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理论基础的指导,加上化学实验的探究,更进一步地深化对化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等方面的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是离不开实验探究的,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本环节和手段,尤其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在高等教育化学专业的学习中,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基奠[2-3]。无机化学实验主要面向的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他们对化学学科的了解还只在高中的书本知识上,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知之甚少。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代,无机化学实验这门学科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总结以往的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适时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创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特立独行、缺少思想独立性、功利心重和合作意识弱等特点。在学科教学开展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适时调整教学安排。大一新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会有许多新奇感,教师们就可抓住这个心理,在无机实验的安排上加入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与无机化学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如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过氧化钙的制备等实验内容。由于大一新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还停留在高中所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应材施教,对实验药品的原理、用量、操作等方面要详细讲述,把学生的化学基础打扎实。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安排一至两个创新实验,由学生提出实验方案,教师把关调整实验内容,指导学生操作,以此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标准之一。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还可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好铺垫。
2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岗位本身就是一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岗位,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实时跟进学科知识,及时完善和丰富自身所学。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不仅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心理动向,还应根据往年实验开展的情况,调整实验内容。我院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会根据以往授课情况及学生接受程度做相应的调整,例如:(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书本上要求的实验原料为铁屑、碳酸钠、3mol/L硫酸、硫酸铵等。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将原料中的碳酸钠改为2mol/L氢氧化钠,这样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效率。(2)《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实验,书本上要求的是用硝酸银作现象检验,通过对产物硫代硫酸钠做鉴定,检验硫代硫酸根离子。我们要求学生分别用两支试管,一支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一支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过量硝酸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的改变可以加深学生对各化学物质性质的了解,并更为深刻地熟悉实验内容。(3)在一些污染度较高的实验中,如不是经典实验,可做删减或做好废液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考试以平时讲授为主,研究型课题为加分项,创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学生的实验基础较薄弱,所以在无机化学实验考试中仍要以平时讲授课程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教授实验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无机实验的基础知识,增进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为了推进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提升,我院不仅为学生开设了微课,让学生自己上一堂实验课,并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实验和教学中的问题,还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我们鼓励学生提供创新实验的方案,学院为学生提供实验原料和用具,这些内容都作为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估标准。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促进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2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教学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为化学教学实验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了良好的化学环境,但是在现在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化学实验教学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少做实验怕麻烦、怕中毒、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验教学,实验只作为验证理论、应付考试的工具,结果实验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过程,没有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和热情。面对此情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有待于尝试。
一、改变认识是前提
1.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就在生活中。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和药品,学生身边的物品、平时用的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也是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教师不能怕麻烦图省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像朱正元教授倡导的那样,“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如矿泉水瓶,可以做金属钠与水反应,也可做喷泉实验;青霉素小玻璃瓶、喝奶的吸管、针、果冻塑料瓶等可以做电解水实验;……这些好的“土仪器、土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能揭示反应本质,加深化学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且在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
可是课堂时间有限,而体验和探究无限,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药品和厨房用品做实验,如利用碘化钾和碘盐、白醋检验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用番茄做原电池实验。这样,学生实验的体验得到了加强,实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实验的兴趣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升。
2.设计探究性实验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是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药品,可设计不同的方案解决同一问题,或同样的仪器药品解决不同问题。如,有的平时化学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却设计出了很多的方法,笔者及时加以鼓励,这些同学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尝到了成功思考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探究实验这种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再加上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方法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的结论可能百花齐放,又由于这些方案源于学生,相互之间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同时引发学生相互竞争,每个同学都争着设计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案。这样通过实验成果的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展示成果的机会而产生兴奋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内部动机。同学的启示和点拨相互开阔了思路,启迪了思维,通过交流,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本质上的理解,实验能力从本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获得终身受用的基本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化学现象。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溶于一体,代替了抽象、枯燥的化学课本,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稀有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反应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达到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实验场景,进而将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如锂和水、铷和水、铯和水的反应,由于药品价格昂贵,一般的学校不可能做实验,如果教师自己从网上找到相应的视频资料就再好不过了。我从网上搜索到了上述与水反应的视频,而且是两套,一套是单个的反应,另一套是连续的反应,反应情景令人震撼,把浴缸都炸碎了。我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将上视频述资料显示在学生眼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直接参与是关键
1.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可以把过氧化钠放在棉花上,让学生用细玻璃管对着药品吹,观察棉花是否着火,进而有的学生会提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也参与反应”的问题。这样的情景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设计,但至少向着这一方向努力。
我校是农村高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我在学校艺术节期间启动了一系列趣味化学实验比赛活动,有鸡蛋雕刻(用盐酸)、木器的刻花(用浓硫酸),还进行了化学实验小魔术的创新征集和表演活动,学生参与度较高,热情高涨,既新奇又刺激,增加了“实用化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进一步展示了化学学科学习实质的真面目。
2.传统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必须做的,如果学生只是作为观众欣赏教师的“独角戏”表演,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去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印象就不会深刻,甚至往往会对实验现象产生怀疑。我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提醒了我,学生说:“您再将桌上做实验就像玩魔术,看着时有时就觉得是假的。”还有的说:“老师,我们在下面看不清楚。”试想,如果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实验是假的或者看不清楚,他们又怎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呢?实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自此以后,我上课做演示实验时,除了有危险性的外都让部分学生演示完成,必要时给与指导,尽管只有几个学生在做实验,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是自己的同学在亲自做实验,所以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令同学们信服,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独立演示使其对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思考,甚至提出更好的演示方案,进而进入研究的流程。例如,我在演示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将收集在气球中的乙烯气体通入溶液中,事先还要在气球口上接上一段细玻璃管,并且必须塞住玻璃管,很麻烦;下课后,有的学生就提出:用集气瓶收集乙烯,再向瓶内滴入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操作间大而且效果很好。结果我试做了一下,效果真得很好。
3.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化学实验。
通过分组把优生与后进生分在一组,本以为这是个合理的搭配,但实践发现,实验活动过程仍然是优生唱主角,后进生常配角,有时甚至是观众,对于后进生来说,这样的参与仍然是假性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就要把组内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先让后进生操作,优生记录,并要求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角色。例如做“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实验时,事先让学生预习好,让学生按自己的角色分别操作,能真正起到“互补合作”,共同提高的作用。实践证明后进生操作能力比优生一点不差,此时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同学间的互补性得到了加强。
参考文献:
[1]陈梅琴.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3):55-56.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高中化学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演示实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了一些有效方式、方法,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 现有实验的改进
高中化学有很多实验虽然在教材中已经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但还是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现举例如下:
(1)原电池的演示实验
金属锌和铜作电极,用导线连接后直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此进行试验,效果很不好,并且电流表中的电流也很微弱。
为了增强电流,可做如下改进:用两个烧杯分别盛电解液,锌棒放于盛有硫酸锌的烧杯中,铜棒放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两个烧杯用盐桥连接,其余不变。改进后电流增强了,而且原电池装置工作时具有了较高的能量转换率;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化学实验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反应。
(2)关于氨气的性质教学中设计的喷泉实验
事先集满一圆底烧瓶的氨气,瓶口塞上双孔塞,一孔插入一个长玻璃管,另一孔插入一个胶头滴管(事先吸入水),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长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烧杯中(烧杯中事先加入水和酚酞);操作时,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使之进入烧瓶中,并同时打开止水夹,即可形成红色喷泉。
改进如下:此装置中胶头滴管略去,其他不动。操作时,用手或热毛巾捂热烧瓶底部同时打开止水夹,也可形成喷泉。此设计与原教材原理相同,均是采用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的方法形成压强差,进而形成喷泉,但却可以省去一部分仪器设备,简化了实验操作。
(3)焰色反应实验
该反应用铂金丝做实验,效果固然理想,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铂金丝价格昂贵,许多中学不具备条件;二是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并且火焰也小,演示时后排学生难以观察清楚。
改进如下:在三脚架上放一个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 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此法优点是: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乙醇在蒸发皿中燃烧,火焰很旺,加入金属盐后,产生的焰色光强,玻璃棒的搅拌使金属盐与火焰充分接触,延长了观察时间,焰色反应更明显。
(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验证如下反应:
2Na+O2 === Na2O2,2Na2O2+2H2O === 4NaOH+O2
按教材的方法去做,第一个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较少,而且贴在玻璃管上,很难转移到小试管中;第二个实验也就没法做了。
改进如下:将玻璃管改为直滴管,将金属钠放在直滴管的粗口处加热(若滴管太细,可将滴管用细条纸包好,再用试管夹夹住),生成过氧化钠后,待滴管冷却,将它插入水中,用余烬的木条在滴管的尖嘴处检验氧气。用此法做实验,现象明显,安全且效果好。
2. 探究性实验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除了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
例如,在“氯气与乙炔反应的探究实验”中,乙炔能使溴水褪色,有的学生提出:乙炔和氯气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设计如下实验:用两个针筒分别抽取一定量的乙炔和氯气,针头用胶管连接分别深入到水下,慢慢推动两针管,当两气体在水面下相遇时,立即发生爆炸,有明亮的火球和大量的浓黑烟絮上升,反应原理为:
C2H2+Cl2 === 2HCl+2C+Q
再如,在讲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时,有的学提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迅速反应吗?为了形象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设计如下实验:用一小团脱脂棉包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迅速投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底铺满一层细砂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再迅速盖好玻璃片,在投入的同时即可看到棉花迅速燃烧起来。这种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环保,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 自制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除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和探究外,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制实验。
例如,在“氯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中,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来制取实验,但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张干燥的红纸(目的是放大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结果干燥的红纸褪色。由此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红纸会褪色?②得到的氯气是否纯净?③里面会有哪些杂质?④如何得到纯净的氯气?引导学生自制实验加以验证:氯气里可能有水和氯化氢等杂质,可以采用增加洗气装置的办法来除去这两种杂质,以得到纯净的氯气。
再如,涉及NH3的物理性质时提到其极易溶于水,所以在吸收时要注意防倒吸,而氯气的尾气吸收却不用考虑防倒吸。这个“极易溶”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引导学生自制如下实验:分别收集一试管的 NH3 和 Cl2 ,然后分别倒插入水和浓NaOH溶液中,比较溶液上升的速率。让学生操作,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可以看出:装有NH3试管的溶液上升的速率要比Cl2 快得多,但都上升到相当高度。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极易溶”主要是指溶的多,而在考虑是否需加防倒吸装置要考虑其溶解速率。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洞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实验课程教学中则对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所倚重。本人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力出发,对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师资队伍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充分认识实验课程教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改变在教师和学生中普遍存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验技能训练的倾向,为了突出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强化实验教学,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中积极倡导和广泛宣传全面教育、全能培养的思想,使教师懂得上好一门实验课要比上理论课难得多。同时独立开设实验课,独立考核,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综合性掌握该门实验课的基本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实现学生以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准确采集实验数据;具有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最终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在课堂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有一支理论和实验技能精良的实验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作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必须必须认真备课和认真做好预备实验,探索教学方法,把一些新技术穿插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其次教师在学习钻研教学法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手把手的教学生,不厌其烦地规范学生的操作,督促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完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意识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然而其改革的内容不过是实验室及实验课程名称的转换,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院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独立的思维与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与创新,打破四大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各自独立的实验格局,实施基础化学实验阶段和中级化学实验阶段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化学实验阶段对学生进行各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基本功。中级化学实验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实验项目全部是综合和设计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研究与创新能力。
教材乃是教学之本,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工具。好的实验教材应该有比较完整的体系、丰富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实现全能培养的目标,为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选择适用与相应专业的优秀教材,教师也可根据专业及学生特点协作编写。其主要指导思想是:考虑专业的培养目标,密切联系化学教学的实际,承前启后,循序渐进。即要着眼实验内容的更新提高,又要立足于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有所侧重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同时根据需要,补充安排一些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内容的调整,更需要注重效率。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对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进行重组、优化、精心设计与创新,在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增加实用性、探索性实验及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对原来四大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仔细筛选和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补充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实验。。设置包括无机、分析、有机和物化的实验项目,按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研究实验三个层次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与重组。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顺序开展实验教学。
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明确化学实验技能和操作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培养意义,搞活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进校初期,教师应“扶着走”为主;对有了一定实验基础的学生,则以“指着走”为主;而对高年级或一些优秀的学生,就要放开让学生“自己走”。为让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实验室应安排开放时间,制订开放实验室制度,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认真观察和操作,实验后认真总结和讨论,最后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验示范教学,一是可以避免由于人多看不清的弊病,二是可以提高观看效果,再是可以弥补仪器设备不全的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将更有力地推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更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4.逐步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适当开放实验室,鼓励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论文或参加科研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一般实验室都只是在规定的实验课时间内让学生进实验室,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这样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21世纪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改革有待研究的迫切课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改进的问题。
建立几间科研活动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鼓励学生申报学校的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由科研实力强的科研团队协同实验中心负责学生科研活动的运行和管理,使学生从教学实验走向毕业论文前,接受较为严格的科研训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篇5
一、善用实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化学现象,以特殊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的这种激趣功能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这种激趣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
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之前,我曾做了一个“水能点灯”的试验。上课前先切一小块钠,将其藏入酒精灯芯内,然后在导入新课前,往灯芯上滴一滴水,灯随即点燃。奇怪的现象使学生非常好奇,他们都不明白“水能点灯”的道理,于是带着探索释疑的心情,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急于想知道原因的条件下,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探索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利用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实验内容的选题既要围绕教学内容,又要不拘一格,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生活、生产、自然界的有关现象都可编成实验课题,让“实验本身能够讲话”。如:“水底火化”、“白糖变黑”、“滴水生烟”、“白纸生字”等趣味实验,能使学生感受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教师增设科学小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勇于探索,求异创新,可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激情。
二、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认识基础,探究性质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科学抽象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通过“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的过程来实现。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索,碰到问题及时引导、指导,充分发挥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比如:在做浓、稀硝酸跟金属铜的反应实验中,有位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成下表:
根据以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发现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如:为什么浓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到绿色溶液,而稀硝酸跟铜片反应后得到蓝色溶液呢?此时,教师不应说出自己的判断,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的认知能力。
三、强化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勤学多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补充一些小实验。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悬念,全面而认真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由目的性观察变为思维性观察,并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钠”这一节时,课本提出一个问题: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把铜从硫酸铜中置换出来吗?学生展开讨论,气氛热烈。一部分学生回答:能,因为初中讲过铁能置换硫酸铜溶液里的铜,钠更活泼,则更能。一些学生回答:不能,因为钠先与水发生了反应。带着这个疑问,我做了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里。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反应更剧烈,有轻微爆炸,烧杯底部有蓝色絮状沉淀。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有蓝色絮状沉淀呢?它是什么?怎么没有析出铜呢?”最后讨论总结得出:不能得到铜,因为钠先与水发生了反应。
因此,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验事实和相关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
四、创造实验条件,拓新创新教育空间
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这种新的要求仅凭听、讲、看书、做作业是不可能达到的。教师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
教师可结合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开放实验室),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共同挖掘实验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如:学完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后,教师可根据卤素、硫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实验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影响师生健康,让学生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相互讨论、设计、改进实验,使之不产生对环境有毒的的物质,或将产生有毒物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潜在的智力因素,启迪学生不断思维,培养创新教育意识。
五、通过现代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观察实验是科学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观察实验,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观察实验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科学过程,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过程,形成有关体验。
在教学中用计算机系统演示化学实验能做到鲜明、生动、安全。当然,能够用于实验教学的计算机实验还不能普遍推广使用,我们应注重这方面的推广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计算机实验教学能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以及形成科学的概念、原理提供素材;能够为培养学生技能、促进其手脑提供练习和实践机会。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受到生动的科学方法熏陶和训练,使他们认识和理解科学过程,学会如何“从事科学”。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协助学生对化学原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理念被大力推行,使我国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产生巨大的变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踏上了改革的征程。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积极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一、使化学实验与生活有机整合,以学生的兴致为基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渗透的进程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实验教学方法采取调整与创新的手段,从而为学生拓宽身心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空间,达到了激发他们对知识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为高效性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钢铁腐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致,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造成金属生锈腐蚀的原因有哪些?”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学生做出“被雨水淋湿的金属会生锈”的回答、也有的学生说“如果金属表层长时间得不到养护,并且处于不间断的使用状态中,就加速了生锈与腐蚀的进程。”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设计“探究钢铁腐蚀条件”的实验课题。
二、使化学实验目标明确化,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与有效运行的依托。本文作者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教师设计的实验目标应该简练而明确,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使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此外,实验目标的设置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为基准。
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探究实验”中,化学教师设置的实验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协助学生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正确地选择漏斗与滤纸、掌握过滤器正确的组装、沉淀物正确的洗涤以及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的方法。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初中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同时还积极思考:“是否还存在更有效、更快捷的过滤操作方式”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明确实验目标是根本,在本次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进行操作环节。例如,在组装过滤器之时,滤纸要对折两次,放入漏斗(顶角60℃)时,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应该完好贴在漏斗壁上,此时组装成的过滤器比滤纸整体表面都贴在漏斗上的过滤器的过滤速度更快;并且学生在对滤纸对折时,没有将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使削弱尖端具有一定的强度,为“粗盐的提纯”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实验内容与形式,使化学实验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化学教师在对实验实施改革措施之时应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与透彻性,使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快捷的方法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本次实验实施了创新的手段,即不仅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还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烧”这一实验环节,当然因为硫和磷的燃烧会产生污染,所以实验过程中取材是少量的。
此外,丰富实验形式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除了实验室教学之外,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环境开展实验活动、或者将实验布置为课后作业均是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总之,无论是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还是形式,多样性与灵活性特征的并存,协助教师落实改革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上文,我们了解到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明确实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均是实现改革的有效手段。当然,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基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该彻底地转变实验教学理念,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打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使其为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对于以实验探究为基础,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目的的学科──化学来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学生不断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能够按学生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本校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作为化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学生不断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按学生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利用本校实验条件,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一、与学生共同探讨实验,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在做这些实验时,先不要直接讲述实验结果,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学习这些问题,逐步解开疑团。在《空气》一节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前,提出两个问题:a. 空气中是否全部为氧气?b. 实验后玻璃钟罩内的水面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变化大概多少?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验过程,从而在实验中得出结论:a.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b. 水面上升大约五分之一。在实验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解空气成分的问题,而其他的实验也可以此为借鉴。通过这样来组织教学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比由教师演示给他们看,观察实验现象更清晰,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果这样调整,学生则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其心情会更激动,参与学习的态度更积极,而引发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也会大大增强,求知的欲望更迫切。
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当中,传统的上课是由教师演示白磷与红磷在热水的辅助下进行燃烧,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但该实验没有考虑到白磷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白烟,对环境产生影响,教师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示学生怎样才能防止产生的白烟对环境造成污染。学生通过对书本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分析,一致认为可以把该实验改为用试管装白磷和红磷,并用橡胶塞塞紧,同时把试管放到热水中,观察两种物质在热水中产生的现象。这样既可以达到学生动手、动脑的效果,又对书本的实验进行创新、防止白烟冒出空气中,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在本节课的另一个实验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传统的实验做法是把氧气通入水中,让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这样同样会产生大量白烟,冒出水面,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实验中,可以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防止白烟污染空气?通过学生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得出既符合实际,又是学生操作最理想的方式方法:用集气瓶先收集氧气,把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用氧气瓶口接近水中的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又可以把燃烧后产生的白烟装入集气瓶中。可见,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调控,稳定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步调要一致,并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积极开展讨论与交流。作为科任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小结,帮助每个学生进行知识归类,加强记忆,才能使学生达到学习、创新的效果。
三、适当补充课外实验或趣味实验,引起学生创新意识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按实际需要,合理补充一些课外的演示实验,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第一节上化学课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除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外,还增加了烧不着火的手帕,让纸上的字消失,几种液体之间变化出不同的颜色等实验。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能有学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把盐酸改用硫酸可以吗?或者用点燃木炭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为什么常用金属锌,而其他的金属又可以不呢?教师可以补充一组实验,让学生观察镁、锌、铁、铜等金属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反应的快慢来增加知识面,消除学生疑问。另外,某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的仪器装置、药品或操作方法作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但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改进的目的,再引导学生考虑,该实验还可以怎样再改进。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与化学有关的课外活动或演示实验,适当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可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验证,使知识得到延续和加深,这是学生在学校课堂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蟠龙洞中景观,分析成因;观察家庭菜刀切腌制食物后不及时清洗会更快生锈;让学生检验学校周围石材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等。通过更多的课外实验,更多的让化学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时刻在身边发生。
总而言之,在化学课堂中,不断改变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进行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可以不断培养出来的,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自己更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念,不怕苦,勇于开拓。只要在教学中及时向学生渗透创新理念,让学生有机会发挥,是可以激励学生迸发出创造性的能力的。■
参考文献
[1] 张多霞,钱扬义. 化学教学论[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陈欢庆. 创造力开发教程[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3] 沈兆良. 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4).
篇8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的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来对学生讲解相关的化学内容,其对于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上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化学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如果学生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的话,那么学生也就不会理解化学能够为人类带来什么作用。针对这种问题,作为化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
2.实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和方式,因而使得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太大的兴趣,致使影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些化学教师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时,担心学生会弄坏相关的实验设备,因而其对学生在实验上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实验课教学严重缺乏学习的生机和活力。
3.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在当前的初中阶段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时,其多数都是采用笔测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来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是其还不够全面。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其更加注学生在实验上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是无法在笔试测验中能够表现出来的,因而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全面。
4.实验教学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就爱哦学额上,大多数教师都不够重视实验教学,因而其在实际实验化学教学中往往只是以演示或者口述的形式来给学生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无法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实验上的操作能力。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想能够更好的开展化学实验教学,首先就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至于怎样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进而创新,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进一步的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初中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而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能够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以及讨论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作为初中学校,为了能更好的加强实验教学,学校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化学实验室,进而还要逐渐引进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和仪器。通过对实验设备的完善有利于化学教师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
2.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先设计好实验目标,同时还要能够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轻松愉悦的学习。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其首先就要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具有的性质以及主要用途,同时还要掌握在实验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相关步骤。在让学生进行实验前,作为教师,要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高速学生,并且要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实验当中。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能力。
3.不断完善考核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化学知识进行考核时,其要逐渐的完善和改进考核方式,不能够只是依赖于笔试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情况的考核。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的方式来对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比如实验报告、辩论大赛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在化学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来找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来帮助学生改善其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4.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并给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
篇9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O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15)24-0154-02
作者简介:蒙君荣(1989—),女,广西南宁人,教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处理方向的研究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物理化学实验在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基本理论和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1-2]。其运用基本物理方法和技术,锻炼学生合理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建立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得出合理的、精确的数据,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培养学生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的能力[3-4]。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被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要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的主动型人才[5-6]。因此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愈发显得迫切、重要。
1目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理化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教学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课程体系虽然经过几次改革[7]。但由于实际情况,在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物理化学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不同步,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高校物化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验内容陈旧,更新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的情况。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安排,学生在开始做实验的时候,连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有学习,这样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盲目的完成实验,草率的处理实验数据。这样既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进一步消化理解。这样也导致了学生对实验的热情大大降低,对知识的片面了解。
1.2物理化学实验的目标定位较低
当前高等学校教育里面,物理化学实验内容陈旧、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缺乏与现代物理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相接轨[8]。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多半只按照讲义被动式进行实验操作,缺乏对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培养本科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
1.3物理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少,忽略了物理化学的基础作用
物理化学属于化学四大基础课程之一,足以体现物理化学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物理化学中的相关原理和药学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9]。物理化学实验是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熟悉研究物理化学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但是,目前在高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和其他实验课程相关联的内容极少,忽略化学实验的整体性。
1.4物理化学实验内容设置缺乏灵活性与开放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大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方式大部分以老师板书讲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仪器操作,然后学生按照实验讲义来完成实验[10]。同时,实验课时设置严重偏少,大部分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大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几乎没有安排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结果造成: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展示学生个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才能适应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实验进行改革。
2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1提高实验前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质量的高低是顺利完成整个实验关键之一。如果预习不好,对实验原理和仪器使用不够了解,很容易损坏仪器或者造成实验失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实验兴趣、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应该加强实验前预习要求。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画好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表格,将实验原理以个人理解的方式描述出来并画出整个实验的流程图;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实验原理及过程,可以将与实验相关的教学资源共享在班级群里,如实验原理及仪器操作相关的动态图等。
2.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也能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较快的适应工作要求。通过让学生认真理解实验原理以及仪器操作注意事项,使得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指导学生。例如,我院第一个物理化学实验就是燃烧热的测定,在学生独自完成燃烧丝的缠绕、压片、装氧弹、点火等步骤之后,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如压片太紧时,会造成燃烧物燃烧不够充分,测得实验数据偏小。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实验数据及现象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2.3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参与竞争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大学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原理以及动手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实验室已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自行设计实验或者对原有实验方案进行改革创新。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过程,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
2.4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检查并改正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对以往的考核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考核成绩分布为平时成绩占80%和期末笔试成绩占20%,其中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及分析等部分,对于设计性实验有重大创新点的同学给与酌情加分。本次考核方式的改革重在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展望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以上是我们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一些初步的改革方案。在改革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制备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教改方案,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贺德华,麻英.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13-15.
[2]张秋霞,王香.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7(5):45-4.
[3]武克忠,马子川,王庆飞等.物理化学实验教改的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8):67-69.
[4]苗慧,朱良俊,等.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几点做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72-73.
[5]陈睿,等.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大学化学,2001,16(4):22-23.
[6]张西亚.浅谈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应用,2008,27(5):119-120.
[7]侯向阳,高楼军,李东升等.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再思考[J].2006,25(11):1423-1426.
[8]钱维兰,叶亚平.面向21世纪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4(1):17-19.
[9]闫怀义,赵二劳,石玉芳等.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4):142-143.
篇10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上好实验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一、上好绪言课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育阶段.尤其是第一节绪言课,学生往往带着好奇心注视着教师的一举一动,这节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用精练的、有表情的语言,阐述化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实验.在绪言教学中,除了做教科书的常规实验外,教师可以增加“魔棒点火”、“喷泉实验”、“白纸显红字”等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由好奇心转变成一种需要,转变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造条件,变生活为实验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课本知识讲明白了,学生就能听懂,教师的演示实验成功了,并不等于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顺利形成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演示实验仅仅是教师做实验,学生没有亲自动手.绝大多数学生渴望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在实验室做的实验仅仅是一小部分.要满足学生长久的兴趣要求,教师就必须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因地制宜,变生活为实验.
例如,可结合碳酸盐、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鸡蛋在白醋中游泳”的实验;在学习白磷自燃的性质后,联系日常“自然现象”,破除迷信“鬼火”之说;在学习酸、碱、盐指示剂后,引导学生在家中炒苋菜时放点食醋会变更红;在学习碳酸盐后,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小实验,并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或产生一种追根究源的想法,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会带着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化学之“谜”去学习,渴望教师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惑.而教师遂势利导,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讲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室、家庭等场所做实验
根据一些实验现象,推断某些未知物,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和解释一些科学现象的能力,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就要对各类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溶解性等比较熟悉,特别是一些物质的颜色状态,学生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但有时还不一定记得牢.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一些物质错误与正确的“对比”展示在教室一角,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里做小实验.如FeCl2的颜色是浅绿色,易错记为蓝色;Fe(OH)3是红褐色,易错记为红色;Fe2O3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KMnO4为紫黑色,易错记为黑色;铜粉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等等.这些药品可以用试管装好,放在教室一角,也可以把一些常见药品装入袋中贴上标签,固定在墙上,由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无意观察,并且每周换一些药品,反复轮换后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上颜色或化学式.另外,教师每次做演示实验后的生成物由课代表放在实验小角,供学生回味,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化学实验与开展环保活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