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教育网络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网络在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时,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学习。诸多国家为适应潮流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结合,也就需要发展社区的网络教育。
一网络学习应用于社区教育的途径
广义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学习主体在网络的环境下而发生整体的影响;狭义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本文所探讨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狭义的网络学习,是指社区用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区用户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必然要求社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社区能保证针对式的服务。社区的网络环境、服务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重要条件,社区教育需要良好的学习平台搭建,平台中要有丰富的电子学习内容;应用推广主要包括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
1.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在网络飞速发展之时,多种网站纷纷建设,这些网站具备较多的学习功能,并能充分提供学习内容。社区教育即整合自己本身的数字化资源,为社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与服务。以常州为例,常州市教育局联合各区建立了自身的网络数字学习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服务。网络社区服务必须要做好一定的分析,考虑到网络用户自身的学习习惯与网络的硬件条件,保证社区用户能以十分便捷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保证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网络学习平台除了具备基本的网络学习功能外,还要能进行网络在线测试、网络平台交流等功能,包括网络在线平台提问与回答、网络在线测试、网络用户论坛、网络学习资源云共享等。
2.学习内容的构架。社区教育和干部在线培训平台是不同的,社区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来自于文化程度不一的用户,这些用户年龄有差异、人生阅历不同、信仰也不同。整体网页设计可以参照一些其他较好的教育网站进行,遵循有关的宣传政策、推广服务、群众路线、丰富生活等原则进行网页内容构架。网页中必须包含丰富的教育新闻资讯、通知公告、教育辅导、生活休闲、文化常识等。以常州社区教育网站为例,常州市教育局也意识到学习资源的重要,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www.czcu.net)推出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里的资源涵盖了道德讲堂、文化素养、现代生活、教育辅导、职业技能、休闲娱乐六大资源,其中既有生动的教师讲课视频,也有不少课件、文字材料。对于整个社区新媒体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常州仍然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还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大市的网站来看,资源较为丰富,但就各区来看,并不是每个区的资源都十分丰富,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新媒体资源建设各个区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不过正因为新媒体资源的共享性,优质资源仍然能互通有无,相互共享。当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的网站主要内容仍然是以流媒体和文本内容为主,其中流媒体包含了各种课件达431个。
3.网络化学习模式。网络化学习模式,是为用户搭建好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为了取得预期的良好学习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学习模式。因为社区网络用户自身条件各异,他们分属不同的学历、经历、网络化程度、群体,他们对相应的网络学习模式各有各的要求。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如常州市教育局推出“社区教育先行”的三期活动,当前常州已经探索出四种基本的社区学习模式:讲授型网络学习模式、讨论型学习模式、探索型学习模式、协作式网络学习模式。讲授型学习模式是最常见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教师预先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机制等材料,编写为HTML文件,将文件放置于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这些页面即可享受学习,或者预先将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实录经过一定的剪辑,制作成流媒体文件,方便社区用户进行点播,社区用户不需要去某地集中学习,在家中拥有电脑即可享受教师的授课。讨论型学习模式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学习讨论,网络论坛往往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内容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这是一种容易实现的讨论学习模式。在进行讨论时,一般都有专职教师进行监控,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一定的特定学习方向讨论组,用户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区内进行发言,与他人互动,每个人的发言能够被其他用户看到。在进行讨论时,所讨论的内容必须有教师或其他专家进行监控,以防止讨论内容不符合学习目标。探索型学习模式目前在网络教育中运用得不多,包括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在内的国内几个知名网站都没有完整的探索型学习模式,探索型学习模式针对社区用户可以这样操作:通过教育机构设定一定的主题给用户,让用户进行解决,通过网络进行,同时,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供用户进行学习探索。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网络中可以设定一定的在线专家对话或教师对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学生疑难问题的帮助,给予学生帮助并不是直接把答案给用户,而是给用户以适当的启示,比如提示用户“请查阅某某文章”,这样,能广泛调动社区用户的兴趣与创造力。协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用户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彼此的交流与互动,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预先设定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让诸多用户通过网络来解决网络中所呈现的问题,用户之间的交流协作会通过特定的公共领域来实现,每个用户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以此解决问题。用户之间经过最终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二开展社区用户网络学习的意义
开展社区的网络学习,就要不断克服社区用户的网络学习弱势,加强思想教育。
1.克服社区用户的心理弱势,加强思想交往。社区在进步,不断地在吐故纳新,网络技术飞跃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教育。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新的知识在不断取代旧的知识,很多社区用户尤其是老年人原本各自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其工作岗位上也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但是面临种种新技术,他们不得不产生沮丧,并对新知识产生畏惧感和恐慌,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无法适应。甚至部分社区中的用户因为长期脱离新的技术知识,形成了规避现实,回避与他人交往的性格,这也就导致了部分长期脱离现代知识的社区用户精神空虚,甚至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在看到擅长使用网络的用户在无限畅游新技术并因此而获得物质或精神快乐时,其产生的自卑感就愈发强烈。使用网络化教育对克服社区用户的这种心理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网络能为脱离现代知识的社区用户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社区工作人的帮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进入学习状态后,用户不断地利用网络进一步获得知识,获得物质与情感的支持,与善于使用网络的用户形成合作关系,并产生与时代对接的感觉,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缓解心理压力。“电子媒介确实改变了社会交往行为的社会参数,大体上使得任何人都能够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其他人进行交流。”[1]
2.跨越知识鸿沟,增强文化情操。网络的出现,在给世界带来飞速发展时,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革命式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在社区用户不断脱离社会时,就形成了知识鸿沟。为配合时代需要,推广社区网络教育,给社区用户带来文化增势。为培养社区用户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加强社区网络文化建设。首先,相关社区工作人员要创造文化理念,通过网络文化建构和谐社区,形成“人人热爱网络学习”的氛围,通过社区人的网络文化知识竞赛与互动,倡导文明上网,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社区。其次,相关社区要建设信息化社区,构筑一定的信息化社区服务,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服务。通过一定层面的服务和实践操作,帮助社区中信息能力落后的民众实现知识鸿沟的弥补。
3.实现思想意识的再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2]社会是封闭与开放的结合,在社会中,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生活趋于固定,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甚至对新事物会有猜测和怀疑的态度。在思想意识方面指导社区用户去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能够帮助社区用户进行思想意识的再社会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纠正思想的偏差。社区用户会有意识地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社区其他群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对社区用户网络学习中的不良因素的规避
在社区用户中推广网络学习也要对一些不良因素进行规避。1.对于“网络信息过载症”的规避。美国著名学者西奥多•罗斯扎克曾说:“信息,到处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思想,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一堆事实面前眼花缭乱、六神无主、无所适从。”[3]网络媒体在带给社区用户无限浩瀚的信息时,对本身网络素养基础差的社区用户而言,如果没有选择,就会迷失方向。社区用户在接受诸多网络教育时,需要防止信息过剩。社区中的工作人员针对社区用户的思维速度、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式地进行指导,让社区用户不断进步。2.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冲击现象”的规避。网络技术本身发源于西方,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较多被西方控制,在整个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网络西化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西方国家网络助推思想已经成为常用的软武器。“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网络,我们就有武器。”[4]“种种迹象表明,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停止对我们的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图谋和渗透变得更加阴险、尖锐、现实和复杂”。[5]不少长期不接触网络知识、缺乏新思想的网络用户在接触网络后,部分人因其思想中的偏执一面而对负面新闻深信不疑,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义愤填膺。本身关心国家大事、热衷政治新闻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对负面新闻全部相信,甚至导致缺乏信仰,这就完全进入了意识形态冲击的歧途。所以,社区工作人员在对社区用户引导时,一方面在对其进行网络培训,另一方面还要构筑思想的防火墙,放置网络用户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去接触不良信息,将网络培训的良性效果发挥好。
参考文献
[1]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4.
[2]刘光宁.论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0(2):53-54.
[3]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M].苗华健,陈体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108.
[4]苏云生,周如俊.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2):22.
篇2
为了切实做好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城中社区积极谋划,多方协商,开展共驻共享,建立健全了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各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志愿者、热爱社区公益事业、有特长的社会爱心人士任成员的社区家长学校、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聘请了热爱社区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党员、老教师、有特长爱好的老同志、在校教师等20人组成的社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师资力量,做到分工明,职责清,确保了社区未成年人工作开展有序有效。
二是设置了40平方米的家长学校培训室、制作了黑板1副,配置了桌椅40套、投影仪1套、电视机1台。每月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家长学校会议,了解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动态,适时开展帮扶。设置了爱心阅览室,兵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配置了图书2600多册、书桌4张、课桌20套、电脑3台、跳绳、篮球、跳棋、象棋等活动设施,建立健全了社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工作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规定了每周六、周日正常开放时间,确保了社区未成年人周末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学习有资料。
三是积极依托各类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篇3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 网络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4-02
高血压是指患者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水平。因为人体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产生,并且患病人数也逐年上升[1],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在社区内对指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以提高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控制患者的血压发展。本文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7例,对照组117例。观察组男性73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8年,最短的1年;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6岁;病程最长的7年,最短的3个月;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23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眼前突然发黑、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耳鸣、失眠等高血压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都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进行网络健康教育。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采取集体上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患病原因、治疗方法、依从服药的意义、日常自我血压监控的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2]。
1.2.2 观察组 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进行患者个人资料档案的管理,建立网上咨询邮箱,患者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得到专业社区医生的解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网站,对高血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便患者阅读,并制定答卷[3],让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努力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4],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并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激励机制,和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形成行为契约,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效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控制血压。
1.3 应用评价标准
效果优: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并且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
效果良:患者舒张压下降没有超过10毫米汞柱但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到20毫米汞柱。
效果差: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未达到效果优和效果良的程度。
效果优良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x2检验, 以P
2 结果
对照组效果优21例,效果良39例,效果差57例,效果优良率51.28%;观察组效果优51例,效果良48例,效果差18例,效果优良率84.62%。两组患者在效果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25.52 ,P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网络膳食管理 在网络上提供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食谱,规范了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方便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学习制作,例如:每日要喝1袋牛奶;每日要用50克的燕麦片来煮粥;黑木耳的日常做法等。对患者起到了提醒和指导的效果,并且患者之间在网上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把自己的膳食心理和别的患者进行分享,提高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3.2 网络运动管理 在网络上提出每日的运动指标,并鼓励患者一同完成。例如:每天要步行的三公里,并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每周要进行五次以上的运动。
3.3 网络不良生活管理 对有烟酒史的患者进行不良生活管理,在网络上用生动的视频讲解吸烟和饮酒和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烟酒对自身疾病的影响,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3.4 网络心理管理 在网络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拥有快乐心和平常心,积极的治疗高血压。例如:在网络上每日更新一些快乐的视频资料让患者调节心情,并建立网上心理咨询信箱,方便患者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排解紧张的情绪和对高血压的治疗存在的顾虑。
3.5 网络用药指导 在网上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在家里就能学习高血压用药的知识和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例如:把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分类和服用注意事项,在网上进行总结、分析,方便患者进行查找和学习,对自己所服用的高血压药物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3.6 网络自我血压监控 指导患者每日在家进行自我血压测量,并进行网络录入,方便社区医生进行查看,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在家进行血压自我测量,在安静休息五分钟以上后测血压,现把自己的左上臂出来,袖带绑好要松紧合适,取坐位,并保持安静,使用电子血压计,右手按血压测量开关,等测量数值出来后,等一分钟再一次测量血压,测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电脑中,上传数据,社区医生就可以看到了,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下一步的用药指导。
3.7 网络测试评价 患者根据网络学习的课程,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网络学习测试,在网上回答关于高血压的常识,对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社区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制定患者的下一步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凤,健康教育疗法治疗原发性轻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60―1061.
[2] 宋春丽,如何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57―58.
篇4
关键词:社区培训;示范辐射;模式构想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打造国民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社区培训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实践中迫切需要正确认识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定位,以更好地由其引领、推进终身教育工作实质性开展。我们认为社区培训学院应定位于“社区教育的龙头”,而培训项目是社会教育机构的真正生命力,因此必须认真开展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功能研究,真正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
2009年我市完善了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社区培训学院,构建了以宜兴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各镇(街道、园、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社居委会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和职工业余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并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这些都标志着我市社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各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规模较小,培训项目较少。民办培训机构由于自身资源、师资、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发展培训项目单一、办学质量不高,社会信誉还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从而制约其发展。社区培训学院应大力进行培训项目示范辐射,以带动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促进我市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社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社区培训学院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优势分析
1.服务理念优势
长期以来,社区培训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不同时间、地点将学习资源向各类人群开放。我院不仅承担开放、奥鹏网络远程等学历教育,还有上岗培训、就业选择、会计、统计、公修课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办学层次齐全,专业设置覆盖面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吸引不同人群学习进修。终身教育同样需要开放的办学理念,需要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我院独特的服务方式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满足学习者就近接受教育的便利。因此,我院开放的办学理念对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系统网络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是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而系统办学是电大的重要特征,电大具备完善的系统结构,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县市区四级管理、五级办学、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体系,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电大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以系统办学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电大最早提出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育管理网络,即利用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随着多年的努力,电大早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而随着我市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培训学院也早已具备了上通下达的网络系统。社区培训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系统网络优势来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3.教育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不仅开设了普通本专科与中专专业、成人以及网络教育的本专科及中专专业,拥有充足的学历教育课程教材资源,而且拥有大量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教材资源。我院还整合运用了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媒体教学资源。我院完全能够发挥自身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4.师资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建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精良的专职师资队伍,拥有各类专业教师共有458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105人,“双师型”教师139人,中高级以上职称442人,占教师总数的72%。我院还培养并聚集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源,包括技术开发、课件制作、继续教育研究及教学培训、成人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等。我院也非常重视兼职老师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优秀人才,招聘专兼职教师及志愿者,目前已形成了由农林专家、企业专技人员、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从师资看,我院进行培训项目辐射也具有巨大优势。
二、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模式构想
1.社区培训学院与社区教育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市社区教育正在蓬勃地发展。但各区教育中心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民办培训机构仅是得到量的扩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迫切需要社区培训学院的辐射与指导。我院也正在对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培训项目辐射,如:会计继续教育、公修课继续教育等。首先我院与这些培训项目的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到这些培训项目;其次明确利益分成;再次,每年由主管部门发文件通知培训时间、收费标准等;最后由社区教育中心组班培训,社区培训学院组织师资“送教上门”。社区培训学院应进一步拓展这类培训项目辐射,可以将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和有能力开发出的培训项目整理成培训项目菜单,将菜单下发给社会教育机构,与各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各种培训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社区培训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参与,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社会教育机构由于生源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开班的培训项目,送社区培训学院培训;各社会教育机构有能力组织的培训项目,由社区培训学院送教上门,提供教育服务。
2.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变革中就已经形成,意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进行协同与集成化,从而促成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社区培训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式的实践教学和小班化管理形式,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学院首先找准与企业的对接口,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聘请与办学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组成,对学院专业建设、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指导,实现了教学规范与用人标准的“三衔接”:即培训规格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其次按照“企业出题目,培训列项目,产学研结合出成果”的思路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即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列出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合格员工,另一方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真正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第三,完善师资队伍机制:即学院建立了聘请高校离退休教授、副教授、企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机制,适应“产、学、研”办学目标。
3.社区培训学院面向农户辐射模式
(1)学院+基地+农户模式
学院应着力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努力建成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效益的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技术优势,融“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既教会农民做,又做给农民看,还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例如:我市丁蜀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了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密切配合镇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采取“一听取、二调查、三培训、四示范五推广”的工作策略,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科技致富。该校“农科教”示范基地至今已为15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提供服务,先后培训农民22个班级1200多人次,推广了6个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苏玉糯1号”、甘薯“紫心薯”、“苏薯8号”等优良品种,使这些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2)学院+公司+农户模式
它以学院为主体,以公司为实体,以农户为客体,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开发。这种办学模式,公司实际上是衔接学院和农户的纽带,市场上需要什么,公司来组织加工和销售,学院出技术并组织培训,农民生产有技术和市场的保障。例如:我市高塍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宜兴市原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免费对本镇农户分批开展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并对首批扶持对象免费赠送苗鸡,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跟踪服务,绿壳蛋鸡产蛋后由公司实行包销。带领当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4.社区培训学院面向社区市民辐射模式
社区培训学院应重视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以社区居民实际需要为轴心,努力形成覆盖终身的社区教育四大课程体系,一是0~6岁学前教育系列。二是在校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系列。三是成人教育系列。四是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教育系列。要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培训活动。社区教育应更多考虑社区群众所喜爱的各类科目课程,开设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休闲娱乐等课程,突出知识性、健康性、娱乐性和休闲性,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提高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刘维俭,罗健.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与机制运行探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李新中.依托电视大学创建社区大学的思考与建议.淮海工学院学报,2004(2).
[4]刘嘉树.发展社区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注:《社区培训学院示范辐射功能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2SEW-Y-067)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载体 校园网络建设 有效途径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校园网络作为有效载体的可行性,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一、校园网络作为有效载体的可行性
“载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2.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第二,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采取可操作的举措,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建设
教育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化、即时性的特征,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手段的有机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建设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高质量主题教育网站。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载体如一些理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上仍然是不能取代的,仍需发挥其主渠道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教育效果大大降低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从小伴随着影音和图片长大,对他们而言,丰富的图片、形象的影像再配以生动的声音的吸引力远大于课堂上单纯的说理教育。
2.加强校园网络互动式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单向性的以灌输式教育橹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降低,收效不大。教育者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网上互动,建立QQ群、教师博客、微博、微信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另外,将内容积极向上的视频、讲座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论坛。该论坛让学生通过留言讨论,学生自己的留言可以通过截图等手段留存,作为学生参与某项活动的依据,由论坛版主负责帖子的筛选;同时,利用校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灵活性等特点,抓好虚拟社区建设,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达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3.把传统的、网下的教育方式引入校园网络建设
网络交流方式不但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1)校园网络里思想信息交流轻松、自由、全面、及时,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双方的平等性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大学生更容易接收;(2)网络辩论赛,学校可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或时事热点设置辩题,辩论视频同步在网上直播,其他学生通过网上发帖子参与辩论,他们的投票结果决定辩论赛的胜负方。这样就把传统辩论赛学生们只作为观众,被动的接受教育的现状,转变为更多的学生全程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自我探索、自我辩驳、自我熏陶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3)网络在空间、时间、形式上的灵活性,有益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探索网上党校、团校和形势政策课教育活动,增加受众面,使更多的学生受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认识并且使用校园网络这一载体,实现校园网络的可监控性和可管理性
正如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潘雁飞副教授在《网络传播的现状与趋势》里所言,由于网络的多元化和超文本链接的广容性,网络传播也具有双刃性。“校园网络中如果存在一些未经遴选和滤化的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认知,使其在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上发生歪曲。”因此,作为载体应用者的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校园网络技术,紧跟时代步伐,熟悉网络文化,提高自己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进行校园网络的建设。同时高校也应该培养选拔高素质的网站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校园网络的可监控性和可管理性。
三、结语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校园网络获取信息,借助校园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校园BBS、校园博客、互动教学空间等网络媒介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校园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校园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产生消极的影响。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要注重根据实际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校园网络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___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通作为我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光纤网络和通讯信号均已覆盖到全县所有乡镇以及重点工业园区、旅游景点,形成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有效满足各类用户对数据通信的不同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接入和其他相关通讯服务。
1.电信网络建设日趋完善。从今年一月份起,电信局为实现村村通宽带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投入了大量的宽带设备和光电缆,到目前为止,共建设了农村宽带接入点53个,已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宽带接入,并且光缆也已基本通达所有行政村。共投入建设资金315万元。
2.___移动、联通光缆、通讯信号覆盖全县。管道、杆线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GMS基站(点)达280余个,CDMA基站达50余个,成功打造覆盖全县的移动绿色精品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WAP网络、长途IP、虚拟专网等成熟业务。
3.通过___县广播电视局的努力,在网络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建设上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目前,从县城到各个乡镇的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已全部建设完成,广电网覆盖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截止20__年11月全县广播电视网络光缆总长1101.1km。
(二)信息技术应用日渐普及
1.网络、通讯技术应用日常化、平民化。目前全县已有互联网用户2万余户,其中宽带用户7495户,固定电话用户15.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0万户,达到100719户以上,入户率达到94。全县绝大多数企业已利用因特网开展业务,有100余家企业、部分乡镇和部门建立独立网站,总数已达到200余个。其中,中国竹网、___在线等一些网站已有一定知名度,中国竹网逐步向电子商务网站发展。
2.企业信息化有新的突破。为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___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技术改造扶持资金中单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转椅业、竹制品等生产型企业普遍采用CAD、CAM等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8家重点骨干企业分别委托金碟、用友、浪潮等知名专业软件企业编制信息化改造规划,积极采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信息管理系统(MIS)和企业内部网络,提高了企业运行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已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应用。
3.社区信息化进展顺利。目前,___社区办公专网已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化。中心递铺镇的12个社区建设了社区网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三)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完成
___县政府门户网站已于20__年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我县所有政府机关、中央国营企业、优强企业落户该网站,县政府各部门均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子网站,并政务公开事项。目前,该网站已经成为县级机关政务公开和对外宣传的主要平台。同时,县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平台(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全面建设完成,全县各乡镇政府、县级机关各部门均接入县电子政务网络,已于20__年10月实现公文双轨制运行,到目前为止,共有数十个单位已完全脱离纸质文件。在政务网络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内网在20__年9月建设完成;政务外网从20__年开始建设,到20__年11月共接入单位95个,终端总数1800个左右。今年,我们针对《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政务外网进行了改造,目前改造所需设备正在招标之中,预计将在1 2月中旬完成建设。
篇7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信息环境的特点
(1)虚拟性。网络空间是一个将无数的网络终端连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没有边际的虚幻的空间世界。在虚拟的校园网络中,高校学生如同置身于一个“虚拟社区”之中,在虚拟性网络中个体会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交互性。通过校园BBS、QQ、博客、电子邮件等交互场所,利用媒介的信息相互传播,实现网上迅速沟通。网络以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交流方式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
(3)即时性。每台电脑方位各不相同甚至跨越全球,光纤传播速度极快,每台电脑终端时时刻刻联结着,电脑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高时效的特点。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更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学生足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提高了获取信息的即时性。
2网络环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部分高校屈从于各教育职能部门的压力,没有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2.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建立完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适应网络环境的需求,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规范、不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影响,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出新的挑战。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没有将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相结合,大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质疑。
3加强网络环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利用环境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网络上面临的思想问题,采用网络化的方式解决。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在网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网络化的方式解决是可行的。
3.2 更新观念,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者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定位要从原来传统教育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为网络传播的引导者、监控者。既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又紧跟信息网络时代的潮流,做到既不强行说教,又积极提供引导,做学生的网络信息导航员。
3.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还要了解网络,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信息时代,校园网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利用校园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校园网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包括学生关心的各类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要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国内重要节日的契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用正面的声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建立融教育与服务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设心理咨询网、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网上党校、团校等网站,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讲座答疑、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征询等网络专栏等并鼓励师生广泛参与。
3.5制定严格而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和规范
(1)政府制定法规规范网络行为。互联网被人们誉为数字时代的虚拟社区,在这个超越国界的虚拟社区,网络犯罪日益泛滥。因此,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2)网络管理部门依法监控网络信息。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网络管理部应积极开辟网络法规教育网站,不做黑客、不散黄毒、不毁信誉、不搞侵权、不易轻信、知法守法的文明网民。建立检查制度,网络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电子公告服务实施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宋元林,黄娜蔚.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J].与现实(双月刊),2010(5).
篇8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教育”)是中央在全国广大农村推行的一项旨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惠民工程。它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党员教育、农业技术等教育资源传递到广大农村地区。这不但有利于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而且有利于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原因的影响,各地“农远教育”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与东南部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我们如何迎头赶上,缩小这一差距,是当下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以陕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陕西“农远教育”情况简介
2003年6月中央开始正式启动“农远教育”试点,试点地区分别涉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地的四个省份,2005年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12个省区,2007年下半年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农远教育”工程向全国各地普遍推广。陕西省属于第三批试点地区,即从2007年开始推行此项目的省份。陕西省虽推行此项目时间较晚,但在政府精心组织下,依托教育大省的优势,使农远教育平稳推进,现已覆盖了全省各地农村。但由于,陕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省内各地地理情况复杂,实施“农远教育”又较晚,因此尚有一些亟需改善的地方。
二、陕西“农远教育”的不足
(一)资源建设整合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
我们知道,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在资源建设。陕西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远教育”资源建设,为了确保资源建设质量专门颁布了相关规章制度;为了促进资源建设力度,多次举办课件制作评奖活动,以期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但现有的资源同农村群众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同东南地区省份“农远教育”资源建设也有一定的距离,如湖北省在2009年省级资源库教材存储总量达到近3万小时,截止2010年征集到近万小时的教学课件,并向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购买了7000多部优秀专题教材;江苏省加大力度对涉农信息资源进行大整合,将各级劳动、科技、农业、科协等相关部门的网站、平台统筹整合,力争让农民群众“一网揽尽”,并开设“图说村落”、“招商引资”、“供求信息”、“乡村特产”等专题栏目,既宣传了各地的产品,又提供了产品供求信息,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因此,增加资源的数量及建设实效性强的资源是陕西“农远教育”的下一步目标。
(二)资金投入力度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农远教育”资金投入模式是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经费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中央财政拨款通常情况下都能及时到位,但地方经费投入方面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有差异。东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由于财政收入状况良好,地方经费投入一般情况下力度都很大,而且也能及时到位,这也是东南部省份“农远教育”发展快的原因之一。但中西部省份,由于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状况不容乐观,在“农远教育”地方经费投入方面问题较多。一般情况下,省级拨款亦能保证,但各市、县乃及镇的经费投入却不一定能按要求及时到位。陕西省作为西部省份也存在这方面问题,许多市县在筹措“农远教育”经费方面存在问题,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南部分县受灾,接到了“特殊党费”的救助,当地政府将一部分“特殊党费”用于了“农远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及资源制作等项目,这属于“特殊党费”的合理使用,但也反映出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计划,在“农远教育”经费上只能借用其他经费来弥补。
(三)网络建设力度不够
在网络选择上,陕西省根据本地特点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三期建设,现已建成覆盖城乡农村的教育网络系统。但这种模式是电视机加机顶盒,靠接收视频信息传播的传统模式,传播的稳定性不强。因此,在组织学员学习期间,各级政府要派出大量人员赴各处检查,遇到信息传输故障还要联系广电部门及时解决。这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也对党员群众学习积极性有影响。而东南部省份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江苏省一些地市建成“网上村村通”网络系统,架设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建制村(社区)”的“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十分稳定,当地政府通过网络大量供需信息及就业信息,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真正的实惠。因此,建立稳定的网络系统,是陕西等西部省份下一步发展的目标。
三、对陕西“农远教育”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和陕西“农远教育”发展情况,笔者认为陕西“农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大资源利用力度
陕西省在推动“农远教育”工程时除了建立广电网加机顶盒的模式外,还充分利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建立起来的硬件和网络,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建设经费,而且可以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养起来的技术人员,可谓一举多得,大大提高了“农远教育”推进速度。在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了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同时也鼓励本省农远教育技术人员制作了一批课件资源,为了服务三农还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农学专家制作实用农业技术课件。但相对广大农村数量巨大的党员及人民群众,这样的网络环境、技术人员及远程教育资源,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我们知道远程教育追求开放,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大开放理念,即在学习对象及学习资源方面最大限度开放,我们农远教育工作亦应持有这种理念。在硬件网络、技术人员及资源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开放理念,充分利用现在农村已有的各种远程教育资源,如农村职业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等,利用好它们的硬件网络及技术人员,整合适合广大农民学习的学习资源,这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农村地区教育,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大并保障资金投入
远程教育是一种需要大量投入的教育形式,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需要大量资金,后期的网络维护、资源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资金投入方面,“农远教育”基本模式是国家财政拨款加地方投入,通常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均能如期到位,但地方投入方面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问题尤为显著。陕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在“农远教育”发展初期经费投入情况较好,这也是工作顺利展开的原因之一。“农远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行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督促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能及时到位。同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需要增加投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最终形成。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效的资金投入监管制度,保障“农远教育”能深度发展。
(三)自主创新,解决网络基础建设的不足
众所周知,远程教育的关键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陕西省地处秦岭腹地,全省地貌情况复杂,其中陕南地区位于秦巴山区,许多基层村散落于深山大川之中;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与荒漠草原交接地带,区域内塬大沟深。这些复杂的地貌情况,造成了当地交通极为不便,给网络设施建设带来极大不便,网络建设情况极为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上作出了一些大胆尝试。如前所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了广电宽带网络和卫星接收相结合的模式,以期达到覆盖全省农村的目的。但,由于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信号不稳定,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因此,寻找一条网络覆盖更广,信息更为稳定,更便于农村群众学习的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自2014年6月起,委托在远程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的手机智能远程教育学习平台对汉中地区及泾阳、澄城等县进行试点,以手机无线网络系统弥补交通不便地区有线网络缺少覆盖的问题,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计划在2015年将培训规模扩大至5万人。这是陕西在“农远教育”方面做出的大胆有效的创新性探索,对其他西部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西部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地理状况同陕西省非常相似,因此在“农远教育”发展中也都存在大致相同的问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本地区“农远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也能为当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小永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小永.贵州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现状及其对西部地区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28).
[2]关于开展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期工程验收工作的通知[陕组通字〔2011〕66号].
[3]湖北省坚持“四高”标准全面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R].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通报第10期.
篇9
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及人才培养。各旗县区卫生主管部门要确实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保证健康教育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要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社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都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组织,并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要不断强化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水平。20*年要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组织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学习班,同时市健康教育宣传中心将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我市的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学习班。各地也要加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的培训,使培训率达到90%以上。
二、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全面带动我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20*年要积极争取健康教育项目,推动我市健康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安泽国际救援协会合作,加大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深入到*区、*区社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三、国家卫生城市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市三区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标准,深入开展城镇居民、中小学生、工矿企业等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使各项指标分别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检查标准。机场、车站、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要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并定期更换内容;大型公共场所所设立的电子屏幕,要有卫生保健知识。要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做到有专人管理及监督,要积极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
四、农村牧区健康教育。要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要根据卫生部印发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品、入户指导等形式,强化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教育,使普及率达到40%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宁城县、喀喇沁旗、元宝山区要继续抓好“行动”工作,并按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2010年)》评价指标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20*年的评价工作。要根据上级的安排,积极做好亿万农民健康知识竞赛的组织及选拔工作。
五、城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城镇社区居民楼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导》,努力抓好城镇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各地以居民楼院为单位(不少于400户),针对影响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使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60%以上;要积极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作用,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始终贯彻到预防保健、临床服务、上门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
六、医疗卫生单位的健康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特别是医疗单位和妇幼保健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组织、有专兼职人员、有活动经费,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医疗卫生单位要大力开展控烟宣传活动,单位门诊大厅、病房及走廊等设有禁止吸烟标志,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与实施。
篇10
关键词:城乡统筹;社区;社区教育;“六型”模式
作者简介:胡忠英(1971-),男,浙江永嘉人,温州城市大学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教育博士,北京大学2012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教师教育。
课题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编号:AGA120007)的子课题;2011年度浙江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温州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编号:2011SY12)阶段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胡忠英。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72-05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新居民的再教育和培训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决定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探索并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社区教育模式,才能全面适应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选择以温州为个案,是基于温州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温州把原来5405个村转并联为789个城乡新社区,城乡社区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着社区建设中居多问题。温州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教育,着眼于服务民生,满足居民需求,构建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城乡社区教育模式。
一、城乡社区教育的“六型”模式
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温州社区教育坚持“普及城乡社区教育规模,提升城乡社区教育内涵”为主线,初步形成城乡社区教育“六型”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的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社区教育要依靠政府主导推动,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社区教育的一把金钥匙。温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形成了温州社区教育四级管理体制(见图1)。
目前,温州形成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明确了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市社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11个县(市、区)由分管社区教育的副县(市、区)长担任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或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长(或主任);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社区教育的副局长担任县社区学院院长。各街道(乡、镇)成立了当地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社区学校校长由街道(乡、镇)政府分管社区教育的领导担任。
温州社区教育工作以“1+X”考核为抓手,加强一个中心任务(推进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推进X项重点工作(经费保障、宣传报道、社区教育信息化、品牌项目、理论研究等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以确保社区教育任务的落实和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年初温州市教育局跟各县(市、区)教育局签订了2012年度县(市、区)社区学校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年中温州市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社区学校创建情况进行中期督查,年末进行检查评估。各地还相应建立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电大指导、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初级温饱型”的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温州各县(市、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列入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绝大部分县(市、区)基本达到人均一元的标准,有些地区向人均两元迈进(见表1)。
除了政府投入外,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还通过多渠道筹措经费,市社区大学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各类公益培训;瑞安社区学院建立社区教育基金会;永嘉桥头镇社区学校获得纽扣商会捐助;洞头县元觉乡社区学校建立 “恒博”教育基金;乐清虹桥镇社区学校也获得当地众多企业的捐助等等。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努力下,温州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承担一部分”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三)“金字塔型”的阵地布局初步成形
注重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建设。根据温州社区教育“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建立起了市社区大学——区县(市)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社区分校”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截止2012年12月,全市共建社区教育机构524个,其中已建成社区大学1所,社区学院11所,社区学校121所,社区分校391所(见图2)。
根据《浙江省成人教育发展白皮书》记载,2011年温州社区学校覆盖率全省排名第一。
(四)“规范集约型”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以创建评估为导向,促进社区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先后出台了《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评估标准》、《温州市二级社区学校评估标准》和《温州市示范性社区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推进了社区办学点的“六有”(即有领导机构、有固定场地、有师资力量、有经费来源、有管理规章、有活动开展)建设,该项目还连续2年被市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截止2012年12月,全市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市示范社区学校10所,市一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41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学院、分校)90所(见表2)。
(五)“因地制宜型”的特色活动不断涌现
坚持模式创新,社区教育特色品牌不断涌现。温州社区教育初步形成了三大特色品牌。一是整合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2012年,温州率全国之先,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温州老年大学组建温州城市大学,明确了温州城市大学承担全市老年教育总校职能,目标是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老年教育机构;2012年依托温州城市大学四级网络体系,创建完成18个社区老年学习苑,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大学,全年完成老年人培训教育服务达5502人次,调查问卷显示,95.53%老年人认为通过老年教育增强了自身的幸福感。二是推广“温州学习网”,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以“温州学习网” 为载体(温州市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之一),把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使其成为既能提供职业培训,又能开展休闲教育和文化教育。目前,全市110所等级社区学校、46所合法培训学校、19个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入驻温州学习网,温州城市大学老年学院实现在线网络预约报名,由于温州学习网以服务学习者的理念定位,成为了市民在线学习的乐园,截止2012年12月31日,温州学习网网站流量达到162万,参与数字化学习的社区达到110个,(注册)社区居民达到10.7万个,社区居民学习达到141万人次。据《社区教育》杂志(2012年12期)报道:在社区教育居民学习资源网站排行榜中,温州学习网,日平均访问量达12530人次,高居第3名。三是完善社区教育“百姓大讲坛”,让市民传承传统文化精髓。2008年3月,温州社区大学与温州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开辟“社区教育—百姓大讲坛”栏目,以普及温州地域传统文化为宗旨,开设专题系列篇,邀请温州当地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以室内演播室主题演讲,外景拍摄VTR等形式,注重互动交流,受到市民的欢迎。截止2012年底,百姓大讲坛已成功录制、播出100多讲。该栏目2009年被评为温州市优秀电视栏目奖和浙江省优秀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推动了市民参与温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
各县(市、区)社区教育结合当地当前的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坚持模式创新,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涌现一批特色品牌。鹿城区学院突出“精”字特色,着力打造精品社区教育,形成鲜明的社区特色和地域元素;瑞安社区教育突出“学”字特色,瑞安锦湖社区学校开办“新居民学堂”,为外来人员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洞头社区学院突出“渔”字特色,重视渔民转岗转业培训。各社区学校以“小载体”吸引“大群体”,做好“大教育”,服务“大社会”,初步形成社区教育的温州区域特色。
(六)“自发自觉型”的科学研究开始萌芽
温州社区大学积极承担全市社区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职能,申报的社区教育与温州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编撰了《温州社区教育》杂志和《温州社区教育》简报、社区老年教育校本教材,为传承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瓯”字文化,以“温州名人篇,温州名胜篇,温州民俗篇,温州文史篇,温州百工篇” 5个篇章为主题,制作温州社区教育地方特色多媒体课程。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对社区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通过强化理论研究工作来带动和提升队伍的科研素质,促进社区教育研究氛围的浓厚。
二、城乡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透析
(一)社区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政府视野中,社区教育的概念印象不深。在轰轰烈烈推进城乡统筹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中,社区教育机构较难找到结合点,服务社会经济的作用不直接,让社区教育很难进入政府中心工作和视野。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具有独特的区域商业文化,以叶适为代表的重商功利思想,在温州留下了鲜明痕迹,多数温州人有“重商轻文”的价值取向。由此导致社区教育机制不健全,干部们对于社区教育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社区教育相关政策还没到位,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尚未完善,各地社区教育人员相对缺乏且专业水平相对滞后,制约了社区教育的有效推进。
(二)社区教育经费保障不持续
从公益角度看,社区教育的保障程度不够。从整体来看,目前社区教育还没有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个别地方人均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仍低于1元。依托的各级办学单位筹措经费的能力较弱,政府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学校筹措经费的能力较弱,均不同程度存在“缺经费、缺人手、缺场地”等现象,很多学校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这些都客观上阻碍了城乡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目前,城乡社区教育仍存在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问题,社区教育的任务只局限在教育机构和社区内,而社区内闲置的文化、体育、科研等设施或师资未能向居民开放。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推动机制,使得分属于不同部门、单位或个人的设施、人员、经费、信息、技术等没有得到很好的综合利用,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甚至出现了较大的浪费,导致城乡社区教育的工作效率不高。
(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尚须深化
从工作内涵看,城乡社区教育自身规范化不高。社会上对社区教育的有些说法就是社区教育像一个拼盘,说到底是没有自己拿得出去的课程,没有自己的活动体系,没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规范。由于城乡社区教育尚处阵地建设和网络架构阶段,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内涵化发展尚未跟上,使得社区教育出现了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有的社区教育机构虽挂了牌子,但没有实际活动,形同虚设;有些办学单位因专职人员和经费的缺乏,教育活动未列入常规的工作计划;有的社区学校在开展培训方面创新不多,内容不丰富,针对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三、城乡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都要靠社区贯彻实施,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只有把社区教育工作做扎实了,构建“幸福社区”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保障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这正是着眼于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所做出的战略部署。“那么,如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各级政府应当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地方财政应当为开展社区教育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积极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加大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财政对社区教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要确保每人每年不低于2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他县(市)区至少按每人每年1元以上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列入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经常性财政开支,保证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不低于各县(市)区财政增长率,做到专支专列,专款专用。研究制定支持鼓励投资社区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社区教育。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和完善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应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建立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将把各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和中职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将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情况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
(二)重视均衡发展,推进社区教育网点普及
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教育机构网络建设,促进城乡社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社区教育覆盖面达100%,市一级社区学校创建率达15%以上,市二级社区学校(含学院、分校)创建率达50%。到2020年,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县覆盖率100%,全面建成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督查已命名的示范社区学校(学院、分校)工作,切实巩固创建成果。完善社区大学建设,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
(三)加强内涵建设,塑造社区教育品牌项目
推进 “一校一品”活动,让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城乡的社区教育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因地制宜地提供群众所需社区教育产品,开展社“一校一品”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和“特色课程”评选活动,着力打造精品社区教育,形成鲜明城乡的社区特色和地域元素。各级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要努力丰富社区教育方式,扩大群众参与面,开发与提高本辖区居民的生存技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积极创新其模式,丰富其内涵,培育其特色,扩大其影响,服务当地社会发展。
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让居民乐享数字化学习成果。社区教育在过去还是一件新生事物的话,那么现在,这项工作已被提高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成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2]。21世纪的社区教育是以灵活的、开放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利用网络科技推进社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全市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平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搭建城乡社区教育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管理平台,涵盖从婴幼儿一直到中老年的所有课程,满足城乡居民不同人群多样化学习生活需求,优化社区居民学习环境。
加强社区老年教育,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学校。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纵向)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横向)的统一组合[3]。面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急剧增多,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正面临着发展的好机遇。目前,社区老年教学点少,无法满足社区老年人学习需求的现实,要认真做好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工作,大力开展老年教育,解决社区老年人学习难问题。坚持“学乐结合、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面向社区老年人群开展健康心理、文化休闲、兴趣爱好、体育艺术等培训,丰富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加大整合力度,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要打破教育资源所有制界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1915 年,美国的杜威(Deway)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4]。为此,首先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驻地行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资源,包括场地、教学设施向所在社区开放,公共教育设施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宫、文化馆、电影院、运动场地、会议室及公园等也要向市民开放,如城乡社区内学校的操场,计算机房要向市民开放共享;其次要整合人力资源,调整、充实、完善社区教育师资人才库,挖掘社区内人力资源,组织社区内的技术专家、学者和有一技之长的社区成员成为社区教育的志愿者,为社区教育提供师资人才。各级社区教育机构在改善社区教育办学条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
(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社区团队
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社区建设和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在人员方面,各地都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专兼结合,适应本地需求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结合上级有关社区教育工作部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者理论与管理实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社区教育骨干学习参观和考察,开展工作者适应性和资格性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与整体水平。积极组织各类社区教育论坛和调研,发挥社区教育群众性专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跨市县跨地区社区教育协作组织发展,加强社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师资、后备队伍的建设,加速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而又有丰富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学习型社区团队。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R].渝办发[2012]300号.
[2]鲁昕.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 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