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产业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观念 创意产业 基础 对策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依托深厚的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为底蕴,按照“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魄”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已取得可喜成绩。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十分有利于呼市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并提高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
一、要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意义
(一)创意产业是新概念新理念
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化。它是一种在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创意产业还被理解为内容产业、核心产业、智力产业、思想产业、版权产业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首先。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产业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它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市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群。英国提出13类创意产业类型,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型,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传统类型,但内涵已大大变化。其次。创意产业的新理念在于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就力图把文化产业扩大到相关的制造业。通过“越界”。打破二、三产业原有界限,使二产三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通过“越界”,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式,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第三,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强辐射性、灵活性、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第四、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意或创造性,但在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意或创造性不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而创意产业其创意或创造性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创意或创造性还决定着产业的性质、管理和操作。创意产业尽管十分推崇个人创意,但它又不同于艺术家的作品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操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
(二)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
1 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难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创意衍生出无数新产品。能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 创意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独立的产业形式存在,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
3 创意产业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创意产业多以中小企业或个人创意工作室的形式出现,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渠道。创意产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很广,产业链很长,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
4 创意产业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意产业代表着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是时尚畅销消费品的生产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盈利空间非常大。发展创意产业可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城市资源供应带来的压力。从国内外情况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城市复兴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城市会出现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意产业中心或园区,这些城市市场发育完善、政府管理透明、法制健全、文化氛围自由、居住环境良好,创意产业与城市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潮流的、极具竞争力的城市。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 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呼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国文化三大主源之一,草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之美誉,民族艺术独具特色。呼市是“中国乳都”、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显示了呼市的悠久历史,昭君出塞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深厚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建城历史。鲜明的民族艺术为呼市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草原民族文化资源是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最大优势。
2 科技文教信息资源丰富。呼市是国家科教兴市试点城市。2006年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现拥有科研机构上百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0万人。
3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加强了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初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社会协办、企业经营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了教育培训、传媒广告、旅游、民族工艺、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成功举办了八届昭君艺术节。以及中国草原文化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六大新兴支柱产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2.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文化特色功能、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全社会包括决策层仍然缺乏对创意产业这一新概念新理念的认识,更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2 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体制。政府缺乏对创意产业进行指导的专门机构或组织,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各部门缺乏协调。因此,文化资源分配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
3 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新兴创意产业比重较低。创意产业类型少、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缺乏著名品牌。
4 对草原民族文化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开发性研究不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作才能够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没有开发性研究,没有创新,文化资源不能转化成为创意产品。
5 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保障体系。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项目咨询评估;与创意产业相关密切的IT产业和轻纺工业不够发达。
6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传媒艺术类院校专业缺乏创意教育,创意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缺乏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三、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要在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及政府开展创意产业理论研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发展规律、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本土模式。
(二)出台创意产业规划
要根据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科学规划,确定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产业政策、划分产业类型、明确发展重点、布局创意产业园区。
(三)加强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摸清家底。对呼市地区现有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相关人才予以统计,掌握呼市创意人才队伍现状,建立创意人才库,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第二,要注重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意人才到呼市来发展创意产业。第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加强学校创意教育和社会创意培训工作,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当前。重点是既要培养懂创意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味、懂市场运作、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要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要有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保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信贷、融资、外贸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尊重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要有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同其他产业一样,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集聚现象。集聚可共享资源、形成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影响、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扩大。
要有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服务为保障。要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的渠道畅通。呼市要组建一个非赢利性的协会并培育中介组织,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服务。
(五)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开发产业内容
呼市依托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的深厚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要通过文化创新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通过创意衍生出无数的创意产品。目前。应根据呼市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在节日会展文化、乳都文化、酒文化、民族旅游文化、草原艺术、蒙餐文化、大窑文化、明清古城和召庙文化、航天文化、民族品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04 ― 02
一、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文化在我国传统生活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与人文相关的生活方式,而忽略了它的生产方式,文化的商品属性被弱化。所以直至20世纪末文化产业在我国才开始全面建设,21世纪初文化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更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具有投资期限长、轻资产、风险大等特征决定了其独特的资金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包括显性文化资源和隐性文化资源,显性文化资源不需要开发,也不可再生,所以过度开发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毁损。隐性文化资源需要开发,但也用之不竭。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主要是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隐性文化资源包括市场、人才和文化。该类资源积聚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差的国家和地区,对人才、资本的吸引能力弱,导致隐性文化资源的缺失,因此在强调文化强国战略时,不仅要关注显性文化资源,更要关注隐性文化资源的的开发,文化强国除对显性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外,更要通过对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来实现,二者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对隐形文化资源的开发更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强烈的金融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项目等研发设计阶段对资金需求较多,并且在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一般没有资金回笼,特别是投入期较长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往往会超预算。
二是文化创意项目、产品研制成形后,由于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销售过程中要借助于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体验等,以期被认可或接受,这些活动的都会带来后期的资金需求。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完整的产业链较长,创意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创意产业链条会被无限延伸,多形式的衍生产品会被不断地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阶段也会有资金需求,但相对于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减少,产出会不断增加。
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需求不仅体现在文化创意项目或产品的开发、创造与销售上,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的开发同样需要金融的全面支持。
二、 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资金仍然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文化创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限制了其前进的脚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为了提高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效果,我们要深入的研究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方面的影响因素
1.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不足
2006年之后我国不断推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且支持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使银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并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比如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积极相应号召与文化部和一些文化企业签署合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投资力度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些条款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分类指导而导致政策缺乏操作性,很难得以执行,政策虽然有了却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文化产品出口贴息,没有规定该项资金的来源和出处,也没有规定执行的部门、出口贴息的标准以及具体执行的程序方法等,所以该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统计评价体系。导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自为政,没有协调性,各省市竞相上马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使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投向严重失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出台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予以支持,应加大支持的力度,如加大税收支持和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已制定了衣蛾法律法规,但相对于其他立法而言有以下不足:(1)立法层次较低,而高阶位的法律如“文化创意产业法”目前还未出台,所以低层次的法律制定时没有统一的依据,不同法律之间相互抵触或矛盾;(2)立法进程落后,文化创意产业的立法进程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当现问题时才开始着手起草法律,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无法可以;(3)现有的法律内容比较空泛,没有可操作性。
3.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是一种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仅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因此政府应积极深化其公共服务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这其中包括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成立和组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此外,政府还应加快建立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组织展示会、研讨会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二)金融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1.金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支持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金融企业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然主要是传统的信贷,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多是无形资产,缺少信贷抵押的不动产,很难获得信贷资金,而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是金融产品和服务较少,金融机制创新不足。
2.信贷结构不合理
从近几年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但投放的领域大都是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和传统领域。而对新兴领域和中小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在中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也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有信誉、有市场的企,金融企业对它们应区别对待,量身定做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3.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就银行而言,贷款手续复杂,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提高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缺少专业性的服务。金融服务网点不能遍布到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各个角落,给消费支付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
1.文化创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主要依靠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它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较多,有形的固定资产很少。并且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小,有的可能只有一个创意,或一些知识产权,价值不确定,这种严重的轻资产特性使金融企业缺乏介入的积极性。
2.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
文化创意企业的业务大多是业务性的,其创造的产品是一种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它赋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生产者的创造,更取决于消费者的体验,正是由于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市场交易和消费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现金回报不确定,即收入的不稳定性。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的轻资产性和高风险性使金融企业很难准确掌握它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也就制约了金融企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四)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1.缺乏文化创意类项目的价值评估机构
文化创意产品多属无形资产,目前各省市缺少权威性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机构,造成很难信贷审核和风险评估,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无法流转。同时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获得。
2.缺少文化创意产业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所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的城市成立了“版权交易中心”,但没有完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缺少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参数,文化创意产品的著作权、版权等保护机制不健全,没有成熟的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
3.缺少服务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对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有着共同的需求。应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提供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需求服务,如人才服务、产品研发设计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技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等,以实现政府、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沟通。
4.保险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保险公司所设立的险种和保险产品不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还没有针对文化产业的保险产品,使文化创意产业避险途径缺失,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入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金融发展体现为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和完善金融金融结构。金融规模扩大可以扩大文化创意产业部门资本的形成规模,同时规模的扩大必然有强大的储蓄量,强大的储蓄量会刺激高涨的投资需求,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外源的资金支持。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金融风险控制力也就越强,为控制盒管理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提供保障,通过金融系统的协调作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金融效率的提高使得金融的宏观功能强大,文化创意产业由于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资本缺口是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内源融资和财政融资都不能满足时,可以通过宏观金融功能提高资本形成和运营效率。另外金融资源的敏感性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胜劣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优化。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金融业,为金融业拓宽了业务渠道,不断开拓了金融业的服务领域。所以金融业应抓住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的机遇,开发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推波助澜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企业的资金融通能力,把资金从供给者融通到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不足者手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最终实现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无缝对接。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反作用于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同时也具有高收益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会带动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会创造很高的经济增加值,金融业吸纳文化创意产业的存款,扩大资金来源,开发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好的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良性循环,金融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杨忠华.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建设分析〔J〕.价格月,2013,(01).
〔2〕孙晓春.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兰州学刊,2013,(03).
〔3〕罗艳.金融支持与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1,(07).
〔4〕许一帆.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机制创新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3,(07).
篇3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什么是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修订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文化产业包括了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等不同的阶段,是将想法转变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将所需的实践、活动和必要资源进行整合,而这些产品和服务反过来又会对消费者、参与者和使用者产生影响的一种产业。简言之,笔者认为文化产业是将文化产业化的产业。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笔者认为相对权威和全面的是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所修订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2009)》一脉相承,与国际接轨的。
(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1)文化产业的内涵。笔者认为文化产业的内涵即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由市场主导,是经营性文化单位的集合。主要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调动更多非公益性资源和民营资本激活文化市场,生产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2)文化产业的外延。文化产业的外延,即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了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集合,也称“文化事业”。是由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质,通过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本文阐述的是狭义上的文化产业。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统一
在我国,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至少在政府文件的使用中还是有区别的,但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笔者更倾向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描述,因为“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高度统一的,内涵是一致的,定义和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进程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定位和分类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确立。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确立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根据文化及相关单位生产活动的特点,将行业分类中相关的类别重新组合。以此为我国文化及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依据,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宏观管理提供参考,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分类。根据以上原则,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确定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概括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即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两大部分。若再按照我们更关心的产业类别划分包括: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业、文化信息传输业(互联网即属此类)、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广告业即属此类)、文化休闲娱乐业(景区及游乐设施即属此类)、工艺美术品业(包括销售)、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版权、印刷、经纪、会展即属此类)、文化用品业(玩具、文具、乐器、视听设备、烟火等即属此类)、文化专用设备生产业,共十个大类。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在识别文化创意产业时起到原始标尺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出发点。“文化”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原材料”,同时也是形成产品反作用于具有此“文化归属感”的目标受众。可以说,“文化”具有经济学上的双重性,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客户群体。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在于创意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是我国政府激励政策的缩影。由此可见,解放全民的思想,激发大众创意创新意识和潜能才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和推手。当然,文化创意产业从起源到发展就更离不开创意创新的意识,而且比任何产业都更依赖创新。所以,创意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也具有两面性,既是原点又是推手。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新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渠道的快速兴起,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业态和产品内容,也大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率。反过来,“文化创意”也为其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信息、文化+服务、文化+制造、文化+体育、文化+旅游等多样的、新颖的创新发展模式,尤其对传统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的影响更加宝贵。
三、现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和现状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地位
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格局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各自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实力,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未能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
2014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7000美元,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规模也较10年前有了大幅提升,约占到了GDP的3.77%。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认,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还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也与我国由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转变的总体趋势是相辅相成的。
四、简述其他最具文化创意属性的相关行业
我们在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时候,笔者认为不得不提到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划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并未纳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因为“虽有部分活动与文化有关但已形成自身完整体系,以免削弱本分类的文化特征”。但笔者认为此解释不免有失偏颇,不论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还是经营本质看,旅游和体育产业都应该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按照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其他机构和研究者的观点,也都将旅游和体育产业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一)旅游产业的文化性
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完成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当然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而且“仍居于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呈现出与新兴平台相结合的新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不论从经营对象本身(人文风光、历史古迹等本就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和智慧思想的成果)还是发展路径的特点,无不体现出文化性和创意性。
(二)体育产业的文化性
体育除了竞技因素之外,文化性、娱乐性、群众参与性才是其真正维系受众的核心,若脱离了体育的文化性,就不会形成产业化。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说过:“百年奥运沉淀下来的是奥林匹克的精神和文化”,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先生在参观英超热刺俱乐部青训营时不禁感慨:“两个半小时的参观,我们感触更多的不是场上运动员技能战术的培训,而是文化。发展足球最终还要回到足球本身,需要足球的土壤和文化的支撑”。足以见得“文化”是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属性。
五、结论
篇4
论文关键词: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一、引言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优势地位。据统计,北京新闻传媒业的资产总量、经营效益和覆盖面在全国处于优势领先地位;出版物品种、电视剧出品集数、电影产量和会展数量均占全国的1/2;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总量居全国之首,舞台演出荟萃海内外优秀剧目;每年近30亿人民币的古玩和艺术品交易与拍卖交易额,占全国总交易额的80%以上。2005年起,北京市委开始着力抓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已具规模的企业近8000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从企业调研中发现,许多创意产业的经营人才事实上是从创意设计岗位或技术岗位上遴选出来的,从事小部门的管理尚可,但若是大集团的经营就有很大问题。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既懂行业又懂经营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从北京市78所高校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院系及专业设置中,经营管理专业方向极少,即使有,也基本处于极其边缘的位置,开设专业课程少,实践机会更少,培养方案极不成熟。而目前在经营、公管等院系中也找不到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程。事实上,创意产业与一般产业的经营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单纯套用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也解决不了行业中的具体问题。
因此,要培养既懂行业又通经营管理的人才,就必须从本科生起开始有目的地培养有针对性的管理人才。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探讨本科创意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以期更好地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创意产业的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1998年《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提出。是指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动漫、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行业,该产业属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此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相继倡导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掀起了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据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是不断生产创意成果的企业,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产品的制作、发展和传播的企业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模式和一般的产业不同,其逻辑思维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它的思维方式就是创造价值、发现价值、挖掘价值,然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推动文化产业最为重要的发展动力有两个:一个是资源动力(包括以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源、以经营人才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另一个是产业动力(包括经济上的商业模式、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资源动力主要是经营人才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作为素材进行创意策划、智慧生产;产业动力主要是新技术的普及程度、市场机制的发达程度和企业经营的主导力量。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智力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市场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作为文化产业要素最为重要的人才要素,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创意产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特点
创意产业管理人才是文化产业领域的经理人,是能够对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统筹、规划和运作,拥有综合知识、多样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济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创意产业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意管理能力。创意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创意激发、灵感产生、联结建立、灵感实现和创意转换及传播的过程。创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文化企业的战略、组织领导力、风险预防、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文化市场和消费以及文化政策。”创意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创意到产业的决定力量。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就是掌握这种创意管理能力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设置也是以这种创意管理能力的获得为目标的。创意产业管理人是文化企业的经营者,是文化项目的管理者,是文化产业领域里的文化企业家。向勇对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后认为,创意产业管理人在文化产业价值链条的每个环节里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创意经理人胜任力双素质叠合结构模型”,归纳出创意管理能力的五个维度:品德素质、经营管理、创意特质、社会影响力和成就欲望。
四、创意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创意才能是一种特殊才能,它的育成既需要一定的先天因子(比如艺术家的创意主要来自他们的天分),又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不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因此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需从培养机制入手,在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把知识熏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人才的复合型的能力结构,以培养出更多高层次的创意人才。
篇5
关键词:发展;创意;瓶颈;措施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世界上一种较为新兴的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度,中国拥有令世界惊叹的文化底蕴,拥有世界各国无法比拟的文化传统,但是为什么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相对的滞后,为什么弹丸之大的韩国、日本,或是一些历史并不悠久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却拥有风靡全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网游、3D商业片等等。但是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满眼看到文化创意元素或产品基本是舶来品,不得不引人深思。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但在中国现在因为体制的问题,在人才教育创新,政策体制保障及新兴科技运用方面与欧美、韩日差距不小。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大陆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截止“十一五”规划结束,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
2 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场馆,博物馆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与运作,在现在还未能在全国有效的开展起来,更不要提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根发芽。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博物馆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却是使她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推手,如果只是教条的走展陈研究的老路子,博物馆必将被历史的长河所掩埋。
2.1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笔者以为,以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创意已经是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文化产业自然亦是如此。博物馆拥有第一手的文博信息,拥有最让人垂涎的文物资源,这个就是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支撑。笔者认为,根据欧美、韩日等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利用高科技,开发文博藏品的市场价值,实现文博藏品的经济与社会利益的双丰收,是以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2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
根据笔者在博物馆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的实际状况,很多欧美国家的博物馆融入市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完全照搬欧美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不科学的,同时,因为博物馆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其他行业的经验很多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博物馆人自己开拓探寻新的途径。第一、与市场主体合作,引进新技术、新理念,系统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文化、文博产品。第二、利用博物馆藏品的数据库资源,开发其网络价值。利用文博场馆的优势,以及现阶段社会对于收藏艺术品的热度,可开发文物鉴别软件、文物识别软件、文物市场价值研究软件系统等。第三、利用博物馆也是旅游景区的一份子的特点,针对旅游市场的特点,开发引进一些有创意、有价值的旅游项目,结合博物馆特点,进行市场化运作。
3 制约发展的瓶颈
毫无疑问,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除去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大型的博物馆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力、人力资源,可以发展的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以一些国家二、三级博物馆为代表的地方博物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确实比较滞后,当然制约发展的瓶颈也是多方面的。
以淮安市博物馆为例,淮安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是淮安市的文物收藏、陈列和考古研究中心。创建于1959年,馆藏文物丰富,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钱币、书画等诸多门类。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76件,二级文物38件。但是作为一个地市级博物馆,目前想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很多困难。
(1)财政的制约。现在的博物馆主要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主要是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以淮安市博物馆为例,现在其所有支出全部为财政拨款,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实现零余额账户,单位基本没有自主的财力。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在大部分的地市级博物馆与淮安市博物馆的情形是一样的,很多时候连考古经费都无法落实,哪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产业开发呢?
(2)人才的匮乏。博物馆的人才引进主要是以陈列、考古、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缺乏专业的市场开发研究型人才。如淮安市博物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单位的80%。同时因为市场对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相对漠视,关注此方面的市场人才也较为匮乏。
(3)政策的倾向性。地方政策的支持对于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特别重要的。政府的政策可以对一个产业起到很好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对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淮安市目前虽然比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也拨付了一定的经费进行支持,但是对于保障性的政策和法规缺失比较匮乏,只有清河区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的政策,但是对于文博单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市一片空白,这样让文博单位对于政策的走向性难以把握,使得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顾虑重重。
4 解决的建议
这些提出的问题是困扰文博单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如何解决,笔者结合淮安市博物馆等地市级博物馆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解决人才问题。从地市级博物馆的现状来说解决该类人才问题主要有两个办法。其一,通过公开招聘,从社会上选择具有专业人才。其二与地方的高等院校进行全面的合作,从本单位选择合适的人员到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利用院校的教育资源,培养人才。
第二,解决经费问题。这一点根据各地的特点不同,解决的方法不同,一些财政比较宽裕的市,可以以申请财政支持为主,而以淮安目前的地方财政状况,财政无法解决,笔者认为如此只有走引资的路线,寻找市场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寻求资金。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关联性;新型服务业
创意产业一词,英文翻译为CreativeIndus-tries,中文也可以翻译为创造性产业、创意工业。当今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意产业可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产业。党的十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课题,指出创意产业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新兴产业。我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帮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策略。我国不少城市将扶持和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纷纷规划和建设各种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本文通过探讨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尝试回答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具有何种关联性这一问题,对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一、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概念界定
创意产业概念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观点是创意产业由三要素构成,包括以个人创造力和技能为动力,以知识产权开发运用为手段,以创造财富和广泛就业为目标,强调创意产业属于新兴的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确定的。①第二类观点是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突破传统产业形态,属于新型无边界产业。这种观点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中国学者厉无畏为代表人物。②第三类观点是创意产业并非确定的产业门类,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可以创造财富和价值,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澳大利亚经济学家JasonPotts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社会网络市场,即通过社会网络依据网络化价值进行选择性生产和消费而产生价值的经济活动的总和。③创意产业概念的三类代表性观点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观点中,英国政府报告界定的创意产业概念影响较大,但这一概念的定义项中重复出现了“创意”,属于重复定义,没有说明“创意产业”本质属性,也没有限定具体的行业门类。此外,创意产业确定范围与文化产业紧密关联,导致创意产业被错误认为属于文化领域。实际上,创意产业的出现,正是由于创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媒体领域,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此定义较为狭隘,无法全面涵盖创意产业的内涵。第二类观点突出了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但第二类观点认为创意产业属于新型无边界融合型产业,处于价值链上游的创意产业能够在传统产业内实现无边界融合。这种定义导致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无法找到切实的落脚点,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都需要创意,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创意产业。第三类观点认为创意产业属于一种具有创新驱动特点的社会网络市场或者传统产业,本身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创意产业的产业形态范围无从界定。创意产业是一种表达创新思想的概念。各国学者界定的创意产业概念有较大差异。一方面,创意产业包含的产业门类不断发展变化,导致界定创意产业的概念较为困难。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融合发展。不少传统产业门类虽然沿用原有名称,但其内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英国创意产业为例,相比于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的门类,现行英国创意产业增加了数字媒体等新产业,仍然保有的电影传统产业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创意产业包含门类不断变动,增加了界定创意产业概念的难度。另一方面,创意产业在理论研究上还不成熟,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不同,学者对创意产业的解读各有侧重,现阶段很难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本文认为,创意产业是以个人智慧、技能产生的文化、科技信息为载体,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实现价值增值,具有高附加值和强辐射性的新型服务业。知识产权,英文翻译为Intellectualproperty,中文翻译为知识财产权或者智慧财产权。定义知识产权的方法很多,可以大致分为列举类和概括类。《创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就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说明知识产权的定义,其规定的知识产权有:与文化艺术和科学作品相关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录音制品权利、发明权利、外观设计权利、发现权利、商标权利、商业标识权利与反不正当竞争权利等。我国大部分学者采取概括的方法来给知识产权进行界定,这其中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定义:第一个代表性观点是郑成思先生的观点,他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在于智力创造的成果;④第二个代表性观点是吴汉东先生的观点,他指出知识产权的客体除了智力活动创造成果外,还有经营管理中的标记和信誉;第三个代表性观点是刘春田先生的观点,他主张知识产权的客体由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组成;第四个代表性的观点是张玉敏女士的观点,她强调知识产权的客体不仅有创造性智力成果,还有商业标识等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⑤本文认为,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经营性标记、信誉所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在于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知识产权的客体为非物质财产,知识产权主体无法实在而具体地控制知识产权客体。
二、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
张斌认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了创意产业生产出来的创意产品;⑥李殿伟等指出,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产;⑦于智慧认为从物质财富的角度看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就是知识产权的设立、保护和积累的过程。⑧从创意产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具有内在关联性。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意产业生产的创意产品可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与“创意产品”不同,创意仅仅表示有创造性的想法,这种创意进一步形成具有财产价值的创意产品,才能成为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客体。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是否能够为创意产业创造价值,取决于创意是否能够形成创意产品。这种创意产品可以在市场进行流通和消费,属于知识产权客体。洛克认为,人的天赋权利应当受到法律保护,除了人身权利外,人类劳动作为人自身的自然外在延伸,应当包括在人的天赋权利范围之内。因此,人对其自身劳动产生的知识产品享有财产权。⑨创意产品产生后,其本身并不能产生稀缺性,创意产品本身是非物质的,它要成为经济学上的财产,就要由法律创设出一种保护创意产品的制度,以便使创意产品成为具有稀缺性的知识产权客体。综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创意产品提供了一种财产保护机制。
(二)知识产权贯穿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波特创立了一种价值链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创造的财富主要来自于企业价值创造链条上的一些特定价值创造的行为;潘瑾等认为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应该分成四段,创意产业价值的增值历程需由知识产权的妥当保护。⑩本文认为,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可分为三大阶段,创意产品的主线可分为创意产品的创造、销售和传播阶段。知识产权渗透在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之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在创意产品的创造、销售到传播的三个阶段中,创意产业也达到了价值的增值(见图).
(三)创意产业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适当保护
创意产业生产出的每一个创意产品都凝结了创造者独有的智慧、技能和劳动,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创意产品显然属于智力成果。虽然创意产品的创造者可以借鉴公有领域的信息,但不能简单复制前人的劳动,这样才能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创意产品。前文提到,创意产品具有创造性,加之创意产品有稀缺性和信息共享的特点,使得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业经营者要盈利,必须让创意产品通过知识产权来保护。輥輯訛如果创意产业的经营者投入了各种资金和人力,却没有回报,那么创意产业就很难得到持续发展,长此以往,整个行业就面临着全面溃败的危险。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创意产业的保护并不是绝对的。尽管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但是它与传统的物权又有不同。知识产权权利人行使的权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可以禁止其他人在一定的期限内禁止使用相关的知识信息。国家的公权力需要在社会公共利益与保障个人私权之间划出一定的权利限制,详细规定出知识产权的内容,限制知识产权权利的有效期限,这些都让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得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制度就是要在社会公共利益和保护产权所有者的权利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既要保护知识产权,也要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明显的利益平衡特征。创意产品创造者通过吸收借鉴公有领域的信息形成创意产品,需要通过创意产品的私有化、权益化来获得收益,知识产权相当于创意产品创造者和公众之间的一份合同,通过这份合同,创意产品发明者获得某种具有限制性的垄断利益。輥輰訛如何在创意产品的垄断与限制之间达到利益平衡,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关联性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综上,创意产业作为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催生下的新型服务业,其竞争力即为创意产品的产权交易,即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产品的产权形式,创意产业的运行本质上是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交易。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密切配合。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密切关联性,可以给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
(一)我国应当制定相应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策略
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具有内在关联性,制定创意产业策略时,需要对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进行顶层设计和引导。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的目标和措施。中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国家级的顶层设计规划,在创意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中理应包含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
(二)创意产业应当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妥善保护
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从创意产品的生成、开发到创意产品的消费,知识产权贯穿创意产业运行的整个流程。然而,我国知识产权现行制度并未对创意产业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服务模式和保护措施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合理规范和系统完善,是中国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创意产业知识产权风险应当受到管理和控制
篇7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增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经济已步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经济发展出现了“再结构的过程”(Manuel Castells,2003),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等侧重于吸引力和人本感受的经济切入点不断涌现,强调文化底蕴和认同感的各种创意便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经济发展的这种内外驱动,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朝阳产业”和“未来产业”。
旅游产业也逐步进入软要素驱动阶段,在旅游者需求动态变化的发展背景下,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型旅游产品推出的速率和频率逐渐加快,创意的力量日显突出。创意能够将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本(王慧敏,2007),使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依靠文化资本等软性要素的驱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有关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文献研究
(一)国外文献研究
对创意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人们对创新问题的探索。熊彼特(1912)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罗默(1986)则认为创意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成长的动力。1994年澳大利亚提出“创意国家”文化战略,1998年,英国文化体育部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使得创意产业的地位得到广泛的认同,那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部门成为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随后世界诸多国家都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逐渐得到学术界关注。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意产业及产业边界(Howkins,2001;Michael Keane,2006)、创意产业的作用(Richard Caves,2002;Nicholas,2005)、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Angela,2005)、创意产业创新机制(Handke,2005)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如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就是产品都在知识产权保护内的经济部门,Richard Caves(2002)指出创意产业建立了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构建新的产业构成的通道等。但国内外对创意旅游的研究才刚刚起步,Grey Richards和Crisp Raymond(2000)提出了创意旅游概念,强调互动性措施对创意旅游的重要性。
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研究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对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与管理进行了研究,Halager(2000)研究了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Vermeulen(2002)对创新理论在旅游业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索。应该说,创新理论是创意经济最有力的理论支撑,尽管创新不等同于创意,但从创意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是建立在人的创造力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创造也蕴含着创新的基本理念。
(二)国内文献研究
国内对创意产业(又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主要集中在创意产业概念的界定及介绍、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的探讨、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等方面。在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兴起背景的介绍(金元浦,2006;沈山,2004;胡晓鹏,2006;姚东旭,2007;荣耀明,2005;等)、创意产业前景的展望与发展的倡导(丁俊杰,2006;奚建华,2007;等)、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厉无畏、王慧敏,2006)、创意产业与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厉无畏,2006;周蜀秦、徐琴,2007;熊凌,2004;佟贺丰,2005;魏鹏举,2005;王缉慈,2005;莫建伟,2005;齐勇峰,2005;周振华,2003;等)、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和创意人才的培育问题(王缉慈,2006;丁俊杰,2006)、创意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厉无畏,2005;花建,2006、2007;刘丽、张焕波,2006;陈楚,2007;李玉敏,2007;张秋平,2006;邓达,2007;吴俐萍,2006;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及其外部性对供给政策的影响(海江、谭翔浔,2005;李庭新、李书,2005;秦霖、邱菀华,2004;等)等方面对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国内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出现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之后,是全新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主要对创意旅游产业的概念(厉无畏、王慧敏、孙洁,2007)、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冯学钢、于秋阳,2006)、从供需两方面分析创意旅游的形成条件(冯学钢,2008)、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意模式(王慧
敏,2007)、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营销整合(杨劲松,2006)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三)国内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研究不足
国内外对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对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研究大多从产业的宏观层面进行,或者就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某一环节进行整合研究,缺少从产业全程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本质。
三、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的本质是结构主导型的发展,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以市场拓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以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在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基础
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可称为旅游资源。新兴的视觉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告诉我们,旅游业在资源外延上具有无限性,存在于各类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活动内容之中,只要旅游者有需求,就可以看作旅游资源,就可以通过创意挖掘而融入到旅游产业链之中。
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为重塑旅游地的产业品牌打造良好的基础。旅游产业是一种资源依托型的产业,尽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旅游、虚拟空间旅游等新型的旅游形式,但其仍然是建立在或实或虚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因此,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旅游品牌构建的基础,各种资源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状况决定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强调旅游文化性体验的今天,丰厚的文化品味――文化品类的丰富、文化风格的独立、文化形神的精美等,构成了旅游品牌的内涵基础和品牌竞争力的核心。
(二)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交流与扩散的速度大大加快,商品日益丰富并趋向同质化,于是商品中“精神性”的观念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商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一些无形附加物,如品位、感受、感觉、情趣、意味等则更易产生“共鸣”与认同,并大力追求。因此,由创意决定的产品差异性,对创造高附加值的贡献,远远超过产品质量的贡献(厉无畏,2006)。
旅游资源是生产旅游产品的“原材料”,以创意转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产品和旅游的产业资本,是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产业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新途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价值要素。“旅游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产品创新的多维性,既可以是一种需要大量投资的物态创新,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创意,而后者无疑更具意义”(崔凤军,2002)。“创意”通过对旅游产品层次化、系列化和高品位化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个性化沟通性的服务,促进旅游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牌的提升,实现产业增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旅游产品的创新促使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三)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
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的创意营销是围绕着旅游者的体验诉求来进行的,因此,其本质上是体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摆脱思维定势,采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的需要;其次是人性化,旅游体验营销要通过无微不至的服务,满足顾客内心被关爱的需要,建立情感联系与顾客的忠诚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旅游体验活动就是在营销理念的引导之下顾客积极参与,在这一过程中,顾客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又是体验营销的产品,使顾客的体验附加值大大提升,实现了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需要从以下层面着手:构筑产品竞争优势,用体验的思维创造旅游产品;选准旅游营销的载体和突破口,用发散的思维进行营销组合;建立目标市场顾客的品牌忠诚,用弹性的思维运用营销策略。
(四)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产业吸引力
影响旅游产品需求的因素繁杂多样且多处于变动状态,导致旅游需求的弹性大。一方面,创意旅游可以提高旅游产品消费中文化的含量,其强大的辐射力不仅有利于扩大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还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旅游消费具有分层的特点,创意旅游模式要通过激发旅游者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用消费来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
此外,创意旅游还有利于培育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旅游时尚,突破传统旅游产品的静态和单调,吸引旅游者的眼球与消费欲望,来实现对旅游消费的引领,扩大消费需求,这对吸引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2、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4、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创新与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李美云.论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J].旅游学刊,2008(1).
6、Goeldner,Charles R.Ritchie,J.R.Brent,Mclntosh,Robert Woodrow.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M].Wiley,2000.
7、解永秋.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8、曾蓓,崔焕金.旅游营销的新理念――旅游体验营销[J].社会科学家,2005(2).
9、李秀金.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社会科学家,2008(1).
篇8
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城市不止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可以说,决定一个城市品位、地位及上升空间事实上需要释放其文化内涵及精神品格。那么,除了历史积淀留下的宝贵财富,现代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格又如何体现呢?事实上,城市品牌的塑造与提升无不与文化发展、创意性改造形成互动。如美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在其著作《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中就解释了“创意城市”的概念并肯定了将文化作为创意资源是创意城市最重要的核心点。
近些年来,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被提升至相当高的地位,而它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撑。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地区、城市的品牌形象也成为热门话题。“文化之都”、“文化兴省”、“创意之城”等概念不断被提出。各级政府往往通过经济政策、市政建设、环境改造、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系列手段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借此加强城市文化内涵及精神品格的塑造,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以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达到城市品牌营销的目的,从而获得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双赢。
在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品牌塑造的关系后,我们再看看数字娱乐产业。数字娱乐产业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品牌提升的重要媒介。数字娱乐产业的博兴与大众文化的兴起、数字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它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壁垒,将网络、娱乐、音乐、电影、出版、电信、动漫、文化艺术、计算机技术等行业统合于体。国内学者对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和范围两个方面:一,概念方面,浙江大学数字娱乐中心李思屈教授认为:“数字娱乐产业指以动漫、卡通、网上游戏等为代表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产业链。”“根据数字娱乐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其内涵可以界定为是运用数字与信息化技术对各类创意素材进行研发、加工、传输以及播放展示,通过数字技术为人们提供娱乐的产业。”二,涵盖范围方面:数字出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卡通漫画、网络游戏、3D动画、flas、基础动图等都属于数字娱乐产业的主要内容。
以上本文对数字娱乐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对数字娱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的关系进行了厘清,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文化品牌提升的三点重要作用。在谈以下作用之前笔者援引英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对“创意城市”的阐述和理解中曾提出的著名的“3T”理论,既技术、人才和宽容度,三者问的逻辑为宽容吸引人才,人才创造科技。更重要的理解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推动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活动缔造了新型创新人阶层的产生和汇集,并无形中拉动了服务阶层的扩充,而前面两方面能量的聚集创造了城市无限的包容性、开放性,形成了“文化熔炉”的效应,代表着城市新面貌的更迭。“3T”理论的最终旨归是城市的开放性、包容性的形成,同样也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娱乐产业发展对城市文化品牌价值提升的作用。
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是城市品牌创新的媒介。
创意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优势是以体量最小的“软”资源投入赢得显性和隐性的双重回报,最大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为支撑,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内容,以市场为导向。无疑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设计创新等都成为了城市创新的手段,在此我们重点谈一下设计创新的例子。
芬兰是较早启动创意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国家。2012年芬兰赫尔辛基是击败全球26个国家的45个城市获得了“世界设计之都”的称号。“几十年来,设计在推动赫尔辛基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赫尔辛基一直致力于通过设计创新,解决其居民的需求。”这是芬兰在当选“设计之都”的理由。
数字娱乐产业的大行其道激发了创意设计产业的增长。除了数字娱乐产品内容本身的价值外,高额的周边衍生产业附加值的开发是融合产业链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方式。“愤怒的小鸟”是人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形象之一,如今他也正在成为新的“芬兰形象”来势汹汹,芬兰航空开通了“愤怒的小鸟”国际航班,这架空客A340-300客机全身喷涂了“愤怒的小鸟”图案,由赫尔辛基飞往新加坡;美国宇航局专门为“愤怒的小鸟”拍摄宣传片,邀请“小乌”做代言人,还与ROVIO公司合作推出了“太空版”。
在亚洲,韩国早在1997年左右就提出了“文化兴国”战略,最高目标则是设计立国。2001年,韩国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并设置了游戏产业振兴院等数十分支援体系,以上机构最终于2009年合并到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之内,以整合文化领域的核心力量,构筑综合体系。根据韩国文化产业报告统计,截止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的总销售额占GDP的6.5%,总附加值占GDP的2.6%,虽然较之美国、英国等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附加值与GDP的比重在6~7%左右仍有差距,但无疑韩国数字娱乐产业已经进入全球先进行列,其中占据前6位的是数字出版、游戏、动画片、音乐、电影、漫画。
此问,韩国政府的文化产业策略有了些许调整,创立了“创意韩国”的概念,实际上这一国策的确立扩充了文化的概念,将创意性的增进和发展视为核心的新观点。2007年韩国申办2012年丽水世博会的主题是气候变化。申办短片是由几位艺术家共同打造的将近10分钟左右的短片,讲师了人、机器和自然的故事。当我们按照既定的思路经验笃定的认为这样的申办短片一定是充斥着主旋律色彩、弘扬大国精神时,
部暖暖的、缓慢的、唯美的,精良的,却带着强烈东方色彩和心灵震撼的短片让我们认识到韩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中的微调,确立“创意韩国”、“新艺术产业”――创意性艺术策略的长远性和民主性。它的国家品牌、城市品牌创新高度顺应了与国际文化产业走势,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选择。
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是城市各阶层变化的支点
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贡献,而创意文化产业所聚合的人力资本代表着新型社会群体或阶层的产生。著名的“3T”理论创始人查德・佛罗里达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中指出:“创意阶层由两种类型的成员组成,一种是‘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包括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大学教授、设计师、演员等;另一群体是现在社会的思想先锋,有文化人士、智囊机构成员、分析家和舆论制造者。”创意阶层具有三个特点:一、个性化;二、精英化。精英化的特点之一是以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作为衡量个人或团队成功的标准,勤奋、努力和自觉是其奋斗的座右铭;三、多样性、融通性与包容性。在人才流通、聚集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多样性不可避免,而利用不同专业人才优势与特长互补的特点,将激发这个城市、地区更多人的创意能力。同时,移民、引进、自觉流动增多与本土精英的互通性随之增强,这个城市能够营造的环境是否能够拥抱这些外来者,是否能够包容这些异域文化,都对这个地区、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创意阶层的出现与集聚,促进了地区、城市创新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另一方面,数字娱乐产品的消费,是审美生活化的表现,体现出社会审美需求的普遍性和大众化审美趣昧。受众对数字娱乐产品的消费实际上的对产品内容、价值观的消费,是为其审美标准的买单。反之,其审美标准是由产品内容、市场、产业决定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日本是最早提出“动漫兴国”战略的国家,对于动漫审美的消费是全民化的,据统计,日本80%以上的动漫产业消费者是20岁以上的成人。日本这种全民化动漫审美也是从战后逐渐培育起来的,渐渐的渗透到日本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多样化群体的需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日本动漫大致分为幼儿、儿童、少年、少女、青人、成人、老年等,而题材方面更是覆盖了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全民化审美不能仅提升的是个人审美能力,而是涉及整个民族素养、审美情趣的能力,对于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凝聚力和精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是城市文化品牌提升的助力。
城市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表现为凝聚力、吸引力和辖射力。历史、文化、地理、人文、产业、经济等构成了城市品牌的要素。创意经济时代,创造力、文化力成为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的有力武器,而创造力、文化力的凝聚恰恰来源于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推动。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最先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创意文化政策。应该说,文化创意产业对英国城市品牌产生了深刻影响,较典型的是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老牌的工业城市,纺织业
直是其支柱产业,仿佛是这个城市的标签。但战后随着重工业的没落,大批的厂房、仓库、小型工厂建筑物闲置,神奇的是,随着后信息时代的来临,工业时代积累了良好的公共设施以及大量的厂房、仓库、工厂建筑物等却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利用、发挥的空间,成为年轻人、创业者实践创意梦想的试验场。大量与培育时尚、艺术、音乐、电影、动漫、设计和相关产业都在这里落户,随之带有休闲娱乐、社交性质的平台也逐渐增多,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新,新的城市品牌也逐渐树立起来。
在我国,深圳是较早提出“文化立市”,进而确立打造“文化之都”目标的城市。由于这座城市是中国现代设计的策源地和葫发地,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本土设计力量,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设计经验,再加之这里有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配套平台、对外贸易等便利条件,因此,它的品牌定位十分明确和清晰。在其进行城市品牌推广和提升的进程中
直致力于以设计业为龙头带动产业整体升级,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其中综合配套产业园区和设计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整个设计产业链条下游资源做好了准备。它的动漫基地和产业园区多达50多个,如深圳设计产业园、罗湖创意广场、南海意库、深圳大学3号艺栈、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创库、深圳动漫域、怡景动画产业园等等。
篇9
关键词 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6-0090-04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10创意经济报告》显示,2002年创意产品与服务的世界出口额为2,67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8年世界出口额已经高达5,92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贸易总额的3.75%。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额骤减12%,而创意产业的国际贸易却在持续增长。2002年~2008年间,创意产业以年均增长率14%的速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中迅速增加。在全球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浪潮中,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扬长避短,加快推进我国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就业增加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
1. 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是创意产业的基础内容,创意是核心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的占有和交易是创意产业的实质内容,而创意人才资源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灵魂要素。综合来看,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设计、工艺美术、会展文化服务、企业策划、项目策划等行业。
2. 发展创意产业的积极作用
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创意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发展创意产业能够形成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发展创意产业能够将文化、技术、创意、经济融为一体,使传统制造业得以延伸,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再次,发展创意产业能够形成强大的就业拉动效应,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二、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第四产业增长极,同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更成为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体现。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从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美国,通常使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表述商业和法律意义上的创意产业。阿特金森和科特曾指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动力则是创意经济。版权产业,尤其是核心版权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6年美国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业等其他传统产业,成为美国出口比重最大的产品,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出口额达到601.8亿美元。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有548.4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02%。同年,全部版权产业就业人数1,147.6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8.41%。[1]2005年美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13,881.6亿美元,同比增长6.72%;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增加值8,190.6亿美元,占全部版权产业59.0%的比重,同比增长7.70%。版权产业增加值2003年~2005年的增长率达到5.69%、9.75%和7.57%,高于同期美国GDP增长率2.70%、4.21%和3.53%。[2]至2008年,美国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33,881.6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3.24%。[3]美国创意产业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总结其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版权保护,强调版权立法。重视对版权产业的保护是美国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基本经验。为了加强对创意产业的保护,在美国的政府机构中设有负责版权登记、申请、审核等工作的版权办公室、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署、负责知识产品的进出口审核的海关以及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等相关的行政部门。在版权立法方面,先后制定并通过了《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录音制品数字表演权法(DPRA)》、《家庭娱乐与版权法案》、《表演权法案》等一系列立足版权保护、体现数字时代特征的法律法规,构建了保护范围广泛、相关规定详尽的法律系统,并根据时展要求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有效发挥民间组织的监督作用。美国同版权有关的民间组织在推动版权标准执行、规范创意产品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美国版权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美国出版商协会、电影市场协会、商业软件联盟、计算机与商业装备制造商协会、信息技术协会、美国电影协会、全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和录音产业协会等八个版权产业组织构成。这些民间机构主要是由行业大型企业牵头组织成立,其对版权的保护直接关系企业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们在版权保护方面表现得异常活跃,这就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3)高度重视科技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创意产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美国十分重视科技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强调加大对创意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过去30年来,美国研发总支出稳定增加,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占研发支出主要部分。2008年,美国研发最强的531家公司共支出了2,210亿研发经费,平均说来,研发支出占其公司营业额的4.5%。在大众传媒领域,如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地球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美国创意产业具备了向全世界扩张的能力。
(4)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美国创意产业全球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文化创意、艺术管理等专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此外还创办一系列的培训机构培养创意人才,重点加强电脑软件设计、图书出版、媒介经营以及技术管理、金融操作、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创意核心和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美国一度宽松的移民政策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优秀的创意人才到美国发展。根据创意经济学家理查德·弗罗里达测算,美国的创意阶层总数达到3,850万人,占美国劳动力的30%左右。
(5)促进创意产业投资主体多样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为了保证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美国政府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鼓励风险投资基金、非文化创意企业和境外资金投入创意产业,因此,其创意产业得到的资助主要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民间的投入等,数额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以电影业为例,私募基金以电影投资基金的方式出现在电影业投资的大军中,大大开拓了其融资渠道,表1反映了2005年~2006年美国主要电影投资基金及其投向。
数据来源:中国电影网indus.省略,美国电影投融资发展状况与趋势。
2.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英国是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在2000年,创意产业就已成为第二大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英镑,占GDP的7.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2010年英国文体部公布的《英国创意产业经济评估》报告显示,英国创意产业的国民增加值(GVA)在2008年达到1,050亿英镑,同比增长9.5%,占国民总增加值的8.2%;[3]2006年英国向全球销售的创意产品出口总额约160亿英磅,占英国所有出口额的4.3%。1997年~2007年间,创意产业从业人数从160万上升至200万,年均增长率为2%,而同期整个社会就业率仅增1%。2008年,英国大约有157,400家创意产业企业。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集中反映在政府重视、资金扶持、创意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1)重视创意产业政策扶持。英国政府设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具体规划和协调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制定了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协助企业融资、税务和规章监管等事项以及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意产业财务支出系统,包括鼓励创意产业投资、成立风险基金、提供贷款优惠等。同时,政府还规划创意产业蓝图,倡导创意概念,营造创意环境,培养公民创意生活,发掘大众文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力。2005年英国政府提出要把英国建设成为全球“创意中心”,并由文化传媒体育部了创意经济计划(The Creative Economy Programme),为支持创意产业发展构建了更好的框架。
(2)强调创意产业资金投入。英国政府协同金融界和民间投资者积极支持有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意产业发展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资金扶持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信息支撑,为企业提供各地创意资金支持的相关机构;二是通过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为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如文化传媒体育部针对英国的唱片业者的资金来源做调查,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册,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产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此外,英国政府与行业共同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了政府、银行和行业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为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4]
(3)制定创意人才培养战略。英国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1999年便启动了名为“创造关系”的文化项目,提供时装设计、影视广播、舞蹈表演等技能学习,为发展创意产业培养了大量潜在的人才。英国影视业66%的从业人员和多媒体行业的24%的从业人员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创意潜能。2008年,为实施“创意英国”战略,文化传媒体育部“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了包括创意人才培育在内的26条建设“全球创意中心”的行动计划和发展目标,强调把个人的创意才能转化为职业追求和就业机会。
(4)重视对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保障收益、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行业。英国在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中小企业众多的现状,英国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二是由于大量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形式是版权,所以除了专利之外,英国也十分重视对版权和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2004年,由贸易产业部和文化传媒体育部专利办公室联合组建了“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论坛”,以此推进创意产业新商务模式以及关于知识产权的教育与交流。近年来,英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鼓励降低知识价格水平、提高信息流动量、实现知识总收入最大化等。
3.日本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l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其主导创意产业为游戏、动漫、广播影视等内容及数字内容产业。2005年,日本游戏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兆1,442亿日元,较2003年增长了103.6%,其中游戏软件的销售额为4,256亿日元,占世界市场规模的18.5%,仅次于北美、欧洲居世界第3位,已经取代动漫产业成为日本在国际内容产品市场上创收最高的产业之一;动漫产业的国内市场规模为2,339亿日元,其较2003年的增长率为3.6%,保持低速增长态势,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成以上出自日本;同年电影出口额达80亿日元,占世界电影市场规模的0.36%。[5]日本在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政府主导的明显特点,不仅大力扶持创意产业,而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在日本,创意产业主要由日本通商产业省负责管理。文化、媒体、体育省在电影、音乐方面提供协助,相关财团成立社团组织对广告、建筑、土木服务、时尚设计、出版等产业进行协调管理。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日本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扶持政策,比如政府重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制定长期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综合援助等。2004年,经济产业省制定了专门的《内容产业企业振兴政策》,2007年又出台了《内容产业振兴政策》,鼓励日本的内容产业积极开展国际业务,集聚国际创意人才,实施融资国际化战略,加强技术革新与合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扩大全球市场规模。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日本政府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2001年日本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引导人们合法使用文化成果,有效维护作者的权利。之后又制定了多部法律,如《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著作权中介业务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健全的法律体系使日本政府调控创意产业的手段逐渐完善,市场体系日趋成熟,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创意产业的发展。
(3)多渠道培育创意人才。针对国立和公立大学中与电影、动画、游戏等相关的专业不足的问题,政府加大对教育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支持力度,包括国外研修、聘请国外一流的创作者等做法。民间积极兴办动漫学校,通过举办动漫和游戏大赛等各种方式培育人才。
(4)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在投融资方面,由政府与民间合作成立投资基金,如依照商品基金法建立电影基金。建立依靠著作权信托的资产流动结构和保证制度,促进对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创意制作的融资、投资。以投融资、参股、参与经营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经营。日本的民间企业投资成为主要资金来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1. 政府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对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发达国家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战略层面上引导产业发展,制定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统一指导、协调管理。因此,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引导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2. 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为创意产业营造适宜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合法权益,才能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发达国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这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注重创意产业商业化运作,打造自主品牌
创意产品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机制较为完善,从创意策划、创意生产到创意产品批量生产再到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形成一整套市场运作体系,从而较好地把握市场动态,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发达国家还注重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创意产业广泛植根于各国文化理念和文化资源之中,形成独有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在发达国家创意产品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4. 以科技为支撑手段,扩大创意产业影响力
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对传统文化产业的突破与提升,体现着科技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领先地位也是与其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进步所激发的思维变革和创新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仅缩短了创意产业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创作成本,提高了创意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实现了创意产品销售渠道和消费习惯的深刻变化。
5. 注重创意人才培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
创意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创意人才(创造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各国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意人才及其创造性才能、创新性思维的发挥,以丰富的创意人才资源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后盾。
6. 加强创意产业资金扶持,实现多元化投资
创意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其发展需要持续性、高成本的投资。金融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可以带来巨大的协同发展效应。发达国家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配套的金融和政策扶持,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型创意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发达国家还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到创意产业,形成以企业投入、政府资助、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1] 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蔚. 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诠释创意经济[J]. 瞭望,2006(9):6l.
[3] 范志国,刘震世. 基于雷达图分析技术的创意产业集群供应链评价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17.
篇10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产业集群;区域经济
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行业,其创意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和创意行为两方面,创意主体是指创意产业的发展主体本身就存在创意性,创意行为主要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有积极活动及社会活动都要围绕创意主体进行。而创意产业集群是指由多个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创意产业聚集而成。
一、创意产业集群概述
(一)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
创意产业集群可以从要素和空间两个角度理解,要素角度是指一个具有创意性的产业群体,其本质是将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人才聚集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和新的独创性内容。而空间角度则是指将即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在一定区域集聚产业组织。
(二)创意产业集群的特征
第一,创意产业集群具有地域偏好性。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科学技术,因此会选择市中心作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第二,创意产业集群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创意产业集群所需要的人才、技术、资金及政策支持都来源于创意组织、高校、行业协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和商务机构。第三,创意产业集群的企业趋向小型化。创业产业集聚的特点就是文化创意为集聚核心,实现脱离大型生产空间的目的,因此创意产业集群组成部分大多是小型企业和组织。第四,创意产业集群的环境具有宽松性。创意产业活动地也是生活地,其群体之间是相互互动的关系,具有宽松性。
(三)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第一,集群的发展要素不同。传统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强化技术和管理实现发展,而创意产业集群则是通过创意人才、创意行为、创意产品、社会投资推动发展。第二,集群的发展主体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主体是生产经营业务和技术服务,而创意产业集群的则是创意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意人才。第三,集群的形成模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指企业地域上的集中,而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创意人才的集中。第四,集群的内部环境不同。传统产业集群内,生产经营是产业内围区的发展核心,而区是集中布局,其产业区与生活区分离,生产工作压力大。而创意产业集群中生产区与生活区是一体的,实现工作与生活一体化,工作压力较小且宽松。第五,集群的联接方式不同。传统产业集群的联接方式是价值导向,而创意产业集群的联接方式是文化传播和渗透。
二、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将有创意的文化、创意技术与现有的资源结合发展,使创意产业实现了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延续和带动了传统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产业档次,促进新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促进文艺演出行业、影视出版行业和手工艺制作行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推动文化资源全面开发。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发文化资源、提高创意软实力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区域品牌的打造。区域品牌是一个企业在某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标志。创意产业集群集聚了大量创意人才及技术,为该产业打造出不一样的产品形象,为创意产业树立了良好信誉,提高了区域市场竞争力。第二,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应。创意产业不但涉及到创意文化、创意技术,还涉及到传统文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和增加了就业岗位,使区域经济规模得到扩大。
(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脱离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依托于文化资源,使创意产业成为自热资源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协调了自然资源富有区域与自然资源缺乏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四)对城市功能转换的作用
创意产业的本质是对产品的创新,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原来的功能上增加了城市创意发展功能,该功能的增加不仅促进城市全面性和综合性发展,还有利于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加强对城市区域文化特点的保护,使区域独特性与区域认同感达成一致,塑造了美好城市形象。
(五)对区域就业能力的作用
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增加就区域就业能力,提高区域就业率,对就业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有效扩展了区域就业领域,大大增加了区域就业机会。例如创意产业涉及到的版印刷业、娱乐服务业、手工艺品制作业、休闲健身业、会展、包装行业等,都是提高就业机会的最佳行业,此外,文化要求高和技术要求高的软件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动漫网游和计算机服务等,这些为高文化水平的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第二,创意产业集群还可以有效完善就业结构,使就业机会和岗位满足各阶级、各阶层和各行业的就业需求。促使生产制造就业结构转换为消费服务型就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就业结构转换知识密集型就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了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地位,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到有效提高。
三、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战略
(一)积极开发创意人才,以此激发创意产业区域活力
该战略主要是通过培养创意人才和开发人才实现创意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战略具体实施主要从以下几面入手。第一,提高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意识,树立大的创意人才观,规范创意人才管理标准和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主要通过建立人才管理机构,人才培养基金,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第二,要提高校创意人才培养效率,最大限度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及开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高校应针对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文化优势,制定符合他们的创意培养模式和计划。其次,高校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意生产过程中中除了培养学生文化创意理论、创意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将创意文化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区域发展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三,全面开发创意人才市场,实现创意人才流通体系完善的目的。第四,营造具有竞争性的创意人才发展气氛,同加强对创意产业集群基础建设的强化力度。
(二)加强科技创新,占据创意产业发展至高点
第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依托主体的转变。传统产业主要是依托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实现发展,而创意产业的特点决定,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依托文化资源和高科技技术。第二,创新和完善创意产业结构,加强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使创意产业集群向综合性创性和全面性创意产业发展。
(三)在投资方面经济引用多元化投资方法
最大限度发挥民间资本市场的作用,提高创意产业集群集资和科学投资的能力,保证创意产业正常进行和发展。第一,多元化投资的宗旨是以国有经济投资为主体,其他经济共同投资,确保创意产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前进。第二,积极发挥民营经济的投资辅助作用,使创意产业得到多元化发展。(四)将创意产业集群集团化创意产业集群本身是由多个不同性质但又相互联系的小型企业组成,将其集团化不但有利于统一管理,还有利于实现创意产业规模化经营。具体处理设施如下:第一,根据创意产业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产业集团,以此推动创意产业集群集群化发展。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利益链的连接力度,实现市场化运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除了以上四点策略外还有国际化战略,以提升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为核心策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贡献度为核心策略
四、结语
创意产业集群既是不同产业要素的集和体,又是不同产业空间的集合体,对区域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力量,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不但延续了传统文化和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还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就业机会。
作者:王义涵 单位:山东博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曹如中,郭华,付永萍.促进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09:62-66.
- 上一篇:农村改革的核心
-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