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关于通货膨胀会计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CPI;思考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升至5.4%,创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在刚过去的2013年,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物价的持续上涨。根据渣打银行的数据,2013年期间各月份的CPI同比上涨平均为4%。物价攀升,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目前企业界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下面笔者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1 通货膨胀对现行会计模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工作主要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的。《制度》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资产、负债、权益、成本、费用和收入等会计要素规定了相应的核算要求。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先的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存在依据发生了动摇,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与稳健性原则的涵议也发生改变。此时,仍旧按照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起一连串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有:一是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值脱节,成本信息被扭曲,货币资产的购买力发生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历史成本相对于现行成本被低估;二是账面利润虚增,部分流动资产无形中被转作利润,易造虚盈实亏;三是由于资产消耗与补偿不平衡,削弱了企业再生产能力,使得资本难以保全,会侵害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四是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管理层、投资人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五是造成企业财务分配关系模糊和财务状况混乱;六是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2 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目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主要有:历史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会计、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
2.1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它,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计量单位改用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采用一个适宜的物价变动指数把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
优点:一是方法简便,只要将原历史成本会计所得的金额数据,按物价变动指数予以调整即可;二是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三是易于监督、管理,具有可比性的财务报表增强了可审性;四是有利于各方了解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财产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五是物价指数由物价部门制定,有一定的客观性。
缺点:一是指数不易选择,我国现行公告的是零售物价指数,不是生产资料物价指数,而且各地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难以统一用一个物价指数来衡量;二是在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各类资产和负债对物价变动所受的影响是不同的,用同一物价指数不可能得到正确反映,甚至相关甚远;三是每个会计期末要进行调整才能增加其可比性,工作量较大。
2.2现时成本会计模式,它采用公允价格为计量基础。这种会计模式要求对待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现行成本予以调整,再计算出现有资产由于现行成本变动而产生的,尚未实现的利润或损失。
优点:一是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因为资产按现行重置成本计量,较为接近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经营收益,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业绩;二是由于固定资产是按现行重置成本记账的,可以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资金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
缺点:一是重置成本的确定需要大量物价资料和进行复杂的计算,当找不到市场公允价格时,只能估计或按物价指数计算;二是可比性差,各期的重置成本反映了资产在不同时期的现行价值,这些数据难以相互比较;三是没有考虑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由于不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通货膨胀过高的时期,致使企业消耗掉的货币资金得不到完全补偿。
2.3不变币值的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它是不变币值会计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结合。前者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后者消除特定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而这两种物价变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从理论上看,将上述两种会计模式相结合得到现时成本/稳值货币会计,能解决物价变动带来的会计问题,最符合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
优点:既能反映一般物价变动的影响,反映货币性项目的实际购买力,又能反映个别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确保企业维持现有生产经营的能力,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准确,也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缺点:一是指数确定不易,主观性强,可比性差;二是工作量大,实物操作难度高,成本也很高。
3 我国实行通货膨胀会计面临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变币值的现时价值会计是比较完善的模式。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实行这种会计模式还面临不少问题:一是大多数国家用消费物价指数,我国采用的是零售物价指数,应进一步换算为生产资料物价指数;二是应注意科技进步因素,比如电子设备的加速折旧问题。三是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使之与通货膨胀会计相适应。 四是努力克服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和由此产生的连锁反映。
由于各个企业千差万别,很难选出一个通用的良方,这就要看企业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会计主管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选用会计模式。
4 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实施的一些思考
我国目前要在会计实务中全面推行较为彻底和完善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并不现实。对我国通货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是一个有差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规模较大的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实施通货膨胀会计对管理层来讲意义更为重大,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中小型企业,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存在的困难较大,企业不仅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一般较低,调整会计报表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再次,结构性通货膨胀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基于管理决策的需要,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积极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以有助于企业的决策;最后,目前由于我国制订统一的通货膨胀会计准则并不现实,对我国通货通货膨胀会计的实施是一个有差别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1物价变动会计的含义
所谓物价变动会计,是在物价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根据一般物价指数或现时成本数据等指标,调整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借以反映和消除物价上涨因素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或彻底改变某些传统会计原则或方法,从而更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实际情况下,一般都是物价上涨的现象,很少出现物价下跌的情况,因此,物价变动会计也被有的人称作通货膨胀会计。
2我国研究物价变动会计的原因
21会计环境发生变化
会计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乃至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等。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物价持续性的上涨不可避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物价上涨形式较为严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理论与实务就越复杂,传统会计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经济形式的要求。在物价上涨持续存在的环境下,会计理论与实务要与之相适应。我们国家虽可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却难以完全消除物价上涨的现实。为了消除物价上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不利影响,适应世界各国逐步实行物价变动会计的大环境,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国研究物价变动会计迫在眉睫。
22完善传统会计理论的要求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货币计量假设是建立在货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的。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物价上涨的持续发生,货币的价值随着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而不断地变动,币值下跌,这就使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货币计量假设下,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其符合可靠性要求。但是,在物价普遍上涨条件下,原始成本数据就不能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不同时期的单位货币所表示的购买力不同,使得货币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物价变动会计体系以完善会计理论。
23完善传统会计实务的要求
在物价普遍上涨下,资产计价失真,收益虚增。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是购置该项资产时的价格,其实际价值却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受到损失,而不反映物价变动下该项资产的现时价格,导致资产账面的价值低估。而与其配比的收入通常是当期收入,由于物价上涨的存在而导致收入的货币购买力减少,从而导致利润虚增,影响会计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可能使资产所有者、债权人及相关人员进行错误的经营决策。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财务信息列报方式,提供了企业有关投资者、债务人和其他使用者的高质量信息。但在物价持续上涨存在的条件下,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需要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方法提供反映物价上涨的补充信息,以真实地反映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使得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的经营投资决策。
3建立健全的物价变动会计制度
31选择适当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目前通货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三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和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①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又称不变购买力水平会计,它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其提倡建立货币一定购买力不变价格来代表币值已经发生变动的历史价格,即用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其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可比性强。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不能广泛满足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在期中及时了解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②现时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与个别物价水平的变动为基准进行计价,有利于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但其实务操作难度较大,工作量大。③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会计模式,协调了两种会计模式的优缺点,但其常常难以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通过以上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物价变动幅度的不同,相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不适合只选择某一种特定的会计模式统一会计核算。总体上我们仍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具体说来,在针对不同时期上,通货膨胀率相对低微时,部分调整会计科目的核算,在报表中予以披露,不用调整财务报表,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来减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采用一般物价水平模式。在针对不同企业情况上,一般而言对于大型的企业则需要选择相对全面的会计模式以彻底修正会计信息处理的误差,而对于小型企业则只需要选用适当的方法对会计数据进行补充说明及披露即可。总之,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还在探索阶段,要有其灵活度。
选择一般物价水平模式虽然忽略个别物价指数,但在我国当前条件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我国又拥有较易活得一般物价水平的条件。推行现行成本模式或者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需要发达的资本、资产市场,费用也相对较高,这些都难以在我国许多企业得以广泛的运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局部应用,随着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也逐步由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向后现时成本过渡。娄尔行指出我国会计改革的最后步骤就是:“采用重置成本会计,按特种物价指数调整,而不进行一般物价水准的调整。”但这之前还应有所过渡。
32构建物价变动会计准则
构建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应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微观管理,协调好物价变动会计准则与国家财税的关系,兼顾国家的目前利益和企业长远的利益。
对国家来讲,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国家需放弃短期利益,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培植稳定的税源。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收入会虚增,企业需要多纳税,而实行物价变动会计,无疑会使国家税收减少。但如果不实行物价变动会计,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利益相关者容易决策失误,企业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这些都将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因此国家需放弃眼前利益,支持企业读过通胀时期。
对企业来说,要增强物价变动会计意识。2007―2013年上交所和深交所A 股上市公司年度和半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说明中,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动提及通货膨胀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对策或措施。这表明我国企业对物价变动会计认识不足,有必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准则体系来指导企业进行特殊时期的会计核算。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及策略如下。
321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时分四个步骤
首先,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因为物价变动不影响货币性项目,而更多地影响非货币性项目,所以要调整非货币性项目。其次,将历史计量的货币单位换算为不变币值货币单位。非货币性项目调整后的金额=非货币性项目调整前金额×物价调整系数。再次,确定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货币性项目净额=货币性资产总额-货币性负债总额,最后,通过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重编财务报表。
322固定资产折旧选用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通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时多计提折旧,后期时少计提折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企业在通胀期间少计费用的损失,解决资产账面价值、成本与费用偏低以及收益偏高等问题,借以保持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在物价上涨时期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回收资本。
323当物价上涨率达到较高水平时,存货计价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已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使用,但通货膨胀属于特殊时期,要特殊对待。这种方法的放宽让销售成本更接近于现时成本,解决了历史成本与现时收入不合理配比的局面。但如果期末存货价值和当期价值相差较大也会造成财务报表不实性增强,需在报表附注中补充说明。
33通过套期保值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
此处的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商品价格风险,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在通货膨胀期间,商品价格上涨幅度难以预计,套期保值业务可以成为企业抵御通货膨胀所带来风险的重要方法。企业如果有闲置资金,可以购买期货、股票、远期合同,将本企业的非货币性项目成本固定于预期的目标范围内,以减少通货膨胀对其影响,使企业资产保值尽量避免通胀所带来的购买力损失。
篇3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反映了该国在该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一成果可以用几个主要的综合经济指标表示出来,借以考察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情况,并可用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进行对比,以分别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等。这些综合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指数、利率、工人就业率、进出口贸易额、政府支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总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经济活动的成果的最概括、最主要的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其内容为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是指明在统计期内所生产的总值如何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和使用的,它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第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它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计算作为以后生产阶段投入的中间产品,仅考虑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例如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按产品流动法计算可将其国民生产总值表示为下式:
GNP=A+B+C+D-E
式中A代表个人消费支出,
B代表私人总投资,
C代表政府支出,
(D-E)代表净出口。
第二,所得法(收入法)。所得法(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它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生产中所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起来,即把雇佣人员报酬、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租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和间接税相加而求得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部门法。部门法按物质产品与提供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来源,所以也称为生产法。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所增加的价值。
以上三种计算方法中,产品流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所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标准。如果用其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与用产品流动法计算所得出的数字不一致时,则应按产品流动法所得出的数字进行调整。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同时计算另外两个与之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一样的,即产品流动法、所得法和部门法。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收入概念,后者则是一个生产概念。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加上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净值。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可以用于社会消费和净投资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它等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以后的产值。
②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情况的另一个主要的综合指标,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等于工资、利润、利息、租金与政府津贴的总和,也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去企业间接税再加上政府津贴,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津贴
与国民收入密切联系的也有两个重要的总量指标,即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与所得税,加上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与政府向居民户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所交纳的所得税、财产税等,表示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又可分为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储蓄两部分。
③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因此,它的变动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产量所发生的实际变动,另一种是价格所发生的变动。
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是正常的,而由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则是虚假的。为了准确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使得各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要按某一不变价格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样,对于国民收入也应作如此的处理。
利用不变价格折算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时,一般首先要把某一年确定为基年,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调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这样就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便于进行比较。
物价指数是各单个商品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价值之比,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这种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很难寻找,因此并不适用。实际上,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所公布的有关资料同样也可以求得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例如,我国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531亿元人民币,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45,006亿元人民币。以1990年为基年,由《中国统计年鉴》可查到,1994年对1990年的发展速度为158.5%,用它乘以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得到1994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29,372亿元人民币,比1990年增长58.5%。而如果用1994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其增长率为142.9%,二者的差距约为85%。存在这样大的差距表明利用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显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一个平均指标,它等于某年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当年人口数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经济运行的侧重点与国民生产总值
不同,后者主要是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前者则有助于了解一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
因此,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生产总值的补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形势。
投资者基本上明了并掌握了上述几个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的资料后,通过对它们的水平高低、增长速度、部门构成和地区差别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大体了解当前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状况。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长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在各个部门与行业间的分配情况,以及国家在各个时期的投资情况等,就可判断现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气候对投资将有何影响,为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时机和解决如何投资打下最根本的基础。
(2)经济运行变动特点
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情况只能对国民经济形势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要深入掌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还必须对经济运行的变动特点进行分析。与对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分析相比,对经济运行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更偏重于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说明增长波动的特征,即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二是经济结构的动态比较,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三是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说明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状况,并联系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说明物价变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影响。
①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实际上就是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与判断。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里,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反映了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每个周期由大量经济活动几乎同时的扩张与随之而来的普遍的收缩、萧条与复苏等阶段组成,并且这种波动重复出现。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时期,即经济活动扩张的或向上的阶段;衰退时期,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萧条时期,即经济活动的收缩的或向下的阶段;复苏时期,即由萧条转为繁荣的过渡阶段。判断整体经济处于哪一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工业产量、销售量、资本借贷量、物价水平、利息率、利润率与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动。
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经历过两个阶段,即传统经济周期阶段和现代经济周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西方市场经济各国的经济周期表现为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因此,经济周期统计和分析基本上建立在绝对水平的统计指标基础上。但是本世纪30年代西方大萧条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较少出现原来那种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据此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周期消失了。然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虽然绝对水平的经济波动在消失,但相对水平即经济增长的经济波动却存在。为了区别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周期,定义了传统经济周期和现代经济周期的概念。传统经济周期,又称古典经济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收缩、萧条、复苏是在绝对水平的上升下降过程中循环的。现代经济周期,又称经济增长周期,是指国民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出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是在相对水平即增长率指标基础上来测度反映和分析的经济波动过程。
在现代经济周期中,其四个阶段的区分已经不很明显,不过繁荣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对前面所讲的几个指标的动态比较,可以发现在繁荣与衰退两个阶段都各有其典型的表现:繁荣阶段,国民经济活动发展到比较高的状态,各行业都欣欣向荣,新行业、新企业纷纷建立,老企业进行更新、开拓,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产品种类、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同时,总体市场需求也大大增加,商品销售量猛增。工商业企业迅猛扩张,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信贷规模趋于膨胀,资本借贷量增大,利息率上升;另外,在对资金的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另一生产要素--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因此,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下降。企业盈利增长,利润率提高。
衰退阶段,整体经济收缩,各种经济活动都开始衰退,市场需求锐减,产品滞销,各企业被迫缩减投资规模与生产规模,工业产量与销售量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资金与劳动力的需求的相应减少,资本借贷活动收缩,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率普遍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倒闭关门。
经济运行这种潮汐般的涨落对投资者的影响非常大。对投资者来说,能否识别整体国民经济处于哪个阶段,能否预测经济循环将在何时转到下一阶段,这对于其资金的投入方向、规模等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各种行业受经济周期循环作用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行业受其影响很大,当循环处于繁荣时期时,它们随之繁荣,而在循环转向衰退时它们也随之衰退;有些行业受循环的影响则较小。前者一般包括生产奢侈品、装饰品或一些耐用消费品的行业以及旅游业等需求弹性较大的行业,因为对这些行业的消费主要视收入状况而定,收入高时就多消费,收入低时就少消费或不消费。因此,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该行业的需求就高,该行业的利润率也高;而衰退时期需求减少,行业利润也降低。投资者在经济繁荣阶段或由复苏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中就应该选择这些行业投资,以分享其在繁荣时期的丰厚收益;在衰退时期或由繁荣转向衰退的时期则应及时抽出资本转向那些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与经济周期关联少的行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增长型行业,即由于新技术应用或新产品开发所形成的行业,其产品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因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功能强大或用途广泛,价格也不一定很贵,易于为一般消费者接受。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这些行业更有发展前途,具有很强的行业增长能力。投资于这类行业可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分享由于行业增长带来的利益。第二类主要是一些生产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行业,如饮食业、服装业、医药业及公用事业等,其产品为人们生活所必需,需求弹性很小,即使收入大幅度减少也不能因此而缩减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因此,在衰退时期投资于这些行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可以少担风险。
当然,投资于这类行业,在繁荣时期很难获得像前面所讲的奢侈品业等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的行业那样的高额利润。因此,如何妥当地安排投资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在尽量少担风险的同时获取最大利润,仍需投资者把握实际情况,依据形势的不同做出安排。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技术与技巧将在以后章节中谈到。
②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物价总水平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国民经济运行的状态、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等,都要通过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表现出来,而反映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动的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一旦经济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观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为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提供了重要依据。
物价总水平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经济变量,从变动的可能性而言,无非有三种:上升、下降和稳定。从实际变动情况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价格总水平具有不可遏制的上升趋势。因此,分析物价变动不能不联系到通货膨胀。
一般在没有价格管制、价格
基本上由市场调节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同义语。但是需要指出,一次性或短期性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或者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不能算作是通货膨胀,只有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的、普遍的上涨才能算作通货膨胀。
既然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那么,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就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第一,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又称为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零售物价指数是由一国政府根据本国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文娱等费用编制计算而得,用以衡量一定时期生活费用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第二,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商品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反映一国商品批发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第三,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例如,我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为45,006亿元人民币,而若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为29,372亿元人民币。设1990年平减指数为100,则1994年的平减指数为45,006F29,372×100=153.2,说明1994年物价比1990年上涨53.2%。
以上三种指标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各有优缺点,而且,由于这三种指数所涉及的商品和劳务的范围不同,计算口径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指数。一般说来,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零售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根据对以上指数的衡量,可将通货膨胀按程度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即缓慢而持续的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率不超过10%;第二类是奔腾的通货膨胀,即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达到两位数水平;第三类叫狂奔的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率达到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一般以两种方式影响到经济: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
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影响经济表现在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一方面固定收入阶层、抚恤金与养老金的领取者以及债权持有者将因此而蒙受损失,因为其货币所得并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际所得或实际债权将会应之而减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工商业企业及债务人、投机者等将从通货膨胀中获得好处。企业将因产品价格比成本价格上升更快而增加盈利,债务人将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其实际债务,投机者则因其预测到通货膨胀的来临而进行的投机活动而获得收益。
通过改变产品产量影响经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如果这种成本的升高不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那么企业就不愿生产,总体产量将会下降;另外,在较剧烈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进行产品或原材料的囤积比进行投资更能获得利润,因而将刺激企业进行投机活动,阻碍工业生产的发展。二是不同商品价格上涨速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地说,需要最迫切、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价格上涨最快,如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往往快于非必需品价格上涨速度。这就造成了投资主要流向那些价格上涨较快的部门,而非必需品生产部门等价格上涨较慢的部门尽管因物价普遍上涨而导致成本上升,但由于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慢而使得利润下降,因此,投资就不易流向这些部门。
正因为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有这样大的影响,那么投资者要进行投资就不能不考虑到通货膨胀,就必须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可能及其程度有一个大约的预测。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知道通货膨胀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存在过度需求所造成的结果。这种理论认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由于存在过度的需求"拉上"的,具体而言即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超过了产量的增长率而引起了通货膨胀,或者说由于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产品导致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产品成本上升导致的通货膨胀。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经济中存在着某种垄断力量而促使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将一般物价水平往上"推进",造成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即由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导致的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即垄断经济组织为追逐高额利润,通过制定垄断价格人为地抬高物价而造成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则是指由于一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在整体经济中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但却有相同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因此,当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高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时,就给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较低的部门形成了一种增加工资成本的压力,因为尽管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但各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是一致的,在成本加成的定价规则下,这一现象必然使整个经济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这一理论实际上仍是对前两种理论的修改与综合。
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的最初成因可以是成本推进或需求拉上,有时也可能是其他因素。一旦通货膨胀起动之后,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就互为因果了,一定条件下二者甚至会同时出现,因果关系也不复存在。因此,当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用需求拉上与成本推进的理论就不合适了。
冲击与传导理论是一种关于通货膨胀成因分析的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冲击是一种力量施加于经济系统上,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经济系统内部,也可来自于经济系统外部;可以是经济力量,也可以是非经济力量;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非确定的。例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可以视为一种来自外部的冲击,利率提高可视为一种政策冲击等等。一个冲击发生后,将会对经济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一影响过程称之为传导。如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必将影响到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这一影响的具体途径,就是一个传导过程。
冲击与传导理论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是否完全合理,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运用这一理论的确有助于解释一些前述三种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而且,在实际分析时,用这一理论比较容易把握问题的重点。
理论与事实都证明: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必定会出现通货膨胀。可见,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把经济增长视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冲击因素。那么,这一因果关系体现在哪里呢?大致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阶段有关,如果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增长水平之下时,其对应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当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增长水平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二是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可对应不同的通货膨胀率,一般而言,对应于扩张时期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而对应于收缩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则较高。
依据上述两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要正确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必须把它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比较结合起来考虑。例如,当前经济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过种种分析后我们认为下一年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呈下降趋势,那么根据前面的结论,同一经济增长率在收缩时期会对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又依据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阶段的关系,因为经济增长是向潜在增长水平下降,所以这一通货膨胀率将会降低。
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有很多比较重要的冲击因素,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转变、战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一些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因素可能会超过经济增长而成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例如,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的顺差,那么一方面意味着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应量减少,另一方面,因出口换回的外汇或流入的外国资本在国内市场上不能流通,需要兑换成本国货币,就会迫使政府大量投放本国货币。在这两方面原因之下,通货膨胀将会显著上升。可见,要想比较准确地把握通货膨胀的发展状况,必须注意全面观察各种可能的冲击将对通货膨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能否及时判断各种冲击的产生与传导,对投资者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
③经济结构变动的动态比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各种比例关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最终需求结构等,这里只介绍产业结构变动分析,因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中心。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于优化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衡量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指标是产业结构变化率。对于产业结构已达到高等级的国家来说,这一指标不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但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需要逐步升级,因而产业结构变化率成为衡量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的具体化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结构变化率,即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相对比重变动状况。计算GDP变化率时可用现价或不变价,如果要用于反映现状可用现价计算指标,若要反映变化规律时则必须用不变价计算。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构成国民经济的各项产业在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的比例应该是在保持绝对量增长的前提下,第一产业(农业)的GDP相对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工业与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流通服务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向高层次演变,经济增长才能更有效率。
(3)政策措施影响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运行,通过价格杠杆与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或由于经济运行中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使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还必须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局势,采取一定调控措施使市场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政府的这种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各种经济政策与经济措施,因此,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就成为宏观分析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这方面的具体介绍将在本章第三节中展开。
(4)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
经济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因此,对政府来说,应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促进经济良性运转;对投资者来说,也应对此认真分析,预测政府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其形成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很明显,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资源的锐减和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都会引起经济的严重波动,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第二,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大的经济波动,这些变化包括战争、贸易条件急剧恶化、国际封锁和经济制裁等。
第三,由于国内非经济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主要指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严重干扰。例如,发生政治动乱、发生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等,都会给经济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
作者简介:商丽景(1979-),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融资;
贾瑞峰(1973-),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计量。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38-03
我国社保基金数额庞大,截止2011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总额2.8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着投资结构单一、运作方式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社保基金收益低,甚至有些地方若考虑通货膨胀后出现了负收益,这也是我国社保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路径进行新的探讨和尝试。
一、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特点
社保基金与一般资金的投资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投资的限定性
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区域等都有一定的政策或法律限制。如有的国家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政府债券,不能用于投资股票、不动产等,有些国家还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数额或比例作出了明确的限制。
(二)投资的长期性
社保基金的收支是相分离的:职工在职期间由职工本人和单位按规定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障费,等到若干年后符合条件时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因此,导致了社保基金收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时间差。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或完全积累制的情况下,其基金储存积累期最多可长达近40年。社保基金的长期沉淀决定了社保基金需要通过长期的投资来获得较高的收益,以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确保参保人的收益不受损害。
(三)税收优惠性
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产生的收益并不直接用于分配,而是累加到社保基金中去,以增加基金的总体数量,一方面使其不断的通过投资实现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负担。与一般基金投资收益不同,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是免征所得税的。
二、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
根据对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的特点分析可知,社保基金投资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要求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本金必须要及时、足额的能收回,如果投资导致社保基金投资的本金无法收回,就会影响到社会保险基金正常的支付需要,从而影响投保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安全性是投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收益性原则
通过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获得一定的收益,在达到保值的前提下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只有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才真正实现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社保基金的投资在注重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投资的收益率,应注重投资于收益率较高的项目。
(三)流动性原则
社保基金的流通性是指为了满足随时可以支付参保人对社保基金的需要,社保基金在投资中不发生价值损失的前提下可以随时变现。如果社保基金投资时间过长,投资项目无法变现,那么将严重的影响社保基金随时支付的需要。因此要求社保基金在投资中要对投资项目安全性、收益率和变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需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而在实际运营中很难三项原则同时兼顾。比如投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呈正相关的,过度的追求高收益必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过度的注重安全又会影响收益。因此,在实际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在考虑社保基金投资原则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需要,灵活选择投资方式和项目。
三、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路径选择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一是进行金融活动投资,包括银行储蓄、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二是进行经济活动投资,如投资国有大型项目建设等。根据社保基金投资的特点及所需遵循的原则,社保基金投资的路径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库券和其他各种债券、参与股票经营、投资基金、抵押贷款和投资不动产。
(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也被看做为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是投资风险最小的投资方式,同时这种投资的变现能力也最强,尤其是活期存款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支取。银行存款的收益率稳定但是较低,尤其是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下,存款收益率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社保基金不但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还在不断的贬值,严重了损害了参保人的利益。
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的初级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各种制度、法律建设还有待完善,在投资上还是要更多的考虑投资的安全性。而尽管银行存款的收益率低,但其是各种投资路径中安全性最高、变现能力最强的投资方式。因此,我们可根据银行存款的存款利率选择存款的种类。如果银行长期存款利率能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贬值影响,可以对一定比例的社保基金用于该种投资,以保证社保基金随时支付的需要。
(二)国债
1、国库券。国库券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以国家财政作担保,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由于发行者是政府,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所以国债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小但收益高的投资工具。我国国库券的期限最短的为一年,投资收益和投资时间呈正相关。同时由于国库券采用的不记名形式,可以迅速的流通转让,满足社保基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原则。在实际投资中,可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库债进行购买投资。
2、其他国债。当前我国国债除了国库券外还有六种其他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地方企业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基本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由于六种债券存在着特殊性,现阶段还不太适合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比如基本建设债券只对专业银行发行,其他机构或个人不能购买;财政债券只对金融机构发行,只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关的金融投资机构才能购买。
(三)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是借款者凭借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而取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因为借款者有抵押品作为保证,抵押品一般有房地产、国债券、有价证券、各种股票或货物的提单等等,如果贷款到期,借款者不能如数归还贷款,则贷款者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补偿,所以从事抵押贷款的风险小。同时抵押贷款的收益相对较高,满足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要求。
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一方面众多企业很难从银行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国有企业投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这些无疑为社保基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贷款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不动产
不动产投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收益而将现金转为不动产的行为。其中不动产是指土地或土地上的定着物,具体包括:各种建筑物,比如房屋、桥梁、铁路、公路、地下排水设施等等;生长在土地上的各类植物,如树木、花草、农作物等等。
不动产投资存在投资数额大、投资期限长、投资风险大、收益率高的特点。因此,社保基金在进行不动产投资时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比如建筑物投资和植物投资相比,植物的投资风险大于建筑物,不适合进行投资,所以社保基金的投资重点应放在各种建筑物不动产上,比如房屋、桥梁、铁路、公路等;在不动产投资中,可根据我国目前买房难、买房贵的特点,社保基金可以投资建设职工住宅,在获得适当收益的前提下将住宅出租或出售给投保人。
(五)基金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社会化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效益高、流通性强,同时基金也是境外的投资者向异地证券市场进行间接投资的理想渠道。但是基金投资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投资人和信托公司存在的委托——关系致使道德风险的发生,委托机构在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进行违法或违规操作而引发风险,致使投资人的利益受损;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投资风险,比如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后,如果市场出现加大的波动,使投资者对价格难以进行预测,投资者将会面临被套牢的风险;投资债券收益还会受到利率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根据基金投资的特点,结合社保基金投资的特点和原则,社保基金可以进行适量的基金投资,但由于风险较大,投资应该控制在一定比率内,不适合大规模、高比率的投入。
(六)股票
股票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股票的投资收益不像债券利息是预先就确定的,(下转第35页)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变化的,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壮大,股票的价值就越高。同时由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是不可确定和预知的,无疑加大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此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投资方案。出于安全考虑,社保基金不应投资股票,但由于股票的收益率高,不但能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还能实现增值的目的。因此,建议社保基金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股票投资。在股票投资中应掌握好分散风险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时进行投资组合、购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股票来达到降低风险、获取收益的目的。
上述六种投资途径中,各种投资途径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科学的选择投资路径,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吕超、 段洪成、 刘海燕.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理论综述[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0,(01) .
[2] 赵晶晶、邓尧.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研究 [J],现代商业,2011,(06).
篇5
作者简介:马德功,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
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张畅,男,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马敏捷,男,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
摘要:概率模型、STV模型、KLR信号分析模型、DCSD预警模型、ANN模型等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货币危机预警模型。FR 概率模型的准确性、非差异性及所提供的样本数据受到置疑;STV模型克服了FR概率模型非差异性缺陷,但难于找到相似的样本国;KLR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缺陷在于非结构化的经济模型;DCSD模型综合了FR Probit和KLR特征,但其检验并非纯粹的样本外检验;ANN模型在定量分析方法上有进展,但也存在系数估计等缺陷。综合比较与分析,FR模型基础上的因子-Logistic货币危机预警模型比较适用于中国。
关键词:货币危机;预警模型;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2-0010-04
一、主要货币危机预警模型
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预警模型大致可以分为计量模型和非计量模型两类,前者有STV横截面回归模型、ARCH模型、VAR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判别分析法模型等,后者有KLR信号分析法、受限因变量的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DCSD模型、ANN模型等。
1.FR概率模型,即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该模型由Frankel和Rose于1996年创立,这一模型特别检验了资本流入特征与货币贬值之间存在联系的假定。它假设金融事件是离散且有限的,而货币危机的发生则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这些因素包括GDP增长率、外国利率、国内信贷增长率、政府预算赤字/GDP、实际汇率高估程度、经常项目/GDP、国际储备/进口额、外债总额等等。如果用Y表示货币危机这个离散变量,向量X表示引发因素,β是相应的参数变量,那么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用X的联合概率P来衡量了,具体用公式表示为
2.STV横截面回归模型。Sachs,Tornell和Velasco建立了STV横截面回归模型考虑了国别差异因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FR模型的局限性。因为该模型使用的数据为横截面数据,或称面板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作线性回归,因此称之为横截面回归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回归模拟时,将自变量设置为6个,包括实际汇率贬值幅度、国内私人贷款增长率和两个虚拟变量与实际汇率贬值幅度、私人增长率两两组合形成的4个新变量,加上截距项,共有7个参数需要估计。关于因变量,该模型将其定义为危机指数,用国际储备减少的百分比表示。通过一组样本数据,可估出模型中的7个参数,如果检验通过,模型可以建立。然后将引发因素的取值代入模型,就可计算相应的危机指数。
3.KLR信号分析模型。KLR信号分析模型是由Kaminsky、Lizondo和Reinhart创建的一种重要的预警理论,现在几乎成为经济预警中的标准模型了。其核心思想是,选择一系列指标并根据其历史数据确定其阈值,当某个指标在某个时点或某段时间偏离均值的程度超过其阈值,就意味着该指标发出了一个危机信号;危机信号发出越多,表示某一个国家在未来24个月内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中,一个时期内指标预测危机的能力被称为信号水平时期,这个时期就被定义为危机前的24个月。一个信号显示后在24个月内出现危机的信号称为一个好信号,在24个月之内未出现危机的信号则称为一个坏信号或噪声。实际发出的坏信号的份额除以实际发出的好信号的份额即为噪声―信号比率,阈值则被定义为最小化的噪声―信号比率。预警指标发出危机信号之后,最直接的处理办法就是将各个预警指标发出的信号数简单加总。假设共有n个预警指标,第I个指标在第t期发出信号与否用Sit表示,则简单加总合成指标可表示为
二、危机预警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预警模型将货币危机定义为名义或实际汇率在短期内发生大幅度变动。这样的定义容易识别出货币危机的发生,有利于货币危机样本的确定。由于Probit模型考虑的样本众多,同时把大量可能引起金融危机的经济、金融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捕捉了更多的共性。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能够很容易预测出危机的概率,能够同时考虑到所有变量,但是这一优点又使其很难识别出单个预警指标的影响。此外,货币危机的爆发点正是从稳定走向混乱的分叉点,预警指标在过去超出其阈值的表现将不会得到“延续”,如果系统稳定,那么外推可能会是有效的;如果系统是不稳定的,或者稳定的系统演化到了临近分叉结点的附近,那么无论预测模型对历史数据拟合得多好,外推总是不可靠的。
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的局限性表现在:(1)对银行危机及其传染效应的影响难于识别,从而影响了该模型的预警效果。(2)“三重估计”导致“信息过度使用”,降低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3)没有考虑国别差异性。单纯以名义汇率贬值程度确定危机发生与否,没有考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程度不同,各国名义汇率无法比较。在确定引发因素、样本数据方面对不同的国家没有区别对待。(4)模型仅预警货币危机,研究范围狭窄限制了模型的应用范围。
STV模型优点是克服了FR Probit概率模型没有考虑国别差异的缺陷,其不足则表现为,(1)该模型的应用要求找到一系列相似的样本国,操作上很难做到;(2)该模型考虑因素范围过于狭窄,只考虑汇率、国内私人贷款、国际储备与广义货币比率等因素;(3)该模型在危机指数定义方面有失偏颇,综合考虑银行危机、货币危机和外债危机,却将危机指数仅仅用国际储备减少的百分比来表示。
KLR信号分析法较之前两种方法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预警准确性也较高。首先,该模型给出了投机性攻击的定义,不仅包括成功的攻击也包括失败的攻击。同时,该模型还针对通货膨胀的问题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即连续六个月通货膨胀高于150%)使用了不同的标准来定义货币危机。其次,KLR信号分析模型选择了较多的指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过Kaminsky的完善,增加了引发银行业危机的一些指标,综合考虑了货币危机与银行业危机的预警问题。此外,在预警模型建立方面,信号分析模型更具说服力,特别是合成指标将干扰/信号比率作为权重,更能反映单个指标对危机发生的作用程度。
KLR信号分析模型的局限性体现在:(1)主要以宏观经济环境为背景,没有考虑到政治性事件与一些外生事件对货币危机爆发时间选择的影响。(2)通常都无法获得反映金融机构特征的高频月度数据,如银行资本的充足性与银行监管的力度等,从而该模型不能表明引发货币或银行业危机的长远因素。(3)该模型不是一个结构化的经济模型,而是一个不精确的、简化形式的关系式,从而不能获得为什么或如何影响危机概率的信息。如在货币危机发生前通常会出现汇率的过度高估,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汇率高估是由于为了稳定通货膨胀而实施的汇率计划还是由于私人资本流入量剧增所导致。(4)尽管信号分析模型可以预测出一个国家(地区)在未来24个月内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在未来24个月内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一成不变。实际情况是某几个月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比预测的要大,而另外几个月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要比预测的小。
DCSD预警模型综合了FR方法与KLR方法的优点,同时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各自的不足之处,利用月度数据来确定哪些变量决定了未来24个月内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并通过运用类似FR的经济框架中的方法,DCSD模型最大程度地利用了KLR模型提供的月度预警指标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优点表现为:(1)考虑到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可以更好地将不同变量整合为一个综合概率;(2)该模型允许危机风险相对预测变量线性增长;(3)从样本外预测绩效的角度来分析,DCSD模型的样本外表现明显较好。
较之前面四种方法,ANN模型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自适应自组织、联想记忆功能及容错和稳健性等特点因此它在货币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是对传统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一种拓宽和突破,解决了传统模型难以处理高度非线性的、关系不明确的、复杂的以至于难以用数学模型描述的问题。ANN模型的主要优势是其灵活的规则和捕捉变量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能力。然而,这种灵活性也可能成为一种缺陷,在数据数目较多和需要一定的网络层数来模拟数据的前提下,这种方法会比其他方法有更大的过度适应的风险。该模型的另一缺陷是,ANN模型的“黑箱”特性。因为无法进行系数估计,而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就很难确定哪一个指标出现异常及指标的预测能力。此外,ANN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模型设计
比较上述各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的可适用性,本文选择在FR Logit模型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的货币危机预警模型――因子-Logistic预警模型。
通常把货币危机发生的情况定义为Y =1,货币危机未发生的情况定义为Y =0,这样取值为0、1 的因变量可以写为:
其中,是与诸因素xi无关的常数项,是回归系数行列的转换,它表示诸因素xi对p的贡献量。即我们只需用因子得分作自变量进行回归。这样既解决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又不过多损失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FrankelJeffrey and Andrew Rose. 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An Empirical Trea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 351-368.
[2]Sachs,Tornell and Velasco. The Mexican Peso crises: Sudden death or death foretol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 265-283
[3]Kaminsky,G. S. Lizondo and M. Reinhart. 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z]. IMF Working Papers,1998,45 (1): 1-48
[4]Berg Andrew,Eduardo Borensztein and Catherine Pattillo. Assessing Early Warning Systems:How Have They Worked in Pratice[Z]. IMF Working Papers,2004,52
[5]胡燕京,高会丽,徐建峰. 金融风险预警――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分析[J]. 青岛大学学报,2002(12):28-34
篇6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杠杆;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37-02
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以及留存收益转增的资本,即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即负债。负债经营被中外企业广泛采用,尤其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本文就如何认识负债经营的利与弊。树立风险意识和如何合理地进行负债经营方面,发表几点浅见。
一、负债经营的特点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利用借款、银行贷款、发行各种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种方式借入资金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以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经营活动方式。换句话说,负债经营就是利用债务方式融入资本来满足企业所需资金的经营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负债经营是指符合自身发展需要而有效的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企业的发展若只是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满足其扩大再生产需要的,企业将失去很多发展机遇,同时,社会闲散资金也难以被充分利用。
负债经营具有以下特点:
1 融资程序简单。通过举借债务方式能够较容易地获得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只需要向银行等债权方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获得债权方认可后即可获得相应资本。
2 通过债务方式融入的资金用途限制较少。通过举借债务方式取得资金,自主性较强,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弹性。
3 融资成本较低。通过举债方法融资只需要债务债权双方达成一致,无需其他费用或者办理其他手续,融资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 融资风险较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息。或是分期还本付息,若资金安排不当,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同时,利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支出。
二、负债经营的优缺点
负债经营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既可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也可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灭顶之灾。
(一)负债经营的优越性
1 负债经营可以为经营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企业举借债务一般都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而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是一项应计入当期费用的固定费用,因此,如果企业总资产收益发生变动,就会给权益资本带来更大的波动,从而产生杠杆效应。一般情况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大,提高负债的比重,对净资产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大。
2 负债利息具有抵税作用。由于负债利息是企业的一项期间费用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负债的利息费用列入财务费用与企业的收入抵扣,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增大,利润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降低企业税负。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税率。
3 负债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的负债经营要求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还本,或分期还本付息,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因此,对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较小,从而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亦低,并且由于债务利息有抵税作用,从而使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在一定程度内增加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
4 在固定利率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可以减少通货膨胀的损失。在通货膨胀环境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因此,企业实际还款的真实价值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了货币贬值的好处。长期债务比例越大,对企已过高,没有相当的抵押物,同时,企业也只能负担现有的负债,于是再筹资不成功,项目搁浅,企业仍需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是,老路并不只是走起来累,还有巨大的风险,因为每期都要归还高额利息,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正确使用负债经营这把双刃剑
1 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经营的前提是其息税前利润率要高于举债利息率,否则企业就有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难以偿还负债和利息,财务杠杆效应的反面作用也会体现出来。因此,企业应从量上控制负债额度,当然企业类型不同,负债的额度也不尽相同,但债务必须具有足够的资产保证。
2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负债结构。债务对企业来讲是一柄双刃剑,没有负债经营,企业难以较快发展,但债务结构不良,会使企业的潜在风险大大增强甚至毁于一旦。企业可以选择多种融资方式获得资金。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要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受资金投资的限制又受贷款额度的制约,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抽紧银根,最先受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金融机构组织通过资金市场将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通过这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一般使用时间不长且资金成本较高。
(3)发行企业债券。一是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的资金十分有限。二是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但资金成本高且债券到期一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
(4)使用商业信用。这是当今较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资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到银行贴现。但使用时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
篇7
关键词:汇率变动;进出口;贸易条件;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70-02
目前,人民币在世界主要货币中仍属非自由浮动汇率,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因此,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变化取决于当时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之下中国政府可能的货币政策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可以迫使中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努力
从表现途径来看,汇率变动对微观层面的影响通过企业改变产品基本价值和附加值的比例表现出来,汇率变动对宏观层面的影响通过改变一国生产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变化表现出来,而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则通过改变外延经济增长和内涵经济增长在总体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表现出来。如果人民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不断升值,而中国出口厂商依然采取低价竞争策略,那么他们的利润空间将会不断下降,有些企业甚至会面临倒闭的威胁。出口企业必定会通过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来扩大利润空间。
(二)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进而有助于中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中国目前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5)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中国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就2004年一年,中国的外贸总额为11 54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319.8亿美元。连年的顺差导致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摩擦日益增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增加中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
(三)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汇率波动率会增大企业获利的可能性,使得出口期权价值变大。但对于跨国企业,多变的汇率也暗含着更大的汇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就是反向作用于企业的出口愿望,从而降低其出口量。
(四)可以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减少与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中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会受到美、欧、日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呈现越来越多之势,中国近年来及今后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致使人民币升值与否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一) 不利于中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
目前中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中国棉纺织、毛纺织、服装的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0%、27%和60%,而这些行业利润率相对都比较低。经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就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
(二)失业压力会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中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升值5%,汇率的出口弹性和外资弹性分别为0.8和1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将下滑4%,外商投资增速下滑5%,影响GDP增量345亿元人民币,影响就业人数190.6万。“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
(三) 金融风险会加大
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出于逐利的本能,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大量境外热钱的涌入,为日后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祸根。
(四)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物价却日益走高,似乎汇率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不明显,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物价上涨的成因及汇率政策的作用机理,我们认为中国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使得包括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在调控物价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任务是“双防”,对汇率的调整也必须服从于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符合当前的调控方向,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其他货币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以形成调控合力,否则政策效应会相互抵消。
三、对策研究
(一) 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在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
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中国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升值,使外贸顺差变为逆差,资本净外流变成净内流,这样国民财富也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继续增加,达到一个新的经济水平。如何处理人民币是否升值及热钱的炒作,是监管层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面对的问题。由于人民币汇价要达至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点,需要时间稳妥调节,不可能频繁变动,急于求成。因此,在注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考虑“泄洪”渠道,减少市场上热钱过多导致经济过热、通胀上升的情形,以免影响到国内经济金融的稳定。
(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
针对不同类别出口产品,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等措施,主动限制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的出口,特别是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而对能源、资源类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进口实施较低税率,予以鼓励。
(三)对资本市场实行大力监督
汇率是一国经济体系当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和敏感的问题。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步骤可考虑:首先放宽境外直接投资,其次放宽债权投资,然后放宽证券投资,最后放宽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每一步骤放宽的方式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实行必要的数量限制后减少数量限制。只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增长,人民币未来必然会走向国际化。一方面要坚决顶住外界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压力,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渐进升值方向;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建立人民币浮动区间调节机制等应对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透明度,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管。要继续抑制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与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降低国际游资的短期投机收益预期。
从1997年至今,中国的汇率政策相对稳定,这既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国民赢得了信心和信誉。因此,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中国应该允许有一定的升值,使外贸顺差变为逆差,资本净外流变成净内流,这样国民财富也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继续增加,达到一个新的经济水平。但是这个升值的步伐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7—2008年CPI数据资料.
[2] 周小川.金融宏观调控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中国货币市场,2004,(10).
[3] 吴曼丽.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 盈余质量 现金流量表
一、引言
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印地麦克银行、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美林、华盛顿互惠银行……一个个大名鼎鼎的金融机构,倒在了次贷危机掀起的狂风骤雨中,众多投资者也是在一夜之间从亿万富翁重新变得一无所有。自2007年4月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如同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源于美国,波及全球。年报显示,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如此的经营业绩雷曼公司却于2008年9月15日申请破产,这也给中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以启示:究竟如何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保证企业和投资的可靠性?下面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盈余质量评价的影响和启示。
以利特尔顿为代表的传统规范会计学派认为,会计收益表是企业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他们认为,会计收益作为企业业绩的综合计量指标,受到外部利益相关集团的最强烈关注: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他们都关心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会计收益表中提供的成本和收入的情况。所以,会计收益的基本重要性被强调为高于其他要素。但是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给了这个学派一个响亮的耳光:雷曼兄弟净利润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却最终陷入破产,这就意味着收益表中衡量的企业业绩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最可靠的。在对企业盈余质量进行评价时,现今的理论认为主要应综合评价收益的以下方面:(1)收益的稳健性;(2)收益的持续性;(3)收益的变现度。
会计利润从某种角度看存在着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只能说它是体现公司状况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全盘用它来评价公司状况。因此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来评价企业的盈余质量。
二、基于现金流量表分析盈余质量的必要性
对盈利质量进行的分析目的就是要分析现金是否随利润同步变化。在传统的分析体系中就是以赢利能力来代替盈利质量的,而盈利能力指标存在上述的缺陷,用其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够准确、不客观。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它与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一同构成了企业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投资者想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除了要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外,还必须学会分析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比利润表更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财务成果,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确定。现金流量则是反映企业实际收到和付出的现金,而不论其归属期,按收付实现制来确定。由于受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净利润的多少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实际的资产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有些公司虽然净利润较高,但时常会因偿付能力不足而受到清盘的威胁,比如经济危机中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因此,现金流量的大小最能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二)现金流量表弥补了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产生的不良影响现金存量比其他资产存在方式更容易检查和验证。权责发生制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存在主观估计成分,易产生人为调节利润的弊端,利润容易被人为操作,因此验证的难度较大,比如2007年长江控股通过债务重组由亏损变成了盈利过亿的明星。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信息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可以直接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能为投资者、债权人正确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现金流量表考虑了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其数据来源更加可靠企业的经济活动深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是以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进行会计处理的。而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则可排除这种影响。报表使用者可以直接以当前物价水平衡量企业资产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估计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三、对盈余质量评价的现金流指标的设计
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设计出以下指标,来评价公司盈余的质量,以期对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点启示:
(1)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
当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很多企业充分认识到了“现金为王”的重要性,“捂紧钱袋子”成了当下很多企业的第一选择,在衡量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时,就考虑到了企业当前的流动性状况,而企业的现金流主要产生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企业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成为了投资者和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这一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盈余的持续状况,只有能够保持持续性盈利的企业才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度过难关。
(2)经营现金回报率
经营现金回报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投入资产的现金回报率,如果该指标很低,说明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不佳,投入的资产量短期内不会收回,会困住企业的发展力量,缺少现金的流入,会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经营性现金流量的预测性指标
CFi,t+1=CFi,t+ε
CFi,t是指t时期i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该指标的含义就是下一期经营性现金流量是本期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函数,即本期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预测未来经营性现金流量。程小可(2006)分别基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建立了三个模型预测未来现金流量, 并通过模型抉择的方法进行模型选择,实证检验的结果是现金流量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也就是说,相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言,基于现金流量表的企业盈余质量更可靠。
(4)经营性现金流量的持续性指标
根据Christie(1987)和Collins、Kothari(1989)的研究结论,ERC为盈余反应系数,PER代表了盈余的持续性。
四、结论
针对前面的论述,衡量企业的盈余质量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并且着重关注的是企业现在的现金流状
况和未来现金的流入以及未来现金流的持续性状况,因此,针对以上四个指标,足以反映出企业的盈余质量,更能准确地反映出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的真实状况。在进行企业盈余质量的分析时,按照上述几个指标分析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Collins,D.W. and Hribar,P. 2000. Errors in Estimating Accruals:Implications for Empirical Research.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Iowa.
[2]Dechow, P. 1994.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uly:3-42.
[3]耿建新,肖泽忠等. 2002. 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信息不实公司的预警信号. 会计研究,12. 28-34.
[4]赵春光.2004.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32-41.
篇9
在通常情况下,与股市等投资工具是逆向运行的。当然,黄金价格的涨跌与我国股市目前的行情并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是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有较强的关联。黄金作为投资标的,它没有类似股票那种分红的可能,如果是黄金实物交易,投资者还需要一定的保管费用。
对比其他理财工具,黄金理财产品的优点独一无二:首先是保值功能,可对抗通货膨胀及政治经济的动荡,可作为个人理财的“保险箱”;二是黄金具有永恒价值,可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工具而长期持有;三是在投资组合中,可以利用黄金冲销风险,保证资产的价值。
作为个人投资者,炒金应该具有哪些技巧呢?
一、个人投资者应做好炒金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黄金市场的开放程度介于外汇和股票之间,炒金者既不能像外汇理财那样,一心往外看,主要关注国际政经形势;也不能像炒股者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国内金融市场;炒金者必须关注国际与国内金融市场两方面对于金价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美元的汇率变动以及开放中的国内黄金市场对于炒金政策的变革性规定。
黄金虽为保值避险类理财工具,但既然是投资理财工具,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个人炒金者同样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即投资获利与风险的预期。在国际市场上,金价的变动仍然是一条在大海上翻滚不定的波浪,它的起伏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和理财的决策,只有那些心理强健、跳出自我、在浪尖上舞蹈的人才是炒金的赢家,才是金融市场上的赢家。
二、选择所投资的黄金品种至关重要。因为不同品种的黄金理财工具其风险、收益比是不同的。投资黄金主要分为实物交割的实金买卖和非实物交割的黄金凭证式买卖两种类型。实物黄金的买卖要支付保管费和检验费等,成本略高;黄金凭证式买卖俗称“纸黄金”,其交易形式类似于股票、期货这类虚拟价值的理财工具,炒金者须明确交易时间、交易方式和交易细则。
实物黄金也分为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黄金,其投资技巧也是不同的。纪念性质的金条金块,有些类似文物或纪念品,溢价幅度比较高,而投资加工费用低廉的金条和金块可享受较好的变现性。投资纯金币的选择余地较大,兑现方便,但保管难度大。也可以投资在二级市场溢价通常较高的金银纪念币。根据爱好,个人亦可选择投资金饰品,但金饰品加上征税、制造商、批发零售商的利润,价格要超出金价许多。而且金饰品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会产生磨损,从而消耗价值。在选择黄金投资品种时,不同品种的这些优缺点和差异性都应当着重考虑。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于 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趋同的显著成效。然而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大形势下,仍有一些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和物价变动会计之所以难,在于世界各国的会计处理方法无法统一起来。为什么无法统一?本文从会计环境角度出发,以我国与国际会计处理方法差异为例,一一分析国际会计三大难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
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购买法。而我国则根据合并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同一控制下则采用权益结合法。采用购买法的同时又不废止权益结合法,这是由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
(一)我国企业股权结构集中
美国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企业合并形式多为非同一控制。但我国企业股权较为集中,目前尚存在大量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十分常见。这种合并很多时候是企业对集团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合并前后最终控制方是不变的,没有发生经济资源的流入流出,风险和收益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而也就不存在购买价格。而且合并对价或发行股票的价值主要是最终控制方意愿的体现,不能完全体现市场的因素,因此采用以账面价值计量的权益结合法更为合理。若盲目采用购买法,可能高估企业的资产,虚增利润,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实。
(二)我国公允价值缺乏可靠计量
购买法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需要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可靠的公允价值。但是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成,大部分股权还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价,缺乏基本的公允价格提供机制。在这种背景下,权益结合法就更容易操作。
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操作简单的权益结合法更适合我国国情,也更能保证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
二、外币折算
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使得外币交易日益频繁。由于世界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在大量的外币交易活动中,就存在着一个使用什么汇率对外币业务和外币报表进行折算以及折算后的汇兑损益如何处理的问题。外币交易折算,汇兑损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递延处理。而对于外币报表折算,又存在现行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四种方法。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时态法,而我国则采用现行汇率法。这同样与我国特殊的环境密不可分。现行汇率法是以子公司货币观为依据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即将子公司看作是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还不多,子公司也多在国内,而且我国汇率处于合理的变动范围,因此只对子公司原财务报表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简单换算。同时由于我国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工作不规范,导致历史成本、历史汇率记录不完全,而且复杂的折算方法不利于理解,因此简单易理解的现行汇率法是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各有优缺点,由于各国的币值稳定程度和经济环境不同,国际上很难确定一种方法来满足全部的外币折算要求。
三、物价变动会计
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长期剧烈的物价变动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主要有三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这是因为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达到恶性程度时,才需要物价变动会计。而且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通货膨胀水平也不一样,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除了个别行业,并未全面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这是我国特殊的环境决定的:一是我国尚未形成与实施物价变动会计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定期取得物价变动指数不切实际;二是经过物价调整的会计报表会大大增加审计工作量和社会成本;三是物价变动会计在物价上涨时期能够反映和揭示虚增的盈余和流失的资本,制约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其推行不受政府支持;四是实行物价变动会计程序复杂,核算成本高,而企业通过内部管理系统,已经能够大致掌握物价变动对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物价变动会计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不受企业管理当局的青睐。
四、结论与启示
会计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经济变革引起会计变革。会计是在其各种环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当会计环境变化时,会计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变革。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而这些因素又影响着会计的发展,所以各国之间会计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也不一样。国际上很难制定完全统一的准则来满足所有国家的现实需要。这也正是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和物价变动会计这国际会计三大难题尚未解决的原因。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面对国际趋同大环境,我国的会计改革需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充分考虑本国国情,深度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保留本国特色,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 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