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术优势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材制造技术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材制造技术优势

篇1

中航重机股价两年来5倍多的飙升与风靡全球的3D打印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项技术正在进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行业。随着北航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华明研发团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中航重机的3D打印逐渐从研发进入商业化阶段。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3D打印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它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其发展将会深刻影响先进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业、电子商务业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3D打印(即3D printing),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俗称“3D打印机”),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

3D打印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主要实现形式。“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增材制造”无需原坯和模具,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3D打印技术的推出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可谓重大利好,因为这个板块的产品多为复杂形状、尺寸微细、特殊性能的零部件、构件。在各种展览中,3D打印制造的大型合金主承力构件更是将当前的飞机零部件制造推向高科技前沿,但同时价格不菲,一个小小的钛合金飞机零部件就价值10万元。

中航重机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 2011年,中航重机就曾经披露过再生金属合金战略规划,投资32.7亿形成33万吨(全亚洲规模最大)钛合金生产能力,销售110亿元,盈利7.4亿元。2012年12月,中航重机再次公告,中航上大关于中航工业再生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一期)项目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建成投产,实现销售29亿,利润3.1亿。

与此同时,业内的翘楚王华明刚刚以“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将中国的3D打印技术推向了世界的前沿。王华明与中航重机一拍即合,加盟其专为3D打印成立的子公司中航激光。

说白了中航重机将成为中国航空钛材、钛合金制造、航空锻件的最大企业,中航重机自然备受新技术的青睐。

在整个事情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中航工业的飞机订单+王华明国家认可的钛合金3D打印最高技术+中航重机的钛及钛合金材料+中航重机的锻造和液压技术,事实上已局部垄断了飞机制造的钛合金关键部件。那么钛合金在飞机上的使用究竟有多少?有专家作了如下计算:以大飞机为例,王华明提出的比例是20%。运-20重220吨,推算其中钛合金每架在44吨左右,相当于需求1.2亿元钛合金材料。未来装配数量,据报道分析是300架,需求是360亿元。C919最近媒体披露,每架飞机需求钛合金紧固件20万件,首批订单数100架,就是2000万个钛合金紧固件,2018年每年将递增至150架,需求钛合金紧固件3000万件。

而且,3D打印的速度超乎想象,仅需55天便可以在实验室中打造出C919机头的四个主风挡窗框,若向国外公司定制,则需至少两年以上时间,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许多,并且以此项技术所打印出的钛合金零部件很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战斗机之上。

可见,从机头,到起落架,再到整个机身、发动机的整体3D打印钛合金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随着运-20,C919到第五代钛合金机身战机的成批量生产和建制装备,中航重机的布局将再次加大。在中航成飞和沈飞的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发中,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一技术,正在研制的两型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采用钛合金的主体结构,成功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提高了战机的推重比;依托激光钛合金成形造价低、速度快的特点,沈飞在一年之内连续组装出歼-15、歼-16、歼-31等多型战斗机并且进行试飞。

有如此眼光的中航重机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资料显示,其全称为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航空工业企业首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2007年该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向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盖克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等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2009年公司更名为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航空锻造业务为核心,依托航空工业拓展非航空领域,是国内锻铸与液压产品的领先生产商,现有锻铸、液压、新能源投资三大主业,产品大量应用于国内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新能源等领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11年7月投资设立中航激光子公司宣布正式进入3D打印领域,与行业领军人王华明研究团队合作保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王华明所带领的北航团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以至于,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表示,中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离不开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年两会,总理对航天航空业的肯定更让中航工业为首的行业翘楚信心倍增。

军用飞行器的相关设备,由于特殊需要,设计非常复杂,传统生产思路从来是做“减”法。通过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工序制作零部件,然后再拼装或焊接成最终产品。这种制造思路,工艺复杂,难度超群,还会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成本不菲。例如,F22战斗机的机翼和机身连接件,用传统工艺制造,需要三个锻件拼装而成。此时,3D打印的技术优势就凸显出来,使用钛合金激光3D打印技术,便可一气呵成。

面对广受热捧的技术,王华明却坦言,由于强度和质量控制问题,飞机的关键部件还难以使用3D打印,传统铸造、锻造等制造产业不可替代,3D打印在成本、质量和稳定性上,都还不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国际上也是两种声音并存。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将3D打印视作制造业复兴的重要方向;同时,国内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技术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其未来前景看空。

篇2

反观,创业板指数在上周顺利突破了2000点之后,随着成交量的有效放大,创业板指数还会出现新高,而市场的机会随着创新高的发行,也会继续一路走下去,只要创业板指数没有放大特别大的成交量,创业板等中小盘股未来的机会是非常明显的,建议多关注创业板等中小盘股未来的走势。

从今后短短8个交易日走势情况来看,新年后市场随着“两会”的召开,环保板块在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就是实现了开门红之后,连续出现新的行情。

为什么环保板块未来的机会明显?

柴静的雾霾调查片《穹顶之下》,引爆全国上下对大气污染的高度关注。恰逢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环保行业也将成为国家产业明显要扶持的行业。

继新年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上涨之后,在上周一环保板块指数大涨6.55%,成为当天最大的热点,国电清新等6只股更是以涨停报收。今年以来环保板块表现稳健,尤其是近10日整体涨幅位居各板块前列。数据显示,环能科技作为新年IPO上市的次新股等14只股年内涨幅超过两成,中材节能等11只股年内涨幅介于10%至20%,仅有3只股涨幅不足一成。

环保行业前景光明,环保股业绩是否如行业一样令人振奋?目前26家公司公布年报、快报和业绩预告,整体来看,26家公司去年净利润37.63亿元,同比微增1.15%,其中,神雾环保、维尔利、兴源环境等6家公司去年业绩翻倍。

那么,我们来看看在整个环保板块未来哪些个股机会明显?

神雾环保(300156):

公司是国内工业炉窑节能环保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主要从事炉窑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节能环保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石、铁合金、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

2014年7月神武集团无偿赠与公司神雾热装式节能密闭电炉相关专利,使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具备设计、制造和安装等能力。

2015年2月,公司股东大会同意以16.22元/股向神雾集团定增1.15亿股,共募集18.7亿元收购神雾工业炉100%股权,预计2015-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新增利润分别为1.45亿元、2.33亿元、2.35亿元。评估增值17.15亿元,增值率1103.99%。

从该公司技术面来分析,尽管该公司从2014年6月出现一波明显上涨行情,但是,由于定增存在,该股未来机会还是明显的,建议重点关注,止损价:20.95元。

桑德环境(000826):

公司是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的先锋,在技术、项目经验等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全面掌握综合处理、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三种处理工艺,并拥有多项示范工程。公司目前业务领域涉及固废处置全产业链。公司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及医疗危险废弃物、城市淤泥和电子垃圾处理等领域具备全面、完善的技术优势。

篇3

一、济宁市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比例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市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实现了“一、二、三”到“二、三、一”产业转型。目前,济宁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但同时应看到,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一是产业比例不合理,三产占比较低。截至2009年末,济宁市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3个和8个百分点,同时,比2008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其中第一产业产品层次偏低;工业行业中煤炭、电力、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较高,2009年占比仍在50%以上,受政策限制较大;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二)支柱产业形成,但产业升级质变尚需时日

从产业结构角度看,目前济宁市以制造业、煤炭开采和冼选业为主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已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换,且重工业起到强力支撑作用。同时,五大支柱产业(煤电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形成,2009年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0%以上。

但从全市支柱产业构成分析发现,济宁市支柱产业主要以资源要素的投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反映出其产业升级还未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是产业知识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济宁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30.8%,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直接影响济宁市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二是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集群和骨干企业。济宁市产业结构中缺乏在产品上下游形成以资本或技术优势为特征的行业集群。在骨干企业支撑上,虽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9年底达3213家,但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占比仅7.59%,超亿元的企业占比仅为1.49%。2009年度山东省100强企业中,济宁市仅有3家。全市企业整体平均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

(三)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长足发展,但诸多制约因素仍待消除

近几年,济宁市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增长23.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9%;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增长36.6%;户数比年初增长5.9%,从业人员比年初增长7.4%。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中,经济构成得到了改善,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对外贸易上,全市出口产品档次、附加值较低,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引进外资上,研发类项目少,引进项目一般不掌握核心技术,容易形成产业升级技术瓶颈。二是民营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全市民营经济虽户数较多,但总体规模较小,2009年末民营经济户均注册资本仅为13.2万元,同时具有经营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特征,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信贷政策与济宁市产业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一)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制造业、采矿业是信贷投放的热点

济宁市GDP与信贷投放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见表1)。截至2010年6月末,济宁市制造业、采矿业贷款余额分别为268.57亿元、119.34亿元,为第二产业信贷支持前两大行业,占全市贷款余额的39.87%。

(二)产业发展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度提高

新增信贷支持依赖度用来测算各产业部门的生产对新增信贷依赖程度的大小,即新增信贷支持对各产业生产的影响程度。把第i产业的新增贷款除以相应产业的增加值,就得到该产业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

其中,■表示第i年第S产业生产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度系数;■表示第i年第S产业的新增信贷额;■表示第i年第S产业当年的增加值。

经过对近三年来济宁市三大产业新增信贷支持依赖度的测算发现(见表2),整体上各产业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度逐年提高,三大产业稳步发展。其中,第一产业新增信贷支持依赖程度最高,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有效信贷投放,对促进该产业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二产业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逐年稳步递增,说明在该产业近年的稳步发展中,伴随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信贷投放结构对该产业进一步升级有积极影响;第三产业对新增信贷支持的依赖程度波动较大,且依赖度最低,一方面说明该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说明信贷资金在有效促进此产业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空间。

(三)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信贷导向与产业发展较为协调

一是信贷投放突出重点产业。至2010年6月末,金融机构对全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新增的14.1%,对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建材、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新增贷款12.01亿元,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二是支持“三农”力度加大。2010年6月末,济宁市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24.8亿元,同比多增17.6亿元,农业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三、信贷政策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信贷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济宁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典型的重工业过“重”,煤炭电力行业“超重”;轻工业过“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结构。偏重型的产业结构使济宁市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自然资源,“两高一资”问题较为突出。近几年,济宁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机构也积极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但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传导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时滞,造成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往往慢于产业政策的实施,容易引发信贷风险发生。如采矿、化工、电力等行业在济宁属于支柱产业,同时这些行业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性质,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下,部分企业可能存在非正常市场退出现象,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放将面临较大风险。同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某些项目暂停或延期,企业短期内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效益下滑、资金周转不畅等状况,对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社会信用意识薄弱影响信贷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改制面大大扩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但同时存在部分企业借改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致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加。如2007年度某县一棉纺织企业逃废金融债务400万元,2008年度某县9家企业逃废金融债务金额总计达1139.2万元,致使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力进一步加强,一旦某区域逃废债现象严重,很有可能被列为金融高风险区,严重影响对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从而削弱信贷政策促进产业转型的引导效用。

(三)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不能过分夸大

我国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信贷政策及其工具只是宏观经济政策及工具的一部分,并不是万能的。一是信贷政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力微弱。对于部分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考虑社会稳定因素,银行不得不贷款维持其生存,此时信贷政策优化企业结构的作用微弱。二是银行在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时,容易受到来自地方部门为局部利益而实施的政策措施的干扰,可能使信贷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仅仅依靠信贷政策,达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要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的目标,必须有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四、运用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济宁市产业特征,金融要在发挥有效信贷支持功能的前提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整合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信贷资源的产业分配,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以结构调整促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依然要求银行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金融机构在落实信贷政策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机制建设,继续坚持进行结构调整,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要。要加大对济宁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六个主导产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支持传统的机械、石化、纺织、轻工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实现市场存量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产业转型贡献力量。

(二)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充分营造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发挥信贷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效能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全社会增强信用意识。金融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银政沟通协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对重点产业部门的支持。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健全金融债权维护机制,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应加大法律制裁和执行力度,切实保障银行的正当权益和支持经济发展以及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三)运用财政、信贷资金合力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要加快构筑基础性、共用性的技术平台,增加政府在共性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整合科技资源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作用。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在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把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规范等手段,形成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篇4

一、认真领会《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主要精神,为培养一大批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1.高站位,集资源,深刻领会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15年8月21日总理主持国务院专题讲座,讨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与3D打印等问题。总理在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的报告介绍后指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整个制造业的深刻变革。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价值。加快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和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对接海量用户,以智能制造满足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以绿色生产赢得可持续发展未来,使中国装备价格优势叠加性能、质量优势,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更大空间,在优进优出中实现中国制造水平跃升。

2.瞻长远,筹当前,切实做好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用国内设备或国外设备进行设备销售、产品打样功能验证及3D打印市场服务等领域,而与此对应的人才支撑主要是由一些中、高职职业院校来承担,3D打印产业要发展,其人才支撑体系一定要适应我国企业行业形成的上游研发企业所需的3D打印技术研究、材料开发人才,中游设备生产商所需的3D打印机生产研发人才和下游服务商所需的3D打印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供应格局。由此可见,我国3D打印技术应用的人才供应结构亟待调整和完善。

在企业、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院校更应当着眼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全局,从国家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和根本利益出发,使3D打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证与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步,满足企业需要,也要体现与产业发展同步,满足企业需要,更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引领性和针对性。

3.抓机遇,早启动,确立3D打印技术的智能制造优势,落实《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中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

《制造人才培养规划指南》对人才培养素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及“质量意识”。3D打印技术由于能满足不同领域个性化需求的显著特征,因而能从技术的角度为培养这五项能力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而这些作用都有待职业院校的教学纲要和教学方法与之紧密对接,使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建议准备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通过了解当地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以确定该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向;通过了解3D打印产业所需岗位的知识点要求,为确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通过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企业对该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以确定本专业的办学规模和发展方向。

建议已经开设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完善3D打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学校专业发展方向,符合W校专业建设特色的人才培养规划,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把重点放在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上。3D打印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采取简单叠加的方式来完成,要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结构形式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各类课程比例的合理性,促进3D打印技术的专业课程与原有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深度融通,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关于职业院校3D打印人才培养重点和方向的建议

应区别于中小学应用3D打印技术和傻瓜软件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这一技术走上一个专业建设层次,引导学生接触产业,在加强掌握通用软件建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行业专业软件,贴近企业行业实践,掌握产品的制造和创新设计等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当前主流3D打印技术工艺的识别与选择,了解各种3D打印工艺设备的识别与选择,了解各种3D打印工艺设备与打印材料的市场用途,使用条件及技术优劣势,创造条件,在高级工的技能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开设有关产品设计实训课,并与当地的产业产品结构特色紧密结合;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要提高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基础、电子电工等关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与3D打印的操作工艺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企业紧缺的3D打印工艺规划人才;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艺术鉴赏素质,采用项目教学和资源整合的方法,创造条件在学校建立“手板制作”“逆向工程技术检测”“创新设计体验”等公共实训体验服务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和匠心精神。加强对各种逆向工程技术设备的操作实训,加强3D扫描技术及应用、3D测量技术的实训,锻炼学生在模仿中的创新能力,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在学校建立逆向工程公共实训中心,并对中小企业开展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培训;在重视面向教师队伍开展3D打印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要突出加强对这一新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技巧的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3D打印产业应用课题研发中心,推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3D打印行业应用项目教学。

三、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聚集培训体系合力,科学促进校企合作

《制造业人才培养规划指南》指出人才培养是企业、学校与社会整个培训体系资源整合,密切合作的系统工程,3D打印技术应用的多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只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完成这项艰巨使命的。

建议职业院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既能满足3D打印技术教学需要,又有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分享3D打印技术优势和研发成果的共享平台。对3D打印技术共性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教学与实训,可以由学校教师和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及数字化供应商合作完成。对3D打印技术的产业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企业的主导作用,由学校教师、3D打印专业企业及软件供应商合作完成。

篇5

[关键词] 浙江 江西 矿业合作

近年来,浙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资源问题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江西经济虽然整体实力较为落后,但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这为浙赣矿业发展合作提供了契机。就总体而言,浙赣矿业在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建立健全浙赣矿业合作机制,加强浙赣矿业合作、产业梯度转移、人力资本和技术交流,全面构建浙赣矿业合作体系,既有利于实现浙赣经济的资源互补和产业联动,又有利于实现两地经济的互利双赢,对东部的腾飞和中部的崛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浙赣矿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浙江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短缺,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其中以明矾石、叶蜡石居全国之冠,萤石、伊利石位居全国第2位,硅藻土、沸石、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花岗石、大理石、膨润土和水泥灰岩等在全国都占有一定的地位。现阶段浙江已形成了以普通建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支柱,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为补充,集采、选、冶等为一体,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冶炼体系。近年来,通过矿业结构的调整,浙江已初步形成对萤石、膨润土和石灰石等矿产的规模化开采,并成为国家重要的氟化工生产基地。虽然浙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能源矿产及部分金属矿产供需总量失衡,后备资源不足,对外依存度逐步增强。

2.矿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浙江大部分矿山规模较小,开采技术落后,主要以出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长期的粗放式经营削弱了部分矿产的资源优势。

3.浙江矿产进出口结构不够合理。近年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等矿产进口迅猛增长,而萤石、叶蜡石、水泥等优势矿产的出口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出口矿产品的附加值仍不高。从长远考虑,一旦部分国家对出口原料和进口产品进行限制,势必对浙江矿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江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矿床分布广泛。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4种,有37种居全国前6位,33种居全国前五位,21种居全国前3位,黄金等11种居全国首位。黑色金属有铁、锰、钛、钒等四种;有色和贵金属有铜、铅、锌、金、银等13种,稀有、稀土有铌、钽等29种,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大理石、高岭土、花岗石、石英砂、硫、磷等非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突出优势的矿产是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放射性矿产,特别是铜、钨、铀、钽铌、稀土被誉为“五朵金花”。江西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金属3种矿产每平方公里可开发的潜在价值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6.6、9.5和17倍,居全国第一位。近些年,江西矿业经济已取得骄人成绩,但在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配置矿产资源要素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资源管理制度有待创新。目前江西矿产开采呈现国有矿山、地方业主和民采并存的状况,部分矿山无计划盲目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

2.矿产勘察工作滞后,可采资源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勘探部分的投入持续减少,致使部分矿产的储量开采消耗超过勘察新增矿量,可供开采的矿产的保有储量迅速减少。

3.行业人才缺乏,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附加值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江西大多数矿山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对资源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浙赣矿业发展合作的前景分析

随着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不断深化,浙赣两省将在更高层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鉴于两省矿产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地展开矿业经济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

1.浙赣矿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面临不断增加的资源需求,除了不断改进采选冶工艺技术水平,加强资源再生利用外,有必要对周边地区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浙赣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主要体现为浙江扩大在江西的资源勘查和矿业开发投资,利用江西的铜、钨、金、银、萤石、硅灰石等资源。江西利用其资源吸引投资,发展本地经济以此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实现在区域内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浙赣两省由于地缘接近,双方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具体来说,浙江具有如下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技术优势,随着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分工的深化,区域内技术水平获得较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资金优势,从全国范围来说,浙江民营资本较为活跃,在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均有广泛分布;三是制度优势,浙江私营经济的发达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所有制格局推动了制度比较优势的形成。与浙江相比,江西具有以下比较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江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稳定的资源保障是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二是劳动力优势,江西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较为廉价,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优势。总体来说,浙赣开展矿业经济合作有利于资源运输成本的节约,有利于查清资源情况并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助推经济的共同发展。

2.浙赣矿业合作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浙赣的产业具有一定的同构性,因此,两省必定存在竞争,但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所以又必定存在合作互补。

1.在采矿业上浙赣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两地对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也表现为对矿业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流入的争夺。同时,浙江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以及珠三角和闵东南地区也存在对江西矿产资源的争夺。由于各自的自然资源不同,浙江的萤石、叶蜡石、明矾石等石料加工以及氟化工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而江西在铜、钨、稀土、钽铌等有色冶金工业及其制品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2.浙赣矿产资源禀赋的差异较大,互补性强。首先,浙江自然资源比较匮乏,缺铁、缺煤、缺油和缺大宗原料,而江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铜、钨、铀、稀土、钽铌被誉为“五朵金花”。鄱阳湖周边地区的油气田已具备商业开发价值;其次,浙江具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对资源禀赋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可以进行互补;最后,江西等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容量较大,对矿产品需求潜力高。

三、浙赣矿业发展的合作途径

浙赣两省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两地各具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但是如何把区域的比较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谋求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将是两地探讨的共同话题。随着中部崛起的提出,浙江更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在矿业方面对赣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建立健全浙赣矿业合作机制,开创东、中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浙赣矿业合作沟通协商机制,整合浙赣矿业资源,实现浙赣矿业合作双赢。整合浙赣矿业资源,建立合理的矿业产业分工体系,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提高浙赣矿业区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两地矿业劳动生产率和矿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也有助于推进两地矿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我国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区间尤其是省际间由于维护各自利益的需要,很难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共赢的结果,但是可以通过民间协商机构如商会、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地区间的发展论坛,建立两省沟通的平台。笔者建议,由浙赣矿业协会联合组建浙赣矿业交流合作协会,促进浙赣矿业中介组织对接,起到沟通两地矿业合作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建立健全浙赣矿业产业对接机制,根据产业优势互补原则,形成有效竞争,加快浙江优势矿产品产业发展。目前,江西矿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技术、人才不足,而这些方面浙江矿业具有比较优势。随着经济辐射的不断深化,浙江矿业结构将有所调整,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将进行梯度转移,省内则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矿业。而江西必须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进行梯度转移的产业选择,从而实现浙江矿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江西矿业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的互补,进而优化浙赣矿业分工结构,共同提升两地矿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3.建立健全浙赣人力资源和技术交流机制,创新浙赣矿业合作模式,提高两地矿业科技水平。人才是加快矿业发展的关键。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江西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浙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企业家队伍,这就为江西解决矿业经营人才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浙赣可以以赣东北地区为合作区域,建立两地人才培训中心,注重培养实用型矿业科技人才和矿产品营销人才,还可通过开展矿业科技学术研讨等活动推动浙赣矿业交流与合作。通过人才的交流可以进一步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双方在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冶炼方面的优势互补作用。

4.建立健全浙赣矿业合作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浙赣矿业合作服务机制,形成浙赣矿业全面合作体系。随着矿产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扬,资源约束的状况已初见端倪,解决资源约束引发的经济波动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资源保障机制和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大力加强浙赣矿业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与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矿产资源供需和矿业权出让透明度,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共同抵御区域外部市场的各种冲击。同时,不断完善浙赣矿业合作服务机制,形成两地矿业生产资料供给、生产、矿产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全面合作体系。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浙赣矿业合作机制,全面提升浙赣矿业合作水平,不断完善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进而推进两地矿业经济的融合,最终赢得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鸿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以浙赣为例[J].经济管理论坛,2005(8)

篇6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肥料技术;重金属;研发

中图分类号:TQ12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57-1

时至今日,化肥的施用、误用、滥用对于生态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类的健康产生的负面效应业已为世人所瞩目。作为农业科研战线的工作者,笔者认为有义务和责任去研发环境友好型肥料生产技术,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的同时实现安全优质生产,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肥料技术与肥料施用现状

在中国的现实农业生产中,鉴于生产者对肥料知识的欠缺而引起的肥料误用、滥用以及肥料自身的可利用率偏低。笔者认为,就提高肥料自身的的可利用率而言,缓/控释复合肥是适合中国目前农业情势而宜继续努力研发的重点项目,因为21世纪肥料发展的总体走势之一就是缓/控释复合肥的研发与推广。故此,我们应当大力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缓/控释复合肥。目前,中国所研发的包裹型复合肥,较国外同类产品而质量可靠、成本相对低廉,已经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被推广应用。但综观当前中国市场上的包裹型复合肥,毕竟是化工肥料的彼此之间的包裹,依然是化工肥料的混合,肥料利用效率纵然提高了,但对土壤、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现实的与潜在的危害难以消除。此外,我国缓/控释肥料研究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关键技术、工艺设备与材料创新方面的弊病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产量低,价格较高;尚未具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平台 。

2 新型环境友好型肥料技术优势

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型复合肥应当是环境友好型单质肥的混合与包裹。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型复合肥是生物有机复合肥。在英语文献中,有机肥与化肥亦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的英文表达为organic manure,后者表表示为chemical fertilizer(化工肥料)。本文所指的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当属“manure”在词源中的权威释义为:“the waste matter from animals that is spread over or mixed with the soil to help plants and crops grow” 。

有学者在模拟试验处理中得出结论: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铜与锌的携入量亦随之翻倍增加,铜与锌的携入量与对比组最大可分别高出近9倍与8倍;镉的携入量略有增加,但铅的携入量却略有减少 。

表1 肥料的重金属含量(mg/kg)

(资料来源:孔文杰,倪吾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和水稻系统重金属平衡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518.)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铜和锌在有机肥中明显激增,不难推断出有机肥的施用是土壤中铜和锌的含量剧增的原因;同时,有机肥也会导致镉与铅的在土壤中的含量浓度。国内学者经研究认为,无论是化肥中的重金属―比如过磷酸钙中的镉(cadmium),还是有机肥料中的重金属都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污染。无独有偶,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似乎是一致的:重金属会累积在长期施用禽粪的土壤中 。

3 新型环境友好肥料的研发要求

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是在汲取传统有机肥料之精华,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高科技产品。笔者提出三点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的研发与推广:

3.1 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的生成原料本身应当是生态性的

这是新型包裹复合肥的之所以被称之为“环境友好”(eco-friendly)的根本前提,也唯有保证生产原料的生态环保性,方能保证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的环境友好性。

3.2 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具应当无污染、无公害

它作为天然有机物质与生物技术的有效组合,其中所包含的菌剂,具有加速有机物质分解作用,为作物制造或转化速效营养提供“动力”。同时菌剂兼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活化土壤中潜在养分的作用。

3.3 新型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的配方应因地制宜

可依据不同的农作物类型与土壤养分状况,生产具有针对性的环境友好包裹复合肥;亦可以就近取材,利用农村既有的天然有机肥为材料生产性能多样化的环境友好型包裹复合肥。

参考文献

[1] 赵秉强.环境友好型肥料发展现状与趋势[J].作物杂志,

2003,(3).

[2] 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第六版).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63.

[3] 孔文杰,倪吾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和水稻系统重金属平衡和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6,

20(5).

篇7

一、现实基础和背景条件

(一)基础:和建市初相比,白银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发展多元支柱产业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1.18亿元,经济总量规模居于全省第四位,大口径财政收入33.81亿元;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正朝着小康目标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8.44亿元。

(二)态势:围绕城市经济转型,白银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接续产业迈出了新的步伐。电力、煤炭、化学工业成长速度加快,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从1995年的9.23%、6.04%、9.01%调整为2010年的16.67%、21.78和8.8。白银高科技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白银市被科技部授予“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在传统主导产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年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避免了“矿竭城衰”.

(四)机遇:“十二五”将是白银市产业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的扶持延长至“十二五”。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三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中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四是《甘肃省政府关于支持白银市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8]69号)提出要给予白银市财税金融、矿产开发和土地利用、社会发展扶持和产业发展扶持等政策支持。五是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六是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包含白银市循环经济项目21项,总投资770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总投资的36%。

(五)优势:白银市具有发展多元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一是产学研联合优势,尤其是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为利用中科院的人才、技术优势搭建了有效平台。二是区域内资源具有多样性,已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45种,探明储量的矿产23种,石灰石、陶土、石膏、石英石、凹凸棒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水能、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三是煤炭、电力充沛,全市煤炭生产能力突破1200万吨,还有可采储量9亿多吨,已建成和在建火电、水电装机容量近400万千瓦。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地处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省会城市的交汇地带,公路、铁路、航空交通体系完善,对外联系便利。五是区域组合条件优越,黄河流经全市258公里,用水条件便利,城市腹地广阔,空间扩展条件良好.

(六)挑战:白银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就业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度任务都承受较大压力,这是缺乏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综合反映。白银的一些优势产业,由于集中度不够,产业关联度低,效益较低,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提升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迫在眉睫。

二、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一)做大有色金属工业。实施资源扩张、技术提升、产业集群三大战略,着力建设国家重要的多品种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努力在新型合金材料、新型稀有金属材料、贵金属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铝型材及专用铝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色金属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利税达到6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能力争取在“十二五”前三年基本形成。

(二)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发挥银光集团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TDI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协作联合,争取国家民化工项目集中在白银落户,支持银光集团进一步扩大TDI生产规模,实施10万吨PC(聚碳酸酯)和10万吨双酚A等项目2015年,形成15万吨TDI,10万吨PC,12万吨PVC,30万吨硝酸,100万吨复合肥生产能力。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三)壮大能源新能源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施大唐景泰电厂二期、黄河靖南水电站等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730万千瓦,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3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182.5%,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0%以上。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基本形成煤炭、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并举的复合型能源产业体系,能源新能源工业产值达到250亿元。

(四)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努力促进国家“双高一优”计划项目“高温超导导体”、国家“973”计划项目“核聚变超导绞缆”等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建设新型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五)提升陶瓷和建材工业。推广应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低温余热发电、利用工业废弃物可替代原料和生活垃圾生产“生态水泥”等工艺,整合区域内水泥企业,上大压小,促进产业升级。开展凹凸棒深加工,引进成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利用丰富的石英石和石膏资源,开发多晶硅等高附加值产品、节能环保材料和高档轻质装饰材料。陶瓷和建材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六)着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开发潜力巨大。依托雨润肉制品、蒙牛乳业、汇源果汁、祁连雪淀粉、三福粮油、华惠麦芽、特澳特番茄酱、熙瑞菊粉等知名企业;建设马铃薯、小杂粮、啤酒大麦、红枣、枸杞等区域优势产品基地,培育粮油、淀粉、肉蛋奶、果蔬、饲草、啤酒麦芽等龙头加工企业群体,建设面向全国、服务兰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给基地。农产品深加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七)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建设5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发展农家乐旅游。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百强旅行社,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到2015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亿元,力争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以上。

(八)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稀土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光盘用聚碳酸酯、碳纤维、碳碳复合材料、新型建材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再生利用为主的生态环保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酶、生物发酵为主的生物制品产业;利用碳酸锂、储氢合金粉、六氟磷酸锂和铅锌等上游材料,开发锂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争取国家布局,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增量上优化经济结构。新兴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

三、行动计划和支撑体系

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分步实施,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一)组织保证,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有效地将政府、企业、银行和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有机组合起来,共同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协调落实招商引资。把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绩效的重要参考因素,切实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二)规划引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产业链招商、项目资金争取和资源配置。每个县区都要按照规划要求做好所辖区域的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打造平台,坚持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努力提高判别高新技术程度的能力,引进能够弥补技术链条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充分挖掘白银籍国外留学人员等高层次人才资源,鼓励和吸引他们以各种方式服务于我市的经济建设。

(四)加强引导,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寻求与国内外一流企业、优势产业的对标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全行业宽视角、动态的角度审视企业发展,找准前进目标、合作伙伴和加速发展的办法与途径,广泛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多方融资,切实提高投资保障水平。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直接上市融资。把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发展资金。

篇8

我国职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职业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获取知识后,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吸收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经过一段时间运用,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从而得以发展。但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传统教育方法产生的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虽然得到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所学的知识与未来的职业工作联系得较少,部分学生毕业时不具备较好的独立操作能力,不能立即胜任工作。

2.我国职业院校由于系别学科划分太细,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大学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方面也强调专业课程,忽视了综合素质课程。这样过细的分科使得学生在所学的知识上顾此失彼,强于逻辑而弱于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形成。

3.我国职业院校教学知识更新速度慢,很多知识与社会脱节。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发展速度快,学校课本内容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我国职业院校采用三年制教学,学制短,学术氛围不强,学生不愿或者缺少机会表达和讨论自己的想法,更不要说怀疑权威了,很容易造成学生就业时对现实无所适从。

4.我国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校评价方式。学校考核仅以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为依据,并沿用传统的单一试卷方式,以分数定能力,背离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职业教育强调技能训练,但与技能训练配套的考核和评价方法滞后,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成效。

5.我国职业院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大部分职业院校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连贯的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只能在学校课程结束后自己寻找实习机会。而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即使找到了也未必与专业对口,使所学知识停留在书本上的符号和数字,缺乏实践检验。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启示

1.德国职业院校的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在企业工作多年、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他们所讲授的教学单元,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解决方案准备完好,相关资料和硬件准备齐全,可以顺利地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进行。同时,教学手段丰富,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提问卡片等多种硬件设备。我国的职业院校起步较晚,双师型教师比重较小,硬件设备差距较大,教学方法的推行还存在很多困难。德国职业学校重视对学校教师的再培训,将教师参加进修培训作为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每个教师每年一般至少有一周的时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培训。这种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2.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师每个学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增新。笔者在德期间曾将德国马尔堡大学的几门课程教材(包括教育学、德国文学等)从2008年冬季到2009年秋季的四个学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其内容的确有较大变化,新的理论和经典案例等会及时补充到教材中,被验证是错误的或不再重要的理论会被适当缩略。为方便及时更新内容,往往课程没有统一、固定的教材,教师经常自编讲义,并将其放在相应的系部学科网页主页上供学生下载。我国课程一般指定书本为教材,同一学科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德国学生不仅要阅读上课的教材,课后还要看相应的参考文献,因为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是无法通过最终的考试。德国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材中对于很多知识的定义往往不是唯一,倾向于给予学生一些看似矛盾的东西,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会怀疑与论证。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自我解决能力的提高。

3.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自由民主。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正常的授课答疑,有至少1/3的课堂时间进行课题研讨,教师提供一些思考性课题,学生自由选择、独立思考、查阅资料,最终形成书面文件,并在班级中当众发表观点,负责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解决问题、互相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加强。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学生对主专业的精通,更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学习。德国高职院校科系分类较国内高校简单、粗糙,但涵盖的内容很全面,如信息系的学生有1/6的课程是选修经济系的,且选修课的评分一视同仁于主专业。

4.德国职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多样化、个性化。在考试模式方面,德国职业大学经常采取以“活动为导向”和“现实为导向”的考试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为导向,根据实际职业活动环境设计问题,注重考核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后者对学生在现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活动的能力考核。在教师的主观评判方面,德国职业大学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解决方案,对学生的评价不强调对一个理论或定理倒背如流,而重视学生自我的表达和展现,只要学生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充分论证的,即使想法有误,同样可以得高分。

5.德国职业教育拥有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满足了德国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虽然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成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中的重要部分,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阻碍着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进行。德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具有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法规中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占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以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笔者曾实地考察德国北威州的SVT-GmbH(输油臂制造企业)。其车间里有相当数量的在读学生,主要是附近职业高校主修机械制造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专门的技工教师(车间某一特定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指导,熟悉企业里各种岗位和机器的操作,指导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测验和评分,测验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在学校所学的和实际操作细则等。学生在单位得到的成绩是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职业高校技术类、艺术类和经济类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具有直接上岗的能力,往往能够基于对自己能力的真实了解而自信地面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篇9

制造业

在3D打印发展之初,其应用仅局限在原型制作或工艺品打印。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汽车、航空、医疗、教育、电子消费品等领域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其中3D打印在航空和汽车领域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生物医疗则成为了最近3D打印研究的热门领域。

汽车行业

汽车制造商可以算作是增材制造技术的最早使用者之一,过去几十年汽车制造商多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小批量原型制造。最近几年,各大汽车制造商开始加大3D打印技术使用步伐,向更高价值的应用转变,3D打印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正在从用于最终检查和设计验证的相对简单的概念模型,演进到用于测试车辆、发动机和平台的功能性部件。目前,汽车行业是3D打印的原型零部件的主要生产者,每年汽车行业将生产超过10万件原型零部件和添加制造的模具。

航空航天

3D打印技术特别是金属直接快速成形工艺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热点,其优势体现在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减重(轻量化)等方面。

由于航空航天设备所需要的零部件往往都是一些需要单件定制的小部件,如果运用传统工艺制作势必会存在制作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的问题。3D打印工艺制造速度快,成型后的近形件仅需少量后续机加工,可以显著缩短零部件的生产周期,满足对航空航天产品的快速响应要求。3D打印加工过程的材料利用率很高,成形过程无需专用模具、工具和夹具,可以节省制造航空航天装备零部件所需的昂贵原材料,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金属零件直接成形时的快速凝固特征可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成形零件可在不损失塑性的情况下使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如由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打造的一次成型钛合金的承力能力比普通锻造、焊接强上近30%。

同时,3D打印拥有良好的设计灵活性和加工柔性。3D打印工艺能够实现单一零件中材料成分的实时连续变化,使零件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成分和性能,是制造异质材料(如功能梯度材料、复合材料等)的最佳工艺。航空航天装备的零部件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通常对材料的性能和成分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大量试用各种高性能的难加工材料,而3D打印技术可以方便地采用高熔点、高硬度的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

医疗行业

目前医疗行业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无需留在体内的医疗器械,包括医疗模型、诊疗器械、康复辅具、假肢、助听器、手术导板等;二是个性化永久植入物,使用钛合金、钴铬钼合金、生物陶瓷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3D打印骨骼、软骨、关节、牙齿等产品,通过手术植入人体;三是3D生物打印,即使用含细胞和生长因子的“生物墨水”,结合其他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体外和体内培育,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组织结构。

体外医学模型

3D打印模拟器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效果,一方面有利于缩短临床药物研发周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潜在的人体试验损害,极大地节省新药的研发费用。构建3D 模型在手术设计、操作演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应用价值。器官或组织的3D 医疗模型,能够将器官或组织内部构造的细节逼真地显示出来,使得医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明了。这种技术已在整复外科、口腔科、眼科等领域中的颅骨修复、下颌骨修复正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D打印通过复杂建模可造福外科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可以在患者体外再现体内实际模型,可以通过反复利用模型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减少在真实手术中的效率和风险。例如,北京阜外医院主要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心血管介入手术方面,与比利时的3D 打印服务商Materialise 合作,在手术前提前模拟打印出心脏模型进行精准化训练,从而大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这种方法对于先天心脏缺陷的婴儿好处明显,因为婴儿的器官相对弱小,手术就必须有更充分的准备,也必须非常精细。

定制化医疗器械/组织工程

3D打印技术在助听器、假肢制造、康复辅具、骨科手术个性化导板、人工关节、人工外耳和个性化种植牙等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运用3D 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的助听器可满足个性化需求。利用3D 打印技术制造出的假肢也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应用金属打印制作的多孔钛结构,生物学表现特性更加合理,具有轻量化,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从而克服了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

传统牙齿修复过程相对复杂,难以保证精度,返修率高、制作周期长。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义齿修复中已经成为牙科领域广泛应用的技术,降低了义齿修复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此外,3D 打印在骨科的应用可实现低成本假肢打印。

人工器官和组织

3D 打印技术不仅能够打印医疗模型、医疗器械,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打印出相应的器官。

3D生物打印使用含细胞和生长因子的“生物墨水”,结合其他医疗材料层层打印出产品,经体外和体内培育,形成有生长能力功能的组织结构。这项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有望解决全球面临的移植组织或器官不足的难题。

美国圣迭戈Organovo将细胞用作“生物墨汁”,通过3D打印程序制成活性人体组织片,已成功打印出心肌组织、动脉血管等。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开发了一种基于瓣膜的双喷嘴打印机,配有两个“墨盒”,一个装着浸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人体胚胎干细胞,另一个只有培养基。使用这一打印机可打印用于组织再生的首例人体胚胎干细胞以及其他活细胞的打印。所研发的3D 打印机通过控制实现精确打印速度和墨水流量。

药剂

3D打印可制造靶向药物运输超微机器人。在人体内精准运输药物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提升太近微创手术、靶向用药、远程感应和单细胞操控技术的效果和水平。

通过3D 打印技术实现的微型机器人被设计成“鞭毛”的类似物,这样可以更好地被数字化操控,从而灵活地将药物送达到人体各部。FDA 批准了美国Aprecia制药公司首款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左乙拉西坦速溶片”上市。这种药采用Aprecia公司的ZipDose3D打印技术生产,内部呈现多空状,内表面及高,可在短时间内被很少的水融化,用分层打印制备药物制剂取代传统的压片技术,使得含水流体将多层粉状药剂结合在一起。

主要企业

3D 打印的核心专利大多被设备厂商掌握,因此在整个产业链中设备厂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专利陆续到期,设备厂商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冲击。近年来,3D 打印行业整合加剧,其中以3D Systems 和Stratasys 的整合路径最具代表性。3DSystems 采取上下游并购路径,并购对象包括服务商、软件公司、材料和设备厂商。Stratasys 的整合路径以横向整合为主,如与Objet 的合并和收购MakerBot。通过一系列的整合,设备企业转变为综合方案提供商,加强了对产业链的整体掌控能力。

全球3D 打印两大巨头3D Systems 和Stratasys 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打印机,并在近几年通过兼并收购其他3D 打印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另外,一些企业(如EOS、Envisiontec 等)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有突出表现。除了这些企业,市场上还有许多提供3D 打印服务的中小型企业。

3D Systems

3D Systems公司由3D 打印技术的发明者查尔斯・赫尔成立于1986年,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罗克希尔,以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SLA)起家。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依靠基础专利的优势,通过并购形成了覆盖打印材料、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领域的全产业模式。

近年来3D Systems已经逐渐摆脱了业绩亏损的状况,进入了盈利增长时期。自2009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4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54 亿美元,净利润达到0.18 亿美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900 名员工。

在外延并购方面,3D Systems动作频频。在过去的四年中,3D Systems公司已经收购了超过45家公司,总金额达到5.2亿美元。2014年,公司通过收购Cimatron、Simbionix、LayerWise、Laser Reproductins 等公司开始进军仿真、航空航天以及医疗等领域。2015 年3D Systems 收购了无锡易维,加紧了其在中国3D 打印市场的布局。另外,通过收购Bits from Bytes(一家普及型打印设备提供商),3D Systems也成为消费者使用的个人系统的领先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等领域。

3D Systems 是全球领先的3D 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3D Systems 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个人产品如Cube、BfB、RapMan 系列,入门级专业打印机V-Flash,专业打印机Projet 和Zprinter,以及基于SLA、SLS、SLM 技术的工业用打印机等。其技术优势包括概念建模、快速原型设计及制造等。3D Systems 提供7 种3D 打印解决方案,包括光固化快速成形和激光烧结、聚合物成型以及用于个人打印机技术FDM等。公司在3D 打印领域拥有超过1100 项专利,材料包括塑料、蜡、尼龙、金属等100 多种材料。

3D Systems产品和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其“创作工具”。3D Systems 率先引入了基于网络和基于软件的工具来简化3D 产品的创造。通过对Vidar 的收购,3D Systems 成为创建三维数字化医学影像的领导者。同样的,通过对My Robot Nation 的收购,公司迅速打入消费产品领域。

3D Systems经营两个按需生产零件服务:ProParts 和Quickparts。在按需打印方面,3D Systems 提供Quickparts 和ProParts 服务。3D Proparts 是一家提供快速成型制造和服务的企业,其服务包括定制支持和项目管理等,于2009 年被3D Systems 收购。QuickParts于2011年2月被3D Systems收购,是一个小批量的生产商。

Stratasys

Stratasys由Scott Crump于198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成立,并于199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Stratasys专注于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并成功打造出Dimension、uPrint 和Fortus 三个品牌。其中,Dimension凭借高性价比,成为全球最畅销的3D打印机系列之一。与3D Systems 相同,Stratasys的营业收入也在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7.5亿美元。

Stratasys 在近4 年来的并购浪潮中同样大动作频出,如以14 亿美元收购以色列3D 打印系统提供商Object 公司;以4 亿美元收购桌面级3D 打印设备生产商MakerBot;1 亿美元收购CAD 设计师社区Grabcad。随着各类企业的并购,Stratasys的3D打印领域全产业链在不断完善。

Stratasys主要经营3D打印设备和打印材料,这两项合计占其收入的85%。公司的3D打印设备包括理念系列、设计系列和生产系列三个级别,同时公司还制造专门用于牙科的3D 打印机。在打印材料领域,现在能够生产超过130种的打印材料,其中包括100种的光聚物和10多种的热塑性塑料打印材料。

ExOne

Exone也是3D打印全产业链企业,成立于2012年,使用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粉末喷墨三维打印(Inkjet3DP)。主要提供两种打印机,分别使用沙子和金属材料,可以完成较大尺寸产品的制作。该公司的3D 印刷机器能够制造压铸模具和特种石英砂、陶瓷的铸造产品。

Exone 公司共有两个系列的产品,分别是S 系列和M 系列。S 系列的产品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生产浇铸所用的铸型,代表性的产品有S Max、S Print。M 系列的3D 打印机主要用于直接打印可以使用的零件或是终端产品,代表性产品为M Flex 和M Lab。前三者都是工业用打印机,M Lab 是科研人员专用的打印机,属于专业用途。

Exone 主要的客户集中在航天、汽车、重型设备、能源等行业。该公司还提供耗材和零件、服务、培训和技术支持,通过位于美国、德国、日本的生产服务中心(PSCs)来对其客户进行生产前合作与定制服务。

RepRap

RepRap 是一种三维打印机原型机,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复制能力,能够打印出大部分其自身的(塑料)组件。RepRap 是(replicating rapid prototyper)的缩写。

这种原型机从软件到硬件各种资料都是免费和开源的,都在自由软件协议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 之下。

至目前为止,RepRap 项目已经了四个版本的3D 立体打印机:2007 年3 月“达尔文”(Darwin),2009 年10 月“孟德尔”(Mendel),2010 年“Prusa Mendel”和“赫胥黎”(Huxley)。开发者采用了著名生物学家们的名字来命名,是因为“RepRap 就是复制和进化”。

由于机器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廉价地传播RepRap 给个人和社区,使他们能够创建或下载来自互联网的复杂的产品,而不需要昂贵的工业设施。

Arcam

瑞典Arcam公司成立于1997年,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唯一使用电子光束溶解法(EBM)技术的增量制造公司,2003年3月第一台EBM S12机器上市,随后推出基于EBM技术的改进机型。

Arcam为市场提供EBM 的完整生产链,包括打印机、系统服务和金属粉末销售。Arcam还与美国DiSanto 技术公司合作,致力于骨科植入物(Orthopedic Implants)市场。OI 产业可分为三部分:重构、外伤手术和脊柱手术。

目前,Arcam上市的打印机有Arcam A2X、Arcam Q10、Arcam Q20,Arcam A2X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材料是钛和铝化钛;Arcam Q10 则是针对于OI 市场,而Arcam Q20 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加大制造空间以适应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二者均具备有电子枪、e LayerQamTM 系统。

其他

篇10

报告说明 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包括顶盖和壳体),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等都是冲压加工的冲压件;冲压设备主要指压力机(冲床)。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8629.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31%;建设期利息 262.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6%;流动资金 3742.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3%。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64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52728.75 万元,净利润 6798.8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5.47%,财务净现值 4825.6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41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报告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投资融资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分析评价意见。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 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管理 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陕西高端制造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

二、编制原则 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

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

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

三、编制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 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五、项目建设背景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系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并在客户关系的建立、技术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因此对于行业潜在竞争者构成了较高的障碍,具体情况如下:模具技术是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等技术的集成,潜在进入者只有全面

掌握相关技术才能形成市场竞争能力。电机铁芯模具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的生产,对于电机铁芯的要求主要是精密、高效、安全、可靠,上述特点要求电机铁芯模具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较为严格的标准。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系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并在客户关系的建立、技术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因此对于行业潜在竞争者构成了较高的障碍,具体情况如下:模具技术是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等技术的集成,潜在进入者只有全面掌握相关技术才能形成市场竞争能力。电机铁芯模具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的生产,对于电机铁芯的要求主要是精密、高效、安全、可靠,上述特点要求电机铁芯模具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较为严格的标准。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64.07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精密结构件 60 万套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8629.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31%;建设期利息 262.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6%;流动资金 3742.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3%。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934.25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07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42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2728.75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798.89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5.47%。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41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674.45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2713.29 约 64.07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46984.62 容积率 1.10 1.2 基底面积 ㎡ 24773.71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66.93 1.4 基底面积 ㎡ 24773.71 2 总投资 万元 22634.2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8629.66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702.49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538.09 2.1.3 预备费 万元 389.08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62.15 2.3 流动资金 3742.44 3 资金筹措 万元 22634.2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1934.25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0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64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2728.75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065.19 "" 7 净利润 万元 6798.89 "" 8 所得税 万元 2266.30 "" 9 增值税 万元 2140.8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406.0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6813.25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6107.5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9674.4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41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5.4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825.69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一)政策鼓励与支持为本行业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国家已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鼓励项目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及专项规划》、《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等产业振兴政策,提出要进—步大力发展技术附加值高的中高档模具产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复杂、组合、多功能复合模具和高速多工位级进模等模具,不断提高它们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以提高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的能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自“十三五”规划出台以来,我国制造业开始不断谋求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

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以及“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也明确提出要“围绕传统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在役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打造若干再制造产业示范区”。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进一步指出:“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

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各国均积极推广锂电池的使用,如我国国务院就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大力发展锂电池,逐步降低电池行业铅、汞、镉等重金属的耗用量;国家科技部把锂离子电池以及相关产品及技术列为优先发展技术领域;发改委也将锂离子电池归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此外,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和对传统燃料的取代,亦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锂电池还具有能

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因此应用领域持续扩大,且已在新能源汽车、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也带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业快速扩张。

(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为本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国家出台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 1-7 批)》等一系列鼓励高效节能电机发展的政策,促进了下游行业对高效电机铁芯模具的需求;另外,随着国家将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战略性发展方向之一,国家相继出台了《“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励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了下游行业对汽车电机铁芯模具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模具的需求。国家对于电机铁芯模具下游行业的支持与鼓励,为本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电机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旺盛

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基础行业,是家电、工业、汽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动力部件,具备良好的设备通用性和行业通用性。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家电、工业、汽车等领域将不断要求电机产品在便携、高效、节能等方面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刺激电机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电动工具需求量不断上升,成为电机行业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给精密冲压模具以及电机铁芯制造带来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全球产业转移带动行业分工深化 一方面,全球跨国电机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全球大、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纷纷将制造加工基地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机的生产制造基地。由于国际电机行业分工水平较高,这为我国电机铁芯制造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促进了该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大力支持、市场空间广阔、相关上下游行业配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域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份额迅速增长。随着我国工业技术、工艺水平、产品品质等的提升,成本优势的体现以及一批先进精密结构件配套企业的崛起,松下、三星 SDI、LG 化学等多家锂电池产业巨头

纷纷在我国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部门甚至研发部门迁至国内,从而使得近年来锂电池材料国产化比例快速提升,为我国锂电池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五)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兴的蓝海市场,将带动相关的动力锂电池和汽车结构件市场高速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世界主要的汽车厂商均制定了新型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并将逐步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我国也出于降低传统燃油汽车污染、减少对原油等资源的依赖,把握汽车行业新发展契机等战略因素,优先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务院及各部门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补贴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政府用车领域、邮政物流等专用领域的使用,建立充电站设施的完善机制等。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锂电池目前仍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的成本中占比很高,是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动力锂电池结构件需要同时具备锂电池构件的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和品质,在结构件的交叉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系未来结构件发展的蓝海领域。少

数具有交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井喷需求和规模化生产,而获得巨大的发展。

二、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的利润水平主要由产品技术要求、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竞争态势等决定,往往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低端模具由于制造技术简单、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因而毛利率较低。而以高效节能电机铁芯模具、大型三列或多列电机铁芯模具为代表的中高端模具基于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生产者较少,市场竞争较为缓和,毛利率水平较高。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行业内企业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另外,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相对较低,其价格波动对行业利润水平影响较小。

精密结构件产品一般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成本主要以原材料硅钢片、铝带、铜片价格市场公开价格为计量基础。因此,在这一定价模式下,即使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有波动的情况下,产品正常的毛利水平、盈利可得到较好地保证。硅钢片、铝带、铜片价格的上升会

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周转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属于现金流动性较强的业务,能够为行业精密结构件业务提供现金流保障并为未来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支撑。

(二)模具标准和标准件生产供应滞后于模具生产发展 模具标准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是衡量模具工业水平重要标志。模具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模具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和应用以及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等工作。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力度不足,因此模具行业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有不少已经落后于生产,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起步不久,大多数企业缺少企标,标准件品种规格少,应用水平低,高品质标准件还主要依靠进口。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已跟不上模具核心产业链的发展速度,尤以模具材料发展滞后为明显。模具材料对模具质量影响极大,国产模具材料长期以来,不论从品种、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模具生产的需要,高档模具和出口模具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模具上游的各种高端装备(机床、工夹量刃具、检测、

热处理等设备)和生产手段(软件、辅料、损耗件等),以及下游的高端成形材料和成形装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大都分属于各有关行业,缺乏密切联系和默契配合,协同程度较差,制约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

(四)跨国企业竞争压力 近年来,国内模具制造及其下游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已跻身国际市场,但是与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大多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制造能力,还是技术研发能力都相对国内企业拥有明显的优势。

(五)国内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模具制造及其下游精密结构件制造技术发展迅速,行业中的领先企业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攻关,具备了一定科研开发实力,在材料和工艺研发、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下游客户对产品和结构件的大部分需求。但在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行业重要技术的探索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整个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有待不断提高。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

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全省看,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一、模具行业基本情况 模具是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的工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艺装备,被誉为“工业之母”。模具行业旨在通过运用模具技术、设计和制造模具,模具成型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获得特定的力学性能,同时保持较高的产品加工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模具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能耗、低耗材以及有较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家电、信息、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能源等制造领域。汽车零部件的 95%、家电零部件的 90%为模具制件,消费电子、电器、包装品等诸多产业当中 80%的零部件由模具成型制造。

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依赖模具制造技术的突破和提高,模具技术对于下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下游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加工成本和使用寿命。模具已成为衡量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

根据《2012 年中国模具工业年鉴》分类,模具可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和其他模具。冲压模具按照工序组合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电机铁芯模具均为冲压模,目前级进模是电机铁芯模具采用的主流模具类型。

按照模具加工精度,一般认为模具误差在 0.02 毫米内的即可称为精密模具,其他的为普通模具。

二、电机铁芯模具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电机铁芯模具是指应用于电机铁芯生产制造的模具,是电机铁芯冲压必备的生产资料。电机铁芯模具按照模具技术类别,可以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等;按级进模列数,可以分为单列级进模、双列级进模、三列级进模、多列级进模等。

三、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的特点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精准的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在一副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伸、成形、焊接、铆接等多个工序。实现自动化一次性连续大批量冲制成型。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的上述运作方式,决定了精密级进冲压模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实现全自动化冲裁,省去需要利用数台冲床完成数个工序的过程并使得各工序之间的无缝衔接,避免了操作中设备等待的过程,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具有天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性。

同时精密级进模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需求决定了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具备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特点。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在批量生产产品中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高精密度以及高复杂程度的特点,因此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在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对制造业的高效节能又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2713.29 ㎡(折合约 64.07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46984.62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精密结构件 60 万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642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3、节约和效力原则; 安全的原则; 4、实事求是的原则; 5、节约用地; 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 105°29′—111°15′,北纬 31°42′—39°35′之间,总面积 20.56 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

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 14 个政权在陕西建都。2019 年,陕西省下辖 10 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0个市辖区、6 个县级市、71 个县,常住人口 3876.21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25793.1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90.9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80.7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821.49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6649 元。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全省看,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陕西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 6%,财政收入增长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2%,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和 9%,CPI 涨幅 2.9%。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 6%,财政收入增长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2%,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和 9%,CPI 涨幅 2.9%。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我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 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38 万人,城

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 5.5%、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和 8%左右,CPI 涨幅 3.5%左右。

三、创新驱动发展 (一)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

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推广“延长模式”。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激发创新活力。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完善工研院运行体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

(二)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 100 个产业技术联盟。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三)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在智能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民用客机/货机、无人机、增材制造、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及应用、DMTO(煤制烯烃)、生物育种、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及示范应用,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达到 15%和 45%。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60%、45%以上,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外向度达到 15%以上,富裕陕西建设提高到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 10%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220 万人。全面实施 13 年免费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物价指数保持稳定,和谐陕西建设迈上新的境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现代化。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法治陕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非公经济占比达到 58%。政府管理运行水平明显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6%,陕西特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超过 45%,治污降霾取得显著成效,关中、陕北、陕南优良天数分别达到 275 天、290 天和 295 天以上,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美丽陕西建设展现新的景象。

五、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工业强基战略。围绕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电子信息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四基”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到 2020年,力争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突破整车控制、深度混合动力等关键技术,构建整车制造、关键零配件、售后服务等

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0 年,实现产值 2500 亿元。

航空。积极推进新舟 60/600 系列化、新舟 700 研制、运八民机改型、民用无人机研制和产业化,扩展 Y20、C919、ARJ21、AG600 等重大机型配套业务,带动航空维修、航空客运、航空物流等产业发展,建设全球最大的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基地。2020 年,实现产值 1000亿元。

航天。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航天运载动力,构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产业链,打造国内领先的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到 2020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

能源装备。推进输变(配)电、油气钻采输送、煤炭采选等传统装备提质增效,做大做强风电、地热、核电、氢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装置等新兴装备。加快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进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集成化。推进大型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关联技术及成套机组的开发利用。

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高精、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突破智能数控系统、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加快掌握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推动成果产业化,扩大应用范围应用。到2020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加强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工程化应用。重点发展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碳化硅 IGBT 芯片、高功率密度电机等。

现代农业机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提升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水平及研发检测能力,突破大型发动机电控系统,高性能大型穿凿机械驱动、液压系统等技术,重点发展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精密播种机、中高端粮食烘干机、秸秆收获机械等。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精密工模具。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向柔性、智能、精细、绿色转变。到 2020 年,智能装备占比超过50%。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

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

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

二、建设方案 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

.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

.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46984.62 ㎡,其中:生产工程 26922.19 ㎡,仓储工程 5450.2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866.06 ㎡,公共工程 11746.16 ㎡。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投资金额 备注 1 生产工程 14195.34 26922.19 4294.36 1.1 1#生产车间 4258.60 8076.66 1288.31 1.2 2#生产车间 3548.84 6730.55 1073.59 1.3 3#生产车间 3406.88 6461.33 1030.65 1.4 4#生产车间 2981.02 5653.66 901.82 2 仓储工程 2873.75 5450.22 700.40 2.1 1#仓库 862.13 1635.07 210.12 2.2 2#仓库 718.44 1362.56 175.10 2.3 3#仓库 689.70 1308.05 168.10 2.4 4#仓库 603.49 1144.55 147.08 3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605.51 2866.06 343.08 3.1 行政办公楼 1693.58 1862.94 223.00 3.2 宿舍及食堂 911.93 1003.12 120.08 4 公共工程 5099.11 11746.16 1661.06 辅助用房等 5 绿化工程 3118.07 23.93 6 其他工程 14821.51 1511.20 场地、道路、景观亮化等 7 合计 42713.29 46984.62 8534.03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本期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xxx 及周边市场均有供货厂家(商户),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本期工程项目将以精密结构件量生产为流程,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均在国内市场采购,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铝材、铝棒、铝带、铜棒、铜带、镍带、除铝粉剂、除油剂、光亮剂、PP 塑料粒子、PFA塑料粒子、切削液、压板油等矿物油等若干,xx 有限公司拥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并且和这些供应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上下游客户关系。

(二)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管理 1、所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在进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为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原辅料购入需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并按标准程序进行验收、入库贮存。

2、本期工程项目还可根据具体订单的特殊要求,按照顾客的不同期望采购不同的原辅材料,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设备结合,以智能产品和智能工厂为重点深入推进智能制造。

1、持续推进 4.0 产品工程。4.0 产品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均可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环保方面更上新台阶。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入,全面实现原有产品的换代升级,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不断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2、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全按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标准进行建设,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制造基地。产品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标准生产,努力成为行业智能工厂新标杆。

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 本期项目的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它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

2、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

3、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三)工业化技术方案可靠性分析 1、这条生产线充分考虑和核算了生产线整体同各单机间的物料平衡协同关系,并考虑和计算了各单机的正常加工、进料出料、输送、故障停机及排除所需要时间和各单机间的合理缓冲。

2、产品生产线能够运行连续稳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并确保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三、项目技术流程

摩擦焊片→卡口→安装盖板→卡簧→注塑包胶→激光焊接→检验→成品 四、设备选型方案 为适应本项目生产和检验的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增强生产工艺的可操作手段,必须完整配置各种技术装备,本项目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应选择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在主要设备选型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参数要求。

2、项目所选设备必须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要求。

3、设备性能价格比合理,使投资方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

本期工程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63 台(套),设备购置费6959.67 万元。

主要设备包括:铣床、手动平面磨床、精密成型磨床、大水磨、数控穿孔机、台钻、攻丝机、CNC 加工中心、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高温烤箱、模温机、强力粉碎机

第九章 环保分析 一、环境保护综述 坚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贯彻“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清洁生产、预防为主、保护环境”的总体原则,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将“三废”消除在工艺内部,变废为宝,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确保各排放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场地平整、土方挖掘、水泥和砂石等建筑材料的装卸和运输、弃土的运送等,车辆频繁过往和混凝土砂浆的配制等施工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施工场地道路与砂石场遇风亦会产生扬尘,产生量与施工进度及天气有关,致使周围环境空气中的降尘和 TSP 量的增加,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在短时期内将下降。运输扬尘一般在尘源的 30 米范围内(刮大风时除外),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施工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较多,为最大程度减轻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贯彻执行“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采取对施工场界进行临时护挡措施,使原料堆场、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