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支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支付报告

篇1

20****年4月初,兴业银行前台业务部一行人马由总经理带队抵京。他们此次北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登门造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部。就在几天前,这支队伍还在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处“取经”。兴业银行前台业务部副总经理舒勇称,类似的学习交流在电子银行业务领域并不鲜见。

国内银行业一个围绕网银业务的社交圈子在这种“走家串户”中,正在逐渐形成。这一圈子的人都是银行业十分抢手的“双料王”,他们对金融业务谙熟,也是互联网技术的行家里手。这样的双重背景也更容易让他们彼此找到惺惺相惜的感觉。

20****年是商业银行在电子支付业务上“集体觉醒”的一年。多年来一直被外界视为在幕后从事技术支持工作的网银人士,也在这一年纷纷走向前台,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支付产品的代言人。而在这背后,真实的背景是在做了多年“甩手掌柜”之后,商业银行群体开始重新审视支付业务的价值,积极地直接投入到支付业务中。商业银行群体面对支付业务的态度可以说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种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之间相安无事的产业局面,迫使第三方支付群体改变已有的业务模式,去寻求模式上的创新。和第三方支付群体一样,商业银行在全面介入支付业务的运营过程中,同样面临如何创新的挑战。

曾经流行的支付外包

北京云网公司是国内最早销售“点卡”等纯数字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据云网总裁朱子刚介绍,在****年,每天交易的对账单都需要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副行长开车来云网公司取,“往往要装上好几麻袋”。

这个时候,云网开始向工行提出实现在线支付的需求,而****年正好是工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完成之际。“有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银行来推动电子支付,要面临数据管理的难题。数据大集中的完成奠定了电子支付业务的基础”,朱子刚称,作为市场应用需求的代表,云网在工行B2C支付服务的开通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事实上,不少商业银行开通网上支付业务都是在来自电子商务企业的一线需求驱动下完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在银行那里得到满足。北京YeePay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彬告诉记者,不少中小商户从一开始就很难和银行支付网关相连,“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管理数量庞大的中小商户网关接口的成本过高”。

“将大量的商户资源整合到一起,也就成了一个大商户”,唐彬介绍说,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就应运而生。

从1997年开通“一网通”业务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胡滔称,招行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一开始就跟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绑在一起。

但胡滔同时承认,从很大程度上,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群体直接推动了电子支付的兴起。以2004年电子支付市场的快速成长为转折点,在此之前,支付结算业务一直不是国内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银行界对电子支付业务的投入还是相对比较保守。

在这个时间里,银行向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支付网关接口,将网上交易过程中的支付结算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支付公司,商业银行则做起了“甩手掌柜”。

eNet硅谷动力商务运营部总监张磊将这一合作模式理解为:商业银行是支付产品的生产制造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则是总商,而商户则更像是总下面的分销渠道,负责将支付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

银商直连应对竞争

与传统产业中上下游发生的竞合故事相类似,作为总商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始不安分起来,不少商业银行逐渐察觉到来自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威胁。

对银行而言,这一潜在的威胁,首先体现在对商户的争夺上。20****年,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进入了“跑马圈地”的阶段,争夺大商户成为这一市场扩张运动的重要战场,在不少网银人士看来,最初搭成的“银行做大商户,支付公司做中小商户”的默契率先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打破。

胡滔认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形成气候之前,商业银行在支付市场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而现在的局面已经成了“银行被迫地加入到市场竞争当中”,这种现状让银行界有了“养虎为患”的担心。

如果说发生在客户层面的争夺只是一场局部竞争的话,那以贝宝、支付宝为代表的C2C支付模式正在释放“能跟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上全面开战”的潜在能量。

以贝宝和支付宝为代表的C2C支付模式“冲击银行的支付业务存在着更大可能性”。“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虚拟账户,在做本应属于银行业务的账户管理和支付结算;另外更关键的是,依托自身的C2C交易平台,他们吸纳了大量客户”,在胡滔看来,“银行核心的优势在于一是能抓到最终客户,二是拥有支付结算的通道和网络,但是现在这两方面的优势都受到来自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的C2C交易支付模式的冲击。”

而事实上,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目前正纷纷向零售银行业务转型,一旦政策放开,这类C2C支付模式的支付公司将成为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包括支付业务在内)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种可能性已经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戒备。同样是在20****年,一场银行与商户的“直连运动”拉开序幕,更多的商业银行直接走向前台,直接控制商户这一“分销渠道”。

篇2

关键词 紫癜 名医经验 裴正学

裴正学主任医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硕士、博士生导师。裴老在治疗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有着独到的临床经验。

“同病异治”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及ITP均属中医血证中的“紫斑”“肌衄”的范畴,但病因病因病机不同,施治有别,提倡“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

裴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多因郁热在里,血热妄行而以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为大法,兼以活血化瘀则相得益彰。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或因中气虚损,气不摄血而出血,离经之血滞于皮下则紫癜,停于体内则瘀血。治变态反应性疾患,属中医学血证范畴,与中医古籍中肌衄、发斑、葡萄疫相似,裴老认为过敏性紫癜病机风热伤络、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方面,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温肾为主,随症加减。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8岁,2009年3月初诊。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鼻衄及全身紫斑,诊断为ITP。曾用激素等西药治疗后,血小板有一时性回升,鼻衄及全身紫斑仍反复发作。现患儿烦渴、自汗乏力、便干,偶感发热,大便时出血,舌红伴散在性瘀点,苔薄黄,脉细数。血小板49×109>/sup>/L,24小时血块收缩不良。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尚正常,血小板形成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现仍每日服用糖皮质激素。中医辨证:热壅脉络,迫血妄行。治则: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药应用五虎合剂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0g,黄芪20g,白术10g,甘草6g,二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草败酱15g,白蒺藜30g,制乳没各3g,土大黄5g,丹皮6g,丹参20g,紫草30g,旱莲草15g,生地20g,生石膏30g,知母20g,粳米10g。2天1剂,嘱其激素每周减1片。服药4剂后,患儿热退、汗止,自汗乏力减轻,鼻衄及全身紫斑有所好转,遂原方去生石膏,加鸡血藤15g,赤小豆10g,予以7剂。15天后,患儿激素已减完,无病情反跳现象且鼻衄及全身紫斑明显减少,遂去生石膏,改生地为12g,予以15剂,1个月后患儿诸症悉除,状若常人。血小板116×109>/sup>/L,24小时血块收缩均恢复正常。骨髓象亦恢复正常。后随访多次,再未复发。

例2:患者,男,32岁。2009年10月6日初诊。患者7天前出现双下肢丛集或散在之瘀斑、瘀点,踝关节内侧明显,色鲜红或黯紫,压之不褪色,尿蛋白(-),尿隐血反应(-),舌质红,脉弦数。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裴老认为证属风热入里,聚而成毒。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药用: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白鲜皮15g,刺蒺藜30g,白茅根15g,土茯苓15g,生地黄12g,地肤子10g,防风12g,赤芍药10g,牡丹皮6g,蝉蜕6g,甘草6g,生姜6g,大枣4枚。日1剂,水煎服。10剂后紫癜大部分消退,但仍见踝关节内侧个别散在瘀点。上方加桃仁10g,红花6g。7剂后紫癜全消。服药期间嘱忌食肉类、蛋白类、鱼虾类食。患者未忌口,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尿隐血反应(+)。前方加阿胶10g,血余炭15g,陈棕榈炭15g,薄荷炭15g,牡丹皮炭15g。7剂后恶心、呕吐、腹痛缓解,尿隐血反应(-),紫癜未再出现。仍厌食、疲乏,遂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炙枇杷叶10g,山药10g,黄精20g。14剂后诸症悉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例3:患者,男,36岁。2009年11月12月初诊。双下肢紫癜反复发作2年余。尿蛋白(++),尿隐血反应(+)。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激素等药物治疗,出院停药后曾多次发作。刻诊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乏力,怕冷,双下肢散在紫癜,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脾胃气虚,肾阳不足。治宜健脾益气,温肾壮阳。药用:炙枇杷叶10g,山药10g,黄精20g,菟丝子15g,百合10g,芡实30g,金樱子3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6g,金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赤芍药10g,牡丹皮6g。日1剂,水煎服。忌食肉类、蛋白类、鱼虾类食,10剂后复诊,患者食欲增加,疲乏好转,双下肢紫癜消退,查尿蛋白(+),尿隐血反应(+)。二诊方药:前方去芡实、金樱子、女贞子、墨旱莲、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赤芍药、牡丹皮,加木香6g,草豆蔻6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生大黄3g。14剂后诸症悉愈,查尿蛋白(-),尿隐血反应(-)。嘱忌食肉类、蛋白类、鱼虾类食半年,随访6个月未复发。

篇3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支付,商业生态系坑,主体价值,

1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现状

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从2000年起步到现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B2C和C2C等小额支付领域成为热点,艾瑞研究公司的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从20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20r08年的2743亿元,同比迅增181%,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行业,在细分应用行业中,网络购物、航空客票占据五成,多的比重,电信缴费、网络游戏、电子商务B2B、网络彩票、教育考试和生活缴费则瓜分了剩余的份额,这说明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物种是在蓬勃发展的,不断丰富。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底使用网络支付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200万人,比2007年增长了1900万,年增长率达到57.6%,已经占到中国网民总量的1/6强。网上支付用户的上消费金额也远超整体网民,月均消费达180.8元。日益增多的网络支付用户正是庞大的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的潜在消费者。

中国的电子支付产业经过数年积累,在“电子支付元年”2005年进入井喷状态,市场上出现了规模不等的40多家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到2008年,随着支付企业定位和运营策略的清晰,运营领域和运营优势的明确,凸显出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稳固占据市场份额的核心企业,这些涌现出来的各具运营风格的综合型、资源型、创新型、特色型、行业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都想在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分一杯羹。

市场份额的扩大,第三方电子支付运营商的丰富,使用网民人数的激增无不说明:随着各类物种的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正在悄然形成。

2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价值

如下图1所示,消费者、商户、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参与到支付价值链中,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并促进这价值链中相关各方的利益形成,推动着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的形成。

2.1消费者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支付工:具的被动接受者和使用者,同时又是,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重要推动者。我国有着近3亿的互联网用户和6.6亿的手机用户,他们是第三方电子支付业的潜在消费群;同时他们又是商户和金融机构的直接客户,是商户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消费者是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则给他们带来所需的价值。

首先,消费者获得了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支付服务,其次,由于电子商务流程中物流和资金流并非同时进行,消费者担心支付后拿不到所需的商品,他们需要有一个公正可信的第三方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正好能满足此项需求;再次,消费者在使用各种支付工具进行网上支付时,支付环节的设置各有不同,繁琐复杂,增加了网上购物的成本,降低了网上购物的热情。使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通过统一的界面,解决不同银行的网络支付问题,大大提高了网上支付的易用性,扩大了网上支付的使用人群。

2.2商户

商户是生态系统中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直接客户,是电子支付服务的购买者,除了少数的大商户外,绝大多数的商户是中小型商户,他们没有自建支付平台的能力,通常会选择成本较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首先,直接与银行合作建立支付网络困难重重,银行通常会对网上支付商户的资格进行审核,对商户的注册资本,信用状况,技术水平有苛刻要求,这些对于广大的中小型商户而言门槛太高;银行出于对支付安全性的考虑会要求使用128位SSL专线联接银行与商户网络,而所需的高额费用需商户自身承担,这对商户而言是很大的资金风险;即便是安全专线联接成功,后续的网络维护和安全管理费用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综合以上因素,许多商户意识到购买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支付服务,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其次,不同行业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程度不同,传统的实业行业,在支付方式上可以选择货到付款,实现收货和支付的同步进行,他们对电子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还有一些新型的内容服务行业,如游戏点卡和电子刊物,交易的内容是信息化商品,非实物交易,无须物流,他们对电子支付的依赖度就要高得多。没有电子支付的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商户对电子支付的需求,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因此形成,他们之间是彼此依存,彼此共生的,缺少了任意一方都会影响另一方生存。

2.3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和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是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各大银行品牌优势巨大,无论从信誉度还是知名度上都远远胜过现存的各个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

其次,各大银行客户资源优势巨大,银行都拥有强大的储户资源。银行的电子支付业务也是在这些储户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为储户帐户提供的增值服务。

第三,银行雄厚的资金支持、先进的系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能为电子支付带来完善的服务,搭建基础的支付平台,为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提供统一的支付网关,而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非金融机构地位尚未明确,还不具备金融功能,需要银行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由此可见,银行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圈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实质上是银行业务的延伸,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所从事的支付业务最后都要通过银行的支付网关完成,由银行来进行结算。各个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在积极寻求和银行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银行的合作中取得优惠的合作条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而银行也十分重视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合作,以求进一步稳固电子支付市场,特别是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的支付需求,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这一群体在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下,成为电子支付市场中“长尾”。但对于银行而言,这些零散的、小额的支付业务流程复杂,利润低下,往往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而且银行也无法对所有商户进行交易真实性的判别,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在这两方面都能与银行互补,帮助银行将业务扩展到更宽广的领域,因此,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寻求和优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合作已成为大多数银行的共识。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网上支付进入成熟期,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市场资格、经营范围的确认,与银行之间的市场分工趋于明确,两者呈现良性的竞合关系。

2.4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

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通过与银行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清算与增值业务,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它充当着各方资源的整合者的角色,运用适当的商业模式,将消费者、商户和金融机构联接在一起,促进各方进行交易,最大程度的实现各方利益。

对消费者而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为他们带来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相比各大银行提供的网银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更细致更个性化更创新。比如扣款时开设短信通知业务,手机银行卡充值语音和短信提醒、银行卡包月扣款等业务。在B2C,C2C中,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还能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消费者可以从商家选择合作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来侧面判断商户的可信度。

对大多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户而言,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够降低商户与银行直接连接的成本,避免与多家银行相连的麻烦,增强自身的成本优势,提高运营效率,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个性化服务还能帮助商户创新商业模式,定制个性化支付结算服务,提供如帐务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丰富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交换电子支付信息的同时,还能保存商户和消费者有效的交易电子信息,出现纠纷时可以作为仲裁证据,降低交易风险,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选择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合作能最经济、最快速地占领市场,使其帐户优势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和商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风险,银行若要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一协商手续,开通接口,定期结算得话需要庞大的市场开发成本,而与集成了众多商户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合作,则大大降低这笔不菲的市场开发费用,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合作还能激发银行账户的活跃度,促进交易,增加增值业务的收入。

总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将各金融机构的网银系统进行整合,一方面促进银行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为银行创收,实现了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和金融机构的共赢。

2.5管理者

在第三方电子支付生态系统中,管理者包括政府机构、管理机构以及代表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协会和标准。他在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通过制度和标准的设立进行相应的监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我国在监管环境构建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的颁布,为我国电子支付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央行将于2009年初正式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同时发放首批的10张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将对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

篇4

【关键词】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发展;研究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子支付业务迅猛发展,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3年,电子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交易额增长连年翻番,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支付的高效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恰好弥补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不足的现状,当前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支付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地区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范围,大力推广支付工具应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其中电子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电子支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据统计,2010年到2013年,河北省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由0.58张上升至1.3张,截至2013年底,全省开办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5.7万个,覆盖4.06万个行政村,占河北省行政村总数的90.9%,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水平,使农户真正体验到“足不出村能取现、能消费”的便捷支付服务。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配套设施布放力度,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布放了8100台ATM, 68126台POS,发展141148个特约商户,方便了农民用卡,为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猛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各地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民支付需求逐渐旺盛,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迅猛。以河北省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农村地区开通个人网上银行13,436,102户,手机银行4,542,923户,电话银行4,962,849户。电子支付交易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其中个人网上支付5,125,097.75万笔、金额217,794,892.64万元,手机支付518,292.24万笔、5,759,263.33万元,电话支付584,776.67万笔、4,958,405.22万元。电子支付用户增长情况见图1。

图1

(三)电子支付业务占比相对较低

电子支付业务虽然在农村地区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百姓的资金支付服务需求。当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方式相对单一,支付结算服务手段尚显陈旧,非现金支付比重较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据统计,2013年全省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交易金额仅占非现金支付交易金额的五分之一,占同期全省电子支付交易金额十分之一,电子支付优势在农村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资金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地区发展电子支付的优势

电子支付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其推广成本和难度与传统的金融服务设施相比较小,更易推广。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支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电子支付不受地理空间限制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少、覆盖能力有限的缺点。电子支付是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支付数据交互的,不受地理环境限制,可以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支付服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推广电子支付低廉的成本可以减轻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拓农村市场的资金投入。电子支付大大节省了金融机构开设农村营业网点,提供柜台支付服务的费用,也为支付机构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新的、低成本的途径,同时,还节省了农民到银行网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时间和人力。三是电子支付的高效性提高了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农村资金支付结算采用现金方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成交易。使用电子支付只需携带银行卡,通过POS机等支付终端完成交易,甚至可以在家通过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的形式进行资金结算,避免了现金交易找零、假币等相关风险。

三、阻碍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因素分析

(一)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弱

完善和高效的网络通信设施是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地区的这些基础设施相对较弱,通讯速度和资费水平难以适应当前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偏远农村地区山大沟深,通信网络覆盖受到限制,个别地区都没有手机信号,严重阻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出于逐利性目的,致使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资金投入不足,电子支付基础设施不到位,致使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难以普及。

(二)电子支付安全性有待加强

电子支付是在无纸环境下进行,交易双方的身份不透明,使得电子支付的风险增加。同时,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重复、错序、篡改等安全性问题一直在存在,影响了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特别是手机支付,目前主要采用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模式进行手机支付,由于受手机卡技术的限制,所发送的信息全为明码,短信信息通过公网传输,没有加密功能,因此,手机号码、密码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破译和截取,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护用户的合法信息(账户、密码等)不受侵犯,确保数据传输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是电子支付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三)利用电子支付进行诈骗日益猖獗

随着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各类支付欺诈日趋增多,手段日趋高明,不法分子通过冒充银行发邮件和短信、制作假银行网站等手段进行诈骗,导致客户电子支付账户资金被盗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近期更呈现出了专业化和智能化趋势,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电子支付业务流程不完善的漏洞进行犯罪,给客户带来直接的资金损失。农村居民知识层次较低,支付安全意识较弱,防风险能力较低,更是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首选地区。

(四)农村居民支付习惯难于改变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目前留守农村的大部分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这些人知识层次较低,对新型的科技“不感冒”,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存在不懂操作、操作失误、忘记密码等问题,影响了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现金使用习惯根深蒂固,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手机支付会比现金交易更麻烦,感觉还不安全,很多人宁肯多跑几十公里路去县城银行汇款也不在家通过电子支付进行结算。

四、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推广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电子支付环境

政府部门应整合各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网络通讯硬件设施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建设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设施布放力度,通过利益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超市、集市布放ATM、POS等机具,便利农民资金支付,为电子支付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推广在政策和制度上的扶持力度,用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鼓励银行机构及支付机构充分利用电子支付快捷、便利、自助服务管理等特点,研究开发贴近农村、农民的电子支付产品。进一步提升电子支付在农村地区的适应度,吸引农民更多的使用电子支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二)提升技术防范能力,确保电子支付安全

提供电子支付服务的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要加强支付技术上的攻关力度,提高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要不断的更新和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加强电子支付在信息输入、认证、传输、结算等过程中的加密和防泄露等安全技术工作,有效防止黑客对交易信息的窃取、非法访问和干扰等问题的出现,从而确保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创建安全支付环境

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的电子支付的相关安全意识。引导其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及时的加强和更新自己的银行卡信息、身份证号码以及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尤其是注意对支付网站真实性的辨识,坚决不在不熟悉的网站进行电子支付,从而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公安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电子支付风险防范和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及时通报各类风险和犯罪信息信息,迅速发现、处置、管控风险和不法行为,适时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领域的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营造安全的支付服务环境。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鼓励农民使用电子支付

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应充分借助多样化宣传渠道,加大农村地区电子支付的日常宣传工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现场体验式宣传。宣传活动应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大喇叭广播、流动宣传车等方式,要注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让农民直观感受电子支付的便捷性,提高农民使用电子支付积极性。同时,还应注意电子支付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安全支付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提高其操作水平,确保农村地区电子支付业务能够便利、快捷、安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蔡秀润.电子商务环境下手机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朱方雷.手机支付现状及其发展分析[J].电子商务,2013(6).

[3]王丽.试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发展与监管[J].长春大学学报,2013(5).

[4]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2年)[R].中国金融出版社.

篇5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B

在电子商务中,支付的安全性是交易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提供一个独立而有公信力的平台,确保了双方收付款的安全和快捷,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支付宝、财付通、首信易等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纷纷崛起,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注册用户已突破7亿,日交易额也超过了30亿元。其中,仅支付宝一家公司的注册用户就达到5.5亿左右,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1]。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所受监管仍比较松散。根据国际反洗钱基本理论,洗钱犯罪分子普遍企图利用金融体系中管制薄弱的领域进入合法经济体系,因为这些薄弱领域被监测到风险的概率较低。第三方电子支付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反洗钱监管比较困难。本文将从法律监管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第三方电子支付所存在的洗钱风险,检讨我国的相关反洗钱制度,并探讨其完善之道。

一、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界定与特点

第三方电子支付,是由非银行机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小额电子资金划拨服务,支付平台通过提供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或虚拟账户满足客户的收付款需要[2]。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1.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的定性。我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为非金融机构法人。该条件一方面规定了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采取公司制形式,以保证其治理结构符合现代商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将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与银行相区别。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将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排除出金融机构的范围。但由于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具有明显的支付清算属性,这些机构应属“准金融机构”,其业务活动具有“准金融性”,有必要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

2.第三方电子支付属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小额电子资金划拨又称为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或者零售性电子资金划拨,主要是面向个人消费者,这类资金划拨金额少,但划拨较为频繁[3]。小额电子资金划拨①的一般划拨方式是直接借记消费者账户,第三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预先在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所设立的账户中存入资金,当他进行交易时,发出指令对账户内的资金进行划拨。

3.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具体模式。从国内和国外的实践来看,第三方电子支付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支付通道模式。即支付平台向用户提供银行网关的服务,用户直接进入银行账户完成转账,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PayPal。二是支付平台账户模式。即用户在支付平台设立虚拟账户,并对账户进行充值和收付款。支付平台可以参与到交易中,通过虚拟账户来提高支付的安全度,其典型代表是支付宝。

二、第三方电子支付存在的洗钱风险

第三方支付运用电子化手段为市场交易者提供支付服务,而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为不法者提供了洗钱方便。第三方电子支付洗钱属于网络洗钱②的一种,通过这种高科技洗钱方式,可以大大缩短洗钱周期,降低洗钱成本,且又游离于反洗钱监管体系,因此对洗钱罪犯有巨大的诱惑力。第三方电子支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洗钱风险:

1.隐蔽的资金转移风险。首先,第三方电子支付主要是通过对密钥、证书、数字签名的认证完成的,加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的隐私权,但同时也屏蔽了交易主体的身份信息,导致监管部门难以获取;其次,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可以以虚构的商品交易为幌子,掩盖洗钱事实,这比通过实物商品交易更简便、隐蔽和安全,增加了监管难度;最后,网络交易时间、空间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支付机构缺乏对交易的记录和保存比不上金融机构,给国家反洗钱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2.便捷的资金套现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具有申请提现功能,这实际上类似于虚拟POS,但随意性和风险性却高得多。当用户取消交易、要求退款时,资金的回转并不遵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付款人可以选择事前绑定的账户,也可以临时重新选择回转账户,这就为信用卡套现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3.潜在的资金跨境支付风险。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组织的不断发展,它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跨国交易支付,提供人民币和外币资金结算服务。目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统一购汇支付有两类模式,一类是以支付宝公司的境外收单业务为典型的购汇支付,另一类是好易联(广银联)为代表的线下统一购汇支付。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提供了资金转移出入境的可能性,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外黑钱、热钱的进出通道[4]。

4.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的洗钱风险。在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客户的备付金依照法律规定应由银行专户存放。但由于交易都是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里进行,银行难以掌握具体交易数据,一般只能听命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调用,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其内部人员从事洗钱犯罪提供了机会。以支付宝为例,据有关人士估计,沉淀资金每月至少在100亿元左右[5]。这些资金若不加以严格监管,可能引发洗钱风险,局面往往难以控制。

三、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反洗钱法律监管现状 微观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诸多缺陷使得市场机制无法依靠自身力量予以克服,而必须依赖于金融监管。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关于反洗钱的《40+9项建议》指出:“各国应特别关注随着新发明或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有助于隐匿身份的洗钱隐患。各国应当在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这些技术用于洗钱阴谋。”2006年10月FATF研究报告《关于新支付方式的报告》,也提醒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基于高新技术的非传统支付方式带来的洗钱风险。2008年6月,FATF再次研究报告,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支付发生洗钱的主要手法、实际案例、风险管理作了全面讨论和总结[6]。

(一)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反洗钱法》为主干,以《刑法》“洗钱罪”以及相关部门规章为辅的反洗钱法律体系。然而在第三方电子支付领域,我国的反洗钱监管还相当薄弱。就法律监管而言,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一系列政府规章。2006年11月颁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只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所有商业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从事汇兑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没有将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等非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所涉及的洗钱手段也没有涉及电子支付。2009年9月出台的《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规定》的反洗钱监管空白,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即支付清算组织),并细化了对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工作操作的要求,但对于新兴的第三方支付没有作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定。

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六条规定“支付机构应当遵守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但并未细化对第三方支付反洗钱工作的操作要求。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取代之前的《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该管理办法细化了对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操作要求,明确规定了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各种反洗钱法律规则,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调查、监督和管理等环节所要履行的反洗钱义务 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01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支付账户的开立实行实名制,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支付机构对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个人客户申请开立支付账户时,支付机构应登记客户的身份信息,并对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而且该征求意见稿第二十条规定“客户不得利用信用卡透支为支付账户充值”,进一步规范了信用卡网上套现行为。为配合此规定,支付宝从2012年2月8日起停止信用卡账户充值业务,截断了利用信用卡给支付宝充值后再免费套现的通道。

(二)反洗钱法律监管的缺陷

目前,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立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着重于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法律定性、对第三方支付法律关系进行立法规范,但在很多监管领域,尤其是反洗钱监管领域,仍存在明显缺陷:

1.立法的效力层次过低,主要是央行的部门规章,较多体现部门利益,与其他监管目标有冲突之处,也与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发展不尽契合。例如,某些反洗钱监管措施与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创新性、效率性、低成本性相背离,从而影响了实际上的可操作性。

2.立法的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监管措施方面与其他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上没有体现出差异性。第三方电子支付毕竟属于新兴支付方式,若与其他金融机构奉行无差别的监管规则,容易扼杀其发展活力。

3.缺乏与其他监管制度的配合。例如,目前不少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开始涉足上游的电子商务交易,以及下游的物流交易。针对这种垄断化的发展趋势,如果在反洗钱法律监管中注重与反垄断法的配合,会取得更好的监管成效。

4.缺乏“硬法”与“软法”③的配合。除了具有法律效力的部门规章外,我国支付行业还没形成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行业组织,以及系统而规范的行业自律制度,遑论这些“软法”与正式立法的互动配合了。

四、关于反洗钱法律监管的强化

要强化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的法律监管,需要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完善相关监管内容。

(一)健全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

我国应着力构建一个以《反洗钱法》为基础,包含多个层次立法,并与国际监管规则相接轨、与支付行业自律规范相配合的法律监管体系。

1.《反洗钱法》的修订。目前,我国的《反洗钱法》规定“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在修订时应当明确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非金融机构,将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囊括其中;另外,关于反洗钱的预防、监控措施,可采两种立法体例:一是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作统一规定,并提出特殊非金融机构,例如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在反洗钱监管方面的特殊性;二是在目前第三章“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后,增加一章“非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对包括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在内的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原则与规则作专门规定。

2.《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一方面,目前该办法对反洗钱的规定过于粗略,应该加以细化(或在实施细则中细化)。例如,《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与许可、央行的监督和检查、法律责任的规定中,都应贯彻反洗钱原则。另一方面,该管理办法的立法层次较低,有必要上升为行政法规,定位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条例》为宜,并注意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作为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业务活动的主要规范。

3.《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这两个管理办法是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反洗钱的主要法律依据,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从其征求意见稿来看,仍存在不少缺陷,需要在正式立法时加以完善,细化对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具体要求。

4.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反洗钱国际法律合作。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洗钱犯罪具有国际化特征,资金往往通过网络交易的模式流通跨越国境,仅靠一国单方面的监管方式很难达到效果。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反网络洗钱经验,与其他国家和国际反洗钱组织缔结相应的国际法律文件,联合打击洗钱犯罪。

上述“硬法”规范的执行,离不开“软法”的配合。《2008-2012年中国反洗钱战略》要求“开展与私营部门对话和协商,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制定反洗钱指引,督促行业自律”,即体现了这种思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由央行牵头于2011年5月6日成立,主要成员包括国内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企业等。未来,该协会有必要摆脱其半官方的“花瓶”角色,通过制定体系化的行业支付准则,维护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秩序,促进行业成员间的有效相互监督,约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守法经营。

(二)完善反洗钱法律监管内容

1.反洗钱预防机制的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④在反洗钱预防措施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破解第三方支付洗钱风险隐匿性强的关键,各国均将第三方支付中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作为反洗钱的重要内容。我国须进一步通过立法从两个方面降低此类风险:其一,第三方支付实行实名制开户,做好客户身份的识别,在确保新开户为实名的同时采取措施完成对现有账户的实名验证。目前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分别规定了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的身份识别制度⑤,但对于商户的要求还是过于宽松,笔者建议,第三方支付除要求商户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保证实名开户外,还应审核其商户资格——经营范围、销售的产品(服务)的合法性,从而杜绝不法分子伪装成商户,利用第三方支付收集归拢资金。其二,按照“同户名绑定、虚拟账户分类”原则进行账户管理,监控资金流动。客户的虚拟账户与银行结算账户绑定时必须遵循同户名原则,同时设立专门的虚拟账户与信用卡等高风险账户绑定,并且当使用高风险账户绑定的虚拟账户时,要求商家必须提供发票、提货单等证明交易真实性的票据,交易取消后确保虚拟账户与资金来源账户自动重正,杜绝利用信用卡套现的行为。

另外,征求意见稿第四章关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规定还比较粗略,应该予以细化和补充。第一,可疑交易标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的制定,主要由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决定。为确保有关标准和体系的规范和科学,有关行业组织可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软法”,敦促和引导第三方电子支付机构的行为。第二,对虚拟账户的充值行为,目前征求意见稿存在监管空白,应补充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对通过不记名的充值卡等定向支付工具向虚拟账户充值的行为进行监测,杜绝非法资金注入金融系统洗钱。

2.反洗钱法律责任机制的完善。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七条规定:“支付机构违反本办法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注销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两项法律责任机制过于单薄软弱,不利于遏制支付机构洗钱或者放任洗钱犯罪的行为。

第一,关于支付机构违反反洗钱义务的法律责任,适用《反洗钱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反洗钱法》的适用范围并不包括非金融机构,如此规定显得自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对《反洗钱法》进行修订,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囊括其中。

第二,支付机构若违反《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和三十二条所规定的十类洗钱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征求意见稿中有些反洗钱义务却没有包括在这十类义务。一是支付机构应当完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系统的查询和分析功能,便于反洗钱调查和监督管理;二是支付机构破产或解散时,应当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机构;三是支付机构应完整保存对客户行为或交易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的工作记录及是否上报的理由和证据材料。因此《反洗钱法》立法修订时应该予以相应补充,以增强征求意见稿规则的可适用性。

3.金融反洗钱法与金融竞争法的配合。金融竞争制度以金融反垄断为核心,规范内容覆盖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当局在制定反洗钱规范时若能与金融竞争制度有效对接,势必能使二者相得益彰,发挥更大效能。

为有效打击洗钱犯罪,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审查金融机构并购时往往将相关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规定执行情况作为必不可少的审查内容。征求意见稿第八条指出:“支付机构吸收境外机构加入支付网络或者与境外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当充分收集有关境外机构业务、声誉、内部控制、接受监管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建议在此条中增加“并购”或者“金融反垄断审查”,以便对通过并购而导致的过度关联能及时进行反洗钱监控,进而推动反洗钱战略的实施。

五、结语

第三方电子支付仍在迅猛发展的初始发展阶段,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其中的洗钱风险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立法者必须密切关注第三方支付业务所潜在的洗钱风险,调整和完善监管规则,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应平衡监管与用户体验度,“反洗钱体系应确保那些诚实的客户能方便地得到服务,而为那些试图滥用这些服务的人制造障碍”[7];另一方面,还应平衡监管与业务创新,给第三方电子支付预留足够发展空间,以免遏制其发展活力。值得指出的是,除了立法以外,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反洗钱法律监管系统还应囊括相应的执法、司法以及社会法律文化的塑造。

注释:

① 一般的小额电子资金划拨包括自动柜员机(ATM)、销售点终端(POS终端)、家庭银行和电话银行等。

② 网络洗钱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隐瞒或掩盖犯罪收益所得,并使之成为表面上合法的所有犯罪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③ 此处“硬法”和“软法”借鉴了国际法的概念。所谓“软法”,是指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文件。相对于“软法”而言,“硬法”指那些在严格意义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④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也称“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s, KYC) 或者“客户尽职调查”(customers due diligence,CDD),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

⑤ 参见《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

参考文献:

[1] 侯云龙. 创新力将主导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前景[EB/OL].[2011-06-07].[2012-01-02].business.省略/20110607/n309427178.shtml.

[2] 阿拉木斯,蒋睿.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风险[J].电子商务,2007(2).

[3] 刘颖.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2.

[4] 王勇.探析“捆绑式”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基于第三方支付中的反洗钱视角[J].浙江金融,2009(11).

[5] 王振,刘颖.防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洗钱风险[J].中国金融,2011(4).

[6] 严立新,汤俊. 从合规为本到风险为本:第三方支付行业反洗钱监管原则的必然要求[J].上海金融,2011(6).

篇6

一、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概述

1、“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外部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企业内部流程,增进知识共享。”这一定义概括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偏重的是对其功效的描述,但并未凸显旅游电子商务自身的特征。国内的研究文献中,杨路明、巫宁的定义较科学:旅游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实际上是旅游企业在网上询价、报价、预订、支付、配送(服务)等等一系列商务活动的过程。国外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比较密切,据调查,全球有17万家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2009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9800亿美元,其中旅游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350亿美元,占24%;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上以350%的速度发展。这都离不开良好的网上支付体系的运行。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网上年旅游交易额已达到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约占所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总量的20%。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的结合改变了我国旅游业的管理和行为模式。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出,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而旅游电子商务作为旅游业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之一,也将等到飞速的发展。

2、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是指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一种支付方式。从技术角度上看,电子支付包括“网上支付”和“离线支付”两种方式。网上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支付方式、电子现金支付方式。而手机支付、一卡通、公交卡等因为采用预存款方式,并不需要与银行帐号相连,因此称之为“离线支付。”旅游电子商务中应用的大多是网上支付方式。完整的旅游电子商务一般包括信息沟通、资金支付及商品配送三个环节,缺少资金支付,商品配送难于完成。因些,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手段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也有了重大发展,各大国有和商业银行均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实现了网上支付。2009年,个人网银的交易额增幅高达284%,成为电子支付最为抢眼的一支力量。2009年,我国电子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实现了100%的增长,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并预计2010年仍将保持100%以上的增长。

二、电子支付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1、旅游消费者消费方式的转变促进电子支付的发展在传统旅游业中,支付方式往往是通过前台支付来完成的,刚刚开始起步的旅游电子商务自然也往往采用这种方式。然而,2006年10月26日年电子客票全面推行后,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开始微妙转变,促使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也开始积极考虑应对方案。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的需求是不断扩大的。随着电子客票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旅客会从“电话订票,送票付款”的传统方式,过渡到“网上支付,实时出票”的全数字化方式。在酒店预订方面,尽管旅游者大多在前台付款,而在旅游高峰期,多数酒店都要求旅游者有信用卡担保或付预订金,由此产生了电子支付的需求。与此同时,全国广泛推行的“交通一卡通”以及某些旅游景点推出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卡式门票或者数字门票,以及电子支付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迅速普及,也对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对电子支付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大多不提供电子支付方式目前,我国较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携程和e龙,只接受信用卡支付或担保。但是信用卡在我国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些网站定位于较高端的商务旅游者,同时,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性较强,对电子支付的依赖程度不大。时下,网站用户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不高。不久前e龙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没有在线支付经历的会员达到74%,其中35%拒绝尝试这种新的支付手段。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往往不提供电子支付方式。

3、旅游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影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消费者传统的购物习惯对旅行社的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习惯于面对实物进行挑选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惯性使人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适应面对虚拟旅游产品使用虚拟的电子货币、电子机票进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同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网络营销还需要经历一个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

4、信用缺失是网上支付的主要障碍(1)以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春秋旅游网)为例进行分析。春秋旅游网的盈利模型是由网站、春秋国旅总社及各网点、上游的旅游企业(各地分社及合作旅行社、航空票务商、目的地酒店)和网民市场共同构成。其目标市场主要为观光和度假游客。由于春秋国旅具有强大的资源,线路预订成为了网站的主营业务。春秋旅游网提供的产品,顾客可以选择网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网上浏览、电话确定、离线交易的办法,同时还可以到春秋国旅的各分社进行购买。但就目前的经营状况而言,电话确定与离线交易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对于网上支付并没有真正接受;主流的B2C网站中,最主要的支付形式仍是货到付款。网上支付的滞后,将阻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者对网上支付的排斥呢?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主要障碍:信用缺失。这是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旅游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网上支付等手段还没有找到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根据艾瑞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中国网上支付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六成的网民认为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而据CNNIC的调查报告表明,大约有四成的网民认为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信用问题。(2)以纸质媒介作为支付交易的商务活动。以纸质媒介作为支付交易的商务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并有纸质交易凭证,加上法律体系的保证,人们在这种长期形成的商务活动中建立起了对这整套体系的信用,如果出现经济纠纷会由法律体系仲裁而给予经济利益的保证。但电子商务的经济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方式完全不同,交易过程中没有确认过程合法存在的纸质凭证,这就带来了可信度的问题。因此,消费者和商家在网上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用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互连带的问题。(3)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各种失信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可以完全确定交易行为人的信用。并且,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远未达到任何行为都有记录可查的情况,在这种信用环境下发展网上支付会有较大的障碍。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旅游企业通常的做法是:旅游预订用网络,付款交易用传统方式。电子商务的快捷性、低成本性等特征未能得到体现,使旅游网站的功能还停留于提供信息的初级层次。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发展电子支付方式的对策

对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旅游者进行支付的时机是旅游前决策过程之后、出行旅游过程之前,即是旅游者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帮助下做出了旅游决策之后及实际出发进行旅游活动之前。在这一时刻,“趁热打铁”式地提供电子支付接口,对商家与用户都是有好处的。

1、建立中小型旅游企业信用体系旅游产品往往不能够直观地通过互联网展示,因此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信用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完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建立中小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通过构建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信用,促进电子支付发展。

2、加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网络支付的安全建设由上可知,推动网上支付在旅游业的有效发展与普及,必须从增强“信用保障”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制订旅游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相关法律规范;另一方面,企业需要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各种信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下面主要从企业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旅游企业应积极与知名度、信誉度较高的银行合作,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保证游客所使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必须由其账户所在的银行发行,游客可以到与旅行社有业务关系的银行去使用现金购买货币卡,当游客进行网上支付时可以向旅行社和银行同时发通知,将资金从银行的账户上转移到旅行社的账户上。其次,旅游企业的网站应安装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促进网上支付的实施。

3、加强宣传以增强消费者的信用程度旅行企业应通过广告宣传、新闻会、现场活动、网上促销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本旅行企业的网址,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网络信誉,为网络营销的发展减轻阻力。

4、采用多样化的电子支付手段目前的网上支付方式中,以信用卡使用为主,为解决社会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我国出现了具有“信用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网上支付平台演变成了资金流的中间环节。走在前列的商家已经涵盖了B2B、B2C和C2C三个领域。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诚信指数,易趣的买家、卖家互评制度,淘宝网的“支付宝”,都是建立诚信体系、保障用户利益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以第三方信用评估为基础的交易行为逐渐成为网上支付的主要手段。旅游企业应结合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推进网上支付工具的多样化。除了推广电子支票、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等工具外,应推动“诚信支付工具”的使用,其代表是“支付宝”和“贝宝”。

5、适当采用离线支付方式对于酒店、旅游景点景区来说,可以考虑适当采用这种技术。旅游者在开始旅游活动前先对门卡或者门票充值,在接下来的旅游活动中都可以使用这张卡票进行支付。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对提高顾客忠诚度有一定帮助。

篇7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 电子支付 现状分析

1、移动电子支付优势

1.1相较于网上支付,移动电子支付体现出两优势。其一是手机便于携带。移动支付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交易。其二是客户群体在积极扩张。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促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并且人们已经无法预期其巨大的应用规模。

1.2对网络营销平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淘宝的统计数据可知,在2015年春节时期支付宝无线支付交易量同比增加了20多倍。40多万用户在一天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增加速度非常惊人,有效支撑了庞大的手机淘宝交易,逆向驱动了2800万人通过手机对淘宝实行访问。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超过八成都是实物。新型支付方式促使交易虚拟物品的发展,虚拟商品市场规模在淘宝中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同时还在逐步增加。

1.3形成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结盟,借助于打破支付、通信、智能卡等行业壁垒,统一组建一个能够互通有无、密切协作的沟通平台。结合各方积极推出基于金融账户、利用ISO相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化智能手机卡支付业务,并且统一编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移动支付平台与技术措施。

2、我国电子支付的现状

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崛起,这使得电子支付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支付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年增长率达18%。,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处于不可逆的趋势。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存有问题,这值得高度关注。

3、移动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电子支付安全度极低

由于移动电子支付是用户和商家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势必会对人们造成安全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也正在逐步解决,例如通信产业与金融机构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保证信息安全,保障交易业务的过程中,逐层保护金融系统和通讯系统,积极比较用户资料、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任何可能产生的错误或者可疑信息都会被认为无效而终止交易。

3.2 移动电子支付信誉风险

在我国调查手机用户的过程中,超多40%的用户怀疑移动电子支付,65%的用户不会应用移动电子支付发送自己的相关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均收到过诈骗类短信。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设备,经常会出现丢失和损坏问题,因此泄露个人信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许多移动电子支付通过绑定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支付,使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且处于多变的使用环境中,这样形成了巨大的泄密和丢失风险。

3.3 有关法律制度的缺乏

当前,由于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是发展初期,竞争日常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缺少完善的法律法律保护措施,交易彼此的权利义务也是模糊不清,导致移动电子支付出现了法律风险。

4、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建议

4.1安全风险方面

4.1.1 防范钓鱼网站

首先用户应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其次不浏览陌生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再者尽量避免在公用的电脑上进行网上交易。而政府则需要提高网上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钓鱼网站。

4.1.2 防止身份信息被盗用

用户不能为了方便,就把密码设置成本人生日、身份证号码或电话号码等,相反应尽量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些。防范用户身份被冒用的关键是银行,银行方面可通过提高用户身份验证技术,来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当发现用户身份被冒用,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4.1.3 防止篡改支付数据信息

为了保证电子交易过程所传输的支付信息不被中途篡改,可以采用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互联网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验证通信实体身份的方式。数字认证可根据数据的来源进行鉴别,保证信息是经过确认的发送者所传送。

4.2 信用机制方面

4.2.1 建立交易双方信用评估机制

据现实调查显示,71.1% 的企业和 64.2% 的个人用户进行网络交易时定会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指数,这就完全证实提高电子商务诚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度 ,因此,应建立和健全公正、严格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为政府管理部门 、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支付信用信息特别是票据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支付信用信息系统,为落实账户实名制,可与公安部合作,建设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转接平台,面向全国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查询功能 。

4.2.2 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

为促进各监管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关键。因为明确统一的信用机制,可以将各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向社会大众公布各个企业、机构的信用程度,通过加强社会监管力度来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进行。

4.2.3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评级机制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记录得知其服务质量,作出合理分析和适当评价,然后进行全面比较,划分信用等级。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选择,同时激励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改善自我经营状况,以此提高信用等级。

4.3 法律法规方面

4.3.1 完善监管部门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来规定各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合作、协助的关系,避免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责任。其次,还应提高电子支付市场的准入标准,对参与者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给电子支付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4.3.2 落实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权益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侵犯消费者隐私。针对消费者隐私被侵犯,需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明确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应负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隐私侵犯者的法律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4.3.3 明确各方法律关系

目前,电子支付的参与方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法》《合同法》等,并没有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出台一项专门法律来明确各方法律关系,消除各方信任危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在《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各方的法律关系以及在不同的关系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法律法规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总之,随着手机用户的大量激增,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应运产生了,这就是移动电子支付。其有效继承发展了传统金融非接触、安全性能、多应用等优势,并且突出了存储空间巨大、计算能力较强、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特征,很好糅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受理网络,进一步产生了全新的移动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互联网+”的一种展现。本文通过认真研究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详细进行了梳理,最终畅想了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桂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研究[D].同济大学,2007.

篇8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网络交易安全

   0引言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即线上交易)总规模达到了7255亿元。许多人实现了足不出户便能完成购物、交费等行为。但是,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保障电子支付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商家、用户、政府乃至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1]。

    1电子支付概述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2010年6月,为了规范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稳定金融秩序,央行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未经央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这意味着从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纳入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之中。2010年4月,在央行报备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有130多家,根据央行最新公告信息,最终进入央行首批名单的只有17家。

    2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

2.1电子支付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相比于传统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因此被许多企业和个人接纳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发展。有关研究显示,银行卡支付的成本只有纸基支付的1/3到1/2,如果一个国家从纸基支付全面转向卡基支付,节约的总成本至少相当于gdp的1%,并且支付周期将大大缩短。但是,电子支付对安全性的要求比传统支付方式更高。这是因为信息网络的发展给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高度危险性。首先,资金在公网中流转,存在着权益人无法控制的时间差,还有众多的病毒、木马等程序窃取用户的银行帐号和密码。

    其次,在电子支付中,双方无法互相了解对方的支付能力,这也带来一定风险。同时,电子支付平台也成为犯罪分子套现或洗钱的“帮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必须计算到交易成本中。如果片面追求快捷而忽视安全,电子支付发展之路必定不会长远。在社会生活中,资金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经济利益,因此公众对支付的安全性尤为关心。

    2.2法律层面上的电子支付安全风险从广义上看,电子支付安全包括两个层面:技术安全与法律安全。技术安全是指从技术角度能够保证指令人对资金的划拨安全地到达收款人的账户。这种安全仅指电子支付的瞬间动态安全。法律安全,则是指指令人能够完全控制和支配账户内的资金,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这种安全是一种稳定的权益保障的状态。电子支付发展到今天,包括银行系统提供的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内,在技术上并没有出现安全问题。

    当前电子支付中存在的法律安全危险主要有如下3种。

    2.2.1外来攻击

外来的种种攻击行为,使指令人失去了对账户的控制,主要有钓鱼式欺诈、计算机病毒及电脑黑客三种。

    1)钓鱼式欺诈。这在我国已经发生多起,通常表现为利用仿冒的电子邮件和网站——例如仿造一个网上银行的网站——欺骗用户登陆并留下银行卡帐号和密码,然后通过真正的网上银行划拨用户资金。

    2)计算机病毒。2005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现了多种专门针对网上银行服务的计算机病毒。该类病毒常驻用户电脑,当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等业务的时候,能够自动记录账号、密码等信息并发送出去,造成用户的网上银行资料被盗。

    3)电脑黑客。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物理网络系统,电脑黑客可能攻陷网上银行的数据库,直接将用户的资金划走。

    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将给网上银行和用户造成巨额损失[3]。

    2.2.2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破产与其他经济危机网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遭遇破产或者其他严重危机时,用户的资金账户可能脱离用户的控制,安全面临极大威胁。相比之下,我国网上银行几乎都由传统金融机构开设,此种风险较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却如雨后春笋般一拥而上,现在已达到一百多家,在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下,公司规模大小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企业面临破产危险,用户存放在其账户内的资金安全问题便尤为突出。可喜的是,央行于2010年6月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经营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须申领许可证,并设定了相应的准入门槛,如注册资本最低要求为3000万元人民币、连续两年盈利等,2011年我国境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重新洗牌。

    2.2.3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传统的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已将用户的电子货币作为新的目标。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将盗窃与诈骗等行为的目标瞄准到用户网络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近几年频繁发生盗取网上银行帐号后转移用户账号资金的案件;利用短信诈骗,利用银行提供的atm自动柜员机转账的便利,诱导用户使用转账,使得不少用户上当受骗。

    3电子支付信息网络安全的法律应对措施3.1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上的合同关系。亦即,用户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达成协议,使用该平台来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根据用户指令完成相关行为。因此,根据契约自由这一合同法上的基本理念,同时为了促进电子支付的发展,应当允许银行之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从事电子支付业务。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会涉及用户资金的大量往来和一定时期的代管,这些都类似于金融业务,如果不加以监管,资金的安全将会大受威胁。据此,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业务应当进行严格规范,其要求在某些方面应当比银行更加严苛。

    首先,应当提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准入不能以普通公司注册,而是应当设立一个较高的注册资本门槛,保证其信用度;同时履行特定的审批程序,由专门的机构来主管,可以由人民银行以类似于金融机构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避免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注册资本太低、抵抗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太小而出现的破产或其他经济危机,造成用户资金的不安全。

    其次,应当提高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范要求。从事电子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相似,均关系到用户的资金安全,如果行为不当,可能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从事电子支付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业务规范。

    为配合2010年6月2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2月1日制定并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办法》和细则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即第三方支付服务)主体资格的申请和批准、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1)准入制度《办法》实施前对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该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没有取得许可证的,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2)严格准入门槛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1)商业存在。申请人必须是在我国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且为非金融机构法人。(2)资本实力。申请人申请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至少为1亿元;申请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至少为3千万元人民币,且均须为实缴货币资本。(3)主要出资人要求。申请人的主要出资人(包括拥有其实际控制权和10%以上股权的出资人)均应符合关于公司制企业法人性质、相关领域从业经验、一定盈利能力等相关资质的要求(。4)反洗钱措施。申请人应具备国家反洗钱法律法规规定的反洗钱措施,并于申请时提交相应的验收材料。(5)支付业务设施。

    申请人应在申请时提交必要支付业务设施的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6)资信要求。申请人及其高管人员和主要出资人应具备良好的资信状况,并出具相应的无犯罪证明材料。

    3)限定服务范围

根据《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网络支付业务是指非金融机构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

    4)严格货币资金管理

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对于备付金,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

    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

    5)退出机制

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一)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50%;(二)有重大经营风险;(三)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3.2明确、协调电子支付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参与电子支付过程的各方主体,包括指令人(即用户)、收款人、网上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即各自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来明确。

    从法理角度分析,电子支付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并没有用专门的法律规范来调整电子支付的法律关系,而是用侵权法和合同法来规制。有些国家即使出台了专项立法,也未形成一个新型的法律关系。就我国而言,可以在现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对指令人(即用户)与银行之间的合同关系的确认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并对其他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作出明确规范。

    首先,应当对指令人(即用户)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全面的规范。在传统观点中,要求银行对未经用户授权的电子支付承担责任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在认领银行卡或者账号的协议中有明确约定,由客户对其所拥有的银行卡交易负责。但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些国家逐渐倾向于由银行对未经用户授权的支付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美国《电子资金划拨法》及其实施细则e条例规定,用户对未经授权的电子资金划拨承担有限制的责任。按此规定,如果信用卡是经过消费者授权而使用的,消费者应当承担卡划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但是,如果该卡的使用是未经授权的,则条例将持卡人的责任限制在50美元以内,如果持卡人通知发卡人时未授权划拨造成的损失少于50美元,那么持卡人的责任以承担该损失为限。如果发卡人未能告知持卡人的权利,信用卡不能识别使用者,或者发卡人没有提供给持卡人一个将其损失通知给发卡人的方法,则持卡人对未经授权的划拨所造成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其次,应当对收款人、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其他参与方在电子支付中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收款人与指令人之间的关系属于普通的民事关系,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并不具备特殊性,用合同法、侵权法等已有法律即可规范。但是收款人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例如当指令人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约定向收款人进行支付而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未支付时,收款人有无权利直接向他们(而非向指令人)提出支付请求?严格来说,这个问题在传统社会中也存在,亦应在法律中作出规定。但是,电子支付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即为使支付更为便捷,如果在电子支付中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势必妨碍便捷目标的实现。

    因此,本文认为,鉴于电子支付的特殊性,我们不妨在此种情形下赋予收款人以直接的支付请求权。当然,该项权利的行使应当具有严格条件,例如必须存在指令人的事先明确认可等等,以防止收款人假借名义侵害指令人的合法权益。

    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子支付中的法律地位,可以类推适用网上银行的规定,使其在与指令人、收款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明晰的权利,承担确定的义务。

    3.3加强打击网络领域金融犯罪的力度网上盗窃、诈骗犯罪行为猖獗,使广大消费者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整个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使电子支付手段成为既便捷又安全的支付手段,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从立法和执法多个层面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最大限度保障网络交易安全。(责编杨晨)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research.cnnic.cn/html/index_81.html,2010-07-05/2011-03-11.

篇9

向基础设施转型

近年来,以电子商务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事实上,在信息时代,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对拉动消费的作用已经从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等第三方电子平台的发展中得到体现。支付宝近日宣布,其注册用户数突破3亿,日交易额超过12亿元,日交易笔数达到500万;快钱在今年年初宣布,其2009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实现了连续4年的翻番式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电子支付的发展,而电子支付的应用却远不止于互联网本身。在支付渠道方面,包括网络支付、电话支付、POS机刷卡等新型支付渠道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而从支付宝的发展模式中可以看到,网络支付正进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传统B2C购物、机票商旅、网络游戏乃至物流、保险等,皆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对象。此外,第三方支付的“领头羊”支付宝等也已经进入了手机支付领域。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手机支付用户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亿元。而易观国际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蓝皮书》显示,2009年,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接近6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这种井喷趋势,两年内其交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这样的市场业绩表明,第三方支付平台正成为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基础应用设施。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新商业文明”的理念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何谓“新商业文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其特征是诚信、透明、责任、全球化。在商业模式层面,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按需驱动、先消费后生产的大规模定制;在企业竞合层面,商业生态系统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合作的主流形态,传统的价值链也正在演变为价值网;在企业组织层面,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一致化,企业内部走向扁平化与透明化,消费者也将获得更多的权利;在商业文化层面,诚信、分享、平等、责任将真实而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位商业主体的心智结构与行为模式之中。马云曾表示,在“新商业文明”中,支付平台的建设无异于“水、电、煤”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构建。

晴天补屋

还有一种观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有业界人士认为,阿里巴巴集团此次向支付宝投入巨资,是迫于央行将于今年6月底上线第二代支付系统(因功能强大被喻为“超级网银”)的竞争压力。而这种危机感自然存在于所有民营电子支付公司。针对这一问题,支付宝CEO彭蕾表示,支付宝一直以来与央行保持着定期汇报与沟通的制度,支付宝非常支持央行的各项决定,“我们不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系统的推出是对市场的损害,相反,我们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的升级会对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又一次飞跃。对规范以及优化国内支付环境,提升用户体验的意义巨大。”马云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一个真正第一流的支付基础设施,一定是用户体验最好,人人都能用、都会用的支付平台。打造一个安全、便捷、真正全球化的支付体系,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不过,若想实现这一蓝图,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就表示:“虽然支付宝当前拥有3亿用户,日交易额12亿元,但是我们认为,当前电子支付市场还不够成熟与强大,用户对于电子支付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包括我们自身对于支付的应用、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快钱CEO关国光也曾指出:“宏观上,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高效率的资金流转体系作为支撑。无论是传统行业电子商务的普及,还是3G应用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兴起,都推动着我们不断推出创新型的支付方案来满足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

而此次阿里巴巴集团对支付宝的50亿元投资,意义重大。

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认为,阿里巴巴的投资意味着对支付宝更长远的战略定位和部署。第三方电子支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应用,必然是规模投入、长远盈利的商业模式,而培育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持久而深远的。

支付行业分析师蒋李鑫认为,阿里巴巴的注资给支付宝和第三方支付行业都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大的资金支持将让其在用户体验、商户拓展等方面夯实基础,在新兴业务的拓展上更游刃有余。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障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支付宝获得50亿元,就是要面向未来,“我们要应对‘新商业文明’下的新需求、新挑战,就必须晴天补屋,必须打造一个适应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子支付体系,从组织架构上、人才培养上予以转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好基础,去适应和面对大趋势的变化。”

篇10

[论文摘要]在如何对待信用卡套现的问题上,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PAYPAL(贝宝)、支付宝、快钱等目前都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

在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的支付问题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为确保顾客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不会钱财两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解决了电子商务的瓶颈——网上支付信用与安全问题,充当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纽带,作为交易各方与银行的接口,消除消费者对商家的疑虑,提供方便快捷简易的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那么,第三方支付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支付通过买卖双方之间完全中立的一家企业来完成。用E-mail来进行网上支付;打个电话报上信用卡号就能预订机票;用手机上网交水费电费游戏费……在中国人还没有完全适应从纸制货币进化到“塑胶货币”(信用卡)的今天,网络银行、手机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已经迫不及待地登场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网民利用三方支付工具从信用卡套现。就此,该文进而对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问题提出质疑,认为电子支付有可能被金融犯罪分子所利用,充当其洗钱的工具。且不管该文提到的套现现象是否属于依然在可控范围内的小概率事件,也不提所谓的套现行为是否缘于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漏洞,单就所谓洗钱的担心而论,可以说,该文是严重低估了央行以及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大大低估了各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风险把控能力。

实际情况是,早在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布并实施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持卡人不允许利用信用卡套取现金以及恶意透支。对于信用卡套现这个问题,不光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关注有加,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宝、贝宝等亦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先后出台了多项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协助银行解决问题。

在如何对待信用卡套现的问题上,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PAYPAL(贝宝)、支付宝、快钱等目前都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

例如,PAYPAL(贝宝)在防止盗号、提供密码加密以及减少信用卡套现等方面,已经配合银行做了大量工作;快钱除了从技术手段上防范盗卡之外,还在安全方面加设了用户的认证系统等六道功能,试图将安全隐患压低到最小程度。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做法就更为完备。早在2006年7月,支付宝就推出“支付宝认证”服务,对所有使用支付宝的卖家进行双重身份认证,即身份证认证和银行卡认证。除了与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合作校验身份证的真伪,支付宝还与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利用银行账户实名制信息来校验用户填写的姓名和银行账户号码是否准确,摒弃了某些购物网站仅凭一个手机号码或者身份证号码进行简单认证的模式。支付宝公司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全额赔付”制度和交易安全基金,网络欺诈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二。

为了保证支付宝的安全性,支付宝技术团队还自发研制了数字证书,其安全性能得到各银行认同。相对于目前国内所有第三方认证公司采用的认证形式,支付宝的数字证书从技术上摆脱了普通6位密码验证,改以1024位加密的数字签名技术,因而更为安全。而数字密码的惟一性,也更有助于客户身份的识别。

央行的《电子支付指引》规定,银行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客户办理电子支付业务,除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外,单笔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人民币,每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人民币,并规定信用卡的网上支付不得超过提现额度。国内目前没有一家银行和任何一家网上支付公司允许网上“单日支付额度由信用卡额度决定”。在这方面,支付宝也早已主动和和很多发卡银行联手,针对套现现象做了信用卡网上支付单笔限额的规定,例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支付限制的是单笔最高限额499元。为了保证支付宝的安全性,支付宝还有CTU风险控制系统来随时扫描和监控交易的进行,防范可能存在的盗卡及套现行为。

实际上,从2006年5月开始,支付宝就已委托中国工商银行对支付宝公司开立在各家银行的客户交易保证金账户的余额进行核查,工行并定期出具《支付宝客户交易保证金托管报告》。这是中国银行界第一次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做资金托管的审核报告,也是当前唯一银行愿意托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2006年12月8日,从工行对11月1日~11月30日期间所有发生的支付宝公司的客户提现及余额支付进行的抽查情况看,支付宝存放在各家银行的客户交易保证金余额总和等于支付宝客户存放在贵公司的资金余额与待处理款、未达款余额之和,报告期间内未发现支付宝客户交易保证金被挪用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工行、农行都已经开始把以支付宝为主的阿里巴巴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他们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衡量指标;而浦东发展银行等也看到了里面的巨大商机纷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