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影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2年这个千年难遇的好年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是一个厄运年,本土票房收入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冰点。贺岁片被《魔戒首部曲》拔得头筹,暑期档被《蜘蛛侠》《未来报告》《黑衣人2》等好莱坞影片抢占花魁。无论黄金档期还是淡期,港片都破纪录地被外国影片全线压制。截止到2002年8月20日,香港本地电影上映不足40部,暑期票房总收入只有7500多万港币,相比2001年同期17000多万港币的票房下跌了56%。票房前10名中,港片只占4个,不仅比例是近年来最少的一次,而且没有一部进入前三名,绝大部分港产片都只是昙花一现。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已经如履薄冰,到了关系生存的严峻时刻。
表12002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我左眼见到鬼》(银河映像)520001
《绝世宝贝》(一百年)418522
《天脉传奇》(浩瀚)411031
《这个夏天有异性》(寰亚)4946
《悭钱家族》(寰宇)5842
《幽灵人间2:鬼味人间》(寰亚)3528
《枕边凶灵》2258
《香港有个好莱坞》337
《心慌方》(安乐)316
注释:
①表1、表2、表3、表4数据均来自(汉电影网站),4表均由笔者编选制作。
表22001年7月1日—9月1日,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数据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票房冠军周数
《少林足球》(星辉海外有限公司)1060443
《瘦身男女》(一百年)74033
《全职杀手》(天幕)425501
《同居密友》(电影动力)41819
《蜀山》(中国星)31162
《愿望树》(东方)2740
《吧啦吧啦樱花》(嘉禾)3675
《买凶拍人》(嘉禾)3171
《七号差馆》(东方)1150
就表1、表2来看,虽然同样的暑期档(7月1日—9月1日),两个年度进入每周十大卖座排行榜内的港片数量基本一致,但票房成绩却相差很远。如此大幅度的票房滑落是史无前例的。2002年之前,好莱坞电影在许多国家囊括了50%到90%比例不等的市场份额,但独独在香港颇受冷遇,票房占有率不及香港本土电影的1/3。据统计,1970年至2001年31年间的香港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的平均票房收入从未压倒过港片,占有量少于总票房的三成。在每一年的票房“十大”或“二十大”影片中,港产片也都是占尽优势。1981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打不过香港影片《人吓人》、《投奔怒海》,票房排名第16位;1989年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美国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FramedRogerRabbit?),香港票房不及王晶《赌神》的1/3。即使在1993年以后政治因素一定程度影响香港电影产量的情况下,虽然好莱坞在港境遇略有改善,但票房占有率也绝对达不到50%。
为什么2002年暑期会走到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呢?或许2001年暑期市场的火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外国劲敌所致?为廓清这层疑义,我们可以考量以下数据:
表32002年7月1日—9月1日,外国影片在港票房数据(前五位)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
《蜘蛛侠》(Spider-Man)72900
《未来报告》(MinorityReport)52253
《黑衣人》(MenInBlack2)42052
《精灵鼠小弟2》(StuartLittle2)3925
《星际宝贝》(Lilo&Stitch)5859
表42001年7月1日—9月1日,外国影片在港票房数据(前五位)
片名上映周数票房累计(单位:万港币)
《珍珠港》(PearlHarbor)62421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41841
《盗墓者罗拉》(TombRaider)41625
《尖峰时刻2》(RushHour2)41329
《侏罗纪公园3》(JurassicPark3)21007
两个年度登香港暑期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基本水准、国际声誉、市场竞争力都旗鼓相当,这从大都在3000万港币内上下浮动的票房数据中可清晰得到印证。但为何本土市场会落得如此迥然不同的境遇呢?
二、香港电影产业:多重危机
这种滑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下半期。港片一直以应接不暇的姿态展现于东南亚、韩日及欧美市场,不仅票房一路飙升,而且还成功构建出全球华语电影的市场网络。但高速增长的票房背后,却根基不稳。从1993年以来,香港电影市场开始出现较大跌幅,
直至1999年。其间不仅每年跌幅依次为7.58%、15.06%、19.34%、12.65%、21.4%、22.34%、22.34%,[1](P8)而且1999年票房与1992年相比跌了近一半。其后以《少林足球》为代表略有回升,但2002年却又跌到最冰点。这种连续多年跌落又瞬间回光返照的市场状况,隐藏着莫大的危机:
(1)资本危机金融风暴以后,东南亚电影市场严重萎缩,以往源源不断流入香港影坛的台湾、马来西亚等资金锐减八成。以往平均每部港片制作费有1500万港币,年产200部,所需资金为30亿港币,而现在年产120部资金总共才8亿港币,平均每部暴跌至700万。制片人只能采取大幅度降低成本、粗制滥造的生产方式,继而又带来恶性循环。
(2)行业危机观众的欣赏口味不断现代化,喜剧片、动作片等类型已受一定程度的唾弃。大规模工厂流水线式粗制滥造的劣质影片也趟浑了整个香港电影产业,港片在不知不觉中被打入水准低下、市场萎缩、观众不买账,进而无法再生产的恶性圈套中。从业人员从高峰期的五万多人锐减到2002年的数千人。另外,全行业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控制电影成本,庞大超支为正常现象,一旦市场出现滑落,便很难适应。整个电影行业呈现出严峻的生存危机。
(3)卖埠危机没有完整的卖埠市场网络,这是香港电影的致命弱点。除了像嘉禾集团这样规模巨大、又不断有电影发行、并有足够资源发掘外埠市场的少数大公司之外,绝大多数香港电影投资者都局限于东南亚市场。当这些市场萎缩,多数小公司开拍新片就没有可能,即使能开拍,也只能以低成本制作的方式,降低质量。同时港产电影越是不景气,人才越是外流,台前幕后的优秀人才纷纷到海外,再回来帮助外国电影分占港片市场,令本土电影卖埠市场雪上加霜。
危机的产生,源于最本质的香港电影产业制度。
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公司主宰的垂直统合模式
电影生产投资大、赚钱快。但单部电影公映寿命较短,不仅赚的是小钱,而且还有发行放映部门的利益分成。所以为保证票房收益,必须选择合适的档期在多条院线同时上映,这就需要建立电影流通的畅销渠道。目前香港电影产业已形成由大公司垂直统合的运作模式,也即:从制作、发行到放映,甚至后期电影产品的开发等所有环节,均由大公司一手包办。大公司以实力投资拍摄,丰富创作;自行建立影院,掌握发行;并且收购一系列影院形成强大的独立院线系统,保证影片畅销无阻。
这种大公司主宰的产业经营模式,不是现代市场体制自觉选择的结果,但的确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最典型的就是“邵氏”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与“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两雄对峙,发展为60年代国语片主导力量,再到70年代开创国、粤语电影并行的集团式局面,一直鹤立鸡群;直到“嘉禾电影公司”成立并启用李小龙和许冠文主演一系列的真功夫片和市民喜剧片,才遇到相应的对手。80年代,以高卖座纪录起步的“新艺城电影公司”,和接手邵氏电影院线的“德宝电影公司”,与以《杀手壕》《炮弹飞车》等影片推向国际国内发展的嘉禾公司并列成为香港制片界鼎足三势力。90年代,向华强兄弟“永盛电影公司”因《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票房电影而最具影响力。另有在港经营“东方院线”、在台经营“国片院线”的“东方电影公司”,以及原有“长城”“凤凰”“新联”和新成立的“中原影业公司”合并成的中资机构“银都机构有限公司”。香港电影史上诸如李小龙《精武门》、成龙《警察故事》等绝大多数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独特创意构思的大制作,开创时代潮流的影片和导演,基本都出自大公司,它们的成就基本上显现了香港电影的成就。
这种垂直统合的产业经营模式,决定了香港电影采用院线制排片,不可避免垄断的出现。首先,院线制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票房。全港拥有三条以上的电影院线,每条院线基本上都超过20家影院,并渗透到每一个有黄金卖点的商业角落。这样在推向市场时,就能形成排山倒海的集团式效应,最大程度地保证观影人次和商业票房。其次,院线制排片有优先权。拥有院线所有权的大公司电影可获得优先排映权,并一般占据着整年的黄金档期,剩下的淡期才会让给被认为能赚钱的独立制片公司的影片。再次,院线制排片有严格的档期观念。一般农历新年、圣诞、暑期等黄金档都会让给成龙、周星驰等巨星作品或者老少皆宜的合家欢喜剧片,其他稍微不重要的档期也都排映明星主打的动作、喜剧、枪战等类型片,最差档期安排的也必须是有一定票房号召力、至少保证回收成本的影片。
院线制也决定了严格的票房机制。上世纪60年代,香港西片院线商就开始建立行内互通票房机制,每天以手写或英文打字印刷成单张,供各戏院、行家参考。70年代初,《娱乐影讯》的出现,使得电影票房开始有了完整的数据纪录,兼有外语片、港产片数字,稍后又出现十大票房排行,比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类数据更为完整,为香港电影建立了良好的票房制度。90年代初,香港电影开始以电脑联网系统售票和出版票房,走向了精确化。每条院线都有极强的自觉性,不会产生诸如国内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事情,因为发行公司有一整套严格的查核程序,而且多条院线竞争也很激烈。
(二)海外市场的强烈依存性
香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从1923年黎民伟制作第一部香港本土的剧情长片《胭脂》开始就已经确立了海外市场为本位的观念。只有依赖海外电影市场才能保有生存空间,是香港电影独一无二的产业特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香港电影虽然制作技术和质量都比不过当时华语电影中心上海,但凭借粤语方言的优势在南洋大受欢迎。此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是香港电影的生存命脉。五六十年代,邵氏和电懋两家公司在东南亚有完善的发行网和院线,令香港达到全盛,年产300多部。当时流行的“卖片花”制度,即预先出售电影制成后的版权或上映权以筹集资金拍戏,也极大地推动香港电影以工厂流水线方式粗劣生产。70年代,李小龙真功夫电影带动了欧洲、美洲及非洲等市场,海外市场由原先的20多个国家迅即增长到80多个国家。同时海外市场的消费刺激也促使嘉禾公司采取重质不重量的制片策略,又资助独立公司拍片来满足不同院线需求,这种做法直接推动了独立制片人制度的兴起,更成为日后香港电影生产的主要模式。8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生存依赖的主要还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亚洲市场,并所占出口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台湾市场几乎与本地市场占有同等地位,因为台湾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律给予港片国产片待遇。海外市场的红火也带动了本地市场,港产片在本地收入不断超越外国影片。90年代,金融危机等众多因素导致东南亚、韩日等市场的萎缩,着实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危机。于是电影生产更多地受制于海外市场,特别是台湾市场,因为台湾卖埠足以支撑港产片创作。
从有完整票房纪录的1971年开始至今,外埠市场都占港产片总收入的2/3以上,外埠市场决定了香港电影的走向和起跌。海外市场的依存性太强,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明星制的建立、题材类型的创作等特点,以及港产影片海外销售的“华人网络”,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直接形成了不重视剧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两个致命的产业经营弱点。
(三)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海外市场需求的庞大和口味的杂陈,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很大程度上沦落为商业利益驱动下的一条影像机械工业流水线,很大程度决定了香港电影生产的随意性,也决定了香港电影不科学不规范的产业化轨迹。它不可能像好莱坞电影那样采取严格的“制片人中心”制度,由既懂电影又懂市场的制片人依据扎实的剧本来选择合适的创作班子,而是采用了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
在香港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非常简单随意,导演成为创作的核心元素。一个拍片计划通常始于导演的一个意念,几个人随意一聊剧本就差不多了,然后再由专业编剧形成完整的文学剧本。甚至在还没有成型剧本的情况下,导演就开始寻找投资,一般稍有名气的导演只要有创意、故事、明星,很多时候当天就可以拍板确切的资金投入。再遇上徐克、王晶、成龙、洪金宝这样有票房影响力的导演或监制,资金就更不成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拍摄,剧本是否完整严谨已经不重要了,导演可以随意地操刀,反正只要拍出来,海外卖埠就万事大吉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短平快的生产节奏中,许多知名导演难免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因此这种随意性较强的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很多情况下也粗制滥造出低劣影片,最后积少成多地形成港产电影创作的恶性循环。
应该说,在产业化轨道上,导演中心制生产模式是畸形产物。香港电影需要有既懂市场,又能判断剧本好坏、导演能力、市场路线和投资额度的优秀制片人。著名导演吴思远说,导演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是偶然的,而制片人中心制下的电影业成功才是必然的。
三、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制度先天存在的种种劣势,早就彰显出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的必然趋势。但发展策略究竟如何定位?我们不妨考察以下三部影片的运作实况。
2000年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尝试集合了来自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北京华亿亚联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英国联华影视公司等国内外巨额资金,“国际资金联盟”的投资方式使它顺利进入多个国家的主流商业电影发行渠道,而奥斯卡则进一步为其国际市场的畅通无阻提供了催化剂。
2002年暑期,杨紫琼、鲍德熹主创的《天脉传奇》继续国际融资道路,高达2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上映四星期,香港票房攀升至1100万港币,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千万元票房进账,特别在国内形势大好,公映首场票房超过30万,五天票房达1000万,超过前三地票房的总和,之后接着一路飙升,9月初逼近2500万。
还有近期公映的创亚洲电影先河的大制作、高水准三段式鬼片《三更》,集结了香港才气导演陈可辛、以《茅趸王》成名的韩国精英导演金如云(KimJee-Woon)和以《鬼妻》、《晚娘》等影片闻名全球的泰国王牌导演朗斯尼美毕达(NonzeeNimibutr),不仅以高票房成功攻克三地本土市场,而且还以“亚洲集团式”的态势胜利进军西方主流商业电影渠道。
如此显著骄人的成绩,着实可以为目前的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以争取国际融资和发展“多国资金联盟”作为产业调整的首要发展策略
目前香港电影业一蹶不振,主要是缺乏投资者。诚如著名导演陈可辛倡议的那样,香港可以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制作影片,大家共组摄制队伍,分摊制作费用,独享本地发行的收益。这种方式既将单个公司投资电影的风险降低,而且充足的制作经费也能保证作品的质量,这样在票房方面就不会像以往那样风险太大。同时摄制组的“多国部队化”,也能更加促进各国电影业的交流,提高电影制作水平,甚至能发现更多更新的产业商机。另外,国际融资和“多国资金联盟”的运作模式,往往能保证影片的大投入和大制作,进而保证影片艺术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大制作占市场比例高,往往可以左右市场,这对于香港电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记载,在整个香港电影发展史的各阶段,每每有大制作出现,大制作多,往往就代表兴盛期。从1970年至今的近30部最卖座电影的票房收入,大制作的影片数超过50%。而近几年来,投资超千万的香港电影轻易不敢开拍,也印证着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因此争取国际合作的大制作影片,可以说是解决资本危机的最上上之选。
香港影业协会已计划将“香港电影融资论坛”建成永久组织,定期邀请全球近20个国家的电影公司和投资电影的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参加,希望协助香港电影界了解融资渠道和寻求国际资金。
(二)注重影片质量,从本质上解决行业危机
在最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都争相购买港产片,用港产片来作为支撑本国票房收入的主要支柱;但如今,港产片已经变成了“票房毒药”。两者间天壤之别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港产片整体粗制滥造和质量低劣,这种大批量生产的“七日鲜”、“十日鲜”媚俗影片,在争取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受到市场的排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积累成海外市场化整为零、港片无人光顾的恶性现象。
为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电影行业危机,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必须做到两点,即:坚决反对和屏弃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的生产状况,首先从剧作开始注重、并大幅度地提高影片质量,要培养优秀制片人中心制度,以多部优质影片的个案信誉为契机来慢慢夺回港产片原有的海外市场。同时也要加强行业自身本土性文化观念和民族化身份认同意识,各大集团公司要自觉地规划产业化进程,积极整合有效的国际化运行策略,促使整体行业素质上升。
(三)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
市场是电影产业的生命。不像美国、印度、日本等世界主要电影制作中心都有很庞大的本土市场作为后盾,香港先天不足,人口不过日本的1/20,本土市场固然重要,但单靠本土市场实在是不足以支撑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香港电影产业必须改变没有完整市场网络的致命劣势,在影片质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等“五位一体”的科学营销构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现代完整的、产业规划下的海内外市场买埠网络,保证本港电影的畅销无阻,从而更好地推动香港电影产业向正规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
(四)法律法规、电影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近年来港产片市场急剧萎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盗版的猖獗。这点尚需要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扶持,既要大力加快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步骤和执法力度,进一步促进管理体制的明晰化、合理化和有效化,还要在具体政策上向电影产业进一步倾斜,给予资金或其他相关方面的支持。
以上香港电影2002年暑期票房价值的大幅度滑坡的教训及其走出困境的应因对策,对大陆电影不无借鉴。
收稿日期:2002-11-05
篇2
关键词:电影产业 版权保护 经济学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拍摄制作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随之而来的侵权问题也日渐凸显,极大地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从法律层面对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但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分析并不多,本文拟从传媒经济的角度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电影产品及电影产业的经济学特征
(一)电影产品的经济学特征
首先,初始成本高,复制成本低。初始成本远高于复制成本是传媒产品的共性,也是其容易引发版权纠纷的根本原因。就电影产业而言,一部电影作品的拍摄、制作成本动辄几千万上亿,从开工到杀青往往需经历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但复制一张光碟是片刻之事,成本更可以忽略,很多不法商人以此为重要商机,大量生产盗版光碟,唯利是图,极度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此外,目前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数字电影的非法复制、翻录、传播变得极其简单,从而导致电影作品版权正遭受一场更为严重的浩劫。
其次,价格歧视明显。价格歧视指一个厂商对外出售的两个或者多个产品出售价格与它们边际成本之比存在差异的一种价格行为。电影产品的定价行为中价格歧视运用较明显。比如,多数电影发行时选择“窗口化策略”,尤以美国电影的“窗口化”渠道建设最为成熟,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国内电影院线、海外电影院、按次付费电视频道、全球发行录影带/光碟、付费电视频道及免费电视频道等,价格层层递减,力求最大程度地获得生产者剩余。
第三,外部性强。外部性指人们进行的经济活动对他人或社会带来的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反映出来的成本或收益。电影作为一种传媒产品,具有宣传、教育、娱乐大众等功能,外部性较强。2012年7月20日晚间发生在美国丹佛的电影院枪击案是电影负外部性的典型体现。该案的嫌犯詹姆斯·霍姆斯由于受电影《蝙蝠侠》的影响,当天化装成剧中反面角色“小丑”,对正在电影院观看《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的观众们开枪扫射。《蝙蝠侠》系列中出现的众多暴力对抗镜头,给社会带来了明显的负外部性。虽然暴力内容不是惨剧发生的全部原因,但也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二)电影产业的经济学特征
首先,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要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由于电影作品具有高初始成本和低复制成本,建立产业集群有利于整合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同时便于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分摊初始成本,获取范围经济和供给方主导的规模经济带来的收益。以横店为例,目前已有百余家国内影视公司及企业入驻横店实验区,从事包括创作、拍摄、制作、加工及发行、销售等影视制作及其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工作。此外,加上道具、服装制作、群众演员等产业,逐步形成完整的影视制作产业链。
其次,附加值高,风险高,耗能低。从产业角度来看,成熟完整的电影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影院市场,还应该包括录像带的版权销售、DVD版权、电视版权、网络版权、形象产品的开发、相关版权的转让等。一部运作成功的电影,票房通常只占利润的30%左右,其后通过版权授权等获得的收益往往更大。例如,《变形金刚》中大黄蜂等形象的授权、相关产品的销售制作等往往会给投资方带来更多收益。电影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由此可见。然而,在这个产业链条中,版权是灵魂。如果一部电影在影院上映时就遭遇盗版,不仅影响电影票房,其后的产业链也难以运转。
高附加值及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也蕴含着高风险。目前,由于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植力度,电影的产量逐年递增,成本也在不断攀升,然而,真正能在最后与观众见面并盈利的电影却微乎其微。投资界普遍认为,在上映的电影中,只有20%左右是盈利的,10%打平,剩下的70%都是亏损。根据艺恩咨询2010年的分析报告,电影投资目前主要面临11种风险,其中盗版风险就是最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例如,电影《阿童木》在上映前就遭遇版权被盗,损失惨重。
第三,双边市场性。Armstrong(2005)基于网络外部性视角将双边市场定义为这样的一类市场:其中两组参与者通过中间层(Intermediary)或平台(Platform )进行交易, 而且其中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 (end users)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的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 的数量。
同很多其他传媒产业一样,电影产业有着显著的双边市场性。电影作为中间媒介,它的双边分别为观看电影的观众及植入广告的广告商。从国产电影植入广告的“鼻祖”冯小刚在其电影《没完没了》中的运用开始,植入广告在中国电影中日趋流行,近年来该趋势更是愈演愈烈。这样的平台不仅为广告商提供了一个营销途径,增加了电影制作方的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观众提供了趣味。然而即使这样,电影制作方的收入依然无法弥补高额成本,加上盗版商对票房收入的掠夺,部分影片盈利希望渺茫。所以如何充分发挥电影产业的双边市场特性,也是制作方的一个努力方向。
篇3
关键词:电影产业 投资 困境 策略
1.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问题分析
1.1 总体投资资金匮乏
在制片领域,虽然近几年来国产影片投资金额总量保持不断增长,但是制作电影的自有资金仍不能满足电影从制作到发行产业链的运转,在影片营销方面,中国电影产业的制片方一般没有实力或不愿过多地宣传,这就导致今天很多影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其实一部电影宣传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此的关注度,换句话说电影的前期宣传直接与票房挂钩。还有,一方面则是对影院的新建与改造的资金匮乏,电影院不仅仅是电影产业最直接的硬件产品,更是电影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据调查,有7%的人认为电影院设备陈旧,不值得买票进入而放弃观影。所以,充足的资金是维系电影产业链正常运转的前提。
1.2 投融资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主要以股本融资为主,跨国跨行业未能投入较多的资金导致总体融资金额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中小型国有制作单位只能依赖国家电影相关资助资金,没有相应的机制对电影资金回笼以及市场效益情况的回收进行监管,导致“血液不足”;此外,目前现有制片企业主要以联合投资来解决融资问题,缺少引用信贷资金和其他风险投资基金,其结果必然是资金链匮乏甚至是断裂。
2.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策略分析
2.1 建立健康有序的电影投融资体系
要建立稳定有序的电影投融资体系,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从政策上、体制上以及数字化建设上都做出了积极主动的调整和扶持。但是要想真正扩大产业规模,政府必须做到“产权明晰、开放有序、引导有力、监管有度”,正如对待所有文化产业一样,政府只是其中的协调者、支持者,而不是包办者,这样才能让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
2.2 建立多元化投资回报结构体系
美国之所以在电影产业一直处于霸主地位,除了高科技电影特效的运用外,绝大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复杂且庞大的后电影产品体系。中国电影产业收入主要为票房,其模式为影片生产、发行、影院、观众市场。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必须充分利用电影资源,我们需要调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单一到多元,囊括所有和电影相关产品或服务,如华特迪士尼公司不仅让自己的动画电影雄踞一方,而且通过建立主题公园进一步扩大资金流入,应该说,美国的电影生产过程是一个以电影制作为中心,带动先关后产品、衍生产品以及其他辐射产业综合开发的系列过程。
2.3 扩大投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口
继2004年一系列有关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出台后,民营企业资金开始流入中国电影产业,2006年,获得公映许可证的253部影片中,民营社会资金运作的达90部,民营和国有资金联合运作的达79部,除此,外资、港资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国内资金在电影创作中的运作,为电影产业输入新鲜血液,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
在国家的政策优惠下,从2010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利润不选下降,部分房地产商利用自有资金试探性地参与到电影投融资之中,还有一部分企业直接对电影产业展开战略性投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产业外资金持有者仍持观望态度。此时应该扩大广播影视市场的开放程度,降低市场门槛,鼓励更多的跨国、跨区域、跨行业资本参与电影产业发展,提高电影产业社会化程度。
2.4 立足本土文化,开拓多层文化市场
有不少人质疑《泰囧》、《西游降魔篇》等一系列无厘头搞笑影片的成功,其实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如今这类小成本影片无非打了一场心理战,利用中国本土化元素——中国式幽默来赢得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汉文化影响片区观众的喜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先生提出“文化自觉”,意在鼓励现在人多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在此基础上把中国文化推销至全世界。
中国电影想要在欧美市场立足,需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以整合的思维去构建电影市场和营造电影消费氛围,促进营销的全方位、多样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更新,摆脱传统的“生产——发行——放映”营销模式,从单一电影院放映向有线电视、家庭影院和相关产品开发方向蜕变,这方面,好莱坞电影的营销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2.5 提升电影质量,降低投资风险
可以说,电影的质量是影响票房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否实现有效投资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也是制约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一大因素。美国“大片儿”垄断中国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其丰富夸张的特技效果和发人深省的精彩剧情使得美国电影总体质量居高不下,随着中国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产电影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难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内心需求,人们普遍认为花相同的钱看国产片有所不值。
所以要实现投资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回笼,我们必须提高国产电影质量。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办电影节来筛选出质量高的电影,目前中国有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五大电影节,我们需要在五大电影节的基础上设立更多的省级甚至市级电影节来满足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同时扩大五大电影节在世界的影响力。其次需要加强综合型电影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金,重视从电影制作到营销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为中国电影产业融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万解秋,贝政新.现资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蕾.近年来中国媒介资本运作的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8(5).
[3]邵奇.中国电影制作融资渠道的策略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6.
[4]赵子忠.2003: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投资[J].现代传播,2003(1).
[5]唐榕.电影投融资:现状透视与体制建设[J].当代电影,2007(5).
[6]马晋桀.浅谈影视“投融资组合”[J].中国经贸,2010(2).
篇4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了对电信产业的改革。从1993年底中国联通的成立、1999年中国电信的“一分为三”到2001年的南北拆分,我国电信行业形成了如今的“5+1”的产业格局,我国的电信市场也从改革前的邮电部门独家垄断演变为如今的寡头竞争的局面。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和主要影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变革呢?西方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源自哈佛大学贝恩创立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和芝加哥大学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图1是著名的SCP(即“结构—行为—绩效”)模型。
虽然理论上一个产业的结构受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但由于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产业结构实际上还受到诸如技术变化、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我国又处在一个转型经济的条件之下,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势必影响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西方对产业结构演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转型经济的特殊条件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方法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问卷调查共进行了两轮,发放问卷19份,回收19份。本次调查对问卷中每个问题的各选择项都设计了不同的分数,因素的影响程度越深,分数越高。调查对象选择了电信行业的资深专家和管理者,他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电信行业产业结构演变体会深刻、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及对手的企业竞争行为敏感等特点。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在我国电信产业的演变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如表1所示。
其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如以下各图所示:
由图2可见,技术进步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高的。
由图3可见,市场需求变化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高的。
由图4可见,制度因素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低的。
由图5可见,经济环境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高的。
转贴于
由图6可见,中国文化对我国电信产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高的。但是,其影响程度的变化幅度非常小,即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中国文化对我国电信产业结构影响程度的变化不明显。
由图7可见,企业行为对我国电信产业演变的影响是越来越高的。但由于我国电信企业的行为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对其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此对其不作进一步分析。
根据以上各种因素对我国电信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分析,下面通过图8来对比各种因素的变化。
从以上各图表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1993年以前,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制度和技术进步;
1993年—1998年,制度和技术进步依然占重要地位,但制度的作用在降低,经济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企业行为的影响;
1998年—2000年,技术进步的影响超过了制度,市场需求的影响超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超过了中国文化和企业行为的影响;
2000年至今,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环境排第三,制度的影响不断下降,中国文化的影响程度变得最小。
篇5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框架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 3
第二章 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4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详情 4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 4
二、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详情 4
第二节 新昌县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行业详情 6
第三章 新昌机电企业自主创新 8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含义与分类 8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 8
二、自主创新的分类 8
第二节 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8
一、机电品牌、专利、技术 8
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10
第三节 机电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注程度 10
第四章 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案例分析 11
第一节 大型机电企业案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11
第二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规模大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2
第三节 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 13
一、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 13
二、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4
三、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新天龙轴承厂 15
四、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5
第四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5
第五节 提高机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16
第五章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第一章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的逐步呈现,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引进来”的同时也倡导“走出去”,国际经济与贸易空前发展。当今国际市场上,中国已成为出口贸易大国,而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变化对我国的整体出口影响较大。研究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对自主创新带来的影响是意义重大的, 通过对新昌县与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行业情形的分析,以小见大,辐射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机电行情,有助于发现与解决问题,引起企业关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出口贸易大国,长期以来,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高增长发展势头,已成为长期拉动我国机械子制造业增长与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要素和重要力量。而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贸易的不断萎缩,加剧了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2009年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也因此正在严重下滑。
经过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浙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近几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缓慢,对外贸易面临非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一季度,外贸出口出现多年不遇的季度负增长。2009年1-2月,机电产品进出口下降速度快于全省外贸和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平均水平。今后外贸发展也依然严峻。
浙江新昌是一个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的小县城,已连续几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新昌以医药、轻纺、轴承、冷配、机械五大产业为主,是全国的医药强县、纺织基地、轴承之乡、冷配大县,机电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也是快速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剧烈打击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趋缓,以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的企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裁员停产甚至倒闭破产,大企业也同样不可避免受到重大影响:停止招新、裁员、停产休业、受政府大力扶持。新昌机电产品出口面向世界各国,尤以出口到欧美、亚洲市场较多,受金融风暴冲击,机电产品出口明显下降。
从不同出口主体受到的影响程度不难看出,新昌县不同机电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加工制造低端环节的“车间型”企业,再是研发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制造型企业,而具有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并且已初步建立起国际营销网络的营销型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
二、研究意义
这次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新昌企业是件好事,非常时期让机电企业明白了许多,出口贸易使大家都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机电产业需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能够打入国内市场的同时更能成功走向世界,携手创造新的经济腾飞!
通过对新昌机电产品出口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以小见大,辐射浙江省、乃至全国各地机电行业的情形。中国机电产品其实仍有较大刚性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前外需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下,只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中,机电产业应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将外贸发展的基础转移到科技创新上来,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使得“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促进机电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机电产品出口贸易。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㈠ 研究方法:
1.数据统计与整理归纳法、列举法:统计归纳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的对外贸易现状、进出口贸易额及机电产品的出口额等;列举新昌县机电品牌、专利、技术等。
2.大中小型企业实际的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企业——万丰奥特集团,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新天龙轴承厂。
㈡ 研究框架:
1.从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机电产品的出口情况出发,分析机电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主导地位。
2.概述自主创新的含义分类,列举新昌机电企业的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分析新昌县机电企业通过机电产品出口后的自主创新能力。
3. 通过大中小型机电企业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机电企业各自自主创新的影响,提出提高机电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4.最后得出研究的结论,机电产品出口是否对企业自主创新造成了影响。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
很多人研究的是“自主创新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而本文采用反向思维,研究 “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以浙江新昌县为例”,暂未发现有人进行研究后发表文献,研究的角度以及主题较新。
第二章 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详情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
近年来,经过多年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浙江已成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在全国外贸出口排名中连续多年居于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当前,浙江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改良,加工制造能力较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浙江省自2001年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一度名副其实地成为一般贸易出口大省。做为全国对外贸易大省之一,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8%的出口。2008年,全省外贸依存度68.2%,出口依存度49.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8年,浙江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跃上2000亿美元台阶,比2007年增长19.4%。但受金融风暴冲击,浙江外贸形势急转直下,11月出口额1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6%;进口额33亿美元,同期下降25.6%。这也是9年来首次出现“双降”局面。2008年我省进出口增幅、出口增幅为加入WTO以来最低点,分别比2001-2007年平均增速低10.8和1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7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进口10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6%和23.6%。进出口总额及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全国小5.6、2.1和7.3个百分点。在出口前五位的省市中,我省出口降幅小于江苏(-24.5%)、上海(-20.7%)、广东(-18.4%),比山东略大(-16.3%)。但浙江出口形势优于全国,在历年增长时浙江增幅高于全国, 在下滑时浙江下滑幅度低于全国。
从总体上来说,浙江省的对外贸易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2009年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二、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详情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我省机电产品在对外贸易和国际机电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机电产业已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出口产业、支柱产业和主要力量。浙江省出口的机电产品以机械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为主,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浙江机电已开始加入研发投入,关注自主创新,加快改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近年来,浙江机电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继续快于加工贸易。据海关统计,2004年浙江省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超过广东,列据全国各省市第一位。近几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受金融风暴波及,机电产品出口减少,下降速度快。但机电产品出口额仍然占全省出口总额相当大的比例。如下表2-1:
表2-1 2000——2009年浙江省贸易进出口与省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
(万美元) 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额(万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00 2783265 1944279 —— 596260 —— 30.7
2001 3279969 2297747 18.2 725904 21.7 31.6
2002 4195650 2941102 28.0 968386 33.4 32.9
2003 6141083 4159499 41.4 1431975 47.9 34.4
2004 8521312 5814638 39.8 2170159 51.6 37.3
2005 10739123 7680353 32.1 3026157 39.4 39.4
2006 13914686 10089427 31.4 4236303 40.0 42.0
2007(绝对数) 17684000 12830000 27.2 5559000 31.2 43.3
2008(绝对数) 21115000 15429000 20.3 6807000 22.5 44.1
2009(一季度) 3726000 2706000 - 17.6 1109000 - 22.7 41.0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的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统计信息中的数据整理
浙江省是国内最大的机电配件和整机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产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生产厂商较多,如:奥克斯、华信、惠康、帅康等,整体年产能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浙江机电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大,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为其次,其他贸易出口比重只占少数。我省机电产品以出口为主,而出口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浙江机电出口市场分布较广,遍布全球各地,欧盟是最主要的市场,其次是北美,东盟也是成交较大的地区,其他地区机电出口相对较小。机电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少,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小,类似性产品多,产品档次较低,而在安全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省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传统和三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量较多,而高新技术比重相对较小,竞争手段往往采用低价竞销方式,如我省出口较多的小五金类产品,价格往往低廉,但质量水平却较低。
而此次金融危机对机电产业波及较为严重,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形势趋紧,增速减缓,受到严重影响,机电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大于轻纺产品。2009年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较大降幅,分别出口110.9和2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2.7%和34.2%。机电产品中除船舶出口增长13.8%外,汽车零件、电线电缆、紧固件、工具等大类商品出口降幅均较大。同期,纺织服装、家具、鞋、箱包等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0.3%、5.3%、2.3%和13.3%,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长7.7%。显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大大高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同时,由表2-1,我们也可以看到,2009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下降速度快。但机电产品出口额仍然占出口总额相当大的比例。
第二节 新昌县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行业详情
近年来,在政府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力度不减、有保有压政策下,浙江省新昌县的对外贸易经济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与企业开始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
新昌县近年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开放兴县”和“科技兴贸&rdquo ;战略,在资源要素制约严重、宏观调控趋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贸易壁垒加剧等严峻形势下,新昌县各大中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对外经济贸易,着力做好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外经合作。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规模有所扩大,出口产品结构开始进一步优化,企业向着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拓展。总体上来说,新昌经济保持了稳步、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新昌目前已形成医药、轻纺、轴承、冷配、机械五大产业,轴承、冷配、机械都为机电产业的一部分,机电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总体数量呈快速增加,其中中小型机电企业较多。全县拥有一批重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其所起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如:新昌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口具有高附加值铝合金汽车车轮等。中小型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较差。
近年来,新昌县外经部门积极培育出口企业,一手抓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手抓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放型经济中,机电行业开始呈现出主导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主体增加、出口地区稳定的特点。机电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万丰、三花、五洲新春等机电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自营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全县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全县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主要面向占全县出口总额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如下表2-2:
表2-2 2003——2007年新昌县贸易进出口与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进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
(亿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03 33987 6296 27691 1.18 42.6
2004 52370 7763 44607 —— ——
2005 58881 7336 51545 2.50 53.3
2006 77676 6241 71435 4.05 56.7
2007 93421 7144 86277 5.38 62.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tjcn.org)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整理
新昌全县共有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纺织机械全国闻名,全国10强纺机企业新昌占3强,生产的倍捻机占国内产品市场覆盖率的80%以上;轴承精铸门类齐全,新昌小型轴承门类产量占全国的20%,主体轴承企业80%的产品远销欧美;制冷配件工业发展迅猛,实力强大,是全国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件生产基地和空调用风机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截止阀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增势强劲,是亚洲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
而在金融危机的剧烈打击下,新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趋缓,以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的机电企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其中尤以轴承行业最为突出。新昌机电产品出口面向世界各国,尤出口到欧美、亚洲市场较多,受金融风暴冲击,国际贸易不断萎缩,机电产品出口明显下降。
第三章 新昌机电企业自主创新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含义与分类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企业就是有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二、自主创新的分类
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的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不是只要原始创新,更不是否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现有的成熟的先进技术,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浙江应有选择地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第二节 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机电品牌、专利、技术
新昌机电企业对外贸易历史由来已久,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出口额占据全县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长期拉动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要素和重要力量。在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县以推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不断实施专利发明,实施技术改造,
实施“创牌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营销,争创各级品牌和免检产品。
历年来,新昌县在机电出口贸易中呈现出了众多机电产品的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2007年度市出口名牌中新昌县占了四只品牌“达利发”“ XCC”“TOYOSHIMA”“京新”,而其中“ XCC” 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属机电类。商务部公布2005至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在公布的190个品牌中,新昌占了4个,分别是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ZCW”、浙江三花集团有限公司的“三花”、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和成(NHU)”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的“众”牌,入选的4个品牌中前两个为机电产品。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剑杆织机有三项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喷气织机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为省级新产品,也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浙江印染机械有限公司LSG87-200型高速布铗丝光机为公司自主开发,该产品已报省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专利。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注重产品自主研发(部分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制与天津大学合作),其一技术创新点“RFMP3016”提高我国高档“工作母机”产品的性能、档次、质量,对提升加工产品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并可带动一批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在新昌机电产业各大组成部分中,众多企业提高了自主创新意识。纺织机械中,泰坦股份、日发集团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泰坦股份为全国纺织工业研究和开发新型纺机的重点骨干企业,有11项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日发集团 拥有4个国家级新产品,近30个省级新产品,连续7年经济效益列全国纺机行业前5位。轴承业中,五洲新春、皮尔轴承、新轴实业等企业立足国际市场,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和信赖。制冷配件中,三花集团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松下万宝、上海日立等企业的主要配件供应商,与美国蓝柯、日本鹭宫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机械制造中,万丰奥特集团为全国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39位,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车轮设计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
与国内贸易相较下,通过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新昌机电企业更加注重科技研发投入,努力营造自主品牌、申请专利技术等,呈现出了众多机电自主品牌、专利、技术,而其中尤以大型机电企业所占份额最多,中小型机电企业所占份额相对较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新昌县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足以说明其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国际出口贸易中,机电行业也呈现出了不少自主品牌、专利、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其中,大中型机电企业的自主品牌、专利、技术较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而小型机电企业则相当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但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从总体上来说,与机电贸易发达的地区相比,新昌机电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目前新昌机电企业的出口产品一般加工产品多,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相对较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名牌产品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不少机电企业技术装备差、工艺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弱,投入少、开发后劲不足,深加工和再加工升值能力差,主要还是依靠低价竞争来扩大企业的出口销售,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使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更上一个层次。同类企业遍地开花,低价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严重,往往同一地区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较多,散兵作战,各自为营,不仅缺乏竞争合力,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新昌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不断提高。
第三节 机电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注程度
近年来,新昌县政府加大了对机电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手抓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手抓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多年的国际贸易,新昌县机电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全县以推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机电企业重科技,强创新,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机电产业不断提升和壮大。搭建科企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做强做大产业,力争“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机电企业不断实施“科技兴贸”,实施专利发明,实施技术改造,实施“创牌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营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争创各级品牌和免检产品,扩大机电贸易的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四章 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大型机电企业案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万丰奥特集团总部位于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家跨地域、多元化、外向型的企业集团,是民营股份制的大型工业企业,涉及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等三个产业,自1994年创立以来,从行业的追随者逐渐上升为行业的领跑者,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全国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浙江省四星级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省级技术中心,有强大的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开发新产品能力和工作平台,已先后通过ISO9001、QS90001、VDA6.1、SF1、VIA/JWL等国际认证。集团的愿景是:营造国际品牌,构筑百年企业。其中提出要提升品牌知名度——“ZCW”“万丰”“ 万丰奥特”商标,要构筑知名的国际品牌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要把握品牌六要素“产品质量是核心”“知识产权是内涵” “企业形象是吸引力”“用户亲和力是源泉”“市场占有率是目标”“广告宣传是手段”。
万丰奥特坚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实施了国家“863”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火炬项目等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之一。“ZCW”品牌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地名商标、全国质量奖等称号,在亚洲、美洲、欧洲构筑了成熟的营销网络体系。万丰奥特的高速发展赢得了广泛赞誉,被授予: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中国工业行业带头兵企业、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名列中国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
2007年,万丰控股(奥威、摩轮、车业)出口27221万美元,出口排名全县第一。2008年,万丰奥特技术中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项目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全年申报技术创新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县级项目3项,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5项,申请专利53项,制定新产品标准8项,采标国家标准2项。
第二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规模大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上述案例,万丰奥特集团及下属公司多生产汽车部件、机械装备等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1994年,陈爱莲创立公司之时,仅小批量生产摩托车铝合金车轮。国内市场进行生产销售时,产品单一。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引起了万丰奥特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注,自主创新意识比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更强。想在国际贸易中站稳市场,须在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不能仅仅满足于出口产品是高科技产品,而要不断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国际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正因万丰奥特在国际贸易中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使集团能够具备强 大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依然能站稳脚步,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持续平稳发展。
近年来,新昌县规模大型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机电产品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为新昌县对外贸易的主导企业与龙头企业,动了全县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在国际市场上若要占据稳定的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就必须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机电企业出口贸易,使得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不断促进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增加技术研发投入,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前一节中,万丰奥特集团正是受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比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机电企业一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便又可以有利地促进国际贸易或者转为国内贸易,形成一个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循环,如图4-1:
图4-1 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循环图
第三节 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
新昌县中小型机电企业占据很大比例,本文将其归为两类:第一类为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企业;第二类为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企业。
一、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
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1年7月18日,位于浙江新昌的青山工业区,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顶级品质卫浴洁具的专业制造商,是香港雅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大陆唯一授权设计、生产、销售“雅鼎”(YaTin)品牌卫浴五金的中型专业企业。现有15000平米的研发、制造基地,下辖挂件事业部、龙头事业部、电镀事业部、浴柜事业部四大专业事业部,各事业部全部拥有自己现代化的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共有在职员工800余人。
雅鼎设计生产卫浴五金产品,多属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出口面向港澳台地区、欧美、亚非,乃至全球,国内已有 200多个销售网点,在30个国家和地区也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随着国际贸易的展开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逐步确立了 “设计、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卫浴五金产品和打造中国卫浴五金第一品牌”的企业发展目标,销售网络日趋完善,雅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通过五金卫浴出口贸易,雅鼎更加意识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国际市场上必须拥有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雅鼎自创业以来,极其重视产品的自主创新,所有的产品都坚持原创设计并在国内、国际上屡获设计大奖。产品制造工艺精益求精,雅鼎出品的挂件、龙头和浴柜三大项目产品,在设计、产品质量上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国际顶尖产品,但价格只有它们的20%,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雅鼎产品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
创新永远是雅鼎的核心竞争力,雅鼎无时无刻不把创新深入到设计、制造、服务的每一环节。雅鼎所有产品均坚持自主设计研发,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平均获近百项外观设计专利。雅鼎一直致力于成为比肩国际顶级品质的专业制造商,摒弃 OEM (贴牌经营)模式,坚持建设自己的设计、研发、生产基地以严格掌控每道工艺环节、保证产品品质。雅鼎所有产品只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和配件,所有生产设备只采用全球最先进最精密的机械,所有品管程序相当严苛,正是这些一贯的坚持才造就了雅鼎产品无与伦比的优秀品质。
虽成立没几年,雅鼎却能和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青岛啤酒、首钢、阿里巴巴、娃哈哈、海信等其余十九家著名大企业同获“2006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荣誉称号。2006年3月,被称为“中国工业设计界奥斯卡”的“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揭晓,雅鼎设计的“君临天下”水龙头,夺得一项金奖。12月,雅鼎选送的另一款水龙头荣获“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本土卫浴企业第一次获得该奖,在此之前,这个奖项几乎由汉斯格雅、高仪等世界卫浴顶级品牌垄断。
二、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雅鼎”为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企业,属于新昌县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上述案例是“雅鼎”的创业之路及参与国际贸易后的创新理念与成果。2001年,俞光带领另外11位年青人开始了雅鼎的创业之路,创立之初,在北京出售的第一批产品是卫浴挂件产品,国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自参加国际贸易后,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庞大了,机电贸易的同类产品较多,产品特色不多或者是优势不明显。在机电出口贸易中,为使企业能够具备良好的国际竞争力,雅鼎更加关注技术创新,注重设计生产其他类别的卫浴五金产品,营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新昌县众多中小型机电企业中,第一类中小企业也占据了很大比例。这类企业一般都综合素质较高,产业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参与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初,一般市场并不大,产品还比较单一。而进入国际贸易当中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巨多,而且国外的大型企业也多,科技较为发达,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供应琳琅满目。新昌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从中开始认识到国际间的竞争压力,也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科技投入,申请更多的专利与技术。由此可知,机电产品出口促进了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使得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自身特色与优势,营造国际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更有利地拓展国际市场,保持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新天龙轴承厂
新天龙轴承厂是一家生产销售轴承套圈、轴承锻件的生产加工的私营企业,原有职工400余人,是一家中小型机电外贸企业。其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东南亚市场.该厂主要为新昌一成品企业做配件或者加工轴承产品,故有稳定的市场,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市场份额。该厂主要靠模仿其他公司发展,没有自主品牌和核心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管理粗放,处于被动地位。由于该厂是为成品企业加工生产产品,只要成品企业有市场,则其就无需自寻国际市场。尽管也参与了轴承产品的出口贸易,但 市场稳定,产品也被指定型号或类别,所以该厂并不重视科技投入,也没有很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造自主品牌和核心产品。成品企业形势好,则其也好;成品企业形势不好,则其也不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成品企业轴承产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该厂轴承的生产加工也因此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轴承的国际市场萎缩,没有了成品企业的依靠,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又没有能力生产其他产品,再也无法继续维持经营,于2008年8月倒闭。
四、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新昌县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综合素质欠高、科技含量低、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以上述新天龙轴承厂为例,该厂属于第二类中小机电企业,是为成品企业做配件和靠国外市场支撑的出口加工类企业,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并没有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往往靠模仿其他公司发展,依赖于成品企业或者是国外市场,由于拥有一定的稳定的国际市场,创新意识薄弱,极少投入研发,很少或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力量或自主品牌、专利、技术等。成品企业形势好,则其也好;成品企业形势不好,则其也不好。一般,这类机电企业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通过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抗风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第四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由上述三个典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规模大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大,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发展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相比较,规模大型机电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更高。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帮助其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而再次促进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
对第一类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次之,但也较大。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更加引起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投入,营造国际品牌或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
对第二类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微乎其微,亦或是没有。国际贸易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也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第五节 提高机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新昌县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的附加值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高。机电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新昌县机电企业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从宏观上,政府要发挥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制订一系列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育和培训活动进行创新资源配置和建立创新制度;大力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改、研发、信贷、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推动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改革,增加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鼓励机电企业加强节能、环保型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从微观上,新昌各机电出口企业应以科技进步为主导,重视技术创新,不能仅满足于出口产品是高科技产品,更要关注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充分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应积极建立自己的外工贸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大力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大研发经费的投人;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形成“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推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优化,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并重点开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走“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努力扩大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全面提升全县机电产品的国际竟争力。
第五章 总结
本文根据浙江省及新昌县历年来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数据及其他数据,结合典型的企业案例,以大中型企业案例反映机电行业,分析出口贸易中新昌县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专利技等),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规模大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大,帮助其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而再次促进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对第一类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次之,但也较大,更加引起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投入,营造国际品牌或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对第二类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 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国际贸易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也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改变贸易条件的重要支撑。新昌,浙江,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机电企业都应该关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二次创新),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电企业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营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打入国内市场的同时成功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绍兴引资网.投资胜地赢在新昌---产业优势[EB/OL].cn.zhaoshang-sh.com/Zhejiang/Shaoxing/ShaoxingTZHJ/9790794986.html,2007-03-29.
[2] 肖武岭. 转变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探讨[J]. 当代经济管理. 2008(5):36-39
[3] 张汉东. 一季度出口形势和对策建议[R].国际经贸决策参考2009年第2期(总第78期),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09 ,(2):2-12
[4] 柴燕菲,闻育旻. 一季度浙江外贸超三百亿美元,跌幅呈“刹车”之势[EB/OL]. 中国新闻网chinanews.com.cn/cj/gncj/news/2009/04-13/1644099. shtml ,2009-04-13
[5] 浙江统计信息网. 一季度浙江对外贸易 形势依然严峻 积极变化显现[EB/OL]./zj.stats.gov.cn/art/2009/5/7/art_281_35530.html ,
2009-05-07
[6] ISSN 1007-712X,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业的影响及对策[S].
[7]浙江统计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公报[DB/OL].浙江统计信息网zj.stats.gov.cn
[8]周江明. 新昌:宏观调控下的工业经济该怎样发展[J]. 当代经济,2005, (5):9
[9] 绍兴市新昌县统计局.绍兴市新昌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中国统计信息网tjcn.org
[10]张立强. 自主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魂[J]. 劲旅,2006, (4):44
[11]王永龙,肖武岭. 自主创新与浙江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07(8):42-45
[12]翁仕友.自主创新概念的多面判断. [J]. 决策,2005,(11)
[13]弋辉.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2-17
[14]张炎.新昌四只品牌获“绍兴出口名牌” [J/OL]. 嵊新导刊, 2008(2):2
. 2008.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Aug. 17, 2008:23-37
[16]CNKI. 服装统计表[DB/OL]. CNKI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number.cnki.net/cyfd/MetaShow.aspx?areacode=xj110603&zhibiao=%E6%9C%8D%E8%A3%85&pn=
[17]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筑高新产业发展的乐园[J].今日浙江,2006,(7)
[18]杨昌荣.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高新区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思考[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4,(11):16-182
.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Jun. 20, 2008, (2):298-350
[20]余道先,刘海云.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 2008,(3):28-33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hansfer. Nov.7,2006,(32):27-47
[22]童春良,余向平.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 经济论坛,2006,(10):15-16
[23]徐元.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 2007(7)
[24]Barbara Breitschopf and Hariolf Grupp.Innovation Dynamics in OECD Countries: Challenges for German Enterprise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licy. Dec.22,2004,(1):135-155
[25]何红俊. 技术创新—提升机电业出口竞争力的基本条件[J]. 科技资讯,2006,(30):169-170
[26]浅议自主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J]. 黑龙江对外贸, 2007,(7):11-12
致 谢
本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得到了杭雷鸣导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收集、课题的研究,到完成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正文,再到就业问题,都倾注了杭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我顺利完成了论文。杭老师渊博的知识,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非常感谢杭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以及离校找寻工作的莫大关心。
在此,非常感谢学术届研究领域中的各位学者,通过阅读借鉴并拓展了他们的理念与思维。借此机会,我也要感谢在我读本科大学四年期间,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与热心帮助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
篇6
摘要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整个经济市场剧烈的竞争与压力使得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各种高端科学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兴起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其现代企业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分析以及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审计影响内部审计措施分析
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依托载体的不同。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处理为载体,而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就我国现阶段发展状态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转变与应对措施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分析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会计电算化虽然并未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目标作出改变,但它对于审计线索收集方式的改变却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依托于计算机,将企业审计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从而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权利得到了深化。审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审计相融合的产物,是财务软件的延伸与拓展。但是由于审计电算化软件是针对于某一企业特殊经营管理活动所制定的,因而企业在践行企业审计的过程中要比企业践行会计电算化简单的多。换句话说,这种企业审计电算化软件在自助型企业会计系统审计作业当中有着诸多的优势。具体而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线索的影响分析。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作用下,有关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所产生信息数据的储存介质、储存形式以及传递形式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传统意义上以可视性审计线索为主的企业审计工作被打破。在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之下,企业审计人员比无法再依据经验或是肉眼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会计业务进行跟踪与处理。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人工考核会计档案数据安全性与真实性的方式变得不再适用。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强化对于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强度,我们就需要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构建指出就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审计要求――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与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与处理的过程中,除需要为信息系统各核算与处理板块输送信息资料以外,还应当为企业后续所开展的审计行为活动预先留下完善的审计线索。这些审计线索不仅需要能够由计算机信息数据转化为文本纸质形式进行归档与保管,还应当在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当中专设可审计板块,对这部分数据文件进行储存、备份与保留,以此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分析。在传统意义上纯手工审计方式的背景作用之下,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审计工作量比较大,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然而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之下,审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融合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审计工作人员除掌握审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术,以计算机为载体实现企业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提升。笔者认为高质量的企业审计软件应当以本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在提供完整审计线索基础之上兼顾审计工作各方责任人权利约束的综合性企业审计软件。以企业发生经济业务时的原始凭证录入工作为例,企业审计软件应当对每一笔原始凭证的录入行为做双向处理――首次录入原始凭证时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当生产一笔单独的会计凭证用作后续核算,而后相关授权工作人员对原始凭证的改动及删除在反映至原始凭证板块的同时也会在会计凭证下方生成相应的变动记录表。这也就是说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这一笔核算业务进行查询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这一笔业务在审计前又怎样的改动与操作,并对应相应的责任人,进而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审计线索的完整与真实,进而确保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内容的影响分析。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背景作用下,整个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计算机高效率的运算性能极大的减少了传统意义上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帐、漏帐问题。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能够按照计算机预定处理程序进行自动的处理,有效的防止了经济业务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篡改行为。但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当中,一旦整个处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发生故障或是被人为更改,那么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就会按照错误的核算与运行方式对后续凭证及会计事项进行处理,由此导致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财务风险问题将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企业审计工作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进行较为严格与周密的审计。不仅如此,除了要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加以审计以外,审计人员还需要要特别关注到对电算化信息系统设计研发阶段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与审计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人员的影响分析。基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操作环境以及操作内容等方面均比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式会计信息处理要显得复杂许多。企业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综合技能显然还不足以应对新时期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财务及审计知识,还应当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及相关应用技术的技能水平,以此适应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转型。笔者认为: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背景作用之下,不仅企业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工作当中,企业同样需要选拨一批专门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尽快构建起一套针对于本企业的计算机审计系统。
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分析
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审计行为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同样需要作出一定的转变,以此适应整个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作用之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当中所储存的大量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非法篡改可能性,并且这种非法篡改与破坏的行为是无法及时发现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因此凸显出其重要意义。简单来说,我们应当将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保障整个企业审计工作的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
(一)明确的权责分工制度。简单来说,企业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企业组织结构、岗位权责划分以及工作内容界定这三大指标作为整个企业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以此确保企业现行的权责分工制度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依据。在此基础之上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原则,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当中的开发人员与操作人员、数据输入人员与复核人员有效的区分开来,从源头上合理规避各种非法篡改、破坏行为的产生。
(二)有效的安全控制制度。企业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安全控制制度的践行作为一大关键考核指标。审查企业是否按照相关规定与规范制定了包括计算机硬软件、数据传输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系统在内的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定,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员工之上,进而确保企业审计工作能够有序运行。
(三)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笔者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式发展背景之下,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强化应当作为企业一项专门的控制措施及规范。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在会计电算化推动者企业审计不断现代化、信息化化发展的背景作用下,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技能与综合素质若不与时俱进,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就无从开展。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种网络安全方面以及高级计算机程序语言应用的培训工作当中,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中的一大关键指标,力求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批既充分把握财会、审计相关知识与技能,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的高端内部审计人员,从源头上适应并推动企业审计的信息化发展脚步。
(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结合。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查证工作的基础之上需要用过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行业技术标准作为审计复核资料与规范,使审计活动所提供的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加大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力度。企业审计工作应当以企业现阶段所践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出发点,对企业包括内控制度构建情况、执行情况在内的多种因素进行审查,以此帮助企业进行整改与优化,进而确保整个企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脚步日益加快,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剧烈市场竞争中所形成或潜在的各种经营管理风险要求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摆在最关键位置,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背景作用之下,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实现整个企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树林.为适应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改进与调整.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21).
[2]刘红燕.论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9).
[3]李巍.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8).
[4]黄淼.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面临问题.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1).
篇7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建设环保型企业的总体战略下,我国电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能源、清洁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以最大发电容量占据发电市场份额,导致燃煤发电企业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经营压力加大,300MW及以下小容量燃煤发电机组,基本处于亏损边缘或微利状态。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长电公司)系浙江能源集团下属企业,现有4台330MW燃煤发电机组,2014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为5069小?r,2015年为4202小时,2016年下降到3875小时,2017年又缩减为3775小时,加之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效益急剧下滑,必须强化经营管理,挖潜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要牢固树立“安全为本”思想,坚持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一是广泛开展反违章活动。要以防人身和责任事故为重点,结合文明生产整顿和职工安全行为教育工作,精心策划和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违章稽查活动,加大对各类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使反违章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二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从严抓好安全规程考试,提高各类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行为的职业化、规范化和文明化水平。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全员学习,明确各级职责,加强组织演练,努力提高处理事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要以深化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安全标准化及一体化管理体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安全管理与安全检查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四是加大技术攻关和设备整治力度。要克难攻坚、群策群力,高质量完成发电机组检修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网的作用,及时做好设备状态分析和评估,狠抓辅助设备和外围系统设备缺陷,想方设法降低设备缺陷发生率,全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二、燃煤管理是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关键
煤炭是燃煤发电企业的成本,燃煤发电成本高,占据发电总成本70%以上的煤炭,是生产成本控制的牛鼻子,一直是浙能长电公司经营成本的掣肘,经营责任者抓住了发电成本,也就抓住了效益。一是加强燃煤精细化管理。要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制定燃煤管理对标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发电机组锅炉适烧性优化采购原煤的结构和比例,以及规范燃煤管理业务流和数据流,逐步推进燃煤管理科学化水平。二是重点把好燃煤入口关。要在实现全面机采样结算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称重和采样装置的校验和完善,不断提高精确度;全面强化燃煤的接卸、储存、转运以及燃煤的采样、制样、化验、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入厂燃煤检斤、检质的准确性。三是建立“数字化煤场”。要加大燃煤管理设备、设施投入,建立燃煤收、耗、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提升燃煤管理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烧旧存新”的原则,做好特定气候条件下防止堆煤自燃的勤翻、碾压工作,最大可能减少企业内燃煤损耗。同时,要全面梳理、落实燃煤管理相关标准和制度,提高执行力,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三、设备可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
燃煤发电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电能,经济效益来源于向电网公司的供电,每发一度电就有一度电的边际收益,发电量是发电企业的效益源泉。当发生电量需求量大、电网调度要求企业增加发电负荷时,由于发电主辅设备故障等原因,影响发电机组出力,减少发电量。
安全生产是燃煤发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生安全事故的后果,是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造成企业财产损失、收益减少、成本增加。一是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发电机组设备的可调性。要强化终极管理和维护责任,制定并实施《设备缺陷考核细则》,提高设备消缺的及时性和消缺质量,积极倡导“设备零缺陷”、“快速响应”、“24小时内消除设备缺陷”理念,不断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二是必须系统策划、科学组织设备检修工作。要优化检修策略,分散检修负荷,确保检修质量,延长检修周期,努力降低检修成本;要严把外委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准入关,加强施工现场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规范生产组织及作业行为,努力控制外委施工项目的作业风险。三是必须深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要加强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以技术监督、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管理为重点,检修人员主动维修、主动护理,发电设备由修理向“护理”的转变,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四、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
随着燃煤发电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企业,不仅事关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关系到燃煤发电企业今后的生存安全。燃煤发电企业不仅要外拓市场创造效益,也要内部挖潜来降低成本,必须全面加强精益运行,在发电生产过程中开源节流。一是要千方百计多发电。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准确把握电力供需形势,强化全员营销意识和顾客意识,面向市场安排检修,积极探讨错峰发电、错峰检修、错峰供煤等课题,抢抓有利时机多发电,细心捕捉抢抓机遇、见缝插针争取负荷率,采取各种对策抢发电量。二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多煤种、负荷变化大、低负荷条件的影响下,针对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要从燃料和燃烧两方面着手,加强掺配掺烧管理,针对来煤复杂、煤质不稳的情况,合理配煤,确保锅炉燃烧安全,改进燃烧方式,优化机组运行,努力降低可控煤耗,做好入炉煤掺烧和运行调整工作。三是组织运行人员仿真机培训。要以运行竞赛为抓手,做好对各项可控耗差指标的控制,充分运用闭环燃烧、耗差分析、吹灰优化等经济运行工具和成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发电指标对标工作,努力改进主蒸汽压力、飞灰可燃物等一些薄弱环节,使机组能耗得到有效降低,努力使机组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提高运行人员全能操作能力、运行分析和事故处理能力。
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浙能长电公司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为加快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提高脱硫效率,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楣睦?燃煤发电企业加快安装并投运脱硝设施、除尘设施的高效率投运,减少氮氧化物、粉尘排放,以及减少烟气排放浓度,促进环境保护,浙江省相距出台有关《脱硝电价政策》《除尘电价通知》等规定,实行环保发电补偿政策,同时,对环保设施的投运率等进行考核,对不达标者进行扣罚。(见表2)。
篇8
(大唐宝鸡热电厂,陕西 宝鸡 721300)
摘 要:本文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对热电联产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盈亏区间,查找企业亏损原因,研究扭亏措施,提出相应决策建议。
关键词 : 盈亏平衡分析;保本点;边际利润;决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65-02
一、盈亏平衡分析原理
(一)基本理论
盈亏平衡分析也叫做量本利分析法,基于边际成本法,是数量(产量或销售量) —成本—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损益平衡分析、保本分析等,用来研究成本、产销量和利润三者的相互关系和相关程度,对所涉及的销售价格、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和产量等变量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关目标利润、目标单位成本、目标销售量(或产量)等方面的决策依据。
(二)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即对应企业相应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下,目标利润为零时的销量(或产量)。当企业在盈亏平衡点时有下面公式:
销售收入=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三)原理分析
从盈亏平衡点公式可以看出,只有销售收入达到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保本点)时,企业才能收回投入并得以长期维持发展,只有在高于保本点时,企业才能盈利,当收入高于其变动成本但低于总成本时,此时边际利润虽为正值但不能全部弥补固定成本,此时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当价格低于其单位变动成本时,边际利润为负值,此时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多,企业应停止生产。
二、应用盈亏平衡法分析某发电企业的经营状况
(一)某发电企业基本情况
某发电企业装机为两台330MW国产亚临界抽汽供热燃煤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和配套热网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27.85亿元,企业销售产品为电力和热力,年设计发电量35亿千瓦时,售热量为535万吉焦。201×年发电量为29.7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28.05亿千瓦时,售热量为210万吉焦;上网电价执行地区脱硫标杆电价,供热价格为物价部门核定的热价。
(二)发电企业盈亏平衡分析公式
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按照盈亏平衡分析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分析公式如下:
利润=上网电量×上网电价(不含税)-上网电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发电企业的保本售电量模式可简化为(利润为零):
固定成本
电厂保本电量=______________
上网电价(不含税)-单位变动成本
(三)企业201×年电力和热力业务的盈亏平衡分析
1.计算盈亏平衡点
火力发电企业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
(1)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对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主要包括燃料费、水费、排污费、消耗性材料费(包括化学药品、脱硫石灰石粉、脱硝氨水)等。这些项目发生金额的多少和机组的发电量成正比,是影响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计算该企业发电单位变动成本为175.45元/兆瓦时,供热单位变动成本为29元/吉焦。
(2)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对发电企业来说就是指与发电量(供热量)无直接关系,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及产品销售所发生的费用。发电企业固定成本包括维护材料费、职工薪酬、修理费、折旧费、其他费用等。另外企业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也可视作固定成本处理。该企业年发电固定成本为43803万元,年供热固定成本为4173万元。
(3)盈亏平衡点:经计算保本售电量为32.5亿千瓦时。由于供热价格(不含税)比供热单位变动成本低5.08元/吉焦,无边际利润,故供热越多亏损越多,无盈亏平衡点。
2.经营情况分析
该企业年度电力利润为-6018万元,热力利润为-3812万元,产生严重亏损。通过盈亏分析计算:
发电(供热)单位边际利润=电(热)价(不含税)-发电(供热)单位变动成本
该企业发电单位边际利润为134.8元/兆瓦时,说明电价高于发电单位变动成本,即每增发1兆瓦时电量可增加利润134.8元。电力利润亏损的原因是:实际售电量为28.05亿千瓦时,远低于盈亏平衡点对应的32.5亿千瓦时临界售电量,因此发电边际利润不足以弥补发电固定成本,造成亏损。
供热单位边际利润为-5.08元/吉焦,说明热价低于供热单位变动成本,即:每增供1吉焦热量增亏5.08元。供热利润亏损额为供热边际利润亏损额与供热固定成本之和。
3.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盈亏平衡公式可以看出,影响该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两低两高”,即发电量和热价低,燃料成本和财务费用高。
(1)发电量不足。在发电边际利润为正数的情况下,发电量越少影响销售收入减少,导致利润减少。201×年该企业发电负荷率为61.9%,主要是受到电网电力需求降低,影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偏低。
(2)热价明显偏低。受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承受影响,热价不能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热价明显低于供热单位成本,且低于单位变动成本,造成供热越多亏损越严重。
(3)燃料成本持续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周边地区缺乏煤炭资源,以临省进行电煤采购,煤炭运费较高;近年受煤炭价格不断走高的影响,电煤采购成本大幅度上升。
(4)财务费用负担过重。企业年财务费用14365万元,占固定费用的30%。主要是机组基建依靠银行贷款,加之投产后连年亏损,加重了财务负担。
三、扭亏决策建议
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以看出扭亏的主要措施是使产销量大于盈亏平衡点产销量。针对该企业现状,具体扭亏措施主要有提高发电量、提高电热价、降低燃料成本、减少财务费用。
一是要积极开展电量争取工作,发挥热电企业“以热定电”的优势,取得到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的理解与支持,争取更多的电量指标。近年来发电装机容量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而社会用电需求逐步趋缓,电量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把电量分解落实到每天、每值。其次要充分利用大机组在节能减排中的优势,通过细致研究市场规则,预判市场形势,全力争取市场交易电量,扩大外送电量和大客户直供电量,不断提高机组利用小时数。二是提高供热价格。提高热价可以增加销售收入线的斜率,从而使盈亏平衡点左移。按照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热价逐步由地方物价部门核定,尽管上调空间有限,仍需取得地方政府的理解支持;其次要通过实施集中供热,促进地方节能减排,适当申请政府对供热亏损补贴和配套财税政策支持,改变对外供热量越大亏损越严重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严控燃料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燃料成本在发电供热成本中占60%以上,降低燃料成本始终是提高盈利能力重要抓手。深入研究电煤产业政策和煤炭市场行情,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减少中间环节,不断优化燃料采购量价结构,选择最佳适炉煤种;其次要有效利用每年电煤需求淡季,合理通过库存储备,提高控制市场的话语权;再次要根据机组负荷调整锅炉燃烧,做好配煤掺烧,最大程度发挥配比效益。四是调整融资方式,降低财务费用。发电项目资金投资大,首先要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改善财务结构。充分利用集团融资平台,实施股权融资,改变依靠银行贷款单一融资渠道,不断降低财务费用;其次要建立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的多层次贷款结构,以降低贷款总体利率水平。
四、结论
篇9
关键词 制糖企业 生产经营计划 财务预算
一、前言
在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考虑到生产特点和财务管理状况,编制详细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管理预算,不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和有序发展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制糖企业不但要对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的编制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同时还要在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把握准确性原则,并提高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的针对性,同时保证生产经营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符合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实际,提高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的实效性。
二、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
从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来看,制糖企业的生产工序复杂,影响生产经营的因素较多,其中财务管理是制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分析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对编制详细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制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糖企业的生产过程复杂,经营过程中难度较大。由于制糖企业的生产工序较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想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需要制糖企业具有完善的生产管理手段。除此之外,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频繁变化,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中原材料价格主要可以参考以下数据:12/13年榨季甘蔗收购价为475元/吨价对应6580糖价;13/14年榨季甘蔗收购价为440元/吨价对应6000糖价;14/15榨季甘蔗收购价400元对应5160元糖价。在这一前提下,做好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和财务预算的编制对满足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资金量有特殊要求。由于制糖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较高,为了达到质量要求,通常需要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作为保障。而这一需求直接推高了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对资金量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同时,制糖企业一年的生产时间只有榨季4个月左右,收购原材料的时间不但集中并且总体资金量较大。因此,制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作为补充,如果不能满足资金要求,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难以维持下去,企业的发展也就无法保障。
(3)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作为支撑。考虑到制糖企业对资金的现实需要,以及流动资金量较大的特点,制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发挥资金效益,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制糖企业需要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只有积极利用并发挥财务预算制度优势,才能保证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取得实效。
(4)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预算密不可分。在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计算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并正确分析企业资金缺口,通过必要的融资手段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财务预算也可以规范企业的资金使用,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提高资金管理质量。因此,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预算相互依据不可分割。
三、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应把握准确性原则
考虑到制糖企业的特殊性,在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想提高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满足企业需要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准确性上下功夫,重点保证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满足准确性要求。为此,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编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确保编制方法准确。对于制糖企业而言,生产经营计划对生产过程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财务预算的编制,也是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二者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只有保证编制方法准确,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能够满足准确性要求,才能使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在编制过程中应先充分调研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并对历年的财务预算进行分析,采取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因此,确保编制方法准确,对制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编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10
一、分析银行信贷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是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与金融服务和信贷保险等行业机制是分不开的,本文分析的中国电影产业中的银行信贷模式,为银行信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将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兴的银行信贷模式,既拓宽了融资渠道,也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建立健全中国电影融资渠道和银行信贷模式具有迫切性,只有充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而推动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基础。再者,中国电影有双重身份,既是跨国文化生产与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土文化走向市场化的一个新形态。
二、分析新形势下中国电影产业融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缺乏稳定性。
伴随着民营资本参与到激烈市场竞争中,相应的电影企业的融资、信贷方式也随之增多,但是多通过市场进行融资,没有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计划,也就是说没有将优质资源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个别国有商业银行或地方股份银行能够给予电影企业贷款,且大多采用版权质押及连带责任,尽管这种方式给与了电影企业资金支持,但是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电影产业的银行信贷模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其方式单一缺乏稳定性,不能够长期为电影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电影投放市场赢利能力较弱。
电影投放市场赢利能力较弱首先体现在赢利渠道单一,电影产业赢利主要依靠于票房收入和衍生品这两个方面,但是就中国电影产业而言,侧重于票房收入,对衍生品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再者票房收入得不到保障或收入较低,民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是造成这一因素的重要原因所在。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中、美电影产业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同美国电影产业赢利两者进行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信贷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电影产业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市场竞争中,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三)中小电影企业银行信贷能力低。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中国实际进行制片活动并且有影片完成的制片单位高达300余家,但是民营单位占据了其中的五分之四,剩下的则是国有电影制片厂。在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其中只有少部分相对成熟的电影机构,诸如:华谊兄弟传媒、光线影业、中影集团等,其它的都是中小电影企业且存在较多问题企业管理欠规范、财务不透明、市场不确定性大、固定资产不足等,再者其进行制片活动后无法对其电影版权及其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也就是说其缺乏信用担保机制,这都是影响中国电影产业银行信贷及其他社会资金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新形势下中国电影产业银行信贷的建议
(一)完善版权信贷模式。
版权信贷模式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方面:既有版权信贷和未来版权信贷,前者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后者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电影隶属于成熟产品的范畴之内,因此需要金融等相关部门完善电影版权的内容,在对中小电影企业进行各方面考察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影版权价值评估标准、明确规定配贷的比例,倘若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为中国电影产业获得更深层次发展提供稳定的内在环境。
(二)实施影片预售贷款。
影片预售贷款是新形势下美国好莱坞获得金融资本的一种方式且在不懈探索中,中国电影产业也在借鉴其成功经验,且已经取得了成效。就以我们比较熟悉的电影《夜宴》和《墨攻》两部电影为例,它在日本获得了500万美元和350万美元的银行信贷,其是典型的低投入高回报电影。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影院跟院线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因此,倘若电影企业进行信贷,银行可以参考电影企业同院线所签订的协议,影片上映后所获得的票房收入先归还银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信贷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
(三)政府担保贷款和混合模式贷款。
电影融资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其风险大,为了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当有秩序、有组织的吸纳社会资金加入,建立专门的电影产业担保公司,这样能够为银行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提供可能,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从提高抗风险的角度出发,银行可以尝试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贷款方式结合起来,例如:“版权抵押+担保”、“政府专项资金+担保”等,这样使得电影企业能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银行各方面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间接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困惑
- 下一篇: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