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影视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影视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字特效;影视动漫产业;应用研究
中国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59-1
随着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特效合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本土影视动漫创作中。要深刻理解数字特效合成技术在我国影视动漫产业中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切实有效地运用好该项技术,探索数字特效合成技术在我国影视动漫产业发展中更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一、数字特效合成技术在我国影视动漫产业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影视动漫产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又受到美国电影中数字特效的冲击,近几年观众和媒体对数字特效合成技术表现出一定的关注度。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笔者认为还有几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影视动漫产业发展中缺乏自主的新型数字特效关键设备与技术的研发能力
制作完成一个节目的数字特效合成工作,硬件和应用软件是两项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无论是专业影视、广告、动漫制作企业还是中小型的制作公司、工作室,乃至一些的个人爱好者在进行节目编辑创作时,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包装、合成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欧美、日韩的软件产品,缺乏自主的软件开发能力。这一点也造成了我国的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工具软件五花八门,没有形成某个制作方面的国际顶尖团队或者个人的必备条件。同时在无法通过针对性的技术研形下,很多编剧、导演的构想在数字特效合成效果上无法实现,这样又必然会让节目的制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数字特效技术应用在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执行标准与运营机制
影视动漫行业具有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工作人员数量少的行业特点。目前,在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动漫影视行业的号召与鼓励下,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类规模不一的中小型影视动漫公司。而这些中小型动漫公司往往迫于生存需要,极力扩展经营范围。这样的运营模式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本土影视动漫作品的数量的提升和产业化规模的扩大。同时,受到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就产生了对于同类业务在完成标准与价格收费上也无法规范化,缺乏统一的行业执行标准等问题。
(三)数字特效制作人员、制作团队的培养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国影视动漫产业人才市场缺口较大,且学历层次较低,人才数量和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我国影视动漫制作产业的发展。国内从事数字特效制作的人员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或美术专业的专业背景,他们对活动影像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领悟导演和编剧的创作意图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数字特效技术的应用需要影视动漫产业的生产人员是具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人才,不仅要了解艺术创作,同时也要了解软件应用技术,这也是我国影视动漫专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国内数字特效制作人员、制作团队的培养还比较滞后。
二、数字特效合成技术在我国影视动漫产业中的应用改革和发展趋向
影视动漫产业中的数字特效合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上述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受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些基础设施与理念不够完善,使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漫制作产业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支持,提高国内数字特效软件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漫产业
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领域。有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引领,便开启了国内数字特效软件研发积极的外部环境。我国的影视动漫数字特效制作除了要在有选择地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进行相关的项目自主研发。从本国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将本土文化特色纳入技术研发的相关领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漫产业。
(二)积极探索,挖掘适合中国国情的影视动漫产业商业运营机制
中国大多数观众的传统观念认为,“动漫就是儿童的专属产品”,这一观念大大阻碍了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影视动漫产业要想实现商业化资本运作,就要大力开拓延伸产品市场。这样,影视动漫作品就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被大众所接受所认可。同时,还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本土文化融入现代科技,提升国产影视动漫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形成良性的商业运营机制。
(三)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影视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可以在高校影视动漫专业试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高校取得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证的同时即可考取相应行业认可的工程师职称。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高校与企业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工作,以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比例。学生的实践教学应与企业具体项目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加大国际之间的文化与学术交流,强化以本土原创文化为基础的创作意识,深入开展应用性人才培养,我国的影视动漫行业必然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真正实现影视动漫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1]耿强.多媒体数字影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魏长增.数字视频特效合成基础与表现Combus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摘要】本文以华策影视为例,以历年来我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中华策影视申报的项目为线索,探究困扰我国电视剧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目前出口的电视剧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类似华策影视这样的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电视剧海外经营的新思路。
【关键词】电视剧 华策影视 海外经营
一、引言
(一)我国电视剧行业历史及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和消费国,早在2000年,中国电视剧的总量就超过了一万集,到了2007年,中国电视剧更是拿下了生产数量世界第一、播出数量世界第一、观众数量世界第一,三个世界第一。近五年来我国电视剧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以20%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速稳步上升,2014年已达到130亿元。
(二)我国电视剧行业海外传播与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在海外传播上,我国电视剧海外传播起点大致可以定在1980年,在分期上大致可以如此划分:萌芽期为1980-1991年,开拓期为1992年-1999年,考验期为2000年-2006年,2007年后为发展期。笔者统计了2010至2015年,我国电视剧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数据,发现近几年来,我国电视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却在电视剧的国际贸易上,仍然存在的明显的贸易逆差。我国进口的电视剧总额明显存在高出出口电视剧总额的惯性。
(三)我国主要民营电视剧企业
根据2016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告的2016年度全国《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机构名单,共包含132家机构。在取得2016年度《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中,国营机构占据约三分之一的席位。与之前的名单相对比,总体呈现国进民退趋势。在这些电视剧相关企业中,业内较为出名的企业诸如: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长城影视、海润影视、新丽传媒、梦幻星生园、欢瑞世纪、唐德影视等等。
二、历年来华策影视申报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盘点与分析
笔者整理了2007-2016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华策影视申报的项目,他们分别是:2007-2010年度――电视剧《中国往事》;2009-2010年度――电视剧《中国往事》、《倾城之恋》、《万卷楼》;2011-2012年度――浙江省影视文化出口基地暨国际合作试验区、华策影视海外营销体系建设;2013-2014年度――“全球华语电视剧联播体”项目以及2015-2016年度――华策影视境外投资入股韩国NEW。
从2007-2016近十年来华策影视申报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我们不难发现,2007-2010四年间,华策影视对外出口的项目均为电视剧,其中,《中国往事》电视剧从在最初期的四年均两度作为华策影视的对外出口项目,可见在其初期阶段,华策影视对于出口项目的更新周期是较为缓慢的。2011年-2012年度,华策影视申报的出口重点项目有了质的变化。2013-2014年度华策影视推出的出口项目“全球华语电视剧联播体”则是对海外更加直接明显的布局。2015-2016年度,华策影视与NEW的“一片两拍”合作形式为中外影视企业合作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模式启发。
三、华策影视海外经营战略亮点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笔者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华策影视在推动电视剧产品进军海外的征程中,具有的以下几大亮点:
(一)试验区聚沙成塔,凝聚文化输出力
华策影视作为国内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影视企业之一,能够高瞻远瞩地牵头建立“试验区”,首先在地理存在上重视了影视剧及文化贸易的出口,能够让同行和社会各界关注到影视行业的海外输出,能够汇聚更多的民营文化企业特别是影视行业的大小企业,形成人才高地,推动产业集聚,方便行业内信息、资源、人才的流通和共享,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节衔接的时间、运输等成本,方便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把关译制传声筒,降低了文化折扣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折扣问题。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和米卢斯(R. Mirus)在1988年发表的论文《美国主导视节目国际市场的原因》(“Reasons for the U.S. Domi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elevision Programmes”)中首次提出此概念。对于节目而言,“某节目,它根植于一种文化,因而在那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可能吸引力减弱了,因为观众发现很难认同其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换言之,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都可能导致文化折扣的发生。
并非只有高文化语境的国家文化里才有这样的“言外之意”,美国处于相对较低的文化语境中,但美国语言文化里依旧有不少隐喻等修辞方式,“高情境文化”与“低情境文化”是相对而言的,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此外,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无法进行文化交流,虽然文化屏障和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不断探索,总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众所周知,华策影视一直以编剧为核心,以内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取胜。但再好的影视剧产品,如果在译制这一关上出了差错,很可能远赴他乡遭遇“滑铁卢”。因此,华策影视关注和重视电视剧译制的环节,成立了国广华策影视译制有限公司,它不仅能承揽华策影视本公司的译制工作,还可以为其他公司的影视作品提供译制服务。该公司号称要“打造中国影视剧译制第一品牌”,如若真能实现,那么把握住了译制这一关键环节,就相当于握紧了电视剧出口的传声筒,尽可能降低电视剧出口的文化折扣,使得文化在海外传播更加通畅、准确、有魅力。华策影视对译制团队进行有效的掌控,这一步布局,值得借鉴。
(三)境外投资大手笔,墙外开花墙内香
华策影视投资韩国NEW可谓当年电视剧行业内的大新闻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次投资最显而易见的硕果便是席卷大江南北的韩剧《太阳的后裔》。该剧一大革命性颠覆在于,中韩两地同步播出,这无形中强调了韩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或者换言之,这就是一部自诞生之日起就瞄准海外市场,更具体地来说,中国市场的一部韩剧。
四、我国民营文化企业电视剧出口的窘境与破解思路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在电视剧出口上,当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提纲挈领,我们不难发现,关键的窘境在于以下三大方面:
(一)目光短浅,海外经营意识不足
我国已是电视剧大国,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较为深厚的电视剧观赏习惯,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我国影视企业的惰性,大多数民营影视企业在制作电视剧时目光仅仅放在国内,紧盯着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不放,未能将海外市场一并纳入考量范围,没有强烈的电视剧海外出口意识殊不知,国内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观影人群和消费市场,但随着影视剧市场的不断细分、进口电视剧的市场抢夺、观众口味的不断变化、其他类型的内容产品和自媒体等新兴势力对原有市场的蚕食等等,都可能导致现有市场的。不断调整甚至是萎缩,国内市场不再是牢不可破的“铁饭碗”,当电视剧市场的 “蛋糕”被越分越小时,如果还不能意识到对海外市场的把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大势所趋的话,终将会被这个弱肉强食的行业、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
(二)依样画瓢,海外市场了解不够
部分影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海外市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只是打造了一部在国内较为成功的影视剧作品后,再利用余热推到海外“再捞一笔”。然而如此一来,对作品进行修改、译制、布局出版、发行等诸多事宜,不仅容易错过最佳推广时机,还可能在二次制作时遭遇各方面的困扰,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甚至是浪费。一些实力不够雄厚的民营企业只能生搬硬套,将产品稍作调整便投入海外市场,或贱卖,或粗制滥造,因而很难在海外市场立足,实现名利双收。
(三)囿于一隅,海外产业链条不宽
布局海外,需要一支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特种部队”,谋定而后动,从战略的高度,从整个产业链来把握。把上游的内容制作、中游的媒介发行、下游的播出推广及延伸产业链等各环节通盘考虑进去。通过纵深上下游产业链拓宽文化产品的服务于供给,打包“走出去”。在接下来的趋势中,要有意识地从源头开始与海外的资本、团队接洽,谋求深度的合作。从源头上把关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电视剧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力,而在产业链的下游以及延伸产业链的部分的重点布局,则是最有效的创收增值空g。唯有如此,方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经营”,而不仅仅停留在“海外输出”的层面。
综上所述,面对当下我国民营电视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借鉴华策影视的海外经营历程,把握国内外电视剧现状与最新动态,我国民营文化企业需要以大格局、大视野、大融合的战略观重新思考海外市场的定位,梳理好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关系,统筹好两大市场的联动,将战略目光投向更宽广的天地,自觉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与时代使命,不闭门造车,敢于破除成规陈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走出一条海外的新航线。
参考文献:
[1]严沁.以“霍尔模式”解读国产剧走出去策略――以《甄执》出口日本为例[J].中国报业,2016.
篇3
2012年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出口1亿美元,进口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0%。但影视服务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1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不到百万分之8.5,经济增长对影视服务贸易的依赖度极低。二是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在世界影视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国际竞争力弱。中国影视业起步较晚,发展尚未成熟且机制不完善,占世界影视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份额长期不足1%。与美国长期保持在45%左右的影视出口贸易世界市场占有率差距很大。三是中国影视产品进出口国家及类型集中,文化折扣现象明显。美、英、法、日、韩是主要的进口国,港台、日韩、朝鲜、菲律宾、新马泰等与中国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是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出口地。近年尝试的合拍片市场,中国也仅是配角,院线分成大部分收入流向海外。
二、影响中国影视服务贸易的因素分析
1.当今国际分工格局不利于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发展。当今国际分工格局由以美国为首的生产力先进的国家决定。美国在市场准入等游戏规则的设定上具有话语霸权,通过法律条款对他国的施压,确保了其海外市场准入和发行规模。从表面上看,美国对视听服务贸易的限制似乎很少,承诺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三种服务提供方式上不设限制。实际上,美国通过国会、行政机关、国际贸易委员会、法院和行业协会对外国影视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进口数量等多方面进行限制。而且,一旦服务进口或者外国市场准入规则对美国商业造成损害,美国便会利用《反倾销法》、《1988年综合贸易法》等手段向外国施压以获得外国更宽松的市场准入;一旦认为哪个国家贸易政策、法规和做法不符合美国标准,损害其利益,美国将采取高额关税或限制进口等措施,强迫他国改变其政策、法规和做法。2.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一是中国影视产业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影视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通常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滞后。影视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了中国影视服务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是中国影视作品的内容创新力不强,影视设备和制作技术落后。相比之下,内容新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国故事片、魔幻片、动作片等多种类型新鲜刺激的视觉大片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三是中国影视产业缺乏强有力的专业人员支撑。影视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制作、生产、发行、放映环节都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只有专业的导演、编辑、经纪人、演员、制作人、律师、财政和发行、放映机构等密切配合,影视产业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四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和产业内企业都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目前,中国的影视制片机构地理位置十分分散,拍摄基地遍布全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能共享,这使得制作成本增加。相比之下,美国影视产业均集中在好莱坞,形成了“集群效应”;一些影视制作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和运营成熟,形成了内部规模经济。产业和企业内部的规模效应不仅让美国具有人员、技术、销售、管理等专业分工的规模优势,而且有利于提升效率、拉长产业链、摊薄国内外市场上的费用,降低生产和贸易成本,进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中国影视作品文化折扣较大。文化产品走出去,针对的是国际市场,并不是在国内市场上受欢迎的影视文化产品都能在国际上畅销。由于观众对于进口影视产品的语言,艺术样式、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等缺乏了解,常会产生文化折扣。语言是文化折扣重要组成成分。汉语虽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其使用范围多限于亚洲国家,普及的国家与地区较少,对影视产品的国际交流产生了阻碍。而英语是世界上主要的第二外语,便利了美国影视产品的销售。美国生产商在电视节目、故事片和录像的贸易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与它的节目在国外市场上文化贴现相对较小密不可分。美国人绝大多数是欧洲人的后裔,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和消费偏好,欧洲市场构成了美国影视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移民国家,多民族和文化大融合使美国对外影视贸易的文化障碍较小,更容易被认同和接受。意识形态是文化折扣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多数影视产品的内容制作过于强调历史性与民族性,而东西方的价值观念相差较大,容易造成文化折扣过大,影响到影视作品的价值,成为中国对外影视贸易的严重障碍。相对而言,美国影视产品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内容性和娱乐性,弱化历史与民族意识,文化折扣较低。
三、促进中国影视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篇4
1.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时尚类杂志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成长和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目前各类时尚杂志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很难再大规模进行深度细分或推出新兴时尚杂志。以时尚传媒集团为例,旗下的15个子刊,均创刊于2005年以前,2005年之后没有一本新刊推出。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可想而知,转型是各杂志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替代品和数字化出版的巨大挤压
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时尚杂志的出版方式遇到了挑战,如多媒体出版物对纸质杂志的替代,即时印刷对传统印刷的冲击等。这个新兴市场是巨大的,正在吸引着大量的社会资本迅速参与,这种状况加剧了时尚类杂志的困境。同样,网络媒体也对传统纸质出版产生了巨大的挤压。
3.国际时尚杂志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在中国与世贸组织近10年的对接之后,国外出版行业完成了对国内出版市场的了解和进入,具备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能力。基于中国对世贸组织开放传媒行业的承诺,大批的国际时尚杂志必将进入中国本土市场。
凡此种种,使时尚类杂志进入了发展停滞阶段。
时尚类杂志社多元化经营的转型
面对问题,时尚类杂志社不能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应对,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战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日本、韩国的出版集团普遍采用多元化战略来迅速扩充集团的实力。当前国内各时尚类杂志社对多元化经营的尝试还不多,总体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图书销售和广告。
国内时尚类杂志社有诸多优势:时尚类杂志发端于国内对于消费指导的需求,和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同步成长,经济实力雄厚;国内几家成功的时尚类杂志社具有鲜明的经营方针。时尚类杂志社进行多元化经营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如何选准切入点进行多元化经营则必须慎重。
多元化经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内部通过挖潜向新领域进军,二是外部通过企业兼并扩大经营范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企业兼并实现多元化经营。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用内部挖潜更为可行。根据国内时尚类杂志社的现状,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当以文化产业为指向,从相关行业切入更为合理。
1.强化主业
任何经营转型都带有风险和不可预知性,而承担这些风险的基础正是企业本身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需要的资金和信誉将无从得来,届时多元化经营所要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
从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角度分析,一个主营业务不突出或不具有专业优势的企业,是一个没有行业身份的企业。一个企业,如果失掉了行业特征,即使做得再大,也不会长久。
2.向相关产业进军,投资影视领域
时尚类杂志和影视似乎天生就是一对恋人,相辅相成。众多影视内容中的时尚元素,在增强影视可视性的同时,也引领了时尚潮流,一些时尚元素在荧幕上出现后,马上成为时尚类杂志的内容。而时尚类杂志率先的时尚信息,在随后的影视创作里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体现。时尚类杂志社的销售网络和巨大的传播能力,为影视内容的推广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宣传支持。
2008年5月,时尚传媒集团投资拍摄的电影《时尚先生》大获成功:《时尚先生》自开始策划创作就得到了国内外许多顶级品牌的赞助支持,电影还未发行就已收回过半投资;时尚旗下强大的宣传网络,为影片聚集了大量注意力。
3.开展专门的时尚咨询业务,并逐步向其他咨询业务扩展
国内几大时尚类杂志品牌经过十数年的沉淀和积累,各自掌握的读者资源库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杂志社可以对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细分,成立一个稳定的咨询机构,专门针对这些人群进行时尚营销,既可以提供其所需的时尚信息,又可以进行某些时尚产品的营销。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和积累,向其他方面咨询业务扩展。
以时尚传媒集团的《罗博报告》为例,该刊中文版2007年10月创刊,将读者清晰定位为个人净资产超过五千万元的人群。虽然《罗博报告》的受众群很小,但是这部分受众的消费能力强大。
4.与国外出版商合作
进行适度的内容和版权输出,既能壮大经济实力,也能传播中国形象。《华夏地理》的内容出现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证明了这条路的宽广前景。
5.开发附属产业链
篇5
二、中国电影人才的短缺制约电影质量的提高中国电影相对质量不容乐观,这一结论通过另外两点得到了佐证 :一是中国电影继续缺席世界重要电影节,或者仅凭极为小众的影片获得非重要奖项 ;二是处于电影生产一线的电影人纷纷叫苦人才短缺影响作品质量。早在 2016 年 3 月的两会期间,冯小刚就在微博上表示 :将与成龙、张国立一起建立影视技工学校,用于专门培养化装、服装、道具等中国电影幕后急需的基础工作人员,为中国电影产业增添新力量。该条微博得到了李少红等大量电影人的响应。而导演贾樟柯也在 2016 年 6 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表示,中国电影票房已经从十几亿增长到 440 亿,电影年产量从 200 余部增长到现在的近 1000 部。而中国电影教育的针对性和供给能力, 与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是不相匹配的,特别是专业型的人才,比如剪辑、录音、美术、灯光和摄影等。 (2) 这些一线电影人从自身实践的急迫需求出发,不仅大声疾呼人才短缺,而且身体力行,投入电影教育。2015 年 5 月 20 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成立,成龙就任院长 ;2016年 6 月 15 日,贾樟柯应邀出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并于 8 月 27 日正式走马上任。一线电影人对影视人才短缺的呼吁与中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办影视专业的现状似乎发生了矛盾,但这恰恰说明中国影视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错位,急需进行影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以弥补当前中国影视教育的短板。
我们先看看电影人需要的人才。据 2016 年 3 月8 日的新华网报道 :冯小刚说,目前中国电影形势非常好,但我们的电影工业体系还非常薄弱,与好莱坞的工业制作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技术手段上的,更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上的。冯小刚表示,自己已经做了市场调研,影视专业从业者的缺口非常大。 (3) 而 2016 年 10 月 21 日,在海口观澜湖举行的2016 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冯小刚再次呼吁中国电影行业需要一个蓝翔技校!将国外的优秀态度、敬业精神、专业品质都学回来!呼吁大家建立起完整的电影教育体系,培养合格的技工人才。 (4) 冯小刚对中国电影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素养的抱怨由来已久,曾多次与日本电影人、韩国电影人相比较,抱怨剧组里都是民工。而贾樟柯在谈到自己为什么担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时也说过 :我们的电影工业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人才不够,而且是严重不够。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电影人才,首先想到的是导演、编剧、演员。但除了这些人才之外,电影产业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现在都急缺人才,包括美术指导、剪辑师、录音指导、制片等等。中国电影人才储备只够每年制作二百多部电影,如今每年有一千多部电影在拍,数量翻了五倍,人才严重跟不上。而且,贾樟柯更直接指出了当前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与实际需求的错位所在 :综合性大学的电影系大多以电影文化研究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多是电影评论、电影史方面的。而电影是一个需要分工合作的产业,我们缺的是应用型人才,目前的电影应用型人才教育,还是太少太少。 (5)
电影应用型人才不足,换言之,能在剧组里从事摄美录服道化的制作人才,以及在电影后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影特效、声音制作、剪辑调色,甚至字幕翻译、包装宣发的人才,也就是能够适应电影的工业大发展、适应电影国际化竞争的工业人口严重不足,而我们现有的高校影视教育体系不能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三、国内高校现有影视教育体系存在三大短板我国的影视教育起步较晚,历史不长,20 世纪80 年代有些大学陆续开设了电影鉴赏类课程,属于人文素养课。大规模的发展,起源于 90 年代电视产业的勃兴。应该说,二十年来,中国高校的影视教育基本满足了电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最近十几年来,也同时提升了影视专业的学术水平,使影视传媒研究迅速成长为高校人文艺术学科学术研究的显学。但是面对最近五年突然爆发的中国电影产业,现有的高校影视教育体系也暴露了短板,急需转型。
( 一) 国内影视教育集中在大众普及教育国内高校的影视教育除了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外,专业设置以广播电视编导最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广播和电视行业的编导人才,教学内容较为驳杂粗浅,缺少在专门方向如摄影、灯光、剪辑、录音的深化,其毕业生很难进入电影和电视剧的生产团队。 迄今为止,能够培养影视剧创作精英人才的,几十年来仍然只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两支国家队,其他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少数院校仅部分专业如表演、导演和编剧专业可以跻身其列。因此,形成了低端影视编导人才过剩,高端影视精英人才、包括专业的片场工匠不足的局面,急需进行影视人才的供给侧改革。
( 二) 国内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影视行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行业,影视教育是艺术学科和工科结合的复合学科,这一专业的教学既需要对学生天赋的激发,也需要建立在艺术感悟基础上的精细的技术训练,换言之,这一专业需要大量设备和空间的配置,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然而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影视教育机构由于投入不足,在专业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配置上大多未能达标,教学停留在黑板教学或半业余训练状态,培养的人才自然就难以符合电影工业要求。
除了高端电影设备配置不足外,高水平实践师资的匮乏,也是导致国内高等影视教育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一方面是混淆了大众普及型影视教育和实践操作型影视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方式,错置教育公平诉求,学费普遍偏低,教育经费的投入又没有照顾到专业特殊性,普遍不足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人事政策荒谬僵化,片面强调学位及学术能力,粗放式而不是精细化对待各类人才,对引进实践型师资,甚至是聘任业界兼职教师设置障碍过多。
影视实践教学是一个至少应该参照工科实验教学开展的,需要设备、资金支持,需要团队人力投入和一定周期完成的教学活动,教育投入的不足和教育理念的偏差使得实践教学这一必备环节在绝大多数高校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人才质量不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 三) 国内影视教育未能充分尊重专业特点国内影视教育不尽如人意,不仅体现在硬件上的不足,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偏差。例如,教育部学科目录里与电影有关的专业有十几个,招生入学也是按照这些细分的专业从高中生里直接遴选,然而这种零基础一入校就限定专业方向的方式,与北美电影教育大多经过一两年的基础学习和多工种实践后,才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专业方向的模式相比,有不尽合理处。招生方式的单一,也阻挡了那些年龄多元、专业背景不一、社会经验丰富的电影爱好者接受专业训练。
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影视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片场、在工作室、在项目实践中,而非课堂完成的,这有点类似于临床医生,一定是在医院、手术室、门诊部、在与一个个病人接触中学成的,而不是在教室和实验室学成。项目操作式的教学练习在空间上无法局限于教室,在时间上无法被 45 分钟一节的课堂所约束,在授课方式上无法满足于讲台介绍和 PPT 播放。然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影视教学面临被学校制度格式化为课堂教学的压力,这违背专业教学规律,因此也就难以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了。
四、影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是
高端应用型综观世界各国,特别是电影产业与教育发达的北美,电影教育始终存在两个方向,一是把电影教育学术化,把电影作为学术研究、文化研究的对象进行史论研究,并将此知识结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学科通常存在于综合性大学的人文学院甚至文学系。另一个方向就是培养能够从事电影创作和制作的应用型人才。无论是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还是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波兰,亚洲的韩国、日本等,都不乏培养电影创作人才的专门学院,成为电影艺术家的摇篮,当然,我们中国的北京电影学院也跻身其中。而在后者队伍里,除了颁发学位的大学及学院之外,还有一支队伍,就是非学历的培训机构,如著名的洛杉矶电影学校、纽约电影学院( 近年增加了学历教育)、温哥华电影学院等。
国内的影视教育改革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2014 年,上海大学与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成立国内首家全外教、全英文教学,原汁原味引进北美电影工业规范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院立志用十至十五年的时间建成世界一流亚洲最好的电影学院,成为培养富有创意并符合国际电影生产需求的高端艺术人才摇篮2016 年 11 月,阿里巴巴影业与上海戏剧学院、 复星集团联合成立上戏阿里电影学院,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顶级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在其原有办学模式上进行深度创新,用以培养适应全球化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需求的影视行业高素质人才,要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电影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备优秀专业能力和全球化视野的高端电影人才,成为未来中国电影行业的中坚力量 (6) ;2016 年 12 月 19 日,2016 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四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在杭州拉开序幕,在峰会上,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宣布启动,将于 2017 年 9 月正式开学,据报道,该学院立足于国际化、高端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整合互联网新媒体资源,探索政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端影视专业人才。 (7)
上述创新型电影学院的纷纷诞生,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鉴于国内电影人才的短缺不仅仅指满足中国内部电影产业需求,同时还要应对国际电影市场竞争。因此,通过国际合作,从国外直接引进先进的师资和课程、培养国际化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成为电影教育改革的优选。对这一路径最早觉悟并付诸行动的是国际化都市上海。2013 年,上海市启动人才引领、全面发力振兴电影产业战略,在全面评估了电影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后,确定了通过国际合作的电影教育实现影视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也就是俗称的弯道超车战略。
与上述两所学校不同,上海及合作办学方上海大学的步伐走得更远。由于体制内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滞后性,上海在合作办学的摸索中,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直接放弃通过学历教育进行首先合作的选项,选择了通过非学历教育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国际化人才的更迭。这就是已经成立三年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办学模式。而上海市和上海大学之所以敢大胆地走出这一步,也是基于电影行业重能力不重学历,重创意不重学术的专业特点。 三年来,该校不仅吸引了大量已经拥有大学、研究生学历的从业者和跨行业者前来学习,而且其高达 80% 以上的影视创作一线从业率,特别是大量学生进入国际公司和国际合拍项目,印证着这条道路的可行。
五、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作为案例的教育探索
2014 年 9 月正式开学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作为目前唯一一所已经进行了创新型教育改革实践的学院有些探索或许值得借鉴。
( 一) 选拔师资:不重学历学术,重视资历能力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长期保持了 20 名外教和十余名中方教学及辅助人员的教学队伍。在选拔教学人员时,学院以能否胜任高水平实践教学为最高原则,摆脱掉以学历衡量师资的包袱,而是着重看他们的资历和能力,即,一看他们是否有在业界工作的履历 ;二看他们是否参与过项目生产、是否有代表作;三看他们是否有教学经验。 在这一标准下,化妆专业、录音专业甚至电影专业的有些专业老师,或没有对口专业的学位,或高中毕业后进入非学历的专业学校学习,没有高学位,但他们都有丰富的业界一线工作经验,参与过众多影视作品创作,有能力带给学生实践技能,适合培养工匠型电影人才。目前这支国内绝无仅有的可以使用全英文进行高水平电影实训教学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在培养国内学生的同时,具备了辐射国际的教学能力,同步招收了来自欧美的留学生。
( 二) 专业设置: 打破常规另起炉灶,引进北美专业作为国际合作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该院原汁原味引进了北美的电影制作专业( 融合制片、导演、摄影、美术、剪辑等五大方向,另外还有编剧、 助理导演、 录音等课程)、 视觉媒体声音设计专业、三维动画与视觉特效专业、影视化妆专业、影视编剧专业、影视( 双语) 表演专业等,既有综合型专业,也有细分型专业,不仅在专业名称上不同于教育部的学科目录,有些专业更在目录上找不到,国内也并未开设。
( 三) 教学内容:不求全才通识,集中专技实践由于学员主体为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加上主干课程仅有一年,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学院把全年不少于 1200 小时的教学集中于所学专业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大大超过了一般大学的四年学习,以确保培养出当前电影行业里急需的片场工匠。当然,学院也适当开设了一些跨专业的史论课程,以建立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比较视野、形成学院自己的美学共识 ( 贾樟柯语),在打磨工匠的同时,给未来大师的出现留下通道。事实上,由于学员大多已经受过良好的影视史论教育,或者拥有文史哲等跨学科的背景,学院教学不过是给他们补上了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块短板,有深度的电影人可能更容易从这种教学模式中走出。
( 四) 教学方式:围绕实践实行高强度实训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实行工作室制模拟项目教学。在硬件上,学院 24 小时开放,学生刷卡可进入自己的专业教室、工作室,免费使用本专业的设施设备。在课程设计上,教学围绕实践展开,以电影制作专业为例,每两个月即八周为一个学期,第一、二学期的最后一周为拍摄周,每六个学生为一个组,一周至少拍摄六部作品,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中轮岗。第三学期则是经过遴选,平均每组遴选一个剧本,用三天拍完。此后学生在选定方向、深入方向课学习的同时,第四学期打磨遴选毕业作品剧本,第五学期准备并完成实拍,第六学期完成后期合成,并有机会继续拍摄一部短片。整个学制安排,就是一个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完成作品的过程。但是学院的短片项目并非来自产业的实际项目,而是高仿真的模拟项目,以确保训练自身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
( 五) 教学语言:瞄准国际,坚持英语教学该院师资队伍主要为外籍老师,兼有部分双语助教,实行全英语教学。实践证明,经过三个月到半年英语环境的强化,绝大多数学员可以突破语言关。当然,学院也提供半年到一年的免费英语预科。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看,外语能力成为学生重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电影行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化产业,不仅国际合拍已渐成常态,国际化剧组,即剧组成员来自世界各国更是比比皆是,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片场交流将越来越成为新一代电影人的必备技能。
( 六) 招生方式:不看分数看重作品和潜质作为一所既面向国内生源也面向国际生源,既面向高中毕业生也面向成人的国际电影学院,该院招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是整合了国外高校的申请制和国内通行的校内测试,其中申请人的履历特别是创作专业履历、已有作品和推荐信是录取的重要参考,专业热情、专业潜质和专业基础是学院招生的三大考察点。虽然该院入学没有国家统一考试,但其学员质量不逊于一般大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筛选门槛是高学费。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作为理性人,只有那些怀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致力于未来从事电影行业的学员及其家长才会越过学费高的门槛申请入学。
( 七) 产学合作:毕业生可获学院终生支持谈到产学合作,一般大学所做的通常是让学生能够到企业实习,或者承接一些产业项目。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产学合作则指师资来自产业、学生来自产业、教学内容来自产业、教学产品及学生( 有能力)服务产业。与一般大学在校期间参加实习不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规定学生在学习时间不得参与商业项目,但是学生毕业三年内,学院通过学院出品、联合出品、校友支持等政策,对校友主导的项目予以设备、场地、资金、人力协调上的支持。学院还在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和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设置孵化中心,孵化校友项目和公司。院长贾樟柯更提出,要对校友终生服务,每年学校会组织两场专门针对校友的创投活动,让校友通过在学院的学习,不仅学到真本事,找到团队,还可以找到资金和上下游的合作方。
篇6
4月24日,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百度旗下爱奇艺联合宣布,三方已经达成协议,共同组建 “视频内容合作组织(VCC)”,在版权和播出领域展开合作。
这是继优酷与土豆合作之后的第二个视频网站联合阵营,也是视频行业的又一次大动作。至此,视频行业内两大阵营格局初步形成。
视频网站的激烈竞争让曾经的对手开始抱团取暖,开启新一轮的竞合发展模式。
改变“烧钱”现状
与优土合并不同,此次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组建VCC不涉及股权及资金方面的合作,最大的目标是降低版权价格。
三方将联手对国内外优质视频版权内容进行采购,同时就过去各平台已采购的影视剧作品开展合作,并希望通过此举促进互联网视频行业良性竞争,使版权价格回归理性价值区间。
据了解,三方的版权采购会按照各家三分之一的原则进行支付。对于联合采购的剧目,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透露,将会是“市场上最优秀的电视剧”。搜狐视频CEO邓晔表示,除了联合采购之外,三家也有各自的独播剧。对于新采购的这部电视剧,三家将采取联播的形式。
爱奇艺公司运营副总裁耿晓华表示:“三家联播平台是希望把电视剧的影响力扩大,我们会努力打造这个联播体,以及VCC这个组织。”
据悉,影视剧的新媒体单集版权从2009年的数万元上涨至2011年的上百万元。在视频网站的激烈竞争之下,采购影视剧已经成为各视频网站不得已的“烧钱”之举。甚至因为影视版权价格飙高,也出现了版权投机行为。虽然今年3月优酷与土豆合并之后,版权价格已经几近“腰斩”,但其中仍有泡沫。
此前,视频行业已经在版权上采用“版权互换”方式,让版权价格进一步趋于理性。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认为,此次三大最具实力视频网站在内容领域的深度合作,对稳定版权价格、维护各方利益有利。
事实上,三大视频网站此次组建的“视频内容合作组织”所倡导的“联合购买,联合播出”理念在传统卫视已被广泛采用。张表示,这种模式在网络视频行业的实现,意味着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巨头之间的竞合关系将引导行业走向良性快速发展。
竞合模式
除了在版权以及播放方面的合作,某种程度上,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形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最强大的整合宣传和营销平台,涵盖了视频、门户、搜索、社交网络等国内最主流互联网应用。
当下来看,搜狐全矩阵平台、腾讯QQ的IM推广平台、百度搜索引擎平台的进一步合作,将会把影视作品推到最广泛的用户群体。对传统影视行业而言,网络视频背后的整体资源价值更高,这也是整个网络视频行业对传统影视行业的集体发力。
就在三家宣布结为同盟的同一日,优酷、土豆两公司也在强调其在版权上的实力。优酷网和土豆网都表示,合作共赢既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市场加快集中,希望视频行业内的公司各类合作组织继续推动网络版权价格回归理性。
同一天,乐视网也发表了声明,对于这次视频网站进行联合版权采购,乐视网COO刘弘则表示,这有利于网络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让版权价格更加合理。搜狐视频CEO邓晔称:“未来只有四到五家视频网站能够生存。”整个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
事实上,影视剧版权价格的不理性,烧钱之举事实上已经影响到了视频网站的生存,除了依靠版权分销为主的乐视网实现盈利外,大部分视频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无论是优酷与土豆的合并还是此次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的三方联盟,在促使行业发展趋于理性的同时,合作之中的竞争仍然存在。
篇7
【关键词】影视贸易 对策 问题
一、中国影视贸易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影视贸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市场化起步阶段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陈凯歌、张艺谋以其《黄土地》、《霸王别姬》及《红高粱》、《活着》等一系列反映民俗的影视作品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中国电影业发展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但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市场多被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译制片所充斥,电视业的发展仍在萌芽阶段。
(二)低谷阶段
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是近代中国电影业的低潮时期,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机制甚为严格,同时,电影业和电视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电影娱乐业受到了电视文化的强烈冲击。伴随着电视机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大批量的,形式多样的电视作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中国影视业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体制落后,影视贸易发展履步维艰。
(三)迅猛增长阶段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影视娱乐贸易进入了迅猛增长的新阶段。2003年至2005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分别为5亿,11亿和16.5亿。仅2006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二、中国影视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影视娱乐贸易的发展状况
影视贸易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中国以8500亿美元的外贸总额成为世界贸易三强之一,然而,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2006年,根据文化部出具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比例大约是10:1,存在着巨大逆差。以中美两国间的影视贸易进出口对比为例,截止到2005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美国影片占到40%到50%;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的外国影片4000余部,40%以上是美国的;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影片,53%是美国片;5年当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而中国出口美国的影片和电视剧却屈指可数。我国目前影视贸易的逆差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二)中国影视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影视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从体制上来讲,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影视业到底是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还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由于既缺乏政治保障和体制保障,又缺乏产业运作的经验,中国影视至今仍处在“产业化最初级阶段”。而计划经济带来的垄断、保守、僵化、消极和“反市场”规律等一系列“前产业化初级阶段”遗留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影视贸易的正常发展。总体来看,我国影视业整体发展速度滞后,经营水平较低。
2.我国影视娱乐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影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通常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贸易竞争指数是指一国某种产品的净出口值与该产品进口值和出口值合计的比值。若该比值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若该比值越接近1,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影视贸易发展的国际范围空前扩大这一年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此年度,中国电影、音像制品的出口总额为0.3亿美元,而同年的进口额为0.5亿美元,贸易竞争指数为-0.376,2002年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贸易竞争指数下降为-0.758,贸易差值是-0.382。我们与称霸世界的美国影视的出口额根本无法相比,就与相邻的韩国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2年韩国文化节目出口额达2881万美元,进口额达2511万美元,实现顺产370万美元,与2001年相比,出口增长22.8%。尽管近几年这一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影视产品现在的出口竞争力仍然非常低。
3.我国影视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小
目前,传播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生产的电影只占全球6%到7%,却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1995年,中国进口大片平均票房都在400至500万以上,观众上座率平均达50%,1/3的放映时间、10部左右的影片,创造的是50%左右的票房收入,而2/3的放映时间、100部左右的国产影片创造的票房收入也只有50%。而中国电视在1999年对外销售的总收入只有0.21亿美元,这对于全球每年上百亿的电视贸易额来说,简直有点微不足道。
4.我国影视作品国际营销手段单一
当前,我国影视产业最缺乏的是把影视产品当作一种商业产品进行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就市场营销水平而言,中国影视行业不仅远远落后于好莱坞,而且与国内多数其它行业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中国一直注重电影的意识形态教化作用,对于市场需求考虑较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另一方面,电影在不同市场会出现文化贴现现象,加之海外观众因为对中国文化缺少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较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的时候,要尽量拉近与海外观众的差距,注意采用国际性的营销方式对本国视听产品进行宣传。
5.我国影视产业融资体制不完善
我国影视产业融资体制不完善,受经济实力和体制制约等方面影响,我国影视产业的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普遍缺乏竞争力。影视单位既缺乏丰富、独立的经费来源,对于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权也有很多限制。在影视产业起步较晚的前提下,大多数影视经济核算都有不真正实行,运行过程中没有利益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竞争机制等问题;影视经营单位在融资方面的管理上都存在着行政化与非产业化,这就造成了资金融通的低效率。特别是文化体制性障碍使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真正打破,政府与影视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尚未理清,政府主导经济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过多地干预影视经营管理,经营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这些问题都给影视产业的融资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6.我国影视娱乐贸易法制保障制度不健全
电影产业的促进政策仍然缺乏相应的前瞻性、稳定性、系统性。产业主管部门还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电影产业在税收、基金等方面在事实上还不是一个能够享受优惠与促进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电影投资规模的扩大、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都还缺乏法规政策的鼓励。与2003年和2004年频频推出影响巨大的产业改革政策相比,2005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在产业政策方面的深化与推进动作已经明显减少,但《电影促进法》等相关法规政策仍然处于难产之中。
转贴于
三、提升中国影视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快影视娱乐文化体制改革
1.体制革新是振兴中国影视的根本动力
体制革新是解决制约影视发展各方面问题的关键。推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必须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律和影视自身的规律,从突破体制性障碍入手,努力深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市场规则,建立完善的现代影视市场体系。体制问题不解决,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就等于带着镣铐跳舞。
2.拓展中国影视的政策开放度
政府在体制改革的政策上应重点解决发行渠道不畅通、打击盗版力度不够、院线影院瞒报票房等制约影视发展的问题。要推进影视的投融资机制改革、审查制度改革、评奖机制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等等,调动影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配置文化资源和市场资源。
3.建立完整的影视产业体系
影视产业体系的建立目标是形成一个产业环节贯通、产业整合完备的现代影视产业体系。拆除环节与环节之间,行业内、行业外、国营、民营、合资、外资之间的不平等障碍和间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分配资源、优化资源、提高效益,增强电影产业的综合经济实力。
(二)加强对影视娱乐国际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影视传播速度快,传播量大,覆盖面广,加强对影视娱乐国际市场的研究与开发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这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选择出适合发展的最优道路。
国际影视贸易发展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1980至1998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及体育用品的年贸易额从950亿美元激增至38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90年代多媒体、视听艺术、软件和其他版权产品的贸易。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年进口影片在100部以上的国家达83%。而且,各国对进口影片的依存度普遍较高,国内生产量与国内放映总片数之比超过10%的国家也仅有30个,大部分国家严重依赖进口电影市场。另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境外进口电视节目,而且进口的数量占整个电视节目总数的百分比大部分在20%-50%之间。中国的文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据着较为领先的位置,为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资源优势,更多的发挥强势文化的力量,从而带动整个中国影视娱乐贸易市场的发展。
(三)树立国际认可的影视品牌
品牌可以带来超额利润、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美好的市场前景,影视品牌可开发的商业价值极丰富:除影片的海外版权、家庭录像制品、电视播映以外,还包括与影片内容相关的图书出版、服装鞋帽、海报、珠宝、游戏、玩具、文具、日常用品、原声音乐和主题公园等。
随着中国影视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地影视基地纷纷上马,打造“中国好莱坞”、“东方好莱坞”,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规模一个比一个宏大,但是鲜见中国的影视作品打入全球主流市场。中国影视产业貌似强大,但品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却不见踪影。中国有优秀的人才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素材资源,大型的影视基地,但唯一缺乏的却是精品影视品牌。2005年接近2000集电视剧因制作粗糙、质量低下不能面世。
(四)建立健全的推动影视贸易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影视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比较缺乏,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尽快的形成一套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保障我国影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势在必行。这些政策中应该综合涉及包括与财政、税收、其他产业的融合度等相关内容,以及在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市场的规范管理等方面。
(五)加速中国影视娱乐业的综合发展
首先,要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影视文化市场主体,从体制、融资、管理等方面提高我国影视娱乐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其在国际影视市场占有份额;其次,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和从事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政策法规,鼓励我影视产品出口;再次,影视制作机构要努力推出高水准、适合海外受众欣赏口味的影视作品和节目,并树立我国的影视品牌;另外,要加强我国影视作品的知名度和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就要多组织参加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影视节展,在重点国家和地区举办中国影视节展活动,积极开展影视产品交易。
参考文献
[1]俞志达.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3).
篇8
电视剧市场不乐观,有大剧没精品,大IP、大制作、大明星的加持也未能扭转拂袖而去的口碑人心。2016年的收视和口碑高峰,集中在上半年的《芈月传》和《欢乐颂》,此后,引爆话题口碑的作品再未出现。至于国产电影,停止了2015年以来狂飙突进的增速,在第一季度达到全年增速的顶点,之后一路下滑,形势急转直下。
市场预估价超实际价值
根据Vlinkage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在传媒娱乐板块包含的48家上市公司中(未含2016年IPO公司),只有5家股价上涨(其中完美世界是1月份团疲,剩余43家均呈下跌走向。在各板块涨跌幅度中,传媒娱乐板块股价跌幅达30.3%。总体来看,影视公司跌幅大于出版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影视龙头股万达院线、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分别下跌55%、47%、35%。《一起拍电影》主编于华东据此测算,三家公司较一年前市值分别蒸发了780亿元、295亿元、195亿元,共计1270亿元。
“大家对今年电影市场的低迷都已经有了明晰的判断,但在票房低迷的背后,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中国电影的拐点已经从票房低迷上升到了资本市场。”《一起拍电影》主编于华东指出,已上市影视公司中几乎整齐划一的增速放缓迹象,直观地展示了这一年大盘整体走低的趋势。
在于华东看来,这种股价上的缩水,很大程度上与之前市场对影视板块的期待过高、热钱大量进入影视市场、导致估值较高有着直接关联。“很多影视公司之前受益于行业大发展,受到投资机构、投资者的追捧,上市以来都是市值的增长率远远跑在收益前面。”他以光线传媒为例,该公司上市五年来,最高点时市值达到约517亿元,市值增长率大概是52.8%,不过,公司的净资产、收入、利润增速,远远跟不上市值增长率,这意味着相对于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市场对其的预估价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这几乎是前几年影视娱乐股出现的共同问题。
保底发行失败者占七成
影视并购事件的锐减,也说明市场遇冷,热衷于靠影视市场迅速盈利的热钱开始撤退。
Wind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电影和娱乐行业并购重组分别发生了29起、46起和88起,并购金额分别达到218亿元、359亿元、435亿元。但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监管趋严,影视标的并购重组进入冷静期,出现了四年来增速首度下滑。
电影产业专家蒋勇认为,中国电影市场通过资本来玩转票房的“保底发行”方法,在2016年遭受重创,也导致了资本对影视板块的估值下调。“《美人鱼》等片让保底发行成为行业热门,发行方愿意在项目上博一把,电影公司也乐得提前收回成本,但双方对赌的资本建立在中国电影市场扩大的预期上,遇到2016年的电影票房走低,就真的是赔得血本无归。”据腾讯娱乐的2016白皮书显示,2016年电影界保底发行的失败案例占到七成,如《太平轮》保底票房为8亿元,实际票房告收2.46亿元;《封神传奇》保底票房10亿元,实际票房仅2.84亿元。
行业的专业主义未建立
“市场遇冷,热钱一旦有亏损就会草木皆兵,迅速逃离。”《一起拍电影》主编于华东说,资本对市场的反应极其灵敏,大潮跌落时都希望保持稳定,这会直接导致未来影视板块可能会发生投资难找的局面。
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次机遇。“电影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大大缩水后,回归的是相对理性的状态,以后电影公司动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肯定不会有了,一些靠玩概念和玩资本的影视公司也玩不动了。”在于华东看来,资本市场给影视行业输血的概率变小,势必会戳破影视行业的大部分泡沫,“接下来就是老老实实地拼硬功夫,踏踏实实地做业务。”
篇9
事实上,这家专注于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构――长富汇银基金已投资了多部影片。2015年12月24日,长富汇银发起的长富星汇影视基金1期成立,到现在已成功发行4期,投资了《翡翠恋人》《澳门风云3》等影片。其中,2016年春节档的《澳门风云3》是澳门风云系列的收官作品,由博纳影业操盘。
长期以来,长富汇银留给人们的印象更多是一家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基金,为何频频现身影视界?“并不是说我们追求热点,而是依据团队具备的基础,进行相应的能力匹配。在投资方面长富汇银始终恪守一点,不熟的不懂的坚决不碰”。长富汇银基金董事长张保国对此作出解释。
放眼市场,房地产转型在业内已成普遍。从10多年前成为中国经济快速上涨的重要推手,到2014年后房地产终于迅速降温,大类资产配置面临方向调整。长富汇银在这场转型中可谓运筹帷幄,为房地产基金转型开创了新的可能。
地产投资变局
回顾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化,张保国坦言,2013年底已经预测出这个行业会有些困难,“为保证投资安全性,当时要求我们的团队尽量规避一些2014年到期兑付的投资项目。”宏观调控是决定房地产行业沉浮变化的按钮,而媒体宣传又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震荡。
“其实,中国房地产市场更趋向于一个信心市场,大家对这个市场信心的丧失,导致市场开始有所冷却”。此外,这几年融资成本也持续下降。“今年更不可同日而语,一部分优秀房企的海外发债的融资成本只有百分之三点几,这在以前不能想象。”在房企融资成本下行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收益也在缩水,“必然需要寻找其他方面的配置。”
伴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整、大资管格局、城镇化战略等新形势的出现,2015 年,房地产基金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转型而大幅调整。各大房地产私募基金收缩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有些甚至干脆转向PE。
张保国说,从募集种类来看,并购基金从 2015 年开始愈演愈烈。从投资方式来看,大多数基金已从传统的债权投资成功过渡到“股权+债权”投资。从投资领域方面来看,随着房企多元化发展趋势的需求,房地产基金的投资领域也从传统的住宅、商业地产转向养老、工业园区等领域。同时,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逐渐开放,加上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国内资产投资收益率下降,海外资产配置成为关注的焦点,海外房地产基金的募集数量也出现新的增长。从退出形式来看,不再仅仅限于股东回购和股权转让,以 REITs 为退出方式已渐渐被认知。
经营性物业的资产并购是长富汇银一直在筹谋的一块业务。2014年底,长富汇银开始规划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收购写字楼,然后在香港或新加坡进行资产证券化。过去两年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爆发,更多地应该归因于国内房地产市场融资在银行限贷和房地产信托收紧之后的转向,而非房地产基金管理行业的崛起。REITs 的推出将使得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更加彰显,张保国预测,“野蛮生长”起来的房地产私募基金将逐步转向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
在这一轮转型大浪中,长富汇银是为数不多的依然坚守的私募基金,在此基础上,开启了多元化资产管理的拓展之路。2014 年,长富汇银开始从房地产私募基金扩展为“以房地产基金业务为核心的多元化资产管理集团。”
“实际上也是根据长富汇银的长期定位来做资产配置的,而不是只做某一方面的投资。一个行业受影响,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配置来对冲风险。”张保国进一步解释,长富汇银希望形成多元资产管理集团,但在房地产投资的核心优势不能放弃。“衡量我们的业务核心指标,在于盈利能力。”他认为,公司的战略转型是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的结合。
进军影视投资
长富汇银进军影视投资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团队具备相应匹配的能力。
对于影视领域的投资,张保国分析认为,未来 5~10年将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周期,到2020年,电影票房有望突破1000亿元,超越北美跃居世界第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比重将不断提升。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中最为大众熟悉和接受的一种,更将迎来持续高速的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已连续十多年实现大增长,年均增幅 30%以上。张保国判断认为,影视产业正在成为高净值投资者眼中的新蓝海,大量的民间资本正通过影视基金掘金电影市场。“一群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大家的消费模式和理念已经发生改变。以前觉得花一百块买一张电影票不划算,但是现在已成为普遍情况。”张保国通过观影人数变化来观察影视市场的发展。跟韩国等国家比,我们的观影人数比例明显偏低。“另外,影视剧的投资期限相对比较短,也比较符合我们的投资需求。”
和房地产投资一样,投资影视,关键依然在于能不能找到好的项目,团队是否有能力控制相应风险。“如果不具备这个行业的操盘能力,我们绝不进入。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影视领域投资布局,2015年开始加大投资,并成立了长富星汇影视基金。进入影视投资,阶段不能说早,应该是时间点合适,我觉得挺好。”张保国说。
长富汇银投资影视的总基金规模约 20 亿元,首期预计 5 亿元。目前,公司已经与一壹传媒集团达成合作,后者是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影视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在熟悉资本逻辑的同时,他们保持了7年来持续的投资频度并获得了优秀的业绩,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关注。通过这次合作,长富汇银一方面梳理了对新兴行业的认知和投资逻辑,一方面获得了一手的最优质项目资源。
另一家影视公司大盛国际传媒,长富汇银也与其签订了合作协议。大盛国际传媒的团队操盘了《叶问》系列、《小时代》系列等现象级影片,对电影制作有卓越的管理经验,在影视圈内赢得良好口碑。目前,长富汇银也在接洽一些在线宣发企业和院线企业,希望通过全产业链的精准布局,完善在新兴行业的大额资产配置。
当前市场上,影视基金投资主要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投资影视文化公司股权,包括投资影视制作公司和投资播出渠道公司;另一种是投资影视项目,也是当前影视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单个影视项目,不管是在前期筹备还是拍摄过程中,相关法律、财务风险都较大。不同的投资公司,选择风控效果较好、更适合本企业的投资模式尤为重要。
“考虑到单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大,我们坚持对投资人负责的原则,选择优质的交易对手,选取一揽子标的项目,定制出相应的资产配置策略。”张保国说。
“这和我们的母基金配置差不多。我们很难建立一支比华谊兄弟、博纳等更强大的团队。”长富汇银所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去做资产配置。
影视市场成为一块肥肉,机构的嗅觉都非常灵敏,各自都在做相应的布局,而长富汇银的策略是整合优势资源。
“在影视经营策略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去整合合作伙伴,来做相应的影视剧组合。”张保国对投资比例有严格的要求,“对每部剧原则上不超过30%总投,一只基金一定投多部影视项目。”
影视是一个生产要素十分有限的行业,近几年来中国上映的电影一直保持在每年300 部左右,即使市场非常成熟的美国市场也是保持在 600 部左右。但一个非常残酷的数据是,中国每年上映的 300 部影片,能够盈利的也就在 15%左右。
不同的投资阶段有不同的风险。“拿不到许可证、有的拍了一半拍不下去了、某些题材禁播,这都是风险。”长富汇银更偏向于后期参与,“虽然投资成本相对大了点,但是稳定性更高。”张保国强调说,“我们是基金管理公司,不是影视投资公司,所以诉求点不一样。我们不是追求最好的超额收益,而是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更大的收益,以稳健为主。”
公司团队曾经有意投票房冠军电影《美人鱼》,但是最终选择放弃,主要是经过风控的严格评估,从保底发行的合作模式来看现阶段存在一定风险。而投资《澳门风云3》,主要考虑到第一、二部的收益都比较可观,并且拥有较庞大的观众群体,“对此笔投资则相对更有把握。”张保国说。
虽然建立了投资影视的核心团队,但张保国依然保持谨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不要轻易谈打破或者超越,要遵循行业逻辑。”
相对其它,文化行业的特点是自身竞争不充分,行业分散,市场缺乏巨头。但在这一大的判断前提下,大量的优质项目又掌握在少数具备资源整合调配能力的企业手上,如万达、华谊、光线、博纳等几大影视巨头,以及一些业内知名的独立制作人。在这其中,长富汇银的优势在于,有着准确的资本判断和专业的金融能力,再依靠合作伙伴具有的优势资源,完成完整的匹配。
影视投资对于长富汇银来说是一个新领域。成功的投资需要专业的判断和团队的合作。“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好的创新能力’满足融资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我们未必有优势去拿最漂亮的项目,但我们的合作伙伴有这个能力,而我们有足够的资金运作能力,有大量的LP资源,可以让资金迅速落地,这就是双方的结合点。”张保国说。
资本加速行业整合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较慢,没有形成一批文化产业巨头。张保国认为,包括影视在内的大文化产业要取得大发展,就必须有资本推动。“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嘛。”虽然有些是上市公司,但大部分公司都面临资金困境,需要更多的资本方进入。影视文化产业作为少有的超景气行业,拥有较高的利润回报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不同资金的涌入和布局。
私募基金参与影视文化投资,可以为对方引入优质团队,补充完善产业链结构和业务构成,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并带动整个行业的竞争,加速淘汰,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加速行业的资源整合,改变文化产业高度分散的现状。
张保国认为,随着文化产业金融属性逐渐增强,票房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也在逐渐兴起。出售票房收益权成为电影投资方在影片公映前保底收益、回收资金的常见运作模式。即影片上映前,将票房收益权进行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票房收益权理财产品筹集资金。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制片方的权益可以提前收回,投资方也可以获得不菲收益。张保国观察指出,票房“资产证券化”是我国电影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电影+互联网+金融”的新型商业模式,以电影市场的投资回报连接金融产品的预期收益,有助于吸引大量闲置资金投资电影行业,解决影视产业融资问题,促进资本和影视更好地结合。同时,这种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形成营销系统化效应,有利于粉丝经济的互动以及粉丝流量的变现。
篇10
在市场与数据面前,没有人能够否认,视频网站关注度和广告呈规模的爆炸性增长,已经成为互联网甚至所有媒体平台的热点。与很多新媒体平台一样,视频网站一片繁荣的背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行业迷局……
红色警报:史上最惨烈价格战“正版”制造
如果有人问近年来哪个市场价格上涨最快?他得到的答案也许会是房价、油价、猪肉乃至停车费。事实上,在影视剧版权费面前,这些涨幅统统可以划入“浮云”之列:2008年,新浪购买电视剧《武林外传》的网络独家播放权,当时的版权费是20万元。2011年,搜狐购买电视剧《新还珠格格》的网络独家版权时,版权费用已经上涨了百余倍,达到了近乎天价的3千万元。
据行业分析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浏览视频网站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也许这3亿网民在浏览精彩的网络视频时没有人会想到:他们鼠标点击下的免费网络视频,正在经历着史上最惨烈价格战的侵袭。
影视版权价格的飞涨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对盗版影视打击力度的加大,拥有法律授权的正版影视节目已经成为视频网站的主流。而影视剧的网络播放权,也成为了视频网站吸引用户、保证行业地位的救命稻草。
“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从一家视频网站切换到另一家网站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并且没有任何成本。因此,在各家视频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的视频资源更多、更精彩谁就能吸引网民的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用户黏性低、同质化严重的竞争局面导致了互联网企业过分依赖版权的现状,也是版权费用被猛炒的根源”。
除了同质化服务之外,中国的UGC(用户自生成内容)市场的不成熟也是视频网站不得不加大影视版权投资力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中国互联网也曾经贡献出诸如《一个馒头的血案》之类火爆一时的UGC作品,但是从整体市场规模上看,网友自发拍摄、制作的作品还远不能够支撑视频网站走向壮大。优酷指数显示,目前影视剧内容是优酷用户最主要观看的视频类型,在优酷约有60-70%的流量是来自影视内容,另有10%来自优酷出品的内容,来自UGC内容的流量只占总流量的20%左右。
以视频分享起家的优酷尚且如此,以迅雷看看、奇艺等为代表的影视视频门户在版权争夺战中的前赴后继自然也不足为奇了。也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天价格格”只是视频网站烧钱时代的起点,真正的高价时代也只是刚刚到来而已。
黄金航道:溯流而上的行业方向
面对版权战的战火一再升级,视频网站也在纷纷筹划着其他出路。2010年底,一部由视频网站优酷出品的自制电影《老男孩》在悄无声息间成为了互联网上最热门的电影。正如很多“灰姑娘”的故事所描述的那样:这部连一个让观众觉得脸熟的二流明星都没有更遑论任何大场面的电影,却奇迹般的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上线仅仅5天,《老男孩》视频点击已超过300万,而网友的跟帖则达到了13000多条。
《老男孩》的热播让网络自制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事实上,作为优酷“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压轴之作,《老男孩》热映的前后均有不少优秀的网络自制剧出炉。“11度青春系列”的其他电影和搜狐出品《钱多多嫁人记》、《疯狂办公室》等影片均赢得了不同群体的热捧。然而,《老男孩》般的集体狂热却似乎不可复制:当70、80后的怀旧情节宣泄完毕,观众们依然更愿意为大投入、大明星买单。
7月12日,由中影、寰亚、迅雷看看联合出品的电影《迷途追凶》登陆国内大银幕,这是中国最大的正版电影网络播放平台迅雷看看首次以电影出品方的身份公开亮相。作为出品方,迅雷看看不仅拥有《迷途追凶》的独家网络播放权,更在影片下线后的第一时间,为网友提供了网络正版点播的服务。这种“0时差”的网络播放模式,也成为了视频网站的新趋势。据迅雷看看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投代购的方式向影视制作的上游产业渗透,可以有效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强产业链深化合作。对于以投代购或者独家采购的影片,迅雷看看还会通过收费点播、版权分销等模式来消化成本压力,更好地开发影片的商业价值。
从目前来看,虽然以投代购的方式通过与更加成熟、专业的制作团队解决自制剧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瓶颈,但是其商业链条依然有待完善。随着几大网站竞争的加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视频网站站到出品人的队伍中,以投代购模式下影片的商业价值也将被进一步挖掘。
蓝海之路:合理布局带来整合营销
居高不下的版权费用带来的是视频网站盈利难、只赚流量不赚钱的困局。在此前艾瑞公布的数据显示:优酷、土豆、迅雷看看依然是国内覆盖人数最多的3家垂直视频网站,而这3家视频网站中宣告盈利的仅有迅雷看看一家而已。
既没有优酷、土豆最早涉足网络视频的先发优势,也没有百度、搜狐、腾讯这样的航母级靠山,迅雷看看盈利的背后是否真的找到了一条通往“蓝海”的捷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