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思维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陈光锋: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追求“专注、极致、口碑和快”的思维模式,是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能够指引我们高效为客户服务,让用户满意。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思维,互联网摆脱了一味追求程序化的思维模式,一切从用户的角度来改进我们的产品,并且贯穿于整个产品设计到销售过程中。
我们从互联网这个领域上,可以看到有几点与传统商业思维很不同的地方。首先,传统商业思维追求覆盖面,不仅仅是产品,还包括企业的商业形态,都要求尽可能的多。而互联网思维则要求企业将所有的重心专注在某一个点上,并且将这个点做到尽善尽美。再例如,传统商业思维在产品的推广中,讲究渠道与传统广告的投放,而在互联网思维中,则要求产品能够以自身的能力吸引用户,并且创造产品口碑。
在传统商业思维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基本为零,企业不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只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定位来研发产品,而在互联网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产品因为用户的需求而研发,用户对产品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见解。互联网思维会让用户参与到产品中来,从而使产品与用户之间拥有更高的亲密度。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思维一直在互联网人的实践和归纳中不断成长。但是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互联网人在制作产品以及推广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在寻找一套系统的,能够指导我们整个产品从设计初期到最后与用户互动和后续的研发整个闭环的完整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经历了几次大的浪潮,从搜索到电子商务,互联网总在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同时站在产品的角度,经过无数次成功和失败总结出来了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套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雏形阶段,我们仅仅只是在一些小型的讨论会上提到这个词,但是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答案。这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很多商业案例,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学习、传统互联网巨头产品的发展史以及发展速度极快的互联网公司的秘诀和窍门中找到一套系统的思维作为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文化》:在您的《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著作中,是如何对商业进行颠覆和重构的?如何让“门外汉”看出门道来?
陈光锋: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传统行业固有的特征,在现阶段很多企业都想从互联网获取更多有利条件,但是往往无从下手;也有很多企业内部编制冗杂,但是得不到解决办法;更多的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壮大,但是容易遇到瓶颈和各种问题。这些都是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提供高效的解决办法的,而互联网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快速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显著区别的是,传统的商业模式有着一套系统但是略显笨拙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时间长,人员要求较高,分工细致,专业性强。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在现代社会,效率制胜,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迎合现代商业效率的要求。而互联网思维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打破了传统解决方法的步骤式处理,转而用更为直接简单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在书中,我们将互联网思维解构成为十二大核心思维: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对每一种思维模式都精选了案例来加以说明。不仅如此,在这十二种思维模式中,我们还尽可能地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讲解互联网思维的十二种思维各自对企业的作用,也系统地解释了互联网思维整体对企业的意义。
《现代企业文化》:传统企业如何对接互联网思维?请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
陈光锋:传统企业接触互联网思维的并不多,从与互联网企业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扩散开,首先值得“赞一个”的就是海尔兄弟。从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说,海尔企业针对用户的偏好生产出不同方向的产品,在物流以及售后的扁平化处理,都是互联网思维的对接。这是在产品和口碑部分的着力表现,在海尔的影响下,传统企业美的集团也开始学习这样的思路,研发专门的产品来服务于用户。可见,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近来我们也看到海尔兄弟在做商标置换的准备。有趣的是,这一次海尔兄弟开展了重金悬赏海尔兄弟商标的活动,这个活动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对海尔有兴趣和情结的用户都会去参与,而海尔集团也利用这个活动好好地“吐槽”了一下自己,以自娱换用户一笑。这个活动的初衷不是“自娱”,但是当活动的势态开始有所变化时,海尔用很好的方法来转变了自己作为大型企业的古板形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有格调的宣传是互联网思维最好的实践。
当然也有不太成功的实践,但是我认为在传统企业去触摸用户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企业要尝试去了解用户,与用户沟通,这个过程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学习。而在这方面,很少有传统企业能给出一套行为准则,企业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实践系统。尽管互联网在发展,互联网的用户习惯变化多端,但是依靠这一套思维,于变中找不变,坚持十二种思维的实践,一理通百理明,相信很快就能把握住互联网思维的方法。
《现代企业文化》:“互联网思维”是开启未来商业财富的万能钥匙吗?为什么?
陈光锋:没有任何一种思维是万能钥匙,传统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也不是。所谓的万能钥匙,对企业来说,应该是不断挖掘,不断投入的坚持以及严谨的态度。不同的思维适合不同的时代,现在是互联网思维实践的黄金时期,把握住这一阶段,企业能够实现腾飞,否则就会掉队。
互联网上很多人在总结这几年国内大型企业的发展轨迹,不断改变着学习型的企业还在上游,而有的大型企业则已经逐渐落后,冗杂的体制,较长的产品研发,稍有不慎,产品无法获得认可就会被淘汰。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企业逐渐滑落到行业的中下游。可见,任何一种思维都是在变化与成长的,而在不同的阶段顺应这种思维的变化而变化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选择。
篇2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化转型 电信运营商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telecom operators get out of trouble using the development force of “Internet+”, the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negative impact and transformation dilemma the operators suffered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then taking the operator’s point of view,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based on which, put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 standard of operators “Internet+” promotion. With the foundation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d operators’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in the “Internet+” era.
[Key words]Internet+ Internet based transformation telecom operators
1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与运营商转型困境
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总共完成 11 251.4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扣除“营改增”对电信业务收入的影响)同比增长仅0.8%,创近10年新低。行业竞争加剧、资费下降、“流量当月不清零”等固然是导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互联网+”时代的“分享、开放”理念更是迅速冲垮了运营商因信息不平等筑起的各种围墙优势,运营商需要解构和重塑生产经营体系,其面临的冲击及转型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模式方面。随着个性化需求激增及强化,传统的标准化大生产已明显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紧密连接生产与消费,帮助企业实现按需生产甚至按需定制。运营商如何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核心价值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是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及服务更多是以信息方式呈现,媒体合作及广播式诱导消费难以为继,用户是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如何构建高效的互联网化营销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成为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另外一道门槛。
同时,转型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三个新要求:
(1)大平台要求:一是跨地域、跨业务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平台;二是支付、社交、位置、通信等能力的云化和开放;三是高速智能网络,快速支撑产品部署。
(2)小团队要求:一是技术水平高,产品开发能力强;二是灵活多变,因需制宜,形成快速作战的虚拟团队;三是富有“创业激情”。
(3)一体化要求:一是集团公司、省公司和本地网的纵向一体化运营;二是营销、开发和运营三位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2 研究评述
从2015年以来在“通信”、“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来看,在发展模式及策略、技术演进及方案、业务探索及实践等领域有部分代表性成果,具体如下:
(1)发展模式及策略方面
高歆雅[1]剖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服务商竞合的新生态,观点如下:一是互联网厂商通过打造低价平台进入传统产业;二是传统IT企业利用新技术优化产品及服务模式重构传统企业流程;三是运营商应立足通信能力优势,通过大量合作整合产业链,实现业务创新。李蓉蓉、杨新章[2]对运营商业务现状及业界发展趋势剖析后,提出运营商通信业务在场景化、平台化和新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建议。吕恒、任晓亮[3]认为“互联网+”即是“互联网+各行各业”,主流运营商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在于颠覆传统模式,形成高效灵活的销售、交付、服务模式。张锦顺等[4]认为“互联网+”等于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数据流动”对产业资源和分工进行重组,以实现效率提升、多方受益和产业升级,提出如果要构建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多赢生态环境,必须开放基础资源、开放渠道资源、开放大数据资源、开放产品能力和开放营销体系。
(2)技术演进及方案方面
赵远、沈蕾[5]在基于互联网思路介绍电信运营商RCS(Rich Communication Suite,富媒体通信)方案建设及运营的过程中,总结出五条互联网思维法则:一是得“潘俊闭哂天下;二是用户体验至上;三是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四是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五是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善用现有平台。冯伟等[6]认为运营商应在立足于用户和业务区分的基础上打造智能管道,技术上使数据网络具备疏导、感知、管控等能力,应用上主要集中在后向收费、闲时引导、带宽保证、大数据服务等领域。吴列宏、林海等[7]认为互联网思维与运营商思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支撑的封闭思维与互联网开放思维的冲突;二是传统的数据管理思维与大数据精准营销思维的冲突;三是以技术为中心的思维和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思维的冲突。运营商可借鉴互联网思维改造运营商传统支撑能力,一是以平台化能力开放的思维重构支撑能力,提升互利价值;二是以大数据精准+体验营销思维重构支撑能力,提升应用价值;三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思维重构支撑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陈飞[8]提出在运营商统一支付平台上自行引入第三方支付机制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构建新型支付平台,实现低本高效运营。
(3)业务探索及实践方面
邓煜熙等[9]对欧美日韩等标杆运营商互联网化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出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客户体验;二是跟随用户需求与产业形势来革新产品与应用;三是利用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以应对互联网浪潮挑战。胡世良等[10]认为与传统洗衣行业相比,荣昌e袋洗O2O模式在下单方式、费用结算模式、衣服交接过程、互联网营销方式、线下配送体系具有明显优势。e袋洗对运营商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向互联网产业高价值市场进军,拓展“互联网+”应用;二是有选择地切入“互联网+”垂直领域,强化产品创新,注重客户体验,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三是以打造开放平台为核心,加强产业链合作,积极开展战略投资、收购等资本经营,推进跨界融合;四是打造适应“互联网+”转型的干部员工队伍;五是深入推进创新业务运营“自主化、区隔化、特区化”,新兴业务领域实行独立化运营。
综上来看,站在运营商角度,基于“互联网+”的理解提出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服务标准及转型举措等方面的成果非常之多,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观点供参考借鉴。
3 运营商对“互联网+”的理解
“互联网+”在微观层面的影响显而易见,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时代的不适应性将迫使产业重构,具体表现为:一是生产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产业分工更细,各企业更专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核心价值;二是基础设施继续下沉,生产业活跃度及贡献度大增,掌握用户、平台等优势资源的企业均有可能成为生产商,为其他企业提供支撑及服务。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摘自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从运营商角度看,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通信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运营商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如光纤固定网络、2G/3G/4G/Wi-Fi无线网络无缝覆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关于电信运营商如何理解“互联网+”,本文认为运营商应充分发挥优势能力,将互联网作为生产要素融合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对企业全领域、全过程的互联网化改造和升级,推动企业转变思维模式,形成全新商业形态。
4 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
运营商应通过自身互联网化转型,致力于成为“互联网+”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具体指,一是提升自身和城市互联网能力,二是将互联网能力通过技术与非技术手段等赋予实体经济。
具体来看,运营商应快速突破传统思维局限,以软件化智能通信网络和云技术为基础,以能力开放平台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核心优势,辅以用户资源和线上线下渠道资源,重新定义“云、管、端”2.0概念,构建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企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帮助行业及企业实现信息传递互联网化、资源调配智能化、生产定制化、销售电商化、经营精准化、客户管理个性化的互联网转型目标,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图1为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
“云、管、端”2.0是市场驱动下的基于新技术应用的高度开放、紧密合作的多赢生态,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驱动下依赖于硬件的网络服务,其内涵已经发生改变,分层将更清晰,强调基础设施的下沉、共享以及运营商服务内容的衍展。表1为运营商“云管端”2.0的目标及路径。
5 运营商的“互联网+”服务标准
在持续构建、提升自身“互联网+”服务能力的同时,运营商作为“互联网+”的赋能者,应不断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重新定义运营商的“互联网+”服务标准,具体如下:
(1)实时:业务需求实时响应,快速交付;
(2)按需: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资费和服务组合;
(3)在线:将产品和服务全量构建在云端,便于随时获取;
(4)自助:让客户自主获取业务和服务,零等待;
(5)可分享:实现在线沟通,打破行业协作的信息鸿沟。
6 “互联网+”时代下的运营商转型举措
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推进企业愿景,解构和重塑生产经营体系,需要通过改革、创新、集约推动“四大重构”(包括业务重构、网络重构、运营重构及管理重构),促进企业全面转型。
(1)业务重构
如图2所示,业务重构培育新的增长点,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传统连接向新连接转变;二是前向经营向前后向并重;三是松散捆绑向深度融合;四是基础业务向“互联网+业务”转变。
(2)网络重构
如图3所示,网络重构注重灵活开放智能,实现网络、平台、IT“分离”向“融合”的转变,呈现四个显著特点:一是DC为核心网元且云化;二是实现SDN/NFV;三是OpenStack开源;四是分布与集约。
(3)运营重构
如图4所示,运营重构注重互联网化变革,实现销售、服务、运维“分离”向“协同”转变,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在线化、O2O化;二是集约化、智慧化;三是开放化、市场化。
(4)管理重构
如图5所示,管理重构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守旧守业型向创新创业转变,呈现四个显著特点: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人本化。
7 结束语
2015年我国电信业创近10年新低,从2016年6月底看,2015年减收因素在今年依然将延续,同时还将面临另外四个现实的“不利”局面:一是用户红利将终结,2015年全国电话用户同比增长0.1%;二是互联网应用对传统话音短信业务替代进一步加剧;三是竞争白热化的局势将从移动通信领域扩展至固定宽带领域;四是“提速降费”政策预期可能导致行业结构性减收。综上,运营商保增长压力倍增,必须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拓展新的增长点。
在国家大环境层面,“互联网+”无疑将促进产业互联网大发展,市场前景将远超传统市场,为了帮助运营商找到“互联网+”时代下的运营商转型举措,本文以运营商的视角阐述对“互联网+”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并提出基
于“云、管、端”2.0概念的运营商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并建议运营商提高“互联网+”的服务标准,最后建议运营商从业务、网络、运营、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重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互联网化运营,拓展更多的市场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互联网+” 时代的运营商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高歆雅. “互联网+”时代的服务商竞合新生态[J]. 电信技术, 2015(4): 10-14.
[2] 李蓉蓉,杨新章.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通信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6): 92-96.
[3] 吕恒,任晓亮.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转型与机遇[J]. 中国电信业, 2015(8): 62-65.
[4] 张锦顺,范嫣然,王新建,等. “互联网+”运营商的多赢生态[J]. 中国电信业, 2015(8): 62-65.
[5] 赵远,沈蕾.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运营商RCS建设方案探讨[J]. 互联网天地, 2015(8): 66-70.
[6] 冯伟,周江卫,彭海燕. 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智能管道发展思路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6(3): 2-5.
[7] 吴列宏,林海. 基于互联网思维重构运营商支撑能力[J]. 现代电信科技, 2015(2): 73-77.
[8] 陈飞. 运营商互联网思维下的支付平台探索[J]. 移动通信, 2015(2): 87-96.
篇3
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呢?到目前为止,都在解释外延,还没有一个人给出一个公认的内涵定义。陈光锋,有着十年互联网相关工作经历,工作期间接触过数百家传统企业,上万家个人网站及二百余家大中型商业网站,是九元购的创始人,目前担任着经天纬地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商业化实践。可谓是一个资深的互联网人士,他的新著《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号称是国内首本系统论述互联网思维的书籍,可在书里,也没有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内涵定义。
在作者陈光锋看来,互联网思维简单可用“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概括,拓展开来有“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 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12大核心要素。故而,他以此为线索,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解读,尝试构建一套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知识体系,强调“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化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颠覆与被颠覆 ”,以QQ与微信、国美与京东商城、黄金与比特币以及淘宝天猫“双十一”350亿的销量为例,在陈述互联网连接一切、带来颠覆性挑战的同时,分析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大颠覆,总结出“互联网思维”七字诀的雏形,强调“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应该改变思想观念和作业理念,要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看到威胁、想像未来,要将网络定位为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用数字化重构来实现转变。
第二章“专注”,结合百度、腾讯、阿里巴巴、hao123、唯品会等案例,解读“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三大要素。标签思维是在品牌标识的基础上,使用户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关键词记忆。垄断是最好的标签,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剩者为王,强者恒强,自然延伸出NO.1思维。简约思维,一方面服务于标签思维,在产品中体现单一要素;另一方面服务于NO.1思维,要在领域内争取到第一;当然,也包括“傻瓜”的传统,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功能设置,少即是多,简约即是美,简约而不简单。
第三章“极致”,剖析小米、360随身wifi、《爸爸去哪儿》的案例,解读“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三大要素。产品思维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把用户体验投资回报率变成关键绩效指标。痛点思维就是抓住用户曾经在其他的体验中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在网络放大“痛点”的基础上用新产品让用户变“痛快”,从而获得用户的认同。尖叫点思维就是一方面要把“痛点”的解决方案变成用户易感知、吃惊的功能,另一方面制造关键时刻,在合适的时间推出让用户体验升级的内容。
第四章“口碑”,以史玉柱、米粉、《泰 》为例,分析“ 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三大互联网营销思维要素。 丝思维是抓住 丝“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的文化核心,利用其对存在感的饥渴打开对话通道,在围观、起哄、争斗中“得 丝者得天下”。粉丝思维强调无粉丝,不品牌,要沿着参与感、认同感、尊重感、归属感的路径,抛弃生硬的广告和公关,用互动培养产品的忠实粉丝。爆点思维,就是要尊重粉丝的成就感需求,包装卖点,刻画产品性格,借势引爆社会化营销,以实现社群经济的高级形态。
第五章“快”,以微信持续试错微创新中野蛮生成的例子解读“迭代思维”,“十年磨一剑”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伍,必须小步快跑,想了就说,说了就干,快速迭代更新;以360安全卫士的免费生意为例解读“流量思维”,强调有流量才有价值,将流量积累到质变的“临界规模点”,利用下一个环节收费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余额宝的千亿级整合为例解读“整合思维”,不仅要在产品的设计以及推广中整合优势元素,更强调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战略中加入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如扁平化管理、开放平台和战略并购等。
第六章“正在移动互联的世界”,从凯文・凯利的《失控》一书谈起,介绍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预言和预测,并重点介绍了智能设备、手机APP、二维码、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直言可能是新一轮颠覆的开始,不能止步不前,并具体分析了将带来的可能及应对。当然,就如凯文・凯利说的一样:“接下来20年会有你难以想象的变化,还有最伟大的产品没被发明出来。在变化的时代,你们还没有错过,你们的机会跟别人一样多,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遇。”
《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读来确实能给人以启发,但却不能完全解渴,令人疑惑的是,无论是谷歌、苹果、脸谱这样的互联网超级巨头,还是书中举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360、小米等案例,究其一点,确实可以将作者的“互联网思维”论证到极致,但就其全貌,似乎又难说它们就完全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标准。尤其让人遗憾的是,书的作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对“互联网思维”理解的如此透彻,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得见的、与思想一样高度的成功实践。
尽管还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以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概括,但一样不能令人完全解渴。从逻辑上说,要定义一个概念是什么,最好先定义它不是什么。目前的困境恰恰在于,论证“互联网思维”是什么相对容易,但论证它不是什么却很难。很佩服将Internet翻译成“互联网”的人,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静态的物理存在,它就是一种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基础设施;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互联的内容无限,网络也将无限,任何去标准化“互联网思维”的努力都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篇4
从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到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勇立时代潮头,才能真正成为为国家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坚力量。
1.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互联网思维的重点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和颠覆式创新。古华京在搜狐公众平台上撰文提出“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①用户思维;②简约思维;③极致思维;④迭代思维;⑤流量思维;⑥社会化思维;⑦大数据思维;⑧平台思维;⑨跨界思维”。百度百科解释互联网思维时认为“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
总结各种观点,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开放、平等、用户至上、扁平化结构、流量思维、免费模式和平台思维。
2.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和优势
百度百科解释互联网的优点有信息交换不受空间限制,信息交换具有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互动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特点,互联网使用者多,信息量大且能被整合利用。在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随着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上述互联网优势更加得到强化。
3.“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3.1 发挥互联网优势,在保留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开放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基本是全日制传统教育,只有参加统一考试并取得学籍资格的学生才能到学校来学习,学历教育占据很大比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历在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已经逐步下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在工作中仍然存在学习需求,可以说当下社会对全日制之外的学习和受教育需要与日俱增。
高职院校要大力拓展开放教育,亟待发展的不是现在已经成熟的类似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等这样的系统的、长时间的、考取学历为目标的开放教育。而是一种碎片化的,短时的,以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开放式教育,受教育者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学历而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目的进行学习。
为了拓展这种开放教育,职业院校应当利用师资和硬件优势,创造以单一知识点、单一技能项目为内容的数字教学资源,组建提供这种开放教育的学习平台,并探索合理的运行方式与制度,以确保教师和院校能够从这种教育模式中获益。
3.2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追求至极的学习和用人体验
现在的高职教育在考虑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时候,重视的是符合教育部制定的教学标准,符合学校所拥有的教学条件。考虑“我想怎么教”比较多,而考虑“学生需要我怎么教”比较少。在“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思维指导下,教育应当尽快把关注点转移到用户需要和用户体验上来。
在高职教育中,学校的用户其实有两个:学生和用人单位。以“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思维为指导,高职院校应当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看做头等大事!应当把学生上学的体验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满意度看做头等大事!这种思维的转变在当下行政化色彩浓厚、贴有事业单位标签的高职院校身上殊为不易。
3.3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打造教、学两端的自由、开放平台
当前的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存在无个性化、自由度低、师生互动不良等缺点。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灵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灵活考核模式是顺应时代需要、提升高职教学水平、培养具有专项特长的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例如对于全日制在校生采取传统教学及考核与互联网教学及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安排学生学习时间时留出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程安排时除了统一安排的基础课程外,对专业课程采取自主自由的教学方式。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完善的数字教学资源,自由选择学习的科目、章节和学习时间,自由的选择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增强技能的时间和科目,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时间自由的科目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满足不同需要、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交流通畅。
3.4 依靠互联网技术,畅通上下游连接,追求连接一切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终端日益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已经有条件将与教学有关的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学校管理部门和其它各管理部门全部连接的条件;更进一步,学校还可以选择将学校与其它学校、社会学者、社会求学者、社会企业单位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连接,真正实现连接一切。一旦做好连接一切的工作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与优势,对学生求学和就业、对家长掌握和管理学生、对教师教学、对学校管理学生、对用人单位招聘、对学校增强知名度和实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3.5 发挥互联网优势,改革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这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平台应用已经逐渐推广,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例如教学管理中的请假管理,传统的开请假条的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造假,如果给假的老师能够把学生请假信息出来而上课的老师都能看到这一信息,那么请假管理不仅变得便捷可靠,而且请假数据还能得到保存和统计,从而提升了管理水平。
再比如学生管理中的就寝时査宿舍管理,利用移动互联网终 端核査寝室情况,省时省力同时还能保存核査资料,同样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从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并不难,只要从业者有这个意识,经过试验后能够上升为制度或者惯例,则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改革很容易开展和深入。
篇5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形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当这种冲击不断加深和变革不断加剧的时候,互联网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逐渐演变为一种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本文通过对Nike 公司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分析,提出在新的变革时期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的策略,藉此为其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可穿戴式设备 企业转型
2013 年是可穿戴式产品集体迸发的一年,根据艾媒咨询的《2012-2013 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预测,2013 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总出货量可达到600 多万部①。然而就在一年之后,通过Fuelband 运动手环进军穿戴式设备市场的nike 公司,却在今年4 月份传出了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消息②。与此同时,2013 年中国互联网领域出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词汇:“互联网思维”,百度上的相关结果显示约为27,800,000 个,关于其的论述和争辩也是越来越多。
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作为运动服装制造商的nike 公司,退出可穿戴式产品市场,是一次非互联网产品和互联网思维之间的冲突,Nike 公司作为销售商,在互联网领域内进步乏力导致其现状。那么传统企业该如何突出重围,利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转型呢?
一、互联网思维
目前,业界尚未形成对互联网思维的普遍性共识。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奇虎360 周鸿祎将其视为“免费”;金山傅盛认为是微创新和快速迭代。
上述观点要么是过于宏观的归纳,要么是基于自身企业的角度来进行的总结。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伴随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的产物,其核心模块是用户思维,这与大众传播的五W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所代表的“受众中心论”不谋而合。从用户思维出发,可以延伸出产品思维和口碑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企业生产出让用户青睐的产品,并结合互联网的特性,进行社群化、社会化、数据化的思维。
为此,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维指导下,专注产品和口碑,对生活、生产、商业管理进行社群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包含两个维度:思想理念上,从用户思维出发,根据互联网及互联网社会的特性,进行社群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考;操作方式上,企业生产让用户叫绝的产品、并且获得口碑,从而转变对生产、生活和商业的思考方式。
二、案例分析
Nike 作为一家运动服装销售商,通过建立Nike+平台来推进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战略,在早年与苹果合作开发了Nike+ipod之后,于2012 年2 月,Nike 将用户数据记录设备整合为身体的配件,Nike+FuelBand 智能腕带,记录、跟踪、分享用户的一整天活动、分享用户体验。2013 年10月,Nike 新一代产品Nike+FuelBandSE。(如图1、图2)
然而就在今年4 月,科技新闻网站CNET 传出了Nike 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消息,随后,耐克发言人布莱恩·斯特朗也证实了这一点,正在裁减数字运动团队员工,会将重点转到软件层面。
为何Nike 的穿戴式设备产品发生如此转变?
首先,Nike 的穿戴式设备FuelBand 手环在满足受众的最核心需求上产生了偏差。消费者在使用穿戴式设备时,最核心的刚性需求是进行个人健康和医疗管理。而Nike 则是利用FuelBand 手环作为获取消费者数据的介质,为Nike其他产品的销售做好数据库挖掘服务。其次,FuelBand手环产品在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上也存在着问题,除去电池待机时间短、跑步距离计量误差较大等问题之外,它不支持无线同步数据,数据上传功能较为繁琐,用户必须脱下手环,将手环连接上电脑,打开客户端或网页界面才能将自己的活动数据上传至Nike+平台,长期这样繁琐的操作容易让用户抛弃产品,选择其他品牌。在核心用户群定位上,运动手环的核心用户群是运动爱好者,Nike 试图以“数据激发运动”的理念来推广FuelBand,但已经有运动习惯的人并不需要FuelBand,目前市场上愿意为其买单的消费者往往带有较强的目的性——例如减肥。运动手环在购买初期或许可以调动起用户的运动积极性,但长期以往,能够坚持运动下去的已经养成了习惯,不需要借助FuelBand 的激励,而选择放弃的那类人,FuelBand 手环也没法再次调动积极性。总之,用户粘性并不高。最后,数据管理上的问题,这是nike 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Nike 公司尽管搭建了Nike+FuelBand 应用平台,用户可以上传数据、活动监测、互动交友等,但Nike 公司在获得数据后,处理数据的方式依旧是传统销售公司的思维方式:分析用户数据、明确市场需求、受众分布情况、广告点铺设等等,Nike 并没有跳出其销售商的思维。Re/Code 网站援引耐克内部人士的话说,这家运动鞋生产商“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但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数据。他们没有开发这个市场。”
Nike 所擅长的成功模式(运动鞋设计与营销相结合)与可穿戴设备领域运营所要具备的互联网思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Nike在很多技术环节,如软件堆栈、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缺少足够的支撑,在互联网领域缺乏持续的创新力,导致其目前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现状。
三、传统企业转型思路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who、say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③
受众中心论由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和瑞典学者斯文·温德尔提出。受众中心论是指,在传播系统的诸要素(包括传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效果、环境)中,媒介一切传播活动均以受众为中心,受众是传播系统的主体,传播系统的其他要素均围绕受众展开④。
受众中心论的实质是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⑤。将受众中心论延伸至商业范畴,即要求企业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导向,这也契合了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的要求。
结合五W 理论和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的转型思路大致如下:
从“who”传播者来说,即企业自身。需要进行组织结构上的调整,根据口碑思维的要求,企业要加强电商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的再重组,更加快速地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上、回应用户反馈。要求企业进行组织扁平化的改造。
如此,可以加快企业内部的沟通速度、外部的响应速度。在管理上,更少的控制,更多的放权,强化自我管理。
从“say what”信息来说,对于企业,产品即信息。开发产品的首要原则就是找准定位,锁定核心用户群。如电影《小时代》,其定位就是“15-25 岁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女中学生们”这个群体。导演郭敬明被这个群体所接受,电影主创人员的微博粉丝数之和超过一亿。另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读过《小时代》书籍的人超过了两千万⑥。再如,小米手机核心用户群定位于喜欢刷手机系统的手机发烧友。
从“in which channel”渠道上说,企业要利用社会化和数据化的思维对渠道进行改造。网络带给渠道最大的变化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最完美状态是全渠道的形式。即利用所有销售渠道,使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消费体验无缝对接。发挥电子商务的固有优势:丰富的产品、搜索、比价、顾客评价等,也发挥线下门店的优势:产品体验、沟通直接等。传统企业需要完成由B2C 模式(以厂商为中心)到C2B(以消费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并且深化O2O模式。除了将线下生意搬到线上来做之外,还要通过线上聚合消费者需求进行集中,然后影响销售和生产。例如小米手机系统在用户的意见反馈下进行每周更新,都属于这个层面的O2O。
从“to whom”受众来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要求“以消费者为中心”。传统企业“以厂商为中心”的背景下,由厂商占据绝对主导权,消费者无法参与产品研发。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话语权日益增大,影响着企业各环节的决策。例如小米公司在设计壁纸、更新系统时,都是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需要将企业的商业价值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从“with what effects”效果来说,就是为产品赢得口碑。口碑的关键点在于产品超越用户的期望值。海底捞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口碑,就在于其服务超乎了用户的期望值。如外卖附送垃圾桶、操作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等。让产品超越用户的期望值,首先要使自己的产品品质过硬。找准核心用户群,听取其意见,让其参与到产品研发中来,这样生产出的产品也会更加让消费者满意。其次,企业要适当降低消费者的期望值,要求做好产品的保密工作、避免过度宣传。例如,现在的苹果公司,由于新品提前泄密,导致产品已经在用户的意料之中,很难赢得用户的期许,以消费者的失望告终。所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期望值,是获得口碑的有效途径。
结语
Nike 拟退出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例子,说明了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转型的迫切性。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公司还是对于曾经辉煌的传统企业而言,这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传统企业要想不被淘汰,需要拥抱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优势在于其沉淀多年的对渠道、对产品的理解,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便是用户思维。倘若传统企业把握好这些优势,并利用互联网思维,抓好口碑、对自身的管理经营进行社群化、社会化、数据化改造,便有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①艾媒咨询《, 2012-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EB/OL].iimedia.cn/36900.html,2013-09-24
②一财网,《耐克拟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EB/OL].http://yicai.com/news/2014/04/3746696.html.2014-04-25
③拉斯韦尔著,何道宽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④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J]《. 中国电化教育》,2007(3)
⑤鄢光让、向寒松,《应大力提倡受众中心论(之三)》[J]《. 当代传播》,1999(3)
⑥《小时代备受欢迎?》[EB/OL].culture.inewsweek.cn/20140102/detial78031.html.2014-01-02
篇6
第一种:用销售观点理解互联网
我相信95%以上的企业人都持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是新兴的一条销售渠道,只不过是有别于传统渠道而已。这是销售观点的理解,他们就如同销售人员的思维一样,认为寻找到一条新的销售渠道。他们认为,互联网是销售平台。做互联网生意只不过是公司的产品是否放在阿里巴巴里做B2B或者在淘宝、天猫、京东做B2C而已。
以快消品为例,传统渠道有KA(常指国际性大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有地方终端(如中山一加一、东莞嘉荣)、有封闭渠道(如工厂、学校)、有便利店(7-11店、东莞美宜佳)、小超市(夫妻店)等等,互联网是一种替补性渠道。所以,很多老板你问他是否关注互联网时,他会说前两年就已招人做互联网生意了。实质上,他们所指的互联网生意仅仅是找了一两个90后的年轻人来做电商。可能,经过一到两年的做电商,结果发现产品不但没有卖好,反而是亏损了,于是,觉得互联网渠道还是不如做传统生意渠道。
持销售观点理解互联网的人通常都是对互联网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他们对互联网是一知半解,听了专家的话说未来是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的世界,尤其是听了某些专家们假托马云等互联网人说的话,说什么现在不做互联网,五年后就会破产!老板们听完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连夜回来叫人力资源部招人来做互联网生意。招回来的90后确实是老板他自己要懂互联网操作,但事实上这些90后却不懂营销的原理,不知道什么是4P,不知道4P如何组合,更不清楚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客户定位,不知道自己公司产品适合那家电商平台,也不清楚何时做何促销,总之,按老板意思把产品放到阿里公司去就是了。当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老板不懂互联网操作,90后不懂营销,你说这样脱节的做电商能做好吗?
第二种:用营销观点理解互联网
第二种观点就是用营销的观点去理解互联网。认为互联网确实很重要,于是,有这种观点的老板会在公司里认真地探讨互联网,学习互联网知识,他们不但是自己学习互联网知识,还要求公司营销人学习互联网知识。当然,对互联网有一定了解以后再来操作互联网,他们就会知道需要什么人,谁来操作,如何操作,如何分析结果。他们从产品的定位、价格定位、渠道定位及如何按平台设计促销、设计产品推广模式,都会有一套一套的方案进行操作。当然,假如说开始的时候自己不懂得如何操作,他们会主动找到第三方为他们服务一年半载,然后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把电商所需的知识学懂,再自己培养电商人才,独立操作。但这只是局限于做电商而已。
比如生活用纸企业恒安国际从2012年开始成立电子商务,按照营销模式在天猫、1号店销售,当年销售5000万元左右。通过2012年的实践,他们总结出2013年恒安电子商务最重要做的两件大事是:第一深度上进一步完善CRM管理,做好会员营销;第二在广度上扩建并整合分销渠道。另外,恒安国际还在三方面上下功夫。首先,在优化产品线的基础上,恒安将进一步大力削减线上SKU数,2012年恒安线上的SKU数已从最早的超过500减少到了300左右。其次,2013年,恒安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分仓,以缓解物流压力。另外,恒安还将尝试通过给予本地经销商以返佣,由本地经销商直接发货的O2O方式经营。在解决物流瓶颈后,恒安将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力求覆盖国内所有主流的B2C平台。2013年,恒安还将针对线上业务推出专供款产品,以便和线下业务作出区隔。
其实,这就是一家传统企业在进攻电商或者说是在互联网上寻求营销模式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很多传统企业就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电商历程总结和吸纳有利于自己的经验,结果只能是在触电过程中死掉。
总之,用营销观点理解互联网的人会把自己的现有产品或商品按互联网特性进行操作,他们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不懂就学,学不好就先由第三方代为操作,或者和第三方共同研究,共同操作。
第三种:用战略观点理解互联网
第三种观点理解互联网的企业人我认为是一流超前的老板,他们具有前瞻思维,对新事物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他们不但把现有产品放到互联网上销售,他们还把互联网当作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认为这才是公司的一片蓝海。
比如,在未来几年,他们会抓住大数据或云技术的应用,认为一个不投资大数据的公司未来将会无法立足。他们认为,能在第一时间从大量互联网数据中获取最有价值信息的企业才最具有竞争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年代他们会从中获取自己新的地位,他们甚至会觉得是改变行业地位的机遇就是来源于移动互联网,比如如何利用微信、社交网站、APP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自己公司重新定位转型进行必要的变革。
比如,他们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联系仍然是人的联系。他们通过利用SNS社交网络建立品牌或企业口碑。而基于SNS平台的人的联系,产生数据的联系,进而启示我们商机的联系。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B2C、C2B、C2C等模式。随着博客、微信的兴起,C2W(world)模式正在影响着商业社会的运做。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无处不在的个人信息进行直接推广。
又或者,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年代寻找到新的跨界商机。比如一家做快消品的企业通过对互联网展览的了解,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做互联网的经验,但它依托一家做网上展览的企业参股进入了互联网行业。
篇7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
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
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6日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的《金融稳定年度报告》中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做出的定义式描述。笔者以为,互联网金融不仅有表层的物质方面的因素,也蕴含着更深层次的非物质性因素,这就是互联网精神。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说明,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体现为技术层面的飞跃,更承载互联网精神。而发展互联网金融最为关键的是要明确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别不仅仅在于采用的技术和媒介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于参与金融活动的主体所持的理念不同。互联网金融市场主体应本着开放、平等、共享、合作、包容的互联网精神,利用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活动转变为信息更加透明、各方参与更加积极、风险更易管控、成本更加低廉、操作更加高效便捷的新型金融模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二层面的涵义,也是其深层内涵所在。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时代大潮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互联网+”是要用互联网技术和精神使传统产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进而创生出全新的经营业态,而不是仅指把经营的商品或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也就是说“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同理,“金融互联网”也不等同于“互联网金融”。但是,现有金融机构在“金融互联网”上的投入和建设无疑为发展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带来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理解互联网金融,可以从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入手。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所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又有别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型金融模式。可见,互联网金融并非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简单结合,而是在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市场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而催生出的新型金融模式。在这种金融模式之下,交易双方保持信息对称,支付过程十分方便高效,资金供求双方脱离传统金融中介直接进行交易,在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完成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活动。
二、以互联网精神引领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以其出乎人们预料的发展速度及其发展态势对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背后原因是互联网精神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传统金融业要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在金融市场竞争中保持住优势地位,就必须进行转型。转型目标就是不仅要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中,而且要以互联网精神全面变革传统的经营理念,提升在互联网金融中的竞争能力,进而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力军。为实现这个目标,传统金融机构应努力克服影响转型的各种障碍,积极进行转型的实践。要对已经进行的各种转型的不同摸索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和找到转型的路径、方式和策略。反言之,就是要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用互联网精神更新和改造经营思维和理念。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快速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一些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使人们对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过去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门独大的垄断局面已有所改变,普惠金融的观念开始被更多人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既是金融机构传统业务的补充,也是对金融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固有盈利模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给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为其转型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技术不仅为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为金融机构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拓展了思路。
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应当转变传统思维,学习开放、包容、平等、重视客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打造互联网经济的金融平台,从经营理念上不仅仅关注金融产品,更应在乎客户需求。将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在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在经营模式转变上,要将传统的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相结合,优势互补,利用自身专业的理财融资体系实现一系列的金融产品的服务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化,金融脱媒正不断加剧,利率市场化的闸门也即将开启,这一切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借贷利差维系经营运作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保持其竞争力。传统金融机构几十年来已经习惯了独享市场利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能否积极创新,关键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接纳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传统金融机构应当注重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从经营战略理念、服务质量提高、新产品创新、数据资源应用、风险管理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设计,在新型金融生态环境下的竞争与发展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的汽车就是一种新的移动终端。”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说。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传统管理软件与企业云服务提供商,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思维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化,郑雨林带着团队专门去了一趟美国特斯拉总部。
“在特斯拉总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大片液晶显示屏,上面密密麻麻的小点代表了特斯拉在北美遍布西海岸、东海岸,以及中部的太阳能充电桩。而液晶屏上实时显示的数字则代表了车的数量和充电桩充电总量。这些动态的数据,让特斯拉可以实时掌握每一辆车和每一个充电桩的情况。”郑雨林说,特斯拉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电动汽车,通过协同设计、办公推动供应链透明化和本土化,并实现用直销的方式卖车,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新式环保电动车浪潮。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正在被颠覆。
在国内,青岛红领是一家从事西服个性化定制的企业,凭借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能够实现从下单到成品,7天交付,在业内同行中迅速崛起。
郑雨林总结了红领成功的特点:一是红领构建了一个C2M(消费者到制造)系统平台,能够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二是企业流程的自动化,让红领从订单产生到采购、制造再到物流,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完全由数据驱动;三是发展生态圈。红领的西服物流和UPS合作,只要用户把自己的身材尺寸按照要求填上,公司就可以从网上接单,同时,它还和而许多线下的干洗店合作,让这些干洗店也可以帮助红领接单。
“这是一个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典型代表。”郑雨林认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过程主要有四个主要特点。首先是C2B,各个行业都在转向消费者主导、个性化定制服务。其次是O2O(线上到线下),不仅电商,上至美国的大型服务业,小到学校门口的理发店,都在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工具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交流。第三是平台和生态,传统企业以互联网的开放思维,构建生态;而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数据驱动,传统企业正在从最讲究的流程向更重要的数据过渡。
篇10
从《物种起源》看人类进化,细胞进化论认为,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神经元细胞,细胞的裂变是进化的根本,区别于低等生物而言,人类之所以称之为高级生物,与其说因为人有“劳动”、“制作工具”的能力,倒不说“人类”能最终成为自然与社会的统领者,是因为人类有基于不同时间维、空间维的思考内动力,从而驱动科学技术上的革新,推动社会经济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赢”在思维
由于思维最基本的活动是分析与综合,最关键的过程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所以,思维的结果价值将会受思考的维度“时间、空间、人文、自然、对象”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生命的起源与人类的发展尚且如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由思维所决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通过创新经营思维成就经典品牌的案例:
万宝路(Marlboro)是一个香烟品牌,由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制造,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香烟品牌之一。在万宝路创业的早期,万宝路的定位是女士烟,消费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其广告口号是:像五月天气一样温和。可是,事与愿违,尽管当时美国吸烟人数在不断攀升,但万宝路香烟的销路却始终平平。女士们抱怨香烟的白色烟嘴会染上她们鲜红的口红,很不雅观。于是,莫里斯公司把烟嘴换成红色。可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挽回万宝路女士香烟的命运。莫里斯公司终于在上世纪40年代初停止生产万宝路香烟。二战后,美国吸烟人数继续增多,万宝路把最新问世的过滤嘴香烟重新搬回女士香烟市场并推出3个系列:简装的一种,白色与红色过滤嘴的一种以及广告语为“与你的嘴唇和指尖相配”的一种。当时美国香烟消费量达3820亿支一年,平均每个消费者要抽2262支之多,然而万宝路的销路仍然不佳,吸烟者中很少有人抽万宝路,甚至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极为有限。在一筹莫展中,1954年莫里斯公司找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营销策划人李奥・贝纳,交给了他这个课题: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女士购买消费万宝路香烟?在对香烟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李奥・贝纳完全突破了莫里斯公司限定的任务和资源,对万宝路进行了全新的“变性手术”,大胆向莫里斯公司提出:将万宝路香烟改变定位为男子汉香烟,变淡烟为重口味香烟,增加香味含量,并大胆改造万宝路形象;包装采用当时首创的平开盒盖技术并以象征力量的红色作为外盒的主要色彩。广告上的重大改变是:万宝路香烟广告不再以妇女为主要诉求对象,广告中一再强调万宝路香烟的男子汉气概,以浑身散发粗犷、豪迈、英雄气概的美国西部牛仔为品牌形象,吸引所有喜爱、欣赏和追求这种气概的消费者。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和伟大的营销策划,同时更是一个创新思维的经典案例。整个案例仅仅使用了一个“对立思维的模式――女变男、柔情变奔放”就成就了一个伟大品牌。由于李奥・贝纳突破资源和任务的大胆策划,彻底改变了莫里斯公司的命运,在万宝路的品牌、营销、广告策略按照李奥・贝纳的策划思路改变后的第二年(1955年),万宝路香烟在美国香烟品牌中销量一跃排名为第十位,之后便扶摇直上。今天万宝路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可口可乐第二大品牌,其品牌价值高达500亿美元。
在移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经销模式的当下,在信息大爆炸、信息碎片化的今天,面对竞争激烈、人才难招、人员难找、成本太高、利润太低的企业经营现状,企业若还是固守传统经营思维,坚守标杆思想,陷入经营认知的误区,英雄末路的号角将迟早会为你吹起。
所以,经营之道,“赢”在思维。
创新的起点“突破经验主义”、“摆脱行业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有太多的中小微企业想要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舞出奇迹,翘盼“惊喜”,结果却因海风太大、船太小被拍在了沙滩上,惊喜变成了“惊吓”。结果不是乘风破浪,既得渔翁之利,而是折戟沉沙,后悔莫及。
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没有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没有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经营思维创新的关键点,思维意识也没有上升到互联网“道”和“场”的境界,而是仅仅停留在“术”和“器”的层面。其实,每一次的时代变迁与科技的变革,都是一种思想上的革新与突破。
“互联网+”不仅是工具、平台,更是思维,而企业要想乘此东风,就要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转变企业经营思路。
经营思维想要达到创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改变思想与思维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要不然成功的企业为什么会那么少?
在企业家实现创新经营思维的过程中经验主义往往成为了阻碍他们创新成功的那道“坎”。因为每个企业家都有在他们看来值得认同、赞许与借鉴的经验记忆以及自身所从事的行业规则、标准及惯性思维。这些天然屏障,让他们无法在经营思维创新中迈开脚步。
所以创新经营思维首先必须要“突破经验主义”、“摆脱行业思维”。只有跳出行业禁锢,摆脱经验误区才可能创新商业思维。
虽然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是极其痛苦的,但移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是我们别无选择的,唯有跳出行业禁锢,摆脱经验误区,创新经营思维。因为新时代的来临,生存状况与生存质量往往不取决于是否转变,而是取决于转变得有多快。
“倒向法则”稳中求胜
传统的企业经营思路是先找项目、概念开发、商业模式设计,然后招兵买马、建设团队,最后进行目标客户细分,做广告宣传、媒体公关、投入市场,这种做法在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学演变为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或杰瑞麦卡锡的4P理论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以及大规模传播的工业经济时代和PC互联网陈列加推送引流的交易经济时代是行得通的“商业思维”。但是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到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普及以及商业形态的变化,这种“商业思维”就变成了一条越走越险的单行线。
先建市场后立项,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经营思维的“倒向法则”。
先“做大鱼塘”、建立市场,运用“吸引力法则”,这样优秀的人才、优质的项目则会蜂拥而至。“倒向法则”特别适用于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升级转型,因为试错成本低、经营风险小,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幅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