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旅公司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国家将旅游定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以及全民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主题公园快速崛起,主题公园数量和类型井喷式增长。快捷的盈利方式,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让中国的主题公园市场迅速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不过,由于缺乏创新思维、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目前的主题公园普遍缺乏吸引力,中国的主题公园只有10%实现盈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主题公园想要盈利,还要从横向和纵向来深度挖掘,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同时,打造鲜明的主题,辅以科技手段和文化内涵,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建设火爆的国内主题公园
在房地产市场逐渐冷却之后,很多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去寻找更好的能带动多个行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旅游产业是较早就被国家确定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大产业之一,围绕着旅游产业,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中国的旅游产业甚至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
很多企业家也在关注我国旅游投资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所以伴随着全民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主题公园建设火爆,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井喷式增长,大型乃至超大型主题公园建设也层出不穷。
上海在2010年开始动工兴建中国境内第二个迪斯尼乐园,并与2016年6月建成开放,成为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的建成,迅速提升了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主题公园的人气,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主题乐园的建设热潮。因为从2010年迪斯尼乐园开始动工之后的四年里,华东地区主题乐园开始扎堆建设。比如浙江省从2014年起掀起了主题乐园的建设热潮,先后有嘉兴斯麦乐巧克力乐园、象山海绵宝宝主题乐园、海宁愤怒的小鸟主题乐园、安吉Hello Kitty主题乐园、杭州湾梦幻欢乐水世界、金满湖地心世界、九峰水上乐园、宁波罗蒙环球乐园、宁波的爱国主题乐园建成开放。
与此同时,京津冀范围内主题公园也是遍地开花。
比如,美国六旗娱乐在华首个“山水六旗小镇”项目选址天津武清,该项目由山水文园集团和美国六旗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占地1500亩,项目将于2018年开业。主要投资方美国六旗更是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获悉,下一步,山水文园集团和美国六旗集团还将继续研究中国的市场情况,几年之内将在中国建10个大型的山水主题小镇―六旗乐园。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也在今年10月28日正式土方填垫工程,标志着该项目由筹备、规划、设计正式转入施工建设阶段。这将是全球第六个、亚洲第三个、中国第一个环球主题公园,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据悉,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位于通州梨园镇、张家湾镇、台湖镇交界处,总占地4平方公里,规划有两个主题公园、一个水上乐园、一个城市大道、两座停车楼、七座度假村酒店、一个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后勤区等。其中,由首寰公司和美国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一期工程将于2020年率先建成开园。
除了华东地区、京津冀地区主题乐园扎堆,全国范围内也是遍地开花。冰雪主题公园、航母主题公园、体育主题公园、影视主题公园……五花八门的主题公园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据统计,短短几年间,各路资本已经在中国建起了大量的主题公园。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两年里我国新增大型主题公园70多家,新增大型游乐设施900多台,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累计开发主题公园式旅游点3000多个,是美国近60年开发数量的70多倍。
竞争激烈盈利困难
2016年对于中国的旅游业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主题公园年”。无疑,快捷的盈利方式,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加上地方政府和金融界的双重支持,让主题公园市场迅速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但是在我国,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300家主题公园中,盈利的只有一成左右,亏损比例高达七成。国内主题公园亏损比例高,原因在于营收来源单一,营收基本靠门票收入。在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特点下,想盈利几乎不可能。直接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主题公园经营惨淡、甚至关门。
以北京欢乐谷为例,其主要以探险为主题,几个主题区分别是峡湾森林、亚特兰蒂斯、爱琴海、失落玛雅、香格里拉、蚂蚁王国。北京欢乐谷2006年开业至今,历时十年,累计接待2700万人次,实现营收37亿元。然而,2016年上半年,入园人次下滑2.4个百分点,降幅达4万人次。
究其原因,除了北京欢乐谷在创新方面有所不足,游客新鲜感逐渐失去之外,京津地区大量的主题公园落成也会分去一大部分客源。比如最新落成的天津方特欢乐世界、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东方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古北水镇、水立方嬉水乐园、北京欢乐水魔方、密云“紫海香堤艺术庄园” 等,这些主题公园主题鲜明,吸引了大量尝鲜的青年人,所以北京欢乐谷入园人次下滑理所当然。
上海的主题乐园则竞争更为显眼。其中一方面是行业龙头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投资达到55亿美元,从占地面积、主题乐园设施、经济辐射等方面来看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而另一面,则是大连万达集团计划在未来四年中在长三角将建设15个大型主题公园娱乐项目,其中首个项目刚刚启动运营,即合肥万达城。该项目占地约365英亩,包括室外主题公园、室内水上公园、购物中心、电影科技馆、数十个餐厅酒吧和一个豪华酒店群。王健林已经表示,迪士尼上海度假区这一头“好虎”架不住万达的“群狼”,认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迪士尼误读了中国市场。迪士尼则称,王健林的此番言论不值得回应,游客会最终做出他们的判断。
不过从之后的市场反应来看,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盈利能力要更强。上海迪士尼自6月16日正式营业以来,吸引了大量长三角乃至全国,甚至中国本土以外的亚洲游客。上海迪士尼高峰期入场门票为499元,比东京迪士尼还要贵,但首日门票预售后即刻宣告售罄,第一年入园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人。有了上海迪士尼乐园这座标杆,万达集团的大量主题乐园必然会有相当大的竞争压力。
并不是每个主题公园开园后都能迎来鲜花与掌声。目前中国主题公园已超2500个,其中七成亏损、两成持平、一成盈利。比如在安徽省内的主题公园数量已不下15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蚌埠花鼓灯嘉年华、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安庆五千年文博园等,合肥万达文旅城、阜阳太和“环球嘉年华”等。这其中,号称“亚洲一流”的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已处在烂尾状态。安徽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占地803亩、耗资12.5亿元,曾经提出要融合艺术感的主题公园建成之后就一直门可罗雀;除此之外,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正在破产重整。
如果从2010年算起,那么近几年陷入生存困境的主题公园占总量将近50%。从外部看,迪士尼、环球影城等洋品牌纷纷“入侵”是一个方面,从内部来看,主题公园所需投资大、更新及维护成本高,且目前市场同质化程度高也是重要的原因。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是最大问题。笔者了解到,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其中旅游门票盈利模式是最简单的收取门票的模式,也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其次是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再往上是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的模式,是主题公园的外延盈利模式;另外还有不多见的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
当然主题公园一般都以多种盈利模式作为自身的生存手段,这种模式即通过门票、游乐产品服务、旅游综合服务、节庆活动等多种盈利方式全方位结合起来,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这是目前最为先进、也最为完善的盈利模式,因此在比较成熟的主题公园的商业模式中采用的比较多。
比如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收入1/3来自游客购物和非娱乐项目;英国主题公园的收入的40%来自餐饮、纪念品销售和其他服务;欧洲大陆的多数主题公园都有游客中心、休憩中心等设施、多种餐饮设施如自助餐厅、快餐厅、风味小吃点、咖啡店、冷饮店等等,另外特别考虑儿童的消费,如玩具、儿童装饰品、儿童食品等等;旅游纪念品更是欧洲主题公园的主打,每个主题公园都有各种明信片和画册;巴黎迪斯尼乐园有100多家商店,50家餐厅,还有银行、邮电所等。
但是中国的主题公园,在经营上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景区和景点的模式,门票作为主题公园主要的收入来源高达80%以上。有的公园还设计多种套票,以及设计大门票和小门票,不断地增加门票的费用来弥补运营的成本。
另外,中国主题公园普遍采用“旅游+地产”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低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大规模成片开发―建设主题公园―赋予文化内涵―改善周围业态环境―提升土地价值―快速回流现金―反哺旅游项目。
比如在合肥,万达选址在主题公园旁另外投资至少10亿美元建设高档住宅大楼。虽然万达集团拒绝透露销售数字,但该地区房子销售火爆。此外,万达的开发还一如既往地与当地政府规划相契合。万达城公园只是该市巢湖新区大规模城市开发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还包括新修一个高铁站和一个地铁站。该片区当前还有数个其他国内开发商的商业和住宅地产项目正在推进。在合肥万达城破土动工之后不久,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就迁到附近。
所以很多人从中国主题公园群体性亢奋和大规模的建设中读出了一些特殊的味道,这种“旅游+地产”的味道可能让中国的主题公园产业再次成为一种模糊的工具。很多企业打着主题公园的招牌进行房地产开发,甚至以此为幌子从地方政府以低价获得土地。
从1989年大陆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诞生至今,中国的主题公园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引发四次投资热潮。每一轮投资热潮中都有一批主题公园倒下,导致政府对当今的投资热潮产生了担忧。
犹记得2008年到2010年之间,大量的主题公园倒闭产生了巨额的不良贷款,导致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叫停新的主题公园建设。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又明确提出“对大型主题公园等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发展的旅游项目,应严格禁止或限制发放贷款”。直到2013年3月,国务院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主题公园从“叫停”到“规范发展”,主题公园的建设才被解禁。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公司基本都按照主题公园本身的运作规律,非常谨慎地控制着公园的数量,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
比如自1955年第一家迪斯尼乐园在洛杉矶开业至今,迪斯尼近60年内仅在全球开发了6家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其中每家迪斯尼乐园的落成基本都经历了十年以上,比如1971年的奥兰多,1983年的东京,1992年的巴黎,2005年的香港和2016年的上海。以上海迪斯尼乐园为例,从申请,到立项、规划和施工足足运作了近十年,可见迪斯尼在主题公园建设和选址上的慎重。迪斯尼乐园正是通过严控数量,精心选址,宁缺毋滥,成功地保持了稀缺效应,使全球市场对迪斯尼乐园始终处在一种“饥饿”状态,进而保持消费者对迪斯尼乐园的消费欲望。
美国迪斯尼乐园的专业精神、开发频度以及盈利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主题公园需要“主题辨识度”
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主题公园与其他商业性娱乐设施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有着突出的主题。一个主题公园的主题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绝不能没有主题,也不能有太多的主题,因为太多的主题也就等于没有主题。
世界上成功的主题公园,无不主题丰满,个性鲜明。
特别是以风情体验为题的主题公园,必须要设法将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色彩展现在游客眼前,全球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无不如此,比如西班牙萨鲁的冒险家乐园、加拿大的奇幻乐园、德国鲁斯特的欧洲主题公园、香港的海洋公园、丹麦哥本哈根的蒂沃利公园、英国的黑池欢乐海滩、韩国的龙仁爱宝乐园等,个个有鲜明的主题和文化。
中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纵观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主题公园热”,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但是这些主题公园,只有少部分有鲜明的主题,大部分还是开发者随意定一个概念便打上了“主题公园”的称号,比如随意安设一个大型观景鱼缸就叫海洋主题,抓一些萤火虫来就算“萤火虫”主题公园……假如将所有这些打上概念的项目都算成主题公园,那么近10年来,中国先后涌现了3000多个项目。
中国做的最好的主题公园是华强方特,因为华强方特打造出了一个爆款的动画IP,那就是《熊出没》。这样口碑和市场期待值都爆棚的动漫IP,适合各年龄层观看的电影故事情节以及精美的3D动画制作,让华强方特主题公园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熊出没”系列电影的成功也让“熊出没”品牌文化衍生品的销售猛增。截至目前,华强方特已经成功运营了“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四大品牌,共21个主题乐园,公司计划在2020年将主题乐园数达到40个。此外,华强方特还成功将主题乐园输出到伊朗和乌克兰等国,迈出了中国文化科技主题乐园走向世界的步伐。
但是中国绝大多数主题乐园,大多非常缺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那样的内容运作基础,自然也就缺乏IP形象,所以也就难以开展衍生品业务。比如我们能在北京的环球影城看到《马达加斯加》、《怪物史瑞克》、《哈利・波特》等经典商业娱乐片的主题区,在迪士尼看到可以看到小鹿斑比、小精灵、米奇、唐老鸭、黛丝、高飞、布鲁托、史迪仔、米妮、爱丽丝、小飞侠、睡美人、101忠狗、狮子王、罗宾汉、胡迪、灰姑娘、巴斯光年等30多个著名的IP形象,人们愿意为迪士尼、环球影城埋单是因为游客对虚拟人物有深深地内心文化认同感。
篇2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大数据;商业模式;产业链;盈利模式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49
1 大数据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201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而大数据在信息服务业转型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
1.1 大数据产业政策接连出台,推动信息服务业提档增速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信息服务业特别是大数据产业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大数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促进信息服务业朝标准化、体系化快速迈进。同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从大数据的应用角度提出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加快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的扶持力度。2014年贵阳市成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吸纳51支创客团队、360多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带动贵州省201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增长37%。2013年,武汉高科集团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在光谷联合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2015年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网上平台上线。
1.2 大数据相关业务增速超过信息服务业整体增速
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业态、新业务、新服务快速发展,带动产业链向高端不断延伸。2015年全年,信息服务实现收入2212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较传统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分别高出2和6.2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出现了以阿里云、京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快速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拓展。以阿里云为例,2015年全年实现营收23.41亿元,季度平均增速达到28.33%,远远高于信息服务业整体增速。
1.3 大数据必将带动未来信息服务业升级发展
大数据是指那些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或者计算机,在合理时间内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这些数据可以提供以前信息服务业无法提供的关键信息,例如判断商业趋势、判定质量、避免疾病扩散、打击犯罪或测定即时交通路况等。
第一,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关键节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不断产生数据。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将结果反馈到上述应用中,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第二,大数据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会不断涌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存储、处理等芯片硬件与集成设备,特别是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内存计算等行业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在软件与服务领域,大数据将引发数据快速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发展。
第三,大数据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各行各业的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 转变“数据驱动”。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在公共事业领域,大数据也开始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将发生重大改变。例如,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对策。
2 大数据信息流程各节点的典型企业和运营模式
大数据不仅为信息服务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还将为信息服务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深刻”二字除了表现在技术的突破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原有的流程分工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服务业发展,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某些技能和企业会贬值乃至消失;另一方面,而更多新的岗位和企业将崛起,参与和改变原有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分工。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看信息的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服务业产业分工流程
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信息服务业有着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这些企业会根据行业分工的变化,对自己的运营模式进行细微的调整。下面按照信息的处理流程为顺序,分别介绍每个环节上的典型企业的运营模式。
2.1 局部信息搜集环节
某些特定领域的信息价值比较富集,往往需要传统信息搜集的企业提供信息搜集的技术服务。但不同于传统的IT技术服务模式,大数据的发展为这种服务模式带来潜移默化的改进。
考虑到今后大数据的运营收益,这个环节的新兴企业往往主动降低报价甚至完全免费提供服务;而业主往往同意在不改变数据所有权的前提下,让这些企业拥有数据的独家开发利用权力。例如目前政府的一些信息化惠民项目,以及前段时间非常火爆的迈外迪、树熊网络等提供免费Wi-Fi的O2O概念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搜集不直接创造价值,信息搜集必须通过其他环节的参与配合创造价值。在未来盈利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商业模式的报价不能太低。
2.2 众包信息搜集环节
众包是指一个企业把要完成的工作,交给外部非特定的大众完成。这个环节的企业,在用户有强烈参与意愿和低成本搜集条件的前提下,多采用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的商业模式。例如用户在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服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无偿提供了自己的机动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这些信息成为了这类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交通信息的基础数据。类似的企业还有迅雷下载、51信用卡管家、支付宝线下收单业务等。
众包环节的商业模式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普通大众”的参与意愿。只有让用户在无意识中低成本的完成众包任务,才能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商业模式。第二,众包环节的信息搜集成本应当足够低。低成本是来源于模式创新,而不是成本的节约;模式创新换来的低成本,为某些企业的补贴行为提供成本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众包环节的大部分企业,目前都在贴成本做大数据规模,几乎都没有实现盈利。
2.3 信息预处理和整理环节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服务业所承载的信息量激增,增量往往是尚未结构化的数据。而信息预处理和整理环节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数据整理成结构化的可视数据。
信息的预处理和整理一般由程序完成,程序的特点是一旦研发完成投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该环节的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边际成本模式。即一开始就投入资金进行软件开发,投产后通过快速发展客户摊薄研发成本,确立竞争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这类型的企业往往通过免费加增值的盈利模式获得收益。
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就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的SaaS销售支撑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商的综合体。它一方面通过服务为用户积累了大量进货、销售、库存、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基础数据;另一方面打通这些孤立数据的关联,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报表分析、趋势判断、销售机会提醒等服务。Salesforce凭借销售SaaS和数据处理服务,市值已经逼近500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友盟+”也是类似的一家从事全数据服务的企业,它所服务的领域是移动互联网。“友盟+”目前覆盖9亿的用户,每天搜集的数据多达数百亿条。企业的任务就是用模块化的程序组件把信息量极低的数据串联起来成为结构化数据,降低了存储空间,提升了信息的价值密度。
国内还有一些中小科技型企业为客户进行定制化、私有化的开发部署,把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合并成全局数据视图。该类型企业通过提供IT技术服务获得服务报酬,边际成本不为零,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比较传统。
2.4 信息交易整合环节
信息的所有者拥有信息但并不具备开发利用的意愿和能力,信息的需求者具备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意愿,但是缺乏必要的数据。例如,电商企业需要用户的上网行为数据,农业企业需要气象部门的预报数据,金融企业需要税务工商司法的征信数据。这个矛盾在信息膨胀之前并不明显,但随着大数据的来临,需要交换和整合的数据规模,大到足以滋生出一个数据交易和整合的市场。
数据交易的市场往往以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形式出现。例如北京星图数据公司的大数据开放平台“蜂巢(DataComb)”不仅开放了北京星图的自有大数据,还能兼容第三方数据源和数据开发者。平台将数据明码标价,交易形态丰富,旨在拉拢撮合信息的供求双方,打造一个开放的数据集市。盈利模式上,企业自身作为信息交易的撮合者,一般按照交易金额的百分比抽取佣金,采用的是变相税收的盈利模式。
这个环节的企业在运营的时候,应当注意:
第一,信息交易的隐私保护和数据清洗。政府和其他信息拥有者希望市场走向开放,但有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信息持保留态度,应当从交易整合的规则、规范上打消信息拥有者的顾虑,才能开启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
第二,积极营造黑洞效应。交易涉及供需双方,交易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初期应当零成本甚至贴成本的手段,使交易标的物快速的丰富起来;到了一定阶段,平台上待交易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运营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最后,数据富集到一定程度,会像黑洞一样,吸引着其他数据聚拢,形成黑洞效应。
2.5 数据分析挖掘环节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大数据产业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此环节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提供数据处理工具;另一种是直接帮用户处理数据。他们往往利用软件的边际成本递减特性,快速推广客户摊低成本,实现盈利。
例如国内的华院数据、天津天才博通科技、神舟通用、杭州合众信息等,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分析挖掘工具,为客户安装部署后,客户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由于这类企业的边际服务成本不为零,只能通过技术服务盈利,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比较传统。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开源的两大人工智能工具:Google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TensorFlow和Facebook的人工智能工具Torch。他们采用免费加增值的商业模式。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他们一方面开放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促使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GNU协议约束实现企业盈利。这种模式有时称为“开源模式”。
2.6 管理环节
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都需要经过管理环节,提供给需求方换取价值。对于数据成果变现容易的企业,他们可以直接销售数据结果,获得收益。例如,美国的Climate Corporation(后以10亿美元价格被孟山都收购),把天气数据直接销售给农业企业用于预测灾害发生概率和农业产量,进而还能向农户销售保险。
但对于大部分的大数据企业而言,信息资源直接变现比较困难,它们往往采取两种商业模式进行变现:数据整合模式和占领入口模式。
2.6.1 数据整合模式
采用平台化资源整合商业模式的企业,将自身定位为数据的整合者。它们一方面积极从企业或政府(以购买或者分成或者以项目建设形式)搜集扩充大量自有数据;另一方面扩大社会合作,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吸纳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经过整合后成为有价值的交易标的物,例如经过清洗经济交通规划数据和统计报告。此环节的企业通过把控数据和交易过程(现金流、信息流、用户资料等),获得话语权和分红权。典型的企业包括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华中大数据交易所、九次方、数据堂等。
以国资背景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截至2015年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经整合了100多家大数据公司的数据,整合数据总量超过10PB。截至2015年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所整合的数据门类包括涉及国计民生的35个门类。以民间资本背景的九次方为例,九次方分别与腾讯、汤森路透的合作提供企业征信查询和图表查询,每次的收入五五分成。
值得关注的是,此环节的服务形式有所创新。信息形式不仅是直接下载数据或报告,也可以采用API接口的方式,让企业按需调用、按需付费。这意味着信息的需求方,信息获取的门槛大幅降低而且确保了数据实时性。
这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一般采用变相税收模式,即将收入分配给提供整合数据的合作方,自己保留一部分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往往借助政策扶持,定位为平台化的数据整合者,从管理环节进入大数据信息服务业。
2.6.2 占领入口模式
与实力雄厚的国资背景企业不同,民营企业进入管理环节的时候,往往找准一个垂直领域,采用占领入口的商业模式。他们在某个垂直领域做到行业第一,然后深入发掘该领域数据的商业价值,或者通过广告换取收入。
例如提供航班交通信息查询的“航旅纵横”和“飞常准”等App运营企业。他们调用民航航班数据,为大家预测准点率,结合乘机人数据,为大家办理值机等。类似的还有提供浅信用查询服务的 “企查查”和“企+”等App运营企业。
这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一般采用“零和”的广告盈利模式,即通过提供免费低价服务吸引大量用户,在用户使用服务的时候插入广告,换取收益。广告的多少和用户体验的好坏,形成一对零和博弈。
2.7 跨界应用环节
信息是中性的,信息不创造价值。但基于正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起靠感觉和经验做出的资源配置,能降低错误决策的成本浪费,从而创造价值。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行业企业意识到,应当从靠经验驱动的决策模式,转变为靠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随着决策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信息服务业的企业从而也获得了跨界经营的话语权。他们凭借手上的关键信息,参与其他行业的利润分成。他们一般采用的商业模式为产业链渗透模式。以向精准营销界跨界的TalkingData为例,TalkingData后台能根据用户的游戏行为数据判断用户的特征属性,但TalkingData不直接销售报告或数据,而是主动寻求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展跨界营销活动。跨界营销为招商银行节约了营销成本,而招商银行也愿意支付给TalkingData一定的营销费用,双方互惠共赢。
以向金融领域跨界的美国Zestfinance公司和中国同盾公司为例,它拥有传统银行的信贷数据(如账户数、信贷历史、违约数、流水)及其他结构化的数据(如交租情况、搬家次数等),在关联了贷款人的身份信息与线上行为后,可为银行和典当行提供量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以向安全领域跨界的Palantir公司为例,Palantir帮助CIA、FBI等情报机构处理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快速找出与恐怖袭击、疾病灾害等有关的潜在威胁。很多银行和对冲基金客户,也找Palantir帮助预测欺诈行为。
更多可供大数据进行跨界渗透的领域还有医疗、交通、金融、电子商务、零售、通信、政府公共服务等。
3 结 论
借助国家地方政策的推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升级转型和流程再造。在新的产业链上,寻找与企业基础相匹配的转型切入点,设计与企业优势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一轮信息服务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10版.梅汝和,梅清豪,周安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O2O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0年8月份被AlexRampell提出,但其运用应追溯到2006年。沃尔玛公司SitetoStore的B2C战略就是O2O模式的雏型。而回顾中国O2O模式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携程、大众点评网为代表的萌芽期,实现了信息流的线上传递,而资金流和服务流还依然停留在线下完成。第二个时期以团购模式为代表,将资金流推到线上,只在线下完成商业流与服务流,这一时期O2O的概念得以具象化,同时也将O2O推向产业发展前沿。第三阶段则是O2O模式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已应用于旅游、房地产、订票、移动互联网、餐饮、汽车租赁、电子优惠券、奢侈品等诸多领域。O2O模式在云南的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由于受到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刺激,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积极的参与到利用电子商务新模式开拓业务的实践中来。而在这些企业中,又数旅游企业采取的实质性动作最为显著。以“品游天下”为代表的O2O模式运营商开始崛起。截止到今年,全省有1273家商户已加入到此平台中,35642名用户成为会员。同时合作商家也从单纯的国内商家向东盟国家的商家扩散。除了与昆明康辉旅行社为代表的省内知名旅行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也与泰国泰而喜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缅甸世邦旅运关系企业有限公司等东盟国家旅行社建立良好和长期的合作关系。
2、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态势分析
2.1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优势
2.1.1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自然景观方面,特殊的地形地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多样的动植物分布都成为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方面,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此外,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省已形成了六大云南旅游精品线路,囊括度假休闲、生态文化,异国风情、热带雨林风情,喀斯特山水奇观,古滇文化。六大精品路线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2.1.2东盟国家旅游者入滇旅游需求增长得益于云南省与东盟地理位置互为近邻,双边交往历史久远,政治关系良好以及旅游产品互补等因素,云南省与东盟的旅游交流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53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其中,亚洲客源市场入滇游客达2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3.9%。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就是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国,互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在云南省前10名客源国中有7个是亚洲国家,它们分别是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蒙古,其中东盟国家占到57%。东盟所有国家共计5亿多人口,并可通过数条亚欧大陆桥和近距离水运连接欧洲、非洲、澳洲。目前,中国与东盟十国人员往来已突破1500万人次。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双向旅游规模超过中国与欧盟27国之间的规模,东盟已成为我国在旅游方面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体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交往发展之快、规模之大,足以显示出在双方的国际旅游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2.1.3逐年壮大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逐年扩张的网民规模和丰富的云互联网资源,为云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奠定了发展基础。截至2010年底,就网民规模而言,网民总数达1021万人,网民普及率22.3%,增长率为20.9%。就互联网资源而言,域名数45,379万,网站数量达10,269个,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88.3KB/s。此外,云南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也表现在网站数量的增多、类型的多样化。以政府为主导成立的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成为国内外了解云南的窗口。截止2006年,该网站累计访问量就突破7000万人次,月均访问量达到400万人次。已成为国内云南地区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之一。此外,旅游企业自己创办的企业旅游网站平台也为游客带来了诸多便利,如昆明康辉旅行社下运营的云南旅游网站就达1000个。
2.2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劣势
2.2.1线下商家泛而不精O2O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聚拢整合大量优质商家资源,但是现阶段云南省应用O2O模式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旅游还处于试水阶段,O2O经营者在争夺商家资源时,降低资质审核要求,使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此外,目前许多经营者对于O2O模式理解不到位,盲目追求用户数量提升,经营领域扩张。表面上,注册旅行社数量激增和旅游产品种类的丰富确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服务的质量。
2.2.2配套系统平台搭建善不健全O2O模式作为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又加之其带来的立即可见的现金流,不免为服务提供商的非法牟利带来隐患。现阶段,云南省在开展O2O模式时也没有同步形成完善的诚信机制。政策方面,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出台,在接到投诉之后,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涉嫌违法违规经营的O2O企业无法可依来进行惩罚。监管方面,无论是非营利性机构还是盈利性机构都没有涌现出对O2O经营者进行监管的第三方机构。企业自身也没有建设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情况和其他的调研数据,对O2O经营者进行诚信评级,并且将评级结果及时展现给消费者的平台。
2.2.3平台提供商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创新不足。团购作为O2O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发展中呈现出一哄而上,小本经营,用相同的模式圈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现象,并最终导致不少经营者血本无归。而目前,云南省运用O2O模式的运营商依然在很多方面未能摆脱这些弊病。从经营模式上,云南省O2O经营者现阶段多半都局限于提供一些表层次、低技术的服务,缺乏更具潜力、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没有形成面向用户、商家、广告投放商等多项收费的机制;在经营思路上,仅仅锁定低价路线,并没有借助自身的媒体优势,帮助商家挖掘一些增值业务,使得很多商家即使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但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最终这些服务没有获得用户。
2.3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机遇
2.3.1政府支持力度显现中国“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云南和广西作为推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区,建设湄公河国际旅游带基地。近年来,在互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继出台了吸引入境游客的政策与措施。一方面,在签证办理方面,率先实行国民对等、互免签证;另一方面,在旅游投资方面,鼓励合资旅行社的建立,鼓励开发互补型旅游产品。
2.3.2在线旅游的蓬勃发展根据艾瑞咨询集团关于2013年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电子商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2204.6亿元,交易规模占到电子商务总额的2.3%,同比增长29.0%。而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分析,在线旅游的增长级主要来自于在线机票、酒店和度假业务这三个板块。机票方面,在线机票预订业务趋于成熟,在整体机票预订中渗透率较高,未来将保持相对较慢增长。相比之下,受到在线休闲旅游迅速崛起的影响,其重要组成部分酒店和度假业务迎来爆发增长期,其中度假业务在整体在线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升高。另外,随着在线短租,在线租车和打车业务的兴起,在线旅游市场将迎来新增长点。
2.3.3O2O模式成为电子商务新趋势近年来,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经济的结合,成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新蓝海。电子商务渗透到工业、农业、旅游等不同的领域,正是电子商务融入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直接表现。Forrester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直接的线上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8%,线下消费的比例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线上销售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O2O电子商务,把消费者引入到线下消费中占比90%以上的部分中去自然就显的前景可观。
2.4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挑战
2.4.1省外O2O运营商抢占市场云南省发展O2O模式在起步时间上并不晚于电子商务更为发达的省份,但是在规模扩展,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速度等方面又确实落后于电子商务发达省份。以携程旅行网为例,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其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行业,向超过50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特约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被誉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无缝结合的典范。此外,艺龙旅行网、青芒果旅行网等都是O2O模式的实践者,并且在前期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消费者选择偏向规模更大,平台更完善、信誉度更高的O2O运营商也无可厚非。又由于O2O模式得无地域性限制,必然给云南本土旅游电商带来巨大的冲击。
2.4.2东南亚国家移动终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O2O模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体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线上支付,而这一诉求的实现就与移动终端的开发密不可分。东南亚国家中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不少国家网络的普及率才在近几年开始攀升,而移动终端的开发就更加善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各种旅游类型具备了位置定位技术的手机应用基本上都还未在东南亚国家得到普及。移动终端的开发滞后也必然给O2O模式的优势发挥有一定限制,自然也就会对O2O模式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3、结语
篇4
年度营销方案是大到企业营销指挥中枢,小到一线销售代表全年营销工作的思路、方向与最终目标。科学的营销方案应该贴近市场实际,考虑到竞争环境、经济环境、往年的销售完成情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采取区域、战略、战术差异化的运作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并按照营销方案的要求执行到位,方能修成年度正果。很多营销公司的营销方案都是营销总部几个核心层坐在办公室里,根据自己的经验,参照不太完善或者是内容失真的历史资料,开上几个夜车完成的。这种工作方法等于是闭门造车,方案没有什么实质的营销指导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太多的偏颇,要不断地修正,四处救火。试想,这样的营销方案怎么能达成营销目标。如何能够做到营销方案的科学完善且保证营销团队执行没有偏差呢?本人根据营销工作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借鉴。
一、让你的团队学会做营销方案,至下而上
一个勤于巡检市场,对市场熟悉程度再高的营销管理人员,都不会比他下级市场人员熟悉他们自己的市场。各个终端的自己产品与同类产品产量、费用投入、促销手段、渠道信息、媒体投放、地区消费环境、人文经济环境等细枝末节,他们都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根据基层人员做出的营销方案,再做出的总体营销方案,因该是务实、科学的。这种至下而上的营销方案虽然时间比较冗长,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是最终的营销目标能够达成,又何必在乎过程繁琐。各级销售管理人员在做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对自己市场的年度操作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不会因为理解不透而出现执行偏差。因此,营销公司一定要让你的营销团队学会做营销方案。可以先确立一个营销方案的基本模块,要求各级销售管理人员按照明确的具体要求来做。我总结这种营销方案的做法为“正金字塔”方式。
我曾经服务过一个做保健酒的上市公司,每到岁末年初,要求至少用一个半月时间来做下个年度的营销方案。总部给出营销方案的基本模块,由县级的市场部部长与员工对照方案模块做年度营销方案。县级市场部做完了县级营销方案上交城市经理,城市办事处经理进行审核,并做区域营销方案。城市经理营销方案再向省级分公司上交,直至营销总部。逐级论证,层层把关,审核。最后由营销总部出总体营销方案,再召开县级销售部长以上销售管理人员大会,再次论证、修
订,直至通过。这种至下而上的营销方案,通过多次实践证明,与市场的衔接程度非常高。该公司每年各个市场部的营销目标完成率至少在85%以上,20%的市场部可以超额完成各项营销目标。营销总部的营销目标自然就顺利达成了。
二、确立完整的营销方案模块
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应该包括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目标、营销目标达成办法三大部分组成。
营销环境分析
比较完善的营销方案中的分析内容应涉及到客观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目标消费群体、商业环境、行业发展趋势、需求规模和特点、竞争形势、销售业绩回顾、产品策略、推广工作、广告宣传工作、通路渠道、内部管理等方面。对历年的这些市场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为建立营销目标与达成办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营销目标
营销方案中的营销目标中由销售目标、利润目标、占有率目标、知名度目标、竞争目标等主要方向组成。营销目标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营销方案的实施来完成。
营销目标达成办法
营销目标达成部分主要应包括总体营销思路、市场操作思路、销售目标分解、推广组合策略、终端工作方向、推广工作方向、品规组合策略、内部管理、资源配置、费用预算等部分。不论是总部、大区、还是省区的营销方案的组成的基本单位起码要到地级办事处,下沉到县级销售单位最佳。
三、健全的信息档案是营销方案科学性的保证
销售公司应将市场情报收集体系制度化,以保证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通常来讲,应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稽核、整理、分析、汇总市场信息。收集的方式主要由一线市场人员通过制式表单与即时上报两种形式。通常来讲,市场的信息收集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我方信息:各市场年度、季度、月度、周、重大节日等时间区间的销售数据统计与不同品规销售数据统计,重要核心终端销量周报,促销活动组织、实施,媒体投放监测,推广、终端等费用投入明细,终端动态等。
2、竞品信息:各市场年度、季度、月度、周、重大节日等时间区间的销售数据统计与不同品规销售数据统计,重要核心终端销量周报,促销活动组织、实施,媒体投放监测,终端费用投入等。
3、经销商信息:各市场年度、季度、月度、重大节日等时间区间的我方与竞品销售数据统计,经销商动态等。
5、地方政策信息:关注影响同类产品销售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等信息。
6、经济消费信息:自然灾害、宏观经济变化、消费能力、消费习惯与方向等信息。
四、销售目标制订与分解
销售目标要以企业营销战略规划方向为导向,结合历年市场的增减率与市场客观、宏观因素分析,让各级销售人员跳一跳,摸得着。销售目标订的过高会让销售团队士气低迷,过低会让团队产生懈怠思想,两者最终均很难达成目标。一般来讲,一些销售公司会习惯性地在公司实际需要完成的目标上上调20%后,再分解到具体的市场,认为这样有压力,能保证整体销售目标的完成。我认为这也不尽科学。销售任务的分解是一项较难把握的一门艺术,如果有详细的历年需求规模、竞争对手、我方产品、经销商(分销商)、终端、月度、季度、年度等基本准确的销售数据信息支持,各级销售管理人员对销售目标的分解区间度把握就会相对容易。
销售目标分解按照月度、季度为时间段,分解到各个区域与各级经销商、分销商。为了确保目标分解的逐步达成,应分解到具体的区域市场和核心终端以及行业所属的特殊销售渠道(如:酒水、休闲食品类的团购等)。如以县级为基本单位,就要分解到乡镇,并参照上个年度我产品在终端实际销量和同类产品容量,至少分解至b类及以上终端。销售目标的分解必需全部表格化,细致到销售终端。分解数据要有至少上两年以内的b类终端与特殊渠道销售数据、竞争品牌销售信息、经销商(分销商)等销售信息。
五、费用预算与分解
精准费用预算与控制是保证投入资源合理配置,有效达成销售目标、利润目标的关键。无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耐用品的营销费用主要五大类:
人力成本:工资、福利、失业及劳动保险、培训教育、招聘。
办公管理费用:租赁、水电、办公、通讯、会务、招待、折旧、坏帐损失、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汽车、运杂、各项税费。
媒体投放:电视、电台、报纸、杂志、DM、车身、户外等。
渠道费用:进场、陈列、促销员工资、消费者活动赠品、经销商年终折让。推广费用:促销活动宣传品、临时促销员工资、促销品。
其中,人力成本、办公管理与媒体投放三项费用可测、可控性较强,而渠道费用与推广费两项费用用可测、可控性弱。渠道费用在做分解时,要求按照终端推广策略与终端目标分解进行至下而上的方式,细化到具体终端。推广费用结合终端推广策略,媒体投放参照推广工作方向来做,更可能的做到精准、合理。所有大项费用在遵循费用不超预算的前提之下,单项费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微调。
费用预算的准确性,主要依据于历年的实际费用发生情况。这也需要在进行费用预算与分解时,有翔实的历史财务、终端具体投入等数据支持。
六、营销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四大症状及解决办法
在制定营销方案的过程中,从基层管理到营销高管,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总结起来有四大症状。
一是思路不清晰。基层管理者对市场的新年度规划混沌,找不到方向感,在市场操作思路中没有体现出较明确的见解与办法。如:只知道在某个区域、终端盲目增加销量分解,却没有明确的销量提升办法与措施。这时,就需要其上级领导者为其指点迷津,拨云见天了。通过以往的销售数据对比,市场需求规模、竞品销量、渠道信息、促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增量点,也为其找到兴奋点。
二是任务难以分解。销售目标总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市场上的。一些基层市场管理人员觉得对自己区域划分的任务太重,觉得无法完成;即使其所属市场根据各项数据分析,完全有增量,并完成销售任务的可能,也觉得非常有难度。这样的销售人员主要是不愿意挑胆子,功利心重,或是存在者小富即安,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对这样的销售人员,一方面加以说服,另一方面就是晓以利害,施之高压。有的连销售的高管层都觉得对某个区域的任务分解的太重。如出现这种情况,那他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对市场的熟悉与把握程度了。
三是费用比例不足。市场费用投入是个无底洞,有多少费用都能花掉。一些基层的管理者,对投入产出比的概念缺乏,盈利模式的认识模糊。上层领导者除了应及时弥补这方面教育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参照历史费用投入依据,总结各方面投入的不足,找出以往投入不精准的案例,并使得他们清晰地认识到盈利才是硬道理。
篇5
次年,梅陇店正式对外营业,仅仅3个月,入住率就达到了90%,锦江之星一举成名,由此成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鼻祖,开始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领跑之路。
5年之后(2002年),北京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唐人酒店(后与首旅旗下建国客栈联合,改名“如家”)涉足经济型酒店领域,重点发展3星以下的宾馆作为连锁加盟店。
然而,仅仅用了4年时间,如家已经后来者居上。
2006年8月21日,“如家”在全国开业门店数量已达到123家,这一数字超越了经营约10年的“老字号”锦江之星;并且,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的“2005~2006年年度中国特许奖”的评选中,如家荣获“最具成长力奖”,从开店数量和风头上都大大超越了当年的第一品牌锦江之星,成为众多中国老百姓商旅的居家首选。
为什么锦江国际旗下的锦江之星,在中国经济型酒店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没有保持住自己的先发优势,而将自己第一品牌的位置拱手让人?
循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妨做一番追根溯源的探访,寻找两大品牌的不同发展轨迹,以及在不同战略思维指导下的品牌运作、产品规划、布点运营落差的成败得失。
一、起步:探路者与跟随者
经济型酒店是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种发展成熟的酒店经营模式,其定位于普通消费大众,价格适中,基本设施齐全,提供相对于中高档饭店的全套服务中(Full-service)的有限服务(Limited-service)。
在国内城市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以及中小型商务客人的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如家快捷和锦江之星分别以不同的轨迹进入了这个行业。
1.锦江之星的步步谨慎
锦江之星的投资者是锦江国际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锦江酒店、锦江投资、锦江旅游三家上市公司)。
1996年,锦江国际高层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会在几年内步入大众旅游时代,必将对旅游配套产品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普通游客以及中小企业的商务人员在出行时都遭遇到了“高档酒店太贵,一般酒店太差”的尴尬。
于是,锦江国际领导层决定引进国外“经济型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经济型酒店。1996年5月,锦江之星旅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专营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经济型连锁旅馆,由在酒店业打拼了近20年的徐祖荣主掌。
公司成立后,选址上海梅陇,建了第一家店。
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由于是初次试水经济型酒店,包括徐祖荣在内都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还停留在通过节约投入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的概念上,比如客房不铺地毯、不铺(木)地板,就是铺一种叫Armstrong的特殊耐磨材料;客房的每一张床下面都没铺地板,水泥裸露着,这样就节约了很大面积的装修费用。
酒店完工后,他先要求公司人员先到市场上的二星、三星酒店做市场调查,收集这些酒店硬件设备情况以及定价标准;然后在梅陇店内做了一个样板房,房间内配备一大一小两张床,可住1—3名客人,在电视、电话、空调等硬件配齐后,还精心设计了房间内包括墙壁色彩在内的各个细节。
然后,徐祖荣请来各类客人,让他们来看看是否满意这样的住宿条件?一间房每天住宿费用该定价多少?结果客人们看下来,大加赞赏,纷纷表示定价要在200元以上,徐祖荣很受鼓舞。
但是在落实到具体定价上,徐祖荣却没有采取客人们的意见,而是将房间定价为每天158元,“经济,首先就是要让消费者感觉到实惠!”于是,中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横空问世。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97年梅陇店正式对外营业,3个月后,入住率就达到了90%,与此同时,星级酒店的入住率尚不及45%,锦江之星一举成名。
2.如家的无知者无畏
如家进入经济型酒店则属无心插柳。
故事起源于一个网络帖子。2001年,携程创始人季琦注意到一位网友抱怨在携程上预订宾馆的价格偏贵。于是,他对携程网上订房数据情况做了分析,发现国内的酒店的现状是豪华的不够经济,经济的不卫生、不实用。于是,利用携程的销售网络和行业优势整合经济型酒店资源,建立一个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的酒店业连锁品牌的想法跃入季琦的脑海。
带着这个念头,季琦找到北京首都旅游集团的副总裁梁日新,两人一拍即合。2002年6月,携程携手首都旅游集团(首旅集团相对控股)催生了如家快捷酒店(下文简称“如家快捷”)。首旅投入四家“建国客栈”作为如家首批经济型酒店样板店,携程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推广如家快捷酒店,两家共同合作经营,风险共担。
事实上,此时的如家在季琦的眼中,其品牌定位不过是在找一个市场结构上的缝隙,用一个具有优势的性价比特点来弥补消费者需求与中国整体酒店结构上的巨大的落差,如家还没有成熟。
框架搭建起来了,但是投资方没有任何酒店行业从业经验,所以起用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具体业务;而恰好是这种初生牛犊的无知者无畏,创建了如家独特的商业模式。两家投资方将自己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嫁接,结合了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共同赋予了如家高起点的基因,以一套的全新的理念和套路来演绎经济型酒店的中国之旅。
比如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了中低商务人士和休闲旅游戏人士,网络营销提供了快捷的网络查房、免费的400和800及网络订房、人性化的嘉宾会员制,结合实用、适度的居住环境,如家一出山就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创建半年后,如家就被评为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
点评:
很多企业家都非常看重机遇,所谓的机遇,就是在恰当的时间里做出恰当的决策,但这就如同股市里面的低谷和高点一样很难把握。先行者往往面临着市场成熟度不足、组织经验欠缺等种种困境,而后来者可以充分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了这些不足,也就是具有后发优势,但是此时又要面临千军万马的红海竞争,想要出头非常困难。
显然,锦江之星是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先驱,但是由于整体市场不成熟,所以在开始的时间内只能局限于长三角地区发展;而如家恰好赶上了这个好时间,从一开始就踏上了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两者发展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如家来说,与其说是企业家的远见,倒不如是一种机遇的巧合。
二、发展:步步为营VS大胆扩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发展思维。从发展势头上来看,两家中国国内领头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锦江之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老成持重,充分借助了锦江品牌的影响力不断优化延伸后而成型:先是锦江之星旅馆,只提供最基本的住宿,接着再对旅馆的升级,最后是对旅馆增加功能,经过这三步才形成现在锦江之星品牌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每一步骤没有明显的亮点,也没明显的败招,但因此错过了抢点布局的最佳时点;
而“如家快捷”可谓初生牛犊不畏虎,掌门人对自己的每一步既充满自信又精心设计,并且碰巧赶上了市场已经成熟的好时间,如家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自身运营流程的标准化即开始了大踏步的抢点布局,通过连锁迅速形成规模优势。不仅风头正盛,而且赶上和超越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鼻祖,一时占据上风。
1.锦江之星
开始之初,“锦江之星”主要参考了国际上经济型酒店的特点,综合集团意图和自身发展方向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
在内部管理系统上,“锦江之星”主要移植自身在高档酒店运营管理的体系,发挥“(清)洁、(价)廉、优(质)”的特点,比如将卫生间配的肥皂中间挖空,由40克减少为25克,既降低了成本,但让客人用起来不受影响。
“锦江之星”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1999年,为初创基础阶段,2年期间仅仅开业了5家连锁店。
这个阶段锦江之星得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建立模式,初步形成了“锦江之星”投资建造、设备用品、服务操作、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遗憾的是,这三年时间,锦江之星并没有建立好成型的标准和模式,一直处于边走边看的状态中。
第二阶段:2000年~2003年6月9日锦江国际集团重组,为稳步发展阶段。
“锦江之星”引入连锁概念,其内部的连锁管理模式也日趋成熟,它以上海为中心,向江浙地区逐步发展,经营管理形式从“自营”扩大到“加盟”和“委托管理”,连锁店从5家发展到15家。
第三阶段:2003年6月9日锦江国际集团重组以来,为“锦江之星”的迅速发展阶段,已开业的连锁店从15家发展到45家,已签约和筹建的项目达到80家(其中自营的有39家,委托管理的有17家,加盟的有24家),“锦江之星”从“长三角”地区开始向全国拓展。
此阶段锦江之星的扩张是被市场和如家逼出来的,它的客房预订系统、订房中心、网站、会员俱乐部、大客户系统、800电话都是在这个阶段才开通的。显然,这是老国企的通病,对消费者终身价值的重视不足。比如虽然从开始就嫁接了旅游的会员制,但发展到现在其会员只有4万人左右,会员的入住率也只有38%,而会员的消费总额已占公司总营收的30%以上。
不仅如此,在对竞争态势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抢夺网络资源导致的是自身门店管理和服务水平严重参差不齐,曾经一度出现了门店选址的昏招(比如将经济型酒店的选址定位与旅游型酒店相互混淆),但锦江之星很快意识到这种错误并吸取了教训,努力在连锁扩张路子上维持着头把交椅的尊严。
2.如家酒店
如家的发展,由于其战略思路非常明确,所以它的发展路径一如其名字一般快捷而且清晰,从成立到奔赴纳斯达克总共只有5年,其速度令人惊羡。
第一阶段:筹划阶段。
从2001年底到2002年6月,如家从概念到设计,最后完成了自己第一家样板店——北京如家酒店。携程网创始人季琦亲自打理,将自己的设想变成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实体。
由于没有经营酒店的经验,如家一开始就是直接借鉴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熟模式,然后通过嫁接自己优势资源(网络营销)来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如家的经济型酒店更彻底西化一些,因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新颖而且亮丽,营造了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
比如,如家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
如家的客房墙面以淡粉色、淡黄色为主色调,地毯及室内用品与墙面相映衬。铺上花台布的精致小圆桌、简洁实用的床头柜,以及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画的色调和图案也都透出家居的风韵情调,有如家庭主妇精心布置的一样。
此外,如家在客房配置了可折叠的行李架以节省空间,在卫生间配备两种颜色的毛巾牙具,可避免两位客人同时入住时的麻烦。所有这一切,如家都是引进专业知识和精心规划,使服务和产品的效益最高,从而为客户提供“干净、温馨”的经济型酒店产品。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季琦在运作如家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了网络的力量,从开始就将网络基因植入其中。比如,如家快捷酒店2005年针对会员推出了“6+1”的促销活动(凡是一个月内消费满六夜的顾客就可以享受一次周日免房费服务),由于有一套成熟的客户管理系统,如家通过数据库就能取出满足条件的客户资料。这样既快捷又节约成本。
而如家的会员制模式更直接取源于携程网的成功经验。目前如家日常房费92折的佳宾普卡的发行量达到了20万张,而打88折的佳宾金卡的发行量则达到90万张,不考虑这110万张卡的订房数量,单纯这110万张卡的购卡值就达到了近2亿。
第二阶段:扩张阶段。
季琦清晰地意识到,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让消费者感受到“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让投资者感觉到“经济”,而要让投资者满意必须走规模化的路径。所以他一开始就将连锁扩张作为如家的重要目标。如家在2002年半年的时间内就开了4家连锁店,到2003年底达到13家,2004年35家,2005年底 70家,一年比一年迅速,每年利润增长都超过50%,公司规模稳步扩大。
虽然如家有速度的憧憬,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季琦还是对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在对待连锁扩张的方式上,如家采取的是重点布局,先直营落地,后加盟扩张的策略。起步于北京、上海,然后以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为跳板,进入其周边的大中城市,天津、杭州、南京……形成了眼下的“华北区”、“华东区”,围绕广州、深圳的“华南区”。
速度对现金流也形成巨大的压力,如家化解这个矛盾的方式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2003年,如家又引入了包括IDG、新加坡梧桐创投等境外的战略投资。在资金的强有力支持下,如家的连锁发展顺风顺水。
不难看出,如家从布局到现金流,每一步骤都是精心设计和控制好的,所以在发展道路上没有丝毫的挫折,几乎是笔直的路径直冲纳斯达克而去。
第三阶段:筹备上市。
这事实上是如家创始人的最终目标,也是如家的最高战略,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季琦将接力棒交给了孙坚。2005年1月,原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孙坚出任CEO。如家董事会看好其在零售业、连锁业的管理经验,将带领公司在两年内上市的重任交给了他。
2006年6月15日如家CEO孙坚表示,“我们已经启动了上市进程。”而此前,如家的另一半携程网早已于2003年上市,融资金额达7560万美元,看来,季琦和梁日新的既定目标已屈指可待了。
点评:
经济型酒店作为投资者的经济性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就是经营中可以带来良好的现金收益;其二则是可以享有商业地产的增值收益。经营得好其土地增值就越高,两者形成互相促进的循环。比较如家和锦江之星,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锦江之星在发展的开始阶段主要采取购买商业地产直营的方式,而如家则以租赁为主。
一方面,锦江这种地产操作方式的资金压力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作为集团大战略的土地增值收益不容小视;相比如家的目标则抛开了这部分收益,他的目标就是上市,通过上市来实现投资者价值回报的最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锦江之星走的是融入商业地产概念的经济性酒店,而如家则是纯粹连锁意义的经济性酒店,两者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
三、战略:混沌摸索VS精确设计
最能反映一个人特点的不在于外表,而是他的思想;
最能表达一个企业特点的不是他的规模、流程,而是他的核心战略,以及创始人赋予这个企业的文化基因。
所以我们虽然看到很多企业虽然在同一行业,生产同一产品,但是在发展路径上却表现得千差万别;并且这个核心很难被跟随者所模仿,做得再好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这才是众多企业生态万千的真实原因。
这个道理恰好说明了如家和锦江之星在发展上表现出的异同,以及在市场上不同的表现。
虽然锦江之星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经济型酒店,更把第一品牌作为自己的战略远景。但是,与如家不同的是,它只能在服从于锦江国际集团的大战略下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小战略路径演绎和行进自己的步伐。而如家则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大战略来演绎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有人说,“从一开始,锦江就输了,在战略上输给了如家。”
1、锦江之星——集团大战略的补充和延伸
锦江之星隶属于锦江国际集团下属的锦江国际酒店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锦江酒店),而仅仅锦江酒店就拥有锦江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及华东、北方、华中、南方、西北、西南六大区域性公司,专业从事星级酒店和“锦江之星”连锁经济型旅馆,以及餐饮业和酒店管理学院等产业。
很显然,锦江国际自己是定位于多档次丰富且完整产业结构的酒店行业龙头,所以“锦江之星”的诞生也只能是集团大战略的延伸和补充。在这个大旗帜下诞生的“锦江之星”,既享有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利益,也背负上了自己的发展必须服从于集团大战略、决策行动受限太多过于迟缓的包袱。
锦江酒店的战略架构是将“锦江”做成四星级到五星级的高档酒店品牌,而对于经济型酒店,则以规模化发展为主。所以,从1997年到直到2003年,“锦江之星”一直在迎合着集团的大战略,先是星级酒店品牌全国布局抢占最有利的城市和地段位置,然后再高档酒店的全国开发和主要城市布点,接着是中档酒店的全国发力运营和,最后才是“锦江之星”的全国作为。因此,留给“锦江之星”发挥的内部资源和空间就非常有限。
因此,锦江之星一直以自建(收购)直营模式为主的全国市场拓展策略,也正因此如此,锦江之星虽然于1997年第一家进入经济型酒店,直到2004年的时候,也没有完成全国的布点。而自建(收购)直营模式一方面让锦江之星陷入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困境中,另一方面也陷入了不能快速发展布局做大规模的发展困境中。
另外,锦江酒店一个深层次的失误则是,集团领导认为从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收益不算很大,由于持股比例小,各门店面在初始成长阶段,因此“每家每年收益也就6万元左右,就算发展到300家,也只是1800万元”。这充分说明了锦江酒店对“锦江之星”战略上重视程度的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市场上巨大的失误。
正因为这样,2004年年前的“锦江之星”7年时间才发展了不到20家酒店,而且大部分占据的均是城郊结合部,实施的是“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战略。不仅如此,锦江酒店还设计了一个高等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新亚之星”,该品牌将用于填补“锦江”和“锦江之星”之间的市场空缺,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集团对“锦江之星”存在的价值理解偏差。
而单从“锦江之星”的品牌战略上来看,显然它事先并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塑造,只是充分借助了锦江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延伸。所以其品牌之路是不断自然演化而成型的——早先的锦江之星旅馆只提供最基本的住宿;接着才是旅馆的升级,改进设备、设施,提升“锦江之星”的品味;最后是对旅馆增加功能。这也是基于应对如家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所作的新诠释,比如追求更加宁静素雅的氛围,简约精致的品味,在客人感知方面加大改进力度等。
因此,“锦江之星”严重缺乏一个清晰的消费群定位和在此基础上的品牌和传播定位,“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有哪些需求?我们如何来满足他们?”等这些问题在锦江之星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不是把锦江之星做成“经济型酒店”,而且是叫做“旅馆”。但是,实际上,中国老百姓骨子里是认为酒店或宾馆是高档的,而旅馆和旅社则是低档住宿的代名词,这是品牌建设上的又一败笔。
“锦江之星”可谓是“老鞋走新路”,“走一步看一步”,是典型摸石头理论的实践者。
2、如家快捷——精确设计、一步到位
2002年成立的如家,则是完全的全新的品牌,全新的产品概念,全新的品牌定义,全新的消费者界定,可以说是“新路穿新鞋”,“一步到位”。
如家的创始人季琦也是携程网的创始人,由于禀赋中融合了IT行业开放、快捷的思想基因,如家的一开始就完全抛开了其背后集团首旅集团和携程公司的桎梏,按着自己理解的战略横冲直撞。
这也是如家在战略与“锦江之星”的根本区别,也是导致如家为什么能够快速超越锦江之星的根源所在!
刚开始,如家就直接引进了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其核心管理团队,很多来自金融、酒店、IT、管理咨询等领域,平均年龄才35—45岁。“从酒店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专业人才,从连锁化产业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这种组合让我们能在中央支持服务系统上,更加的全球化或者市场化。在操作层面上,更加专业化的运作。” 如家从产品设计到服务流程,每一步都依赖这样的专业团队精心设计,“简单、标准、可复制”一步到位。
如家的品牌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开始命名为如家就是希望提供消费者以一个宾归如至的家的感觉,后来更名为“如家快捷”,更是希望迎合快节奏的需要。因此,如家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客房墙面以淡粉色、淡黄色为主色调,地毯及室内用品与墙面相映衬,铺上花台布的精致小圆桌,以及床上用品、窗帘、装饰画的色调和图案也都透出家居的风韵情调,有如家庭主妇精心布置的一样。此外,还配置了可折叠的行李架方便旅行客户,所有这些细节,都是服务于品牌而进行的精心设计组合。
在连锁扩张的节奏上,如家也做得非常优秀。在开始主要采用直营的模式,通过特意控制节奏进行内部流程的梳理和整合,待内部准备充分了再进行扩张。比如,如家每半年会就16本标准手册的改进开一次会,保证标准适应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新变化。
而对加盟如家也很有自己的思路,虽然也有选择加盟伙伴导致品牌受损的案例,但是如家认为,“这个亏当然不会白吃,是一个丰富加盟管理经验的机会。比如说,一个地方没有直营店,就不会允许加盟,因为我们本身没有对那个城市的经验。再比如说,无论加盟方如何要求,不会允许他擅自降低甚至是提高装修水准。”
如家的区域性发展策略,采取的是先在经济热点地区和城市强势布点,在获得认同和建立基础后,兼用采用其他方式,扩大酒店的网络布局和扩大酒店规模经济性。像下棋一般布局,通过直营作为根据地和整体赖以发展的基础,在熟悉该地区的特点后,发展连锁做规模,如家的连锁之路已经渐入佳境。
点评:
很多企业家都谈战略,但往往犯了两个错误,一个就是将战略和目标混淆,比如“我今年的战略是发展150家连锁店”,这是目标而非战略;另一个错误就是战略只是企业高层文件柜里的机密,为了保密所以没有变成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从而导致了战略的旁落。
真正的战略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这方向的措施和路径,一种行动指南,他必须是清晰、简洁、让企业所有员工理解的,这样才能将战略的价值发挥至极致。
显然,如家的设计战略符合了一个好战略的种种要素,不仅仅从时机的把握上,更从内部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严密而且清晰可执行的;而锦江之星受制于集团大战略的影响,难以形成自身清晰的战略表达,虽然战略融合了自然战略和设计战略的特点,但是含糊不清、没有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
可以这样说,如家的发展堪称设计战略的典范,这是它的成功最有借鉴价值的地方。
四、 谁是未来经济型酒店第一品牌?
如家和锦江之星发展到如今,虽各有高下,但都代表了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但是,随着竞争态势的变化,对于两大品牌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从宏观层面上看,随着经济型酒店的日益走红(据中国饭店协会行业资料统计,经济型酒店经营利润率在50%左右,投资回收期在3至5年之间),来自各方的投资者(尤其是商业地产商)都开始一拥而上,重新又上演了一场以经济型酒店为主题的投资热。
同时,国外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也开始强势入住中国。这些巨头企业拥有充沛的资金支持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在中国已经形成不容忽视的力量。其中上海就有莫泰、宜必思、速8进入,其中速8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了25家店,速度比如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经济型连锁酒店远未饱和,但价格战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随着近几年高档饭店的过剩,房价逐级下滑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各地方已经出现定价在120元/晚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而一些经营困顿的星级酒店也加入了这个战争,昆明的星级酒店价格低至70元/晚,经济型饭店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面对竞争态势的转变,如家和锦江之星两大品牌也开始了变革之旅。
1.如家的速度挑战
首先,从如家的成功轨迹上看,如家成功在速度优先抢点布局、经济运行规模取胜,但是这种速度至上能否通关却不得而知。
就目前而言,无论从抢占市场份额,从扩大行业知名度来看,还是经济型酒店之间的互动和获得网络增值效应的角度来看,如家都需要维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因此,如家必然会采取“合资”、“直营”、“管理”、“特许”等多种方式,尽可能的进行加速,而上市募集资金成为这一模式能否具有强劲推力的基础,所以,如家必须迈过这一关,才能继续自己的领跑之舞。
但是,这恰恰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如家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必须维持强势的扩张,但另一方面,这种追求快捷,必将在发展中加剧了标准化统一的难度。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稳定,而片面的速度往往和质量相互背离。现在靠发展速度、数量占领市场,但占领后接下来的问题呢?只靠速度和数量打开的品牌是短期的,靠品质占领的才是长远的,一旦数量跟上而品质没跟上,负效益的后果会更大,国内不乏在连锁之路上中途夭折的巨人。或许这又是如家的另一考验。
不过,如家还是清晰地认识到了这点,在上市的筹备期,孙坚在积极完善如家的平台建设,比如KPI绩效考评系统、标准手册等软工程。“如果竞争到了价格战的地步,我肯定没有那么洒脱地去建立我认为有效的系统,尽可能在市场条件好的情况下把基础打扎实一点。五年以后,系统才是发挥竞争力的时候。”
其次,仅仅单一经济型酒店的产品也局限了如家抗风险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如家相比锦江之星的短板所在。
而多档次多品牌酒店模式,则可以有效保护核心优势,比如延伸经济型饭店业务,可将因经济原因从中高端品牌流失的顾客,安排在低端品牌内,从而保留了该顾客,不仅防御了竞争对手的竞争;也可以将低端市场所培育出的准高端顾客,引入中高端品牌,最终,都增加了从顾客身上的盈利。
参考国外单一品牌饭店,特别是经济型饭店,在面临上下两端的同时竞争时,价格敏感型顾客的流失必将导致经营危机。因此,从80年代开始,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饭店集团之间的竞争体现为多品牌、多档次、多地域的竞争;单一品牌,特别是经济型饭店连锁公司(以低端市场的单一品牌)出现了经营困难,最终至被其他高档品牌集团,或综合性集团所收购。
不过,如家不傻,在看到莫泰在原有168(元/晚)的品牌之外又建立了莫泰268(元/晚),如家的原CEO季琦也离开如家之后创立了汉庭商务连锁酒店,细分切入比如家稍高一个层次的酒店市场,这也算是一种分身的应对吧。
2.锦江之星的体制槛
前文虽然分析了,“锦江之星”的主要困局是受制于集团大战略布局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是困顿整个锦江系的痼疾——国有体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在大背景的影响下,“锦江之星”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估计很难有所作为。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如家的最高战略是上市的话,那么对于锦江之星,他的最高战略不应该在市场层面,而是应该着眼于内部的体制改革,不论是锦江之星也好,还是整个锦江系也罢,这才是它当前的最高战略。
所幸的是,锦江系的高层并没有停止运作。2004年锦江国际集团挂牌重组后,就流传着整合旗下酒店、餐饮、旅游三大主业的悬念。
并且锦江国际与其子公司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锦江酒店以18家企业股权及1家分公司的资产置换锦江国际对其持有的100%股权,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今后将以输出管理为主业。
同时,锦江国际高层也透露,在“全国攻略”的部署中,摒弃了“带资管理”的传统做法,除了少量的旗舰店,其他70%以上的锦江品牌酒店都将由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管理合同、特许经营等形式完成布局。
并且,从母体的优势来看,锦江系整个产业架构完整,资金充沛(有三家上市公司的支持),加上历史品牌的惯性,未来对于锦江之星还是敞开了希望的大门。
而这,却恰恰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市场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