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

篇1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数字出版业为例,2006年底整体收入达到200多亿元,其中网络游戏收入达到65亿元,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收入达到80亿元。我国目前有超过3.5亿的动漫读者和观众,是全球最大的动漫目标消费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长沙等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在这些城市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正悄然崛起。

北京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6年确定了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北京798艺术区、中关村软件园等首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且分别给予重点扶持。200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81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GDP比重10.3%;从业人员达89.5万人,同比增长6.6%。在上海,2005年11月,由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和上海市统计局共同了全国最早的上海创意产业重点指南,到2006年12月,由市政府授牌创意产业聚集区达到了75家,园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21万平方米,增加值达到了289亿元。

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这意味着国内文化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大,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在形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大大拓展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与科技、经济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节能降耗无污染等特点,在诸多产业中引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潜能与聪明智慧,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然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中小企业多而有实力企业少、企业融资较难、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加强和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瓶颈。

那么,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首先,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调动企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都非常重视这方面建设,地方政府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扶持措施。这种政策上的扶持和引导给这一产业的发展以巨大推动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并参与建设。

其次,要加大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进一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产品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其实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合法权益,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通过园区的建设,发挥其带动、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培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式。创意产业园区具有聚合、丛集和融合、交汇功能。产业园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群集具有特殊的优势,地理位置接近也许会产生集群间的激烈竞争,但企业间却可以分享信息资讯,聚合特定的需求,继而降低交易成本。

篇2

国家新媒体产业成立新媒体产业研究院,是希望作为产业研究的先锋机构,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引导产业研究方向,协助产业健康成长。研究院院长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担任。

会上,李京文院士以及研究院的特邀顾问就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招商战略和项目评价标准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为基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京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新媒体产业研究院院长

把新媒体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眼光的选择

新媒体产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是关联度广、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智力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其对相关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比10。经济越发达,新媒体产业的影响力就越显著。大兴选择新媒体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具有超前的眼光,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

树立快速发展意识,加大对大兴新媒体产业的扶持力度

大兴的新媒体产业存在着资源分散、规模偏小的缺点。从全市范围来看,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所占比例偏小,2007年,大兴区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32亿元,仅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1%。而且,大兴的传统产业是农业,这使得大兴发展新媒体产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市区两级加大扶持力度。大兴发展新媒体产业同时还要有战略眼光,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之外,还要更多地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项目。大兴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并设立了扶持资金,但是力度还嫌不够。要抓住地铁四号线延长线建设和首都第二机场选址这样难得的机遇,加速发展。

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伯班克(Burbank)以前也是一个小镇,正是由于抓住了发展机遇、由一个农业小镇成长为工业小镇,最后成为媒体之都。由于大兴区与伯班克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有着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使得伯班克的经验,可以拿来为大兴所用。大兴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并不发达,这其实给了大兴一个特殊的机遇:越过二产,向三产转化,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改变发展模式,与生产业相结合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业结合起来发展。优化集聚区未来的方向,从龙头企业开始引入,通过先集聚大型企业来吸引中小企业的聚集,例如“央视模式”。中小企业作为头脑风暴的发源地,其培育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重视创意产业投资公司的引入

新媒体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应考虑引入技术支撑企业来承担基础建设问题,还要考虑引入创司。创意产业对创司的依赖性很大。另外还要考虑引入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加强国际联系,扩大贸易行为

未来发展中,新媒体产业原有的信息网络市场不仅要传播信息,而且要发展成无国界的网络交易平台。很多大型网络公司从一种简单的信息传播平台,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交易支持,逐渐发展成网络交易市场,这种发展模式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建议基地加强吸引与国际联络的中介公司,做产业品牌、做园区品牌。

姚涵 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从招商战略而言,3G概念的出现会带来网络文化的变化。目前,国家已经整合了五家电信运营商,新的运营商将获得3G运营牌照,围绕3G的上市公司国内有20家左右,手机网络文化产业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G成熟后,游戏、音乐、电视等文化娱乐项目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建议基地从招商上重视3G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加大对这方面的招商力度。

董震 中国教育电视台运营总监、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支持和规划,更需要体制上的支持,特别是针对新型产业的发展。

目前,新媒体投资资金非常活跃。基地拥有土地、区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自有优势,吸引投资资金进入,建立自有的新媒体投资平台。

梁昌新 北京市发改委委员、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突出利用外脑支撑力量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聚集众多卓越的外脑资源,要通过外脑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

突出主导产业和差异化发展

要突出新媒体特色及主导产业,重点抓生产业的发展。要关注龙头企业和品牌要素,重视重点企业发展,为其提供支撑环境,促其落地,达到产业集聚的目的。

创新改革助力产业发展

机制创新,政策先行,鼓励促进运营企业上市,采取贴息支持、创新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要与金融创新融合,利用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项目评选机制要创新,制定符合基地发展的引入模式,不能只重视速度,忽略产业质量,要考虑主导因素、优势,通过筛选,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做好服务创新工作,为企业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管家式服务。

马彦民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如何吸引创意要素集聚是大兴、是基地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是要增强发掘技术企业的敏感力,注重创新技术、资本、人才的结合;二是重视人才引入,低端人才可以自行培养,高端人才要重视引入,要有足够的人才吸引政策,充分利用研究院的人才集聚能力,吸引人才来到大兴。

熊澄宇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

新媒体这个概念的界定是相对的,是一个时间的、发展的概念,新媒体是永不过时的概念,火炬中心将这样一个永不过时的基地放在大兴意义很大。广告、媒体产业都出现了整合现象,软硬件企业、内容企业向新媒体整合平台集聚,整合是新媒体的趋势。

如何将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国家基地,针对招商策略,应从以下四个角度考虑:

论证:目标定位要合理,应设定有限目标;

平台:基地就是一个平台,应将基地建设成为“共赢平台”;

篇3

开幕式由“雅戈尔之夜”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拉开序幕,以回顾15年服装节发展历程、弘扬宁波服装文化、展望宁波服装产业发展前景为主线,通过“明星、名模、名企、名牌”的展示和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重在营造氛围,渲染服装节的节日气氛。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代表市委、市政府致开幕词:宁波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宁波已成为中国服装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主要出口城市,服装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依托雄厚的服装产业基础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宁波国际服装节已历经15个春秋。宁波服装产业坚持走转型升级之路,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品牌效应,提升设计研发能力,为丰富人们的服饰文化和精神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后,“雅戈尔之夜”大型主题晚会上演。开场舞《炫》、《春天的风铃》,诠释着云想霓裳影、玉想水晶心。雅戈尔集团旗下的4个品牌分别演绎四季服装秀,与春花、夏风、秋月、冬雪有机串联起来,令观众身临其境。音画诗《东方霓裳》,锦衣飘袂,人面映红,梦幻迷离,长卷挥洒……全新创意理念的舞美设计,令人惊叹不已。

篇4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的新兴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的产品链条长、分布领域广,既包括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展示和销售,也包括与动漫形象有关的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产品生命周期长、附加值高等特点,是市场化程度高、成长空间大、发展前景广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动漫产业。2006年,国家出台了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对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从当前情况看,尽管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产量上已经跻身世界动漫大国之列,但是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和发展效益等都不高。促进动漫产业高水平发展,当前应特别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提升发展质量 从增速和产值等统计数据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可以说“如火如荼”,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如果从发展质量和水平看,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可以说刚刚起步。提升动漫产业发展质量,需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拓展产业链条。着力改变部分动漫企业主要搞外包、做代工和进行简单模仿加工的现状,努力增加风俗、时尚和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系列产品。二是提升产业内涵。紧紧扣住时代脉搏,不断丰富动漫产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平,推陈出新,多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三是增加科技含量。一方面,加快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动漫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动漫产业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大幅提高动漫产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效果。

优化体制环境 促进动漫产业高水平发展,必须在优化体制环境上做文章。首先,建立有效推动机制,通过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发展市场组织等,形成政府与市场、国有与民营、专业部门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促进的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动漫技术与产品创新机制。其次,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全面建立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创新的支持体系;积极探索运用风险担保、基金支持、证券融资等手段促进动漫产业加快发展的机制与途径。第三,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针对动漫产业的特点,立足于保护产权、鼓励创新、优化环境,制定一整套法律规章,努力营造有利于动漫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篇5

创意产业是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经济的结合产物,包括多种门类,主要有广告、艺术、古董、漫画、设计、时

装、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13个行业。虽然它的涵盖范围广,但并不是某一门类单线发展的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综合”的形式,在它所涵盖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进行重组与合作。通过这种“交集”的方式,选择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以使文化与经济两者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形成创造性的发展态势。创意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创意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世界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一些老牌的工业国家率先向创意产业型国家进行过渡,逐渐形成成熟的创意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体化的格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先行国家,以创意产业取得的庞大经济效益掀起了全球创意产业蜂起的浪潮。

中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一些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以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的创意产业全面发展。创意产业为我国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其市场还不成熟、需求关系还处于波动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致其具有高风险的显著特征,但这个新兴产业的良好前景与经济效益还是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中国的创意产业快速成长带来的是创意产业人才的急速需求加剧,而中国各高校对于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供求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人才数量稀少和创新能力缺乏两方面。人才的稀缺可以加大加快培养力度来解决,因此,从半个月到几个月的快速培训班、中等技术学校到高等院校的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针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各种不同学历程度的培养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快速增长带来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差异的问题也非常显著。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单位所培养的学生,并非都能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其中大多数可能是只学会几个软件使用的技术员,或处于一种“临摹”状态的设计学员,称得上“人才”的只占其中较少的部分。然而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它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人才资源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产业要素。这种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的状态下只能通过竞争来识别人才,往往通过大浪淘沙以后,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剩无几。这样就形成一方面大力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的缺口还是不断扩大的状态。要解决两者的矛盾主要应认清培养创意产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必须明确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才能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艺术设计教育应培养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创意产业人才

篇6

关键词:海峡两岸;文化创业产业;核心看法;发展现象;对比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至关重要。在此形势影响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并促进了该产业发展。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间接地增强了东方美学的宣传效果,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范围对比分析

通过对台湾地区文化相关文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创意理念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价值信息量大的智慧财产,具有良好的就业潜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行业。同时,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有效性,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相关规定,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这些部分:(1)包含音乐与表演展业、工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艺文类;(2)包含流行音乐、电影产业及多种相关产业的媒体类;(3)包含建设行业设计产业、品牌设计产业及其他设计产品的设计类;(4)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数字内容类。这些文化类产业的合理划分,确保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有效性。[1]相比台湾地区,大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范围也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像经济、政治、文化等,在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扩大,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层、延伸层及核心层。与此同时,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在不断完善,认为该产业是有关文化产品及相关产品集中体现的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这类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包含各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方面的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出版发行服务等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有关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各种活动;(3)各种文化用品生产制造活动;(4)有关文化产业中文化专用设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其他领域都是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要补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至关重要。[2]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异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满足民众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区别在于:大陆关注的是有关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及不同的服务环节;台湾地区关注是的文化产品的各种创意活动。而海峡两岸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有关其中的核心内容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主导产业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当前形势下数字内容产业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而各种时尚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因素形成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客观地说明了资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内容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利于加快该产业在大陆的发展速度,并为其朝着国际市场更好地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多种产业类型,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中的优势体现,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优势。台湾地区文化创业产业中强调了“创意生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即将创意生活中的所有产业集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深层次、高服务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更加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感体现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未来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意生活产业,主要在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将会重视高品质生活追求,为创意生活产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3]

(二)二者在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

虽然当前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其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在国内这类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明显,也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优的是直辖市,然后是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以北京市为例,其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心,在所有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位,无论是文创企业、人员数量还是总量规模,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利润价值都在增加。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826.3亿元,在北京市的经济比重占到了13.2%,客观地体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4]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并不明显,而协调性、均衡性正成为该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特征。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通过对群聚效果利益创造的重点关注,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确保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台湾地区通过大力支持各地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了群聚效应的高效利用,为自身的文创供应链形成提供了保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三)二者在驱动力方面的差异

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积极影响,大陆文化创意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高,确保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于:人才数量充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驱动模式的支持下,大陆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在不同的营销文化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像内容商品营销文化、博物馆营销文化、城市营销文化、在地文化营销文化,隶属于台湾文创产业方面的重要驱动因素,关系着该地区这类产业整体发展稳定性。[5]

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文创政策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台湾地区通过相关文件的方式,对文创产业定义、内涵、范围、价值等进行了充分说明,强调了其在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方面的优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台文创产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流行音乐产业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从不同层面上给予这类产业发展更多的保障。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说明。这就需要文化建设中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中也对文化创意与社会行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理及其他深化改革小组成员给出了指导意见,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基本国情,将这类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层面,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6]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两岸文创政策转变分析

受到区域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中了一系列的规定,为创意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陆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更加注重全民素质提高,并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使得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陆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也希望联合各方力量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台湾方面通过制定“厚植文化国力”等政策,也给予了文创产业发展更多的支持,促使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过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文化宣传渠道、打造高效的文创交流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海峡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两岸未来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意义重大。[7]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未来海峡两岸应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定位方向,把握好其发展契机,并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保持这些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共识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4(12).

[3]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平台[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4]杨梅.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5]宋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举行创意创业创客[J].台声,2015(22).

[6]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3(5).

篇7

关键词: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限制因子;生态化;对策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对于我国民族统一、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不仅在经济、政治方面竞争,同时也必须在文化上树立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起步较晚,在体育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模式也比较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明确我国体育发展存在的限制因素,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制定生态化的发展对策。

1.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1.1体育文化产业的内涵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指社会上以提供体育文化产品为主的经济部门的总和,其中,体育文化产品主要包括体育服务产品和体育用品两类,经济部门不仅包括当前我国从事体育产品生产的企业,同时也包括各种以经营性活动为主的其它企业或机构。具体来说,体育文化产品包括体育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提供的体育文化服务、体育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等。要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辨析,从广义的角度看,体育文化产业指的是以体育为依托,利用各种社会化的途径,为社会大众服务,实现对我国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的新型产业,它是我国体育和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势。狭义的体育文化产业指的是与体育比赛、体育健身、体育影视等密切相关的体育文化产品的生产、体育文化传播服务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等。总的来说,体育文化产业是具有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产业,它既有鲜明的体育文化属性,同时也具有独特的体育文化内涵。

1.2体育文化产业的特征

1.2.1可持续发展性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综合价值较高,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分工发展的要求,体育文化产业也逐步转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当今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正逐步朝着科学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体育用品生产过程中以及各类体育活动开展中都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1.2.2双重价值性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的核心的无形资产,它是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连接纽带,利用无形的体育精神和有形的体育物质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精神价值,同时也具有物质价值的产业,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体育文化产业都具有无法取代的价值,从性质上看,体育文化产业能实现物质消费和精神基础的兼容,文化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发展的基本要求,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人们的文化需求为基础的,完全满足我国精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从产品上看,它主要以服务类产品为主,可归为我国的第三产业,因此,它又是物质消费类的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渠道,降低社会失业率。1.2.3统一性和融合性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已经逐渐由文化产业向着经济产业发展,其具有的观念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正逐步融为一体,并越来越凸现出来,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文化知识在全社会的认同感,让体育文化产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财富。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学会区分其经济属性和观念形态属性,同时也要认识到二者的交叉点。一方面不能仅仅追求体育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而忽略其精神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只看到体育文化产业的观念形态属性,而对其经济属性视而不见。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价值,这两者都已经深深融入在了体育文化产业之中,因此,必须明确二者的统一性,不能以实现某一种价值而牺牲另一种价值。自2003年起,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在刚开始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这些政策的重点大多是放在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就难免忽略了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精神财富的价值,体育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不管是从当期还是长远的发展来看,文化产业都将朝着与其它相关产业相统一、融合的方向发展。

2.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

2.1缺乏资金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缺乏,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融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在融资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筹资方式不够灵活、金融参与度低以及融资模式落后等,例如,一些在现代经济中经常运用的债券、股票等筹资方式,基本上很少在体育文化产业中运用。第二,投资结构不合理。对于体育文化产业的投资来说,其本身是一项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在投资结构上应更加注重对一些文化战略后备资源的投入,但是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中,大部分资金都偏向于效益高、成本低、运作周期短的文化产业项目,而忽略了真正具有价值的长期性项目的投资。第三,投资渠道单一。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投入资金大多数来自于政府,国内个人资本以及国外资本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体育文化产业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狭隘,许多文化产业项目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不得不取缔。

2.2创新型人才不足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持久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的好坏也与创新具有直接的联系,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团队,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相关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的数量非常少,在管理、决策、规划等方面具有较高实力的人才更是十分缺乏,不少体育文化企业在用人机制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企业领导层的人才观严重扭曲,认为只有命令式、服从式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这就导致一些本身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被埋没,最终影响到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创新型人才缺乏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不具备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导致企业的在职员工看不到自身的发展前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就不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就算原本具有创新的才能,也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磨灭。

2.3未树立品牌效应

不管是对于何种行业来说,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品牌既是一种荣誉和信誉,同时也是一种效益,树立优良的品牌,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人可能对品牌并不陌生,它是指一种能够对企业带来增值的无形资产,品牌的增值也可以看作是附加值的不断提升。一般来说,品牌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并通过口耳相传积累起来的总体印象。对于体育文化品牌来说,其涵盖面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某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也可以是全球化、世界化的精神财富。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品牌效应的缺乏是阻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虽然我国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但是这些体育项目由于流派众多、鱼龙混杂,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体系,导致许多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至今仍与奥运会绝缘。

3.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对策

3.1采取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要让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实现生态化、持续化的发展,首先必须在融资渠道上下功夫,解决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问题。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励实施政策,吸引更多的个人资本和外资投入到体育文化产业的建设中。其次,要优化投资结构,在一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长期性项目上增加投资。最后,要完善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利用知识产权等精神财富来筹资。

3.2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体育文化产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在人才的选拔上严格把关,要求入职人员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其次,国家相关体育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等应积极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机制,采用企业和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创办专门的体育文化教学培训基地。最后,国家体育局必须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工作,注重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之成为视野开阔、具备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3.3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起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将中国的武术、龙舟、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推向世界,使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品牌支撑。第二,要打造现代化的创意性品牌,通过借鉴东西方体育文明,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和灵感,创建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体育文化品牌。

4.结语

总之,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变成一种兼具观念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新产业,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正逐渐朝着产业经济进军,体育文化领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各种经济产业之中,为其全方位的交叉成长提供了可能性。针对当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因素,必须采取生态化的发展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晓静.山东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谷会丰,于海溶.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07,(1):39.

篇8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历史文化街区

[DOI]10.13939/ki.zgsc.2016.38.128

1 文化创意旅游的理论内涵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马波指出:“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概念,旅游文化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种,文化旅游是运动范畴,属于旅游活动的一种类型。”文化创意旅游也称“创意旅游”,2000年Crispin Raymond与Grey Richards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及其定义,即:“游览过程中旅游者通过积极参与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学习,激发自身创意潜能,以体验目的地文化氛围的旅游形式。”2003年,创意旅游新西兰(CTNZ)认为,创意旅游是“通过非正式的、亲自动手的工场参与和创意体验提供了解地方文化的真实感的一种更为可持续的旅游形式”。2006年,创意城市网络提出:“创意旅游是可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性、参与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学习当地艺术、传统以及具有特色的象征性文化。”该年,国内学者基于产业和整个行业的视角,将创意旅游看作一种行业发展新路径和产业发展新模式,归类于创意产业的衍生品。2007年,厉无畏等提出:“创意旅游是以创意产业思维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用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转型的全新旅游模式。”本文认为,文化创意旅游的基础和源泉是文化,对文化进行创新、突破和发展,使之与文化旅游资源和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产品,不仅可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更能使文化创意体验产品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 文化创意旅游研究综述

2.1 国外文化创意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围绕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及游客在文化创意旅游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Paul认为旅游及文化活动是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途径。Cofer等通过游客调查发现,文化旅游者中不乏对文化、遗产或民族独特风情感兴趣者,并认为这是参观宾夕法尼亚州遗产景点的主要动力。Beatriz指出,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文化更新模型对塑造旅游地形象具有重要影响。Richards认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参与文化学习,激发创意潜能,体验目的地特有的文化氛围,且游客的创意旅游行为主动而积极,属于学习式而非观光式。

2.2 国内文化创意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相关问题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选址与开发等。张玉蓉、郑涛和李平生探讨了文化创意旅游及其产品的内涵,认为需要新的机制、模式及政策体系与之相适应。傅晓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定义、开发、问题及方案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周钧、冯学钢提出,文化本位及创意基准是创意旅游的基本属性,创意互动是构成创意旅游的关键。张建重点研究了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白雪艳研究了我国创意产品的消费市场及其发展。冯学钢、于秋阳通过分析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品种形态,研讨了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途径。厉无畏、王慧敏、孙洁总和赵玉宗总结了创意旅游的核心要素和特征,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构建了创意旅游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王燕军以上海创意产业为例,研究了影响创意产业选址的区位因素。王兆峰、黄喜林探讨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策略。厉无畏认为应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转化,从而释放文化生产力。郑斌、刘家明、杨兆萍从“一站式体验”角度出发,总结提出了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开发的主要模式和对策。蒋莉莉就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模式等进行了研究论述。王欣、杨文华根据文化创意旅游系统模型研究,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的对策建议。陈青霞对外国入境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研究后,分析提出了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3 北京正阳书局搬迁前后的比较研究

北京正阳书局是传播北京历史文化的民营实体书店,不仅有古籍善本、北京老地图,还有第一时间上架的、有关北京文化的出版物,是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的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经营店。通过多次前往北京正阳书局的新址和旧址进行访谈与调研,不仅对周边环境、客流情况及主客双方的心理有了清楚的认知,还通过对比分析与逻辑思考对正阳书局搬迁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3.1 新旧址旅游发展对比

正阳书局原址――大栅栏历史街区位于北京市核心地带,乃旧城最古老地段之一,文化产业集聚,老字号多,是国粹艺术瑰宝京剧和宣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士人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有机交融使其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十分凝重深厚。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大栅栏被定位为城市中心服务大众的文化旅游商业区。旧址书局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传承了京城文化的真谛和底蕴,内容和空间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典范。到该处旅游的大多为外地或外国自由行游客,其次是跟团游的外地或外国游客,以及一些有着在老地方买老字号商品习惯的北京居民。

2004年12月,大栅栏地区开始大规模整治工程。2007年5月,大栅栏商业街启动了“推倒重建”式的整体改造。北京正阳书局旧址位于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廊房二条76号,经营面积20平方米,受改造工程影响需要搬迁,且因西城区政府有文化扶持政策,其对文物的保护开发政策与正阳书局的理念不谋而合,故搬迁至砖塔胡同较受支持。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被称为胡同之“根”,且有历史达七百多年的万松老人葬骨塔,作家鲁迅和张恨水故居等古迹。

3.2 供需双方需求对比

在笔者访谈的游客中,约一半是因朋友介绍而专程来此,如一安徽客人即是从朋友处听说而专门抽出半天时间来看看,湖南客人小齐则是无意间来此,发现此处可提供很纯粹的北京文化产品而收获颇丰,还有专门来寻古琴谱的老艺人。也有些客人是因报纸、电视或新媒体上的宣传慕名而来。接受访谈的游客们大多对正阳书局赞不绝口,表示会介绍给亲戚朋友。可见书局特色的创意旅游体验产品受到游客青睐,并产生了很好的口碑效应。此外,虽然原址二十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使游客量受到一定限制,但基于京城文化真谛和底蕴、内容及空间的考虑,以及深深的老北京情怀,店主决定改造完成后,将旧址作为总店来经营,而新址成为“分号”。

3.3 市场容量及结构对比

据已有研究,文化创意体验产品与市场及文化背景关系密切,而北京正阳书局搬迁后,市场及文化背景变化很大,但却能经营良好,乃典型反例,其市场容量及结构值得探究。

旧址大栅栏商业街上业态齐全,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老字号商铺,是老北京的一大缩影。“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悠”,偶尔逛逛老城大栅栏已成某些老北京人的习惯。从中可通过翻看北京老地图、拆迁胡同老照片等回忆起20世纪生活的影子,故北京居民和外地、外国普通游客成为旧址主要的客源市场。在砖塔胡同,顾客虽然不如大栅栏街区日常的游客多,但经营面积增大,内容更加丰富,老北京人也依然会冲着书店前来,还有很多北京或外地学生会来看老北京的书、展览、创意小产品等,故搬迁后顾客减少得并不明显,很多北京居民及年轻学生成为正阳书局在砖塔胡同的主要客源市场。据笔者调查统计,周末客流量为一千人左右,平日约为周末的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二为北京居民。

4 结论和建议

4.1 文化系统割裂的影响

北京正阳书局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典型,一般来说,离开大栅栏这一历史文化街区必会受到缺少可持续发展资源和可融合业态影响,而降低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实际上却经营良好,可见,砖塔胡同虽不是同类历史文化街区,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依然促进着正阳书局的发展。

4.2 政府支持与公共资源

政府支持是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产品发展良好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公共资源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竞争和发展机会,也促进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在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政府对北京正阳书局虽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主要是对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大力保护及促进发展的决定,如与大栅栏历史风貌相匹配的街道设施资源建设;在砖塔胡同新址,政府对正阳书局的支持更大,不仅提供了较大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但在公共资源的问题上,由于周围都是与文化创意旅游不相关的店铺,仍受到缺少公共文化资源的影响。

4.3 市场结构的变化

不同地址导致客源容量及结构变化较大。在大栅栏地区,正阳书局的主要市场是外地、外国游客,尤其是跟团游客比在砖塔胡同多,以及一小部分北京居民和为了寻找古籍而特地找到书局的“老北京”;而在砖塔胡同,正阳书局有三分之二的顾客为北京居民,其中土生土长者过半,其他大多为年轻学生和部分自由行的外地或外国游客。市场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跟团游的游客及北京居民的比重上。

4.4 独立营销的作用

独立营销是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产品、独立实体书店的主要营销方式,北京正阳书局也不例外。正阳书局对北京文化资源吸引力较大,形成了独立营销中很重要的口碑营销,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效果。此外,报纸、电视及新媒体营销也吸引了大量北京居民和对“老北京”文化感兴趣的外地游客,而对一般外地或外国游客,尤其是旅行社团队游客,影响则远小于大栅栏书局。可见独立营销对跟团游客影响减小,而对北京市民的影响增大。

4.5 文化系统及市场

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体验产品应依靠于同类文化系统及市场才能发展良好,但北京正阳书局搬迁新址后仍经营较佳,可见北京正阳书局体验产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其特色鲜明,且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拥有良好口碑。可见,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政府支持、独特唯一性、良好口碑及文化传承性,对其在文化系统剥离及市场割裂的新址成功生存意义重大,但资源独特性是其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重点项目;选择模型;考量因素;文化产业;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1-0144-005

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地选择、确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文化部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形式,公布每年的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3―2015年,《手册》共收录了5721个项目,涵盖了11类重要的文化产业行业。除了全国层面,地方政府分批或分年度陆续出台了本地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名录,或以文化产业“投资推荐项目”、“引导资金补助项目”、“招商指南”等形式确定了本地区文化产业鼓励投资、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有的是科学分析的结果,也有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如何科学、理性地确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时应该考量哪些因素,这是学术界和理论界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模型构建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模型由两大系统构成: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供给系统包括文化资源、人力与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三大要素,需求系统包括市场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三大需求(见图1)。

(一)供给系统分析

供给系统分析是文化可能性分析,主要分析本地区是否能够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提供资源要素(文化资源要素、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和资本资源要素)支撑。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之间文化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结构、形态与特征各不相同,依托本地区特色和优势文化资源形成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才能具有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高智力性产业,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各国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1]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人力资源的素质决定了文化产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的竞争,实质是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人才的蓄积培育和市场配置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关键要素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工具、新资源、新载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3]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将文化创意转变为现实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只有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技术对接、结合,文化产业才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诞生新的文化产品和产业形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向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项目倾斜,方可取得预期成效,获得持续发展。

我国的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文化产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文化部网站关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调查显示,有74.1%的参与者认为“很难,几乎不能融到资”,16.3%认为“还行,有些项目能融到资”,仅有0.9%认为“很容易,不存在任何困难”。资本投入量和资本门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本资源匮乏,文化产业项目就不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造,也就没有必要将其确立为“重点项目”了。

(二)需求系统分析

需求系统分析是必要性分析,主要分析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能否满足本区域或更广阔地域的当前或长远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市场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和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

经济属性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文化产业具有经营性特征,文化产业主客体的关系可以表现为纯粹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4]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源于市场需求,适用于市场经济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文化产业经济体。因此,现实的与潜在的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与确立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产业改革创新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型的重要引擎[5],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确立,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需求。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承担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还必须考虑文化效益。在选择模型需求系统中,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是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内在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独特部分。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提炼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需要考量的五大因素:地域特色文化(源于供给系统中的文化资源要素)、前期建设基础(源于供给系统中的人力与技术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市场发展前景(源于需求系统中的市场需求)、区域产业结构(源于需求系统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文化遗产保护(源于需求系统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需求)。

二、模型的供给系统考量因素

(一)地域特色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这是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文脉基础。一个区域上马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切忌罔顾本地特色与优势文化资源,盲目跟风,简单模仿,东施效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纷纷上马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娱乐项目,全国各地建设了400多个内容基本雷同、照搬照抄、缺乏个性与创意的“西游记宫”,丧失地方文化特色,有的甚至走向庸俗化,不仅导致经济上的亏损,而且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伤害。

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其地方特色文化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以赵王城遗址为代表的战国文化、以邺城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黄粱梦吕仙祠为依托的梦文化以及以馆陶黑陶、磁州窑为代表的陶瓷文化。邯郸市在建和拟建的赵王城遗址公园、邺城遗址文化产业园、梦文化中心、馆陶黑陶生产培训基地、磁州窑文化产业基地等五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就是依托上述四大地域特色文化凝练而成。湖南省株洲市的地方文化主要体现在炎帝文化(神农文化)、陶瓷文化和红色文化三个方面。陶瓷艺术产业园、神农耕食文化创意农业园、神农谷文化旅游区、杨得志故居、茶陵村保护与开发等重点项目植根于株洲本土特色文化,需要重点扶持,优先发展。

在民族地区,虽然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不高,但各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依托民族特色文化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比较优势。2014―2015年,自治区共有12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含续建项目),除了两个文化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外,其余项目全部以特色文化为依托(见表1)。

(二)前期建设基础

经过若干时间的前期建设,区域内某些文化产业类型或项目往往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这种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初步形成品牌效应,知名度较高;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经济基础较好;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力资本较充足;形成若干较为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明显。选择已有一定前期建设基础的项目作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动漫产业还没有引起其他地区重视的时候,常州市就绘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蓝图并付诸实施,常州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批、江苏第一家“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常州市已经形成了动漫产品研发制作、动漫衍生品开发、网络游戏、软件设计、数字娱乐、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集群,培养了一大批动漫产业人才,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动漫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了多家知名的动漫企业。2009年,在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审核认定的国家首批100家动漫企业中,江苏有15家动漫企业入选,全部集中在常州。鉴于常州市动漫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继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有望取得更大的效益。近几年,常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明显向动漫产业项目倾斜,2011―2013年,动漫及其衍生项目占全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比重均在30%左右(见表2),这些项目多数来自人力、技术、资本资源较为雄厚的重点企业。

三、模型的需求系统考量因素

(一)市场发展前景

科学地选择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甚至需要具备超前的市场预判能力,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内生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切忌盲目跟风,亦步亦趋。

主题公园的建设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近几年,主题公园新一轮投资热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新建的主题公园超过100家。主题公园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创新。但同时必须注意到,主题公园投资大、占地多、门票贵、消费高、游客重游率低,最好建设在经济比较发达、流动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而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宜布局多座。有的中小城市不顾市场实际情况,盲目上马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刚开业的时候尚可维持,随后游客量不足,亏损经营;有的地方互相攀比,不顾主题公园空间布局规律和市场前景,同一区域内上马多座主题公园,造成恶性竞争。

近几年,影视基地建设成为许多地方文化产业的“新宠”,一哄而上的影视基地项目重复建设,陷入混乱的无序竞争状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中,80%亏损,15%收支平衡,仅有5%能赚取微薄利润,其经营状况比当年主题公园的局面还要糟糕。[6]如此众多而分散的影视基地,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影视产业集群,没有打造完整的影视产业链,最后只能是“有场无剧、人去城空”。无锡的影视传媒产业起步较早,始建于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影视基地之一。但是,现有的提供外景拍摄场地、设备和服务,收取场地租金和服务费的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将被市场逐步淘汰。数字和3D技术等科技发展给影视制作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现代数字制作手法正在改变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数字电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面对影视基地转型的市场挑战,无锡市提出建设数字电影产业园重点项目,致力于高新技术形式的3D、高清巨幕等电影的拍摄与后期制作,这是科学理性分析市场发展前景的结果。

(二)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经济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配置,既是行业分工的产物,又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优化)和高级化(升级)的过程。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布局,既要充分考虑现有区域产业结构,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又要积极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业是桂林最具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的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居主导地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标志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桂林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中心进行产业布局;桂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与布局,要服务于“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总目标。桂林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包括旅游演艺类项目“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景区类项目靖江王城及王陵景区、龙胜黄洛长发瑶寨景区、阳朔瑞盛旅游休闲区等,都是充分考虑了桂林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旅游产业)而设立的。

在传统产业主导的区域,新兴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与传统产业的战略关系,促使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升级,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7]在传统工业、制造业占主导的区域,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应该着重考虑传统优势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的融合,以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生产性文化服务业项目(如工业设计、广告会展、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具有广泛的产业融合性和密切的产业关联性[8],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时要给予特别关注。

陶瓷业是景德镇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景德镇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要优先考虑陶瓷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催生出来的项目。陶溪川国家陶瓷文化产业园、古窑民俗博览区、三宝陶艺村、陶瓷名坊园、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保护、陶瓷艺术创意中心、陶瓷博览会、乐天陶社创意市集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体现了景德镇传统陶瓷业与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创意、软件、旅游、会展、电子商务、资讯传媒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升级。

对于产业结构面临根本性调整的区域,要根据确定的产业方向,凝炼设计若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成一批标志性的文化产业工程,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作为传统煤炭城市、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河南省焦作市以旅游产业和太极文化产业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的突破口。云台山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从2006年起就被列入河南省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中国太极城、太极服装、东方太极文化论坛和太极文化特色街等项目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在一系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下,焦作市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区。

(三)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甚至存在矛盾。文化遗产保护的落脚点是“保护”,是公益性事业,文化产业的落脚点是“产业”,是以追求利润、产品的价值增值为目标的。但文化产业又有其特殊性,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产业项目的基础,文化产业项目具有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认同的功能和使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选择,除了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外,还要充分考虑利用重点项目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基因传承。

在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遗址公园项目是文化遗产保护类项目的典型代表。古人类遗址的旅游开发一直是业界难题,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故宫同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游客稀少,全年游客量(约15万人)甚至不及故宫4天接待的游客量。单纯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建设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遗址公园,多半是亏损的,但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邯郸市“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湖南省长沙市“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考古公园”、山东省“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赤峰市“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大抵也属于此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资源丰富的苏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市2014年度71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中,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有张家港金村古村文化保护、香山景区历史文化展示、太仓浏河古镇文化产业园、吴江黎里古镇综合保护、盛家厍历史街区改造、吴中东山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相城御窑金砖博物馆、姑苏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工业园区斜塘老街、苏州古建老宅保护修缮等12项以及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参考文献:

[1]顾江,昝胜锋.亚洲国家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6):38-41.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问题与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14-118.

[3]王颖,支大林.文化产业生成、运行和发展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2,(9):19-23.

[4]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属性与运动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13.

[5]张鸿雁.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与行动逻辑[J].江苏社会科学,2014,(4):7-8.

[6]秦毅.影视基地建设“虚火”当降[N].中国文化报,2013-9-3(2).

篇10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其发展需要金融产业的支持。在提供金融资金投资机会的同时,文化产业也促进金融产业进行机构改革和产品创新,二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文化金融产业。文化金融产业是当今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金融产业,可以提高两个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本文就两区合并对原宣武区的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威胁和机遇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城市规划;文化金融业

一、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势

1.增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首先,新西城的构建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专项规划,核心区与旧城保护区基本重合。两区合并后可以使新西城历史文脉更加完整,文化资源更加充裕,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区划调整后,新的西城区将会继续在已有的基础上,按照“低碳、宜居、科技、文化”的标准修缮一批会馆,使之成为承载和弘扬宣南文化的重要文化阵地。新西城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到2020年,打造会馆和名人故居产业集群,形成一个文化地标。宣南文化则将会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传承与超越。

2.加强行政,均衡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步伐

之前由于行政区划分过细,宣武区和西城区的发展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宣武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滞后。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既有利于对现有的空间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两个区的综合实力,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可以解决之前管理薄弱的状况。通过行政区域的合并更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可以集中力量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

3.整合商业资源,加强文化金融产业发展

原西城区是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全区55%地域在二环路以内,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既有传统优势,又具备现代化发展优势,规模较大、行业齐全、设施先进。宣武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老字号品牌资源,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西城区。而两区合并后,在金融产业方面,新西城的优势十分显著。新西城将以金融街的建设发展带动全区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和高端服务业的大发展,不断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的优质化。北京金融主中心区 金融资产规模近40万亿。雄厚的金融资产可以为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更好的铺路,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更好的宣传推广文化金融产业。

二、文化金融产业遇到的威胁

1.经济结构有待调整

原宣武区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占全区的GDP90%左右,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原西城区是党和国家机关的首脑办公区,政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活动频繁,是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载体。总部经济是原西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家经济指挥中心、国家级银行、金融机构总部大多设在区内,金融业是主导产业,其经济总量占全区GDP40%以上。从原宣武区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来看,第三产业都主要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可以看出,虽然原西城区和原宣武区在合并前后,在金融业都有很大的投入与发展;但反之,在文化创意产业所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很小,发展就较为落后与薄弱。

2.相关经验缺乏

从先今新西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在某些行业还在出现亏损的状况下。2010年1月8日,北京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原宣武区成立;而且这也是原宣武区首次尝试发展文化金融产业。尽管,原宣武区政府联合北京银行为无担保或为曾得到过贷款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在与原西城区合并后,宣武区也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金融业方面,也会以依托原西城区的发展优势,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会使从事文化金融业的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充足的资金支持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创新性人才的流失

从薪酬体系来看,多数企业的薪酬设计还没有充分考虑创意人员及创意工作的特点,现有薪酬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单位还以学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而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一般的创意设计、创意文案等职位一般月薪在3000~5000元,创意总监的年薪则可达二三十万元。薪酬分配的差距过大,会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从业人员转入到其他行业中,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两区合并后,将会给新的西城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也会给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遇,从而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流失风险。

4.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待加强

通过核心区行政区划的合并调整,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空间资源,提高合并后的两区综合实力,也有利于旧四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同时减少两个行政机构,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这样符合北京历史名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但是,四个城区的政府构架是长期形成的,非常完整,合并之后,在区域整合中也面临着难题,譬如人员处理、机构管理过度等问题。

三、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机遇

2010年1月8日,北京首家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专营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宣武区成立,该中心将为包括宣武区在内的全市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新模式的金融服务,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快速的审批渠道和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1.政府政策支持

宣武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文艺院团聚集,拥有充满京味儿文化的特色项目,如前门、大栅栏、琉璃厂,北京会馆,天桥演艺园区等。目前,区域合并后,原宣武区可依托西城区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以及金融街对宣武区金融业发展的促进,西城区的金融街为北京金融行业重点区域,宣武区可以借助金融街的优势及专业知识和人才使自己的文化金融产业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及金融产品服务。同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文化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形成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2.人才资源保障

对于区域文化金融产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宣武区的特色是京味儿文化,所以应注重传统民间技艺、习俗、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使京味儿文化形式更多样,内容更精彩,对于一些老字号应更加多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使之能够有长远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同时,也应培养引进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等高端人才,为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为传统文化开辟出新的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对外合作。

3.特色品牌培养

促进特色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展现特色文化魅力。按照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的原则,应仔细选择适合宣武区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形象,积极吸引有优势的文化创意企业,鼓励扶持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体,各类中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特有的文化品牌形象。依托宣武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应鼓励各个企业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和精品化经营,不能一个模式发展。

4.竞争力加强

政府应鼓励文化金融产业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立足宣武区自有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为了防止资金、技术和人才浪费,政府应提高审查扶持企业的资质与发展潜力的力度,对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大力支持,对缺乏特色和创意企业可适当减少支持。引导优势企业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交易质量,鼓励科技、工业、建筑、规划等领域的设计产业与关联产业间的沟通合作,加速设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建议

1.培育文化金融产业的企业主体,打造优势品牌

每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由于受文化、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台湾建筑设计师登琨艳先生曾强调:法无定法,创意是不能复制的,每个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发展创意产业。因此,每个城或地区的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实际情况,适应所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如在2010年,新西城区在文博会亮相的西长安街现代演艺街区、天桥演艺区等七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就是新西城区发挥的经济基础优势、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区位优势,打造优势品牌的代表。

2.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

各金融机构应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消费信贷市场,通过消费信贷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文化产业多层次的消费信贷需求。可通过开发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品种,扩大对演艺娱乐、会展旅游、艺术品和工艺品、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报刊、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出版产品与服务、印刷、复制、发行、付费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电影产品等综合消费信贷投放。加强网上银行业务推广,提高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和休闲娱乐等行业的网络支付应用水平。

3.加强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力,具有研发设计投入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设计创作人员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便难以收回。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和尊重创新及其成果的氛围,为创新和创意成果的传播及推广应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北京市版权局则通过数字版权保护服务平台的开发和使用等手段,加大了对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4.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尽快出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出台相应的企业、产品标准,把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扩大文化体制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同时,考虑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建议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产业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倾斜政策。

经过区域整合后,合并成新西城,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对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金融优势,加强金融产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服务。重点培养相关人才,保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支撑。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金融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合作提供优良发展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西城区七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亮相文博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J/OL].

[2]促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J/OL].

[3]陈新湖,杜一宪,温建平,梁峰.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对成都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N].天府新论,2007(05).

[4]北京四区合二崇文宣武成历史,金羊网—新快报,2007年7月2日[J/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