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主体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的主体

篇1

关键词: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教学手段、关键问题

1.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2.“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设计

2.1基本概念

“双主体论”作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它是主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质参与、师生平等互动的教育活动模式。它重视师与生主体共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观念,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主体,没有学生,教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教师,学生就无所谓学生了。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实质性的互动关系。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作为教的主体,通过提高自我,为学生身心发展、知识的主动获取“主导”作用;二是指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三是指师生作为教学中的互为主体,同时又互为客体,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2 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2.2.1培养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必须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的适应社会。

2.2.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新知识需要人们在没有别人的指导下独立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成为授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授课虽然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2.2.3更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效果往往采用单一的技术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势必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往往只顾练习单一的技术动作,忽视了锻炼的真正意义,违背了体育运动的真正目的。

2.3 “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2.3.1 教学目标

调动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提高团体的群体凝聚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3.2 教学方法

传统体育教学侧重单一技术动作方法的灌输,而互动式教学侧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沟通。互动式教学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交流与传递。

传统体育教学为单纯的师生关系或教学关系,而互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则是一种多向的,互动的关系。

“双主体互动式”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有三个自变量:教师、学生和课堂,三者之间互相存在着主客体关系。教师是主体,学生与课程便是他设计教学活动的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与课程便是他学习发展的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课程是他们发生教学关系的公共客体。

提问激发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前、课中或课后问题给学生学习思考,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回答、质疑或反问。以此激活学生思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

互动交流:“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全过程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由教师先抛出主题,并指出主题中涉及的具体问题,集中讨论焦点;教师不强调学生答案的唯一性和正确性,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和争议中寻找答案,注重启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讨论阶段采取分组或集中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做主题发言,归纳总结。

多媒体教学:在双主体互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有关体育比赛和优秀运动员的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我也要锻炼”的想法, 较容易实现教师的引导主体作用, 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3.教学过程

教师设疑学生寻疑角色互换互动交流教师启发诱导小组合作探

究交流引导并掌握技能测评与反馈

2.3.4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权威性单一的技术考试的考核学生,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考核内容标准上、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上进行综合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双主体互动式“教学遵循了体育教学的规律,迎合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活跃了教学气氛,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3.2“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彻底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思想,又符合体育教学的原理与规律,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通过不懈的实践、探索、补充和完善,互动式教学法必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展现其实用价值,取得最好的效果。

3.3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实施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合理分组,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莹莹. “双主体互动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健身健美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 陈最新等.“互动分层合作学习”对田径运动成绩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

[3] 隋艳伟、宋娟、孙智.基于“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与实践[J]. 科技资讯,2011:201-202

作者简介:高建娜 1984年12月生于河南省濮阳市 女 汉族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硕士研究生。

篇2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 体育教学 应用

一、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21世纪更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一个世纪,需要人的主体意识充分提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建设者,教育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主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教育和完善学生的主体人格,这也是当今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就是将学生当作听命于教师指挥的消极而被动的对象,使教育走入了种种误区。所以我们要改革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所以现在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不断创新。本文就主体性教学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二、结果与分析

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倘若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变,就很难把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技术技能的掌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要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深入研究课的特点,改进组织教法,并采用同课外体育相结合的手段备好课、上好课,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体育目标,主要抓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的目标,不仅重视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知识、技术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主体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能力方面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1]P93-95。

(二)体育教师应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

发挥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引发者,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的差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时间与机会。

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其不仅学习而且有兴趣爱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时间。

2.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教师应让学生提出问题,剖析疑难,归纳学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1.培养学生自学或独立思考和操练的能力。

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己愿意学习从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教师抓住教材的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积极进行练习,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群体中交流,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并指出缺点与不足,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而且在学生之间分组进行练习后让他们自己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学习。要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达到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使评价过程成为自己学习、体验、发展的过程[2]P116。

3.不断改进学习、练习方法的能力。

在学习某个动作或练习后,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锻炼形式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性的项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尊重主体地位就是要鼓励学生分析自身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中学习,通过参加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活动从而获得知识。

(五)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个性。

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开放教学思想,从实际经验出发保护学生的个性,锻炼和培养他们自编、自想、自做的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主体性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渗透主体思想。

2.通过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3.主体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独立性。

4.主体性教学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出发。

5.学生通过自主知识建构活动,从而使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二)建议。

1.注意教学良好的开端性。

2.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3.创设良好的情境,促进教学。

4.利用游戏、竞赛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5.加强自身素质,做学生的表率。

参考文献:

[1]丁香.论主体性体育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1,(04):93-95.

[2]李利军,董亚臣,宋克勤.简论主体性体育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 (01):116.

[3]江晓林,王建.现代教育理念与主体性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2003, (01):5-6.

[4]高鸿辉.主体性体育教学探索[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06):71-73.

衡水学院2008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课题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主动体育”

1.前言

体育教育的改革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从过去的“体操体育”到“选手体育”再到传统式体育教学。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的实施,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的舞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根本的定论和模式。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主动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实验,略有些心得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2.“主动体育”教学的概述

2.1什么是“主动体育”教学

所谓“主动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试图建立一个有明确的学习启发动机,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体育教学。它重在学生体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打破过去“教师说,学生练”的被动式教学。这样学生既明白动作技术原理又掌握技术动作,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

2.2“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在了解“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前,先来看看传统式体育教学:

传统式体育教学法的一般模式是:教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进行概况介绍教师对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按动作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要学生去练”,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式的位置上。此教学模式在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历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爱好体育,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使用的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出现“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动体育”教学的模式:

老师对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运动项目概况介绍教师的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讨论学生实践教师总结并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改进提高动作技术。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学生要练,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此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学习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去,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运动能力的形成及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既懂得技术动作原理又掌握动作技术。

3.实验与研究

3.1实验的对象、教法与时间

3.2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与场地、器材的情况,认真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做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单元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相同。

3.3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按教材内容制定教法,进行实验。

以初一的足球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做法是:

实验组:首先是教师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分组比赛,同时教师提出“如何打好一场比赛”、“如何传接球”、“如何射门”等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比赛,让同学们去思考,去讨论,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所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基本动作,学生再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

对照组:对足球运动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而后教师讲解示范“传球”、“接球”“射门”等基本的动作技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学生进一步学习改进动作技术。

3.4实验结果

3.4.1从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共发出174份,收回168份,回收率达965%。对照组的同学60%认为喜欢体育活动不爱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枯燥无味,技术动作很难学。实验组同学85%认为爱上体育课,最好能每天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有趣,动作技术很难学,不动脑筋还真不行,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3.4.2从学生的考核成绩来看,在体育课考核中,实验组的同学在动作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上明显要好于对照组,944%的同学基本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情况如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体育课考核

3.4.3从教师方面的情况来看,实验组的班级,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组织纪律性强,同学自觉认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表现明显,教师上课的劲头大,比较有激情,爱上这两个班级的课。

4.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有几点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4.1“主动体育”教学实质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的学习动机。科学地运用“主动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本人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内容,课前准备要充分,认真编写教案,备好课,选择设计好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失时机的抓住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式教学法相比较,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就更高了。

4.2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在课中所提出的问题,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布置的任务才能认真完成,有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适用“主动体育”教学法,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统领教学的全局。

总之,体育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动体育”教学则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的精神要求,做到培养学生能力与发展运动技能的和谐统一,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肖晴.陈琦.关子明《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2000年2月

篇4

摘 要 体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主体性 创造性思维

职业中专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中专教育的重视也逐渐增加。而职业中专的体育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尽早的适应社会。

一、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观念误区

1.技术教学观念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参考用书中,竞技运动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竞技运动是强调技术性的。但有一些学校过分的强调技术教学,而忽视了体育课程本身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不一定能够起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强身健体的作用。

2.增强体质的观念

一堂课总共只有45分钟,而学生每个星期的体育课也就那么一两节,如果仅仅把提高学生的体质放在课堂上的话很难,必须提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外锻炼时间。由于教学方法的偏差,并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处于即将要步入社会的阶段,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体育的终身教育。

3.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是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而言的,不能把它局限于体育课的课堂上。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快乐体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身体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增加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让中专的学生可以尽早的适应社会。

(二)教学内容的滞后

目前的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还处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把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以老师教课为主。教学内容也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完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也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内容陈旧的同时,教学方法也是陈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会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职业中专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有些中专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往往把专业课程作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在职业中专中的体育教育,主要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展开。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成长的阶段得到个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个性以及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课,通过对学生的分析,鼓励学生掌握自己的运动特点和对自己负责,通过多种类和多形式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的体育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然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授予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只有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体育教学也是这样的,虽然体育学习不需要动什么脑筋,但是体育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每种不同的体育项目都有它的玩法和规则,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授予学生体育项目的技巧,让多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技能,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体育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太极拳,静下心来,掌握太极拳中气的练成方法,教师传授给学生太极拳中力是怎样控制的以及重心的掌握等,这些都会增加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育活动虽然是集很多户外运动于一身的,但是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篮球、排球和足球等体育项目时,注重的还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以及战略,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积极的参与战术战略的讨论和实践,不断摸索出新的作战方法。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在不断的思考中得到成长,提高自己体育项目的技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篮球比赛中,一般有传切配合、长传快攻、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2-1-2”区域联防和“3-2”区域联防等,但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这些战术不能适应场内需求的话就需要队员自己想出新的战术来应敌。

三、结语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和再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和作战策略。对于学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需要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策略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秀军.浅谈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4.

篇5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育 人本主义 教育观 运用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将情、智、德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及价值观的学习;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1.中学体育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进步的现代人,使人高尚而文明,使整个社会进步、和谐、自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作为人的本性的实现,本身无高低之分,它能给人带来极高的,即所谓的“高峰体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强调“主体性”人格的确立。[1]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自我。

2.中学体育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来理解体育的价值,产生需要,进而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教师还要把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体验,逐步形成意识、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有利于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机会。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体育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参与,其运动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适应能力等都能得到相应提高。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中,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体育兴趣的培养,智力活动的促进,积极发掘学生个性的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适宜的发展。

(4)淡化“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中心”的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的是从“完整的人”来全面发展人,把教育的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应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发展的机会,使体育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2]

3.中学体育教育应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体育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并在素质教育中体现人本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把以知识技能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例如: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标准改革那些专业竞技化,影响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符合教育规律。教师对那些既没有什么锻炼价值,学生又不喜欢的教学内容可从教学内容中删除;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项目,可以选入教学内容中,以学生的要求为根本依据;并且通过创设各种有益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思维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在场地、器材上力求新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高。

4.中学体育教学评价应是综合体系

人本主义教育评价观认为评价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和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等方面建立符合社会进步、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或模式,真正发挥体育教育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考查鉴别功能和强化功能之作用,以激发师生更好地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第一,评价理念,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第二,评价视点,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第三,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3]

参考文献:

[1]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5):4-6.

篇6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缺少运动技能技巧,虽然他们大多数人喜爱运动,但是因为运动不得法,缺乏基本技能,所以很多体育课就容易陷入一盘散沙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周密设置教学步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活动的主角。体育教育与其他课程一样,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把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处理好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主动设计,善于谋划,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技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就要在体育课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无论是基本队形训练还是运动技能训练,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蕴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学练活动中去,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老师重视自己、关心自己。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经验等问题,教师应该以诚心、热心、耐心来帮助学生,鼓励他们,不要轻易训斥、指责他们。教师要用爱心鼓励学生,用笑容和轻松自如的教学示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练活动中来。

基于体育课堂的特征,参与运动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以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做好指导和点拨,把知识化难为易,让学生懂得基本技能和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这种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教师积极引导的态度,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优化教法,优化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过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去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更需要通过自身对这一运动的理解,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技术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变传授为点拨。教师要善于抓住适宜的教育时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讨论、去训练体会,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揣摩技巧的过程中就会增强自学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根据学生主体地位形成的心理活动过程开展教育;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恰当的方法,从认识体育健康的意义入手,尊重科学、遵循科学,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具备稳定的学习情绪,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以此为基础选择性地采用目标激励法、榜样示范法、竞赛乐趣法、情境陶冶法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内容和运动途径,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究,点拨学生的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篇7

一、细心研究学生主体,有的放矢开展教学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细心研究学生主体,才能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只是研究教材,不只是设计教学策略,更要研究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层面上“温故知新”,开展教学。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山羊分腿腾跃”这一动作时,先组织小游戏,让学生分组做“跳人羊”游戏,让学生觉得上课如同游戏一般开心、快乐、放松,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要领,让学生尝试“山羊分腿腾跃”这一动作,而其他学生观摩、探讨、交流和实践,教师再给予正确的示范和适时的纠正,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从而使学生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并在练习中得到成功跨越的享受与学习的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备课过程中将细心研究学生主体作为重中之重,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将学生主体的运用尽量做到极致。

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所以,教师在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组织生动而有趣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参与热情的提升,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比如,跑步,是相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按教材要求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与目标,那么,学生势必会兴趣索然,不仅不可能有参与的热情,更不必说主动性的发挥了。鉴于此,教师可以将“跑”设计成“障碍跑”,让学生在跑的过程中跳过跳皮筋,跳过跳箱盖,跳过方垫,还要绕过“人墙”,这样一来,学生在练习跑的过程中,就兴致勃勃,充满了乐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就主动发挥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其效果无疑是立竿见影的。

三、积极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低龄化的小学生,其情绪会被老师所完全左右,所以,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带微笑、情绪高昂时,学生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在教师的进一步正确引导下,引领小学生渐入佳境,并成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跳高时,可以先以规范而优美的示范动作引发小学生竭力模仿的欲望,然后,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要求学生大胆来“跳”。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表情和动作语言(竖大拇指或V形“胜利指”)来让学生得到无声的肯定和赞美,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如,教师带领学生练习以50米跑为主的体育项目时,可以让学生轮流当“裁判”,组织学生自己统计和比较秒数,通过比较,成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促进学生在竞跑中自我发力,积极提高体育成绩。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绪的调动、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克服了体育运动可能给学生所带来的厌倦与无趣感,促进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将研究学生作为备课重点,从而为加强学生的主体运用提供了前提,使现代教学理念的贯彻执行成为可能。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24-01

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保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开展中学生体育的主体性教学呢?笔者认为,通过情景教学、民主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等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情境化教学创设愉快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情商”来增强教育效果。情景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促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相长”、共生共荣的环境中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体育课的内容生活化、故事化、情境化、游戏化、趣味化,为学生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创设情景的重要手段,运用“语言法”创设情景,便是一例,即通过讲故事、提问、设问、诱导等,把学生引入“情景”的方法,使用“语言法”能使学生明确内容方法与要求,迅速地进入情境,用故事或特点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得事实。只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让体育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体育,感受到体育的真谛和价值,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针对初中学生们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先表后里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中摆出各种运动挂图,让学生们观看各种体育运动图片,直观、形象的把体育运动摆在学生面前,对他们进行感性认识,并要求初中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录音机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配合学生模仿练习,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被美妙的音乐吸引,在练习中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出色的完成模仿的任务。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学习,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体育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以前在学生面前总是高高在上,说出来的话,学生要言听计从的做法,努力在课堂里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互利合作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朋友,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教师要教师放下“尊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觉得有话敢说,有疑问敢提出,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教学合作关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发扬教学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也应理解、尊重体育教师的艰辛和付出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两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

篇9

高中体育互动式教学存在问题优化方案一、高中体育“互动双主体”教学的前奏

1.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

相信很多教学同仁与我抱有一样的想法:“时代变化太快了,现在的高中生的体育教学越来越难了。”时代的变化,国民素质的变化,高中生的自身思维、性格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自身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培养自己的新型教学理念,进行“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该模式就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主体的教学形式。

为了实现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要进行自身应用素质的提升,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体育教师人才的需要。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互动双主体”教学,我更侧重于自己与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块的协调。在该模式中,老师要不满足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要进行不同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串联,进行现实教学、实践教学。比如《武术运动》这门课程教学中,我会先进行《体操运动》的教学,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动作训练套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体操与武术运动的串联,比如我拿天上的小鸟做比喻:“小鸟之所以飞得高,是因为它奠定了飞翔的基础,同学们想要学好武术、舞蹈等,就要做好基本动作规范,体操运动能为同学们奠定一个很好的动作协调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拉近了。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在体育课程中我也时时地反思,如何与学生更好地互动,如何创造体育教学的“愉悦性”体验,并且和其他老师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共享,按照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情况、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等,进行组织教学方法的及时调整,从而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2.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互动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兴趣,教师要明确日常的教学目标,比如轻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学生教学等模块,这些教学手段的结合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经过我的细心总结,发现很多学生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比如在新课的开始,我会首先发一个调查问卷,让学生写下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双主体教学,确保教学计划的调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是以学生为教学核心的,通过感情投资,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我在提问学生或者让学生做动作示范时,都是用商量的口气,这种使其主动学习的方法,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提升。

二、高中体育教学“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协作性”“协调性”

1.课堂教学的“愉悦性”“轻松性”氛围

在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块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在该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要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各个模块知识教学内容,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普通话素质及其体育应用素质。比如在《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要进行亲身的演练,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体育活动的基本素质,毕竟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的积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篮球教学模块中,通常是与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篮球对抗赛。在对抗赛的开始之前,我会进行篮球运动的相关技巧及其知识的教授,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民主、和谐、宽松,学生更容易听取我所教授的内容。在我教授技巧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向我问问题,我按照课堂教学情况,请几个学生或者我亲自解答。在教完篮球技巧后,我们就进行小组对抗赛。在篮球运动中,纠正学生的一些运球误操作动作,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有意义。

2.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为了更好地进行“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擅长进行情景的创设,以确保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提升。比如在《体育基本知识》教学模块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跳远、铅球等运动技巧的掌握。我通常会在该课程进行虚拟情景的设定。比如我对学生说:“今天是2008奥运会跳远项目的参赛,请各位选手积极做好准备,本奥运会的跳远冠军,将会得到同学们的精神鼓励。”这样比较愉悦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学习参与,保证其自主性的学习,确保其投入到日常学习的氛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体育教学的开展,也要注重“娱乐游戏”。在该模块中,我通常会利用游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该模式的开展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比如我给出一个题目让同学们编游戏,该题目是绳子、篮球、双杠。在上课的时候,我会将题目涉及的事物讲出来,而后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让学生在上课空余时间,进行游戏的设计,而后教学活动完毕后,我就挑选最有民意的游戏,进行体育课堂游戏娱乐。这对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模式中,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某些体育课程中,我也会进行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由参与、自主参与,由于该体育竞赛活动没有太多限制,很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这提升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运动过程中,也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锻炼意志,让学生在良好的体育活动体验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调查显示,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足,主要体现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如何引导高中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

教学过程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建立在自觉主动求知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落后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参与到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以示范性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学生完成动作,加以简单的教学讲解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肢体动作和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高中体育教学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激情和乐趣,甚至让学生反感体育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搭配与组合开展更有效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同时爱上体育课,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在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爱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一份符合班级情况的教学计划。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还能在学习之余得到快乐,达到满足。这样的课程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情境问答,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说,在进行体育演练彩排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组分别进行训练监督,让组内的同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对教师讲到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再者就是教师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论制度。在掌握好自己教学的终极目标之后,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论制度。举个例子:在进行1000米赛跑中,教师让学生完成自己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进行检验,以此来检查学生完成教学的情况,通过多次试验的比较可以得出学生对于自己课程训练的成果,因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再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评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之间相互找出自己的不足点并进行改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把易错的地方单独挑出来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帮互助,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双赢。最后就是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真正的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所要教的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相融点,运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跳绳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比,轮流练习,并且还要有奖惩制度。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因为体育教学是双面的任教模式,因此,在体育课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学生促进自己的推动者,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的体育项目都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真谛,加强锻炼的主动性。

三、营造更强的体育氛围

当前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在于体育氛围不强,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现状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并不高,多数高中以文化课教育为主,导致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缺陷。同时,多数高中也没有组织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运动会,导致高中学校缺乏应有的体育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感知力不强,也就缺乏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因此,高中学校需要从环境的角度上开展工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规模较大、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参加,确保体育比赛的公平性、竞技性。以此为背景,高中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到体育带给自己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从中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此外,高中学校还可以组织以体育为主题的辩论会、读书会等等,达到烘托和宣传的作用。在集体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逐步提升,刺激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高中体育教学。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面活动,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得教学的项目得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强身健体,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冷卫国.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