有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三个完好状态来保障,这三个完好状况是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前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合理膳食,乐观向上的心境,适宜的体育锻炼,都是重要的保健医学的措施,持之以恒,也是大卫生观的预防医学措施,有些还可成为康复医学的措施。但临床医学,某些病或病人到了医院诊病或住院治疗之后,有些病仍然会伴生残损、残疾、残障,这几乎与战争伴生障碍一样不可抗拒。但是,康复医学中预防意识的加强,不仅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结果,也是医疗实践中一些事实的推动,特别是一些继发性残损、残疾、残障的发生,患者、患家与医生、医院的矛盾纠纷扩大,促进了医学学术向更精细的方面发展,预防继发性障碍必然会逐渐逼出一些说法,从总论泛泛地笼统论述,转向各论性质的病病论述,层层论述。在诊断阶段,正确诊断就会争取时间,这肯定有潜在康复价值;处方,这对减少药源性疾患肯定会有因果作用;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式的选择,手法的处理,都会对预后产生直接影响;在住院期间,对病人各种反应的正确判断和措施采取,都会对将来生活质量留下好的或坏的印记,所以在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必然重叠的这一段,一个医生不具备预防性康复医学的观点和措施的采取,就不是一位完全的合格的临床医生。在康复医学受到正确对待以后,康复床位将比临床床位多出几倍,抢救生命阶段或急性病程一经结束,患者进入康复阶段,转入康复病床非药物治疗措施为主时,才是康复医生单独工作之时。但这时,继发性障碍的预防仍必须摆在日程之上。
4.另一种思考
篇5
【关键词】康复医学;研讨式教学;改革
1.《康复医学》传统教学现状
康复医学是高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覆盖康复评定技术、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疾病康复等。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成为符合世界疗法师联盟要求的教育标准的康复治疗师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我国康复专业教育起步非常晚,20世纪八十年代才传入中国,康复专业缺少办学经验,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专业教材等方面没有成型的标准,没有与国际相接轨,无法达到世界疗法师联盟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康复医学这门课在中国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主,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限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而且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
2.《康复医学》研讨式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化教育理念,许多大学正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建立以“互动探究为基础”的学习体系[2]。为了提高高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效率,我们在康复医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改革与探索,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起源于德国,是德国大学一种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制度[3],目前已经成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成熟的教学方式[4、5],在国内主要是以郭汉民为主的团队对其研究较多[6],研讨式教学即研究、讨论式教学,是研究(发现)教学法和讨论式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研究、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7]。现就康复医学这门课的研讨式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2.1教学对象
对象为我校2015级三年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一共65人,康复1班为对照组32人,康复2班为实验组33人。
2.2教学内容
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教材均为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方琼主编的《康复医学》。
2.3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的教师授课,两组授课总学时均为48学时。实验组开展研讨式教学,对照组按传统讲授法教学。对照组以传统教授为主,辅以PPT;实验组研讨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以10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汇报人。步骤如下图.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师提前两个月制定研讨主题,将准备好的研讨大纲、教材、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求在暑假前分给实验组学生,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做每次任务的组长,负责整个团队的任务实施。全组的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利用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进行研讨,分工合作,对研讨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并查阅相关前沿内容进行补充、整合,课前1周,小组长对准备汇报的研讨内容与老师交流,根据老师最后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上课时教师首先介绍本次研讨的主题,然后由本次研讨的汇报人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汇报结束后其他学生和老师可就此次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汇报人和组员作答,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小组汇报情况、查阅的文献及团队合作情况等作为评定指标,进行点评总结,并就主题相关的内容及前沿知识进行适当拓展。
2.4教学效果比较
2.4.1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统一组织期末考试,考试总分为100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分数段分布情况及平均成绩进行对比。2.4.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两种教学模式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提高、教学重点突出、教师讲解清楚、教学方法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等为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的每项均按点量表计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为1分。
2.5统计数据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完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作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判断标准。
2.6结果
2.6.1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实验组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上有14人,对照组在80分以上有9人,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2)。2.6.2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在众多指标上如学生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等方面,实验组、对照组的满意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教师讲解、教学方法采用指标的满意度上,实验组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近几年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发展迅速,市场上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极度需求,高校培养的康复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同时,三年制学生相对四年制来说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抽象知识点接受慢的缺点;针对以上缺点,将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康复医学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这需要我们专业课教师对课程进行充分精心准备并不断探究,通过选择一些易感知、易接受、熟悉有用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讨去研究,可以激起他们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责任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个性,同时研讨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对于教师来说能及时获得教与学是否成功的反馈,并可以对结果进行积极的补救。研讨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这与康复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发挥患者的主动性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在高校康复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研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可对学生将来工作过程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实验中,研讨式教学相比较传统教学来说,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从学生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内容、教师主动性、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教师讲解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实验组。因此,研讨教学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主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上没有想象中表现出优势,实验组学生提出研讨式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学习资料,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很大。此种方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教师知识面广,这样才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不适应此种方法,不能掌控课堂,是不能保证此种教学方法顺利进行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所需的时间和花费的精力都是巨大的,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能过大,不能过于加重学生负担,引起学生逆反心理,通过此次实验,笔者觉得采用传统+研讨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康复医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戴红,卓大宏,卫波,等.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预测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39-742.
[2]徐颖.国外研究性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经验及借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52-57.
[3]唐常春.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115-119.
[4]PaulsenF.GermanEducationPastandPresent[M].NewYork:GeneralBooksLLC,2010.
[5]杨建华,等.德国高等院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4-15.
[6]聂世忠.高校《外国美术史》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18:123-124.
篇6
1.1一般资料2006级八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48名,一队(2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纳入对照组,二队(28人)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PBL+CBL双轨教学模式,纳入试验组。教学时机在学生已完成基础教学,进入临床后期教学阶段。1.2案例选择及问题设计按照康复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脊髓损伤”这一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案例。先安排两个学时的理论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然后安排两个学时的研讨课,采用PBL+CBL双轨教学模式进行,所选案例中,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齐全,诊治过程详实。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既要体现教学的相关性、开放性、系统性,又要体现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真实性。选择的病例如下:46岁男性病人,以“车祸伤致颈痛、活动受限伴四肢活动受限半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车祸伤致颈6椎骨折、四肢瘫,伤后1周行颈6椎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1周转入康复科,转入时为卧床状态,四肢运动、感觉功能及二便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完全依赖他人。根据此病例我们设计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主要并发症、康复评定、早期治疗原则、各阶段康复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并发症的治疗,家庭康复措施等问题,进行层层深入讨论。1.3教学过程的实施课前准备:充分备课,结合教学目的设计案例及问题,以学生能否受到启发,并运用所学知识查阅资料为目标。理论课结束时将研讨课的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步骤:①给出案例、提出问题。以多媒体形式给出典型病例资料,提出学生要掌握的重点问题。如脊髓损伤是康复医学的常见病,早期处理及康复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以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引出重点问题,如怎样避免不正确的处理措施,导致“二次损伤”;怎样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达到回归家庭和回归社会的治疗目标。②组织学生分组(2组)讨论、提问。学生代表发言,每组1-2名学生补充,其他组学生可就疑问提问,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性讨论。此阶段教师参与,掌控讨论的方向、广度及深度,使讨论顺利进行。③总结与评价。课程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包括教学中要掌握内容的总结和补充,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进行总结评价。1.4教学效果的分析课程结束后,采用答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两组学生的考试均采用学校统一命题标准、评分标准。考试内容包含理论和临床应用部分,其中临床应用占考试成绩比例的30%,将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趣味性、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点的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对PBL+CBL教学模式是否满意等内容。发放调查问卷28份,收回28份,收回率100%。1.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考试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90分数段比较,试验组学生人数及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见表1。成绩差异表现在临床应用部分。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对PBL+CBL双轨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教学内容,他们希望继续开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以及独立分析临床问题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3.6%的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感觉上课有压力,见表2。
3讨论
篇7
关键词:康复医学;教学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05-02
一、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
现代医院功能的定义存在很多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化的医院功能有着如下定义:包括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与保健医学。因此,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康复医学拥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办法,以及康复治疗技能的学科。在我国康复医学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存在一系列影响康复医学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对康复医学的重视
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没有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只有少数医学院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及选修课程。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科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康复的需求日益增大。社会对康复治疗师的潜在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康复治疗学学历教育大多开始于本世纪初,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缺少师资、经验、教材以及相关办学条件,且大部分医学院没有足够的重视,它们大部分只是象征性的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而并没有将康复医学作为一门主修的课程,甚至有些医学院从未开设医学康复相关的课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康复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
(二)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
除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康复医学的教学还存在着其他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的滞后。现在国内具有该专业的院校还主要是以传统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见习课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全程灌输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往往只看局部,不看宏观。而在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康复医学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医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模块,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
此外,康复医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但是目前我国康复医学的教师数量远远不够,而且教师本身的质量也不够高。因为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拥有临床医学学位的基础上,进行短期的康复医学学习以及培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康复医学的学习。甚至有些学校相关的教师一度短缺,学校只能聘请从事相关康复医学的医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教学水平无法保持一致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影响康复医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康复医学的教材缺乏规范性、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教材是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康复医学的教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因此,各个医学院对于课程的计划和大纲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缺乏统一的专业教材,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的应用脱节,这就失去了康复医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康复医学教学的设备和基地都处于相对于缺乏的状态,康复医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仅需要系统完整的知识,同时还应进行大量的实践和训练。而教学设备和基地是保证康复医学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条件之一,目前我国的医学院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康复训练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到康复医学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二、康复医学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史中康复医学发展较晚,起点也比较低,但是因为二战后增加了大量的伤残病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所以康复医学也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开始系统性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1.互动式教学:当前的教学方法中比较先进的都比较重视师生的互动,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合理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将会有很大帮助,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时候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保证教学选材的合理性并且创设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然后教师来指导并且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互动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求知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勇气进行质疑等。而且互动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相关知识的习惯,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人。
2.问题导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中心为学生,它的优势在于设置了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然后将学习引入其中,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可以对基本的学科知识有牢固的掌握,更可以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发展。在康复教学中引入了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还对他们的团队意识、创新思维进行了培养。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病例,现代医学这门学科对于临床病例的分析是非常看重的,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部分,自然也不能忽视病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顺利的衔接在一起,打好基础便于开展后续的临床实践。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生动的优点,同时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分析和归纳能力等众多方面都有优势。
4.工作小组模式:康复医疗工作也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和康复护师等多种角色,康复治疗师又包括很多类型:如PT、OT、ST,针灸推拿师、音乐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掌握繁杂的内容,如果掌握内容不够充分的话就影响其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综合素质。工作小组模式正是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康复治疗团队,在其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分工合作,选择某种病例有针对性的拟定出治疗方案和目标,在小组讨论后形成一套全面的治疗方案,这与康复医疗的实际工作模式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工作小组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加高效的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在康复医学教育中工作小组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理清工作思路,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临床科室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及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有更全面的掌握,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出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5.“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界限打破了,学生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这样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快并且不觉得枯燥,便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由于康复治疗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多知识学生想要掌握必须要亲自操作,所以工作坊教学模式与康复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适合的,它将教学、实践以及研究三个过程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完美衔接,同时因为其直观而生动地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加大教育投入
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不断普及和发展的康复教育,欧美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从事康复医学工作,不仅需要有本科学历,还要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同时还有很多治疗师拥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相比之下国内的康复专业人员就没有这么高的专业素质,所以也很难接轨国际进行学术交流。所以政府很有必要在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三)重视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的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引进更多具有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例如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工作的力度,提供机会给中青年教师们并鼓励他们积极深造学习,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等。
同时康复治疗专业作为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因此常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勇林,何成奇.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4,(01):141-144.
篇8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治疗;康复医学;联合治疗;临床效果
从临床角度分析,中风偏瘫在医学中是极为普遍的中风表现,一旦发病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出现肢体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上述疾病临床中基本上会采取康复治疗,但是实际应用效果较差,经研究表明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更为显著[1]。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医偏瘫运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接诊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参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参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4.8±4.5)岁;试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5.2±5.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满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治疗方法参照组:对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给予患者肢体康复运动,确保患者肌肉能够有效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min,每日运动1次,降低患者血流不畅情况发生,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2]。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前提之下,施以患者联合针灸治疗,针对患者偏瘫部位施针,主要选取患者如下穴位:太溪、悬钟、环跳、合谷、阳池等穴位,假设患者出现神智障碍,需要运用醒脑开窍针法,主要采取针刺水沟,头针用脑三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施以适当行针手法,得气之后不能立即拔出针,需要留穴位28~33min,每5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加深治疗,应用腹针达到补正气目的,10min行针1次,借以实现疏通经络,改善血气运行目的,加快患者康复速度[3]。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无效、有效。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针对数据分析及处理部分,选取全新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试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风偏瘫是医学中极为常见的病症,患者一旦发病就会表现多种症状,比如精神错乱、面部无力、手腿乏力等,然后患者就会出现视野不清情况,无法掌握平衡致使行走出现困难,由于患者患病情况的不同、持续时间不等,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几个小时[4]。假设患者出现如上症状必须紧急送往医院,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在此期间还会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临床中对于中风偏瘫患者基本上采取康复治疗,但是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效果并不显著,但如果将其与针灸进行联合治疗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患者偏瘫部位,以达到刺激患者穴位的目的,主要刺穴部位涵盖患者头部、颈部、上肢、下肢,对患者这些部位的穴位施针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血液流动力,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优化大脑供血,因而建议在临床中积极推广。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了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相较于参照组的68%具有显著优势,两组对比满足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联合治疗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患者出现中风偏瘫的原因主要有:阴阳失调、血液循环不畅等,通过针灸治疗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加强脑部血液循环,不仅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而且还能疏通经脉的作用,加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将两种治疗方式进行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应,从而促使患者在短时间快速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相对客观的研究成果,而且这一研究成果与王晓莉[5]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这足以说明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积极扩大应用范围,让更多中风偏瘫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4结语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症已经引起医学的高度关注,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方案。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对上述患者施以针灸联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明姬.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162-163.
[2]王志敏.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0):82.
[3]杨振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3-124.
[4]吴忠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123+126.
篇9
检查部门:
时间:
质量标准
评估方法
问题反馈
1、成立医疗质量与管理小组,有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每月活动1次,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每月有完整的记录,每季度有分析);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
查质量与管理小组材料,有无记录。
2、每月一次医疗质量自查(医疗质量、医疗制度、医疗安全、康复有效率≥90%、康复功能评定率>98%、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平均住院日≤30天等);对存在的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
查看有无医疗质量改进记录,有效率及评定率。
3、检查资料保管完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死亡病例讨论本,医生、治疗师交接班本等,记录完好齐全。
有无上述记录本,记录是否不及时。
4、与康复医师沟通后制定每个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效果评定。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有无康复治疗计划,有无定期评定。
5、有康复诊疗指南/规范,并严格执行。
有无康复诊疗指南、规范,有无记录。
6、开展早期临床相关科室康复治疗,有临床医师商定治疗方案的沟通记录。
有无相关科室会诊记录,康复病人评定单有无沟通内容。
7、严格按照医疗文件书写要求和质控标准书写病历,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
现场抽查病历。
8、科室业务学习记录本、医疗不良事件记录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记录本记录及时,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处理,有相关记录。
查看记录本,有无漏记或记录不及时。
9、有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诊断标准与流程,能落实并有自查记录,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有无标准与流程,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0、有定期的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有无标准与程序,有无记录或记录不全。
11、有康复意外的紧急处理预案,相关人员熟悉预案,预防二次残疾。
有无应急预案及培训记录。
12、有患者的康复治疗训练效果、舒适程度、愿望与意见等项目评价
;有加强住院患者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有康复医学科诊疗活动评价指标;有效落实预防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的具体措施。
查项目评价、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预防并发症、预防二次残疾的具体措施。
13、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维护,设备完好率≥90%;有定期检查记录。
有无应急预案及培训记录。设备处于正常备用状态,定期检查有无记录。
1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符合流程。
医疗废物分类是否明确。
15、甲级病历率≥90%
查阅信息系统。
16、科室病历一级质控率100%
查看原始资料。
17、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60%
查看资料。
根本原因分析:
整改意见:
质控人员签字:
日期:
整改措施:
科室负责人签字:
日期:
改进评价:
科室负责人签字:
质控人员签字:
日期:
疼痛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检查部门:
质量标准
评分
评估方法及内容
得分
1、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成立医疗质量与管理小组,有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每月活动1次,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每月有完整的记录,每季度有分析),有能够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10
查登记本和抽查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不全扣2分;查质量与管理小组材料,无记录扣4分,1处不合格扣0.5分。
2、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医师、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授权持证上岗
,有继续教育培训的监督记录。
8
上岗证一人过期扣2分;一人无上岗证扣2分;无记录扣2分。
3、为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和个性化的疼痛知识的教育并有相关记录。
8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善扣2分。
4、建立疼痛的评估、在评估制度与程序,记录评估结果。相关人员知晓岗位要求,有评价监管改进记录。
10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制度及记录各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5、有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有紧急处理
预案演练及记录,有科室的监管记录。
无防范措施或抢救流程扣5分,导致不良后果扣8分;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8
6、有疼痛治疗风险防范程序文件,相关人员知晓率岗位职责,有监管及促销改进记录。
8
无防范措施或抢救流程扣5分,导致不良后果扣8分;无记录扣3分,记录不完整扣2分。
7、规范书写疼痛诊疗的病历,规范地评估疼痛的疗效,有监管记录。
12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4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8、对疼痛治疗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有相应记录,相关人员知晓岗位职责。
6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9、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文件,有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并有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记录。
6
随机抽查病历及相关记录,无制度扣5分,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10、疼痛诊疗质量全程监控管理,定期评价疼痛诊疗质量,有落实持续改进措施的记录。
7.5
随机抽查相关人员不知晓质量与安全指标扣3分;无记录扣3分,执行不完善扣2分。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90%
8
满意度每降低1%扣1分。
1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等管理符合流程。
4
发现一处不合格扣0.5分。
13、甲级病历率≥95%
1.5
每降低1%扣0.5分。
14、科室病历一级质控率100%
每降低1%扣0.5分。
15、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60%
1.5
每降低1%扣0.5分。
总分
100
篇10
关键词:康复医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医学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康复医学也融合了其他学科知识,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发展成为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其他学科也逐渐吸收了康复医学的精髓,因此,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其他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其成为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康复医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整体康复意识,在疾病的早期充分融入康复治疗的理念,为患者的后期恢复起到指导作用,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丧失或削弱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以促使其重返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去培养康复医师,这是目前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康复医学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康复医学充满生命活力。
1传统模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数使用阶梯教室,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在学校,多媒体教学被广泛采用。它通过图像和声音等形式,使授课内容更加形象,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提升。老师在讲解中,不再单单依靠“讲”,而是和临床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边讲授理论,边结合实际例子,就使空洞的理论有血有肉。比如在讲解“电疗法”这一章节中,如果单单靠讲解是很难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老师可以依靠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对电疗过程通过图像演示出来,使学生清晰看到整个治疗的过程,这样抽象的理论就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深奥的知识也就变得浅显了。在讲解各种康复器材的时候,也可以用多媒体,把这些器材用图片形式展示出来,即直观又简洁,让学生既记住了器材的名字,也对器材的特征有了更深的印象。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活跃了课堂呆板气氛。
2案例教学法
学生在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以后,老师通过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使学生走入真实的情境模拟中。老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一边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中并进行思考,一边对不明白的知识向老师提问。学生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从而增加了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常见疾病康复学”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把所讲的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去,通过实例使学生对康复医学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患者,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康复指导,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也会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起来有很大的特点。传统教学法就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机械灌输,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同时也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作为问题教学法,它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随时随地都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所讲解的知识充分和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分组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难题。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老师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搜索问题答案,然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都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详细的演示,然后再汇总各个小组的答案,最后归纳出完整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而且还有了自己独特见解,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康复医学实用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模式适应了学生的发展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提高。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老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素养,要对课堂有掌控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化教学,才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道海,张云,李玥莹.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