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创产业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创产业市场现状

篇1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述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深化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命名与内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注重创新的内核,使用“创意产业”的概念;美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倾向于“版权产业”的说法;日本将文化类的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北京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明确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

自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起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到2014年,增加值从613.6亿元跃至2794.3亿元,实现大跨度发展。至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历年年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以集聚式发展为特点,由北京市政府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0个集聚区分布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以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居于榜首,海淀区有3个,其余各区1-2个不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主要城区,远郊区县大部分只有1个集聚区。而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在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规划。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5月印发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在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这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功能区”引领的新时代。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演变

2004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属于无统筹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政府并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政策定位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新生,北京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行规划。2004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北京市也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园区,政策扶持也以原有的园区为对象。至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统筹的规划,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截至2013年,北京市分四个批次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阶段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结算,政府的政策从原有的园区支持演变为主动规划、引导发展、集聚引领,对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的扶植,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时代。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划定,局限与某个区县内,而功能区打破了区县的界限,有些功能区呈现了跨区分布的特点,以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为界定。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打破现有的格局的局限,北京市政府提高了站位,从全市的角度,重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金融”融合为两条主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业态发展。

三、新常态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要素性转变,从资源、投资等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一个深刻变化、持久维持的状态,是整个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新常态”的挑战。“调结构”、“产业升级”等说法已有数年,在“新常态”的定义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内核是“创新驱动”。作为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常态”背景,传统产业已经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和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引领“创新”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内核,“双创”将改变过去缺少创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方式,将创造力提升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合了这种新常态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其发展的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政府规划和引领为主,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而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只有三个集聚区是自发形成,分别是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北京CBD国家传媒产业集聚区,其余的27个集聚区中,政府主导建设的有17个,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剩下10个集聚区是在原有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来,包括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聚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产业集聚区等。在政府的主导规划和引导升级政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政策引导,更需要不断强化内功,使其增长的内在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态势,在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能够不断升级或是转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如互联网+、创客时代等新概念,为应对新常态下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多种融合为基础,实现新的跨越。

(一)把握市场动向,适当“去政府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功不可没,但任何产业的发展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应当以公共秩序维护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二)加强业态融合,注重“互联网+”

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还是初期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联网+”式的发展是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融合力度,在现有的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发展主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多业态模式。

(三)优化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

新常态下,已成集聚发展态势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优化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使集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从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目的就是让集聚区能够打破现有固态竞争格局,形成外部互动,使现有集聚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多种业态,完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或行业的带动,促进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功能区的整体活力。优化集聚发展,还要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应,让集聚效应实现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圈

当前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于天津市与河北省,而其辐射力度也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力求打造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从市场上,实现三地融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输出能够拥有更广阔市场;从合作上,三地可形成“比较优势”,各有侧重,避免扎堆发展形成恶意竞争;从发展上,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拓展交流渠道,使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组合优势,向全国进行辐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3):20-25.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Z],2016.

[3] 管怡舒.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到功能的转变[J].城市文化2015,(4):127-128.

篇2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具有一定收藏、欣赏和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收入,缓解资金不足,有利于博物馆实现“以文养文”的目标。但是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若干问题,制约着文创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日趋一体化,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加大了资金投入,相应的政策、法规也日渐成熟,给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发文创产品势必成为博物馆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1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势头良好,但因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1经费紧张、经验缺乏、政策不完善博物馆经费只够维持日常运营,开发文创产品明显资金匮乏;在日常运营中,与市场接触机会较少,导致缺乏营销经验;国家对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不利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与支持。

1.2博物馆特色不明显,产品开发缺乏创意文创产品缺乏博物馆特色,如有些产品只是把书画作品或者文物的图案直接印制在丝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物品上;有些产品只是对文物实体模拟复制;有些产品与旅游纪念品十分相似,缺乏好的创意[1]。

1.3品种雷同,缺乏新鲜感耳机、调味罐、U盘、纸扇、香炉、书签、雨伞、杯子等相似产品屡见不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就失去了文创产品该有的吸引力。

1.4优良产品匮乏,价格两极分化缺乏价格适中、品质优良、可带走的文创产品。低档产品制作粗糙,不够精美,很难激发观众的购买欲;高档产品虽工艺讲究但价格昂贵,令观众叹为观止,限制了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另外,文创产品开发的产品结构有待优化、调整,在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宣传、营销、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博物馆实现文创产品的产业化任重而道远。

2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

文创产品的开发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点: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中心,一切工作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文创产品;组建一个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意团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建立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市场嗅觉敏锐、擅长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在产业链条上,注重完整性,遵循共赢共荣的原则选择合作企业。具体的实施对策如下:

2.1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宏观体制改革为促进文创产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需出台更加明确的宏观政策及详细的法律条文,具体包含出资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利润分配问题、企业合作问题、税收减免问题等。

2.2建立有效的开发模式,缩短周期,提高效率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项冗长、繁杂的工作,从产品定位开始到提出设计思想到正式投入生产直到销售,整个过程会经历很多阶段,持续时间长、涉及面较广,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开展工作,具体包括调查研究、确定开发品种、提出设计思想、初级打样试制、进一步调整、确认生产、投入销售,只有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才能顺利、协调的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工作[2]。成功开发出新产品的关键是缩短开发周期,建立有效的开发模式,这样不仅能节省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成本,还能节省资金成本。

2.2.1文创产品开发前期进行全面、缜密的调查研究制定文创产品开发任务往往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开发人员只有通过真实、全面的调查研究报告才能制定正确的产品开发计划,提高开发的成功率,避免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中途终止,或者产品开发出来却不被市场认可。充分的市场调查可为后续的一系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消费者进行调查随访: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收集目标消费者的信息(文化层次、年龄层次等),分析其需求和构成比例,以此来选择并确定新产品开发的种类。第二,深入了解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具体情况:时刻关注消费市场的流行趋势,并深入了解同类产品的具体情况(产品材质、销售渠道等),搜集相关资料,参加展会,可有助于我们了解市场、激发设计灵感,同时可对市场预期做充分了解。第三,调查产品实现生产的可行性:调查需要考虑新产品的材质、生产工艺等能否达到;核实要合作的生产商是否要求起定量;预估开发新产品大概的成本。

2.2.2加强沟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做出详细有效的调查报告,不仅要搜集大量市场信息,还需要博物馆内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可组织一个项目小组,成员来自生产计划、市场评估、设计、生产、工艺等职能部门,及时为开发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相关参考数据和信息[3]。

2.3多方位开拓发展销售渠道第一,尝试与企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合作来推广产品,拓宽销售范围。这些机构一般因商务需求需要经常采购商务礼品,营销人员可向这类客户群推广产品,相信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销量。第二,密切关注行业类相关展会并积极参与,把握机会推广产品。第三,博物馆的很多形象资源具有发展成形象品牌的潜力,我们应积极挖掘品牌潜力,并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其品牌价值。当品牌具有了一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即可进行品牌授权,不再是通过卖一件或者几件产品来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授权来获得更好的收益。

总之,完善的政策法规加上有效的开发模式和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只有这三个方面均良好运转才能确保文创产品开发具有长久生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将文创产品带回家,不仅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还丰富了博物馆经验;对于博物馆而言,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发挥了其更大的功能,提升了社会影响力,真正做到了文化资源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张尧.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马晶晶.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吕梁学院学报,2015,(4):59-63.

篇3

【关键词】特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SWOT

一、引言

根据2014年11月20日国务院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包括武汉、南京、成都、沈阳、哈尔滨、杭州、西安、苏州、佛山、东莞。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研究完成的《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显示,两岸36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十名中,特大城市占三名,分别是:杭州、成都、西安。尤其是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排名第三,超越深圳、广州、天津,仅次于北京、上海。

运用SWOT分析法对特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分析,可以揭示特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潜力等问题。

二、S――优势分析

(一)产业基础优势

特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2015年杭州市文创3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同比增长20.4%,占GDP比重达22.2%,共有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3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7.89亿元。武汉市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占GDP比重超过6%。苏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15.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4.1%增加到7%。文化创意产业在特大城市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为推进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条件。

(二)集聚发展优势

特大城市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集聚规模,产业园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杭州形成了包含创意良渚基地、西湖创意谷在内的十大文创园区,沈阳市“沈阳华强”为基础的数字动漫产业园是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展示、经营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特大城市由于自身具有经济、科技、人才等优势,可以更高效的推动文创产业集聚化发展。

(三)发展环境优势

特大城市各政府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资金、政策、税收、人才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同时政府不断完善组织保障,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等都在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组织和协调推进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品牌打造等,为文创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W――劣势分析

相比于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目前特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偏低,企业间合作、社会参与程度偏低,文创产业链缺乏延伸性。同时与超大城市相比,特大城市缺乏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许多高端人才更倾向于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特大城市还没有形成汇聚高端人才及领军人才的城市吸引力。同时这些问题也势必引起特大城市的投融资环境紧张,造成投资信心不足,文创产业资金短缺等问题。

四、O――机会分析

(一)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及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及“互联网+”成为多数城市的战略选择,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因此文化与科技、金融等领域融合发展也成就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特大城市中的西安、成都等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色,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型城市,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合作的关键支点。对于杭州、南京、沈阳等特大城市,一方面要继续挖掘自身旅游、文化、教育、科技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网络的融合,挖掘文化创意产业改革活力,抢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机。

(二)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支持

我国目前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转型与融合发展新阶段,对于特大城市来说,应积极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机遇,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五、T――威胁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上的一些文创品牌不断入驻我国特大城市市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构成威胁特大城市发展的外部力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会继续吸引特大城市的各种资源,一些大城市也在改革进程中寻找机会赶超特大城市,这些会形成威胁特大城市发展国内力量。

六、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特大城市既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优势,同时面临国际国内城市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因此特大城市要不断推进文化、科技及金融等融合,不断为文创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在推进文创产业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里保持领先地位。

注释

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②孙艳艳,女,1989-,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③文创产业本文为文化创意产业简称。

参考文献

篇4

(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300201)

[摘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支持文化产业政策频出,文化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天津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等不足。本文对我国文化产业龙头城市——北京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以北京798艺术区及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案例,探究其发展经验,探索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天津;案例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51

1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北京是我国内地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2006年,北京公布我国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九个大类。

1.1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2000年,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得到高速增长。2005—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674亿元增加到2794亿元按照北京市统计局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统计口径。,年均增速高达17.1%。尽管近几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速逐渐放缓,但其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地位愈加坚固,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为13.1%,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在第一位,且远远领先于排在第二位的上海。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保险业的第二大产业。

1.2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北京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城市,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显。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融合,进一步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构建富有特色的文创产业体系,北京提出将构建“3+3+X”,即“三大传统行业+三大优势行业+融合业态”的文创产业体系,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打造错位发展空间格局,提出要“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条主线带动,七大板块支撑’的功能区产业支撑体系”,从各区县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入手,统筹规划文创资源配置。

1.3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演进

十几年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其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快速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文创功能集聚区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北京拥有市级和非市级的文创产业集聚区百余个,覆盖全市16个区县。政府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台了百余条政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目前北京的文创产业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其产业收入超过全市的80%,是北京文创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

2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案例分析

北京拥有各具特色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运作模式与侧重产业各不相同,差异化发展特征显著。本文选取“北京798艺术区”和“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两个较为典型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分析其特色和成功经验。

2.1北京798艺术区——在旧厂区上建设起来的我国当代艺术新地标

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大子山地区,是北京最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当代艺术集聚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其当代艺术亦成为我国文化形象标识之一。北京798艺术区吸引了超过500家文化创意机构,成为绘画、摄影、雕塑、艺术书店、餐饮、酒吧等各种文化艺术的汇集区。

798艺术区是在原有废置工业建筑厂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废旧厂区转变为时尚社区的典型案例。最初,798艺术区由艺术家自发组织形成,后逐步发展为由当地政府和国企协同管理,政府、国企和艺术机构共担责任与风险,体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运行模式。受租金成本适宜、建筑风格独特、交通环境便捷等优势的吸引,自2001年起,陆续有艺术工作室和艺术机构进驻该区,他们将现代艺术融入原有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工业厂房,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和艺术感,更好地将建筑和艺术、历史与现实相融合,逐步发展为独特的当代艺术聚合体,并成为我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集散地。

2.2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错位发展寻求产业结构升级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与798艺术区同属北京市首批认定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该基地已经聚集了文化企业3000余家,暴风网际、搜狐畅游、华录百纳、盛大无线等数字娱乐产业界的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品牌影响力日渐扩大,成为了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

该基地是在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示范性窗口。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至河北后,石景山区提出发展现代娱乐,打造北京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以推动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同时,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较强的背景下,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寻求与其他地区文创产业错位发展的路径,主打数字娱乐,基地逐步形成以动漫影视、网络游戏、数字媒体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基地以项目扶持、创新支持、贴息等多种方式,吸引众多文化企业入驻,其集聚示范效应逐步增强。

3天津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天津建城设卫600多年,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天津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对提升天津文化软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文化产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企业缺乏、支持政策不足、文化人才缺失等因素成为制约天津文化企业兴起的瓶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天津文创产业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3.1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破解金融制约瓶颈

尽快完善全市统一的文创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和专项发展规划,加大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的宣传推介。

3.2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与京、冀寻求错位发展

梳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充分突出天津的河海文化、洋楼文化、租界文化、茶馆文化等特色文化,鼓励文创企业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展示天津文化魅力,培育天津本地文化品牌,与北京和河北实现错位发展。一方面,做大做强“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宣传包装天津戏曲、曲艺和相声等传统艺术,大力推广妈祖文化、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传统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培育原创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品牌,打造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津味文化。

3.3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养龙头文化品牌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高、品牌影响大,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破解天津当前文化产业投入少、企业小、影响弱、集聚效应不足的难题。支持各批“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重点项目快速发展,加大对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建立有力的协调推动机制。针对当前优质项目资源相对稀缺的现状,建议加强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开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对进入资源库的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培育成熟一批推出一批,以此实现良性循环。

3.4鼓励产业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天津文化市场较为分散,集聚力和辐射影响力不足,制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高产业集中度迫在眉睫。完善现有文化产业聚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文化企业孵化器,引导风投资金向文化产业转移。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本地文化企业,同时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对于已经确定的项目,如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等要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部市合作,积极引进国家级广告创意园等新项目,形成国家级文化产业集群。

3.5促进产业发展多元平台,为企业提供保障与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内涵丰富,参考北京等城市发展经验,结合天津实际,着重打造四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投融资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文化产品交易平台,解决好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资金”“有项目”“有科技”和“有市场”的问题。

3.6加强与京冀文化交流协作,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繁荣

推动建立京津冀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依托各自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三地文化产业互补互促,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吸引北京的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品交易等非核心功能区转移至天津地区,加强与京、冀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完善,提升区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16).

[2]朱婧达.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3]陈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2008(1).

[4]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10).

篇5

关键词: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对策;保障措施。

漳州市龙文区于 1996 年5 月31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7 年1 月正式成立。全区总面积126 平方公里,辖4 个镇、1 个省级开发区,有42 个行政村、9 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6.7 万人。近年来,龙文区紧紧围绕“海西应先行,龙文走前列”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活区、中心带动、城乡互动”

发展战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品牌也是一个城市实力的重要表征,它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腾飞。[1]品牌工作方面,龙文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社会支持”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注册商标716 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 件,司法判定驰名商标5 件,著名商标35 件,知名商标63 件,商标国际注册20 件,国外注册商标(含港澳台)24 件,企业字号与商标同名83 家。获得省知名字号认定的企业3 家。品牌效应带动了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 年全区有规模工业企业395 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64.4 亿元,现价增长30%;产值上亿元企业52 家。工业园区支撑作用明显,蓝田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18.4 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2%。品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龙文区商标品牌同样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龙文区的商标注册总量不多。

目前龙文区共有各类经济实体 5650 户(企业1700 户,个体工商户3950 户),全区企业拥有自己注册商标仅占了企业总数的11.9%。低于全市平均值(全市注册商标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2.1% ),与龙文区临近的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龙海市和长泰县的企业注册商标数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0.1%与28.5%。

(二)龙文区的商标品牌发展不平衡。

龙文区下辖四个镇,一个开发区。其中步文镇拥有注册商标 243 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34%),司法判定驰名商标1 件,著名商标2 件       ,市知名商标8 件;朝阳镇拥有注册商标157 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2%),司法判定驰名商标2 件,著名商标15 件,市知名商标28 件;蓝田镇拥有注册商标115 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 16%),著名商标2 件,市知名商标7 件;郭坑镇拥有注册商标30 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4%),著名商标2 件,市知名商标3 件;蓝田开发区拥有注册商标171 件(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4%),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 件,司法判定驰名商标2 件、著名商标14 件、知名商标17 件。

以上数据表明,朝阳镇仅占全区注册商标比重的22%的商标注册量,却拥有42.8%的著名商标和44%的知名商标,步文镇的商标注册量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品牌数量却不多,蓝田镇和郭坑镇的品牌和商标注册数均较低。综上所述,龙文区品牌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

(三)品牌质量不高。

全区的注册商标数三分之一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而且全区仅拥有驰名商标1件,全区没有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全区的品牌影响力较小,带动作用略显不足。全市获得省知名字号企业有36 家、其中芗城区6 家、龙海市5 家、平和县3 家。相对比较,龙文区仅有3 家,数量上偏少,与龙文区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匹配。经验表明,知名品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企业长期努力逐渐积累的结果,政府的积极举措对推进企业品牌战略具有重要作用。[2]

二、促进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实施企业商标注册和创建企业省知名字号品牌,有利于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整合提升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品牌竞争时代,政府应担当起区域品牌建设的规划者和建设者重任。政府应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将品牌带动战略升级为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这既是区域品牌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因此,要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打好商标品牌战略。为进一步推进龙文区品牌战略,针对发展上存在的不足,从政府引导角度出发,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

加强对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工商、财政、经贸、质监、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各部门协作机制,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要将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与其他经济、社会工作一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实施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战略与其他经济、社会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全力推动龙文区品牌工作发展。

(二)着力政策扶持,落实保障机制。

政府培育企业自主品牌的职责,就是要通过研发扶持帮助企业提高这些核心能力,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对龙文区优质品牌的企业,在人才引进、用地审批、科研立项、用电保障等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政府应安排一定财政预算资金,吸纳社会各类资金,设立实施品牌带动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品牌的策划,培育、创建、宣传、保护、奖励和支持品牌发展、带动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引导,积极支持商标暨省知名字号品牌的应用,鼓励企业将商标或省知名字号作为知识产权评估办理质押贷款,扩大融资渠道,特别是金融系统要主动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质押贷款问题,以此激发创品牌的热情,促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品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

政府及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区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介作用,大力宣传、推介国家、省、市以及龙文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实施品牌带动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引导企业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商标品牌的影响面,不断提高龙文区品牌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品牌宣传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品牌宣传广告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提供优惠服务,为龙文区品牌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四)培育地方品牌,加强公共保护。

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地标”申请注册和规范使用,将龙文区的重点项目和公有性质文化资源纳入商标品牌发展的范畴,主动深入调查本地的风景点、名胜古迹、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称资料,提出保护措施,加强公有性质商标资源保护。引导碧湖生态园、欢乐城地下广场等重点项目和龙文塔、扶摇关帝庙等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名称进行商标注册,防止公共商标资源被恶意抢注或被个别企业、个人独占使用,避免公共利益受损。

(五)鼓励境外注册,拓展国际市场。

建立“商品出口、商标先行”策略,鼓励出口型企业做好商标境外注册,拓展国际市场;引导定牌加工企业逐步扩大在出口商品上使用自有商标的比例,以进一步推进龙文区出口自主品牌建设工作,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收购并购国际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如福建双飞日化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美国Solar 公司2 个已有十多年历史的知名商标品牌40 个及其所有营销网络,首开漳州民企收购国际品牌先河,并且自己申请注册境外商标4 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在品牌推广的同时,通过企业在香港上市,更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

(六)发挥集群效益,带动产业发展。

商标品牌效应对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起着主要动力引擎的作用。现今龙文区已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以青蛙王子(中国)日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日化产业、以漳州红梅家具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钢管家具产业、以漳州市港昌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罐头食品产业、以福建升源粮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食产业、以恒丽钟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石英钟产业、以漳州万佳陶瓷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陶瓷用品产业集群。据统计,2010 年以上六大产业累计生产总值达36.38 亿,出口创汇额达18.75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 年以上六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出口创汇实现“双增长”。可见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的品牌创建,对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七)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权益。

实践证明,企业在创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现被仿冒、侵权的情况。名牌产品的实质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由于比同类产品的价格更高 ,利润更为可观 ,必然引起大量的造假行为。[5]实际上,被侵权并不可怕,从另一方面讲,被仿冒侵权也是品牌影响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因此如何帮助企业保护商标知识产权,尽最大可能防止商标所有权人利益受损是关键。企业和政府重点应加强宣传力度,密切部门协作、区域协作,积极引导、支持、帮助、配合企业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以查处商标侵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傍名牌等类型的案件为主,加强对大要案的查处,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三、促进龙文区品牌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一)落实创牌激励机制……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政策规定,兑现奖励政策,按承诺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奖励金。同时,积极运用财政杠杆,推动品牌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商标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应用于服务区域商标品牌发展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各部门要加大对著名、驰名商标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工业发展资金、科技发展资金、农业发展资金等各项政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上,适度向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和知名字号企业倾斜。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激发企业的创牌动力,进一步提升品牌经济的整体实力。

(二)落实各单位职责任务。

切实把实施商标战略从企业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切实加强对商标品牌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全区商标战略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指导专人作为商标战略事务联络员,与各成员单位协调沟通商标品牌创建的相关事宜。

(三)明确各成员单位业务职能。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齐心协力的大力推进商标战略的发展。各部门应健全协作机制,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定期召开商标战略联席会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品牌战略工作中重大问题。引导全区各类企业依法注册、使用、管理商标,帮助商标主体单位开展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提高全区农业品(涉农产品)的知名度,创建一批具有龙文特色,高附加值的农特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芳凝。发挥政府在品牌战略中的主导作用[J].辽宁经济,2010(7):63.

[2] 陆松福。政府在推进企业品牌战略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22.

[3] 吕振奎。品牌带动战略实施中的政府行为[J].学术交流,2010(2):119-122.

篇6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

1 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

1.1 文化创意经济的全球趋势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球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的经济力,开始相继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诸如一些博物馆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英国、美国等先进文化大国;中国、印度、泰国这些处于转型之中的国家,他们都需要找到新的支撑点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国家开始意识到文化创造对于经济的影响力。自“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步入20世纪以来,全球创意商品贸易金额不断攀升,1995~2005年,每年的成长率达到了6.4%,2000~2005年成长率更是高达8.7%,文化创意带来的经济呈现出强劲有力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软实力正在逐步增强。而博物馆作为文明最核心的集中地,是一个国家的最具代表的文化名片,充分挖掘博物馆藏品背后的价值,亦可产生相应的经济附加值。

1.2 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首先要评估其优势与机会。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沉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仅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就达150万件套,其中绘画43202件、书法54927件、陶瓷349161件、漆器17707件、织绣139592件,另有正在整理的其他文物资料及古籍等约20万件册。纵观全国,每个省份都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建有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是其他国家博物馆无法比拟的,这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第二,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年来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因此,文化衍生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并且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第三,科技发达,创意可以依托于科学技术,多元结合,再通过新兴媒体传播。第四,优秀人才辈出,大家对于我国历史文物的热爱,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学者、机构组织都把目光投向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第五,国家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博物馆管理者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2 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认识及思考

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开发经营还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水平较薄弱,与一些博物馆文创产业成熟的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产品开发模式落后

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过程中,电脑显示器上的创意想法与实物之间的落差一直困扰着我们。许多文化纪念品,通过提炼原作品的元素再加以整合设计,在电脑上呈现出的完美图稿,但看到实物的时候却让人大失所望,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与制作工艺的衔接不够成熟。而国际著名品牌或设计机构的文创产品设计,都有着一套成熟有效的设计指南与严格的制作流程。例如,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和他的供应链已经磨合了数十年,其成熟的博物馆文焕创意产业背后的供应链也是十分完善的,反观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2.2 数字化模式的缺失

众所周知,我国博物馆藏品种类庞大,动辄数十、上百万的藏品,设计人员本身就对这些藏品缺乏了解,而了解的途径也只是隔着展厅的玻璃去了解。我国博物馆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藏品数字化体系,这就导致了相关人员试图去了解的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无法真正的了解藏品的文化底蕴。而国外成熟的博物馆文创产业体系早已建立起庞大的数字化体系,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动资料来研究,并且这些图片是可以作为商业的高清大图。这样的数字化体系,同时还对外授权,对于想要了解的个人、公司、机构组织,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也利于博物馆肩负起社会教育意义的责任。

2.3 品种单一、产品雷同

纵观我国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这样的现象较为普遍。文化衍生品,除了地域的不同,几乎没有形状、功能上的区别。同时,缺乏个性鲜明深层次的创意,没有差异性,品种较单一。许多产品在消费者买回家后就遗忘在角落。著名的“博物院”文化衍生品十分成熟,其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日常用品,还包括了餐饮类。作为“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的藏品,还被做成了餐饮形式的食品。这样的创意,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思考。

2.4 制作工艺较为粗糙

由于产品开发模式较为落后,因此,博物馆背后的供应链厂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来作为标准,产品质量粗糙。因此,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印象也是较为“粗糙”。

3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

当下,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创意的时代,面对巨大的文化需求和消费市场,我国博物馆已经做好了准备,也为自身设定了目标:打造具有国家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博物馆,传承文化,引导教育。虽然目前中国博物馆整体呈现出对文创产业的关注,也已经付出了诸多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博物馆文创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而文化创意的根本就在于文化,产品能否鲜活则在于创意。博物馆应该怎样挖掘藏品的潜力,进而将创意与其相结合,并且在时尚与日常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直困扰着文创产业发展的难题。同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性的机构,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同时不能让商业性掩盖了教育意义。因此,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至关重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文化事业,也是经济产业。只有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熟体系,革新理念,才能改变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落后的面貌。充分挖掘资源,相信可以打造属于我们的博物馆名片。

参考文献:

[1] 李艳.文化产品开发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N].中国文物报,2010-02-10.

[2] 吕舟.浅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J].时代报告(学术版).

[3] 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9台湾文化创意发展年报[Z].

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73-01

近年来国家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迈进,我国的文化产业正迅猛发展。因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各地建立起了一些文化产业交易中心、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等。但在实际中还是出现了盲目冒进、供需不称、畸形发展等情况。积极探索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设不仅能使供求两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还可能动于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惠及整个文化产业链。文艺演出产品供求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中都占有一定比重,可以说,文艺演出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能折射当前我国文化总体发展面貌。

一、当前文化产品交易困境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文化产品交易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使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畸形发展。政府近年来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了大量引导和改革,以市场化机制运作文化,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以文艺演出产品交易为例。

文化事业方面:近年来政府实行了文艺演出产品政府采购。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可选择的优秀文化演出产品极少,能上规模档次的演艺产品大都局限在原事业单位编制的文艺院团。民间艺术院团受演出规模、产品质量等限制进入政府采购序列的屈指可数。这样原本市场化运作的初衷又无形中回到了以行政命令养活文艺院团的老路。文艺院团受优厚条件的优待,文艺演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多样化、创新化产品,不能满足人民多样的艺术文化需求;且文艺演出产品价格偏高,使政府文艺演出产品采购成本逐年提高,为公共财政增加负担,更不利于文化事业市场化机制的良性发展。

文化产业方面:十六大以来,政府在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各种文化演艺机构公司如春笋般出现,但社会文艺演出产品的生产与购买却无规范有序可言。目前社会演艺产品的供给主要依靠盈利性演艺公司或机构整合社会文艺演出零散资源,演出产品交易相对分散,没有一个专业化网络交易平台。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网、中国文化创意网等网站,更多的是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总体展示,其中包含的文化产品交易信息相对较少。各个省市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尚在起步。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率先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的文化创意网,但市场交易功能很弱,俨然文广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网。民间演艺公司间互相无序竞争,三俗风盛行,同时由于信息的不畅,使文化生产流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文化产品实际的交换价值与市场价值更加无从体现。

当前文化产业中的产品信息传播这一环节,正越来越多的制约着文化生产与消费。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亟待改进之处。

(一)商品性的凸显

互联网的威力在当今社会表现的淋漓尽致:纸质媒体的没落、传统零售业的风光不再……。网络交易平台以低成本、开放性、海量信息等特点占据当今商业重要位置。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商品的生产传播销售、文化设备用品制造为主要活动的行业集群,当前各个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网罗列了一些相关产业信息。譬如: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网,有产业资讯、项目动态、产业研究、文创论坛等分类。而其中任意一个项目产品,只有简单介绍和联系方式,并没有详实生动的视频图片展示,缺乏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基本元素。

当前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平台忽视了文化产业最基本的一个特性即商品性,网络平台建设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依然将文化产品当做传统商业项目、文艺活动进行展示,对网上交易、产权转让等商品市场化行为的开展相对较少,文化行业商品化的比例过低。号称全球中文第一大文化产业门户“时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仅有全国文化产业招商融资信息,本身不承担交易监管责任;“中国文化产业网”的交易中心中,将买与卖区分,分别创建板块展示信息。美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直接强调了其工业化和商品化。以文艺演出产品为例,文艺演出产品首先是在市场化机制运作下生产,然后按照商品化方式传播销售。商品同时具有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现代商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必然要求对商品定位、品牌、包装、内容做直观的展示。产品应按照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方式进行运作,利用网络优势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密联系起来。文艺演出产品的分类可按照演出规模、节目内容、节目质量三个类别进行划分。网络交易平台上的文艺演出产品必须具有详实的产品介绍,也应具有供应者与需求者第三方联系途径,同时还应明码标价、菜单式选购文艺演出产品。

(二)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

民间文化艺术根植于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传播性。但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深刻地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分裂。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到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迫切需要结合现代表现手段手法、价值等以求获得勃勃生机;而兴起于后现代文明的当今民间文化艺术,也需要不断地历练,剔除糟粕沉淀精华,使自身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瑰宝。正如吸收了昆曲、秦腔、汉剧等地方戏曲特长的京剧,在演出形质、唱腔等做了大量改革,使之成为中国戏曲的翘楚;汉代的百戏杂糅杂技、舞蹈,发端于宋代瓦子勾栏等民间娱乐场所的唱赚、鼓子词、杂剧、细乐等无不是始于求惊搏味,在不断发展中成为一门艺术。

民间文化艺术在市民需求中生成与成长,其天生便表现出了低抗风险性,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民间艺人的流失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某种民间文化艺术的消逝。国家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建设关键还是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扶持。而网络平台低成本、开放性的特点,能使民间文化艺术进入文化产业交易市场,让民间文化艺术获得发展的源生动力即价值,同时民间文化艺术也能在市场激荡中探索,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

文化产品网络交易的前提是文化艺术能成为商品,民间文化艺术受资本、观念等因素影响显然不具备商品化能力。政府应对民间文化艺术商品化给予更多的帮助,包括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准入、商品信息包装、网络展示、商品定价、政策补贴、商品交易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

(三)文化创新产品的推动

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等人认为现代艺术已经深深地陷入到机械复制的娱乐工业体系深渊,显示出生产者的意识控制与受众的被动与无助。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从一定程度上对现代娱乐工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个人的创造、技能等开发生产从而创造财富的活动,这一定义很好地强调了文化产业中人的巨大作用。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文化中人化的作用,不能整个平台只是追求最大经济价值的项目,而应对具有创造性、稀缺性的文化产品加以扶持和推广。

(四)文化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细化、阶梯发展

篇8

关键词:泰宁梅林戏;设计元素;文化创意产业

1 泰宁梅林戏的文化艺术特征

梅林戏是泰宁当地方言和泰宁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而衍生的地方剧种,更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梅林戏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当地传统文化,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财富。它是综合了歌曲、舞蹈、文学、戏剧等很多的艺术种类的综合艺术,因此它具有综合性。

泰宁梅林戏最大的特点是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结合,才能使戏曲具有它独特的艺术特征。泰宁梅林戏的服饰带给人们很浓的色彩感,也具有很强烈的中国特色。泰宁梅林戏的脸谱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很具有象征性,色彩十分讲究,色彩缤纷看似只是为了美观,实际上无论巨细每一种色彩的运用都有其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

脸谱图案变化多端,色彩丰富,生颖普妗L梅林戏的戏曲动作夸张传神,具有很强的虚拟性。通过服饰、脸谱、动作、色彩可以看出泰宁梅林戏具有审美性。

泰宁梅林戏的最重要的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比如跺脚、拂面、走姿、关门等,每一个动作都有着特定的程式。而程式又不只是一种规范,它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戏曲又有有规则的自有动作之称。

2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主体是消费者,产品在设计师最初设计之时便需要将文化特征与艺术表现相融合,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生活的需求,也能提升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但由于泰宁梅林戏是小剧种,无法和国粹京剧、粤剧、豫剧等这些有名的剧种做比较,因此衍生出来的产品少之又少。

在泰宁梅林戏文化,如果在产品的创新设计时能够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我们就可以使之成为一种品牌,进而可以使泰宁梅林戏成为本地的一大标志,并被当地人比喻成泰宁人传统文化的名片,这张名片蕴含着当地人对大众对梅林戏产生认同的精神寄托,它的价值不可估量。它已经不再单纯的表示一个产品,它还蕴藏着泰宁悠久的文化,对整个泰宁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重要作用。

现如今已有的泰宁梅林戏文化仍旧存在着如下几大问题。第一,太过小众化。尽管梅林戏有些悠久的历史和戏曲文化底蕴丰厚,由于是个小剧种,还不为人们广泛知晓,但正是因此,有利有弊,导致很多文化产品开发企业仅仅因为对这些剧种的不熟悉,凭主观判断,没有很好开发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第二,缺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是冲动型的消费,所以说我们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负责,给他们真正意义上眼界的拓宽,真实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且提供一些有文化价值的纪念品,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表现而表现,要符合现代的认知美。第三,不够美观且没有实用价值。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人们想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从以往单一功能上升到既实用又具有审美功能和象征意义,同时文化创意产品还需要在色彩,形态,肌理等突显出文化创意的造型。

3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3.1 文化价值

泰宁梅林戏可以说是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而这种地方特色文化又给了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灵感。因此,当前的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必须要做到实用性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提高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感情诉求,将泰宁梅林戏艺术特征作为运用元素,从而体现出泰宁人文化历史底蕴浓郁而富有独特的魅力。现如今在全球经济形成一个高度协调统一有机体的过程下,许多的文化创意产品都要首先考虑能否国际化,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对于本土产品设计师来说最注重的是要将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物质、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融入传统的地方文化元素,也就成为了我们现在乃至以后的一条设计方向,并且如果要在国际化的潮流下生存下来,就要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在历史的潮流中有价值的存活下来。

3.2 创新价值

所谓文化创意产品便是指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具备实用价值有创新性的产品,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在设计时要具有其应当蕴含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着产品本身所有的实用价值,当然创新依然必不可少,所谓创新,就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价值,就是说不仅仅只有眼前的可观价值,还要在未来有一定的衍生价值,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品质的追求。文化产品的创新首先要是人们思想上的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的设计,因为产品最终是要服务于消费者的,而我们的客观世界却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由此引发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将不断随之变化,所以要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就必不可少,所以说我们要坚持不断创新。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之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该成为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

从当前泰宁梅林戏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来看,都没能很好地实现创新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用价值,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不能在时展潮流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所以说我们应该从人性化、功能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对梅林戏文化的感情诉求等上出发,对产品进行资源重组、结构重组、文化特征重组等,并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将之与现代文明元素相融合,产生出新的更好更有特色的文化韵味,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3.3 市场价值

产品的市场价值与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材料、工艺有关系,而泰宁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例如竹编、竹雕、木雕等,这些手工艺都承载着特殊的价值,现如今的设计师们也越来越喜欢运用传统手工艺,作为泰宁的特色工艺,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开发设计,与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更好的结合。传承手工艺需要重新定义它的形式,规划与布局都要考虑清楚我们的服务主体和市场动态,只有生产出消费者满意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因为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体现出应有价值,能够了解和传播泰宁梅林戏文化,让消费者对泰宁梅林戏产生认同感,提升泰宁梅林戏的知名度,对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有着积极作用。

在挖掘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时,要注意从预期目标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着手,协调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特别是在预期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分析不同的消费人群对产品不同的需求,当然我们要走的不只是国内路线,还有国际化的市场目标。因此,要制定好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的短期与长期规划;其次是市场定位,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注重艺术性,更应该让文创产品成为实用性的“日用品”,绝不是只有观赏这一作用。文创产品不需要刻意去模仿,更多的是突出泰宁梅林戏的特征,比如泰宁梅林戏中人物的造型、服饰图案、角色的姿态等,提取鲜明的特征加以深化。比如,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系列等文创产品创造了可观的销售业绩。再比如一些地方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很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将一些名画运用到了鼠标垫上。

4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意产业发展中的意义

4.1 加深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形象

泰宁梅林戏文化创意产品利用梅林戏文化元素和创新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使濒临灭绝的小剧种文化区别于不同国家的地区文化,还能增强国内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共赢,还能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加深友谊之情,增进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的实现,为世界文化碰撞出耀眼火花做贡献。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推出我们中国本土品牌的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达到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和产品附加值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继承发展了本土文化资源,对其创新,另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国际文化意识,我们的戏曲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特色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带领戏曲走向世界,让全人类共同欣赏。

4.2 促进经济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走出经济危机首先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使我们的经济实力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借助于高科技与传统手工艺对泰宁梅林戏文化资源进行创新,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开发和运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加快经济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4.3 泰宁梅林戏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泰宁梅林戏是民间艺术,是留下来的宝贵传统文化,它有着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由设计师对泰宁梅林戏的整理和文化再现是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手段。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戏曲文化结合,这是现代设计所具备的设计方法。福建有很多像泰宁梅林戏一样的剧种,如高甲戏、梨园剧、莆仙戏等,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应该注重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将传统民间手工艺与现代的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并注重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开发研究,努力将地方传统文化产品推广和弘扬。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手工艺和梅林戏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符合产品具有功能实用性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诉求。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促进经济创新、文化创新、提升本土品牌形象的作用。将泰宁梅林戏文化元素提取并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不仅仅是推广和弘扬地方小剧种泰宁梅林戏,让人们对泰宁梅林戏产生认同感,还能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形式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311002)。

参考文献

[1]陈晓阳,叶子芳,文艳群.泰宁梅林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J].设计,2017(258):70-71.

[2]林阳华,文艳群,郭金格.论地方戏曲剧种的分级传承保护――以泰宁梅林戏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吴俊生.泰宁梅林戏至今传唱[N].中华文化报,2013.

[4]文艳群.产品情感化设计初探[J].三明学院学报,2012(5):46.

[5]文艳群.无障碍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6]刘玉琪,殷晓晨.探究中国文化元素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以两岸故宫文化创意产品为例[J].设计,2016(5):30-31.

篇9

【关键词】宁夏南部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81-01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市场管理。切实加强网络、休闲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了以文化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文化市场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社会监督机制,公布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在文化经营场所摆放监督举报牌,监督管理防范工作向纵深推进,成效明显;积极开展了“扫黄打非”、净网、固边、护苗、清源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内容、重点部位加大文化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经营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精品文化活动。连续推出不同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每年演出30场次以上;每年举办春节晚会、社火大赛、火石寨丁香花节、秦腔大赛,以及“美丽西吉”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西吉好声音”等赛事活动;组织开展了节庆期间群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广场文化、社区自乐班和送戏下乡演出活动达100场(次);已连续4届参加固原市举办的群众广场舞大赛并获得了“四连冠”;选派人员参加了2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和固原市“花儿漫六盘”歌手大赛等活动;推出以歌唱西吉为主的“精彩西吉・原创金曲”碟片一套,创排了大型花儿歌舞剧《大移民》、《大学生村官》等剧目并进行巡演;创排的《六盘响鞭》和《回乡环鼓》两个节目参加全区第八届和全国第十届民族运动会,取得了金奖的好成绩。

(三)文化产业发展。以创建“中国文学之乡”为契机,大力培育文学创作产业;以西吉民俗、民族文化为特色,推出刺绣、剪纸等民俗工艺品;利用华夏钱币第一县的品牌,推出西吉古钱币图册;推荐命名了2处三星级农家乐,马兰回乡刺绣有限公司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基地,正在动工建设集研发、培训、产销一体化的马兰刺绣中心,金山文化苑、亦美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户等;推荐龙泉湾山庄、震湖民间皮影戏和震湖刘家拳参加了中阿博览会。举办了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产业(刺绣)培训班,全县非遗传承人和刺绣爱好者参加了培训,还专门从苏州聘请刺绣老师授课,现场指导刺绣技艺,多次组织文化产业人员出外培训学习,把外面的先进经验带到西吉来。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经营人才缺乏。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大部分人员企业规划、财务、营销、管理等方面知识欠缺,缺乏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化经纪人、制作人、策划人、人十分稀缺。二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电子游戏、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尚为零。非遗产品开发经费不足,产业化发展缓慢,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不能有效地转换成文化产业内容。三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交易基本上以零售为主。四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不深。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带动,西吉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层次低下、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深、辐射力不强、带动性不大等问题。

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积极探索,全力实施文化振兴工程。立足“回乡生态文化县城”定位,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工程,提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挖掘整理西吉历史、自然、民族、红色等文化内涵,打造一批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提升中国首个“文学之乡”品牌,在全县形成凝心聚力、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形成建设“四个西吉”的强大正能量。

(二)大力扶持,做活“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立足县情实际,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浓厚的文化产业和丹霞胜景、红色圣地、回乡风情三大旅游品牌的开发建设,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新定位,调整思路,主动作为。配合实施好乡村旅游扶贫、美丽村庄建设等项目;大力挖掘地方传统特色,扶持“刺绣”、“剪纸”等文化旅游产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

(三)加强引导,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切实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结合西吉县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和新要求,适时编制出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可行的引导;依托资源,积极开发本土文化旅游商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完善旅游文化形象,增加旅游业附加值;突出特色,大力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围绕旅游业的“娱”字要素,努力开发互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延长旅游产业链;强化保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机制、理顺体制,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篇10

关键词:中国中铁盾构产业市场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从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9年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到2010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 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提出依托重点工程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同时,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电力水利工程、市政管网等地下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国产盾构获得了依托国内工程建设,做实做强盾构产业,打破洋品牌主导地位,确立国产盾构产业竞争优势的大好机遇。

一、全面拓展市场―确立优势的载体和方式

(一)占领国内市场。目前,国内盾构生产企业主要依托于各大施工建设集团,比如中国中铁所述的“中铁装备”、中国铁建的“铁建重工”、中国交通的“中交山河”等,其他没有施工单位依托的,市场份额就很小。鉴于此,国产盾构与洋品牌竞争,要依托施工建设集团更广阔的战略平台、更广阔的市场平台、更广阔的资金平台和更广阔的政策平台,由内而外,与洋品牌一较高下。

(二)开拓海外市场。国产盾构想要全面超越洋盾构,只靠国内市场的生存补给远远不够。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只有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经历大浪淘沙,才能真正体现国产盾构产业优势和主导地位。在盾构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摆兵布阵的形势下,国产盾构要紧跟国内施工建设集团走出去步伐,先“借船出海”,在独立经营,制定符合市场实际、切实可行的市场竞争、海外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科学布局,逐步赢得国际市场声誉和优势。

(三)探索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模式。在应对复杂的经营形势中,要探索更为完善的市场经营模式。一是进行经营资源的整合,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调配等,合理部署;二是建立经营网络与售后服务统筹协同机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三是建立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把竞争决心、经营理念、经营策略落到实处;四是打造一支独有的高素质、高效经营队伍,形成协作支撑的经营团队。

二、产业一体化―确立优势的手段和途径

(一)强化产业链管理,谋求协作支撑新成效。目前,国产盾构基本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组装调试、技术服务、施工反馈、修造翻新、营销租赁一体化的盾构产业链,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各环节发展水平及配合协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需进一步强化。一要坚持盾构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在产业配套、技术服务、掘金分包、维修改造、营销租赁等方面重视增值服务,在增值服务上打开突破口,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协同效应,实现盾构产品的多环节增值。二要建立供应链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盾构整机的售前、售中、售后等系列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平台建立详细的产品档案,包括项目责任人、设计参数、详细配置、应用项目、过程问题等,形成信息集中详实、可调可查的信息库,为链条各环节协同支撑提供依据。

(二)引进现代技术,探索项目管理新方式。行业内称类似盾构这种大型装备的制造企业为项目型制造企业,其主要特点就是产品结构复杂、客户个性化需求多、生产周期长、订货多为单件或小批,对资源安排、能力均衡、质量管理、成本及交货期的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项目管理往往难以满足管理需要。与国外老牌企业相比,国内盾构企业现代管理能力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灵捷制造(AM)、大规模订制生产(MC)等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项目管理模式在企业里普遍得到了应用。国内盾构企业可以针对企业实际,探索信息化应用与企业项目管理现行模式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方式,解决项目组织、协调的问题以及人力、物资、财务、信息等管理深层次的问题,打造现代企业。

(三)加强科技创新,抢占盾构行业制高点。国内盾构企业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科技创新工作,也成立一些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从平台利用上,国内盾构企业应统筹各项科技创新资源,以开放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敢于走出去,才能引进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会徒劳而无功。国内盾构企业应制定近远期科技创新规划,瞄准技术制高点,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有利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推动国产盾构产业化深入发展。

三、产品质量―确立优势的基础和关键

(一)持续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品牌的灵魂。占领市场靠过硬的品牌,品牌打造靠过硬的质量,放弃质量就等于放弃了市场。只有持续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让质量意识融入到企业机体的每一个组织细胞,融入到每位员工的生命,才能确保创树品牌占市场,才能确保抢占市场求发展。强化质量意识,一要加强质量教育,使包括质量认知、质量信念、质量能力等方面的质量教育成为常态,落实到行动中。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荣誉意识。荣誉来源于客户的认可,来源于社会的肯定,而这一切来源于企业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来源于企业、员工对确保产品质量的责任。三要增强程序意识。程序执行是形成质量的首要关口,严格的程序执行是确保质量的首要保障,要让广大员工明白,唯有程序的严格执行,才能充分彰显我们的专业化制造水平;唯有程序的严格执行,才能创树中铁装备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现代企业形象;唯有程序的严格执行,才能最终赢得客户的尊重,赢得市场。

(二)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数国内盾构企业都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但要保证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比如国内某盾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结合设计、制造及售后服方面形成的《质量问题通病手册》,针对盾构产品特点、质量管理职能设置等实际,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适用性评估,科学设置《质量管理手册》内容,建立、完善符合盾构产品特点、切合企业实际的,能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整改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质量管理体系,把提升产品质量落到实处。

(三)把握产品质量的“最后王牌”。售后服务是第二次市场竞争,是把握产品质量的“最后王牌”。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售后服务当成市场竞争的核心武器。当前形势下,国产盾构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优势,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如何在竞争中创优势?售后服务应是上上之选。这既符合国产盾构现状,又符合新品牌产品闯市场、树声誉的市场竞争规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功夫。首先,服务意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要能够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从工作态度、行动表现上让客户满意;其次,建立完备的服务规范,包括服务手册、质量通病手册等,形成规定程序、规定动作,通过提供全面、周到、科学、标准化的服务,让客户放心、安心、舒心;再次,坚持服务的持续性,做好总结、回访,让服务不随项目的结束而结束,培养永久客户。

四、强化执行力―确立优势的前提和保障

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将企业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国内盾构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多为国有企业,在与洋品牌较量中强调执行力尤为必要。一是强化管理层的执行力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理论指出:“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二是深化中层的执行力建设。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发展思路、好的管理体系,更主要的是离不开中层的执行力。中层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企业管理层的各项举措,需要中层坚决执行和快速实施,需要中层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以及管理层的意图及时地与操作层进行沟通,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三是刚化操作层的执行力建设。态度决定一切,战略决定未来,执行决定成败。对每一个执行终端―操作层员工来说,执行力就是将企业的大目标化为小单元,使做事有章有法,达到目的。做到终端执行力的提升,应在杜绝以下六种现象上下功夫:一是违背规章,投机取巧;二是疏忽职守,好高骛远;三是纪律不严,作风漂浮;四是干劲不足,安于现状;五是工作不力,落实不够;六是协作不强,配合乏力。

确立国产盾构产业竞争优势虽迫在眉睫,但从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市场前景等来看,我们得天时、地利、人和,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国内盾构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盾构产业链条,持续创树企业品牌,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全面确立国产盾构产业优势知识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路.产业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 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2008.

2.王玉晶,陈伟.基于价值链优化的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

3.大型装备制造ETO企业最佳管理模式.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