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公司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智能公司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传媒产业;新闻业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119-03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渗透到传媒产业的方方面面,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被颠覆,新闻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变革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业内共识。

一、数字经济时代与传媒业

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说明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达成高度共识的经济发展形态,已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席卷全球,颠覆了传统新闻传媒产业。新闻传媒业既要面对市场环境变迁的挑战,又要抓住技术革新、消费升级的机遇,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突破口。

二、传统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危机

报纸曾经作为新闻的主要阵地,经历了20多年的辉煌时刻,但面对新技术和新经营方式的冲击,报纸媒体市场份额持续呈下滑趋势,在传媒市场中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被动。

互联网的初期发展一直都享受着用户数量递增的人口红利,但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由增量市场逐渐步入存量市场,新闻传媒业在互联网上的流量获取感受到了压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占整体网民99.1%[1]。新闻媒介必须要通过提供更好的新闻内容和服务赢得用户时长。

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闻传媒业发展趋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闻媒体内部变革困难重重,外部市场环境不断更迭,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存在被彻底颠覆的可能性。新闻传媒业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过程中,探索着新的发展路径。

(一)数字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新闻传媒业

1.新闻生产方式的重塑:智能编写

提供新闻内容是新闻传媒业的主要职责和关键立足点,是新闻传媒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阵地。当受众不再满足于“千人一面”的新闻内容呈现,新闻传媒业开始追求基于算法和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内容服务。

AGC(AlgorithmGeneratedContent算法集成信息)成为与PGC和UGC一样重要的信息生产形式。美联社(AP)、《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纷纷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新打造信息生产、分发、反馈的各个环节。以腾讯、新华社为主要代表的国内新闻媒体也引入机器人进行新闻生产,如腾讯财经机器人Dreamwriter,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AI主播。

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运用扩大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效率,让信息的流动变得更加自由,也给用户提供了更丰富自由的内容选择,弥补了新闻市场的长尾需求。

2.新闻分发方式的变革:个性推送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内容固然给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选择,弥补了用户市场的长尾需求,但爆炸性的信息也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困难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内容分发和推送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纽约时报》内部统计数据显示,经过机器筛选后自动推荐的文章的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国内的新闻传媒业智能分发也在积极尝试,今日头条的广告词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指的就是基于数据挖掘形成的推荐引擎式的智能信息集成与推送模式。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定向推荐,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用户隐私问题以及用户过于细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追踪用户上网使用痕迹可能会泄露其个人信息和隐私,而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则可能导致用户群体接受到过多垂直领域的信息,造成新一轮的数字鸿沟。

3.新闻呈现方式的颠覆:浸媒呈现

沉浸式新闻(ImmersiveJournalism)开始提上新闻传媒业的发展议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新闻现实的虚拟场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

沉浸式新闻的基础应用是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以数据三维图创建新闻场景)和多媒体融合报道。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新闻报道中,能够形成沉浸式虚拟现实融合报道,能有效解决文字和图片转述产生的失真,使受众“置身”新闻现场,实现受众主体性的回归。美国广播公司(ABC)率先推出了“ABCNewsVR”的服务,报道了其首则虚拟现实新闻《叙利亚之旅》;《人民日报》利用全媒体平台制作“9·3大阅兵”的VR全景视频,成为国内首家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主流媒体。但由于AR和VR的技术复杂、成本高、时效性低,还难以广泛运用。

新闻传媒业领域的众多数字化应用的尝试积累了极为珍贵的经验,但相比于国外媒体在技术辅助新闻运营上,国内做的还远远不够。国外的数字技术辅助新闻不仅渗透到了新闻写稿、新闻编辑,还包括海量数据分析、新闻事实核查、新闻线索收集和新闻交互使用。如Mashable启动Velocity数据分析工具平台,通过分析识别文章的传播趋势和可能存在的爆点;《华盛顿邮报》的Feels聊天机器人,在美国大选期间向用户收集选举相关数据,以捕捉选民倾向。而国内的人工智能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应用阶段,多以财经、体育新闻为主,体裁上基本局限于快讯、短讯和财报。

(二)新闻传媒产业领域的多元集成

集成产业指的是不同领域的产业之间纵向或横向联系的创新结合体,通过其相关性产业或支持性产业的集成融合来形成新的利润来源[2]。大致可分为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混合集成。

横向集成指以传媒核心业务为基础,横向整合相似的新闻传媒机构,共建共享资源,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产生协同效益。如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整合各自旗下的传媒或者与其他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合作整合资源。

纵向集成指纵向整合新闻生产链的上中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产生外溢效应。关联产业是指纵向产业链资源的供应与营销产业,新闻纸生产和印刷设备、印刷材料供应、营销发行链条、信息增值服务等产业,以及包括文化类会展、信息咨询公司、影视剧产业、旅游文化推广等文化经济活动等[3]。

混合集成指的是实施多元化发展,吸纳融合原本不属于新闻传媒业的产业,形成联结经济效益。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新闻媒体平台已不仅仅是新闻内容的承载平台,更多的是多媒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当新闻传媒业在内容方面的竞争难以进一步推进时,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是争夺用户使用时长的另外一条突破路径。此外,随着互联网打破了媒介垂直的信息供给链,媒介重要性被大大削弱,新闻传媒产业不得不尝试与更广泛的接口开展合作。提供智能信息服务的智能家居终端,GoogleHome、AmazonEcho和天猫精灵等也是新闻传媒业进行产业混合集成的下一步尝试切入口。

(三)新闻传媒业盈利模式转向

传统新闻传媒产业有两种盈利模式,一是将产品卖给受众,获得发行收入;二是将版面和播出时间卖给广告商,获得广告收入。在国内,不仅广告商的投入持续下滑,受众付费习惯也还未完全养成,这就要求新闻传媒业积极做出行动。

首先,有条件的新闻传媒业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独立的新闻媒介平台,以及时把握产业集成带来的新的盈利点。新闻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多体现在将文章在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上,很少有新闻媒体成功地做出自己的平台品牌。这就将自身的内容审查权、运作自主权和盈利把控力拱手让于第三方平台。单纯作为内容供应商很难在平台的整体收益上分一杯羹,也难以在横向、纵向和混合集成中进一步探索并获得由此带来的盈利。

其次,逐步培养用户的付费阅读习惯,开设精品付费版块或推出付费专业版平台。随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内容创业红利的式微,付费成为内容盈利的蓝海,国内的付费环境还没有完全养成,但是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向。随着消费升级、知识版权保护的加强、线上支付普及以及付费内容多元化的发展,用户正逐渐养成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新闻传媒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用户的新闻付费习惯:强调付费新闻内容的专业性和稀缺性;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试用机会;让用户意识到新闻业的艰难处境,以寻求人性化支持。国内一些新闻机构已经开始了用户付费的尝试,推出了新闻客户端的付费专业版,如凤凰新闻(专业版)、华尔街见闻(专业版)等。

再次,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开辟知识付费频道。数字经济时代,媒介发展重心垂直化,一些细分市场下的垂直媒体逐步取代全能媒体。垂直类新闻媒体如虎嗅和36氪等,纷纷步入付费领域,知识付费成为新闻内容平台新的盈利选择。

最后,新闻传媒业的场景消费盈利。科技公司的GoogleAssistant、GoogleHome、GoogleDrive、AmazonEcho和天猫精灵等一系列场景应用,开拓了新的信息获取接口,提升了对受众需求的感知能力。将信息产品和服务巧妙地融合与搭载到这些场景应用中,是未来新闻传媒盈利的新突破点。

四、小结与展望

数字经济时代,新闻媒体借助机器人写作和智能化推荐,有了新的强劲的发展动力,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一脉相承,拥有强大技术基因的科技公司切入新闻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新闻传媒业出现“制播分离”新模式,即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渠道开始分离,这一方面推动了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使传播权力转移,传统新闻媒体面临沦为“内容提供商”的风险[4]。

篇2

不久前,英国摄影师路易斯・威顿(Luisa Whitton)探访了日本机械人工程师石黑浩的实验室,出了一本摄影集《心归何处》(What About the Heart)。石黑浩是谁?他创造了世界上最逼真的机器人,代表作是自己的复制品,即一台和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在研究中,这家伙在思索“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以及未来的类人机械会如何改写这一定义”……

这种哲学范畴的思考,我们只能说不明觉厉。而在比较世俗的商场上,另一个日本人孙正义利用机器人赚钱的生意已经开始,他推出的“全球首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Pepper,被日本媒体誉为“第二个iPhone”。也许未来回顾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即将被这则新闻改变。

眼熟的盈利模式

Pepper的外表与我们习惯看到的机器人差别不大,出彩的地方在于其跨时代的“感情认知”能力。Pepper的“情感引擎”能让它结合人的语音、语调以及面部表情,利用独有的算法识别人的情感,并能进行回应。与此同时,云计算服务能收集所有Pepper机体所感知到的情感信息,将这些数据共享到每一台Pepper上,从而使Pepper的情感系统快速地“自我成长”,不断发展完善。云计算服务还大大节省了每一台Pepper的内存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这一功能所涉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本软银公司表示,Pepper不会上传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

Pepper将于2015年2月正式发售,售价约折合人民币12000元。与日本传统的产业机器人不同,Pepper的定位是用于娱乐的家用机器人。用户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应用,来扩展Pepper的功能(可能需要缴纳一定费用),软银会提供Pepper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很明显Pepper的盈利模式非常类似智能手机――软银以较低的价格来推广Pepper,再通过向用户出售服务、应用的方式来获利。基于这一点,日本经济新闻社将Pepper称为“第二个iPhone”。

在革命性意义方面,Pepper也许照样足够与iPhone比肩。Pepper虽然被定义为娱乐机器人,但是通过应用扩展,它有望胜任看护老人孩子、完成日常家务的工作。它变得像iPhone一样普及也未可知。

近几年,日本机器人产业开始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推进,最好的例子就是扫地机器人的畅销,其最高年营业额高达10亿日元。在一些小众市场,甚至出现了机器人全面占领的情况,比如日本已全面停止人工捕捞乌贼,转而利用吊乌贼机器人来进行捕捞,这种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0亿日元。除此之外,日本还出现了生活管道设施维护用、灾害救援用、水下作业用、医疗看护用、日常家务用、娱乐用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我们知道,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开端,是源自二战后的劳动力短缺,现在这方面的忧患更加严重,有数据表明,从2005年到2025年日本的劳动人口将锐减470万。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除了继续支持原有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也开始在服务领域发力,这一点不再赘言。

有趣的是,日本的机器人研究,素来与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存在明显差异。欧美国家更看重“机器”,注重功能性,而日本人则对“人”字下了更大功夫,他们不满足于机器人单纯作为机器运转,希望赋予它们更高级的人工智能,甚至赋予其情感。比方说,美国人将圆盘形状的扫地机器置入智能芯片,称之为扫地机器人,而在日本人眼中,那不过是台扫地机器,真正的扫地机器人,应该是一个拿着扫把的人形机器人。

会哭的阿童木

了解日本动漫的都知道,日本人对机器“人”有着怎样的执著。日本软银公司CEO孙正义在介绍Pepper时说:“我小时候看过《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以10万马力打倒坏人的阿童木让我激动不已。但是阿童木不会哭,无法理解人类情感,不会开心,不会悲伤。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阿童木真是太可怜了,如果有一天它也能理解人类的情感,那该多好啊!如今,实现这一技术的时代终于来了。”

在动画里,阿童木作为人类的朋友,不断打败邪恶势力。Pepper虽然没有10万马力,却能够识别情感,与人交流,它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会是比阿童木更加可靠的朋友,因为它已经不是文学想象。

“也许再过几百年,人们会将今天作为历史来铭记。”孙正义站在Pepper旁边这样说。这种革命性机器人到底能否成为“第二个iPhone”呢?交给市场来说吧!

篇3

我不是谷歌的人,所以,上述的三个方面也许在谷歌内部的日常运营中并没有这么明确的分野,但是,每一部分单拿出来,的确都可以单独成成一家公司,那么,设想一下,各自独立的三家公司是否比一家兼容并包的公司更令客户满意呢?

用户服务

谷歌的核心产品是搜索引擎,也就是说,它深入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从网页到APP,所有产品都与其相关。现在,虽然使用谷歌产品已经是很多人的固定习惯,但是谷歌仍然在努力提升用户体验。谷歌地图强势回归苹果系统,使得苹果自家的地图相形失色,标志着在互联网的任一平台上,谷歌强大的数据能力和简洁的设计都无往而不利。

谷歌的苹果应用做得比苹果公司还要好,并不是以公司实力强行推广的结果,而是真正地理解用户需求。对于谷歌和其他所有免费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在吸引用户的同时还能从第三方获得收益,是最大的挑战所在。

正如2010年在博客网站Metafilter上面写文章的安德鲁·莱维斯所说,“如果你没付钱,那你就算不上是人家的客户,而是打包出售的商品。”当然,具体怎么出售,模式并不明晰,但是谷歌却想得很明白,谁会不喜欢一个帮你解决问题的朋友呢?让他籍此赚点小钱也是应该的。当服务价值很高时,用户其实并不在乎是否成为商品。

广告价值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谷歌就反垄断案达成和解,清楚表明托拉斯的顾虑并不能阻止谷歌将付费排名列入战略议程。委员会找不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付费排名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什么影响。

谷歌的好消息自然是竞争对手的坏消息。当谷歌一再扩充其信息收集或者的平台渠道,从电脑到手机,从电视到汽车,初创公司将更难以打破谷歌的天罗地网,相关的业务机会和广告收入一概落入谷歌囊中。

一般来说,用户对于谷歌的服务和背后隐藏的盈利模式都能接受。在新版的谷歌地图里,用户想要搜索的字符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联想匹配,其速度和准确度都相当惊人,同时根据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谷歌推送不同的广告。当推荐广告变得越来越精准时,互联网活动家伊莱·帕里泽在《过滤器气泡:被禁锢在互联网的小气泡之中》的书中所提到的用户割裂(每个人在网上看到的世界都截然不同)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且,“你怎么知道我这么多事情?”的疑问也有可能在用户心中引起疑虑和不安。

未来科技

回到雷·库兹韦尔,在一次与X Prize主席皮特·戴蒙迪的谈话中,他提到自己将在谷歌进行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硅谷的企业家兼学者威卫克·瓦达也在Twitter上说,库兹韦尔在谷歌负责设计真正理解人类语言规律和内在含义的智能工具。

库兹韦尔与谷歌的创始人拉里·帕吉和谢尔盖·布林都认同这样一个怪点子:有一天人工智能将可以超越人脑,机器统治世界,这种狂想看起来很荒唐,却正是谷歌的企业基因。

库兹韦尔曾经判断,创新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加入谷歌时,他又说,1999年,我预言未来十年内将出现自主行驶的汽车和能回答问题的手机,大家都觉得我疯了。结果呢,不到十年,谷歌就研制出了无人汽车,人们也可以跟安卓手机对话了。

由盛及衰的曲线变化是生命的本质。在技术层面也是如此,不过,技术发展的曲线不是抛物型,而是S型,当前一代技术发展到瓶颈时,新技术就会出现。苹果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不同的是,谷歌在寻求发展规律之外的未来科技,与库兹韦尔的合作表明,它希望能有更多的超前技术,能够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基础。

篇4

作为首家获得互联网保险专业牌照的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如果接下来顺利通过聆讯,它不仅是首家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保险第一股。

成立不到四年,累计销售逾70余亿份保单,服务近5亿名客户,上市有望冲击千亿市值。这个故事将在IPO中被反复讲起,但是能否得到投资人的一致认可,尚不得而知。

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过度依赖股东,成本费率偏高,产品小而碎片化,加之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众安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少。

“众安可能因为互联网而成功,也有可能因为互联网被局限。”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在他看来,互联网保险的监管边界尚未明确。众安未来能走多远,业务能有多广,还取决于监管的态度。 从保险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再到证券,众安保险横跨多个领域,但是其主营的保险业务一直深陷尴尬,盈利空间也备受质疑。

保险与互联网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前者更注重风险防范,后者更在意用户体验。如何在在二者的诉求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考验着众安的智慧。

众安保险的IPO,或许并不代表互联网保险的成功,只是新征途的起点。

业务结构短板

根据Oliver Wyman报告,众安保险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客户和已售保单数目,在中国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也就是说,众安成立不足四年,在客户量上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传统险企。

数字很诱人,但是背后业务结构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目前,众安主要经营的前五大险种包括退运险、意外伤害险、保证险、健康险、责任险。这五款产品占到了众安2016年总保费的64.5%。根据描述,上述险种围绕海量用户构建“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及航旅”五方面形成生态圈。

细究生态圈的背后,仿佛还是离不开众安股东的身影。

众所周知,众安保险是由“三马”发起的,此后更是靠着与淘宝和天猫合作的退货运费险起家,单支险种独大曾经备受质疑。

众安保险一直努力摆脱“退运险依赖症”,退运险保费在2016年业务中占比35%,2014年这一数字为77%。虽然占比下降,但仍然霸占着保费收入品种的“龙头”位置。

或许作为回报,过去三年,众安向蚂蚁金服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分别为2280万元、30470万元和43770万元。

退运险下降的同时,意外伤害险占比连年上升,2016年达28.8%。这背后得益于另一个股东――携程旅游的提携。

众安的第三大产品――保证险,在过去的三年也是异军突起,相关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6亿元、236亿元及617亿元,主要客户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招财宝和小赢理财。

股东提携带来的不光是收益,也有可能是风险。2016年末,招财宝爆发侨兴债兑付危机后,众安的保证险业务,也面临一定的争议和监管风险,未来能否接着扩张,是个未知怠

虽然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业务过度依赖股东,也给众安带来不少争议。

“一旦股东收缩合作渠道,众安的获客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前述资深人士表示。

众安的招股说明书中,核心优势方面强调了“深受股东支持”,但同样在风险因素中提及,“我们无法保证与股东签订的协议在届满后获得续新,也无法保证能够从股东的合作中获益”。

其实,此前众安也在极力摆脱“二世祖”的形象,2015年拿下车险牌照,企图发力财险最重要的领域。去年10月,保监会批复了其申报的四款网销财险产品开售。

但现实却骨感,2016年车险业务仅给众安带来372万元的保费收入。相比传统财险公司,这样的车险保费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车险需要勘查理赔,一个不小心,保险公司就可能赔钱。”一位财险公司的车险专员表示,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到车险合适发展方式,财险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发展车险绝非一夕之功,众安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市以后,众安的业务结构会否转型,也是业内所关心的话题。

前述业内人士称,目前得益于互联网渠道,众安的产品都是小额、碎片化的,如果将来发力于大额险种难免受到限制。其一,大额险种离不开网点和专业人员,与众安目前无线下机构、轻资产的现状并不相符合。其二,很多大额险种业务的开展,监管对于勘察理赔都有门槛的限制,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否获批开展业务,也是一道坎。

商业模式待定

众安这家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生仅17个月就获得了60亿元的A轮融资。根据媒体披露,众安保险此次IPO募集资金或为12亿-16亿美元之间,市场推测众安保险上市后的市值或将达千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目前估值只有600亿元,市盈率不到10倍。

在千亿估值笼罩下的众安,不仅有光环,还有隐忧。

2016年,众安总保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了32.9%。但是,净利润并不理想,仅为937万元,同比下滑80%。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更是显示,净利润亏损3.17亿元。

利润下滑的同时是成本的高企。2014年至2016年期间,众安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8.6%、126.6%、104.7%,其费用率更是从35.2%一路攀升至62.7%。对于此,众安保险给出的解释是在科研、人员方面的投入增加。

“众安本来作为一家线上机构,获客主要通过产品植入不同场景,与各类平台公司的对接,营销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看来其渠道成本并不低。”前述业内人士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则认为,前期技术投入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普遍特点。目前仍为众安高增长投入期阶段,因此资本投入较大并不奇怪。

去年,众安保险宣布将技术支撑拆分出来,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安科技”)。该公司将立足金融、健康两个方向,坚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长期探索。

此外,众安保险正在联手恒大、万赢证券筹备中外合资的“恒赢证券”。

从保险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再到证券,众安保险横跨多个领域,但是其主营的保险业务一直深陷尴尬,盈利空间也备受质疑。

曹磊认为,传统险企的考核标准可能并不适合众安保险。金融科技企业一旦形成规模,增长是爆发式的。

篇5

一直以来,类似于竞价排名的商业推广几乎成了搜索引擎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从国外的谷歌、雅虎到国内的百度、搜狗等莫不过如此。根据调查组要求的整改内容来看,百度将全面清理医疗相关的商业推广,无疑将损失不小的推广收入,甚至可能影响百度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财报数字。不过,就搜索引擎的未来而言,百度对商业推广的整改未必会是一件坏事。

网信办“重罚”百度,搜索引擎需要“自省”

当年谷歌因为帮助加拿大的广告客户非法医药广告,向美国监管机构缴纳了5亿美元的罚金。对比来看,网信办此次并没有对百度进行明确数目的处罚,仅仅提出了三条整个建议,相比于谷歌高达5亿美元的罚款,百度所遭受的惩罚轻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妨对网信办的整改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要求明确规定百度须整顿医疗相关的商业推广,包括医疗、药品、保健品等。这一举措致使百度下线了2518家医疗机构和1.26亿条推广信息,尽管业界未对所涉及的商业规模进行评估,单从每年的商业推广费用来看,估计已经远超5亿美元。

其次,要求百度改变竞价排名机制,搜索页面的商业推广信息比例不得超过30%,且对商业推广信息逐条加注醒目标识,并予以风险提示。尽管百度此前就利用信誉V体系对推广企业进行评估,以作为排名机制的参考标准之一,整改之后将变得更加严格。而此举会影响推广的点击率还不得而知,点击率恰是百度推广收费的重要方式。

再次,要求百度建立先行赔付的网民权益保障机制,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也表示将增设10亿元保障基金。也就意味着搜索引擎对内容将负有更大的责任,对整顿搜索内容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众所周知的是,谷歌在医疗广告上的“不作恶”和互联网药店执业认证等政策监管不无关系,而百度此前备受争议的医疗推广本质上还是监管的空缺。网信办对百度的整改要求透露出的一个积极信号就是进一步约束了搜索引擎的商业推广准则,更像是一种“自省”。搜索引擎作为当前最大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广告仍是为数不多的盈利方式,就连谷歌也有90%收入来自广告。或许在魏则西事件之后,不管是百度还是其他搜索引擎,都应该尝试着调整其商业策略,逐渐摆脱对商业推广的强依赖。

重获用户信任感,搜索的商业化应良性循环

当然,对百度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网信办的“重罚”,而是用户信任感的缺失。在魏则西事件曝光之后,百度成了众矢之的,医疗推广、网络推广乃至竞价排名都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李彦宏则在内部信中坦诚指出公司从管理层到员工对短期KPI的追逐,使百度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毋庸置疑,百度需要重新获取用户信任感,而最好的方式或许是建立搜索引擎商业化的良性循环。

跳出百度来看,国内的其他搜索引擎要么表态暂停医疗推广,要么紧锣密鼓的上线了医疗垂直搜索。可这么做对搜索引擎的行业化真的有帮助吗?结果是不见得。一方面所有行业都有推广需求,将医疗推广一竿子打死显然是匹夫之勇,且在商业推广之前,SEO等一直是提高排名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医疗垂直搜索的价值并不大,不仅面临着用户习惯的培养,还限制了信息的丰富度。其实网信办对百度的整改要求和谷歌都指向了同一种解决方案,一是加大对医疗广告的审查力度,尤其在国内,不完善的监管不应成为托辞。二是强化对用户的责任感,向海龙的表态正是商业向责任感的认输。

也就是说,除了落实调查组的整改要求、加强搜索结果中的医疗内容生态建设等,百度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更多实际行动来获取用户的信任。而从向海龙的回应来看,百度公开承认辜负了用户的期待,作为国内最大的信息入口,百度对社会责任感有了新的认知。中国有句成语叫“亡羊补牢,为期不晚”,百度或可以借此来完善搜索的保障机制,同时尝试更多维的商业化探索。换个角度来看,商业推广带来了营收上的增长,在用户体验、内容价值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俨然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几乎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还在延续单一的盈利模式,比如说谷歌、百度相继探索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雅虎、360的搜索业务更像是一个“副业”。如何将搜索和新业务进行更有效的结合,从而摆脱对商业广告的依赖,或许能够帮助这些搜索厂商们找到良性循环的缺口。

弃旧图新,展望搜索引擎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诚然,商业推广成就了搜索引擎的黄金一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谷歌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百度在国内延续多年的巨头角色。但目前商业推广却频频招致非议,仅百度就因为“竞价排名”多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在搜索引擎被商业推广妖魔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搜索引擎的三个发展趋势:搜索即服务、对话即搜索和情境搜索。站在百度的角度来说,网信办的整改要求势必会损害短期内的利益,也将推动百度的搜索商业转型。以搜索即服务为例,百度大概是该趋势最为积极的推动者,先是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和O2O业务,接下来又推出了本地直通车。不同于商业推广的是,服务涉及的领域要更加广泛,也有着更高的用户转化,比如电商、金融等。虽然搜索即服务意味着更大的商机,但服务监管上的不足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要更为强烈,当然也在考验企业的责任感和价值观。魏则西事件后让百度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企业的责任感,也更容易理清搜索引擎的未来商业形式。“让商业的归商业,梦想的归梦想”曾是百度将搜索业务独立时的愿景,现在看来百度更需要加速内容、服务、金融的生态布局。

篇6

互联网不单只在侵蚀传统媒体的领地,同时也在空前绝后地永久性地改变着IT产业的格局,所有的IT巨人不管是IBM还是惠普或甲骨文都在极为严肃的思考:如何面对这一浪崛起的互联网公司所带来的威胁?网络化的操作系统、网络化的数据库、网络化的协同预算、网络化的知识传播、网络化的商业模式等一系列以整个网络为基础的大规模协同生产,带来了以网络为基础的IT革命。

网络化操作系统。传统的操做系统是协调单个系统的数据运算、存储和传输,网络化的操作系统会打破微软的垄断,将整个互联网作为调度的平台,汇聚众多的个性化软件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地提供服务。产生网络操作系统的典范就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会媒体(social media或是SNS),这种我们俗称为交友网站的平台,借交友的名义迅速笼络人气,同时开放自己的平台接口接纳第三方的应用,提供个性化的软件服务,从简单的日历到复杂的个人资产管理工具和流媒体服务,同时通过用户的喜好筛选提炼杀手级应用,在带宽容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的操作系统平台,高效率地开发、测试、传播和交付软件服务,将整个互联网开发社区变成了一个微软,永久性地改变了操作系统的定义和范畴。当然相比成熟的专业软件公司,交友网站还很嫩,也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但若干年后社会媒体一定也会成为IT技术公司的一个细分类别。最近Amazon也了E2C的平台,试图将自己变成电子商务的沃尔玛。

网络化数据库。以Google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将昂贵的关系型商用数据库大大地平民化,并应用到多数据格式的管理和免费的传播中,新型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仍然采用爬虫索引的传统方法,更加融入了实时更新、多媒体搜索、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的方法,大大简化了信息的检索,同时也带来了业务模式的革命,当下神秘而如日中天的RIYA就是代表。一旦有企业开始采用,甲骨文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网络化的协同运算。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将网络数据变成了网络服务,也就意味着网站之间可以互相调用,服务可以聚合,进而产生新的服务。当今最多被调用的聚合服务就是Google的地图,成千上万的人在Google的地图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为Google带来海量的访问和广告价值。协同运算也反映在开放源代码为基础的协同开发上,虽然没有商业模式,但开发者的热情足以产生杀手级应用而消灭一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市场高度垄断的软件,如财务软件,甚至简单的企业应用软件。

篇7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37-03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与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由计算机及基础网络设施、教师、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学习者等基本要素构成,也称为“在线教育”。可以从两个维度对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划分,一个是根据用户年龄层将在线教育细分领域分为五种,第二个是根据内容进行划分。见图1。

图1 互联网教育行业细分领域

(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形式、内容都越来越丰富,且互联网教育逐渐显现出优于传统教育的特点,分别是:

(1)突破时空限制;

(2)使学习变得轻松,真正能实现有问必答;

(3)方便高效便携;

(4)教育的质量和水准都有所提升。

基于这些优势,互联网教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愿意尝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

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历经十几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可以划为第四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网校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即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平台,将师资力量用互联网手段分享。一部分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网校如四中网校,还有一部分是1999―2000年左右,传统培训学校转战线上,如新东方网校等等。同时,线下培训机构开始快速发展,如学而思、学大教育,等等。

第二个阶段:2006―2010年期间,出现了以新东方为首的一波赴美上市的,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处于发展缓慢的时期。到2012年,美国MOOC、可汗学院开始流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开始进入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教育事业爆发,在线教育呈现井喷式增长,资本市场投资火热,形式、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形态,有行业人士把这个阶段定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元年。

第四个阶段:2015―201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放宽导致赴美潮流开始减弱,很多公司选择回归国内A股。同时,还有上市公司大量收购和并购,很多教育机构挂牌新三板,众多新兴在线教育机构出现。

从以上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前期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是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即互联网、电脑等技术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从终端用户来讲,还未形成接受线上教育的习惯,且有些人对网上授课还不信任,加上付费意识还没有养成,导致发展缓慢。

三、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

中国教育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整体行业规模和市场活跃度都处于扩张阶段。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预期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并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 111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9%,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 680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将保持这个增长率继续稳步发展,特别是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增长点。见图2。

图2 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二)对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的分析

目前,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百花争鸣,细分领域众多且发展阶段差异化明显,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基本处于探索和市场启动期,且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见图3。

图3 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

1.探索期

目前,兴趣教育、留学教育、学前教育处于探索期,创新型厂商不断出现,资本市场长期关注,市场缓慢进入培育期,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兴趣教育:初创阶段企业占主流,产品呈现多样化形态,涉猎范围广泛,属于非刚需性的慢热细分领域;用户市场处于萌芽培育期,尚未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在互联网上仍处于探索期。

留学教育:潜在用户范围广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线下中介转移线上,同时平台式在线留学机构出现。但各自发展阶段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产品,盈利模式稳定性较缺乏。

学前教育: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量厂商及投资方涌入,厂商提供的产品/服务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多以融资或并购为主要资金来源,形成规模化市场仍需时日。企业类型主要以创业型企业为主。

2.市场启动期

目前,综合平台、K12教育、外语教育处在市场启动期。产业领域主流厂商逐步确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出现,市场进入快速推广期。

综合平台:现阶段主要由BAT、YY等互联网巨头占据,整体处于启动初期。互联网巨头介入综合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投资,为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型教育平台出资;二是独立或与其他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合作,搭建全领域跨度的综合性教育平台。目前尚未找到较清晰的盈利模式。

K12教育:需求旺盛且基本为刚性需求,市场规模巨大并且还在逐步增加。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大多以网校为平台,在线提供教学视频、教辅资料文本等这类产品的盈利模式基本以都是付费购买的模式为主。

外语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刚需性,市场规模巨大,用户需求强烈,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型传统上市教育机构雄霸市场,新兴已获融资的初创企业发展迅速,整个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高速发展期

目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处在高速发展期,主流厂商进入IPO阶段,市场规模化增长,产品应用逐步成熟,市场门槛提高。高等教育受到国家政策的壁垒性限制,在教育资源获取以及用户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特征。但在国务院宣布“取消和下放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行政审批”政策后,这一细分领域将迎来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加上从国外引进的MOOC教学模式带动了高等院校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重视,用户规模正在高速增长。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政策、市场刚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1.所占市场份额

2016年,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30.2%,仅次于高等教育,排名第二。用户参加职业教育目的明确、主动性强、付费意愿高,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外语、 IT、会计等考试和资质类课程受到用户青睐。见图4。

2.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类型

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分为视频/网路课程类、题库类、综合平台类,每个领域都具有相关企业代表,竞争较为激烈。

3.互联网职业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

目前,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以会计考试、 IT技能、外语培训等成熟行业领域的企业领先。BAT主要布局教育平台,优势在于资金雄厚并且本身自带巨大流量,目前处于务实者象限。随着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创新者象限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投入产出比、加强品牌曝光度等途径向领先者象限转移。见图5。

四、关于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一)实行社区化

互联网教育会改变人们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一群兴趣相同的人会聚集在一个社区里,实行以信息交流的方式学习,并且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二)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把更多的知识、经验传递给缺乏教学资源的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三)广泛运用智能设备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广泛运用人工智能、高科技硬件等智能设备,使得线上体验优于线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教育O2O的发展带来机会,把线上和线下资源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

(四)运用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行业通过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基于大数据和云,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使用新技术形态

当投资人厌倦了在线外教、题库、拍照搜题之后,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必须使用在线一对一教学、机器人教育、3D打印、电子笔、主观题测评等新技术形态。

参考文献:

[1] 吕森林.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6,(4).

[2] 张蕾蕾.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篇8

2012年是美国在线教育市场风生水起的一年,、Coursera、Udacity等在线教育机构先后获得大笔融资,数额从几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不等。

美国火爆的在线教育市场给国内创业者和投资人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热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先后有网易前总裁李甬(创办粉笔网)、世纪佳缘前CEO龚海燕(创办91外教网)等一大批创业者积极投身到这片蓝海之中,欲抢先抓住掘金的大好时机。新东方创始人、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更是在微博上大胆地指出:“在线教育是未来!所有从事教育与培训的朋友们不关注在线教育,来日无多啦!”在他看来,未来两年内,在线教育将成为和电子商务一样普及的行业。

近日,在线教育网站沪江网获得了约2000万美元的B轮风险投资,创下国内在线教育领域近年来最大的单笔融资纪录,其品牌估值也达到2亿美元。同时,还有超级课程表、91外教网、猿题库等公司先后获得融资,国内在线教育市场一片蓬勃景象。

除了资本的看好和创业者的热情,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对在线教育青睐不已。日前,有传言称淘宝即将推出教育频道“淘宝同学”,尽管官方尚未正式表态,但淘宝进军在线教育领域的意图昭然若揭。此外,百度CEO李彦宏也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端并呼吁“用互联网升级教育”;而腾讯也不甘落后,已推出“腾讯徽讲堂”这一原创节目,同时也在儿童领域重点推进教育产品。

巨大机遇引发创业热潮

在线教育已被视为下一个互联网创业热潮,不仅市场规模庞大,而且机会众多。

有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117亿元,2011年达到1322亿元;同时,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439.1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0.9%。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曾公开表示,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3至5年的事情”。

“在线教育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互联网迟早将再造传统教育行业。”对此,龚海燕也持同样看法,“经济越发达,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就会越多。”在她看来,人们在物质上充实后,就会在精神上有更多的需求,而教育本身既是精神的东西,同时也是打开精神通道的方式。

在细分领域,在线教育更是大有可为。按年龄阶段,在线教育可大致分为幼儿教育(0-6岁)、K12教育(6-18岁)和大学教育。除此之外,还有P2P教育、外语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兴趣教育、出国留学、考研/国考、考试服务等诸多领域,并且多数领域都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如此前曾有报告显示,中国在2012年已经花费300亿元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根据市场成长情况,2013年英语培训市场规模更有望突破350亿,而像91外教网就是定位在英语培训领域之下的在线英语口语教育之上。

同时,就行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在线教育才刚刚起步,如今抢先出手的各公司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市场尚未形成巨头垄断的态势,而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竞争激烈、巨头领跑的行业,这就给国内诸多创业者留下了巨大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想获利就要打“持久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已是业内公认的观点,甚至有不少人把如今的在线教育看作是下一个电子商务,对它寄予厚望。

投资者们看中的在线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分布不均的诸多弊端,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不受经济、地域等因素制约。此外,网络内容表达形式的多样也让在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的刻板内容。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它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能够带来的用户体验,经过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用户一旦开始使用在线教育后,实际上很难再回到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在线教育能提供时间上的弹性、一对一老师的便利性,都是线下教育无法替代的。不过,线下教育所能提供的同学之间关系的维护等,则是线上教育比较欠缺的。”欢聚时代CEO李学凌表示。

尽管优势明显、前景诱人,但目前在线教育依然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首先是用户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养成,在线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对用户没有限制行为,用户可以随时终止学习,而在以娱乐为主的网络休闲时间之中,网站很难保证用户的黏度,也难以保证用户在网上学习的效果。

其次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在线教育仍处于成长初期,尚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盈利前景并不清晰,烧钱成为当下诸多在线教育网站共同面对的问题。学而思董事长张邦鑫此前曾在媒体上表示,集团在线教育业务每年亏损额已达数千万元,至于这种情况何时能终止,他心里也没底。学而思网校内部人士也曾透露,尽管从财报上看,网校贡献了集团3%的营收,却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亏损,“今年,学而思网校的目标是盈利1元钱,如果这个目标能达到,将会具有非常强的标志意义”。

最后是教育产业本身的属性问题。教育是个慢行业,需要内容、经验、资源等的不断积累,而互联网却是个快行业,两者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两者相结合的在线教育本身也需要时间、人力、物力、技术等大量成本的不断投入,试图在2至3年内赢得丰厚利润并不现实。

大数据与云带来的变革

虽然当前在线教育还留有诸多问题等待从业人士的解决,但其广阔的前景已是事实。而作为传统行业的颠覆者,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当下最火热的技术,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收集、挖掘以及分析从而产生的价值,已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在线教育领域,常常会面临网站提供的内容并非用户所需、无法精准聚焦用户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而大数据则能带来全新气象。如今,在线教育网站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并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课程内容数据、题库数据等一系列相关数据。例如网站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用户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控程度、掌控相应知识点的使用时间、偏好的表达方式和学习工具等,而网站可以通过这些挖掘分析结果向用户实时向提供反馈,并提供推荐课程和习题,帮助用户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以当前很火的猿题库为例,公司2月18日上线的“公务员考试题库”上线4个月,已有21万注册用户,服务器端生成并评估试卷套数达5亿次;而5月份上线的司法考试题库,8天内就有了2万多的用户。据了解,考生只要在猿题库上开始答题练习,系统就会清晰地分析出他当前的能力水平、薄弱考点有哪些、如果参加考试预计能得多少分以及接下来需要做什么题目等,而这些是猿题库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专利技术而实现的。猿题库创始人兼CEO李勇表示,题库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考点、考频和难度进行分析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准确地评估出用户当前的能力水平,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出题。

对于平台型在线教育网站而言,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当前庞大的教育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原先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对相关数据的充分分析和挖掘必然使其更加强大。

提到大数据就不得不提及云计算,云计算通过资源的虚拟化和调度实现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化,以此降低成本并促进创新。云带来的是计算能力的革命,而大数据则使云计算有了新的商业价值的落地方式。与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相比,在线教育虽然节省了师资、教室等成本,但却增加了技术、产品等人力的投入和宽带、服务器等网络方面的投入,而云计算给网络教育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的大幅降低。

篇9

主题公园在中国也有20余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四次发展浪潮。1989年,国内主题公园的开山之作锦绣中华在国内旅游市场迅速走,带动各地的主题公园热,各式各样人造景观、微缩景观、游乐设施的主题公园在各地纷纷建起,号称广州三大游乐场的东方乐园、南湖乐园、太阳岛乐园掀起第一代主题公园的建设。20世界90年代中后期第二代主题公园大潮再起,以华侨城、三国城、水浒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题公园相继亮相。当时,仅广州就出现约40个主题公园,北京也有39家主题公园。本世纪初,我国第三代主题公园发展显现,上海的热带风暴、苏州乐园、武汉的长江乐园等成为表现形式较为新潮的代表作。近年,投资巨大的新型主题公园仍不断兴建,新一轮主题公园的建设再起。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数字技术等高科技的快乐世界、科幻公园以及欢乐谷系列、四维动漫系列主题公园连同以采摘为营销平台的果品主题公园纷纷逆市飘,成为第四代主题公园的亮点。

2010年11月5日,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正式签约,并于2011年4月在浦东开工,这标志着中国内地首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上海全面启动。4月12日,常州金坛“东方盐湖城”项目开建,投资80亿,占地27.8平方公里。4月17日,温州(泰顺)影视城落户,其总投资超过50亿元,首期30亿,计划3年内竣工,该项目规划面积5000亩。4月29日,位于南京溧水石湫镇的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揭牌,总投资50亿,一期工程影视城占地2113亩。2011年5月初,日本三丽鸥株式会社和国内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启动其在“中国竹乡”安吉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HelloKitty家园项目。唐城、宋城、三国城、水浒城……加上今年密集开建的各类主题公园,长三角已成遍地开花之势。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主题公园投资热并不仅仅是国内投资商的集体发烧,还有境外热钱的跨国流动。据了解,每一个主题公园不仅在土地上支出巨大,再加上修建各类游乐设施,投资额均高达10位数。粗略统计常州“东方盐湖城”投资80亿元,连云港“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投资40亿元,安吉“HelloKitty家园”投资15亿元……,长三角地区用于投资主题公园的资金总额大约在600亿元。

对我国的主题公园热,急需的是反思和降温。一心赶超迪士尼乐园的苏州“福禄贝尔科幻乐园”倒闭,广州番禺飞龙世界、上海环球乐园、;广州东方乐园、杭州未来世界关门……投入巨资的主题公园纷纷昙花一现,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已经累计开发了近3000个主题公园,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全国目前地级以上城市数量。不仅仅是一线大城市,就连很多县城和乡镇,也建起了占地面积庞大的主题公园。但是,只有10%的主题公园取得了盈利,约有90%难以收回投资。全国2000多家主题公园尝到了“热钱打水漂”的滋味。主题公园业已成灾且已造成巨大损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反思国内主题公园的快速发展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重复投资,过度竞争。深圳华侨城的成功示范以及利益的驱动,使许多地方把主题公园当成迅速致富的一种手段,过分追求“投资少,见效快”。地方政府只是单方面的看到主题公园的利益空间,而忽视了发展主题公园的本土条件。全国“西游记宫”曾经不下50个,全国各类民俗大观园和民俗村已不下30余个,以表现国外文化和建筑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就有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成都世界乐园、无锡世界奇观、广州世界大观园、苏州乐园、上海环球乐园等多个;就是室内冰雪旅游主题项目也纷纷南下各大中城市,很多城市要花巨资在盛夏“火炉”中营造冰雪“童话世界”;更大投资规模的“野生动物园”项目重复建设也日趋严重。相较于迪斯尼乐园自1955年开幕以来只发展了5家的速度,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显得有些“一窝蜂”。

第二,主题缺乏新意,产品缺乏创新。主题公园获得永久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不断地创意创新,而创意创新的根来源于对大众娱乐消费趣味与游乐心理及行为规律的深入研究和高度尊重,以及对各类相关资源的分析研究和整合开发。中国主题公园的开发大多都缺乏一些有影响力的主题。没有精品,没有其独特鲜明的主题,盲目的照搬抄使其“水土不服”失去了发展生存的根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国内的主题公园却对中华文化挖掘得不深,大多只取其皮毛,仅停留在外形渲染的层面上。如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仅仅坚持八个月就淡出了。如果主题公园主题相似或一致,游客就会缺失对这些公园的兴趣,而致使这类主题公园客源大减、利润降低,走向失败。

第三,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全面和客观。主题公园的生存发展必须面对市场,从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入手,充分调查市场,做好可行性分析研究。但一些主题公园的投资经营者往往忽略这些客观原因,高估客源流量及人均消费水平,在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的情况下便盲目投资开发。这种脱离实际和偏离市场需求,特别是不顾实际需要的贪大求洋,将导致供给与需求脱节,潜在的风险不言而喻。譬如,无锡“统一嘉园”模仿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以戏带建”不成,又在园中引进妈祖文化,开园数年间,前来观园的台湾旅客仅为一万余人。究其原因,是景观的本身特质与文化定位发生了冲突。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沿海,妈祖是海神,与江南的太湖文化八杆子打不着,自然遭到旅客们的唾弃。

第四,经营收益链较短,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真正的主题公园是具有文化内涵和先进硬件以及到位的软件服务的,且其必然有一套自己特色的盈利模式。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产业链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被称为“轮次收入”模式,又被称为“利润乘数”模式。迪斯尼第一轮开发的是动画制作,票房加上发行、销售拷贝解决成本回收问题。第二轮是国际建设迪斯尼乐园,吸引大量游客游玩消费。第三轮是品牌产品授权和连锁经营。遍布全球的授权专卖商店,加上迪斯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书刊、音乐乃至游戏产品的出版发行等占到迪斯尼40%的盈利。这样的盈利模式使迪斯尼具备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而中国主题公园的收入80%以上来自门票,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很薄弱。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隐含着风险,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主题公园亏损的重要原因。

篇10

根据教育投资机构蓝象营的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教育科技的投资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达32%。科技在教育中的渗透率正在增加,教育信息化的潜力巨大,下一代 教育创业的发力点将变为来自技术和教研领先,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创新势力,2016年也亮点颇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K12领域的发展

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领域蕴藏着巨大的金矿,2014年出现了题库类的产品和公司,2015年的O2O平台,2016的优秀创业公司,猿辅导,疯狂老师等机构,创新价值和成长速度成为两个关键的因素。猿辅利用猿题库积累的大量用户练习数据,以及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上的技术积累,由系统自动生成专门的讲义,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疯狂老师主推明星教师,单月课耗过亿,势头凶猛。但其中发展最好的仍然为黄冈中学网校。2003年左右,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五中、天津一中等七八十所国内知名的中学都做了网校。利用黄冈中学的名校品牌与教学资源,黄冈中学网校切入了中小学在线教育这个被汪建宏称之为“有大势”的行业。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中小学补习市场规模有2740亿元,而网络教育市场在2012年的市场规模约为700多亿元。2012年,黄冈中学网校将其所创办的学路公司以股份置换形式合并了其东家太奇公司的黄冈中学网校项目。一年内,黄冈中学网校增加了数亿元的营收,加盟分校增至200多家,有近100家直营分校。营收迈上10亿级的台阶。名师+名校+同步教学+在线辅导是中小学在线教育行业的主流路径,黄冈中学网校也毫不例外,但是它在线下设有自己的体验店,是一个“智能学习中心”,有电脑、圆桌、学习顾问、学习测评系统,家长可以和学习顾问一起类似沙龙一般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黄冈中学网校极力想把产品、商业模式、学习做得标准化。一个教育产品并不在于有多创新,而在于其对这个行业能构成多大的颠覆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年收入10亿,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语言类在线教育的发展

ABC360上半年B轮融资1亿,同样是在线外教一对一平台,同样是菲利宾外籍老师,ABC360的发力重点在于后端运营、研发,提供更切合用户的产品体验。英孚、新东方这样的传统教育巨头也开始加紧布局在线教育。

沪江模式的价值在于通过大量的专业内容获得用户,解决了在线教育流量获取的难题,降低了获客成本。过亿的用户量变现则采取C2C+B2C+B2B2C组合商业模式。从最早的论坛到在线培训,口碑和内容在在线教育中含金量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简单地将课表、教材搬上互联网,对所有学生进行毫无差异性的单向填鸭式教学,或像其他电子商务网站那样卖卖“学习卡”和课程光盘,这是教育利用互联网科技的第一次勇敢尝试。遗憾的是,这种“传统”模式在“个性化为王”的时代对学习者几乎不具任何吸引力,而且容易被复制,很难构建稳定的盈利模式。然而,科技的进展为乐观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新门: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正在引发教育创新的第二波爆发,沪江网校开发了大量的APP手机软件,和ipad版本,充分的利用了碎片化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身也随之发展壮大。在移动式平台上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这种学习将是无时无刻和无处不在的。未来谁占据了用户的手机,谁就占据了市场。

三、职业教育类的发展

通过在线方式,灵活的,低成本的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学生可以通过直播、自适应等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新的在线学位完成职业能力认证。这样的学习闭环正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实践。专注于提供编程教育服务Udacity在去年宣布完成1.05亿美元的D轮融资,并且估值达到10亿美元,进入独角兽的行列。Udacity采取的就是以上闭环的学习方式。相比Udacity的全英文教学,国内统一赛道的极客学院则显得更接地气,二者无论从培训方向到形式都如出一辙。通过线上图书馆的形式极客学院上线2年注册用户突破了300万,线上新型大学的培训方式则让用户变现的方式更加多样。成立于2010年的CreativeLIVE主要向创业者提供摄影、商业、设计等培训课程,在全球拥有近100多万名学生。

中国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是知识的结构性欠缺,即大学生并没有学到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必要技能,这方面的知识需求很大,所以做职业培训和考证培训是条道路。MOOC 以知识的了解和初步掌握为目的,以现视频的展示形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便利。但对于职业技能培训来说,其内容供给方存在问题:如果内容由传统的培训机构来提供,网络上的廉价学习将冲击其线下销售,其面临着左右手互搏,目前在 MOOC 网站上挂出免费课程的机构更多是出于营销目的―这绝不是 MOOC 网站能够存活的基础;如果内容由个人提供,则其质量堪忧,劣币最终驱逐良币,网站将逐渐没落。

随着社会的加速演变,技术的创新应用,学习模式将会从在校学习变为终身学习。未来的发展或许不仅仅是文凭的获取,更重要的技能的获取。如果得到用户的终身使用,不仅仅对于用户是及其重要的,更不止于对某一家在线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行业的巨大推动。

四、儿童早教类的发展

儿童早教这个赛道从“鲨鱼公园”为代表的内容衍生到家园沟通软件,创新的内容和方向愈加多样化。贝聊是一款家园沟通软件,上半年宣布完成由威创股份和启迪教育领投的过亿B轮融资。专注于提供家园共育服务。接受程度高,重在启迪心灵和服务,相对K12赛道,内容知识点要求不高,VR的兴起和融入和更加细分的服务将会是新的发展热点。

互动和交流已成为在线教育的真意,其背后不乏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会对学习产生广泛影响,比如开心的情绪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而沮丧则使人们更关注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式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热情与学习效果,比如学习的目的、压力和强度等。对于儿童早教,如何引起儿童的兴趣与热情,从玩乐中学习成长,吸收知识,比学习本身更加的重要。

在线教育是慢事业,财富只是教育方面的一方面,更深入的了解教育培训行业的特殊性,尊重行业的内在规律,寻找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在线道路是所有赛道选手的必修课。如果把传统学校教育称为教育1.0,2005年左右出现的网校为教育2.0,那么眼下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则是教育3.0。在线教育,特别是移动在线教育,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是一条漫长而遥远的道路,绝不适用于既往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快速奠定用户基础、快速成功法则。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