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质量范文
时间:2023-04-11 16:1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睡眠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河北 姚××
姚读者:
人类生命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的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睡眠不好会使人精神紧张、情绪焦虑,不但有损心理健康,还会降低肌体免疫力,不能有效地抵抗疾病。
为唤起民众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将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睡眠不好通常是指个体对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睡眠不好可以表现为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早醒或夜间醒后不易再入睡,或睡眠不实等。那么,如何了解自己睡眠的好坏呢?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自我测定方法。
共有10条内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符合的选项。选项有四种:A(经常)、B(有时)、C(很少)、D(从未),每一条内容只允许选择其中一项。
1 睡眠时间很不规律,不能按时上床睡眠。
2 工作或娱乐至深夜。
3 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白天见过的人和发生的事,难以入睡。
4 入睡后稍有动静就能知道。
5 自觉整夜做梦,醒来时觉得很累。
6 很早就醒来,而且再也睡不着了。
7 有点不顺心的事就彻夜难眠。
8 换个地方就难以入睡。
9 一上夜班就睡眠不好。
篇2
睡眠不仅仅是留出大量的时间来为第二天做事情而充电。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显示:生活和睡眠是交织在一起的,就像800针的床单一般。人们在清醒的时候表现如何跟睡觉睡得怎样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联合专业睡眠协会年会上提交的研究成果表明:收入、职业状况、对交往关系的满意度、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到睡眠,而睡眠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
哪些人存在睡眠问题?
一次由159 856人参与的大型政府调查发现,1/5的人报告说,14个晚上中有7个晚上会出现睡眠问题。而亚洲人睡眠问题要少得多,除此之外,睡眠问题在种族和民族团体之间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反映的睡眠问题较多;离婚的和独居的人们,特别其中的男人,反映的睡眠问题也较多。
把自己描述成犹如家庭主妇一般的男人,反映存在睡眠问题的人数跟失业的人们中具有睡眠问题的人数相当,失业者是存在睡眠问题较多的人群。
也许最令人吃惊的是,最糟的睡眠情况竟然发生在18至24岁之间男女青年中。睡眠跟年龄的关系是很耐人寻味的,通常,大家知道一个人年龄越大睡眠问题就会越严重。然而,发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这有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人已习惯睡眠干扰,因而并不对此抱怨。然而,为何这么多表面上健康的年轻人却无法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去了解。
睡觉时间与抑郁症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家长准许十几岁的孩子早点睡觉,可以帮助孩子减少罹患抑郁症的危险,还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自杀的念头。该研究涉及15 000个十几岁的青少年,其中包括1 143人患有抑郁症,2 038人有过自杀的念头。那些家长批准的睡觉时间在半夜或更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了25%,怀有自杀念头的可能性增加了20%。该研究支持失眠不足会导致抑郁症的观点。
夫妇幸福靠休息
研究人员表示,一对夫妇的睡眠质量与夫妇关系之间也往往存在同样的关联。夫妇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他们晚上的睡眠质量,而晚上的睡眠质量又会影响第二天相互关系的发展。
研究发现:对于男人来说,较好的睡眠可以使他们在第二天为夫妻关系做出更加积极的评级;对于女人来说,白天期间跟丈夫的交往不如意,会导致夫妻双方在那一夜的睡觉质量都更差。该研究带给我们的深层次信息表明,在上床睡觉之前夫妻之间应该解决好所有的争端,在晚上夫妻双方有一方或双方都没有睡好的情况下,第二天应该避免进行互相冲突的讨论。
睡眠与学习成绩
近年来在睡眠研究方面,睡眠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是最具说服力的发现之一。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学、历史和英语的考试分数都跟睡眠质量互相关联。然而,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影响不同类型的功能。较高的数学分数跟较好的睡眠质量以及夜间醒来的次数较少相关,而英语和历史高分跟比较容易唤醒相关。
篇3
研究表明,人的睡眠质量,除了与身体健康状况、居室环境有关外,还与“被窝小气候”密切相关。据调查发现:有不少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在晚上睡不安稳,并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而是“被窝小气候”出了问题。
“被窝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及气流三个方面。
温度人能否迅速入睡与被窝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被窝温度在32~34小时,人最容易入睡。如被窝温度低,人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不仅耗费人体的热量,而且人的体表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而使大脑兴奋,从而推迟入睡时间。为了使孩子卧床后能尽快入睡,冬季可使用电热毯(注意:在睡前开1个小时,睡时关掉电源)或热水袋调节被窝的温度,但不宜超过35℃。否则,被窝温度过高,会导致机体代谢旺盛,汗液排泄量增多,从而使人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醒后会感到困倦,甚至出现头昏脑涨等。同时,被窝内温度过高还会使孩子蹬被子,导致受凉而引起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篇4
【中图分类号】R338.63 G479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14-02
【关键词】睡眠;睡眠障碍;知识;学生
大学生脑力活动比较多,而睡眠时间及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国内报道大学生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好的文献较多。合理的睡眠时间、有效的睡眠质量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的功能。同时,基本的睡眠知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
本调查以城市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寝室楼并以寝室为单位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生的睡眠状况以及对睡眠知识了解程度和需求,并通过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睡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确立大学生睡眠健康的教育方向,以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校学生(男女不限、年级不限)1200名。共计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98份,回收率为99.83%,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1171份,有效率为97.75%。其中,男生609名,女生562名,男、女生分别占51.8%和48.2%。大学一年级学生430名,占36.4%;二年级学生370名,占31.6%;三年级学生215名,占18.4%;四年级学生156名,占13.6%。由于四年级学生于6月底前结束了在校理论课的学习和考试,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因此在暑假的调查中该年级留校人数较少,本调查中所涉及的人数也较少。
1.2方法 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学生的睡眠质量、睡眠习惯及其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的调查员共60人,分成10个小组,每组6人,每位调查员需完成20份问卷。由调查员向被测者简单解说,后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
2 结果
2.1睡眠状况 结果表明,很快入睡的学生只有1/4左右,而其余3/4的学生都存在着入睡延迟的问题。超过1/2的学生夜间睡眠没有中断,而另外将近1/2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易夜间苏醒的现象。49.0%的学生不在在早醒现象,37.4%的学生轻微提早,显著提早的学生占10.4%,严重提早或通宵不眠的学生占3.2%。有将近1/2的学生睡到自然醒,超过1/3的学生觉得目前的睡眠时间稍微不足,1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够。
15.0%的学生睡眠时间少于6h,61.8%在6~8h之间,21.2%在8~10h之间,大于10 h的占2.0%。一般成年人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h,结合人体必须的入睡时间可以发现,超过1/2的学生睡眠时间偏少,只有1/5的学生符合标准。
对睡眠质量的自评情况调查显示,10.9%认为很满意,35.9%认为比较满意,39.9%和13.3%的学生则分别认为是一般甚至不满意。
在睡前习惯调查中,20.0%有听音乐的习惯,11.4%有睡前喝热牛奶的习惯,26.5%会在睡前发短信,还有19.0%和17.4%的学生选择了寝室卧谈和看小说来打发入睡前的时间,另外还有5.7%有其他的睡前习惯,如打电话、稍微运动等。
2.2睡眠知识水平26.7%的学生认为周围环境会影响睡眠质量,30.0%认为心理问题占主导地位,选择室友的行为和睡前行为分别占26.0%和14.0%,其他的仅有3.2%。
获取睡眠相关知识和信息途径的结果显示,19.1%选择报纸,选择书刊的有25.0%,选择电视和朋友那儿获取睡眠知识与信息分别有17.2%和13.3%,选网络的有25.3%。
17.3%的学生非常渴望获得睡眠健康指导,意愿一般的占52.0%,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比例为29.1%,非常不想的学生仅有1.6%。
在解决睡眠困难方法的调查中,22.1%选择了看医生,15.7%选择了喝中药,23.6%决定从少喝茶或咖啡人手,想通过酒精入睡的占5.5%,顺其自然,没用什么方法的占28.8%,服用处方安眠药的有2.4%,其他的占2.0%。
12.5%曾经服用过安眠药的学生认为效果不错,34.8%认为效果不是很理想,38.8%的学生感觉没什么效果,13.8%认为开始还不错,但逐渐有耐药性产生。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延迟入睡的现象,且对健康睡眠意识普遍较薄弱,对有效睡眠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近1/2的被调查学生存在夜间苏醒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介于满意与一般之间;在睡眠态度上,睡眠随意;在睡眠习惯上,大多数养成了睡前发短信、听歌的习惯。而一般来说,睡眠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第2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大学生普遍关注自己身体,普遍渴求更多的关于睡眠健康知识教育和指导。
篇5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睡眠质量;心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90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很高, 通常被称为ICU睡眠剥夺, 是指由于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正常睡眠得不到满足, 一般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 h, 是睡眠时间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并且使白天社会功能受影响的主观感受, 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能持续、醒的早、再入睡困难、睡眠昼夜颠倒等、醒后疲倦、白天警觉性差、在精力、行为情绪、认知功能等方面存在功能障碍[1]。报道称有56%的患者在住院第1天即有失眠现象[2]。作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月开始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120例ICU住院患者。入选标准:住院4 d以上的清醒患者, 能配合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在调查中无法配合的患者;听力存在障碍的患者;既往有失眠、嗜睡等睡眠障碍史和颅脑疾患的患者。
1. 2 方法 在ICU患者护理常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 心理干预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负责, 从住院第3天开始给予心理干预, 1次/d, 20~30 min/次, 或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适当缩短或延长, 对患者的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时间予以详细记录。总睡眠时间是24 h内的睡眠时长, 夜间觉醒时间是自23 :00开始至次日7:00结束处于觉醒状态的时长[3]。
主要心理干预措施为:①环境介绍。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的环境, 各种仪器与导线的作用, 探视制度及护理特点,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及家属不在身边的焦虑情绪, 仪器报警时据情况使其了解原因,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②建立信任。护士以自身较高的职业素养迅速和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 患者因环境、疾病等各种原因缺乏安全感, 护士应用同理心充分关心理解患者, 满足其合理需求, 采用舒适护理等各种方式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互相配合的工作关系, 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有效沟通。ICU 管理上具有封闭性, 患者因家属不在身边, ICU室内特殊的陈设常使患者产生孤独、恐惧甚至不安全感, 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使其迫切希望得到交流和理解[4]。因此护士要与患者加强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在心理护理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效果, 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等无法语言交流的患者, 文化水平较高者可在护士的帮助下采用写字板表达需求;对无法写字的患者可以通过患者的表情、动作借助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思索判断患者的需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 拉上隔帘并及时安抚, 减轻周围患者的恐惧心理;合理利用时间, 心理干预和治疗操作同时进行, 既可完成治疗, 又能加强护患沟通。④健康宣教。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病因和现在的主要治疗方法, 并告知大约的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疑惑。⑤家属支持。根据本院规定, 每周一、三、五下午各有30 min探视时间, 可提前与家属沟通患者目前的心理问题, 争取家属的最大支持与情感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满足其精神需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采用心理干预后,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睡眠是一种生理需要, 更是一种能力, 良好的睡眠对促进身体机能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5], 包括:①消除身体和大脑疲劳: 人在睡眠时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 可帮助体力的恢复, 同时大脑耗氧量也明显降低, 可使脑细胞解压, 蓄积能量。②促进生长发育, 延缓衰老: 睡眠是荷尔蒙分泌的重要时期, 荷尔蒙可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对成年人身体组织的再生及修复也有重要作用, 可保持年轻, 延缓衰老。③提高免疫力: 睡眠可充分调动身体的免疫机制, 增强免疫力, 从而促进自我康复[6]。④消除压力, 维持心理健康: 睡眠能让机体彻底放松, 有效解压, 短期的睡眠不足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不足则会引起忧郁症等心理疾患[7]。ICU 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8]。总结ICU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原因有疾病、药物、环境和医护的因素。由于ICU采用封闭式管理, 患者病情危重, 环境陌生, 没有家属的陪伴, 治疗护理操作繁多, 患者常感到孤独不安, 对治疗失去信心, 紧张不安、焦急暴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 而睡眠障碍则又会更加加重情绪的焦虑程度,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夜间至少要保证一个完整的睡眠时相。而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与患者密不可分, 在注重自身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的评估和判断,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 耐心讲解病房环境、疾病病情、治疗情况, 与其家属密切配合, 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心理压力, 安静进入睡眠状态, 提高疾病康复水平。
综上所述, 对ICU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忠玲, 李华玲, 魏岚, 等. 睡眠障碍患者失眠机制及护理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8(10):697-698.
[2] 张杰, 范明阳.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睡眠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中国民间疗, 2014, 1(7):87-88.
[3] 齐平香. ICU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护理.临床护理, 2013, 11(1): 320.
[4] 贺玉华, 何金莲, 周蓓. 非语言沟通在危重患者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7):173.
[5] 古伟群, 苏惠清.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 护理质量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23):140-141.
[6] 欧琼, 高兴林, 郑勤伟, 等. 老年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11, 25(8):561-562.
[7] 董俊英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临床医学, 2014, 34(9):123-124.
篇6
[关键词] 睡眠质量;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0-0028-02
Analysis of sleep qua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espi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 inpatient
YAO Liho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ji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leep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piratory medical department inpatients. Methods All 324 cases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had been give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leep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Respiratory Medicine patients PSQI was (9.32 ±1.7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odel group (P < 0.05). 324 cases of respiratory medical patients, PSQI> 7 points were 234 (72.22%), length of stay, disease factors, sleep disorders, prolonged bed rest,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edical risk factors (P < 0.05). Conclusion Respiratory Medicine,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poor risk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for positive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sleep.
[Key words] Sleep quality; Respiratory diseases; Risk factors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并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较高的睡眠质量,而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受到疾病疼痛及不适感、医疗服务、医院环境及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睡眠质量下降则会增加患者疲惫感使睡眠周期紊乱,导致食欲减少,降低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最终影响疾病恢复。本研究对呼吸内科324例非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改进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7 d以上患者324例,男183例,女141例,年龄22~79岁,平均(49.85±12.74)岁,排除病情危重昏迷、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首次住院219例,再次住院105例,住院时间7~28 d,平均(12.32±2.98)d。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准备由专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掌握调查问卷内容及规范,并由专人进行问卷质量控制。
1.2.2 睡眠质量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评定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包括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成分。各成分计0~3分,累计各总分为PSQI得分,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SQI≤7分为睡眠质量好,PSQI>7分为睡眠质量差。参照殷鹏[2]的健康对照组作为正常模型组PSQI得分。
1.2.3 影响因素调查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并让患者主观评价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症等导致的不适)、心理(情绪或精神状态差)、睡眠时间紊乱、病区环境(温度、湿度、光线、清洁度等任意1项)、噪声(医源性或非医源性)、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分为有影响和无影响两种选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
呼吸内科患者PSQI为(9.32±1.78)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且各成分得分均对睡眠质量呈现较大影响。
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324例呼吸内科患者,PSQI>7分者234例(72.22%),不同年龄段和住院时间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紊乱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疾病因素、长时间卧床、病区环境、心理因素、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各患者自评因素引入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自变量,采用后退法筛选变量,以睡眠质量差为应变量,住院时间、疾病因素、睡眠时间紊乱、长时间卧床、心理因素是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P < 0.05)。
3讨论
PSQI是国际上普遍使用、信度及效度较高的睡眠质量评价问卷,能较全面反映患者睡眠状态。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见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本组72.22%的患者PSQI>7分,且PSQI得分显著高于正常模型组,问卷各成分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模型组,说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等情况较为普遍,且影响因素对睡眠的影响较为全面,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呼吸内科是病种较多且多为慢性疾病,影响患者身体机能,卧床时间较长,呼吸系统疾病常并发和合并多系统疾病,进一步加剧患者病情,不仅生理功能严重受限,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对病情的担忧增加其心理压力,进而对神经系统形成刺激,造成睡眠紊乱[3-4]。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患者随年龄增大、住院时间增加均使睡眠质量差的比例增高;疾病、心理、环境、睡眠时间紊乱、长时间卧床等均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疾病因素、睡眠时间紊乱、长时间卧床、心理因素是影响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短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身体状态有关,且住院时间越长医院环境影响因子对患者影响越大。疾病因素则更直接与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发和合并疾病则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临床应从住院期间的环境影响因素着手改善此两项危险因素。由于患者呼吸功能降低,不宜进行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加之患者对病情的担忧,恐惧活动锻炼,造成长时间静止状态或卧床,增加日间睡眠时间,导致夜间睡眠出现障碍,如此循环往复则加重睡眠时间紊乱的情况,因此睡眠时间紊乱与长时间卧床两项危险因素,应通过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锻炼,调整睡眠时间进行改善[6]。疾病、睡眠障碍及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巨大的心理压力则反馈至神经系统,从而处于兴奋状态,出现难以入睡、易醒、睡眠时间短的现象[7],故应从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方面进行改善。
通过健康宣传,告知患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适当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肢体曲伸运动,下床散步等;控制日间睡眠时间,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 h;使夜间睡眠时间与熄灯睡眠时间一致,减少病区睡眠时间阅读、看电视等活动,避免对自身睡眠及同室患者的影响;睡前宜用热水泡脚促进入睡;睡前忌食咖啡、浓茶等饮料,避免过饱或过饥。并加强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勤于查房了解患者需求,并积极改善如被褥、温度、采光等病区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夜间护理活动动作要轻,避免产生过大噪音,尤其是重病及老年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采用关爱语言、细致问候和成熟的沟通技巧稳定患者情绪,尽量消除其住院期间的恐惧、孤独和焦虑感。
[参考文献]
[1]林荣茂,严由伟,唐向东. 近15年中国青少年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9-844.
[2]殷鹏,张梅,李镒冲. 中国15~69岁居民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03):224-225.
[3]兰建萍. 170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 山东医药,2011,51(25):101.
[4]滕小莲. 老年肺癌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06):632-634.
[5]王金环,郭继芳,葛晓励. 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70-2171.
[6]杨君艳. 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108-109.
篇7
【关键词】睡眠评估量表;ICU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与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密切相关。ICU 作为重症监护及抢救病区, 其特殊环境势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问题在ICU 患者中非常突出。良好的睡眠具有恢复性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及生理功能恢复,有助于康复;而睡眠不足导致机体疲乏, 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的机率,最终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升高[1]。因此,了解ICU 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在基础护理中增加患者的睡眠评估,促使临床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计划,对相应的影响因素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同意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年龄16岁以上,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意识清楚, 能正确回答问题, 在入院前没有睡眠障碍且无其他精神疾病病史的120例患者,在ICU住院日>=4天,男65例, 女55例,年龄:21~ 70岁。
排除标准: 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患者, 有夜班工作经历的,有饮用咖啡、酒及其他影响睡眠饮料习惯的。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 患者睡眠评估量表:患者的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医源性及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共12个条目;结合患者主观睡眠感受(开放式)及护士评估法。
睡眠评估量表的内容:
1.2.1 患者自评法
1.2.1.1导致睡眠紊乱的常见因素
疾病本身因素: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及药物作用、身体不适(如疼痛,制动)、交流障碍(如口腔疾病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患者等)3个条目
患者心理因素:担心疾病及预后、经济费用导致的心理负担、创伤应激与焦虑3个条目
医源性因素及环境因素:创伤性的监护和治疗手段、医护干扰、噪音、光照、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及抢救患者、仪器设备等6个条目
1.2.1.2 患者主观睡眠感受:鼓励患者自主表述,对睡眠结构的文字描述
1.2.2 护士评估法
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量表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 由23 个题目构成, 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成分, 每个成分按0、1、2、3分4 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 总分, 总分范围为0~ 21 分。以PSQI 总分> 7 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 总分< 7 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 总分> 7 分睡眠质量差, 总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
1.3 调查方法
于患者入住ICU 第4天进行评估, 调查患者入院后3天的睡眠情况,向患者讲明评估方法和量表的含义, 让患者根据入住ICU 后的睡眠情况在量表上勾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准确答案,答案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当场收回。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在患者填写之前给予详细讲解与指导, 并在他们首次填写后予以检查和复核,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收集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睡眠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调查显示81.67%的患者(98人)PSQI 总分>7分,在入住ICU期间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其中51.67%的患者(62人)PSQI 总分> 14分,睡眠质量差。
2.2 ICU 患者睡眠紊乱的相关因素分析
身体不适、噪音、光照、交流障碍、医护干扰和担心疾病及预后分别占影响ICU 患者睡眠质量的前6位(见表1)。
3 讨论
国内外虽有部分关于睡眠评估研究报道,可大多数是以PSG 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研究[3]。对睡眠的评估,多导脑电图(polysomnography,PSG)是一个客观评估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工具,主要用于睡眠和梦境研究,但是经常用于研究,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Edwards等研究了护士评估21例临床ICU 患者睡眠状况,显示81.9%的结果与PSG一致,睡眠时间基本正确,但是睡眠质量不能有效评估[4]。
对于睡眠评估,许多学者都做了不同的尝试。Fontaine等[5]认为护士能有效评估患者的睡眠;Aurell等[6]则认为护士往往高估了患者的睡眠。
我认为,需要加大对患者主观睡眠感受的研究,即患者自评,包括睡眠影响因素的量化指标及睡眠结构的文字描述,结合PSG,进一步优化对患者睡眠的评估;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继续摸索护士评估的方法,增加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提高护士评估的科学性[7]。除此之外,将ICU 患者睡眠剥夺的常规评估、预防、应对策略纳入ICU 专科护士培训的内容,使护士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重视ICU 患者的睡眠护理,建立规范、标准的睡眠护理模式,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将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列入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范畴[8]。
目前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一般首选非药物干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降低噪声、减弱光照、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等措施,为ICU患者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另外,多项研究显示给患者佩戴耳塞和眼罩,多关心患者,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机械通气的ICU 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有效通气,以免通气过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觉醒次数。在以上非药物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再选择适当的镇静催眠药物,必须注意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出现药物依赖性。
在基础护理中增加对患者的睡眠评估,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增加睡眠评估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9]。
参考文献
[1]孙淑英,黄慧芬,孙红玲,等.多发伤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9,9:843-844.
[2]董秀云,ICU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44-45
[3]Lapichino G, Mistraletti G, Corbella D, et al. Scoring Systemfor the Selection of High -risk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 Care Med,2006,34(4):1039-1041.
[4]Edwards G B, Schuring L M. Pilot Study: Validating Staff Nurses’ Observations of Sleep and Wake States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Using Polysomnography[J].Am J Crit Care,1993,2(2):125-131.
[5]Fontaine D K. Measurement of Nocturnal Sleep Patterns in Trauma Patients[J].Heart Lung,1989,18(4):402-410.
[6]Aurell J, Elmqvist D. Sleep in the Surgical Iintensive Care Unit: Continuous Polygraphic Recording of Sleep in Nine Patients Receiving Postoperative Care[J].Br Med J, 1985,290(6474):1029-1032.
[7]赵俊文,魏化冰,熊珊珊,ICU患者睡眠剥夺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年4月第18 卷第4A 期
篇8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 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81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cational Students'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CHEN Wei[1], HU Huidong[1], WANG Junling[2]([1] Hubei Engineering Institute, Huangshi, Hubei 435003;[2] Huangshi Maternity and Child Hospital, Huangshi, Hubei 435003)Abstract Purpose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during the school can not concentrate and sleepy status quo, to investigate their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management; methods using random sampling survey will be tested for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of each factor for each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affect each other, can improve their attention during the class in the form of lectures and propaganda, which do not concentrate and sleepy situation.Key words sleep quality; mental health; related analysis
睡眠质量与多种身心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联,同时也是各种生理疾病和意外伤亡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睡眠障碍不仅影响职校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因睡眠质量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业问题和管理问题,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记忆困难和学习效率下降等,值得学生管理部门的关注。①为了解我校职校生睡眠质量的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我校100名职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探讨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我校职校生的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②对象:从本校班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纳入本次调查;年龄跨度为:15~20岁,平均年龄为:16.1?.3岁。
方法:(1)研究工具:①睡眠质量评定: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评定职校生的睡眠质量。该量表由李建明教授针对我国基本情况编制,适用于筛选不同人群中有睡眠问题者;③共有10 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 级评分(1~5),其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总分和每个项目(因子)分。总分范围为10~50 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问题越严重。SRSS 总分≥23 分,因子分≥3 分被认为是高分特征;④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定心理状况。该量表采取1~5级评分法评定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⑤(2)研究方法:从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发放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各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v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调查结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Z检验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1 职校生睡眠状况自评量表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性比较将纳入研究的100名被试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的得分与全国常模(n=13273)进行Z检验比较,睡眠质量不高、入睡困难、睡眠不稳不深、醒得早、服用安眠药物以及睡眠自评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其中睡眠时长、醒得早以及服药安眠较全国常模低。具体如表1:2 职校生睡眠状况自评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分析 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睡眠质量不高、觉醒不足、入睡困难、失眠反应以及睡眠状况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系数,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具体见表2:3 结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备受各种研究的关注。较高的睡眠质量既能使大脑的能量得到有效补充,而且使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新的平衡达到能消除疲劳的目的,为接受新的信息作生理上的准备。睡眠障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睡眠物质间相互调节和拮抗功能失调,从而严重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往往伴有多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紧张、焦虑、易激惹,敌对等。⑥ 睡眠质量、觉醒不足、入睡困难、失眠反应以及SRSS总分与SCL- 90 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醒得早因子与抑郁症状因子、睡眠不稳不深因子与恐怖因子、失眠反应与症状总分、SRSS总分与躯体化和强迫因子都呈较高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心理健康与睡眠之间关系密切且存在相互影响。
篇9
1、打呼噜声越大不代表睡眠质量越好,可能是病。
2、如果说是比较轻微的打呼噜对睡眠质量影响可能不一定很大,但是大部分的打呼噜特别是伴有缺氧跟这睡眠呼吸暂停的缺氧,它对睡眠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在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时候,我们植物神经会有所反应,这个告诉自己也不能睡得太深,缺氧了要保持一定的清醒去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打呼噜一下窒息,让自己没有办法呼吸,出现猝死。
3、这时候大脑始终处于一个应急状态,睡眠片段化,每当有呼吸暂停发生的时候,大脑就处于一个警醒的状态,浅睡眠的状态,这样就会表现为晚上老是睡不好,白天好像似乎睡得特别香,随便在哪里就会打瞌睡,这些病人往往还容易被人误解以为他睡眠质量很高。其实这是不够的,因为他只是说睡眠的时间很长,但是没有质量,处于一种睡眠饥渴的状态,在哪里都能够睡,开车的时候也会睡,睡过去,甚至会发生车祸,还有部分病人他这个表现主要就是说睡眠老是片段化,植物神经老是受到刺激,平时睡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障碍,这部分也是睡眠障碍比较常见的因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出血 睡眠治疗
脑出血由于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1],发病的患者多半有偏瘫,极易发生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各种感染等并发症,不仅患者痛苦,家属负担加重,病情好转不明显,会不自主地出现焦虑,引起睡眠时间的减少及睡眠质量的下降,因此,脑出血的患者或多或少都有睡眠障碍[2],而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及身体机能。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50例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院的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60名,女40名,年龄60-80岁,平均74.3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通过CT确证为脑出血的患者,且临床表现有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等睡眠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入院时已有意识障碍的病者及急性期的患者。两组均采取相似的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治疗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随机性护理,为患者创造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睡前用温水泡脚,睡前禁饮茶,咖啡之内的刺激性饮料,以牛奶帮助睡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
⑴选择护士:选择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与交流的护士。由两名护士各分管一组。
⑵实验组护士对脑出血患者首先进行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室,使其减少刺激感及寂寞感,教会患者心理调整技巧,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多讲解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治疗[3]。
⑶睡眠行为干预:①松弛疗法:通过身心松弛,首先是全身肌肉放松来促进神经活动向着有利方向转换,同时也促进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使睡眠。常用的松弛疗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沉思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②认知疗法:是通过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建立起能够自主有效的应对睡眠问题的信息,要告知患者睡眠时间的需求个体差异较大,要强调睡眠质量而非睡眠时间,使失眠障碍者减少因很想睡觉而产生的焦虑。③睡眠限制: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使睡眠障碍患者躺在床上非睡眠时间减少,促进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通过将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为5~6小时计算睡眠效率,如>95%,可增加卧床时间15分钟,如果
评估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并于干预后8周进行第2次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部分19个项目构成,将0到3级积分,各成分得分累加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对组间资料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 果
干预前两组间PSQI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实验组PSQ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 论
按照CCMD-3诊断标准,脑出血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38%,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约占92%[4],其他症状均继发于睡眠,包括难以睡眠、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适感、疲乏或者白天困倦,睡眠障碍患者,有着过分估价自己睡眠障碍的倾向,可能与其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有关。有研究报道,睡眠缺乏对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有不良影响,并影响正常衰老过程,认为持续睡眠缺乏,可能会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5]。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水平,以期达到心理矫正和症状改善,故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首要干预方法。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备证实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6]。本项调查采用PSQI评估护理干预前后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显示:脑出血睡眠障碍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睡眠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在干预后8周PSQI明显下降,说明护理干预对其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都有所改善。通过护理干预,可排除不利于脑出血患者睡眠的刺激因素,使脑出血患者逐步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