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12-27 17: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合同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乙方: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乙方将为甲方提供劳动法律法规咨询高级会员服务,并针对会员权利与义务达成以下约定:
一、会员可享受的服务与权利
(一)免费服务项目:
a)会员确认书及紧急援助热线电话号码,在任何时候当您碰到法规方面的难题或发生紧急事宜时,可获得咨询和紧急援助。
(1)电话咨询:咨询时间为:_________(工作日),咨询电话:_________;
(2)专家面谈分析:通过事先电话预约,法规专家将面对面与您共同分析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法规、合同、争议等问题,同时为您出具合理的建议。
b)享受最新劳动法律法规速递(电子邮件形式)。
c)享受_________网站免费赠送的_________元的培训费(可抵扣_________网站举办的各种培训课程:如讲座、座谈、专题培训、研讨会、论坛等)。
d)年度内免费在_________网站刊登hr招聘职位。
e)全年免费访问会员专用的_________网站法律法规专页,享受以下专业的网上查询及电子咨询服务:
(1)各地工资及社会保险缴费信息查询;
(2)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及标准合同查询;
(3)人力资源分类法规及实用工具查询;
(4)国内主要劳动法规(英文版)查询;
(5)网上查询劳动法律法规原文汇编(国家、当地省及省级城市);
(6)全国各地最新劳动仲裁案例解析;
(7)常见问题解答及最新热点话题;
(8)hr专区资料下载(培训讲义、hr案例);
(9)hr工具样板:员工手册、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竞业协议、劳务外派合同。
f)当地劳动法律法规汇编(电子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当地省及省级城市劳动合同条例;
(3)当地省及省级城市社会保险条例;
(4)当地省及省级城市其他常用劳动法律法规;
(5)hr工具样板:员工手册、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竞业协议、劳务外派合同。
g)_________网站将免费协作会员单位聘请知名劳动仲裁律师。
h)免费享受由_________网站法律顾问及人力资源咨询师提供的人事制度、劳动合同及补充协议、员工手册审核服务。
(二)优惠服务项目
a)享受hr联盟会员的各项服务,并协助企业办理劳动年检。
b)由_________网站组织专家对单位出现的紧急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c)组织参加与劳动局官员的茶话会。
d)会员单位可享受六折优惠参加劳动法规讲座、座谈、专题培训、研讨会、论坛,与政府官员、劳动法律法规专家及同行业人士定期进行交流。
e)优惠购买_________网站推出的vcd管理课程。
f)八折优惠参加_________网站举办的hr管理培训课程、研讨会以及国内外相关hr交流活动,并可优惠获得劳动法律法规其他顾问服务。
g)八折享受_________网站职业信用管理与职业信用担保服务。
(三)在登记并支付了年费后,会员即可获得以上_________;会员费为:¥_________元/年。
篇2
以企业网络营销流程为基本研究对象,重点考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可把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分为调研阶段、开展营销活动阶段、后续活动阶段。
1.1调研阶段问题
1.1.1无形产品带来的法律问题在开展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营销的对象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有形产品的营销进化到无形服务的营销,大量的无形产品采用网络的方式,比如音乐、软件、咨询服务的网络营销。营销产品的虚拟化、数字化、无形化,使得第三方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窃取交易过程中的产品或用户的隐私,无法最大化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成为开展网络营销的一大障碍。
1.1.2行业竞争状况互联网散布的一些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对社会管理秩序造成的危害要比现实社会大得多,当然这其中不乏对一些企业进行的商誉诋毁行为及攻击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网络营销环境及广大企业的利益。
1.2开展营销活动中问题
1.2.1交易的安全问题营销最终的结果是实现交易,交易的安全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解决开展网络营销企业信任问题的关键。网络营销是通过虚拟的互联网实现的,交易的双方并没有面对面的交互,那么保证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安全技术如加密、防火墙等有时并不能对各种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在源头上的杜绝作用,因此,需要加强法律和技术的双重作用,才能最大化的维护网络营销的安全。
1.2.2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签订的电子合同与传统的纸质合同不同,电子合同的传输媒介和传输方式都是数字化形式的,这会导致其效力和认定比较复杂。现今我国还没有规范有关电子合同活动的专门法律法规,仅仅在一些普通法里有所规定,《合同法》确定了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其中提到书面形式的合同也包括数据电文形式,即电子合同;还确定了合同的生效条件,其中提到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要求签订“确认书”。但是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中电子合同数据还是会发生系统或人为错误,导致有关纠纷的产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纠纷很难解决
1.2.3网络营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在网络营销过程中,最常见的侵权行为是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的行为。比如有一些营销主体没有经过商标权人的同意,擅自将其他企业的商品图片等用在自己的产品宣传中,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利于营造合法健康的竞争环境,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1.2.4交易过程中认证的问题网络营销的目的是实现交易,认证机构就是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的,它的核心职能是发放和管理用户的数字证书,提供给交易双方经过核实的、包含交易方基本信息的证明书。但是目前的认证机构在法律身份上比较尴尬,认证中心是一种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而不是一般的实现商业利润的机构,这意味着认证中心对交易双方负有特殊的职业义务,这种义务到底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是道德义务,一旦出现认证中心的偏袒行为要如何处理呢?法律对此还未涉及。
1.3后续活动阶段研究内容
1.3.1交易活动后的税收问题完成交易后的税收问题一直是网络营销交易后的一大问题,电子交易的税收征管冲击着传统的税收制度。互联网环境下,产品性质分类不明晰、主要营业场所确定困难、交易场所亦不明确,这些都给征税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有关部门对电子交易也难以控制,使得依法纳税工作难以进行。
1.3.2争议的解决一旦企业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发生争议,其争议的解决方法是很单一的,一般只能用传统方法解决。如果采用诉讼方式,其成本必将很高,其中除了常规费用之外,还包括一些电子取证产生的成本,这有可能会远远高于合同本身的标的。
2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2.1更新营销观念,强化网络意识
研究要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把网络营销纳入企业总体经营战略中来。不把网络营销当成时尚的摆设,要把它视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新平台,视为提高营销水平、缩小差距的利器。
2.2研究工作履行功能等效的原则所谓功能等效原则就是在分析有关传统纸质文件的法律要求基础上,使电子文件能够满足这些目的和作用。传统纸质文件在数据生成、储存、
通讯和安全方面都已比较成熟,电子文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法律支撑,使电子文件不但具有与传统文件相同的效力,甚至在数据来源、认证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速度。
2.3学习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研究注意与国际资源接轨
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它对网络营销活动的规范作用,犹如国际通用协议一样,具有国际通用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将冲破原有的地域限制,走国际化路线,因此在研究有关法律法规时,要尽量向国际规则靠拢,使企业少走弯路和实现利益最大化。
2.4法律法规要与网络营销专业技术相结合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052-02
一、低碳经济与电子商务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的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低碳经济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正试图利用此次全球多重危机中的机遇,通过低碳经济创新所形成的新的竞争优势,把那些还在“高碳经济”发展道路上行进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网络为载体,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各项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突破了时间、空间与能源的限制,因而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更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
二、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
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其商务模式主要有在线展览、电子采购、网络商品交易、网络贸易、在线支付等。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较,电子商务在步骤上更简单,帮助外贸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缩短了国际贸易的时间和距离,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无纸化、简易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全球化,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是国际贸易方式划时代的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外贸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信息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要素成为劳动力、资金、技术三大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至关重要的新的竞争要素。外贸企业如能在信息竞争上取得优势,则会提高其获得市场份额和争夺利润的核心能力。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成为新的竞争规则,速度己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另外,电子商务环境催生了“虚拟联盟企业”,并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其出现促使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由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变为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电子化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竞争方式也转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式竞争,即为竞争而合作。
三、现代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子商务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进行竞争与创新的有力手段。在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贸易的实践中,存在以下一些代表性问题:
1.电子商务立法尚有滞后与不足。在虚拟社区中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其交易平台、交易形式等与传统商务活动有很大区别,商业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电子证据、电子合同要约与承诺、合同生效时间、电子签名认证等的确认,都对现行的传统的民法、商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已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该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行却是滞后的。我国1999年出台的《合同法》,率先公布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拥有法律效力;2005年4月1日《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才开始实施。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上述提及之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其他完整的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实际操作中,网上交易纠纷的调解,电子支付安全,网络犯罪的法律界定包括欺诈仿冒、盗窃、网上证据采集及其有效性,隐私权保护,与纸介质书面形式的法律如何衔接,争端发生后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职责进行公平、合法解决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与不健全,导致消客户、企业之间引发很多纠纷,也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网上交易流程的安全性尚待提高。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传递,电子商务使得外贸业务没有国界并到处充满贸易商机。能否在金融系统交易与交付中保证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完整性、可靠性及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重要前提。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网络技术发展的限制性,网上交易可能随时面临着来自于企业、消费者、银行或金融机构、软件供应商、黑客、电脑生产商等各种不同群体的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风险,引发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如商业机密的泄露与窃取、商业信息的篡改与破坏、身份的冒用滥用、网络钓鱼式攻击等等。其中,核心及关键问题便是在线交易付款的安全性,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管理和法律的问题。有些用户不愿进行网上交易,正是源于对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完全信任。因此,能否构建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制度,直接关系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各方的利益,也是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加以解决。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如没有强大的网络防火墙,银行的电子储蓄系统密码一般仅能设立6位数字等,这些薄弱的技术防范措施给电子商务在外贸领域内的进一步应用产生了较大的制约。
3.外贸企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仍处较低水平。在应用与发展电子商务方面,相对于国内传统企业,我国外贸企业一直走在前列。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连接了国际互联网,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基础阶段,应用领域非常局限。信息化建设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国外中小企业通常为3%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此比重超过1%的不足30%。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主要用于缴纳入网费、购买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用于日常维护及业务的咨询费用很少。信息化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外贸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我国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内联网进行企业内部的信息查询,但多数企业对内部网络建设不够重视,建设缓慢且业务管理网络化比例低,一些企业甚至还处在单机与互联网相连阶段,相互之间信息闭塞,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在外联网的使用上,外贸企业通常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广告来宣传企业及产品、进行一般的信息查询、通过邮件收发相互联系,多数局限在网络推广与营销的低层面上。而利用网络传输订单、完成国际贸易整个交易流程,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只占少数。目前这种“在线洽谈,离线交易”的特点,反映出我国外贸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商务往来的能力和层次急需提高。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外贸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以解决。
1.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体系。近年我国已颁布了电子商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前期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问题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电子商务健康良性的发展。但是,针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其稳健有序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要以下述两个方面为重点方向:一是为适应新形势要对现存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操作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新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必须具有以下法律功效:能有效地规范交易的流程与行为、能切实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安全、能清晰地界定所属的责任。建议参照联合国国际委员会制定的统一通用规则――《电子商务示范法》,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与国际法保持一致的比较规范与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将电子商务的活动过程通过法律加以规划引导,力求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协调功能,组织各方参与对话与协商,倾听各方的意见与建议,保证法律法规的合理、透明与公平。其次,法律法规不仅要适用于目前情况,更要有灵活性和前瞻性,对新情况、新问题可以修改和补充。最后,电子商务政策既要与国内诸如在电信、竞争等方面的政策相协调、不互相抵触;又必须能够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切实保护电子商务活动中我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安全涉及到每个商家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减少网上犯罪行为,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安全。首先,应建立需要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思想,提高对其重视程度的认识。个人用户要养成定期修改密码等安全上网的习惯,企业用户应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体系以防数据被窃取、伪造和破坏。其次,我国网络安全管理需要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领导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建立网络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约束进行电子商务贸易的商家和消费者。最后,加快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强化网络技术创新。我国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上相对落后,一些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对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应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支持与投入,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开创行业内培训与资格认证机构,加强国内外经验技术交流,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安全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的、高水平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3.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文化带来了巨大变革。在参加国际贸易的众多主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支柱力量,占有最核心地位,而企业能进行高效电子商务活动的保障就是必须具备高端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加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首先,政府应充分引导和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推广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经验,提高其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为外贸主体的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包括信息及信息处理模型、统计技术等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基础网络及网站建设,以此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使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外贸企业还应大力提高国际互联网的综合应用,不仅利用其基本功能完成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更应充分利用其商务功能,参与各种电子商务活动。完善的电子商务不仅包括网上宣传、网上洽商,还包括网上签约、电子支付、无形产品和服务的网上交割、网上售后服务等环节。要想实现电子商务的信息化与贸易实务的有机结合,需要企业去挖掘或培训既精通电子商务操作与又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复合人才,这样才能在中高级层面上全方位地开展及应用B2B的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协同式电子交易,使其完全达到商务的功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资助:W2014042)
参考文献:
[1] 刘凤伟,成宇.电子商务与低碳经济.山东纺织经济[J],2011(1)
[2] 王玲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社会科学辑刊[J],2012(3)
[3] 孙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3(1)
[4] 王谛.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贸学术版[J],2010(6)
[5] 吴妍琳.电子商务对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
[6] 张淑平.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4
[7] 王玲莉.浅析电子商务的应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J],2007(5)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技术的普及,大量新型贸易方式出现,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较为便捷、快速且成本较低的贸易方式被很多企业所接受。电子商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电子,也就是其贸易是通过电话、电脑等电子通讯手段实现的,另一个则是商务,指出其内容则是商务贸易活动。绝对的电子商务是贸易的双方或多方在不需要实际中见面的情况下,完全依靠电话、网络、传真等电子通讯手段完成整个的寻找贸易对象、进行询价问价、签订合同、发货收货以及售后等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并不实际接触,也不相互认识或见面,所以信用在这个整个过程当中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其中一方出现不诚信的行为,那么就可能将整个贸易中断,使对方产生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
一、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
(一)网络欺诈
网上欺诈是当代电子商务当中信用缺失的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受到我国当前电子商务经营信息不对称等情况的影响,不论是普通网民通过网络进行购物,还是企业通过网络完成的业务,购买者都有可能得不到产品的真实信息,有些不法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从而导致了大量的网络欺诈事件的出现。电子商务中的经营者的网络诈骗手段主要有:①利用网络交易中的虚拟性和间接性等特点,诈骗人们的购物款或预付款等款项,例如有些不法厂商在网上虚假的产品信息,当购买者将预付款或者全款打入其指定的账户之后,这些所谓厂商便携款消失。②一些厂商故意销售假冒商品,当购买者拿到商品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从而形成诈骗。③还有一些是购买者的欺诈行为,有些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或签订合同的时候故意提供了假身份和地址,当厂家将产品送送至目的地之后却发现所谓的购买者并不存在,这样直接导致产品经营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耽误与其它客户之间的商务活动,对其造成了巨大损失。花样繁多的电子商务诈骗频繁出现,必然会降低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失去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欲望,最终会严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隐瞒商品质量信息
受到电子商务自身特点的限制,购买者没有办法像在现实中购买商品一般进行现场检查或者试用,而只能通过销售者的描述来进行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然而一些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以及自身的利益,故意隐瞒一些产品的瑕疵或者弱点,或故意夸大产品的性能等,甚至以次充好导致购买者在购买时比价满意但实际收到商品之后无法正常使用,严重打击了购买者再次将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消费的信心,甚至会最终放弃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买卖,不利于电子商务的长久发展。另外与现实中购物不同,电子商务中购物的产品很难得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当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产品的销售商经常会找各种借口推脱,即便一些销售商设有专门的售后服务窗口,但是其服务却非常差,给购买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三)个人信息泄露
由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所有阶段都是通过电子通讯设备完成,不论是销售者还是购买者的信息都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拦截、窃取,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另外一些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人们进行注册后才能使用,那么这些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就获取了人们的相关身份信息,甚至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交易一方,也可能会将交易对象的信息泄露给他人,甚至会将客户信息作为商品的一种进行贩售。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显示,大约70%的人都怀疑自己是由于电子商务中的某一环节被泄露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收到大量垃圾短信等,甚至会损害人们的利益,例如银行卡被盗刷、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
二、构建电子商务信用机制
电子商务信用的缺失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中信用缺失的一种投射,所以要想建立起电子商务诚信机制首先要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诚信大环境,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的信用危机。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制
虽然在我国民法和合同法中都对电子商务有着相应的规定,且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等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但我国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依然并不完善,缺乏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商务的行为。对此我国可以参考西方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另外还要针对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来具体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置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从而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政府部门职能
政府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应当起到其应有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首先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身应尽的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其次政府应当加强对诚信的保护,政府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诚信管理系统,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注册、监管等服务,公安机关也可以设置专门的“网络警察”来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监督,并接受关于电子商务的投诉,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一些不诚信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充分的保护电子商务各方的利益。
(三)电子商务各方加强自律
首先应当在各行各业树立专门的电子商务行业规范,从行业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其次在电子商务业内可以设立诚信典范,例如阿里巴巴网站的诚信形象,行业内还可以组织各企业的管理人员加入专门的诚信俱乐部,聘请相关专家,定期进行信用机制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加强企业的自律。
三、结语
电子商务是我国近些年才逐渐兴起的贸易方式,在各方面都尚不完善,尤其在信用方面缺乏相应的机制进行约束和管理,针对这方面企业、政府和普通公民都要为建立起健康电子商务环境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培培,王炬香.两个在线零售商参与的供应链收益分配问题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谢会芹,谭德庆,刘军.具有竞争关系的多参与人委托问题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04.
[3]徐洪,黄晓宁.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01.
篇5
一、英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英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最新研究表明,英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2009年一季度英国的互联网用户中成人的比例以66%排在欧洲第三位,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发展到了73%。与此同时,其互联网经济价值达到了1000亿英镑,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2%,并且预期对GDP的贡献每年约有10%的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10%,在英国经济部门的占比中进人了前5位。作为电子商务主流的B2B交易接近总交易量的70%,而B2C零售业务在网上占30%。当前,一些大商场在网上的销售已经超过了店里的销售额。与此同时,互联网上总交易量已经达到了传统交易量的2倍,消费者网购平均每人每年可以节省560英镑。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认同率达到了75%,而对英国在电子商务管理方面的信任率也达到了70%。
(二)英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客观优势
1.电信、金融、保险等产业高度发达。英国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75%,这就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生存空间。
2.资金比较充裕,人才优势明显。伦敦是仅次于纽约、东京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同时在网络人才以及国际化方面非常有优势。
3.沟通便利。在全球网民中,使用英语的网民数量占到了总数的68.4%,这使英国在互联网信息交流中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三)当前英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网络购物方面的常见问题。一是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网上交易存在广告误导和欺诈行为。二是商品不能正常送达或者送达的商品存在问题。包括物流问题以及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问题在英国基本上被认为是跨国交易中外国供货商造成的)。三是常见的客户服务不够的问题,消费者很难接触到商家,售后服务不及时。四是对于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满意要求退款但得不到履行,这类投诉比较多,主要是一些企业并没有保障消费者7天内无条件退货的法定权利。
2.新型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一是由于信息产品、软件等数字化的商品可能存在着诸如介质损坏或自身缺陷等问题而缺乏有效救济,因为法律规定商品只要打开包装就不能再退换。二是移动商务方面的问题,包括存在着隐私等信息泄露的问题、支付方式保护的问题、移动宽带覆盖面不够全面的问题。
3.网上安全和防范犯罪的问题。一是网络巨大和不可控性作为电子商务非常突出的特点和最致命的弱点,很难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个问题带来的包括经济损失、影响市场份额和社会形象、影响消费者信心等不良后果,使英国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每年要花费数十亿英镑。二是消费者防范交易风险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二、英国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
对于网络交易存在的问题,英国首先在立法方面进行了防范。由于英国是欧盟的成员国,所以英国电子商务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源自欧盟和英国两个层面。
(一)规范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
英国在网络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英国的《合同法》、欧盟的SI 2000/2334号《远程销售规则》、欧盟的第2002/65/EC号《消费者金融服务远程销售指令》等。它们针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包括对电子合同的缔约、电子支付以及网络交易的消费者保护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如欧盟的《远程销售规则》就明确规定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缔结商品和服务远程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同时规范传统交易和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从立法本意上来讲是主要规范传统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但不可避免的是,它们同时也对电子商务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这些法律法规包括英国1979年的《商品销售法案》、《商品和服务供应法案》、2002年的《消费者商品销售和供应法案》等。它们也同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消费者的权利。
(三)保障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
保证网络交易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电子商务在金融方面的风险和犯罪,也是英国在电子商务立法中的重要内容。这些法律法规包括欧盟的第97/489/EC号《电子支付建议》、欧盟的第2000/46/EC号和第2009/110/EC号《电子货币指令》等。它们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使用以及电子货币或资金被冒用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如要求电子货币机构最低限额的初始资本为35万欧元等。
(四)保护信息和隐私安全的法律法规
包括欧盟1999/93/EC的《电子签名规则》、英国1998年的《信息保护法案》、欧盟的第2002/58/EC号《电子通信行业个人数据处理与个人隐私保护指令》、英国2003年的《隐私和电子通信法案》等。它们对普通个人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定义、被窃取或冒用的情形、信息搜集的要求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尤其是针对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和邮件也从法律层面上予以了强有力的约束。
(五)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包括英国1987年的《消费者保护法》、英国1977年的《不公平合同条例》、欧盟SI 2000/2334的《远程销售规则》、英国2008年的《不公平交易条例》等。同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样,英国的《消费者保护法》一方面规定了产品责任,要求生产和销售商必须保证产品的安全,并向消费者提醒产品中存在或隐含的危害和风险:另一方面规定了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赔偿。上述《不公平合同条例》、《不公平交易条例》则就经营者与消费者缔结合同时不公平条款作了详细的规定,对非公平操作、误导、材料信息省略、过激商业行为和非法推销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遏制。
三、英国监管机构监管与执法的情况
在英国开展电子商务监管的主要是公共机构,包括公平交易办公室、商业创新与技能部、交易标准办公室等,这些公共机构都具有一定权限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管。此外,有些服务领域如水、电供应等,则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英国国家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监管最主要的机构,尤其是与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网络交易监管方面职能最为近似的机构,就是公平交易办公室。
(一)英国公平交易办公室概况
公平交易办公室(Offiee of Fair Trading,简称OFT)是英国的公共执法部门,成立于1973年,是议会通过立法设立的独立机构,现有工作人员350人,机构运转资金来源于政府预算。
公平交易办公室的职能主要包括管理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在竞争监管领域,其职能相当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主要是控制反竞争协议、滥用支配地位以及监管公司兼并行为等:在消费者保护领域,其职能主要是监管合同条款、商业惯例、消费信贷
等。对于市场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该机构有责任和权力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出建议。此外,该机构还会在社会上开展诸如倡导竞争、指导经营、提供消费咨询、制定消费规范等有针对性的活动。
目前,该机构正在处理25个关于竞争的项目以及近30个消费者方面的案例,比如对公司兼并、医疗体系及价格、合同中隐含条款等的调查。
(二)公平交易办公室对电子商务的监管与执法
1.对经营者担保的监管。担保是经营者向公平交易办公室提出的关于诚信经营的保证,类似于我国的质量承诺活动。公平交易办公室有权查看这些经营者是否有条件且切实做到了这些保证,并针对履行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甚至予以处罚。
2.针对问题经营者禁令。公平交易办公室可以暂时性禁令,禁止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经营活动,也可以颁布长期禁令,责令企业整改。当然,如果经营者的问题比较严重,公平交易办公室可以提讼。
3.对违反合同行为的规范及惩罚。对于在电子商务中涉嫌合同违法的经营者,公平交易办公室可以规定停止该经营者的网上交易。此时,可能会由消费者保护机构提讼。
4.公平交易办公室的“网管”职能。公平交易办公室有权查看和监控一些网页或信息,发现问题可以立刻勒令经营者停止侵权或者经营,但该举措仅限于对商业行为的监管。
四、英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关情况
(一)英国消费纠纷的解决机制
类似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英国消费者解决交易纠纷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一是与经营者协商,二是找消费者组织或者公共机构投诉,三是仲裁,四是诉讼。
其中,最常见的途径是与经营者协商,这种途径解决消费纠纷的效率最高,绝大多数的消费问题都能够在经营者处得到妥善解决。其次是到法庭进行诉讼,这是作为法治社会的重要解决途径。此外,通过仲裁,消费者可以得到小额赔偿,而且仲裁后仍然可以到法庭提讼。
然而,在第二种解决途径中,不论是英国的消费者组织也好,还是公平交易办公室也好,一般情况下都不直接处理单个的消费纠纷或者消费者投诉,而是基于大量集中的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开展对特定经营者的调查,或者提出修订或立法的议程建议。
(二)英国消费纠纷的诉讼解决
解决单一消费者诉讼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小额索赔、集体诉讼等。其中,小额诉讼在英国非常常见,因为有很多小额诉讼法庭直接处理2000欧元以下的纠纷。小额法庭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由于英国法庭的诉讼费用中律师费非常昂贵,而这些小额法庭不需要消费者必须找律师才能诉讼,同时诉讼程序非常快捷,最短的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也更加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维权。此外,英国的集体诉讼改变了过去的概念,现在不要求集体诉讼的每个消费者的索赔金额必须一致。
(三)电子商务中跨国消费纠纷的解决
英国电子商务实质上是欧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跨国跨境的商务活动,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际间的交往。因此,不论英国还是欧盟,在电子商务司法实践中首先要考虑跨国消费纠纷的解决。这时在法律层面上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法律的选择权(即法律的适用问题),另一个是纠纷解决的司法权,也就是说,哪部法律可以处理,以及哪个国家有权处理。
在欧盟范围内,针对一个跨国消费纠纷的解决,主要基于欧洲国家间的《罗马公约》和《布鲁塞尔公约》等约定。《罗马公约》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适用哪部法律,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消费者的权益。《布鲁塞尔公约》以及其后的欧盟理事会规则44/2001/EC指出,与合同最为相关的国家享有司法权,但合同中也可以经双方协商并事前指定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同时鉴于消费者合同中消费者处于弱势进而还有进一步的明确规定。
总而言之,不论是司法权还是法律适用权,欧盟有上位的指令,各国也都运用到了自己的法律中,所以欧洲各国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类似,具体规定的差别也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基于对消费者有利以及让消费者拥有选择权。
五、借鉴与启示
(一)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建设
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必须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制环境。有了法制的制约,网络经济才能在一个有序的、规范的状态下良性发展。网络交易行为才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承担网络交易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应当通过不懈的努力,推进国家在电子商务各方面和各层面的立法,当然也包括对于传统贸易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构筑一个完善、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二)努力推进电子商务的诚信体系建设
一是应当按照《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紧紧抓住信用监管这个核心,以金信工程等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与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网络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二是进一步规范网络商品经营者和网络服务经营者的行为准则,鼓励支持以诚信为核心的行业自律,鼓励支持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为交易当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评估服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披露制度等。三是加强网络交易的实名制建设,这是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措施。依据《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对交易平台主体准人的管理。四是不断促进网上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信用系统数据平台建设以及电子签名和CA认证等服务体系建设。
(三)全面加强对商品和服务交易信息的监控
应当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及其的商品和服务信息的监控,对经营者应当事先向消费者说明的商品或服务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价格、运费、配送方式、支付形式、退换货方式等主要信息进行严格规范,对于经营者提供的电子格式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对电子化购物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保存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大对网上虚假信息、虚假广告和欺诈等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
(四)统筹建立全国消费者属地维权机制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从立法到司法,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包括合同条款要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消费者成本较低的所在国法庭、选择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法律诉讼等。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也应当统筹协调全国各级工商机关,积极建立健全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机制,为消费者属地方便快捷地解决网络交易消费纠纷创造有利条件。
(五)切实发挥工商部门的纠纷解决效能
可以借鉴英国消费者组织和公共机构不直接处理单个消费者申诉或者消费纠纷,而是集中处理共性的、影响面宽、意义重大的消费问题的做法,将解决消费纠纷的重心从单一消费者具体消费纠纷逐渐向群体性、全局性消费纠纷转移,集中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力争更好地发挥行政效能。
(六)积极创新消费者组织的维权模式
作为消费者组织,要加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就必须开阔视野,积极探索保护消费者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服务模式,尤其是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集中解决诸如信息不透明、电子合同不规范、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较为突出的矛盾问题。在这方面,英国的消费者焦点委员会开展诸如“网站公平比价”、“隐私保护”等消费者保护项目,开展“消费者赋权”活动,维权组织“WHICH”出版专门为消费者提供参考的同名杂志《WHICH(选择)》,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法律;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22-02
0 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电子商务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当中。电子商务是一种具有快捷性、虚拟性、全球性等特征的新型商务模式。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不但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商业运行策略,还要了解并掌握与电子商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尽量运用法律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目前,在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下,企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却不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法律的风险;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不够完善给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存在着电子商务设立风险、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电子合同风险以及程序法上的风险等。为了在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下稳健的发展,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紧密相连的新型贸易方式,方便了社会,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并对现行法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电子商务带来的新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同时也需要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正,并密切注意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积极探讨、研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改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子商务法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法律对商业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处于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国外经营模式的模仿的水平上,缺乏结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模式。我国拥有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但大部分网站走的是“大肆炒作、吸引公众、争取广告”这样一条路子,2008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不少互联网企业出现了危机。在深刻的教训面前,电子商务法律要重新考虑自身定位,回归到“以利润为中心”的轨道上。
1.2 电子商务法律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没有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信用体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网上交易中,如何保护企业的商务秘密?如何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可靠性?如何保证交易达成后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怎么办?如何取得满意的售后服务?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法律的信心和热情。
1.3 掌握电子商务法律知识和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匮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上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求来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以这样的电子商务的教学水平,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有金融、商贸、物流、法律等知识的跨领域的专门人才、复合人才,存在很大难度。另外,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还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1.4 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很不健全 在宏观层面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以及商务实践的盲目性等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和实施战略。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政策法规,但总体来看,还是很不健全的,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的专门立法还是空缺,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国家计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部门均出台了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报告,但由于侧重点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显得政出多门,难以落实。
篇7
关键词: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75-02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腾飞,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的商业贸易中,在开放的因特网环境下,买卖双方基于B/S应用方式进行的一种商贸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活动其实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融合。因为有因特网的强大支持,信息流和物流实现起来比较容易,而资金流(即网上支付)因为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所以在电子商务中,网上支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正在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1 电子支付概述
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双方(包括厂商、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等),通过发达的因特网,使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进行信息传输,然后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的转移。
电子支付方式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体现出了很多优点和特征:
①传统的支付方式采用纸质票据、纸质现金的流转来完成支付,电子支付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
②相对于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更加方便、快捷、高效,而且支付费用大大减小。
③由于电子支付方式具有传统支付方式不可比拟的轻便性,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目前,国内外电子支付的工具,主要有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智能卡以及移动支付等。电子现金是最常电的一种电子货币,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小额的网上支付,是网上支付的重要工具。电子支票是指借鉴纸张支票的方式,以数字信息指令的形式将钱转到另一个账户,从而实现转移支付。电子信用卡是将信用卡信息存储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中(电子钱包),然后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交换信用卡信息的电子货币形式。
除了上述的电子支付工具以外,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还有电子零钱、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电子钱包、在线支票等。所有这些电子支付工具,其共同的特点是将现金数字化和电子化,有利于在网络中支付和结算。由于我国传统银行卡的使用比较普及,因此,目前我国的电子支付主要是依托银行卡进行的。
实现电子支付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网上银行转账支付,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
2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安全性风险主要源自以下两点:一是银行网站本身的安全性风险。二是交易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风险。交易信息的传递包括信息在商家与银行之间的传递和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
《2012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镇用户网银比例为30.7%,已连续多年增长,同时报告显示,消费者不选择开通网上银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安全问题。
2.1 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制约网上支付的相关立法问题主要包括:电子货币如何发行,谁来发行;如何认定网络银行的资格;如何监管网络银行的业务等。
近些年,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如:《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预付卡和电子现金的通知》、《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但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仍然有很大的空白地带。首先,这些法律法规缺乏协同性,在交易双方发生纠纷的时候很难找到相关的标准为用户提供帮助。其次,这些法律法规缺乏典型的案例作为参考。一般情况下,在相对新兴的领域发生法律诉讼的时候,典型案例对诉讼的判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更显现出典型案例的重要性。第三,法律法规本身的缺陷。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明确,例如《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未经消费者授权的电子资金交易发生时,银行所应承担的责任没有限制,助长了银行在其银行卡章程中规定的“霸王条款”。这种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最终会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2.2 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的风险问题
目前,有许多电子交易都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来完成。买方先提交订单,然后将交易费用付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卖方看到买方已付费,就着手发货,等买方收到货物之后再通知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货款付给卖方。这期间会出现大量资金的滞留,资金滞留期间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存在一个资金管理的问题,内部管理不善或是将资金用于投资都会对用户的资金安全造成隐患。
2.3 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网络安全带来的风险问题
有一些网络病毒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攻击,为了减少被病毒破译密码的可能性,用户在使用网上支付时,要尽量使用相对复杂的密码,以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另外,还有一些计算机黑客,为了窃取用户网上银行的密码,专门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木马病毒,这些木马会监视用户的网络行踪,一旦发现用户登录个人银行,就会自动弹出伪造的网银登录窗口,骗取用户的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为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4 商业犯罪带来的风险问题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通道,但对于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以及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监管,这就容易导致信用卡套现、洗钱、贿赂、诈骗等不法活动。
3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措施和对策
我国的电子支付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对电子支付的监管还处于摸索阶段。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子支付已成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解决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电子商务长期的健康发展。
3.1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电子商务活动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其本质也一种商品交易活动,所以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问题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加以保护,首先必须在法律上认可电子合同和数学签名,确保其有效性与合法性,才能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电子支付指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的服务商和用户正式拥有了可参照的法规。但相关的法规还不够细化,相关的法律保障也不够成熟。为了我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早日健全的电子支付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首先要对就网络银行安全性相关问题进行立法,如存款保险问题、控制权的法律责任问题、通讯安全问题、保护措施和争端的适应条文等。其次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发展一个明确的、规范的法律环境。包括电子货币的发行标准、电子支付业务结算标准、电子设备使用标准等的制定。最后,相关部门要密切的关注电子支付业务的最近发展动态,及时修改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3.2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首先,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牌照数量。不仅要审查支付机构的经营场所、注册资金等硬性约束指标,更要着重审查其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等软性约束指标。其次,对于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建立风险防范监测机制和预警预报系统,适时进行监督管理。应在所有的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提供账户透支、现金存取和融资服务,而不仅仅在《互联网支付办法》中予以体现。定期分析检查第三方支付公司报送的财务报表、重大事项报告等,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务经营、沉淀资金、信用担保等方面进行检查与监督,避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3.3 构建安全稳定的系统架构
作为电子支付服务的提供商,必须能够为交易双方提供安全的支付平台,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第一,在应用层上,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要采取相应措施,杜绝发生单一的故障点和系统安全漏洞。第二,在物理层上,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要建立多个物理上互相隔开的区域,重要的数据库应保存在核心数据区,同时要使用高端防火墙来保护数据的安全。第三,在信息存储方面,要使用特定的加密算法对数据通信以及数据存储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金桂兰,霍燕亭,孙秀平.电子交易与支付[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篇8
【摘要】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催生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第三方支付属于新兴行业,进而导致原有的规章制度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监管,使得第三方支付面临众多法律风险。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同时提出第三方支付防范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律风险 风险与防范 第三方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猛增,进而催生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然而,伴随着金融支付行业的发展,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进一步加剧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
一、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
(1)法律问题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第三方支付发展过快,导致相关的管理政策得不到完善,在金融创新中,导致第三方支付产生众多法律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第三方支付平台缺乏准确的法律地位。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方面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另一方面为电商提供相应的担保,在这一过程中,吸收沉淀资金的行为在所难免。从服务性质的角度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提供的这些服务,兼具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属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往来中,第三方支付甚至替代信用证。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服务类别,是其他非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
②业务类型模糊。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在设计初期,主要是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在同一操作界面整合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利用银行卡(不同银行)进行支付,为网民消费节省时间和成本,简化交易流程,同时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以及银行开发相关业务的成本。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为消费者设置虚拟账户,让用户储存沉淀资金和预付资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到大量现金流,在此基础上,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衍生其他业务类型,使得第三方支付出现金融化的趋势。
③未能解决沉淀资金的使用权问题。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说,对于消费者的备付金,第三方支付机构并没有相应的所有权,自身只是一个中介服务机构,其职责就是对该项资金进行保管,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保管关系,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权使用该项资金,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笔资金被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挪作他用,例如投资、理财等。
(2)法律风险
①合同执行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提供服务之前,一般与消费者签订电子服务协议,在协议中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只注重第三方支付服务,并没有认真阅读注册登记前所签订的服务协议,在人们法律意识薄弱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即使阅读了相应的服务协议,也不一定重视涉及自身权利、义务相关的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协议双方承担不平等的责任。
②非法集资问题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消费之间是资金保管关系,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未经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保管人不得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相应的保管物。对于支付机构来说,作为保管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自身所保管的资金挪作他用,例如投资、保险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沉淀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赚取收益,进而引发非法集资问题。
③不应得利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掌握规模庞大的资金,并且这些资金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即便如此,第三方支付机构保管的备付金每天可以收取客观的收益。虽然这部分利息的归属没有明确,但是实际上由支付机构管理,甚至使用这部分利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C构面临不应得利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消费者握有沉淀资金的所有权,相应的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应当归消费者所有,对此,第三方机构应当将沉淀资金产生的利益退还给消费者。
④其他问题
在实施第三方支付时,互联网是基础,因此,第三方支付受技术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当技术出现问题时,会引发一些法律问题,例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职能部门会审核、保存在支付平台注册的个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据库遭到非法攻击,就会造成用户数据丢失、泄露用户隐私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
二、第三方支付防范法律风险的具体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法律法规在第三方支付方面,普遍失去了原有的效力。当前,除《电子签名法》之外,其他部门的规章制度都是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出现,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持续发展,当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法律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需要一个过程,对此,在新的法律法规面世前,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以此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为,同时加快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第三方支付提供法律依据。
(2)严格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基金、保险等金融领域,其业务流程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监管方式早已不能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基于此,科学合理的监管才能确保第三方支付持续发展。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由于业务复杂,所以需要采取分类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管的时效性。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支付的安全性,同时降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体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监管,进而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充分发挥第三方支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其监管制度也将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1]吴亭原,卢阳,于洋.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风险与防范――以PayPal模式为例[J].软件工程师,2013-11-15.
篇9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采购发展的主要障碍
(1)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采购的意识薄弱,缺乏使用电子商务采购的积极性。对电子商务采购的优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安于现状,习惯于正在实行的传统采购模式。而要接触到电子商务采购时,对于最初电子商务采购的基础建设产生的成本,企业不愿意承担,或者无能力承担。(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采购发展比较落后。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自身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源、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开展电子商务采购。中小企业的采购多呈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自检采购系统存在较大困难。据统计,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电子采购的就更少了。(3)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但是,目前我国还达不到应有的电子商务规模,网络基础薄弱,如网速慢、资费过高等,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采购中的应用。我国电子商务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综合比较我国与世界宽带特点可以发现:第一,我国宽带的特点是,用户数居全球首位,但普及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在国际社会数字鸿沟缩小的同时,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宽带鸿沟却在加大。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在全部159个国家中名列第79名,比上一年进步了两位。同时,我国宽带接入网明显落后。(4)对电子商务采购监察的难度加大。由于电子商务采购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的采购模式,系统的各环节的电子文档内容存在着巨大的交叉能量,如果监察不到位,可能存在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和黑客的攻击,就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5)电子商务采购人才短缺,人才的短缺是阻碍电子商务采购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电子商务采购的专业性较强,加上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又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导致这方面的人才存在严重的缺口,使电子商务采购在实际应用中的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效果。(6)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电子商务法规,但是,由于传统法律局限性的约束,政策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体系存在较多空白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系统叉,还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法律原则。
发展电子商务采购的政策建议
1提高电子商务采购的意识,加强电子商务采购的倡导
1)鼓励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采购。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电子商务采购的咨询部门,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对在电子商务采购过程中,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表彰及适当奖励,让其开设讲座,对其他企业进行培训,传播经验。定期开展有关电子商务采购的学术论坛,给予企业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2)加大对电子商务采购的宣传推广,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采购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的一次革命,而电子商务采购则是采购领域的一次革命。企业应该重视发展电子化采购系统及其应用,提高企业对电子商务采购的意识。提高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变的意识。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求供需双方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而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可以使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进入供应链,通过建立电子采购平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现集团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共同计划和开发。从以往的“输赢关系”变为“双赢关系”。采购方可以及时将数量、质量、服务、交货期等信息通过商务网站或EDI方式传送给供应方,并根据生产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使供方严格按要求提品与服务,实现准时化采购和生产,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从而与供应商实现真正的双赢,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提高采购的透明度意识。实现网上采购全过程监控,加强对采购流程以及库存等的控制,堵住漏洞,杜绝暗箱操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电子商务采购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也是企业遏制暗箱操作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将采购信息和采购流程在网络上公开,避免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基于电子商务的采购平台,由计算机根据设定的采购流程自动进行价格、交货期、服务等信息的确定,完成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整个采购活动都公开于网络之上,方便群众的监督,避免采购中的黑洞,使采购更透明、更规范。
2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采购平台实施电子商务采购
中小企业自建采购系统有困难,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模式,由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如完备的采购交易功能、丰富的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从而提高采购方的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企业还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第三方平台的时候要慎重,尽量选择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行业性较强的采购平台,从而降低采购风险。
3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保持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密切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宽带基础设施生产企业、公共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推进技术业务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着力突破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同时降低人民群众使用宽带服务的成本。
4企业相关部门做好监察工作
电子商务采购对信息的安全性要求高,存在一定的风险。监察部门和执行检查的人员不仅要对电子商务的采购活动产生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合法进行监察,而且还要对电子商务采购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而对整个电子商务采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安装和更新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从而指出被监督部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电子商务采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工具随意篡改物资采购的商务数据或破坏磁性介质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规避经营风险。
篇10
一、“两网化”管理目标
实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是要求用人单位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现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就业稳定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稳定。
二、“两网化”管理内容
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将全区按行政区域合理划分网格,以网格为单位,依托区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三级队伍,其中,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协助区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开展以下工作:对网格地区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非正规就业组织等)实现三级管理,掌握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其它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采集用工信息,建立电子信息和文字信息档案,对用人单位根据落实劳动保障政策的情况,实行动态监控,一季一排查,一季一变动,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动态化的“三级管理、分类监控”网格化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三、“两网化”管理实施步骤
(一)成立组织。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下设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实施组织领导,协调监督。
(二)制定方案。制定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方案,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督导。
(三)保障经费。按照郑发改社会〔2010〕120号文件批复,区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两网化”建设所需资金由区财政负担。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两网化”建设所需资金由所在乡(镇)、街道负担。
(四)建立网格。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指导建立网格。全区为一级网格,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管理;各乡(镇)、街道建立二级网格,并指导社区或村建立三级网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作全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各乡(镇)、街道制作区域图,对用人单位进行动态管理。
(五)建立基本数据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文字信息档案,详细记录用人单位的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劳资工作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职工人数、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签订情况、五项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情况、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情况、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六)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区劳动保障监察指挥中心,负责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指挥中心至少配备3名专职监察员;各乡(镇)、街道成立劳动保障监察网格服务中心,负责所辖区域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管理工作,指导各村(社区)成立劳动保障监察网格服务站,每个网格区域内至少配备2名工作人员,配合区专职监察员对网格内全部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建立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文字信息档案,动态掌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
四、“两网化”工作相关部门职责
(一)区“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区“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实施方案;负责划分网格;负责对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负责建立全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并指导乡(镇)、街道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负责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负责对乡(镇)、街道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考核验收,并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纳入劳动保障工作的目标管理。
(二)区政府相关部门职责。区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全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统计、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则根据工作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基础数据、工商注册情况、社团组织注册情况、地域分界线、税务登记情况、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支持和配合。
(三)乡(镇)、街道职责。乡(镇)、街道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负责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服务中心;指导村(社区)成立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服务站,设置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站点;负责配置网格内的管理人员;负责建立本辖区内全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和基本信息数据库;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负责配合区专职监察员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五、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做到按级负责,落实到位。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预案
- 下一篇:幼儿教育常规及活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