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治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009-02
一、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的衡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家统计局有六类物价指数,它们分别是: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但人们最关注的三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 以及GDP 平减指数(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 的比率) 。其中,CPI指标最为常用,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1年1―6月,中国CPI为104.9、104.9、105.4、105.3、
105.5、106.4(均以上年同月为100)。从中可以判断中国今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在5%以上,虽然仍处可控范围,但已处于高位运行,需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探讨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通货膨胀,又该如何治理中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
二、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索
1. 产出缺口。所谓产出缺口,就是现实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占现实产出的百分比,即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的程度。很多国家的央行或政府经济部门都将产出缺口作为分析预测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现实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所形成的缺口称为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 gap)。如果现实产出大于潜在产出,经济中存在着过度需求,经济社会的价格水平就会普遍上升。2010年以来,中国产出缺口为正且不断攀升,经济呈过热状态,存在过度需求,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普遍上升。因此产出缺口的存在,是决定通胀的一个基本力量。
2.货币信贷量过快增长。20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因此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满足快速复兴经济的需要,中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与广义货币M2持续增长,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2009年银行贷款余额环比增长32%,货币投放量增速远远超过GDP增幅,这二者之间的巨大的差距就为通货膨胀买下了隐患。
在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中,短期内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短期内不可以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这里“真实交易货币”是指真正发挥商品和服务交易媒介的那部分货币,另一部分用于投资目的的货币,如买卖股票的货币,对消费价格的影响并不直接,而只是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品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3.经济结构因素变动。在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一致。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和非开放性部门在工资和价格等问题上都要求和其他部门享受一直的待遇,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如下特征: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 经济发展速度快 经济效率高,而中西部企业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仍然相对封闭经济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和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和重工业、制造业等发展缓慢,而去年的金融风暴和今年的经济复苏也造成了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的速度加快,这些都是造成今年通货膨胀的因素。4.汇率的变化。现阶段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而且一年期美元利率远低于人民币利率,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表现在: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 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 481亿美元。外汇流入1美元,央行就得收回去发7元人民币,这就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5.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导致居民的抢购、囤积行为,由于预期具有传递性,通货膨胀预期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而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就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这种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在通货膨胀真的到来时手中货币贬值,家开始对商品进行抢购囤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而通胀预期还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通胀预期的应用性导致人们的抢购行为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便会加快,从而增加货币流通量,等价于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三、目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完善CPI体系。我们可以感觉出,中国官方统计出来的CPI指数与实际居民生活消费价格变动不一致,这说明中国的CPI 体系存在缺陷,使政府不能准确地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严重性,就不能采取有力的手段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在于官方一直在强调作为国际惯例,CPI不包括商品房价格,而且居住类权重过低(13% 左右,国际惯例是 30% 以上),其基数过低,而食品类占 CPI 权重为 33.6%,食品类通常是通货膨胀最后波及的环节。(1)建议按照收入的高、中、低,推出CPI的分类指数,并且要及时根据现实情况,改进居民收入统计的分组标准。(2)将商品房价格纳入其中,同时合理的调整各方面的比重。(3)要逐年对分类权重进行微调,以体现权重的变化,保证CPI数据的完全真实、准确。
2.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问题,资金过多地流向地产部门以及与地产相关的行业,造成其他行业,主要是食品等由中小企业投资的行业资源不足,供给下降,故物价上涨,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如果不遏制可能会出现崩盘的现象,到时候经济损失更加惨重,因此得通过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3.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价格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价格的重要地位,住房作为价值量最大的生活资料,必然纳入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因而住房价格作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之一,也就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影响到一切商品的价格。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房价再次暴涨又引起了人们对房地产泡沫讨论的升温,一些热点区域的房价甚至一个月上涨超过10%,一年上涨超过100%。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房子的消费依然占到了居民一生收入的绝大部分。所以目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对于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至关重要。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国外的发展早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如英国在治理其1979―1981年的通货膨胀中,多次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建设性干预政策,即增加对高技术工业的财政帮助,刺激传统工业企业在改造中大量运用新技术工艺,倡导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鼓励职工持股等。而法国在治理经济危机时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陷入衰退的传统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中国在解决现有问题上也应借鉴其方法,采取宏观调控,以干预手段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调整工业结构,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通过上述措施,努力将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提高要素投入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成本推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最终促进经济在长期内快速、平稳地发展。参考文献:
[1]谢太峰,王子博.论中国近期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
[2]何莹,周宁宁.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J].求索,2010,(6).
[3]肖楠,王璇.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与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
篇2
[关键词]巴西;恶性通胀;治理;启示
20世纪80-90年代,巴西曾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为了应对高通胀,巴西货币当局用了20年时间,并两次更换流通货币,才使经济进入了平稳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角度,总结巴西治理通胀的经验,探讨巴西政府的经验教训,无疑对中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具有借鉴作用。
关于上述时期巴西迅速从温和通胀转化为恶性通胀的原因,Cardoso认为是国际收支危机和克鲁扎多的大规模贬值,而克鲁扎多的失败则是因为巴西政府采取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缺少财政紧缩政策配合。高通胀不仅影响了消费者,也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了影响,Ter-Minassian指出,由于通胀带来高利率,在1980-1990年代初期,使得巴西企业经理在债务融资时格外谨慎,从而使得1990年代的巴西企业比其他国家企业融资杠杆比例更低。
不同学者对巴西中央银行在治理通胀过程中所采取政策的效果判断也存在差异,Donlbusch指出,1985-1986年巴西提出的以工资一价格联动管制、汇率固定制、财政修正以及大幅度扩张名义货币量为核心的稳定计划,在经济和政治中取得了成功。Roger(2009)以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为例指出,尽管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范围经常缺失,但存在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和经济增长明显优于缺少这个目标制的国家。I.Jacome指出,中央银行注入额外的货币进入金融体系通常会导致货币政策出轨,加剧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一、巴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交织的50年
巴西经济快速增长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经济曾以两次“巴西奇迹”引起全球关注,也曾以恶性通胀成为全球典型,经过50年发展,巴西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20世纪50年代,巴西政府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制定和实施《发展纲要》,重点发展了包括能源、运输、粮食、基础工业和教育等5个领域内的30个重点项目,推动巴西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轮高速发展。1957-1961年,巴西农业产值年均增长5.8%,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7%,通讯与运输增长8.7%,GDP平均增长8.3%。更重要的是,由于产业链扩张,巴西经济结构也得到明显优化,改变了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国地位,工业发展开始起步,尤其是汽车工业开始初步得到发展。
巴西经济虽然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也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在《发展纲要》实施的5年时间内,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7%、24.1%、39.4%、30.6%、47.7%。迅速发展的通货膨胀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正常运行,而且引起了政局动荡。此后巴西历届政府上台后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巴西政府和民间储蓄不足,而实施《发展纲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就依赖于财政赤字和对外负债。在政府的主导下,巴西货币发行量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4.7%,1959年巴西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比1956年增长1倍以上,由此导致经济中出现严重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也逐年攀升。1964年巴西推行了金融改革,一方面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以扩大经济建设资金的来源,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另一方面将通货膨胀指数化,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确定产品价格、工人资,以缓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指数化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短期内它缓解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冲击,但通货膨胀却以预期的形式长期存在于经济中,由此导致了通胀阴影在巴西经济中挥之不去。通货膨胀指数化预期使巴西资本形成更为困难,企业和居民过度消费,储蓄意愿下降。由于居民和企业储蓄率下降,资本形成机制遭到破坏,降低了巴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巴西经济发展出现滞胀,一方面高通货膨胀现象继续延续(1962-1967年,巴西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1.3%、92%、34.5%、38.2%以及24.9%);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势头,同期GDP增长率仅为1.5%、2.9%、2.7%、5.1%以及4.8%。
由于经济滞胀,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巴西政府放弃了既有的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主导型”,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巴西资源丰富,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1968-1974年巴西经济出现了第二轮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农业增长率为5.9%。同时,困扰巴西政府和人民的通货膨胀逐步得到控制,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1968-1973年巴西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5.5%、20.1%、19.3%、19.5%、15.7%以及15.5%。
1974年初,巴西政府通过了《第二个全国发展规划》,大力引进外资,并扩大国家信贷规模,以图加速经济发展。这两种手段均直接增加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供给,导致通货膨胀抬头,到20世纪70年代末,巴西通货膨胀重现20世纪60年代快速上升势头,1978年和1979年巴西平均通胀率为44.2%,对20世纪80年代巴西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巴西经济开始出现滑坡,1980-1989年,巴西GDP有5年出现负增长,10年内年增长率仅为2.2%,远低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但通货膨胀率却逐渐失去控制,1980-1985年,巴西年均通货膨胀率为343%,1986年以后,巴西通货膨胀形势迅速恶化,甚至还出现4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见上图)。
二、巴西恶性通胀产生根源及治理
巴西出现恶性通胀的主要原因如下:
1、政府财政开支庞大。一方面巴西政府为公务员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另一方面巴西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加大了政府投资,由此导致巴西的财政赤字高达GNP的8%-12%。在缺少其他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巴西政府被迫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因此巨额财政开支是造成巴西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2、货币发行量过多。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巴西政府大量发行信贷,推动企业投资,而巨额财政赤字也有赖于发行货币来支持,因此巴西的货币发行保持高速增长。这两个原因均表明,巴西恶性通胀源于货币严重超量发行。如下表所示,巴西恶性通胀与其货币发行增长速度几乎完全相对应,这印证了弗里德曼的那句话:“通货膨胀问题本质上是货币现象”。
由于巴西恶性通胀源于流动性严重过剩,治理恶性通胀的关键便是消除过多的货币供给。1986年,巴西开始不断推出改革措施,前后总计推出6个反通货
膨胀政策,其中较成功的有克鲁扎多计划和雷亚尔计划,克鲁扎多计划主要包括:废除原有货币,以克鲁扎多代替克鲁赛罗,新旧货币的币值之比为1:1000;继续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确定新货币兑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13.84克鲁扎多;冻结物价水平,冻结期限为1年;冻结工资水平;取消浮动利率的国库券,发行固定利率的国库券;取消指数制,改变工资和物价基于预期通货膨胀率调整的指数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这一计划基本涵括了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有效消除了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实施以后通货膨胀率迅速下降。但是1986年年末及以后,巴西通货膨胀速度进一步加快,标志克鲁扎多计划的失败。1993年12月,巴西又制定了《雷亚尔计划》,该计划包括:压缩财政开支以削减财政赤字;出台货币价值参照指数,以此作为工资和产品价格变动的基础;废除克鲁扎多,发行新货币雷亚尔,新旧货币币值之比为1:2750,同时实施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雷亚尔计划》在巴西取得了显著效果,自1995年开始,巴西通货膨胀率显著回落,1996年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下降到两位数,此后继续下降,到2007年第3季度进一步降低至4.01%,这标志巴西的反通胀政策目标基本实现。
三、对中国的启示
同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和中国政府都有加快发展经济的需要。巴西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不顾货币发行纪律,滥发货币,导致经济体系的流动性严重过剩,使经济体系连续数十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巴西政府经过两次发行新货币,连续实施治理通货膨胀的各种措施,才最终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的通胀形势远比巴西复杂。从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看,美、日在次贷危机和地震危机冲击影响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胀输出殃及众多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货币政策也过于宽松,信贷投放、政府投资规模一再膨胀,成为中国当前通胀势头抬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国际货币体系来看,次贷危机后世界储备货币美元的信誉已经遭到极大损害,欧元区经济问题不断,短期内欧元仍然难撼美元国际地位,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不断抬升,加上中国政府的外汇集中管理政策,使得国际投机资金押宝人民币升值,热钱进出不仅规模增加,频率也在加快,由此导致外汇占款数额不断攀升。这些因素均表明中国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难度不可低估。但是,巴西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通胀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严明货币发行纪律
巴西经济体系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货币发行过多,当经济体系无法吸收过多的流动性时,通货膨胀现象就不可避免。在通货膨胀治理方面,巴西采取的通货膨胀让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Knight认为,清晰的通货膨胀目标至少具有三个突出优点:提高政策透明度,使公众更好的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前瞻l生通货膨胀目标使政策制定者在平滑冲击时,货币政策不会过度反应;通货膨胀目标制还会促使中央银行负责,提高其政策的可信度。同时,要求政府采取可持续的财政政策,首先要禁止中央银行自动为财政赤字融资。
对于中国而言,要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控制货币发行量。历史上中国曾经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当前因国内外多种因素引起的流动性过剩仍然是中国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央银行必须严格控制社会信用投放总量,要限额发行现钞,同时综合采用数量和价格工具,强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政策效果,建议央行以GDP增长速度为基础,适当考虑通胀因素和货币流通速度,综合决定广义货币供给M2的增长速度。按照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笔者认为M2增长率以15%左右为宜。
(二)科学调节财政资金收支
巨额财政赤字及由此导致的货币发行过多是巴西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财政赤字不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2l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增长通道,税收高速增长弥补了不断扩大的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规模十分有限。但是随着财政收入激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储蓄也快速增长并沉淀于金融体系,成为信贷扩张的重要基数。、
此外,各级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以财政资金和银行融入资金大规模直接投资,也成为需求拉动型通胀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建议我国政府把握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并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科学调节中小型企业税负,以提高企业活力和经济运行质量,减少金融体系沉淀的财政资金,间接降低社会信贷扩张基础。
(三)税收和汇率等多种政策搭配使用
巴西在治理恶性通货膨胀时,综合采用了价格管制措施、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连续多次改革才实现了稳定物价的政策目标。当前中国经济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已经逐渐导致通货膨胀率日渐上升,必须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通货膨胀继续上升危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当前中国政府的重要选择之一。自从中国第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外汇率重新进入单边升值通道,这种倾向使得大量境外资金流入中国,短期内不仅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当前的汇率政策下也迫使央行投放本币稳定汇率,央行固然可定期在公开市场发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但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和不断提升的冲销成本也将使央行在长期中操作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影响到经济体系的货币存量,因此建议央行提升人民币对各种货币的汇率弹性,改变单边升值预期,遏制境外资金流入。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政策优化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15-02
引言
自中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以来,通货膨胀问题也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周期性的出现,并且中国目前正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居民深刻地感受到物价的飞涨,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如果国家不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目前的通货膨胀,它很可能会发展成恶性通货膨胀,给国家的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灾难。而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认识和运用逐步得到发展。所以说在认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如何控制通货膨胀进一步威胁中国的经济环境,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近几年,特别是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之后,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的效果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点。如何从前几次治理通胀的经验,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中国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保持经济良好、稳定增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一、变量选取
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地上涨的现象。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非货币性因素和货币性因素。了解经济变量怎样影响通货膨胀,对于更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来治理当前形势下的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Eviews4.0软件,引发通货膨胀的几个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
由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原因,1993年前后中国货币发行量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1993年之前是国家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统计口径,1993年之后为央行明确的口径,这就造成了前后数据不具有可比性。1994年以前,中央银行或政策采取直接跳空手段,货币政策的类型表现为扩张与精索政策的循环交替,而在1994年以后中央银行开始逐渐采取间接地调控手段,因此本文将1995―2012年为样本区间,GDP增长率、货币发行量m2、通货膨胀率π、外汇储备fr、存款利率i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结果(见下页表)。
得到以下方程:π=0.192854m2+0.1938102gdp+1.178217fr-
0.486601i-29.44848
(4.190397)(2.684085)(3.901466)(-3.651314)
括号内是回归系数的t检验量。在lu此回归方程中,m2、gdp、fr、i前的系数表示广义货币发行量、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以及存款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大小。
(一)拟合优度检验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本回归的可决系数R2=0.968618,接近于1,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地较好,即解释变量能对被解释变量95%的离差作出解释。
(二)显著性检验
针对原假设H0∶β1=0、备择假设H1∶β1≠0进行检验。由下页表可以看出,M2的参数0.192854的t值为4.190397,取α=0.05,查t分布临界值表,得t
0.025(17)=2.110,所以|t
(0.225347)|>
t
0.025(17),所以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GDP的参数0.1938102的t值为2.684085,所以|t
(1.595713)|>t
0.025(17),也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FR的参数1.178217的t值为3.901466,所以|t
(1.178217)|>
t
0.025(17),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i的参数-0.486601的t值为-0.3651314,所以|t
(-0.3651314)|>t
0.025(17),拒接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同时表明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发行量、外汇储备和存款利率都对通货膨胀有影响,但货币发行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
(三)方程的经济学意义
由方程可以看出,GDP、M2和FR的系数为正数,说明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发行量、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率是正相关的关系,即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GDP增长越快,货币发行量越大,外汇储备越高就越容易发生通货膨胀。而存款利率i的系数为负数,说明利率与通货膨胀负相关,利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
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要进一步的控制通货膨胀,首先,在控制货币发行量的同时,也要控制基准利率的水平。其次,把握调控力度,避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出现,造成经济环境的巨大波动。第三,要时刻把稳定物价作为治理通货膨胀地首要目标,营造合理、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四,完善金融市场,创新货币工具手段,多渠道的作用于市场控制通胀。第五,减少外汇储备量,同时要控制人民币的升值的速度。最后,央行要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减少公众对通胀预期的不稳定性。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国家对两次通货膨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趋利避害,优化当下的货币政策,从而可以取得更好的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数据资源有限和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欠缺,对于影响通货膨胀因素的实证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Prevent Future Inflation
WANG Ying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ata show that,since January 2011,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rose 5.0 percent.Among them,consumer price index (CPI)in March rose 5.4 percent,which have been more than the previous market expectations and setting a new high level of 32 months.Inflation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ame to the upward pressure on prices.They are becoming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Monetary policy is one of the best way to curb inflation.This passage demonstrates the impact of the money supply,the growth of economy with the inflatio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Then,analyzing two serious inflation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and conclu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netary policy.Becauus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current and the previous two,we can optimize 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to achievebetter effect according to theprevious experience.
Key words:inflation;economic growth;policy optimization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 成因 治理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4-01
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纸币流通情况下,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使每单位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货币主义创始人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造成的。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最常用的是消费物价指数(CPI),它是判断通货膨胀的主要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CPI上涨幅度大大超过了近年来的同期水平,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提高工资或者是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又称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为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已十分明显。
(二)需求拉上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就是在经济运行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的持续上涨。目前世界市场上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西方一些国家加大对大豆等的需求,使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引起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
近十年来,我国GDP增长迅速,而这样高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来实现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
2005年中央银行开始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大量流入,还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二、抑制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多种货币政策的群聚效应
针对我国目前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有关部分采取了一些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整。尽管这些措施对缓解目前的通货膨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央行应该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在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减少银行体系的准备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供给。只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群聚效应,使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的作用有效体现,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问题。
(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GDP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造成的。针对局部地区出现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现象,要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不断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是经济运行的“调节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相对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特别是要提高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加强国际经济运行监测,提高治理通货膨胀有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与国际市场上对大豆等需求的增加有关。因此,要建立对国际经济运行的预警系统,加强对国际经济运行的监测,防止由于国际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膨胀是一种复杂的货币现象,它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合理地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季伟杰.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J].金融与经济,2008(2).
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通货膨胀 基础货币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改革前3645亿元到2012年519322亿元,将近143倍的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然而经济的高增长也带来了高通胀水平的严重代价,直到现在,我国始终都没有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针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是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属于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多,截止到2013年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44万亿美元。又由于实行结售汇制度,由中央银行统一实行外汇结算,导致央行释放大量货币流动性,使国内货币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并最终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基于这一认识,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
二、相关文献综述
针对我国近十年来的通货膨胀成因,国内学者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刘世锦(2008)认为,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加剧成本推动的压力,所以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孙莉、张萍(2010)则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市场中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实际交易需要,推高了商品的价格。以上观点都是针对物价上涨的国内因素加以分析的,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研究引起物价上涨的国外因素。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外汇储备这一因素,认为外汇储备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物价。张鹏、柳欣(2009)采用实证分析,得出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与物价指数、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分别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杨缅昆(2011)则基于理论和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是近年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多,央行被迫发行的货币促进了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并得出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外汇推动型的结论。
目前关于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文献几乎都暗含了“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本文在继承相关文献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前背景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进行补充和创新,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对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分析。
三、对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经济紧缩的同时,物价也相应走低。直到2000年以后,我国才基本摆脱改革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物价开始正常浮动,但从2007年开始我国物价指数又开始上扬,一再高攀,并在2008年达到近十年以来的物价高峰,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甚至达到8.5%。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总需求减弱,物价指数急剧下跌,但这并没有改变物价指数上涨的总体走势,从11月份CPI就又开始反弹,到目前为止,物价指数也一直处于高位。
而我国外汇储备自1993实行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持续增加,呈直线上升走势,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汇储备每年平均以29.01%的速度增加。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外汇储备如此快速积累的同时,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在以前所未有的疯狂态势增长。2000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平均每年增长17.98%,相当于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量的同步增长绝非巧合,而且与当前的通货膨胀也必定存在影响关系。
从通货膨胀的本质来说,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必然上涨。近些年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由于国家集中管理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冲销,进而使央行的货币发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投放的,被动投放的货币量形成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引发通货膨胀,总结起来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国际贸易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双顺差,而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银行为了持有大量的外币必须保证足够的人民币进行兑换。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多,央行只能靠新发行人民币来保持头寸,这种新增发的人民币就叫做基础货币,也称作基础货币,在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作用下,基础货币被货币乘数无限放大,表现为广义货币量的增加,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货币增加,物价上涨。二是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幅度明显,波动弹性也日益增强,中国政府为了控制这种升值预期,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不断买入外汇,抛出人民币,这种做法不但增导致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而且直接增加了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引发通货膨胀。三是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纷纷涌入中国,热钱的流入反过来又会刺激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引发通胀压力。很显然,外汇储备的变动确实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冲销由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量,进而削弱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但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深化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外汇储备的量势必会越来越多,央行对冲操作的作用也会不断减小,甚至还会限制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剧通货膨胀。所以,有必要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对当前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给出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我国汇率制度的缺陷导致汇率的波动不能真正体现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汇率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扭曲。要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严格加强资本金融项目的监督管理,以防国内经济受到国外资本的冲击。
第二,实行“藏汇于民”政策。即按照自愿原则将部分外汇保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中。将一部分外汇藏于民间,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减,从而分散了诸多投资风险,减缓了通胀压力。
第三,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治理。对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仅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很难取得成效。只有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将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作为切入点,才能对当前通货膨胀进行标本兼治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杨缅昆.论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J].统计研究,2011.
[2]张鹏.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
[3]高瞻.我国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
篇6
关键词:利率;加息;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68-02
中国人民银行25日晚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010年从1月18 日开始,央行先后五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已达到17.5%,无论是调整幅度、调整后高度,还是频次都是空前的。但是通胀趋势并没有缓解,10月份CPI指数达到4.4%,11月份CPI指数达到5.1%,超越了红色警戒线。央行不得已动用利率杠杆。那么在目前时局下加息是否合适,是不是唯一选择呢?
一、加息的利与弊
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它具有以下经济功能: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中介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分配功能;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功能;把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的控制功能。
利率的作用正是通过上述五种功能发挥出来的。而利率之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是因为利率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由此,利率发挥“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2)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但是加息是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很大:首先,上调利率使得银行可贷资金减少,银行资金运用受限,这对银行利润的影响较大,毕竟国内银行存贷收益占到70%以上,短期内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是不可能大幅提高的。其次,对企业而言,上调利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尤其对于长期处于融资渠道不畅的中小企业而言,上调利率更是致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成长较快,底子薄但资金需求大,极度缺乏资金。而这些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上调利率很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再次,上调利率将会加剧国际游资即“热钱”的流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局面,增加通胀压力和经济运行风险。最后,对于个人而言,上调利率使得房奴的月供增加了,生活压力加大,加息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使得长期偏弱的国内消费更是雪上加霜,也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发展。
二、通货膨胀的概念及目前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概念。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1)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2)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2.通货膨胀的后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3)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
3.通货膨胀的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俗一点说,大致一是流入市场的钱太多了,钱多了,物价自然上涨;二是生产短缺,物价上涨。反正,钱不值钱了,就可以认为是通货膨胀了。
可是,眼下中国的钱多了吗?当然很多,据有关专家的说法,近年央行光是超发就达43万亿之多,且形象地指出“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但这些钱再“乱窜”,也并不在老百姓手中。那么,中国的钱在谁手中呢?大概一是集中于政府,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在富人手中。不过,这似乎都不构成通货膨胀的理由,因为,政府的投资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等大宗交易,这与眼下以食品为主的涨价关系不大。虽然富人财富巨大,但在中国的富人的占比是很小的,据统计,在中国0.4%的富翁家庭占有70%的国民财富。而且,富人的消费重点在于奢侈品,而对普通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和消费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富人虽钱多但也是够不成通货膨胀的。
而普通百姓的需求和消费,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上面,特别是食品。因此,普通老百姓手里是否有钱才是决定物价涨跌的主要因素。但是,普通百姓手里钱多吗?其实这两年,百姓收入并没有较大增长。可见,导致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肯定不是老百姓手里有钱!
那么,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思索再三,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一是原因。据有关分析称,借着人民币升值之际,境外资金大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一定程度推动货币流通过剩,从而推高物价;二是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原因。现在的食品类商品也成为中间商囤积的对象,甚至形成一定的垄断,加之游资的肆意炒作,如前期大蒜、绿豆等大涨价就是明证;三是农产品的上游商品涨价,比如农药、化肥、汽油柴油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尤其燃油的长期高价机制,导致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四是忽视农业生产。由于热衷于推进城市化进程,过度鼓励农民进城,城市规划区内房地产圈地以及市政设施占地,农村也在到处搞所谓工业化,特色化等等,削弱了蔬菜和农作物生产能力,导致了一定的农产品紧缺;五是借题发挥,跟风涨价。商家、厂家,当然信奉利益至上,一看市场上物价上涨,则立即跟风提价,投机炒作。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西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货紧缩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就是从流通中回笼一部分过多的纸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1)增加税收。(2)提高贴现率和减少信贷总额。
通过这些办法抑制总需求,使之接近于总供给,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来抑制通货膨胀,采用的办法主要是:(1)颁布价格指导线。(2)以减税等手段刺激企业实行低价。(3)对工资、物价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或管理。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措施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措施的目的不在于从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而只是把它作为对通货膨胀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的一种手段;因此,其结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货膨胀,相反却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加息对治理通货膨胀不是在任何时候下都是最好的选择
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 生产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一般认为通货膨胀(Inflation)指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一、 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之间)、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区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二、 通货膨胀的特点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货膨胀为准)。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间接表示。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应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计算通货膨胀率,价格指数可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NP折算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特点如下:
1、热钱的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占款的不断攀升致使央行被动增加流动性,致使物价水平攀升;
2、输入型通胀:大宗商品等价格的上升致使多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引发终端消费品和投资品价格的上升;
3、结构型通胀:部分如房地产、资源类行业过热,但传统行业投资不足,产品价格向终端传导困难(如服装、外贸代工品等)。
三、 通货膨胀的影响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往往视为公敌。然而,通货膨胀的影响需要我们客观进行分析。如果通货膨胀是平衡的,所有的价格,包括各种产品和劳务、各种生产要素及各种债务的价格都是按相同比例变动的,则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不会使任何人受到伤害,也不会得到好处。如果通货膨胀是完全预期的,可以预先采取某些措施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通常是不平衡的,多少总会造成影响。一般来说通胀的影响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的影响。对大多数人来说工资是主要收入。工资的增长率慢于通货膨胀或者滞后于通货膨胀,则人们的收入就会受到损失,雇主就会得到好处。对于债务人来说,急剧增长的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得益,而使债权人受损。对于拥有较多房产、黄金或实物财富的人可能在通货膨胀中受益,而手持现金较多的人则会遭受损失。对于发行债券、国债的政府来说,受益要超过居民。2.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使得市场非常不稳定,导致购买力和投资的下降,产量随之下降,然后带来更高的失业率。3.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首先,经营成本上升,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了经营难度。 其次,贷款难度加大,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因而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一般都会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通过紧缩信贷,减少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门槛,会给中小企业造成资金困难的局面。再次,其他财务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会面临着贬值,收回的难度也会加大,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企业在进行重大投资时,其长期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四、通货膨胀的对策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钱多货少”。西方发达国家不是紧缺经济,市场长期处在商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中货币流动性过大,货币投放的速度过快,以及流动性大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增长偏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存在着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要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上面,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防止经济过热,主要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过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需求、股票需求的拉动作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采取紧缩银根的措施,这对于防止通货膨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采取的措施见效还不是很快。因此,防止经济过热不仅要紧缩银根,而且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及外贸双顺差的增长过度、企业利润增长过度和政府土地开发过度这三个“过度”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效。因此,经济增长偏快要逐渐转慢,经济热度要逐渐降温。
对于第二个防止,也应该根据经济发展中新的情况,采取新的措施。首先明确防止通货膨胀要建立在防止经济过热的基础上,只有经济过热的隐患被消除,物价稳定才有牢靠的基础。其次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直补标准;稳定农业生产,保证价格上涨较多的农产品能满足供应。第三要利用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优势,扩大进口一些在国内市场价格高、国外市场价格低的商品,调节市场余缺,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税,控制国内涨价商品出口。第四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强对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价格和廉租房租金的监管,落实和完善商品房价格管理政策。
在控制物价上涨时,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要处理好合理的物价上涨与防止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合理的价格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和价格上升是必须的。要把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物价的表面稳定。要实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高增长和低物价,这是新的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难点。需要综合运用货币、财政、国际收支和价格政策,尤其是要运用好外汇政策,处理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宏宇.探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j].云南:时代金融,2011.21期
篇8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引言
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成因。文章分别从消费需求的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应量、国际化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输入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选取的变量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投资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进口增长率。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时间为1996-2011年。
(二)模型构造和数据分析
本文构造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其中,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GDP同比增长率,为食品价格指数,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人民币汇率增长率,为固定投资增长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进口增长率。用EVIEWS5.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5144,拟合度比较好。在显著水平5%的情况下,F检验显著,F统计量为5.014893;DW值为1.955863,不存在自相关,Prob(F-statistic)为0.023506。但是,t统计量的值只有是显著的,其他变量t值都偏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三)逐步回归
首先,逐个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拟合度高,且通过了t检验,经济意义也合理。就拟合度而言,的回归方程是最优的,故以其为基本回归方程。其次,将、和引入后,拟合优度和t检验值都比较高。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引入接下来的回归。再次,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和在拟合度和t检验方面比较高,经济意义合理,但是的拟合度最高,所以将带入接下来的回归方程中。最后,在、和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虽然显著性得到了提高,但是t检验的结果都不显著。
最终的回归结果显示:、和这3个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较高,无论是F检验还是t检验的结果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总体回归结果显著,且每个变量都具有合理的经济意义,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四、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本文构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显著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有: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有:
首先,GDP同比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率上升0.533470%。经济快速发展会引起供应短缺以及各种成本上涨。国家应当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高原材料的供给。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也是应对国际资源价格波动的有效途径。
其次,食品价格指数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193699%。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可能是由于食品需求的上升,而导致粮食价格主导型的通货膨胀。治理目前通货膨胀必须通过价格管制等措施进行总需求控制,合理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最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上升1%,通货膨胀上升0.203138%。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物价上涨。因此,控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必须实施稳健甚至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4):76-82.
[2]曾利飞,徐剑刚,唐国兴.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76-84.
篇9
关键词:通胀;市场需求;供给;货币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通货膨胀是在纸质货币流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纸质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不能退出流通,缺乏自动调节货币供给 量的功能;
(二)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紧密相关,但不等同。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并不一定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取决于诸多因素,非货币性因 素引起的物价上涨,不能看作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是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如果出现普遍的,而且是持续的物价上涨,可以断定是向流通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这就反证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过程。
(四)通货膨胀的不同时期,对物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通货膨胀初期,由于市场对货币具有一定的容纳能力,物价上涨现象并不明显。随着通货膨胀的发 展,社会公众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便会将多余的货币尽可能地转换成商品,社会购买力急剧增加,物价呈上升趋势。
二、通货膨胀的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有生产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三个指标 。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三)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
三、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一)流动性过剩引起。
高资本回报率推动下的外资涌入以及贸易顺差的持续攀升,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二)资产重估推动信贷扩张,信贷扩张放大总需求。
在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银行信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 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形成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扩张的相互推动格局,并且形成了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共生 关系。
(三)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导致的通胀压力。
首先,存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自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下游产品价格涨幅。由于各种原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一直受到阻碍。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 时,特别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传导必然会发生,从而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也形成了通胀压力。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愈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
四、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对策
从以上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 并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一)控制商品需求膨胀。控制商品需求膨胀包括控制对外商品出口需求膨胀和对内商品消费膨胀两个方面。就控制对外商品出口需求膨胀而言,其主要措施 是:运用货币手段,通过提高利率和调整出口信贷政策等紧缩性措施,保持对外商品出口的适度增长。就控制国内商品消费膨胀而言,其主要措施是:运用紧缩性货币手段,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等措施来降低国内商品需求;通过“有保有压”,从供应方面来控制商品消费水平和规模等。
(二)控制货币供给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供给膨胀主要源于对外贸易中的大量顺差和当前出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短期积聚的大量国际游资,控制货币供给膨胀的实质就是控制外汇占款中的对外贸易顺差和积聚的国际游资。其中,就货币政策而言,主要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适度从紧,控制整个社会 的货币供应总量。就外贸政策而言,其主要措施是在保持出 口适度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外高科技产品和基础产业产品的进口力度,努力提高和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效益等。
(三)控制产品成本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传递到国内从而导致该国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就我国而言, 引发我国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这些国外商品通常是石油、钢铁等基础产业商品,因此,控制产品成本膨胀以防范和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如何来防止国外 的石油、钢铁等这些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我国整个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四)消除国内经济中隐患。具体来讲主要是: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粮食的稳产和增产,切实防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再次发生;对固定资产 和房地产行业进行适度调控,以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大力加强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的建设,进一步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加快各类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全面促进经济增长等。
参考文献
【1】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2】陈舜英、吴国平、袁兴昌:《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拉丁美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年。
篇10
关键词:通货膨胀;消费价格指数CPI;外汇占款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很多,在大学的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但经济学的不同学派对此的定义却不尽相同。货币主义的代表任务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则从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角度解释通货膨胀。我们通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1年7月,我国的CPI指数达到6.5%,创下年内新高。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虽然是个老问题,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刺激和扩大的效应。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对居民收入分配而言,通货膨胀的带来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对固定收入的劳动者,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当恶性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对经济发展而言。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容易判断失误,误人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而当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又会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长期维持的低工资和低物价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和投资过热发生过物价大幅上升的现象。近年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概括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截至2011年6月为78.820万亿,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之前还不到30万亿。五年期间年增长率为16%,远超期间平均10%的GDP增长率。由于出口的大幅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大量没有实物基础支撑的货币留在国内,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产品,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这点看,很符合货币主义的观点。
2 成本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被人为压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都开始上涨,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调整的幅度都在10%以上,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都推高了产品成本,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物价的上升又促使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物价、工资陷入了双螺旋式上升过程。
3 需求拉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虽然2009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之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的投资形成率为47.7%,并仍然呈现每年增长的势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投资以及后续投资使全社会需求旺盛,金融危机后外贸订单重新恢复,2011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为25%。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带来的需求极大的拉动了要素价格的上涨。
4 外部输入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决定着我们需要进口大量基础原材料,制成工业品后出口。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外部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就通过进出口传导到了国内产品价格上。近年来发生的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都导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四、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 政府要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目前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并不是各级政府和各个方面都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缺陷,不少地方对通货膨胀的危害认识不足,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甚至要求放松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民生问题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不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需要对考核机制做出调整。
2 控制货币供给。货币的泛滥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超发的货币不是短时间就能减少的。要改变的是货币超发的机制,单纯的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进行数量控制治标不治本。前文指出,外汇占款成为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我国的强制结售汇政策一方面造成人民币超发,另一方面政府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带来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各国都对外国投资基金的投资做出种种限制。所以应改变这种强制结售汇制度,实现“藏汇于民”,让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获得外汇资源。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通过分散的民间投资规避国外的投资限制,实现外汇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是负数,而银行却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发放贷款。这实际上是让广大储户承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这种负利率状况对经济发展后患无穷。低效率的政府投资平台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维持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又导致对资金的更多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加剧通胀发生。而安排就业人数巨大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低成本的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给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因此要建立金融业的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金融,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打破原有的金融业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产品价格。
4 实行松紧结合的财政政策,理论上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实行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政府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政府应该压缩三公支出,将支出更多的投向民生,投向教育、卫生等公共部门,降低民众负担,缓解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例如,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把学龄前教育纳入政府负担就是途径之一。
5 加快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物价上涨每次都是由于农产品涨价引发,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食品占比最大,所以食品价格的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极大。甚至有人直接将CPI指数形容为“猪肉指数”,加快农业改革,稳定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之一。
6 控制输入性通胀因素。我国之所以深受外部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关键因素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大量进口外部资源,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又是非做不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