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现代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创新;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政策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作者:严业明 张德艳 王言艳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5]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15-116.
篇2
国际化与现代化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经济国际化程度又是衡量一个地方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开放型经济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开放优势是新区开发建设积累的最重要的发展优势。因此,无锡新区将把深度实施经济国际化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抓手,以经济国际化推动提升现代化,以当好经济国际化先行军助推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质量和内涵,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中争当“示范中的示范”。
一、围绕企业国际化,加快构筑国际化
的产业体系与资源布局
实现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企业是核心和主体。以促进外资企业本土化、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为着力点,支持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全球配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国际化资源集聚、国际化市场拓展、国际化园区打造三大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无锡新区的国际化企业。
实施国际化资源集聚行动。充分依托无锡新区现有跨国公司的境外高端资源,着力推进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销售本土化、人才管理本土化,最终实现国际企业本土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侧重发展最易实现本土化的外资研发机构,培育提升其自主研发、自主经营和自主投资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区域总部,发展一批1000人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继续大力引进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关注瞄准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从2013年起,每年引进10个以上投资规模超“亿美元”级的外资旗舰型项目,以外资重大项目带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优化提升外商投资结构,探索建立有利于接纳外资研发机构转移的发展平台,大力实施外资企业集研发中心、制造中心、销售中心于一体的基地化发展战略。
实施国际化市场拓展行动。以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为目标,大力支持新区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塑造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对新区企业的认知度,努力培育一批能够代表无锡在国际市场上驰骋的“新区创造”企业。鼓励实施民营科技企业“走出去”战略,通过赴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网络,实现本土企业与国际技术、人才、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境外上市、并购等手段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530”创新创业企业“从海外来、再到海外去”,除国内市场外,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海归企业中脱颖而出一批国际化企业。探索构建本土企业境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在日韩、欧美已设立投资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开辟企业境外事务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海外融资、投资指导、风险防范、海外维权等“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
实施国际化园区打造行动。将专业园区打造成为引导国内企业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和丰富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源源不断地从全球汲取创新资源,向世界输出民族企业和自主品牌。总结放大PARK经济效应,坚持错位差别化发展战略,围绕“两个重点功能区”、“两个重点博览园”和若干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发挥专业园区的招商特长、产业特长,通过国际化专业园区招引专业领域顶尖的国际化项目、培育细分行业出类拔萃的国际化企业,全力打造几个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PARK园区品牌。其中,太科园围绕物联网与云计算、空港园围绕临空制造与物流、工博园围绕现代商贸服务业、吴博园围绕生态文化产业树立起各自的品牌,引进一批新项目、建成一批新载体、培育一批新企业,走出无锡、影响国内、面向国际;通过无锡国家软件园四期、微纳园三期、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清华科技园、感知生命科技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的建成启用,进一步提升新区PARK园区的国际化水准。
二、围绕城区国际化,加快勾画国际化
的空间架构与环境形象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城市是重要基础和载体。新区将根据建设“东方硅谷、科技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区功能,打造富有魅力的城区品质,提升高度开放的城区形象,增强城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推进新一轮开放搭建更高平台。
实施城区空间布局优化行动。着力构筑低碳绿色的城市空间架构,促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有机分工与融合。按照“三园一城、三轴四片”的空间优化发展框架,三园指由太科园—高新园区—空港园资源整合构成的产业升级核心区;一城是指打造“吴都新城”,形成全区乃至全市的都市休闲文化服务核心区;三轴指泰伯大道—伯渎港人文景观生态复合轴、新华路城市创新发展轴、长江路城市生活复合轴;四片指旺庄—江溪区级商贸核心区、城际—临空复合经济核心区、梅村—新市镇综合中心区、鸿山文化与生态中心区。全面推广生态能源,强化绿色交通、生态环境、绿色建筑等指标控制体系,加快建设龙湖、协信、朗诗、国信等滨湖生态高端社区,提高沿湖居住板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符合国际潮流的健康慢活空间和国际化社区,加快推进太湖山水风光绿道、伯渎河吴越文化遗产展示绿道、京杭运河文化遗产及现代都市风光绿道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构筑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街区,提升城区整体形象。
实施生态人文环境营造行动。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在延续历史文脉和美化生态环境中打造个性特色。更加注重发掘利用吴文化历史资源,进一步扩大鸿山考古遗址公园和梁鸿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整合中华赏石园、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梅村二胡产业园以及太湖水乡自然资源,打好生态、水乡、文化、宜居“四张牌”,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更加注重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依托“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告会展、影视创作等新兴文化业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数字内容产业基地,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注重创新文化发展投融资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注资引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推动有条件、有实力的公司实现IPO上市。
实施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工程。着力发展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生活服务业和生产业,提供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龙湖、协信、吴博园、梅村等区级商业体建设,提升梅里古都商业街、伯渎左岸商业街、东亚风情街等特色街品质,打造新区国际化的时尚品牌。重点打造国际商务生活区,建设茂业长江1号、永旺梦乐城、嘉煌财富中心、五洲哥伦布广场、新城汇融广场等一系列商贸服务载体。大力发展生产物流服务业,围绕苏南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围绕运河发展高端港口物流。按照智慧城市要求建设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工程设施,全力推进新区市容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公共环境建设达到国际化水准,努力营造一个产城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宜”的智慧环境,探索一套精简、高效、便利的数字化、标准化、程序化智慧服务模式,最终打造一个科技、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可持续的智慧新城。
三、围绕人才国际化,加快构建国际化
的人力资源结构与生活品质
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关键和根本。新区将在前几年人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坚持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方向,通过重点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增效行动、科教文卫优先发展行动、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提升行动,以人才国际化实现人的现代化。
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增效行动。继续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创业的“稳心留根”,把更多国际化人才通过创新创业转换为本土领军人才。依托海外留学生团体、学术组织、华人华侨等,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依托国际中介机构、驻外办事机构等,建立国际人才招引网络体系;依托本土跨国公司和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海归人才项目嫁接式发展;依托“专业实体化”企业运作模式,推进科研院所与政产学研项目成果产业化进程;依托鼓励企业上市,培育更多优势规模企业;依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篇3
关键词: 影响 新经济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影响
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而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民营企业综合效益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及制度安排等,它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在国内,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正如海尔人认为: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出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更重要的是实施一套海尔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而各级管理者必须注意和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相互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间的竞争除去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领先占据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并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所谓现代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既要分析国内环境,又要分析国际环境把企业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强势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会使两者真的具有生命力,只有占据生产经营的制高点才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提高,才会成为民营企业首要解决和紧迫的问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必须致力于人的素质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和强化人力资本。国
二、企业文化的新经济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也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创新中使得资源共享可能传统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企业文化;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据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企业文化作支撑已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共识;企业管理难度增大传统“以人管人”管理制度难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因此在知识型和学习型现代企业中必须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处理系统、决策系统和人事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内外部有效信息;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时机远远不敷,并引导着企业健康成长企业文化是指点引导企业久远发展的灯塔,没有优异文化的企业可以成长是需要实现企业可连续成长就必须成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文化逐步深化,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立足新起点、审视新需求、分析新课题、缔造新文化、开辟新境界,使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既定目标为参照提炼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的企业价值理念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用作来倡导贯彻和实践的,进而塑造出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需要较强竞争力以新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觉产生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从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都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生死与共”的价值观来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治理人员领导艺术公司的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来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中国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来肩负着企业文化在落后的土地上重新构建的重任也是一个成功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保障。一个企业如果不建立共有的创新价值观,缺乏更新和再生能力就不可能随机应变必然在市场中遭到淘汰,企业真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在创造消费者新的需求下下功夫,特别是应该在创造新的企业价值观即创造消费文化上下功夫。然而,当新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形成时、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金融危机的爆发重新把各国推到了选择的路口、来互补性合作、还是选择摆脱、重新回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研究许多百年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当中去。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使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治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如惠普公司经过将近大半个世纪才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分析、归纳、进一步提炼定格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省略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必读书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2]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门文化;隔扇;设计;营造
1门文化的“前世”概述
1.1门的类型及发展
中国传统的门类型丰富,结构合理,工艺精巧。从门的功能来看,分为两种:第一是供人们往来通行;第二是根据需要可以开启或关闭,用于满足采光。从使用位置来看,有板门、隔扇窗、隔扇、槛窗、洞门等。从材质上,材质大多是石、木、金属构件为主,无论哪一种门都有众多构件物,即古代门的特性。例如,木构件有心屉、帘架、木雕,砖构件有门簪、门楣、门脸、砖雕,金属构件有铺首、页、门钉,石构件有门枕石、滚墩石等。这些构件物每一件都经过匠人的巧妙构思,体现了使用者的文化等级,兼具装饰效果,有不错的结构功能,对于整个建筑的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文化的赋予
“礼”在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从帝王到平民,都遵循着“忠孝仁义”四字。建筑也遵循“礼”字,门经上千年的“礼”影响,使文化与构筑物浑然结为一体,一些文化上升精炼为装饰纹饰,使门不单单是一扇门。
2门文化“今生”,脱颖而出的隔扇
2.1隔扇的显现
门本身是划分空间的重要元素,现代门的材料使用呈现多样化,木与石、木与金属的结合,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在古代,门因材料的特殊性,一般体积较大,质量重,搬运不便。设计有抱框,使门板置于其中,大都由天然石材形成,不符合现代简单、轻便的使用需求。故隔扇门这种以木质材料为依托的门,随着新材料出现又具有新的功能性。隔扇门又叫隔扇,有极强的开放性,是组合式门扇。现代设计中使用更多的是隔扇门。下面就谈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门文化的新功能性、装饰性以及对设计环境生活中的现代化的意义展现。
2.2门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氛围显示
(1)教育、文化。隔扇门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其在木框架中镶嵌棂花和心板,由抹头分为格心和裙板。这些构件暗寓了隔扇门丰富的功能,格心和裙板为匠人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常常在其上表达主人对生活的期望,使主人的子孙后代代代瞻仰,起到了教育后人的作用。隔扇门对其构件物的材质和雕刻者的技艺都有极高的要求,所以每一扇门都是唯一的,隔扇门也由此具备了展示主人文化内涵的功能。(2)分割功能。隔扇门在现代环境空间又称为隔断门,其本身占空间面积极小,在特定空间内,隔扇门可以被大量使用在当下设计中。当下,隔扇门常用来分割空间区和做连廊等元素,以打破现代工业建筑空间的单调乏味感,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达到扩大空间的目的。设计师理性、科学地使用隔扇门,使设计空间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更加合理,使环境更加宜居。其灵活、便利的装配,可任意敞开的开关设计,大小可随意设计,设计师可以设计各种不同规格的现代门来营造空间,在现代混凝土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的现实下,无疑是门文化的最优应用。在使用方面,设计师常常用玻璃等一些新型材料来代替隔扇门中的棂花和心板,或替换为现代化的装饰,具有一定的寓意。(3)纹饰的更替性。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生活体验不同,导致人们对物体美的认识也不同,这种情况不只体现在功能性设计上,也同样表现在装饰文化上。隔扇门起始于唐宋,后逐渐完善。起初是直棂式和格子式,并逐渐取代了采光效果差的板门。随后,格子式被大量用在院内作为房门,并开始趋于装饰性,渐渐有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大量的纹饰被广泛使用,为了美观、实用,变成现在雕刻复杂、寓意深刻的隔扇门,发展到现在,其花纹、形象、色彩都有了时代特色。一是古代隔扇纹饰主以横竖格为主的几何图案。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几何纹饰作装饰的图案,统称为几何图案。大多情况下这些装饰纹饰被设计者提取出来,对复杂纹饰进行简化处理后,成为环境空间营造的主要元素。二是树木花卉。树木花卉是古代吉祥图案中经常用的,在古人看来,植物是有生命、有气节的,如梅、竹、兰、菊等形象在过去常被大量应用在各种物品上;而现下对其的使用则呈现出局域化。三是山水风景,寄情山水。使用山水作为门窗装饰的情况较少,此题材常出现在软装上,以书画为媒介来烘托。四是人物神仙。八卦、太极等中国神学思想的题材也只使用在个体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对环境氛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上体现出氛围环境中的动力,也就是炼化所在。(4)软化使用。大量古代隔扇纹饰和建筑构筑物联系在一起,构筑物即为装饰物,现代隔扇门中的几何图案,如冰裂纹、八方穿孔、万字锦格、步步锦灯笼框、书架格等简单的纹饰经过简化处理后,被大量使用在墙面装饰、中式装饰品、门窗造型及陈设用品上。继承了隔扇门的部分文化艺术内涵,纹饰与新材料的结合也彰显了现代文明。隔扇门中一些富有妙趣的雕饰图案以其形式美、艺术美,依托本身具有的民族性,作为原汁原味的单独装饰品继续存在于当下设计中,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现下环境设计中彰显着古老韵味。(5)对当前人文精神的影响。在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人往往生活在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下。人们重视精神感受,门文化有其特有的文人休闲情怀,为现代化的城市增加了古朴气息。
3门的“未来”
第一,首先是氛围的营造。时下古建的复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保留了富有传统文化的门、砖石、雕刻等元素。但继承并不是完全照搬吸收,不能一味将传统的图案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而是要体现出现代的装饰特色。比如对于隔扇门这种半封闭的隔断结构,可营造出一种隔而不断、屏而不避的空间效果,对当下的环境空间设计有极大作用。第二,随着绿色材料的兴起,使对于门的尺寸、使用范围、使用寿命及刻画,都给设计以极大的方便。市场上新出现的玻璃砖就是代表,其特有的通透性、尺寸的多样化,使得门的设计创造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总之,对于当下环境空间的设计,设计元素要符合当下,契合时代。随着时代的多元化,越来越多异性建筑的出现,传统建筑存有量日趋减少,而砖石、木材、混凝土的结合呈现出新思路,以各种不同的白线来营造氛围。中国建筑的理性传统在当代建筑环境设计氛围中应做适度的加法与减法,我们提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同样提倡加入现代的元素,对传统门做加减法,让传统的门焕发出新的活力,使门文化更能体现人文特点,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其全.传统木雕花板图案及其文化寓意[J].浙江工艺美术,2002(2):35-42.
[2]…朱广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 现代城市 夜景观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城市夜景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形象,城市中的夜景布置主要依靠灯光的作用,能够为城市的夜景增添几分姿色,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广泛应用灯光的效果,使得灯光不仅能够为城市增添一丝光明,还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城市夜景将重点放在地标建筑的夜景打造上,能够体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能够反映城市文化的精髓。
1城市夜景照明的作用
(1)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突显其特色。城市夜景景观建设中广泛使用灯光照明,使得灯光照明手段成为城市夜景观建设中必须要采用的手段,灯光以其独特的造型,在白天看来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晚上不仅能够提供照明,形成规模的照明还成了城市中美丽的风景线,让人们生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
(2)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夜景观的优美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其夜景观的建设就更加完善。由于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保证经济稳定了,城市中的人民生活水平才会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会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对城市夜景建设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3)增加社会稳定和安全。许多犯罪案例分析发现,许多事件的发生大多在看不清楚的街道或者照明条件不好区域。目前城市夜景观的不断发展,城市照明能够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此外,一些城市中巧妙运用现代照明技术将照明和艺术相结合促使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样就使城市文化和艺术品位得以提升,还能拉动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城市夜景观设计建造的现状
(1)重复单一的内容。大多数城市夜景都是围绕城市人群购物中心对城市夜景进行建设,过度注重商业圈周围的夜景景观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夜景建设应当在人群比较活跃的地段,所以这就造成了城市夜景建设极度不平衡,一些地区夜景十分漂亮而有的夜景就是除了简单照明就没有其他特色了。
(2)夜景观建设工作缺少规范和策划。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工作都要事先进行规划和设计,如果没有事先进行规划和设计就会导致工作状态比较混乱,并且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使得建设工作没有秩序。主要表现为城市照明色彩搭配混乱、灯光照亮强度过高、照明技术落后等,导致了电力资源的大肆浪费。
(3)缺乏空间设计和尺度的把握。大多数城市夜景观照明共同的缺点就是大致上看去好像还不错,但是从细节上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由于安排不合理将白天本来可以为人们服务的设施到了晚上就变成阻碍交通的障碍,所以城市夜景观的建设要考虑其作用,这种作用就是能够为人们提供引导和指示的功能。
(4)注重大型节日而忽视平常的夜景观。许多城市都是在有一些大型节日或者大型的活动的时候,才将城市中主要的夜景观设施开放。但是一旦过了节假日之后又恢复原状,这样不仅不能发挥以人为本的宗旨,还会使夜景观建设不能表现其城市的文化。
(5)城市景观建设过分追求其美观性忽视了其实用性。有些夜景观建设比较关注晚上的照明效果,但是白天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很明显,并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3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
3.1城市景观建设和规划要遵照城市的总体建设
判断一个城市夜景观设计的好坏主要是看城市照明是否与整个城市的形象相协调。所以在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城市的建筑特点和布局进行调查,然后再根据调查的结果,选择一个适合本城市夜景观照明的方案,既要满足整体城市的美观又要为城市照明所用。所以在计划之前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使计划出来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和适用性;还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找到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案,获取比较有利的资料,这就要求要加强相关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他们的业务能力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这样收集下来的信息才具有权威性。
3.2城市照明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城市文明和建筑特点
城市夜景观照明要充分考虑到一个城市的城市特点和建筑物的标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为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就要注重城市文化与人文特征。所以在设计照明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建筑物的特点,充分体现城市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底蕴。还要考虑环保以及注重以人为本,尽量要避免城市照明给人们带来的污染,在选择照明设施上也要考虑这两点因素,建议采用局部投光的方式。能够给城市中的居民一种舒适的感觉,还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审美观以及艺术价值观。
3.3照明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在一般比较常见的城市照明中都会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和白炽灯,这两种灯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同样的缺点就是有些灯光亮度不是很好,展现出来的效果不佳,并且有些显色性比较差,就会造成不美观的现象,所以在选择照明方式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寿命长短之外还要考虑其展现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一切城市夜景观建设都要以整个城市的建筑物和艺术特点为导向,将照明方式与城市景观艺术相结合,更能够体现城市的艺术蕴含。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J].城市规划,2000,24(2):56-58+61.
[2] 杜勇.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22):2335-2336.
[3] 李照凯,申章民.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4).
篇6
[关键词]墙体绿化;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法国馆;凡尔赛花园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30-02
1 墙体绿化的应用――法国馆之“凡尔赛花园”
2008年6月18日上午,法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在世博大厦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法国馆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呈现一座“感性城市”。法国馆的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庭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触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可以把黄浦江美景尽收眼底。人们把园林设计和绿色植物引入展馆,使展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田园。法国馆在馆内的小广场上建造了一个由喷泉和绿柱组成的“立体花园”,使游客有种置身凡尔赛宫的感觉。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同时,现场还会播放法国城市环境声效。法国馆的屋顶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在展馆之内,参观者从排队等候开始就可领略法式园林的垂直绿荫,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游客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当游客从展馆南面的观景电梯徐徐而上、登至馆顶时,一个富有现代感的垂直园林便伏身脚下。葱翠的植物覆盖展馆顶部,并在场馆内庭四面形成一条条或弯或直的绿道,犹如一块巨大的电路板。
法国馆的水池和垂直花园实际上是再造了一个迷你生态系统,兼具了水循环处理、空气净化和调控温度的功能。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里排队等候,水边的凉风和绿色的植物都会让参观者感到多一分惬意、少一分烦躁。从屋顶到内墙面有成片蜿蜒的绿色植物错落有致。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展馆内,绿色“瀑布”从20米高的顶部往下倾泻,置于其间,宛如身在唯美的凡尔赛花园中。现在的法国馆垂直花园,种植了精心搭配的多色调、多种类枝叶植物的组合。花园正对餐厅的部分,是一个种有草莓、生菜等植物的迷你菜园。“在墙上种草莓,真的只有浪漫的法国人才想得出来。”花园一直蔓延至顶层露台的第六感餐厅,漫步在餐厅外的露台上,静谧的气氛让你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这份宁静竟存在于有着数万甚至数十万日客流量的上海世博园中。
2 墙体绿化的概念
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为此就要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以降低噪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浓密的枝叶像一层厚厚的绒毯,可降低太阳的辐射强度,同时也降低温度。特别是城市墙面、路面的反射热甚为强烈,进行墙面的垂直绿化,就可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凡是有植物覆盖的墙面温度可降低2℃~7℃,尤其是朝西的墙面,绿化覆盖后降温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墙面、棚顶绿化覆盖后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提高10%~20%,在炎热夏季这大大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
3 墙体绿化的历史及发展
墙体绿化拥有悠久的历史,现今还在发挥着它无比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造的苏州城墙,就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在西方,古埃及的庭院、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中,葡萄、蔷薇和常春藤等则被布置成绿廊。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由于经济与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地加大。但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为此人们就要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屋顶、棚架等处,栽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来降低噪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上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城市绿化空间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屋顶绿化的热潮,同时人们也渐渐地把目光投向了蕴藏着巨大绿化空间的城市建筑物垂直面上。
在建筑的垂直面上,人们可以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植物来“砌墙”,在美国一些别墅里还用植物墙把房间隔开。在巴西有一种“绿草墙”,它是采用空心砖砌成的,砖里面填了土壤和草籽,草长起来就成为了绿色的墙壁,不但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减少噪声、净化空气和隔热降温等作用。在日本,栽植了草坪、花卉或灌木等的装置系统被安装在了围墙、护栏、坡壁、垂直的各种广告支架等上面,使混凝土变成了绿色森林;还有一种观赏墙壁上面的园林植物、栽培基质和固定装置形成一个完整的板块,这种绿色墙既可用于室外又可用于室内。在我国,垂直绿化技术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新的垂直绿化技术也不断涌现,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篇7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师资雄厚、校风优良、教育特色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校坐落在荆州古城,建校已有七十多年。校内保存有文庙大成殿、棂星门等省级历史文物,曾是明清时代的县学宫,过去的祭孔子、办乡试、迎状元等活动给这里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在校教职工有192名,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12人,35人获得省、市级以上“明星教师”“骨干教师”称号,40多人次获得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授予的“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十佳班主任”等称号。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硬件投入,稳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在2005年成立了信息中心,建设多个计算机教室,自主开发和建设了校园网站,并发挥校园网在管理、科研、教学、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本着“总体规划,分步落实,逐步到位,不断完善”的原则,多次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改造,所有教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目前,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百兆网的接入为全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近百台监控摄像头有力保证了全校师生的安全。
2.不断引进各类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升
学校在保证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引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平台,把信息技术的服务落在实处。校园网建设中的内网是各个部门及各教研组管理和沟通的有效平台,先进的学籍管理系统、自动排课系统、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此外,拥有最新技术的未来教室录播系统、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校园广播系统等正在服务于全校师生,学校逐步实现了管理高效化、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学习个性化、生活信息化。
3.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管理,切实打造一支过硬的信息化队伍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关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是学校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拥有一批高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队伍,学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不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篇8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农学;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38-02
1 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垦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贸易为龙头,以加工为中轴,以种养业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涵盖整个农业经济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随着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高职学院应承担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构建以低碳化、智能化、功能多元化、劳动者知识化为特征的北大荒“绿色农业体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提质、产业延伸的重担。
作为农学专业本着“服务种子行业、背靠企业群、实施‘互惠互赢’”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学院多次与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北大荒种业下属的红兴隆科研所、双鸭山农场、友谊农场、松花江农场、青年农场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多多集团、哈尔滨硕谷种业等达成校企合作协议。
现有植物及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及土壤肥料、种子贮藏加工作物种子检验检测及栽培育种技术、植物保护农业微生物、标本室等九个专业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0000平方米。拥有黑龙江省农科院及其下属绥化农科所、五常农科所,北大荒种业及其下属的红兴隆种业、垦丰种业、北大荒粮流等,省农垦总局下属的友谊农场、八五三农场等14个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接待500多人次学生实习实训。
2 建设思路
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建立和发展,垦区将建成和发展现代粮食核心产业,主要发展基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从农业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绿色生态环保、观光设施农业、旅游生态农业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根据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由于种子生产与经营销售的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也比较长。与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教育关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专业“小学期分学段”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关键因素,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根据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专门型人才的要求,按照贴近生产、自我发展的建设思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使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使该专业学生取得“双证书”的比例达到97%以上;同时又能够发挥区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产业示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相关技术培训和园艺植物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任务,对周边地区及相关职业院校起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遵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建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将基地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
3 主要举措
根据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背景,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依托,根据现有的基础,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发展校内和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实训基地;从现有的农业基础出发,突出“技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四大特色,重点发展高科技、绿色、无污染等种植类园区以及养殖类和旅游观光类农业园区。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强化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引入校企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学院、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在近几年内:
(1)三年内扩建种子检验检测实训室,增加谷物分析仪、高精度种子水分测定仪、纤维测定仪等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使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种子检验检测中心。种子质量检测实训室建设,就建议按照我国种子行业要求,通过校企合建共享的途径进行建设,既可以用于教学、也可用于种子企业种子质量检测,而且还可以将学生教学实习与企业种子质量检测工作结合起来,按照行业标准,在校企专家共同指导下学习掌握种子质量检测岗位能力。
(2)扩建种子贮藏加工实验室,增加风筛清选机、比重清选机、成品仓分料系统、包衣工段平台系统、斗式提升系统等种子加工设备,使之成为种子加工中心。
(3)扩建种子营销实训室,成为种子营销实训中心。
(4)扩建校内良种繁育实训基地,使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0公顷。同时将原来实训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
(5)与北大荒种业合作,建立一个种子经营公司。
使以上三个中心、一个园区、一个公司成为学院学生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农业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平台。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立足垦区,本专业有多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实习的需要,深化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及其下属绥化所、五常所,北大荒种业及其下属的红兴隆种子业、垦丰种业、北垦种业,省农垦总局下属的友谊农场、八五三农场、八五二农场、双鸭山农场等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并在原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建三江种业、九三种业、八五一一农场、香坊农场、七星农场等5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2010年学院与松花江农场达成合作协议,在农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利用现有设备在园区建立实习实训车间,同时也可以为园区生产农业产品,并为农业种植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也可在蔬菜和水果生产上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发展,并为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农场可为老年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由学院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学院的平台为园区定向培养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级技能专门型人才,也可采用联合办学形式,利用农场学院现有的校舍和设施在农场办学,一方面为园区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为现有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院每年为实习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经费,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学生生产实践,企业优先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
篇9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园;现代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新时展的时代特征,新的发展趋势必然会带来社会行业的改革,信息化也不例外,信息化所带来的行业变革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幼儿园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需求,原有的、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幼儿园的发展了。所以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幼儿园管理者需要转变管理思路,利用信息化作为发展载体,促进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
一、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与信息化的必然联系
1.信息化发展是幼儿园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作为载体,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近年来幼儿园的发展之路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当前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板块的重要任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我们要利用信息化服务于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园的现代化水平。虽然幼儿园的信息化发展并不是幼儿园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但是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幼儿园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因而幼儿园的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2.幼儿园现代化建设与信息化的利用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任何有悖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都会被历史所淘汰,因而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较为优势的地位,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先进理念作为指导、先进科技作为武装力量,这样才能够取得巨大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作为支撑,创建科学的管理模式,不断促进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
二、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
1.创新思维,更新理念,打造现代化信息教育体系
任何事物前进的发展都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导,思维理念是指导事物前进的源动力,因而只有正确的思维理念才能够指导事物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幼儿园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摒弃原有错误的、腐朽的思维理念,利用创新性思维,在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教育体系。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幼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幼师知识的与时俱进,这样才可以保障整个师资队伍的先进性,从而发挥出幼师的带动作用,不断普及先进的信息教育理念,不断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推陈出新,在信息理念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推进幼儿园现代化建设的变革。
2.敢于革新,创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追求优质与品牌成为了当代大众的普遍心理。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许多品牌加盟园、连锁园等幼儿园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办园方式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了,学园管理者要敢于革新,创建科学的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的创建就必须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来完成,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及内部程控系统,丰富学园教学方式,不断拓展幼儿视野。同时,这便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挣脱了原有的区域框架的束缚,幼儿园的办公效率会不断提升,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也会不断加快。
3.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学园课程组合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由于幼儿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幼儿园教育方式在本质上与其他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幼儿园的课程组合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集中了动画、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改变了原有单一的、静态的教学模式,使得当代教学的结构性、立体性不断增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得孩子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缩短幼儿与外界的距离,通过接触不同的新鲜事物,使得幼儿眼界得到开阔,激发幼儿的个人兴趣,不断培养幼儿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幼儿后期的学习与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于信息化与幼儿园现代化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发展理念的指导和先进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撑下,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实现大踏步的前进。同时,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应当正视幼儿园现代化建设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谋求幼儿园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磊,金林艳.基于信息技术营造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以义乌市宾王幼儿园为例[J].幼教天地,2010(2):49-50.
篇10
关键词:ERP;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ERP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的简称,意思为企业资源计划,其涵义是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等,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给决策者支持的系统工具。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既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深化改革的需要,因此,加大ERP的研究和发展力度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在项目管理方面利用项目计划实现企业现代化建设
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执行详细的、系统的、务实的、动态的项目计划来实现。项目计划则会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不同的项目目标采取相对应的且适当的方法,例如工作分解结构,要保证项目目标与活动之间能够进行准确的交流,明确标记项目计划的关键时间点,并将这些标记设定为相应的结点,另外根据项目实施的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实现对项目的管理。再例如,在胜利油田的ERP项目计划中,制定出总体的项目设计方案,首先是设计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有模版学习和不足部分确认等,编程、配置和测试阶段工作有系统配置、程序开发等,最终用户确认、培训、数据上线阶段工作有系统切换等,上线后支持阶段的工作有现场支持、远程支持等,其次是数据整理与转换,然后是技术管理,最后是项目管理。然后依据ERP进行关键时间点进行设置,设计每项工作的具体工作时间,从而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二、业务流程优化是确立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ERP中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内容就是业务流程优化和知识管理,一旦缺少了这两项,ERP就会缺少了双翼,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认清所处的管理现状是关键,对于那些管理较为粗放的企业,通常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规范业务流程。基于ERP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其适应管理现代化建设。例如,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来自于世界其他工厂,于是成立了五百人的部门负责这项业务,为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各部门进行裁员,经过实际考察之后,发现员工有着严重的冗余现象。无论采用何种先进技术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福特汽车公司最终决定优化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善整个业务流程,从而将员工裁减到一百二十五人,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应基于ERP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减除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增值、重复的、不科学的环节。
三、以应用需求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导向
在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应用需求与技术供应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要有技术支撑,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应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出现内联网和互联网,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产生了新的管理理念,例如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思想,以及以网络化生产体系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要求,对ERP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ERP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应跟随时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改变。
四、攻坚克难建立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机制
建立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机制,实现灵活应用ERP,体现出企业的独特优势是企业制胜法宝。ERP系统十分复杂,使得企业在运用时很难较大的改变其核心架构,同时ERP管理理论赋予了企业管理新的定义,企业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已有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现代化发展对企业的需求,充分挖掘和运用ERP理念,以此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4]。目前整个中国的创新能力较弱,我国企业应该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技能,才能遥遥领先,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在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有效的应用ERP,采用在项目管理方面利用项目计划实现、确立企业现代化建设基础为业务流程优化、以应用需求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建设导向、建立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机制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还不是特别发达,加快建设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小兵.基于ERP系统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4:39-41.
[2]冯彧.浅谈基于ERP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2,13:305.
[3]童雪玲.基于ERP时代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10-241.
- 上一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看法
- 下一篇:粮食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