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保护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关系
一、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述
技术创新在广义上的概念其实是对生产技术的创新,即将全新的生产技术引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技术的创新,以此完成经济效益的获取[1]。人们对于创新的应用十分广泛,各个工作领域都可以被应用到,其中在经济领域中创新主要被应用于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生产技术、经济效益的发展。知识产权在概念上是指对思想以及专利等进行法律意义上的保护,同时知识产权也是对人们在进行文化知识创造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其成果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2]。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知识、技术拥有者的尊重与保护,是对知识技术成果的维护。知识产权自身是无形的,由于知识产权是对知识成果的保护,所以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体现,同时知识产权自身又是可以复制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定的知识成果在网络中都可以进行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借鉴;另外知识产权还存在一定的特有性,即知识产权专利。
二、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关系概述
(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化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对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技术拥有者的尊重及保护,与此同时,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也从另一个层面代表了我国文化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以及对于产权维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科技在不断进行发展,对技术的创新也不断多元化,因为技术创新不断的发展,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进行了一定的要求,之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技术创新发达科技时代,尤其是现在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迅猛,对于网络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进行完善。在网络中一些相关知识内容、技术方法在其保护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对其产权的保护还需要进行完善,否则知识、技术内容一旦进入网络就会失去保护,导致侵权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制度的优化。
(二)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也是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保护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保护,由于技术创新是个人在技术思维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相关法律与制度完善对技术知识产权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也是对保护技术创新过程的保护[3]。其一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其实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建立的,同时也是在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其二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因为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有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其三在进行技术创新之后,面对技术创新的成果,需要对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因而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技术创新成果通过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是实现个人或者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个人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或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并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有效的推动技术的创新。在取得技术创新成果之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的使用上才能更加具有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从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其他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在人们进行工作的积极性上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是技术拥有者个人思维成果,如若对其不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其成果随意可以内借鉴、模仿,那么人们在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竞争中就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优化,从而大力推动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发展进程,提高了对于技术创新的水平。
作者:刘佳琪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贺贵才,于永达.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J].科研管理,2011,11:148-156+164.
[2]汪海粟,韩刚.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联研究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04:151-155+150.
篇2
TRIPS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涉及面较广,保护水平及力度相对较高且具有制约力的国际公约,它突破了原有的货物贸易旧框架,将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当代国际贸易的新领域一并纳入其中。TRIPS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有两类,一类是知识产权保护所特有的原则,一类是把国际贸易中货物贸易的原则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由国际货物贸易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的原则主要有: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
在TRIPS第4条规定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成员给任何其他成员国民的任何好处优惠特权或豁免,就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的国民。”
(二)国民待遇原则
在TRIPS第3条再次强调,规定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每个成员给其他成员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给本国国民的待遇。”
(三)透明原则
“由一成员实行的,普遍适用的,有关本协定内容(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获得,实施和防止滥用)的法律规章就以本国语言予以公布,若此种公布不可行时,应予以公开,以使各政府和权利持有人对其有所了解。
(四)争端解决原则
关于解决贸易争端的规定,直接引入解决知识产权争端,可以利用贸易手段,甚至交叉报复手段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实现。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内国外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对于国外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货物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领域飞速扩张,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多。
GATT乌拉圭回合最终创建的WTO多边贸易体制,也创设了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带动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扩散,以及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逐步推动各成员包括发展中成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对于正处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工业化水平落后的广大发展中成员来说,TRIPS对其拓展国际贸易无疑是一种考验。
(二)知识产权对于国内国际贸易的影响
WTO背景下, 中国经济逐渐崛起,“中国制造”已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 2005年1月,中国步入WTO后保护期不久,国际巨头英特尔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 ESA) 向美国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ly Alliance简称IIPA) 的报告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一道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产品, 使其进入一种国际化怪圈循环: 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再生产。国内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蒙受经济、名誉双重损失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重视“知识产权”的警钟已在我们耳边敲响。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当淡薄,其在经济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有关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专利技术少且流失严重。企业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二)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分散杂乱,法律空白以及漏洞颇多,不能有效地保护国内的知识产权。
(三)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
四、我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的策略
(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法律制度
政府部门首先应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把知识产权法与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位置,紧跟时代步伐,及时立法。只有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人才战略
知识产权的任何子战略的实施主体都是不同的人.所以培养知识产权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三)企业应当引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将专利和技术标准结合起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市场竞争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战略管理的高度,以应对国外公司发起的专利大战,改变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努力促进专利技术商品化,把我们的很多技术标准变成世界标准,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专利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中国企业才能获得全球产业利益。
总之,不管从政府还是企业层面,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之路任重道远。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得当,将决定我国外贸的发展前景。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将会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 曾华群.WTO规则与中国经贸法制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
[2] 齐欣.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的构建[J].国际贸易探索,2004(5).
[3] 张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之忧患及其思考[EB/OL].新华网,2005-2-17.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许多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也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的侧重点开始转移,由以前的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以此来抑制别国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国保护自己本国经济的有力武器。在当今,一个企业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创新者的肯定,是对人类知识文明的肯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有力促进当前科技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企业在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当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好,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人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导致很多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在国际竞争中,为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防范别国别有用心的利用知识产权纠纷来打击我国经济,以此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我国应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建立健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知识产权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
1.知识产权概述
1.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领域,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智力成果并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它的确立需要法定程序认可,知识产权一旦被确认,它的主体就享有该知识产权的占有和支配权,在没有得到本人的允许时,擅自使用该产权是不合法的,是对知识产权所有者的侵权行为,擅自使用者需付一定的法律责任。在国际贸易中,专利的享有者有权制止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制造和销售产品,而且享有排斥第三方向授权国进口该专利产品的权利。因此,专利保护政策已经与各国的进出口贸易联系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各国贸易中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是一种合理的垄断权,它垄断着知识和技术,并受到法律的保护,适度的垄断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对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但知识产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很可能被滥用,从而出现有的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1.2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首先,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依赖于较多的知识产权。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可以保护该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独特性,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得以展现,进而提高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国际间相互的竞争,促使各国发动脑筋,创造出更加好的产品,进而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知识产权可扩大贸易范围。一方面可扩大市场,另一方面使全球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地位,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其他企业对自身企业产品的模仿,从而促进该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如今,许多发达国家就是把工厂建在发展中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将核心技术在本国开发,利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垄断贸易,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
2、面对知识产权我们能做些什么
2.1重视知识产权
自中国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我国加紧步伐追赶别国经济,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现在的中国,知识产权数量很多,但我们并没有跻身于知识产权强国的行列,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处于很大劣势,我们只有真正重视知识产权,才有可能与其他国家竞争,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需要靠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重视知识产权,首先,需要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政府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为企业建造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体制,以法律手段来确保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个人的创造力,激发社会的积极性,从而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国家在知识产权开发方面,应该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在知识产权的开发过程中,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或个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因此,国家可通过优惠贷款、基金等方式为这些企业和个人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可发动社会力量对其进行投资。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应鼓励企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之所以没有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因此,企业应重视技术创新,认识到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加大对此方面的投入。
2.2加强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学习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难免会有竞争和摩擦,要保证我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知识产权这一方面,我们必须熟知规则,对待主要贸易国家,中国的企业应该熟习他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了解其主要法律规定,以此来避免损失。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应对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以往的企业,由于害怕卷入官司影响自身经济发展,往往以消极态度应对,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任人宰割,是我国在很多知识产权纠纷上蒙羞。因此企业应该改变心态,积极应对知识产权问题,充分利用商会,争取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企业联盟,以此来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其次,重视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人才,要想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现在,企业间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越多,发展的机会越大,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强。近年来,不断出现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国家已经加快了人才掠夺的步伐,如果我们还不重视人才,不仅是企业,国家的前景也令人担忧。因此,建立健全人才制度,对人才进行一定的奖励,不断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另外,在知识产权领域,我们也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为适应当前国际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们需要在高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或相关学科,以适应未来知识产权发展的大环境,我们也需要加大对企业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专业队伍,以应对国际中的知识产权的纠纷。
2.3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限制于只和少数国家进行经济来往,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必不可少。我国应大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改变经济贸易出口过分依赖个别国家的情况,否则一旦政治或军事摩擦或贸易纠纷,我们将会失去整个出口市场,经济将会遭到很大打击。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往来的国家建立机构,扩大营销的范围。
结语: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的力量越发有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各国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国以来,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为了不断缩小距离,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模式;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D9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29-03
[作者简介] 陈晓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浙江 杭州 310027)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各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获益的重要条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日常决策的关键性考虑因素,知识产权战略也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企业的主导战略。随着农业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近年来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迅速[1]。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证明,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领军角色。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龙头企业的研究很多[2-4]。但是,对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的研究很少。我国绝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及时总结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和好的管理模式,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概述
为了从总体上评价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在浙江省11个地市选择了168家龙头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样本涵盖了浙江省各个层次的农业龙头企业。
(一)样本的特征描述
1.样本的业务类型及性质。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合资、民营、其他),调查企业中有近2/3为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占所有调查样本的14.88%,而国有企业较少,仅占7.74%。调查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主要涉及茶叶、珍珠、蜂产品、食品加工、生猪养殖、竹产品、蔬菜等方面。经整理,将这些业务整理成为5类(加工、贸易、养殖、制药、种植),其中加工企业最多,为100个,占所有企业的近60%;其次为养殖和种植企业,分别占调查企业的19.05%和14.88%;制药和贸易较少,分别占5.36%和1.19%。
2.企业规模描述。规模的划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按总资产数将企业分为4类(即:小规模、中下规模、中上规模、大规模)。从上表看,总资产5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所占比例最多为44.46%;资产在5000万元到1个亿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9.64%;1到5个亿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1.43%;资产为5个亿以上的大规模企业所占比例为8.33%。
(二)知识产权保护基本差异描述
为了解按不同指标分类后,各类企业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别,通过选择企业规模、所处地区、经营业务类型和企业性质等四类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企业规模”这个因素在样本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在衡量企业特征的10个指标中,不显著的分别是“高科技人数”和“现有产品包含专利的比例”。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间有显著的特征差异。
二、不同规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由于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规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较大,为此,从三个方面对不同规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作一描述。
(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基本状况。调查表明,各规模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多由兼营机构管理,进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也隶属于兼管机构。小规模企业仅有38.46%制定了管理制度,显著低于大规模的70.59%、中下规模的54.84%、中上规模66.10%。40.45%的大规模企业承担了研究项目,随着规模的缩小,承担研究项目的企业所占百分比在减少;中上规模、中小规模和小规模企业中,承担研究项目的比例分别为9.09%、3.57%和0。对于企业产品开发的技术类型,大规模和中上规模企业多以自主创新技术和合作开发技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57.35%和57.57%,但是在引进消化吸收技术方面,中下规模企业较高(20%)。
(二)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认识情况。不同规模企业均认为农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认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困难,尽管均集中于自主创新能力弱和资金问题不好解决,但小规模企业更多地表现为资金问题不好解决,而大规模企业则更多地认为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中等企业在这两方面没有表现出较强的特点。
三、不同规模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农业龙头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特性,这里将当前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分为四种:
(一)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保护模式
1.模式内涵。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保护模式即内部性主体创新与主体保护模式,指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部门,开展技术创新,成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模式特点与适应企业规模。此模式适合大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选择这种模式的龙头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人员,其可根据自身及市场的需求,组建自身的研发机构并成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合理分配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投入,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盈利能力。
3.典型案例
杭州娃哈哈集团经过不断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006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了4.95亿万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2.64万平方米,研发设备投入总价达1.02亿万元,拥有科技人员899名。杭州娃哈哈集团已有专门机构、有专人管理,并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等四方面较为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
(二)企校联合市场型模式
1.模式内涵。企校联合市场型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指企业委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承担研究开发,由企业把研发成果引入市场,申请专利,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2.模式的特点与适应企业规模。此模式适合对产品创新性要求较强的中型龙头企业。该类企业对产品的创新性要求较强,其对新产品、新包装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投入所占比例较大,但企业自身研发较为困难,于是可以跟踪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情况,或与学术界组成联合体,协同开发和促销技术、购买专利。
3.典型案例。浙江省金华火腿有限公司是火腿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率先通过QS和HACCP食品安全和质量体系验证。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公司与浙江商学院联合开展金华火腿成香机理的研究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0年开始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进行了863国家攻关项目的研究;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金华火腿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企业技术开发与保护联盟模式
1.模式内涵。企业技术开发与保护联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互相致力于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
2.模式的特点与适应企业规模。以联盟作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形式,可突破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限制,并有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作用。因这类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而易于结成联盟。此模式适合小型龙头企业。
3.典型案例。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公司现有茶园1.2万余亩,从日本引进的优良茶树品种面积以达4900余亩,茶树良种化率占80%以上。公司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茶园栽培管理到制作包装出口,全部实现并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自2000年绍兴县茶场改制后,与绍兴市茶叶产业协会紧密联系,实施了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有机食品、ISO、HACCP、QS等)、品种审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合作。
(四)企业主导与政府计划结合型模式
1.模式内涵。企业主导与政府计划结合型模式是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机会,综合确定重点计划,或者由某些企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机会确定农业技术创新项目,向政府计划部门申请列入重点计划,争取政府计划资助的一种保护产权的模式。
2.模式的特点与适应企业规模。此模式企业主要业务以政府计划研究项目为支撑,涉及政府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内容。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业务与政府计划有机结合,在提高技术创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适合于此模式。
3.典型案例。平阳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公司聘请海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研究员担任高级顾问,成立了全国首家海洋类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科技为支撑开展名优特海水养殖的研发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县级各类研发项目44项。已取得3项国际领先技术,科技专利9项。正是凭借政府科研计划项目的支撑和资助,平阳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一直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四、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规划
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选择适合的保护模式是从企业微观角度论述知识产权的保护。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应当对不同的知识产权领域使用不同的保护战略。
(一)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划分。为了对知识产权领域进行全面分析,以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性两个维度,将浙江省所能创造知识产权的领域分为四个部分[5]:
强势重要领域: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关键技术领域,且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申请的知识产权中,只有少部分水产品、畜产品良种等关键技术处于该领域。
弱势重要领域: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关键技术领域,但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弱。目前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等处于该领域。
强势一般领域:不含关键技术的传统产业领域但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浙江省与传统知识、地理标示、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特色经济作物、中药产业和文化产业等属于该领域。
弱势一般领域:不含关键技术的传统产业领域并且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弱。该领域属于传统产业领域,目前浙江省的大部分产业处于该领域,如食品加工企业的外观设计专利等。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大致分为11类:种植业、食品加工业、饲料及药品、畜牧业、水产业、竹子产业、茶叶、保健品、服装、蚕茧、其他产业。
根据以上确定知识产权重点领域的方法,将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重点领域定基在“强势一般领域”和“弱势重要领域”两块。具体就是,首先抓好茶业、蚕桑产业、竹子、水产业以及中药材等“强势一般领域”,重点在鸭子、猪、兔子、特色鱼类等初级产品加工业等“弱势重要领域”做强,随后带动其他两个层面的领域知识产权拓展和发展。
五、几点建议
为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达到提升整个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农业龙头企业依法取得知识产权后,要自觉学习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法律知识,树立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采用综合保护措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另外,农业龙头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投入。政府除通过制定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外,还应根据不同规模企业的要求提供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小规模企业希望以奖励或补助政策和低息贷款+奖励或补助+优惠政策的组合政策给予支持;中等规模企业希望以奖励或补助政策和奖励或补助+优惠政策的组合政策给予支持;大企业则表现为希望以奖励或补助政策、奖励或补助+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奖励或补助+优惠政策的组合政策给予支持。
(三)强化知识产权的服务和指导。首先,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农业资源和产业化特色,建立专题数据库,为农业龙头企业新技术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信息服务。其次,加强知识产权社会化专业服务,鼓励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法律咨询、保护、调解、评估、等服务活动。第三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申请注册的指导工作。
(四)健全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切实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学校开展针对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教学,提高在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素养。倡导高校与地方管理部门、行业组织联合创办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为农业龙头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敏杰,唐振勇.对县域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全州县为实证[J].广西金融研究,2008,(2).
[2]吴波,杨菊萍.区域龙头企业的知识溢出与本地中小企业成长――基于浙江省三个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1).
[3]翁益军,吕永华.银行规模限制成当前贷款难主因――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问卷调查分析[J].浙江金融,2008,(2).
篇5
[关键词]知识产权;国际化;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20(2009)05―0619―05
一、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背景
(一)从《巴黎公约》到TRIPS协议:国民待遇原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早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没有统一的国际法律文件来进行协调,主要通过各国的国内立法来实现。因此,早期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差别较大。但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及商品和服务的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单靠国内法并不能解决对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问题。这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就日益显现出来。
1883年,各缔约国在巴黎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建立了“巴黎联盟”。《巴黎公约》的目标不是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知识产权实体法,而是旨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原则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协调,在承认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别差异的基础上实行“国民待遇原则”,仍然是通过国内法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巴黎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了工业产权保护的范围,即确立其保护范围的最低标准。但是,这并不是说,《巴黎公约》为缔约国制定了一个统一的国际工业产权制度,而是说公约以“国民待遇原则”为条件和前提订立了工业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最终仍应通过各缔约国的国内法体现出来。
1991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在GATT布鲁塞尔部长会议上获得通过。TRIPS协议是WTO协议的附件,除了坚持“国民待遇原则”之外,还坚持“最惠国待遇原则”。但是,在尚未制定出可以在各缔约国统一适用的国际知识产权实体法的情况下,“最惠国待遇原则”并未影响“国民待遇原则”作为国际知识产权立法基本原则的基础性地位,“最惠国待遇原则”仅仅是对“国民待遇原则”的补充。TRIPS协议的内容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把关贸总协定(GATT)有关有形产品贸易的某些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引入了知识产权领域,强化了执行措施,详细规定了包括行政、民事、刑事程序在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实施程序,同时还建立了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第48页)。
(二)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扩大化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自20世纪后期以来,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化有扩大化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信息化程度加深以后更是如此。
1 新科技在全球的发展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扩大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首先,新科技的发展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动植物新品种;信息科技的发展使著作权法也突破了传统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其次,新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国际技术转让的速度,扩展了国际知识产权交易的市场,打破了技术转让的国界。再次,新科技的发展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提出了新的标准,原有的国际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新科技发展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标准来适用这种发展需要。
2 在国际上成立了诸多的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原先,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建立“巴黎联盟”,以及根据《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建立“伯尔尼联盟”分别成立了两个联盟的“国际局”。1893年,两个国际局合并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根据1967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取代了原来的“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局”。197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中第14个专门机构。除此之外,其他地区性的知识产权组织也相继成立。1972年,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改组;1976年,非洲国家工业产权组织建立;1974年,安第斯组织成立;1974年,欧洲专利局成立。从全球性组织到地区性组织,知识产权国际组织的层次和结构日趋多样化。知识产权国际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扩大。
3 各国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加深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化程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本国和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各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已将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到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经济实力作为竞争优势,将其意愿和国内规则带到了国际社会,而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其利益也参与到制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博弈中。所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在各国的竞争之中逐步形成。
二、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趋势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仅仅是最基础的标准。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化逐渐冲出地域的限制,而不再拘泥于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一)宏观领域
1 虽然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原来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但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为了建立世界经济的新秩序,发展中国家不断参与制定和提出修订知识产权国际法律文件,尤其是对未实施专利法的国家实行强制性制裁方面提出了软化的要求。其次,加强了区域之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1977年14个欧洲国家签订了《欧洲专利公约》(CPC),欧洲在知识产权的地区性合作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再次,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渗透到国际贸易领域。例如,1986年9月以后的关贸总协定(GATT)会议就变成了知识产权的谈判场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关贸总协定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2 知识产权所有者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利益博弈中不至于缺位。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寻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上试图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由此,国际上形成了相对平衡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除了WIPO外,知识产权的多边国际保护的国际法律文件还有:1891年《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1925年《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1957年《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1958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1970年《专利合作条约》、1989年《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等等。
(二)微观领域
1 版权方面。传统的版权保护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书面著作问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成为版权领域的一个新问题,网络著作的传播权、邻接权等,都亟待解决。针对这种新情况,WIP0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系列会议上通过了两个条约,即《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2002年,WIPO又公布了《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问题概述》的文
件,该文件为缔约国的版权立法提供了指引。在版权的区域保护方面,欧盟1997年通过了《关于协调信息社会的版权和有关权若干方面的指令》。这些法律文件都是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制定的,为信息社会中的版权国际保护提供了蓝本。
2 商标权方面。商标权的保护国际化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发展的。原来的商标权保护使通过国内立法来实现的,具有地域性的限制,而网络时代的商标则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并且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更容易引起各国商标权保护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IPO1999年采纳了《关于保护驰名商标的规定的联合建议》,2001年又提出了《关于在互联网上保护商标权以及各种标志的其他工业产权规定的联合建议》。这些法律文件为网络时代的商标权国际保护提供了国际法律依据。
3 专利方面。WIPO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问题初步报告》,并针对立法问题提出了《专利法(PLT)草案》。在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中,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了《关于对计算机实施的发明专利保护》,试图协调缔约国或者成员国对涉及到计算机软件专利的法律保护。
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
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WTO和TRIPS协议的规则就是我国必须遵守的国际规则。此外,我国参加的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规则也是我国必须遵守的国际规则。由于以往的国际规则都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制定的,既然要参与国际竞争,那么最好的做法便是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去,以积极争取和保护本国的利益。我国加入WTO之后,以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了国际重要贸易规则的制定。以往的国际规则并没有注意到对诸如我国具有优势民间文学、中医中药等的保护,我国应当积极争取通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维护我国的利益。
(二)使我国企业和公民的知识产权得到高标准的保护
融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机制中,能够使我国企业和公民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得到高标准的保护。毕竟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标准基本上是比较高的,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框架下,我国企业和公民的知识产权能够得到这些机制的保护,提高竞争力。
(三)促进了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我国在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专利合作条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国际公约之后,按照公约的要求修订了三大知识产权法。加入WTO之后,我国还积极履行WTO以及TRIPS所规定的各项规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由于我国民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缺乏,我国国内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这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国际标准有所差距,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受到损害,贸易争端和摩擦时有发生。因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要求所带来的挑战。
四、我国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措施
(一)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发展是影响一个国家及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发达国家均有一套针对本国国情而制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如日本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出台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这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由国家出台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文件,也能够发挥国家在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和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
(二)按照“最低限度保护”原则协调国内与国际立法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上,由于国际公约等文件是缔约国自愿签署的,因此,根据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国际法的效力高于国内法。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其实反映了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趋同化的特点。但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并不等于在保护内容、保护标准、保护水平等方面的全球法律规范的统一化。按照‘最低限度保护’原则,各国立法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得低于国际公约规定的标准,这即是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的一般要求。具体而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水平,现阶段立法不应过于攀高,只要达到国际公约规定的最低保护水平即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协调。”
(三)调整与规范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建制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比较分散,涉及到知识产权事务管理的机构有工业与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版权局、新闻出版署等部委,还有其他主管部分业务的知识产权机构,如商标局、专利局等。比较分散的管理机构容易造成管理中的不协调,增加管理成本,并且,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涉及到各个行业和各个环节,分散的管理体制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建立一个统一的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的行政机关,可以节约执法成本,增强管理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四)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范围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各类新的权利客体层出不穷,法律必须及时对这些新的权利客体进行保障,使之从潜在的权利客体变成法定的权利客体。例如,发展中国家安第斯组织在其2000年的《知识产权共同规范》总则第3条中把“传统知识”(包括“民间文学艺术”和“地方传统医药”)明确列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
知识产权法应当及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进行调整,包括对我国具有优势的权利客体进行保护,如传统知识保护与民间文学的保护,对中医中药的保护等,也包括对新科技成果的保护,如半导体芯片、动植物新品种、网络著作权等,要出台更加详细的法律规范。
(五)建立有效的赔偿金制度以制裁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我国执法机关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国内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还是层出不穷,这也成为我国与外国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原有的制裁机制已经不能完全适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需要,必须建立有效的赔偿金制度以制裁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一是建立法定赔偿金制度。法定赔偿金是指在难以完全准确确定知识产权人的实际经济损失和侵权人的侵权获利,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确定侵权人的赔偿数额时,由法律直接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金额(第36页)。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许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准确计算的,如果没有法律进行界定,知识产权侵权造成的损害赔偿就迟迟无法确定,将严重损害权利人的利益。其二是增设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罚性赔偿责任是相对于补偿性赔偿责任而言的,是指侵权人在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之外,还应当赔偿受害人一定费用的赔偿责任,即侵害人的赔偿责任不仅限于弥补受害人之损失,还必须让受害人因此而获得高于损失的赔偿(第37页)。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对民事侵权行为只能让侵权人承担补偿性赔偿责任,这不利于有效遏制具有极大恶意的侵权行为。并且,由于大多数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是向社会公开的,侵权人进行侵权比较便利,而权利人对其权利客体的保护手段是有限和薄弱的,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有助于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根据TRIPS协议,如侵权人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系出于故意,司法当局应判令其支付损害赔偿,包括赔偿被侵权人的诉讼费用和合理的律师费(第759页)。我国法律一般没有规定损害赔偿包括诉讼费用和律师费,针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可以根据TRIPS协议规定侵权人的赔偿包括了被侵权人的诉讼费用和合理的律师费等费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建立了一个世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势。我国是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缔约国,也是WTO的成员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背景下面对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更要检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国际的眼光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需要,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叶京生:《国际知识产权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2]吴汉东:《国际化、现代化与法舆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篇6
关键词:TRIPS协议;对外贸易;影响元素;对策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也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紧迫性的重要性,发展成长可谓是日新月异。在西方国家,已经把知识产权谈判和范围的国际贸易领域,并最终的形成和发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和并采取TRIPS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内容之一。加入WTO后,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对此,我们要充分肯定TRIPS协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着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不断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还有与TRIPS协议的差距。在本文中,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现状,特别是中国加入后,国外的激烈竞争,在知识产权和市场领域的脸,在本文中,基于中国企业的角度来看,鉴于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TRIPS协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所谓TRIPS协议,就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英文为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简称,它是对协议的相关内容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和关键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各地的知识产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WTO体系中,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增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保护逐渐向贸易自由化的过渡。其中,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完整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量的国家的数目。对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已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比如,斯特恩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是不是国家之间的足够的协调作用的结果,只是作为非关税壁垒一样。如果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时,因为其需要采取额外措施防止当地模仿而面临更大的成本费用。因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国际协调,势必会降低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M.J.Ferrantino的基础上,分析和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正常贸易,国内贸易和地方贸易相关数据的研究,他发现,有知识产权和美国一般贸易出口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对当地的贸易没有影响,但对企业内部的贸易影响较大。Maskus.Puttitanun使用赫尔普曼,克鲁格曼垄断竞争模型,分析进行评估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流量带来的效果,他发现,高强度的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对中间产品的进口有积极作用的影响。他强调,这是市场竞争的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市场拓展和降低成本的效果的影响,发达国家逐渐与中间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此外,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国市场的专利保护水平,这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市场扩张效应,势必导致这些公司增加的保护水平增加出口国家的数量。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TRIPS协议可以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并且效果能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发展中国家。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的角度来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带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作用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影响,相反的作用。一方面,受保护产品的需求弹性势必增加由于努力保护和减少的作用和影响。在另一方面,受保护产品的需求将导致模仿和扩展了有限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对于这两种效果的轻重,仍需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与研究。要注意的是,结果不符合协议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它会继续采取强硬的措施和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在提高TTRIPS协议的执行效率的基础上,如何防止在西方发达国家单方面的行为,仍是我们研究的焦点和关键。
二、TRIPS协议下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来,逐步走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改革、发展等战略逐步得到实施,全国经济总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我国GDP仅为3645.2亿元。2008年,全国达到300670亿元,超过1978年的80倍。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GDP从1978年以来始终处于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图1:中国入世前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发展趋势示意
一般情况下,我国每年取得超过30000件的国家级的重大科技成果,往往由于没有专利保护且效果差,但通过,鉴定,学术研讨,公众的使用效果,国外的无私奉献。“十五”期间,科技成果的中国的科学研究计划达到30000余件,但获得国内外专利只有1500多件。“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攻关计划完成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达到5万余件,获得国内外专利的2000余件。2001年到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发生一些变化,具体情况见表1。特别是近10年来,“863”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研究课题超过7000项,论文超过50000篇,专利申请仅为1500余件,发明专利不足250件。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的统计数据,中国实施专利法以来到2012年底,全国共收到近200000件国内发明专的申请,而同期向国外申请的发明专利不足3000件。这表明,我国近200000件的发明专利都浪费了。据估计,我国近年来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如我国的中草药项目,由我国研发但却由国外取得专利保护的超过900项。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都对其高新技术在本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同时,还抓住时机到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国家或地区申请专利保护,以此实现其高科技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垄断地位。
知识产权最佳保护期示意如图2,T1表示产品的上市时间,0T1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T2表示,市场回报率等于研发成本,T3表示,智能产品的最佳保护,TL4表示,该产品的生命周期。
从图中看出,当C=D时,即产权人扣除研发成本后所取得的收益=社会收益,此时的t3值为最佳保护期。如果CD,表示知识没有被整个社会充分利用。只有C=D,知识生产者与整个社会利益才能够平衡。
三、TRIPS协议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是指在统一的系统,包括商标,专利,版权和商业秘密等一系列复杂的法律体系。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政府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首先,在与协议的相关规定严重的知识产权对中国企业使用相关的保护适用于如国民待遇原则的结合,最惠国待遇等。对此,我们应当修改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以及着作权等的相关规定。其次,在专利法在我国,自后在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极大地丰富和扩大专利保护的范围在中国和地区,有效提高专利保护在中国的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专利法还存在缺陷和不足,法定补偿效果,如专利权和撤销程序,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第三,中国应在本企业的产品和统一的法律保护,这与立法体例的TRIPS与许多国家保持一致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此外,我们应进一步扩大保护专利法在中国的范围内,如增加植物新品种、转基因动物保护等。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国外知识产权的垄断,我们的企业不仅要申请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而且在利用知识产权政策的灵活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说,市场竞争是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竞争的竞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最好的办法是积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政策,新产品和新技术。一般来说,在国外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和保护后起之秀的,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追赶。但在追赶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些困难及问题。如产品开发的阶段,必须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研究文献。这是因为,以及有大量的文献,内容广泛,出版快,交货快,实际的详细信息和其他的基本特征。有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的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找到,其几乎记载了世界技术领域以及人类知识的发展进步。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使自己的知识产权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知识产权和外贸,出口产品以结合,促进知识产权成为外贸出口的核心内容。
(三)努力建立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机制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但企业需要在公平、竞争和有序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对外贸易、保护知识产权及技术创新的成果。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异军突起,很多由我国首次运用的技术发明,都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如数字压缩、译码高新技术研制和新兴电子业等,其产品的市场潜力都极为巨大。因为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导致市场极为混乱。而如果我们申请了专利及保护,那么就可按照市场需求和专利法规定等进行保护,也就不存在互相仿制等混乱的现象。类似这种情况,在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相反,国外企业却特别注重对自身专利的保护。如A国B企业发明Z牌洗衣机以后,特别适合市场的需求,年产量已突破了20万台。但B企业却几乎没有遇到被仿制等情况。这是因为,B企业积极重视和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B企业申请的国内专利达10余种,而且还申请了其他国家的专利,并在国外注册商标,即保护自身的利益,又发展了国外市场。如此一来,在国内产品出口日益下滑情况下,B企业生产的Z牌洗衣机出口仍持续大幅增加。对此,要求我们在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及其保护,有力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赢得国内外市场与竞争优势。
(四)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一般来说,从国际经济活动和规则是残酷的。如果有贸易纠纷,这是熟悉规则,这将占据主动,这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因此,规则学习,熟悉和使用,随着市场竞争,经济活动,会主动在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这也是在我们的企业和挑战面前的主要任务。特别是中国加入后,在相同的情况下,贸易条件,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最终取决于我们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的能力和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水平。因此,有效地提高了知识产权和企业在我国其保护水平,关键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能力的提高。据TRPIS的有关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提供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根据该协议,则受害方可以根据争端解决程序和交叉报复的规则,在商品贸易的交叉报复,其中提供了有关知识产权和保护企业必要的法律环境中的执行情况。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必须大力配备专门的技能,认真学习,熟悉,研究和应用TRIPS协议的,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充分享受权利,保护有实力的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独特优势,力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结论
总之,从短期来看,虽然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费用。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改善中国的外贸环境,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中国外贸的未来将更加主动,逐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知识产权和外部市场的国内领域的激烈竞争,基于业务的角度来看,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兆宏,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顾峰,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10(01);
[3]张朝霞:,TRIPS协议的法律背景分析及评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02);
[4]王国辉,TRIPS协议下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完善问题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11(03);
[5]梁桂青,TRPIS协议与中国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从美国特殊301条款谈起[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1(03);
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抢注、产权立法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有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如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谈判筹码、市场竞争的手段以及垄断的工具。我们要改变“MADE IN CHINA”地摊货的形象就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突出
(一)国际贸易中产权争议案件突出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滥用知识产权的问题并不鲜见。2009年6月15日,英力士荧石公司等两家原告在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中化宁波公司、中化厦门现代环境保护化学公司、太仓中化环境保护化学公司、美国中化公司等侵犯专利权。中化集团在宁波、厦门、太仓、美国等地区的下属环保制造企业还曾在2007年10月5日、2008年9月17日在美国法院被控专利侵权等。
(二)跨国公司产权滥用问题严重
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加强竞争地位,各种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主要为:拒绝许可、搭售行为、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过高定价、知识产权交叉许可与联合经营。
(三)我国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问题不断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面对着更复杂的形式和更激烈的竞争。2005年1月,国际巨头英特尔就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不久日本三洋开始了与深圳比亚迪关于电池专利的纠纷。同年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向美国商务代表也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报告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消费国和输出国。
(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到侵犯问题日显突出
近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等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内外的商标抢注危机。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如:“海信”在德国被抢注、厦门节能灯商标“东林”在德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科龙”在新加坡被抢注、河南白酒品牌“杜康”在日本被抢注、云南卷烟品牌“阿诗玛”、“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
三、国际贸易中中国面临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和个人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有数据表明,在中国大陆,90%以上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源于一种目光短浅的急功近利心理,很多企业觉得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且比较隐性的事业,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加大投入。
(二)我国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较少
知识产权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据统计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个人计算机每台平均利润不到5%;电视机平均每台纯利润已不到10元人民币。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各种成本。使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也受到影响。
(三)我国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现行的知识产权法立法种类繁多,分散杂乱。对有些现象重叠调整,而对有些现象却出现调整空白。因此,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有些案件不能直接援引法律条文进行解决;有些案件在审理中会因为不同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无法结案。在知识产权贸易的很多案件中,由于国内立法的空白或者不完善,造成了国外企业钻我国法律的空子,侵害我国方面的利益。
四、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知识产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财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加强知识产权的认识,将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义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只有人人都了解并尊重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才不会受到侵害。
(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立足长远,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对于出口企业来讲,首先要充分认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意识、注重投入,从多层面、多渠道形成企业的自我保护。
2、积极应对,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企业要想有实力、有底气应对贸易纠纷则必须修炼好内功,清楚的认识到与外国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企业产品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处于市场竞争中不断追求发展的企业来说,创新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只有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不断地提高生产工艺,生产出高端产品,才能培育出走向国际市场的新产品,避免在贸易争端中处于不利地位。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应提高产品的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产品质量,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大国内外专利保护力度,逐步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高度重视核心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四)用法律维护企业权利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国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信息以及出口产品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要求,尽量减少损失。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我们首先要看专利是在哪儿生效、哪儿申请的。如果只是中国的专利,从法律来讲这个专利只受中国范围的保护,它所依附的技术在境外是否能得到保护取决于境外的法律是否认可。所以,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第一步,可能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中国外贸即将进入一个出口与进口并重的新时代,中国企业也将面临着更直接、更残酷的市场竞技。在法律方面,应要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让我国的企业能够充分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对滥用权利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给予惩罚。对于企业自身方面,应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惟有自强,勤练“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蒋学莺.《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争端的几点思考 》.时代经济,2008年2月 第6卷
[2] 毛光烈.《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危机与知识产权竞争战略》.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版
[3]汤湘希.《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无形资产经营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篇8
论文摘要 海南省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商标保护方面,很多著名的景点或名称都曾经或正在遭受被抢注的厄运。本文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旅游线路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中心,对旅游线路的概念及其可知识产权保护性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的旅游线路商标保护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
论文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旅游线路 商标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旅游线路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成为困扰旅游行业的一大难题。海南四季如春,光热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据初步调查,全省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共11大类241处。特别是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都是优质沙滩,椰风海韵为国内外旅游者所赞美,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海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品牌价值快速提升,但商标意识却还比较淡薄,有90%以上的旅游资源还没有使用商标或已使用商标却还没有进行注册。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导产业,正确处理旅游线路知识产权纠纷非常重要。
一、旅游线路概述
目前,学界并没有对旅游线路作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出于探讨的目的,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旅游线路做出如下定义:旅游线路是由承担旅游线路开发职能的旅游经营者把由旅游景区、饭店和交通等部门为旅游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产品加以组合而形成的旅游产品。
按照旅游线路有无特色,可将旅游线路分为普通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线路。普通旅游线路,即民众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走马观花似的旅游线路,这类旅游线路只是景点、饭店和交通等各种旅游服务的简单组合,现实生活中多以“某地几日游”的形式出现,毫无新意可言。
特色旅游线路:区别于普通的走马观花似的旅游线路,特色旅游线路以特定体验为主,如文化特色游,让旅游者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景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当地的历史人文,既增加了知识,又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如有些佛教文化旅游不仅能体验到世外修行生活,还能带给你一些人生的思考,从而使人对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如“孤岛生存”旅游线路,以特殊的探险体验,带给旅行者与众不同的体验效果。本文所探讨的旅游线路仅指特色旅游线路。
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开发一条新的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犹如捧上“烫手山芋”,虽然好吃,却又烫手。旅游经营者在经过大量人力、智力、财力投入成功开发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后,其他旅游经营者就会跟风,克隆其“劳动成果”。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开发者难以获得景区、饭店、旅游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以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旅游线路的这一特性为其他旅游经营者“搭便车”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旅游经营者权利的行使和保护带来了困难。
二、旅游线路的可知识产权保护性
(一)知识产权的法律本质
从法律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指的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其中的“知识”即指各种智力劳动成果,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产权”指的是权利人依法支配其财产的权利,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其他任何人未经权利人许可均不得对该财产行使权利。“知识”之所以能够成为产权的对象,其内在根据就在于它的创造性以及这种创造性所具有的价值。由此,我们可以说,智力创造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内在根据,法律规定是知识产权产生的外部条件,二者的结合构成知识产权产生的基础,智力成果的创造性与专有权利的法定性之间的统一是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豍。
(二)旅游线路的可知识产权保护性
旅游线路是否可以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获得保护,即旅游线路是否具有可知识产权保护性,可以从旅游线路知识产权的法律本质得出结论。
1.旅游线路是一种智力创造成果
旅游线路是凝聚了开发者的智力投入和开发心血的智力成果。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多样化,要迎合游客的需求,旅游经营者只有通过对目的地所处的客源市场区位条件和所拥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对旅游资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挖掘资源的深刻内涵,对资源的内涵进行提炼、升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线路并非景区和景点的随意拼凑。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题鲜明的线路是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中争取客源的物质基础。旅游经营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进行创意与策划,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是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开发成功的重要保证。
2.旅游线路可通过法律获得专有权
近年来,旅游线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行业。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旅游经营者对某一旅游线路的策划、设计、包装、促销,属于一种智力活动。在我国,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根据WTO框架下“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并不存在无法可依,只存在依那种法律以及申请何种权利保护的问题。从司法实践来看,旅游线路开发者可将与旅游线路有关的标志、标记用来注册商标,也可以将其用来宣传旅游线路的文字材料作为自己的作品,从而成为著作权的主体,请求著作权保护。这样,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请求商标法、著作权法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正如前文所述,智力成果的创造性与专有权利的法定性之间的统一是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因此,旅游线路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本质。
三、海南省旅游线路知识产权保护之商标权保护分析
如前所述,海南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全省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共11大类241处。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逐步推进,海南省旅游业必将迅猛发展,这也会使旅游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然而,海南省商标保护工作基础差,目前仍有90%以上的旅游资源还没有使用商标或已使用商标却还没有进行注册,这给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为扭转目前旅游产业商标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从旅游线路商标的建设与保护做起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旅游行业的纠纷主要出现在一些新兴的特色线路上。旅游线路知识产权保护的类型一般包括商标权保护、版权保护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三类,笔者更倾向于通过申请旅游线路商标来对旅游线路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对于海南来讲更是如此。
我国《商标法》根据商标使用领域的不同,将商标分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证明商标以及集体商标四类。商标保护的特点是通过赋予提供同类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一种独特的标志,使得各自的产品与服务便于区别。由于旅游线路这一旅游产品的服务特征,对其进行服务商标注册,将新开发的线路与服务品牌加以“捆绑”,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一个旅游品牌免受侵权之害。旅游线路商标不仅可以保护旅游业的知识产权和开发者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改变目前海南省旅游业没有产品竞争,只有价格竞争的局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经营者只能追求异性,排斥趋同性,以此来避免低层次竞争和近距离重复。对于海南的旅游经营者来讲,应该抓住注册商标这个法律武器,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规范市场秩序。申请旅游线路商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并非所有旅游线路名称都可以注册商标
能够作为商标注册的标记必须具有显著性,因此,缺乏显著性的标记不能注册为商标,如海南游,但共性东西赋予个性就可以注册,如“海南天下第一漂”;另外,直接说明服务内容以及国家规定的地理名称也不能注册为商标。
篇9
【关键词】 价值理论;知识产权;经济人类学
一、价值理论概述
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源泉的问题,一再明确指出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新古典主义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二是商品的价值又是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和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说,这种购买到的能支配劳动的生产物,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人应得的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得出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李嘉图继承了前者,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石。萨伊则继承了后者,重点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并提出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的。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萨伊进一步创立了“三个统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和“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市场理论(即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巨大的“萨伊定律”)。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的理论基础)。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认为市场力量将趋向于形成供求平衡,他将供应与需求比成一把剪刀中不可相互分割的两个刀片,共同决定了价值,这种供求平衡论也被称为马歇尔的剪刀价值论。就短期而言,供应是相对固定的,价值是需求的函数,在完善的市场下,价格、成本和价值终将会趋于一致。
二、知识产权的价值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品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 狭义概念上的知识产权只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知识产权具有特殊性和自己的特点:它是具有以下的特点:无形性,双重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知识产权是知识和价值高度密集的产品,很多产品的价值都集中体现在知识产权上,要想实现其产品的价值和效用,就必须对产品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
三、从经济人类学角度分析杭州娃哈哈集团、光明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商标纠纷案
2007年4月2日,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并且威胁宗庆后如果不从,达能将会对娃哈哈非合资公司未经允许擅自使用“娃哈哈”商标提出法律诉讼。2000年底,达能与光明签订协议,光明以象征性地1元的价格获得部分达能商标和外包装12年使用权,并相继接手上海达能和广州达能两家公司,包括达能目前在中国的所有酸奶业务。但在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规定光明只能在两个品种的酸奶中使用这个商标。后来,光明擅自违反协议在其他品种上也使用达能商标,达能却一直没有表示异议,这给了光明以继续违约的勇气。在2006年4月,达能抓住光明“违反商标使用权协议”的把柄,以诉讼逼宫光明,达到了在股改时增持股份的目的,以每股4.06元的低价受让部分非流通股而将持股比例上升为20.1%,成为第三大股东。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化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经济竞争的新形式,而知识产权则是竞争的利器。没有自己知识产权,就只能一方面为别人做“贴牌“加工,另一方面又要用高额的价格去购买别人的名牌,这种双重盘剥的结果,就是自己永远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在各自领域中颇有名气的企业,且消费群体也日渐成熟与固定,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面临着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的问题,这个不仅仅是娃哈哈和光明,几乎是所有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经济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制度及其演化规律的文化人类学分支学科,经济人类学的研究中引入了经济学的一些方式,下面经济学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杭州娃哈哈集团、光明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商标纠纷案。
人(含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是“经济动物”的观点,相信人的一切行为都会从经济上来考量,其目的就在于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业资源是有限的,由此产生了竞争,参与竞争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竞争,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取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就形成了博弈。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科学,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为时,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从娃哈哈和光明集团的商标案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1.建立并健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近些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在不断改善,相关职能部门在严格履行自身所承担的保护知识产权国际义务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知识产权规则的调整和完善,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的科技成果和利益的保护。企业自身也要顺应大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级要重视,全员须参与,依法律为大纲,以制度为保障,提升保护意识,完善保护体系。
2.制定企业长期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战略。企业欲长期管理并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市场地位,就必须把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到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如知识产权人才的储备战略、品牌保护与开发战略、知识产权利用战略等等,充分利用和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战略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保证。
3.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企业必须时刻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于自我保护的能力薄弱的企业应当改变陈旧的思想,灌输新的经营理念,全面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如提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培训,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小组并定期调研等,依托我国和国际的相关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逐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4.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储备和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还必须是高素质的管理组织。企业不应吝啬于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反而应该尽一切可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施琳.经济人类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国际技术转让;限制性商业行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9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国际技术转让概述
1.国际技术转让定义
国际技术转让,通行的概念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知识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各国在立法中对技术转让都有规定。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规定:技术引进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司、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贸易或经济合作的途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公司、企业、团体或个人获得的技术。
2.国际技术转让的特征分析
其一,从转让内容看,技术转让主要以知识形态为主。其二,从转让意愿看,发达国家通常较为积极推进传统技术、普通技术的转让,而限制或变相禁止高新技术转让输出。其三,从转让方式看,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向转让,既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又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其四,从转让趋势看,中小企业技术转让能力增加,有比肩大型跨国公司的趋势。
二、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技术转让的标的是知识产权。作为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版权、禁止不正当竞争权等。其中要特别说明的, “禁止不正当竞争权”主要指专利中无法包含的KNOW-HOW权,商标权中无法包含的禁止假冒他人产品的权利。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国际技术转让良好发展的前提,与知识产权相关国际性公约逐步丰富完善,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技术转让中常见的许可合同,对保密条款一般都有详细的规定。作为转让标的专利可以通过法律得到直接保护,但没有经过专利登记的专有技术,需要通过专门途径予以保护。因此在许可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一般会要求技术受方对包括专有技术、相关资料在内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责任,不向第三方进行透露。
我国在市场产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立法工作,出台许多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法律。如商标法中规定,商标注册人有权转让注册商标,也可通过许可合同许可合作方使用注册商标。许可合同内容很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商标、还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等。当然在技术转让实践中,为更好保护技术引入方权益,技术转让方要保证技术的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必要时还要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技术能够符合合同约定目的,且技术权本身未对外设立担保等。
三、国际技术转让中商业行为的限制与反限制
1.国际技术转让中限制性商业行为危害性分析
其一,是对自由竞争和贸易自由的限制。限制技术受方使用或进一步研究引进技术,实质是对技术改进与革新的阻碍,不利于技术竞争和技术发展。企业间采取协议达成一致意见,由优势方可能借此谋取和滥用市场地位,引发限制竞争、干扰常规贸易的弊端。其二,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果缺乏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法律的有效监管,技术输出方就有滥用支配地位的可能。技术输出方可能抬高技术转让价格,附加严苛交易条件;也可能任意划分市场范围,对贸易对象采取区别化对待,达到维护优势地位,控制技术引入方的目的。从各国法律来看,一般并不禁止企业在市场上占支配地位,但会禁止企业滥用支配地位的任何做法。如果专利权人行使独占权,禁止第三人未经许可使用其权利,或按在一段时间内按某种条件转让专利技术使用权,收取报酬,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但如果以对方向其购买不享有专利权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为其转让专利技术的条件,就越出合法范围。
2.应对商业限制性条款措施概述
立法目的在于保护竞争,消除垄断。发达国家在反垄断法等规范中,对限制性条款有所规定。这类立法都具有强制性,双方当事人不能任意排除使用,也不能用以规避法院对这类案件的管辖。
在国际技术转让初期,发展中国家多处于引入技术的地位,常常受制于限制性商业行为。六十年中后期,随着民族自决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提升,发展中家开始制定专门的技术转让法。通常来说,这些法律对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条款态度较为严格,一方面大量详细列举各类限制条款,一方面规定合同中若含明示或暗示限制性条款,将导致整个合同无效。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法律规定对当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3.我国制定相关立法,努力维护自身权益
在引进技术的商务合作中,我国企业可能遭遇限制性条款,既出现在技术使用环节也可能出现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在我国立法中,对技术引进合同条款细则作出明确规定,如禁止附带条件、限制未经来源证实的同类技术、禁止合同期满后技术使用等等。我国的立法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处理反限制条款问题时,受让方的谈判地位更为稳固和积极,即可避免受制于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又在保障供方利益和积极性方面有所平衡。
我国目前在技术进出口方面主要包括的专门法规有:《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外贸易法》、《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除上述专门法规外,我国颁布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合同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等对技术转让也有相应规定。
“兼容并蓄,厚积而薄发”,在国际技术转发相关立法的进程中,我国既注重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本国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在立法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我们民族企业应注重积累实践经验,更多参与国家合作与交流,在有理有据维护本国权益的前提下,实现从科学技术到生产力转化的迈进。
参考文献:
[1]马忠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7.
[2]徐红菊.国际技术转让法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