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约粮食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节约粮食的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节约粮食的感悟

篇1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鸢尾花(IRIS)是一种理想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跨学科教学模式。鸢尾花(IRIS)教学模式分为引言(Introduction),阅读(Reading),探究(Inquiry),展示交流(Sharing)四部分,旨在推动学生从阅读走向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格。基于鸢尾花(IRIS)教学模式,笔者开发并实施了24个专题的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问题与探究孕育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内容围绕“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形成“科学探究”“生活化学习”“经典教育”三大类别,共24个专题。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活动的多样专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素材和体验场境。

学生在进行专题课程学习时,带着课程核心问题进入知识场域、生活场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从而走进丰富、真实的问题情境。“灰霾天气”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生物入侵”情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经典传承”情境启发学生对理国、践行孝道的思考。例如,“自然”维度关注的核心是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从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物入侵》课程引导学生到相关场所观察入侵生物,了解它们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并思考应对之策;《广州地区的灰霾研究》课程以“50岁以上广州人的肺都是黑色的”为导入,启发学生对灰霾形成的原因、灰霾与天气的关系、灰霾的危害等问题的思考。其中一个学生小组,坚持定时、定点目测灰霾天气,拍照存据,并与广州市政府环境部门公布的PM2.5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得出他们的分析结果。

二、活动与交往催生核心素养

鸢尾花(IRIS)C合课程倡导“由阅读走向实践”,强调由知而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注重内外一致、和谐统一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关系的形成。综合课程主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创设了“自然而然”的条件。在鸢尾花(IRIS)综合课程的学习中,“活动与交往”是学生知行合一的催化剂。

在《节约粮食》课程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查找粮食的相关情况和知识,了解粮食的紧缺危机,了解节约粮食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策划粮食调查方案,对家庭、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浪费粮食的现象开展调查,并及时地把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交流。最后,学生针对调查情况,制定了节约粮食的计划,积极开展了节约粮食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

在《生物入侵》专题的学习中,笔者联合了鸢尾花团队的部分成员,进行了跨地域、跨校际的协作指导活动。江苏、广州的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主动质疑、自主选题,并基于研究主题逐步开展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本地入侵生物的知识,通过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思考了入侵生物给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及应对之策,并积极宣传物种入侵的危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学生不但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合作品质,也用行动展示了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与责任。

篇2

一、运用传媒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由于现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不太严格,这就使学校教育越来越有难度。小学生脑子是一张白纸,施朱则赤、施墨则黑,所以更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方

面的启蒙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学校德育中,我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我校

根据实际,利用校内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的教育。例如,我们发现少数学生有乱丢垃圾的习惯,就让小记者进行DV拍摄。拍摄的内容是小朋友捡垃圾的现场画面,小记者作现场采访,捡垃圾小朋友谈感想。昀后,校园电视台

作全校直播,小记者在直播时正面引导学生要规范行为习惯。又如,通过食堂小朋友吃中餐时能吃多少吃多少的DV画面,正面引导学生注意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利用电子图书,拓展学习空间

我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藏书较多,但经典较少,更新也较缓慢。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多阅读经典,学校建起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馆网站,不断更新、丰富电子书刊,满足师生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我们在选择读物上力求一个“实”字;在读书方法指导上力求一个“精”字;在要求积累读书笔记上力求一个“美”字。利用图书资源,学校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如结合母亲节,开展感谢母亲读书活动;开展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书活动还参加“在感恩中成长”的全省网络读书活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绚丽多彩,促进了语言素质的提高,促进了读书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情感与审美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精神境界的提高。

三、学会网络技术,培养自学能力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进入家庭,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学习方向,如天文、历史、美术、动画、考古、航空等等。然后让学生确定每天上网学习的时间,记录学习内容、学习困惑及学习发现,从而保持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教师指导学生作自我探究,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或查找资料,解决心中的困惑,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昀后,通过小组交流,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坚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四、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记战旗训练基地的两天特殊军训生活

草长莺飞的四月,我们学校近300人到巴中的战旗特训基地参加军训。这是一次特殊的研学旅行活动,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校外课堂。在这里,我们刚来时精神涣散怨声载道,离开时却是收获满满不忍辞别。

坐车一小时外加步行一小时,同学们还在幻想着研学旅行的目的地究竟是怎样的人间天堂。结果来到基地,教官们的大嗓门,严肃冷酷的表情,把我们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天空虽有蓝天白云,却依然抵挡不了火辣辣的太阳对我们的“特别关照”。我们是四排,站在训练场上,教官们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盆,一个杯子,一支牙刷,一条毛巾和一个小马扎。最后,教官给我们分宿舍。到了宿舍就教我们如何整理我们自己的东西,还教我们如何将被子叠为豆腐块。然后我们就到坝子里集合,教官开始教我们基本的规矩:见到老师或教官要问好;接水、上厕所必须排队有秩序;吃饭必须鸦雀无声,节约粮食……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紧张、刺激、充满挑战的军事化训练。

“一二一,一二三四——”你听,基地里响起整齐雄壮的训练声,那是三四五年级在进行列队与步伐的基本训练,他们整齐的踏步,稚嫩的声音,晒红的笑脸,俨然已把自己视为能吃苦的“小战士”;再看看我们六七八年级的训练情况,除了坐姿、站姿、列队与步伐等基本训练,我们高年级训练的重心主要放在拳法学习、个人生活能力的锻炼上。“贯耳冲击、抓腕砸肘、挡臂掏腿……”每一个新动作力争做规范,每一次出拳都要拼尽全力,每一次重复训练只为下一次动作更连贯。好一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擒敌拳”!

短短两天的基地生活,我们不仅经历了严苛的军事训练,还有轻松精彩的娱乐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训练之余,低年级小朋友“击鼓颠球”的游戏让同学们的机制应变、手脑协调、团结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他们在教官的指导下,空中接球个数越来越多;我们四排“小战士”在教官带领下进行了“信任背摔”挑战游戏,“同学们,我是六年级的张晨晨,你们准备好了吗?……”在同学们响亮地回答后,只听“啪”的一声,一个人影从2米的高台轰然倒下。倒下的声音见证着同学间彼此“信任”的力量,也宣告着自我心理恐惧的成功战胜;最有意思的还要数野炊活动了!同学们按照教官分好的任务,你烧火,我洗菜,他拾柴……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将炒好的菜端给教官和老师尝一尝,烧好的汤和同学们一勺一勺来分享。真是其乐无穷,醉在其中啊!

篇4

雷锋,一个平凡的战士,却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创造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在又一雷锋纪念日到来之时,一起弘扬雷锋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共同阅读吧!

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一)三月份一开学,就如火如茶地开始学雷锋月活动。

周一班对会上老师讲了各种雷锋事迹和雷锋,名言,让我们学习雷锋那种钉子精神。为了让我们在三月份不忘记要学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还让班长们为三月份办黑板报。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雷锋出生在贫苦家庭;更认识了像雷锋这样的人!

为了学习雷锋,我们决定要为班级添一份绿。因为我没有捐,所以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值日时要比平时更认真;在大扫除中,主动举手;在课堂时,积极勇跃发言;在公共汽车上,老人上车,要恭敬的让座;在学校里,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见到老师问声好。

为了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我们我们班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手抄报,让我们了解更多,更广的雷锋故事。

学校要举行花样跳绳比赛。由于我想补偿没有为班级添一份绿的遗憾,我和李梓榆、巴亭闵主动举手。经过激烈的选拔后,我们通过了。在比赛时,因为我们全班团结一致,最后,我们赢得了冠军的荣誉!

后来,我又参加了经典诵读。是关于雷锋的,我们班经过几次完美的练习后,准备在三月份的尽头演出!

虽然三月份要过去了,但雷锋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心中!我通过三月份知道了:我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在平时做帮助他人的小事,不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别人的利益就是小雷锋!

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二)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对,这些都是雷锋叔叔的名言。

雷锋,一个熟悉而响亮的名字;雷锋,一位平凡但却伟大的战士。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3月,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当他那微笑的面孔再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他那些动人的事迹再一次被颂扬……我被感动得流泪了。雷锋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行为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傻”,其实却是真正的大公无私。他对待别人像春天般的温暖,他那无私奉献而又不求回报的精神传遍了每一个角落。雷锋的故事一直在感动着你,感动着我,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转眼间,雷锋离开我们已经近_年了,但数不清的“活雷锋”却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颗颗爱心跳跃着、欢呼着,令生活变得更加温暖、充满希望。在各种公益活动中,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一次又一次地举起爱心牌,捐赠数目一涨再涨。医院的门口,献血的人排起了长队,他们不收一分报酬……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他的精神却流传在新时代。

雷锋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它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和睦温馨。那种对人人抱着亲爱友善的精神所产生的喜悦,才能称为快乐。于是,我下定决心,把雷锋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每当给某个灾区捐款时,我都会拿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每当学校里有散碎的纸片时,我总会弯腰捡起来;每当同学遇到难题时,我会主动地帮他解决。

虽然我做的这些事情很小,但我一定会坚持去做。我们大家都来学习雷锋精神吧,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如果人人都像雷锋那样去做,生活将变得更美好。

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三)雷锋,一个真正的伟大人物,虽然只活了_,但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却都闪烁着光芒,雷锋没有战场上奋战经历,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仅仅是一种无私的精神。

在人们的平凡生活中,雷锋精神犹如明媚的阳光,永远给人们带来温暖和阳光,尽管她已经离开很久很久。雷锋用他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他那样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中国人都记在心里。

每一次想起了雷锋,就想起常说的这一句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悲伤。又有多少人能向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永远想那么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其实,我们身边一直都有“雷锋精神”啊,在工作上,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刻苦,勤俭节约,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与人和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公司的发展,也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切成功都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一个优秀的班级,更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当同学跌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当同学上课找不到笔了,我们递给他一支,当同学忘记带尺子了,我们有多的就借给他用。雷锋做的每一件事情几乎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我用伟大形容雷锋叔叔,也不是说明人人都能达到雷锋精神,其实,我们只要做一点点小事,出一点点力就可以了。身处美丽的校园,望着我们那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雷锋精神吧: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有没有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有没有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有没有坚守在你的岗位上?

让雷锋精神常住我们我们美丽的校园!最后祝大家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四)雷锋,一个久而不朽的名字,他流传下来的光荣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而如今,进入到科技发达的日子里,大家可能都淡忘了雷锋,更淡忘了雷锋精神,直到星期五的这一节班队会课上,我们才缓缓的记起了雷锋。

雷锋,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心人,他以身作则地告诉了人们,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帮助别人,并不求回报的人,才能是真正快乐的人。想到这里,脑海里隐隐约约的勾勒出1986年8月15日早晨八点多钟的情景细雨霏霏,雷锋和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来,回来时便观察到车身太脏了,于是便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雷锋便主动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

当部队的人把雷锋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时光倒流,如果我能穿梭时光,那么我一定会让雷锋站到较远的地方指挥,这样就不会发生意外,造成死亡,人们不常说,帮助别人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好报,可是,为什么爱帮助别人的雷锋就没有老天的眷恋呢?我希望雷锋可以活的久一点,这样他就可以无穷止境的帮助别人,这样他的一生才充满光辉。

生平,雷锋最喜欢帮助别人,他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一生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还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国家,家人寄钱时,他不仅不用,反而捐给那些比自己更需要钱的人,而他呢,没有钱买生活用品,就连破的袜子都不能扔,反复使用的情况下还要缝缝补补,就连温饱也顾不上,你说,他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过,我觉得他快乐,看到老奶奶脸上泛着红光,看到小孩开心的笑了,看到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时,他一定是无比的骄傲,无比的自豪,他胸前的红领巾也仿佛再说,好样的!你真是好样的!我为咱们中国能有一个像你这么爱帮助别人的人而感到自豪!脑海里可以想象到那画面,那画面特别的感人回到现实,我觉得,我现在实在是太幸福了,生活相比以前,肯定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交通变好了,房子变得又高又大,就连科技也发达了,再也没有像革命时期那样的贫穷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美好的生活是建立在那些英勇战士的死之上,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处遇也就不同,在雷锋那个贫穷的年代里,只有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才有可能生活下去。

现代人总是把雷锋精神提在嘴边,可我真心的号召大家,从现在开始,要大量的帮助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友谊的手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们人活着,难道只追求名利、生活、钱吗?一辈子不帮助过别人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也终将一辈字活在孤独之中,3月5日就是雷锋日了,我希望雷锋可以世世代代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纪念日心得感悟作文(五)光阴如梭,一晃儿雷锋殉职就_周年了。细细回想一下自己走过的年轮,很多成长的烙印上面都沾满了有关“雷锋”的名字,雷锋精神始终在深深地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可以说,雷锋是我心中永恒的丰碑。

雷锋在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默默无闻的为人民服务,一丝不苟的将自己投入工作之中;他在生活中,从不乱花一分钱,节约粮食、水、电,尽量减少国家的开支。他省吃俭用,将剩下来的钱支援农村生产和灾区人民,帮助那困难的人。他还每天扶老人过马路,帮小朋友找妈妈,帮身体有缺陷的人提菜……这些事情,雷锋都当做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而踏入新世纪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亲人、邻居、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捐给灾区、不幸的人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就这样与社会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作为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学校的一名学子,在学校里就要爱护学校的设置,保护学校的环境:在班级里要热爱班集体荣誉。对同学要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包容。对自己的老师、长辈要有礼貌。对自己的父母、亲人要关心、问候。常去敬老院与那些老人们进行沟通、交流。

篇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社会适应这一节,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的要求:4至5岁孩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5至6岁注意节约资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由“要我节水”变成“我要节水”,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师民主管理,会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自觉遵守的人多了,效果自然会很好。

一、节水常规起于始

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作为班主任都应该有自己心中的常规目标,不因某方面的原因而放弃,虽孩子可能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要让孩子知道事情就是要这样做。如:垃圾应放在指定的垃圾筒、玩具要收到篮子里……可能有的孩子一次两次不能做不到位,但在成人多次语言提醒、身体力行的示范下,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将会成为一种自然。

“节约用水”我们就要从用水开始,在孩子一日生活各环节,都与水有不解之缘,早上入园,孩子哭了,你会把他带到卫生间洗洗脸照照镜子,与水有了第一次接触,孩子手脏了要洗手,吃午附餐要洗手,上厕所要洗手……孩子有太多与水接触机会,如何把握第一次洗手环节,我是这样做的,效果还不错。该吃附餐了,我带孩子开着“小火车”进了卫生间,我没有急着让宝宝洗手,而是以水管的口气说:“我是小水管,里面住着许多小水滴,他们会帮助宝宝把手上的脏东西赶走,宝宝们你们要轻轻打开哟,别把我弄疼了。”接着老师示范怎样打开水龙头、怎样洗手,我用语言提醒“轻轻地、小小的、搓一搓、关上”,第一次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洗手任务。第二次, 我们采取数数的方法,开始教师示范,口数1、2、3,手在水龙头下快速搓,然后幼儿模仿做,接着表扬模仿得好的幼儿。第一周我们进行洗手明星评比,让孩子们得到正面的鼓励。几周下来,我发现孩子们有了节水洗手的良好开端,有的小朋友还会在家教家人也数数洗。开始我们从水的大小和用水时间上控制,接着我们从废水利用上教孩子们节约用水,我们在每个水龙头下放了一个桶,把小朋友洗手的水接住,拿过去冲厕所,在老师的语言指引动作示范下(宝宝手洗干净了,脏水老师冲厕所)一段时间下来,小朋友们发现水桶满了,就喊老师:“老师,冲厕所了!”回家也学着老师在水龙头下放个盆,说是接洗手水冲厕所。幼儿的行为习惯受成人的影响很大,成人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幼儿突出的特点是喜欢模仿。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成人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来强化他们的节约意识。

二、正常游戏是关键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着无限的魔力。孩子天生喜欢玩水,但幼儿在洗手时玩水是不合适的,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有其他更多的幼儿模仿,建立起来的常规就会被破坏。如果光是为了稳定常规而完全否定幼儿的发现,打击他们探索的兴趣,这又合理吗?孩子们在玩水过程中会发现水的许多秘密,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要玩水。比如,用手抵住水龙头口,水会沿水龙头口边缘向四周喷射,这让每个孩子感到好奇,所以在洗手时总是乘老师不注意试试那种喷水的感觉,哪怕是把衣服弄湿了,他也不在乎,这时,说教是抵不住诱惑的,怎样满足孩子的好奇又不浪费水呢?那就是玩水游戏,在玩水游戏区准备许多带洞的塑料袋,带洞的饮料瓶,(洞有针眼大或稍大一点)告诉幼儿玩的方法,先把袋或瓶套在龙头上,用手捏住,慢慢打开水龙头,水压渐渐变大,水渐渐从洞中冒出来,最后射出来。老师先请节水能手玩这些游戏,看见别人玩得有意思,那些爱在卫生间玩水的小家伙们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逐渐加入到老师精心准备的游戏中来,当然为了培养节水意识,玩过的水我们用来冲厕所,拖地,用我们自己的言行感化孩子。孩子是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创设支持孩子探索的游戏环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玩水游戏正常化是解决孩子偷偷玩水的关键举措。

三、随机到主题升华

不管你工作有多细致,那些爱探索的小家伙们不会让你省心,这就要靠老师的随机教育的本领啦。有一次,小朋友们洗完手后坐在教室里准备吃附餐,因为我在收拾开展活动用的用具,手上沾满颜色边到洗手间洗手,来到洗手间后,我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走进厕所一看,原来是男厕所上的水阀没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上厕所冲厕所是好事,但不关不就浪费水吗?回到教室,我就问:“是谁今天开了水阀没关?”没有小朋友应答。很快我意识到,可能我的语气有点僵,孩子不敢承认。接下来,我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不是老师责备你们,我觉得你们上厕所就应该冲,但唯一做得不对的是没有人上了要把水阀关掉,这样就不浪费水……”还没有等我说完,就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对不起,我错了”。我欣慰的笑了,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接下来几天他主动承担起开关水阀的任务。

我借机组织了一节“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我们利用动画片“小水滴旅行记”引导幼儿了解水有许多用处,世界上的万物都离不开水。我们播放了干旱照片,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地水缺乏的实情,激发孩子们的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让孩子们讨论该如何节约用水(洗手时水龙头开小点;洗衣、洗菜用盆接水洗;……)、如何利用废水(淘米水用来洗菜、浇花、浇蔬菜……;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拖地……),引导孩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最后,通过小结,我们向孩子们展示了节约用水标志和世界水日(3月22日),课后孩子之间会相互提醒“今天你节水了吗?你的节水标志在看着你呢”。

主题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小,擦肥皂时,将水龙头关紧;还会把洗手的水储蓄起来冲厕所、用来浇花……还能主动关掉在滴水的水龙头……

四、断水体验是感悟

篇6

关键词:情感运用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这一要求旨在使思想品德教学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实践证明,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激情,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一、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平等、民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这种情感与学生交流,才能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无不与学生建立着广泛的交流和碰撞。要体现平等、民主,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等、民主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亲近也会让学生与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布置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冷眼旁观,而要参与其中,认真倾听,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开小差,可以轻拍其肩,不经意地提醒;与学生谈话,要上身略有前倾……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才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锤炼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首先,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幽默是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体现,是健康品质和教学机智的智慧之花。教师幽默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我讲“青少年要增强自律能力”时,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这不是限制了自由吗?为什么又说他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这二者是否矛盾?”为了化枯燥为生动,我编了这样一段文字。一天,风筝摇头摇尾地对线说:“老弟,你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动的空间。然而,就在它将线挣断的一刹那,却一头栽进了无底的深渊”。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了二者的关系。

其次,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或高亢热烈,或深沉凝重,或势如破竹,或柔似细雨……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起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百年沧桑,百年抗争”时,可用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学生们个个紧绷嘴唇,泪花闪动。让他们深切地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辱”的道理。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是在运用以情生情的机制,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则是在运用心境生情的机制。因此,教师若能“双管齐下”,则能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具体方法。如讲到“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这一内容时,因为教材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联系与之有关联的事件,而“海空卫士”王伟的英雄事迹正好与本课相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王伟作为一条主线,利用朗诵、图片、音乐等教学,鼓励同学们向“海空卫士”王伟学习,这样,整堂课都可以沉浸在一种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之中,师生情感均十分饱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四、联系生活,丰富学生情感

篇7

一、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确,学校德育不能简单地将学生置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尤其是在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采用传统的、简单的、单一的管理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学校德育要面对现实,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倡导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校确立了“该学生做的、学生能做的,放手让学生做;该学生做的、学生做不了的,教给学生做;不该学生做、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的工作思路,并努力探索在生本理念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1.形成管理网络

我校建立了德育管理两条线:一条是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班主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工作方向;另一条是学生会、团委――各班委会、团支委――各班工作小组,让学生干部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每天的日常管理,对各项常规进行检查和信息反馈,组织学校里的各项学生活动。还设立了楼层纪律值周生、卫生值周生、操场管理员、食堂管理员、两操指挥员等职位,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管理。

2.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治自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价自己,促使学生将道德意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各班班长准时进行周会。先由本周值周班长总结值周工作,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再将讨论信息带回班级,与班级学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将解决问题的建议在下次周会时反馈上来。经过几次班长周会的商讨,师生共同制定了文明公约:1.文明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抄袭作业;认真完成前置性作业;考试不作弊;多看书开阔眼界。2.文明守纪。不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不在走廊里打闹;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随意践踏草坪。3.文明就寝。按时作息,熄灯后不在宿舍内喧哗、打闹、玩手机、吃零食。4.文明就餐。排队就餐,不随意插队;节约粮食,不乱倒剩饭剩菜。

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大大减轻了值周教师的工作量,增强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学生的责任感得到了提升,校园的环境也得到了美化。

3.创建温馨的住宿环境

学生在校住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德育资源。我们从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起,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独立生活,还要学会和他人共同生活,承担一定的住宿责任。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打造寝室文化,创建温馨的寝室环境。我们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共同生活的机会,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等友爱、互相帮助、诚实守信的同学关系,使学生在每天的集体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在生本理念下的自主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我校全力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1.学生自主安排主题班会。政治处要求各班学生自主开展主题班会,并月月进行评比和展示。通过组织班会,挖掘学生潜在的管理能力,包括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思辨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上一个台阶。例如,今年三月份我校开展了以“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内容要求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制定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班会的设计和节目的编排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体现了生本理念。此次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经过学生们的周密安排和精心准备,各班的班会都特色鲜明、紧扣主题、贴近生活。班会上,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观看其他学生表演,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方面的缺点和不足。班会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掉陋习,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中学生。

篇8

刘芳岭是银川一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银川一中团委书记,8年来,她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位于宁夏前列,获全国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荣誉,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将成功经验辐射到全区,为各地校长、心理教师进行展示和培训,为促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她致力于共青团工作,在银川一中开展的各项共青团工作,对青年教师和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为学校教育工作贡献了力量。她致力于公益志愿活动,在自己做志愿者的同时,也带出两个团队――银川一中青年教工志愿服务队与银川一中紫罗兰志愿者社,指导开展多种多样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银川一中于2016年获“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其中有她的很多付出……

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最有价值的工作

刘芳岭于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银川一中工作,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彼时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起步不久,学校并没有可供心育工作开展的“土壤”。刘芳岭初到一中时,学校的心育工作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团队没有导师,只能单打独斗。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开展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刘芳岭没有退缩,她先从课堂入手,让学生们了解心理课、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逐步为学校心育工作铺垫基石。作为一个刚入职的教师,她的职业理想很简单,只求“对得起专业、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也对得起良心”。从零起步,构思、钻研、试课、反思,终于,心理课从一门被“嫌弃”的课程,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课程。许多老师都开玩笑,说学校的心理课是不能占用的,否则学生会“抗议”。此后,银川一中心理课排上了学校课表,并且在这些年里不断增加课时,这在全区各校中,是很少见的。

课程稳定下来后,刘芳岭就开始展开心理咨询工作,她利用课堂或各种机会给师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调研他们的需求。由于刘芳岭亲和温暖的人格特质和真心关爱学生的情感,大量的学生开始涌向心理咨询室。一个人面对全校三千多师生,还有部分家长,其实是非常重的工作量。每一次个体咨询都要占用刘芳岭一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只是“谈话治疗”,但实际上要用到的专注力、精力、体力以及脑力是非常多的,一天几节课加上很多心理咨询,她常常精疲力尽,这八年来,她常常因为给学生做心理咨询错过吃饭时间,也无数次因为保安不知楼中有人而被反锁在楼中。有时候没有场地,她就在教室外面、操场上、校门外的花池边上和学生谈心。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咨询的资料需要被保密,因此大家并不清楚她私下的付出,工作量得不到认定,考评分数最低,没有相应报酬,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工作是“花架子”……但刘芳岭却坚持了下来,看着学生们愁眉苦脸而来,心情舒畅而去,就是她最大的满足。慢慢地,银川一中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了起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了全宁夏心理咨询量最大的一所中学。刘芳岭的咨询量达3000人次以上,成为宁夏最有经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许多外校甚至外省的家长学生都慕名前来……

就这样一步一步,刘芳岭逐渐将校园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了起来。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色,她组建了宁夏第一个学生心理社团――灵动心理社,带着孩子们做活动,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力;为学生进行大型的心理普查,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也是宁夏第一;开展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主题教育活动;编辑印发学生心灵感悟文集《心灵花园》,上千份文章,逐个挑选,逐份修改,逐个评语,进行心理疏导和学法辅导;开展成长记录册制作展示评比活动,开展班主任讲座,教师讲座等……起初因为没有其他部门配合,一旦开展一项新工作,工作量就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数量非常庞大。有一年她因为用眼过度导致右眼视网膜脱落,险些失明,当时家人朋友埋怨她:“并不是主要学科,又不涉及高考,做那么多也没有报酬和奖励,何必自找麻烦。”她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觉得:“很多人都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最有价值的工作,有些东西不需要通过外人的评论来获得满足,也不是非得追求什么外在奖励,只要真正有人受益,就是最大的意义。”

通过长期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她的工作终于得到大家认可,并且做出了特色。2015年,她几乎凭一己之力开展起来的心育工作,获得教育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荣誉,是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学校之一,也是宁夏最,成为宁夏对内对外的心育示范学校。刘芳岭也在2016年获中国心育委“心理健康教育卓越人才”称号,开展的工作被写入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书系。将一项几乎空白、并不被人看好的工作承担起来并坚持下来,让大家认可并广泛受益,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辛苦和付出,来自于责任感,也远远不止是责任感……

务实创新,开展各项共青团工作

说起共青团工作,刘芳岭其实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接触了。在高中时,她就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组织同学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对共青团工作最初的认识就是来自于那个年代。

2014年底,银川一中青年教师逐渐增多,学校团委成立了青年教工团支部,刘芳岭老师任青年教工团支部书记。三年时间,她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数次团组织生活:2014年到盐池一中学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教学教研活动;带领青年教师餐馆古长城,在长城上诵诗;带领青年教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红色教育;策划组织“军事体验日”活动,与武警部队联欢,进行国防教育;带着青年教师参加团工委组织的各种活动,健步公益行、义务植树、趣味运动会……带领单身教师参与各种相亲活动,关心他们的个人问题;以青年教工团支部,组织或协助学校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教工趣味运动会、新年联欢会等,让一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获得一致好评……

2017年,刘芳岭老师担任银川一中团委书记一职,开始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活动。她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各项活动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使得活动更加新颖和有效。在3月学雷锋月,组织了以“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月活动,整个活动由“青年教师在行动”“一次有意义的党课”“老年公寓爱心慰问活动”“全员志愿”四个子活动组成,历时一个月,广受好评……手工社与银华社区联合,举办“相约三八,感恩母亲”特色活动;举办“美式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会;与宁夏电视合举办“沟通成就未来”大型讲座表演、职业体验活动;结合学校后勤服务中心策划活动,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与政教处联合举办银川一中心理健康月活动,大型户外拓展主题团日活动等。由她策划的银川一中首届高三年级“追梦励志行”徒步健走暨成人礼活动也在进行中。

结合职业与专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大学期间,刘芳岭就担任学生会干部以及系素质拓展部部长,组织参与数次志愿服务活动,到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地方进行爱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遇到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了自己的爱心能够带给他人的温暖,一颗爱心志愿的种子开始在心里萌发。但是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萦绕心头:什么是志愿者,该怎么做志愿者,怎样才能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得更好更有特色。

参加工作以后,她着力开展学校心育工作,在志愿活动方面一直以来的疑问找到了方向,那就是结合自己的职业与专业做志愿服务工作。常规的爱心志愿活动固然也很有意义,可是心理服务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许多需要心理支援的个人和家庭,都是非常无助的,心理干预常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家庭,甚至能预防许多疾病暴力事件的发生,如果能用专业技术去服务有需要的人,岂不是更有意义。工作与志愿活动并不冲突,反而是互相补充,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做志愿活动,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强的专业素质,就可以做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篇9

【关键词】 电视剧音乐;主题曲,片头片尾音乐;流变

在半个世纪的探索和跋涉中,中国电视剧音乐经历了素年也拥有锦时,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自己观念和特质的艺术形态,在艺术和技术的“合流”中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俄罗斯思想家赫尔岑说过:“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提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1]236为此,我们展开五十多年来电视剧音乐艺术的实践史册,以期“知史而后兴”。

一、中国电视剧音乐初创与发展阶段(1958年—1980年代)

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问世。这是一部30分钟的单本剧,由于没有磁带录像设备,只能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所以,更谈不上电视剧音乐的使用了。但是这部忆苦思甜的电视剧却反应了当时的现实诉求——国家面临粮食短缺、极力号召节约粮食。这部剧的诞生说明从源头开始,中国的电视剧创作就奠定了沉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后的五十多年中,每一次的时代变迁,每一回的潮起潮落,我们都能在小小的荧屏中看到光阴的印迹。

期间,电视剧的创作完全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现生机。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9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这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电视剧,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个大胆的尝试,尽管在艺术上并不算成功,但还是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尤其是电视剧的主题歌《曙光在前头》,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该主题歌是由王扶林、凌晓作词,阎飞作曲,整首歌曲快速有力,曲调激昂,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真正开启中国电视剧时代的是1982年的《蹉跎岁月》,这是第一部描写知青生活的电视剧。《蹉跎岁月》根据叶辛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因其生动再现了时期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历史而名极一时,囊括了第三届“飞天奖”和首届“金鹰奖”。该剧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由叶辛作词,黄准作曲,其缓慢深情、如泣如诉的旋律和述说心声的歌词,准确的抒发了一代青年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对命运的反思和抗争,对幸福时光的回忆,对新生活的向往。这首歌真正成为一代人“难忘的歌”,唱出了千万人的青春记忆,唤起了无数人对人生的感慨。从《蹉跎岁月》开始,知青题材的电视剧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电视剧类型。从1980年代的《今夜有暴风雪》、《雪城》,一直到1990年代的《孽债》,再到2012年的《知青》,知青以及他们儿女的故事仍然不断的让人们感动和伤怀。这些电视剧的音乐《心中的太阳》(《雪城》的主题曲)、《哪里有我的家》(《孽债》的主题曲)、《曾经》(《知青》的主题曲)也都从容的传递着那段集体记忆。

二、中国电视剧音乐成熟与创新阶段

(1990年代——至今)

进入1990中国电视剧站在新的起点上并迅速发展成熟起来。题材越来越丰富,制作手法越来越纯熟,画面越来越精致,视听语言越来越生动,呈现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态势。从以《渴望》为开山之作的家庭伦理剧,到以《苍天在上》为开端的反腐倡廉剧,从《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军旅剧,到《将爱情进行到底》为起点的青春偶像剧,从名著改编剧到主旋律电视剧,从海岩剧到古装穿越剧,电视剧音乐也伴随着电视剧一路成长。在《国剧盛典·回响30年》(1)中由观众参与投票产生了30首最具影响力电视剧主题曲大奖,分别是《一只难忘的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好汉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悠悠岁月》、《为一句无声的诺言》、《我不想说》、《糊涂的爱》、《重整河山待后生》、《百姓才是头上天》、《故事里的事》、《向天再借五百年》、《让爱冬眠》《我很好》、《暗香》、《等你爱我》、《千万次的问》、《木鱼石的传说》、《爱如空气》、《你快回来》、《当》、《历史的天空》、《心中的太阳》、《篱笆墙的影子》、《济公传》、《我很好》、《投入的爱一次》、《圆梦》。可见,这些歌曲和电视剧一样,在一代代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除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歌曲之外,电视剧中的音乐也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运用其中,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橘子红了》里的无调式女声哼唱、《冬至》里的古典音乐《魔笛》含而不露的暗喻哲理、《大宅门》里的京腔京调、《乔家大院》里的山西地方曲调的运用、《青衣》里黑人说唱音乐RAP的巧妙出现,使得古典、民族、流行元素在电视剧音乐中游刃有余、出奇制胜,带给我们更多的审美感受。

五十多年来,电视剧音乐润泽和装点下的电视剧更流畅、更激烈,更眷注心灵、更铸就理想。电视剧音乐艺术也在此起彼伏的电视剧文本更新中,经历着自身的种种美学裂变。但是,当我们试图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链条中为电视剧音乐寻其端绪时,五十多年中上百万集的研究样本却给电视剧音乐史的梳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当我们难以接近险峻的山顶时,山脚下的一汪泉水却能映出山峰的倒影。于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走进中国电视剧中最繁盛的、产量最高的家庭伦理剧题材中,以十年为一个刻度,撷取刻度区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每部作品相同的时间位置,记下重要节点处音乐的姿态和作为,最终通过一粒沙里看到的世界,力图掀开电视剧音乐史书写的一角。

下面我们就将分析1990年播出的《渴望》、2000年播出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10年播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三部电视剧的片头音乐、片尾音乐和剧中配乐。

(一)《渴望》:通俗歌曲带来久违的心灵温暖

1990年初,商品化、市场化的浪潮裹挟着时代、人群奔涌向前,人们在放浪形骸的奔跑中回过头来,却发现文化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踉跄。“人们渴望片刻的理解和抚慰——用欢笑温暖现实的冷冽,用通俗故事引动的泪水暂一冲洗蒙尘的心灵。”[2]52此时,电视剧《渴望》(2)出现了。

《渴望》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电视剧。它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清新健康的格调和对人生价值的孜孜探求,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引起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它以家庭为轴心,通过两座四合院、一栋小洋楼、四户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再现了动乱年代和变革年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历程。家庭伦理剧一直是中国电视剧撩拨老百姓情感神经的最佳剧种,也是传达出变动的社会格局中市井小人物心声的最佳载体。显然,在民族文化心理的建构中,《渴望》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一则道德预言,但是在视听语言的打磨和锻造上,它还明显滞后于同时代的电影《红高粱》、《菊豆》等。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理性审视,剧中的音乐在今天看来仍然可圈可点,它虽没有欧美音乐的洋范儿,也没有中国传统民乐的堆砌,但营造出“悠悠岁月”感的质朴旋律就这样静静的流淌着,进而流进亿万中国老百姓的心中,难以抹去。

电视剧《渴望》的音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片头曲《好人一生平安》、片尾曲《渴望》、插曲《每一次》,以及由三首歌曲变奏发展而来的诸多配乐,还有多段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的背景音乐。

片头曲《好人一生平安》由易茗作词,雷蕾作曲,李娜演唱。歌曲旋律悠长,具有叙述性,以回忆的口吻向我们娓娓道来“有过多少往事”和“有过多少朋友”。此曲在电视剧的开头,奠定了全剧的基调,深化了主控思想。歌曲的前奏由小提前奏出,细腻悠长的琴声一下把我们带入到那些年发生的那些事。前奏部分分别用了三个镜头:摇晃的钟摆、钟表的表盘、盛开的迎春花。在第三个镜头时,“渴望”的大红色片名缓缓的出现,女声演唱进入。

片头中画面的选用独具匠心。其画面与音乐有着相同的节奏和情感基调,共13个镜头,镜头的切换速度大概是每10秒钟一个融入融出,节奏和缓。画面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人,选择的全是主人公用过的物品或者是生活过的环境——初春时节盛开的黄色迎春花、滴着水的水龙头、放着亚茹和罗刚幸福照片的相框、未完成的毛衣和散落在地的红色毛线球、盛开的水仙等等——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13组镜头犹如13幅油画静物,但每幅画中总有一种动态的元素吸引人的眼球,如来回摇晃的钟摆、不时飘落的雪花、不停摇曳的树叶、不断闪烁的烛火,配合着流动舒缓的音乐,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首歌在第45集再次出现,但略有改动。竹心离开北京远赴美国,她坐在开往机场的车中,此时的歌声深沉的响起,歌词不着痕迹的将“好人一生平安”改成了“好人一路平安”,似在祝福这个执着于爱情又奉献于真情的竹心。

片尾曲《渴望》由易茗作词,雷蕾作曲,毛阿敏演唱。整首歌传递出一种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人们在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恩恩怨怨之后,对待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依然选择执着。歌曲旋律平实,没有花哨的装饰,节奏平稳,速度中庸,和着歌词,将人生感悟徐徐道出。只是在歌词的中间部分发出了“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的疑问,但这里的疑问并不需作出解答,因为剧中的主人公们早已有了答案。

用当今的评判标准来看《渴望》中的音乐,好像所有的音乐元素都欠雕琢:也许配器色彩过于清淡,配乐的使用过于机械和单一,音乐的制作稍欠精致,音乐表现的戏剧冲突没有那么的激烈。也许《渴望》的音乐中所传递的世界观早已不再适应这个光与影高速旋转的现代社会,但音乐所传递出的那质朴的美好和简单的无私却依然能够让人在某个瞬间被打动,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说唱与民谣的双重谱写

2000年,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3)的播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剧中主人公张大民挣扎于种种生活的困厄之中,却没有丧失品味点滴幸福的能力,成为当时观众定义幸福生活的比照样本。剧中赞颂了蕴含于国民性中深厚而广大的积极的正能量,讨论了“无望与希望同在,泪与笑共存”[3]23的幸福存在方式。

经历了20世纪最后十年的中国社会和社会各阶层的民众, 其精神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所呈现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也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陶东风先生称这种变化为“社会同质性的消解”[4]1。更多的时候, 这种变化还可能以社会心理投射的方式进人大众文化领域, 电影、畅销书、流行音乐, 都有可能装载社会群体要求, 投射群体心理幻象。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载体非电视剧莫属。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出现,正像人们吃多了大鱼大肉(4)之后端上来的一碗萝卜汤,及时而又恰如其分的满足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剧中的音乐正如这道萝卜汤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盐,为整部电视剧调味,增加了些许回味无穷的味道。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音乐出自小柯之手,这是笔者个人非常欣赏的一位音乐人,曾为多部电视剧创作音乐。片尾曲《日子》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随着剧中场景的一幕又一幕的回放,电视剧所表达的核心意象随着歌声一次又一次的传递。被编导精心锤炼的片尾共22个镜头,这比十年前的《渴望》足足多出一倍,画面更流畅,音乐更贴切。在前奏 “啊,呀啦啊”的看似随意的歌声当中,对生命的感悟缓缓道出。画面的选择也很独特,首尾两个镜头都是长镜头,而中间的20个镜头都来自剧中主人公们的生活片段:下岗后的张大民肩头前后搭着两个大包沿街奔波,推销暖瓶以维持生计;张大民陪着拼命考大学以逃出生存窘境的大军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胡同;淋着雨正一盆一盆淘门前积水的张大民,眼见大军又领进门来一个抢占原本拥挤的陋室的准媳妇;车水马龙的都市大马路上,满脸笑容的张大民蹬着小三轮板车,载着也同样满脸幸福的怀孕的妻子;靠树建起的温暖小屋里,做了父亲的张大民幸福的抱起襁褓中的儿子……一个场景搭配一句歌词,节奏平稳,旋律富有韵律,和声运用巧妙,层次丰富,配器清爽自然,与《渴望》的音乐相比,加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音乐织体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歌曲中有出现,不是一味的平铺直叙,但给人感觉并不突兀,如同生活中人们随意哼唱出的曲调。歌曲中透露出些许的无奈,但无奈中又有一种温暖的力量存在,面对生活的百般无奈,发出“你这又何苦呢”的感慨,然而生活还要继续,不仅要继续还要更加精彩的活下去。歌中和剧中同样传达的生存感悟把人们带入加缪笔下的西西弗境界——诞生到一个荒谬世界上来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明知世界冰冷,仍要尽力燃烧”[3]25。

电视剧里的另外两首歌曲也十分的有特色。片头曲《活着》由李小龙作词并演唱,小柯作曲。这是一首说唱音乐,搭配着片头那片树木环抱的四合院屋瓦、灰蒙蒙天空中盘桓的鸽群、剥落的黑白砖墙,一个男声开始跟我们“唠叨”起来。这种说唱音乐似乎预示了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或者说甚至放大了他的这一“贫嘴”的特质。对于张大民来说,“贫嘴”不单单是一种话语方式,更是他面对残酷生存困境的一种生活态度,从现实的角度审视,这也是一种孕育于底层的生存智慧。所以在每一集的开头,在说唱音乐的引领下,观众更快的进入剧中状态,一步步走进张大民那所谓“贫嘴的”、“幸福的”生活。

另一首歌曲是插曲《婆婆丁黄》,由邹敬之作词,小柯作曲并演唱。这首歌曲出现在剧终前的那场重头戏:一大家子人和四合院的邻居围坐在桌前给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过生日。母亲辨认完子女后把孙子小树误认成少年时期的长子大民,随之忆及当年丈夫因锅炉爆炸而死,嘱咐大民陪自己去看看丈夫。突然之间被撕开痛楚记忆的大民欲阻止母亲,但母亲清醒而决绝的让他“记着,别哭!”此时由钢琴奏出的前奏响起,小柯那深沉而又冷静的歌声缓缓进入,“婆婆丁黄 婆婆丁黄 婆婆丁在墙外面静静的黄……她不知咸啊她不知甜 她不知每个人能把家找见 她等着花开 她说着无耐 像一只候鸟离去又回来……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 世上的人啊生死各孤单。”此时全剧中凭一张“好嘴”,始终一脸阳光笑对困窘、屈辱、下岗等无数艰辛的张大民忽然失控地泪流满面的冲出屋子,感同身受的观众也沉浸在音乐声中为大民这一生的不易而唏嘘不已。整部剧的最后,张大民一家三口来到屋顶放鸽子。在《婆婆丁黄》的歌声中,全剧的剧魂通过小树与爸妈的一段既童真又极性的对白得以直陈——没人枪毙你,你就好好活着(大民回应儿子的提问时说)。《婆婆丁黄》中所蕴藏的人生哲学与电视剧不谋而合,此时的音乐再次传递出整部电视剧的核心意象,生存的终极意义就是如婆婆丁般悄悄的生、静静的黄、顽强的“好好活着”!

(三)《媳妇的美好时代》:电声音乐编织出多彩世界

2010年播出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5),不流于俗长的伦理是非,带着温暖的体温涤荡了许久以来盘居于屏幕婆媳间的阴霾之气。在高度世俗化和高度物质化的今天,处在财富持续膨胀、欲望不断升级中的芸芸众生们,无论其地位高低,也无论其成败荣辱,大都生活在一种过度紧张、亢奋、焦虑和急功近利的精神轨道中,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压迫得不停地在“追求”之途上狼奔豸突、昼夜兼程。而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这个独具东方文化深厚底蕴的“媳妇”形象的全新亮相,用“幸福”的生活态度唤起了社会的集体共鸣。这部剧不仅表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及一种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生活哲学。

《媳妇的美好时代》的音乐同样给我们带来一股清凉之风,这是作曲家刘思军的又一力作,这个拥有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博士头衔的音乐人力求在创作中探索电声音乐与交响乐、民族音乐的新型匹配与组合形式。《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片头片尾并没有采用主题歌的形式,反而选择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片头音乐。

片头音乐采用的是电声音乐,因没有歌词,更容易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本身。这段时长不到两分钟的音乐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每段音乐的色彩各不相同,概括来说就是炫丽多彩、诙谐俏皮、激情向上、温暖抒情。音乐一出场给人的感觉怎一个“炫”字了得,青春洋溢、激情四射、活力无限。标准的funk(6)音乐类型开场,吉他的扫弦震撼过后, 鼓、电吉他、bass等利用合成器制作出的一系列合成音色轮番上演。鼓和bass共同构成的节奏型铺底,钢琴过渡之后是口琴演绎出的主旋律。进入第二部分的音乐主旋律由黑管奏出,风趣幽默,俏皮诙谐,让人不禁的联想到《彼得与狼》中猫的机警神情。第三部分由弦乐组拉出主旋律,鼓和bass的节奏型依然铺底,给人以激情向上的感觉。最后一部分音乐,节奏放缓,铺底的节奏型骤然消失,小提琴和吉他交相辉映,两种乐器犹如剧中的男女主人公一唱一和。吉他的弹拨如同余味的干练,小提琴的柔情如同毛豆豆的温婉,音乐在温暖抒情的情绪中定格在两人拥吻的画面,“媳妇的美好时代”片名出现。

再来看看片头中画面的选择,短短两分钟的片头容纳了50多个镜头,平均两秒就一个镜头。就单位时间内的镜头密度而计,《媳妇的美好时代》相当于二十年前《渴望》的两倍,十年前《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一倍多。大量的电脑特技和短镜头的快切,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多个时空的非线性并列与叠加。对于片头画面的选择,编导也煞费苦心。音乐的前两部分节奏较快,画面多以表现人物的争吵、拉扯、无奈、惊恐为主。音乐的后两部分节奏放缓,画面多以表现人物拥抱、流泪、亲吻、微笑为主。

在此,笔者要着重说一下在片头和片尾中被反复书写的一个意象——相机。剧中的男主人公余味是一名摄影师,相机是他工作的工具,这个画面的选择一方面出于体现主人公职业象征的考虑,另一方面编导也有深层的意蕴要阐释。“相机”,能够定格生活的瞬间,让人们透过镜头体味生活的本真,洞察世间的百态,也能够让人们沉淀下来,感悟生命,体验生活的力与美。

舍弃片头片尾主题歌,取而代之的是片头片尾音乐,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选择了这种方式开始他们的叙事之旅。例如2004年的《历史的天空》,该剧的片头音乐长度为2分10秒,在这个长度内,画面将重点放在剧中主角的特写镜头组合上。快速剪接在一起的108个特写镜头,包括了剧中全部主要角色的精彩特写镜头,再加上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造成了情节紧张、节奏快速、人物众多、冲突激烈的效果,具有强烈的看点。由作曲家董立强创作的交响乐坚实的支撑着这些画面所承载的能量,吸引着观众走进这片“历史的天空”。2006年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没有片头主题歌,在1分20秒的片头音乐中,将乔致庸经商道路上的几个关键时期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如他大喊“走嘞!”的特写镜头,分别将他在家乡、在蒙古、在长江边穿不同衣服喊“走嘞!”的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随后,他的驼队走在沙漠上与土匪的遭遇,他与陆玉菡结婚、与江雪瑛分手后的痛苦时刻,他入大牢、与孙茂才分手等镜头鱼贯而出,体现出全剧主要的故事情节。作曲家赵季平以山西的民间音乐为基本素材创作了大气辉煌的这段交响乐,伴着这般有气势的音乐,听着韵味无穷的晋胡之声,让观众们开始品味一则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聆听一曲缠绵凄婉的爱恨长歌,感受一代彪炳千秋的中国商魂。除此之外,叶小纲的《玉观音》、关峡的《士兵突击》、丁薇的《人间正道是沧桑》都采取了片头音乐的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