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优越性 局限性 关系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领域,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开创教育新局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如同任何事物一样,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固然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与普及,特别是诸多一线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技术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很多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反思。本文将围绕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实现多媒体教学最优化的方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是把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通过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其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而实现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1.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高效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综合运用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把教学过程中一些难以形象说明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细微的变化过程,以及一些常态下难以观察的事件或现象生动地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综合刺激,提高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利用多媒体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课堂上造成的疲劳和紧张,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人―多媒体―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非线性、动态性和可重复性的学习方式,也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的不同情况,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大容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形象生动的多元化信息,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提高了传递信息的速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拓展视野和思维空间,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其优越性与局限性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在很多条件下,特别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导,其优越性极容易就转化为局限性,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问题。
1.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限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大容量、超文本等功能,使得人们坚定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科学性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陷入“教育达尔文主义”。课堂上的动态交流,既包含知识的流动,又包含师生之间的情感流动和心灵的沟通。教学媒体无论如何先进,学生与多媒体的交流和对话,不论设计得如何精巧,也只具备反馈应答的功能。它没有生命,无法真正顾及学生的兴趣、情感和要求,缺乏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心理障碍。
2.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在呈现知识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方面的确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性、直观性和演示性的特点,其往往会对表述的对象进行过于形象直观的展示,缩小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教学只具有在刺激视听感官上的功能优势,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3.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干扰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明确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价值追求在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一个很重要的优点是课堂信息容量大,但也容易造成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喧宾夺主,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难以分清学习重点和难点,也会造成嚼而不烂,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不科学地使用多媒体特有的视听效果,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其他重要信息的传递过程带来干扰。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客观事物,与当前课堂教学相结合而产生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也是人们站在自身的价值立场上探索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过程。人们既要深刻认识多媒体教学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又要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进一步探究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优越性的最大化和局限性的最小化,使得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能够为课堂教学开辟广阔的天地。我认为,当前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传统媒体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以其先进、高效等特性,与传统媒体教学形成了强烈反差。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向多媒体教学转变,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媒体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但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一样,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我们在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绝不能盲目地舍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实际上,教学媒体的先进与否与教学效果的优劣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只看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忽视其不足,不管授课内容是否适合,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事与愿违;传统教学媒体操作简单,灵活方便,也具有多媒体教学没有的特殊功能,在教学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个教学环节中,选用何种教学媒体,是否需要配合运用各类教学媒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去安排。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多媒体构成了一个高度关联的人机教学系统,“人―人”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师―生”和“生―生”关系,既而又表现为“师―多媒体―生”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也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形式实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多媒体和教师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应该将多媒体正确定位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辅助工具。一方面,多媒体绝对不能反客为主,全盘占据课堂,甚至取代教师。同时多媒体不应该为教师教学起辅助作用,而应该为帮助学生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关系。
篇2
【摘 要】移动数字电视是数字电视的一种新兴传播形式,目前公众对信息接受的随时性需要越来越强。移动数字电视的推广以国内三家民营运营商为主,高画质、多频道、随时接收、发展潜力巨大是移动电视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仍存在技术不完善、收视环境及受众心理效果不理想等制约瓶颈。
关键词 移动电视 运营商 传播优势 发展潜力 制约瓶颈
一、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
1、移动电视传播渠道
简单的说,移动数字电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利用卫星传播,在公共交通里面安装一个接受系统,然后把里面的参数调整好就可以,但是移动卫星传播也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因此并非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移动电视采用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类似早年的无线电视。
2、移动电视信号来源
系统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较弱区(利用UHF地面发射覆盖城市楼房密集区)、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移动媒体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
3、移动电视内容状况
移动电视的受众群体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这些受众是普通电视的“盲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传统的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去照顾全国乘坐火车、飞机、地铁、公交形成的庞大规模的收视人群,而移动电视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移动电视在这个方面应多下些工夫,精耕细作,开发这一庞大的收视群体。
二、移动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电视发展没有多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很多技术的壁垒。比如移动电视的稳定性、持续性较差等。虽然现在前景被看好,但是还是需要技术完善和更新。
1、移动电视的载体局限
一些城市大规模发展立体交通,下穿、地铁、高架桥等也阻碍移动电视信号的传播,公交车和地铁在行驶中出现黑屏和信号中断情况,因此需要改变这些客观情况。另外主要原因是公交车采用空调车和封闭性车厢,在选择移动电视的时候没有考虑减震的问题。现阶段的中国,公交车不是按座位多少安排的,而是能上多少人就上多少人,这样在车内的人根本没机会观看移动电视;人多,声音嘈杂,根本无法听清内容,反而使人产生烦躁,厌恶之感。
2、移动电视技术发展局限性
移动电视收视率不好与环境、噪音、干扰有很大联系,比如:公交车的发动机、车外的汽车喇叭声、乘客大声接电话声、不好的天气等也会使乘客没有心情去欣赏移动电视;还有移动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屏幕太小也会影响乘客看移动电视的心理。
3、移动电视的传播时间有限
移动电视的观众乘坐公交系统一天大概在2-3个小时,因此,在移动电视上面播放新闻上需要简单简练,让乘客能够立刻知道移动电视所播的节目和新闻事实,所以在节目上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
三、解决移动电视发展问题的办法
1、移动电视的内容要创新
(1)创办以轻松实用新闻类和资讯类节目为主。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新闻和信息”才是主题。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要发展的移动媒体,都要以新闻为主。移动电视不具备传统媒体现场直播的优势。因此,移动电视要突出新闻的新鲜性、简单性、重要性,这样才能使观众第一时间知道新发生的事情,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采用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方式,因为移动电视对观众来说时间不是那么充裕,移动电视只要播放新闻的时间、过程、结果就可以了。同时还应多选择报道民生新闻,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观众。
(2)利用娱乐短片和文艺节目增加移动电视新的受众群体。公交车上面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找工作期间是以公交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他们也是移动电视的观众,他们喜欢的是娱乐和文艺方面的节目,因此在移动电视上面需要增加娱乐短片和文艺片。小学生也是乘坐公交系统的群体,他们喜欢娱乐短片和动画片。另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声和小品让观众放松心情。
(3)增加公益广告和精品广告。为了能使移动媒体生存下来就需要走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道路。比如在公交移动电视中播放公益广告。其次公交本来就是公共服务行业,如果在公交移动上播放公益广告能够提高受众文化修养。再次是增加精品广告的播放。移动电视上播放的广告内容上需要在精品、短小、简练等方面下工夫,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本地的风俗和美食,体现城市的味道。
2、利用传统媒体方式,创新移动电视
第一,要遵守国家基本法律下的媒体规则,把传统的媒体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把移动电视的优势加进去,使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发挥移动电视优越性。由于移动电视的局限性,观众观看移动电视的时间短,因此必须革新传统媒体的时间长、广告多、节目形式杂等,要从时间上、内容上、创新上下功夫,采用播出易懂、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来满足观众。
第二,由于移动电视的局限性,移动电视播放的一些新闻和资讯,在公交高峰时期一些人在公交车上根本看不到,因此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简单易懂的字幕,让观众有一个直观了解。
第三,创建网站。移动公交电视缺乏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因此,移动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建立微信和语音系统,提供公交电视视频的点播和回放次数,节目单,设立论坛,在论坛上建立与人交流然后把人们想看的节目和内容反馈给移动电视,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改善移动电视播放质量和次数
第一,移动电视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它把一些有空闲的观众吸引过来,把一些看不到传统电视的观众给归集起来,然后去了解观众,通过增加播放次数的方式来满足一些看不到传统媒体的观众。第二,移动电视发射和接受装置都是安装在公交汽车上面的,公交车是在城市中行驶的,因此它的地域性较强。第三,移动电视是在公共资源上面传播的,因此应多放宣传片和新闻,同时在播放的次数上要有效控制。
结语
新媒体时代,用户掌握了选择权和观看权,对移动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电视在内容上要满足观众的口味,要抓住观众在公交系统观看节目的心理,知道什么样的时段需要什么样的节目。同时,移动电视是在公共资源上传播,也应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要让观众更了解所在城市。移动电视的内容生产必须以“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为宗旨,成为“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政务信息平台,市民生活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①张永康:《手机媒体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1
②宋波:《新闻业与新媒介》[M].海南出版社,2008
③李云:《新闻传播学》[M].南方出版社,2003
④李尚:《新媒体革命》[M].江苏出版社,2010
⑤黄勇:《广播影视发展改革宏观思考》[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⑥朱金玉、巢立明:《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广播;生存;发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播媒体面临着日益显著的竞争压力。此种情况下,如何使传统媒体广播适应信息时代的节奏,成为高校广播人急需讨论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校园广播的特点及所产生的缺陷
校园广播具有即时性。这个特点不利于听众具体感知广播节目内容,因为校园广播是通过校园各个位置的“喇叭”发声,以音频的单一形式传递信息,而声音由于不具备保留性而“稍纵即逝”,使得广播节目无法像报纸消息那样有明确的传播载体,学生大多只有一次接收信息的机会,无法保存择日再回顾。
校园广播具有同步性。校园广播大多模仿普通商业广播,通常有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栏目形式,而这一点又恰恰使听众无法自主选择合适的收听时段。校园广播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在校广大师生,一般而言,播出时间固定在学生相对集中的课间,播出时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听众喜爱的内容播出时有其他事情而产生时间冲突,长此以往则会极大地降低师生的收听热情,甚至失去部分听众,不利于受众面的拓宽。另外,校园广播节目通常采用提前录制的方式,直播机会相对较少,节目制作周期长,播出时间短,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校园广播互动性差。考虑到专业设施和人员力量等因素的限制,校园广播常规上不能延时播放,且一般不便做电话连线节目,致使听众的参与性不高。这样一种单向的传递,单调而缺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广播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减弱。
校园广播的传播范围有限。校园广播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广播设施由专人进行节目的录制播放,播出平台单一,且受学校经费限制,影响力很难扩大。外界如果要收听其广播节目,必须身在校园之中或一个很小的电波覆盖范围。这极大地降低了节目的价值。[1]这样的局限性大幅削弱了节目的收听价值。现在部分高校的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意十足,假如能将校园广播的精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大众,将会给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助力。
校园广播的内部共享性短缺。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已陆续系统化,各高校特别是同城高校开始资源共享,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广泛地选择书籍文献资料。然而,各高校的校园广播共享并不易实现,但综合性、多校区大学却能够将校区各广播内部共享提上日程,以便提高传播效率,加大宣传力度,甚至打造校园品牌。
校园广播受人员和内容的限制。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对信息传播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一般都是由受过特殊培训的学生或老师担任节目制作,大部分学生对于节目内容的参与度较少,信息反馈也不够快捷。由于节目制作人员相对较少,栏目的制作和编排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校园广播内容大多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由于播出和节目制作的限制,很多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因此校园广播的节目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生活,与当今迅猛便利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相比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创新
数字新媒体较传统广播媒体所呈现的优势。校园广播因其固有的缺陷,要想在新媒体形势下发展自己,就必须与其他媒体进行合作与整合,实现校园广播自身的信息化过程。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传播活动的互动性、及时性与兼容性。校园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发挥其在传播速度和传播空间的独特优势,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探索新路。与广播相比较,数字新媒体具有广播不具备的五大优势:
第一,信息丰富,资源共享。互联网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任何一台计算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都可以给所有联网用户分享。不仅如此,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仅凭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和快捷。
第二,传播符号任意组合,表现形式极为丰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运用传统三大媒体能使用的所有传播符号。技术层面上,它能通过文字符号、高清图片、动画Flash、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结合传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同广播相比,新媒体能够更加轻易地实现信息反馈,通过微博客、电子邮件、论坛留言等形式,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永恒的传者和受者,传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2]通过数字网络自己熟知的信息,不仅信息可以马上传递,还能及时收到信息反馈,传受者之间实现了多次角色互换。
第四,信息可以频繁更新,时效性强。广播受栏目安排的限制,在节目制作上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数字媒体对节目和时间的限制相对较小,只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制作出简单的节目,而且数字媒体对节目播放也没有任何时间限制,一旦需要,随时更新。
第五,互动性好。广播往往是将准备好的信息“推”给受众,数字媒体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受众根据自己的爱好筛选,此种方法直接增强了受众选择信息的自由和主动性。
数字媒体较传统媒体所呈现的劣势。当然,不同的传播方式面临着不同的优劣势,数字新媒体相较于广播媒体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憾:
第一,从传者角度来说,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分散而缺少集群化,多数信息不能形成一定的聚合力量。而广播媒体传播主体单一,作为党政喉舌,发挥着指向和号召作用。
篇4
那是今年5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广告论坛上,传媒大学丁俊杰校长在主旨演讲后回到座位,我恰与丁校长邻座,我感慨他的演讲精彩,更赞同其所论述的观点。他说:“目前媒介是从信息碎片化向媒介聚合的发展阶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相互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共振阶段。”
对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角力,丁校长一言中的。作为广告从业人员,从广告角度不难看出,数字媒体近年来呈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同数字媒体的精准营销,并利用各种网络广告形式和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
互联网广告发展初期,客户投放网络广告是作为传统媒体投放类别的补充,预算也很少,投放的形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增加,数字媒体逐渐发展到不仅仅是作为媒体投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突破了传统媒体投放的局限性:数字媒体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技术将整合营销传播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完成了一个营销闭环,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但凭此预测传统媒体的没落,仍言之过早。
数字媒体近年发展迅猛,波澜壮阔,但从整个媒体份额和传播视觉效果来看,还是传统媒体稳坐老大,占据大半壁江山。传统媒体图、文、声、色集于一体,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印刷的精美,传阅率高,易于保存及反复浏览,带给读者感官上的享受又是数字媒体力所不及的。
此外,目前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之间的相互包容和共存更有活生生的案例:数字媒体经常借传统媒体来进行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传统媒体也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快速有效地链接,彼此之间的配合取长补短,彼此之间的互动相得益彰。从而实现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这也恰验证了丁校长所讲的:“互动”、“精准”是下一代广告的核心,是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共同的课题。
因此,可以说,广告面对的是一个混合的传播体系,传统媒体依然强劲,数字媒体风生水起,我们既不能忽略传统媒体优势,也不能无视新媒体带来的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未来的广告传播核心在于追求“共振”效应。
1997年进入北京电通(Beijing Dentsu),现任公司董事 副总经理,曾服务佳能、花王、高丝、山之内制药、奇正藏药、三洋空调等客户,兼任青岛分公司总经理期间服务海尔空调、海尔厨电、龙大食品等。
现任IAA(国际广告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公司分会副主任、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综合专业委员会(中国4A)副理事长;荣获2009中国品牌与传播大会“影响中国十大广告人物”、2009年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北京广告协会、《21世纪广告》峰会“影响中国广告业年度人物”等殊荣。
篇5
一、传统教学
1. 什么是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悉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
2.传统教学的优点。传统教学有四大优点:(1)简单方便。教师只要按进度把教材和相关内容讲解清楚就可以了。(2)经济快捷。教室不需要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投资少,并且可以大班上课,且一节课可以讲解很多内容。(3)可以应付考试。只要针对考题类型进行反复练习,对任何考试均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需要记忆或熟练技巧的考题尤其有效。
3. 传统教学的缺点。(1)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很少涉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不利的。(2)不利于开阔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3)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
二、多媒体教学
1. 什么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1)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与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起注意。(2)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模拟现实世界的各种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3)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1)学生与教师缺乏感情交流。(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局限性。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存在许多问题,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学生盯着屏幕上的文字,往往笔记都来不及摘抄,只能是课后死啃课本,效果很差。
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一种媒体会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另外,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效益性,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由于多媒体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多媒体既不是一种全能的媒体,也不可能代替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不能只一味追求高档,尤其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效益的现象出现。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多媒体只能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多媒体教学应具有教学的必要性。我们应纠正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才算得上是现代化教学的错误观念。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这才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
篇6
一、传统媒体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载体,其自产生之初就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传统媒体的话语主导权进一步削弱
草根性、互动性和主观性是微新闻的三个显著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一,微博新闻与信息的编辑者、者不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而是每一个拥有互联网、手机等工具的公民个体,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其二,网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微博、聚集、热议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参与到新闻话题中去,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参与者。其三,微博在内容的选择和意见的表达上往往是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新闻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微新闻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媒体长期拥有的话语主导权。
(二)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即时性被全面超越
“新”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微新闻由于门槛较低、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网民们可以根据所见所闻,随时随地信息,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新闻的来源渠道,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在新闻的“新”上,具有全面超越传统媒体的鲜明优势。据调查,2011年,新浪微博在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方面(首报网络舆情事件)已经排名第四。微新闻由于其即时性特点正在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平台和网络舆论场之一。
(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12年上半年的互联网络发展态势中,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手机微博用户的大量增加,用户数量由2011年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手机以其灵活、易携带、易操作等特点,逐渐成为微博传播的重要载体。手机微博能够使网民们随时随地浏览和接收各种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覆盖面,深度吻合了人们简明快捷的阅读习惯和社交需求。网民们,尤其是80后的新一代受众,很多人已经不再有耐心去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甚至不再把观看电视作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而是把主要渠道放在使用手机上。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空间和受众群体进一步缩小。
二、传统媒体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微新闻的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不仅仅是挑战和困境,更多的是启示与机遇。
(一)要充分挖掘与发扬自身优势与特点
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快捷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方面与微博具有较大差距。但是,传统媒体更拥有专业性、权威性和信息整合编辑能力,其新闻报道具有微博新闻所无法比拟的全面性、深刻性、连续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坚持错位竞争,强化整合和报道能力,在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全面性、连续性和深刻性上下工夫,努力向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多输出有价值、有思想、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要积极借鉴微新闻的合理因子
与微新闻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性、热衷于报道负面新闻、容易引起争议和讨论等特点不同,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尤其是负面新闻报道中往往谨小慎微、小心翼翼,降低了人们对新闻的接收度,有时甚至使得新闻本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因此,传统媒体在坚持真实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的同时,要勇于借鉴微新闻的合理因子,积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努力在新闻报道中展现事件的多面性,增强新闻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努力使阅读者和接收者从单一的受众群体,变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和思考者,从而在争论中实现宣传引导,辨明是非真伪。
(三)要努力推动与微博传播的汇流与融合
篇7
关键词 平台经济;媒体数字化;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75-01
前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化整为零,新媒体以碎片化的新形态充实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以苹果和谷歌、国内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们在平台化的战略上不断进行拓展,其业务拓展领域包括了电子商务、门户广告等相关媒体产业。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台、报刊杂志等面对互联网的革命性冲击不得不顺应移动互联的步伐,也开始向着数字化转型以适应互联网传播技术新潮流如网络应用、云储存、社会化媒体、UGC等Web2.0及其后技术运用。
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的冲击,传统媒体也积极的想要在互联网媒体中分的一杯羹。一些主要的传统媒体机构也一步步地进行新媒体布局。以湖南广电集团为例,相继推出了金鹰网、嗨淘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基于SNS的芒果捞,以湖南广电娱乐资源为依托开发产业链化的运作模式。
一、传统媒体局限和机遇――数字化转型
传统媒体的发展路径是利用媒介信息产品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特征,围绕优质资源进行集团化数字新渠道扩张来做大规模。而少有关注媒体外部性效应。传统的注意力经济下,传统媒体二次售卖模式逐渐被打破,因为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已经发生改变,碎片化的时间已经无法让受众可以在整块的时间段内获取信息,更多的信息获取方式是移动式的。用户的粘性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表明了受众的媒体接触是分散化的而非传统的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接触媒体。例如,十年前可能每天晚上七点钟人们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然而,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只要你有一款智能手机,再加一个新闻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新闻资讯。
(一)传统媒体二次售卖模式的局限性
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反观传统媒体的二次售卖模式,事实上媒介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平台经济的属性,具有双边市场的特性。但是传统媒体由于其渠道资源的有限性,多是以单向度的向受众提供信息,因此传统媒体更倾向于单边市场然而,互联网时代,基于用户生产的信息UGC(usergener atedcontents)更加具有双边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媒体平台的一方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而平台的另一方用户正把这种信息转化成媒体资源用于售卖。
(二)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
每当说起传统媒体应对互联网的成功案例,我们就会想到《金融时报》。自2008年开始采取收费模式,经过3年多努力,目前该报来自数字内容的收入已经达到总收入的40%。《金融时报》副主编、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说,在全球纸媒销量逐步下滑的过程中,新媒体不仅没有减少《金融时报》的收入,而且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的读者量加在一起还超过了过去的两倍。
就电视媒体而言,以湖南广电集团为例,始终走在积极布局新媒体的道路上。从2004年开始,湖南广电陆续推出了金鹰网、C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即移动电视)、湖南网络广播等。到了2009年,湖南广电更加积极地和网络媒体合作.新媒体应用更是蓬勃发展。与淘宝网合资成立嗨淘网整合娱乐内容与网络购物,进军电子商务;依托粉丝群体,以交友为诉求的具有SNS特性的芒果圈在2010年上线,打造具有芒果(湖南卫视)特色的交友部落。湖南广电集团的全媒体集团化扩张充分利用了其娱乐资源和节目内容优势,将数字化渠道扩张到电视新媒体、网络媒体及手机无线领域。
然而,更多的传统媒体依然没有走出传统媒体单一的售卖模式。所谓的媒体转型只是多了些互联网的媒体渠道而言,并没有将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也就是跨媒体转型有形无质。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和发行,然而多数传统媒体仍然以旧思路来操作互联网媒体,首先内容的团队是共享的,要么互联网媒体变成传统媒体内容的网络版,要么传统媒体变成互联网媒体的精华版。社交化媒体的出现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借鉴经验之一。
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化如何有效互动
首先在战略思想上传统媒体需要转变为其自身媒体服务的观念而是把自己视为一个更大的平台。在策略上,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延伸开发相关产业链,深挖媒体资源价值。虽然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去年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广告已经超过传统媒体,但从本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来看,互联网广告依然没有达到传统媒体这么些年来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所以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依然可见。
(一)多屏终端平台,助力传统转型
传统媒体的平台化战略也体现在媒介终端向多方面延伸。尤其是“三个屏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电视机的共用,实现“跨终端”战略。纽约时报网2009年3月即推出2.0版iPhone免费手机应用软件,支持离线阅读;5月推出了可离线阅读、可调文本大小的桌面阅读器,iPhone、iPad、iPod、Kindle这类终端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变革模式,平台化给广告以创新的机会。通过高科技设备终端实现多媒介传播,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相互融合的基础性工程。
(二)平台付费,增加数字发行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淹没于信息的海洋,注意力资源匮乏,越是需要对信息资源的筛选,付费模式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采用价格歧视的定价策略可以重新获得受众的注意力。2011年纽约时报网页版推出内容收费方案,其实质上是重新发挥内容产业的本身的资源价值,转变传统的二次售卖广告模式。当然纽约时报的收费模式并不能在各大新媒体中推而广之,但依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此不多赘述。
其次,新媒体也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互动性。IPTV、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等媒体新形式的出现,极大地调动了用户的主动性,信息反馈得及时,为新媒体积聚了旺盛的人气。
新媒体由于用户的互动,传播形式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给了用户参与选择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向外界传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大众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媒体回归了媒体的真正的属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之相反,我们许多的传统媒体是以产品为导向的。
总而言之,平台经济视野下,媒介的趋势不是替代,而是融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电视上的“读报”节目,网络视频转播电视节目了。不管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广播乃至互联网,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内容生产商,所生产的内容形式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因而造成了媒体间的差异。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各有所长:前者负责打造品牌的知名度,而后者负责提升品牌的讨论度。根据上海华通明略董事总经理JasonSpencer的观点,电视等传统对受众有广泛的覆盖面,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但是一旦树立了品牌知名度,就必须向消费者传递更为深入的信息,这样你的品牌核心内容就可以走进受众的记忆中,从而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决定。网络热议能够拉近品牌与受众的距离,并让受众更容易参与其中。品牌通过电视与人们对话,但是网络热议和对话能力可以让人与人直接对话,而这种与受众沟通的模式有时更具说服力,因为人们之间口口相传的品牌信息可信度更高。因此,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构建了新的媒体生态。新旧媒体共融发展才是能发挥平台经济的网络外部性优势,实现互动、分享、提高受众粘性。
参考文献:
1徐晋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2Evans,D.SomeEmpiricalAspectsofMulti―sid edplatformindustrie[J].ReviewofNetworkEconomics,2003b,(3).
3Arthur,petingte chnologies,IncreasingRetums,andLock―inbyHistoricaIEvents[J].TheEconom icJoumal,1989,(99).
4孙国亮浅析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2010
5陈昌凤石英杰平台化与社会化:欧姜媒体的新潮流[J]新闻爱好者2010
6余晓阳张金海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与新媒体的平台化发展[J]新闻界2012(5)
篇8
关键词:手机阅读 移动新闻客户端 模式
和讯网的《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显示,用户手机上网用途中,看小说、新闻占比27%,高于其他用途。用户手机使用习惯的调查数据表明手机因其随时随地、移动与便携性等特点发展为新的媒介平台,手机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现状
用户的迁移在深刻改变媒体的运作模式。为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将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移。传统的互联网四大新闻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纷纷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试图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在传统互联网竞争中输给传统互联网门户的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开发各自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服务商也瞄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广阔前景,加入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抢夺战中,推出了以百度为代表的百度新闻移动客户端和以中搜为代表的中搜搜悦移动新闻客户端。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开发很好迎合了用户的需求。零点研究开展的“中国城市中高收入群体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指出,用户获取重大新闻的渠道首选新闻客户端(占比50.4%),其次是手机登陆门户网站(占比40.5%),然后是手机登陆微博(占比36.6%),最后是手机早晚报(占比28.9%)。调查数据表明,以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渠道正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渠道。
易观智库的《2013年3月中国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排名前六的客户端及其下载量份额依次分别为搜狐新闻(31.8%)、网易新闻(18.O%)、腾讯新闻(10.2%)、百度新闻(5.6%)、凤凰新闻(5.6%)和掌中新浪(3.5%)(2013年4月26日掌中新浪更名为新浪新闻)。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境况较为尴尬,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占据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大部分份额。
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
按照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的差异,当前开发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为自身产生的内容。
这类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均与自身已有平台的新闻信息相关联,如传统媒体推出的各类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腾讯、新浪等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普遍采取在iPhone和iPad的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安卓移动操作系统上开发客户端,有的纸媒同时采取抢占智能移动终端的方式,即开发阅读器(如南部PAI)。据统计,截至2012年1月下旬,中国内地有104家报纸拥有iPad版客户端,在安卓移动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客户端要少于iPhone和iPad的客户端。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资源包含两类,一类是与纸版内容一致,如《人民日报》;另一类则是整合更多资源,通过一个客户端可阅读同一集团下所有报纸资源,如“解放报业”客户端。
作为传统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浪和腾讯凭借其已有平台海量资讯内容,通过移动新闻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资讯信息,同时支持推送功能,能把重大新闻瞬间推送给手机用户,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掌握天下事。其移动新闻客户端也注重用户的互动,支持用户通过多个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新闻讯息。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不仅包括自身产生内容,还整合了更多其他媒体的订阅资源,即“新闻+订阅”模式。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搜狐移动新闻客户端。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不仅有自有产品,还包括其他媒体及自媒体的纷纷进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将其作为新媒体发行的独家渠道。据搜狐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量突破一亿,截至2013年4月,搜狐新闻客户端全媒体平台合作媒体有550多家,总订阅量突破4.5亿。
三、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是依据算法产生的内容。
百度新闻是该类模式的典型例子。百度新闻作为百度推出的移动客户端新闻应用,是基于百度新闻搜索平台的海量搜索数据、整合互联网海量新闻资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新闻内容。用户可快速浏览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简单关注即可获取个性化的资讯内容。
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受制于平面媒体运作方式的制约,传统媒体在利用自身内容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时,与其他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用户行为研究不足,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不能很好借助移动终端优势满足用户习惯。
移动终端突出特点是其随时随地、第一时间获取资讯。传统媒体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却忽略了信息得推送,一些重大新闻未能在第一时间送达给用户。用户阅读新闻的高峰期多是晚上10点以后,传统媒体一般在这个时间段新闻内容基本定稿不会考虑新闻内容的更新,与用户希望同步获取新闻的需求背道而驰。其他几类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即关注用户的行为,转移到移动终端更是考虑用户的习惯,不仅实现重大新闻的推送,同时也支持用户的个性化新闻定制。
二、用户体验的差异。
手机终端存在其局限性,如屏幕小、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刺眼、手机上网产生的流量费用等问题。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就需要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寻找破解之道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传统媒体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忽视了移动终端的上述不足,不能支持离线下载、夜间模式等。其他几类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在阅读模式选择、离线下载、字号选择等均有较好表现。
三、用户交互功能略显薄弱。
社会媒体环境下更加凸显用户的互动行为,用户在新闻阅读中也希望实现与其好友的互动,能与好友分享其阅读的新闻,希望关注自己的好友了解其阅读新闻的类别等。传统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在用户交互功能上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其他几类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则都开放与社交媒体的接口,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互动需求。
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走向展望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各媒体运营商纷纷抢占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传统互联网的风云变幻说明不是谁都能成为赢家,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明天将会如何?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传统媒体与第三方平台的聚合。
传统媒体在推出各自移动新闻客户端时,因新闻内容的局限性和资金人力技术投入的不足,其客户端难以与互联网门户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抗衡。通过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提供开放接口,支持传统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加入,一方面传统媒体能够借力发力,另一方面第三方平台亦可通过聚合更多的传统媒体扩大其影响力。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利用新媒体的社交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定制加强用户的黏性。
Web2.0的发展推动社交媒体的前行,无论是新闻生产还是新闻消费过程,用户成为核心。提升用户黏性,留住用户成为移动新闻客户端竞争关键。搭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须与社交媒体平台打通,允许用户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方式分享新闻资讯。同时在这个信息超载时代,如何帮用户找到满足其阅读需求和资讯也是移动新闻客户端需要关注的重点。在用户注意力有限情况下,个性化定制能精准推送给用户最需要内容,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提升用户黏性。
篇9
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
博客作为新型的后起传播工具,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就传播者来说,博客是一种“零门槛进入”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网民只要上相关网站注册、申请免费空间,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整个过程非常简单。随意写作,随时发表。
2.就受传者来说,受众是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博客的传播一般有两部分受众:传播者希望信息达到的人和在网络中偶然接触博客的人。因此,受传者既有指定性又有随意性。受传者在博客传播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博客空间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整个博客传播的过程,是最终达到传受主客体合一的局面。
3.就讯息即传播内容来说,博客的传播内容是“多元化”的,它更新速度快,几乎没有固定的周期,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出版,而且也没有出版形式和格式的限制。博客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领域,不仅在量上丰富,内容也非常广泛。形式也是多样性的,包括文字、图片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4.就媒介即传播渠道来说,博客的传播是自由而直接的,实现了一种多对多的互动传播。
5.就反馈来说,博客传播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传播,反馈及时、方便、快速。在博客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可以相互转换或者交替,甚至达到了传者和受众合一的局面。
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
1.改变了传统新闻界的生存状态
博客新闻成为专业媒体新型的信息来源和资料库。记者可以根据博客内容来寻找新闻线索,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客,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各地的原生态新闻素材。特别是随着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设备的发展,博客更能提供信息和资料。例如,印度洋海啸,被传统媒体广泛采用的海浪冲击海滩的照片就来源于博客。
有的博客网站将各大专业媒体的报道汇总后制成链接群,再度整合,在主题延伸上更进一步。对于专业媒体上未充分展开的话题,在博客网站上作为专题继续讨论,并且可以得到更直接的反馈。如果专业媒体能对之加以利用,将有助于检测自己的传播效果。
2.重新构建了话语权
在传统媒体上,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见,一般是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博客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力量去影响世界。博客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条个人表达的渠道和被倾听的空间。博主们可以使用博客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经营自己,并对传统的传播力量进行反抗。博客的发展不仅承载了个人的自由,还让博主感受到了美妙的民主。他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博客传播的方式被放大了。
3.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使个人出版成为现实
在传统媒体上,普通人想要出版或发表自己的作品非常困难。博客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出版”自己的作品,每一个博客作者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出版在网络上,在这个“守门人”缺失的空间里面,任何人都能做自己的出版人。
传统出版属于单向传播信息,而博客传播是双向或多向传播;传播出版以提品为重心,而博客传播以产品和服务并重;传统出版基于形式,而博客传播基于内容。另一方面,博客出版的费用极其低廉,不需要有形载体和机械设备,也节省了运输、仓储等费用。而且博客的出版环节仅仅是由作者到读者,非常简单快捷。同时,出版周期短、速度快、时效性强。只要作者点击鼠标,就可以直接发表。
4.成为一种新的公关手段
博客可以作为公关手段,来展示自我。网络红人的出现就证明了利用博客可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有的名人,在博客里张贴工作日志、演出通告、文章、书讯等,把博客作为免费宣传工具,无疑具有公关功能;有的随意刊载个人日志或评论文章、电影、时事等,不经意中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也具有公关作用。
5.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营销工具
篇10
关键词:全媒体视角;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媒体作为服务大众的行业,主要以播音主持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当前,全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挑战。它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个终端上,不受时空限制获得信息。它的特点是:一是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虽说有些地方与传统媒体不同,但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创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形式和“自成格局”的发展状态。二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图形与文字整合。全媒体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使人们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获得信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三是具有可复制和易于保存的特性。全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而传统播音主持方式的改革依赖于其教学方式的更新,但当前的播音主持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守旧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一味守旧而不去创新,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配合实践演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当前的教学方式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课程设置的局限
我国高等院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此专业的设置“面”过窄,即局限于培养传统的播音和主持电视类的节目的人才,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存在过“细”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方向局限于一个小的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课程的重复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和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学习的想法。日常观看的播音主持类节目,主要是从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中获取信息。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节目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可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各高校虽说已经开设了关于语言方面的课程,但由于课程理论的枯燥性和实操性不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作用的发挥,使得此课程的开设成为“空壳”,没有实际意义。
(三)人才供求矛盾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社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找不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同类、同等级的人才过多,而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紧缺所导致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找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革。
二、全媒体视角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
播音主持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对专业课的讲解和训练上,其他课程的学习较少,缩小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应开设除专业课之外的基础课程和公共课,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此外,课程的设置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设置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个性化主持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播音主持道路奠定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理论的学习终究得应用到实践中,课堂上的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实战经验。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园里或社会中的主持工作,积累实战经验;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分组比赛或者评比,模拟更多类型的真实场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
高校应多开展讲座,聘请当地乃至全国有名望的播音主持工作者传授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院校内部、各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准备比赛中积累经验。
(四)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根本,学校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口语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多听是提高学生主持能力必须训练的一项内容,在聆听过程中了解他人的主持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通过多听、多练使学生能脱稿主持工作,提高他们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真人才。
三、结语
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旧事物的改革和创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应进行适当改革,适应全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2]闫国威.全媒体的三个特征初探[J].科教导刊,2009(4):189.
- 上一篇:谈谈对高考改革的看法
- 下一篇:节约粮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