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产业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 发展状况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形成产业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学校体育为保持其应有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走产业化道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学校体育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新观念。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性质,产业项目必须体现和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资源的特点,通过恰当的管理方式,积极地开发相关市场,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产业。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高校体育产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高校体育场馆、器械设备较为完善,而社会上的体育健身器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在非教学时间有组织地、合理地对外开放高校的体育场馆,吸引社会人员到高校来进行体育消费,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而且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体育产业拥有较高的人才优势。高校拥有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又有众多的大学生群体,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人才优势。我国高校在教学、训练、科研、健身、裁判等方面拥有体育界高学历人才,他们处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是体育事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掌握先进的理论方法、专项运动新技术、新战术,能研发出先进的运动训练竞赛设施、装备,他们在体育产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 高校体育产业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体育消费人口呈上升趋势,高校体育消费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高校有一批喜欢体育运动、收入相对稳定、有余暇时间的教师,而大多数教师都有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消费的主体,他们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超前体育消费意识。
二、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育化市场结构不完善,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高校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从笔者调研情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建设非常滞后,未能依据经济规律和高校体育特点全面、系统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各门类、各层次相应的产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主管部门的协同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结构,缺乏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这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2.缺乏产业化运作环境。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和全国体制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以产业化的形式立足于市场。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运作资金的投入,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政府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体育消费群体,很多居民缺乏积极的体育消费的观念,这种大的环境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走向产业化的进程。
3.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薄弱,致使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狭小。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巨大的体育需求,依赖于居民积极的体育消费行为,没有稳定体育消费群体就谈不上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在校师生及周围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体育消费能力息息相关。
三、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1.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高校在发展体育产业时,要立足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发展体育产业,一要把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起来。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三要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经济体育日趋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四要做到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其他产业给予高校体育产业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2.寻求适应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高校体育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特有的情况。因此,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时,即要灵活,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要考虑高校本身的自身利益,不要为达到短时期经济的增长而影响高校的正常秩序,所以在制定经营模式时,每个学校都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尝试,以达到学校和社会的完美结合。
3.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消费人口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高校师生们更能理解体育产业这一“生命产业”的内涵。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将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4.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当前高校体育市场尚未发达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行政协调能力,应当在高校体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强化政府财政支持和体育公益金的投入;打造高效、低廉的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主动地去培养高校体育市场,扩大高校体育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同时,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各项有关法规的制定;形成国家、社会、高校体育产业的长效机制;抓好我国高校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校体育市场管理法制体系,建立更为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机制,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玲.现行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篇2
盘锦市现有180万亩阡陌相连的水田,且稻作历史悠久,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水稻是盘锦粮食生产中高产稳产的优势作物,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盘锦市水稻生产现状
1.水稻生产能力较强
盘锦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和细粮生产基地。平均年种植面积180万亩,占全市粮食面积的90%以上,平均亩产600kg左右,年产量5亿kg。盘锦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2.主体品种明确,品质有改善
近年来,盘锦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培育和应用了一批丰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强、米质较优的系列品种,以辽粳9号、辽粳294、盐丰47、盐粳68、沈农265、辽优5218和屉优418等为主体的高产优质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持续稳定增产效果。
3.稻作技术基本成熟
盘锦历来十分重视稻作高产高效实用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中“三农”密切协作,优势互补。为了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粮食品质,近几年大力推广了十项实用新技术和新举措。即:推广水稻园田高台育苗技术,推广水稻无纺布育苗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及配套技术,推广超级稻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和完善机防队伍(全市达到25个),推广“三米”生产技术,推广水田“三旱”整地技术,推广水稻机播、机插技术,推广稻田养蟹技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把十项技术推广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县、乡、村、户、地块,并把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抓出成果,抓出实效,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促进了水稻栽培技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了高产稳产。
二、水稻生产与品质优势
粮食生产居盘锦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首,优质水稻生产又是盘锦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对于盘锦来说,“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抓粮食生产、抓优质米生产。优质米产业是盘锦农业“十一五”期间重点资助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后劲的战略性举措。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与优势:一是区域比较优势。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城乡居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势头;二是自然资源优势。盘锦光、温、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适宜于常规和杂交粳、糯稻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发挥优质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品质优势;三是品种选育优势。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坐落在盘锦,该所是以水稻育种为主的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新品种(系)、新组合选育与开发能力,已成功地培育出有较大影响的辽盐、盐粳、盐丰等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四是栽培技术优势。盘锦具有较好的“三农”协作基础,在稻作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近年来,在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蟹田种稻技术、无公害稻米生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部分技术措施已经在生产上示范应用。
三、盘锦大米与五常大米的比较及分析
1.五常大米的总体情况
据联合国大气本底监测站设在五常市境内龙凤山水库的检测点证实,这里的气候环境得天独厚,常年活动积温2700℃左右,无霜期130~140d。而且,不同于其他稻田的地下水灌溉,五常市有大小河流200多条,稻田属河流灌溉。五常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开口盆地,像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C”字,水稻灌浆到成熟的8月和9月,盆地内气候最为适宜,使水稻成熟期相当集中。真正的五常大米,不白,不好看,但好吃。一碗米饭折到另一个碗里,空碗不挂饭粒,且碗内挂满油珠,剩饭不回生,这是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优点。之所以反复强调五常大米的生长条件,是因为其地域的特殊性,“即使同一品种,采用同一技术,出了五常地域改种到其他地区,其品质都将发生变化。曾有专门部站就此问题做过调研,结果发现即便与五常处于同一纬度的地区,也只有极少数地方能种出与五常品质类似的水稻。也因为这些特殊性,五常大米“好吃”在民间广为传播。但真正让五常人意识到“五常大米”这个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米袋子上开始印上产地,由粮贩子带到全国各地,第二年又来了更多的粮贩子购五常米,而且愿意出比一江之隔的区域更高的价格。如同当下时尚人群手中的“LV”LOGO一样,当年“五常大米”4个字就是一袋子大米“身份的象征”。由于造假猖獗,五常大米品牌严重受损,价格甚至一度比周边地区还要低。
2.五常大米存在的问题
如何保护五常大米的课题浮出水面。在哈尔滨市工商局的建议下,五常市成立大米协会,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产地证明商标。彼时,正是五常市的小作坊式米厂纷纷提升加工能力,开始转型为加工能力为50万t以上米企的时期。在大米协会的积极宣传和米企自身需求的相互推动下,证明商标的申请成倍增长。两年后,五常市使用该商标的米企达到200余家。
然而,申请难,监管更难。关于证明商标的指向性,现任五常市大米协会总结了几点:区域覆盖性、区域名称保护性、品质的特殊性、地位的垄断性和手续的完备性,这5条缺一不可。但显然,在过去10年间,这些“门槛”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纸空文。在某些善于“用白萝卜刻公章”的人看来,在米袋子上加上这个标志太容易了。一时间,五常大米袋子遍地都是,但大多装了其他地方的米,每斤便宜几毛钱,口感差别却很大。一次,五常市绿办的工作人员去外地参加展会时在展馆外的地摊上发现,连远在山东的小作坊,也敢在米袋子下面一边印着明晃晃的“山东济南××米厂”,一边在上面烙上“五常大米”四个大字。据介绍,证明商标并非一经批准就可以终身使用的,而是要每年一检。然而,自2009年的证明商标年检开始至今,也只有几十余家企业主动提出申请,而通过年检的也只有三十几家。”也就是说,至今市面上流通着的200多个印着证明商标的品牌,绝大部分是在“违规使用”。
3.盘锦稻米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盘锦水稻生产能力较高,总量供应较为充裕,但受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稻米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稻米产、加、销产业链严重脱节,没有形成盘锦米业应有的整体优势,致使盘锦大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影响米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受面积不能再增加,大幅度提高单产的可能性不大的限制,加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将受到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和病虫害的影响,所以,大幅度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难度很大。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受技术和管理水平制约,农业生产中水、肥和农药等投入品的利用率比较低,浪费现象十分惊人,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组织化程度又比较低,订单农业也比较少,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低,部分农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名牌产品,农民销售农产品基本上还是直接面对大市场,风险较大,利润很低。四是加工粗放,品牌意识淡泊。就稻米产后而言,纵然稻米加工企业较多,但由于加工能力弱,市场意识不强,产品不能够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在国际、国内贸易中仍以“大路货”居多,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米品牌,甚至也有一批有机大米、绿色大米、无公害大米品牌出现,但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加工不精、包装粗糙等种种原因,档次明显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稻米品牌化与抢占市场的着力点与出路
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产区之一。2007年,盘锦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当年,大米加工企业由原来的80多家增加到200余家,盘锦大米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盘锦大米市场无序竞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侵权仿冒情况越来越严重。为有效保护盘锦大米这一金字招牌,2009年,盘锦市工商局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切实维护该市70万稻农的切身利益。
在出台《盘锦大米地理标志实施管理细则》的基础上,盘锦市大米协会起草了盘锦大米驰名商标保护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大米加工企业吸收为协会会员,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书,发放盘锦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证。现有120多家较有影响的盘锦大米加工企业符合盘锦大米的生产要求,其生产销售的大米占该市销售总量的80%以上。此外,为解决盘锦市稻米品牌较多的问题,盘锦市工商局研究制定了品牌整合办法——凡是盘锦市所产大米,统一使用盘锦大米品牌。企业在设计大米包装时,以盘锦大米为母商标,以企业品牌为子商标。该办法实施后,盘锦市大米协会会员企业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品牌整合。
盘锦大米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盘锦市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在做强做大稻米产业上做文章,帮助企业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该局有针对性地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全国性的经贸展示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盘锦大米。2009年,盘锦市工商局利用工商局网站这一快捷、便利的平台,宣传盘锦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会员企业,使盘锦大米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工商机关还积极引导企业扩大盘锦大米精品销售网络覆盖面,在市内主要街道建成盘锦大米精品一条街,并在多个省区市设立专卖店和销售网点,盘锦大米在全国各大高端市场的销售份额逐渐增加。
通过实施品牌建设工程,盘锦大米价格不断上涨,农民获得丰厚收益,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盘锦市每千克水稻价格为2.5元,比2005年增加0.6元,粳冠等品牌精品大米每千克销售价高达40元,盘锦市70万稻农增收6亿多元。当年,在辽宁省驰名商标企业市场价值评估活动中,盘锦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辽宁省最具综合实力的驰名商标”称号,品牌价值达23.5亿元。目前,盘锦大米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粮食市场最畅销的品牌之一。
五、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1.具体的建议
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必须以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四者统一为目标,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兼顾为原则。以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达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丰产性较好、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新组合为核心技术,加大优质品种的选育、扩繁与推广应用力度,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选择并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依照优质无公害稻米技术标准组织规范化生产,采取科研、推广、加工、营销通力合作的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实行“订单生产”。组建全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优质稻米产业化的发展,在保证一定“量”的基础上,尽快实现“质”的突破,由过去主攻高产转变为以优质为重点,以高效为核心,兼顾高产,逐步过渡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盘锦由产稻大市向产米强市的跨越。
(1)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专用生产基地。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分品种连片布局,统一社会化技术服务和机械化作业,建设好优质稻生产基地。
(2)实行标准化栽培,确保稻米品质发挥。要提高稻米品质,在选用优质稻品种的同时,必须根据品种本身特性,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优质栽培,充分发挥优质稻品质的优势。根据近年实践与最新研究,优质稻保优栽培措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肥水、病虫草害、收割等关键技术环节。
(3)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稻米精细加工可以增值,实施名牌战略更为重要,名牌才能卖出好价钱。因此,要发展盘锦优质米业,必须实施名牌战略,采取横向联合,全面开拓市场,扩大盘锦稻米市场占有份额。当前,关键是培育和扶持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切实改变目前盘锦稻米加工企业小型、分散、低水平、粗加工的状况。把稻米加工从服务加工型向产业流通型发展,组建大型的、设备一流的、工艺先进的稻米加工企业,在用足用好已技术改造的稻米加工厂的同时,新建一流加工流水线,建成由原粮到分级小包装流水生产线,提高优质米精深加工工艺,为创名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具体措施
优质稻米产业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农技部门创业,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呵护。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稻谷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粮价持续走低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充分利用开展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加快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化。在发展初期,依靠行政推动力量,搞好规划,组织调查论证,制定产业发展目标、计划、任务和具体措施,快速推进盘锦优质稻产、加、销一体化进程。
(2)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随着中国粮食生产融入WTO,稻米需进入国际大市场和全球大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不解决好粮食出路的问题就难以适应大环境。
篇3
关键词:金融支持;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24-02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机理分析
(一)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市场经济中,金融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合理地配置社会资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聚集资金的合理支配,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金融通过储蓄、投资等金融行为,使资金流量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产要素发生重新组合,最终影响产业发展趋势与发展格局,达到完成产业调整的目标。简单的看,其流程如下:金融―控制储蓄和投资―资金流量―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资金存量改变―产业调整完成。
(二)金融支持对产业调整的具体作用
1.从资源配置上看,金融支持中资源的重新配置是支持措施的核心目标,这个配置过程就是利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等改变资金流向,利用增量和存量的改变来实现资源重构,影响产业的格局。增量的调整是将资本注入到某个产业中,使其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该产业的生产能力,使之获得市场优势,实现产业扩大的效果。金融增量起到的是调节作用,其主要是引导金融市场的投资趋势,此时资金将流向优势明显或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最终带动该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成为某个区域的优势产业,这就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存量则是指在原有的资产规模下,对资本进行调控,使得资金在某个产业内部发生流动,从低效益到高效益,从低效率向高效率,从消耗性到生态化等方向过渡,使得产业内部的资源向着促进该产业升级的方向流动,改变产业的存量侧重以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2.从信贷角度看,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主要来自银行的调控作用,利用信贷措施将储蓄资金配置到各个行业中,具体包括生产信贷和消费信贷。生产信贷是利用资金流动调节增量,消费信贷则是鼓励跨时期消费来改变消费比例,从终端支撑某些企业和产业进行快速发展,达到产业调整的目的。另外,将融资作为目的的信贷则是,针对资本流动的增量与存量的调整,一方面信贷市场通过合理的选择使得资金流向发展前景好、技术优势明显、效益丰厚的产业或者项目上,一方面则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丰富的融资渠道,从而保证产业结构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金融支持是促进资源在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发生流动的动力源泉,其发挥的资金融通、资源重置的基本功能,进而改变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反之某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就体现了该地区金融支持的重点,金融支持利用其对社会资本的形成、导向、信用催化、产业整合、风险管理五个机制影响着地区产业的调整,从而使其协调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症结所在
(一)对新兴技术产业支持不足
在区域产业调整中,产业的发展多数需要信贷支持,信贷支持的方向往往影响资金在各个产业间的流动,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的信用制度仍不完善,直接会影响信贷支持,弱化信贷在产业调整中的基本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看,银行机构为了保证风险的降低,其投资结构呈现趋同化,优势产业得到的支持力度大,而新兴产业获得的金融支持弱,大部分的投资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成熟的行业,虽然保证了银行体系的风险降低,但是不利于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趋同化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反而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因为产能转化为产品就导致产品过剩,直接影响了产业效益,导致了一些企业从盈利转变为亏损,资金投入从优势变为劣势,反而增加了银行的投资风险。而一些新兴行业如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生态产业等获得的金融支持较少,影响了其发展,从某个方面看制约了整体经济的更新能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此种情况也影响了技术创新,因为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对于新兴产业的支持不足也从某些方面影响了技术创新,缺乏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不会获得绝对优势。
(二)对农业产业支持不足
农业是中国立国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金融支持针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明显力度不足。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大部分区域农业产业所占比例较大,一旦相关产业发展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则会严重地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设置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产品开发落后、科技转化缓慢等都是现实问题,而其根源就是资金不足。尤其是从农业经济的信贷来看,其贷款比例相对较低,虽然这些年增加了相关的投资,但是与工业或者其他产业投资相比仍然处在明显的弱势,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三)金融支持的产业导向作用不足
区域内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落后,资本市场的规模相对小,且市场的功能性欠缺,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从而影响了其对整个市场乃至产业发展的支持,也弱化了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容易理解的是资本市场小,总体不够发达对于资金的配置影响也就相对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不够完善,债券市场不发达,证券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就相对单一,最终失去了对资本市场的掌控能力,多数情况下只能对上市公司进行业务支持,不能对大规模的资产重组起到作用,所以金融支持不能有效地调节区域内的产业重组与升级。
(四)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金融支持中没有对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持体系,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在发展中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其不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所以风险预期也就相对高,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遇到经济环境转变或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往往不能承担这样的风险,而遇到发展的困境,从而影响其发展。
三、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能或缺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其对资金的引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金融支持完全可以改变某个区域内的产业格局,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对于产业结构影响较大,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在未来的金融支持途径上进行全面的调整,大力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庞清静.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
篇4
[关键词] 中美 体育产业 发展 比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的临近,我国的体育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此体育发展的黄金盛期,中国体育产业将何去何从,将如何走出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背离的怪圈,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籍世界最发达的体育产业――美国体育产业的研究出发,探析及结合或解惑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困境,以期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探究
1.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也是世界头号体育产业大国,无论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堪称一流,位列美国十大支柱产业之内。因此,体育产业已经是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当之无愧的“新贵”,本文首先从其体育产业的界定出发,目的是理清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链,找出它的主体盈利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统计标准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和的模糊性,美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很难界定,根据美国有关经济部门的统计,体育产业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商务活动和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以,从这层含义上看,体育产业是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从分类上界定,美国体育产业包括: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公司)等。
2.四大主体体育产业各领
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四大主体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职业体育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亮点,也是美国体育产业中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富有巨大话力的一个领域,传统上分为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管理实行联盟制,即由参加联盟的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委员会,负责整个联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具体经营工作由联盟选举联盟总裁负责,联盟总裁也称为首席执行官,他对联盟的经营事宜拥有决策权、惩处权及裁定权。体育健身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映射的焦距,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体育产业日益火爆,其特征体现在,现代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运动器械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羽毛球为例,一只钛合金球拍,重量不到80克,仅为一只羽毛球重量的17倍,但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试验数据)良好的运动器械性能一方面提高了运动质量,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由此引发了美国健身锻炼的热潮。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法宝,这是由于休闲体育侧重刺激、追求极限和好玩等因素,从而吸引了美国男女老少的眼球,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体育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占据目前美国体育总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三个大类别。
3.体育经纪人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查阅美国体育的产业经济史,体育经纪人可谓是功不可没。体育经纪人是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竟赛的订阅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人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从客户性质上分为运动员经纪人、体育比赛经纪人、体育组织经纪人等。(2)从经纪活动的内容上包括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旅游经纪等。(3)从业务范畴上体育经纪人涉及体育比赛和表演的组织、策划和推广。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体育市场,而且也是体育经纪人发展最发达地方,这主要归功于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一个是非政府机构的管理包括NCAA的管理和运动员协会的管理。另一个是政府机构的管理有联邦政府的管理和州政府的管理。这两个系统的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各利益方协调运作。
4.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代表,美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生了演化,演化成为一种混和经济,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经济体。此种模式下,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经济能游离政府作用之外,政府总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假如政府能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博弈中游刃有余,必将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调研美国的体育产业,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各种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可谓是恰到好处,比如,给予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建设体育场馆、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以及给予业余体育经济资助政策等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
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凸现出严重滞后的困境。据调查,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呈正相关关系,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轨道。此外,尽管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却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当前乃至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考虑到我国举国体制的现实,对体育产业利与弊的权衡,本文认为应将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但目前四大产业无论是规模、市场运作,还是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2.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0年~2003年对北京、浙江以及云南等七个省市的调查,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构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骨干产业,3个产业门类的增加值之和占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80%以上,其中体育制造业占的比重最高,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其所占体育产业的合理值为60%左右,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总体偏低,这与我国体育人口较少,体育消费理念滞后有关,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导致行业各利益方的重新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愈加不合理。
3.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
现代体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高度关联、相伴而行,在经营上实行实体化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像美国的NBA,英国的英超联赛近几年都采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值得我国体育产业界借鉴,尤其是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然调研并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学术界和体育产经工作者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徘徊在低水平、无序化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比如乒超联赛,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外部环境,可是在国内,乒超联赛却是一个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市场,这些现实应引起诸多反思,并付诸相应的对策,当务之急是大力调整抑或是改变现有的体育经营模式,构建真正实体化的经营运行机制。
4.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正是由于这种转型经济,使得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成熟,有的制度刚刚建立,有的还没有建立。政府在调控体育产业市场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出台的各种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三、结束语
探究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一是四大体育主体产业各领,二是体育经纪人市场发达,三是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相比较而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诚志:美国体育产业怎么赚钱[J].中国体育
[2]火爆的美国体育产业[J].电子商务.2002 (6)
[3]马铁:体育经纪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科学发展
一、体育产业人才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和精神需要而从事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的总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发展。近年来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已超过石化、汽车工业产值成为了一大支柱产业;在日本,体育产业已位居10大支柱产业的第六位;英国体育产业产值超过汽车、烟草工业产值,逐步成为经济的支柱行业;在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跻身于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其商业活动领域已远远超过其他娱乐行业。举办体育赛事已成为各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几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也表明,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以及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尤其是2010年3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出的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使体育产业在国内日益蓬勃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主要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构成的产业体系。体育产业的人才具有稀缺性、专业性、增值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巨大的创造性和影响力、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是体育产业难以替代的资源。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体育系统人才调研数据手册统计,我国体育系统1/3以上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集中在体育专业技能要求少的酒店餐饮业上,而对体育专业技能要求强的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用品、体育技能培训等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比例却明显偏少。而这部分既懂体育专业技能,又懂管理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三、加强体育产业人才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1.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高校可以选择在体育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体育专业的教师到第一线去了解企业动态,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充实教学内容,只有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上节奏,才能保证向学生传授出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体育产业专业的学生亲自去体育企业熟悉具体的运作过程,亲自感受实际的工作气氛,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加以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高校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研究力量为企业进行定制培训员工。使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体育企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工作。
2.实施多元化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式。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系的副主任泰勒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从规模、法律规范等方面来看都不成熟。体育人才培养市场更是如此,一方面是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体育产业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跨学科的理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体育管理学”等体育相关课程的讲授和传播,也要注意其它如外语、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掌握了解一些有关国家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特点以及国内外的体育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如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深入企业,让学生去参与一些体育赛事、体育相关企业、体育俱乐部的策划、组织、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体育文化,从而既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
3.树立长短期相结合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为国家培养出懂市场、懂体育、懂专业、通国际的多元化复合型产业人才。但是,任何人才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随着国际国内体育产业大环境的变化,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在不断的增加和累积。因此,对于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既要做到长远又要做到具体,要将长期培养目标与短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胡爱本.体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冯蕴中,宋琰,张志刚.关于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8(2)
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从剖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着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对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阶段障碍因素的分析研究,力图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探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理论上为相关部门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校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缺陷:
第一,受传统观念束缚,缺乏市场意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认为高校体育搞产业化开发是不务正业。另一方面,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过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维修、管理经费的投入。第二,管理体制僵化,运行机制不活。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是“等、要、靠”,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管理体制大多采取的是单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搞好体育教学,没有把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第三,资金不足,缺乏快速发展的后劲。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大多靠政府拨款建设、维修,资金十分有限,加之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高校体育资源尤为紧张,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第四,营销人才匮乏,经营理念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体育产业的开发者,势必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营理念落后、经营决策不当等诸多的问题。
二、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1.体育化市场结构不完善,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高校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从笔者调研情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建设非常滞后,未能依据经济规律和高校体育特点全面、系统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各门类、各层次相应的产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主管部门的协同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结构,缺乏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这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2.消费主体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是少部分高校体育场所所由于消费环境优良,服务设施齐备,管理措施完善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营效益较佳;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以低消费人群为主体的高校体育经营产业,由于经营项目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消费水平定位调整空间不大。
3.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远未成熟,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才能够从萌芽走向壮大。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的高校,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5.过多的干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这就要求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新文明时期的旗帜与灵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宽泛,涉及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以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主旨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所谓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利用和不损害资源持续性基础上,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中,尊重个人意愿,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与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目的,为发展体育事业,开发体育市场,扩大体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从而推进体育和社会发展、演化过程。可持续发展全球性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而以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主要标志和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则是其主要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关联面极广的上游产业,是产值高、影响大的朝阳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可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它还是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化产业。所以,高校体育产业在经济领域可以借鉴具有共性的理念。而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围绕经济持续这个核心,沿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轨迹,寻找一种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的发展模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对解决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明确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目的。高校体育要适应市场体制,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从教育开始树立开放的产业观念,高校体育作为产业也有其相应的经济效益。因为高校体育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培养出体育素养高的大学生,才能使高校体育的竞技体育成绩、群体活动程度、体育科研成果得以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资金投入高校体育的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更应树立“高校体育是一种产业”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其次,高校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即培养有健康体魄的合格人才。它的培养过程完全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生产,高校体育作为产业虽具有经济功能,但同时还具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高校体育和高等教育都不能完全推向市场。但是这并不否认市场手段对高校体育的调节作用,恰恰相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其对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成为高校体育和社会联系的桥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的被动办学模式已经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放自主办学。因此,高校体育走产业化道路,必须进行高校体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使其功能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高校在发展体育产业时,要立足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走特色发展之路。笔者认为,高校发展体育产业,一要把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起来。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用市场机制激活高校体育生产力,通过高校产业化之路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三要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经济体育日趋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四要做到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其他产业给予高校体育产业必要的关注和支持,参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并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体育内涵。
3.积极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消费人口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高校师生们更能理解体育产业这一“生命产业”的内涵。为此,应进一步引导、增强高校广大师生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利用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和场馆设施充足这些有利条件,创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站、咨询站、培训班、和健康娱乐项目,满足师生不同层次、文化的需要。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将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4.重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是有形的体育市场,是体育经营的市场主体,也是体育系统的一笔固定资产。应当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这部分固定资产释放出效益,发挥作用。体育场馆管理要依托社会,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实行场地、器材、培训、组织等方面的有偿服务,形成稳定并且不断扩大的健身消费群体,使体育场馆成为集教学、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企业,不仅可以缓解群众活动场所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能增加收入,既增强了社会效益,也增加经济效益。在条件成熟时,组建专业化股份制的体育物业管理公司和经营公司,到社会上筹集资金。因此,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首先来自于其较完备的设施。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国近千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的占60%以上,而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则达到90%以上,部分高校甚至一校多馆,田径场拥有率达95%以上,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地的普及率都达50%以上。然而,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除了保障正常教学与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外,平时举办大型竞技比赛的频率非常低,因此,在高校体育场馆尝试市场化管理,打破封闭在学校的院墙内与社会缺乏横向联系这种局面,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按“少投入,多产出”的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寻求自身发展。
5.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当前高校体育市场尚未发达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政府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行政协调能力,应当在高校体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强化政府财政支持和体育公益金的投入;打造高效、低廉的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主动地去培养高校体育市场,扩大高校体育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同时,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各项有关法规的制定;形成国家、社会、高校体育产业的长效机制;抓好我国高校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校体育市场管理法制体系,建立更为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机制,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强化高校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同时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鼓励中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走出本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高校体育产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变化,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相适应,高校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产业是教育产业化和体育产业化过程相互交融的必然结果。但从总体看,社会体育产业发展较快并逐步形成了规模,而高校的体育产业相对落后并停滞不前。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产业全面发展过程中,必须寻求一种恰当的治理方式,来处理、解决高校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围绕经济持续这个核心,寻找一种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的发展模式,实现对体育产业的全面有序地管理。本课题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共识为:经济持续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体育产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沿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市场——重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发展轨迹进行,必将有助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时隔11年,世界“篮球之神”乔丹率领黄蜂队员悉数到达深圳大运中心比赛现场,力克对手,在深圳首次上演“乔帮主”神话。
这是深圳建市以来首场世界顶尖篮球盛宴。据悉,NBA国际系列赛自2004年引进中国,只在北京、上海和广州3座城市举办过,今年首次落户深圳。
NBA的引进堪称龙岗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巅峰之作!NBA的引进无疑为龙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引擎,同时也为龙岗这座“全国篮球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10月14日,就在球迷还沉醉在NBA赛事时,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龙岗区文体旅游局与CBA新世纪篮球俱乐部联合在龙岗召开新闻会,正式宣布CBA从东莞大朗移师深圳龙岗。从此,深圳在痛失CBA13年后再次在龙岗拥有了一支CBA劲旅。
NBA和CBA为何青睐龙岗?龙岗为何能接二连三上演体育盛宴?龙岗体育产业为何能由弱到强一鸣惊人?龙岗体育产业为何悄然崛起走在全国前列?龙岗体育产业跨越式大发展有何独家秘笈?
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龙岗体育产业是情势倒逼出来的,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四年迈了三大步。现在我们已开始谋划第四步。” 大型场馆强化运营趟出体育产业“第一步”
2011年8月,龙岗因为第26届大运会而成为世界的“焦点”,龙岗因为大运会而实现了惊世蝶变,原来“肠梗阻”的深惠路被改造成双向8车道的龙岗大道,原来的老旧路成为龙岗新的景观路和“新经济走廊”,原来坑坑洼洼时速80公里的水官高速被改造成全国首个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全长13.34公里的北通道也赶在大运前全线贯通,时速80公里的北通道成为一条“新经济动脉”,更让龙岗人欢呼雀跃的是全长32.983公里的地铁3号线赶在大运前夕全线贯通,龙岗因此进入“地铁时代”。
然而,伴随着大运会结束,运动员走了,警察走了,城管走了,志愿者走了,龙岗因此由“焦点”走向“冰点”,大运场馆一下子坠入沉寂和黑夜,龙岗也因此迎来了“后大运时期”。据估算,“后大运时期”龙岗的“一场两馆”的维护费一年就高达6000多万元,其中体育馆若开灯8小时,电费就高达两万元。
据悉,奥运、亚运及大运场馆的维护和使用已成为世界难题,这些世界级场馆的维护使用困境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在连续5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后终于获权举办第21届奥运会。但蒙特利尔奥运会亏空10多亿美元。为了15天奥运会的暄哗,只有300万人口的蒙特利尔因此背负了20年的财政负担。据悉,日本长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北京和广州均面临大量场馆闲置等“蒙特利尔陷阱”问题。
后大运时期龙岗“一场两馆”何去何从?是政府包揽包办还是引入民营资本经营?在引入民营资本经营时怎样最大程度确保其公益性?政府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
“政府扮演的就是服务和监管。我们就是搭起台子,让企业唱戏!让专业团队唱戏!”龙岗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在接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在迎办大运会时,龙岗区委区政府就指示区文体旅游局调研大运后的场馆运营,区文体旅游局为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张耀看来,龙岗的一流场馆如果由政府包揽包办,仅凭局里的一帮“杂牌军”忙前忙后,最终结局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为继。“必须引进一流的企业经营,必须引进一流的专业团队,龙岗一流的场馆才能唱大戏唱好戏!”张耀说。
在经过多方调研和层层筛选后,龙岗区委区政府最终确定引进民营资本管理“一场两馆”,采用国际上流行的ROT模式。2013年1月底,在大运场馆沉寂了1年后,以经营房地产而闻名的佳兆业入主大运场馆。根据协议,前五年市、区政府分别给予3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运营补贴;每年大运中心须开展较大规模的文体赛事与活动不少于72场,其中有重大影响的A级赛事和演艺活动不少于10场。
政府精准谋划搭起了戏台,这个台子能唱出好戏上演文体活动大片吗? 按市场化和国际惯例办高端赛事迈出体育产业“第二步”
2012年年底,有“网球女皇”之称的李娜现身龙岗体育中心,WTA深圳公开赛由此拉开序幕,这是深圳建市以来最高水平的网球职业赛事。李娜旋风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娜粉”,而连续三年的WTA公开赛和两届ATP深圳公开赛的举办,让深圳成为了继北京“中网”之后,第二个同时拥有男、女子巡回赛的中国城市,也让龙岗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职业赛事中一个活跃的地标。网球项目作为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的亮丽窗口,已经成为龙岗乃至深圳展示地区综合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岗举办的任何国际顶尖赛事都是企业出大头,政府象征性给予补助。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举办费用或票价都是最便宜的。
早在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授予龙岗区“篮球之乡”的荣誉称号,从深圳走向世界篮球舞台的易建联更是深圳人的骄傲。怎样让NBA花落龙岗一直是文体旅游局“当家人”张耀的梦想。 2015NBA深圳站
在张耀看来,龙岗拥有深圳唯一合格的NBA篮球馆,NBA登陆中国11年,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举办过NBA赛事,让NBA赛事落户深圳才是实至名归。
经过4年的等待,NBA终于落户龙岗。深圳球迷以近乎狂热的姿态拥抱NBA的到来,近2万张球票一开售就告售罄,NBA旋风经久不散。
“从一开始,我们就打算办一场不同于北京,能够体现深圳特质、龙岗特色,与众不同的NBA赛事。关键就是要‘接地气’,让‘高大上’的NBA真正走进老百姓。”张耀说,龙岗区在NBA关怀、课堂以及大篷车等NBA传统项目基础上,精心策划赛前“十大亮点推广活动”,包括篮球明星进社区、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篮球教练员培训班、龙岗“全民健身”三人篮球比赛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此外,龙岗区文体旅游局还与NBA合作,在大运中心建设继上海后中国第2个NBA风格的室外公共篮球场。随着该篮球场投入使用,更多龙岗青少年以及市民群众将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在NBA旋风后,11月14日CBA旋风亦登陆龙岗。谈及CBA落户龙岗,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韩星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就是一起喝了两顿茶,吃了两次饭,看了两场球。我们主动向新世纪发出了邀请,也给了他们很多信心,所以才有了这次合作。”
据悉,新世纪阵营中的球员孟铎、于德豪、代怀博、沈梓捷等均是深圳本土球员,CBA移师龙岗可谓众望所归。 大力扶持体育服务业和培育体育消费人口跨出体育产业“第三步”
“大力扶持体育服务业和培育体育消费人口,是我们正在走的也是最难的第三步。”张耀说。据介绍,体育产业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表演或赛事、体育制造、体育服务三大类。
作为龙岗文体旅游局的“当家人”,张耀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体育产业发展作为龙岗的“新生事物”无例可循,龙岗只能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在张耀看来,龙岗体育发展路径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就是盘活龙岗大型场馆,引进民营经济;第二步就是按市场化和国际化惯例举办高端国际赛事;第三步,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大力扶持体育服务业和培育体育消费人口。
由于龙岗长期处在特区后发展地位,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消费人口与体育产业距离遥远,面对困境,张耀深知只有创新才能实现龙岗体育产业跨越式大发展,只有体育服务业的繁荣才能培育体育消费人口的“核爆炸”,而品牌体育赛事和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亦成为培育体育人口的“核反应堆”。
张耀表示:“毫无疑问,这些高端赛事相继落户将极大推动龙岗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龙岗‘文体高地’、‘乐活家园’注入更多活力,也让龙岗‘全国篮球城市’招牌越擦越亮。”
特别值得点赞的是,龙岗在打造“东部文化高地”时抢占的另一个制高点就是大众化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文体活动。“我们在抓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体育赛事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人人参与与人人享受的大众文体活动。”张耀说,“为此,我们还拥有了龙岗本土音乐品牌‘乐杜鹃’音乐节。”
据悉,龙岗在引进迷笛、热波、草莓“三大音乐节”同时,浓墨重彩推出了本土音乐节“乐・杜鹃”。2014年9月20日21日,第一届“乐・杜鹃”在龙岗大运中心举行,6000多观众嗨爆全场。时隔9个月,今年6月7日第二届“乐・杜鹃”在龙岗华南城拉开帷幕,当日便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前往。“不去迈阿密!不去西班牙!乐杜鹃音乐节给你不一样的精彩!”两届龙岗本土“乐・杜鹃”赢得了上万名乐迷的认可和喜爱,“乐・杜鹃”已成为“最本土、最时尚、最流行、最好玩”的龙岗人的音乐品牌。
音乐狂欢节此起彼伏,“彩色跑”热浪亦席卷龙岗。“彩色跑”于2011年起源于美国,被誉为“地球上最快乐的5公里赛跑”,参加者身着白色T恤,跑步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彩色站,会被从头到脚抛撒彩色粉末。“彩色跑”在龙岗为登陆中国的第三站,仅一天半时间1.6万名额即报满,其火爆程度超过了北京和广州。在“彩色跑”火爆龙岗时,荧光跑、夜跑、电跑、乐跑等时尚奔跑亦风靡龙岗,龙岗因此成为全国时尚奔跑形式最多的城区。
公益文体活动始终是体育产业的基础,没有公益体育开发、培育体育人口,就不可能形成体育消费。为此,龙岗“反弹琵琶”大抓公益体育培训和活动。龙岗文体旅游局指导各场馆积极举办“全国篮球城市交流赛”、“全国老年人健身秧歌大赛”、“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系列赛”、“深圳市锦标赛系列赛”等近100场务类公益健康活动,极大丰富了龙岗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全年区体育中心免费开放超过180天,居全市大型体育场馆首位;大运中心免费开放30天以上,是全市典范“惠民大型场馆”。
据悉,目前龙岗文体旅游局举办的赛事超过100场,可谓眼花潦乱,精彩纷呈。特别值得点赞的是,龙岗始终把公益放在第一位,仅一年就举办了30多场公益培训,6千多个课时。用张耀的话来说:“宁愿减少赛事,决不减少公益培训。”“如果没有专业性的体育中介公司,包括运营的、赛事的、售票的、推广的,我们就要崩溃了!要是我们自己办,顶级赛事肯定办得一塌糊涂。”龙岗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对媒体记者说。 乔丹(右一)现身龙岗大运中心 谋划新的“三步走”战略夯实体育产业“第四步”
龙岗作为“东部文化高地”和“乐活城区”,在张耀看来,龙岗已开始了体育产业化的战略转型,龙岗已向深层次体育产业进军。
体育产业化龙岗依然有不少硬伤,如地铁离大运场馆还有2公里多的步行距离,停车场设置和车位矛盾突出,人均拥有体育馆面积严重不足,体育“兴趣人口”偏底,原特区内居民依然对龙岗有“心理距离”,其根本原因就是体育服务业严重缺位。
张耀透露,发达国家每人体育场馆面积15平方米,中国只有这个数字的1/10,龙岗的数字还要再低一些,下一步将多建社区场馆,打造10分钟文化圈,5年增加了30万平方米,下一个5年再增加30万,力争做到基层中小场馆全覆盖。
张耀强调,龙岗体育产业化路径的关键是“政府搭台,企业和各类文体中介公司唱戏”,也就是政府只设立“游戏规则”。 通过和专业公司的合作,龙岗区已经尝到了甜头。张耀透露,网球公开赛,高尔夫欧巡赛,包括N B A中国赛,全是企业出大头,政府最多出一半。他拿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自行车嘉年华举例,如今政府已经不用出钱了,已经在盈利了。
篇8
体育经济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属于交叉性新兴财政金融科学。体育经济类课程是体育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理论知识,这些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和解决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人们经常把体育产业比喻为“绿色产业”,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济学、管理学和体育学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具备开设体育经济类选修课的条件,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向社会提供有关物质产品和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类别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体育本体产业,第二类为体育载体产业。体育本体产业包括:竞技体育观赏业、运动训练服务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科技信息服务业、职业体育业。体育载体产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器械仪器制造业、体育饮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媒及广告业[1]。目前,体育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
1.1体育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世界各国,体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体育产业已成为全球性产业之一,其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未来几十年都将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5月16日,体育总局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称,我国体育产业“十二五”期间增加值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1.2湖南省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湖南省体育及相关产业生产总值为63.83亿元,增加值为32.14亿元,占GDP比重为0.28%,提供就业岗位35379个。2009年湖南体育产业生产总值为80.92亿元,增加值为39.53亿元,占GDP比重为0.3%,提供就业岗位38216个[2]。据统计数据显示,至2010年一季度,湖南14个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全部超过3000元,其中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分别达到6756元、5957元和5041元[1],说明湖南体育消费发展潜力大[3],湖南体育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3我国政府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从201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到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有关体育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增加了“体育产业”内容。2010年4月8日,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指出“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力度;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等。因此,当前,我们需要抓住金融政策的突破契机,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在体育文化产业上的金融扶持措施,这将对于体育文化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大型体育产业项目、培育大型体育企业集团等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4]。
1.4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7年12月14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正式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实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中东西互动和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涉及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人们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行政体制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改革。体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典型代表:低碳、环保、符合时代特点,应是“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的新型产业。
目前,湖南省体育产业初具规模,蓄势待发。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美元以后,人们的娱乐休闲支出会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居民体育消费会明显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健身休闲业前向消费拉动力强劲。长沙市曾定位为“休闲之都”,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休闲产业发展,有利于健康休闲业的发展”,长沙城区健身休闲市场已经形成多元化投资体系[5]。加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促进体育经济与管理课程的纵深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推动我省乃至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2.湖南省体育经济类人才现状
2.1当前多数人对体育、体育产业和运动员存在认识的误区
目前,湖南省对体育经济与产业的认识落后于体育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大多数人认为体育一直都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包办所有的体育事务,不讲效益,一直强调竞技成绩的攀比,这种认识已经扎根于部分干部、体育教练员、运动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之中。人们常常将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为集体争光看做运动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很少有人认为体育包含太多产业的成分、运动员本人和运动成绩是一种资本,具有商业价值[6]。
为了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要,在体育领域,只靠政府一家投入已经远远不够,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成为时代需要,多元化投资体系势在必行,多元化的投资就必须有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政府对体育事业的管理模式必然发生变化,对于体育产业而言,政府逐步由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主要是负责对体育市场进行规划、培育和监管,制定政策和法规,宏观指导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体育产业领域,体育市场的具体事务应交给社会力量办理,政府不宜过多地包办代替[3]。
2.2我省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暴露出了体育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看,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多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一些由其他行业转过来的人员,这些人中有的运动技能不错,但文化知识、经营和管理经验缺乏;有的既不懂运动技能,文化知识、经营和管理经验又缺乏。真正既懂体育产业又懂经营管理,且具有高学历的体育管理人员很少。
2.3湖南体育产业集团和一些体育企业需要大量的体育经济类专业人才
目前,湖南省将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纳入到全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将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纳入省属大型企业管理。湖南省率先在全国组建省级体育产业集团。目前,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注册资金3.2亿元,已发展为七家全资子公司,发展势头较好。湖南省政府作为产业集团的出资人,授权体育产业集团经营,省财政厅负责对体育产业集团国有资产进行监管。湖南省体育局负责整个体育产业集团的组建工作及下属子公司的改制,负责下属子公司的国有净资产经评估,评估后以增资形式进入集团公司的注册资金。目前,湖南体育产业集团积极运作并启动子公司体坛周报社改制上市,极力打造《体坛周报》体育产品品牌,同时着力于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和体育赛事品牌的开发,体育产业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需要大量体育经济类专业人才。
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开设体育经济类选修课的优势
3.1国家教育部和我院的政策支持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强优支重,以重带新,包容整合、互促共进”的学科建设思路;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文件精神及我校增设新专业的原则,结合湖南省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自身发展条件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要素,特提出增设体育经济类选修课建设的思路,为我院体育经济专业的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湖南省体育产业初具规模,蓄势待发。实现湖南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专门人才。我院是以财经和会计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和体育学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财经人才培养在全省具有良好声望。国内外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表明,财经类专业院校培养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在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更出色,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体育经济管理人才更多地得到市场的青睐。
3.3我院经济学、管理学和体育学教学工作业绩突出
实现湖南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我院是以财经和会计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和体育学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财经人才培养在全省具有良好声望。
3.4财经院校开设体育经济类专业或选修课程的成功经验
目前,全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体育经济学专业或选修课程,如临近省份一些大学如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相继开设了体育经济学专业。这些高校重视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紧紧把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脉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企业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经济政策的解读与决断能力的综合培养,把握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合理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与手段,并将“产、学、研”相结合,有效解决体育产业领域的实践问题。
根据体育经济类专业毕业生调查研究显示:44%的体育经济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左右,26%的学生薪酬在3000元以上。按照十分制计算,体育经济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84,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上[7]。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3.5我院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所为体育经济类选修课和专业的开设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2008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所成立,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领域有:体育经济与产业政策研究;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体育经济学专业建设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多次组织研究团队外出调研和学习,为体育经济类选修课和专业的开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体育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先后承担省部级关于体育产业方面的课题20多项,为长沙、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南省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服务。
3.6我省还没有开设体育经济类选修课的高校
目前,湖南高校体育院系还没有开设专门针对体育经济、体育产业(市场)的专业,相近的社会体育专业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不多。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需要体育经济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经济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给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机会;湖南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给体育产业带来繁荣。面对这些有利因素,需要大量的体育经济类专业人才,而湖南省高校体育经济类专业培养几乎是空白。因此,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开设体育经济类选修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篇9
Abstrac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investigation visit, the process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Henan sports indust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own geographical feature,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n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 The expectation provides system's theory instruction for Henan's sports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体育产业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key words: The sports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studies
作者简介:周学亮(1965-),男,河南商丘市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其编号为SKL-2009-2331
一、研究的目的
从最新的2008―2009GDP数据(河南GDP是18200亿元,排全国第5位,人均GDP18300元排全国第17位〔1〕)可以看出,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体育产业资源,但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省市。因此很有必要对河南体育产业的现状和优势进行深入的总结及研究,为推动河南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提出开发对策及改进建议,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研究的文章,收集有关2008年以前及2008年河南体育产业方面的材料及有关数据。
(2)问卷法
在研究开始之初和完成之前,就注意事项和统计问题咨询统计学方面的老师和专家,并得到了详尽的解答。经专家论证符合研究需要。
(3)调查访问法
为了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向18个地市的有关体育主管部门、体育经营场馆负责人、体育部负责人、体育生产、流通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0份,回收率92.4%。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访问的数理、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数据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1.1体育场馆的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现有体育场地37192块,教育系统各类体育场地占28441快, 占总量的76.4%。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1296快, 占体育场地总数的3.5%,平均为3.85/万人。〔2〕与其它省市相比,河南省体育场地处于落后状态。这是发展体育产业制约这个拥有第一人口大省的第一个制约点;而且这些体育场馆大多集中在郑州或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这是全面发展河南体育产业的一大障碍。
1.2体育竞赛表演经营状况
随着体育竞赛表演的深入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用作用,体育赛事已经超越了体育竞赛活动本身的价值和功能,将发挥出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功能。2008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11个、全国冠军89个,共获得金牌109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河南省传递活动获得成功。在北京奥运会上,河南16名运动员参加了14个大项的比赛。并且成功承办第18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等各项赛事。〔3〕体育竞赛表演业将成为发展我省体育产业的又一个重点。
1.3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健身娱乐指公民以心身健康为目的的消费的行为。在追求高质量生活与自身健康的同时,对时尚的健身娱乐业也倍加青睐。体育消费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
1.4体育彩票业
从2001年6月开始至今全省已有4409个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已经成为扩大财源,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手段。2008年度,我省共销售体育彩票238212.07万元,其中电脑体育彩票160992.31万元,足球彩票9792.48万元,即开型彩票67427.28万元。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共提取公益金71987.11万元,其中上缴国家35993.55万元,省本级提取公益金17996.78万元,省级财政提取统筹公益金5399.03万元,下拨市(县)体彩公益金12597.74万元,其中用于全民健身计划11029.39万元,用于奥运争光计划10530.9万元。〔4〕体育彩票已成为河南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1.5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焦作“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乒乓球精英赛、有着九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和拥有天下第一牡丹的洛阳等已成为河南体育旅游的“龙头”。据调查,今年1至9月,利用广告、声讯、门票等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冠名、广告收入达到近300万元〔5〕。“中原第一漂”美誉的西峡县鹳河漂流2007年接待游客164万次,门票收入573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2007年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游客达到500万人次,门票收入2亿元,旅游收入20亿元等。〔6〕可见河南的旅游收入也是快速提高我省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
1.6体育传媒业
当代体育以传媒为载体得以在全世界范围更迅速更广泛传播。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体育赛事的转播权经营是整个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开发与拓展的基础。如近几届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费用呈递增趋势(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为4.01亿美元,第二十五届为6.4亿美元,第二十六届为7亿美元,第二十七届为12亿美元)。河南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承接国内外大型体育赛较少,体育传媒业相对滞后。而近几年,河南省小型赛事和民众赛事不断,对河南省体育传媒业是个发展,但体育传媒缺少高层系统规划。
1.7体育用品业的生产和销售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从大型体育器械到一般的体育服装用品,没有一家是河南省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合作会上,国内有33家企业获得了与中国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联姻”合作的机会,里面却没有一家河南企业。〔7〕省内多是一些服装厂组织一些来料加工,模仿名牌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体育用品,且售量很有限,很难形成规模经济,生产销售量很难掌握。比较突出一点的是武术器械术产品,多集中在登封少林寺附近,有一定生产规模,但受到产品消费的局限性影响,对整个河南省体育用品生产情况的影响也很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体育用品经营单位1000多家,安排就业人员约12000人,年商品销售额达21463万元,年创利润约6148万元,〔8〕为河南省经济带来了一定效益。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已成为河南省体育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场馆布局和经营管理不完善
从调查得知河南经营性场馆中集体办形式占27.3%,个体办形式占26.1%,国家办形式占25%,其它形式办占21.6%。说明河南省体育市场有多种形式并存。但场馆分布极不平衡,场馆配套不全,且使用率低,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缺少有经验的市场管理人员。
2.2消费意识狭隘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经济提高,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特别是在支付高房产和子女教育经费及日常生活消费以后,人们用于体育消费支出已经占到总收入的最低状态。大多数人们受经济收入的制约,少部分人受自身主观影响。
2.3旅游业还不完善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河南省在这个产业上有所发展,而且收效不错,目前我省缺少能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缺少有经验的体育旅行社及高层次的策划。尚未形成广阔的体育旅游大环境。
2.4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薄弱,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在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上极不平衡。体育消费两极分化比较明显。而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对体育消费基本处于不接受的状态。
2.5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就目前来讲,我省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产业专门性人才的机构,导致体育产业专门性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本省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
2.6无形资产的流失
因为我省没有一家知名的品牌,所以体育产业无形资产(包括注册商标特许经营权、吉祥物、广告、明星肖像权、纪念品、赞助和捐赠、电视转播权)这一市场在我省的开发水平低,空白地带大量存在,导致我省体育产业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四、建议
4.1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和开发利用
政府要从数量、规模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加大投入。管好、用好现有体育场馆。加强政府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个人兴建体育设施。保证现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4.2开发新项目要与时俱进
体育产业应关注消费者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和女性健身者作为主流消费者的特点。开发青少年和老人体育项目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体育产业较快发展的一个新的项目。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4.3产业管理要人性化
营销企业应当关注民间体育品牌产业化趋势,参与推动体育产业管理方式转变。体育总局应当成立体育产业司。任何联赛都应当成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不必受体育主管政府的直接制约。
4.4适时培养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要根据国内外经验和河南的实际情况,适时培训符合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材,并对现有体育经营管理和体育旅游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引文来源:中国2008年-2009年各省GDP排名
篇10
作为在体育产业领域布局的佼佼者,万达在体育产业有着自己的投资逻辑,王健林认为,盈利,应该是体育产业公司的主要目标,而到2020年,万达体育的净利润目标,至少超过10亿元。】
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的体育运动,竞技体育发展得最早,大约公元1100多年前,古希腊就已经有了竞技体育。
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是有区别的。体育运动商业化发端于欧洲的足球俱乐部,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特别是美国这50多年来把体育产业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使体育和商业充分结合,成为真正的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在全世界的总规模,包括相关产业在内,大概2万亿美元左右,全球从业人员接近1亿人。
体育产业在全球范围,也包括中国,呈现出四个发展趋势。
体育与商业融合。体育运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体育和商业的结合也就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到顶峰。从赛事冠名、服装赞助、形象代言等等,可以说商业渗透到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讲“商业绑架了运动”。现在体育运动一定会从商业角度考虑,可以说商业渗透到了所有的竞技运动,渗透到了竞技运动的方方面面。
体育与传媒融合。以前媒体报道体育是要向运动赛事本身收钱的。中央电视台过去报道比赛,那时赛事主办方是要给钱的,海外媒体也一样。但是慢慢地,媒体报道要向运动赛事本身缴钱,而且钱越缴越多。媒体把体育赛事作为媒体的核心资源,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举一个例子,万达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在赛事媒体的报道上,比如说在亚洲地区我们分成两种,一种是全媒体打包出售,一种切分得非常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移动媒体、场地媒体等等。媒体如果费用少,可以就买其中一个转播权,电视买电视媒体,移动买移动媒体,平面买平面媒体。媒体买了这些转播权还进不了场地,要进入场地需要另收钱,而且场地里根据位置标出不同的价钱。进去以后还有有采访权和无采访权之别,价格也要区分。没有采访权的记者进去拍一拍可以,但是想要采访两句,对不起!还得另缴钱。
媒体和体育赛事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赛事成为各种媒体的一个核心资源。传媒业从一个综合的传媒逐渐细分到了专业的体育传媒,比如电视的一个频道或者成为专门的体育电视台。在海外,专业体育电视台价值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有些新闻电视台,所以说体育和传媒融合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体育与旅游融合。体育赛事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方式。举一个例子,全世界最值钱的两大活动是什么?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特别是男足世界杯。对这两个体育赛事的竞争超过了所有其他活动的竞争,这两个体育赛事对旅游的拉动效应超过了所有其他活动,所以,这两个赛事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为什么力争夺下这些顶级赛事主办权呢?因为这些体育赛事运动不仅具有即时的产权收益,比如奥运会、世界杯举办都不赔钱。从199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就开始不亏钱,世界杯也一样,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赚钱赛事。主办方不仅可以名利双收,更重要的是这些赛事的后效应明显。世界杯踢完了、奥运会比完了,会产生很多的后效应,因为主办地出名了,很多人还会来旅游。所以,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越来越大。
体育和发展融合。体育成为国家、特别是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载体,甚至成为一个低成本发展的借口。城市利用体育比赛提高公众的幸福指数相对容易。举一个例子,巴西正是利用里约奥运会这个借口,将黑社会山头上的违章建筑铲除不少,甚至动用了军队的坦克。如果是平时,老百姓恐怕会意见很大,可政府说我要办奥运会,需要保证奥运会安全。雅典奥运会对希腊来讲也是一次很大的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城市建设的重大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说,体育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成为地区发展的一个契机。
中国体育产业现状
首先,差距巨大。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体育产业处于高端层面。中国在体育产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育人口。美国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75%,我们的近邻日本的体育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据官方公布,中国体育人口的比重是30%,就是说每三个人中有一个是体育爱好者,我对这个数据有点怀疑。现在中小学都不敢搞体育运动了,怕伤着了,这个体育人口数据是怎么出来的?外国体育人口是常年运动的人数,中国可能是一年参加不了几次体育运动的人群。即便30%的数据是符合现实的,跟欧美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二是产业总量。美国体育产业指的是体育赛事、体育经济和体育传播三个方面,并不包括运动鞋服等相关产业。美国纯讲体育产业总量接近5000亿美元,体育占了GDP大概3%左右;日本的体育产业占GDP的2.6%;至于中国,包含体育相关产业,占比是千分之七,去掉鞋服等相关产业,我预计在千分之三以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了,还在快速增长当中,但是我们的体育产业相对我们经济的发展是滞后的,总量太小。
三是人均支出。人均支出指的是花在体育消费上的钱,中国人均体育支出大概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日本人均体育支出是中国的40倍。体育消费是所有消费里层级较高的,对中国来讲,体育消费才刚刚出生,潜力非常大。用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是两重性,差距就是潜力。
四是体育设施。这一点差距更大,中国人均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以热门运动足球为例,我自己的调研,美国平均每4.6万人拥有一个标准足球场,要知道足球在美国,排在橄榄球、冰球、棒球之后,并非热门运动项目。以近邻日本为例,日本平均3.8万人拥有一块标准足球场。而我们中国是多少?超过13万人拥有一块足球场。我们在世界上最热门的运动项目上,差距尚且这么大,更不用说篮球、冰球和自行车这些项目了。当然我们运动体育设施欠缺,可能跟我们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但我觉得如果足球场搞不上去,中国足球也很难搞上去。
其次,体制落后。这是对体育产业而言,如果搞专业运动,那举国体制还是蛮好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体育越来越由产业支撑的时候,我们用专业队的体制来管理现在产业化的体育运动明显就落后了。
此外,赛事太少。由于体育产业化不太行,我们现在体育赛事更多靠政府出钱搞。中国运动赛事是非常少的,少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去年我去波士顿,应邀为美国哈佛大学做顾问,去讲课,他们邀请我当晚去看一个球赛,是橄榄球,那天是周四,我说你们怎么不放到周五、周六,选在周四第二天还得上班,而且那个橄榄球场离城市差不多40公里,那么老远。波士顿在美国东部算最大的城市,有若干个队,一周有六个比赛,足球、冰球、橄榄球等等,每周就一天休息。无论是哪方面的球迷,都可以有可看的比赛,当然输和赢有高兴和不高兴,但是总体来讲,他们的体育幸福指数比较高。而咱们这儿体育赛事就非常少,所以我说咱们中国的体育幸福指数也偏低。
万达体育产业做法
万达体育产业非常受关注,我们怎么搞体育?分四个方面:
首先,扩大与国际组织合作。国际体育组织成立最早的接近200年,好多都超过100年的历史。但是,很多国际体育组织的话语权跟国家地位和实力不是匹配的,实际上是那个体育组织的一小撮人在控制。2022年足球世界杯的竞争,美国足协申办委员会告诉奥巴马绝对赢了,卡塔尔不可能,7月份踢世界杯,卡塔尔7月份温度摄氏50多度,怎么踢?不可能,你只要到场一演说肯定是我们的,奥巴马飞过去,演说完一投票,傻了,卡塔尔拿到了。还有英国跟俄罗斯竞争冬奥会,欧洲那么多国家支持,运动设施也支持,最后竞争结果被俄罗斯拿走了,所以好多体育赛事的竞争,体育利益的博弈,不是说国家大,实力大就说了算。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扩大、加强和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我们把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作为万达体育的重点,通过国际体育组织获得体育赛事授权,拥有体育赛事的IP。
举个例子,12月1日我们刚刚宣布的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落户中国。竞争这个赛事时,按照规定搞几年洲际赛才能申办,我们就跟他们讲,你这个运动要扩大,最重要是在中国,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文化的发展靠演出,那体育的发展靠赛事,赛事来了运动员才能上来,职业运动才能发展,才可能会促进中国职业车队的建立等等,后来就拿下了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这是亚洲唯一的世界最高级别公路自行车赛事。今年初我们跟国际篮联签约,成为篮联未来17年的唯一商务合作伙伴,拥有四届篮球世界杯,包括2019年要在中国举办的世界杯的所有商业开发权,那时候我们再卖,看谁出钱多就把相应权利卖给谁,这就是我们体育发展的一个做法。
其次,开展国际产业并购。国际体育赛事基本产业格局、相关公司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完善,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要获得这个领域的话语权,经验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几年前想明白一定要买一个相对大一点的体育公司,帮助我们获得经验,所以三年前花了10亿欧元并购了欧洲最大的体育公司盈方。其实万达的体育产业就是始于那个时候,并购以后就知道体育产业怎么发展,从而建立体育产业的人脉关系,赛事组织的经验等等,再通过他又接连并购了美国的WTC,法国的拉加代尔,这一系列并购下来,我们开始逐渐把国外优秀赛事挪到中国来,在中国落地,就这样通过并购使万达体育产业发展起来了,而且今后我们还将把国际体育公司并购作为万达体育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来抓。现在还远远不够,好多优秀赛事都在别人手上,你是弄不来的。比如说网球,大家都喜欢,中国还培养出曾排名世界第一的女子运动员,但网球五大赛事都掌握在别人手上,所以我们还得继续在这个方面发展。
再次,引进重大国际赛事。中国体育赛事少,那怎么做?我们自己从头开始做可不可以?可以!但培育一个赛事要花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比方说足球,中国现在就没有重大国际赛事,曾经在80年代有过一个邀请赛,非A级赛事,叫做长城杯,但是打了五年以后就没了。现在中国国家足球队除了亚洲杯和世界杯预选赛外就没有什么比赛的机会了,就是想跟对手过招都没机会,怎么办?你说这种比赛等得起吗?等着我们自己把一个比赛慢慢从头做,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搞起来。所以我们就跟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各大洲足联商量,再向国际足联申请,在中国搞一个中国杯,邀请各国国家队来比赛,这样我们就可以跟高手过招了。但我们也不能邀请最高的高手来,怕一下把信心给打没了,所以我们只引进“相对”较强的队来参赛。
再比如说“环广西”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我们是和国际自联把关系搞好,获得授权。而且一个最大的好处,凡是新建立一个赛事,IP都是我们自己的。像我们国际足联亚洲区的转播权,十年一签,十年一谈,再来一个高价就很难受。所以我们一定把引进赛事,创立万达自己的IP赛事作为主力。我们收购了美国WTC,世界上最大的铁人三项公司,今年已经在中国举办两个赛事,明年还要再多举办几个赛事。我们刚刚跟国际羽联签约,成为未来二十年独家商业合作伙伴。基本都是这个打法,逐渐把重大体育赛事落到中国,通过这种落户万达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万达将来做到十到十二个赛事,每月都有体育赛事,这个价值就非常高了。
最后,体育公司持续盈利。为什么要专门讲这一点?不管你怎么说,既然叫体育产业,盈利就是公司的最主要目标。当然这个盈利的途径来源是有讲究的,就是取之有道,但是不管怎么样你要盈利。
现在很少有俱乐部实现较大盈利,不管什么球类。NBA是很盈利的,但是NBA的各个俱乐部也就是勉强收支平衡。足球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在欧洲一个足球产业超过了其他所有体育产业运动收入之和。男足世界杯的收入远远超过奥运会,大家知道吗?一次世界杯的收入就是60亿美元,每届还在增长当中,一个欧洲杯收入40亿美元,体育产业是非常好的。欧洲俱乐部你去看一看,盈利的很少,最多持平,弄不好股东还得再贴点钱,所以我们是“不看面子,只看银子”,热热闹闹的事当然也要搞,但是热闹还要能赚钱才行。所以俱乐部我们象征性地在做,但是不把这个作为主要方向。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个?大家不理解,以为体育产业就是搞俱乐部,这个是大大的错误。体育产业主要是搞赛事,和从赛事延伸出来的赛事经济,商业、传媒等等,这才是真正的体育产业最主要的方向。
-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建议
- 下一篇:对高考改革的建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