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与无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化学与无机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化学与无机化学

篇1

关键词:普通话;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73-02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人能够使用汉语普通话准确、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件刻不容缓的事。特别是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所以学习汉语包括学口头语言(听、说)和书面语言(读,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表达成为了学习交际语言的重要途径。但作为维吾尔族学生,因受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维吾尔语的影响,能够正确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成了他们最大的难题。这主要表现在两种语言的语法表达上。维吾尔语的谓语一般在句末,但是汉语的谓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维吾尔族学生这样的语误:“我饭吃了”“我家回了”“我汉语学习”“我作业写完了”。要表达的意思分别是“我吃过饭了”“我回家了”“我学习汉语”“我写完了作业”。还有不少的维吾尔族学生往往不能发准汉字的音和调,产生语音的严重变调,不但影响了交际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对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分辨”j、q、x”和“zh、ch、sh”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维吾尔语没有““zh、ch、sh”维吾尔语中习惯把这些音用”j、q、x”来表达。所以发“zh、ch、sh”时误发j、q、x”,例如:“计息”“西建”“乔谢”。他们表达的意思是,“知识、时间、抄写”,正由于有很多这样明显的语误,不少维吾尔族学生对学习汉语普通话产生了畏惧、自卑心理,对汉语普通话缺乏兴趣,甚至厌恶汉语普通话的学习,更谈不上能够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了。长此以往,势必对这些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的交际与发展以及找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一切有利教学手段为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交际的环境,进行系统有效的训练,为他们将来的社会交际生活以及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使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交际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树立自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自信,就没有事业的成功。细心的教师也许会发现,自信的孩子总会有所领先;失去自信,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始终不见起色,甚至产生畏学、惧学、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将有助于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教师们面对一群性格各异但都渴望自己能进步、发展的维吾尔族学生,必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消除畏惧心理,才能使他们敢用汉语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在汉语教学中,我故意把有些音发错,刚开始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有点儿疑惑不敢纠正,再后来有人大胆地说老师说错了,我趁机让他们帮老师改正,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些学生都为自己能给老师找出错误感到非常高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我也就此告诉学生们,老师的汉语普通话也有很多错误,需要他们的更多帮助。就这样,为了能更好地帮助老师,许多对汉语普通话失去兴趣的学生也开始重拾自信,努力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并且互相指正发错的音和不通顺的句子了。无形之中,全班同学与老师之间就掀起互相改正发音上的错误准确发音的学习汉语普通话的热潮。

二、加强语音基础训练,正确表情达意

在交际过程中,音、义、情、速,是协调一致的,而语音是语言声音的关键。它是意义信息和情感信息的载体,因此在口语交际中就要求学生字音准确,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在维吾尔学生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字音不准。字音不准的根本原因就是汉语拼音的发音错误。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我遵循这一特点及时纠正这些学生发音上的错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区分声母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音、边音及韵母中的前鼻韵、后鼻韵和“zh?摇ch?摇sh”及”“j?摇q?摇x”。怎么区分呢?我采用了几种办法:①讲解发音方法的办法,自己非常慢地重复发音送气(耐心地重复几十遍),让学生跟我一起发、慢慢的发,让学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②学唱歌、绕口令相结合的办法来区分易错的音,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掌握语音知识。③注重语气语调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语义要清晰完整;语法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正因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对这些学生这些方面的练习,所以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发音都有了很大改变,为流利、正确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加强口语训练,提高汉语交流能力

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并声情并茂地感染读者与听者。提高维吾尔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提高了他们的汉语普通话能力。而提高朗读水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依托教材采用初读、反复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并在朗读中注重正音、停顿、节奏、轻重、语速适当等的语感训练和口语训练。学生通过反复读,与字词的见面次数多,牢固掌握了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也使他们了解汉语的的表达方式,学会怎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循序渐进发展口头语言,提高汉语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

四、联系实际,创设学习汉语普通话情境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全面清晰的信息载体,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筋探索知识进行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提高学生汉语普通话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要让他们想说,有话可说。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多媒体、远程资源等)为学生创设好贴近生活且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情境,使之充分进入角色,让他们用最真实、自然的方式进行交际。从而达到提高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篇2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一直是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药学专业课程准备必须的基础知识,也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化,同时还要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所以也是药学的启蒙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培养目标的实现。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其教学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基本化学规律、基本的结构理论、元素性质和常见无机药物,这些内容都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尽管在教学计划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突出教学重点,一直以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从新认识无机化学的地位、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而且陈旧

尽管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但是在教学中无机化学被普遍认为是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简化版,导致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化学平衡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理论部分和元素性质三部分。化学平衡涵盖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是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原子和分子结构部分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有机药物结构的认识。另外医药院校所有的化学课程一般被看作药学专业课的基础课,因此学时安排较少,教学中化学平衡和结构理论部分几乎占用了90%的学时,导致没有时间介绍当前无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得该课程长期以来教学内容更新缓慢[1]。

1.2 教学互动困难

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学习一般缺乏主动性而且自学能力较差[2]。缺乏主动性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自学能力不强应该归因于长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我们安排了许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课外学习内容,然后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效果较差;另外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去设计一些教学互动环节,但是效果不佳,教师课前的提问环节几乎是教师自问自答;教学互动方法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后作业,然而在教学中发现随着课程的延续课后作业质量越来越差,而且到课程后期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已经不能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2 对无机化学课程的认识

国际上大学化学教育的第一门课程是General Chemistry,此课程在最初引入我国时, 把这门课程翻译成“普通化学”, 这种错误的译名掩盖了课程的真实教学目的,也就弄错了它的教育任务与教学内容。1952年,教育部化学课程改革小组把大学化学教育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定名为“无机化学”,并一致延续至今,而在国外高校教学体系中,无机化学是一门高年级理论课,因此国内这种错误导致该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反映无机化学中的最新发展成果。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同样采用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尽管部分专业将其定名为“基础化学”,但是其教学内容仍然是无机、有机和物理化学的浓缩与简化。无机化学课程的实质应该是化学和药学教育的绪论课和启蒙课,因此应该定名为“化学概论”,具体内容除了讲授化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和元素概论以外,还应该概括讲授与药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比如环境化学、药用材料学、生命科学等[3]。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学时的限制,使得本应该推陈出新的教学内容长期不变,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优化和改进。

3 教学改革探讨

3.1 精选教学内容

近年来针对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对该课程认识的加深,我们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首先是把学生可以看懂改为自学内容;其次把原理和规律相似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集中讲授,比如化学平衡部分,重点讲酸碱平衡,突出平衡移动的规律的应用、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讲授其它化学平衡时,弱化平衡移动部分,将重点放在较难理解的基本概念上;第三是降低结构理论部分的难度,针对结构理论部分难度较大的状况,在与后续课程教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只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结论,弱化理论本身而注重锻炼学生运用结论的能力[1]。最后留出一定的课时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积极介绍无机药物的研究成果,如少量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和血癌、钌和锇制成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结肠癌和卵巢癌等癌症等等,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加突出了无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和药学的密切联系。

3.2 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

我国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在其上几乎都可以检索到,而且其提供了大量的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互联网以扩大知识面,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浏览一些科普网站,如科学网、中国科普网和中国科普博览等;同时建议学生适当关注一些专业网站,如美国化学会、Nature和Science等网站,了解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进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又锻炼了英文的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 化学专业 常用句型 英语教学

化学专业英语是查阅和阅读化学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资料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涵盖了化学各学科的专业词汇和化学术语的教学上,更重要的方面还包括化学专业英语常用句型,具体的是化学性质、结构、反应、制备、用途等表达方式的教学上。如何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化学专业英语,上好双语课程和写出规范的化学英文论文,探讨化合物在性质、反应、结构、制备、用途上的常用句型和搭配方式规律是很重要的。本文从无机化合物典型的化学反应来探讨化学专业英语常用句型表达方式。

一、分解反应句型

在无机化合物中碳酸氢盐、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氢、碳酸等易于分解,这些化合物分解常需加热或催化剂,表示它们分解反应的词为decompose或decomposition,常用句型如下:

(1)When water containing HCO is heated,the bicarbonate ion rapidly decomposes to give carbonate,carbon dioxide,and water.

(2)When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ates are heated,they do not readily release all of the oxygenatoms in the compound.They decompose to give a compound that is a nitrite along with oxygen gas.

(3)When compounds containing chlorates are heated,they decompose to give the metal chloride and oxygen gas.

(4)Hydrogen peroxide undergoes decompos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st to produce oxygen gas and water.The iodide ion or MnO2 catalyzes this reaction.

(5)Carbonic acid is a very unstable substance and decomposes to give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经常对具有分解反应的无机物加以综合,不仅有助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有助于无机化学的学习。另外,某些金属碳酸盐、氢氧化物等也可发生分解反应。

二、歧化反应

歧化反应也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三价猛和锰酸盐在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氯和溴在碱性介质中也易歧化,氧化亚铜在稀硫酸酸性条件下岐化为二价铜和金属铜。掌握一些无机物的歧化反应结合化合物的名称和两个英语词汇disproportionation和disproportionate可以用专业英语很好地描述该反应。

(1)Mn3+ is unstable;its disproportionation is spontaneous.

(2)Manganate ion is also instable in unstable in acidic solution;its disproportionation gives permanganate and manganese(II)ion.

(3)In the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s,bromine disproportionates to form sodium bromide and sodium bromate.

(4)Chlorate salts form when Cl2 disproportionates in hot alkaline solutions.Hypochlorites form in cold alkaline solutions.

三、中和反应

在无机反应中,酸碱中和形成盐发生中和反应,常用的词汇有名词neutralization和动词neutralize。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描述该反应的句型如下:

(1)CaCl2 is a salt formed during the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of hydrochloric acid with calcium hydroxide.

(2)A salt and water are formed when sulfuric acid neutralizes sodium hydroxide.

(3)A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involves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gen ions and hydroxide ions to form water.

(4)Ammonia undergoes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o form ammonium chloride.

四、还原反应句型

金属的制备或冶炼等常用还原法,reduction和reduce可用于描写还原反应。典型的例句如下:

(1)After purification,the tin(IV) oxide is reduced with carbon to produce tin metal.

(2)Calcium,strontium,and barium are obt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xides with aluminum.

(3)Tin(II)chloride is a good reducing agent and is used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ron ores to reduce Fe(III)to Fe (II)in aqueous solution.

(4)Pb(IV)compounds tend to undergo reduction to compounds of Pb(II)and therefore good oxidizing agents.

(5)Chromium(II)compounds can be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Cr(III)compounds with zinc in acidic solution.

(6)Pure Cr can be obtained in small amounts by reducing Cr2O3 with Al in a reaction similar to the thermite reaction.

五、氧化反应句型

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都是强氧化剂,有关它们的反应涉及氧化反应,常见氧化反应句型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Both Cu and Ag react with concentrated H2SO4 or HNO3.The metals are oxidized to Cu2+ and Ag+,respectively,and the reduction products are SO2 and NO.

(2)The HNO3 oxidizes the metal and Cl- from the HCl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ble complex ion[AuCl4]-.

(3)Concentrated H2SO4 is a sufficiently strong oxidizing agent to oxidize Br- to Br2 and I- to I2.

(4)Then sulfur trioxide is produced by oxidizing SO2 in an exothermic,reversible reaction.

(5)Sulfites are good reducing agents and easily oxidized by O2.

(6)Ammonia and CuO can Undergo oxidation-reduction to form nitrogen.

(7)When copper reacts with dilute nitric acid,Copper is oxidized to copper(II) nitrate,and nitric acid is reduced to nitrogen monoxide.

(8)Firstly,ammonia is converted to NO by oxi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latinum,followed by reaction with air and then water to yield nitric acid.

六、化合物电离

酸、碱、盐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正离子或阴离子。它们与化学反应不同,没有形成新的物质,只是离解出离子,可以用ionize和dissociate来描述。

(1)When ammonia dissolves in water,the aqueous solution partially ionize into ammonium ions and hydroxide ions.

(2)Nitric acid is a strong acid,it is completely ionized to hydrogen ion and nitrate ion.

(3)Water very slightly ionize to hydronium and hydroxide ions.

(4)Hydrogen sulfate ions dissociate in water into hydrogen ion and sulfate.

(5)Hydrosulfuric acid is a weak acid,it can partly ionize to hydrogen sulfide ion.

(6)Sulfuric acid is a strong diprotic acid and it almost completely ionize in water to hydrogen sulfate ion in the first step.

参考文献:

[1]Ralph H.Petrucci等.普通化学原理与应用(第八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绿色化学;微型化;设计研究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48-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我校基础化学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医用化学多门课程,是中药学、中药资源、药学、检验、影像学等专业的必修课,基础化学实验常年开设,实验内容有交叉有重复。随着学校招生专业增加,招生人数增长,招生规模扩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空间拥挤、学生实验安排紧密、教师课时数增多、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强度增大、三废处理、实验经费投入将大幅度提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微型化、绿色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基于微型化实验教学改革,整合实验内容,避免学科之间实验内容的重复,意在构建新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的共享,实现各学科间横向联合,纵向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医药人才。

一、微型化学实验概念及特点[1-3]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Microscale Laboratory简写为M.L),即在微型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为常规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药品及试剂节省90%左右[1]。但它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减,而是在绿色化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大学生创新思维使基础化学各学科相互链接成一个学科环,促进各学科的交叉整合,并对实验技术改进和优化,以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为的目的[2]。

微型化学实验是实现绿色化学的关键步骤,是对传统实验方案进行的创新与提升,顺应时展潮流,符合“绿色化学”和“创新”的理念,体现了“小、快、省”的实验特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精神[3]。同时,它可以节约学校经费开支,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实验安全,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体现化学实验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发展趋势。微型化学实验在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必将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

二、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意义[4-6]

微型化学实验较常规实验,具有体积小、节省时间、操作简易、用药量少、污染低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微型实验有着诸多优势及重要意义。

(一)对于社会环境――减少污染,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在常规化学实验中,试剂用量较大、污染物多,且许多污染物未经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给社会和子孙带来了危害。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试验后的“三废”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教育学生树立全新的“绿色化学”观念,符合“绿色化学”教学的思想[4]。

(二)对于学校――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及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价格的大幅上涨,学校实验经费投入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微型化学实验试剂用量仅为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基础化学实验微型化可节约试剂消耗,同时微型实验所用的微型玻璃仪器比常规玻璃仪器耐冲击性高,因此玻璃仪器破损率显著下降从而使得实验成本大为降低[5]。通过基础化学各学科实验融合,删除重复的实验内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有效节省了实验时间,减少了实验总课时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对于教师――提高综合教学素养

在常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大多数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化学实验本身的教学研究与认识,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6]。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整合实验内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师队伍组建、教学资源优化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多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四)对于学生――提高安全性,培养严谨态度,激发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强酸、强碱、易燃、易挥发和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采用微型实验后,试剂的用量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减少,爆炸、火灾等隐患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安全性。

常规实验受实验时间、实验装置、实验药品消耗等方面的影响,往往2~4人一组合做同一实验,达不到人人可动手的实验目的。而微型化学实验中,学生可单人单组进行实验,且可反复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由于实验仪器体积小、试剂用量少,反应时间短,为此学生必须精心操作,认真观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传统化学实验基本属于注入式教学,并在实验操作规范和仪器的组合方式上有严格的规定,学生做实验只是被动地验证、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微型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对实验进行设计,改造,组合各种装置、仪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设想和展望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并根据我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融合,实现各学科间横向联合,纵向发展。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依据实验内容特点与联系,具体为三部分内容实施:

(一)微型基础性化学实验

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现有实验基础上,选择绿色环保的实验内容为载体,以传播绿色化学为理念,制定微型化实验方案。采用微型化实验与常规实验对比法,探讨实验仪器、改进实验装置、确定试剂种类、明确试剂用量等详细研究内容,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实验教学效益,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微型综合性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依附于理论课程,各自形成独立系统,实验内容有重复,导致教学效率低。依据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破旧有实验体系,通过优化融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重构综合化教学改革体系。例如:菠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为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用浸泡法从天然物质中提取有机化合物,对提取液进行分液与萃取的一般方法,同时与分析化学、制剂分析、仪器分析等后续课程进行联合,使学生尽早熟悉微量有机化合物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步骤。可见,打破学科壁垒,可以促进各学科融合与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学科环,实现各学科间横向联合,纵向发展,又能汇聚学科队伍,组建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同时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微型设计研究性化学实验

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实验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研究微型实验,将现有的常量仪器重新设计组装,采用微量-半微量的试剂进行实验。例如:微量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由于试剂微量化,学生需对实验方案、咖啡因提取方法、如何对粗产品进行分离与纯化等诸多问题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反复实验最终确定可行性实验方法。通过实施设计性微型实验途径,使一、二年级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熟悉提取分离与鉴别的相关研究思路与方法,为后续制剂分析以及中药化学等课程做好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微型实验符合绿色化、经济化和节约化的教学理念,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但受实验产率低、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有些实验不能进行微型化改革,因此需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反复摸索和教师长时间探讨实验内容,最终制定适合绿色化、微型化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微型实验节约学校经费开支,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实验安全,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以达到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通过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破旧有实验教学体系所形成的独立系统,各学科间重新整合、优化、融合、重构综合化实验教学体系,使基础化学各学科相互链接形成一个学科群,以达到教学思维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琴.微型化学实验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26(4):193-194.

[2]贾欣欣.基础化学实验课微型化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10):237-238.

[3]李琼芳.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微型实验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4):118-120.

[4]江炎兰,梁小蕊.绿色化、微型化普通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4).

篇5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微型化学实验是80年代初在美国几所高等院校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室里试验成功的。此后,这种方法和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到80年代未,其应用范围已经由有机化学扩展到无机化学、普通化学和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改革的这个重要趋势引起国际化学教育界的重视。因为这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而易见,所以,一经采用,就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青睐。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我国是从80年代未,先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的。后来,这项实验方法与技术又渗透和结合进部分盛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领域。1994年,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托河南郑州铁路分局普教委举办了我国第一届“全国中学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微型化学实验现场教学和实验技术表演取得显著成效)对微型化学实验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不易破碎、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条件装备自己的化学实验箱。这就为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与可能。实践证明,微型化学实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有如下主要优点:

1.可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验。

2.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以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可以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盼着上微型化学实验课,做作业、复习或预习等,根本不用教师督促。

3.使随堂实验、实验室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都得以开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

6.对办学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的农村中学,促进了其对化学实验代用仪器药品的开发和推广。

7.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可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有益于师生的健康。

篇6

关键词: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 句型 词汇 归纳教学法

归纳法教学是对知识的总结,对增强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比较多,比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和反应、分解反应、歧化反应、水解反应、电解反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等,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区分不同的反应类型,也有利于掌握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性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用途。化学专业英语句型教学从归纳无机和有机反应类型出发,归纳出一些经典反应的句型,这些句型中带有一些专业词汇,比如氧化(oxidation or oxidize)、还原(reduction or reduce)、中和(neutralization or neutralize)、分解(decompose or decomposition)、水解(hydrolyze or hydrolysis)、电解(electrolyze or electrolysis)和取代(substitution or substitute)等词汇,只有了解这些描写化学反应类型的专业词汇,化学专业英语句子的组成中有关反应的内容才更能准确表达出来。因为反应类型多种多样,为了鉴别是哪种反应类型,表述化合物反应的英文句型中包含某种反应类型的词汇是专业英语文献中显著的特点。由于化学专业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反应性质纷繁复杂,专业英语课上学习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对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很必要的。

1.电解反应的归纳教学[1]

在无机化学中,电解反应大多数用来生产一些活泼金属,如金属钠、镁和铝,也用于生产氢氧化钠,对这些反应的归纳有利于了解电解的用途,更重要的是通过句子了解electrolyze和electrolysis词汇的用法。例如:

(1)Sodium are produced from their molten chlorides by electrolysis.The electrolysis of NaCl is carried out about 6000C.(电解氯化钠生成钠。)

(2)Sodium hydroxide is produced commercially by the electrolysis of sodium chloride aqueous solution.(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钠。)

(3)Perchlorate salts are prepared mainly by electrolyzing chlorate solutions.Oxidation of chlorate ion occurs at a Pt anode.(电解氯酸盐溶液生成高氯酸盐。)

(4)The precipitated Mg(OH) is washed、filtered and dissolved in HCl.The resulting concentrated MgCl is dried by evaporation、melted、and electrolyzed,yielding pure Mg metal and Cl.(电解氯化镁生成镁。)

(5)AlO can be dissolved in the molten mineral cryolite(冰晶石)at about 10000C.The liquid is a good electrical conductor,so the electrolysis of AlO is accomplished in molten cryolite.(电解氧化铝生产铝。)

2.水解反应的归纳教学[2]

无机化学中铵盐和铝盐易水解,还有弱酸形成的盐如醋酸盐、苯甲酸盐、亚硝酸盐、次氯酸盐和氰化物也易水解,英文用hydrolyze和hydrolysis描写水解反应,有机化学中酯、酰胺、腈和缩醛只有在酸或碱条件下才会发生水解,当我们学习这些词汇和句型的时候,同时也学习了化合物的英文名称。

(1)When sodium acetate is dissolved in water,acetate ion hydrolyzes.(醋酸钠水解。)

(2)When ammonium chloride is added to water,ammonium ion hydrolyzes.(氯化铵水。)

(3)Both sodium nitrite and sodium benzoate hydrolyze to form a basic solution.(亚硝酸钠和苯甲酸钠水解。)

(4)The acetal undergoes hydrolysis simply by shaking them with dilute acid in water.(缩醛水解。)

(5)Sodium ion does not hydrolyze,but cyanide ion does hydrolyze producing a basic solution.(氰化钠水解。)

(6)Esters not only undergo acid hydrolysis,they also undergo base-promoted hydrolysis.Base-promoted hydrolysis of an ester is an essentially irreversible reaction.(酯的水解。)

(7)Amides undergo hydrolysis when they are heated with aqueous acid or aqueous base.(酰胺的水解。)

3.加成反应的归纳教学[3]

在有机反应中加成反应比较常见,加成反应用addition来描述,烯烃和炔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electrophilic addition),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nucleophilic addition).除了这两种加成反应以外,有机反应还有环加成(cycloaddition)、共轭加成(conjugate addition)、Michael加成(Michael addition)和自由基加成(radical addition)。我们在描写加成反应时不仅能用addition来表达,如能具体说明是哪种加成反应类型,比如亲核或亲电,意思表达会更清楚,而且烯烃的加成反应如硼氢化加成(hydroboration)、催化加氢(catalytic hydrogenation)、烯烃生成邻二醇的羟基化反应(hydroxylation)、烯烃的水合反应(hydration)和硅氢化反应(hydrosilylation)。要用这些专门术语来描述相应的加成反应类型,力求句子表达更具体更一目了然.比如:Acid-catalyzed hydration of an alkene is a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ow-molecular-weight alcohols.(烯烃的酸催化水合制备醇)。

4.取代反应的归纳教学[4]

在有机反应中芳烃、烷烃、卤代烃、烯烃的α位和醛和酮的α位都会发生取代反应,词汇substitution,replacement或displacement都可表示取代,取代反应包括亲核取代(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和亲电取代(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以及自由基取代(free-radical substitution)。一般来说,烷烃和烯烃的α位发生自由基取代,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芳烃既可以发生亲核取代,又可以发生亲电取代,因此取代反应有时和加成反应相似要说明是亲核还是亲电。取代反应如特指卤代(halogenation)、溴代(bromination)、氯代(chlorination)、硝化(nitration)、磺化(sulfonation)、烃基化(alkylation)和酰基化(acylation)时要用这些专业术语来描述相应的取代反应类型,烃基化反应有甲基化反应(methylation)、乙基化反应(ethylation)和烯丙基化反应(allylation)等。总之,有机反应类型多种多样,用反应类型描写所发生的反应是英文写作的特点。比如:The chlorination of benzene gives chloro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ferric chloride.(苯的氯代反应得到氯代苯。)

5.消除反应的归纳教学

专业英语课程面对的是本科生,讲课过程中分清加成反应类型、取代反应类型也要分清消除反应类型,以便在专业英语写作中正确应用.广义上的消除反应用elimination来描述,特定的消除反应如脱氢(dehydrogenation)、脱卤化氢(dehydrohalogenation)、脱氯化氢(dehydrochlorination)、脱卤素(dehalogenation)、脱水(dehydration)则用相应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反应.比如:Dehydrohalogenation of 2-bromo-2-methylbutane can yield 2-methyl-2-butene and 2-methyl-1-butene.(2-溴-2-甲基丁烷脱卤化氢产生2-甲基-2-丁烯和2-甲基-1-丁烯)。

参考文献:

[1]Petrucci R H等.普通化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Lewis M.化学专业英语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 比喻法 《普通化学》 教学法应用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重要化学理论基础课。作为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课程,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普通化学》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还包含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很多知识。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方式讲解,很快就会使学生的大脑进入低迷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采用比喻的方式,就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普通化学》变得具体,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也能起到有效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变微观为宏观,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下面笔者从《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介绍一些运用比喻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普通化学》知识,达到优良教学效果的实例。

一、比喻法在《普通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中,有大量比较深奥、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或者基本理论,还有非常抽象的微观世界的理论,这些概念或者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纯粹讲概念或者理论,则学生很难理解,更别提掌握了。相反,如果教师把合适的比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就会使这些概念、理论由深奥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介绍几个在《普通化学》理论教学中运用比喻法并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实例。

1.讲解“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运用比喻

在化学热力学中,“焓”的绝对值无法得到,因此“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这个概念采取了相对定义的方法,即把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规定为零值,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或转变为其他形式的单质的反应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果讲解这个定义的时候照本宣科,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相对定义这种方法,也就掌握不了“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这个概念了。相反,如果教师运用比喻,把“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比作某地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这个高度差是把某地海平面的海拔规定为零点而得出来的。这样说明相对定义这种方法,就会使难懂的概念简单明了,加深学生记忆。

2.讲解“熵值的大小规律”时运用比喻

熵是代表系统混乱度高低的一个状态函数。“对于气态的多原子分子来说,原子数越多,物质的标准摩尔熵越大”,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加任何说明,那学生记忆就会不深刻。相反,如果在这里我们运用比喻,把多原子分子中的每个原子比喻成教室里的学生,学生越多,教室里的混乱程度就越大,也就代表熵值越高。这个比喻方式同样适用于“同类物质,如卤素、直链烷烃等,分子的摩尔质量越大,标准摩尔熵越大”。这种显而易见的道理学生很容易理解体会,那么记忆就会很深刻。

3.讲解“速控步骤”时运用比喻

化学反应有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之分。复杂反应涉及了“速控步骤”,即构成复杂反应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慢的那个基元反应决定整个复杂反应速率的快慢,这一步基元反应称为速率控制步骤,简称“速控步”。单纯地讲这类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教师可引入大学生都熟悉的“木桶理论”作比喻。“木桶理论”讲的是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通过比喻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速控步”决定整个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1]。

4.讲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时运用比喻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这个原理比较枯燥、抽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以把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比喻成A和B两地,把反应的活化能比喻成A、B两地间的大山,把反应历程比喻成A地到B地的路线。催化剂加入前,从A地到B地需要翻越一座高高的大山,爬到山头累得气喘吁吁,要坐下歇会再继续赶路,因此耗时很长;催化剂加入后,从A地到B地,不再需要爬那座高高的山了,我们可以重新选择一条路线,只需要翻越两个小小的山头就可以了,山头很矮,很轻松地就翻越过去了,因此耗时很短。如果能再画个简图辅以说明,这个比喻就会使这个枯燥、抽象的原理立刻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并且不易忘。

5.讲解“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时运用比喻

化学反应的碰撞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就必须相互碰撞,但在成千上万次碰撞中,大多数碰撞并不能引起化学反应,仅有其中一部分碰撞能发生反应。能导致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反之则称为无效碰撞。分子的碰撞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依靠想象,这时如果引入恰当的比喻就会事半功倍。教师可以把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比喻成投篮,位置合适、力度适当、投篮技术高,那么篮球就会进入篮筐,这就相当于“有效碰撞”。相反,如果位置站得不合适,用力过大或过小,那么篮球可能在篮筐沿上转一圈就出来了,这就相当于“无效碰撞”。我们也可以用小车相撞形容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撞狠了,小车就七零八落了,这就好比有效碰撞,撞轻了就没太大影响,这就好比是无效碰撞[2]。

二、比喻法在《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化学》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大学生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到实验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各个方面讲解实验室的各项规则、安全知识及实验要求等。单纯讲各项琐碎的规则及要求学生很难印入脑海,这时教师可以把进入实验室开始做实验比喻成进入厨房开始一顿美味佳肴的烹制。学生进入实验室前,一定要先预习实验,这就好比我们进入厨房做饭前要先去集市上买菜买米等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了,学生要选择用什么实验仪器或者器皿,例如加热时选择电热套还是酒精灯,这就好比做饭时我们需要根据做的什么饭选择用煤气灶还是微波炉、电烤箱一样;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试剂往往有加入的先后顺序,这就好比我们炒菜时油盐酱醋有个加入的先后顺序一样,加的顺序恰当了,那么做出来的菜才会色香味俱全;很多实验对反应时间或者加热时间等有要求,这就好比我们炒菜时要掌握火候一样,时间长了,菜就糊了,时间短了,菜还没熟;实验结束了,学生要把试验器皿清洗干净,试验台整洁有序,断水断电才能离开实验室,这就好比享用完美食,还需要把锅碗瓢盆洗刷干净,厨房整理整洁一样。这一系列比喻的运用,相信学生会非常深刻地掌握住进行化学实验的一整套完整的程序。

三、结语

比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普通化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化复杂为简单,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想象力;可以化微观为宏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但是教师要想在课堂中信手拈来的运用比喻,充分发挥比喻的作用,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要充分备课,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喻体更好地说明本体的性质或特点;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远离低俗语言,以使所选喻体更具新颖性和审美性;最后要热爱生活,用心感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才会积累学生常见的、容易理解的教学素材[3]。

参考文献:

[1]杨光瑞,王海荣.浅谈“比喻"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8):68.

[2]刘宇.巧用比喻提升化学教学成效[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4):123.

篇8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程设计;教学模式;非化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75-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与应用型科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许多高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公众关注的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防、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热点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化学课程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它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

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如何尽可能的调动所有有益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针对《大学化学》课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包括从教学内容、考试模式、活力课堂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文将针对我校材料专业的《大学化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特点,结合多年的高校一线教师的授课经验,就大学化学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思考,浅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前沿问题

大学化学是一门中心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课程。国内各高校根据不同的非化学专业的需要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大学化学(或普通化学、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等。因此《大学化学》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培养化学家,而是旨在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学领域内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使其能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能为其所用,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科学知识,涉猎有关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历史动态,掌握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关的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任务相对教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教好,是每位大学化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该课程设置在各大高校中主要是理论课,而无配套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将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大学化学课程学时通常较少,根本无法开展实验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诸多问题都是现在化学课程开展中的不利方面,因此大学化学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过程的思考

非化学专业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应十分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背景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既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一定基础。

因此面向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重点在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注重对整体化学体系的把握和观察,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个理论的详尽解释或某一复杂化学问题的计算等,在给学生们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之时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及前沿动态。本文认为:“突出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为达到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1.突出重点,适当把握及精选《大学化学》教学内容大学化学课程的内容选自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内容多、渗透性强,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基本理论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试图全面详尽给学生提供化学各学科基础知识及严谨理论计算,很容易使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一种“云深不知处”的学习状态,对于并非立志从事化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没领略到化学之美就只被铺天盖地的化学知识给掩埋了,给学生的印象也就成了知识的堆砌。这时何谈学习的乐趣及动力呢?因此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笔者所处的化学教学是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包括调整后的内容能使得学生可以整体把握大学化学的学科脉络,但对某些复杂的化学计算部分,比如化学平衡的各种计算,进行了淡化处理,引入前沿科技或应用领域时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并适当围绕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液晶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等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进行阐述。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是促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素质的手段,起着导向、中介和内化的作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匹配对应,才能相得益彰。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展讨论,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例如物质结构基础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往往多引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主。例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质这部分,因为大多学生高中时学过相关知识,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答疑。例如表征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熵”时,多延伸举例各种体系从有序到无序的倾向性案例,利用认知心理中用已知经验去理解未知事件的心理行为,帮助学生们快速拉近与新知识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深刻理解该部分概念。在教学的同时不要拘泥于原有框架,应鼓励学生有新思想和新见解,培养学生开拓未知领域的兴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技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动及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及生动感。通过实验可以把书本学习中的复杂科学理论和严谨的化学语言进行生动再现及验证,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机会。

具体实施中,应增加该类课程中的实验学时,利用各自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实验条件。相应设计配套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开放性试验面向部分学生开放,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学和独立实验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们来说,受条件制约,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但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中封闭被动的模式,向开放型、主动性模式转变,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四、小结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化学是作为一门专业方面的基础课程,讲授的内容虽然和中学化学内容有部分重叠,但更深入全面和复杂,并且要为后续的各类专业课程,比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工艺基础、晶体学、复合材料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又起着对学生的大学学习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大学化学作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专业热情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从课程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从而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教好,是每位大学化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光宪.21世纪化学的前瞻[J].大学化学,2001,(16).

[2]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

[3]王燕露.论高等教育的本质[J].科技信息,2011,(33).

[4]裴坚.化学学科发展与化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篇9

要:本文从“调整教学方法、教材难易处理、教学过程整合、解决教学疑点、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实验教学”等六个方面,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了课后备课的必要性。

关键词: 优化; 教学环节; 课后备课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1]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教同一门课的两个平行班时,常常是第二个班的课比第一个发挥的更好些,教学效果也明显优于第一个班。究其原因,除了更熟悉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外,更主要的是上完第一节课后会自觉地对刚上完的课作一简短的思考,对其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可见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可能有点滴教学体会。如果能及时记下一些上课出现的偏差或收获,积累一些颇有价值的教学体会,无论是对于以后这节课教案的调整与充实,还是对下一节课教案的安排与设计,都会提供一些实施依据,从而探求出一些即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规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这就是课后备课。

一、课后备课有利于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对每节课点滴教学体会的积累,我们从中总结出化学学科的三个基本特点:① 实验技能强。②化学术语应用性强。③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集中。从而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种思想启迪下,有机化学部分章节的授课中,我们采取了“启发—探究”式的授课方法,把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程序变革为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迁移”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新程序。经过两次阶段对比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课后备课有利于教材有难化易

例如: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我们使用的教材用了近五百二十个字叙述了命名原则[2]。为了便于掌握,每讲完一次课我们就反复琢磨,如何对教材文字进行浓缩,又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最后仅用了十六个字强调了四条原则,即:最长碳连、最小定位、由简到繁、同基合并。同学们反映,这样做不仅能快速记忆,而且能长期记忆。

三、课后备课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客观分析

例如:专升本化学训练题和试卷讲评课,原来我们是按顺序一道道题讲下去。虽然也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但一堂课下来,基础好的同学听烦了,基础差的同学却嫌讲快了。学生反馈的信息使我们体会到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机械记忆或教师罗列知识的水平上。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所得结论的推理过程,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我们现在讲解推断题,是把十几个题归为一组,即一个题干加上几个符合学习规律的小题。它们构成的顺序有的是一种解题的研究思路,有的是一种实验操作顺序。这种题型,有利于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把测试过程本身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学生反映很有收获。

四、课后备课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疑点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例如讲授无机化学时,我们从教学后记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多个题目,即:为什么Cu2+湿态稳定而Cu1+干态稳定?在所有金属中为什么只有汞是液态?易升华的固体有液态吗?卤素的正价为什么是奇数而不是偶数?为什么锗、锡的+4价化合物稳定而铅的+2价化合物稳定?某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静置后的化学活性为何降低?我们把这些问题贯穿起来,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组成了成功的专题讲座,使这些很棘手的疑点通过有趣的方法得到了解决,深受同学欢迎。

五、课后备课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原子轨道近似能及图即电子填充顺序图”[3]记忆非常困难,尤其是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后就更易混淆。为此,我们在多年教学后记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原子轨道能级图记忆方法—分组数字法。该方法是用阿拉伯数字把电子填充顺序图中的电子层数n值分成六组,即:1、1、2;3、3、4;3、4、5;4、5、6;4、5、6、7;5、6、7。其应用方法是,上面六组数据中,电子层数n值第一次出现时,其亚层为s;电子层数n值第二次出现时,其亚层为p;电子层数n值第三次出现时,其亚层为d;电子层数n值第四次出现时,其亚层为f。根据上述方法,就可以得到电子填充顺序,即:1s、2s、2p;3s、3p、4s; 3d、4p、5s; 4d、5p、6s;4f、5d、6p、7s; 5f、6d、7p。根据这一填充顺序及三个原理,就可以确定元素周期表中任何一个元素原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组数字法把多个独立记忆元素整理成相互之间有联系、有一定数字规律的整体,记忆和应用均非常容易。

六、课后备课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教师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们对教学中某一个不理想的试验结果,哪怕几次,十几次的验证,最终也要找出关键所在。几年来,通过教学后记我们积累了大量实验成败材料,并围绕专业课程对实验设计和改进做了诸多工作。例如:甲烷制取实验中如何防止试管破裂?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最佳体积比是多少?如何用化学方法制作镜画?如何掌握差减法称量的关键等等,为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供了条件。

总之,通过课后备课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教而多思;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有利于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并最终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规律。若能长期坚持,教师教课将是越来越轻松,而教学效果则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马艳秋.如何写好实验教学后记.〔J〕.新教育,2009.(3):47-48

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四大基础化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效果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时期,工科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现状及实践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师十分关心的课题。

一、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以来,基础化学教学学时大量减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要提高。教学质量可否提高?出路何在?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出路就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因为工科化学除少学时化学专业只开普通化学外,其他专业开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而四大基础化学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机、物化、分析课程内容相互重复,如化学平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很多内容重复。另外没有合适教材可选,造成学生学的理论知识不系统,且保证不了基本内容的讲授,更不能讲授现代化学发展前沿及最新成果。所以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工科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化学、化工类专业现有许多高校已有改革的实践和成果。

二、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创建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新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前我校工科非化学化工多学时专业,如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我们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并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以及根据现代学科之间和化学课程之间相互渗透、重复、交叉、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及化学学时不断降低的现实,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参加了浙江大学牵头的教育部“高校面向21世纪化学课程(非化工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研究,我们将原来按化学二级学科分别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为按化学一级学科设课,设一门基础化学课程,定名为“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新体系。为了贴近教育改革的脉搏,弥补教材的空缺,使学生具有全面而系统的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并根据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结合这些专业特点,遵循加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体现工科特色,和与数学、物理学科之间衔接的原则,创建工科非化工类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并精选教学内容重组四大基础化学,编著了体现改革内容的《现代化学基础》及其配套的实验教材。该套教材于2000年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改革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化学基础》问世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胡英院士、申泮文院士,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教授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教育部列为首批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全国近30所高校参加的教材研讨及教师培训会。其教学成果荣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该教材已重印3次。当时已有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约30所大学先后使用该教材,受到师生好评。

天津大学杨宏秀教授指出:这本新教材很有自己的特色,是一次有意义的成功的探索。突出点是“课程体系新”与“改革力度大”两个方面,并构成该书主要特色,从科学水平、思想水平、适用教学水平来讲,该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新教材。国防科技大学周世光教授指出: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可与国外同类型教材交流的教材。北京大学严洪杰副教授谈到,该书整体框架很好,体系内容完全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书中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很好。郑州大学陈静老师谈到,过去讲原子结构部分时老师讲课难以掌握,学生们接受也比较困难,而该书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好,学生较易理解。西北大学过玮教授谈到,该教材避免重复,少而精,适合非化学专业学习。西安石油学院王玉琨教授谈到,该教材很有特色,有分量、有深度,科学性、适应性很好。天津城建学院许建华教授说,过去他们学校四大化学都讲,每门课40学时,结果每门都讲得不深不透,此教材很好。

宁夏大学姬鸿斌教授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陈青老师在“大学化学”刊物第十七卷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现代化学基础)――一部新型的改革教材》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该教材特色。如教材体系新,改革力度大,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反映现代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最新成果,教材深入浅出,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等。

山东科技大学使用该教材进行的对比试验总结指出:“我们学校长期一直想把四大化学整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整合的难度大,而没有实施。《现代化学基础》的出版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使用《现代化学基础》教材,在我院的环境科学专业进行四大化学整合试点。从试点情况看,效果显著。同没有试点的化工工艺专业进行比较,在没有减少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教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得也轻松。更重要的是节省了课时,为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总之该教材无论在课程体系、科学性、系统性,还是满足教学要求等方面,都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

我校在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石油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每年25个班、800多学生使用该教材已6年之久,师生反应良好。教师反映: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概念清楚,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图文水平、编校、印刷质量都很好是一本优秀的高校教材,使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学生反映:“整体看,此书无论从信息时展特点,还是从教学或自学方面看都是一本好书,它既可拓宽我们的专业面,也能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值得推广使用”。我校现代化学基础课程已被四川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四、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巩固提高教改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效果良好,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肯定,在全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但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如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才能巩固、提高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坚持改革道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不断更新,在教学思想上,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与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与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两种思想观念并存。根据这些现状,我们通过与授课有关教学负责人座谈、讨论改革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改革前后教学质量的对比,沟通了思想,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坚持改革铺平了道路。

2.精益求精,编著高质量的《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

《现代化学基础》在经过5年使用,广泛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审稿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多所院校的30多位专家教授。会上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第二版教材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会后,由申泮文院士、杨宏秀教授主审,胡忠鲠教授统稿定稿,在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根据第二版教材出版后两年多我校和其他大学使用该教材情况反映,师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保持第一版教材的特色,体系框架结构整合更加合理。该教材以物理化学为主线,以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物质结构为先导,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贯穿于相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界面和胶体化学,着眼于阐明单质和化合物(无机、有机)的结构、制备,特别是性质,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三大化学滴定分析法: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该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先微观、后宏观、先理论、后应用、理论联系应用,应用中有理论,理论联系专业工程实际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热点问题。使学生能掌握系统和全面的化学理论知识。

(2)内容更加精炼,教学适应性更强,专业适用面更宽。该教材适用于总学时在130~250学时(包括实验)的所有工科非化工专业(多学时)。本书以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为了减少该教材篇幅,有些内容放在实验中去完成,书中未作更多的介绍。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时,教师还可对某些内容作适当的增减。

(3)先进性进一步提高。该教材注重化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删去陈旧经典内容,增加现代化学新成果,如用先进的酸碱质子平衡代替电离平衡,物质的聚集状态增加了等离子体,超高密度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冷凝态与费密冷凝态的介绍和液晶,超分子,配位场理论,C60等。对名词和概念尽量采用最新最先进科学的提法。

(4)教材内容深广度更加适中,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考虑到专业需要和学时数的情况,某些内容深度适当降低。如删去了统计热力学简介,精减了三组分系统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中的计算公式的推证等内容。对结构内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理论联系实际,更具工科特色,量和单位严格贯彻SI。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有一部优秀教材,而且必须有一支勇于改革创新忠诚教育事业、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精通教材,而且善于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采取各种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可根据学校师资业务情况分为两种方式:如地质学、石油工程学时只有130多学时,可由一教师讲授完。环境、材料等多学时专业可将教材各章分成无机、物化、有机、分析四部分,根据教师专业特长由2~4位教师讲授。以上两种方式均有我们实践,效果良好。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首先制作一部好的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方法结合以便学生复习。教学方法,尽量采取启发式,作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5.重视实践,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现代化学基础实验课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投资600多万元,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建设四川省基础化学教学示范基地。修改编著出版了《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第二版实验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实验,现代仪器测试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加强,结构更加合理,水平更加提高;促进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更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更加深化、新颖,知识体系整体优化,教学质量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