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本质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狭义的PPI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价格,它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的价格变动资料加权计算求出的。PPI能够较好地反映产品由于各种成本因素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情况。与反映最终消费环节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CPI不同,PPI为先行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对CPI进行传导。追根溯源,生产环节成本的上升将成为流通环节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推动力。因此,了解PPI运行走势和特点对观察和分析当前通胀压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PPI涨势强劲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北京市PPI总体涨势强劲。在各方努力抑制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表现突出,工业生产者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形势不容乐观。1~5月,北京市PPI同比指数由1月份的101.6%经过2个月的短暂回调后快速攀升至102.6%。5月份,PPI上行趋势表现更加突出,速度逐步加快,当月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再创年内新高,月度间同比涨幅差由上月0.4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至0.6个百分点;环比价格上涨0.8%,为今年以来环比涨幅最高值。
基础性生产资料行业领涨下游产业传导压力突出
在输入型因素作用下,国内煤炭、原油等能源类产品,以及钢材、水泥、有色金属、化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上涨,多种产品价格涨幅达到年内高点,这是带动PPI上涨的主导力量。作为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高技术等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需品,基础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将推高生产成本,挤压经营利润,最终对下游相关产品价格带来传导压力。
5月份,北京市能源类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8%,比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月度涨幅差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1%,比上月高1.1个百分点。主要能源产品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8%,环比上涨9.6%,涨幅均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值;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8%的年内新高,环比价格连续第5个月上涨。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4%,环比上涨2.5%,均为今年以来最高值;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涨幅达到60.9%的年内新高,环比继续上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环比价格继续维持今年以来的上行走势。
食品行业压力突出强力推高价格指数
今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增多,加之游资先后炒作多种产品价格,农副产品出厂价格涨幅逐月提升。近期,由于生猪出栏量下降,市场猪肉价格大幅上涨,食品行业成本压力再度增加。食品类已成为推动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力量之一。5月份,主要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3%,涨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1%,比上月高1.3个百分点。其中,鲜、冷藏肉同比上涨38.9%,环比上涨4.1%,分别比上月高4.4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7%,其中糕点同比上涨21.9%,环比上涨0.8%,分别比上月高0.9个和0.5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持续高企企业涨价意愿强烈
反映企业采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产品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今年持续高位运行,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大。1~5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指数从106.8%攀升至109.5%后保持基本稳定,5月份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受上年基期价格走高影响,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连续5个月上涨。
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水涨船高,北京市工业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成本压力影响,为维持利润水平企业不得不上调出厂价格,涨价意愿表现强烈,一些价格长期处于平稳下降状态的下游制造业,近期也纷纷调高出厂价格。5月份,北京市高技术类产品环比上涨0.3%,自3月份以来首次上涨。主要产品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4%,3月份以来首次环比上涨;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产品价格比上月上涨0.3%;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环比价格在4月份上涨0.4%后持平。
由于多数企业提高销售价格转移生产成本,工业行业涨价面逐步扩大。在全市调查统计的36个工业行业中,5月份同比上涨的行业由上月的28个进一步增至29个,涨价面扩大到80.6%。环比价格上涨的行业数增至24个,涨价面达到年内高点。
未来PPI上行压力较大流通环节价格深受冲击
当前PPI的走势受到了国际输入型因素、生产成本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导致的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以上因素影响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此外,随着国家资源性产品改革力度的逐步深入,企业成本将受到影响,部分高耗能企业将被淘汰,相关产品价格或将进一步走高。同时,近期长江中下游天气状况也将对农产品价格走势带来潜在压力。
篇2
本文共分四部分。开篇阐明对通货膨胀作出定义的必要性。第一部分通过引述 历史 上通货膨胀的定义和 分析 其缺陷,进一步阐明下定义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列举了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的案例;第三部分通过对所列举案例的分析,得出通货膨胀的实质并非弗里德曼所讲的货币现象,而是一种 社会 经济 现象;第四部分以第三部分得出的结论为依据,提出一些解决通货膨胀 问题 的浅见,认为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 方法 在于分配结构的控制。
关键字:通货膨胀 定义 本质 治理
正文
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 工业 话国家出现了10%以上的严重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与衰退并发的滞胀。在严峻现实的迫切要求下,西方对通货膨胀的 研究 出现了一个。各种关于通货膨胀的 文献 汗牛充栋,五花八门。维也纳理工大学教授赫尔穆特•弗里希把这些 理论 整理出来,系统地加以研究。发现不论是传统的还是 现代 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概念未经进一步说明就加以使用了。”
新
二、 历史 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有纸币条件下的更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这要求我们更深刻地探求通货膨胀的本质。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实际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 经济 规律 的行为在罗马帝国 时代 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 政治 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 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 目前 来说是经济 发展 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它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
四、通货膨胀治理的浅见
在此定义下,物价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这个 社会 问题 的一部分。解决通货膨胀的思路在此定义下得以拓展。一方面考虑物价为什么变化,一方面考虑社会制度对其的 影响 ,例如信用制度、分配制度、工资制度等。关于物价为什么变化,一直以来是人们 研究 的重点,而社会制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需要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 目前 条件下,首先实现完全 电子 货币化是可以缓和货币问题的压力的。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用下图表示:
l gnp
b i c0
c y s i
b-中央银行 l-银行贷款规模 c-现金发行总量 i-全社会投资规模
y-个人收入 c0-消费 s-储蓄 gnp-国民生产总值
篇3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在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所以。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和商品相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
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1件上衣)=1件上衣/20码麻布(1)
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5小时生产20码麻布,则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换价值提高。等价物(上衣)价值量变动则引起交换价值反方向变动。
2商品的内在价格。“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只是用货币替换上衣作为等价物,因而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某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2盎斯金/20码麻布(2)
这就是说,在商品价格只反映商品价值的条件下,作为货币的金,用它的使用价值量2盎斯金来衡量使用价值量为20码麻布的商品的价值量,即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为2盎斯金,本质上是,2盎斯金的生产花费了与20码麻布相同的劳动时间,含有相同的价值量。所以,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商品的价格不仅由商品自身的价值量,而且由货币的价值量来共同规定。其中商品或货币任何一方的价值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交换的比例)。例如:黄金非常容易得到,比如5小时可以生产2盎斯黄金,20码麻布值4盎斯黄金,货币贬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上升。而麻布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使货币相对升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下降。
(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考虑商品市场供求波动因素,马克思讨论了市场价格问题。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因市场供求影响而产生的波动会在总体商品市场中互相抵消,市场价格趋近于内在价格(即马克思所说的市场价值或平均价格),所以,在讨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时,所涉及的是商品的内在价格。因此,可以把公式(2)推广到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的讨论,基本关系仍然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的价值量/总货币的价值(3)
由公式(3)可见,在总体商品市场中,只要在商品和货币生产上各自投入的总劳动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价格总水平不会发生波动。只有当上述变动不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时,才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总之,无论是从个量还是从总量关系看,货币(金属货币)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用其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商品的内在价格,是因为它中间包含着和商品相等的价值量,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因此,商品的内在价格由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
二、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以上述价格理论为基础,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和相关论述中可以推论,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所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讨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在讨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
(一)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引起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假设:货币与商品间供求平衡;各自投入的劳动总量不变;单位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量都为1;1单位货币媒介一单位商品。
根据公式(1)、(2)、(3),商品价格总水平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量或货币价值量变动。关于这一点,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规律,可以推论: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从1下降到0.5,这使货币相对升值,1单位货币能够媒介2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反之,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少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从1上升到2,则使货币相对贬值,2单位货币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当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这使单位货币价值量从1下降到0.5,货币实际贬值,2单位货币能够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反之则发生货币实际升值;如果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下降而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意味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也在同比例提高或下降。
由此可见,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货币币值存在实际变动和相对变动两种情况,币值的相对变动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币值的实际变动根源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区分货币币值变动的原因对于研究通货膨胀理论很重要。如果货币发生相对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这不是货币问题,如果此时试图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结果会导致经济衰退,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是通过激励发展生产力来提高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如果货币发生实际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可以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马克思理论讨论通货膨胀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也可能产生于货币的相对贬值。经济中也有可能出现货币实际贬值和货币相对升值同时存在的现象,如果二者变动率相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货币实际贬值,并不一定发生通货膨胀,而货币相对贬值,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货币问题。可见,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问题。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1生产货币的总劳动量变动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指出,总体商品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互为供求的关系,并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假定生产总体商品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如果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意味着总体商品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根源是投入生产货币的总劳动相对于投入生产商品的总劳动过多,这时,情况类似于商品市场中互为供求的商品供求失衡状况,不同的是,现在总体商品与货币量之间互为供求。此时,由于货币量相对于总体商品量过多,总体商品能实现大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货币只能实现小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因此,总体商品价格上升。所以,当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货币发生实际贬值,总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上升(实现的价值上升),可以用公式(4)描述这个关系:
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实现的价值/货币实现的价值(4)
可见。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实际贬值,还可能是由于金属货币这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供给量相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金属货币实现的价值下降。所以,控制由货币实际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需要关注货币供给量。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着货币供给量。
某商品价格总额=某商品的单位价格×流通中某商品总量
在加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时,先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即设价格总水平为1,因此,有下面关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各种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总水平×实际GDP
以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次数衡量速度,有公式(5)所示的货币流通量规律:货币流通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5)
由公式(5)可以得出公式(6),这是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价格总水平×实际GDP=货币流通量×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6)
从形式上看,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没有区别,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不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说明:由于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所以,当货币流通速度、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既定时,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总量和货币的价值总量共同决定。马克思说:“流通手段是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还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或货币材料的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数量论则认为,“在进人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内,商品堆的一定部分同金属堆的相应部分相交换。”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货币数量论无法说明,当待交易的商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也即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确定不变时,货币量是如何决定的。
由公式(6)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流通量进而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次数减少),使货币的供给量大于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对货币的需求量,货币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格,表现为货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格,货币发生实际贬值,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所以,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变,需要关注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比如,利率上升、金融创新、放松金融管制,都会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根据公式(6)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从增长率的角度看,可以有公式(7):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7)
由公式(7)可见,控制由货币实际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不仅要关注货币增长率,还要关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在金属货币条件下,由于金是商品,有储藏价值,作为储藏手段,无论货币发生实际贬值还是相对贬值,货币都会自动退出流通(甚至可以金银器皿和首饰形式储藏),“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所以,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量。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三、纸币条件下的通货膨胀
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中,纸币本身有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所以,马克思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所揭示出的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和影响其变动的因素、货币流通量规律等基本关系,都不会因为纸币象征地代表金属货币而改变。但是,由于纸币没有了与金属货币同等的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功能,市场机制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出现失灵,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对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需要量,就会发生纸币实际贬值,产生通货膨胀。如果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发生货币的相对贬值,则会产生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现象。
马克思没有讨论非金本位制下的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变动和通货膨胀问题,这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理论需要发展的地方。从纸币量的决定看,在现代非金本位制下,事实上,需要有一个类似于金或银这样的商品作为决定纸币发行量的错,当纸币发生较大规模贬值时,人们购买商品和黄金来尽量避免通货膨胀的损失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归根结底,商品和货币要等价交换,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量和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从纸币量的变动看,依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商品货币交易方程推论,如果一国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率控制目标,就意味着,当年的纸币增长率由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规定。如果纸币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之和时,就会使纸币发生实际贬值,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
篇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现象也日益明显,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问题,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对民生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货膨胀即货币的供应大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使货币贬值,其实质是社会的需求大于了供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民收入的增长难以与物价的上涨保持一致,若长期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问题,所以通货膨胀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1.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2010年2月我国通货膨胀率创下了16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2.7%,甚至超出分析师做出的预期。自此我国通货膨胀现象一直存在,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物价持续上涨。在工业方面,煤炭、矿石、金属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问题更加严重;在农业方面,农民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也有所上升,增加了农民种地的成本。2010年有些国家受旱灾和洪灾的影响粮食减产,不可避免的对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在房地产行业,房价持续走高,许多人盲目购房来作为一种投资,尽管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燃料、原材料价格上升,直接结果就是与其相关的产品价格上涨,这是成本因素导致通货膨胀;在开放的经济市场中,由于国际商品价格增加、进口成本增高以及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造成我国商品价格受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上涨,这是商品输入因素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指数即PPI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必不可少的指标。商品价格总趋势是上升的,虽然居民收入也在增长,却与商品价格增长不成比例,难以跟上商品价格增长的速度,进一步促进了CPI的增长,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PPI环比继续增长,同比增加3%到6%,并且据相关专业分析,未来的经济仍然会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这就意味着CPI和PPI会继续缓慢增长,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并且官方公布CPI指数不计住房消费,实际的CPI指数比公布的要略大一些。普通居民除了要忍受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教育各方面带来的负担,还要面临物价上涨的现实,使居民生活更加艰难。据数据显示,食品和原材料价格增长最多。在工业上,有色金、燃料以及化工原料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自2009年开始,CPI和PPI指数从原来的负数变为了正数,并开始一路上升,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
2.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经济市场自身的原因,也有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因素。综合各方面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货币发行量大。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大。市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小于流通货币的发行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是减少货币的发行量。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较大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保证稳定的供给货币,就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物价的稳定;相反,如果货币的供给突然增大,破坏了原来的稳定,物价势必增长。如若长期如此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为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大比例增加,如今又面临国际汇率的调整。这些都是我国货币贬值的原因,结果就是导致我国形成了通货膨胀。
需求增加。我国在20世纪发生过两轮以食品价格上涨为导火索引发的通货膨胀,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也不例外。由于能源紧张,许多国家都开始加紧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对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产生的结果就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增加,同时带动了我国粮食的价格上涨。在工业上,由于我国也在采用生物能、生物燃料等新兴技术,对粮食需求增大,自然就促进了粮食价格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即我国对外出口量大,增加了供给压力。此外,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经济活动在慢慢恢复,但各方面的需求量仍然大于供给,并且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我国各方面的供需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求的增加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重投资轻消费,导致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了六年之久,是因为一些行业成本较低,利润较大,并且资金流动性较大,这些条件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产生了投资的动力。投资和PPI息息相关。投资的增加导致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大于供给,相关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我国内需较弱,一直以来大量的商品出口,增加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市场的依赖性,还使原本就存在的贸易顺差加大,大量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2.4国际市场整体价格上升
我国经济市场是国际市场中的一部分,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状况以及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加。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基本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对外商来我国投资的鼓励和进出口贸易都影响到了价格水平。我国外汇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人民币汇率依旧固定,为了保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只能用本币购买外汇,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储备,国内货币供给增加,构成通货膨胀。
3.对策建议
结合上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但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通货膨胀仍是温和的,并不严重。所以只要采取相关举措来抑制通货膨胀我国的经济仍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要从紧。我国通货膨胀本质是货币发行量大导致货币贬值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地产及其相关产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些产业供不应求,物价上涨。所以中央银行应该减小货币供应,并采取手段来吸回资金,比如增加利息来吸引资金,减少银行贷款。此外还要减少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入,增加对食物等企业的补助,以降低物价,平衡供求关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汇率问题,应防止外来资金的影响。
采取手段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金融市场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且要改革资源环境的价格。此外还要减少资金的流动,使可以投资的资金不再像原来一样充裕;提高一些行业的门槛,提高投资的成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大力调整那些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的准入标准。
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产生原因;影响;治理方法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通货紧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货膨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货膨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其次,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程度,会较大地影响到当期通货膨胀率。因此,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是通货膨胀容度的重要变量。
(二)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原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二是因为出口的汇价低,进口的汇价高,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对于中国这样以制造业出口为龙头的国家,原材料导致的成本上涨,一方面严重地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将传导到物价上,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过上述客观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低汇率造成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太盛;由于进口高成本推高物价而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与顺差外汇由央行转换为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后所造成的总供需缺口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通货膨胀不容忽视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但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工资上涨,反而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恶化。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劳动力供给开始减少;二是生活基本资料上涨。过去十年,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成本并未同经济发展一起增长,成就了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也成就了企业的超高利润,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效应。其实,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中国劳动力的利益牺牲。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今年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比上个月上涨了5.3%。这相当国际公认的通货膨胀标准2%的2.65倍。这是我国历史上、也可能是世界历史少有的现象。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都力求避免通货膨胀。
当前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急剧膨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态势怎么估计?宏观上应当看到,在高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从现在的态势看,官方还没有下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决心。
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
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到的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见的绝对价格,相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不同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一)通货膨胀预期过度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1、通货膨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货膨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乱。
2、通胀预期过度有可能引发“预期通胀”。我国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这些产品价格会合理上涨。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过度,农产品、食品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也会被人们误认为是通胀。
(二)未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破坏
(1)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2)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生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3)通货膨胀解除了企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既不必用以降低成本的方式赢得市场,也不必用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来施压增强竞争力。
2、通货膨胀对金融业的影响
(1)对银行负债的影响。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资金,发生通货膨胀时,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利率下降,银行的利息负担会减轻。(2)对银行资产的影响。发生通货膨胀时,银行的实际利息收入会减少。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这是不利于银行的。(3)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信贷配额管理,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3、通货膨胀使得我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为防止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过度下降,进行阶段性的工资调整,但工资调整后物价又上涨,企业利润会相应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分取收入的人能额外增加收益,从而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三)粮食生产,保护农产品价格,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一靠加强粮食生产,二靠提高和保护农产品的价格,三靠加快城镇化进程,四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付霞.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分析.[J].当代经济,2008(3):75-81.
[2]张哲人.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18):112-116.
[3]肖楠,王璇.现阶段通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及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46-50.
[4]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
[5]郎咸平.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青年文摘,2011;5
篇6
通货膨胀;原因;政府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08-02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GDP增幅明显
国家统计局今日了2010年经济数据,全年GDP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此外,全年CPI同比上涨3.3%,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
2.CPI再创新高
继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出1997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后,2011年2月份我国CPI再创新高达到8.7%。从CPI的类别构成中来看,食品价格上涨23.3%,居住类价格上涨6.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1%,而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继续下跌,仍然延续这“五涨三落”的格局。
3.农产品价格持续稳步上涨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作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使得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稳步上涨的趋势。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数据,2010米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430亿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3100万吨,占比达21.7%,较上年度提高350万吨;2010年度总消费量达到93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达到80万吨,占比8.6%。
二、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
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
2.由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因素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表现为人民币商品、资产对外资来说特别便宜。因此引发外资不管是对能出口的商品,还是对不能出口的房地产,以及各种企业资产、证券资产都疯狂购买。而进口商品、国外资产对人民币来说都显会得特别,顺差会越来越大。
3.过剩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
谈到流动性导致通货膨胀时,一般经济学家都会以池塘的例子作比喻:全社会的商品就像一个池塘,货币就像里面的水,水多了,水位就高了,物价就升了。中国政府2007-2008年投入4万亿应对金融危机,其中1.8万亿是直接投入到基础建设中。
4.热钱的涌入
美国的宽松的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大量的热钱涌入新兴市场。中国的热钱量也达到了一个高点。大量的资金以各种方式涌入房地产行业,推高房价。
四、政府应对此次通货膨胀的建议措施
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投资与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变化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双膨胀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因此,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膨胀应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政策,其具体对策就是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一是对引起投资需求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二是坚持平衡财政收支,减轻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的压力。
2.实行适度扩大的货币政策,造就增加社会有效总供给的良好基础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通胀的成因在于总供给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总需求的扩张速度。因此,在抑制总需求扩张的同时,要大力增强总供给的生产能力,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才能确保物价的长期稳定。为此,一是要增强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货币供给量在增加总供给、抑制总需求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二是要加强中央银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三是推行倾斜或重点投资政策。
3.实行对工资、物价控制的收入分配政策
合理分配收入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为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一是必须扭转目前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的格局,使职工收入做到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二是明确规定并实行实际工资增长必须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则;三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工资和奖金的使用办法,加强对企业财务和工资基金的全面监督。
4.把需求管理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结合起来,治理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借鉴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并非以单纯降低通货膨胀率为唯一目标,而是要以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为前提。因此,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地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制定有效的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从而保持经济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王国刚.当前我国经济中若干热点问题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6).
[1]阎坤.积极财政政策的通货膨胀风险分析[J].税务研究,2002(6).
[2]张五常.中国的通货膨胀[N].经济学消息报,2008-02-01.
[3]吴敬琏等.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J].新华文摘,2008,(10):42.
[4]张平,王宏淼.“双膨胀”的挑战与宏观政策选择[J].2008,(6):44.
[5]大中华经济.郎咸平:二元经济是通胀根源[EB/OL].星岛环球网,2008-05-13.
[6]周其仁.通货膨胀与价格管制[N].经济学消息报,2008-05-16.
[7]易宪容.通货膨胀:2008中国经济第一关[J].国民经济管理,2008,(4):101.
篇7
一、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国多用GDP(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或者是CPI来衡量通货膨胀,这两个指数虽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变化趋势上大体是一致的。根据尹艳林在《从治理通货膨胀到防止通货紧缩》一书中的论证,本文采用CPI来度量通货膨胀。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许多因素之间相互重叠,同时我们分析问题要有轻有重,重点要反映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所以有必要从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本文将选用GDP增长率、M1 (货币发行量)增长率、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因素分析,而把其他影响通胀的因素作为随机项来处理。
接着我们就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分析几个主要的因素对我国CPI(即通货膨胀率)影响程度的不同。
1.Granger因果检验
在经济分析中,常常需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Granger因果检验是对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常用方法。本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更多地表现为通货膨胀是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关系并不明显(具体检验过程从略)。
2.ADF检验
因为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以确保使用OLS回归的正确性。检验结果表明,ADF检验结果都大于5%水平的临界值(具体检验过程从略)。这也说明各个数据是平稳的,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3.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
在确定了GDP增长率、M1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且各变量平稳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下面我们就根据19792006年的相关数据,拟合一个简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引入以下符号:Y―CPI(通货膨胀率);GDP―GDP增长率; M―M1增长率。结果如下:
从检验结果看,调整后的R2值为0.8547,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明显。M(-1)与Y(-1)均通过了5%显著水平上的T检验,这也说明通货膨胀和M1增长率以及上一期的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模型(1)中可以看到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M1、GDP增长。其中,M1增长是构成物价变化的直接因素,而GDP增长是构成物价变化的间接原因,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应该从主要因素入手。模型结果显示,这两个因素中,我们可以加以控制的是M1增长率,M1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通货膨胀增长0.55个百分点。从近一年的实施的政策来看,国家禁止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举措,都是从这个角度来治理通胀的。
二、对策建议
1.认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关系
虽然 Granger检验说明通货膨胀是GDP增长的原因,不过模型(1)却说明GDP的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被利率的同比例上升所抵消。但是在短期中,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在短期内,由于意料之外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实际工资率会有所降低,从而促进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即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产出。但工人们不会长期容忍货币工资率滞后于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肯定会要求增加工资。一旦工资提高了,通货膨胀促使就业和产出增加的效果就会消失。因此,通货膨胀对就业和国民产出的影响只在短期内有效。。一般来说,轻度的通货膨胀并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反它可为国家的基本建设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接近10%时,要提高警惕;当通货膨胀率超过10%时,就必须亮起红灯,立即采取紧缩银根、缩小基本建设规模、提高银行利率等综合措施,防止进一步演变成可怕的恶性通货膨胀。不过,笔者认为绝对不能依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经济生活的混乱,人民实际收入的减少,甚至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还有就是这样可能会使政府对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增长产生依赖性。要注意的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它是由需求、供给、结构、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积极引导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由于模型(2)告诉我们本期的通货膨胀和上一期的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相关系数达到0.824。所以想抑制或者防范通货膨胀危机,就要引导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积极进行价格改革无疑是最得力的办法,尤其是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并加强对流通领域的管理,尽力保持市场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在这却不得不提到一件事: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国有资产在七大行业中不能退出,这七大行业是: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笔者觉得除了军工和电网电力以外,其余行业都应该引入竞争。因为由于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掌握了公用行业产品的定价权,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影响,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价格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每一次只要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每次价格改革,实质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这与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无疑是相违背的,对于人们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有害无益。
3.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注意货币政策的运用
从模型(2)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现象。相关系数是0.54469,具体说来就是当货币供应变动一个单位,相应会引起通货膨胀同方向变动0.54469个单位。上面的Granger检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正面效应,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这表明中国货币供应是非中性和外生的。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M1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滞后期。经验显示,这个时滞期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所以在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央行应该努力减少自己决策时存在的内部时滞,也就是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以免因为时间滞后造成负效应。而价格传导也会有3~6个月的滞后期。还有就是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可能会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上涨。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在采用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搭配使用来协调经济平稳发展,同时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金融市场,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8
许多人预测或断言各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全球恶性通货膨胀。事实如何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既没有像一些人乐观预期的那样,刺激经济快速复苏,也没有像另外一些人悲观预测的那样,导致全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迫使我们必须修正甚至放弃经典货币理论,从新的角度来反思和改造货币理论。我以为,新的货币理论必须着力阐释三个基本课题。
其一,经济体系为何会陷入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通论》首次系统阐述流动性陷阱,但他强调的是低利率水平的流动性陷阱,并不认为名义利率会降低到零水平以下,成为名义负利率。过去数年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深陷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确实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现象,我们至今没有满意的解释。名义负利率条件下,不仅常规货币政策失效,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亦失效。
其二,名义负利率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通常情形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显然不同。一旦经济堕入名义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货币传导机制究竟如何?有许多理论模型试图回答此问题,不过满意的答案还没有浮出水面。
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经济体系堕入名义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中央银行所创造的货币洪水,就无法流入到实体经济里,或者主要部分流不到实体经济体系。原则上,中央银行创造的流动性或基础货币,至少可以流到四个池子里:第一个池子是货币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第二个池子是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市场;第三个池子是银行体系,形成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第四个池子才是实体经济。
一旦经济体系堕入名义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银行、公司、家庭和个人都处于漫长而艰苦的去杠杆化过程,信贷供给和需求必然受到严重遏制。基础货币难以形成信用创造,货币就流不到第四个池子里,反而主要流到另外三个池子里去了。
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银行体系超额储备急剧增加,资产价格持续上涨,资产通货膨胀日益严峻,债券市场持续火爆,外汇交易与日俱增,衍生金融交易恢复天量,股票指数连创新高。这一切皆说明新的货币传导机制完全取代了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
既然央行创造的货币洪水没有流到实体经济里,通常意义上的恶性通货膨胀就不会发生。当然,资产价格通胀,虚拟经济暴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亦是另外一种意义的通货膨胀,亦可能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的恶性通胀。它们之间的传导机制亦是货币理论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篇9
关键词:通货膨胀 投资困境 理性选择
在2007-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下,我国的CPI指数呈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伴随而来的是物价水平的不断飞速上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理财中,如何才能在愈演愈热的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已经成为了个人投资理财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纵观中国近几年来以蔬果、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农副产品呈现疯涨之势。涨幅之快令人咋舌。甚至还有学者将大蒜一类与黄金这类投资理财产品进行比较,他们认为炒大蒜都要比投资黄金回报更高。姑且不论这样的比较是否恰当,但是却也从侧面体现了如今物价飞涨的事实。如果说物价飞涨困扰我们的是温饱问题,房地产泡沫则是让老百姓难寻安身之所,而这一切似乎都在遵循着历史的足迹走向相同的结果——通货膨胀。自从2008年以来,中国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我国食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使我国的CPI指数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1年1月我国的CPI指数已经一路飞升到了5.5%,2、3、4月更是一直持续在5.4%-5.6%的涨幅居高不下,同比去年增长了4.9%。众多的经济学家们认为,CPI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
想要了解通货膨胀对我们造成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来规避和化解它对我们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先清楚它的概念,纵观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多种解释,相比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这种解释: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三、通货膨胀下居民投资的困境
温总理以前曾对通货膨胀做出了一个合理而形象的比喻:“它就好似一只猛虎,一旦将它放了出来,就再难把它关回去。”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今的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手中的钱越发变得不再值钱了,这样,他们就迫切需要找寻一个理性的方式至少来达到保值的目的。
然后在当今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的危机下,居民在追寻合理的投资保值的方式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收入与物价不成比例增长
通货膨胀直接导致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质量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通货膨胀下,人们为了规避通货膨胀,都在不停的炒作实物,一些日常基本必须的农副食品已经被炒得很离谱,完全违背价值规律的作用,导致居民的消费支出日益增加,但是工资的增长速度却十分缓慢。然而按照目前来看,若将钱存进银行,只能造成负利率的现象。
(二)盲目跟风投资房地产
通过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下,27.2%的人选择投资房产,从长远来看,房地产是最适合对抗通货膨胀的资产之一,笔者所说的房地产是最适合对抗通货膨胀的资产之一是在通货膨胀还处在初期比较温和的阶段,而如今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超过5%达到恶性通货膨胀的阶段,并且由于中国的特殊性,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经济隐患正是房地产行业。不仅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在很大程度上对房产有着刚性的需求,更因为富商和财团的投机行为的严重,加上一直以来被所谓的专家和学者叫板了一年的楼市的拐点非但没有出现,反而房价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面对国务院空前绝后的控楼压制政策,在短期内却收效甚微,这些都在无形中给了对房价期望较高的人民更多的底气,而正是由于这种对于房地产而言过高的预期势必会形成一种失去理性的偏执。
(三)投资证券领域的困惑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21.65%的居民选择投资证券领域,而我国居民在证券投资领域多数是选择投资股票和债券。曾有一种经济学观点曾阐述到:良性的通货膨胀对股市是利好的,而恶性通货膨胀对股市则是起抑制作用。面对央行不断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抵挡通货膨胀的影响,加大社会上闲散资金的回收力度,那么流入股市的资金必定在不断的减少,银行在预期上所承受的风险更大,但是收益却更小。大盘的银行权重股会损失惨重,估价下跌,这就导致股市在很大程度上会趋于萎靡的状态。
(四)盲目跟风投资黄金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黄金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越来越得到重视,据统计发现2.70%的居民选择投资黄金。笔者认为黄金有三大好处,第一就是它的可分割性,这一点是很多实物商品所不具备的,第二是黄金的体积小,第三是黄金的可即时兑换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黄金都是可随时兑现的。但是目前黄金的情况是从250美元一路飞升到1400多美元,但目前国内的黄金投资途径有:实物金、Au(T+D)以及“纸黄金”,国内的Au(T+D)尚未对个人开放;而纸黄金手续费高出国际标准1美元多,并且不允许实物交割,加上银行的纸黄金交易平台不是国际标准盘,在“纸黄金”交易中,银行是永远的赢家。所以,适合个人投资者的黄金投资渠道就只有实物黄金。实物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持有,但是面对目前的现况及价格因素的考虑,笔者认为实物黄金是不太适合大量持有的。
(五)理财顾问的非专业性
通过笔者所在小组的调查可以发现,23.68%的居民认为制约投资的因素是缺乏专业的投资分析意见。在这一点上主要表现为:居民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理财能力明显不足,各个理财机构在开发各类理财产品时过多地看重了营销手段,从而忽视了对理财产品本身业务的多样化和专业的需求化。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与理财业务“量身定做”的业务内涵相去甚远,从本质上扭曲了理财业务是以人为本的精髓。更何况还有一些机构受法律法规的限制,投资渠道相对较狭窄,很多领域无法涉足,所以很难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投资理财建议以及投资理财的产品。
四、居民投资的理性投资选择
通过笔者所在小组的讨论以及收集的数据,我们认为对于居民消费者而言,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身的投资保值方法,而不应该盲目跟风或者眼高手低,要充分衡量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为此,针对以上居民的投资面临的困境,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一)适当采用保险方式规避风险
在当今高通货膨胀的预期下,任何形式下的投资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当人们面临生病,养老意外等各种突况之时,能及时到来一笔现金,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危机干扰的影响,确保生活的有序稳步前进。总而言之,保险虽然不能向某些理财产品那样带给我们丰富的收益,但是它本身所具备的保障功能是其他投资理财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二)理性对待房地产的投资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知道,真实的住房的价值应该是他的使用价值而非投资价值。这种偏执的观念是极度危险的。中国独有的社会体制决定了国家政策的直接性,迅速性,如果通货膨胀进一步的恶化,物价水平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必定还会推动房价的不断上涨,面对日益增长的泡沫房地产,会使市场逐步失去理性,房地产泡沫终将破灭,至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规划。
(三)合理投资实物,减少手持现金
当今最大的实物投资无疑是玉器和黄金。如今玉器收藏目前正上演着疯狂的石头,据调查显示,1980年,一级和田玉山料的价格为每公斤80元,到2009年已突破每公斤100万元,今年更爆出一块20克特等的带枣红皮小籽料以200万元成交,平均每克达到了10万元的天价。与此同时,钻石也在迅速升温,从去年5月至今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全国的钻石销售量突破10亿元,其中2克拉到5克拉的钻石的钻石同比增长已经超过了40%,裸钻价格的涨幅更是超过了黄金。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玉石和钻石无疑也是首选的保值品,但是饰物比裸钻和裸玉石也许会更好,因为饰物可以佩戴,美观大方,不用占用其他储存空间,节约储存的成本,而且当前随着人们的观念的上涨,比如结婚的人更加迫切追求钻石等,玉石从某个侧面来说也是收藏家和喜欢装饰的人的爱好之一。对于黄金来说,虽然当期黄金价格过高,但是从保值的目的出发,我们建议每年固定的时刻买入50克左右的黄金,每一年买一次,不用担心未来的涨和跌。比如居民从40岁开始购买,每一年买买到60岁,那差不多是20个50克黄金单位,那么从60岁退休的时候,笔者建议他每年卖出50克,这样就可以补充他的退休的那部分收益,从一辈子来看,其实是最保值的。
(四)投资不再流通的人民币和纪念币
老版人民币的和国家限量发行的纪念币的保值。纪念币是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限量发行的,具有很高的价值,且数量极其有限,而老版的人民币,也随着新版人民币的发行,而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进入的投资领域。据悉,现在市场上普遍已经没有2元钱的纸币的流通,但是在2年前左右,2元钱的纸币还是随处可见,如今据我们调查,一张2元钱的纸币(未翻新)的已经炒作到了50元钱,相对于它本身的价值来说整整2年期间翻涨了25倍。所以说老版的人民币的升值和保值的空间是非常大了。
五、结束语
总之,在通货膨胀环境下,无论任何投资都应该从投资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仅看潜在回报率的高低,同时还要考虑流动性需求、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工具的选择等因素,这是个人投资理财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样既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又可以增加收益,更重要的是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黄钰淇.用历史的眼光透析今天的通货膨胀[C].经济论坛.2011
篇10
在资本市场,债券和股票是主要投资工具。虽然债券投资对许多人来讲比较复杂,但其本质就是借钱出去,然后收取本息。描述债券需要两个基本特征:债券期限(Maturity)和债券发行者的还钱信誉(Credit Rating)。一般来讲,债券到期时间越长,债券利率越高(夜长梦多);债券发行单位还钱信誉越低,债券利率越高(担心肉包子打狗)。
在世界资本市场中,债券的份额大约是股票市场的三倍。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资本市场的总额大约212万亿美元,其中债券市场占157万亿,股票市场占55万亿。在投资领域,如果忽视债券市场的存在,应该是很遗憾的事,因为债券市场包含许多国际政治和经济投资信息。债券市场不仅在资本市场所占份额高,其发行单位也极广。发行债券的有世界各国政府、各,\地方政府、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医院和大学等各种单位和部门。而股票发行仅来自于上市公司,所以债券市场的信息量比股票市场信息量大很多。
过去十余年,股票市场经历了高科技股票泡沫的破灭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现在又发生了欧洲债务危机,所以许多投资者痛定思痛,下决心离开股票市场,从而转投债券市场。因为购买单个债券比较困难,所以债券投资基本都是购买债券基金。
不幸的是,许多投资人在购买债券基金时,未必真的了解债券投资的风险,更多的可能是被别人兜售的结果。我自己就经常收到投资公司的电话,要给我提供债券投资方面的建议,我请他先讲讲债券投资的基本特点和风险,结果是对方基本说不出来,所以也没有成交。
债券投资法则,第一条是投资期限。投资一年和投资十年的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到银行存款,存一年定期和存十年定期的利率是不同的。银行为了补偿存款十年的风险,就会给出相应的高利率。所以债券市场有利率上升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利率,这个曲线一般是上升曲线。如果这个曲线不是上升曲线,而是下降曲线,业内人士称为曲线翻转,预示经济危机的来临。这个预测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成功率十之八九。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现在搞利率操作,就是发行短期债券,购买长期债券,目的是把利率曲线拉平。降低长期利率,可以间接降低房屋按揭利率,刺激房屋市场,因为房屋按揭主要以十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做参照指标。
债券投资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的发生。债券投资是借钱出去,收取利息和本金。如果债券投资的利率是2%,而通货膨胀率也是2%,那么债券投资基本保值,不赔不赚。现在美国十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在1.5%左右,而美国政府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是2.1%左右,所以赔钱已经在发生。如果根据民间的计算方法,美国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每年要到3%或者更高。有人用美国老百姓每个月必须购买的物品计算通货膨胀率,去年这些物品的增长率大约8%,今年应该会超过10%。
质券投资利率风险以外,还有信用风险。现在美国政府债券和德国政府债券利率很低,是因为大家认为美国和德国有钱还债,所以没有太多信用风险。希腊和西班牙等“笨猪五国”政府发行的同期债券利率高许多,其关键在于,这些国家的债务可能会到期不还。希腊政府债券已经经历了事实上的破产,会不会再来一次,现在还很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