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渗滤液污染特性处理技术
1.自然降水:自然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降水冲刷填埋场,使渗滤液水质严重恶化。影响渗滤液产生数量的降雨特性有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频率、降雨持续时间等。
2.废物中的水分:随固体废物进入填埋场中的水分,包括固体废物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当储水池密封不好时)量。入场废物携带的水分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之一。
3.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来自场地表面上坡方向的径流水,对渗滤液的产生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4.有机物分解生成水: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经厌氧分解会产生水分,其产生量与垃圾的M成、PH值、温度和菌种有关。
5.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地的底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就可能渗入填埋场内,渗滤液的数量和性质与地下水同垃圾的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及流动方向有关。但一般在设计施工中采取防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地下水的渗入量。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份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性质取决于垃圾成份、垃圾粒径、压实程度、现场气候、水文条件、和填埋时间等因素,主要有以下特性:
1.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的物质。其中有机污染物径技术检测有99种之多,有22种已经列入我国和美国重点控制名单,一种可以直接致癌,五种可诱发致癌。
2.水质水量变化大。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会随着外界水文地质降雨量堆地高度及方式、填埋规模、填埋工艺、填埋时间、垃圾本身成份的变化而变化,随机性很大。
3.金属含量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10多种金属离子,其中铁、铅、锌和钙的浓度可分别高达2050mg/L12.3mg/L,130mg/L和4200mg/L。
4.营养比例失调,氨氮含量高。
二、垃圾渗透液处理技术
1.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在COD为2000~4000mg/L时,物化方法的COD去除率可达50%~87%。和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比值较低(0.07~0.20)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因此目前垃圾渗滤液主要是采用生物法。
2.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池、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包括上向流污泥床、厌氧固定化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及厌氧稳定塘。
(1)活性污泥法。好氧处理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等好氧法处理渗滤液都有成功的经验,好氧处理可有效地降低BOD5、COD和氨氮,还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质如铁、锰等金属。在好氧法中又以延时曝气法用得最多,还有曝气稳定塘和生物转盘(主要用以去除氮)。
活性污泥法,传统活性污泥法渗滤液可用生物法、化学絮凝、炭吸附、膜过滤、脂吸附、气提等方法单独或联合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法因其费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美国和德国的几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有机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许多学者也发现活性污泥能去除渗滤液中99%的BOD5,80%以上的有机碳能被活性污泥去除,即使进水中有机碳高达1000mg/L,污泥生物相也能很快适应并起降解作用。众多实际运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表明,活性污泥法比化学氧化法等其它方法的处理效果更佳。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优点,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之类。当温度回升,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随即恢复。但是应当指出,这种渗滤液的性质与城市污水相近,对于较强的渗滤液此方法是否适用还待研究。
(2)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的有目的运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不断开发出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特点,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高浓度(BOD5≥2000mg/L)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厌氧生物处理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近年来,开发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分段厌氧硝化等。
(3)厌氧与好氧的结合方式。虽然实践已经证明厌氧生物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性,但单独采用厌氧法处理渗滤液也很少见。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既经济合理,处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86.8%和97.2%。
三、结语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控制不好将产生二次污染,是卫生填埋场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要解决渗滤液污染问题,除了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渗滤液的产生外,关键是要对渗滤液进行处理,使其达标排放。近年来采用厌氧与好氧结合处理渗滤液的较多,在选择生物处理工艺时,必须详细测定渗滤液的成份,分析其特点,通过小试或中试来获得组合处理工艺,才能达到排放。生物法是今后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填埋场渗滤液;组成;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资源紧张和污染愈加严重。作为城市垃圾中二次污染问题内容之一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较大,处理难度较高。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方面通过优化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减少渗滤液的发生量,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经济技术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工艺。
1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本身含有的和填埋过程中发生厌氧生物反应生成的水份以及填埋场区的浅层地表渗流水及降水渗入。渗滤液产生量及渗滤液组成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垃圾组成,气温及年平均降雨等气候条件,填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此外,随填埋时间及填埋垃圾降解阶段而有很大变化。
2 渗滤液的组成
2.1 有机组分构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早期渗滤液中COD值可达每升数万毫克,晚期渗滤液一般在每升数千毫克。从有机物在不同物理组分上看,基本为溶解态组分和胶体态组分,颗粒态组分含量较少。
渗滤液中主体有机物包括挥发性脂肪酸(分子量
此外,渗滤液中还存在芳类化合物、卤代烃、临苯二甲酸盐、酚类化合物、苯胺类化合物以及其它微量有机物质。浓度一般浓度在每升数毫克或更低。2.2无机离子和氨氮渗滤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a+、K+、Ca2+、Mg2+、Fe2+、Mn2+、Cl-、HCO3-、SO42-。它们浓度在每升几十至几千毫克之间波动。渗滤液中NH3-N的主要来源是填埋垃圾中蛋白质等含氮类物质的生物降解。浓度最高可达5000mg/L以上,一般浓度在500~2000mg/L之间,较高的氨氮浓度致使渗滤液C/N过低,营养比例失衡,此外氨氮浓度过高也会降低生物酶活性,造成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低。
2.3重金属离子填埋场含有一定量的镉、铜、铅、铬、砷、锡、锌、钼、钴、汞等重金属元素。重金属离子容易与无机离子及大分子有机物等发生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络合(螯合)等作用,因此重金属存在的化学形态相当复杂,呈络合态的重金属离为主要存在形态。一般地,渗滤液中大多数重金属因在堆体内的吸附、沉淀等衰减而浓度很低,一般约在0.002~0.5mg/L之间,无需处理即可达标。锌由于是两性元素,溶解度较大,所以浓度较高,一般处于0.5~2mg/L之间,高时可达几十上百mg/L。
3 渗滤液的处理方式
目前主要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式有以下四种:
① 将未经处理的填埋场渗滤液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予以合并处理;
② 将填埋场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后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予以合并处理,即预处理——合并处理;
③ 将渗滤液进行填埋场循环喷洒处理;
④ 在填埋场建设污水处理厂进行单独处理。
3.1合并处理
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是填埋场渗滤液最简单的处理方案,不仅节约了场内建设污水处理厂所需的大额支出,而且省掉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降低了处理成本。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量的城市污水对渗滤液产生稀释、缓冲作用,并且为渗滤液处理提供了必须的营养物质。尽管有以上优点,但合并处理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方案。一般来说垃圾填埋场往往距离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远,渗滤液的运输成本会比较高。此外,由于渗滤液特殊属性,过量的渗滤液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负荷,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崩溃。因此在考虑合并处理时,应考虑距离因素及渗滤液与城市污水的混合比。
目前,国内尚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在在所有垃圾填埋厂场内建设独立的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不失为一种经济的处理方案,但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渗滤液的特性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找到可行的预处理方法和合理的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比例,采用高效、稳定的合并处理工艺系统。
3.2预处理--合并处理
预处理-合并处理是基于减轻垃圾渗滤液含有的毒性物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产生的危害而采取的一种场内联合处理方案。渗滤液首先通过场内预处理设施予以处理,一方面去除氨氮、重金属离子、SS、色度等污染物质,另一方面通过厌氧生化改善渗滤液可生化性,降低负荷,为后续的合并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高浓度的氨氮的去除可采用吹脱等物化方法,此外可以结合生化工艺考虑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处理系统(A2/O或A/O)。对于重金属离子去除的预处理工艺多采用化学混凝沉淀等物化法。
3.3场内回喷
场内回喷是指渗滤液经收集后,通过回灌系统在场内实施循环喷洒处理。场内回喷是可作为有效的渗滤液处理方法。渗滤液经场内循环喷洒,可通过蒸发、植被吸收减少渗滤液的发生量,从而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此外,通过场内回喷可增加填埋垃圾的的含水量,增强微生物活性,以利于污染物的降解。此方法的应用需要注意卫生安全等问题。
目前美国已有200多座垃圾填埋场采用了此项技术,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较少。据资料介绍,唐山市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了循环喷洒处理方法处理渗沥液[2]。渗沥液经收集并经沉淀调节池处理后,喷灌回流至填埋场;沉淀调节池中的沉淀污泥与渗沥液一并回流至填埋场,避免了污泥的二次污染。
3.4单独处理
考虑到环境及成本问题,通常城市垃圾填埋厂被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在采用合并处理造成运输成本过高时,建设场内独立污水处理厂便成为一种备选方案。在建设独立污水处理厂时,考虑到填埋场渗滤液有污染负荷高,有毒有害物质较多等特性,应采取多种处理方法有机整合的综合处理工艺。一般采取预处理—生物处理—后续处理的工艺流程。4 国内外垃圾渗滤液主要处理技术
篇3
关键词: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 述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极强的垃圾渗滤液极易下渗污染地下水,若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十分迫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2渗滤液处理工艺
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生物法、物化法和土地法三大类。生物处理法中厌氧处理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厌氧塘、EGSB、IC 等;好氧处理有好氧曝气塘、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和滴滤池等,无氧/好氧(A/O)混合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催化氧化、膜处理、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等。土地处理如人工湿地等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
3渗滤液处理方法介绍
目前的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回灌法、物化法、生物法、土地法等.
3.1 滤液回灌法 将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渗滤液或者处理不充分的滤液部分或全部喷灌至填埋场的表面,利用土壤的物化吸附作用及土壤层和填埋层中微生物的代谢净化作用,使渗滤液得到净化。但是回灌存在许多问题,滤液进水过高或者微生物过量繁殖容易造成土壤堵塞,垃圾填埋层中因厌氧消化而出现的有机酸积累水质酸化严重,同时回灌技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
3.2 物化法 物化法包括混凝、吹脱、活性炭吸附、蒸发法、化学沉淀、电解催化氧化、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多种方法。物化法相对稳定,一般不受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物化法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可生化性较低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高,通常只用于渗滤液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3.3 生物法 在众多方法中生物法由于其投资运营费用低为各污水厂首选。生物法一般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好氧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稳定塘、生物转盘、滴滤池等。厌氧处理工艺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混合床等。生物法是垃圾渗滤液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因其运行费用低、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等特点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当渗滤液的BOD5/CODCr 值大于0.3 时,表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好,可采用生化法处理。生化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方法。
3.3. 1 好氧处理
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好氧稳定塘,生物转盘等好氧法处理渗滤液都有成功的经验,好氧处理颗幼小的降低BOD5、COD和氨氮,还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质如铁、锰等金属。在好氧法中又以延时曝气法用的最多,还有曝气稳定塘和生物转盘(主要用以去除氮)。下面将对目前主要工艺予以介绍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渗滤液可用生物法、化学絮凝、炭吸附、膜过滤、脂吸附、气提等方法单独或联合处理,其中活性污泥因其费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曝气稳定塘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稳定塘体积大,有机负荷低,尽管降解进度较慢,但由于其工程简单,在土地不贵的地区,是最省钱的垃圾渗滤液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小试、中试及生产规模的研究都表明,采用曝气稳定塘能获得较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
3. 生物膜法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优点,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消化菌之类。应当指出,这种渗滤液的性质与城市污水相近,对于较强的渗滤液此方法是否食用还待研究。
3.3.2厌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的有目的运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直到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不断开发出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特点,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高浓度(BOD5≥2000mg/L)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厌氧生物处理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而且由于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所需的营养物质也少。
近年来,开发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分段厌氧硝化等。
3.3.3 厌氧与好氧的结合方式
虽然实践已经证明厌氧生物法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有效性,但单独采用厌氧法处理渗滤液也很少见.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氧处理工艺即经济合理,处理效率又高.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86.8%和97.2%。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上述几种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分析比较可得以下结论,并提出水质、水量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⑴垃圾渗滤液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巨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因此在选择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时,必须详细测定垃圾渗滤液的各种成分,分析其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还应通过小试和中试,取得可靠优化的工艺参数,以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
篇4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76-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量也随之增加,垃圾的妥善处理已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卫生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范围广,而且危害极大,若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效收集和处理垃圾渗滤液已成为城市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特点
垃圾渗滤液,又称浸出液或渗沥水,是垃圾填埋场中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物[1],主要来源于降水、垃圾含有的水和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有机废水[2]。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未达标排放,会对周围的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含量受垃圾成分、填埋年限、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可以概括为:①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浓度高。刘军等使用GC-MS 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组分进行分析,共有63种有机化合物,大多是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如酚类、杂环类、杂环芳烃、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约占渗滤液中有机组分的70%以上[3];有机物浓度高,COD和BOD5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mg/L。②水质、水量变化复杂。垃圾填埋场的水文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构造方式、填埋时间等不同,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和产量也发生变化。而且生物可降解性随填埋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③营养比例失衡。渗滤液中氨氮含量高,C/N值常出现失调情况,同时p缺乏,微营养比例不能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2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
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于2008年7月1日颁布实施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渗滤液水质水量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得非常复杂,存在大量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物,目前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要有土地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但采用单一工艺处理,往往只能在某些指标上取得好效果,很难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因此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不是一种方法能够完成的,而是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
目前,渗滤液处理的组合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生化反应为主的“生物法+膜法(纳滤/反渗透)”处理系统;另外一种是以DT盘式膜组件为主的高压膜过滤工艺。DT盘式膜组件是独家工艺,过滤原理即为常见卷式反渗透膜过滤的原理,在此不多作介绍,本文重点介绍“生物法+膜法”的处理系统。生化法处理设备和运行管理简单,成本低,对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适合我国生化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渗滤液可生化能力较高的特点,当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2.1 早期生物处理工艺
早期的渗滤液处理工艺缺乏设计经验,对渗滤液的水质特性考虑不够充分,处理工艺主要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生物法中的氧化沟,SBR及接触氧化工艺的比较多,由于这些工艺在曝气量、停留时间上考虑的不足,最后导致了运行的失败。
例如北京阿苏卫渗滤液处理厂选择“厌氧+氧化沟+沉淀池”的处理工艺,要求出水达到GB16889-1997二级标准,但是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大,尤其随着填埋场时间的增长,可生化性低,导致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昆山市第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的是“厌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运行过程中进水水质远低于设计值,结果造成厌氧效果大幅下降,整个系统出水无法达标。
另外,早期渗滤液生化处理工艺选择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但是由于高污泥浓度的污水在沉淀池中的沉降性差,抗污泥膨胀的能力差,从而造成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偏低,出水水质不稳定。
2.2 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
针对早期生化法在渗滤液处理上的不足,MBR系统在设计生化反应部分时充分考虑渗滤液的水质特性,以反硝化池和硝化池为主,在停留时间、池体深度以及曝气量方面,充分满足渗滤液中有机物降解的需要。
膜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膜生物法(MBR)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膜过滤和生物处理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处理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废水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MF和UF基础上研发的MBR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化反应末端的泥水分离过程,利用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使生化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从3-5g/L提高到10-20g/L,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使反应器容积减小,大大提高了生化系统的运行效果。
据相关实例数据表明,MBR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NH3-N在95%以上。任鹤云等采用MBR法处理渗滤液,生化部分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膜部分采用的超滤+纳滤膜,出水COD小于60mg/L,SS小于50mg/L,氨氮小于18.8mg/L重金属等未检出[4];康建雄等应用UASB-A/O-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取得良好效果,CODcr,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97.3%、98.6%和92.8%,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排放标准[5]。
2.3 膜处理技术
膜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常用于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多以微滤(MF)、超滤(UF)代替沉淀、过滤、吸附、除菌等常规深度处理中的预处理,以纳滤(NF)、反渗透(RO)进行水的软化和脱盐。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由于渗滤液的生化性较差,单独依靠生化反应和MBR系统并不能完全实现水质达标排放,因此MBR的出水需要进一步深度处理。根据目前的处理技术,MBR出水还可通过NF或RO系统进一步处理,RO和NF都能去除细菌、微生物、溶解盐等,但RO效果更好。一般RO和NF之前的进水都必须进行预处理,对SS及浊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一般SS≤1mg/L,浊度≤5NTU,pH控制在中性左右。对RO、NF影响比较大的环境因素除进水水质外,还有压力、温度等,这些因素是可控的,因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了一定保证。
苏也研究表明,MBR-NF工艺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运行稳定,在进水CODcr远高于设计值的情况下,出水状况仍然良好,满足设计要求[6]。
2.4 组合工艺流程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国家从加强环保的角度出发,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GB16889-2008),其中出水总氮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非敏感地区40mg/L,敏感地区20mg/L)。为了满足新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中对总氮的要求,原有MBR工艺进一步优化,增加一个二级硝化反硝化环节,如图1所示,MBR工艺优化为A/O/O+A/O+外置超滤膜(UF)可以保证出水总氮达标排放。
图1 工艺流程图
综上所述,渗滤液处理的工艺以“生物法+膜处理”为主,该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可以达到2008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其中,生化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膜分离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残余污染物。
3 结论和建议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处理技术各有利弊,单独采用任何一种处理技术很难使渗滤液达标排放。因此,必须将处理工艺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通过组合工艺充分发挥各工艺的优势,以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生物法+膜处理”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可以达到2008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但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可生化性差
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新生渗滤液用生化法处理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填埋场时间的延长,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降低,尤其是在填埋后期,可生化性很差,B/C不足0.1,生化法使用受到限制。应根据填埋场所处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渗滤液处理。
3.2 浓缩液处理
膜分离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残余污染物,但同时会产生浓缩液,浓缩液的最终处理也是目前水处理行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浓缩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回灌法、蒸发法、高级氧化+混凝沉降组合法、活性碳吸附和离子交换法等,但是回灌法势必造成盐的累积;蒸发法能耗相当大,而且蒸发器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高级氧化+混凝沉降法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是对总氮去除效果不明显;活性碳吸附和离子交换法用来处理浓缩液很容易达到饱和容量,再生困难,运行费用昂贵。
渗滤液水质如果可生化性好的话,优先选择生化法,但是渗滤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的物质和毒性物质,生化出水仍需要深度处理,膜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深度处理的问题,但是膜处理也存在膜污染和浓缩液处理的问题,如何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组合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膜污染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玉成,李章平.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水的污染及全过程控制[J].环境科学动态,1995,4:15-17.
[2] 王宗平,陶涛,金儒霖.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9,7(3):32-39.
[3] 刘军,鲍林发,汪苹.运用 GC-MS 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成分的分析[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8):31-33.
[4] 任鹤云,李月中.M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实例[J].给水排水,2004,10:36-38.
[5] 康建雄,李静,闵海华,等.UASB-A/O膜工艺处理渗滤液工程设计案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20(2):85-87.
篇5
关键词:铅、镉;微波消解;垃圾渗滤液;ICP-MS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自身所含水份或垃圾发酵和雨水的淋浴、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滤出来的污水,其形成的特殊性导致了水质的复杂性[1],也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来源[2,3]。其中铅、镉是垃圾填埋渗滤液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成分,且难以被生物降解,是典型的累积富集型有毒元素。铅能够与人体内多种酶配合,扰乱机体多项机理功能;镉会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引起功能失调及自然骨折等难以治愈的疾病。鉴于垃圾渗滤液样品的复杂性,建立一个快速、准确的对铅、镉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垃圾渗滤液中金属元素的测定多使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4]。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AAS法、AFS法易受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干扰,准确性低[5,6]。ICP-MS法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7,8]。微波消解法测定样品准确度高,精密性好,酸消耗量少,且操作方便[9]。今以硝酸-过气化氢为消解体系,采用微波消解 ICP-MS法同时测定垃圾渗滤液中铅、镉,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准确。
1 试验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NexIONTM 300Q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DEENA 60全自动石墨消解仪,美国Thomas Cain公司;PURELAB Option S7型超纯水机,英国GLGA公司。
铅、镉标准溶液,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质谱调谐液(Be、Ce、Fe、In、Li、Mg、Pb、U1μg/L),美国Perkin Elmer公司;内标贮备液(Pb、Cd,200μg/L),美国Perkin Elmer公司,使用时用1%硝酸溶液稀释至10μg/L;硝酸、盐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均为优级纯;氩气(99.999%)。
1.2 样品前处理
量取25.00ml垃圾渗滤液,置于消解罐中,加入一定体积消解液,摇匀,拧紧,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程序(见表1)消解。消解样品同时以纯水代替样品制备实验室全程序样品空白(不少于两个)。
表1微波消解程序
1.3 样品测定
将ICP-MS开机,抽真空达到要求后,用质谱调谐液调节仪器灵敏度、氧化物、双电荷、分辨率等指标,达到测定要求后,调谐P/A因子,在线加入内标,编辑方法,依次测定标准系列、全程序空白和样品溶液。根据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仪器主要工作参数:RF功率1275W;雾化器氩气流速0.95L/min;等离子体氩气流速16L/min;载气流量1.2L/min;采集模式为Spectrum;重复次数3次;积分时间2S。
2 结果与讨论
2.1 消解体系的选择与加标回收试验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污染物种类繁多、水质构成复杂的高浓度毒性有机废水。本试验以河源七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进口处水样为样品,为确保取样的代表性,重复收集4次,每次收集间隔2h,并将其混合作为实验所用水样。分别采用硝酸[10]、硝酸+盐酸[10]、硝酸+过氧化氢、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用上述方法做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实际样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n=3)μg/L
相比5ml硝酸和5ml硝酸+1ml盐酸消解体系,5ml硝酸+1ml过氧化氢消解体系可产生高能态活性氧,消解样品更加彻底;相比5ml硝酸+1ml高氯酸消解体系,5ml硝酸+1ml过氧化氢消解体系更加安全且不引入对ICP-MS产生干扰的物质;因此,本试验选择5ml硝酸+1ml过氧化氢消解体系。
2.2线性范围、回归方程与方法检出限
ICP-MS具有极宽的线性范围,综合考虑垃圾渗滤液中各元素的含量水平,以及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本试验选择1μg/L~500μg/L范围的铅、镉进行研究。
根据《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附录A“方法特性指标确定方法”的要求,重复测定7次全程序空白,计算标准偏差s,按MDL=计算方法检出限。铅、镉的线性方程与方法检出限见表3.
表3线性方程与方法检出限
有证标准物质测定
测定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标准样品,测定值均在允许范围内,结果见表4.
表4 有证标准物质测定结果 mg/L
精密度试验
取1份消解后的垃圾渗滤液,对铅、镉平行测定7次,根据其测定结果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5。
表5 精密度试验结果
3 结语
采用硝酸体系微波消解 ICP-MS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铅、镉,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干扰较小,其准确度、精密度均能满足垃圾渗滤液分析要求,为垃圾填埋场的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由才,龙燕,张华.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 Mikac N, Djikiya A N.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a municipal waste landfill.Wat. SciTech., 1998, 37 ( 8) : 37 -44
[3] Hallbourg R R, Delfino J J , Larnar M W. Organic priority pollutants inground 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t three landfill in north central florida. Water A i r Soil Pollut. , 1992, 65( 3/ 4) : 307 - 322
[4]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增补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杨恒锐、姚淑心,含氧有机物对碱金属火焰原子光谱发射强度的影响规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26(11):2143
[6]杨恒锐、姚淑心,含氧有机物对碱金属吸收光谱吸光度影响规律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 ,2005,22(5):991
[7]贾维斯 K 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手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
[8]王小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应用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1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调节池:尺寸为20m×12m×4m,有效水深3m,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力停留时间(HRT)4.5d;在进调节池前设预过滤用螺旋格栅机1台,过滤粒径1mm,功率3kW;调节池外设进水泵2台,单螺杆式,1用1备,流量10m3/h,扬程15m,功率3kW。(2)MBR系统:MBR池分3格。反硝化池1格,尺寸为10.0m×4.0m×9.5m,有效水深8m,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2d;池内设液下搅拌器2台,功率1.5kW。硝化池2格,串联,单格尺寸为16.0m×10.0m×9.5m,有效水深8m,钢筋混凝土结构;HRT为8d,ρ(MLSS)为15g/L。硝化池配备罗茨鼓风机2台,其中1台变频控制,风量20m3/min(N),风压0.08MPa,功率37kW;射流泵2台,卧式离心泵,流量240m3/h,扬程12m,功率15kW;专用曝气射流器4台,PP材质,德国进口;冷却水泵1台,卧式离心泵,流量220m3/h,扬程15m,功率15kW;污泥泵1台,卧式离心泵,流量220m3/h,扬程15m,功率15kW;逆流式冷却塔1只,功率7.5kW;板式热交换器1只,换热面积40m2;超滤进水泵1台,卧式离心泵,流量90m3/h,扬程15m,功率9kW。超滤设备为集成装置,处理量160m3/d。包括超滤循环泵1台,卧式离心泵,流量260m3/h,扬程35m,功率30kW;管式超滤膜4支,圆柱尺寸Φ203mm×3000mm,PVDF材质,过流通量65~100L/(m2•h),单支膜面积27m2,串联使用;清洗水箱1只,有效容积800m3,PE材质;清洗泵1台,流量90m3/h,扬程20m,功率11kW。(3)污泥储池和上清液池:共2格,每格尺寸为5m×3m×2.5m,有效水深2m,钢筋混凝土结构;污泥浓缩脱水单元设污泥提升泵1台,单螺杆式,流量5~10m3/h,扬程15m,功率3kW;絮凝剂制备装置1套,处理量5~10m3/h,功率1.5kW;加药泵1台,单螺杆式,流量1.0m3/h,扬程15m,功率1.5kW;离心脱水机1台,处理量5~10m3/h,功率22kW。(4)出水排放池:尺寸为5m×6m×2.5m,有效水深2m,钢筋混凝土结构;设出水提升泵1台,单螺杆式,流量15~20m3/h,扬程10m,功率5.5kW。
2调试与运行
2.1工程调试(1)污泥接种培菌该废水处理工程于2011年5月初竣工,随后进入生产调试阶段。生化系统采用污泥接种法驯化培菌,从附近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取含有好氧硝化菌的脱水污泥(含水率80%~90%),投入污泥上清液池中加水溶解,配置成污泥质量浓度为5g/L左右的活性污泥水。将硝化池和反硝化池中注入液位高度约4m的水后,将上清液池内活性污泥水通过输送泵打入反硝化池中并实现自流至硝化池,启动超滤进水泵实施由硝化池至反硝化池的内部循环,同时启动鼓风机和射流循环泵给硝化池进行射流供氧,控制硝化池曝气量为5~10m3/min(N)。当硝化池液位高度为6m时,改活性污泥水为调节池内的垃圾渗滤液废水,按20~30m3/d的水量进行进水,启动超滤设备并将清液排出。通过鼓风机风量调节溶解氧,保持溶解氧质量浓度在2~4mg/L。约5~10d从第2座硝化池取样,可见有较多数量的活性污泥出现分层,可逐步加大调节池废水进水量以提高负荷,并启动超滤设备实现固液分离并测试清液水质,待超滤出水水质中主要指标如COD,NH3-N达到指标要求,则将水量提升至160m3/d,并逐渐将硝化池污泥质量浓度提高至15g/L,完成接种培菌工作。(2)杂质和污泥的控制系统中杂质主要来源于垃圾库区,渗滤液废水从垃圾堆体内流出,垃圾表面颗粒杂质和可溶性物质随废水流出。当垃圾库区的水通过螺旋格栅机过滤时,只拦截了颗粒粒径在1mm以上的固体物质,进入调节池的废水中无机固体物质占了很大的比例。另一方面,生化部分的活性污泥浓度高时直接影响超滤系统的运行。使超滤膜表面浓差极化浓度增大,流体在膜面流速降低,压力增大,增加了超滤膜冲刷清洗的频率。系统中杂质和污泥的控制有如下几点:①源头控制。尽可能的让渗滤液废水从垃圾堆体里流出,粉末物质不能进入渗滤液收集管道中,离心脱水后的干污泥倒入垃圾库区后应及时移走;②定期排泥。当MBR中生化部分的活性污泥增长时,系统中的无机固体物质富集在活性污泥的表面,影响了生化系统的溶解氧的供给,抑制了氨氮向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转化,定期定时定量从生化系统排出剩余污泥;③工艺调整。系统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部分无机固体物质,系统的污泥膨胀速度不容易控制。要控制好系统的污泥浓度和生化系统的溶解氧,及时排泥和调机风量,向生化系统中补充自来水以降低污泥浓度,保持生化系统硝化池内的充氧效果,提高氨氮的转化率。(3)系统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波动直接对生化处理工艺产生影响。渗滤液废水在硝化池中高效好氧的作用下进行生化降解反应,有机物、氨氮的氧化过程中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生化系统温度会有所升高;动力设备风机、水泵运行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也会使温度有所升高。理想的生化反应温度是25~30℃,当生化反应器内的温度大于25℃时,生化反应速率增大。在设计时反硝化池和硝化池采用混凝土结构,并设计加盖,外界环境的温度影响较小,可保证冬天外界温度对其影响较小。但夏天持续高温,如生化反应器内的污泥温度大于40℃时,将会对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启动热交换器和冷却塔组成的冷却单元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2.2运行情况整个系统调试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前,经当地环保部门检测,各项指标达到且优于设计出水水质要求。经过2年的连续运行,目前该废水处理站设施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参数正常,各工艺单元处理效果均值见表2。
3运行成本分析
系统正常运转后对运行成本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1)人工费:废水处理站设人员共4人,员工年平均工资(包括福利)3.6万元计,则年人工总费用为14.4万元。(2)电费:系统总装机容量为220kW,正常使用180kW,电价按1.10元/(kW•h),吨水电费为21.60元,年耗电费约为120万元。(3)水费:平均用水10m3/d,吨水费用4.00元,即每年1.46万元。(4)药剂费:主要是膜清洗剂,每月1次清洗,年清洗费用约为1.2万元。(5)化验费:主要是化验试剂费用,每年2.4万元。由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吨水直接运行成本为24.93元。
4结论
篇7
关键词:城市垃圾填埋场 渗滤水处理技术
以往垃圾简单填埋处理的渗滤水主要是依靠下层土地来净化,但是,日久天长或地质构造环境发生变化,渗滤水往往对地下水或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调查结果表明,所有的垃圾简单填埋处理后,在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均受到污染,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在一般地下水中不存在,却在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中出现。因此,现代意义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已发成底部密封型结构,或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结构,从而防止了渗滤水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渗入,并且对渗滤水进行收集和处理,有效地保证了环境的安全。
垃圾渗滤水的来源
垃圾渗滤水产生的主要来源有:
(1)降水的渗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它是渗滤水产生的主要来源;
(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这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
(3)地下水的流入当填埋场内渗滤水水位低于场处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人填埋场内;
(4)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份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5)垃圾地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份;
这些含有高浓度污染物质的渗滤水是垃圾填埋处理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则会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
垃圾渗滤水的产生量
渗滤水的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流失、地下水渗入、垃圾的特征、地下层结构、表层覆土和下层排水设施情况等:
(1)降雨量和蒸发量是影响渗滤水产生的重要因素,这可以从当地的气象资料来获得。
(2)填埋场表面的斜坡恨重要,在平缓的斜坡上,水易于集结,因而大量渗滤,而在较陡的斜坡上,水容易流掉,从而减少了到达垃圾中的水量。垃圾填埋场的最终覆土层一般做成中心高、四周低的拱型,保持1-2%的坡度,这样可使部分降雨沿地表流走。但当表面准斜坡大于8%左右时,表面径流就有可能侵蚀垃圾堆的顶部覆盖物,使填埋场暴露,因此。表面斜坡应小得足以预防表面侵蚀。
(3)填埋最终覆土后,表面上长有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叶面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水发生量。
(4)地下水的渗透,要根据场内渗滤水水位和场外地下水来定,对于防渗情况良好的填埋场,可以不考虑渗滤水的渗出和外部地下水的渗入。
渗滤水产生量波动较大,但对于同一地区填埋场,其单位面积的年平均产生量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
垃圾渗滤水的水质特征
由于渗滤水的来源使得渗滤水的水质具有与城市污水所不同的特点:
有机物浓度高渗滤水中的BOD5和COD浓度最高可达几万mg/L,主要是在酸性发酵阶段产生,pH达到或略低于7,BOD5与COD比值为0.5-0.6。
金属含量高渗滤水中含有十多种金属离子,其中铁和锌在酸性发酵阶段较高,铁的浓度可达200mg/L左右,锌的浓度可达130mg/L左右。
水质变化大渗滤水的水质取决于填埋场的构造方式,垃圾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填埋年数的长短,其中构造方式是最主要的。
氨氮含量高渗滤水中的氨氛浓度随着垃圾填埋年数的增加而增加,可以高达1700mg/L左右。当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降低生物处理的效果。
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对于生化处理,污水中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是BOD5:N:P=100:5:1,而一般的垃圾渗滤水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与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相差较大。
其他特点渗滤水在进行生机处理时会产生大量泡沫,不利于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由于渗滤水中含有较多难降解有机物,一般在生化处理后,COD浓度仍在500-2000mg/L范围内。
垃圾渗滤水的影响因素
垃圾填埋场结构直接影响到渗滤水的降解和稳定。国土比较宽阔的欧美国家,由于缺乏填埋场早期稳定化或土地再利用的必要性,多采用厌氧性填埋方式,同时回收甲烷气体用于发电。但厌氧性填埋方式对渗滤水中污染物质分解速度慢,井已近年来由于甲烷气破坏臭氧层,使这些国家开始采用好氧性填埋方式。如氧性填埋是利用鼓风机直接向宽厚的填埋场中鼓风,通常情况下,好氧性结构的垃圾填埋场能够使渗滤水中污染物质快速降解,并很快达到稳定。但好氧性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相当高,而且对运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日本福冈大学的Matsufji教授根据填埋层中空气的存在状况,提出并开发了“准好氧性填埋方式”。
与垃圾的厌氧性和好氧性填埋相比,准好氧性结构能够渗滤水中污染物质快速降解,从而使渗滤水水质稳定化期间明显缩短。实际中由于准好氧性结构的垃圾填埋场在费用上与厌氧性填埋没有大的差别,而在有机物分解方面又与垃圾的好氧性填埋相近,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另外,渗滤水的化学特性还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的组成成分垃圾的组成成分直接影响到渗滤水的化学特性。
(2)垃圾的加工填埋前将垃圾破碎能增大垃圾的表面积,增加填埋场的密度,降低垃圾对水的渗透性,增大垃圾的持水能力,从而增长了垃圾与水的接触时间,加速垃圾的降解,使渗滤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增加。
(3)填埋时间垃圾填埋后,其填埋年龄不同,降解速率及持水能力和水的渗透性能均不相同,产生渗滤水的组成及其各组成浓度均不相同。通常,埋填时间越长,渗滤水的浓度越低。
(4)填埋场的供水填埋场的供水速率大小直接决定了填埋场内垃圾的湿度。当供水率很小时,垃圾场内垃圾的湿度小于60%,垃圾的降解速率不能达到最大值。当供水率很大时,渗滤水就会被供水所稀释。
(5)填埋场的深度当垃圾的透水性能相同时,填埋场越深,渗滤水的填埋场内滞留时间越长,渗滤液的强度越大(所合组分浓度越高)。
一、前言
带状污泥是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实验室里发现的一种新的可以利用的微生物聚集体 [1] 。其基本特征是:以丝状菌为主体组成大块或条带状的活性污泥,在水平自由漂浮时,长度可达5~7 cm。由于带状污泥具有含水率低,沉降速度快,不产生污泥膨胀的优点,从而使得对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带状污泥是在实验室里以葡萄糖为基质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厂,用城市污水为进水基质进行了带状污泥的再现性研究。本文即是关于这一研究的情况总结。
二、试验工艺及方法
(一)现场试验的水质条件采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出水作为本试验的进水。其平均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二)试验工艺流程及设备采用实验室的原套设备。其工艺流程如图1。
(三)试验方法
试验从两方面进行:(1)考察带状污泥是否形成,其影响因素如何?(2)考察形成的带状污泥的一些基本特性。
试验所检测的项目:COD cr 、BOD 5 、总固体、悬浮固体、MLSS及MLVSS、温度、pH。试验采样每隔2h一次,24h的混合水样由该厂化验室按标准方法 [2] 配合化验。溶解氧用溶解氧仪随时检测。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一)带状污泥的再现
1.再现:城市污水在以下方面不同于实验室的葡萄糖合成废水,(1)BOD 5 不高,本试验的进水BOD 5 值一般在90~180mgL之间:(2)可生化性比葡萄糖合成废水差;(3)成份复杂。一个可以预计的困难是为了保持纤维填料池的高负荷必须提高进水水力负荷,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水力冲刷作用,加上水质的差别使我们担心带状污泥的再现。
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带状污泥完全可以再现。下面的一组照片表明了城市污水培养出的带状污泥的情况。从外观看,城市污水培养的带状污泥更大、更密实,且颜色呈灰黑色,而不是黄色。
2.带状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之中,本文着重讨论如下因素。
(1)有机负荷(水力负荷)的影响,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试验:1)将负荷从低逐步提高(其它条件不变),以观察带状污泥出现的情况;2)在一定的水力负荷下考察形成的带状污泥的稳定性;3)形成带状污泥后,把负荷逐步降下来观察带状污泥有何变化。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将负荷逐步提高,带状污泥由小到大逐步稳定出现。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一般说来,对城市污水而言,如有机负荷小于10kg COD/M 3 ·d,或3kgCOD/m 3 ·d,则带状污泥不易形成,即便形成,长度也仅在1~2cm左右。如果有机负荷大于5kgBOD 5 /m 3 .d,则可以形成带状污泥。这是因为填料池中生物膜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曝气池中带状污泥的形成。当BOD 5 负荷大于5kg/m 3 ·d时,填料上的生物膜生长迅速,其长度超出纤维球上纤维长度的1~2 cm或更多。在一定的水力冲刷和气体搅拌作用下,这些周边上的生物膜不断脱落。观察表明,脱落下来的生物膜本身就长达2~3 cm。当它们进入曝气池后,经少量曝气及缓慢搅拌作用后,微生物一方面进一步利用吸附于其上的有机养份,一方面借助絮凝作用吸附或网捕小的菌胶团,最终发育成长为长达5~7cm左右的带状污泥。
2.一旦带状污泥形成后,只要条件不变,可以稳定存在,这一结果如图2所示。
3.形成稳定的带状污泥后,如把水力负荷逐步降下(有机负荷的平均值当然也降下了),只要时间长到足以改变填料池的生物膜的状态,则曝气池的带状污泥又逐步减小减少。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知,当水量从100 L/h,减至80L/h后,仅五天时间,带状污泥的长度就从平均4-6cm降至1~2cm,并在今后稳定于此数值上。当水量从80L/h降至60L/h,带状污泥进一步变小。试验获得的MLSS和30分钟沉降比数据表明,系统的有机负荷下降(通过调节进水水量处降低负荷),则曝气池中的带状污泥量本身在减少。以上三个试验说明,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对带状污泥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溶解氧及气体搅拌作用 试验表明,当曝气池溶解氧在1~6mg/L范围内,带状污泥的形成与溶解氧无关,沉降性能差别不明显。即溶解氧不是带状污泥形成的制约因素。
试验还表明,气体的搅拌作用有助于形成微生物聚集体,当曝气池内污泥浓度较低时尤其如此。
(3)温度的影响 当进水温度低于15℃后,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明显的影响。当水温为13℃时,BOD 5 负荷为5kg/m 3 ·d,即对应进水水量为100L/h时,填料池中生物膜不可能长到伸出纤维球纤维长度外1~2cm的程度。这时要形成带状污泥就必须提高BOD 5 负荷至10kg/m 3 ·d。当然,这种情况下出水效果不易保证。
综上所述可知,a.采用纤维填料池为第一级、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为第二级;b.在适当的水温条件下(水温不低于15℃):c.让第一级在高负荷下运行,形成连续性的生物膜脱落;d.脱落的生物膜进入第二级曝气池,且在一定的曝气强度下运行,e.稳定运行,即可形成带状污泥。
(二)带状污泥的基本特性
1.沉降特性带状污泥的沉降特性与普通活性污泥不同。它既不象离散颗粒那样在沉淀过程中保持其原始大小形状基本不变,彼此不发生粘结现象,也不象絮凝颗粒那样,由于不断结成新的粒度较大,沉淀速度较快的颗粒,从而原始颗粒不复存在了。带状污泥的沉降特性不能用通常的离散颗粒和絮凝颗粒的沉淀试验来概括。一般说来,生长良好的带状污泥,用1000mL量筒取样后做静置沉淀试验,可观察到如下现象:大的带状污泥(长为3~7cm)将卷裹着细小的活性污泥,在1分钟之内沉到筒底,稍小一些的带状污泥(0.5~3 cm),也在3 min之内沉到泥面。整个沉淀过程见不到明显的浑液面。试验还表明,带状污泥5min 沉降比与30min沉降比相差极小,故它在5min内完成沉降过程。
2.含水特性试验测定了纤维填料上生物膜的含水率,其方法是:取出一串维纤填料(上含8个球),让明水滴干(滴5 min),剪下每个纤维球,称重,然后,置于烤箱中在60℃下烘至恒重,称重,计算得生物膜的含水率为92.5%(不包括纤维球外延的粘液层)。用玻璃棒挑出带状污泥,测得含水率为96.5%。可见,无论是纤维上生长的生物膜,还是带状污泥本身,其含水率都很低,这种带状污泥若进入污泥处置工段,可能比传统活性污泥有优越性。
3.机械强度带状污泥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穿孔管大气泡曝气,气水比高达20∶1,曝气4 h后,观察不到明显的带状污泥解体现象。从曝气池取出一小烧杯带状污泥悬浮液,经2h磁力搅拌,也无明显破碎现象。为此,我们在工艺流程中加了一个隔栅,可将纤维填料池出水中的稍长一些的生物膜(如1~2 cm以上)隔住,其结果可以用于控制泥龄。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隔住的污泥不必进入曝气池,从而节省了稳定这部分泥所需的能量。
4.生物相特性带状污泥生物相的最大特点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菌胶团及固着型纤毛虫缠绕其上(见照片5)。
纤维填料的生物膜与带状污泥的生物相有一定的差别。一般纤维填料上的生物膜里丝状菌更为发达,但其束状性较差。钟虫、累枝虫、线虫较少且较小,而带状污泥内的丝状菌成良好束状。钟虫、累枝虫较多。这些均和实验室得到的带状污泥的生物相特性相似。
(三)试验运行效果分析及工艺实质
表4是试验运行的结果。本工艺在去除BOD 5 及COD cr 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由表4可知,当水量为100L/h(对应的纤维填料池的有机负荷为15kgCOD cr /m 3 ·d),整个工艺的水力停留时间仅为1.6h,而BOD 5 的去除率仍在87~90%范围内,出水BOD 5 小于20mg/L。对应的C OD cr 的去除率也在60%以上。应当指出,本试验采用的合建式曝气池,其沉淀区仅数十分钟的停留时间(对水量100L/h而言),加上水力负荷过高,托起细小悬浮物,故出水悬浮固体较多。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填料池与曝气池的比例,控制污泥龄来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可对本工艺的实质作如下说明:(1)在第一级纤维填料池适当地提高负荷后,使得填料上的生物膜中优势种群为丝状菌。由于丝状菌具有很强的处理能力,故填料池可以在高负荷情况下仍完成其降解大部分有机物的任务;(2)利用第二级曝气,使纤维填料池上脱落下来的生物膜逐步稳定,而形成带状污泥。带状污泥虽仍然是丝状菌占优,由于它的密度比一般活性污泥大,含水率低,而且体积大,带状污泥中的微生物能态也低,故沉降问题得以解决,而绝不会发生污泥膨胀。因此,带状污泥的形成使得人们高效地利用丝状菌降解水中有机物成为可能。
转贴于 四、结论
1.采用第一级纤维填料池,第二级曝气池工艺,在高负荷情况下运转,以城市污水为进水基质,可以形成带状污泥。
2.形成的带状污泥以丝状菌为骨架,菌胶团及固着型纤毛虫缠绕其上。
3.带状污泥在清水中的沉速为1m/min。其5min沉降比与30min沉降比相差极小。带状污泥含水率为96.5%,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用载流或打捞的办法从曝气池中除去。
4.带状污泥的出现,使得利用丝状菌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篇8
经过对全市几个公园内的景观水体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有很多。总体上可分以下几种:
1.1、景观水的水源水质较差。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降水、地表水、中水。大部分日常补充水量以降水汇集为主,而四周汇集的降水把地表很多污染物都溶解在内,使得景观水源先天质量较差。
1.2、周围污染源对其污染。景观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四周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漂物和施工尘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将恶化水体水质,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影响水面的利用。
1.3、水池防渗处理破坏景观水生态系统。目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
1.4、游客人为的破坏。游客的一些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丢弃垃圾;为了垂钓,向水体撒过多的鱼饵,这些多余的鱼饵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这些种种行为都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1.5、设计的不合理。由于在水景设计与考虑不周,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水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死角成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深,因此,在一个人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1.6、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相当普遍而严重。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2、景观水体污染预防的方法
要保持景观水体的清洁,使之达到规定的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要求,必须对可能造成该水体污染的上述污染物的污染源严加控制,具体主要建议措施如下:
2.1、加大政府投入,建好城市污水设施。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环保的新形势,多方面筹集资金,规划建设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雨污分离管道,使景观周围的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景观水质量标准后再排入;对前10分钟的降水也要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这样能有效的遏制地面沉积物对景观水的污染。
2.2、加强执法。管好周围污染源。保证水体四周区域内小区、饭店等污染源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直排入景观水体;在有些水体四周下水道系统还不完善,与现有市政下水道系统没有连接的情况下,周边污染源必须设立独立污水处理站对其污水进行处理,要求改道外排。也应严禁在湖周围附近堆放生活或建筑垃圾。以免垃圾飘浮物经风吹到湖体水面或垃圾渗滤液直接流入湖体,对湖体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2.3、做好调度,保证地表径流水质质量。地表径流雨水含有较多有机物和无机尘土,尤其降雨前十分钟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应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景观水体,若直接排入景观水体会造成淤积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
2.4、加强管理,设专人管理水面环境。必须设专人对水面漂浮物及时清除。诸如杂草树叶等腐植物不及时清除,长期浮于水面不但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功能,而且沉于湖底腐烂变质后会引起水质变臭;同时管理垂钓人员,制止过多投放鱼饵。
2.5、湖体边坡应做毛石或预制混凝土块护砌。防止边坡土被水浪冲刷,影响水体感官指标。
3、污染景观水体治理的方法
3.1、物理方法
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过去常用的有疏浚底泥和水位调节两个方法,疏浚底泥是为了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而污染水体。定期补水是为了稀释污染物浓度,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
3.2、化学方法
对于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大量排入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即可达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
3.3、生态净化法
3.3.1水生植物系统净化。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利用生物间的相克作用修饰水质,利用食物链关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景观效果等结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以防过度繁殖,适得其反。
3.3.2水生动物净化。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利用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水体内宜于放养的品种应以花鲢、白鲢为主,并配以鳙、草、鲤、罗非鱼等。因此,作为景观水体适量养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很好的发挥水体的垂钓功能。
3.3.3曝气充氧。曝气主要是向水中补充氧气,以保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同时搅拌水体达到水体循环的目的。采用曝气的方法给封闭水体充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的鱼类死亡,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曝气的方法只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篇9
关键词: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城市内各种生活垃圾的产生也显著增长,以往采取的填埋、堆肥等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量的生活垃圾处理需要。垃圾焚烧发电是当前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不仅能够环节城市垃圾问题,同時还能够利用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热能来供给城市能源,从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
1.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保护概述
我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政策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城市垃圾的处理能力,对于城市环保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过尽管当前我国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大力监管,不过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中难免还是会有一些污染产物或环境问题出现。在当前我国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所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2.垃圾焚烧污染产物
当前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主要产生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几类:
(1)烟尘。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纸张等有机物以及玻璃、技术、渣土等无机物为主,其整体上具有水分含量高、热值较低的特点。在垃圾焚烧的过程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重金属、酸性气体等污染物。其中粉尘的主要来源是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微小无机颗粒;重金属来源于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化合物在焚烧过程中发生反应,如Cd、Pb等被氧化凝结成微小颗粒,Zn、Ni、Cr等气化后附着在粉尘上;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橡胶、塑料等燃烧后产生的HCl、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垃圾焚烧中烟尘的产生会对当前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部分酸性气体还可能会造成酸雨问题的出现,部分重金属、毒性物质对于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
(2)异味。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异味问题主要出现在垃圾堆放、焚烧加料、焚烧过程等环节,其来源主要是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腐败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以及焚烧过程中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气体。各种异味的产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尤其是对于周围居民来说,其生活质量会大幅度降低。
(3)其他污染物。除烟尘、异味以外,垃圾焚烧中常见的污染物还有废水、废渣、噪音等。其中费废水主要来源与垃圾渗滤液及生产废水;废渣则包括垃圾燃烧后的产物以及焚烧发电厂锅炉、炉排、烟气除尘器等处积累的污物;噪音则主要来自于锅炉、发电机组、风机、运输车辆等。这些污染物的产生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保护策略
3.1完善厂区设计建设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重点考虑。
首先,在发电厂的选址上,要尽可能的远离居民区以及农业区域,选择城市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下风区进行建设,避免环境问题对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在厂区设计上要对办公楼、工人宿舍区、锅炉区域、垃圾贮存区域等进行合理设计,在办公楼、宿舍区周围种植绿化带,保证良好的办公、生活环境;在厂区周围同样建设一定的绿植,控制发电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2加强对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保护工作中,针对相关的污染物进行直接处理、控制排放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首先,垃圾焚烧发电厂要对当地的主要生活垃圾种类、组成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焚烧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其次,在具体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上,对于烟尘的处理应做好烟气净化工作,结合当前发电厂主要使用的袋式除尘器,对酸性气体、氮氧化物、二噁英污染物、重金属类污染物等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中和、过滤、无害化处理、控制排放等。对于异味的处理,主要可以通过建设密闭化的垃圾贮存堆放、运输、焚烧加料通道等来减少异味散发,并在发电厂出风口设置除臭装置,尽可能的减少异味对周围的影响。对于其他污染物的处理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如对废液进行生化、膜法处理,使其无害化后才能够排放,对废渣要进行单独收集处理,并可将其用于道路、建筑建设的原材料进行重复利用,对于噪声的控制可以在发电厂周围建设绿化带或隔音带,在厂内设置吸声、隔音设施来降低噪音。
3.3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的相关值进行测量和监测,从而评估其环境影响、破坏程度、寻找污染源头的一项工作。
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对相关污染物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利用GIS、RS等技术定期对发电厂内部以及周围的环境的相关指标、污染物指标等进行监测,综合地区、时间、周围居民区、行业等要素对环境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总结。在污染物接近超标时及时预警,并对当前发电厂污染处理、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有效整改。发电厂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来进行评估环境治理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篇10
[关键词]生活污水;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69-01
一、概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洁净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合理利用现有水源,保护现有水源不受污染,治理生活和工业废水以及污水回用,不仅是我国城乡面临的当务之急,而且是当今世界性问题。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加上我国过去过多地把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放在工业污水污染防治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防治相对滞后。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又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致使城市生活污水成为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如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二、目前污水处理的干扰和构成因素
1. 城市污水管网络的设计
城市地下水地质条件的复杂,导致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特殊地形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由于地下水流向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管道设计形式会受到限制和制约,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做好污水的排放。
2.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在城市的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本身以及其他的城市垃圾产生的各种浓度较高的废水,也容易给污水处理的质量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在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污水和垃圾的分离。尤其是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区域比较集中,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污水的有效管理。
3.污泥的的臭气污染严重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污水厂的臭气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
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1.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分析
鉴于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通过固液分离机制去除污染物和细菌方法有独到的优势。人们对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多途径的开发和应用。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应用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已经部分商业化用作回用水。
中空纤维膜微滤系统,小规模处理生活污水,由于微生物降解了60%的TOC(总有机碳)。其中的悬浮颗粒和固体主要通过膜吸附作用从水中得以清除,结果使出水水质中COD、BOD、TOC、SS(悬浮物)和浊度分别低于30mg/L、10mg/L、10mg/L、2mg/L和1NTU,满足回用水标准。絮凝-吸附-微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出水可回用,出水水质中浊度和COD分别为从18NTU、77mg,L降到0.5NUT、13ml。
膜污染是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应用中的一个难题。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溶质大分子由于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在膜表面或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经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和分离特性发生不可逆变化,导致处理水的质量和数量下降。膜污染防治技术目前主要有:
对滤液进行前处理。各种混凝土技术对滤液进行前处理能有效去除有颗粒物。强化一级处理工艺与膜技术联合作用能有效降低膜污染。
改善操作环境,有关研究证实双向搅动、物理冲洗、改变曝气等方式能有效降低膜污染。
定期对膜组件进行清洗。尽管如此,膜污染还是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到现在,膜污染仍是制约膜技术在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应用中的最重要因素。防治膜污染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使膜法水处理耗能相对较高。故与其他水处理方法结合应用的新型、低能耗合成膜法水处理工艺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膜生物反应器就是由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结合的生物化学反应处理系统。就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从能耗角度(特别是曝气和循环泵的费用上)研究了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类反应器,结果表明:在处理特殊废水(如N浓度高废水)和废水回用情况下膜反应器是非常有效的,但分体式的耗能要高于一体式,而后者的膜建设和维护费用则较高。加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是膜生物反应器研制过程中的又一进展。通过抬高进水水位,利用膜组件外部水的压力形成压力差,并串联一个厌氧硝化池除N,可使其能耗大大降低。该反应器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的连续运行结果证实:
膜在连续运行400d期间,经过清洗,处理效果稳定;BOD、T0C、SS、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3%、100%、79%和74%;短期抗冲击能力显著;平均耗能低,为2.4kWh/m。
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和中空纤维膜分离组件,该装置在小规模污水处理运行中,无污泥排放、有机物高度稳定化,通过控制曝气速率,脱氮效率高达90%。对曝气的方式加以改进,以增大膜得通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加入铝盐或沸石,结果表明能有效降低膜污染,同时除磷、脱氮效果明显。总之,通过开发新型有机、无机及复合经济型膜材料,采用经济、有效手段防止膜污染,加强膜技术与其它水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可大大促进分离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2.生物处理方法的应用分析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把污水中存在的各种溶解态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化物质。按照处理过程中有无氧气的参与。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好氧处理工艺和厌氧处理工艺;按照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又可分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悬浮生长工艺和以生物膜法为代表的附着生长工艺。
厌氧处理工艺。厌氧处理工艺具有反应器体积小,规模灵活,工艺简单,耗能低(仅为好氧工艺的10%~15%),产生的污泥量小(为好氧工艺的10%~15%),处理过程中对营养物的需求低等多种优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首选方法之一。但是,城镇生活污水中较低的污染物浓度。则成了传统厌氧处理工艺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首要限制因素。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人们对传统厌氧处理工艺进行了长期的各种改进试验。改进后的厌氧处理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城镇生活污水(COD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不仅仅关系到城市所在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更关系到下游城市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发展。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实施。是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装修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 下一篇:知识产权保护意见建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垃圾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