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纤维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纤维的应用

篇1

一、高中化学应用微课的优势

(一)可以有效化解知识难点,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巧妙使用微课资源,不仅有利于利用网络资源解决教学难点,还有利于转化知识形式,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有很多优势。例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每个教师的认识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化学教师,就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为学生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同教学难点,不同的化学教师也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在高中化学备课资源制作过程中,每个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制作微课资源。所以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微课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在互联网上获取多种解决方案,提高自己对于重点难点的认识。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分析探究其他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提高教学难点的学习效率。目前,在互联网上微课资源比较多,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家名师,都将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制作成微课资源,并引导学生反复观看,以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化解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知识难点,进而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二)展示微观世界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许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仅凭教师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点有一个深刻认识。如果能借助微课视频,就可以利用影音、声音、图片等技术展示微观世界,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顺利排除教学障碍,降低学生理解微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难度,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受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教学并不理想。一是由于实验课准备耗时耗力,受到教学时间限制,实验课程教学时间比较紧张。但是,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验证实验结果。受教学时间限制,在化学实验课程中,许多实验是没有实际体验的实验,或者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教师只能利用讲述或者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很难有效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许多教学难题。实验型微课,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实验课程内容,有效利用微课资源,建立实验探究思路,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化学实验过长,学生对于化学实验难以探究的难题,利用实验型微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二、高中化学微课应用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微课资源时间较短,因此,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短视频”,将“死板”的课本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灵活生动的微课短视频,有利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在短时间内,不仅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记忆,促进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和认识。微课最大特点就是“微”,精髓在于“微而不小”,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不要因为微课时间较短而忽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小精悍”的微课不是泛泛铺陈出来的,其内容是浓缩起来的精华。微课动态性、影音性的特征,决定了短视频的“有声有色”,所以,它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提高整个课堂学习效率。

(二)拓展学生记忆深度,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

微课的客观载体是“短视频”,所以,微课既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成为学生课下的有效学习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间比较短,一些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和理解。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同,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虽然在一些时候教师“用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突破教学难点,但是依旧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这些重难点,都能够理解和重视。如果我们借助教学微课资源平台,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类型的微课对重难点的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同一个教学重点,解决方法与方案有许多途径,在“多位老师的点拨”下,更有利于巧妙化解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应用需注意的事项

篇2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学设备的缺乏,以及初中化学教学对于实验课程的忽视,导致初中化学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此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化严重,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机械化的重复书本上的实验操作指导,而不能进行创新。基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初中化学实验设施以及教学方法问题重重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很多实验设备,在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中发现,初中化学实验设施比较短缺,学校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学校在实验教学中的经济投入甚微,导致实验室的建设资金少、实验室的空间小、仪器设备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着初中化学实验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提升实践能力,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受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关于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比较少[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存在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材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为辅。该种模式的实验课程安排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很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总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加实验内容,这样一来,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难以进行实验内容与实验类别的调整,原本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探索性实验课时安排的更少了,同时在增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动手实验内容也随之减少[2]。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将趣味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改革中,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悬念,吸引学生思考,其次,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实验课程,最后,以分组竞赛式实验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一)设置悬念的实验课程应用

设置悬念的教学方法能够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在同一教学内容中,正向的问题创设,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而反过来,逆向的问题很多学生则要思考一段时间。这说明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如,在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氧气制取的步骤是实验中的重点,而难点则是操作方法。该实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实验步骤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快速的记住实验顺序,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请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重新排序:

a装入药品;b对试管进行固定,使得试管略向下倾斜;c检查装置气密性;d预热装置并加热;e氧气收集;f熄灭酒精灯;g取出水槽中的导气管

这样的习题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鲜感,刺激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并对实验步骤深刻掌握。问题实际上比较简答,但是却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上作用突出。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验课程

当学生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接触到的知识与其生活相关,那么学生就会多一份思考,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如在综合性探索实验中,开展《水稻中A基因的提取与鉴定实验》,以生活元素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3]。

(三)分组竞赛式的实验课程制定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安装教材中实验内容,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设备、操作顺序,然后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该种实验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借助教师的示范动作,实现教学目标,但是该种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新时期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以游戏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操作主导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在实验活动的使命感,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分组竞赛的实验教学,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将学生平均分为四组,以“制氧气”实验为例,教师为学生提供所有实验可能需要的素材,为学生提示实验方案,以安全实验为基础,实现分组竞赛式教学。在分组实验中,学生们都主动的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寻找制氧气的方法,并且确定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为了保障实验安全,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交代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组竞赛式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被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验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调查中发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化学实验设施落后,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为了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在课堂上设置实验课程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其次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对于实验探索的积极性;最后,制定分组竞赛式的实验课程,打破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被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验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鲍青.初中化学虚拟实验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2]雷莉亚.教育游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篇3

【关键词】微波消化技术;化学分析前处理;应用研究

20世纪70年代,Harwell实验室使用微波炉装置成功的处理了核材料,从这之后,微波辐射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了化学领域,并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即微波化学。微波化学学科的形成,无论是在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方面,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进展。如日常生活中的矿工、化工以及金属材料和食品成分的检测中,都需要应用微波消化技术,应用微波消化技术进行化学分析前处理工作,可以精确的检测出分解成溶液状态的样品成分,对保证样品分析过程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的化学分析前处理方法

我国化学领域常用的化学分析前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溶解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将样品试样水溶于酸、碱以及其它种类的化学溶剂中,对样品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熔融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将检测样品的试样与固体的化学溶剂混合,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使分析检测样品的成分转化为可溶于水、酸和碱等化学溶剂的物质。另外在检测分析有机物,如生物制品、食品等中含有的无机物时,首先要去除检测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我国早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干法灰化和湿法消解,干法灰化主要是将检测样品试样用电炉进行碳化,然后在将碳化后的样品移至高温炉进行灰化,灰化后在测定该样品中的无机元素。湿法消解是在容器中按要求加入适当比例硝酸、硫酸混合酸进行消解检测。这些化学分析前处理方法普遍存在着化学试剂用量大、操作过程复杂、需要时间长、容易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等问题,并且容易造成某些珍贵化学元素的挥费以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由此可见传统的化学分析前处理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也带来了很多危害,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学分析仪器的先进性。

二、微波消化技术的应用原理及优势

目前我国化学领域在化学分析前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分析技术就是微波消化技术,其主要应用原理是密闭微波溶样技术。微博消化技术的应用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并且最初被应用于通讯领域,而应用于化学领域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其实际工作原理是在250Hz的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使检测分析过程中添加的化学溶剂分子和水分子每秒产生24.5亿次的超高频率震荡,并与检测分析样品进行碰撞、摩擦和挤压,使温度升高,加快检测样品表层的破裂速度,形成新的样品表面与化学溶剂发生反应,使检测样品在短时间内完全分解。微波消化技术在化学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化学分析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在应用中,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优点:

(1)检测分析样品溶解快,所需化学试剂少,样品溶解时间短,花费成本少;

(2)检验样品试样分解完全,有效减少了稀少元素的挥发率,回收率较高;

(3)检测分析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和干扰物质少,降低检测分析失误率;

(4)采用密闭微波溶样技术,可有效防止检测分析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泄漏,减少环境污染;

(5)能分解许多常规检测分析方法不能分解的样品试样,适合各种样品试样的化学分析前处理,尤其适合痕量分析和超纯分析。

由于微波消化技术在应用中具有以上优点,所以其在世界各国的化学分析前处理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目前我国海关部门和质检部门以及一些教育机构和研究所也逐渐开始应用微波消化技术,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使得该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大范围的应用。

三、化学分析前处理应用微波消化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在应用微波消化技术进行化学分析前处理时,检测样品试样的分解通常会用到无机酸。化学领域中,大多数的无机酸都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能力,单一酸和混合酸在进行微波消化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性质变化和热分解效果,本文以密闭微波溶样为例,列出了部分单一酸和混合酸的基本性质以及适用检测样品的种类。

(一)盐酸

盐酸属于还原性较强的酸,不具有氧化性,不适合用于消解有机物质,在高温条件可与硅盐酸和难溶氧化物形成可溶性盐。而盐酸和硝酸进行混合后就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快速分解金、合金、硫化物以及矿砂等较难分解的物质,同时盐酸和过氧化氢混合使用,是分解效果良好的金属溶剂。

(二)硫酸

硫酸相对于其它酸性物质来说,具有较高的沸点,几乎可以破坏所有有机物的内部分子结构。但由于硫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融化为聚四氟乙烯溶样杯,通常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硫酸和硝酸混合后,可以使有机物氧化和碳化,同时还可以水解脂类。[2]比较适用于有机物、聚合物和脂肪类物质的分解,分解后可得到无色透明液体,如果所得溶液呈淡黄色,可加入适量过氧化氢进行消解。

(三)硝酸

目前我国化学分析前处理中,比较常用的酸溶剂就是硝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溶剂。硝酸具有氧化性强和沸点低的特点,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可以和检测分析样品迅速发生反应,化学分解产生的高能态活性氧是破坏检测样品有机物质的重要工具,化学分析前处理在使用微波消化技术时,往往会先加入硝酸,待检测分析样品初步分解后,在滴加过氧化氢,加强溶剂酸性,加快检测样品的分解速度。适合用硝酸和过氧化氢进行微波消化的样品包括蛋白质、脂肪、化妆品以及食品等。

(四)磷酸

磷酸具有挥发困难的特点,比较适用于分解氧化物,通常情况下,在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与其它化学物质混合使用。[3]如磷和硫酸混合后使用可在低压条件下产生高温,比较适用于陶瓷制品和铝制品的消化分解。

(五)高氯酸

高氯酸属于典型的强氧化剂,加热后可分解出大量气体,产生高压。浓度和温度较高的高氯酸会与有机物质发生剧烈的反应,甚至引起爆炸,因此不适合应用于微波消化技术中。

四、结论

样品的化学分析前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情况下,对于未知的样品试样,在进行微波消化之前一定要明确该样品的特征和属性,根据检测分析样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以及样品试样的待测元素含量,称量检测样品加入溶样酸的量,根据检测分析样品是否含有易挥发性有机溶剂以及和溶样酸的反应程度,来决定该样品是否要进行预处理,降低样品在微波消化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高温和高压等危险性,确保微波消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其能够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民. 微波消解技术在煤及煤灰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州煤炭,2012,(11)07:17-19.

篇4

【关键词】微波消解技术;分析化学;应用策略

引言

微波主要是指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在液体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还能够促进液体快速吸收,材料物理,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微波的热效应来源于非常快速旋转的热力学函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微波的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环境监测领域中,通过运用微波消解技术能够在密闭的空间促进样品的消解效率,有效减少样品的挥发,确保分析化学的整体质量全面增强。

1.微波的加热原理与特点

1.1微波加热原理

在对物品加热时,最常见的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的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这种加工的方式效率非常低,需要等待时间长,另一种则是利用微波加热,分子以及非极性分子电介质微波电磁场,会形成一个偶极子,随着高频交变磁场的快速振动,分子会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克服干燥运动和分子的互相作用,产生出快速摩擦放出热量。微波加热时冷源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1.2微波加热的主要特点

微波加热具有时效性、整体性、选择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在微波加热时,如果微波存在辐射,很快就能够使物体快速获得热量。微波辐射消失加热也会立即停止,使物料的表面瞬间失去热量,这也能够体现出物料加热对时效性的要求。通过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加热耗时耗力的特点。利用高能量的微波,能够快速穿透物体表面,同时还可以激发物体内部的电磁能量,快速分解形成水分子。在整个加热的过程中,加热对象能够快速变热,在短时间内传递,物体内部加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满足工业产业自动化控制发展要求。在微波加热时,必须要对加热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因为材料具有借鉴特征,所以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微波进行加热,对微波的反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材料对微波的反馈效果,能够通过微波反射和微波透明进行分析,实现微波吸收以及部分微波吸收等不同类别。由于热损和高温介质占据较多的成分,利用微波加热和微波吸收变换,可以直接反射微波,因此加热设备的热损占总能耗的比例很低。微波的能量效率因微波内部加热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多数微波加热能源也能转换成热量。与传统的电加热相比,微波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一般加热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产生有毒有害的温室气体,微波加热主要利用电能,因此对环境污染很小。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够通过微波辐射物体的方式,确保物体快速活化或抑制,所以微波加热能够有效减少对营养的破坏。

2.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微波消解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波消解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所以在环保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微波消解技术,是关闭或打开容器的重要测试方法,通过利用分子间相互发生快速碰撞,产生剧烈反应,形成大量气体,在密闭的溶解罐中形成高压,使样品能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快速消解。例如在对化学需氧量测定时,通过利用微波消解的方式能够对水质进行准确监测,因为在利用重铬酸钾法检测水质样品时,往往会需要更多的样品以及试剂,整个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包括滴定时间样品,必须至少保持两个小时。在环境监测时,通过利用金属元素的测定,能够提高环境样品消解效率,利用微波与其他的分析测试方法相比较而言,能够对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钙元素进行快速测定。利用微波消解技术还能够对非金属元素进行准确测定。但是与铬酸钾氧化法相比较而言,微波消解技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检测,并没有突出优势。

2.2含水率和其他指标的测试

利用微波加热干燥和介电常数测量等方法,可快速测定水分含量,可测定水果、蔬菜、谷物等化学物质的湿度,而且能有效地判断样品的总体情况,对于致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测定,可采用微波快速测定环境毒理学,单向扩散法。

微波消解技术主要是将样品封装在可被微波渗透的高压密封灭火容器中,以达到使用2450Hz频率微波辐射处理样品的目的。快速溶解样品,比现有样品快5-100倍。大大减少所用样品和试剂的量。封闭作业,可减少挥发和交叉污染。结果再现性增强;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免受酸中毒。灭火后,灭火容器(灭菌箱)容易清洗。可以改变温度和压力。为确定植物溶剂中Pb和Cd,采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确定植物医药材料的冷原子吸收光谱光度计方法。李强等人用密封PTFE样品溶解器和家用微波炉用HNO3-H2O2-HF对土壤及沉淀物样品进行了分析。LiGongke等人研究了微波加热的方法,整个消解过程只用了两分钟,与传统方法相比,实验运行时间大大缩短,特别适用于大量试样的测定。

3.结语

篇5

关键词: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对比实验教学

1引言

三维动画技术,即3D动画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虚拟信息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鉴于该技术具有交互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引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而本文则着重探究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平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该教学平台的结构和模块,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组织教学,并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教学的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验证该种教学方式的可靠性和推广价值。

2三维动画技术教学系统概述

2.1教学平台概述

在具体的设计中,该教学系统以三维动画技术为基础,引入程序编译、多媒体框架、信息化组建等部分,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整合其中,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录制、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而学生亦可通过该教学系统,制作并上传自己的学习作品,实现师生、生生交流。此外,该系统引入了更为便捷的人机对话功能,教师可通过触屏、语音操作,实现播放、录制、共享等功能的运作,为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为便捷化、娱乐化、动态化。

2.2系统模块构成

具体来说,该教学系统包含7个子模块,分别是:录像指令接受模块、三维场景参数设置模块、三维场景参数采集模块、录像存储和发送模块、H.265视频压缩模块、触屏模块、视频播放模块。在上述模块的共同作用下,该教学平台具备丰富的教学功能,例如,视频录制、视频压缩、触屏演示、适时播放、语音设置等。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综合利用上述模块功能,通过导入录制信息、创设录制场景、压缩视频大小、触屏语音操作等,完成课程教学中所需动画视频的制作、播放、共享,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相比于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平台而言,该系统的智能性、节能性、便捷性更为突出,教学优势十分显著。

3教学实验应用分析

3.1教学对象

选取本校2013级计算机应用专业(3)班和(4)班学生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教学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3)班为对照班(30人),(4)班为实验班(30人),两班学生在年龄、学习能力、学习认知等方面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3.2教学设计

以专业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为内容,该课程共计48个学时,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方法、定量统计等形式,对两个班学生的考核成绩、学习认知等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判定教学效果

3.3教学实施模式

3.3.1对照班教学模式

在对照班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开展教学。

3.3.2实验班教学模式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平台,组织设计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阶段一】探究合作

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演示《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将班上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教室中的局域网平台,发送到每个小组的学习电脑终端上,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观看,并要求他们根据视频中演示的步骤,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尝试利用教学平台,制作并录制计算机系统操作视频。

【阶段二】学习作品展示

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探究作用,并制作成视频后,教师在个人电脑中建立一个文本文件,要求各小组利用局域网系统,上传作品。当所有作品收集完毕后,教师则应用“教学平台,将各小组的作品整理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展示视频,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系统,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同时,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进行作品点评。

【阶段三】学习成果共享

为使教学效果更为凸显,教师设置当堂测试环节,内容包含理论练习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要求各小组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和操作,完成当堂测试内容,之后,教师将本堂课的所有资源共享至局域网平台上,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总结性学习。

4教学效果与讨论

4.1教学效果

经过48个学时的教学后,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

4.2教学讨论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三维动画技术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动画录制模块、语音识别模块、播放演示模块等部分构成,具有播放快捷,利用师生互动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该教学系统的特征,通过3个阶段的引导渐进式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应用该系统开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成绩有着显著的帮助。

此外,在关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度调查中,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数据差异化明显。其中,表示对课程“十分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80%,而对照班学生占比仅为30%,而表示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实验班学生占比为5%,对照班学生占比则高达60%。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对于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教学平台理应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 教学应用

《照明线路安装与维修》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初识电气专业的敲门砖,电气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都通过这门课传授给学生。照明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电气专业的学习积极性。

1.传统教学方法在照明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将课程中的知识点逐一进行讲解,课堂下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工具是教材、练习册等。讲授法是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经历时间的考验,可谓经典。但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方法有它的两面性:

1.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导,有利于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把控,对教学条件要求较低,适用于理论性强的章节。例如:《低压熔断器》中对熔断器参数的讲解,教师将参数罗列于黑板上,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掌握。

1.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传统教学方法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而且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刻画和板书描绘理解教学内容,缺乏直观的认知,导致教学效果不良。如在《楼梯双控灯》中,教师与其用语言、板书描述任务背景,不如将学生引入实际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体会双控灯安装的必要性。

2.一体化教学在照明线路课程中的组织形式

一体化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灵活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正式上课前应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小组,以四人一组为宜,选组长,起组名,定口号。一般由以下形式组织教学:

2.1安全教育。学生按既定小组列队,按照安全技术规程要求整理着装,教师进行例行安全事项的强调,学生喊安全口号。每次实训前,通过该环节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习惯。

2.2获取信息。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任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置身其中,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当的讲解;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主动查找、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

2.3制订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学生做好前期知识技能储备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此阶段学生需完成“两图两表一措施”即电气原理图、位置布置图、工具元件耗材清单、分工分步表和安全措施。

2.4做出决策。教师验收学生制定的工作方案;学生分组以多种形式展示制订的计划,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提出合理化建议,取长补短使计划更趋合理。

2.5方案实施。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依据计划完成任务,期间督促学生施工过程中注意电气安装规范,技术工艺符合操作规程及施工安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计划完成任务。

2.6检查控制。教师验收学生的工作成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工作成果。

2.7评价反馈。教师针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总结整个过程中各小组的优点及缺点,给出师评成绩;学生小组之间给出互评成绩,小组内部给出自评成绩,并完成评价表。在这里注意本环节中的过程性评价贯穿整堂课。

2.87S管理。实训结束以后,要求学生按照7S管理标准,整理实训工具,打扫实训工位,做好实训收尾工作。

3.一体化教学在照明线路课程中的实施效果

照明线路课程作为较早进行一体化教学试点的课程,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在以下几方面效果显著。

3.1专业知识技能。照明线路课程作为电气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相对浅显,但对于后期课程的学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体化课程改革,将原本单纯的教师“满堂灌”改变为学生主动完成实际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得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就变得活跃起来,形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的局面。

3.2综合职业素养。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化身课堂的主角,主动查阅,去讨论、去探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一体化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与小组内的同伴共同商量并配合着做,增进学生间的情谊,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7S管理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增强学生标准化的意识。这些方面改变贴近企业对员工的现实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迅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富有活力,教师从传统的口干舌燥的讲授中脱离出来,化身“导演”把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脱离出来,变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师生协作,共同唱好“一体化教学改革”这幕大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尿潜血;尿干化学法;显微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液分析仪已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普及。尿液分析仪法具有检测速度快,一条多联试带能检测出多个检测项目等的优点,但是根据其检测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尿液被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的其他物质污染或尿液中存在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则会使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显微镜法是根据显微镜的放大原理,能直接、真实的计数红细胞的个数和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所以不会受到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物质和具有还原性物质等的干扰,但是此方法有检测速度慢,操作复杂等缺点,尤其是不能用于检测血红蛋白尿。由于本院有一部分临床医生只看重尿干化学法的结果而忽视了显微镜法,故笔者在此探讨一下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在该院检验科接受尿液常规检验的400例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男103例,女297例。对这400例尿液标本均采用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这两种检验方法,并按照这两种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00例尿标本都是采用新鲜中段尿,排尿后1h之内完成两种方法检测,最长不超过2h。

1.2试剂和仪器 本实验室所用仪器优利特200B型尿液化学分析仪(桂林市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所用试纸为同一公司URIT11A(100人份/筒)。显微镜(日本Nikon)。

1.3检测方法

1.3.1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 开启仪器电源,仪器进入自检状态,当自检正常后自行进入检测状态,首先把事先准备好的已经达到室温的室内质控物(低值和高值)分别滴加到多联尿液干化学试带上,2s后立即蘸去多余质控物,上机检测,当质控结果均在控后开始检测患者标本。把一次性尿杯中的15ml左右的尿液混匀,将多联尿液干化学试带完全浸入尿液1~2s,然后立即取出[1]。蘸去多余的尿液,置于仪器检测槽内,启动测量键,仪器自行检测并打印结果。结果报告等级为-、±、+、++、+++。此次分析结果为"-"则判定为阴性结果,结果为"±、+、++、+++"则均判定为阳性结果。

1.3.2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 取混匀尿液10ml于刻度离心管中,在相对离心力(RCF)为400g的条件下离心5min(若水平式离心机,离心半径为16cm时,转速为1500r/min),弃去上清液留取沉淀物0.2ml,混匀后取约20ul沉淀物与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后显微镜检查。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10×40)仔细观察.细胞检查10个高倍视野,结果以最低数~最高数/高倍视野(HP)或平均值/HP形式报告[1-2]。离心直接涂片法尿液红细胞检查参考区间为0 ~3个/HP,此400例尿标本检测结果分析时按检测结果在此参考区间判为阴性结果,超过此参考区间判为阳性结果。

1.4检测原理

1.4.1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 过氧化物酶法,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它能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素原氧化呈色,借以识别微量血红蛋白的存在,其色泽的深浅与尿液中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量成正比[2]。

1.4.2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 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原理,将细胞等有形成分放大10、40倍,肉眼可在显微镜下直接、客观、真实的观察有无细胞等有形成分,和其量的多少并计数。在显微镜下不仅能计数红细胞等有形成分的数量,还能观察其形态,可以弥补干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对减少误诊、漏诊有重要价值。

2 结果

2.1随机选取的400例门诊患者的随机中段尿标本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阴性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阴性者269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阳性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阳性者108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阳性,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阴性者15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阴性,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阳性者8例。以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为标准,则400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假阳性率为12.2%,假阴性率为2.9%。

2.2统计两种检验方法符合率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的结果并非完全相符。如果以离心尿液显微镜法为标准,则尿干化学法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根据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讨论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原因。

假阳性[2](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结果为阴性)可能的原因为:①尿液中只存在游离的血红蛋白,无完整和异常形态的红细胞;②肌红蛋白尿;③尿中含有易热性触酶;④尿液被氧化剂污染;⑤泌尿系统感染时尿中的某些细菌或留取尿标本时污染到尿中的细菌能产生过氧化物酶;⑥用来检测尿潜血的尿试带过期、变质或被污染等;⑦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灵敏度过高,室内质控处于失控状态。

假阴性[2](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为阴性,而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结果为阳性)可能的原因为:①尿液中存在大量的维生素C>100mg/L等还原性物质;②尿中过量甲醛的干扰;③尿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反应延迟);④在高蛋白、高比重尿液中,红细胞在试带上不溶解,此时试带检测结果只反映尿中游离血红蛋白的量。

在泌尿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检查时,离心尿液显微镜法不但能计数红细胞判断有无出血,而且还能观察红细胞的均一性判断红细胞的大致来源。

在各种溶血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检查时,显微镜法无法观察尿液中的血红蛋白,而尿干化学法检测潜血能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潜血与离心尿液显微镜法检查尿红细胞不可相互替代,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故笔者认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最好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尿液常规检测,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临床医生最好结合这两种检测结果再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诊断,以免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篇8

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

3月26日,2013/2014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会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围绕着“绿色、循环、低碳”推出了十大纤维品种:循环再生纤维、生物基纤维、无染纤维、易染深染纤维、凉感纤维、保暖纤维、舒感纤维、防透视纤维、轻质化纤维、安全防护纤维。

记者点评:从去年的初步尝试,到今年的有模有样,纤维流行趋势活动的举办,已经成为我国化纤行业的一大盛典。无论是对于纤维流行趋势的预判,还是对于下游应用市场的指导,此活动都在向行业内外表明着这样的一种态度:纤维也是有流行趋势的。

新闻2

中国纤维创意空间作品大赛搭建时尚平台

3月26日,盛虹杯中国纤维创意空间作品大赛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以人性化、艺术化的形式传达了纤维再生产与应用中的绿色、循环、低碳理念,为化纤行业搭建了实现纤维品牌时尚化的平台。

记者点评:我国化纤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量的全球优势之后,开始挖掘纤维材料在创意方面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快节奏、时尚化的时代,纤维材料将引领潮流。

新闻3

化纤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3月26日,《中国化纤行业国际采购商审慎客户名单管理制度试行办法》实施生效。这意味着化纤贸易领域将引入信用管理制度。作为中国化纤行业的首个国际贸易领域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它标志着中国化纤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记者点评:此次《办法》的出台,把信用管理制度带入了我国化纤市场。这种破冰之旅,可以说是行业自律的表现,令世人看到化纤行业在规范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新闻4

中国纤维馆亮相纱线展

3月27日,以“纤动世界 美丽中国”为主题打造的中国纤维馆成为2013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一大亮点。化纤行业近百家龙头企业集体亮相,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中国化纤围绕“绿色、循环、低碳”三大方向的创新产品及其应用领域。

记者点评:由百家化纤企业组成的纤维馆,在展现行业面貌的同时,也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和亮点。这种相互借势的做法,短期内,形成影响力,长期看,也将为行业形成品牌效应。

新闻5

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落户新沂

6月16日,江苏新沂国家级“超仿棉”及配套产业园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基于江苏斯尔克集团拥有“超仿棉”生产的相关成熟工艺、技术及装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过对斯尔克集团的考察,同意将国家级“超仿棉”产业园区落户新沂。

记者点评:在棉花原料资源短缺的今天,开发“超仿棉”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此次产业园区的建立,无疑是“超仿棉”发展过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6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正式成立

6月21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正式启动,基金主要用于创新成果奖励和优秀论文奖励,以鼓励行业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记者点评:恒逸集团此次巨资建立基金,在向世人展示恒逸实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型企业超强的社会责任感。基金对于创新成果的奖励,也将推动行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可谓是一大利好。

新闻7

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业委员会成立

6月21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健康发展,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选举“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会长单位,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担任名誉会长。

记者点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行业促进生物基化纤纤维发展的具体做法。相信在这个专业委员会的推动和指导下,我国生物基化学纤维可以很快地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新闻8

第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浙江桐乡隆重召开

9月5日,第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浙江桐乡隆重召开。会议围绕“为复杂环境下的化纤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技术、资源、低碳与品牌”主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对行业当前所面临的亟待破解的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点评:作为一年一度的大事,国际化纤会议的举行,一直都在以超大的规模、超级重量的嘉宾、超前沿的议题吸引着业界的目光。在今年的国际化纤会上,四大议题的探讨,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感受,参会的行业内人士不少都感叹,确实获益匪浅。

新闻9

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通过鉴定

9月23日,由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江苏奥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干喷湿纺GQ45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鉴定。该项目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国际先进的干喷湿纺碳纤维制造技术。

记者点评:在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和设备研发方面,每一个进步都更令行业激动不已。相信在行业企业的努力下,我国高性能纤维定能超越国际。

新闻10

5项目获2013年度中纺联科技进步一等奖

篇9

上海联博安防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德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赵瑞芝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高技术纤维研究所所长王桦

我国化纤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制造业大国,但离化纤强国的目标却还有一定距离。

“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行业必须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向高的跃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东华大学、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在2012年向全行业了第一届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开始了从原料开始提升中国纺织产业链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如此说道。

作为纤维品牌推广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不仅为化纤行业拓展了市场,而且为下游企业带来了新机遇。2012~2013年,纤维流行趋势拉动了100多万吨相关纤维的销售,增加了160多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幅30%以上。

篇10

恒申集团是一家集化纤、地产、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以锦纶6聚合切片、锦纶民用丝、氨纶等产品生产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从“己内酰胺 ― 锦纶 ―纺丝 ― 加弹 ― 经编/织造 ― 染整”完整产业链解决方案。恒申集团遵循创新、求实、优质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创新研发出高速纺母丝、冰凉纱、防蚊纱、热感纱等系列特色产品,受到市场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产品畅销全国及海外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致辞时表示,我国是化纤制造大国,但还不能称之为化纤强国。“十三五”期间,化纤企业应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升级发展;控制总量、平衡发展;绿色制造、持续发展;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为我国实现化纤强国的目标共同努力。恒申集团作为我国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应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创新的思想,全力打造完备的品牌价值创造体系,引领行业品牌价值创造,为我国建设纺织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恒申集团副总助理赵杰在会上介绍了恒申集团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1 个院士工作站;3 个产品研发中心;日产 3 t的小聚合产品研发线、18个高强度功能性产品研发纺位、1 个经编研发中心等;恒申集团常规产品以锦纶切片、锦纶丝、氨纶为主,特色产品包括母丝系列、冰凉纱、防蚊纱、热感纱、单丝系列、粗单纤系列、多孔细旦系列、异形截面系列、吸湿排汗纱、再生纤维等。恒申集团采用一步法制备锦纶 6 母丝经分纤得到单丝,生产成本低,产能是同类单丝的 2 ~ 5 倍,生产效率是 5 ~ 10倍,成功入选今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推V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