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创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创产业市场分析

篇1

一、文化困境与商品化质变

“文化”是人类对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表征;而人们则指称那些依循着时间的脉络延续与传承下来的东西为“传统”。虽然学术界已有诸多对“文化”定义的说法,但仍有必要在此阐述笔者对于文化定义的看法:文化是一群人经由行动所产生并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与互动合作模式,并以此经验为依据所开展出来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有形与无形的符号系统,也就是说“文化观念”就代表了一个族群的“价值观念”。

文化的存在必须与时代的演变与需求起到互动作用,所以传统必然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此现象可称之为“演变中的传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生活要求的变化脚步太快,而具有传统生态的文化社群消化这些新东西的速度太慢,甚至根本来不及消化,所以文化出现了断层。全面的现代性与现代化所揭示的是一种持续变迁的精神,并与过去决裂及对于传统的疏离,传统文化因此失去了现实价值的有用性,缺乏需求性,因此无法与当前的世界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相抗衡。尤其是那些曾经属于民俗的、非主流的文化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文化产业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娱乐传媒产业的一部分,而所谓的文化产业包含电影、广播、电视、出版和音像制品。将文化或文化遗产作为产品的两个根本矛盾的观点是:一方面,在商业上,文化产品被视为和其他产品相类似的娱乐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被视为一种传递价值观、想法和涵义的财富,是一种社会传播的工具,它有利于维持、推广特定社群的文化身份。以上的看法,显然窄化了文化内涵。

姑且不论新文化被如何界定,不容讳言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物质发展与各种思想、行为等多方面“价值观”趋向“全球化”的同时,新的地域文化也不断相应产生。区域性文化的生成、延续与发展不仅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更与人文环境紧密配合。

二、群集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现象

基于重新获得重视、创造文化新价值的需求,在全球各地兴起一股文化产业群集化的园区或发展基地形态经营的趋势,试图透过群集的整合力量发扬文化、创造市场,以获取新的文化经济力量。此构想固然美好,却仍存在疑问:群集是否就必然能创造足够力量?文化真能透过群集扩大影响力吗?文化产业如何界定?群集的操作和效益有没有一套准确的事前评估方法?事实上,群集具有创作和商业两种类型功能,就创作而言,群集可发挥彼此砥砺、刺激创作的效果,其作用是相对缓慢的;商业功能则是现今大多数政府和企业的期待,希望透过丰富文化创意内涵来创造经济机会,这个目标讲求的是速效。过往对群集式创作的讨论已经很多,而商业功能文创群集的落实仍众说纷耘、尚在摸索,我们对文化商品化质变和其群集趋势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应当先予深入探讨。

从商业价值做评估的主要理由在于,商业和文化创意在行为上有极大的不同。如前所述,文化的产生相对缓慢,商业却是快速的;文化创意本身可能是适合独享、不受周遭影响的,商业的成功却需要倚靠市场的聚集才能提升经济机会。因此,以商业目标为主要考虑之一的文创群集基地,必须经过一套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不同的商业性评估后,才能导出文化商业价值的评估。到此时,文创群集基地内涵的选择,不再纯粹以文化意义本身的重要性来决定,还须加入其对市场是否具有吸引力,或必须创造产生吸引力的方法,甚至不得不有所取舍。换言之,在流行的文创群集基地设立风潮下,文化将产生快速且数量庞大的新创与舍弃。因此,在发展策略上,应以创造新的科技文创特色为主要策略,打造一个崭新但包含既有传统的全新文化。其孕育素材,正是基地所在处的传统精神、文化、产业和观光或科技实力。

以我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台湾馆为例,它目前已经落户台湾新竹,将以“产创园区”形式重新运营。世博台湾馆本身就是一个结合多样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创新型主题文化展馆。在整个产创园区中,同时规划了突显新竹及台湾的文化创意,并与台湾馆既有意象相呼应的精品文创展示商场、特色文创主题餐饮、互动科技展示和体验式文创孵化基地。这个新文创群集基地的设计面临很多挑战,既结合多个专业领域,又包含传统文化创意的转型变革,以达到促成文化培养、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目的,是经过有系统的市场分析、效益主题发掘、商场规划和文化主题确定,及营销筹资方法研究而成的,与传统文化缓步发生截然不同,更非一般文化和经济专属科目所能独力做到。

从以上文化产业困境、需求和案例反映出几个未来发展机会:

1.地方特色及文创产业势必需要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观光资源结合,尤其是在一些具备打造国际观光景点条件的地方,可以吸引消费采购力高的国际观光客来扩大所在地文创产业的经营绩效,并协助相关业者走向国际市场。

2.透过文创与科技产业彼此间的交流,有机会在科技文创方面做进一步整合与应用,开发兼具文化与科技特质的新型文创商品,甚至跳脱传统工艺品范畴,成为流行时尚产业。将文化创意经济价值有效发挥,成为传统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蜕变的契机。

3.对于较难以创新商品化的文化传统产业,如地方美食、食材等,可以透过文化氛围环境营造、科技应用导入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文创美食风格,吸引国内外游客消费,成为文化群集基地另一个创新文化形态。

4.经由导入专业化的管理及精品化行销,加上国际观光客集中采购所创造的消费氛围,文化群集基地有机会协助地方传统文创与科技经济发展。

5.由于多数文化创意业者并不具备经营专长,或缺乏商业化资源,透过前述具有商业化市场分析、运营单位的辅导和管理,将能够协助这些文化创意业者弥补其不足,并且经由文化感受、传播与消费享受的综合价值,达成互相带动效果。

6.对一些希望导入文化或创意作为其产品或销售元素的非文化创意企业而言,文创群集基地中有足够的商品与文化创意可供选择,部分商业也可以此类型具消费功能的基地为验证场,测试大量商业化可行性。

三、在商业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维持

从现实角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不质变的文化。所差者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质变程度替代了多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或者说有多少新文化进入了主文化圈并融合于其中。文化既已往商品化、商业化和群集经营形态发生质变,如何维持其中文化内涵将是长期运营必须注重的核心问题;虽然世界价值体系笼罩在消费文化的宰制下,然而,在当前全球化之下所产生的各种各样新的地域文化,仍是由传统的“人文”为基石建构起来的。

传统中各种有形、无形的媒介文化被现代化进程一点一滴地淘汰,但我们仍可以将“传统”与“文化”通过现代世界能够接受的文法展现出来。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以“重塑形象”“创造价值” 与“文化精神扩展”作为策略。文化的起源基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与适应方式,因此评估生活环境并改变与调整生活方式,就成为文化取向的第一选择,所以我们不应该存有哪一种文化比哪一种文化更优秀的观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发展不应该只以维持中国文化的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为主导,所谓的文化多元必须建立在尊重“选择”的自上;没有人有权力决定某一类人应该怎么样过生活,而应该以世界为前提,寻找对世界有帮助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予以发扬。这样的思维模式与从前的如何复兴与保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发现世界的缺陷并以传统文化来填补,这样文化的价值才有发挥的空间,并且跳脱由自身维持自身文化的局限。

对于文化的变革议题,必须认识到所谓“变革”,不论是自愿的或是被迫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首先意味着“传统”的接受或容忍。因为“变革”是基于某种定义上的“外来文化符号”,并以符合其生存需要为前提,最终达到“适应”目的,因此所有的改变都必须符合当前我们所身处的商业化、市场化和技术化的大环境之下。许多地方文创基地发展时,相当排斥这类“变革”或“外来文化的侵略”。事实上,倘若外来文化不符合生存需求,那么也不会出现“变革”,也就不会有“文化侵略”的说法,更不会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若是以“文化观念”是“价值观念”这样的命题来看待“变革”,文化的改变就是因为需要、由于交流成长而发生,它或许和传统不同,但却是新元素带来的新生命,是文化精神的延续,在商业化过程中亦是如此。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内涵存在的形式就像一张蜘蛛网,彼此间相互制衡也相互影响,在创意与商业化过程中,必然同样面临矛盾、冲突和反复地消长。例如中国文字经过几次改为拼音文字的争论,甚至当计算机普及时,对于汉字不利于数据输入的论调使汉字面临“落后的文字”的说法,然而积极创造、研究、开发与运用汉字的优势,探索汉字在结构上、思维逻辑上与新科技的内在关联,并以此得到汉字在数据处理、思考学习、大脑开发及有助于智力均衡方面有优于拼音文字之处,自然增强汉字持续存在的条件与优势。这是一个合乎理性且印证文化内容优秀的成功案例,我们不能将某个文化的丧失归结为商业化所致,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自身文化的存在价值与合理性并提升自身文化的优越性,使它不因为商业化等目的性扩展而丧失其价值。

四、新文化创意时代学术单位的角色

为了延续文化精神,文化创意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要深入了解文化精神及其创意演化过程,否则就只是一般的商业创意。然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此类研究能量,学术单位以其充足且全面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的研发人力,在无获利压力、时间弹性较佳之下,可累积更多文创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投入文化创意的人才与技术后盾;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术单位的确缺乏实务化及商业化能力与经验,使得部分研究与开发和社会发展方向脱节而被弃置,成果未必能付诸实施。

求取学术研究价值最大化,在相当比例层面上可导入企业合作关系。以台湾的做法为例,很多学术研究单位成立产学合作中心,或在设计中心具备产学合作功能;而合作内容依其性质原则上分为“产学计划”“服务性检测与调查”“人员训练与讲习”“专业咨询或诊断”“技术移转”等五种方式。

这五种合作方式中,“产学计划”是指接受民营事业机构与政府机构委托研究开发之项目研究计划,也是深入进行共同或委托具体文创开发的合作,这是教育单位吸收企业经验、企业利用学术力量量身订做所需项目的最佳方式。“产学计划”和“人员训练与讲习”在产学合作方面是扎根型的项目,其进行时间通常也较长,许多时候企业已然具有部分成果或成见,或希望速成,此时学术单位所拥有并累积的庞大文化创意资源,就成为企业可依赖并调整其既有成果的必要支持。

透过这些共同产出和资源支持,学术与企业均得以在文化创意发展上,进一步掌握以文化艺术语言、艺术社会学等观点诠释不同文化与商业新趋势的融合能力,扎实并快速反映文化和时代变迁与价值延伸上的新表征。

结语

关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可以从认识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把文化当作一种资源这两种概念综合起来进行:

1.认识文化自身的价值,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以持续传承的理由、意义与价值。

2.把文化视为一种资源,积极开发与创造符合现代的有用性并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与认识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

篇2

“大盘上涨,潍柴动力(000338.SZ)上涨当然正常了。”一位分析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潍柴动力业绩良好,前期已经处于价值低估,其上涨也实属情理之中。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行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国内重卡发动机生产的龙头,潍柴动力在行业内已经具有垄断地位,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壁垒,想进入者的门槛已经提高。因此,潍柴动力的优势毋庸置疑,与此同时,公司未来几年的稳定增长仍会持续。

重卡发动机龙头地位难动摇

“价格基本上就是他们说了算,由于潍柴在重卡发动机的龙头地位,因此有很强的定价能力。”2月16日,中投证券分析师邓学向记者表示,在重型卡车的迅速发展时期,潍柴动力是受益最明显的公司。

“过半以上发动机都要到他们那里拿货。”邓学分析师说,随着需求旺盛,2010年上半年,潍柴动力甚至出现了产能紧张。在重卡发动机方面的龙头地位,使得潍柴动力不用担心销售。

光大证券分析师于特认为,2010 年公司销售各种发动机55-60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40 万台左右,市场占有率近40%;5 吨以上装载机发动机十几万台,市场占有率超过80%;大客车发动机4 万台左右,市场占有率达50%。潍柴动力在发动机领域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消费升级,重卡仍将快速发展。邓学分析师认为,消费带动了物流需求,卡车由于有轻便和灵活的特点,还是很重要的物流工具。

东方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秦绪文表示,从公路货运类重卡需求看,随着国家治理超载力度的逐步加强,运输户将有动力通过更换大马力、大吨位的重卡产品以实现运输效率的提升,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将带动重卡产品销售结构上移,行业增长模式以粗放式的数量扩张为主开始进入内涵式增长的阶段。

而潍柴动力的大马力发动机、更多挡位变速箱组成的动力总成较好地迎合了公路货运行业的新需求,具有领先技术优势与先发优势,将明显受益于重卡行业技术升级的过程。

随着潍柴动力在发动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壁垒,后进入市场者很难与潍柴动力相抗衡。尽管近几年竞争对手逐渐增多,但公司已经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与规模优势,加上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与使用经济性,拥有最完善的服务网络,秦绪文表示,重卡发动机的龙头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被撼动。而随着12升发动机、12 档/16 挡变速箱销量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公司在重卡产业链中的地位及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工程机械发动机成为新动力

“不仅仅是重卡发动机,工程机械一块也有比较好的增长。”2月15日,潍柴动力有关人士向记者如是表示。

事实上,公司工程机械类发动机占总销量的比重超过20%,主要下游产品为5吨装载机,市场份额达到80%左右。由于需求旺盛,在2010年上半年,甚至出现要不到货的现象。与此同时,2010年上半年由于产能紧张,公司工程机械类发动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至73.2%,不过公司目前已通过技术改造、工艺规划等多种措施提升产能,有望能满足未来1-2年的生产需求。

东方证券秦绪文分析师认为,2011年1000 万套保障房的开工将很大程度弥补商品房投资的下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区域振兴规划带来的基建投资将逐步落实,预计工程机械下游需求增长仍将维持在15%以上,产能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公司抓住下游旺盛的机会,工程机械类发动机销量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绩提供显著支撑。

与此同时,潍柴动力的产品线将进一步扩充。公司目前产品主要集中在 8-12 升发动机,未来将开发5-7升市场,主要配置中小挖掘机市场和中小客车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主要客户进行试用。

市场认为,中小功率发动机的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但可以为公司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大幅提升产销规模,降低公司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总量。

中金公司认为,潍柴动力的现有业务优势支撑多元化发展,中长期发展值得期待。往后看,公司现有重卡发动机业务能提供强有力的现金流支持,同时管理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其向工程机械发动机、船用发动机等领域的多元化以及出口有望取得成功,中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业绩增长有保证

2月16日,中国重汽(000951.SZ)公布1月份产销报告。重型卡车产量同比增加10.70%,销量则同比增长73.83%,超出预期。在此消息刺激下,当日中国重汽大涨7.87%。

在重卡销量大幅上涨,下游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生产重卡发动机的主要厂商潍柴动力的产销也将大幅上涨。邓学分析师认为,重卡发动机行业的库存一般很小,一般是一个月一定,基本上是“以销定产”,因此,潍柴动力的产销也将超出预期增长。市场分析认为,1月份,在下游需求较旺以及企业和经销商补库存双重拉动下,重卡产销均同比明显增长,销售旺季提前到来。公司凭借较高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将成为重卡产销超预期的最大受益者。2月16日,潍柴动力的股价同样大涨4.78%。

2月16日,潍柴动力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1月份的产销确实比较好,不过,他以年报即将公布为由,不方便透露更多的信息。

而在之前公布2010年公司业绩预报中,潍柴动力的业绩同向大幅上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达75%-105%。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攀升,从而带动公司主营产品业绩同步大幅提升。

未来几年,公司仍将受益于市场需求量的攀升。而随着产量的扩张,潍柴动力的利润增速将超过主营收入增长的速度。

东方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秦绪文认为,公路货运类重卡产品高速重载、轻量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更新需求旺盛,因此预计2011 年重卡销量仍可实现10%左右的增长。潍柴动力作为重卡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工程机械发动机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盈利增速将明显高于整车,并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篇3

3月19日,SAP在北京举办新一代产品会,宣布面向中国、印度、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亚太国家正式推出基于SAP HANA 的商务套件(Business Suite)。“这不仅是一个更快的数据库,而是通过在单一内存计算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分析和业务交互相结合。”专程与会的SAP亚太及日本区企业应用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柯德泰(Tom Kindermans)指出,“它将从根本上颠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企业间的交互方式。”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是继SAP此前在 上海成立“合作伙伴创新中心暨SAP联合创新研究所”后,又一重磅动作。SAP直言,选址中国是源于中国作为整个亚洲市场增长的引擎地位。正如SAP联合创新研究所全球副总裁艾克赛尔·赛雷克(Axel Henning Saleck)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与全球息息相关的创新之源。”

此外,SAP中国市场在2012年的收入规模约占整个亚太区的1/4。为此,SAP总部期待今后2至3年内,中国市场收入能进入全球区域市场国家排名前五。

但实际上,中国市场形势并非完全如SAP预计的乐观。根据此前的多份券商报告透露,“随着宏观经济下滑,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出现疲软态势。”虽然2012年前三季度A股50家软件公司营收达到301.56亿元,同比增长9.94%,但净利润却下滑16.6%降至23.99亿元。SAP副总裁、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与渠道发展总经理潘应麟透露,SAP将针对消费品、行业制造、高科技、零售、汽车、化工6个行业进行重点推广。

世界数据库市场上,SAP与甲骨文等老冤家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息。2012年,各大公司纷纷推出相关产品抢占数据库市场。据IDC公司2012年的报告显示,甲骨文拥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将近50%的份额,而关系数据库管理是数据库最大的单个市场。

两个SAP

当SAP创始人哈索在2010年提出数据应摒除硬盘时,业界并未预料到这家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牌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会再次迎来事业巅峰。

2011年,SAP推出新一代平台SAP HANA第一阶段产品,宣布“可以替代传统的商业智能系统”;2012年,SAP第二阶段产品——基于SAP HANA的Business One,声称“可使中小型用户放弃传统的数据库”。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迅速飙升到4亿欧元——这使HANA成为“SAP公司发展历史上产品收入增加速度最快的一款产品”。

受惠于HANA产品出色表现,SAP股价水涨船高。到2013年3月,公司市值创11年来的新高——926亿美元,并超越西门子成为德国市值最高的企业。

和全球市场反响类似,SAP中国的业绩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2年,SAP“在中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业绩增长”。

然而,更引中国产业界关注的却是SAP中国频繁地走马换将。2012年3月,SAP宣布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离任。作为在SAP服役超过15年的老将,芮祥麟的突然离开引发各种猜测,而SAP给出的“常规内部审计的结果”答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值得一提的是,与芮祥麟一同辞职的还有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周越亭、SAP中国研究院副总裁王华、SAP全球高级副总裁罗伯特·维曼(Robert Viehmann),以及云服务全球副总裁王天扬(OliverWang)4人。

10个月后,SAP中国再次遭遇高层地震,SAP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萧洁云转任SAP中国企业发展职务,其位置由亚太COO纪秉铭(Mark Gibbs)暂时接替。此外,负责华东大区的SAP副总裁徐辉也宣布辞职。

和之前一样,SAP同样未透露原因,业界猜测和SAP中国业绩增势放缓有关。在该年财报中,SAP仅用“稳健增长”描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寻求增长

虽然中国高层连续离开,但SAP在北京推出面向整个亚太市场的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SAP HANA商务套件,并且是在SAP中国总裁缺位的情况下推出,这也显示出SAP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并且,这是一个月内SAP在中国的第二次大动作。

3月初,SAP宣布在上海成立“合作伙伴创新中心暨SAP联合创新研究所”,开创SAP与合作伙伴的全新合作模式。SAP联合创新研究所全球副总裁艾克赛尔·赛雷克表示,“通过与本地及全球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的特定需求。”

“中国已经成为SAP全球布局的重点。”有软件行业分析师告诉《IT时代周刊》。SAP联席CEO施杰翰(Jim Hagemann Snabe)也坦言,“对我们来说,中国市场将变得与美国市场同等重要。”

财报显示,SAP 在2012年的税前利润为28.26亿欧元,较上年同期的34.39亿欧元下滑18%。来自软件和软件相关服务的营收预计增长11%至13%,低于市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4%。

柯德泰向本刊记者坦陈,“SAP非常重视作为亚洲市场增长引擎的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市场的发展和投入。”他指出,SAP中国员工数已经接近4000人,并且还将继续扩大,SAP总部希望中国区业务在未来2到3年中挤进前五,超过SAP在日本的业务规模。

虽然SAP已经是国内管理软件份额最大的企业,主要收入来源仍集中于大型客户。统计显示,SAP在中国的软件收入中超过50%来自国有大型企业,其余40%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和机构。

老对手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企业数据正在以平均55%的速度逐年增长,并成为全球IT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0年全球大数据以及相关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市场为32亿美元。IDC预计,2015年整个市场将超过170亿美元。

觊觎这块蛋糕的自然不只有SAP一家。在数据库市场上,SAP从过去到现在的最大竞争对手都是甲骨文。后者至今仍是全球最大数据库提供商,市场份额高达40%,比排名第二的IBM高出两倍。

当SAP HANA成为该公司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产品时,甲骨文也推出了同级别产品——第四代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 X3,其“面向所有数据库工作负载的战略平台”的定位正是对德国产品的回应。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还意味深长地表示,“SAP拥有一种内存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比我们所提供的产品略微小一些。”

SAP技术与创新负责人兼首席技术官史维学(Vishal Sikka)则笑着回应道,“我的小姑娘HANA出去跟甲骨文干架了,她一定会把甲骨文的数据库当成鼓来敲。”两家数据库巨头的高管在唇枪舌剑中,凸显了双方对市场激烈的争夺。而SAP在中国的相当部分行为,都可以看到甲骨文类似的动作。

柯德泰告诉《IT时代周刊》,希望在未来5年利用IT技术帮助中小型企业业务再增长、再发展,“将针对消费品、行业制造、高科技、零售、汽车、化工6个重点行业提供包括23个应用场景重点推广”。

实际上,甲骨文也做着同样的事情。2012年7月,甲骨文总裁马克·赫德带来“中国增长计划”,宣布在加速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创新技术支持企业转型和大力培养本地化人才三个领域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此外,配合中国“十二五”规划,甲骨文将大力增加在中国的分公司数量,使业务分支机构覆盖中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甲骨文中国公司负责人还透露,约有50%的SAP中国客户会同时选择绑定甲骨文“有着稳定口碑的专业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IBM在2012年4月了一款新产品PureSystems(专家集成系统),宣称除了将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能力全部封在一台设备上以外,其内置的一系列商业智能程序还能进行大量的信息分析,处理不同行业领域的复杂问题。同年年底,微软也新一代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几家数据库巨头提供的都属于“硬件+软件+数据”整体解决方案,“在软硬件一体化战略的大趋势下,他们之间的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篇4

关键词:南阳;玉雕;现状;产品开发

基金项目: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青年项目,课题名称“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编号:QN201202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9日

一、独山玉产业现状

(一)工艺粗糙、精品甚少。好的玉器从原料加工到最终完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以至于好的玉器价格能动辄上百万。从玉器的制作过程来看,它具有技术工艺复杂;耗费工时多;生产周期长;原料稀少、昂贵;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举等特点。因此,玉器的成本高,这从本质上就决定了玉器应归属于高档商品。玉器属于特殊商品,主要是供人观赏和收藏所用。一件玉器作品有无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决定它有无存在的意义,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南阳玉雕业历史悠久,也出现了很多精品,如一代宗师仵永甲的《济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件应文的《双层转动花薰》、张克钊的独玉《妙算》、仵金满的《白菜》、《九龙缸》,魏玉忠的翡翠五环炉》、刘国皓的独玉《山行》等一大批名作名品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仵应文的水晶《大威德力士明王》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仵海洲的《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长期收藏。但多年来整体南阳独山玉件粗制滥造,缺乏精雕细刻;如加工中省去中间环节,不抛光;将极其低档的大理石、玻璃等加工成粗糙的玉器而大量低价抛售,等等。以至于南阳独山玉产品给人以工艺粗糙、款式陈旧的印象。

(二)市场混乱、恶性竞争。南阳是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集散地,并形成一个个大的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玉器经营商户达9,000多户;绝大多数玉器是商户自行加工自行出售,省去中间环节,以至于商户将价格压到最低;南阳地域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充沛价廉,绝大多数玉器出自农产,玉器生产成本低;“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在玉器交易中比较广泛,以至南阳市场上的玉器在全国价格是最低的。这种普遍而又长期的市场恶性竞争现象,扰乱了整个南阳乃至全国玉雕市场。

(三)缺乏重视、品牌滞后。“南阳独玉”在国内外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比起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等品牌而逊色了许多。这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未将玉雕产业作为南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以至于缺乏统一有力的支持;二是由于南阳玉雕业以个体经营为主,未形成合力之势,加之地处中原,人们思想保守消极、管理困难,且不注重对外宣传,从而影响了“南阳独玉”品牌的塑造;三是由南阳宝玉石协会主办的在全国最早颇有影响的“全国宝玉石学术研讨会和展览会”以及镇平县政府主办的“镇平国际玉雕节”,由于政府及主办方没有真正将其视为“南阳独玉”对外宣传和品牌培育的平台,举办过几届后便销声匿迹了;使“南阳独玉”品牌滞后。

(四)缺乏调控、原料枯竭。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雕业所使用的原料,是高贵的玉石材料,它在自然界分布有限,且是不可再生性资源。玉石由不同的人加工,其艺术价值迥异,有的可能价值连城,也有的可能成为废品。所以,玉石这种稀有的一次性资源,不该允许粗制滥造,对于玉石矿更不能狂采乱挖。长期以来,南阳地区对独山玉过度开采,政府未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对独山玉资源进行长期规划和宏观调控。昔日闻名遐迩的南阳独山玉的黄金时代也是昙花一现,现在独山玉的存量已经很有限。

综上所述,为振兴南阳传统玉雕行业,使之在新形势下散发出新的光辉,本人认为南阳玉雕行业可实施以中国玉文化为基础,以改制为突破口,以创名人名品、建四品为核心的总体发展战略,产品应定位于四品,即“精品、珍品、极品、礼品”上。用珍品、极品创品牌,用精品开拓国际市场,用礼品使名贵玉器走进奔向小康的平民百姓家。玉雕工艺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观赏性的艺术品(纯装饰品),另一种是实用性的艺术品。其实,实用性的玉雕工艺品的普及面和销售量是最大的,也是南阳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开发保健玉器、礼品市场,使名贵玉器走进平民百姓家,才能使南阳玉雕业有飞跃发展。

中国人喜欢的玉器珠宝,不仅仅是皇室达贵和老外的专利,现在平民百姓也有能力可以把玩了。健身球、保健玉枕、磨面如意、生肖辟邪挂件、芳香药玉等,以实用性、观赏性和药理性多种功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玉器进入平民百姓家,正成为当今消费的新时尚。玉器礼品化是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但合理的市场定位是成功的关键。南阳玉雕厂曾以吸引中国的消费者和海外一般旅游者为市场拓展重心,开发了低至二三百元,高至万元以上不等的玉器,这样既能满足普通百姓自用,也能满足作为馈赠和纪念所用。

因为玉石含有多种有效的微量元素,玉如意具备养颜、美容的优点;玉枕对头疼、头昏有特殊疗效;芳香药玉已制成镂空坠型,内中可根据不同病症,中置养心宝、宁神宝、宣肺散等多种中药,既可放置在居室,也可挂于身上,美观且实用。这样,物有所值、一物多用,玉器的实用性很巧妙地植入到了观赏物中。

二、独山玉产品开发策略

玉雕珠宝行业是一个历史渊源的传统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玉器的材质、工艺、艺术性、文化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玉器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迫使玉雕行业对玉器产品的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根据市场区域开发新产品。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前,需要对市场区域进行综合全面的调研,不同的地域人们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性格等都不一样,只有在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发出品种规格、外观、性能、包装、价格上适应或满足各类对象的特殊要求,适销对路且具特色的玉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根据材料特点开发新产品。“石之美者为玉”,古人对玉石早有定义,但是现在很多人对玉的理解还是仅仅局限于翡翠和传统的软玉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我们在玉器材料选择时,也应该打破局限,打破旧的观念,只要具备“美观、稀少、稳定”这三个要素即是好的玉器。

南阳独玉以透明的翠绿、蓝绿、天蓝色的为上品,次为其他颜色,多色及杂色玉石。独玉品级按工艺要求、用途与质地、颜色、块度等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等级。除了南阳的独玉,还有辽宁的岫玉、新疆的和田玉以及缅甸翡翠等国家的玉石材料,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会有千差万别。目前,南阳玉雕行业经常使用的玉石材料种类繁多,少者有几十种,选用新材料领域还将很广阔,而且还可互相组合、嵌拼,也可以金镶玉、银镶玉、玉和景泰蓝、玉和骨材、牛角等组合,开发出绚丽多彩的玉雕工艺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三)根据不同需求开发新产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多种多样,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人的需要不断地产生和发展。一种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无限性正是社会发展动力的源泉。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层次需要,必然要以具体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并形成相应的营销市场。因此,根据人们需求层次的不同来开发新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将消费者的新产品提供给市场,将是振兴南阳传统玉雕行业的突破口。南阳玉雕业前程是美好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领导,要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要以先进的思想观念来促进玉雕事业的发展。开拓创新,不断创制出适合不同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的玉雕工艺精品,放眼世界,面向国际市场,南阳玉雕行业一定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昶,申柯娅.中国玉雕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2.2.

[2]钱振峰.上海玉雕行业的现状和产品开发[J].中外轻工科技,1999.5.

篇5

随着一批批掌握新技术、新工具的新生代创业者登上商业舞台,随着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环境的日益成熟,一批批新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商业生态。

总理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呼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当然,总理讲话能否激起全民创业热情,仍是未知数。但所谓的“全民创业”似乎也不够现实,但对于创新而言,“人人创新”却是一件好事,也是每个人通过学习可以去尝试的。

创业是一门功夫一门学问,不是光有热情就可以。还需要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知识和理论的装备。根据美国统计数据,创业最高峰年龄段为35-45岁。

长江商学院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廖建文分析说,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是“拣钱时代”,现在这个时代的创业就是“激情时代、找钱时代”。创业者从机会导向走向能力导向。

在他看来,以往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10%,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会变得多元化。而当经济增长回到5%、7%的时候,很多多元化的企业将回归主业。中国过去20年干了英国用70年做的事情,但是这种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能源为代价的。未来,当经济增长率回到7%,意味着很多行业剩余能力将被挤压掉,所有行业将回归主业。从创业角度、公司经营角度讲,时下是中国企业专注时代的开始。

中国能否借助“大众创业”来推动“万众创新”,进而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一个带有挑战性的话题。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据统计,在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产,5年以内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中又有80%破产。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发现,第一次创业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34%。

天使投资人、4399游戏董事长蔡文胜坦言,人们总是看到成功者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准备充足,如果靠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去创业,往往碰到困难就退却。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条,创业只是其中一条,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创立两年融资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厕所用6分钟搞定永远也花不完的钱的故事,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故事,几乎肯定是吹嘘的,即便不是吹嘘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运儿,即便跟你吹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幸运儿,也不等于你会是下一个幸运儿。

很多企业在成功后宣传时会下意识地杜撰很多“英雄壮举”,这当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确实不足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装”自己的心理。但其实这是最害人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称的方式去做,基本上会“死无葬身之地”。

在美国,Facebook(脸谱网)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创业之初就收获PayPal前CEO彼得・泰尔的天使投资,还可以找到很多人给他做顾问,甚至可以飞到纽约见一下时代公司的总裁,这都是因为美国有利他主义的文化,有天使投资的文化,也有成熟的产业链,可以帮助创业者创业。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如此幸运,中国的创业环境更严峻。

提到拉卡拉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让人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创业,从最初的与《北京青年报》联合创办《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获得巨大成功到现在第三方支付巨头拉卡拉,十几年时间里他用创业活出了最灿烂的人生。在他看来,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来随机应变。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孙陶然分析说,创业者需要具备四个素质:一是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作命根子来做。二是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三是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四是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以创新思维管理创业

大家或许对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年轻有为的大学在校生窝在宿舍里开创未来;他们天马行空,掌握新科技,满怀激情,赤手空拳打天下;早早的成功让他们筹得资金,把令人称叹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他们雇用朋友,组建明星团队,世界无法阻止这些年轻人的脚步。

在报纸杂志上、在电影大片里、在无数博客中,我们听到的是成功创业家们的祝祷:有了决心、才智、好的时机,还有最重要的――出色的产品,你也可以名利双收。

一些造梦行业不断向我们讲述这样的故事,但它们大多只是个传说,我们听到的故事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全算得上是事后诸葛亮。事实上,在和几百位创业企业家的工作接触中,我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大都黯然收场。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创业以失败告终;大多数新产品并不成功;大多数新企业无法支撑到大展身手的那一天。

为什么新创企业以惨败告终的情况比比皆是?身为一个创业者十年有余,IMUV联合创始人及CTO埃里克・里斯给出了中肯的分析――

第一个原因在于好的计划、可靠的战略和深入的市场分析造成的诱惑。在早期,这些都是衡量成功可能性的指标。把它们也套入创业企业中去的想法令人难以抗拒,但是此路不通。因为新企业的运营当中包含了太多不确定性。企业还不知道谁是自己的顾客,自身的产品应该是什么。当情形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之时,未来越发扑朔迷离。老的管理方式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计划和预测只能基于长期的、稳定的运营历史和相对静止的环境,而这些条件是新创企业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原因在于,当目睹运用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摆脱困境后,一些创业者和投资人干脆就撒手不管,回到“想做就做”跟着感觉走的状态。人们相信,如果实施管理反而有问题的话,无为之治就是解决之道。

在他看来,新创企业的那种颠覆性、创造性和混乱的状况是可以加以管理的,或者确切地说,必须加以管理。这种说法看似有违直觉。多数人认为流程和管理枯燥无味,而创业则充满活力和激情。但是真正令人激动的是看到企业获得成功,埃里克・里斯为此还提出“精益创业”的五项原则:

――创业者无处不在。你不一定非要在车库里折腾才算是创业。在创业企业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创业者。

――创业即管理。新创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问世),更是一种机构制度,所以它需要某种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能应对极端不稳定的情况。

――经证实的认知。新创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产品、赚取金钱、服务顾客,它们的存在更是为了学习了解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业务。

――开发-测量-认知。新创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把点子转化为产品,衡量顾客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改弦更张还是坚守不移。

――创新核算。为了提高创业成果,并让创新者们负起相应责任,我们需要关注那些乏味的细枝末节:如何衡量进度,如何确定阶段性目标,以及如何优先分配工作。这需要为新创企业设计一套新的核算制度,让每个人都肩负职责。

通过创业去创新

鲸死后,它们重达30至100吨不等的尸体会缓慢而悄无声息地沉入大海深处,成为新的微观世界之源。鲸尸体可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滋养海底的动植物,形成包括数百种物种在内的复杂微观环境。大到食肉鲨鱼,小到硫代谢蠕虫,还包括“自然界的创新”,即此前未被发现的新型海洋生物,经过自然选择,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繁殖壮大。

活着的“鲸级企业”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培养创业生态环境――作为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作为消费者购买创新产品;还可以作为营销伙伴帮发展初期的小公司进行全球拓展。大企业与创业活动有必要共生共存――如果大企业没有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培育,繁荣的创业生态环境根本不可能被创造出来。

一般我们会认为,大型企业会没有创业精神,它们就像一只体态臃肿、步履蹒跚的恐龙,对改变充满恐惧。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刻板印象都是错误的。

大型企业不同于创业企业,而且永远也不可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像创业型企业那样富有创新精神,那样快速发展。它们不同之处是,采用不同的做事方法。

创业者的首要工作是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上反复贯彻“倾听-学习-行动”这个流程的话,就不可能达成目标。反馈循环的真正价值存在于当创业者用它从宏观视角来了解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的效果如何时。

篇6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营销管理 策略

电力企业作为服务行业与能源行业,自身发展的好坏,关系民生和国家能源发展质量好坏。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营销是企业重要的增长方式。电力企业必须在营销管理上花大力气,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运作模式,以创新为抓手,从而使自身能够在汹涌的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1 浅谈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电力营销简言之就是电力企业与用户形成供求关系,向用户提供的一系列满意、舒心的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快捷、安全的电力商品的活动。电力营销的目标为:快速反应用户需求变化,随时满足客户用电需要,建立企业与客户的良好业务往来,提升自身企业形象,拥有市场较大占有率等。

电力营销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决定着企业未来走向,注重营销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电力营销应该紧紧抓住法制为准绳,市场为导向,营销为手段,现代化为目标的四个工作理念,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以管理转向服务,从拉路限电到开放用电,从销售者转变为服务者,从保守的观念转变为积极迎接挑战的心态。

2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与不足

2.1 思想观念没有跟上市场发展

电力企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譬如规定最高限价,缺乏自由调整的空间,造成电力企业自身伸缩范围有限,无法准确应对扑朔迷离的经济市场带来的挑战,这样就造成部分电力企业缺乏勇于进取和积极开拓市场的精神,没有真正认识到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性,这样就阻碍了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进展。因此,只有真正的做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从销售者向消费者和服务者的转变,建立市场营销管理运行机制,才能壮大企业自身。

2.2 营销手段限制

虽然现在营销售电方式已经改变为坐收、走收、代收、预付费、IC卡充值、卡表购电等方式,较之以前有很大发展和改进,但是随着电力客户不断增多,造成了对电力市场供求、用电潜力把握的缺失,无法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设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营销的深入发展。

2.3 电力营销落后于用户需要

营销理念相对滞后。不能正确分析“客户满意”,即客户的可感知体验与期望值之间的关系。对电力客户的分析较少,制约了电力营销工作,同时也造成了电力市场一方面需求高,另一方面营销工作滞后。

电力企业缺乏有效的服务体系,缺乏对用电大户的分析研究,从而制约着电力市场前进道路,影响着电力营销。瓶颈的存在,形成了需求与结构的矛盾。

2.4 其它风险

电力营销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一:技术风险,营销管理系统设计上的某些缺陷,导致系统稳定能力弱。第二:操作错误风险,指操作员与系统维护员无意识、没有按规定操控带来的风险。第三:故意操作风险,指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利,故意篡改重要数据而引起的风险。

3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电力企业的营销应把握国家总体能源战略走向,坚持可持续发展,完成企业自身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的把握改革机遇,以商业、市政、人民用电需求为攻克点,完善服务体系,建立预警机制,以稳定工业用电为首要任务,积极的需求其他新兴能源替代品,把提高电力消费终端的市场比例作为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公益的双赢局面。

3.1 提升服务质量

转变观念,培养、树立电力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定期进行各项专业培训,建设高素质的电力员工,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方便、安全、快捷、优异的服务,来提升企业信誉度,扩大企业发展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占有电力市场。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加强电网改造,保障供电持续性,提高供电可靠性。依靠现代信息科技,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开创缴费新模式,如网上缴费、充值卡代缴、电费储蓄和银行带收等。制定规范的“一站式”服务,为用户提供报装与撤装及上门报装等多结构、多方式的服务模态,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做到对内不推诿,对外不搪塞,实现业扩报装流程畅通、信息共享、过程可控、提高实效,切实做到业扩报装“便捷高效”,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服务质量。

3.2 把握市场走向

市场是晴雨表,也是温度计。电力企业要发展,在营销管理策略上就应该更加注重市场的导向性。加强市场需求预期的研究,搞好市场预测与调查,是市场预测更加准确及时。同时,开发市场分析软件,做好市场的定期分析,全力开辟供电的新领域,提高电力资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寻求新的企业增长极,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大力开发新能源,积极寻找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发电替代品,这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推进电力企业创新步伐。

3.3 技术提升

电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然而绝大部分电能的生产是以燃烧煤炭等不可再生燃料进行的,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恶化,以可再生能源替代火力发电是必然趋势。企业可以在国家优惠政策下,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大做文章。同时,电力企业也应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有目标,有布置,扎实进行技术提升。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运用到营销管理的实际中来。总之,技术的改善,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同时还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4 规范自身管理

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调整公司内部结构,使之与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相链接。制定规范实用的公司章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营销管理,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建立高标准的电力销售队伍,对内增强员工素质,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3.5 深化典型带动、加强队伍文化建设

将企业文化融入管理,突出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宣贯,创新企业文化传播方式,通过企业文化普调考、新入职员工和业务骨干集训等形式加强全员培训。坚持统一规范与特色实践并举,文化引领与管理提升共融,推广实践中涌现出的标准化、创新性做法,把文化实践与智能电网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革、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融合起来,有力提升电网和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3.6 加大宣传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千里马也怕难遇伯乐。电力企业也同样需要毛遂自荐,加大宣传企业自身优势,吸引更多客户。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电力企业大可以高效、节能、快捷为宣传资本,增加人们的关注度,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在市场竞争上取得优势。

4 结语

电力营销管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也有它自身的特点。电力营销应该改变既有观念,回到市场中来,提升服务,把握市场,完善管理,加强科技建设,建立分层次多结构的运作模式,多管齐下,统筹兼顾,既要把握当前,又要考虑长远,综合施策,才能有效的促进电力营销管理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军.论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J].广东科技,2009,(6):13-14.

[2]杨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有效途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98.

[3]李晓辉.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创新机制[J].管理学家,2012,(19):490.

[4]任增伟.浅析电力企业营销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5]李自如,谭震,刘夏清.供电企业的虚拟经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篇7

一方面,全省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据6月18日第五届华中旅游博览会组委会透露,2009年,湖北旅游总收入为1004.48亿元,比2008年增长35%;另一方面,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在全国仍处于中游地位――2009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两组数据,十分清晰地勾勒出湖北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面对这一局面,正如湖北旅游局副局长胡礼鸣接受《鄂商》记者采访时说的:“考验和挑战依然严峻。”

受益“路效应”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开通,改写了武汉市旅游的历史。据湖北旅游局公开资料显示,高铁开通的第一个黄金周,武汉迎来200多个高铁团。7天时间内,3万多粤客密集抵汉,武汉旅游10年来首现“进”多于“出”局面。

3月,春暖花开的武汉,再次迎来高铁热潮。每个周末,都有多达2万人的高铁赏樱团抵汉,江城满耳皆闻粤语声,火爆态势一直延续至“五一”小长假。在“五一”节的3天时间里,武汉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高铁”热,是武汉旅游热的一个剪影。“高铁游”的井喷,也是湖北旅游多年发展积淀的一次集中爆发。

2008年,武汉市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明确要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确保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市长阮成发亲自调研旅游业,大手笔增加旅游投入。

旅游部门主动出击。高铁开通前,武汉两赴广州促销,以热干面、糊米酒、梅花、樱花为招牌,向羊城老百姓“吆喝”江城的美景与美食。

与此同时,武汉旅行社纷纷联合咸宁、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等地,组合推出了温泉之旅、三峡之旅、武当之旅和滑雪之旅线路,一个以武汉为集散中心,辐射至城市圈、鄂西圈的旅游网络迅速构筑。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武汉市接待游客30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分别增长32.31%和45.27%。

如果说武广高铁的开通,让武汉的旅游火了一把的话,那么,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开通,则令湖北另一个旅游重区――恩施自治州受益匪浅。

今年“五一”,短短3天,24.4万旅游者涌入恩施,同比增长2倍多,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690多万元,同比增长近4倍。

如此爆发式的增长,恩施首次遭遇。一时间,应对旅游高峰,成为头等大事。

这样的局面,一年前还难以想象。漫长的车程、崎岖的山路,让旅游者心生畏惧,旅游发展难有起色。

一年间,沪蓉西高速通车,恩施与武汉车程缩至6小时;恩施大峡谷大桥通车,大峡谷与腾龙洞间的距离缩短89公里;《夷水丽川》升级改版,吸引力不断增强。

恩施的变化,是整个鄂西发展的缩影。作为湖北旅游大美之地,鄂西尽管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GDP却只有武汉城市圈的64%。2008年,为统筹区域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宏伟构想,并将鄂西圈发展的引擎,锁定为旅游业。

随后,湖北启动“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两圈并进,双轮驱动,将鄂西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旅游品牌和旅游目的地。

鄂西圈启动之年,12个重点工程敲定,总投资达1222亿元。鄂西圈投资公司迅速成立,省、市政府和央企共同注资10亿元,搭建投融资平台。

如今的鄂西,沪蓉西、随岳高速先后通车,神农架机场加紧建设……一个高速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投资60亿元的武当山太极湖新区,投资6000多万元的随州博物馆,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改扩建……一批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吸引着国内外旅客纷至沓来。

2009年,鄂西圈接待游客58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8亿元,同比均增3成。

差距与瓶颈

交通的便利改善的湖北旅游业,但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等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较,仍存在着不少的差距。2009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位,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1位;入境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5位,入境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8位。以湖北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者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在中游地位,落后于旅游发达省份。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总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湖北旅游的发展。

国内旅游客源分布上,2009年,湖北省国内旅游客源以中南地区为主,占63.57%,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直接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国际旅游客源分布上,外国人占76.25%,港澳台同胞占23.75%,但在人均停留时间上,均不足2天,这使得湖北尽管在入境游客人数上多于湖南,但在入境旅游收入上却是不及邻省,留客难是湖北旅游亟需突破的瓶颈。

旅游产业结构仍不平衡。一是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景区游览、娱乐的比重。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51.54%,比景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17.61%高出大约34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更为明显,达到了约52%。旅游的核心部门――景区游览的收入比重偏低,在各项目中排在第五或第六位。二是购物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但与旅游发达省市3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21.43%;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18.3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交通优势度不高。全省公路覆盖密度已接近于旅游强省浙江、广东的水平,但全省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问题仍是湖北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游“游短旅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地发展的核心是树立独特、鲜明地有招揽性的旅游整体形象。湖北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有100多个,但缺乏比较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度较低。同时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初级性比较强,缺乏整合,缺少品牌。2009年,湖北旅游有长足的发展,“一江两山”的品牌效应初显,然而与知名强势品牌相比,在富有度、知晓度、效益度、扩展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外宣传缺乏力度,“湖北”名片影响力有限。一是营销宣传的资金投入有限,以至市场敏感度不够,营销成效低;二是营销宣传整合度较低,省内各县市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上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不利于全省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三是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多,缺乏科技含量。

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四是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

谋定而后动

找到了差距与问题的症结,就得对症下药。以湖北旅游局为代表的相关部门,已为湖北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构勒了这样一幅蓝图――

首先是构建湖北“大旅游”产业模块。以武汉为支撑,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把武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同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强强联合,实现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格局的创新,不仅需要加强省内相邻区域之间的合作,构建全省旅游产业模块,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省份实现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逐步建立信息交互机制,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

加快实现产业转型,谋求湖北旅游长远发展。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渠道,广纳各方资本。政府在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优化旅游投资环境,搭建旅游投资平台,促进投资的多元化,更多地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以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竞争力。二是结合消费结构的转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发特色旅游。三是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完善行业体制。通过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政策、建立产业发展保障政策等措施,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全省要以提高景区可进入性为目标,加大重点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湖北交通网络;要加快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和襄樊刘集机场建设,增开武汉直达境外的空中航线,使之早日成为辐射我国中西部的国家大型枢纽机场和航空港,提高湖北入境旅游的可进人性和便利程度。要引导建立一批度假型、商业型、会议型旅游高级饭店,并强化建设、提升一批星级饭店。同时,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家庭旅馆、汽车旅馆、青年旅馆和露营地,来适应散客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构建邮电、通信、网络一体化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塑造湖北旅游精品名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其次,要实施产品创新工程。一是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要有新的视野、新的理念;二是加强产品的系统集成。再次,要优化旅游品牌结构,形成以主品为中心,以精品、名品为重点,以新品为补充的中心辐射式的旅游品牌网络结构。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通过要加大对宣传的投入,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拿出一定比例作为旅游宣传专项经费。其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及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联动共赢机制,开展统一对外营销。再次,要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创新促销方式。通过媒体强力宣传和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多利用公共设施,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四是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五是有计划地开展省外、境外促销活动。

篇8

关键词:现代农林业、科技、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一)、葛沽现代农林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背景

1.全面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村城市化居住社区和农林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2.本案地处滨海新区与中心市区之间,具有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的天然条件,园区建设将以高科技为支撑,打造现代农林生态示范的核心区域和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平台,以产业一体化经营为手段,以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绿色生态环境和休闲服务产品为主要目标,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于一体,为推进都市型农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天津多年来一直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并提出“建设绿色天津,构筑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本案的园区规划建设紧密围绕“绿色、生态、循环、高效”的理念,结合绿色城市发展,建立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使园区成为城市生态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绿色产品、绿色环境和绿色服务,对满足城市居民生态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项目基本情况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基本情况

本案地块初步选址东临汉港路,南邻小站镇西沟村、西临双桥河,北临大沽排污河。该地块总面积约1600亩,其中耕地1060亩、苇地和鱼池400米,板桥变电站占地60亩,铁路占地70亩。

2.建设内容及规模

a.建筑用地:农林科技研究中心―5200 m2

b.农林用地:智能温室―12000 m2、养鱼池―17100 m2、花卉、果蔬培育区―161860 m2、花灌木、植物培育区―49200m2 、护城河―29200 m2、防护林―21500 m2、果木、苗木培育区―323810m2

c.园林生态用地:生态湿地―155600 m2、生态景观广场―15970m2

d.能源科技用地:风能发电场―3600 m2、热能发电井、化粪井―400 m2

e.主要道路用地:11310m2

二、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一)、必要性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在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葛沽镇农林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农林建设既是保证农林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林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林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葛沽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林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可行性

充分发挥津南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科技、政策等优势,依托天津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津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发农林业多种功能,创新农林经营机制,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精品蔬菜产业、花卉苗木流通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服务型都市农林生态园区,显著提高农林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强化园区的生态服务和观光休闲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园区建设预期经济、技术可行,效益显著。

三、建设场地的原则与规模

(一)、建设原则

1.科技先导原则。综合运用国内国际现代农林业科技成果、现代农林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提高农林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林经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2.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机制创新原则。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等,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园区自我良性发展,并为全国农林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4.统筹发展原则。必须把发展现代农林业与推进农林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推进。

(二)、建设规模和规划方案

1.建设规模

生态示范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园艺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林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

第一产业:园林树木及花卉、蔬菜水果、名特优新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二产业:农林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农林产品的开发、加工。

第三产业:建立生态农林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林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2.规划方案

本园区重点建设入口区、果林苗木育种区、蔬菜培育区、生态湿地区,智能温室科技展示区共五个功能区。

(1)入口区:入口至中心广场长约388米,是以农林观光为主题贯穿起来的景观中轴线。其两侧景观河道将其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景观带,两侧绿地内从古代到现代名人的雕塑蕴涵着文化的脉络和历史的变迁。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大气的模纹景观彰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先进的技术水平,突出建筑的整体效果。

(2)果林苗木育种区:该区域主要作为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的培育基地,在果林、苗木育种区,工作人员运用多种理论和技术对生物的遗传性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改造。果林、苗木育种区是改良乡土品种和培育驯化外地优良品种的户外实验室。

(3)蔬菜培育区:蔬菜培育区是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的基础上,突出葛沽萝卜等本地特色蔬菜种植销售为核心的综合区域。本区域还包含一个特色生态采摘区,给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的周围居民带来采摘的乐趣。

(4)生态湿地区:主要是以农林观光和渔业养殖为主。通过对现状芦苇荡的整合,改造成富有田园野趣的生态湿地。他的作用在于改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小气候条件,灌溉园区内农林植物,其塘底淤泥鱼粪为植物提供肥料,芦苇的多功能应用,以及为园区提供优美的景观效果。

(5)智能温室科技展示区:利用高科技的智能温室赋予农作物及植物最优的生长环境, 在农业科研上力求突破,培育并开发新品种和名贵品种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明之路。

四、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示范园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天津市郊区农林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2.生态效益:本案采用生态农林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养殖、沼、果的生态模式。不仅可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生物肥供用苗木、花卉用地和菜田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产生沼气,为示范园提供燃料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对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0(2):13-18.

篇9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方面,1961年,乔治•斯蒂格勒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信息经济学”和威廉•维克瑞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招标”两篇论文,打破了此前一直统治着经济学界的基础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开始强调信息的不完全性,也开创了信息经济学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洛夫、迈克尔•斯宾赛分别在金融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市场分析。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两者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刘洪玉、郑思齐在《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一书及相关文献中,均指出了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李建华(2003)、邹晓光(2006)等利用信息不对称原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我国房地产市场效率的建议。

二、信息不对称在房地产经济中的表现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掌握的与交易有关的信息在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连贯性方面存在差别。而房地产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在置房者与开发商在信息的丰裕度方面存在着差异。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房产质量信息不对称。房地产这一特殊的商品不仅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包含的工艺过程亦十分的庞大,对于不具备有专业鉴别技术水平的置房者来说,是不能完全掌握房产的质量信息。房产质量信息的不对称,为开发商创造了极大的议价空间。

2、房产价格信息不对称。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众多,各个开发商的出示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在非寡头垄断的情况下,价格的多样化尤其明显。

3、房产产权信息不对称。我国的房地产商品权属复杂,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和典当权等,而且使用权年限也不同。而不同的产权信息对于房地产商品在未来的使用或是转让、投资中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而这些信息大多不为置房者所拥有。

4、市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并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在一个非完全竞争市场下,供求的关系愈发显得重要,这在房地产市场体现的尤为明显。置房者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信息不了解,则在议价过程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

5、市场未来信息不对称。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价值、供求的影响,还受到政府的政策倾向、同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的制约,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产生巨大的作用。尤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对未来信息敏感性方面,显然置房者处于不利地位。

三、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针对以上表现,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房地产自身属性。房地产商品的生产涉及的领域广阔,市场参与者纷繁复杂,社会分工细致不宜估量;其次,市场的多变性和分散性。多变性和分散性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的普遍特点,一方面使得价格的离散程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搜寻行为的发生。

2、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信息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置房者如果想获得与房地产的相关信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置房者在寻求权益保护时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

3、羊群行为的影响。羊群效应是指市场参与主体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参与主体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或信息,而不考虑自己私人信息的行为。由于置房者之间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若依靠别人的信息来加强自身的判断,则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增加了其发生的可能性。

四、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主要影响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而在房地产也表现为空置房节节攀升,而房地产市场则呈现供不应求,房价飙升。道德风险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在房地产表现为开发商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以违背合同的方式,损害置房者的利益。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同时,信息搜寻就显得有利可图,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刺激了信息搜寻行为的产生,这也是本文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房地产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置房者增加了支付成本,扩大了管理部分的管理难度。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商可以获得某些眼前的利益,但从行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都是极为不利的。当然,我们不能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和交易的完全均衡。借鉴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均衡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达成相对的均衡状态。为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缓解房地产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

1、加强对开发商的规制和引导,建立进入门槛。开发商的数量越多,则价格的离散程度也就越高,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一定的门槛制度,“严进严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开发商的数量,提高开发商的整体质量。

2、建立信息传输和公布制度,发挥非盈利性组织的监督作用。对每一个企业进行信息登记,运用数据库等技术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交易信息、投诉信息、反馈信息、信用信息等予以存档归案,方便管理部门和置房者在特定的网站便可以进行查询。同时,可以借助12315等非营利性组织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监督,保障置房者和房产物主的利益和保护。

3、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领域法规。虽然我国目前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都高度重视,及时反映,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但是这些大多是在事后进行具体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因此要保证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严格执法,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公信度,使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

1、开发商要加强自身的宣传作用和信息披露。一般来说,房地产商的信号往往是自身的优质信息或者是对房产进行质量承诺。而进行这些信息披露和产品质量承诺是需要一定的费用,甚至是短期内无法用效益来弥补的,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开发商来说,如果采取了信息披露,不仅阐明了开发商的实力,为置房者提供了无形的保证,而且采取信息质量保证也更容易引起置房者的信任,从而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

2、企业要积极引导和参与行业规制,获得良好的公关效果。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深化,消费者对于负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赋予了更多的青睐,这样企业既利用了社会媒体的力量,又收到了良好的公关效果,还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从而获得巨大的后续效益。同时,目前国家正在规制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如果开发商能自觉的进行规制甚至引导行业进行规范的行为,势必能赢得管理部门得赞同,这在国家宏观调控能够起到重大作用的国度是十分有效的。

(三)从置房者的角度来看

1、搜寻大量信息,增强信息辨别能力。相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置房者仅掌握一定量的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户型等在内的公共信息,以及自身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等私人信息。而从开发商、销售商及中介商所获得的房屋信息,大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公平、客观的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加之房地产行业的专业性较强,绝大多数的置房者专业知识匮乏,造成了信息搜寻的成本较高。如果信息搜寻成本高于信息搜寻带来的效益时,这就不是经济人的理。

2、努力建立自发性联盟,增强维权意识。置房者可结成消费联盟,通过这个组织既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降低置房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也可以对开发商进行监督。一旦发生房地产纠纷,消费联盟可借助集体的力量与开发商协商调解,增强单个个体的谈判抗衡能力,以更好的维护置房者的利益。置房者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受害者,正当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就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主动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

(四)从房屋中介商的角度来看。

1、提高中介商准入门槛。房屋中介商是房地产二级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服务业贯穿于房地产经济运行的全过程。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充斥着形形的中介商,但是由于行业不规范,中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高、恶性竞争等因素,房屋中介商未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基于此,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房地产中介企业的行为,提高入市门槛,严厉打击欺瞒消费者的经纪行为,可采取房屋中介商及房地产经纪人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等措施,使中介商真正成为解决开发商和置房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桥梁。

2、树立房屋中介行业的诚信作风,发展连锁式经营,创建中介企业品牌。一方面,要提倡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对中介人员的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创建中介企业品牌,可实现跨区域连锁经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以优质的服务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样也可以把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追逐短期利益的企业挤出市场,有利于中介行业的长远发展。

篇10

当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当奥黛丽・赫本(Audrev Hepburn)在1961年出演影片《蒂凡妮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v's)时,她用纪梵希品牌(Givenchy)来装扮自己,那时奢侈品还是少数人尤其是优雅的社会精英人士的专用品。当赫本穿上特意为她婀娜多姿的苗条身材所量身打造的时装后,她将奢侈品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她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这一切只能是梦寐以求而已:这部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存在着一个自相矛盾之处,即赫本在影片中饰演的主人公霍莉(HoIly Golightly)透过蒂凡妮的橱窗所瞥见的那个世界恰恰是赫本身上所穿的那套行头。

到了1980年,一切都在变化。当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宣称她与自己的cK牛仔裤亲密无间时,这并非表明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的牛仔服是她的独有之物,而是说它为大众所拥有。赫本穿的是为她婀娜身段而量身打造的手工缝制服装,而小丝穿的却是现成的名牌牛仔裤成品,于是数百万普通人开始效仿她。

这种对比明显地表明了一种历史的、经济的和哲学的转变:从在电影中隐约出现到在广告中大肆炫耀,奢侈品在20年内迈入了大众市场。而且,颇有争议的是,它们已经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位。

《新闻周刊》(Newsweek)文化记者丹纳・托马斯(Dana Thomas)在其新著《奢华:奢侈品为何已光华不再》(Deluxe HowLuxury Lost Jts Luster)中解释了时尚在过去的含义及其当前变化的趋势。奢侈品产业过去是围绕着向能够负担得起奢侈品的少数人提供最精美的手工制品来定位的,如今这项产业已经变成了一棵全球化的摇钱树。托马斯用纪实性的材料描述了这个变化过程。这个年产值高达157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对于全球市场营销和利润率的促进,远远超过了以前那种高度精细、优雅和专有的奢侈品行业的作为。

关于时尚的起源,托马斯为我们介绍了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是一名旅行包制造商,正是出于对箱包标准化设计的反感和厌恶才激励他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代旅行系列奢侈品。在书中,我们还结识了著名的可可・香奈尔(coco chanel),其旗下品牌“NO.5”香水创造了每30秒售出一瓶的销售奇迹。普拉达(Miuccia Pmda)和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等仍然健在的设计师也在这本书中展现了风貌。

托马斯还带着我们踏上了世界之旅。我们参观了法国南部的一家花卉农场,在这里,一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型农业活动培育出了特殊的千叶玫瑰,千叶玫瑰是制造香奈儿“No.5”香水的精华。我们还看到,在位于巴黎的路易・威登工厂工人们用手工缝纫出高档箱包。而当我们走进中国的工厂时,便发现这里正以廉价成本秘密地大规模生产各种奢侈品。我们还探访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量激增的奢侈品市场,在这些地方,新贵们对名牌产品的渴求永无止境。我们了解到檀香山的某条街道是怎样发展成为购买奢侈品的日本游客们的一个旅游胜地的。我们还发现了拉斯维加斯是如何成为一个实现奢侈品的新型民主理想的中心的:在这座城市里,发财与破产不过是转瞬间的事,对于那些梦想着无阶级社会有朝一日变成现实的人来说,这座城市现在成了他们的一个精神支柱;在无阶级社会里,人人都能平等地获得最高档、最时髦的、象征崇高社会地位的商品。在这本书中,我们还认识了好莱坞的几位设计师,参观了几家品牌折扣店,并访问了几家网上奢侈品精品屋。

托马斯把引人注目的人物简介与敏锐的市场分析结合在一起,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那些个人工匠们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知名品牌的名称。她这样写道,量身定做的女性服装业因其高度个性化的特点,其业务发展必然受到限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该行业的业务模式向具有无限利润空间的大众市场模式作出了让步。于是,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等设计师开始将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以便在销售非专有制造的产品时收取版税。不久,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又引进了左岸(RiveGauche)系列品牌,针对的是比较年轻的人群,价格更低。随后不久,“金字塔”模型便合乎时宜地涌现出来:真正的女性时装奢侈品位于塔尖,专门针对极端富有者;出自同一批设计师之手的成衣是专门针对中产阶级的;还有一系列范围广泛、普通人能承担得起的香水和装饰品,是专门针对大众消费人群的。

这种“金字塔”模型转而又为奢侈品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大型企业将分散的小型家庭手工业转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例如,路易・威登现在就是LVMH(路易威登・酪悦轩尼诗)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LVMH是一个拥有50多个品牌的国际集团。如今,奢侈品已经趋于合并。奢侈品行业中60%的商业活动集中在35个品牌中,这些品牌中最知名的当属路易・威登、古驰(Gucei)、普拉达、乔治・阿玛尼、爱马仕(Hermes)和香奈儿,它们全都归属于独立的大型集团公司。路易・威登每年的销售额接近40亿美元,而其他品牌每年的销售额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每个品牌每年能捞进10亿多美元。

奢侈品:一个脆弱的自相矛盾

这场变革中的关键人物是法国企业家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h)。阿诺特在《福布斯》(Forbes)2006年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七,他是通过走后门进入时尚界的。1985年,当时身为一名退休商人的阿诺特想要寻找一项新的挑战,于是他便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正在苦苦挣扎的克里斯汀・迪奥品牌,并打算彻底改造时尚行业。如今,阿诺特经营管理着LVMH集团,该集团旗下的品牌包括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唐培里侬香槟王(DomPerignon)、娇兰(Pucci)、芬迪(Fendi)和唐娜・凯伦(Donna Karan)等。在收购克里斯汀・迪奥品牌之后的20年里,阿诺特垄断了全球奢侈品市场。2005年,LVMH集团的销售额达到了181亿美元,利润高达35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LVMH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利润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6%。

在将奢侈品引入大企业所在的商业世界的过程中,阿诺特对奢侈品产业的改变是不可磨灭的。如今,时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而易见,也更加广泛地接触到

了大众。你不仅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古驰手表、鞋子和钱包,还能在Target网站上买到杜嘉班纳(Dolce and Gabbana)香水;此外,Sunglass Hut网站上还出售宝格丽(Bulgari)、范思哲(Versace)、杜嘉班纳(D&G)、普拉达和佛莱格默(Ferragamo)品牌的太阳镜。当你候机时在机场购买奢侈品也变得轻而易举了,各家航空公司正在宣传推广多种旅游套餐,专门针对那些打算购物度假、买东西买到手软的购物狂们。1997年,LVMH集团的一名董事曾对《福布斯》杂志说过这样一番话:“奢侈品的享用是超越各个年龄、种族和地域限制的。我们的眼界已经开阔了许多,不再只局限于富人阶层了。”

但获得和享用奢侈品的便利性却突出了一个事实,即奢侈品已经不同于往昔。托马斯解释说,“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词语。她在书中这样写道:“个人的沉溺与炫耀性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当今奢侈品行业的一大难题。”她还指出,奢侈品产业真正从事的活动逐渐变得不是生产真正奢侈的商品,而是要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假装质量能够继续保持上乘。

正因为此,尽管奢侈品产业利润丰厚,却受限于一个脆弱的自相矛盾之处。名牌商品曾经只为少数特权者所独有,如今已变成了任何人都能拥有的民主化商品,但是这样一个行业要想变得民主化,唯有失去自身的个性,从而也就会危及其经济可行性。奢侈品的神秘性必须能够超越市场的变幻莫测。正因为人们认为奢侈品可以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因为按照其字面含义,它的价值是永恒的、超越时空的),所以应对其制定一条不容改变的经济底线,即它的股票价值决不能下跌。

奢侈品必须保持相对高的价格。电脑、手机等昂贵商品降价时,我们便买得起了,这时我们一定会鼓掌称赞,但奢侈品产业并不是也不能按照其他消费行业的法则和惯例来运作的。手提电脑逐步降价意味着我们的主流文化正在吸收更大的技术能力,但奢侈品的同义词却是花费、开支。在奢侈品的世界里,廉价意味着劣质。当利润动机增强使得产品质量有所下降时,我们是否应该不介意?托马斯描述了这样一件事,2002年她花500美元买了一条普拉达的裤子,可第一次穿,裤子就裂开了。

品牌的光环

大众市场营销就这样永久地改变了奢侈品的含义、目的和功能。你依然可以以高价购买名牌商品,但你很有可能更多地是为买一个品牌而花钱,而不是为买一件奢侈品而买单。拥有和享用奢侈品已不再是一种私人的、难以磨灭的、带有特权性质的体验,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公众的、肤浅的、不断变化且极易得到的商品,这就意味着它不再是奢侈品了。今天,当我们为一个奢侈品品牌买单时,我们购买的已不再是一种体验,而是一种形象;不再是商品的质量,而是它带给我们的幻觉。总之,我们所买到的只不过是品牌的光环而已。

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是非常明白的。每次当我们提及名牌物品并将其作为身份的象征时,我们都在承认这个事实,而奢侈品制造商也清楚我们明白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永远不知疲倦地将其品牌标识贴在商品上。LVMH集团设计师马克・雅可布说:“当你看到路易・威登的商品时,你会发现它是一件大批量生产出的奢侈品。路易・威登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标识隐藏起来,因为它本身就带点炫耀的味道。”托马斯在谈到奢侈品所展现出来的民主化前景时,可谓是剖析准确、一针见血。她这样说道:“以路易・威登为代表的奢侈品产业与麦当劳如出一辙,这个奢侈品产业的领导品牌拥有上百万傲人的销量,显然,它在所有的顶级旅游景点都开设有分店,而且通常距离麦当劳的门店很近。此外,它的标识也和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标识一样容易识别。”

我们在此想表达的主要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回到只有少数人能承担得起好东西的旧时代,而是说,我们应该警惕某些营销伎俩,它们企图利用的正是我们对于一种不可能的事物的欲望。这一不可能的事物便是:一个既能真正民主又真正具有专属性的奢侈品市场。

隐藏在奢侈品背后的许多神秘感都取决于一个设想:这些奢侈品都是由熟练的欧洲技工们手工制造出来的。但事实证明这种神秘感纯属子虚乌有。爱马仕已公开将其缝纫围巾的活儿外包给毛里求斯的工厂。路易・威登近日也宣布计划在印度开办一家制鞋工厂阿玛尼雇用了许多中国劳工。

以上这些品牌对于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诚实坦率的,但有些品牌,如普拉达,虽然声称自己不会将生产制造的活儿外包出去,但如果仔细查看某些普拉达的产品,就会发现“中国制造”的标签被巧妙地隐藏了起来。巴宝莉(Burberry)有意把其外包的范围说得小一些,拉夫・劳伦品牌同样如此。一些奢侈品品牌的确是想方设法坚持在欧洲进行生产制造,可它们却依靠非法外来劳工降低成本。

廉价奢侈品的行情如此看好,以致假冒商品常常在主要的零售网点大行其道。芬迪、古驰、唐美・希绯格(TommyHilfiger)和路易・威登控告沃尔玛销售假冒其品牌的廉价服装和装饰品。好事多(Costco)也被人发现销售假冒商品,而亚马逊网站和易趣网(eBay)则更是成了臭名昭著的假冒伪劣商品倾销站。2004年,蒂芙尼(Tiffany)控告易趣网,声称该网站销售的蒂芙尼商品中有80%为假冒商品。2006年,LVMH集团也对易趣网提出了诉讼,理由是该网站销售的路易・威登和迪奥产品中有90%为假冒伪劣商品。

托马斯认为,总而言之,无论我们拥有的名牌商品是真是假,我们都是以过高的价格买下了这些粗制滥造的商品。她暗示说,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我们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个勇敢的新世界里,专屙胜变得民主化了,个人的身份得到了确认,甚至还会因其服装上的标记而得以提升。

这些奇怪的变化被1985年的影片《回到未来》(Baek to the Future)中的一个情节简明地表现出来。影片中的主人公马缔(Marty MeFly)被带回到1955年,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不停地叫他“卡尔文”(Calvin)。当他对此发出疑问时,却得到了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回答:“噢,难道那不是你的名字吗?你的内衣上不是写满了这个名字吗?”

这句巧妙的台词也是对时光变迁的讽刺性评论,它表现了奢侈品品牌的大众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微妙但又确实存在的文化变迁。中世纪时,青少年穿的汗衫上的名字只能是他自己的名字;而到了世纪末,内衣上的名字却将内衣的所有人(可以是任何人)与设计者混为一体,从而赋予了衣服主人一个借来的身份。在影片中的这个笑话里,这个男孩的名字就与服装品牌的名字混同起来了。

如今,随着经济紧缩,我们对奢侈品的控制也在紧缩。《新闻周刊》最近报道说,人们正在减小家居面积,但还保留着花岗岩台面板;有意减少惠顾星巴克的次数,但会购买蒸馏咖啡机在家里自制更便宜的极品咖啡。人们也在削减手表、珠宝和手提包等装饰品的数量,但真正的奢侈品却依然保持着稳定的销售额,因为它们向来是超越大众市场营销的。尽管近来金融市场不稳定,但蒂芙尼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该品牌的单店销售额上升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