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绿色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绿色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的绿色管理

篇1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障碍分析;绿色战略联盟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34-04

一、问题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程度日益加强,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在此宏观背景之下,人类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首当其冲,将生产经营活动同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企业正是负载着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而产生的,而发展绿色企业对于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以与企业相关的自然环境为主要对象的资源管理及创新活动,把全面绿色质量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并且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绿色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环境管理的关注。在近30年里,绿色管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领域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的新焦点,研究视角已从环境演化适应延伸到了资源基础观、生态环境响应、环境利益相关者等诸多理论。Hart认为,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绿色管理研究框架应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了一种企业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他的研究关注企业重视外部自然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合理配置和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绿色管理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rag6n-Correa和Sharma提出,资源和能力是影响企业环境战略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过程也同时受到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法律、社会、地理等权变因素)的重要调节。Steadman等认为,企业绿色管理不仅能满足政府对环保法规的要求,而且能逐步加强企业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关心程度。在此基础上,Bansal和Roth进一步强调,绿色管理的本质就是企业对自然环境问题作出的响应,这种响应的动机受到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企业开展绿色管理的驱动力,归根结底仍涉及利益问题,原因在于环境污染极可能危害到其他与环境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周边社区居民及单位)。鉴于上述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可知,企业绿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又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可见,单凭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难以实现有效的绿色管理。

目前,由于受到企业资源、绿色法制、监督支持及生态意识等方面的制约,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中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建立绿色战略联盟,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二、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所面临的障碍

(一)企业资源限制

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员和其他部门的战略支持。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前期投入涉及到绿色技术开发、先进设备购买、员工培训等方面,需要高额的投资。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对于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够好的企业而言,高额的前期资金投入、缓慢甚至不确定的回报无疑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极大障碍。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不仅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更需要绿色技术作为保障。目前,我国的绿色技术开发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开发水平和能力均不足。加上技术开发周期长、投入大、市场需求及投资回报率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绿色技术开发的高风险性,影响了企业开发绿色技术的积极性,因而限制了我国绿色技术水平的提高。

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除了资金投入和技术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后续绿色管理中技术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战略的支持。国外研究表明,在一些欧洲国家,人力资源的管理技能缺乏是比资金更重要、更能影响企业绿色管理的因素。我国严重缺乏专业绿色技术管理人员,即使有些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也往往由于能力限制难以付诸实践,导致态度和行为间的差距。

(二)绿色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由综合法、《污染防治法》、《资源和生态保护法》、《防灾减灾法》等法律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涉及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噪声等众多领域,为企业绿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绿色法律法规虽多,但尚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具体表现为:其一,环保法的执法主体过多,权利分散,并且没有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权,致使环保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制止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其二,经济手段模糊,处罚过轻或缺乏处罚依据,在具体执法中普遍存在违规企业拖欠、拒交处罚款的情况。法律法规刚性不足,违规成本低廉,导致部分企业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

(三)监管支持不足

随着国家和各地区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监管政策逐步深入落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6-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但是,环保总局披露,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环保压力很大,突出问题在于尚未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意味着尚存在部分地方仍然仅仅是用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当GDP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首要指标时,经济效益就人为被置于环境保护之上,能创造产值而成为地方经济支柱的高污染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庇护的对象,从而打击了其他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绿色审计仍然处于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都未进行“绿色审计”。此外,《证券法》也没有规定我国上市企业有披露环境信息的义务。上述监管制度的缺位是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重大制约因素。

(四)生态意识缺乏

企业只有具备生态意识,才能感知利益相关者对环境管理的压力。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管理理念中缺乏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认识,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会把绿色管理的资源投资视为额外成本,并且不能产生相应收益。鉴于此,对于他们而言,遵守环境管制或实施超出环境管制标准的志愿性环境管理行为并不能产生竞争优势,只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时,管理者会优先考虑经济利益,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生态意识的缺乏,他们从主观上就没有接受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相

辅相成的绿色管理理念,成为了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内部障碍。

不仅企业生态意识会影响到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而且消费者的生态意识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只有被最终消费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会指引着企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推崇消费至上和享受至上的西方消费主义对我国影响很深,讲排场、比阔气的“面子消费”、“时尚消费”现象仍旧存在。还有部分消费者购物时因只考虑质量、价格等因素,而很少考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即真正的绿色消费者很少。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生态意识淡薄,企业的绿色管理投入暂时不能取得对心的经济效益,有时甚至遭受一定的损失,致使企业选择迎合消费者需求而放弃推行绿色管理。

三、我国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构建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和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提出的。绿色战略联盟是指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盟契约关系,通过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绿色战略联盟的主要方式

Freeman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直接施加压力或者传递信息来表达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关注并施加影响:资源依赖理论指出,组织必须关注那些为组织提供其持久生存所需重要资源的环境中的需求,应该更多地关注其环境中控制着关键资源的其他组织和群体的需求,并作出响应。在此基础上,Agle和Mitchell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组织必须更多地审视并关注控制着组织持续生存所需的关键资源的那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要求。鉴于此,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以实现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绿色管理。这个联盟不仅包括直接利益者的绿色资源互补,还包括间接利益相关者的绿色社会关系。

1.与直接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

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直接发生正式交易而形成正式关系的团体和个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这些群体和个人直接影响企业的绿色管理绩效,同时也受企业绿色管理绩效的影响。其一,企业投资者偏好于将资金投向环保型的实践活动,注重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高度的长期正相关关系。其二,企业绿色管理的实现取决于员工的积极参与,有良好环保声望的企业能够吸引那些对环保有强烈偏好的高素质人才。其三,企业绿色管理的实现起始于绿色投入,必须与绿色供应商联盟,而绿色供应商由于对其声誉的重视必然会停止为环境管理绩效差的企业提供服务。其四,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引着企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使其成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强大驱动力,推动企业必须改善他们的环境绩效。其五,企业与竞争者联盟,实现资源互补、技术和信息共享,建立绿色战略网络。

2.与间接利益相关者构建绿色战略联盟

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不和组织进行正式交易的个人和团体,包括政府和环境专业协会、媒体、社会活动团体等。首先,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超前的环保战略使其居于环境管理的领导者地位,并与政府和环境专业协会结盟,共同研究和制定环境战略,参与行业规范、质量标准的制定,并且说服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环境法规和融资政策。其次,企业要与媒体建立联盟,借助媒体这一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导向的工具,共同引领环保导向,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并提升企业的资产价值。最后,企业的绿色管理实施离不开社会活动团体的支持,社会活动团体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社会资源。

(二)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构建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

坚持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在我国,企业与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充分利用市场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现象,帮助企业与联盟的参与者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而为动态绿色战略联盟的建立和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政府引导的原则也体现在政府的适当参与。政府应发挥其协调引导作用,建立适合战略联盟需求的企业信息网,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2.互利、双赢原则

虽然企业绿色战略联盟会呈现一体化的合作模式,但是,参与联盟的单个参与者都具有各自的目标,各参与者的自主利益应得到充分保证,否则将会影响联盟参与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战略联盟的失败。

3.灵活战略、独立地位原则

由于企业处于呈现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中,这必然要求企业自身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与之相适应。当企业因为联盟而失去战略的灵活性时,一旦遭遇环境突变,就会产生巨大的联盟风险。同时,联盟使企业失去战略的灵活性,也违背了战略联盟的目的。战略联盟是建立在互利双赢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旦某一联盟方失去了独立地位,联盟就变成了兼并,这样,对方的投机就会造成对企业的侵害,而这种风险是企业自身无法承担的。

4.风险收益对称原则

在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应使分配原则与参与者各方承担的风险对称,同时应有相应的风险补偿措施,以增强参与者各方的信心。

5.互相学习原则

不管企业采取什么方式的绿色战略联盟,联盟的目标都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企业绿色战略联盟构建的对策

1.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企业绿色战略联盟中既是促进者又可以是引导者。政府的具体作用表现为: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营造有利于企业绿色战略联盟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设置专项资金和项目支持企业绿色管理推行,并引导和促进绿色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注重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大力进行绿色教育;积极促进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按照科学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由于绿色战略联盟伙伴的多样性,政府的政策应当具有灵活性。此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绿色战略联盟后,政府部门只能实施监督与协调职能,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2.联盟参与者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联盟参与者直接关系到绿色战略联盟能否成功运行。联盟参与者的选择需要通过谨慎的设计,不能随意。企业在选择战略参与者时必须对其资源能力、组织绩效以及资信状况等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选择出值得信任、能够提升双方各自竞争力的组织作为联盟参与者。

3.联盟治理机制的建立

战略联盟中的一个问题是联盟参与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如何恰当地去处理冲突。因此,在组建绿色战略联盟体之初,应当充分考虑各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联盟战略导向,并以合理的契约与制度安排加以明确。绿色战略联盟机制主要涉及到参与者之间的谈判机制、信誉机制、监督机制、冲突管理机制以及违约惩罚机制等。

篇2

关键词:绿色;施工;现状;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但同时看到的是伴随着这一发展,我国社会及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十分突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8个,我国城市各种垃圾已累计堆存量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5亿平方米。666座城市中陷入垃圾包围的有200座,而其中建筑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尤为突出。每建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产生不少于100吨的建筑垃圾(不包括搬迁拆除旧房垃圾),这些垃圾除侵占大量的土地,而且在收集、运输、倾倒、掩埋过程产生各种次生的污染又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绿色建筑及绿色施工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住建部在[2007]223号文件中对《绿色施工导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鼓励各地区开展绿色施工的政策与技术研究,发展绿色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绿色示范工程,改变由于传统施工方式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及减少资源的浪费。

1 “导则”中关于绿色施工的含义

绿色施工指的是工程建设中,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施工活动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其内涵大概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尽可能优先使用国家以及行业内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绿色产品,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与建筑垃圾的排放。

二是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优先采用能源消耗较小的施工工艺,以避免造成超负荷使用现象以及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三是大力研究和推广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和控制建筑施工造成的扬尘、噪音、振动、及光污染、水污染、和对土地、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四是基于绿色理念,运用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施工过程的安全文明和品质保证,来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2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传统的施工是指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及一定的资源配置,按照合同约定为实现设计文件在工程现场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

传统施工的目标为:(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文明施工

绿色施工的目标为:(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四节一保”

由此可见绿色施工就是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与传统施工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要素中,除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控制之外,绿色施工则还将 “环境和资源保护”作为其目标要素,而传统施工在“目标”要素中,除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控制之外还需要注重文明施工,而文明施工与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一保”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文明施工实际上只是实现“四节一保”的其中一项措施。而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四节”是强调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前提下的“四节”,是强调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四节”。

3 我国现阶段绿色施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绿色施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没有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技术创新相对滞后,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建筑业难以摆脱粗放增长方式,整个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消耗性过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不够。据有关资料统计,建筑业耗用能源约占可利用能源的50%,建筑施工污染比例约占到了各种污染总和的30%,而且排放了相当于人类活动垃圾40%的建筑垃圾。

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给社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因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绿色建筑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等,在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引导下,我国的绿色施工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和污染形势对我们提出的紧迫要求及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绿色施工任重道远。

4 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保障体系,促进绿色施工健康发展

一套完善而可操作并且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是发展绿色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完善现有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使我国的绿色施工有据可依,从而使企业的绿色施工行为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督,将绿色施工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

从施工企业自身来说,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保障体系则应从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入手,具体来说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4.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行动支配思想,思想改变理念,所以绿色施工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是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他们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和态度将决定施工企业是否会主动的实施绿色施工。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深入学习和研究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投入到绿色施工行列中来,研究和制定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自觉地将绿色施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切实实施绿色施工,并将绿色施工标准化,制度化。

4.2 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和培训

我们知道,实现质量、安全乃至绿色施工目标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使绿色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全体员工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使绿色施工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4.3 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绿色施工应以施工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施工的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用创新管理方法,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以向管理要效益。例如,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将绿色施工纳入其内,将绿色施工工艺贯穿整个施工的过程,并通过对绿色施工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及事后检查把关来达到确保绿色施工的落实。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以向技术和节约要效益,例如:如清水混凝土,其表面可以不作抹灰、喷涂、干挂等装饰,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和避免垃圾和噪声的产生;采用免振捣混凝土,无须振捣而自动填实的高流态特性,不但可以减少混凝土浇筑量,也避免了振捣时产生的噪声、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料消耗的最小化。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施工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建筑施工给社会发展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因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绿色建筑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等,在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引导下,我国的绿色施工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目前严重的环境和污染形势对我们提出的紧迫要求及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绿色施工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强力推进绿色施工,引导建筑企业主动加强绿色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研究。同时,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把具体的工作内容落实到人,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综合考虑质量、环境、安全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制定出各个阶段绿色施工保障方案、环境保护措施、节约(节材、节水、节能、节地)措施,实行责任与职责动态管理、层层分配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GB/T 50640-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S].

[2]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S].

[3]胡海晨.浅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观察.

篇3

对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解为在物流过程中遏制物流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让物流资源更好地优化。这个定义是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进行的界定。下面从绿色物流的目标、活动范围及行为主体三个方面阐述绿色物流的内涵。

第一,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的最总目标就是能够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这三者统一,只有这三者实现了统一,才能够定位绿色物流。

第二,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看。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分为管理环节和作业环节,这两者过程的绿色化能够更好地定位绿色物流。绿色物流作业环节主要包含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及绿色流通加工等。绿色管理过程中主要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不断改进物流体系。

第三,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不仅仅有物流企业,还包含了相关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还包含了不同级别的政府相关部门及物流行政物流管理部门等。

二、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有着自己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这些理论支持着绿色物流管理。

第一,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绿色物流的重要战略。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自身需求与环境、资源发展相适应,促使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发展经济与环保,让其能够构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让其能够让绿色物流更好地持续发展。

无论是生产过程中还是在运输过程中都会消耗能源和资源,并且会产生环境污染。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着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共生共荣。

第二,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得能量转化、物质的转化、价值增值规律及应用的一门系统性科学。物流是经济与生态物两个大系统的链接桥梁。当前的利益和局部利益更多涉及经济效益,但是宏观与长远的利益更多的是环境效益。

第三,生态伦理学理论。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在面临着生态危机,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面对人类危机的时候,需要生态伦理学来更好地解决。生态伦理学迫使需要物流企业反思环境问题,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绿色物流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现代与后代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物流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企业通过生态伦理学得到道义上的支持。

三、物流管理中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的构建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对非绿色因素进行掌握。绿色物流活动它主要是由商品空间移动的输送、时间移动的保管、包装、流通和加工、装卸等几大元素构成。下面通过物流知识来分析绿色物流管理,提出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进行分析,为绿色物流管理提供相应的切入点。

第一,输送对环境的影响。输送是物流企业一个主要业务,它是厂家的商品发生了空间的转变,在输送过程中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运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对空气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在输送过程中也会产生噪音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发展,降低了环境效益。同时物流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道路来支持,但是过分修建道路对生态环境带了一定的破坏。无论是交通工具还是修建道路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加剧了生态平衡。

第二,保管对环境的影响。商品储藏管理主要是仓库,在这个过程中非绿色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在商品保管过程中为了对商品进行维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些化学药品的应用,这对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那些易燃易爆的商品,由于在保管过程难免会出现保管不当,在爆炸或者泄露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难以估计的污染。

第三,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流通加工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非绿色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浪费或过度能源的消耗,同时还会产生废气、废水、废物等污染物。

第四,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保管过程巾,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物流活动。包装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

第五,装卸对环境的影响。物流企业的装卸过程中是通过相应的设施来进行,它是发生在输送、保管和包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装卸过程中产生不当的操作,就会导致商品的损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废弃。废弃物会对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仅仅会对空气、水体,甚至土壤造成污染。

四、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通过绿色物流这个概念我们能够看出,它是对传统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绿色理念进行管理和运行。根据上述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非绿色影响因素来看,结合系统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第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企业自律策略。绿色物流管理的实施者企业应该积极运用绿色物流相关理念,发挥好在环保方面企的作用,形成子类型的物流管理体系,这种策略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其一,输送过程中的绿色管理。对物流企业的供应环节和配送体系进行简化,通过优化运送体系来减少相应车辆的运行,积极提高车载货物的效率和机载率。

其二,提高保养技术,加强管理。在货物保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货物的保管时间,让货物明天行驶在目的地的路上,这样既可以降低保管费用,还可以提高运送效率。同时提高保养技术,尽量应用环保型的材料,来降低污染。

其三,尽量减少或币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对运送物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减少有污染包装材料的使用。来实现绿色物流管理。

其四,装卸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损坏和污染环境。规范相应的装卸流程,加强对装卸工人的培训,提高其基本技能,减少货物的损失。特别对那些有污染或者易损坏的物品,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装卸,防止出现泄露,污染环境。

第二,绿色物流管理的政府规制策略。绿色物流管理的实施不仅仅需要企业来完成,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给以大力支持,不仅仅在法律法规给予规范,还要构架起绿色物流的框架。需要政府在交通设施及对相应车辆给予相应的支持,加大对符合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更大的保护与支持,让其能够健康发展。

第三,绿色物流管理的消费者督导策略。对于绿色物流企业来说实施绿色管理还需要消费者给予相应的监督,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坚持绿色物流管理。绿色管理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中它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

五、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前景展望

篇4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都比较落后,企业资金中对环境保护的投资较少,企业生产方式落后,并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对污染物处理不到位。其次,企业财务投资主要消耗在购进原料上,而生产所需要的工具都比较老旧,且年代久远,缺乏环境保护功能,生产设备并未得到及时更新。还有企业不了解自身目前的处境,盲目进行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导致企业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生产。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中会增加额外的绿色投资,这就会减少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在这些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并未完全解决,所以导致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遇到阻碍。

2 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内忧外患

2.1 外患是目前法律、行政等方面相应的措施还存在问题

我国提出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比较晚,在各方面的政策上存在许多问题,还不够完善。首先是法律上对于绿色财务方面的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强制性的要求。其次,我国政府对相关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对那些污染环境的企业监管不足,使得有关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还有政府态度不明确,并未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支持或奖励,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2 内忧是部分企业内部并不认同这一新模式

部分企业为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不顾及环境,坚持继续靠牺牲环境来获取利益,坚持走传统发展道路,管理模式落后。其次,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模式需要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人才,原公司财务管理人一时很难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这就为企业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导致企业生产仍然比较落后。

3 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碍

3.1 企业资金不足

企业发展资金是有限的,员工薪水、企业生产投资等都是必须要支出的,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要靠增加支出来完成的,绿色生产需要引进新的环保机器,同时还要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处理,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其次,现在市场环境不太稳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资金负担不断加重,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3.2 目前企业缺乏绿色财务管理型人才

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知识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计划到指导,从生产预算到生产开销,从生产投资到绿色投资,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实现,而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这种新型管理的技能。其次,还有企业对绿色管理模式没有进行正确的理解,甚至不了解何为绿色财务管理,因此,导致企业无法制定出正确的措施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4 推进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实施的解决方法

4.1 规定一个绿色指标,强制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首先,政府应该在税收上支持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绿色税收来迫使企业绿色生产,如规定相应的指标,企业生产的产品及排放的废物超过这一指标就征收绿色税,其次,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的强制效力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迫使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模式。

4.2 主动学习优秀管理经验,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

现在有的企业对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不太了解,所以企业可以派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向其他成功企业学习,还可以去国外,适当地引进国外绿色财务管理的优秀经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企业应该有一个缓冲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实施绿色管理模式需要循序渐进,让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4.3 利用新的管理制度为企业招揽新的投资者

目前,政府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所以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可以  []向政府求助,获得政府的帮助。其次,部分企业还可以通过股票交易等手段帮助企业筹措资金。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4 政府免费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普及绿色管理理念

目前,企业对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太了解,这时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如举办知识讲座对企业职工进行免费培训或者委派相应的知识技术人才到企业,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员工了解绿色管理的概念及内涵,同时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帮助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篇5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生态发展模式概述

(一)企业经济管理绿色生态发展模式

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纷纷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始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经营,这对我国的很多产品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不足,导致环境不达标,因此很多产品的质量也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应该要为环境负责,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随着各种资源渐渐变少甚至是枯竭,很多环境污染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实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在生产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都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开始绿色生产。

(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的作用

绿色生态模式的形成依赖于企业的绿色生态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被企业的所有员工认同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进行绿色生态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也是企业的精神象征,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现阶段企业不断传播绿色生态文化理念,往往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严峻,但是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当前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比较落后,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要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必须要以完善的制度作为参照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当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实现有效的多层次的管理。企业管理者在执行经济管理活动时往往都是纸上谈兵,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损害。

(三)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随着全球化进程地不断深入推进,国内外的经济市场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管理。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导致企业结构冗余、经济活动效率低下等,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率。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发展模式

(一)培育企业绿色经济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精髓,企?I文化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企业绿色文化的培育,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具有相应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积极践行各种绿色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企业领导者的环保意识的深浅对企业的绿色发展以及企业绿色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建立,将绿色的经营理念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导员工在工作中也能够不断践行环境保护的观念。百姓对企业的了解,往往是通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形象获得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形象以及企业的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是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市场上绿色产品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形式,为了实现产品绿色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对生产工艺和包装方式的改进,并且对产品的销售环节中的污染源进行清理,从而将原产品升级成为绿色产品,使得企业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在原材料、产品的设计、生产制作、包装运输等方面加强绿色营销,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利用绿色产品提升企业产品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获得持续的绿色竞争力。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外监督的力度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绿色经济管理模式下应该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结合绿色经济时代背景,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的环节是一致的。内部控制建设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应该要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绿色生态经济之间的矛盾加强新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将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强化具体的执行力。为了促进这一举措的有效实施,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中,可以责任落实情况与岗位考核、职位晋升等联系起来,强化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职责。此外还应该要不断加强企业的内外监督的力度,企业在绿色经济模式下的内部控制需要内外的双重监督,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企业应该逐步建立并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审计部门,全面负责监督工作,在企业外部,也要加强监督,比如财政、税务、环保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形成监督的合力,还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落到实处。

篇6

一、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内涵与机制

1.内涵。中国的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企业层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架构下界定的,以企业环境管理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原则方针。但该界定必须首先考虑企业成长、发展层面的实际需求及社会需求,这是由企业利益驱动的性质决定的。从经济方式讲,资源型企业基于绿色视阈的节能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基于能源管理的集约化配置,促使其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最小化。在明确的节能目标和绿色发展的原则下,培养和普及绿色发展的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建设。推进节能技术项目的实施,重在有着科学完善节能评价体系的支持。同时加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根本上要建立高效的能耗管理组织体系,同时又要依赖于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工业技术的支撑。也就是说资源型企业的节能管理要与企业绿色发展协同共进,以谋求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一个多要素协同耦合、互动共生的系统工程。

2.原则。有利于创设和形成企业自主绿色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费,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改善运营机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共享机制和绿色文化生成机制。有利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依据。并能够借此随时调整和校正企业政策、规章制度及战略目标与规划,从而进行科学指导和决策。遵守法规、落实责任;过程管控、创新技术;节能节水、提高能效;有利于企业绿色性的表征、集约经营方式的形成和企业生存发展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企业对内部、外部有关规则、标准的遵从与接轨,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工作方针 “资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资源开发生产任务为核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节水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节能节水管理,推进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目标。通过开展能源管理与中长期节能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全岗位、全过程、全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质量效益和提质增效为关注核心,实现能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管理,节能减排,降污增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成本管控水平,促进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通过审计,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能源管理规定,并符合长期节能发展规划。

4.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背景下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型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绿色发展下的节能管理要创新管理机制,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科技、清洁生产、零排放、循环经济新模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的污染防治转变为战略层面的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从被动的、抵抗型、反应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转变为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创新型企业环境管理机制。 科学而先进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不是资源型企业单一主体、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机制,而是一种由多元主体、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创造出来的管理机制。因此,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资源型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环保法律为依据、以生态伦理、环境责任为支撑的构架。需要从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技术系统、节能制度与考核、节能管理系统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解决资源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创建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激励制度。

二、绿色发展视阈下节能管理的评价

1.企业绿色节能评价指标的构成。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运营实力与经济成长性指标系统,这是由企业本身盈利性决定的、必须考虑的指标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指标系统,这是企业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模式―集约化和绿色化的支撑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贡献与社会协调性指标系统,这是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要素协同耦合的共生性所决定,是社会需求满足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资源整台子系统。企业绿色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指标系统,这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过程子系统。

2.指标说明。人员素质: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员工平均学龄、工程技术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的平均等级、经理的知名度、职工违纪率、病假率、管理人员综台应变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决策能力、预见能力、领导能力、管理人员的平均学龄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财务实力,即企业奖金充裕程度,包括总资产额、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资金借贷能力。物质技术基础能力,包括同行业中设备的先进程度、地理位置、储运设施数量与质量、经营规模、资源的集中度、企业与产品协作系数、主导产品占企业产值比重。风险承担能力,包括风险分散程度和企业退出某行业障碍的大小。企业战略前瞻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有效性与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经济成长性指标:技术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指标,包括年开发新技术项数、年发表学术论文篇数、技术服务档次提高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年通过技术级别考核人数、新技术贡献率的提高程度。产品与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绿色产品导人频率、产品创新度、先进设备装备率、设备更新率、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比重、人均动力装备增加量。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次创新能力指标,包括技术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新产品试制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二次创新投入占销售收人比、技术创新人员积极性。知识积累与共享指标,包括年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数、科技管理知识文档化案宗数、年经验交流会次数、老员工人均以老带新人数、引进新技术数目。企业核心技术的保密指标,包括有关保密工作的费用开支占销售收入比、掌握核心技术员工的人数及其离职率。企业“绿色化”程度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重、绿色技术估量、绿色厂区、办公室率、绿色市场的铺货率、年绿色活动开展频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人均年培训次数或受培训员工比率、岗位交流次数、人均合理化建议数、企业员工的离散率、劳动力的投入弹性系数(长期生产要素增长率/本期产值增长率)、劳动力利用率(员工全年有效工时/实际工时)、新聘员工中高级别员工比重及企业各类人才储备与未来需求的匹配程度。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的比重、能源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材料复用率、废弃物利用率、材料综合利用率、能源耗费率、原材料耗费率、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弹性系数、固定资产的投人弹性系统数、固定资产利用率、交通工具设施的利用率。环境管理绩效指标,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如环境系数(环保费用比),环保投资偿还期;环境法规遵从性指标,如年环境审核次数,处罚次数与金额;还有环境培训人次,社会抱怨人次等。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包括产污系数、物能有毒有害系数、产污增长系数、产品清洁系数等。循环利用能力指标,包括设备系统再利用率、设备系统拆装难易程度、组件的循环利用能力。灾害预防指标(环境风险指标),包括每年安全检查次数、安全培训人员次数、制造运输环节安全预警信号装置有效性、各类危险事故在各环节发生的概率等。

篇7

【关键词】 财务管理;绿色财务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环境恶化逐渐加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生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份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就着重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推动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全面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企业作为工业生产的单位和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需考虑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和社会影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资金、财务的角度上来进行有效、持续的绿色财务管理已经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改革的大势所趋。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就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将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性,社会的效益性和企业盈利行为进行统筹兼顾,综合起来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财务管理过程中,融入环境因素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相比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社会责任,不仅仅单纯的注重经济再生产,且注重自然再生产。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1.绿色筹资。企业需要特定的资金以应对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绿色筹资主要用来进行绿色成本的支出。目前企业进行绿色筹资可以通过我国政府、世界银行、欧盟等国家和组织的环境贷款和援助,一般来说在符合相关要求并能带来一定环境业绩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这种利率低、还贷期限宽松的贷款。企业也可以通过自筹资金,发行绿色股票等金融渠道借款并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性拨款等方式来进行绿色融资。

2.绿色投资。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除了盈利这一目标之外,还要考虑环境问题。绿色财务管理中对于投资行为考虑的因素也要多些,除了常规因素的考量,还应该对投资方案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和破坏环境风险分析。在要求生产产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考虑产品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处理利用的废弃物,要有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措施。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扩大考虑的企业成本范围,如环境因素上的技术投入和设施运行费用,员工环保教育费,绿色财务管理培训费用等。

3.绿色分配。绿色利润分配是对绿色投资带来的收益进行分配。合理的绿色分配可意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于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信心和支持,也可以使绿色筹资更加容易,使企业走上良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进行绿色分配时,应该可以通过绿色利润分配形成绿色积累。绿色利润分配的顺序和普通利润分配有所不同,绿色利润在分配过程中应该起到提高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吸引更多的资金到环境保护上来,绿色利润分配的一半顺序为:亏损弥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积金;支付优先股股利;支付绿色股履历,提取绿色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支付普通股股利。

二、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由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考虑的环境保护因素,如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了对废弃物的无害化之类的处理,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短期内市场竞争力减弱,企业利润减少,压力过大。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原因。从长远角度来讲,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一致的。在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情况下,企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面临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处罚,社会负面影响增加,企业形象降低。通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提高产品形象,增加了销量,提高企业经营收益,反而会对企业产生良性循环,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绿色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习惯于传统财务管理的企业仍不习惯接受。长期以来形成的环保意识淡薄的观念,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陈旧意识成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强大阻力。

3.政府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上面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政策给于这些企业支持,在打击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上,执法力度仍不够。绿色财务管理的推广实施,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贷款,税收等等方面给于优惠,对于企业推广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4.实施绿色财务管理需要大量费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对于其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甚至会减少其影响的情况下,经营者是不愿意做的。在执法惩处力度不够的情况下,经营者宁愿被罚款也不愿意进行绿色投资。绿色融资也较为困难,实施起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来困难重重。这就需要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

三、企业推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

1.企业推进绿色财务管理必须考虑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借助绿色财务管理方式,推进企业生产方式彻底向绿色经济转变,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科技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在解决企业环保问题,树立企业良好绿色形象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企业要提高员工思想观念,加强环保意识。环保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加强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教育。培养财务人员在资金的筹措、投放、耗费、回收、分配等过程中的绿色管理意识。这是企业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

3.企业要开展实行绿色会计。绿色会计参照有关会计及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政策,确认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分析企业在环境因素方面对财务的影响。以便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水平。

4.加强企业风险意识。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时,企业除了要面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外,还要应对环境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企业应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正视风险的存在,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四、结语

绿色财务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经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绿色财务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利益也是一致的。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实现企业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加客户和消费者好感,从而带动产品推广和销售,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参考文献

[1]孙佳,翟文军.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初探[J].商业研究.2003(20):25~27

[2]范永太.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研究[J].财务与管理.2008(10):57~59

[3]张秀婕.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09(14):53~54

篇8

关键词:绿色创业导向;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9-0060-0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9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学术界明确提出了绿色创业的观念。21世纪企业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越来越动荡复杂,学者们又将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营销资源基础研究与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Fang和Zou[1]将动态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学者们在理论上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不仅能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和建立竞争优势,还能持续对顾客价值进行创新,即动态营销能力与顾客价值密切相关。建立在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核心能力理论基础上的组织竞争优势存在着静态性缺陷和“刚性”特征,而顾客价值创新将竞争优势建立在顾客价值的持续创造基础上,从而使组织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特性。绿色创业研究领域著名学者Kirkwood和Walton[2]研究指出,对于生态持续的考虑要求绿色创业公司比单纯逐利的公司更加创新。因此,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能否站稳市场并成功击败竞争对手,顾客价值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内部所进行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能否成功,其最终检验标准在于组织研发的新产品和新价值传递网络能否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借鉴库尔马[3]的3Vs理论,本文提出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构成维度和量表,认为顾客价值创新包括价值主张创新和价值网创新两个维度,价值主张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所提供的价值内容进行创新,价值网创新是指为重要顾客传递价值主张的方式进行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对不同顾客价值创新方式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将有助于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因此,本文首次将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并将顾客价值创新划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顾客价值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

二、文献回顾和概念界定

1动态营销能力

动态营销能力理论来源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融合。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Penrose[4]首先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形成了企业的特殊能力。Barney[5]进一步将该理论解释为,企业所拥有的独特性资源,例如流程、知识和所有资产等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源泉。但是资源基础理论并没有解释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为什么能以及如何能获得竞争优势[6],因此,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解释是有限的。随后,Teece等[7]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在快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环境中必须持续获取、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Maklan和Knox[8]进一步认为,其能力本质上是组织某一方面的知识,动态能力表现在企业能够随着环境变化快速地改变其核心商业流程及惯例。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都强调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于是营销学者们将这两种理论进行了融合,认为在动荡的环境中,以营销资源为基础的研究应该上升到基于动态能力的营销研究,从而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理论[1]。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包括需求管理、营销知识创建、品牌建立和顾客关系管理等4个方面的内容。Fang和Zou[1]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企业基于市场信息基础上所进行的产品开发管理流程、顾客关系管理流程和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跨部门流程重组。本文认为,动态营销能力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能力,是企业从动荡环境中获得和整合各种信息,通过产品研发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以及顾客传递价值网络等方面的跨部门流程再造,为顾客创造和提升价值的能力。它包括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和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3个维度。

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学者们对动态营销能力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鲜有学者实证研究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动态营销能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更没有学者在两者之间引入中间变量探讨动态营销能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

2. 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

顾客价值创新是指以顾客需求为基础,旨在使现有市场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或提供优越的和全新的顾客价值而使企业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产品(或服务)无关,使顾客得到心理满足的价值创造活动。关于顾客价值的维度,尽管学者们没有明确提出,但库尔马[3]在2004年出版的《营销思变》中提出了3Vs理论,本文认为其中的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用来描述顾客价值是非常适合的。

借鉴库尔马的3Vs理论,本文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出发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进行界定。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和价值网两个维度在创新时实行的是连续性创新,价值主张的概念、技术轨迹或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价值网的内容等方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顾客价值的突破式创新是指价值主张创新时技术轨迹发生变革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或为新浮现的市场创造新的价值主张(往往表现为产品的新概念或商业运作的新模式)以及价值网创新时的非连续跳跃。

三、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的提出

Maklan和Knox[8]认为,动态营销能力表现为组织运用动态市场信息提升企业能力的一系列流程。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企业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产品开发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将市场信息进行跨部门共享,各个部门能够协同进行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顾客关系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快速识别顾客和渠道成员偏好变化并调整相应服务促进顾客价值创新;供应链跨部门管理流程能够进行供应链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门间资源协调和整合,通过采购、共同设计和使用原材料为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解决方案,促进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1]。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a:动态营销能力对渐进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2b:动态营销能力对突破式创新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Vadim[9]研究指出,渐进式创新只能维持企业现有竞争能力,而竞争对手的突破式创新成果可以导致在位企业丧失领导地位,只有突破式创新才能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并从产品创新角度阐明了渐进式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而突破式创新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长期绩效。在绿色创业背景下,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由于能够满足现有市场上顾客的现实需求,因此很多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渐进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H3b:突破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2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在绿色创业导向背景下,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顾客需求偏好、行业技术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都处于稳定状态且较易预测,此时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处于休眠或较低状态,对顾客价值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也较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有限;当组织的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环境变化的速度和方向很难准确预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所构建的动态营销能力将能够促进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部门商业流程的反应速度和效率的提高,激发组织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a: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渐进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5b: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营销能力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四、研究设计

1. 抽样分析

2013年4月至5月,委托武汉哲鑫管理咨询公司在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鄂州市、荆州市、武汉市、襄阳市、咸宁市、孝感市和黄冈市走访调查了所在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绿色创业战略的企业,请所在企业高管人员填答问卷,并要求样本企业列出作为依据的创新项目或产品以及采购部门、营销部门、广告部门、生产部门以及物流部门的相应创新内容,然后再区分两种创新。发放调查问卷238份,回收问卷230份,剔除填答不全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量表设计

动态营销能力主要参考了Fang和Zou[1]的量表;对于渐进式价值主张创新和突破式价值主张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产品创新和突破式产品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3]的3Vs清单;对于渐进式价值网创新和突破式价值网创新量表设计,参考了李先江[10]的渐进式营销程序创新和突破式营销程序创新量表以及库尔马的3Vs清单;对于企业绩效量表主要参考了李先江[10]的企业绩效量表;环境不确定性量表主要参考了郭海等[12]的量表,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7级尺度。

3. 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

基于222个样本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涉及变量各个问项因子载荷、KMO检验值、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以及各变量所有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均达到满意水平,表明各个变量量表的设计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信度检验方面,由于各变量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各变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发现,各变量的一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702)和二阶标准化载荷系数(最小值为0824)均大于07,抽取的平均方差(AVE)(最小值为0707)均大于05,复合信度(CR)值(最小值为0774)均大于07,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具体检验指标如表1所示;在区别效度检验方面,检验发现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构念之间的标准化相关系数,表明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具有区别效度。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

1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效应检验

采用三步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因子的调节作用,第一步表示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模型;第二步表示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再加入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的3个维度)后所形成的对因变量的主效应模型;第三步表示在第二步基础上再加入环境不确定性和动态营销能力3个维度的交互项后所形成的全效应模型。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干扰,在交互前自变量(动态营销能力)和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检验发现,假设H1、H2a、H2b、H4、H5a和H5b得到验证。

2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首先构建了动态营销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主效应模型”,接着将顾客价值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形成“中介效应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拟合度指标中,X2/df均小于3(分别为232和254),GFI、CFI、NFI和NNFI均大于095,SRMR和RMSEA均小于006,PNFI和PGFI均大于05,表明这两个模型拟合度都较高,结构模型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检验发现,在 “主效应模型”中,动态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β=052,t=563)有正向显著影响,从而假设H1 得到进一步验证。对“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动态营销能力对渐进式创新(β=049,t=532)和突破式创新(β=031,t=337)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渐进式创新(β=027,t=304)和突破式创新(β=055,t=621)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但在控制了顾客价值创新的中介效应之后,动态营销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并无明显关系(β=008,t=093)。这说明,动态营销能力主要以顾客价值创新为中介促进企业绩效,H1、H2a、H2b 、H3a、H3b得到了验证。

篇9

摘要:本文从什么是绿色财务管理以及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对绿色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绿色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虽然从短期看,社会因素与环境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两个因素却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对此,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利于社会、环境也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

一、 什么是绿色财务管理

(一) 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的绿色财务管理与以往的财务管理在实现目标上有明显的区别。财务管理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取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而绿色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环境效益,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基本目的,加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应用在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再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它也积极主动融入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将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共创环境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方向上去发展。

(二) 绿色财务管理应遵从的原则

1. 控制的有效性原则

在绿色财务管理中,应该遵从控制的有效性原则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有效地的控制,将经济活动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进行合理和统一的协调,将环境效益的有效控制融入到企业各个方面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去。

2. 计量的可靠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时,必须保证绿色财务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并将财务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可靠的计量与有效的控制。

3. 利与益的兼创性原则

在绿色财务管理中,并不是单纯的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而是基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兼顾下,实现企业主体与企业相关的社会关系都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说,绿色财务管理具有利与益的兼顾性原则。

4. 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是绿色财务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能够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同样是企业实现利益与效益兼顾的重要手段。

(三) 绿色财务管理具有的意义

1. 绿色财务管理为企业保障竞争优势

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高效发展的阶段,为了能够促进更多企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法规来促进企业合理、良性的发展,并为企业提供了很多的保障措施。但这些保证措施和政策法规却只能够为各个企业提供国内竞争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却不能够保障企业在国际的市场中也能够具有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是其他国家对于外来企业设有很多法律上的限制,其中对我国企业影响最大就是绿色环保的要求。对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加入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则能够有效的为企业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使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是时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并从外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正在逐步的改变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格局,并渐渐的有代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态势。以此可以看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出现是时展的需要和发展不可逆的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企业为了适应时展而进行发展改革的需要。

3. 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到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再是停留在物质温饱的阶段,也不只是物质多元化的需求,而是绿色养生的需要。人民的生活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这个需求的空间正在快速的扩大,而这个空间的扩大代表着企业发展空间的扩大。如果企业想抓住这个快速扩大的需求空间在,则必须进行绿色的财务管理改革,以适应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二、 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绿色财务管理

(一) 先从筹资开始

企业在进行绿色筹资时,筹资的形式大多是金融机构、银行、民间以及政府等。但是这些筹资形式不能够使企业实现企业的绿色形象的传播,对此可以通过股票、负债等形式进行筹资,为企业树立健康的社会形象,增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社会效应,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绿色更新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加入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将管理模式进行绿色的更新是企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的磨合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使两种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有机的融合,并逐步扩大绿色财务管理的范围,甚至是取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个过程是每个企业发展绿色财务管理都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根据各个企业所具有的特点进行适应性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 增强绿色财务管理的意识

1. 加强企业内部对绿色财务管理的宣传

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绿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内部必须形成绿色财务管理的意识,认识到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和绿色财务管理所具备的优势,使企业员工上下都能够积极的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

2. 在企业内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培训

虽然增加了企业员工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认识,但具体如何做还需要企业对于企业员工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培训。使绿色财务管理能够在专业和规范的情况下,在企业内部实现其财务管理的作用。

(四) 形成绿色财务管理的约束机制

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就必须将影响绿色财务管理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约束,以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首先,需要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进行防治环境污染情况的控制,对于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针对性的修改,以增加企业的环境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是经营生产技术的控制,对于造成污染的材料、技术和设备进行修改和更换,增加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覆盖面,使企业的绿色形象更加真实。再次,要进行财务制度的修改,保证绿色资金的规范化使用,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使用,使企业实现长效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绿色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且也是时代和企业发展的不可逆趋势。促进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应用,使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雷佳琳.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外资,2013(6).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如今,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的灾难,在近几年的时间内考验着全世界所有人。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人口众多,高速发展的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这更需要全社会更加重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诸多要素中,企业是非常关键和基本的构成单位,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是依靠企业来实现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必然也在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引入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在改进中得以全面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是绿色思想在企业微观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绿色财务”的内涵,绿色财务管理理念是企业进行资金运作和资金管理的一种导向、一种观念。

一、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绿色思想”开始萌芽,生态农业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思潮,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绿色管理思想已经慢慢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既要考虑企业价值,又要考虑环境价值、社会责任价值,实现企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以及利润分配诸过程导入资源、环境因素,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管理活动;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把环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要素之一,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一)绿色筹资管理

企业筹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企业自身正常生产经营与发展。其目的可以概括为满足其生产经营需要和满足其资本结构调整需要。科学的、绿色的理财观念要包含绿色筹资活动,企业负担起资源环境建设的责任,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企业遵循“3R”原则,以减量化中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以再利用原则延长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以资源化原则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造成浪费的项目的筹资,降低企业绿色项目的筹资成本,增加绿色项目的筹资取向,增加发行绿色股票和绿色债券,增加对绿色项目筹资的渠道等具体措施,来实现企业的绿色筹资管理,这不仅能够解决企业绿色资金的需求,也能帮助企业树立重视环境保护的形象,以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绿色投资管理

投资是将财力投放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行为。投资是财务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筹资的目的是未来投资,而分配活动是对投资活动的结果进行分配,在财务决策中,投资决策处于核心的地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投资总额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包括取得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和承担社会义务三个方面的内容。绿色投资活动,对投资对象进行资源、环境影响评估,将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估结果纳入到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中。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绿色投资是企业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时综合考虑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增加对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减少消耗型产品,增加节能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加大对把企业废弃物变成企业的资源的循环行为的投资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绿色投资管理,企业绿色化程度越高,绿色财务管理程度越高。这不仅在成本上得到节约,而且还带来社会及环境效益。

(三)绿色分配管理

利润分配是指对企业利润总额进行分配。包括企业缴纳所得税和税收利润分配两项内容。利润分配涉及国家、企业与投资者等各方面利益关系,涉及企业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等关系的处理与协调。绿色分配活动,在股利分配之前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绿色资金,以备绿色筹资、绿色投资活动的资金短缺。在利润分配环节,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分配方案中,增加提取绿色公积金、提取比例来吸引股东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增加对绿色投资者的分配,这对企业长远发展及绿色活动后续资金的来源会有重要的影响。这样,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中,也形成了一个循环的体系,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以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这几种评价目标各有其道理,但以循环经济理念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来看,都有其不足之处。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还有短期行为倾向,其中包括对资源、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短期行为倾向;每股利润最大化虽是一个相对值,但尚不能避免与利润最大化目标共性的缺陷;企业价值最大化指标较全面一些,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动态因素很难准确计量。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得到充分体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实现,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所创新和改进,形成对企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型企业目标的财务管理配合机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在循环经济约束下的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最大化。这样的目标,也能满足企业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要求企业要平衡其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利益分配,因此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结合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来进行分析下面结合图1对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意识

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企业树立绿色管理及绿色财务管理目标,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供企业制定实施作参照,并建立审批制度,企业只有落实并形成制度才能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审批。政府管理部门还应建立公示制度,对实行和未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业绩进行公示,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对绿色企业的关注,将绿色管理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还可以制定各种补贴标准,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给予补贴,坚定企业走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的信心。中国编辑。

(二)加强清洁生产,减少废物量,加大回收和循环利用废物资源的投入

清洁生产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财务管理加大对清洁能源和材料的投入,加大对先进工艺设备的投入,能够改善生产环节的浪费和污染。在再生资源的生产环节,加大对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大对回收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活动。这样,从源头上制止污染,并加大污染物的回收利用,为保护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定会获得更高的社会公众肯定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加大绿色筹资和绿色投资的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企业需要足够的绿色资金进行资源环境建设,需要企业树立绿色投资理念,对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做绿色指标分析。企业首先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给企业的绿色投融资增加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2010年4月出台的《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型企业的筹资活动,作为企业筹资的有力政策支持,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同时,企业还应增加绿色股筹资和绿色负债筹资,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搞资源环境建设以及各投资方案中的特定绿色成本支出。企业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一方面能够解决绿色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绿色股的发行,提高了企业的声望,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看好,股票市价上升,必然带来企业价值升值,从而实现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筹集的过程中,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须注重全社会的效益。绿色投资能帮助企业迅速树立“清洁生产”的良好社会形象,能使消费者享受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能使自然环境进入到良性的循环中。绿色投资机会也能产生新的致力于治理污染的专门行业和相关行业,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点。所以从长远来看,清洁生产无论对于消费者、企业和社会都是有益的。这也对循环型企业的经营者提出了绿色管理的要求,形成绿色管理的氛围和长期制度,对经营者的长期可持续成长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调整资本结构,增加绿色资本的份额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中国整理)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一般来讲,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但是,一旦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低于企业负债筹资的成本率,则企业就会发生偿债困难。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发生对债权人不公的情况。循环经济型企业遵循绿色筹资方式,对企业的负债的来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科学制定负债金额和比例,能够对企业的债权人的权利进行保护,优化企业的负债筹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长期可持续合作。

(五)提取绿色公积金和公益金,增加绿色股东

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形成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通过绿色利润分配达到宣传环境保护的目的,企业也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绿色利润分配政策来保证企业留有足够的绿色利润用于再发展。绿色利润的合理分配对于提高企业所有者对继续投资环境保护的巨大兴趣也很重要。在利润分配的程序上,绿色利润分配与普通利润分配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鼓励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绿色投资,吸引股东们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三、结语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社会效益是一致的,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技术系统,而是一个由经济技术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因而必须加强企业的社会功能、环保功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功能。企业在自身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更要重视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财务管理中来,形成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兼顾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关联单位、顾客的利益,折中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追求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

[2]干胜道,钟朝宏.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浅谈[J].商业研究,2005(10).

[3]鲁务顺.绿色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