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如何提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如何提优

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出发,大家对课堂的关注不再只集中注意看教师是否认真教学,学生实际有无学到知识,是否掌握技能,能否“学有所得”,能否“学以致用”也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要掌握基础、扎实基本功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轻松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牵涉到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已成为近几年数学知识考查的重点. 面对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领会大纲基本精神,对教学内容要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重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而习题的布置也要经过认真筛选,要有示范性、典型性、探究性,既能落实基础又可强化基本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例题、习题落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快捷地扎实基本功.

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生主动学.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他们才会热爱学习.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很重要. 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应该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应倡导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设置、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设置相应的情境辅导教学. 例如,在讲解平方差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导入:小红去街上买苹果,价格是每公斤9.8元,现在称出苹果重10.2公斤,小红随即付了99.96元. 小红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说说你的想法. 生:小红带了计算器. 生:小红心算能力强. 师:为了弄清楚小红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同学们到书里找找答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是怎样计算的:9.8 × 10.2 = (10 - 0.2)(10 + 0.2) = 100 - 0.04 = 99.6. 师:请问,他这样算正确吗?请同学们验证一下. 这种运算是不是一种巧合呢?你能说说你的观点吗?从类似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样一步一步导入课题的话,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另外,在充分理解、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更为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乐于学习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注意. 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并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是优点就赞扬,但对其不足和错误也要及时地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要告诉学生你一定可以做好的,要给予他希望,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关注,从而引导他积极地去面对去改正.

4. 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即学以致用. 这就表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再只是简单掌握几个知识点,而是要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也要注重传授运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可以用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联系实际成了传授知识应用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学习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设计几个图形,如设计电视塔或者一个艺术造型,等等. 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所学知识,又加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学课堂不再仅仅限于关注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掌握了基本技能,能否“学有所得”等都成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注点和研讨点. 本文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研究怎样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燕萍.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农家科技,2011(04):51-53.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效果 课堂气氛 备课 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展的过程,必须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新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上获得。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好,有的老师上得枯燥乏味,为什么?因为前者在教学中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他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而后者虽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的内容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整节板着脸,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喊“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前者是带着满腔热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上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有问题的学生,留待课后指出他们不足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教师要精心备课

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实施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教学前的预设。精心的教学预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先导,也是有效生成的保证。上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前提。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钻教材。数学教师课前首先要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在本章本册中的地位,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从而安排好课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再设计好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做到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把握梯度,较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备学生,上课前准备的重点是要备好学生,先剖析学生的各个方面,然后设计好问题情境。只有了解了学生特点,才能根据探求知识规律和认知规律,作出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预设。只有学生得到了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入学习角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拓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通过适当地示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

四、利用多媒体强化教学效果

1.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数学教学过程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景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像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也应该作为学校及任课教师的一项长期任务。而所谓初中数学的有效性主要指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在课堂中通过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就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才能确保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导致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容易提高的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因素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课堂师生关系不融洽、学习氛围不和谐及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正确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普遍没有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水平,不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教学效率提不高,也就不能持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当前数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够积极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不能有效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会导致学生们产生厌学。另外学生学习数学不得法,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常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学有效性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结合上述制约因素分析自身教学特点,认真地探讨和思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建议

1.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仍是以教师主讲的模式在进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乏味枯燥。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设定上都过于僵化,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各任课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具体来说:(1)课堂教学结构打破教师主讲的局面,多提供学生们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的机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及初中生年龄的特征,课堂设计适当融入趣味性内容。初中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热情但又不成熟,喜欢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可通过在课堂设计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3)课堂设计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多元化。任课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的特点,积极引入课堂新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多元化,改变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现状,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勾股定理的相关教学中,引入时可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注意,证明时则可引导学生们自行探索,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纠正,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又乐在其中。

2.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施以引导

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各任课教师还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加强老师的作用,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或学习方法。目前来看,具体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充分利用好课堂设问,通过提问,分层次对学生们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课堂的设问,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是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讲解,同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提问环节是做好教学指导的关键,各任课教师要善用该手段,在设问时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有针对性和侧重。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应逐渐使教学引导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并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的其他需要调节教学引导的实施力度,做好教学引导,从而保证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灵活掌握和吸收更多知识。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应在加强例题和习题设置引导方面下功夫。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目标与难易程度,各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插入适量的题目,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一方面查漏补缺。

3.适度评价学习效果,循序渐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为了中考取得较高的分数,而采取“题海”战术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从长远的学习数学及培养数学素养方面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那么,面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瓶颈,各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方式,督促其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任课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作为目标,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属于自己的正确数学学习方法,最终训练自主创新、发散思维等能力,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组合体,涉及多个方面。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当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更应当关注如何提高学生们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各任课教师不断致力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地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志峰.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5):213.

[2]张守彩.浅析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5):8.

[3]李群辉.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28):100.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的教育思想及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教学开始重视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做出如下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为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数学教学之中,而不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数学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知识点时,刚开始学生对全等这一概念的相关知识还不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全等的三角图形,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尺、金字塔的任意两个面等等,学生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很容易对知识点产生兴趣,教师再通过学生举出的例子为学生总结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由于其可以通过图像、文字、语音等功能来实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目的,因此受到大多数教师的青睐。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一味地追求新颖,使得原本简单的知识内容复杂化,也有的教师将教学“娱乐化”,使用过多的图片或视频充斥课件,使得学生根本学不到太多知识内容,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点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若学生可以主动地对新的知识点提前做出了解和总结,学生就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而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引导,让学生在对知识点的了解、分析、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5

一、增强互动,培养兴趣

初中数学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不然学起来会很困难。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第一章实数的时候,首先要学生掌握的就是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含义,再列出实数分类的框架,引导学生一起记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加深记忆之后,教师要组织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在课件上显示一系列的数值,按顺序提问全班的学生来回答数值的类别。如圆周率π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为什么?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把圆周率π认为是有理数,教师就要加以纠正,让学生牢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个概念。

通过课堂的游戏和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巧用教材,优化教学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思考题和课外拓展题,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实数的运算时,要求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课文上在每一个规律下都会有练习题。教师在讲述完规律后要让学生做这些练习题。做完之后,教师要在课件上显示一些打乱规律顺序的题目让学生去解答。如,要求学生使用规律快速地解题:125×32×4=125×4×32、24×(2+10)=24×2+24×10等。学生在做完练习后不难发现,掌握了规律,数字的运算就会变得简便很多。

通过合理利用教材上的练习和拓展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除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因为一些数学题难度较大,学生往往苦思而不得解。成立学习小组的好处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有利于想出多种的解题方法,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

例如,解答这样一道三角函数应用题:某工程小组开展维修连接AB两地的电缆,工作小组在山脚C点测得A、B两地的仰角分别为60°、50°,在A处测B地的仰角为45°,已知点C比点B矮100米,求BC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在图上标出数值,然后找出中垂线、中点等标出,分别对不用不同的三角函数来解答问题。通过交流,学生可以讲出自己对这道题目的思考和解答,也可以补充他人遗漏的地方,不仅可以加快学生解题速度,还可以锻炼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篇6

一、 课堂有效参与的含义

有效参与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使思维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时间内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布鲁姆曾将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态度和作用的程度等情感的前提特性作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都建构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之上,所以有效参与的核心表现在思维的参与度上.在这个意义上,只要积极思维,即使安静地倾听也表示为主动参与,而相反如果不动脑筋,课堂表现得再热闹也只是形式上的参与而与.

二、 课堂有效参与的特征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上教,乃是真教;在“做”上学,方是真学.可以说,课堂有效性应体现在“做”上,而特征又从师、生两方面得到体现:

就教师而言,最大的特征应是主体性和主导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构建新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在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者在认知上相辅相成.

对学生而言,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特征体现在主体性、能动性和全面性之上.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和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从而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三、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做到语言幽默、贴近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幽默是教师需要学习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课上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无论把门开多大,门始终与地面垂直;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为什么不会出现其他的形状呢?这样一些生活实例隐含的数学原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如果能加入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学生一定乐于去探索,从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也会随之大大提高.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引领,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提供舞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设计

要想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案中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组x+y=122x+y=23

,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置.学生就会依据自己的现有水平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好问题,如:(1)对于上面的方程你最关注的是什么?(2)解这个方程你的依据是什么?(3)这个方程组的解是多少?(4)怎么求解呢?(5)如何检验呢?(6)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等等.通过参与到课前学案的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提高.而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要分解教材中思考题的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和研究中去.

四、 课堂有效参与的思考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课堂的有效性应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之上,脱离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就是空谈,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公民的数学素养与进一步学习对中学数学发展的要求作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来安排教学,使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状况、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表现出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力求公正、公平、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篇7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进行。比如,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做到三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美术教师应发挥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才能;具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

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加上适当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的缺陷。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时,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优势,即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给学生四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将要教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教学生如何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还可以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比较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运用多种教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兴趣。直观性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如可经常收集、制作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具,展示给学生看,以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大部分是名家名作和民间工艺精品,也有一些范图、包装盒之类。这种教具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渲染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但这些精妙作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配有另一教具形式——自制教具,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通过多媒体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的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寓于“弹指”之间。漫画教学时,利用电脑展示一个形象转换成漫画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清楚复杂的变形过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绘画竞赛,培养兴趣。根据中学生好胜心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展示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如课堂评价时,师生一起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鼓励,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贴于班上的“露一手”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篇8

初中数学对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来讲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就是枯燥,而且繁琐,主要体现在讲起来很枯燥,听起来也很乏味,他不像文科那样,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很多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典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我们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上除了计算、解方程,就是应用题和难缠的几何证明题,实在是毫无故事情节和诗歌的韵味,我们在教学新课时主要就是在讲例题,而书上的例题,分析、解题过程都是给我们编排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稍不注意我们的讲解就是照本宣科,稍不留神讲起课来就让人感觉平淡无味,不想听懂,没有任何的新颖感和吸引力。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都要重视课堂例题的教学。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现就如何提高例题讲解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讲解出学生的需求与求知欲

例题出示后,要让学生主动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既不能原原本本的读教材,也不能只沿着自己的思路在讲解,一个个条件分析,直至得出结果。这种讲解看似讲得很流畅,毫无节外生枝,未丝毫浪费时间,但学生听得很乏味,往往会出现会做的地方不想听,想听的地方没听到。

例题的讲解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让他们找到到达“那一村的方法。所以,在讲解例题前,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找出解题的关键,此后教师应对学生解题情况作相应的了解,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同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教者通过不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讲透题目的本质

例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集知识性、典型性、探索性于一身,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范例。例题的讲解,不能就题讲题,要充分挖掘这道习题的功能,通过讲解例题,讲清这种类型题目的本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感时,教师要及时把握培养学生

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好机会,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他方法解题,有没有其他结论,可不可以改变题目相关条件等,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有感而究,深入理解题目的本质。

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断设问:这样,对一个问题,我们把的本质讲清楚了,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解法也就清楚了,只有这样,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才可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讲清蕴含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例题讲解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消化吸收成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这样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一堂有思想深度的课,才能给学生留下长久的思想激动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可能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忘了,但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将永存。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和观念的培养,通过一些数学思想的传授,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头脑”,使他们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会有真正的实效和长效。

四、讲多题一解

对简捷常用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记于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果教师能选择不同题型但能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解题,学生在应用中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采用“多题一解”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同时自觉发现、摸索、总结、应用解题规律,从而扭转部分学生在理论上有足够知识,但一遇到解题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的被动局面。

五、讲改编例题

改编例题的方式很多,例如教材中有些例题的背景一般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或者将例题的条件、结论进行改编,由表及里,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贯通,引伸拓宽,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思路剖析,牢固掌握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

六、讲错题辨析、改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讲解题目的正确解法有时达不到教学目的,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无法对症下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课堂例题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疑难或者易发生认知偏差的问题,设置错题辨析、改正,让学生发现错解及产生错解的原

因,从错题中体会到知识的关键点和易错点,辨析出知识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找到正确的解法和结论,有效地知错、改错、防错。。

例如解方程组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学有效性 教学经验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活跃的气氛、丰富的信息输出,更要追求高效,只有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析如下。

1. 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3. 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4. 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5.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6.要注重有效的教学延展

篇10

1 结合实际,精选例题

选择恰当的例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材中的例题是专家与学者精心设计后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我们应重视课本例题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课本的例题并不是我们“唯一”和“必须”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实生活经验是我们选择和设置例题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例题并不适合你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就要补充合适的例题、或调换例题,甚至放弃原有的例题。要选择恰当的例题就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你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大胆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在茫茫题海中“慧眼识珠”,甄选出师生所需要的例题。

2 注重变式,培养能力

2.1 注重例题的一题多解(证)。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解法,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引导学生感受解法的灵活性,使他们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2.2 注重例题的一题多变。在讲解例题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注重例题的变化,加大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对例题的变式可通过改变条件和结论,图形变式,类比和拓展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讨,把一个题变成一类题,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达到使学生解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3 注重规律的总结,探寻学习的“捷径”

数学题海浩瀚无边,很多学生深陷其中,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为解决学生的困境,我们要为学生开辟“捷径”——总结规律。例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是各种习题的“原型”,通过例题中规律的总结,使学生熟知并掌握了某类题的解题规律,就会在解题时领先一步。

例:(九年级28.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增长率问题)因为教材正文中引例的计算不简便,不利于整个解题过程的操作与展示,我把课后的练习题设置为例题。

例:某饮料厂1月份生产饮料的产量为500吨,3月份上升到720吨,求这个饮料厂2月份和3月份产量的平均增长率。分析:设平均增长率为x,1月份产量为500吨,2月份产量为500(1+x)吨,3月份产量为500(1+x),(1+x)即500(1+x)2吨,列方程500(1+x)2=720。解题之后,延伸分析:如果1月份产量为a吨,3月份产量为b吨,则2月份产量为a(1+x)吨,3月份产量为a(1+x),(1+x)即a(1+x)2吨,列方程a(1+x)2=b。

总结平均增长率问题规律:a(1+x)n=b,其中a为增长的初始数据,n为增长的次数,b为增长后的最终数据,如果是降低百分率问题,只需将加号变为减号即可。有了这个公式,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4 注重例题的讲评,讲究技巧

4.1 提高教师素养,激发探索热情。在讲解例题时,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很重要,单一的语调、无表情的面孔、慢吞吞的举止无异于“催眠曲”,很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形体语言要丰富得体,讲解要饱含激情,同时要运用适当的“留白”,由衷的“赞赏”,巧妙的“设疑”和迭起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心底深处的震撼。

4.2 借助例题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正确读题和理解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正确地提取数学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题要引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理清题意,找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