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内涵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思维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思维内涵

篇1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营销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营销创新

1.互联网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户思维

从概念上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概念,这一思维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而不断兴起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涵,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学者都从自身研究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所以,当前在学术界还并就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与认识。笼统来讲,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思维形成较大反差的一种思维形态与方式。就这一思维的核心内容而言,工业生产与服务提供者需要充分尊重与考虑到市场中的需求变化,特别是消费者的心理诉求的变化。同时,从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是一个网络化的管理与运管体制内运行。换句话讲,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中,用户及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将会被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这是互联网思维下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向。

2.营销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

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产品品牌的打造是其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关于企业的营销创新,从狭义的层面来看,就是企业围绕产品的商标及相关企业社会符号的认知度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活动的开展。从广义上来讲,企业的营销创新从空间到时间上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在产品研发及设计阶段就要将企业的品牌意识与理念融入其中。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拟定及市场计划的推广等方面也要围绕企业的品牌的营建与打造来实施。总之,企业的营销创新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缺乏品牌营销战略的企业,即使在生产规模与市场的份额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所受到的发展限制,特别是进军国际市场中的发展限制则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多接触的是商品信息,而不是商品实体,从而使得能够代表大众消费认可与社会评价的品牌成为用户选购商品主要依据。所以,营销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价值正在快速攀升,成为企业强化营销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战略。

3.互联网思维对品牌研究战略的影响

在进行品牌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整个进程中,其发展的核心理念与思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会呈现出营销的国际化、创新化、人性化等特点。

二、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创新途径

1.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

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产品的推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都将企业的网络销售平台的打造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应该结合自身的销售网络,把线上销售与线下的销售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媒介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在互联网时代,大众购物渠道多样化的心理诉求。经过相关专家的分析,伴随着互联网交易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中,企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进行互联网交易平台的构建,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伴随营销战略的全球化发展的铺开,品牌影响力已经在不断的提升。在今后的品牌营销的构建中,应该将其国际化的发展布局进一步的强化。一方面,通过海外建厂的方式,让品牌在工厂所在地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从媒介推送和品牌营销宣传的角度,把品牌影响力最大化得提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尔集团在进行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同时,不断地将基础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放在重要的基础地位。这种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助力企业在收获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会逐步地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3.强化互联网思维,丰富集团形象内涵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的形象,应该在今后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中,不断地进行内涵的延伸与丰富。这种品牌内涵的丰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品牌标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企业内在的企业文化的彰显与表达。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海尔集团所面临着品牌升级的同时,其今后的内涵丰富程度也要有着更大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基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也是企业面向世界市场不断地向前推进的发展需要。

4.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品牌影响“接地气”

在互联网思维的发展环境中,企业的品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其所在的环境进行良好的交融,这种交融,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品牌营销战略的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不断从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当地的市场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有益的结合。这种结合是企业面临市场变化的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调整与适应。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启示是企业能够从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中,不断地寻求两者之间的最大耦合点,进而实现一个较好的市场反应效果。

结语

互联网思维是企业未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壮大的核心理念。在这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在运营理念与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将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基于此,企业必须强化用户思维,树立体验为理念,不断将企业的发展与互联网环境中市场的需求紧密嵌合。文章给出了具体的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创新途径: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平台;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强化互联网思维,丰富集团形象内涵;强化互联网思维,让品牌影响“接地气”。

参考文献:

[1]张学勤.互联网思维下的文化创意营销[J].人文天下,2015,04:26-30.

[2]刘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营销战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28:41-43.

篇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无线拉近,人与人靠着互联网与社会化软件来彼此进行着有效沟通。互联网+时代使得互联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互相交汇融合的平台,它所传递的信息已经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更加可以传递物质与能量,目前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前人们所认知的是行业+互联网,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则完全是由互联网+产业,完全是由互联网为主导,它可以改变人们的一些习惯思维,它打破了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不再存在。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也在互联网+时代下被广泛应用,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人们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处理问题,这从根本上提高了效率,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互联网+时代,所以要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让其真正的服务与社会活动中来。

2互联网+理念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弥补实践教材的不足

教师要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电子商务教学,更多的是要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教学,如果仅仅是依据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教学的化,则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设置课程,不断研究电子商务中出现的新思路与新理念,并将其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电子商务是一个对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充分地被学生所利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意识到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学科,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了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经济等多学科知识的一种综合性专业,它需要学生了解并且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理念在发生着变化,为其增加了多样性、复杂性。这就要求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对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必须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综合利用互联网与多种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其主动性与自主性。同时,教师要学会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让其真正的为电子商务来服务。

2.3增加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向对于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在进行电子商务教学时,仅仅依靠校内实训,是完全不能模拟出真实的市场环境,不能培养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人们接受新技术与新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不断增加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在真实的电子商务公司中,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理念与新技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供。

2.4大力推行资源库教学

在十二五期间,教学资源库建设被各个高职院校所重视,它是加快高职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立教学资源库,更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行之有效的一个手段。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将一些电商企业的成功案例、名人访谈、名人演讲等收集整理,融入到课程中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新的技术流程与技术方法可能一遍并不能记住,这个时候将教师可将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实录,放到资源库中,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学习与巩固,从而掌握住这些新的技术。

3结语

篇3

讲到情怀,互联网刚发展的时候,那是刚起家现在的互联网大佬们哪个没有互联网情怀呢?没有这份情怀能有现在的TABLE与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大佬们不忆往昔的时刻不会讲到情怀,但是现在情怀这个词已经与互联网思维一样成为嘉宾们的随口之谈。马佳佳成名以后,面对媒体会提到情怀;小米4会的时候,雷布斯也谈到了情怀;如果没有情怀,不知道锤子会有多么黯然。

都在谈情怀,到底什么是情怀呢?

情怀带有互联网思维痕迹

情怀可以理解为心情与情感,延伸一下可以解释为对待某个领域或者爱好的感情,某个人具有某个领域的情怀,并不意味着他是成功的。没成功可以用情怀表述,这可以理解为持之以恒的动力或者一种自嘲式的励志;成功者也可以情怀来表述,正是坚持某种情怀才能成功。由此,情怀是中性的,谁都可以拥有。

情怀本用于表达人们的心情与胸怀,但是发展到互联网阶段,貌似就有些不同了。周鸿祎说“以前是先做事再说情怀,现在则是先讲情怀再做事”。这样做的结果是无论事情是否能成,反正先以情怀来示人,让人能感觉这是一个能做事的人或者企业,颇具营销的味道,以此有人称之为情怀营销,这不足为过,因为情怀营销带有明显的互联网思维痕迹。

这主要表现在情怀是说给粉丝听的,一般人对情怀并不买单,但是粉丝不同,粉丝们把情怀当作产品的内涵,他们认为具备情怀的产品是有人文意识的,或者说具备情怀的产品是活的并且有性格的。所以当初小米手机的质量再被诟病也能包容,锤子手机的双玻璃破裂还能包容,而无论马佳佳的项目成功与否,创投界一直认为马佳佳本人是可投的,这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思维的情怀逻辑。

情怀与做事应该哪个在先?

在互联网情怀这个点上,当前圈内普遍讨论的是应该先有情怀还是先做事。情怀是一个人必须的,这种几乎等同于的理想的概念化胸襟似乎是一种催生剂,能够让人树立起伟大的目标,然后向这个目标奋进。至于最后能否成功,似乎就是另外一种说辞了,自古至今人们都会把成功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这几个要素,那么不具备成功要素的情怀自然是不容易成功的,却正是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伟哥把这个归结为创业者的情怀,曹操是这样,诸葛亮是这样,光绪帝也是这样,至于罗胖和雷布斯,还得看以后,尤其是如今化身工匠的雷布斯,已经回归到了产品本质,这真有些难说。

搞出一个产品之后再说胸怀,就是另一种概念了。须知成功者的胸怀与创业者的胸怀是不同的,成功者的胸怀是在远大理想之上的,有“九天揽月九州捉鳖”之势。创业者则还在“屡败”与“屡战”这两个行为之间循环的阶段,能够保证项目存活就是一种胜利,完全是实干家的胸怀,长远目标会有但无法顾及太多,更多心思放在产品是否成功或者资金是否充足上,甚至于某个用户的反应足以令其敏感到难以入眠。

互联网情怀与互联网思维相辅相成

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人们接触互联网越来越容易,对互联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正在被不断的透析。早期互联网企业们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自己,而眼下越来越多商家的产品都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包装,一些产品则开始追求标新立异。因为互联网思维就那么几点,一种互联网文化能够存在3年以上已经算是奇葩,因此这个时段需要另一种不同的声音来代替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情怀算是应运而生。

虽然是脱胎于互联网思维,却又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因为情怀更强调精神意识,如果说互联网思维是方法论,互联网情则是意识指导。也就如军长与政委的关系,军长运用各种战术与战略策划作战方案,政委则是在精神上不断的鼓舞士兵的斗志,所谓“一鼓作战”也是这个道理。伟哥的看法是,虽然情怀的出现是互联网思维的迭代,却仍旧少不了后者的支持,若把互联网情怀看作精神口号,如何聚众,如何让众人按意愿所为,就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来完成,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互联网产品与互联网情怀的关系

再说互联网产品与互联网情怀的关系,大家可能也有意识,某个产品具备了互联网情怀以后,即便是与其他商家一样在做同样的事情也能得到包容与理解,譬如业界公认的锤子和小米都是在抄袭苹果,但是因为具备情怀,做出来的产品就就与苹果有明显的不同,即使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像苹果。

又何止是这两个具备情怀的手机品牌是在抄袭,哪个领域不是刮起一阵时尚风以后都开始跟风?时尚界不用多说,互联网前些年大谈特谈的SEO,近两年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再到现在的O2O模式,这与手机界的手机加了一块儿钢板或者CPU采用高通8核没有太大区别。

篇4

关键词:农业专业;“互联网+”;创新教育

0引言

“互联网+”概念于2015年3月被首次提出,希望通过互联网信息模式结合国家各个产业行业发展战略,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发展高度,即“互联网+XX”行动计划。该模式的提出与开发也旨在推动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机促进电子商务与社会金融、服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的新业态转型。在农业信息化教育领域,“互联网+”也有所涉及,对传统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推进可谓大刀阔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新媒体互动等行业领域都有“互联网+”模式思路的存在,拓宽了我国当前农业教育的未来发展道路。

1创新教育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迫切性

“互联网+”是当前社会创新发展和互联网3.0新形态、新业态,对于知识创新的推动与演变快速且多元。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到我国教育一定渗透融入“互联网+”新思路,积极拓展“互联网+教育”新内容、新模式,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分享业态,促成国家教育的大数据新技术战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要做到行业产业、教育事业与“互联网+”共存在、共进步,做到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努力迎合市场变革需求,培养国家新一代高水平农业信息化人才,以迎接未来农业发展新挑战[1]。

2创新教育思路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21世纪实现农业教育领域结合“互联网+”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不但能够促进农业专业教育模式的推陈出新,也能为大学生营造更广阔的创新教育舞台,给予其更多的“互联网+”专业学习时间与空间。该文以西安外事学院创业学院为例探讨和思考在“互联网+”模式下,以学院教学活动安排背景的创新教育模式。西安外事学院创业学院拥有多个专业项目,由于陕西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所以从21世纪初西安外事学院开始重视茶叶农业职业教育。希望结合“互联网+”新理念与当地社会发展及产业现实需求来全面实现传统茶叶产业向现代信息化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过渡,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校内茶叶农业教育创新改革,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带来更多新思路。校内不仅是茶叶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其他农业专业学科也在积极渗透“互联网+”思维,希望寻求学科教育创新发展的更大突破,争取合理有效把握这一契机,从多个层面和角度来实现自身茶叶农业专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培养合格专业人才。

2.1存在的问题

创业学院在茶叶专业方面存在2点问题。(1)教育重视力度不足。在教育模式方面过于守旧,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55%的时间采用传统面授的教学模式,而教育扶助工具则多以实践教学、电视广播来展开,互联网的利用率仅为13%左右,整体教育发展思路落后。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效重视“互联网+茶叶专业”这一创新教育组合的重要性,对于茶文化的信息资源传播也不够重视,导致校内农业教育整体还始终浮于表面,缺乏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理论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整体教育质量不高。(2)欠缺对茶叶技术知识内容的有效更新。教育资源资本投入欠缺,专业知识革新缺乏与时俱进思维。虽然学校已经初步开展“互联网+茶叶农业教育”,但茶叶技术方面的知识优化依然还未能到位,从理论层面未能做好有效跟进,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创新教育模式提出和应用都带来了一定阻碍[2]。

2.2课程改革的思路

创业学院在茶叶课程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推广“互联网+”模式,希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努力将茶叶专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瓶颈。学校围绕专业课程改革明确了以下2点基本思路。

2.2.1对“互联网+”观念的更新思路

学校一直秉承传统教育模式,在茶叶职业教育方面相对守旧,毫无创新科研,许多教学理论也仅局限于纸上谈兵,没有实质进展。当前学校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自身“互联网+”教育改革思路,不仅丰富师生结合“互联网+”对茶叶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深入广泛了解,还致力于改变传统工业教育价值观,将茶叶相关知识教育推广,始终强调创新教育过程的实践实操性。学校也构思了“理实一体化”教育思路,希望基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充分发挥茶叶技术知识有效价值,从增强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性着手,制定一系列相关条例。首先做到对校内茶叶农业职业教育知识体系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学校为进一步充实“互联网+茶叶”的教学模式投入大量资金,开设了远程MOOC课程,实现各个校区学生的千人大课堂共同授课,扩大教学覆盖面,推广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应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不断拓展教学内涵,优化分配教学时间。教师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实践”、“互联网+企业”等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寻求如企业、农业实训基地的有效实践操作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眼界。

2.2.2对高素质教师团队建设的创新思路

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希望做到与其他农业专业院校与众不同,结合“互联网+”首先为专业教师开展一系列教育培训,面向教师全面贯彻和普及“互联网+”相关理念,保证教师团队能够深入理解“互联网+茶叶农业专业”基本概念与职业教育规范化内涵。学校聘请茶叶技术专业讲师与计算机信息教育高级教师为校内教师普及专业知识,传授茶叶关键技术。为优化教学内涵,校内采用“互联网+”配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希望满足专业技术全面贯彻条件,丰富茶叶农业职业教育内容,有效发挥“互联网+”的应有价值[3]。

3创新教育模式

创业学院结合“互联网+”理念,为学生拓展建设实训基地来满足教育创新过程。同时,希望解决传统中实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实训基地教育资源过分匮乏等现实问题。学校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希望在以下3点内容做到教育创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互联网+”教育作用。结合“互联网+”思维首先培养学生的实训意识。当前该院校正在推行“互联网+茶叶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希望合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蝴蝶效应,通过专业传统特点结合“互联网+”教育创新特点来首先转变师生教学观念及学习观念,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多种学习方法,通过设置各种多媒体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模式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过程。如学校的实训基地与校区内网上教育信息平台实现联动,能够实时动态观察学生的实训状况并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反馈。同时,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能够学到各种茶叶知识技能,培训教师从专业角度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信息的敏感性,为掌握更多茶叶知识信息拓展来源渠道。目前创业学院的“互联网+茶叶农业知识技术”平台就已经正式上线,其中结合了涉农相关网站、政策、学校教育方针以及各种教学方法,通过这些信息化平台网站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茶叶市场行情,丰富技术实践理论。优化专业结构,为茶叶专业增加更多“互联网+”实际教学内容。同时充实各种专业化技术内容,结合传统教育思路实现教育创新,为培养农业技术型人才打好基础。在学校实训基地中,涵盖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各种专业化技术,如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二者的融合为学生学习茶叶技术提供了资源丰富的技术数据平台,通过实时动态的技术分析做到对学生学习进程的有效监测,为学生提供茶叶技术学习指导。而在学习茶叶生产技术环节中,实训基地则提供了更为先进的互联网智能光照调节技术、温度传感器技术等。希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与相关设备形成进一步的技术学习融合过程,满足智能化教育平台的有机形成过程,为普及以协同创新为主的信息化茶叶生产、管理、流通与经营知识内容。强化实训基地硬件水平。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发展基地,丰富优化实训硬件内容及水平,以期达到实训基地中智能化控制生产和远程监控管理教育,指导学生精准应用这些智能化技术。学校开设了5门课程辅助学生学习茶叶农业相关技术,如虚拟实验室、互联网互动课堂等。校内茶叶专业教育希望通过这些硬件支持和调控技术加强学生对现代茶叶专业技术知识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认知[4]。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针对茶叶专业所设计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创业学院主要利用“互联网+”在校内建设线上线下双模式创业园,全力打造“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付诸学生学科学习与未来创业想法的实训基地,圆学生的创业梦想。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合理应用创业园平台,通过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以增强比拼技术能力,畅谈专业发展想法。学校的创业园也与校外相结合,通过与多家茶园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双向利益。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磨练自我,也通过“互联网+实践课堂”模式在校内与企业形成联动,结合项目教学思维为学生创设实训项目,给予学生更多实操锻炼自我的良好机会,以期将校内创业园专业项目转化为校外技术成果,为学生创新创业铺平道路的同时,为校企双方收获更多共同收益[5]。

篇5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职业教育理念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背景下,与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无可例外的,职业教育采用用户、跨界、社会化、开放、协作、创新、分享的互联网思维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势必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系统人才培养,完善制度标准

“互联网+”强调跨界融合,国家把互联网和各行业深度融合作为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和新功能的重要举措,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每个行业与互联网找到实际的结合点。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为社会培养互联网思维型的人才,就必须探索研究各行业的互联网模式,以及各行各业在创新、变革与融合中不断发展的现状。其一,结合行业现状与发展、行业人才需求、岗位分工与技能要求等,及时系统地制订与“互联网+”相适应的人才规格、培养标准与方案。其二,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专业,重点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其三,制订并完善符合“互联网+”要求的相关制度标准,包括校园建设标准、教学管理制度、质量保障制度与运行机制、教学资源开发标准、实验实训设备建设标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当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运动成为这次教育革命的最新发展态势与重要推动力量。微课是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顺应碎片化时代的特点,很好地满足学习者自定步调的个性化学习,使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展现知识内容,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其开放性、大规模性、交互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教学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学习为本,挑战了传统职业教育固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与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创客运动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鼓励学生针对现实世界问题探索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对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冲击,就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有效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来袭,在给课程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教学研究能力的同时,加强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较好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思维,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开发优质资源,促进教育与管理信息化

微课、慕课的本质在于优质资源,课程质量决定未来应用。“互联网+”体现了优质资源互享互通、共建共享、多样快捷的平台思维。面向未来,通过持续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构建区域联盟、发挥区域内名师引领作用,组建团队开发优质资源,是未来学校实现数字化学习空间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推进资源开发共享,需要认真研究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整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有成果,加强数字资源的开发、汇集和推广,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此外,职业教育要把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作为重点,除常规管理外,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五、增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保障职业院校可持续高水平办学的根本。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表现为职业院校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企业应转变观念,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标准的制订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提供更权威更接近实际的标准;在师资培训和教材的方面,用人单位可对师资进行实践技能和新兴行业知识的培育,并可与院校师资协同编写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用人单位的技术专家或项目经理可直接参与到实训及案例教学。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内涵与质量将得到提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将全面改写校企合作模式,包括“互联网+理念培训”、“互联网+招生”、“互联网+专业建设”、“互联网+实训室建设”、“互联网+创客空间”等等。新常态下校企合作将进入新平台、新课程和新服务阶段,例如课程体系、校外名师、实训基地、线上学习等学习、实训和招聘环节的打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有效帮助学校和企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那么,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它和+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众多新兴创业者如何把握这个趋势?

且听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周国辉说——

今年是互联网进入我国的第21个年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各个领域,互联网+已经真实不虚地闯入我们的生活。不同于前2个10年,“互联网+”一跃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一开始,我们用互联网发邮件,它被当作一种工具;后来,出现了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它又被当作一种渠道;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以上都可以概括为“+互联网”,即各行各业是主体,互联网是工具,或者是革命性的工具。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以及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简单概括,“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马云说,只有当鼠标和水泥结合的时候,互联网公司才能活下来,并且能开心的活30年。在我看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每一家企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互联网+”,蕴含着不仅有更大的创业创新空间、更多升级换代的可能,以及更具颠覆性的改变,因此,这不仅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变革所向,亦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必须理解、把握、洞见的创新内涵和变革节拍。

“互联网+”,关键是怎么加?我认为着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思维;不仅是一种要素,更是一个系统。既要做加法,嫁接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服务,融合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要做减法,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减少信息孤岛,加快有效整合和服务,构建更具活力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理念创新以及精神财富,不仅将助力广大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也让拥有梦想的草根阶层都有可能通过创业创新实现自身价值。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浙商应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当代浙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课题,这时更应该主动拥抱、顺势而为、转变思维、开放创新,善于用互联网的力量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只要找对路,就不怕路远”。结合传统与未来,强大的浙江制造才能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找到发展机遇。

篇7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胆设想和科学规划是中国特色互联网思维的思想基石   

在政策规划下,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战略,明确互联网阶段发展重点,科学规划互联网发展。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2006年,我国还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我国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口渐显著,并重点部署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方针。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二波互联网浪潮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下源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大胆设想与科学规划。   

(二)着力推进新兴技术的应用融合和创新变革是中国特色互联网思维的关键特质   

在互联网第二波浪潮中诞生的三大新兴技术里面,Web2.0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它改变了单方向地对用户输出信息的模式,让用户参与到共同建设下来,实现了用户个性化、自主化的网络应用体验。Web2.0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人,在应用中又创生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商业应用,我国主要的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较早地应用了博客(Blog)的Web2.0特性,不仅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还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随后,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则将Web2.0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Web2.0技术还推动了个人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支付宝等在线支付下具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可操作的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方式,为个人电子商务大规模爆发创造了条件。新兴信息技术之间相互促进,推进互联网浪潮的加速发展。正是由于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推动新兴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内的应用融合,促进传统行业与社会部门的创新变革,才有第二波互联网浪潮中的累累硕果。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6日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的《金融稳定年度报告》中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做出的定义式描述。笔者以为,互联网金融不仅有表层的物质方面的因素,也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非物质性因素,这就是互联网精神。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说明,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体现为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承载互联网精神。而发展互联网金融最为关键的是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别不仅仅在于采用的技术和媒介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于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所持的理念不同。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应本着开放、平等、共享、合作、包容的互联网精神,利用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活动转变为信息更加透明、各方参与更加积极、风险更易管控、成本更加低廉、操作更加高效便捷的新型金融模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二层面的涵义,也是其深层内涵所在。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时代大潮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互联网+”是要用互联网技术和精神使传统产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进而创生出全新的经营业态,而不是仅指把经营的商品或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也就是说“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同理,“金融互联网”也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但是,现有金融机构在“金融互联网”上的投入和建设无疑为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解互联网金融,可以从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入手。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所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又有别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型金融模式。可见,互联网金融并非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简单结合,而是在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市场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而催生出的新型金融模式。在这种金融模式之下,交易双方保持信息对称,支付过程十分方便高效,资金供求双方脱离传统金融中介直接进行交易,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完成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活动。

二、以互联网精神引领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以其出乎人们预料的发展速度及其发展态势对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背后原因是互联网精神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传统金融业要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在金融市场竞争中保持住优势地位,就必须进行转型。转型目标就是不仅要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中,而且要以互联网精神全面变革传统的经营理念,提升在互联网金融中的竞争能力,进而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力军。为实现这个目标,传统金融机构应努力克服影响转型的各种障碍,积极进行转型的实践。要对已经进行的各种转型的不同摸索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和找到转型的路径、方式和策略。反言之,就是要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用互联网精神更新和改造经营思维和理念。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快速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一些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使人们对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过去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门独大的垄断局面已有所改变,普惠金融的观念开始被更多人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既是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的补充,也是对金融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固有盈利模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给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技术不仅为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为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拓展了思路。

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应当转变传统思维,学习开放、包容、平等、重视客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打造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平台,从经营理念上不仅仅关注金融产品,更应在乎客户需求。将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在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在经营模式转变上,要将传统的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相结合,优势互补,利用自身专业的理财融资体系实现一系列的金融产品的服务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化,金融脱媒正不断加剧,利率市场化的闸门也即将开启,这一切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借贷利差维系经营运作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保持其竞争力。传统金融机构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独享市场利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能否积极创新,关键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接纳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传统金融机构应当注重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从经营战略理念、服务质量提高、新产品创新、数据资源应用、风险管理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在新型金融生态环境下的竞争与发展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者心理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宝洁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标杆,一直影响着业内其他企业的经营思想。宝洁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广告特别是明星广告拉动商业的强劲增长,这确实给宝洁带来了骄人的业绩。然而进入2000年后,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日益加大,特别是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整个行业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获得产品和服务信息,并从其他客户的评价中获得对商品的认识,不再单纯听信于厂商的一面之辞或明星的影响;同时,消费者的体验也成为决定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心理的最大变化。

近十年来,虽然宝洁的广告费用逐年提升,但销售业绩却停滞不前。有关分析认为,受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宝洁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面临着提升销售额和削减成本的压力,宝洁的利润增长率自 2006 年到 2013 年一路下滑,同时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广告的营销策略在某种意义上失效,由广告驱动的宝洁经营模式也基本到了尽头。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已经改变。从消费者心理角度讲,消费者不再一味顺从“大家的选择”,而是更关心产品或服务是不是“我的选择”,这就是今天消费者的格言。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消费者”是由希望满足他们需求的欲望而驱动的潜在群体构成。市场之所以启动与发展,是因为产品或服务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然而经营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依据的往往是自己主观意愿虚拟出的所谓“消费者”,或是过于大众化的消费者,而不是依据对市场深入调查与分析所了解到的真实的“消费者”。这种由观念所刻画出来的消费者在现实之中不可能形成市场。

当下中国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拥有着大量的竞争者,尤其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很多品类的产品和品牌都已经过剩,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消费者开始变得挑剔。尽管每个企业都试图去占据自己的消费群体,但中国区域的差异、文化的多元、市场结构的复杂、消费者的多样化,已经让一个产品和品牌试图覆盖大众的梦想破碎。在消费领域,依靠地毯式轰炸的广告策略来撬开市场和赢得市场地位已经越来越难。过去很多消费品进入市场,通常选择大众化的全线覆盖策略,推出一个似乎可以满足从年轻人到老年人的泛大众产品,然后选择电视等大众媒体进行广告投放,随即进行全国渠道和终端的铺货,利用“高空轰炸”和“地面部队”结合来完成市场覆盖。而在今天,这样的模式已经很难保证成功,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在下降,因为越来越多的主流人群不再看电视,而把关注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上。随着媒体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消费者注意力被分散,依靠传统的大众媒体已经很难覆盖最具价值的消费人群。另外,全国渠道和终端的铺货以及促销等带来的成本和代价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承受。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是以“族群”聚集在一起,企业对于消费者的理解,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动作,而是一个从外在表现到内在心理因素双重驱动的、感性和理性结合的生活者。消费品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核心逻辑不再是将消费者一网打尽,而是先去寻找产品的真实消费人群,通过消费人群中的领导者去引领大众市场,从而赢得规模效益。

二、消费者心理变化与互联网思维导致宝洁需要改革

中国正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激动年代”,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也可谓“日新月异”,消费者对于产品内在品质的需求正在不断被刷新。研究发现,不仅仅是房子、家电、汽车、IT产品和时尚奢侈品,服装服饰、日常饮食等也都成为人们最为在意品质的消费领域。而注重品质化的品牌一定要有满足品质生活的内涵和利益点,要能传递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从消费者行为角度讲,消费不仅是一种需求满足,也是一种“阶层”演练,大众分化的背后是“族群”的重聚和完整,因此这样的“族群”是一种场景和语境。例如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族群”,就主导着当下的潮流和时尚。

市场营销要以消费者心理为中心,这可能对管理者来说并不新鲜。然而现实中企业或商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虚拟出所谓的“消费者”,而不是经过认真分析与洞察。从消费者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决定人们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看他们的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头脑中的消费(价值)观念、自我体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

如果说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水准主要是由物质产品的数量来衡量,那么后工业社会(主要指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则更加关心生活的质量,关心自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获得的满足程度。有调查表明,影响年轻人消费行为的主要观念包括:关注自我发展的观念、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观念、工作与娱乐相结合的观念、独立生活与体验消费的观念。这些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

宝洁的很多高层管理者至今还认为宝洁的消费者是大众化的几大类型。虽然宝洁有众多的品牌,但品牌的理念基本就几大类型,所以宝洁的管理层认为凭借广告轰炸的推送模式是最有效的。而且在这一模式之下,只要一个品牌能够成功,便在这一品牌中加入子系列,希望借用主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例如“OLAY”这个品牌就承载了太多的概念和太多的产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过多的产品让品牌的个性变得模糊,反而不如“海飞丝”定位在去头屑来得清晰简单。还有一些宝洁的高层 管理人员自以为洞察了消费者的某些需求,不断地对某一领域进行细分,但这些细分市场本质上是并不存在的。前几年宝洁的不少洗发水品牌就是用强力广告的方式推送相关产品,结果很快就失去了市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真实需求的产品很快会被消费者遗忘,所以宝洁的广告营销模式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者,应该积极作出调整。

要解决宝洁今天的问题,必须要从消费者心理与互联网思维结合的角度加以认识。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创造极致体验,深入到内心去满足消费者。当今的企业管理者需要研究互联网思维,因为越来越多行业的发展建立在互联网上,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互联网思维,企业迟早会被颠覆。有研究将互联网思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思维概括为“5F思维”,它包括:碎片化思维(frament)、粉丝思维(fans)、焦点思维(focus)、快一步思维(fast)、第一思维(first)。在这五种思维中我们认为最核心是用户思维。

不少企业经营者至今没有建立互联网思维。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到位,资金不够雄厚,而是由于企业整个组织,从创始人、董事长、高管一直到所有一线员工,都没有具备完整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等级分明、事事讲控制的集权模式,进入到多个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小而美的自组织、分布式的自然竞争生态。我们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梳理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重新审视我们僵化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金字塔式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重新定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彻底全面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组织。未来属于那些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用互联网思维向传统商业模式发起挑战的人,属于那些顿悟互联网思维、深刻洞察商业本质的觉醒者。

面对互联网时代新的营销理念的核心,不仅要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进行产品功能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设计的核心要有精神内涵,即体现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艺术、美、善和爱等。这一切的背景是人们的意识在发生改变,在从物质逐渐走向精神。就像人们选择一部手机,不仅是看功能、外观、价格、质量,更重视它与自己生活的结合。手机的外观、功能、质量不是关键所在,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是它的移动性、艺术性、安全性以及它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主流消费者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群体。有调查表明:中国的“80后”“90后”既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群体。因为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中国独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他们喜欢用手机上网或聊天、打电脑游戏、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我们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或是在中国的上海,都可以看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可能是露肚脐装或几乎裸露的吊带装,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80后”“90后”群体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他们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新颖的生活方式,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同时也更擅用搜索工具寻找答案。作为不少消费领域的消费先锋,“80后”“90后”更注重品质,他们追求时尚,倡导个性,而价格不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职业培训

1 互联网思维的含义

“互联网思维”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我们的世界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将世界各个角落的每一个个体联结到了一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贡献者,所有的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很难再像互联网出现之前那样,利用规模化降低成本,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企业需要顺应这些变化,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用户、市场、产品,而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被称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整套系统化的思维,包含了生产、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同的企业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内容也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来源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中最为核心与本质的内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市场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首先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直接,企业可以通过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方式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和企业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获取用户信息,用户也可以直接向企业反馈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广泛,依托互联网,用户可以很容易的形成社群,相互交流企业产品服务的相关信息;第三,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从单一的电脑变成了多种多样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等,这就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在线”,而互联网也就能够随时随地影响着用户的行为。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新审视用户对企业的巨大价值,审慎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机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2 互联网时代对职业培训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培训行业也是如此。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让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微课、MOOC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能够更便捷的接受各种知识技能……这些变革都给培训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训的组织形式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培训最明显的变化就在于M织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的培训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以集中培训为主,学员需要集中起来在教室或者实训场所接受培训。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的组织形式则更为灵活: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需要,既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远程实时教学、微课、慕课等形式完成培训。

2.2 培训机构平台化

传统的培训行业中,培训机构是培训服务的提供者。通常而言,培训机构需要为客户提供培训的课程、培训的师资以及培训的场所等,同时还要对培训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而在互联网时代,培训机构虽然依然提供的是培训服务,但这个培训服务的内涵较之传统的培训服务则有所不同,培训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形成培训平台,这个平台一端连接有培训需求的客户,一端连接有培训能力的专家和师资,平台运营取代运行管理培训项目成为培训机构的主要功能。

2.3 培训的内容场景化

传统的培训注重知识技能的提升,而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和技能,“有问题找‘度娘’”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新人类的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培训中,知识技能的传授已经不再是重点,重点的内容应该是创设实际工作场景,在场景中,提升学员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正因为培训行业在互联网时生了这些变化,我们更应该思考互联网思维应该如何运用于培训中,让培训发挥更大的价值。

3 互联网思维在培训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运用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真正做到以用户满意为中心。具体到培训行业,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互联网思维。

3.1 遵循“6D”法则,设计职业培训项目

“学习与发展项目6D法则”从界定业务收益出发,通过设计完整体验、引导学以致用、推动学习转化、实施绩效支持以及评估学习结果等环节,提供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有用的培训”。“6D”法则将培训目标与企业的业务收益联系起来,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业务收益的提升,这也是企业培训的根本需求所在;设计完整体验要求培训机构在设计项目时从用户的体验出发,从训前、训中一直到训后全过程的提供完整的培训服务,这正是用户思维的体现;评估学习结果是指在学习项目阶段性完成时即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向客户证明学习项目的有效性。

3.2 运用教练与引导技术,提升职业培训效果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获取知识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将这些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并加以运用则是很多人和企业并不具备的能力。在培训中应该充分发挥教练及引导技术的作用,通过建构的方法将学员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通过反思与研讨催化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3.3 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和方法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培训有了更多可以创新的空间。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远程培训,利用线上微课、慕课等形式向学员传递知识性和技能性的课程,同时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员提供模拟训练的课程;从培训班管理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远程学习平台等方式实现对学员的考勤、测验、评价等功能。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极大提升培训管理的效率,同时新的互联网技术也为学员参与培训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学员可以更加方便的学习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更加安全高效的加以训练,这些都能够极大提升培训的用户体验。

4 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用户思维,培训行业要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在产品设计、服务提供过程上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牢牢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并将用户思维真正融入到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姜丹丹.互联网平台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21):143-144.

[2]孙兴伟.适应新需求培训须转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6-28(001).

[3]白方涛.企业培训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02):102-104.

[4]张博,张吉辉,程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5(24):28-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