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西兰

1990年3月,新西兰成为第一个正式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自第一次石油冲击以来,新西兰在大部分时间中经历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累积通货膨胀(以CPI为基础的)在1974年到1988年(包括1988年)之间为480%。因此,通货膨胀预期深深地扎根于新西兰社会之中(NichollandArcher,1992),社会危机促成了1989年12月《新西兰储备银行法》(RBA)的通过,该法案要求新西兰储备银行“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以实现与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为经济目标”(在储备银行行长的任期5年内保持0-2%)。政府与独立的中央银行签订的第一个《政策目标协议》(PTA)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具体数字目标和这些目标将要实现的日期,在开始时,价格稳定的目标被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在0-2%之间。在1996年底,区域从0-2%扩大到0-3%。

新西兰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特征:(1)政府与独立的中央银行签订《政策目标协议》(PTA);(2)通货膨胀目标制只是在反通货膨胀将要成功地完成之后才开始采用的;(3)价格指数是“基底通货膨胀率”,剔除了利率变化、贸易条件变动、能源与商品价格变化、政府收费与间接税的变化以及由一些其他有较重要影响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第一轮冲击;(4)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独特特征是中央银行的责任在不断增强,新西兰政府与中央银行就制度政策目标签订了正式协议,如果没有达到通货膨胀目标,政府有权撤销储备银行行长的职位;(5)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较窄的区域目标而不是点目标;(6)操作工具为隔夜现金利率(1999年3月以前为拆借利率);(7)现行汇率为浮动汇率。

除年度报告以外,新西兰储备银行还出版《新西兰储备银行公报》(包括重要的讲话、官方声明和专题文章,大多数文章是署名的)。

新西兰的成功反映了“边干边学”的愿望,以及当局政策调整的成功。使趋势通货膨胀下降,并维持一个低的通货膨胀预期要比把通货膨胀运行紧紧控制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内更加容易,对一个开放的小国尤为如此。

(二)加拿大

1991年2月,加拿大银行(BOC)和联邦政府联合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明确承诺降低通货膨胀。促使加拿大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各种不稳定因素是:政府债务与对外负债的急剧增长、政治不确定、货币政策的信誉问题以及间接税的增加所触发的工资-价格螺旋上涨。

加拿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特征:(1)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不是正式立法的结果,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体制也就具有了官方的性质,通货膨胀目标是由政府与中央银行联合决定和公布的;(2)加拿大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负全部责任;(3)同新西兰一样,加拿大是在降低通货膨胀的实质性进展已经很明显时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4)因为它所具有的“整体”性质,由加拿大统计局测量的CPI成为加拿大官方的主要目标变量,同时还应用和公布“核心CPI"(剔除产品、能源和间接税费的影响);(5)通货膨胀目标被认为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目标,中期通货膨胀的目标被确定为逐渐地趋同于长期目标;(6)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加拿大中央银行运用所谓的“货币条件指数”,即汇率与短期利率的加权平均数,作为信息变量与短期目标;(7)操作工具为隔夜拆借利率区间的中间值;(8)现行汇率为浮动汇率。

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强了加拿大银行对价格稳定的承诺,加拿大银行增加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努力帮助公众正确地区分价格水平的一次性冲击和趋势通货膨胀,减少了经历一次性冲击传递的风险。通胀目标制可能减弱了而不是增强了商业周期,因为目标区的下限和上限一样受到了重视。

(三)英国

1992年10月,即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ERM)一个月后,英国财政大臣宣布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英格兰银行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其目的是要提供一个新的名义锚和恢复可信度。《英格兰银行法》确立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定财政部对物价稳定作出定义(Rodgers,1998)。自实行通货膨胀目标以来,英国还没有突破过目标。

英国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特征:(1)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时机选择是很成功的,英国经济在1990年、1991年和1992年上半年出现衰退后刚刚开始反弹;(2)价格指数为零售价格指数(RPIX)剔除抵押利息支出,负责计算价格指数的机构(国家统计办公室)与评估通货膨胀目标是否实现的机构(英格兰银行)不是同一个;(3)英国原来采用的是一个通货膨胀的目标范围,但1997年5月后,通货膨胀目标开始用一点来表示,两边都设“限”,如果通货膨胀突破目标界限(2.5%+/-1%),那么英格兰银行必须向政府提供正式的解释;(4)目标由财政部设定;(5)操作工具为短期回购利率;(6)现行汇率为浮动汇率。

没有公众的支持,中央银行最终将无法实现目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中央银行,非常努力地向公众传达币政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信息,并解释货币政策操作的原理和策略。《通货膨胀报告》(季刊)首先在英国出现,如今,几乎所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都采纳了这一形式,它以清晰易懂和图文并茂的风格提供有关通货膨胀前景、中央银行的计划和目标的全面信息。英格兰银行在《通货膨胀报告》(分为通货膨胀率、货币和利率、需求和供给、劳动力市场、定价行为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几个部分)中详细说明英国经济在过去的表现,通货膨胀预测用不确定区间("扇形图”)来表示,并对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从而找出通货膨胀偏差的原因;英格兰银行还向公众独立地就与财政部工作人员和财政大臣的常规会议进行通报。英格兰银行的交流方式还包括会议后立即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议,会议两周后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和投票情况,以及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解释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经济性的讲话。为加强责任追究制,一旦通货膨胀偏离点目标1个百分点以上,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就必须公开致函财政大臣,解释目前偏离的原因,计划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预计回到目标路径的时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Rodgers,1998)。此外,季度公告还政策性的讲话和相关研究文章。

1997年5月前,英格兰银行缺乏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财政大臣控制政策工具),只有通过其作出的分析及对公众的规劝来对政策施加影响的,以及设计出与公众交流的独创方法,特别是通过《通货膨胀报告》进行交流。英格兰银行还采用公开论坛和其他途径,来传达其预测、分析,甚至明确的货币政策建议,并规定:英格兰银行只有在报告的内容已经定稿并刊印之后才送交财政部,因而,财政部不会有机会对报告进行编辑或甚至提出修改的建议,从而增加政府反对英格兰银行评估的成本,有助于物价稳定。

(四)瑞典

在放弃瑞典克朗钉住欧洲货币单位(ECU)8周后,1993年1月15日,瑞典中央银行宣布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其主要特征:把整体通货膨胀而非核心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增加了瑞典银行向公众提供货币政策解释的负担,同时,还带来了工具不稳定的可能性。瑞典通货膨胀目标由瑞典银行设定,操作工具为回购利率,现行汇率为浮动汇率。

在1997年出版的通货膨胀报告中,瑞典中央银行首次公布了数量化的通货膨胀预测。从1999年6月起,瑞典中央银行开始运用为期24个月的“扇形图”表示通货膨胀预测的不确定性。在这些变化的基础上,瑞典中央银行将其通货膨胀目标制划分为三个阶段(Berg,1999):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1993~1995年)、公布显式的通货膨胀预测(1996~1997年)和引入分布预测目标制(1998年至今)。1999年初,瑞典中央银行还宣布:若因短期因素影响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瑞典中央银行将事先公之于众(Heikenstein,1999)。通过对瑞典中央银行法的修正(1999年1月开始生效),瑞典中央银行从政治干预中获得了独立性。新法律将保持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瑞典中央银行不受政府的控制,新成立的执行委员会作为中央银行新的执行部门(Heikenstein、Vredin,1998)。通过公布执行委员会会议纪要(6~8周的时滞)以及一年至少两次向议会常务委员会提交货币政策的书面报告,进一步加强了瑞典中央银行的透明度和责任追究制。

在短期内,灵活性与透明度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从长期来看,灵活性与透明度趋于互相增强。而瑞典银行认为:公众了解得越少越有利于维持货币政策灵活性。瑞典银行定期发表《通货膨胀报告》,该报告在宣传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印发的广泛与经济理念随时间的发展而稳定增长。该报告为瑞典银行向财政政策制定者施加控制财政赤字的压力提供了极好的讲台。

(五)以色列

1985年,由于黎巴嫩战争的大量开支和庞大的社会保障费用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色列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的边缘。1991年12月,以色列在宣布爬行汇率浮动幅度的同时,开始向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转变,并于1997年6月当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到28%时,实行完全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以色列是在成功地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3位数的通货膨胀率降至15%~20%后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头3个年度通货膨胀目标是由财政部和以色列银行共同宣布的,后来由作为政府代表的财政部长在咨询以色列银行之后宣布通货膨胀目标,并由中央银行负责实现目标。在个别情况下,以色列银行认为目标不合适而公开表示保留意见。在最初的3年里,为稳定预期,公布的目标区间非常窄或者只是一个点目标。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出目标6个百分点后,点目标被2个或3个百分点宽的目标区间所代替。1999年,财政部宣布2000年和2001年两年的目标为3%~4%。以色列是唯一一个在当期通货膨胀率处于两位数时开始确定通货膨胀目标的国家。

以色列货币当局在定义通货膨胀目标时选择使用所有项目CPI,水果和蔬菜这类波动性项目的价格没有从该指数中剔除,抵押贷款利率成本和公寓价格也未剔除。其原理是,价格波动性项目约占消费物价指数的40%,财务和工资合约按所有项目CPI进行指数化仍很普遍。以色列货币当局的操作工具为短期利率。

1998年3月,以色列银行第一次公布通货膨胀报告,但是,报告没有明确的通货膨胀数值预测。每季出版的“近期经济动态”完全是回顾式的,其内容包括重大进展、主要行业、劳动力市场、外贸和国际收支、价格、政府财政以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色列银行享有高度的独立性,特别是在政策的日常执行中更是如此。行长任期5年,可连任(联合政府的最长选举周期只有4年)。从1998年8月起,以色列银行行长被要求公开解释预期的通货膨胀偏离目标超过1个百分点的情形。

以色列通货膨胀目标的经验是成功的,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末的18%下降至1999年末的约1%;到1998年,以色列完成了从1985年以稳定性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向更灵活的、更具前瞻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转变。

(六)澳大利亚

经历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率降低至2%以下)之后,1993年4月,澳大利亚宣布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此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为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名义“锚”,因为,自1985年澳大利亚储备银行(RBA)放弃货币目标后,这个“锚”就消失了。

通货膨胀目标由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设定,并须经政府认可,通货膨胀目标被定义为整个经济周期内平均基本通货膨胀率达到2%~3%。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明确地定义“基底消费物价指数”目标,并剔除了很多项目(水果和蔬菜、汽油、按揭贷款利息、公共部门产品和服务以及“其他波动较大的商品的价格”)。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操作工具为现金利率。现行汇率为浮动汇率。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通常对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并不敏感,它认为澳大利亚是出口导向型的,汇率的很多(虽然不是全部)变动反映了贸易条件(即澳大利亚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而不是通货膨胀预期或商业周期的变动。

自1997年5月起,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提供《关于货币政策的半年声明》。经济状况通报、行长和副行长讲话,以及偶尔发表的研究文章主要来自于储备银行的每月公告。除报告之外,公告中发表的所有文章都是不署名的。

澳大利亚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后,实现了历史上较低的通货膨胀。

(七)西班牙

经历了长期的通货膨胀以及长时间的通货膨胀治理之后,1994年11月28日,西班牙银行的行长在西班牙议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的讲话中,宣布从1995年1月起实行通货膨胀制度,在1999年1月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之前一直按此框架运作,这一宣布是根据《西班牙银行自法》(遵循《1993年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制定的)进行的。《西班牙银行自法》确定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赋予西班牙银行运用政策工具的独立性,禁止对政府支出融资,并制定了加强透明度和责任追究制的具体措施。

通货膨胀目标由西班牙银行设定,价格指数为消费物价指数。西班牙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还包括责任追究机制和交流工具。中央银行行长对货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政策负有责任,西班牙银行应定期向议会和政府汇报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描述下一年的货币政策目标,并视情况报告它所遇到的维持价格稳定的障碍。行长的年度讲话在西班牙银行的每月《经济公报》的1月刊上转载(英文版《经济公报》为季刊)。西班牙银行从1995年3月起每6个月(同时用西班牙和英语)一次《通货膨胀报告》(其内容包括概述、消费物价指数、总供求情况以及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展望),该报告没有包括任何有关通货膨胀的数量预测,原因是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目标制经过4年的实践,西班牙通货膨胀降至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西班牙银行没有规定例外条款,并于1996年宣布了3.5%~4%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1997年和1998年的目标分别降至2.5%和2%。

(八)巴西

1999年6月,巴西中央银行(BCB)把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其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巴西得到了其他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技术援助。

巴西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还包括若干确保责任追究制和透明度的措施,这与英格兰银行的做法颇为相似。如果目标被突破,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应公开致函财政部长,解释突破的原因与采用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生效需要的时间。巴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议在例会后立即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每五周举行一次例会),并在会后一星期公布会议纪要。另外,巴西中央银行还季度通货膨胀报告,详细说明过去通货膨胀情况和有关政策决定,以及对未来通货膨胀前景的分析,包括用“扇形图”说明通货膨胀预测。

部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所使用的沟通方式见表1。

[@图头@]表1:部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所使用的沟通方式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效果

所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均实现了低通货膨胀和低通货膨胀预期。(Corbo和Hebbel(2001)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分析了拉美5国运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验和结果,他们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拉美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均大幅降低,其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智利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一种长期均衡的低水平2%~4%,巴西也基本维持在6%~8%。这些国家较少地受价格水平冲击向通货膨胀率转嫁的影响;同时,低通货膨胀预期也使得这些国家通常享有较低的名义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增加了决策者的责任心,并为货币政策提供了增进约束的“名义锚”。所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多,表明这个框架优于货币和汇率锚框架。

回顾这些中央银行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点尤其可以从那些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中得到印证。货币政策的滞后意味着需要前瞻性的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引导对通货膨胀预期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奥特马·伊森,2004)。建构良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尽管不是万能药,也不是决策智慧的替代品,但是它给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部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实施效果见表2。

[@图头@]表2: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2001年)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通货膨胀目标写入法律中,并明确规定由一个政治独立的中央银行来对它负责,通货膨胀目标制正在取代货币供应量目标和汇率目标,成为22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另外,Stone(2002)认为,欧洲中央银行(ECB)和美联储虽然没有明确宣布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但实际上都把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具有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一些主要特点,是隐含的通货膨胀目标制。Humphrey-Hawkins法案已经为联储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责任,该法案要求美联储主席一年两次就货币政策的表现在国会作证。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政策的透明度更高,会使美联储按照民主社会中适当的方式接受更严格的公众监督。

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使之成为最近十多年来西方货币经济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传统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供应量目标(MonetaryTargeting)和以稳定汇率为主的汇率目标(Exchange-Rate-Targeting)到明确公布通货膨胀目标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世界金融领域一个重大的变化,毫无疑问,通货膨胀目标制无论是对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还是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验

(一)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信度并确保获得政治上的支持,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初步成功非常重要

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大多是在通货膨胀处于较低和下降时期,而不是在通货膨胀处于上升并可能失控时期引入的,目的在于“锁定”早期反通货膨胀的收益,避免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特别是在处于一次性通货膨胀冲击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等到通货膨胀抬头才采取行动,就已经为时已晚。一旦容忍通货膨胀积聚能量,等到高通货膨胀预期被纳入到各类合同和价格协议中,就很难控制。加拿大是惟一的例外。加拿大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是为了降低征收新间接税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影响。

(二)政府应当保持目标独立性,而中央银行应当保持工具独立性

Debelle和Fischer(1994)提出区分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和工具独立性。政府应当保持目标独立性的理由是:民主制度中的政策目标最终必须反映民意,所以,目标应由选举产生的官员确定;而且,当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中央银行实现目标的记录比较清楚地向公众显示时,中央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执行与社会利益不一致的政策。中央银行应当保持工具独立性的理由是:因为中央银行对于怎样进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工作具有最佳的信息和专门知识,此外,如果不给予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控制权,它就不能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负责,工具独立性可使短期政治干预最小化和中央银行的责任最大化。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增加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趋势,这一趋势得到这样一种理论的支持:就是独立的中央银行比受制于政府的中央银行能够更好地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和实际变量,如产出和就业(AlesinaandSummers,1993)。

(三)把达标的职责(权力在中央银行)与计量目标变量的职责(权力在统计部门)分开

尽管允许中央银行计量和调整目标变量可能会增加灵活性,但会降低透明度和公众对制度完整性的信心。

(四)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长期价格稳定,这并不是指价格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其他目标必须与通货膨胀目标相一致

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没有使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低通货膨胀而放弃对其他经

济目标的关注,如汇率水平或经济增长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具体说明了价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的长期目标,但也规定了要关注其他重要的经济目标,只要这些目标与长期价格稳定相协调。弗里德曼和卡特纳(FriedmanandKuttner,1996)强调:把通货膨胀作为惟一的关注焦点,在发生强大的供给冲击,如不时打击世界经济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经济高度的不稳定。一个设计良好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很好地应对供给冲击。实际上,还没有证据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长期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加拿大和瑞典在内的国家把初始通货膨胀目标产生效果的时滞定得较长,以避免给产出和就业等带来不必要的短期成本。一个普遍的惯例是区分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和短期通货膨胀目标,使后者逐渐向前者靠拢。通过调整接近长期目标的速度(或者目标时限),决策者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的实际成本,也减少产出波动,同时,保持对长期价格稳定的承诺。Svensson(1997)认为,对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向着长期目标的连续调整,对于既关注产出波动又关注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的政策制定者是最优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极有前景的货币政策策略,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和政府理解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好处之日,也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成为一个标准方式之时。

(五)用来定义通货膨胀目标的价格指数是核心CPI,食品、能源和其他特别具有波动性的项目已从中剔除

与其他指数相比,核心CPI可能对货币政策来讲是一个较好的向导,因为它度量了持久的基底通货膨胀而不是对价格水平的暂时性影响。使用CPI而不是其他价格指数(如GDP缩减指数)的论据是,它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是公众最好理解的价格指数,并且是媒体报道最广泛的指数。与其他主要价格指数相比,它的计算更为频繁,且较少延迟计算。最后,这一指数的度量误差比其他可供选择的指数能更好地被经济学家理解。

(六)由于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存在着较长的时滞和不确定性,中央银行要及时提供有关整体经济、央行货币政策及其意图的信息(包括实现或未能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并对已经改变或偏离目标的原因作出解释)

中央银行为了与公众沟通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包括演讲、记者招待会、在立法机关作证、统计数据和不定期的出版物。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通常新闻公告反映达成共识的观点或一系列没有署名的观点,这样,能促进对货币政策决策更自由和更坦诚的讨论。而英国官员认为公布投票记录有利于建立更透明的政策程序,鼓励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更独立的思考,因为他们知道公众要他们为投票负责(Allen,1999)。多个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如加拿大、瑞典,以及最近的新西兰中央银行)所运用的一个信息变量的例子是所谓的“货币状况指数”,是一种利率和汇率的加权指数组合,可以有助于中央银行确定未来可能的通货膨胀路径。中央银行为了避免其时机的选择是受到政治驱动这样的怀疑,因而,定期发表正式报告应成为中央银行信息宣传的一个特征。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明显地增强了中央银行对公众和推选出的官员的责任,促进了决策者和公众之间的沟通。

中央银行出版的通货膨胀报告还提供评估通货膨胀目标执行情况的方法,若达不到通货膨胀目标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明确措施。以英国为例,若通货膨胀偏离2.5%的目标值1个百分点,英格兰银行行长就会被责成向财政部长提交一封公开信解释偏离的原因,并提出回到目标值的应对措施和时间表。

一旦通货膨胀目标向社会公布,并为实现目标而采取了一些措施,继任的政府除了延续该政策以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因此,通货膨胀目标的宣布似乎能够给公众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影响,而无论哪个政党执政。

(七)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实施过程中,通货膨胀预测占有关键的地位,对从管制转向政策制定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尽管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建立模型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已经完成了模型建立工作,但它们的职员在运用前瞻性通货膨胀模型,判断通货膨胀前景与适当货币政策反应等方面仍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数据缺陷,经济结构仍在变化和它们的经济对冲击所表现出的脆弱性,新兴市场国家较少依赖统计模型来预测通货膨胀。

(八)通货膨胀的实际治理成本关键取决于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经济的名义刚性以及信誉度

降低通货膨胀率需要长期的过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要通过中央银行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承诺而逐步建立,而信任的建立会降低通货膨胀预期,有助于目标实现。那些想将高通货膨胀水平大幅降低的国家是否适合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仍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通货膨胀率超过30%的国家开始向通货膨胀目标过渡。

总之,作为一个只有15年历史的新兴货币政策框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篇2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目标制 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许多工业化国家开始采用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西方发达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及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率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接着,巴西、波兰、捷克、智利、以色列、南非、泰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这些国家的实践结果表明: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后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基本达到了稳定物价的目的。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为4.8%,涨幅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我国在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如何控制物价上涨是政府需要调控的重点。既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其他国家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能否也采用这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呢?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理论观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是:货币当局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相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操作;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高于目标或目标区上限,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低于目标或目标区下限,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如果通货膨胀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则可以保持不变。有专家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它包括五个因素:(1)对公众宣布通货膨胀的中长期数字目标;(2)一种价格稳定的制度性的承诺,并以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其他目标从属于该目标;(3)不仅是货币总量或汇率,其他各种信息和变量都可被用来确定政策工具模式;(4)通过与公众和市场交流以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5)为保持通货膨胀目标,应增加中央银行的责任度。

与汇率目标相比,通货膨胀目标制使货币政策集中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对国内经济冲击进行反映。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在于,货币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稳定关系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并不重要,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并不依赖与这一关系,而是使用所有可用信息去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优设定。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通货膨胀率的公布简单易行,并且很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2)通货膨胀目标制拓宽了央行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衡量中央银行的业绩提供了一个相对严格的量化标准,从而也就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3)消费者可以享受价格稳定所带来的其他好处,避免或减小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损失,如市场体制扭曲,分配不公等。另外,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及其易变性,提高产出增长并降低了其易变性,降低通货膨胀的持续性。

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

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执行需要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第二,货币当局有愿意和有能力不钉住其他目标,如汇率等目标,不使通货膨胀目标从属于其他目标而使政策无效。第三,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与大众进行良好的沟通。

1.中央银行应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的是在三个大的领域必须排除或大大削减政府的影响:人事的独立性、融资的独立性和政策的独立性,而后者可以分为目标的独立性和工具的独立性。任何国家要考虑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其货币政策,其首要条件是中央银行应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即便说中央银行未必需要拥有完全的法律上的独立自,但是货币当局至少必须具有为了达到某些名义目标而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自由。为达到这一要求,国家不能显示出有任何“财政主导”的迹象,换句话说,货币政策的实施不应受纯粹的财政上考虑的支配或制约。

2.货币当局具有单一货币政策目标

一个选择固定汇率制的国家会将其货币政策目标从属于汇率目标,从而在追求其他名义变量(如通货膨胀率)时变得无效。如果通过固定汇率制的变相形式来放松这一限制条件,那么从理论上讲,汇率目标是可以与通胀目标同时并存的,但前提是这种目标足够清晰明确,并且中央银行的行为能够表明通胀目标在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处于优先地位。然而,实践中这两种目标的并存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货币当局可能不会事前就将这些优先目标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公之于众。相反,公众可能会从货币当局面临汇率压力时的实际反应来推测其优先目标。而且,在此情况下,货币当局到底是调整工具组合以维持汇率目标还是允许汇率波动超出预定范围,以及对这两种行动过程是否公开,理论界至今仍无定论;而事实上,这两种过程恰恰能向公众传递恰当的信号或提高货币当局的可信性。因此。避免这些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是货币当局不要对汇率水平或其跨期变动做出承诺。

3.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核心内容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决策结果的公布,以及对决策理由的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拟定的《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中,把透明度定义为“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并且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范围”。从目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各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是通过引导和管理公众的市场预期来实现。如果中央银行不能通过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披露来正确引导公众预期,就将会增加公众预期错误对宏观经济的扰动,致使货币政策操作滞后于公众预期,最终必然加大调控的试错成本。在实行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国家,其货币政策无一例外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从理论上来讲,满足了上述三项基本要求的国家都可以采用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相一致的方式实施其货币政策。除此之外,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还必须具有对国内通胀建立模型及进行预测的技术与制度能力,能够准确评估政策工具变化对未来通胀的影响,同时密切关注货币政策传导对主要宏观变量的影响方式。

三、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分析

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大部分国家,其宏观经济运行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青睐。从实践看,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中央银行有相当的独立性、有明确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有较高的统计和预测通货膨胀的能力、信息透明度高等。我国是否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呢?

1.我国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

目前,在政治独立性和组织独立性方面,我国央行都不具备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由于政府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在两者的目标发生冲突时,缺乏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屈从于政府,从而无法完成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要求相当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较低:(1)货币发行不独立;(2)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上不独立;(3)监督和管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方面不独立。另外,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看,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头结盟的市场结构,而国有商业银行又在其中居垄断地位,货币政策主要依靠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渠道传导,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这些方面会使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受制于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考虑,使相应的货币政策操作可能缺乏呼应,从而会使中央银行公布的通货膨胀率有实现不了的风险。

2.我国不具有明确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但是通货膨胀目标制要求中央银行将物价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且目标期的实际通胀率是否落入目标区间被认为是评价中央银行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这常常会激励中央银行“不顾一切”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这种唯“物价稳定”是图的作法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而这也是中国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譬如,当通胀率上升时,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若通胀率上升是由过度需求引起,则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正确的;但若是由供给条件恶化引起,则紧缩性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减少产出,增加失业。1991年加拿大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久,就受到了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供给冲击,但中央银行为了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反而提高了利率,从而引起经济的严重衰退,1990年~1995年加拿大的产出损失累积高达4000亿美元,平均失业率高达15.7%。由此可见,我国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3.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程度不高

中国人民银行的问责机制将随着其独立性的增强而加强,其透明度和沟通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但是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建设相比,我国的中央银行问责机制建设仍旧比较滞后。按照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的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议事机构,货币政策委员会议案和例会讨论的重要内容不得对外提供或公开发表,有关议案表决通过后形成建议书,人民银行在向国务院报送有关货币政策重要事项的决定方案时,将建议书或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上。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就是每个季度之初,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一次例会,然后在有关报纸上发表非常简短的“会议纪要”。由于“会议纪要”简短而且均为原则性表述,所以传达出的信息量有限,公众从中了解到的,充其量是未来一个时期的货币政策取向,而没有更多实质性的具体内容,这种信息披露方式,透明度应该说是不够的。

四、结论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换句话说,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暂时缺乏可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将其拒之门外,我国中长期内应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把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钉在通货膨胀率上,同时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以长期性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重构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参考文献:

[1]艾洪德武志: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8)

[2]贺力平:“货币政策新方向: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理论依据[J].经济研究,1998(2)

[3]生蕾:从西方实践看我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J].求索,2007(9)

[4]江秀辉李伟:论通货膨胀目标制被广泛采用的必然性[J].集团经济研究,2007(7)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标准;启示

一、引言

自1990年新西兰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26个国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在这18年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促成了中央银行更系统连贯的内部决策过程、与私人部门更透明的交流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感。King(2002)曾说,其所实现的货币稳定与经济经稳定是历史上罕见的。Sevnsson(2007)则认为,尽管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过去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尚未接近其本质,未来仍有发展与改进的空间。

全球经济学家和政策制订者也非常关注通货膨胀目标制发展动向,理论讨论的焦点集中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偏离与收敛速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对经济变量动态行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名义锚效应等问题。但是鲜有专家和学者就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标准问题提出系统的观点和论述,只有Sevnsson提出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3条标准: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不仅应该考虑通货膨胀率的稳定,也应重视真实经济的稳定;采用“预测目标制”的内部决策过程,并将目标变量置于优先地位;高透明度和有责任感的中央银行应公布其内部预测,并提供详细的动机和关于工具利率的决策,以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和方便外部对中央银行的审查。借鉴这一思想,本文试图从损失函数、最优工具利率设计、透明度与交流及信誉度3方面探讨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标准问题,并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

二、损失函数

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考虑通过膨胀率稳定和真实经济稳定,意味着目标变量应包括通货膨胀和真实变量,Svensson称之为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些中央银行以不同的方式宣布其采用的是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却存在政策目标不明确、政策不透明、对通货膨胀变量与真实变量的重要性缺乏一贯看法、目标之间的跨期替代不一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以明确具体的跨期损失函数做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这可清晰目标变量及其权重,也可解决目标变量水平和稳定性的期间与跨期替代问题,并为目标变量提供一个明确的顺序设计。

真实经济稳定可用产出缺口来衡量,那么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损失函数用二次形式表示为:

Lt=(πt-π?鄢)2+μgt2{1}

其中:Lt代表t期的损失,πt代表t期的通货膨胀率,π?鄢代表通货膨胀目标,gt代表t期的产出缺口,μ代表产出缺口相对通货膨胀缺口的权重。相应地,t期的跨期损失函数等于现期损失函数与预期损失函数的贴现之和,即Et θkLt+k,Et代表基于t期信息的期望,θ是贴现因子,t+k代表未来第k期。

另外,πt+k,t和gt+k,t分别是基于t期信息的通货膨胀设计和产出缺口设计,πt=(πt,t,πt+1,t,...πt+k,t)和gt=(gt,t,gt+1,t,...gt+k,t)代表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设计路径。Lt+k,t代表基于t期信息(t+k)时的损失函数,则

Lt+k,t=(πt+k,t-π?鄢)2+μg2t+k,t{2}

基于未来通货膨胀路径和产出缺口路径的t期损失函数为:

对于③式只要确定μ和θ,跨期损失函数L(πt,gt)将为货币政策委员会提供关于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排序的便利方法,当然,货币政策委员应选择损失函数值最小的组合。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贴现因子θ和产出缺口相对于通货膨胀的权重因子μ。如果考虑强调货币政策的中长期影响或者为避免短视倾向,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会同意贴现因子趋于1或者等于1。货币政策委员会一般有3种方式明确或含蓄地决定权重因子: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显示性偏好实验;通过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政策体现出来。

跨期损失函数的意义在于:确定了目标变量,并提供了它们之间明确的期间或者跨期替代;解决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灵活程度的模糊性,也理清了资产价格的角色,并关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泡沫(Bean,2003);可使政策委员会避免行为的不一致性和随意性;可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货币政策评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能够使公众更好理解其涉及的替代和权衡。

三、最优工具利率设计

货币政策行为对经济和目标变量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好的货币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和依赖于工具变量的设计。货币政策委员会在设计工具利率之前,会提供目标变量可供选择的设计、经济状态的假设条件、外生变量的发展趋势、传递机制,最优工具利率设计就应最小化跨期损失函数和预测误差平方的期望值。

传统地,一些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在预测空间中采用常数工具利率,这种操作方式虽然简单,但也引起诸多的批评。首先,常数工具利率不切合实际,依其所设计的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也脱离实际,关于未来的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预测也远不是最佳预测;其次,常数工具利率与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存在明显分歧。这将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更何况中央银行并不像私人部门那样慎重考虑常数工具利率。再次,常数工具利率的模型设计大都是不稳定的,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设计在较长的时间里,总是以一个不断增长的速率提高或者降低,从而使长期设计变得毫无价值。

常数工具利率逐渐被放弃,转而采用其他更好的可替代选择,如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英国)、工具利率的特别反应方程(加拿大)、最优工具利率设计(新西兰)。一般地,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与产出曲线所隐含的前向利率是一致的,依赖于市场的理解和对未来工具利率决策的设计,而且在使用现期资产价格做为设计的变量时可避免不一致性,所以,它比常数工具利率更实际。然而,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也存在问题,如果市场期望严重偏离中央银行偏好的工具计划,中央银行可能试图对暗含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的工具利率设计进行随意调整,这将导致基于市场期望的设计不是最好的预测,未能使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工具利率的特别反应方程,如泰勒规则,将导致通货膨胀率最终趋于通货膨胀目标,而产出缺口趋于零。虽然依据特别反应方程的工具利率设计一般不同于未来利率的市场期望,但其未能使跨期损失函数最小化,更没有充分理由说明其是最佳预测,倒是这种预测存在某种程度的武断性和随意性。当然,如果特别反应方程是基于中央银行以前政策的估计,那么,设计可被解释为“平常政策”的结果。最优工具利率设计,意味着最小化跨期损失函数,它允许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损失函数的参数值和目标变量的顺序进行选择。当中央银行同意跨期损失函数时,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可以用最优设计描述损失函数;而当中央银行不同意跨期损失函数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损失函数时,成员仍然可以对不同政策选择提供相关的均衡和参数设计,若中央银行的选择与其一致,结果的设计就是最佳预测。新西兰1997年开始实行的依赖于时间变化的工具利率设计便是最优工具利率设计的成功典范。

基于上述的论述可知:中央银行应该对未来工具利率路径的设计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仅仅关注现期工具利率或特定空间将会误导私人部门的决策。相应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从某一工具利率路径到对应的目标变量路径,而非在特定空间里从一个工具利率水平到目标变量的某一水平。

四、透明度与交流及信誉度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管理对私人部门的预期。适当的宣布和交流是中央银行管理私人预期的重要部分,其与内部预测、决策过程存在明显区别。货币政策通过私人部门关于通货膨胀、产出的预期作用于经济,宣布最优设计及其相关的分析将会对私人部门的预期产生影响,这是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方式。

最优工具利率设计的宣布强调了设计是基于现期信息和判断的条件概率分布,未来决策和未来设计应随着未来信息和判断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了对市场和公众就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教育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成功的应有成分,这样方能使他们明白设计是基于现时信息,并将随着信息和判断的改变而改变。

中央银行与私人部门就目标变量和工具利率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固然重要,但却没有必要对外传递其反应方程。不仅因为反应方程太复杂,也因为其容易束缚中央银行的行为。事实上,尽管通货膨胀目标制本质上是事前反通货膨胀和对可观察冲击做出反应,但是潜在冲击如此之多,对所有可观察冲击做出反应就不可能明确反应方程。

另外,成熟通货膨胀目标制盯住高信誉度,给予中央银行更多的空间放松对通货膨胀目标的承诺,从而有更多的相机抉择以追求产出和金融的稳定。信誉度有两个衡量指标:实际通货膨胀率,正的低通货膨胀率有助于长期快速发展的货币政策可信度更高;以本国货币标价的政府长期债券利率,该指标指出运用通货膨胀率做为信誉度衡量指标存在的缺陷,并作为其补充。因为通货膨胀率是预期的,直接反应远期市场市场对货币稳定性的信心程度,这些最终是中央银行的职责。而利率指标不仅仅是反映货币政策,还体现财政力度,虽然后者并不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它与对通货膨胀目标承诺的可信度相关。

五、结论与启示

明确的损失函数、最优工具利率设计与最满意程度的透明度和信誉度是将构筑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框架,也是衡量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优劣的标准。

从整体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对中央银行为政府融资的行为限制程度等指标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还不完全适用,但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标准却可以给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提供一些重要启示。首先,关于政策目标问题。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应慎重考虑:目标变量的确定、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对权重、目标顺序的转换依据等。例如,当前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是一对矛盾的目标变量,而次贷危机提醒中央银行有必要把金融稳定列入目标变量。其次,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中央银行应该通过盯住目标,锚住私人部门对目标变量的中长期预期,以建立稳固的名义锚。例如,在控制通货膨胀过程中,锚住私人部门的中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可以是通货膨胀平稳变化,降低通货膨胀惯性和通货膨胀对价格、工资、产出的冲击和影响,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投资决策效率。再次,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信誉度。高透明度和高信誉度可影响私人部门对目标变量的预期,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种作用在金融动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对于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King.M.A.“The Inflation Target Ten Years On”[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2002(4).

2、约翰・霍金斯.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4(7).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项目批准号:X11002)。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经验;启示

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framework)最早由新西兰储备银行于1989年提出,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政策操作的最终目标,并对外公布通货膨胀率的控制目标,在此目标的约束下,制定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安排。随后有智利、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捷克、芬兰、以色列、波兰、南非、西班牙、瑞典、韩国、泰国、匈牙利、瑞士等多国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采纳了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货币政策框架。

一、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经验总结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在于“公开宣布一个或多个时限内的官方通货膨胀的数值目标或目标区间,同时承认稳定的低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对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进行观察,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国家成功地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了较低的水平,如新西兰的通货膨胀率由实施前四年的平均10.71下降至实施后的1.68,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也由1992年的7.01下降至2003年的2.92。并且这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公众对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的信任度明显提升。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的分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Frederic、Mishkin(2003)考察了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捷克、波兰和匈牙利三个转型国家对于通货膨胀率目标制的建立和实施历程,发现这些国家在明确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保持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成功实施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罗煌(2006)实证分析了首个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新西兰,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产出和价格之间在较长时期之内存在比较稳定的关系。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刁节文(2007)认为,加拿大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情况下,定期向市场和公众宣布货币政策目标,然后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值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来进行调整,很好的实现了对短期利率目标和市场流动性的调控并实现了通货膨胀率稳定地波动在中央银行的目标范围内。综合这些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行给我们带来以下几条经验:

1.通货膨胀目标制对实际经济增长不会造成伤害,相反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由于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经济增长往往需要货币的提前供给,而货币的超经济发行可能带来物价的上涨和币值的下跌,另外由于过快增长的经济带来过度投资、信用扩张,货币发行量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从长期看不会对实际经济造成伤害是因为稳定经济的前提是稳定通货膨胀,而稳定通货膨胀的关键是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公开宣布目标通货膨胀率,并将此确定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可以有效引导公众预期,形成理性预期均衡,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低通货膨胀率下的经济稳定增长。

2.通货膨胀目标制在稳定公众预期、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法律上明确了货币政策的长期且首要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新闻、公布通货膨胀报告等确定控制目标,保证目标可被公众理解,并且通过解释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以及执行情况,加强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约束和责任。比如瑞典中央银行目前每个季度出版一次《通货膨胀报告》,阐明货币政策的操作理由,分析经济运行情况,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趋势。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也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近期与通货膨胀关系密切的金融经济变量进行分析,并对通货膨胀的前景进行预测。这些政策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使公众对货币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并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使公众对市场物价形成合理稳定的预期。费雪效应说明,稳定的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行至关重要,可见,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使其在稳定公众预期上有独特的优势,从而使通过预期的管理控制通货膨胀更加有效。

3.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重视。从各国的经验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目标能独立决策,货币政策能有效操作和传导的重要条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设立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充分自由,才能使货币政策不会被行政目标所控制和干扰,当然这对中央银行的决策能力和控制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国际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的启示

篇5

关键词:CPI;PPI;通货膨胀;物价变动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2-0058-05中图分类号:F822.5文献标识码:A

一、近年来河南省物价变动基本情况及态势

(一)近年来河南省物价变化趋势及特点

近年来,河南省物价总水平受地区经济发展众多结构性因素及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

1.冲高回落

1995-2002年期间,我国经济处于恢复调整期,受国家稳定和加快经济发展等政策影响,河南省物价水平从前期高位较快回落。

2.整固上行

进入2003年以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物价总水平在经历了一段振荡整固之后开始有所上行,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后,随着国内银行业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受国际粮价、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加剧等因素影响,国内物价持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在这一大背景下,河南省CPI涨幅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影响河南省物价变动的因素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影响河南省物价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传导作用与从动效应

国际市场主要产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等对价格总水平走势影响较大。

从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价格变化来看,石油、化工原料、铁矿石、有色金属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石油的价格影响到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

而我国对国际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原材料的依赖度较高,均需大量进口,但在价格上又缺少定价的主动权,处于被动接受国际定价的不利地位。受国际价格传导因素的影响,对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产生直接影响,进而拉动我省CPI上扬。

2.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物价水平上升

物价的波动趋势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保持了较为迅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1992年以后GDP保持年8%以上的增长,其中1992年至1997年和2003年至2007年两个阶段更是保持了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宏观政策手段就是扩大消费,因此消费增速的提高直接影响并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3.投资快速增长推动价格上涨

目前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项投资不断加快。2007年,河南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高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必将加大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带动以原材料为代表的各类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4.资源和服务类价格上涨对CPI拉动作用也较为明显

目前河南省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石油、煤等资源类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较快,推动资源类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

同时,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服务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服务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不断扩大。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逐年上涨,为此,国家统计局对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的构成权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上涨预期较大的服务价格的权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

5.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一定程度助推物价上涨

1978-2007年,30年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1477元,增长了近34倍。加之2006年新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如公务员工资改革,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收入和社会低保收入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工资水平,对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河南省是全国主要劳动力输出地之一,打工经济初具规模,由此所带来的投资效应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拉动全省CPI上升也不可忽视。

二、以河南为例:构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模型预测未来走势

一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需要在价格上涨幅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公众可承受程度相适应的情况下才有保证。因此,在通胀变动的合理区间内,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是良性的,即相对于同期居民收入水平而言,这样的通货膨胀率不仅社会公众可以承受,而且还能推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就业稳定。

下面对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造模型,并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区间进行预测。

首先,从时序图可以看到,CPI的变动并不遵循一般的线性模型,因此,运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ARIMA(p,d,q)模型来模拟CPI的变动。ARIMA模型的实质是差分运算与ARMA(p,q)模型的组合,也就是说任何非平稳的序列只要通过适当阶数的差分实现差分后平稳,就可以对差分序列进行ARMA模型拟合。

研究ARMA模型,首先对观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对CPI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见表1。

在表1中,检验t统计量值是-1.241191,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都大。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对一阶差分后的CPI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2。

在对序列进行了一阶差分后,检验 t 统计量值 -9.261335,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序列CPI不存在单位根。综上,CPI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为一阶单整序列,即I(1)。为了进一步确定平稳性,考察差分后的自相关图,可以发现其序列均值与0无明显差异,序列可以构造ARMA模型。

其次,运用CPI的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来分析序列的p、q。因为经过一阶逐期差分,序列趋势逐步消除,故d=1,观察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可知,其具有季节性因素存在,故不可直接构造ARMA模型。对季节差分后的CPI进行0均值检验,可以发现其序列均值与0无明显差异,序列可以构造ARMA模型。

对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序列来说,通过观察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图可以构造ARIMA(1,1,3)(1,1,1)模型。

再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白噪声检验,残差序列相互独立即为白噪声的概率很大,故不能拒绝序列相互独立的原假设,检验通过。

最后,进行模型的预测。利用2007年12月份的实际值加上2008年1月份的残差预测值得到2008年1月份CPI的预测值,并将此预测值加上2008年2月份的残差预测值,得到2008年2月份CPI的预测值,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到2008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份CPI的预测值。

将1988年至2007年CPI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图3)。由图3可以看出,拟合CPI残差序列的效果较好,并求出估计的CPI序列。预测得到2008年的月度数据值,结果表明,2008年,河南省CPI基本保持在0%-6%范围之内,物价基本稳定,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CPI将长期高位运行,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风险压力较大。

三、通货膨胀区间目标测定

(一)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全球经济经历了多次周期性波动后,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确定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通常而言,一般的工业化国家倾向于选择窄区间,而大多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更容易发生持续的经济结构变化,较易受到外部冲击,尤其是资本剧烈流动的冲击,因而倾向于选择宽区间。

表4是部分国家通货膨胀目标指标及控制区间。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发达国家一般在1%-3%,但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稍高。只有少数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率的点目标,如芬兰、挪威等国设计了点目标,没有确定目标区间。

(二)河南省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估算

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无论选择宽区间还是窄区间,一般取决于本国经济结构及其发展程度,以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根据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利用微观经济分析工具对河南省合理的通货膨胀区间进行估算。采用的数据是1987-2007年的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由其测算的历年通货膨胀率。

首先,计算1987-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数:

鉴于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因此,河南省通货膨胀率的区间为3%±3%。考虑到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正处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化转变的调整阶段,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若将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确定在0%-6%基本合理,全省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当然这个区间是动态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验证河南省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估算的合理性

1.河南省通货膨胀率的可容忍区间。

以CPI为指标测算1987年到2007年河南省通货膨胀平均水平,我们发现这段时间内河南省年度CPI最高涨幅为25.2%,最低为-3.1%,变动幅度达28.3%;从区间分布来看,年度CPI变动水平在0―6%之间集中度最高。从对月度CPI的变动情况分析看,这段时间内单月CPI最高涨幅为30.1%,最低为-3.9%,变动幅度达34%;从区间分布来看,单月CPI变动幅度在0―6%之间集中最高。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较长时期内,河南省的物价指数是集中在0―6%的区间里波动的。从实际来看,CPI涨幅小于1的2000年、2001年河南省经济确实出现了通货紧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1%―6%是目前河南省物价波动的正常区间,6%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温和通货膨胀的上限。

2.河南省通货膨胀率超过6%后的容忍期限和涨幅加速度。

物价曲线呈指数变化,在通货膨胀的早期,涨幅较慢,而到后期,物价指数明显地加速上升,这一特点我们从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两次通货膨胀周期的月度CPI走势曲线图上可以明显看出。

在1988―1989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稳定地超过6%至上涨到最高值共历时15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1.2%。

在1993―1995年的通胀周期里,月度CPI从稳定地超过6%至上涨到最高值共历时21个月,平均每月上升的加速度为1%。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河南省能够接受平均水平不超过6%的物价涨幅;能够忍受超过6%,但不超过18个月(取15个月和21个月的平均值),且加速度不超过1.1%(取1.2%和1%的平均数)的物价涨幅。这可能就是河南省目前能够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

四、稳定物价上涨的相关政策建议

河南省物价走势与全国有一定相似性,研究河南省物价变动因素,对于分析全国物价及通货膨胀趋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短期来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逐步使其降至通货膨胀目标区间

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调控的针对性。

继续发挥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工具作用,加强流动性调控,从严控制货币供应量,确保物价朝着调控目标区间继续回落。

2.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态势。强化资本项目下的管制,严格监控国际游资的大量流动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基础货币投放,缓解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继续强化市场和价格监管。

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适时加强物价干预。同时,加强价格监督检查,防范经营者或者行业组织以会议纪要、协调价格、价格联盟等形式串通定价、联合提价,破坏正常的价格传导机制,扰乱市场秩序。严肃查处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4.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努力保障市场供应。

一方面,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适当增加粮食、猪肉和植物油的进口量,有效缓解国内市场的短期结构性供给紧张局面。

另一方面,加大农户养猪、种粮的正常补贴和灾害及灾难补贴,稳定收购价格,提高农户对养猪和种粮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

(二)中长期来看,CPI回落后,应从根本上将物价稳定在目标区间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而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抵御成本上升的最重要手段。现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来源是创新,这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的协调配合。

基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原因的复杂性,仅靠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财政政策减轻企业税负,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依靠收入政策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等。只有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收入政策相互配合,才能构筑一道防止通货膨胀的真正有效的“防火墙”。

3.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抑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一是要加大对已经过热的部分行业及各地过多的工业园、开发区投资调控力度,通过治理解决投资规模偏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引导各方面量力而行,克服经济发展中过度消耗资源的倾向,以抑制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降低其对下游商品价格上涨压力。

二是转变投资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投资重点放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不断提高煤、电、油等能源物资的供应能力;同时,抓好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

三是从土地管理和资源、环境保护入手,从严控制新增投资项目,遏制投资领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

4.加强价格监测,做好价格矛盾疏导工作。

篇6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波动性 GARCH模型

1.引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这一指标不仅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CPI的波动性研究,即是了解通货膨胀的波动性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尽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共识,但通货膨胀与其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Firedman (1977)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会导致更大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Ball(1992)完善了Friedman的观点,认为由于公众不了解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政策制定者的偏好不确定性只有在通货膨胀较高时,才会影响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国内外很多研究支持Firedman的观点。Grier等(2006)对墨西哥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通货膨胀会增加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Karahan(2012)通过对土耳其CPI数据分析表明,通货膨胀导致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支持了Friedman的观点。

另一方面,Cukierman和Meltezer(1986)认为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能够导致通货膨胀以及较低的长期经济增长。Thornton(2007)对12个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经济体都强有力支持了Friedman的观点。但对于通胀不确定性对通胀的影响的证据较不一致,一些国家较高的通胀不确定性会导致较高的通胀率,但一些国家会导致较高的通胀率。 Balcilar等(2011)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GARCH模型对G3国家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研究表明。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之间有相互的积极作用,分别支持了Friedman和Cukierman-Meltzer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波动,我国国内生产、生活物资价格在上涨中存在波动,公众对未来物价的预期呈现出不乐观趋势,各级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货膨胀问题成为近年来公众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通货膨胀及其波动性关系出发,利用GARCH模型计算通货膨胀波动性的衡量指标,并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通货膨胀与波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

4.结论

同国内外许多研究所证实一样,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波动率是紧密相关的,根据上述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的数据支持Friedman-Ball的假说,即通货膨胀对导致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可能的原因从货币政策来考虑,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指定货币政策来达到提高国民收入的目的,由于公众无法了解通货膨胀是政策原因还是由于货币的随机扰动所形成的的,因而无法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高波动性。在这种波动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出台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增长,直至公众认识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政策引起的并采取相应行动。因此,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不是通货膨胀波动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

第二,对于政策运用的意义。通货膨胀对经济体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部门能通过货币政策调整通货膨胀水平进而来影响经济表现。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对通货膨胀不存在因果关系,其原因可能是我国投资者对于利率不敏感所导致,因此,在运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时,不应该仅从货币政策干预,应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第三,对于政策目标的意义。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波动,因此,在通货膨胀较高时,会导致通货膨胀波动,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了解政策走向或者分析出货币的随机波动性,因此厂商会放弃签订长期合同,使得投资风险增大,导致投资减少,进而就业减少,从而导致长期的产出减少。无论是实践中还是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一个经济体不可能实现“低通胀、高增长”的情形,因此,应该将经济政策倾向于“较低通胀,适度增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Friedman, M. Nobel Lecture: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1977, 85: 451~ 472

[2]Ball, L. Why dos High Inflation Raise Inflation Uncertaint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2, 29: 371~ 378

[3]Robin Grier, Kevin B. Grier.On the real effects of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uncertainty in Mexic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0, Issue 2, August 2006, 478~ 500

[4]Cukierman, A. and Meltzer, A . A Theory of Ambiguity, Credibility and Inflation under Discre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conometrica, 1986, 54: 1099~ 1128

[5]John Thornt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Uncertainty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7, 73(4), 858~870

[6]Mehmet Balcilar. On the nonlinear causality between inflation and inflation uncertainty in the G3 countri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Vol XIV, No. 2 (November 2011), 269~296

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 会计模式 问题

一、通货膨胀会计的背景

通货膨胀会计是西方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较深的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物价涨幅超常,工人大批量失业,货币贬值严重,国民收入超分配,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西方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或接近两位数,旨在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通货膨胀会计成为热门的话题。但从宏观角度来说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被打破,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调一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深刻化与复杂化的一种反映,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现如今,通货膨胀会计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课题。

由于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会计带来的多种冲击和影响,致使传统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暴露出许多弊端,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收益受物价变动影响的通货膨胀时期,仍然以币值不变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去编制会计报表,并不能实际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为了这一问题,各国针对消除通货膨胀以及如实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从而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但当出现通货膨胀经济现象时,除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经济个体企业也必须依靠会计手段加以解决。

二、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分析

通货膨胀持续情况下,人们根据物价变动对财务会计数据的不同影响,探索出了通货膨胀会计的不变币值会计、现行成本会计、现行成本\不变币值模式三种模式,构成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内容。

(一)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采用一般物价指数将代表不同时期购买力的历史币值调整为现行币值。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下,由于忽略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影响,因而使重编的不变币值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差别较大,容易导致误解。但其主要优点是:不改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不变动会计账簿的记录,按一般物价指数对历史成本会计报表的数字进行调整,简单易理解;选用的物价指数具有客观、可验证性,且该指数现行可用,不耽搁报表的公布时间。该同模式时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将历史成本会计下不同时期的报表数据换算为现行币值后,消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且增强了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报表的可比性。

(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

现行成本计量单位是不变币值。现行成本会计的着眼点是企业所持有特定资产的价格变动。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的资产价值很少会与资产的现行成本一致;由一般物价水准调整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难免会与事实有所出入。它认为,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应以它的现行成本计价,以营业收入与所耗生产要素的现行成本相比较来确定利润。这种模式试图全面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现行成本会计主要优点是:增强了报表的可理解性;能够提供企业实际的经营利润;所有者权益较为真实;有利于揭示资本的消蚀情况。

(三)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

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下,由于忽略了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益,因而使得所揭示的物价变动的影响不够完全。为了全面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人们创造出现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变币值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点:能稳定会计的计量单位,更为有效地达到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目的,提供更为有效的会计资料;能够同时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进行调整之前和之后的资产持有损益的资料和货币性项目净额上购买力损益。

三、通货膨胀会计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体而言,有如下两个有关通货膨胀会计的问题较难解决:通货膨胀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避免“双重计算”现象。

(一)通货膨胀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

不变币值会计成本下的财务会计,强调收入实现原则,对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利润或损失不加以反映和计量。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确实会产生部分利得或损失。一般来说,企业拥有的现金及其它固定金~的债权因货币贬值而受损失,而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固定金额的债务因货币购买力下跌而获得利得。将国内和国外子公司的报表重述为它们特定的现行物价等值,会重述一个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把这个信息提供投资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公司将来可能分配股利的最大金额。在这种方法下,对所有公司经营成果的比较和评价将会比现在容易得多。

(二)避免双重计算

公司因为外国的通货膨胀而重述该国的财务报表时,需注意避免双重计算。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地通货膨胀直接影响折算过程中采用的汇率。为了避免折算中双重计算,折算中调整范围将随着汇率与特定国家通货膨胀率之间负相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了避免高估收益,对销售成本和折旧费用等进行通货膨胀调整,其目的在于从“报告收益”中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然而,由于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与该国货币价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汇率在连续两个财务报表期内发生变动,通常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这就在一家公司的报告成果中至少是部分地反映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即货币折算调整额)。为了避免对自身报告收益中包含的通货膨胀影响进行两次剔除,应该将已经包括在公司业绩中的折算损益,作为通货膨胀调整额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高才.通货膨胀的会计问题剖析和未来研究展望[J].会计研究,2014,(8).

篇8

内容摘要:随着通货膨胀的势头不断上升,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增强抗风险能力,势必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借鉴西方的应对经验,就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财务管理策略,从财务管理的各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 通货膨胀 策略 货币购买力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剂,其好处在于有利于提高就业率、通过供需平衡的调节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等;当然恶性的通货膨胀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世界各国历史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流动过剩,实际上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在通胀风险加剧之时,若应对得当,在物价企稳后,不仅资产不缩水,反而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其实,在一般的通货膨胀条件(价格增长在20%)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和生存手段与正常状态时没有质的区别。通货膨胀会为企业创造一些投机的机会,某些企业抓住这些机会可能会改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而在价格增长超过20%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目的可能是生存,而这个时候的经营一定是趋于保守的。在当前的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能否在资本运营、筹资、投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至关重要,对于企业长期成长能力更是一份考验。 下文从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开始论述,企业如何化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

通货膨胀对企业最明显的影响是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不断增加,资金需求迅速膨胀。这是因为:由于物价的上涨,是同等数量的存货占用更多的资金;在通货膨胀时,企业为了减少原材料涨价所受的损失,或想在囤积中获得利益,于是提前进货,超额储备,资金需要量增加势在难免;在通货膨胀期间,资金供求矛盾比较尖锐,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比较严重,应收帐款的增加,也是引起资金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会计上如果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就会造成成本虚低,利润虚增,资金补偿不足,企业要想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追加资金。

(二)资金供给持续性短缺

通货膨胀时,企业的资金需求迅速膨胀,然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却受多方限制,以致于资金的供给量持续性短缺。因为: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抽紧银根,这必然减少货币资金的供给量;物价快速上涨,容易引起利息率飞涨,从而使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等价格暴跌,并把许多财务状况薄弱的公司挤出资金市场,这就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难度;在物价不断上涨时,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这迫使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更加小心谨慎,对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往往拒绝贷款,即使是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贷款的条件也更加苛刻了。

(三)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

这里货币性资金主要指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金的数量不随物价变动而升降,但他们所实际代表的商品或劳物的数量,却直接的随物价的升降而上下波动。在物价上涨时,币值下降,付出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获得较少量的商品或劳物,因而,此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必然丧失一部分购买力,而遭受可以按一般物价水准来计量的货币购买力损失。

(四)实物性资金的相对升值

实物性资金主要指各种实物资产,如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在物价变动时,实物性资产的货币额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都随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随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各种实物资金占用具有在货币计量上不断升值的特性。当然,由于物价上涨对不同资产有不同的影响,各种资产的升值幅度并不完全一致。

(五)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通货膨胀是通过利息率变动来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利息率也会随之上涨。利息率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纯利率(Ko),风险报酬(ID)和通货膨胀贴水(IP)。利息率(K)的计算公式为:K=Ko+ID+IP。

实际报酬率是由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如前所述,通货膨胀时资金的供求矛盾比较尖锐,会引起实际报酬率的上升。风险报酬是由不能偿付的风险等来决定的,通货膨胀时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所以,要求有更高的风险报酬。通货膨胀贴水是由通货膨胀的程度来决定的,通货膨胀越甚,这部分贴水越高。这就是说,通货膨胀会使构成利息率的三个部分都升高。那么,利息率的上涨也就不可避免了。

企业应付通货膨胀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项目投资策略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必然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作出相应决策。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处理方法。剔除法:是指在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分析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给予剔除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同时将通货膨胀的影响给予剔除,则投资方案现金流量分析仍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吸纳法:吸纳法是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现金流量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进行折现计算的资金成本中同时吸纳了通货膨胀因素,则此种情况下现金流量分析结果与同时将通货膨胀从上述两个项目中扣除的结果―剔除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应当指出的是,剔除法和吸纳法是两种不甚准确的计算方法。它们的前提是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的影响程度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情况并非如此。一般地,不仅通货膨胀对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通货膨胀对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影响也不同。另外,通货膨胀对初始投资额也有影响。如果按原始价值计提折旧费,通货膨胀对折旧没有影响。因此,在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条件下,投资方案比较准确的净现值计算需要对影响净现值的每一个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和处理,从而达到决策最优化。

总之,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设法减少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因为长期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大,建设周期长。

(二)筹措资金策略

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合理筹措资金,是通货膨胀期间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通常,债券的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这种固定利息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息率,因此,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很多人都不愿购买固定利率债券,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利用债券筹措资金。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顺利发行公司债券,西方许多企业发行了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浮动利率债券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十分走俏,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危机。另外,通货膨胀时,银行发放长期贷款,往往也用浮动利率,这也是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的一个新变化。利用股票集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高速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激烈时,企业股利的发放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改变企业资本结构。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息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为负利息率。例如,从1976―1981年,英国的名义利息率分别为14.4%、12.7%、13.5%、13.0%和15.3%,而实际利息率则分别是

-0.2%、-1.3%、-1.0%、1.4%、-5.0%。这时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西方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资本结构,增加了负债资金的比例。

(三)证券投资策略

通货膨胀期间,无论是进行证券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进行证券投资,要避免投资于那些有固定收益的证券,而应投资于变动收益证券,普通股股票,浮动利率债券则属于比较好的投资对象。

(四)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要求企业在合理筹措资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便提高营运资本的使用效果。

1.对货币性资产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近年来,西方许多企业财务经理都认为,当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可从中获益。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持有货币性负债则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收益,超过了货币性资产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势必会发生购买力净收益。因此,只要企业维持净货币债务人的地位,往往有利可图。

2.对实物性资产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实物资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等存货。物价稳定时期采用经济批量模型,但在通货膨胀时,这一模型就不适用了。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时,存货具有随通货膨胀升值的特性,这部分升值可以部分抵销存货的储存成本。

设:g-原材料单价;i-材料的价格上涨率;r-单位储存成本上涨率;K-批量定货成本上涨率。

则:T=Q/2[C(1+r)-gi]+A/Q*P(1+K)

经推导得:Q=[2AP(1+K)/C(1+r)-gi]1/2

如假设某企业对甲材料年需要量为6000件,每件单价为3元,每次订货成本为112.5元,每件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0.6元,在没有通货膨胀时,经济批量为:Q=[(2*6000*112.5)/0.6]1/2=1500(件);现假设通货膨胀率为10%,原材料储存成本、订货成本和材料单价将以相同速度上涨,那么,此时的经济批量为:Q={[2*6000* 112.5*(1+10%)]/[0.6*(1+10%)-3*10%]}1/2=2031(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通货膨胀时,应冲破传统的经济批量模型,建立适合通货膨胀时期的新模型,加大订购批量,超额储备,以便在存货的涨价中获得好处。

(五)企业应抓住机会进行购并重组

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状况而面临倒闭的局面,对于一些优秀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购并和重组的机遇。有一些企业,正常时期可能根本无法进行的购并,在这一时期就成为可能。或者有些在正常时期进行购并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在通货膨胀时期的购并过程中,购并的成本相对要低得多。但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购并,前提是自身的经营比较健康,有可用于购并的资金。

(六)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节约内部成本

企业的成本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不可控制的外部成本,包括企业购买支出、税收、国家各种政策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所形成的成本;二是可以控制的内部成本,包括各种费用支出以及投入资源没有达到合理配置而造成的成本。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企业应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内部成本。在外部成本逐渐升高的现实下,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必须日趋科学化,尽可能地降低内部成本:企业要明确管理的目的是要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最终做到最佳利用资源的同时最小化成本。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相对成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才能,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用。这是目前被国内企业所忽视但又异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人力资本才是企业中起着决定作用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张雪英.通货膨胀下的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1990(2)

2.周首华.当代西方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谷继建.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1)

4.罗承熙.关于战后美国物价上涨问题[J].世界经济,1980(2)

篇9

关键词:通货膨胀收入消费对外贸易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通货膨胀的定义又可以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第一,通货膨胀以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为反映载体。这就是说,通货膨胀要通过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程度来反映,只有流通中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币价值量下降,才有可能(但不必定)产生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是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所出现的一种货币经济现象。同时,这一种货币经济现象,是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它象征地代表商品和劳务流通所需要的金币量时才产生的。

二、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

目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有生产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GDP平减指数等等。本文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所以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的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在本文中,我们用CPI指数来衡量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目前,中国的CPI构成如下表所示:

虽然看起来中国CPI体系中食品和居住类所占比重一个偏高一个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消,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居民的居住类支出要远远高于食品支出。所以,现行CPI指数是被低估的。

尽管目前CPI指数存在很多缺陷,但因其构成体系的相对固定性,所以通过纵向对比仍然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通货膨胀水平。因此本文中仍然选取CPI作为通货膨胀水平的衡量指标。

2004-2005年左右,原材料价格开始猛涨,中国的物价水平和CPI逐渐攀升。2007年全年我国CPI上涨4.8%,2008年全上涨5.9%,创1996年以来新高。不过,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的通胀趋势,2009年我国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

但是,金融危机的震荡只是暂时降低了自然资源的价格,减轻了中国的通胀程度。2009年,全球局势刚一稳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就继续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再度加速。

三、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效应,二是财富分配效应,三是产量和就业效应,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如果属于平衡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人们可以预知这种变化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其他类型的通货膨胀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经济效应。

(二)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通货膨胀破坏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所有隐藏法则,它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引发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末端,民众则处在直面通货膨胀的最前沿,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直接。通过微观经济学若干理论和分析工具的运用,可以清楚地发现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一)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三)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的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四)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参考文献:

[1]黄慧.我国近期通货膨胀面临的形势及对策.经济观察,2011;5

篇10

■一、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抬高企业的经营成本。通货膨胀下,由于原料价格上升,保持存货所需的现金将增加,人工和其他费用的现金支付也将增加,售价提高使应收账款占用的现金也将增加。企业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不得不增加流动资金的投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营运资本。

2、对历史成本下的会计信息产生影响。通货膨胀下,企业会产生部分隐性利益或损失。一般来说,企业拥有的现金及其它固定金额的债权因货币贬值而蒙受损失,而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固定金额的债务因货币购买力下跌而获得利益。例如:若某企业在2005年向金融机构借入5万元的长期负债,直到2010年尚未清偿,资产负债表上列有长期借款5万元。由于通货膨胀,这5万元债务在2005年和2010年其货币购买力是不相等的。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原则上是1―2个月内收回,但实际上有的甚至2―3年才收回,它不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持有债权的损失,在上缴所得税、增值税上,由于款项没有收回,还得按收入实现缴所得税、增值税(在权责发生制下),这样企业就要预先支付现金,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企业又是一个损失。

3、对现金流量组成项目影响各异。例如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幅度可能大于销售价格的增长幅度,工资的增长幅度可能小于销售价格的增长幅度。而折旧额的确定却是以资产的历史帐面价值为依据的,与通货膨胀无关,项目各期的折旧数额不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计提折旧的依据是历史成本而非重置成本,在通货膨胀时,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就会歪曲企业的折旧与摊销的真实情况。

4、通货膨胀情况下造成虚假利润。损益表是以历史成本和现时收入相配比的计量结果。在其盈利中,不仅包括了企业正常盈利的营业收益,而且还包含着企业已实现的资产存置收益,后者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资产增值而获得的。因而,它实际上并非真实的收益,而是虚增的收益。举例子来说明,A企业有厂房原价值是100万元人民币,出售价格为125万元人民币,这样在账目上这个企业获得了25万元的收益。假如在过去五年内,人民币的币值相对稳定,这样的账目处理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在当前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5年后的125万元的人民币相当于一年以前的120万元,所以,虽然账目上有25万元的收益项目,但实际上这部分收益中仅仅只有5万元是企业的收益,另外的20万元实际上是企业的资产存置收益。

■二、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通胀来临,企业的资金最易出现问题。财务风险管理是第一位的。清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健康。企业在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原有的流动资金无法适应通货膨胀后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加之银行对资金借贷的收缩,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状况。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或初期,应加强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追缴,及时对一些产成品存货进行处理,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量,将能够为企业过冬创造御寒棉衣。

2、减少长期投资项目建设。由于长期投资项目占用资金大,建设周期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将承担通货膨胀的风险,通货膨胀率越高,建设年限越长,则建设费用上涨愈多,项目建设费用也就越来越大。这又可能会使原来项目的资金预算失去控制,花费企业大量的资金,甚至可能将企业拖往死亡的边沿。所以须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资金的影响,设法减少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建设。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全方位节约与控制成本,适当提前购买、囤积生产必需的原材料,以避免通胀时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增长。通货膨胀期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会不断上涨,企业可以在现金流量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提前购买囤积一定量生产必需的原材料。因为通货膨胀期间,库存带来的费用有可能要远低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如果在通货膨胀期,企业仍然坚持零库存,可能反而会极大地增加产品的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节约支出,避免不必要的开支,节约运营成本。

4、积极进行企业并购重组。 因为通货膨胀时期,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的短缺或者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状况而面临倒闭或破产的局面,对于一些优秀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购并和重组的机遇。有一些企业,正常时期可能根本无法进行的购并,在这一时期就成为可能。或者有些在正常时期进行购并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而在通货膨胀时期的购并过程中,购并的成本相对要低得多。本文前面所述而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固定金额的债务因货币购买力下跌而获得利益,通过各种灵活多渠道的融资获得资金,尽可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适当把握机会。不过在通货膨胀时期购并,自身的资金链没有问题且运营正常,否则也可能会将自己拖垮。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周期,通货膨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通货膨胀时企业没有准备。企业在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积极应对,运筹帷幄,一定会找到新的生机和出路。

参考文献:

[1]叶义材;美国的“滞胀”与凯恩斯学说的破产 [J]财贸研究 198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