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带来的机遇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中和带来的机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三、组织落实方式

采用专题工作组方式落实工作。成立专题工作组,制定工作机制,优选服务合作机构,确定工作进度时间表,配合参与研究,形成成果,审评上报本机政府党委,报请人大审议通过后报上级党委政府,印发实施。

工作组规格,专题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作为组长,专职副书记作为常务副组长。办公室由两办与发改委共同成立,分工负责。成员单位建议包含以下单位:党委宣传部、发改委、区县政府、统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林业草原局、住建局、交通局等。

建议与十三师成立联席协调机构,确保成果全面有效。

工作组成员单位负责配合技术服务单位调研,充分参与并研究提出行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意见,内部沟通协商,对成果文件进行研讨改进。负责对最终成果文件向党委政府做出必要的解读解释工作,在人大审议过程负责应答解释工作。

技术符合单位的选择原则:1.权威性;2.近年来研究成果相关性;3.对**情况熟悉对**发展的关心;4.团队可投入情况;5.经费需求。

初步建议选择清华大学团队,国家节能中心作为备选。

四、重点研究内容

1.**市碳源、碳汇结构现状。

采用通行技术规范对**市范围内现状碳源、碳汇现状情况进行统计核查,给出基本结论。提出碳源、碳汇在计算方法,计算范围等方面影响敏感性分析,为后期碳达峰方案提供碳源核算政策建议。

2.机遇与挑战分析。

基于**市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现实、产业基础、生产要素条件,充分发挥**市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战略定位,政策倾斜,援疆等机制优势,以及碳达峰行动即将带来的产业转移,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等新增机遇条件,用足碳交易、绿电牌照交易、CCUS、储能与氢能技术耦合等创新机制与创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全面分析**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机遇与挑战。

3.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情景分析。

充分结合国家、自治区以及**市十四五规划以及远景目标规划、产业能源等各专项规划,深入分析**市能源、煤炭、化工、农业、林业、畜牧养殖、交通运输、建筑、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预期与在碳源、碳汇结构中贡献模式。分析创新财政、金融措施的影响下的碳达峰机遇与挑战。从符合“两个大局”的发展高度深入产业碳达峰行动过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

4.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情景分析

应至少提出三种碳达峰目标情景。依照高、中、低情景分析并相应提出必要的内部配置、外部条件。

五、预期成果产出

研究形成《**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方案与路线图》技术报告。报告应该高质量体现以下内容:

1.**市碳源、碳汇现状结构与敏感性分析结论;

2.**市服务自治区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情景目标,分别提出高、中、低期望下的碳达峰、碳中和情景目标;

3.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科技研发与重大工程建议。建议应包括行动所必须的科技研发、科技引进、重大示范工程与重点项目实施的建议;

4.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创新机制建议。建议应包括行动所必须的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的建议;

5.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包括区域性协调政策建议与**市行政区内必要行政性、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建议;

6. 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路线图与行动方案建议。应将目标与所包含的行动内容有机的结合,形成对落实研究报告结论的有效指导和强有力支撑。

篇2

【关键词】产业调控 低碳经济 就业结构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英国并没有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也没有给出可以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指标体系。随后,理论界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

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的论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对就业的影响

低碳经济本质上是要实现环境友好和低碳排放的目标,对于环境投入及其就业影响已有不少相关研究。由于劳动力投入与自然资源投入的互补效应,理论上清洁技术投资常常会导致企业削减就业岗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这样简单。一项对5个欧盟国家的1500家企业的调研指出,企业以削减成本为目标的技术投资会导致就业缩减,但是环境友好型的生态革新将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净效应,尤其是将终端部门的技术创新扩及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清洁生产过程。总体来看,实施低碳发展对于投资和就业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种效应。

1.结构效应:工业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对资本和能源高度依赖的传统制造业转向以高附加值的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例如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进入消费型社会,带动了服务部门就业。

2.替代效应:由于在低碳发展过程中,低碳生产要素逐渐替代高碳要素投入,能源效率高的新技术替代落后技术,使得相关部门对劳动力投入的需求也同时发生变动。一方面,传统能源部门因为生产效率提高(如大机组替代小机组),导致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使得能源部门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如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3.收入效应:使用能源产品的行业因为成本下降,能够消费更多的能源产品,或由于成本节约能够用更多的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于是购买力提升,总需求增加,从而带动更多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引致性需求,促进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张,带动更多新增部门的就业。上述效应还可归结为技术效应与规模效应两个方面。产业升级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经济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对就业的整体需求。

潘家华指出,在不同部门和领域,减缓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绿色就业: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劳动》指出了能够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资源节约和促进就业的重点领域,包括:能源供应行业,交通运输部门,生产制造业,建筑行业,资源回收和利用行业,零售行业,农业,林业等。这些行业不但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而且拥有不同程度的绿色就业开发潜力,例如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资源回收和利用等行业,反之,火电行业、钢铁行业则受到能源效率改善和落后产能调整的影响而减少就业。如果在实施低碳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劳动者拓宽低碳投资渠道,增强绿色就业意识,低碳发展对于中国促进绿色就业将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绿色投资拉动就业的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及太阳能、生物燃料、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但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来说,“后哥本哈根”时代或许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们不得不告别低成本运作;而对于早已嗅到低碳这块“蛋糕”香味的企业来说,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低碳经济不仅没给它们带来成本压力,反而给它们点上了一盏发展“明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同时我国的低碳经济尚处在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还面临许多的挑战。

(一)技术变革的挑战。

低碳经济首先是一个涉及企业生产方式革命的复杂工程,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而这“三低”技术,无论如何都不是简单复制就课以得到的。金任力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不足。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二)市场本身的压力。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还有来自市场本身带来的压力。“绿色贸易”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绿色贸易的实质是以绿色为名的贸易保护主义。而碳减排贸易壁垒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在微观层面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减排责任。我国产业在现阶段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在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的同时我们付出了巨人的环境代价。我国重化工工业较多,不可避免地加重我国的污染排放。如果提高引进外资的低碳性与环境标准要求,会大大减少引进外资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也进入高能源消耗、高能源强度的阶段,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必然继续增长,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金乐琴,2009)。企业主动进行低碳技术与产品创新的意识较差。这些情况会进一步加剧能源需求及其高碳特征。

(四)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金乐琴等认为,“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但近年随着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攀升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又有回升的势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任力认为,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我国以煤为主的这样一种高碳结构,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污染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五)制度环境尚处在完善中。

一个成功的经济转型应该是减排成本与责任的合理分配。众所周知,碳排放并非是某一个或几个环节造成的,它是所有的经济参与者共同促成的结果,而且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作用具有全局性,因此在责任划分方面存在很多困难。

四、产业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之路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我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学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结合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启示,从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从“人治”框架转向“法治”框架。

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简称)的配套法,对于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宋德勇等认为,必须明确我国低碳化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健全法制,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实现主要依靠“领导重视、狠抓落实”的“人治”框架向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的“法治”框架转变,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从行政手段转向主要依靠市场的政策工具选择。

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上,要向主要依靠市场的政策工具转变,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过程中要注重“本土化”:(1)在宏观层面,向以国家规划与指导目录及“绿色”财税政策为主转变,政策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2)在产业、区域层面,建立“总量分配――绩效考评――排污权交易”相结合的新机制,要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3)在微观层面,推广两部收费制、标签、认证计划,第三方融资等政策工具,重点解决企业资金和市场问题。任力认为,要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与择机推出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建立“碳金融市场”,建立碳交易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国家应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三)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发展低碳产业群。

任力认为,需要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宋德勇等认为,完善现有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更完善的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统计数据库;健全低碳化政策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碳减排的潜力、成本与效率深入研究;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大正向激励的力度;建立垂直管理的低碳经济环保执法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对环保执法的干预。

(四)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注重低碳经济的内外协同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要加强与欧盟、美国低碳合作。郭万达等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问题,应“内外有别”,对外要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

(五)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发挥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健全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要赢得未来的竞争,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点:对低碳技术进行战略投资;超前做出企业的低碳战略部署;在企业中推行低碳标识,规模化应用低碳技术;抓住国际碳金融的新机遇,发展低碳融资;利用好发达国家低碳技术转让;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宋德勇等认为,加强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政府、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J].世界环境,2008(2).

[2]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5]付允,马永欢,刘怡君.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6]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7]U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2003.

[8]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9]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10]冯之浚,金涌,牛文元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政策望,2009(8).

[l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1).

[12]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5).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评价气候变化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

在国际社会上,关于低碳经济的起源,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气候变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合国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以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拉开人类重新评价西方工业化及其后果,改弦更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序幕。

2.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规则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3.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规则

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参加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并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4.低碳经济的正式提出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3年2月24日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并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英国将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5.低碳经济的发展时期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N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和时间表,确定了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成为“后京都时代”谈判的最后关口,制订出一项新协定,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模式转型逐渐的被世界各国提上日程。

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050年的未来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国外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1]。

莱斯特·布朗(2003)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A模式”即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B模式”则是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Review),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和方法论阐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因此,要克服危机,首先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要做到这点,则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2.国外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是“脱钩”指标评价,以及关注如何提高生态效率的对策与途径。

在脱钩研究方面,sturiuson(2002)认为脱钩指标虽然有很多缺点,诸如缺乏与环境容量的自动联系,难以兼顾各国国情以及受环境压力的最初水平和使其选择的影响等,但脱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并且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己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遥远的将来,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3]。

TaPio(2005)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elasticity)的概念,进一步将脱钩指标由原有的初级脱钩(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即能源与GDP的脱钩)、次级脱钩(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即CO2与能源的脱钩)、和双重脱钩(同时达到初级脱钩和刺激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连接、脱钩和负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进一步细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衰退脱钩与衰退连接等类,使得脱钩指标进入新阶段。该指标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驱动力指标的各种可能组合给出了合理的定位。

此外,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本国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检验。Panayotou(2003)认同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呈倒“U”型关系的论断,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服务成为正常品,环境恶化的现象逐步减缓乃至消失[4]。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与评价研究为我们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国家差异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尚无法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

三、国内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1世纪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才逐渐增多。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金乐琴(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黄栋(2009)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冯之浚(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2009)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金乐琴(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件:一是发展阶段。二是发展方式。三是资源禀赋。四是贸易结构。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减排空间大。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三是减排的成本低。四是技术合作潜力大。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对策。鲍健强(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郭万达、刘艺娉(2009)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任力(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等。超级秘书网

2.国内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张雷(2003)运用多元化指数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认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导致国家从以高碳燃料为主转向以低碳为主。赵云君等(2004)通过选择多个单一国家的不同样本,发现有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相互矛盾,从而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个客观现象,而不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论断。赵一平(2006)根据“脱钩”和“复钩”的思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对“脱钩”和“复钩”的概念模型,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能源弱“脱钩”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主要矛盾进行识别与分析。脱钩指标研究初步显示出其重要价值。谭丹,黄贤金,胡初枝(2008)首先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儿年来的碳排放量,并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特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工业各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了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

四、总结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但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有关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文献则鲜有见到;二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对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完善,而并没有应用指标体系对区域或者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与实践应用操作尚有一段差距;三是在低碳经济评价方面,多限于某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缺乏对多个城市或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没有体现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比性。

参考文献:

[1]DTI(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eaLowCarbonEconomy[M].London:TSO,2003.

[2]SternN.SternReviewo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OECD.IndieatorstoMeasureDecouplingofEnvironmentalPressurefromEconomicGrowth[R].SummaryReport,OECDSG/SD,2002.

[4]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5]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8):10-13.

篇4

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国内外各有侧重和特点,国外侧重于旅游业碳排放的定量研究,提出旅游业碳减排的对策;国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偏重于定性化概念的界定和对策研究。魏小安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和机遇,提出了注重环境软开发等实现途径;石培华、吴普认为旅游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以及推进低碳旅游的具体措施;蔡萌、汪宇明探讨了应对低碳经济的旅游发展方式,提出了规划建设低碳旅游吸引物和低碳旅游设施、营造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实现路径;马驰、丁俊慧探讨了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从饮食、建筑、交通等方面进行节能减排;黄文胜、谭锦、吴莹等分别探讨了旅游景区、旅行社实践低碳旅游行为的对策;王群等探讨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在国内学者倡导对低碳旅游转向定量化研究的同时,需要对低碳旅游及其实现途径进行系统的定性研究,既可以引导低碳旅游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具体实践。

二、概念辨析及理论解读

1.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摈弃传统增长模式,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的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一种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环保生活方式。单个人对能源的消费行为及其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可用“碳足迹”来计量,即个人的“碳耗用量”。人们对自然界的碳耗影响是可以通过碳补偿(又称碳中和)来弥补的,也就是说,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再自己亲身参与或者通过第三方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低碳旅游”的概念是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报告“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率先提出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到了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即如何逐步转变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对低碳旅游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宏观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即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低碳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侯文亮等认为低碳旅游是建立在满足旅游者旅游经历为前提的,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多样化方式和人性化制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仅局限于“碳足迹”视野下的认识,强调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碳排放,是一种对低碳经济被动的响应方式。全面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不仅包括降低碳足迹,还应包括通过碳补偿来弥补所产生的碳足迹。也就是说,低碳旅游概念的内涵应该增加“碳补偿”的内容。综上所述,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一种以降低“碳”量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既要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碳足迹”,又要通过旅游的“碳补偿”来弥补所释放的“碳”。

2.理论解读

低碳旅游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当前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模式,是一种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可控的行动方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审美的旅游消费需求;既要满足当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需要,又要为后代提供同样的机会。低碳旅游具有多层面的内涵,一是倡导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这是基于旅游业所依赖的整体发展环境的考虑,是一种对维系旅游生态环境持续性的责任;二是主张通过发挥旅游业的生态产业优势,替代其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友好共存的责任;三是通过碳补偿为下一展旅游提供公平的机会,即在满足当代人在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基本碳排放权利的同时,通过碳补偿拓展减排空间,是一种为确保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它将低碳经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式,即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新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发展选择

1.旅游业的低碳替代效应和功能

2009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认为,旅游业日益显示出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战略性产业的特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我国旅游业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份重要文件,表明我国已把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实践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响应节能减排国际承诺的具体行动,纳入国家战略并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下,我国低碳经济正引导着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与优化,鼓励发展具有低碳优势的产业。旅游业本身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低碳产业中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仅为工业的1/11,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通过发挥旅游的环境优化功能和生态替代型产业优势,形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低碳补偿,探索产业之间的碳汇机制,可以实现旅游在低碳经济既要节能减排又要发展的双重目标。旅游是典型的窗口行业,既可以借助旅游窗口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低碳生活,更加理解低碳的重要性,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又可以借助旅游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低碳行动和低碳成效,树立一个履行承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旅游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产业转型带来的劳动力转型压力。

2.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

低碳旅游是将低碳经济理念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可以用一种响应模式来描述。笔者在汪宇明教授提出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建立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见图1)。与汪宇明教授建立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相比,该模式的不同点在于把低碳技术、低碳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三个要素的作用放在整个旅游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等方面。通过旅游系统对低碳经济三大促进因素的吸收、过滤、整合,在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旅游低碳化的渗透转化,最终实现低碳旅游。具体就是通过低碳经济中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机制运用、低碳生活方式对旅游系统的整体作用,引导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从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三个方面,采取减低旅游“碳足迹”和促进旅游“碳补偿”等旅游低碳化方式,实现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响应。

四、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

1.政府的责任

对政府而言,应将旅游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中。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情况,做好旅游气候灾害防御规划和低碳旅游发展规划。针对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编制具体的低碳旅游实施规划,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调节,确保目的地的旅游容量控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阈值以内,切实加强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管理。大力推动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建立健全旅游碳汇机制,合理构建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有效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碳汇能力;充分借鉴国际低碳旅游指标考核、管理标准及控污节能减排技术,结合我国国情组建低碳旅游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发基地,重点研究新能源利用、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起草低碳旅游行业标准。政府应推动带薪休假的贯彻实施,带薪休假机动灵活,能变“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对黄金周旅游高峰进行有效分流,使交通、旅游、购物等资源得到均衡而充分的利用,从而缓解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的能源消耗压力。通过建立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推行低碳旅游生产方式,营造低碳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发挥旅游业的低碳综合效应,探索并推广利用碳汇资本的旅游融资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建立完善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动电子旅游服务的运行。注重发挥旅游业具有的教育推广优势,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场所广泛构建低碳旅游产品,开展低碳旅游宣传和低碳旅游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和认识,形成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2.旅游企业的责任

旅游企业要树立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入碳汇机制的低碳旅游理念,通过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培育一批负责任的低碳旅游企业。

(1)旅游景区及交通。景区能源工程要多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多使用各种新型环保材料;景区环卫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设立生态厕所和生态垃圾桶;景区咨询工程要设立低碳旅游电子设施,提供低碳旅游咨询和低碳饮食资讯,景区导游在讲解时把低碳知识同景观进行融合、宣传推广,力保树立一个悦目且符合环保与低碳消费观念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交通方面,引导和鼓励游客选择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方式、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的方式。有条件的景区要设立专门的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租赁站。如九寨沟旅游景区实行有效的交通管制,采用电动车定点定时运送客人,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

(2)旅游酒店。进一步推广以节能为中心的“绿色饭店”经营模式,减少资源能源使用量和污染物产生量。景点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建筑节能减排,采用新型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在节能潜力较大的空调、电梯、照明、厨具等设备选择上优先考虑低碳技术产品。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游客使用再生物品或者尽可能地反复使用物品,特别是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变床单、被单“一天一洗”为“一客一洗”,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便于无害化。此外,要把低碳旅游纳入酒店管理之中,比如为饭店入住客人提高完善的低碳客房、低碳餐饮等信息;或者仿效杭州市推行的“低碳积分计划”,即客人在住宿期间的各种“减碳”行为都将获赠相应积分来兑换或抵消酒店消费,以此来鼓励客人参与低碳消费,提高积极性同时起到对低碳旅行的宣传推广作用。

(3)旅行社。旅行社要把推广低碳旅游消费作为自身的一项责任,在建立的销售咨询服务网站中要为游客提供低碳旅游产品说明,激发旅游者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购买欲望,引导低碳旅游消费。在组织游客的具体旅行中,引导游客开展低碳旅游消费,如选择绿色饭店或低碳旅行路线。此外还要培养和提供低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导游人员。目前旅行社对“低碳旅游产品”研发还处于尝试阶段,这是一个项新课题,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3.旅游者的责任

对环境的最终使用者旅游者而言,主导践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根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有意识地减少碳排放量并参与碳补偿活动。低碳旅游要求旅游者改变奢华享受的旅行观念,树立节能减排降碳理念,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带着对文化和环境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旅游。选择在商业道德和环境责任上有良好声誉的旅游企业包括住绿色环保型酒店,在餐饮选择上优先考虑各种绿色生态食品等;考虑选择公共交通体系发达的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选择低碳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徒步,如自驾车则提倡拼车出行或者选择骑单车;在旅游产品选择上,优先考虑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旅游产品;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特别是自带环保必备品,不购买包装过度的旅游商品。此外,自觉通过植树等环保行为来补偿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积极宣传低碳旅游理念、支持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做时尚低碳达人。

4.非政府组织的责任

篇5

嘉宾简介:

王昀,自2015年5月起担任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主要负责飞利浦照明在大中华地区的策略制定、业务发展和管理工作。曾先后在多家智能/信息领域的领先企业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拥有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走进一家全球领先的照明企业的办公大楼,最关注的自然是他们的照明有什么高明之处。

开放的办公环境,明亮的灯光,似乎并没有让飞利浦照明在上海漕河泾高新科技园区的办公楼有什么不同。目之所及,当然不如员工的体验来得真切:

大小不等的会议室,有着风格不一的照明方式,“灯光就像灵感的咖啡,让沟通的氛围变得活跃、自然”;靠窗的LED灯具可根据窗外日光调节亮暗,晴天几乎不用打开,靠近走道的办公区域内如果15分钟没有人活动,灯光就会自动熄灭;办公区域的照明设有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下午六点以后,灯光控制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加班模式,“既节能,也提醒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早点回家”……

因“光”而生的飞利浦照明――125年前,在弗雷德里克・飞利浦和杰拉德・飞利浦荷兰埃因霍温开设的工厂里,白炽灯和电力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世界――对光无疑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光’其实一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全新的理念、更卓越的思考与创新。”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王昀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正是因为创新,在照明行业的每一次大变革中,飞利浦不仅未曾缺席,更是一次次成为行业变革的领军者。

照明作为三大主要能耗之一,消耗了世界近1/5的电力,因此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将极大程度地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照明行业对于光的价值进行探索,发展出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的发展模式。这一次,飞利浦照明依然希望做领先的行动者。

2016年9月飞利浦照明下一个五年可持续发展计划――“闪亮生活,美好世界”。这是飞利浦照明2016年5月上市后设定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飞利浦照明承诺,到2020年,公司80%的营业收入来自有益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产品、系统和服务;商业运营实现100%碳中和,并采用100%可再生电力。

“我们不仅视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责任,更是势在必行的全球化行动。对我们而言,可持续发展是从根本上改善我们发展业务的途径”。王昀希望,透过“光,超乎所见”这一品牌承诺,人们能够看到飞利浦照明不断推出有意义的创新,改善人们生活的努力,更能看到飞利浦照明对于事关未来人类发展的责任担当。

你之所:照明是一个传统行业

你所未见:闪亮生活的新触点

作为一枚发光的芯片,一块半导体,LED改变了许多事,飞利浦照明无疑是其中之一。

2006年,为了支持能效更高的LED技术,飞利浦就开始呼吁世界各国逐步淘汰其首款电子产品及其照明业务的起源――白炽灯。到2020年,飞利浦照明更承诺将售出20亿个LED灯泡。对利浦照明来说,这一照明行业的转型,正是有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据了解,飞利浦照明已将80%的研发资源投入到了可持续创新中。

“全球范围的LED照明技术革新可以为照明领域带来53%的能耗降低。而当LED照明通过物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无线控制,其能耗同传统白炽灯相比,可减少近80%”。王昀在加盟飞利浦照明,担任大中华区总裁之前,已在IT领域沉浸了十余年。两年前的这次“跨界”多少有些让人费解:互联网与“开+关”的照明有什么关联?但如果考察近年来照明行业的发展,就会发现这种跨界的顺其自然。巧合的是,昀,意即日光,这也让他与飞利浦照明更多出了一些缘分。

照明是一个传统行业,但照明产品和解决方案却没有受制于传统,在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影响下,灯光早已突破了照明的局限,变得更加高效、“聪明”。

每一盏灯都能根据日光变化和人的动静转移,调整照明强度;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同时实现对照明设备供电和传输数据;员工只要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办公室的照明进行个性化控制……让王昀自豪的是,飞利浦创新的智能互联办公照明系统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建筑”中的应用,让整栋楼的照明能耗降低了75%。

王昀认为,这体现了飞利浦照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解。在他看来,循环经济即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有限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具有共享化,节能化的特点。

“对资源利用的再思考意味着放弃20世纪消耗即增长的商业信条,在物联网的实力辅助之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有望得到质的飞跃,继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的再设计和再思考。这是一种根本性的系统变革,无论是在公司还是组织当中,拥抱循环经济下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各个部门心态和方法论的变革,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历史性的机遇”。王昀认为在两个维度上的模式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个维度是业务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产品售卖转变到提供服务与产品的综合模式。正如你在餐厅享受美食不必将餐具一同买下,客户同样可以选择只购买光的服务,而灯具和维护由照明企业提供。目前飞利浦照明在阿姆斯特丹机场就尝试了这种模式。客户节约成本的同时,飞利浦照明通过对灯具的回收利用实现了50%电力消耗的减免。

另一个维度则是发掘产品的衍生价值。例如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以及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管理。

“照明在一个城市是最不可缺少的,不管是家居照明还是市政照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照明,这就让它变成了物联网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王昀表示,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平衡对于资源、空间和安全的各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还要让城市更宜居,让市民的日常生活更舒适,这让智能互联照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照明点的数量预计将接近700亿。

当路灯不再只是灯杆加灯头,也不再只解决照明需求,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载体,用来传输信息和数据,城市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将大大提升。

“如果我们通过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控制这些路灯,比如说系统识别这是一条鲜有人迹的街道,就会把亮度调暗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系统可以即时获知路灯运行状况以降低S修、运营的成本。比如灯泡的检修,现在可以从后台操作,代替了人力的巡查。这些举措的累加可以节约能源,提高运营效率,可以达到近80%。”王昀说,这引发的是对照明行业的重新思考和塑造。

你之所见:百年品牌的历史厚重

你所未见:面向美好世界的可持续积淀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联LED照明产品、系统和服务领导者,飞利浦照明正在积极应对挑战,通过物联网技术改善生活的同时大幅减少能源消耗。与此同时,我们也主动承担责任,提高我们在生产、运营和供应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王昀看来,企业的运营不能仅追求效益,更要考虑环保,可持续和社会责任,平衡今天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这也是125年来,飞利浦开展业务的方式。

“闪亮生活,美好世界”体现的是飞利浦照明面向未来的宏伟愿景。2016年9月在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7)上,飞利浦照明向全球了2020年可持续发展计划,意在以高品质照明营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在关于这一计划的描述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对于“2020年公司80%的营业收入来自有益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产品、系统和服务”的目标,飞利浦照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产品、系统和服务需至少在一项可持续发展核心指标上领先行业标准。这些核心指标包括:能效、包装、有害物质、重量与材料、循环利用、便利性、基本照明需求以及以人文本的照明方案。

作为全球管理层委员会11个成员之一,王昀参与了这一计划的制定。他坦言,对于这种“自我加压”,在公司内部也曾遭遇反对,因为这会把制造的成本、门槛提高很多,但最终飞利浦照明还是选择了严苛的目标。为了兑现这一承诺,飞利浦照明重新审视了包括业务运转、生产工艺和供应链在内的每一项工作。

“为什么很多欧美的公司能够做成百年老店,不只是技术的领先,有很多还是在文化、理念上,从一开始就要铺垫中长期很多愿景,这是整个企业价值观的沉淀。”王昀很有感慨。

打开飞利浦照明全球官网,的确可以看到其对可持续发展及其路径方法的详细介绍。正是在碳中和、可持续照明、可持续运营、可持续供应链、确保产品合规、创造社会影响方面的实践,支撑着飞利浦照明“闪亮生活,美好世界”的可持续计划。

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飞利浦照明系统、深入的供应链可持续管理。“我们负有改善人们生活的使命。这一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创新产品、系统和服务,还延伸到了供应链。我们致力于与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尊重善待工作人员,并以环保方式工作的供应商建立关系”。

为引领供应链向更健康、更安全、更合乎道德转变,飞利浦照明制定了很多战略性计划来帮助供应商改进其可持续发展表现,这些计划涵盖对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表现的评估;对管控物质、冲突矿产、循环采购的管理;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及负责任的采购计划。

而其中重要的经验,王昀认为是“全行业与其他社会利益相关方通力合作”。

作为“可持续贸易组织(IDH)”电子产品项目的倡议者之一,飞利浦照明携手多个利益相关方,与中国100多家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合作,支持开展创新型劳务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和业务绩效,以改善中国电子行业超过10万名员工的工作条件。

为了创造社会影响,飞利浦照明充分发挥自身业务所长,调动企业自身及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以“光”为主题的公益项目。在新疆、四川、云南、贵州的乡村地区捐建LED照明项目,既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同时又促进了环保,节约了能源,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篇6

唐山作为渤海湾重要的开放城市和北方重工业城市,长期以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出口产品碳含量高,极易受到碳壁垒的影响,通过对唐山市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测算,分析了唐山目前的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贸易壁垒对唐山的出口贸易影响,从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出口贸易;低碳贸易

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由于人口规模加剧,过度的开采使用化石燃料,人类发展面临严峻的能源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无节制的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大量排放,产生全球气候变暖、雾霾、酸雨等极端恶劣气候,而且使资源能源面临枯竭的恶果。过度开采和使用能源资源,也使得全球供给紧张,价格提高。煤炭、石油等传统的化石燃料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类型,但是这种传统的化石燃料又是不可再生的,世界的消费却又不断增加,使得全球能源供给紧张,能源价格急剧波动。自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唐山市出口贸易取得长足的进步,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低碳经济趋势的影响,唐山市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的限制。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以环境保护为由征收碳关税,构筑贸易壁垒,导致唐山市的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受到低碳技术标准限制,使唐山的高碳产品出口难以生存,当前唐山市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商品结构已不适应这样的低碳出口环境,必须谋求转变,进行低碳化改革。本文依据《唐山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直接能源消耗计算原理对唐山市的出口产品进行了碳排放的测算,从而整体了解唐山市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和贸易发展现状,并对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提出相应对策。

一、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唐山加快城市转型,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唐山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重工业发达,国民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型工业的发展,但是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高,发展受到限制,出口贸易也容易遭受低碳壁垒,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协调发展,尤其是现在国家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唐山市出口贸易低碳化的发展,将有利于唐山加快城市转型,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优化唐山出口产品的结构,转变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在唐山的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较少,绝大部分为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钢材、机电、陶瓷等。出口产品中高能耗、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依然占据很大比重。这使得唐山出口贸易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赖商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数量的增加,出口贸易实现低碳化发展,可以淘汰高能耗、高碳排放、低附加值的产业,推动唐山出口产品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改变以往粗放型的贸易发展方式。[1]

(三)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由于"低碳壁垒",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产品的成本增加,而且被征碳税后,产品售价随之提高,唐山钢铁、陶瓷、机电产品贸易摩擦频繁,主要是因为这些产品附加值低,隐含碳排放量高,实行出口贸易低碳化可以促使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发展低碳产品,提高竞争力,使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即便面对低碳贸易壁垒也能够畅通无阻,在传统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二、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测算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碳排放,随着贸易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攀升。本节借鉴张子杰(2010)在《中国外贸产品中隐含碳的测算》一文中的测算原理,即:一种产品的隐含碳=该产品量×产品单位能耗×单位能源发热量×单位能源发热量碳排放系数×碳氧化因子×CO2对碳分子量调整系数。[2]该公式主要以产品的能源消耗乘以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为依据,对产品的碳排放进行计算。本文采用了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网的能源碳排放系数,见表1。由于唐山统计年鉴中的出口商品分类和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的分类存在差异,因此将出口商品与生产的行业相对应,出口商品的主要生产部门可归类为农林牧渔业、纺织服装及服饰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矿冶炼加工业、机械与电气设备制造业,然后可以统计出这些出口产品相应行业的能源消耗量。编制能源消耗量情况表如表2所示。具体计算公式:出口商品碳排放量=商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商品总生产值)*能源碳排放系数根据公式选取2004、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碳排放计算,汇率以当年美元兑换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编制计算结果表如表3所示。

三、唐山市出口产品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规模扩大据测算结果显示,2004-2014年10年来,唐山市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大幅增长,除农产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外,化工产品类、非金属制品类、机电类、金属冶炼及加工制品类等产品的碳排放量都大幅增加了,总出口碳排放量也由2004年的672.96吨增加到2014年的5161.84吨,规模不断扩大。不过碳排放总量的增长是必然的,由图1可知在2001年入世以来唐山的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数量大量增加。出口的碳排放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幅度上升。

(二)高碳产品比重过大根据唐山市出口商品中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2004-2014年10年来,唐山市出口碳排放量以钢铁产品为代表的金属冶炼及加工制品增长最多,结合商品出口量的变化来看,钢铁产品出口量增长最为迅速,能源消耗大量增加,碳排放量也大幅增长,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纯碱、陶瓷、机电产品的碳排放随着出口量的增加也有一定增加,而农产品、服装产品由于本身能源消耗小,碳排放增长不显著。再比较2008-2014年唐山出口商品情况(见图1),发现钢铁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从2008的63.6%升至2014年的73%,占出口额的一半以上的情况长期没有改变,而机电产品和陶瓷产品在出口所占比重则分别由2008年的12.8%降至9.1%、由2008的7%降至5%,下降幅度不大,仍保持一定比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唐山的出口贸易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使得碳排放量高的产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长期占据很大的比重,这是由唐山市的产业结构决定的,预计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对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三)能源消费结构根据表2中对唐山市出口产品行业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唐山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煤独大"是唐山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特点,以2012年为例,终端消费量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煤消费量分别为27.40万吨、2463.99万吨、141.75万吨,煤炭在唐山的的能源消费中占90%以上。而煤炭二氧化碳排放率又最高,加上低碳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因此,唐山市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比较大。

四、低碳贸易壁垒对唐山出口贸易的挑战

(一)贸易摩擦增多,出口环境恶化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各国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得到国际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在之前的国际贸易史上也没有参考,各国的碳关税税额和税率必然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为建立利于于本国利益的政策制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由低碳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对贸易双方造成的损失加大,致使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市场范围缩减,必将影响唐山的出口环境。由图3可知,唐山的主要出口市场分布在亚、欧、北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面临的低碳壁垒形势较为严峻。这些地区对进口的商品的碳含量标准更严格,制定了详尽市场准入政策。

(二)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加快了低碳贸易壁垒的构筑,主要针对传统制造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标准,对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这些产品必须符合他们的绿色低碳标准。唐山出口贸易的主体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其出口产品大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另外碳标签和碳标识的认证也会产生费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因此退出国际市场。唐山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总量下降。

(三)唐山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出口贸易总量下降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对碳关税的征收暂时还没有详细的政策法规出台,但从一些贸易救济和反倾销调查中,我们可以预见唐山的钢铁、陶瓷、机电、化工等出口产品面向国际市场时必然会受到碳关税的阻碍。一方面,碳关税会使唐山出口商品品要缴纳额外税负而成本提高,进而使唐山的出口商品在进入国外市场后售价上涨,竞争力下降;[3]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如果想避免受到碳关税的征收,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产品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必然使出口企业承担更大的负担,而这一成本也将计入到唐山的出口产品中去,这同样会使出口产品价格飙升,最终的结果必将是中国产品失去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下,唐山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幅下降不可避免。

五、唐山出口贸易低碳化的发展策略

地处渤海湾的河北省唐山市,一直以来都处于河北省对外贸易的领先地位,在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双重机遇时,更应该顺应潮流,紧抓机遇,率先进行出口贸易的低碳化转型,实现唐山出口贸易的大发展。唐山工业基础雄厚,重工业发达,其出口产品结构的高碳特征已经成为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出口贸易低碳化是唐山外贸发展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现今的出口贸易中高碳产品占比偏高,降低高碳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是唐山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出口产业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通过政策鼓励碳排放量低的产品出口,适当减少高碳排放部门商品的出口;同时增加低碳排放部门的商品出口,如农林牧渔业、服装及家具制造业等。[3]积极引导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过渡,逐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出口商品的优化离不开出口产业的调整。因此,对于高碳产业,政府应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高碳产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支持、鼓励和引导高碳产业转型,严格控制并逐步提高高碳产品合格标准,从而淘汰落后产业。[4]对于低碳产业,因其具有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优点,要大力推进其发展。在低碳产品开发上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并给予适当优惠政策扶持,从而促进其快速成长。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引导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再单纯依靠出口产品"量"的增加,更应该注重出口产品"质"的提高,通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及低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来实现贸易与环境双赢的目标。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要加大服务业的比重,同样的,贸易政策也应该保持与产业政策的同步调整,要逐渐开放我国的服务业出口市场,增加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

(二)实现出口贸易方式多元化唐山目前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而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在整个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利润空间是最低的。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本身的特点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在为满足外国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产生的碳排放和污染物大量增加,这些年来唐山的雾霾愈加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实现出口贸易的低碳化,加工贸易的转型和升级刻不容缓。政府应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引导产业企业进行贸易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加强外商投资和国外产业转移项目的审批,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碳产业和项目的引进,加大对低碳环保高效益产业和项目的扶持,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方式,实现出口方式多元化,是目前唐山对外贸易发展的最重要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贸易方式并存的局面,主要有一般贸易、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加工贸易、出料加工等贸易方式。

(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法规对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的企业进行限制,引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高其他碳排放量低的能源的使用,如清洁煤、天然气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核能等清洁能源或其他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类型能源使用。这些清洁能源大多可再生,排放小、污染少,有利于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唐山实现出口贸易低碳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发展经验,加强国际合作欧盟、美国、日本等在低碳经济发展上都具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从技术创新到政策制度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体系,唐山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缺乏低碳技术和经验,应合理的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发展经验。首先,唐山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作为重点,因为目前唐山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导,而利用碳中和技术,就可以对煤炭进行无碳化和低碳化处理,以使煤在燃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化石能源的低碳化甚至无碳化。[5]其次,企业应建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一方面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摒弃落后技术,推动技术革新;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最后,加强国际能源技术合作。唐山可以利用好清洁发展机制(CDM),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国际低碳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实施具有排效果的绿色项目。总之,唐山应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能源技术合作的相关领域,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出口贸易低碳化发展经验。

(五)积极响应低碳认证,建立外贸低碳预警服务体系,合力支持出口企业发展低碳认证对于保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是一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低碳认证制度和外贸低碳预警服务体系,抓好低碳产品认证和标志的国际互认,提前对唐山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可能遭遇的低碳贸易壁垒进行预测,并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唐山的出口企业能够提高警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贸易合作,使唐山市的出口产品能够适应当前的低碳贸易环境,保障出口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崔兴岩,李清如,孙妮.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学术评论,2014(1):10.

[2]张子杰.中国外贸产品中隐含碳的测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3]赵忠秀,王冉.中日货物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2(5):83-93.

[4]彭永华.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行政与法,2011(1):87-91.

篇7

油价高企,但不少油站供应的燃油品质却依然存在辛烷值、纯净度不够等问题。爱车吃了这种油,无疑就像吃了用地沟油做的昂贵菜肴,一时之间虽然感觉不到异样,但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慢性疾病,例如油箱与燃油滤芯脏污、喷油嘴堵塞、燃烧室积碳等现象,并导致一连串耗油、故障、维修的问题。

弱势的消费者是拿“大饭馆”没辙了,想要爱车吃得延年益寿,吃得少进“医院”,唯有自力救济喂爱车吃“补品”,一方面改善燃油品质,另一方面挽救劣质油对引擎造成的慢性伤害。

积碳不停留

3M泡沫式引擎积碳去除剂

(省略/carcare)

在大城市里开车,长时间塞车是不得不上的一课,再加上有些驾驶人很奇怪地视拉高引擎转速为,故而使得引擎长期处于怠速运转状态,燃烧室也长期处于较低温环境,这对汽油混合气燃烧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会造成燃烧不完全,并在活塞顶、气门底部等位置形成积碳。而积碳偏偏是种容易导热的东西,容易造成爆震、燃烧不完全等现象,让引擎陷入慢性疾病愈发严重的恶性循环中。如何治疗积碳疾病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偶尔拉高转速让引擎舒展筋骨,顺便透过高温把积碳烧掉。与此同时,也建议你搭配使用3M的泡沫式引擎积碳去除剂,趁引擎刚停止运转尚处高温之际,拆下火花塞将积碳去除剂由此喷入引擎燃烧室中,透过热胀冷缩原理与独特的处理配方将积碳连根拔起,还你爱车引擎清洁、健康,运作起来更顺畅、省油!

从抗爆开始

Buddy club高爆燃油催化剂

(省略.tw)

汽油是引擎的食物,与空气混合后会进入引擎燃烧室内,被火花塞点燃、爆炸,驱动活塞、连杆运转。有趣的是,汽油虽然要“爆”,但还不能“爆”得太过火,例如在火花塞未跳电时,就被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点燃,形成所谓的“爆震”,也就是从引擎传出有金属敲击的声音。爆震的伤害可轻可重,重的导致活塞烧融,引擎大修;轻的则由引擎控制电脑透过延后点火正时、增加供油量等方式来尽量克服,但这时引擎输出功率衰退、耗油等问题又应运而生了。为了避免爆震,燃油供应商会在汽油内添加不同比例的“抗爆剂”,也就是俗称的辛烷值,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能越强,越适合高压缩比或增压引擎使用,而这正好是国内汽油的硬伤:93、97标示的辛烷值本来就不算高,实际性能又往往达不到正常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爱车人可以在油箱内加入一瓶Buddy club高爆燃油催化剂,凭藉其中由该公司丰富赛车与改装经验研发而出的特殊配方,以及提高辛烷值的补充效力,来让汽油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辛烷值也达到更高标准,确保引擎燃烧效率更好,动力更提升、油耗更经济,更不容易被爆震所杀!

怠速不稳特效药

力魔喷油嘴系统清洁剂

(省略)

油质不够清净是国内汽油常见的问题,而车辆虽然天生具备过滤脏污、水气、杂质的燃油滤芯把关这种问题,还是难免挡不住有些油胶、微尘积聚在燃油供应系统中最末端的喷油嘴部分,从而导致喷油供应油不顺畅,或是雾化不完全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反应在引擎的运转上,就是怠速不稳定、抖动、加速无力,或是收油死火、启动不易等恼人故障。如何治疗喷油嘴堵塞的问题呢?常见的方法就是“吊点滴”或更换喷油嘴,但我们更建议治疗不如预防,定期添加一罐力魔喷油嘴系统清洁剂到油箱中,来透过其中的特殊配方畅通喷油嘴管路,你就会免掉更多维修或是故障的烦心事了。

柴油也要优化

PRO-TEC高效柴油

高压共轨清洗保护剂

(400-705-8520)

非仅汽油引擎需要调理才能吃出健康,由于国内的柴油油质也如同汽油一样让人担心,所以搭载柴油引擎的大型车辆,或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柴油引擎乘用车,也最好定期添加一罐PRO-TEC高效柴油高压共轨清洗保护剂,让它为你爱车的供油系统“洗洗澡”, 清洗燃油系统内的污垢,优化喷油嘴的雾化效果;清除燃油系统中的水气,防止油路机件腐蚀、锈蚀。更特别的是,这款产品还内含德国CTP公司研发的成分,能提供燃油系统机件,保护高压泵及喷油嘴,减少磨损及腐蚀。

人物时间

比宝马更宝马

专访德国AC Schnitzer市场总监:Enrico Fois

AC Schnitzer是德国专事宝马车系个性化改装升级的公司,自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所打造“比宝马更宝马”的特殊式样车,已逐渐获得金字塔顶端人士青睐,并在市场开拓上履获佳绩。趁着Enrico Fois的造访,笔者当然不能放过问他AC对中国市场的下一步战略为何:

AM 请介绍目前AC Schnitzer与嘉泰翼宝公司合作发展中国市场的战略。目前AC Schnitzer在中国似乎还是以进口德国亚琛工厂打造完成的宝马7、X5、X6系等整车为主要市场行销方式,2011年是否会提高后装精品配件销售比例?以及针对像1、3、5系宝马开展相关项目?

Enrico 由于AC Schnitzer主打个性化高端品位市场,所以目前我们的行销策略,是只要尚未在中国内地生产的宝马车型,就都会列入引进名单中,让拥有AC Schnitzer所打造宝马的车主,也等于拥有个性、品位、稀有的尊宠感!除了你所说的几款目前已引进中国AC Schnitzer车型以外,我们接下来最看好的就是宝马6系,而AC Schnitzer也早已完成这款车的研究、改造、测试、销售等一系列工作,预计不久的将来,AC的6系车就会与内地消费者见面。关于你说的精品配件,其实打从AC进驻中国以来,这个部分的销售量每年都有大约30%的成长,这让我们看到中国汽车改装与精品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也让我们决定加大改装件与精品的引进力度。当然,在这些引进产品中,也会不乏有你所说的宝马1、3、5系适用精品,宝马车主敬请期待。

AM 你对中国个性高端车的市场潜力如何看待?你预计AC Schnitzer在2011年能在中国市场拿下多少成长份额?

Enrico 我觉得这是很难估计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宝马在中国内地市场2011年前3个月的销售量,同比去年提高了70%,这个数字代表中国具有消费能力,而且懂得消费高端品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就像品牌衣服、手表、皮件等在中国的销售也红红火火是同样道理。因此,以宝马为基础,更加强调个性与品位的AC Schnitzer,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也肯定一片看好,但你要我说个实际的销售数字,我可能就说不准了!

AM AC Schnitzer推出过使用天然气燃料的GP3.10,将动力性能与环保诉求做了更好结合。而在未来,AC Schnitzer还有哪些环保技术将落实在产品上?

Enrico 我要强调的是,GP3.10并非市售,而只是我们推出的概念车,目的是要证明,在当前热议的环保主题下,AC Schnitzer已经拥有让性能车同时兼备使用替代能源的技术。但毕竟这种技术成本较高,落实也还有待时间考验,因此我们现在比较看重的是“轻量化”改装这一范畴,透过轻量,也可能让车辆的油耗减低,达到环保目的,例如我们已经推出的Z4、MINI,就有这部分的设计考量在其中。

标准,从安静确立

BOSE QC15有源消噪耳机

(省略)

有位参加“音响共赏团”的读者问我,为什么分辨得出来音响声音表现好坏?我的答案很简单:“多听音乐,多锻炼耳朵与大脑对声音的记忆能力。”但锻炼耳朵就像练长跑一样,你不可能穿破球鞋进行,同样听音乐也不应该用烂录音、烂音响器材,为自己建立不正确的评鉴标准。为此,使用这款BOSE公司推出的QC15有源消噪耳机,可就非常适合一般人用来当作入门“音响大师”的参考工具了,因为它有一项确保鉴听品质的重要利器: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有源消噪科技,也就是在耳罩的内外各安装一个麦克风,在灵敏检测环境噪音的同时,系统电子组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噪音进行分析,产生与噪声频率反相的信号,从而抵消噪声,提供聆听者更安静的赏乐条件,让你听到更干净的音乐背景、更丰富的细节、更富层次的音场铺陈,你才知道好声的汽车音响到底该有何等水准。更特别的是,QC15可以使用AAA电池供电,一节电池使用时间长达约40小时,而且在你不听音乐,拔下音频线时,QC15还能充当耳罩,为你隔绝外界噪音,提供你安静无声的休息环境!

路“姚”知“玛”力

姚明&玛吉斯联名纪念T恤(限购买玛吉斯VICTRA M36轮胎附送)

(省略)

篮球迷们,尤其是篮球明星姚明的粉丝们请看过来!NBA总决赛打响让篮球成为暑期最热的话题,而姚明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作为轮胎行业内与篮球结缘最深的品牌,上海男篮冠名赞助商玛吉斯轮胎决定回馈给广大消费者一份精美篮球大礼,也就是在2011年6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在玛吉斯各大门店购买VICTRA M36轮胎的消费者,可获赠价值198元的姚明&玛吉斯联名纪念T恤一件。VICTRA M36是玛吉斯旗下适配高级轿车的轮胎,其非对称类F1赛车胎直肋骨花纹以及胎边轮辋保护系统设计,能彰显卓越运动性及行驶安定性,加上4条宽主胎沟及外侧大角度沟壁设计,能提升排水效率与操控性能。有了运动的M36轮胎,再穿着这件只送不卖的姚明&玛吉斯联名纪念T恤,你也是尽其在我的运动高手!

奢华之道

欧蒂兰内饰覆盖材料

(int.省略/#/zh/home)

欧缔兰是一家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的覆盖材料设计、定制专业公司;与此同时,欧蒂兰也是一种由这家公司独创,具备柔软、柔和质感,美观、典雅、时尚外貌,以及易保养、耐用、透气、100%碳中和性能的专利覆盖材料。它不是布料、天鹅绒、人造皮、合成皮、绒面皮,而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产品,被应用在玛莎拉蒂Quattroporte和兰博基尼Super Leggera等高档车的内饰中,为它们带来尊贵、奢华的质感。

经典再现

SIMONIZ经典原蜡

(省略/sites/chinacn)

我一向认为“经典”这两个字是不能乱用的,所以我针对SIMONIZ经典原蜡详查了资讯,看看它是不是用伪经典行山寨之实。但没想到,当我发现一则早在1938年美国报纸上的SIMONIZ广告,其中产品的样貌居然和这盒经典原蜡一模一样时,我承认这个东西够经典了!此外,在它圆形的金色铁盒中,也盛装了SIMONIZ品牌自1910年诞生以来,由Jeorge Simons所研发的巴西棕榈蜡配方。而这个配方能从1910年被使用至今,还依然在汽车养护界富有盛名,你能说它不经典吗?SIMONIZ经典原蜡的使用很简单,一般人可以轻松操作,亲自实现爱车的光鲜亮丽。

“极限”运动

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高性能运动胎

(省略)

Pilot Super Sport是米其林旗下超高性能运动产品,凭借来自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配方和技术,以及与保时捷、宝马、法拉利等车厂共同研发的投入,能够在满足车主追求终极驾驶乐趣的同时,也提供其在日常公路驾驶或极限赛道驰骋状态中的安全保障。PSS运用了为勒芒24小时耐力赛使用轮胎推出的两项技术,包括Twaron覆盖层和胎面复合配方技术。其中Twaron覆盖层的高密度纤维用于运动项目的尖端装备。另外还用于航空、军事防护装备和赛车,抗滑阻力强,为米其林PSS提供卓越的高速稳定性;至于胎面复合配方技术则落实在胎面左侧和右侧不同的橡胶配方,以确保轮胎耐久性能及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抓地性能。目前,米其林PSS已经成为法拉利FF、保时捷911 Turbo等新款车型的原配轮胎,并提供18到22英寸的产品,等待骨子里流淌着性能热血的车迷青睐。

经济修颜术

鑫毅雪佛兰科鲁兹车身钣件

(省略)

雪佛兰科鲁兹是一款样貌年轻的车型,而不知道是否看上它的人也属小年轻居多,年轻人开车比较血气方刚,所以科鲁兹擦碰的案例不算少见。一般来说,大多数车主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选择回4S店用保险修复,但如果花的是自己的钱,费用可就不便宜!其实,遇到这种情形,你也可以使用上海鑫毅公司推出的车身钣金件。鑫毅具备专业车身钣件设计、制造能力,可以运用先进的三维编程软件设计各种车型的内外覆盖件模具、检具、焊装夹具,加上五轴激光切割机、日本进口铁板开卷剪板机、冲压机等生产设备,能确保制造出来的车身钣件与原厂件品质相同,就像这款科鲁兹专用的引擎盖钣件,装上后喷上漆,就能还你爱车样貌如新,而且花费更经济!

新闻时间

高端前装导航品牌“尼维达”诞生

2011年5月26日,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两家著名企业:创维汽车电子与雄兵汽车电器联合宣布,由两家企业共同打造的全新高端前装影音导航品牌“尼维达”正式诞生。“尼维达”产品专走前装配套及准前装渠道,专供汽车厂及汽车经销商,而不涉入汽车后装市场,其竞争对象将直指国际一线影音导航品牌。

伊顿携先进液压技术亮相2011国际橡塑展

列名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的工业产品制造商伊顿公司,于日前携其液压技术和产品亮相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伊顿在注塑机动力系统上有着卓越研究,许多车辆橡塑胶组件供应商亦是伊顿主要客户,而此番推出的注塑机液压动力系统,具备了省电、精准、高效、环保优势,非常应和时代潮流。

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正式开业

2011年5月18日,大陆马牌轮胎在安徽合肥庆贺其中国首家工厂正式开业。这座马牌轮胎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将达到400万条轿车轮胎,足以满足中国和亚太区轮胎市场的需要。而在不远的将来,新工厂还将在现有的生产能力基础上扩产,实现1600万条轿车胎的年产能。新的投资将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巴斯夫看好高性能塑料发展潜力

日前,全球知名化工公司巴斯夫于参加广州国际橡塑展之际,提出将展示新型塑料如何在提高能效、降低制造成本上发挥作用,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所设立的目标,并表示新型高性能塑料在中国拥有绝佳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巴斯夫正接连在华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并扩大现有工厂的产能。

金海豚3G智能产品抢占4S渠道

汽车影音产品已列名4S店汽车用品中的行销大户,众多企业也看好这块市场纷纷抢进,但远峰科技在满足4S店产品差异化、品质稳定、功能操作符合用户习惯、高性价比的4项要求下,让自家金海豚品牌产品倍受青睐。而产品无机芯的设计,也排除掉笨重易坏的碟盒,全数字化运作,在品质稳定上赢得好评。

购买3M汽车膜真品,请认电子质保卡

针对部分市场出现造假、劣质汽车膜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3M公司推出了:电子质保系统、三维视觉真品标签、拨打“400热线”核对条形编码三重打假利器,其中电子质保系统有别于普通质保卡,只有经3M公司认可的特约汽车美容店、4S店,才能登录系统为客户申请电子质保卡,以确保消费者买到真正3M产品。

篇8

关键词 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产业;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TE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4-0017-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4.004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作用日趋明显。然而,城市也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由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尤为严峻[1]。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不仅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还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2]。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城市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3]。目前国外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行动法案。国内多个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已有保定、上海、贵阳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尽管如此,我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仍处于尝试性的阶段,过于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往往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争相打造低碳“名片”,缺乏系统性的安排[4]。然而,低碳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通过低碳技术的创新,经济结构的优化,消费模式的转变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城市需要探索出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发展路径。因此,整合目前的低碳经济发展实践,总结提炼现有低碳城市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发展模式,将为我国城市探索适宜的低碳转型路径提供借鉴,为低碳发展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奠定基础。

1 国际上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于2003年由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5]。而随之国际上众多城市也展开了以温室气体减排、构建低碳社会等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

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 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 在LCCP 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Carbon Trust and Energy Saving Trust. The 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 lowcarboncities.co.uk。伦敦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2007年,伦敦市长利文斯顿发表《今天行动,守护将来》(Action Today to Protect Tomorrow)计划,提出了在2025年使CO2排放量相比1990年水平减少60%的目标。《伦敦气候变化行动计划》(London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在其不同的行动与方案中制订了许多具体措施和目标,致力于解决诸如绿色家园、商业、能源效率和运输等问题[6]。

伯明翰曾经作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盛极一时,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转移逐渐走向衰落。经过漫长的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会议、展览和商业旅游城市。伯明翰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产业定位明确,将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金融、咨询、零售、会展等行业作为重点,培育创意园区,建设知识城市,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区,利用大学孵化高科技企业。类似的城市如美国的波士顿,作为美国最早完成工业化、最先发生传统制造业外迁的地区之一,发展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部门成为波士顿摆脱产业转移困境的重要选择,目前已经在波士顿的128公路区形成高技术企业密集的产业区,其知名度仅次于硅谷[7]。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提出打造低碳社会的构想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东京政府于2007年发表《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定下2020年相比200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5%的目标。其基本政策涵盖推动企业减排、减少居民生活浪费、政府设施节能、减少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8]。东京市在城市规划中还侧重考虑住宅的节能和环保等要素。

丹麦哥本哈根分两个阶段实施低碳城市战略。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将排放量降为零。推出50项措施建设低碳城市,涉及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推广节能建筑,发展城市绿色交通,鼓励市民垃圾回收利用,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等方面。西班牙巴塞罗那推出“能源改进计划2002-2012”,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特别是太阳能),减少了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该计划包括促进政策、示范项目、法律与管理手段,并将能源措施纳入到城市发展中。瑞典的马尔默将威斯特拉汉能建设为一个新的碳中和居民区。有1 000个家庭的能源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100%的可再生能源方程是基于一个年度周期,也就是说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城市辖区借助于城市系统,在其他时间,威斯特拉汉能地区用其能源盈余来供应能源系统。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较低的建筑能源使用,城市密度和可持续的交通对这些活动进行辅助[6]。

2 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

目前国内已经进行了很多低碳城市建设的探索,多集中于战略规划的研究以及示范城市、示范园区或示范项目的探讨。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试点城市。气候组织于2008年推出“城市低碳领导力”项目,通过实施该项目,推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中国城市低碳领导力体系,发展低碳经济。

国内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低碳发展的试点实践[9]。如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上海市东滩地区,正着手打造东滩生态城,该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在新城中,热能和电力将通过风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直接获得;为满足燃料电池的需求,将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建筑物均采用环保技术;步行、自行车、燃料电池公交车等将是人们的出行方式上海东滩生态城总体规划设计.。再如保定市,提出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依托保定国家高新区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础,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电力自动化等七大产业园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成为保定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与新品牌[10]。

随着人们对低碳发展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或示范区的理念,开始依托自身的资源、产业特点探索适宜的发展方式。表1列示了目前国内典型城市针对低碳城市建设提出的发展愿景和已经采取的行动措施或制定的规划。尽管众多的地区开始低碳发展的尝试,而发展程度却参差不齐,发展模式也各式不一,大到国家级、省级的低碳示范区,小到低碳乡村、低碳社区,部分地区打造综合型的低碳规划,部分地区则重点致力于新能源、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城市或地区的低碳发展经验及其推广价值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其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但无论如何,它们在低碳城市的探索中将为中国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3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总结

综合上述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综述的结果,我们发现,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所在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不同,不同的城市也选择了各式各样的低碳发展模式。总体来讲,国际城市相对探索出了更为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而国内城市的发展实践更多还处于尝试性阶段,相对比较零散,主要集中于低碳园区示范,低碳产业选择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式的探索。综合各种发展实践,我们将目前城市低碳发展方式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式,各种模式的典型范例城市如表2所示。

3.1 目标模式―― 综合型“低碳社会”

我们将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家成功实现低碳转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定义为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该种模式几乎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能源供给到能源消费的各个领域,包括新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筑、环保交通、低碳消费模式等各个层面。该类城市多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具备良好的经济转型基础,如伦敦、东京、丹麦等城市。

3.2 过渡模式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低碳社会”,然而任何经济的低碳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城市需要选择一个切入点或一个领域来优先发展。综合以上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实践,本文归纳如下三种低碳城市建设的过渡模式。

3.2.1 低碳产业拉动模式

所谓低碳产业,是指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言,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产出的行业,多指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上部分城市的低碳转型,采用低碳产业拉动的方式,即城市发展以某种或某类低碳产业发展为核心,逐步弱化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较单一的低碳发展模式。典型的范例如伯明翰和波士顿,前者以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为发展核心,后者选择发展低碳高科技产业,均通过构建知识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

3.2.2 示范型“以点带面”发展模式

在城市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初期,多个城市选择先建设示范区的形式,探索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转型经验,进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城市的低碳发展。典型的城市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建的马斯达尔生态低碳城,即探索建立一个“零碳排放”的生态园区Zerocarbon city planned for UAE.省略/community-content/-low-carbon-news/668/zerocarbon-city-planned-for-uae。该种模式也是国内城市普遍尝试的一种方式,如重庆建设低碳产业园,科技部成立“低碳科技示范区”,探索低碳技术发展扩散的有效途径。

3.2.3 “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

我们将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行业定义为低碳支撑产业,该类产业可能本身并不是低碳的,如风机制造,太阳能利用所必须的多晶硅制造、光伏设备制造等,这些设备的生产实际上是高耗能的,然而又是上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必须的。在全国甚至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下,这类产业虽然是耗能的,但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低碳经济发展中必要且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将发展“低碳支撑产业”的城市也作为低碳城市发展过渡模式的一种,尤其是在全国进行低碳城市发展探索的初级阶段,这类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类产业的发展,也为城市自身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除此以外,还存在众多的城市开始进行其他方面低碳发展的尝试,但多是重点关注低碳发展的某一方面,如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始改善交通体系,开发低碳建筑等,本文将这类城市定义为低碳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没有形成相对较成型的低碳发展体系。尽管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大多数城市也只是处于这种摸索性阶段,仍需要探索出合理的适合自身特征的发展模式。

4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探讨

综上,尽管国内城市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初期的探索,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摸索出明确的发展路径。国外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不能完全遵循发达国家的低碳城市模式。同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后工业化的低碳发展,同时中国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产业结构升级、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等应该作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11]。

4.1 中国需在低碳发展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低碳经济为载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工业化进程中的低碳发展之路,不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低碳城市定位也不可能以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减排为目标(如英国、日本的低碳城市)。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的协调为目标,因此,发展优先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现实途径[12]。然而,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低碳产业的选择来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2 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关键

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低碳转型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发展低碳产业各城市也各有侧重,不同的城市依据自身发展特征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可选择低碳产业拉动模式或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低碳产业拉动模式。具有独特资源或产业优势的地区可以依据自身禀赋和发展特征选取低碳产业,如发展教育产业,建设知识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低碳旅游业等,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但能够低碳发展的城市状态。如桂林等旅游型城市,即可以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以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业为发展核心拉动城市的低碳转型。当然,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也仅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发展,必须在建筑、交通、消费模式等方方面面融入低碳理念。

低碳支撑产业发展模式则需谨防重复建设。发展低碳支撑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如保定、德州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国内甚至国际的新能源开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城市的选择必须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与产业发展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愿景,短期内的产业选择也要为未来的经济转型搭建基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避免重复建设;另外,该类产业的建设,必须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成为高耗能的“世界加工厂”。

4.3 低碳示范区建设为城市低碳发展探索方向

推动低碳示范,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模式,可以为城市低碳发展指明方向。相比国际上的低碳城市,中国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中国的低碳城市发展需要逐步探索有效的合理的发展模式。而示范型的发展模式,将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甚至教训,该种模式也是国内开始普遍运作的一种方式,探索出成功经验后如何将园区或示范区的发展经验扩展到城市甚至更多相似的地区,将是示范发挥作用的关键。对于一些综合型城市,可以申请建立低碳发展示范区,开展规划与政策试点,探索可复制到全市的低碳发展经验。

4.4 注重低碳理念的渗透,构建综合型低碳城市是最终目标低碳经济转型是必须也是必然,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长远来看,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构建一个综合型的低碳社会,如上所述,涵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低碳的能源结构,低碳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业,低碳的消费模式,低碳技术支撑等[13]。城市建设需注重低碳理念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同时,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长期的结构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14]。因此,综合型的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无论采取何种过渡模式,都需要辅以长远的综合发展战略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构造未来的低碳发展蓝图。

5 结 论

任何城市都具有其独特性,中国的城市要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探索,更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依据城市的资源特征和产业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本文总结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几种模式,研究发现,国际低碳城市建设多侧重综合低碳理念的深入,以综合型低碳城市为规划目标;而国内低碳城市的发展探索则多集中于低碳示范、低碳产业以及低碳产业装备制造等发展模式的探讨上。

建设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发展模式的选择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更需要探索一条独特的低碳转型路径。①中国的城市需在低碳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本着发展优先的原则,逐步优化经济结构;②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低碳产业,打造完整的低碳产业链条,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③通过低碳园区、社区示范,探索有效的低碳发展模式,可以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探索方向;④城市建设需注重低碳理念的渗透,构建综合型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

城市的低碳转型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还有更多的发展理念与方式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尤其是将低碳转型路径或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城市类型和特征相结合,这些研究对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

[1]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Gu Chaolin. Study of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8.]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Study Group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port 2009 China's Approach Towards a Low Carbon Future[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3]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Study Group of China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2050 China Energy and CO2 Emissions Repor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4]殷耀,赵仁伟,齐海山,等.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防“”现象[J].经济参考报.2009-09-07(007).[Yin Yao, Zhao Renwei, Qi Haishan, et,al. China's Low 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Need to Guard Against “Great Leap Forward”[J]. Economic Information Daily. 2009-09-07(007).]

[5]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 London:TSO,2003.

[6]Urban FrontrunnersCities and 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Warming. eea.europa.eu/articles/urbanfrontrunners2013citiesandthefightagainstglobalwarming.

[7]周国梅,唐志鹏,李丽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J].环境经济.2009,(10): 31-36.[Zhou Guomei, Tang Zhipeng, Li Liping. How to Achieve a Low Carbon Transition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J]. Environmental Economy.2009,(10):31-36.]

[8]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Tokyo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A Basic Policy for the 10year Plan for a Carbonminus Tokyo, June 2007.

[9]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2-17[Dai Yixin. The Necessity and Governance Model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City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3):1 2-17.]

[10]庄贵阳,谢倩漪. 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A]. 见:王伟光,郑国光.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Zhuang Guiyang, Xie Qianyi.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Low Carbon Economy Transition[A]. In: Wang Weiguang, Zheng Guoguang. Annu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ctions 2009[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2009.]

[1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009,(6):1-7.[Liu Zhilin, Dai Yixin, Dong Changgui, Qi Ye. Low Carbon City: Conce pts,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Urban Studies. 2009, (6):1-7.]

[12]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Zhuang Guiyang. How Will China Move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007.]

[13]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Fu Yun, Ma Yonghuan, Liu Yijun, Niu Wenyuan. Developmen t Patterns of Low Carbon Econom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3):14-19.]

[14]潘海啸,汤NFDA1,吴锦瑜,卢源,张仰斐. 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Pan Haixiao, Tang Yang , Wu Jinyu, Lu Yuan, Zhang Y angfei.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 “Low Carbon Cities” in China[J]. Urban Planning Journal. 2008,(6):57-64.]

[15]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 2):5-10[Fu Yun, Wang Yunlin, Li Ding. Routes to LowCarbon Cities[J]. Imp act of Science on Society,2008,2(5):5-10.]

[16]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Xin Zhangping, Zhang Taiyin. Low Carbon Economy and Low Carbon City [J]. Urb an Studies,2008,(4):98-102.]

[17]谢军字,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 8,(12):1-7[Xie Junan, Hao Dongheng, Xie Wen.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 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J].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2008,(12): 1-7.]

Practice and Patterns of Low Carbon City Development

LIU Wenling WANG C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篇9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摘 要:文章论述了复杂情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认识误区,同时分析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素;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66-02

一、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认识误区

进入21世纪,西方各种企业管理理论都在影响中国企业界,同时,我国的复杂情境又使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无所适从,所以中小企业管理的实际效果收效甚微。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有几种比较典型的错误认识。

第一种观点,一些小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不需要制度创新,只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制度创新。如果一定需要的话,就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只要借鉴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并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随便改动一下就行了。

第二种观点,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全盘西化,紧追潮流”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西方的管理学发展较为成熟,很多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都是管理学的经典,但“全盘西化,紧追潮流”却行不通。原因就是管理者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受到一个国家环境的影响,从而制约企业管理制度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第三种观点,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人无我有”才算是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但管理学的管理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丰富,要做到“人无我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由此看来,在我国的企业中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也不是要去独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只能是两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将学到的管理制度理论结合中国环境进行实践。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需要不同的管理制度,所以我们要学习,更需要创新。

二、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新挑战

2.1中小企业规模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在复杂情境下要求我国的制度与中小企业规模存在着对等的匹配关系。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目标是做大做强,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者面临的是更多的对外经营交往和内部管理,这个时候仅仅在原有的管理制度框架修改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制定出更加复杂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应对规模日益扩张和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需求。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应该与企业的规模相对应,从企业规模来看,最新的企业规模标准应该根据国家在2011年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来划分。例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i。

2.2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宏观环境

在复杂情境下我国市场竞争激烈,低碳经济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大力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必要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一些中小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因此,在众多压力下中小企业走“拼资源、拼价格、拼环境”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2.3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微观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行业领域准入的门槛与歧视,尤其是垄断行业中比较严重;部分产业调整、振兴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向国有经济倾斜,排挤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部分地方政府政策多变,迫使中小企业退出原已进入的行业领域,特别是在金融、铁路和能源开发等行业领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小企业进人壁垒。还有财税金融支持的不足、社会管理体系的分散和中小企业私有产权、知识产权界定的模糊与薄弱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成长中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直接制约了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3.1管理制度的理论创新要素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要素应该包括企业口号、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守则,企业规则、工资福利待遇、考勤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晋升、奖励与处罚规定等等。在这一系列管理制度中,应该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例如:培养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精神,尤其是企业家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中小企业的员工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建立新型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经营理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也直接支配和影响行为,对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2创新注重实践与因地制宜

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必须考察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并找到满足这些要求的办法。静态而简单环境,这时中小型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和工作程序指导员工的决策和行为,企业能够实现管理集中化和经营正规化。管理创新应着眼于培养技术性和基础性管理能力;静态而复杂环境,企业对能够有效完成组织运作工作的行政和经理人员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环境具有静态属性,管理制度创新仍然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来进行。在动态环境中,中小企业必须对新要求做出新反应,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有可能成为一种枷锁。管理者要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模棱两可和具有风险性的问题,同时应该制定出一套全新的管理制度去应对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

3.3以我国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对中小企业发展目标的引导,我国每五年出台的五年规划中也有对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等等,这一些都可以给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方向上的正确指导。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1年9月出台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势在必行。“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成长的指导思想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环境,改善服务,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将会引导中小企业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小结:在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事引进性理论创新还是探索性理论创新,其关键的突破口都在于把握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键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的制定者必须摆脱实践导向与研究导向之间非此即彼的取舍,增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必须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导,突破“全盘西化,紧追潮流”、“人无我有”等等的思想局限。

注 释:

[1]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1-07-04.http://gov.cn/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吕巍译.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绚皓.企业管理制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10-12 http://miit.gov.cn/n11293472/index.html.

篇10

关键词: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寿命延长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我国档案现代化工作有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面临一次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在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说明档案管理已朝信息化发展。如今众多档案管理办法比比皆是,如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磁盘档案等,然而影响它们使用寿命的因素也很多。

1电子档案文件及保护

电子档案文件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来阅读和处理的信息,从其载体的形式来看,它不再是传统的纸张和字迹,而是新型的载体材料即磁性载体和光盘载体。

1.1电子档案文件损毁的主要原因

电子档案文件与纸张和缩微胶片相比,耐久性要差得多,除其自身质量的影响外,外界条件对电子档案文件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1.1.1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16℃~20℃的温度,40%-50%的相对湿度是保管电子档案文件的理想条件。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使磁性载体和光盘载体的寿命减少,导致制品发脆。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在高温下很易变形,而光盘的表面只要有稍微的弯曲,都会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读写。湿度大,磁性载体涂层中的粘合剂易吸水、粘连、脱落,使涂层移位和变形,造成记录的信息丢失;还会使磁性载体材料中的粘合剂长霉、水解,导致磁性氧化物分离变成许多碎片并产生斑点,使磁性载体材料变质,永远失去使用价值。湿度过低,则输片时盘基(带基)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而损坏载体。

1.1.2有害气体的影响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氯气等)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和吸附在磁性载体和光盘表面,分解出酸性化合物或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腐蚀、破坏磁性载体和光盘载体,致使盘基(带基)老化、变质,造成电子档案文件信息丢失,盘体(带体)损坏,寿命缩短。

1.1.3灰尘的影响

灰尘对电子档案文件载体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损坏。如表面灰尘与电子档案文件载体摩擦,使磁盘、磁带、光盘表面产生划痕,引起磁性记录信号的衰减,造成记录信息的损毁。灰尘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腐蚀、降解等化学作用而毁坏。同时灰尘还可作为有害生物(主要是霉菌)的培养基不断地繁殖,落在电子档案文件上,软盘(磁带)发霉后,不仅会使数据丢失,而且会污染驱动器读写磁头,甚至会不断传染给其它软盘(磁带)。

1.1.4光线的影响

光线特别是太阳中的紫外线,能与电子档案文件制成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磁盘、磁带、光盘的盘基、带基老化,脆性增大,强度下降,耐久性降低,发生明显的不可逆变化。

1.1.5机械磨损和震动的影响

磁性载体档案文件使用时,磁盘、磁带都是在驱动器内高速运行,长期使用会使它们磨擦损伤,电子档案文件在保存和传递过程中也会产生磨擦、磨损、划伤、弯折等现象,这些都会引起磁记录信息和光盘记录信息损坏。强烈的震动,也会影响磁性载体材料中磁物质内部磁分子的排列次序,对剩磁也是一种潜在危害,能破坏已记录的信号。

1.1.6磁场的影响

磁性载体材料中的磁性涂层的剩磁感应强度在记录和读出信息时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磁性涂层剩磁的消失,磁性载体所记录的信息将会荡然无存。外来磁场作用于磁性载体,能使磁性涂层剩磁退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信噪比降低,影响读出效果。事实上,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着多方面的电磁干扰,如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视机、放大器等。经调查,30奥斯特的外磁强度就会对磁性载体产生磁化效应;外磁场强度超过50奥斯特能产生明显的退磁,就有可能将磁性载体上的信息抹掉,使磁性载体材料失去应有的功效。

1.2如何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

[2]电子档案文件一方面以更准确、形象、生动以及最简便的信息记录方式和便于检索、海量存贮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得到人们的青睐;一方面又以不易保存,一旦出错,满盘皆无的品性警告人们对其加强保护。电子档案文件载体没有纸张和缩微胶片保存时间长,普遍认为磁性载体保存时间为10年左右,光盘保存时间为10~20年,且保管不善,容易引起故障,这与档案要求的保管期限相差甚远;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电子档案文件的保护。电子档案文件在保存时,要求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作为保存件,不得外借。

1.2.1软盘(磁带)的保护

软盘(磁带)作为微机系统的重要外存贮器,在数据备份,信息交换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正确使用和保存软盘(磁带),能有效地延长其寿命。

控制好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以及低温、低湿对软盘(磁带)的影响。防止温湿度急剧变化,在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得超过±3℃,相对湿度变化不得超过±5%。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湿度相差较大时,要在环境中平衡后才能使用。

严禁折弯盘片和触摸盘片表面。折弯盘片会损坏盘基和磁性涂层;触摸盘片会擦伤介质表面,如留下了指纹,会因粘上灰尘使其发霉,导致数据存储出错。一旦磁盘(磁带)发霉,绝对禁止使用,以防损伤磁头;要用干净药棉蘸高纯度酒精洗干净、干燥后才可使用。

保持清洁,不要吸烟,防止灰尘和有害气体对软盘(磁带)的污染和危害;防止强光的影响,不允许紫外光线直接照射在软盘(磁带)上。不可在软盘(磁带)上堆放、压放重物,以免引起变形和永久性损坏。软盘(磁带)存放时,应使其竖直地放在盒内,确保不被挤压、弯曲和折叠。

防止外磁场的影响。软盘(磁带)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确保不受外磁场的破坏,一定要远离强磁场;库房建筑最好是由抗磁性材料制成的围护结构,磁性载体应存放于抗磁性的框架内,使保存软盘(磁带)周围环境的杂散磁场强度低于l奥斯特;珍贵的档案文件可放在金属盒内保存。另外,还要防止静电作用而引起磁性载体的数据信息丢失。

不能用圆珠笔或铅笔在软盘上直接书写,如需加标记,应先将标签内容填好,然后贴到封套上去。严禁用橡皮筋、绳子、夹子来捆夹软盘,以免造成封套或软盘介质损坏、变形。软盘(磁带)在使用和传递时,要轻拿轻放,严禁剧烈震动和翻滚。

磁带在理想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温度为18±12℃,湿度为40±5%),可每隔3-5年倒带一次;若不能保持上述温湿度范围,倒带间隙应视保存环境不同而相应缩短。倒带速度要慢,倒带卷绕张力要恒定,保持1.7~2.2N(牛顿),磁带倒带后要保持在标准的读写状态。

定期检查及清洗磁带机、软盘驱动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磁性载体材料。磁性载体保存信息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保存过程中,应定期复制,在正常保存条件下,软盘(磁带)可每10年复制一次。

1.2.2硬盘的保护

硬盘采用温氏技术之后,可靠性大为提高。但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也会引起故障;硬盘的损坏大约70%是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对硬盘进行预防性维护是十分必要的。

注意环境的温湿度和清洁条件。由于主轴电机是高速运转的部件,再加上硬盘是密封的,所以周围温度太高,热量散不出去,会导致硬盘变形,产生故障;但如果温度太低,又会使硬盘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影响硬盘读写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温度控制,采取防潮措施。硬盘虽然工作在一个密闭式结构的密封体中,以带有超精过滤纸的呼吸孔与外界相通,它可以在普通无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中使用。但是若使用环境灰尘过多或太潮湿,也会使呼吸过滤器堵塞,影响空气过滤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硬盘损坏。所以,要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含尘量,并适时清除印制电路板上及主轴电机转子部分的积尘。

减少震动冲击,防止磁场影响。硬盘驱动器应平稳固定好,否则当执行读写操作时,一旦发生振动,磁头易划伤盘片的数据区。因此,硬盘驱动器执行读写操作时,不要移动或碰撞工作台,否则,易使磁头划伤盘片,造成盘片上的信息读写错误。另外,尽可能使硬盘驱动器远离强磁场,如音箱、电台、电机等,以避免磁盘里所记录的数据遭到破坏。

注意防静电。硬盘驱动器的外壳一般都有接地插片,在加电之前就应使其接入微机系统的地线,切不可加电启动后随意插拔。另外,硬盘驱动器中采用了许多微电子器件,对静电均很敏感,同微机系统一样,应注意防止静电的危害。

做好微机硬盘分区表、主引导扇区以及CMOS参数的备份工作,以便系统崩溃时能有效地找回已存储的档案文件。定期对微机进行病毒检查和系统维护工作,使存储在微机硬盘中的档案文件处于一个相对安全易于整理的环境中。

1.2.3光盘的保护

控制好温湿度,防止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光盘载体的危害。保持清洁,防有害气体与灰尘对光盘的破坏。光盘在使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盘片的信息部;光盘使用后应放在盘盒中储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遭受灰尘、有害物质的侵蚀。光盘在保存时,还应注意防止强光(特别是紫外光)和静电对光盘的危害。

禁止用橡皮筋、夹子等来捆夹光盘,以防造成光盘介质的损坏和变形。严禁折弯盘片,折弯盘片会损坏盘基及记录介质。光盘存放时,应以竖直方式放在盒内,确保不被挤压。采用具有防潮、防磁、防静电等功能的储存柜有利于光盘的保存。光盘在正常的保存环境中,每隔10年~15年复制一次。

1.2.4优盘(闪存)的保护

这是最近两年才出现的新的存储载体。

优盘的优点:与软磁盘相比,存储容量大,读取速度快,稳定性好;使用方便,使用USB接口,即插即用,不需要任何驱动器,Windows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都自带驱动程序。

优盘的缺点:目前价格相对较贵,保存寿命还不能完全确定,缺少通用标准。

优盘的维护:闪存介质理论上可反复使用10年,但这只是理论值,实际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操作规范、产品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故在平时使用中要注意闪存的维护。

注意使用环境。普通储存设备在-20℃—55℃,湿度在65%时仍然可以正常使用。1GB以上的产品性能条件更加宽松,最高规格的产品的工作温度普遍是在-20℃—65℃。如果超过这些指标的环境,建议避免使用,以免损坏移动储存设备。

正确插拨。虽然移动储存设备支持热插拨,但在卸载设备前,一定要等到计算机对储存设备的读写完毕时再进行,否则很可能损坏硬件设备或者破坏数据。

减少低格次数。使用时如果发现闪存盘的盘符丢失,容量骤减或传输数据经常出错时,可尝试通过低格来修复。可是经常性低级格式化会损伤硬盘的介质,影响FlashRam的寿命。基于Flash存储技术的内存设备在工作时是通过二氧化硅形状的变化来记忆数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频繁地初始化操作会加剧Flash芯片的老化。

从发展趋势看,优盘可以完全取代软磁盘作为小型移动存储的介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文件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加强对电子档案文件载体的研究,并研究保护它们的技术方法,以便延长电子档案文件的寿命。

1.3电子文档几方面保护

1.3.1电子文件设计制作时的保护要求。主要[5][1]包括文件制作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时要系统设计出确保文件在形成中和公务流通中,以及归档长期保存过程中保障其原始记录的真实、可靠、长久可读的相关保护技术。

1.3.2利用传输中的保护技术。主要指电子文件在执行公务活动的流通过程中所遇到的保护问题。重要的是网络传输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3.3脱机归档材料的保管技术。主要针对载体的保护和内容的不断迁移技术。

1.3.4记录信息恢复技术。对因各种被污染、被破坏的档案信息进行恢复的技术。

2电子与纸制档案两者差异及保护

2.1电子文件形成中的保护技术

电子文件形成保护技术是指文件在形成时通过软件工程和相应的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文件的真实、可靠、长久的技术。这方面主要涉及到标准(兼容性好)而安全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确保文件可靠性的各种监控、保障技术,如备份措施、加密技术、电子签署技术、审计跟踪技术等,以及相关的登录认证、访问控制、法律凭证依据等技术。有学者认为:“如果文件的生成者不从电子文件产生之时就采取措施来保证它们的可靠性的话,未来将没有多少文件值得保留”。④这种文件形成时的保护技术如同纸质档案形成时,对载体和字迹重视一样,以确保文件从形成那一刻起就贯彻保护的原则。

2.1.1利用传输保护技术

利用传输保护技术主要指档案在开放的网络传输中的保护问题。如安全网络的建立和运行、信息污染环境的控制技术(包括防计算机病毒技术)、防黑客攻击技术、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等。

2.1.2保管技术

保管技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可借鉴纸质档案的保管技术,因为电子档案也需要保存一定量的信息载体,这些物质实体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所以有关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调控、防光、防尘等技术也是必须的;另一方面针对电子档案材料结构的多样性、复杂化,库房中的管理措施更应注意强调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形式材料的理化性能和保存环境的特殊要求。

2.1.3信息修复技术

信息修复技术是指信息一旦被破坏和污染后的恢复和抢救措施。如杀计算机病毒技术、数据库修复技术、保持电子信息长期可读性技术、磁盘、光盘等物质载体破损的修复技术等。

2.2电子档案与纸制档案差异及纸制档案的保护

电子文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对传统档案保护理论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将是电子时代档案保护技术的新领域[2][5]。

2.2.1载体寿命的差异

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尽管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如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但只要我们在档案保护过程中,注意排除发生两大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就可以使纸质档案的寿命达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电子文件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聚酯底基是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聚酯底基具有易产生静电而吸引尘埃导致卷曲、易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等缺点。粘和剂起着连接底基和磁粉的作用,它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直接影响信息再现。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剩磁感应强度是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决定因素,它极易受外磁场影响而导致退磁、消磁等。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它呈圆盘状,由盘基、记录介质和保护层等部分组成。目前光盘常用的记录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易产生物化性质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短得多,一般仅为5—15年。

2.2.2环境条件影响的差异

1)温湿度影响的差异

不适宜的温湿度对磁性载体、光盘和纸张均有影响。对纸张而言,高温高湿,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加速纸张内部不利化学成分对纸张的影响,也可使字迹材料发生扩散、洇化现象。而电子文件载体受温湿的影响方式截然不同。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聚酯底基易膨胀或收缩变形,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也会弯曲变形,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的读写。实验证明,保存纸质档案的标准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为45%—60%,而保存电子文件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40%±5%,可见,温湿度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2)灰尘影响的差异

灰尘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机械磨损纸张、使纸张发生粘结而形成“档案砖”、给纸张带来霉菌等。而灰尘对电子文件载体的损坏主要有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物理损坏是指污染、划伤磁盘、磁带、光盘表面,造成记录信息的损毁;化学损坏是指灰尘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磁盘、磁带、光盘载体腐蚀、降解等化学作用而毁坏,造成记录信息消失;生物损坏是指灰尘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也是霉菌的培养基、繁殖地,霉菌分泌的酶和有机酸会损坏磁性载体和光盘,使数据丢失。综上所述,灰尘均可以损坏纸张和电子文件载体。只是对纸张而言,即使灰尘已经对其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如磨损纸张、形成“档案砖”、产生色斑和霉斑等,也可通过修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其所记录信息。而灰尘一旦对电子文件载体造成危害,载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可能会局部丢失,在计算机系统上便无法读出原始信息,使电子文件失去保存价值。因此,防止灰尘对电子文件载体的危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电子文件形成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严密的防灰尘措施。

3)外来磁场和机械震动影响的差异

磁场和机械震动对纸质档案无任何影响,而对电子文件的磁性载体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外来磁场作用于磁性载体,能使磁性涂层的剩磁发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信噪比降低,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此外,强烈的机械震动也会影响磁性载体材料中磁分子的排列次序,造成剩磁衰减,从而破坏记录信号。因而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如远离强磁场,将磁性载体存放在有抗磁性的框架内或金属盒内等等,并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

4)光线和有害气体影响的差异

光线和有害气体对纸张的危害主要是促进纸张发生水解氧化反应,导致纸张强度的降低。而有害气体和光线特别是紫外线对电子文件的破坏力更大。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和氯气等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腐蚀、破坏磁性载体和光盘,致使盘基带基老化、变质和磁粉脱落,使电子文件信息丢失。光线能使电子文件载体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盘基带基老化,强度下降。同时,紫外线的能量足以破坏磁性载体的剩磁的稳定性,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

2.2.3技术寿命的差异

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它的寿命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而电子文件的寿命不仅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更与技术革新有关。因为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识读。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

技术过时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使旧的存贮技术消失。二是由于商业性的原因,使由单个厂家生产或销售的电子文件设备会由于厂家的破产或改变产品生产而很难找到配套产品。一般说来,大多数电子文件载体的预期寿命都超过了识读它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期限,也就是说,技术过时对电子文件安全性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对于电子文件中数字化信息的长期存取而言,技术过时比载体损坏是更为严重的危害。针对技术过时,欧美国家在理论上提出三种解决办法:(1)将阅读电子文件的设备与软件保存到某种技术博物馆中;(2)在纸与缩微胶片上制作拷贝;(3)将电子文件转换为尽可能中性格式的文档。这三种方法只能是在没有其它更好措施的情况下的暂时性办法,因为随着需要保存的电子文件数量的增大,这三种方法都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近,信息专家提出了用标准化的方法,即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用于连接开放系统的互连标准DA/ODLF,IRDS……,使不同系统和不同软件的数据可以进行互换。这种方法不失为解决技术过时的新途径。

2.2.4信息保护的差异

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使档案的载体——纸张“延年益寿”,因为载体和记录的信息是结为一体的,保住了纸质文件的形体,以文字记录的信息就得以保存。对电子文件而言,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此外,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是一种程序,它通过修改其它程序,并把自身的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因此,如何保护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文件保护的重要课题。

目前,保护电子文件信息不被修改、盗窃、删除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法、数字水印法、数字时间印章法等。其中,数据加密法是指按确定的加密变换方法对未经加密的数据作处理,使其成为难于识读的数据;数字水印法是利用某种技术方法把作者的标志如印签、花纹等隐藏于电子文件中,电子文件如被拷贝时,这些标志是不会被拷贝的。这些保证了电子文件信息的唯一属性。数字时间印章法用来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不受损害,若归档的电子文件被修改、删除,该文件生成时在网上登记的时间是无法改变的。然而,保护电子文件信息的技术只能是相对的,因为电子文件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

2.3纸制档案的保护

纸张档案之所以采取保护原始制成材料的方法,来达到保护档案原始记录的目的,是因为档案的原始记录被封闭在原始的制成材料上,二者不可分离。[5]纸张档案中的原始材料和原始记录共同构成了我们熟知的“原件”。在这个“原件”上,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所包含的内容,诸如“特定的内容、载体、字迹材料、体例、格式以及有法定效力的签署、印章等,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人们都有理由对它的原始性表示怀疑。原件还必须是由特定的作者,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制作完成,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也可以作为否认其原始性的依据。所以“原件”对纸张档案所涉及的原始记录性的特征表现的一览无余,它的存在和长久保存可以把纸张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完全保存下来。

3胶片档案及其库房保护管理

3.1胶片档案的结构组成

3.1.1黑白胶片的结构组成

各种银盐型黑白胶片虽然其用途各有不同,但其结构却基本相似,一般都是由保护层、乳剂层、防光晕层、底层、片基、背涂层等几个部分组成。

3.1.2彩色胶片的结构组成

彩色胶片由保护层、感蓝层、感绿层、感红层、底层、片基和防光晕层组成。

3.2胶片档案的保管

胶片档案的保管就是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科学的方法,克服与限制可能损胶片档案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达到安全保管胶片的目的[4]。

3.2.1装具

1)装具材料。用于制作装具的材料主要有纸张、塑料和金属三类。

用纸张制作而成的胶片装具有纸卡、纸袋、簿册和纸盒等。制作胶片装具用的纸张应为表面光滑的中性纸张,含酸量较高的纸张或含有硫或二硫化碳的玻璃纸不宜用于制作胶片装具。用塑料制成的胶片装具有片轴、片盘、片盒和封套等。胶片装具应使用化学性能稳定、不易老化、耐腐蚀、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塑料。金属可用于制作片盘、片盒及柜架等。所用金属材料一般为经过氧化处理的铝或不锈钢,也可使用经过喷漆、镀锡或其他防腐蚀处理的金属材料。

2)装具类型。根据密封程度,胶片装具有开放式、密闭式和密封式三类。

(1)开放式装具。这是一种能防止胶片遭受机械性损伤,但不防光,并可以接触到周围空气的装具。这类装具有开窗卡片、片盘、片夹等,短期保存的胶片档案可使用这类装具保管。

(2)密闭式装具。这是一种能限制胶片与周围空气的接触,并可以防光、防尘、防机械损伤的装具。这类装具有封套、片盒、平片箱等,短期保存或长期保存的胶片档案均以使用这类装具保管。

(3)密封式装具。这是一种能完全切断胶片与周围空气接触,并可以防光、防空气污染防潮的装具。这类装具有密封式平片盒、密封式卷片盒、密封袋等。主要用于胶片的长期保管或耐久保管。

3.3胶片档案的保护

保管胶片档案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胶片档案的使用寿命,而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则能为胶片档案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和条件。胶片档案由于制成材料的特殊性,因而在库房管理方面有如下具体要求[5]:

3.3.1控制温湿度

胶片档案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为严格,控制好库房的温湿度在胶片档案的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档案局1987年正式颁发的《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保存一般胶片的适宜温度是14℃~24℃,相对湿度为45%~60%;保存母片的适宜温度是13℃~15℃,相对湿度为35%~45%。在保管胶片档案的过程中,有条件时应在库房内安装空气调节机和除湿设备,以控制库内的温湿度,最大限度地延长胶片档案的寿命。

3.3.2防止阳光照射

阳光直接照射在胶片上,会使胶片变色、脆裂。保存胶片档案的库房最好选用无窗库房。库房有窗时,可加设外遮阳和内遮阳设施,也可以把窗户密封起来,以防止阳光直接照进库内。

3.3.3保持库内清洁

搞好库房清洁卫生工作,是防尘的措施之一。因为灰尘能随风飘扬而散布到库房,而要杜绝灰尘的来源,除库房围护结构内表面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外,在库房日常管理中,定期进行库房清洁卫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3.3.4注意预防火灾

胶片制成材料多为易燃性物质,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胶片保管过程中,胶片库房要远离火源;要禁止将火种,如火柴、打火机等携带进库;严禁在库内吸烟;库内禁止使用明火;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库内应设置气体灭火设备和自动报警装置。

3.3.5加强检查

胶片入库时,均应严格检查验收。要认真检查胶片有无影响阅读的划伤、手印、污迹,有元受潮、脆裂、生霉现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胶片应采取适当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在库房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可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随时观察和发现胶片的异常变化,以免造成胶片严重受损。

此外,当库内外温湿度相差较大时,胶片进出库房前应在调节室或调节柜中进行温度和含水量调节后方能进出库房。

4声像档案及其保护措施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是一个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湖北马房山区)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4.1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4.1.2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5.1.3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4)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局面。

5)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4.2[5]加强声像档案管理的保护

4.2.1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4.2.2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4.2.3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4.2.4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4.2.5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4.2.6建议档案主管部门参与全区各类重大活动

针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的现状及产生的诸多因素,应采取档案局、馆直接参与的办法,由主办单位通知档案局派专人摄影录像并负责其他各类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以确保全区重大活动产生的档案(特别是声像档案),得以及时、齐全、完整地归档,统一管理,方便各方面利用。[来源

参考文献

[1]郭莉珠主编:《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2]国家档案局编著:《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86页。

[3]赵淑梅《关于界定档案寿命的一些思考》,《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6期,第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