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通货膨胀应对措施

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历来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人民币面临着汇率上涨的巨大压力,大量热钱欲涌入中国。而纵观历史进程,通货膨胀对国家发展有着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需要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2.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2.1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表现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二者均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自2009年12月由负转正以来,我国CPI和PPI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充分表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表1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CPI和PPI同比增速月份

CPI同比增速

PPI同比增速

月份

CPI同比增速

PPI同比增速

2009年 1月

1.00%

-3.30%

2010年 1月

1.50%

4.30%

2009年 2月

-1.60%

-4.50%

2010年 2月

2.70%

5.40%

2009年 3月

-1.20%

-6.00%

2010年 3月

2.40%

5.90%

2009年 4月

-1.50%

-6.60%

2010年 4月

2.80%

6.80%

2009年 5月

-1.40%

-7.20%

2010年 5月

3.10%

7.10%

2009年 6月

-1.70%

-7.80%

2010年 6月

2.90%

6.40%

2009年 7月

-1.80%

-8.2%

2010年 7月

3.30%

4.80%

2009年 8月

-1.20%

-7.90%

2010年 8月

3.50%

4.30%

2009年 9月

-0.80%

-7.00%

2010年 9月

3.60%

4.30%

2009年10月

-0.50%

-5.80%

2010年10月

4.40%

5.00%

2009年11月

0.60%

-2.10%

2010年11月

5.10%

6.10%

2009年12月

1.90%

1.70%

2010年12月

4.60%

5.90%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2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个在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本次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除此之外,国内货币超发拉动需求上涨、国际市场热钱输入、生产成本上升、居民通胀预期的心理作用、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和各类游资对各种农产品的炒作等因素也在这次通货膨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3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特征

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呈现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特征,从CPI、PPI指数来看,我国当前的物价水平已十分严峻,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2.3.1物价波动的结构性

本轮通货膨胀呈现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CPI波动中,城市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服务品价格上涨幅度效益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此同时,物价波动正呈现出结构性的扩散,价格上涨已经从生产资料扩散到生活资料;从基础农产品扩散到制成品,推动物价水平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

2.3.2冲击影响的持久性

在通货膨胀的成因中,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热钱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本次物价上涨却从2009年底持续到2010年底,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持续走高的趋势。

2.3.3稳定物价的艰巨性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稳定物价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抑制经济过热,稳定物价水平;在谨慎面对输入型通胀的情况下应对国内各种结构性冲击对物价的影响;在维持货币政策长期持续稳定的条件下利用相机抉择原理调节过剩流动性;在改变劳动力和资源性要素价格市场扭曲现状的同时防止各种成本过快上涨。

3.通货膨胀应对措施

3.1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长期来看,本次通货膨胀的控制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政府的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取得“一蹴而就”的成效,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组合。为了控制投资、投机,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采取不对称的加息政策;为了缓解出口企业的竞争压力,应对人民币采取渐进式升值,并逐渐完成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效用;为避免因心理恐慌而引起经济剧烈震荡,政府应合理引导居民的通胀预期。

3.2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发挥自身长处,重点建设优势产业;引入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团结一致对外,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

3.3家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而将家庭资金全部投入到房地产市场。适量购买一些黄金或保险理财产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消费市场上寻找价格较低的替代产品;尽量避免借贷消费,因为此时货币的利率风险较大,贷款者将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通货膨胀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不正确的心理预期,将通货膨胀的危害无限放大,心理恐慌比通胀本身更可怕,因为心理恐慌将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得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对待通货膨胀,不能谈虎色变,应该保持正确、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辜胜阻,王敏,马军伟.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商业时代.2011年第6期

[2] 陈华,刘宁,刘志威.我国的通货膨胀及调控政策应对.上海企业.2010年第2期

篇2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稳健;农产品价格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36-02

从2010年下半年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CPI同比涨幅7月份为3.3%,8月份为3.5%,9月份为3.6%,10月份突破了4%,上升为44%,11月份又创新高,高达5.1%。这表明,在我国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实。因此,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何在

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有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

从国际上看,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直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美联储再度声明,将在2011年6月底前发行6000亿美元钞票,同时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水平不变。这实际上是美国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粮食等价格进一步上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美元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增加流动性这种货币行为,必然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造成相当影响。我国流动性增加和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联储美元流动性增加和国际商品价格的传导影响。

从国内来看,为防止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引发次生灾害,我们采取了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m指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各种存款的总和)同比增长17.8%;2009年M2猛增至28.4%。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12月初,“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达71万亿元”(前10年这个数字只有10万亿元左右),“成为全球发行货币最多的国家”总理预计2010年GDP将超过38万亿元。按上述M2已达71万亿计算,减去38万亿,超发货币33万亿元。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M2)猛增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而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近几年大量沉积的货币,确如猛虎出笼,必然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虽有诸多其他原因,但货币供应量(M2)大大超过财富增长量,则是其根本原因。

这次通货膨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结构性特点。这次物价上涨中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食品价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建伟、余斌两位研究员的研究表明,按2005年1月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计算,2010年全国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101个百分点,对GDP增幅的贡献从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在前10个月CPI的涨幅中,食品价格涨幅占70,9%。当然,在食品价格上涨中有该涨的和不该涨的,这里不再细分。第二个特点是这次通货膨胀只有4-5个百分点,应当说是温和的通胀。

二、为什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

针对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实,去年1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这里,我们要特别地理解“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同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做法也会有不同。当前,我们处于货币大量超发的形势下,是从适度宽松回归到稳健,回归常态的轨道。这种稳健的总要求就是调节有度,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这种稳健政策,既要服务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紧缩银根,控制通胀。所以难度是很大的。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国际市场因素,单从国内市场来说,在通货膨胀已接近5%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那样做,在国际环境恶劣的形势下,紧缩货币可能带来经济下滑。如果经济下滑,后果会更加严重。所以,在内外复杂的形势下,采取现在的这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其他有关政策有力配合,就可以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而且“稳健”尽管比“适度宽松”有所收缩,但它属于中性政策,不会有明显的“从紧”,在具体操作上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货币供给总量回归常态是2011年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是宏观政策导向的一个重要变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资金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从历史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比较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能在经济偏热时适当紧缩,也能在经济偏冷时适当放松,有助于更加积极妥善地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通胀

2010年11月17日,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决定。20日,国务院随即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稳定物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都作了相应的部署。

通胀是货币发行过多了的体现,控制通胀,就是要紧缩货币供应量。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有关资料测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估计可达30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为217885亿元,2009年为260771亿元),这次上调0.5个百分点,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2500亿元,加上此前5次上调,总共上调6次,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1.5万亿元。(到目前为止,共提高18.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银行每100元存款,其中18.5元必须存人央行)。提高准备金率还有充分的空间。提高准备金率的目的就是压缩庞

大的贷款数量。

(二)加息。这种办法见效快但目前面临两难的选择。在2010年,CPI一直上扬,本应再加息控制膨胀。但是,鉴于美国现在利率为0―0.25个百分点,如我国加息高于美国利率,大量美元热钱就会涌人我国套利;同时加息也会提高贷款利率,造成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出于这样的考虑,央行在10月份加息0.25个百分点后,就没有继续加息。2010年12月份,当记者问央行行长周小川是否加息问题时,他表示:“加息是两难选择,”对加息持审慎态度。他还说,“每一项政策出来,都需要综合考虑作出权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两难。”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25日晚间宣布,自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上调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将提升至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提升至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去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中央银行加息时点选择非常巧妙,调节利率的重要掣肘就是国际因素。在欧美处于圣诞节假期之时,欧美股市即便开盘,交易量也比较少。经验表明,这可以释放些信息,而市场又不至于过度反应,避免热钱的过度涌人。

(三)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稳定物价控制膨胀的十六条措施。国务院的十六条措施大体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三类是重点,前者六条,后者也是六条。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供应。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2011年“三农”首要任务还是力保农业大丰收。因为农产品供应充足是稳定物价的决定性基础,是控制通胀的决定性条件。特别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增加菜、蛋、肉等产品的生产与供应。

第二,疏通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这方面的措施很多,如产销直接见面,减少流通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免收公路费;规范各种收费,减免摊位费等等。

第三,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健全价格监管法规。我国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物价虽由市场形成,但加强管理和惩处是完全必要的,特别是在通胀这种特殊时期。国家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加强对市场物价的监管,其中以经济手段为主。必要时,也要采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予以惩罚,如国务院把对严重违规违法者的惩罚上限从100万元提到500万元。应当说,管好市场物价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第四,发放临时性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是针对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特殊人群而临时实行的措施。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已规定严格管理措施,千方百计阻截热钱涌入;多发行国库券,吸收多余资金;组织更多资源进入市场,消化超发货币;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增加保障性住房,减少寻租空间;分别情况减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缓解通胀压力等等。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说,2011年通胀总体上会保持在合理水平上。

四、从这次通胀中我们得出的重要启示

现在总结这次膨胀的经验教训还为时过早,不过有两点重要启示,现在就可以提出。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及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货膨胀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概念。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经济学家通过综合考察物价水平和货币数量两者的变动情况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水平,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不断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如何来衡量通货膨胀呢?通用的测量指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三种。其中,CPI指标最为常用、最引人关注,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与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计算的结果。①一般来说,CPI在3%~5%之间时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介于5%~10%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于10%时则是飞奔的通货膨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见下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的CPI一直保持在3.5%以上,并且在整体上呈逐月上升的趋势,虽然到2011年8、9月出现下降的趋势,但CPI仍然处在高位运行,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物价水平虽然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形势却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超量的货币供应量是导致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两项政策导致投资和信贷的规模迅速扩大,造成过大的资金流量和明显的流动性过剩。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方政府在此项政策的影响下数倍地增加投资。大量的资金流入能源、房地产、交通等领域,加大了对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带动下游产品价格的上升,逐步形成全面通胀。据我国统计年鉴显示,在2005年之前,我国每年新增贷款一般都低于2万亿元,但到2009年,信贷增量增长至9.59万亿元,2010年,信贷增量为7.96万亿元。②短期内将巨额的流动资金注入市场,即使被生产领域快速消化,也会引起市场总需求的迅速扩大,造成通货膨胀。

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一是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尤其是资源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国家对能源价格实行管制,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管制一方面会造成囤积居奇,另一方面会造成商品产量的减少,而这两者均会导致市场供给的减少、物价的上涨。二是过度强调GDP的政绩考核制度。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过程中带有很强的扩张性,容易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翻开各省的“十二五”规划,不难发现各省都提出了较高的GDP指标,黑龙江、广西、贵州、河南、江西、安徽、山西、福建、云南均提出了GDP总量甚至人均GDP五年翻番的目标。③可见,导致未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三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容易将国外的通货膨胀引入本国,当一国的通货膨胀发生后,国内货币对内贬值,由于不能及时调整汇率,在国内物价上涨的刺激下,其他国家会增加向该国出口的规模,出口国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出口国由于商品出口造成国内商品供应量减少,而外汇收入又造成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是推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预期是民众对通货膨胀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大小的事前推测。影响和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过去一段时期里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整个经济发展变动的趋势;政府所宣布的和将要执行的各种经济政策,主要是物价和货币政策;政府遵守诺言和贯彻政策的可信度等。从理论上讲,长期存在的强烈的通胀预期会不断地增加人们的市场需求,形成推动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的内在动力。如果社会公众形成了较为强烈的通胀预期,人们就会盲目扩大消费和投资,这些行为会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例如,如果公众认为某些商品或资产价格将会上升,并能取得远超过银行存款的收益,那么他们就会将存款投入到这些产品或资产上,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种防范通货膨胀的行为本身就会造成所购买的商品和资产的价格上升,不断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当前社会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就非常地明显,不断上涨的房价和金价正是这一预期的现实反映。

应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策略

适度地减少货币供应量。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影响总需求供给曲线,使得物价总水平下降,从而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我国政府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措施。从去年1月18日到今年6月20日,中央银行已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存款准备金率从2010年的16.5%上升到了21.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小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紧缩了银根,减少了货币供给,控制了投资行为。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中央银行共5次加息,缓解了市场负利率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资金在市场中合理有序地流动。2011年,中央银行多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通过发行中短期票据来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央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币供应量,稳定了物价水平,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注意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不可操之过急,以免矫枉过正,要按照计划逐步地减少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从而实现经济的 “软着陆”。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关制度。针对相关制度不完善的现状,一要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的改革。廉价的资源在源头上降低了国内产品的生产成本,促使投资不断扩张。科学合理地推进资源价格机制改革有助于各种要素市场的成熟,从而能充分地发挥价格机制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改革政府官员考核制度,着重从综合效益的角度来考察政绩,摆脱崇拜GDP的传统观念,降低GDP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三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很容易将国外的通货膨胀导入到国内,因此,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充分发挥汇率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有效防止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四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由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扩大内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内需真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如前文所述,不当的通胀预期容易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及时合理地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显然有助于物价的稳定,政府在此方面要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要降低公众通胀预期的程度,就要让公众对政府控制通胀的政策和措施充满信心,而这就要求在各项政策及其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的基础之上,政府可通过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及时公布当前物价水平及变动趋势、经济的整体变动形势、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从而达到坚定市场信心,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减少公众盲目地消费和投资,避免物价过快上涨,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对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历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由个别因素造成的,其成因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内生性和输入性等特点,虽然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解决目前高通胀的问题,必须要持之以恒,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财税系)

注释

①我国现行的CPI构成及权重为:食品(31.7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3.75%)、居住(17.22%)、交通通讯(9.9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9.64%)、衣着(8.52%)、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5.64%)、烟酒及用品(3.49%)。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外汇储备;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下面就通货膨胀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作以下分析: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2003年以来,我国GDP速度一直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下速度才有所放缓。但经济总的趋势是迅速增长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无疑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

(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动员全球的资源涌到中国来,坏处是中国的资源和国民财富大量廉价流失,发展的结果被外人所利用。

(三)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逐年增加,我国的外汇占款也逐年递增。由于对应于外汇储备而发行的人民币也将参与国内商品的购买和投资,导致了相对于国内商品而言,货币供过于求,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达1.53万亿美元。据2008年底的权威数据,中国共拥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8%。这是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如今市场上的商品标签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通货膨胀会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我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重国家的负担。

(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而此时的消费也变得更加混乱。盲目消费,抢购风随之而来。

(三)使得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从而影响人们生活。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工资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二)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三)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总之,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输入型通胀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28日

一、量化宽松政策和输入型通胀本质

(一)量化宽松政策本质。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失效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当局采取印制大量钞票、购买国债或者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旨在降低市场利率,进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二)输入型通货膨胀本质。国外经济体大量发行货币后,国外商品价格出现上涨现象,在国际贸易日益开放的背景下,促使国内物价总水平出现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根源并不是来自一国市场内部,而是由国际市场引发,所以该类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对外开放性较高的经济体。

二、本轮量化宽松政策演变及进展

(一)美国量化宽松措施。此次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市场简称为QE1、QE2和QE3。第一,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开始实施QE1,当日宣布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1,000亿美元的债券;2009年3月18日宣布购买3,000亿美元美国国债、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1,000亿美元企业债券。第二,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实施QE2,当日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国债;2011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出售4,000亿美元短期国债,同时购入等额长期国债;2012年7月20日美联储宣布出售2,670亿美元短期国债,同时购入等额长期国债。第三,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实施QE3,宣布每月至少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美国就业市场明显改善,目前此项政策仍在延续。

(二)英国量化宽松措施。2009年3月11日英国央行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采用逆向拍卖方式从保险公司、养老金和投资基金等部门购买20亿英镑的5~9年期国债。2009年5月5日英国央行宣布将购买75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随后逐步扩大资产购买规模,2009年11月5日已扩大至2,000亿英镑。2012年2月9日将购买总金额增至3,250亿英镑。2012年7月5日英国央行再次宣布购买500亿英镑的金融资产,总规模扩大至3,750亿英镑。英国央行多次通过印刷钞票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促使商业银行恢复放贷和帮助英国经济走出衰退困境的目标。

(三)欧元区量化宽松措施。2009年7月6日欧洲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当日启动600亿欧元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CBPP),购买对象限于欧元区银行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券,该债券需至少获取一家信用评级机构的AA评级,欧洲央行承担8%份额,其余份额由欧元区各国央行分摊,购买计划为期一年,该计划标志着欧洲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开始使用量化宽松非常规手段。2010年5月14日欧洲央行启动证券市场计划(SMP),欧洲央行及欧元区各国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出现财政问题国家的政府债券,降低这些国家融资成本。2011年10月7日欧洲央行决定重启担保债券购买计划,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购买400亿欧元债券。2012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实施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S),取代证券市场计划(SMP),欧洲央行将从欧元区二级市场购买多至3年期的债券,不预先设置购买规模上限,以改善欧元区问题国家金融财政状况,把欧元区国家国债违约风险降至最低。

三、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分析

(一)国外普通商品价格上涨传导至国内物价。为摆脱金融危机阴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相继实施定量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的大量注入最终会导致国外普通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这会增加诸如中国出口规模较大国家的对外出口商品数量。国外商品价格上涨会减少我国老百姓对国外进口商品的消费,转为增加对本国商品的消费,最终引起国内商品总需求上升,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

(二)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国内通货膨胀上升。我国商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自国内企业生产和从国外进口两大块,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势必推高国内商品生产要素价格,即企业生产成本不上升。近期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导致国内这些基础产品的进口价格上涨,从而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升,并最终会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

(三)国际超发资本流入引发国内通货膨胀上升。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投机性国际游资规模越来越大,超发的流动性需要升值机会,这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冲击越来越大。近年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我国一直是国际私人资本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外投机资本流入就是通常所谓的热钱流入。大量的外汇储备间接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引起国内投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升。

四、几点建议

(一)提升大宗商品定价权,尽早防范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提速,我国应继续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和产品定价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处理好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储藏规模。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将促使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储备基地和扩大储备能力,尽早防范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

(二)发展创新型金融产品,构建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但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步伐,适时推出各类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逐步健全金融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创新型金融产品,通过远期、期货等交易尽量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

(三)积极推动新兴经济体合作,牵制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速度。在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影响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出现上升苗头。我国应积极推动新兴经济体合作,加强与巴西、印度、俄罗斯协调合作,要求美日控制美元贬值速度。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虽然不是美国主要目标,但也受到美国量化宽松的冲击,通胀和热钱压力很大。如果新兴经济体联手合作,既可以缓解中国所受压力,又可以对美日推动的贬值政策形成有效牵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晶.通胀趋势与货币政策的渐进退出[J].中国金融,2010.5.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

论文正文:

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论文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通常是被认为总需求过度的结果。也可说成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生产商的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升。概括说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总产量的增加,但是在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就是达到实际产量的最大限度,总需求轻微的波动都会带动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也就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又被生动地描述为过量的货币追逐稀有的商品。同样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一旦出现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总供应的现象,物价上升趋势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上升必定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二)成本推进

成本是在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即人们在通过一些途径达到自己所需目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要素也称为成本。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人们总需求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商品成本的提高所导致的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增长。指的是由于生产者成本的上升是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也会由于市场上的价格冲击力造成的某一类原料价格上涨。

(三)结构性变

化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活动内容应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效率很高的工业组织;二是生产率保持一定水平线上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当工业部门由于工作效率高而使部门工资上涨时,社会服务部门也会不甘示弱,同样提高薪资上涨幅度。由此现象不难发现在这种做法下,经济总体难免会形成由工资薪酬成本所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即社会中某一部门的工资提高,其他部门必会因为攀比心里而同时提高自己的工资比例。

具体定义来说,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推动的作用下,仅仅是由于市场结构因素造成的普遍价格的上升变化。分析来看,社会各部门生产效率与发展水平层次不同,和外部的经济联系不同,可是现代经济结构要想使生产要素从落后的部门向先进的部门转移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落后的部门会要求与先进的部门在工资和价格方面达到同一程度水平,这样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形成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表现

(一)通货膨胀使收入分配结构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影响甚至降低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对固定水平低的民众影响十分明显。一般会分成两个部分:对于有固定工资收入者和债权人来说会遭受财产的损失,由于这群民众只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及养老金,而工资的增长的幅度却抵不过物价上涨的幅度,总是居于通货膨胀之后。而对于那些非固定收入者(利润收入者)和债务人都会在循环涨价的通货膨胀过程中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减少通货膨胀损失,并可能从中获益。

(二)通货膨胀造成消费与投资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畸形经济结构由于消费投资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向更加不协调的方向演变,市场生产者发出商品价格的信号,而生产者会依据这个信号来明确市场是否需要自己的产品,明确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来降低社会能源资源的浪费,让这些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但通货膨胀来临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只是由于生产的投机和人们的心理作用,并不是因为实际的需求而上涨。由于生产者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面可靠的市场信息,因此人们的这种行为会促使消费与投资的进一步盲目前进。

(三)通货膨胀降低中国的竞争能力

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商家们要想谋求自己的产品利润最大化,最直接并且最有成效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因为即使获益的空间被通货膨胀的循环冲销压缩,可是相对于不涨价而言,获利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国属于外向型发展经济,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加工制造国外的产品再输出,成本低廉,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是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通货膨胀更加剧了这种低端的社会地位,不但国内货币贬值,而且抬高了出口的成本。中国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四)通货膨胀对国内居民的影响

首先,对于固定的工资收入持有者来说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失。对于那些固定收入的阶层来说,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人等,他们的收入属于弹性很小的固定资金额,普遍追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尽管实际收入通过名义工资有所提高但是购买力将不断下降,导致固定收入者生活质量下降。其次,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不利,伴随物价水平上涨,居民存入银行的资金的实际价值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原本拥有的资金按照相反的利率来计算,使民众所持有的资金受到严重的打击。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对居民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虽然通货膨胀在前期内可以刺激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渠道,但是只要当通货膨胀继续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么人们就会大大的降低积极性,企业不愿意多提品而且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极大下降,这就会导致出现失业增多的现象。

三、应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总需求属于宏观的理论。它是指在特定的物价体系阶段中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必须要对货币流通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不能就单方面来看,还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来采取对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大力缩减财政支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赤字财政的产生。而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通过紧缩型信贷,严格控制货币的放出量,降低货币供应量。但是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或是两者结合的综合治理,很重要的途径即抑制消费过快增长并将投资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二)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

在世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另一方面整改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管理因素,协调好监管体制下的各个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和查处随意提高利率、乱批设金融机构和各种违反金融政策法规的行为,防止各种违规现象发生,避免由于经济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推动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三)增加产品合理供给,优化经济结构

为解决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需要从两个切入点着手,一方面适当增加总供给;另一方面控制总需求,二者均要重视。若单方面控制总需求而忽略了增加总供给的作用,将阻碍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处于低速阶段,最终使努力付诸东流。但仅增加总供给而不控制总需求又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调整的成本。因此,在控制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有效供给,降低成本,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论

篇7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利率高2—3%.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优惠级贷款低,借款者信用记录较差,因此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更大。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影响是我国银行购买美国抵押贷款证券所蒙受的损失,这种损失比较有限。然而,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要远大于直接影响。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冲突。当前中美两国经济形势的差异在于,美国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困境的影响经济放慢,防止经济衰退是美国当前的迫切任务;中国则因经济增长偏快,有通货膨胀的苗头,因而是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主。这样,两国宏观调控措施就发生了冲突:美国方面为刺激经济正在大踏步降息,增加流动性;我方为使经济降温必须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但是受美方降息的制约,我方难以提息。同时,美国降息所导致的美元贬值,正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而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已使热钱加速涌入,增加了防止明显通货膨胀的难度。

二是热钱大量涌入,破坏金融市场稳定。热钱的成分极其复杂,既有投机资本也有非投机资本,其进入我国的通道五花八门,可以假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之名进入。个人也可以通过关系,在内地开立人民币账户(对港澳居民是合法的)携入或汇入外汇,还可能非法地通过地下钱庄进入。非投机资本意在保值,而投机资本则热衷于获取利差和外汇价差,两者进入我国,增加了人民币发行,扩大了流动性,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投机资本还通过资金的快进快出兴风作浪,严重干扰金融秩序。

篇8

    关键词:通货膨胀;个人投资理财;投资理念

    在经历了“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一系列高物价浪潮的冲击之后,拿死工资的普通老百姓意识到物价的上涨使他们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个人的购买力严重下降。正如温总理对通货膨胀做出的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如何通过个人投资理财来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已成为普通老百姓不的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现状

    当前,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如果你问一个人普通人,为什么通货膨胀是坏事,他将告诉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剥夺了他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 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避通货膨胀的压力,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就成了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及现状,正所谓“追溯其根源,才能解决其问题。”纵观经济学界,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普遍物价水平上涨,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cpi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在我国2009年30%的货币扩张基础之上,2010年又将近20%的货币扩张。也就是说过去两年的货币扩张以50%的增长速度扩张。但是我们知道gdp累计增长速度肯定没有这么快。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是货币扩张速度的一半,通货膨胀也就必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2010年我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加速了通货膨胀。同年11月,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中国国外的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cip增速超预期。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5.4%,涨幅之高出乎人们的预期。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中国经济在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的同时,通胀压力依然严峻。

    二、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日益严重,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状况随之窘迫。要找到合理的投资理财途径,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有哪些困境。

    1.传统的银行储蓄方式不能抵消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

    勤俭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过去我国居民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和稀缺的理财产品决定了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储蓄曾经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资产保值增值途径。然而凯恩斯在其着作中曾提出了着名的“节俭悖论”,即储蓄率升高,虽然使得个人储蓄增加,但却使得国民收入由于消费的减少而减少。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过大,致使在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外贸促出口企业损失非常严重。而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导致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这本身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久发展。从微观上看,即使是定期存款,所得利息也少的可怜完全不能跑赢cpi。虽然存入银行的利息上调了,可是靠利息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如今的通货膨胀率,个人账户上的存款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而若算上资金的机会成本,负利率的阴影始终笼罩着银行存款,使得它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贬值。

    2.投资品种难以选择.

    通货膨胀下,人人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都在不停的炒作实物和金融产品。面对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抵挡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大热钱的回收力度,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必定在不断的减少,这就导致股市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萎靡的状态,面临2011年股市低迷的现状,不少投资者把投资方向从金融产品转向实物的炒作。“豆你玩”,“蒜泥狠”等网络词语以表对当前高昂物价的不满、嘲讽和调侃,近几年来以蔬果、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农副产品呈现疯涨之势,其涨幅速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一些日常基本必须的农副食品已经被炒得很离谱,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作用,但是普通老百姓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他们不仅不能抓住住来势迅猛的一轮轮炒作的,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还成为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受害者。

    三、通货膨胀下个人投资理财的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大的生活压力,也给广大老百姓的切实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面对这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应付呢?在如今高通货膨胀时代,合理规划自己手中的钱就显得格外重要,个人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既然投资理财是老百姓减少财富缩水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念是体现投资者投资个性特征的、并促使投资者正常开展分析、评判,决策并指导投资者行为,只有正确的理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投资,最终导致较高的投资收益,也才能避免在投资中被别人掠夺财富的对象。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投资者明白,就可以做到的。它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经过历练才能得到的真谛。而普通的老百姓在现实的投资中往往因为缺乏对投资的基本认识,很容易落入投资的陷阱。因此作为一个投资者在准备投资之前,应该有意识的学习与投资有关的基本知识,才能形成一套正确的投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二)投资目标上定位于获取长期的稳定收益。

    由于普通的投资者处在信息不对称、资金量小、心态不稳定以及投资技巧不成熟的弱势地位,因此笔者建议其定位于长期投资而获取稳定的收益。从上证指数1991年至2010年的历史数据看,如果在历史上的任意一点向前推算10年,会发现10年后的大盘点位基本高于10年前,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长期投资的意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沃伦.巴菲特,便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坚信者。巴菲特长期投资一家公司,不搞阴谋诡计,正大光明,他每年的投资基本上都能保持20%左右增长率的业绩来看,并不是最高、最耀眼的。但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除少数亏损的年度,他的收益率却一直很稳定。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有句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投资收益主要靠运气,长期投资收益才能看出实力。连巴菲特这样具有深厚投资知识功底的人尚且坚持长期投资,那么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在缺乏专业投资知识的背景下,如果盲目的选择短期投资,几个月之内急切得期望从投资中得到高额的回报,就很容易浮躁、盲目信任、听个信息就像抓个救命稻草,最终的结果往往与期望值正好相反。因此,笔者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过多的追求短期的利润,要明白投资是有风险的,更多的享受长期投资为你带来的稳定收益。

   (三)正确认识各种投资品种。 

    在通货膨胀中,货币和财富是贬值的,与此相对应,商品和资产价格却是上涨的,所以持有随胀而涨的资产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措施。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挑选到一款适合自身的呢?投资者惯用的做法是根据市场热点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比如当上证指数涨到5000点的时候,市场上的热点是股市,此时每天到证交所开户的新股民剧增,因为他们根据市场上的消息选择了投资股票,但这些新股票往往被套牢在6000点左右。而解释这一现象的答案是:投资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诱导。诱导越大,投资越大;反之亦然 2。因此根据消息来选择投资品种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笔者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之前一定要认清其本质。 

    1.金融类资产投资。 

    金融类投资的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一种以凭证形式存在的信用权益,如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期权投资、期货权益及债券、理财产品(计划)等资产 。 

    历史经验表明,在通货膨胀初期,上市公司通常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带动股价上涨。投资者投资股票,除去获得买卖价差外,还可能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因此股票投资是取得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途径之一。但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因此投资者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把握股市的投资机会。  

    因为知识、信息、精力等原因,一般的投资者无法从投资理财中赚取高额的收益,因此进行基金定投资是个不错的选择。基金是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也就是将自己的资金交给更专业的投资人士帮你管理以弥补自己在知识、信息、精力等方面的缺陷。  

    据从事个人理财行业多家的专家介绍,按照风险和收益特征,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三大类。普通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期望的收益与可以接受的风险。如果是风险偏好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如果是风险厌恶者则可以更多的选择保证收益型产品。 

    2.实物类资产投资。 

    实物资产就是有形资产,如对固定资产、贵重金属、玉石等商品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对于个人而言,固定资产一般指房屋、商铺等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对于不喜欢虚拟经济的投资者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好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比较适合个人投资者的贵重金属投资是黄金投资。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黄金在货币市场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而使得黄金在流通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黄金价格随着美元的贬值逐步走高,而由于其稀缺性和良好的收益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对于普通大众居民来说,虽然当期黄金价格过高,但是从保值的目的出发,笔者建议每年固定的时刻买入50克左右的黄金,每一年买一次,不用担心未来的涨和跌。比如居民从40岁开始购买,每一年买买到60岁,那差不多是20个50克黄金单位,那么从60岁退休的时候,我们建议他每年卖出50克,这样就可以补充他的退休的那部分收益,从一辈子来看,其实是最保值的。 

    总之,在通货膨胀下,财富的创造源泉只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任何投资都要从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正确认识所要选择的投资品种,不能仅看潜在的回报  

: 

[1]李忠贤、邱继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效能评价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6期 

章铁生、王锴、林钟高.《财务治理》.2005年1月第1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注释: 

篇9

物价上涨,你准备好了么?

据悉报道,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催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猪八戒”、“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引起了大众消费者对此物价上涨的压力感到郁闷和痛苦,而物价“现实之痛”与统计部门公布的CPI数据之间的较大落差,也使各界高度关注CPI数据构成如何更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的现实状况。

从市场基点来看,物价上涨对于企业来说,有些企业他们意识到了原料大涨的情况下,不得不把产品价格提上来,但是,对于企业的产品提价又引起了什么原因导致终端市场难以提升销量呢?原因来源于市场原材料物价上涨,企业才提价,市场终端消费者一时接受不了企业提价的事,而许多企业的老顾客对企业提升产品价格感到很郁闷,有些顾客不得不选择其他的产品。

而对消费者来说,物价上涨留给他们的是“眼泪”?他们接受不了一时袭来的这个现实涨价压力,他们经济收入不高,又面对了这样的现实压迫高消费,那简直是被控制的“奴隶”嘛。在全国市场经济下,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引起了国民消费者的热度关注和反抗,国人都希望政府有个合理的解释和政策调控。而有些地区政府已经发出通货膨胀政策控制以及企业福利政策调整,还有些地区企业已经把待遇水平提高上升了15%,保障员工的生活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

对此物价上涨,其实就是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才得以做出产品提价放出终端销售,引起了消费者的大同反响,让消费者感到这样的“现实提价”痛苦。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政府在积极控制调整这项应对措施,尽量把物价指数降得最低,给消费者的一个很好的答复,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你们应该做好准备,一起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

物价上涨,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什么都涨了,企业的原材料也涨了,对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许多企业也把产品的价格提升上来,为了一时的产品利润点而忽视了终端市场消费的实际情况,导致市场消费能力下降。

从日化行业观察到,自今年2011年1月1日起,迪奥、兰蔻、碧欧泉、香奈儿等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提价,幅度在5%~10%之间。 有业界专家认为,化妆品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于涨价完全是市场导向行为,因此,众多企业也纷纷跟着提价,这样的跟风主流趋向会导致市场发育不良。

有消息称道,欧莱雅是本次涨价的主角,旗下兰蔻、碧欧泉等产品都将提价,而对于提价原因,欧莱雅表示化妆品的价格受原材料成本、研发投入、人力及营销成本、汇率波动、税收、通货膨胀及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如这样通货膨胀行为,比如白酒、菜、鸡单、房价、燃油等各不同行业领域的物价都上涨了,上涨快得不得了,让消费者一时很难接受,而在某些消费领域里面,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导致了消费者对此产品不会再买单。

在资本企业的物价上涨,国内的一些日化企业也跟风了,他们而没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上来看,看是否能让消费者接受这个提价。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在这条不平衡的线上站着,都被夹在物价上涨的“命苦”牵连线上。对于企业如何更好的与消费者度过这个难关,让消费者继续接受你的产品呢,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对,采取符合市场的规律作为导向,而不是真正的把消费者忘记,消费者是上帝,不能为了提价而忽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企业应该做好三点应对策略,才能更好把握住市场需求,其一,原材料上涨,企业应该控制到自身提价的幅度范围;其二,不能因市场竞争行为而提价,你就跟着提价,必须从消费者的能力程度上把握好;其三,抓好市场终端需求,把握好市场价格的变动,推出符合消费者价位的特色产品。

物价上涨,就是工资不涨

涨、涨、涨,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

对于很多消费者抱怨,涨价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经济收入又低,对于水涨船高的物价,我们怎么能接受得起这样的高消费呢?此观来说,政府又是怎么来给国民消费者的一个真实答复呢?政府只能宏观调控?还是出台政策?其实政府唯一最大就是政策出台和下达企业调空的优惠待遇政策补贴,才能更高的以度难关,保障消费者能力。

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一带的城市,许多企业招工特别难,有些企业为了保住人才和吸纳人才,用了股份制+现金补贴的福利政策来用才,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企业不能不这样做,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不好招,所以才出此下策。

据悉报道:在福建某服装厂,为了保证员工的生活保障,某服装厂也推行了股份制和提高待遇福利等政策,各个普通员工都以15%的待遇提升,而且每个基本员工从2000元/月到2500元/月,表现为良好的,公司再奖励300元的福利,同时还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聚餐吃饭、唱歌、旅游、拓展活动等以及每个月每个员工都发产品等福利,高层的待遇也提高了10%的待遇,还加股份制+年终分红+奖金等。

最近珠三角的一些日化企业招聘,连续招聘一年半栽都招不到人的都有,这些企业在前程无忧、南方人才网、广东人才网、猎头网甚至在南方人才市场都招不到人,有些日化企业叫苦连天,天天招人,连招聘广告费用都很大。有些日化企业忙着需要人,到处贴招聘广告、拖业界人士帮忙推荐介绍。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人才越来越难找,连基本的员工都很难招到,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本身这个行业就很浮躁,流动率也很高,找合适的人才更难。

而对某些日化企业开始推行高薪挖人才,他们意识到了2011年是行业内最难招人的一年,因为这年头是“用工荒”爆发期,各个企业都在寻求合适的人才,但难以招到。某些日化企业推行高出一半的待遇挖人,引起了业界跳槽率很高。日化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对笔者说到,他想换个工作环境,“谁出的价钱高,我就跟谁”,这个资深人士很有自信,他自己在行业内滚打多年,人脉关系很好、行业经验很深,才对笔者说出这样的话,很佩服他的勇敢作为。

除此之外,广州越来越多的日化企业在到处挖人,为了出高薪聘请,到处叫业界人士推荐介绍。上一周几个日化企业老板拖笔者帮忙推荐介绍总监,总监薪资不低于15000元/月,连带提成+年终分红+奖金等条件挖人,为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市场的服务跟上,有些日化企业在推行这样的政策。

从综观上看,人才到底都是企业竞争的第一大资源,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用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在十二五计划下,预计每年要调薪15%,5年后薪水涨1倍,而人才的挖掘也是一种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众多企业会实行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捆绑在一起,做到“以人为本,互利双赢”的共同发展理念。

物价上涨,拿什么来拯救你?

随着中国经济形式的快步发展,经济点攀升越来越高,中国通货膨胀的来临,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和考验吗?各种物价上涨,新一轮经济膨胀的指数飑升,国民消费能力下降,企业发展难度越来越难,发展出路不知在何方?不知道这一轮的通胀挑战还是发展机遇,国人认为,通货膨胀简直是生不如死,也有人说,物价上涨,拿什么来拯救你?

在中国大通胀的环境下,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留给消费者的是“眼泪”,留给企业的是“悲伤”,这一现实无法逃避的环境,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唯一最大帮助的是政府政策出台,控制调整对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在很多人看到,是原材料物价上涨,也有人认为是市场竞争行为,各种说法形式不一。笔者认为,市场导向行为是有的,这意味着企业有动作,但是,他们也忽视了终端消费行为,没能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本质。只有政府出台调控政策才能把控好物价上涨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意识到了企业有做作行为,就算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产品价格提升太高,让消费者一时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涨价的压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些企业是跟风主流把价格提升上来,而没从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消费能力来结合做,跟着别人提升价格也导致自身产品难以销出去。外资品牌提价,本土品牌也跟着提价,而没意识到了自身实际情况的出发点在哪里,不知道自身产品的销售切入点在哪里,忽略了市场规律了。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日化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和正面撕杀,留给我们的是思考和市场考验。从本土企业角度而言,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应该做好自身工作,不要跟风提价,从自身实际出发。重新规划和调整好政策,在企业内部管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降低好成本,做到以实际一体化运作。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策略上做到符合市场实际需求,采取差异化营销模式运行操作,这样才能找到自身的生存发展之道。笔者认为,在通货膨胀之下要把握好时机,企业以自身实际定位出发,以下几点,其一,别模仿跟风,以自身特色出发;其二,从自身终端覆盖好渠道建设,如百货渠道、商超、专营店、电子商务等渠道;其三,网络推广、博客、微博、论坛、网络优化等宣传;其四,以独特创新销售模式推行;其五,做好消费会员管理机制。

篇10

关键词:通货膨胀 全球化 投资需求

通货膨胀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两个突出经济特征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全球化速度迅速提高、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

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特征

(一)投资需求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在我国经济三大需求中约占40%的水平,2009年甚至达到47.7%的高水平,消费需求占比则逐年下降,2009年仅为48%,相比较而言,欧美国家通常投资需求仅占10%-15%,消费需求则高达80%左右。我国经济表现为明显的投资驱动,前一期的投资形成了后一期的投资需求。

投资软约束仍然明显。国有企业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在投资中的比重已逐步下降,从1985年的66%下降到了2005年的33%;但其他经济成分发展迅速,到2005年在投资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近40%左右,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额增长最快,在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所占比重已由1993年的22%猛增到2005年的71%。实际上,在我国股份制经济中,国有股股份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占大多数的仍然是国有经济成分的投资。地方政府方面,《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同时,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报告中提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按照2010年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2万亿元来算,截至2010年年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接近14万亿元。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多次通货膨胀,基本特征均表现为经济持续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应对措施也主要是围绕紧缩银根和压制投资过热。陈东琪(2004)测算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合理区间为12%-20%。而我国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在25%以上,明显高于合理区间的上限,造成了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过热,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上马,钢铁、水泥等行业屡创新高,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

(二)全球化加剧了我国通胀形成的复杂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1995年世贸组织的成立更是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融合。1980年至2005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世界贸易增长了5倍,贸易总额占世界GDP的比重从36%上升到55%。与以往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经济贸易不同,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新兴市场国家和大量发展中国家也加入经济全球化行列,参与全球经济的国家和人口迅速扩张。

我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融入全球经济的速度迅速提高。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78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8%,在世界贸易中居第29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7.9%,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其中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8.9%,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6.9%。我国在1979年到2007年期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8500多亿美元,成为吸收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为世界经济提供劳动力的同时,我国对于世界原材料的依赖也越来越强,1990年净出口为2000万吨,至2010年转变为净进口2.36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8%。

随着中国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前一阶段中国“输出通缩”论,还是近期的中国“输出通胀”论,以及中国将出现“输入性”软着陆的提法,都是对这种相互关联性的印证。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经济体由封闭走向开放,改变了我国经济结构和市场主体决策行为,影响了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在全球化的竞争下,厂商经营环境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FDI厂商加入了国内市场竞争,进口原材料成为本国厂商生产成本之一,定价方式不仅受国内厂商的影响,国外厂商同样影响国内厂商商品定价决策。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

(一)投资需求的影响机制

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软约束特点,因此,投资对投入成本的价格敏感度低,更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形成。我国投资需求情况与市场利率高低关联不大,与货币供应量有直接关系,而且和欧美国家多以利率等价格手段调整不同,我国央行抑制通胀采取的货币政策多以控制信贷投放和调整银行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直接调整货币供应量。再加上至今投资的收益率仍然较高(沈利生,2011),民间借贷资本的高利率也可表明这一点,因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冲动强烈。投资对投入成本的价格敏感度低,直接导致投资需求对物价上升不敏感,因此,物价上升并不会反馈为抑制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上涨拉动通胀效应大;而消费对物价上涨敏感,因而物价上涨将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下一期通胀的压力将减小。

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有限。在我国2000年左右遭遇通货紧缩困境的研究背景下,张军(2004)、龚刚和林毅夫(2007)认为我国投资需求在当期造成通货膨胀,下一期则造成通货紧缩。背后的逻辑是,投资在没有完成前是需求,完成后将转为供给;当期的投资热扩大了需求,缓解了物价下降的趋势,还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两三年以后,大量投资可能就会变成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货紧缩有卷土重来的危险。实际上如果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或投资生产能力较低,则下一期总产出将低于总需求。从我国年度数据可以看到,投资需求增速大多数时间都高于消费需求,仅有的低速时期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这段时间恰恰是我国由于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困境的时期。此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去向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的“铁公基”项目和民间资本主导的房地产开发,而这些项目不同于机械设备等生产设施的投资,其不具备商品生产能力,仅仅只是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对产出的贡献也比较有限。而且,基础设施过剩和房地产高空置率也是近年来学者们批判的主要对象。因此,投资的生产能力较低也是可以预见的。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名义增长速度如图1所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如图2所示。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机制

按照Bentolila和Saint-Paul(1999)的观点,如果生产函数包括进口投入品,真实边际成本将是包括进口投入品价格的函数。来自他国商品的外部竞争压力将影响成本基础上价格加成的均衡水平。在加成高的时期,厂商利润增加,投资的回报率提高,将进一步刺激投资的增加,带来原材料和劳动力需求的上升。

进口原材料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影响。在之前模型中,假定厂商所面对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现在我们假设总产出满足一个常弹性的生产函数,但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也需要进口的原材料投入。因此,每单位产出所需的物质投入被假定为边际递增。这个假定是符合现实的,比如说假定企业拥有的机器对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不一,那么当产出增加时,企业将不得不使用低效率的机器。短期中,假定资本不变,厂商的成本函数是包含劳动成本和进口原材料成本的线性方程。边际成本将取决于劳动份额、进口原材料价格、厂商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以及产出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弹性。

产出的真实边际成本将取决于劳动份额S和真实进口原材料价格(pm.t-pt),线性化的形式可表示为:

rmct=-lnα+sL,t+η(pm.t-pt)

换句话说,如果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了,增加本国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无法替代进口原材料的需求,而且产出的边际成本将增加。因此,按照Gali和Gatlaer(1999)假定的那样,真实进口原材料价格在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产出国中将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外部冲击对价格加成的影响。价格加成取决于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弹性,特定厂商在市场中面对的竞争程度越大,则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价格加成越小。一国中,对外部门的厂商价格加成情况将影响对内部门的厂商,价格加成越高表明利润越高,厂商将倾向于生产对外产品,从而对内产品生产下降、竞争下降,对内厂商的价格加成将上升,反之亦然。在开放经济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面临两方面的外部冲击。一方面,一国的产品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如何与外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情况有关。在短期内,某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产出国的汇率强相关,比如说一国货币升值,则本国厂商面对的世界竞争压力加剧,厂商将倾向于减少价格加成;出口目的国发达国家的需求水平及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会影响加成,比如说发达国家经济状况良好,而且即使产品的国际竞争不激烈,汇率贬值仍然会增加出口厂商以本币计算的价格加成。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同样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如果汇率升值,对于本国居民来说,外国产品价格下降,对国内商品的竞争加剧,导致国内厂商价格加成下降。

结论与建议

改革政绩考核制度,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改变当前将GDP的高速增长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大力破除地方投资平台建设中存在的弊病,切除银行贷款借道投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银行信贷的控制,中央银行应将所有金融机构统一纳入信贷规模管理。央行可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杠杆,从源头上及时灵活的调节流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信贷资金量。坚决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过热投资,必须加强房地产开发的计划管理,引导居民理性住房需求。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能源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利用价格级差减少能源资源浪费。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制定年度资源节约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东琪.通货膨胀是投资过热最大的潜在风险[N].新闻周刊,2004.4

2.沈利生.从投资比重上升看经济增长质量[J].宏观经济研究,2011(1)

3.张军,方红生.投资与通货膨胀―紧缩的联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07(1)

4.龚刚,林毅夫.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J].经济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