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思维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思维的价值

篇1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加油站

引言

智慧加油站应当具备智能的硬件设备、智能的信息系统及运营、智慧的营销及服务,是智慧的工具与更智慧的经营理念的结合,从而实现加油站精细化运营和车主消费体验升级,为产业赋能。

1智能的硬件设备

1.1多媒体加油机

新一代加油机集加油、广告、语音、视频、网络为一体,可以实现互联网+支持多种支付。除了传统加油功能外,新一代多媒体加油机可进行语音播报,提醒客户当次加油量及金额,可生成并打印加油小票。加油站还有话筒、扬声器,方便现场员工和便利店内进行沟通。其大屏触摸液晶显示屏还可用于播放静态图片及视频,除用于油站本站营销活动宣传外,还可用于承接有偿广告业务实现非油品业务创收,在加油机上播放广告主投放的广告。加油机连网后,可以将加油数据实时归集传输至后台,还可为多种智慧支付创造条件。

1.2高清摄像头

在加油站出入口、加油区、便利店、卸油区等场景安装高清摄像头,可进行车牌及人脸识别,摄像头除了传统的监控及管理功能外,还是车牌付等智慧支付的必备要素,是智能信息系统及加油站智慧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信息设备。

1.3智慧支付

智慧加油站应该具备便捷高效的支付和结算手段,一是高效的结算有利于现场通过率,特别是场地小的市区繁忙加油站,高通过率才能承接高客流量,才能使有限的物理空间产生最大的销量和利润;二是智慧支付能满足客户快速与便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体验。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推出了多项智慧支付手段,深受客户的欢迎。“加油简付”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在车主油箱盖内侧安装RFID标签、加油枪上安装智能支付器(RFID支付设备)来实现加油车辆精确识别;通过车主RFID标签绑定的银行卡,实现加油后自动扣款,全程无需车主操作,实现即加即走,安全无感的极简体验。“加油闪付”是将加油流水实时同步到企业加油APP或小程序上,客户加完油后登陆APP或小程序选择“加油闪付”,系统根据定位、距离,展示加油站列表,客户选择加油站、油枪号进行线上支付即可,全程无需下车。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智慧加油站还有车牌付、电子加油券等智慧支付手段。另外,自助支付机也得到广泛应用,客户在自助支付机上选择对应加油枪,根据加油金额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即可完成支付,打印带发票二维码小票自助开具电子发票。综合一体机则可以用于加油卡业务自助办理、油品及便利店商品的自助支付。

1.4自助洗车机

自助洗车机可根据预设的洗车程序,针对小型汽车,实现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快速高效精洗,几分钟内就可对车体表面及轮毂完成预洗、喷洒洗车香波、刷洗、清洗及上蜡吹干等全套洗车工序,上线以来,深受客户欢迎,成为加油站客户引流及维护的有效手段。

1.5液位仪

液位仪是集环保、安全、管理于一身的智能化系统,能够反映加油站每个油罐实时的油位、水位及温度,实现对油品库存的监控,通过网络与其他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便形成完整的油品进销存信息,为加油站油品资源配送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液位仪还起到环保安全监测作用。

1.6智能云收款机

目前现金使用量大幅下降的趋势下,现金服务成本越来越高,企业下辖加油站网点分散且部分位置偏远导致资金押运收款成本过高,加油站现金零散,清分工作量大,银行资金清点费用高。智能云收款机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企业与银行、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加油站工作人员只需将现金投入云收款机,由收款机完成现金清点,金融服务公司负责清机押运送行,三方通过云系统完成账务核对入账。智能云收款机将加油站人员从现金清点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2智能的信息系统及运营

2.1加油站管理系统

加油站管理系统将加油站所有智慧信息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聚合交互,生成覆盖加油站运营管理的物流及资金流数据报表,是加油站精细化、智能化运营的基础信息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实时同步加油机加油流水,柜台工作人员对交易流水根据支付方式进行分类,如微信、支付宝、刷卡、电子加油券等,加油卡及简付、闪付、自助支付机等智慧支付完成后自动归类入账,不需要人工归集。对销售流水按照结算方式进行归集方便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后续资金对账及账务处理。销售数据与进油、库存数据结合便形成完整的加油站物流进销存数据及资金流数据。

2.2AI智慧数字现场

通过加油站智慧摄像头进行图像抓取、识别,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呈现与加油站现场管理、运营息息相关的各项关键指标情况,为企业优化、提升加油站运营及经营决策提供量化的、科学的依据。智慧数字现场主要包括客流分析、服务效率分析和客户结构分析。

2.2.1客流分析客流分析又包括站外车流、进站车流及高峰期分析。通过油站对外高清摄像头可识别统计站外道路车流量,油站入口摄像头统计进站车流量,从而计算加油站进站率。对进站率进行监控,对异常进行预警,管理者就可以从油站入口视线、灯光亮化、市场竞争等方面去排查影响进站率的原因并加以改善。通过各时段车流量比对,判断每座加油站的高峰时段,可以指导加油站进行合理化的人员排班。

2.2.2服务效率分析服务效率主要通过服务时长判断,指车辆从进站到出站的时长。服务时长可分解为进站时长、服务反应时长、加油时长、支付时长、出站时长。各环节服务时长的计算需要调动摄像头、加油机及支付设备进行数据交互计算。服务效率的分析有助于加油站检视各服务环节中存在的影响效率的问题并予以改进,是人员配备不足,还是结算流程不够简化,或是业务办理流程冗长,找准痛点,对症下药,持续提升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

2.2.3客户结构分析通过车牌识别,与数据库存储数据进行比对,判断进站客户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还可以通过车型判断(货车、轿车、商务车、面包车、出租车)、汽车品牌、加注油品等为客户进行初步的标签化,为智慧营销做好基础数据准备。

2.3物联网平台

在物联网平台中,创建加油站油罐、油机、油枪并进行基础信息配置,维护每座加油站的油机布局图,标定加油站的入口、出口、车道、站房、加油机及加油枪分布,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对加油站主要经营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及分析。可监控加油枪运行状态,如流速是否正常,在用或停用等;可监控加油机及加油枪使用效率,每支加油枪的使用频率,通过高频使用油机油枪判断加油站人员引车是否到位是否合理;可分析各油品销量占比及对应油枪数量占比是否匹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油枪优化,如增加销量高的,减少销量低的油品的油枪等。

3智慧的营销

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依托“加油广东”APP、“大家来加油”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几个线上平台,打造会员体系,持续培育、做大会员规模,为平台化运营及智慧营销的开展积累客户基础,目前“加油广东”APP会员数量已超千万[1]。

3.1会员的开发及分层

通过线上营销活动,逐步引导现金流动客户注册成为会员。开展“会员新手礼包”、充值优惠、线上支付立减等线上营销活动,吸引客户注册成为会员。通过客户认证、客户消费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客户进行分类,如汽油私家车客户、汽车营运客户(网约车、出租车、面包小货同城货运、教练车等)、柴油客户等,汽油私家车客户群体又可以分为忠诚客户、摇摆客户、流失客户、潜在客户等,改变以往粗放的普惠式营销,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分别开展针对性的营销。

3.2会员的维护及促活

3.2.1会员分类施策对价格敏感的汽油营运客户,通过APP、小程序认证后,给予支付立减的优惠;在柴油竞争较大需求较旺的加油站,由于柴油物流客户多数为持卡客户,除了单位加油卡折让外,可根据司机加油量返还对应的柴油豆,用于非油品兑换,对非持卡客户,给予立减优惠;对汽油私家车客户,营销手段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及偏好进行画像及标签化,对摇摆客户可以开展充值优惠锁定客户消费,对沉睡或流失客户可以推送先加油后激活的代金券,对忠诚客户可推送非油品券或洗车券等。

3.2.2会员分级及积分制度根据会员的消费累积情况将客户划分为钻石、金卡、银卡、普卡等级,给予不同的权益,如洗车及保养服务、油品及非油品优惠权益等,引导客户消费升级。对客户不同的消费行为给予差异化的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加油站便利店商品,也可兑换电影票、视频网站会员、旅游、保险代金券等第三方权益。

3.3异业联合实现会员拓展拉新

完成会员体系搭建及运营后,可与银行、保险等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开展联合营销,实现会员的引流和拉新。

篇2

看清互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是看不见的东西,表面上看它只是信息传输工具,但今天互联网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我们去看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难发现,互联网有两个价值。

作为一个通信网络,它的特点是没有“中心”,这让其天然具备了平等和开放的特性,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价值。

它的第二个价值是软件和硬件共同赋予的。软件让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复制成本趋零,而硬件则遵循摩尔定律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两个特点,让互联网提供免费的共享成为可能,也决定了互联网的免费基因。

如果拿互联网和工业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工业的基因是中心化的,且有制造成本的;互联网的基因却是无中心化,且信息复制成本趋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工业需要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信息、知识和人才。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工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供给方,而互联网提供的则是精神――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精神又的确在影响物理世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所以,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便是互联网思维的基因。这几个要素正在对行业思维带来重大影响。以工业领域的变化为例,互联网思维其实已经在工业领域创造了许多成熟的技术,比如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来工业领域制造是重点,但今天还是这样吗?远远不是了。虽然互联网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它已经创造了基于产品功能提升的增值服务,包括研发和设计服务,让个性化产品设计服务、动态化个性体验不断充实产业链,并推动了产业兼并。

通过免费获得服务,通过差异化获得报酬,工业企业正在用互联网服务思维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生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最赚钱的领域,成为未来企业需要主要拓展的商业模式,甚至推动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业整合――这就是互联网精神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启迪。

互联网思维的冷思考

能否参透互联网精神,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和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正被准时生产、柔性生产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的变革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带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分析情况。互联网精神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带来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增加货币共性,减少货币需求,会导致货币政策出现新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原来市场上所有的产品的价值总和要等于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的总和,这是货币价值的等式,是传统金融运作模式形成的。但现在,互联网金融来了,会使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市场上货币增加,钱就会不值钱,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考虑这样的因素。互联网金融是颠覆性的,未来的金融监管会面临很多挑战,还有质量、诚信这些问题,也是摆在互联网思维面前的挑战。

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去中心化为信息公开打开了方便之门,隐私信息被广泛互联,很容易让个人隐私、国家信息没有安全可言,这是很大的问题。在互联网化后,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活动将从传统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技术监管、资金监管、信息监管、规则监管和程序监管等,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互联网思维虽然与工业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意味着工业思维是落后的。工业思维有很多普适性的价值观,例如强调质量、效率、诚信,这些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同样是不能去掉的,还要继承。我们应该用工业思维加互联网思维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针对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战略思考。

产业整合的机遇

产业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整合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规律。20多年前,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创造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英特尔最后形成了在芯片上的垄断。后来,微软与英特尔联手创新,于是改变了产业链的格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用一款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获得了今天的高速发展,并动摇了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驱动了去电信化。再看今天,谷歌这样的企业,虽然在做互联网,但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热气球等,都是在进行产业后端的向上整合,借互联网变成了跨界的“巨无霸”。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排在世界前35位的有六、七家,排在前10名的有3家。京东上市,阿里巴巴上市……这些企业都做得非常成功,它们将来会成为新的整合产业链的领导者。

我举这么多例子只是想告诉产业界,在产业链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获得整合的成功。因为整合还没有结束,整合尚无止境,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优势,找到切入点。不断整合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用互联网手段,去抓住或掌握消费者,你就有可能拥有整合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就可能变成第一,否则可能就会被别人整合,被别人兼并。所以,只有整合才能创造第一,才能创造未来。

整合不是通吃,别人没份。有精细的分工就会出现新的机会,企业应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切入点,凭借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分工中的机会,找到新的整合点。分工和整合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分工和整合的延续,原来的第一可能被取代,产业获得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精神带来的挑战,树立注重诚信、质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积极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强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

篇3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603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依托于互联网架构企业运营,实现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敬畏并大胆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模式是传统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互联网思维简述

研究视角的不同和语言表述的差异,导致一些企业家和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流的观点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细分,如标签思维、简约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而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暂以百度百科定义为准,并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相较而言的,因而更加强调作为一种商业革命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文化,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战略角度。”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因而,既是理念、价值、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也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对于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2 传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企业保持略平常心态,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互联网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引擎,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是互联网浪潮的致命冲击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迎难而上、追求持久发展的法宝之一。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步纳入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产业等融合创新,是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2010年的4.5万亿元相比,翻了三倍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并预测,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占到总网名人数的55.7%。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群将不断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话语权得到扭转,消费者的话语权将更加牢固。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而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渐受到挑战,因而,未来商业发展的盈利点将落在如何让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终端、云技术和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和完善着,技术应用更加低成本、成熟、完备,将进一步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推动其改造升级,进而争取竞争优势。

3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3.1 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信息科技

新兴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相互影响,重塑着未来商业格局。互联网开始向产品研发和制造业等领域全方位渗透,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

互联网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不断挖掘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所发挥的巨大市场价值,这也要求传统企业喊出创新商业模式口号的同时,将基础的技术应用落到实处。重视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数据资产愈将被称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用户资源。因而,传统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都要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数据思维,提高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将信息进行高效能运用和转化,发挥其经济价值。

3.2 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顾客导向

以顾客(用户)为导向是对重视顾客实际需求并提供超出产品本身优质服务的一种经营理念,强调无视竞争者的存在,因而是对竞争者导向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以顾客导向为核心,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企业出发点,尤其关注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重视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进而动态的适应顾客需求。顾客主权、顾客经营、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体验是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四层内涵。顾客导向也被称作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顾客主权的重构,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主动性,要求传统企业改变以往因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而忽视消费者的居高心态,适应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互联网时代,主动邀请顾客参与到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中。经营顾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会经营顾客,同时将“顾客需要什么”放到首位,追求长期的顾客满意、客户关系。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阐述,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滞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传统企业的产品要转变思维,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挖掘顾客体验,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双方互动,重视实际体验者的反馈并予以改进,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得顾客的认可。

3.3 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减法原则

有企业教练这样描述,“无限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会破产,只需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大而全,还是试图做到小而精,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需要传统企业慎重考虑的。互联网思维讲究专注思维,将产品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而传统企业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因而,在看到利益诱惑的同时,传统企业要意识到产品线太多,缺乏聚焦点的弊端,重点发力将更加精准、优质。

未来的竞争忧虑意识应当是“快鱼吃慢鱼”,而非“大鱼吃小鱼”,速度与效率变得格外重要,而减法原则是增快速度、增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企业要不断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外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所有欲望与冲动”因而,减法不只是做产品线的减法,也是渠道的减法,组织结构的减法。减法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还能提高企业效率,占据速度优势。

减法原则同样适用于产品功能的减法,这也是简约思维的体现。不少传统传统企业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功能繁琐的产品,希望通过功能齐全的特性吸引客户。当然这不是对功能多、实用性强的产品的否定,而是要更加突出产品核心使用价值,使产品更加简约、明了。产品细分原则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促使市场细分的出现,因而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细分的各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准确地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如果采用一刀切,集多种产品性能为一身,将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任其选择,必将流失大量用户。

3.4 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战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重构固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企业变革,十分不愿轻易碰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构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突破口和当务之急。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夺取往昔的优势地位。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是传统企业突破重围,开拓蓝海空间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具备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变革程度分为微创新商业模式、完善性原有企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再次商业模式创业,五条路径要根据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压力的大小而定。客户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用户价值的选择,个性化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快速反应用户变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不同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均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基础上;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品牌、控制价值链等方法建立,有学者将业务系统的构建、自由现金流结构的构建纳入商业模式中。360董事长周鸿?t认为,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回归到基础,它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有用?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是成功的起点。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核心是用户,而商业模式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些环节的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有学者将目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做了归类:

“工具/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工具属性、社交功能吸引客户,进而建立社区,并逐步嫁接到电商业务,如微信的滴滴打车,妈妈帮等。“长尾型商业模式”,未来更加强调将更多商品卖出去,而非几样商品卖出很多,核心是“多样少量”,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和出版业具有启发性。“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快度汇聚资源,满足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建立搜索、电商、社交建立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使企业竞争转向平台的竞争,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免费等行业模式”,被称作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是免费思维的具体应用。免费品尝、免费兑换物品等,既是一种营销方式,也正形成一种强悍的商业模式。“O2O模式”,一种突破线上和线下界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创建的模式,目前家居馆已经实现,图书市场正在探索中。另外还包括“跨界与融合模式”、教育产业掀起的“线下走向线上模式”等,不同的传统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摸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已经被实践了的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战略转型路径。

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变革中,会遇到重重阻力,不少企业转型失败,源于企业战略定位不准确,面对市场诱惑,大包大揽,缺乏聚焦重点,没能发挥资源优势;过分重视用户规模,忽视用户核心需要;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盲目模仿,不去创新,丧失核心竞争力等。因而,传统企业不但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还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定位,慎重规划,不可盲从。

篇4

-移动互联网将我们连接在一起,让信息的流动更加实时和智能。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传送给合适的人!

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身份:个性、精准的信息

-联接:双向实时信息交换

-位置:信息也有位置属性

-感应:感知周边一切信息

未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将会融合,移动互联网会演进为“新一代泛互联网”!

3互联网是什么?

互联网如同空气、水和电一般,无处不在,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思想,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互联网思维

极致思维:超越用户想象

粉丝思维:让粉丝做贡献

众包思维:借助大众力量

迭代思维:允许有所不足

免费思维:降低使用门槛

入口思维:入口就是流量

流量思维:流量就是金钱

开放思维:分享风险利益

屌丝思维:人人都是屌丝

……

-互联网工具

沟通工具: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文字语音多媒体

协作工具:信息共享、工作协同、任务管理

融资工具:股权众筹、网络贷款、产品预售

营销工具:社交媒体、预售式营销、粉丝口碑

销售工具:平台电商、网络直销、社会化电商

产品、运营、招聘、管理、财务……

基于互联网思维而设计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传统的极限,发现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4信息流动的革命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由比特字节所承载的信息流动的网!

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比特化);

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比特流)!

过去的信息由“原子”承载,原子的流动就是“物流”,“物流”效率暂时还无法超越“比特流”!

基于互联网,比特流承载着“信息/数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信息/数据”的实时流动,这是一场信息革命!

当信息可以自由且实时地流动的时候,基于“众包”和“P2P”理念的各种产品便诞生了。

本质上众包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一件原本需要自己或者公司团队要完成的工作,借助互联网让全球范围内有相关能力的人分工协作完成。大部分众包是有偿的,当然也有类似于公益组织基于互联网做免费的众包协作。

最完美的众包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环节有规律地拆散并通过众包的方式让产品的“粉丝”免费完成!

本质上P2P的核心理念就是借助互联网让全球范围内“供”和“需”个体之间建立连接,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比如:

基于P2P的金融借贷,就是让A用户把闲置的金钱借给陌生的B用户;

基于P2P的旅游短租,就是让A用户把闲置的房间租给陌生的B用户;

基于P2P的旅行代购,就是让出国旅行的A用户把闲置的购物配额和旅行箱空间有偿出让给没有出国旅行的B用户;

基于P2P的阿姨厨房,就是让A用户把闲置的厨房能力和厨艺技能有偿提供给喜欢家常菜美食或者不喜欢去餐厅排队的白领B用户;

基于P2P的汽车租赁,就是让A用户把停在车库或者停车场短时间不用的私家车出租给临时需要开车的B用户;

基于P2P的产品可以成出不穷,但是在每个细分的供需领域运营好P2P的互联网业务都不容易,也会有一定的法规灰色地带,不过机会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

5互联网和大数据

大数据可以说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数字化”;互联网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网络化”;两者结合才赋予了“大数据”生命力,演化出了“数据思维、数据资产和数据变现”等实用的新概念!

-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下一代成为社会生产中流砥柱的时候就会带来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分析全面的数据而非随机抽样;

+重视数据的复杂性,弱化精确性;

+关注数据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

-数据资产

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数据来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就需要更多廉价、便捷、自动的数据生产工具。除了我们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使用浏览器、软件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各种“个人信息数据”之外,我们正在用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项链等各种可穿戴数码产品生产数据;我们家里的路由器、电视机、空调、冰箱、饮水机、吸尘器、智能玩具等也开始越来越智能并且具备了联网功能,这些家用电器在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同时,也在生产大量的数据;甚至我们出去逛街,商户的路由器,运营商的WLAN和3G,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电子眼,百货大楼的自助屏幕,银行的ATM,加油站以及遍布各个便利店的刷卡机都在收集和生产数据。

-数据变现

有了“数据资产”,就要通过“分析”来挖掘“资产”的价值,然后“变现”为用户价值、股东价值甚至社会价值。

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目的就是“预测”,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相关的各种技术和数学建模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预测股价、预测机票价格、预测流感等等。

“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继续往下延伸,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来引导事情向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6量变衍生质变

你打飞机了吗?如果不是微信,你还会打飞机吗?

互联网的“入口思维”和“流量思维”背后对应的就是“量变衍生质变”这样一个简单的哲学!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这种质变往往会给该公司或者产品带来新的“商机”或者“价值”,这是互联网独有的“奇迹”和“魅力”。

-比如Google这样的网络搜索,其核心商业价值的基础就是“海量用户搜索”这个前提。如果没有海量用户搜索,也不会有广告主愿意主动登陆Google的后台预付费购买各种“关键词”的“点击量”。

-比如Twitter这样的产品,其核心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从最初的“闲言碎语”演变成了今天的“社交媒体”,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分析工具”就可以“预测”品牌的走势,“大选”的结果,“潮流”的趋势,甚至“民众”的“情绪发展趋势”!

-比如QQ这样的产品,其核心价值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加而从最初的即时通讯变成了今天的“社交娱乐平台”,也让其公司腾讯变成了网络媒体、娱乐和社交巨头!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而且可以巩固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7大象的脚链和全球化

互联网将全世界连接了起来,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小事,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遍整个世界。过去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今天看起来已经司空见惯。

最近十几年,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从成立的第一天就定位是一家”为全球用户服务的公司”,因为互联网本身并没有边界。

中国的互联网草根创业者,也正在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在传统领域,一家初创的企业放眼全球,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国内很多优秀的传统民营企业在全球化上走了很多弯路,失败率大大高于成功率。而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创客”和“极客”将会开创国际化之路!

基于互联网的思想和工具,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的法律、人才、品牌、营销、生产、销售、售后、客服等一切,都有了新的颠覆式的、低成本的、高效的方式。

现在的全球化门槛早已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多年“思想”禁锢而造成的!想想“拴在大象脚上的细脚链”吧!

互联网的思维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8品牌和粉丝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巩固原有品牌资产,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

这是网上查到的对于品牌的定义。这个定义也是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就已经成型了。在互联网一代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品牌”,是否有所改变?

说到品牌,就一定要提到“用户”,没有用户的认知和认可就没有“品牌”。而“用户”这个词,也已经沿用了千百年,本质上也没有改变过。

而在互联网一代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有了新的名词,这个词叫“粉丝”。虽然最早,从英文Fans英译过来的“粉丝”这个词是用于歌星、影星等艺人崇拜的。曾几何时,我们将“粉丝”这个词用来代表“品牌的疯狂爱好者”?

最早拥有粉丝的产品品牌是什么?我无从考证。不过,我知道,目前规模最广的品牌粉丝应该是“果粉”——或者说:疯狂地喜欢苹果产品的用户!

果粉为代表的品牌用户这意味着什么?其他品牌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抉择?

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互联网的存在,将“品牌粉丝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因为有了互联网,全球的粉丝们参与到了品牌文化的创建、传播和演进过程中。。。粉丝们已经通过互联网相互紧紧连接起来,同时又被他们共同创建的品牌文化牢牢地吸附在一起!

“粉丝”是品牌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而“用户”只是过客!

互联网时代,创建品牌和经营粉丝的过程高度融为一体了,你意识到了吗?接下来该怎么做?这方面谁做的最好?

你心中自有答案!

9创客和极客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不以赢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极客”就是一群疯狂地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的“行动派”,他们懂得学以致用、追求极致卓越、提倡化繁为简、推崇跨界创新!

不论是创客还是极客,称呼的背后是一种“信仰”,一种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信仰”。正是这帮自称为“创客”或者“极客”的互联网信徒在用行动证明着他们的颠覆性思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品牌文化初步形成的早期,创始人/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多个角色是融为一体的,也正是这种“极客精神”吸引了最早的一批“天使用户”,创始人与生俱来的人格魅力和恰到好处的互动是这批“天使用户”能否转变为“品牌粉丝”的关键。

如果创始人不是“极客”,没有独树一帜的思想和特立独行的态度,那么他/她的产品就无法承载“强有力的语言”去“感动感化”早期“用户”转变为“粉丝”,那么未来产品被竞争对手超越,用户被竞争对手“策反”的几率就非常高了!

10互联网和比特币

最后再提一下互联网上最有特色的一个产品“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

-概括来说,比特币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这一规则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并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而参与制造比特币;比特币利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来实现流通,通过P2P分布式网络来核复消费。每一块比特币的产生、消费都会通过P2P分布式网络记录并告知全网,不存在伪造的可能。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内!

“比特币”的创造将互联网的诸多“特点”应用发挥到了极致,给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所谓的“颠覆性”就是颠覆各国政权对货币的直接和间接控制,这在过去是绝对无法想象并实施的,而今天,在互联网的思维和工具的支持下,比特币不仅仅成为了现实,而且其价值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在线交易平台兑换真实货币。

篇5

“十三五”以来,“能源+互联网”逐渐成为媒体和能源界关注的焦点。应该说,传统能源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已开始打造具有“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业务和板块,在企业年报和路演中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企业战略,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是热闹。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能源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式,对于如何打造“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缺乏明确的战略战术。

经过信息化变革20余年的改造,能源行业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原因,这与能源行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

首先,传统能源行业是一个资本、知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进入能源行业具有较高的门槛,小微企业或者是个人很难进入能源行业核心产业链的。其次,信息技术长期以来被用于解决传统能源行业的技术问题,重点在于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而非信息化水平。最后,传统能源行业赖以生存的能源供给输配网络,从物理概念上看是一个不能轻易分离的系统,采用自上而下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全系统的管理,消费侧缺少活力。

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使用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思维方式,摸清了用户的心理,以平等、开放、协作、分享为原则,制订了一套商业模式。

对于传统能源行业来说,各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然而,技术仅仅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必要硬件。在“互联网+”时代,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能源企业的思维模式要基于互联网实践进行重新构建,打造能源消费侧新型业态。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用户体验,注重入口与流量、免费营销、众筹模式、数据为王、平台生态、跨界颠覆等。这些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分享等理念衍生出来的思维模式,将颠覆更多的传统产业经营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消费模式将利用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以获取用户价值为导向,提供创新服务,从而颠覆和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

思维模式是最重要的,思维决定了行动和方向。未来,能源企业实施“互联网+”,必须要在以下五个思维模式上有所变革。

第一、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其他行业早就开始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企业战略,但是能源企业习惯了“坐商”方式,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燃气市场,以用户为中心也往往被异化成以价格为中心。而真正的用户思维,要求能源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企业的商业价值必须要建立在用户价值之上。

第二、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以及用户体验都做到极致,并且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消费者,不要忽视任何一项不起眼的需求。我们不能用传统思路的二八定律(即很少量的重要用户能带来绝大部分的收入和利润)来做“能源+互联网”,而是要使用“长尾效应”。传统能源企业往往对大用户(工业、电厂)提供的服务较好,而对一般用户(居民、商业)的服务并不到位。但是,“能源+互联网”就能把数量庞大的普通用户聚集起来,大量的普通用户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他们中意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即使单笔销量不大,但总数相加,却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数量。比如在纽交所上市的Opower公司,通过互联网交互平台分析家庭电费账单,帮助家庭用户节省生活中不经意浪费的能源。同工商业的能耗相比,家庭节能省不了多少钱,但Opower公司极致服务肯定会成为吸引家庭用户购买其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

第三、大数据思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用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企业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因此,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基于大数据分析,能源企业可以做到对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提供精准的服务和营销,获得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使资产的效能最大化。

第四、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能源行业最大的平台其实就是网络,由于网络的公共属性所限,导致平台思维反而较弱。将来能源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之争,因为平台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第五、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理与虚拟世界逐渐融合,不同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例如,华电正在从传统的火电企业转化为综合性能源供应和服务型企业,华为也正在从事光伏电站运维业务,新奥燃气和华润燃气正在进入售电领域。未来类似的跨界还会越来越多,能源企业如果不主动参与融合过程,就很有可能被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所整合。不仅如此,能源企业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圈子,有理想的企业家应该勇于跳出能源行业自身,基于客户或者基于产品实施跨界。

总的看来,互联网思维下的商I模式就是广泛的互联,以信息为纽带,把分散的大量实体在信息系统中聚集起来;其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切实的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后,需要重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并转变为价值。“能源+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能源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能源系统中去,提升传统能源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

以用户为中心,一方面需要满足用户基本的多样化用能需求,以用户便利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另一方面还可以诱导性地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提供创新性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为整个能源系统创造出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既可以传导到用户侧,也可以沉淀到系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或者设备制造商。大体上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两类:促进用户节能增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促进用户节能增效。例如:通过利益共享甚至众筹等商业模式,为用户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该商业模式将有利于快速发现具有投资机会的“黄金”屋顶,并快速匹配资金、技术与专业的服务资源,如“滴滴清洗”、“I光伏”等新型的商业模式,从而促进了分布式、清洁化能源的随地采集、高效利用。

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充分整合电网、气网、热网等能源网络的生产设备与管网资源,构建相互协调、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可同时面向用户提供可调节、可转化的能源服务,充分利用不同能源系统在时段上的错峰效应与调节能力,提高能源体系的设备利用率与运行负荷率,其商业模式可以通过分布式能源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气、电、热、冷”多种形式能源互补搭配的“能量套餐”,既省却用户“多头购买”之苦,又充分挖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

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增值

“能源+互联网”时代,能源系统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收集、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大数据遵循新的摩尔定律,呈现指数级的大爆发增长。人们已经开始重视数据中包含的价值,而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将在“能源+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信息的增值来提供创新性的服务。

就数据提供而言。首先,能源企业(如电网、燃气企业)或设备制造商(如气表或者电表制造商)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低价甚至免费服务的商业模式,以获取用户的各种用能数据(如用电功率、用气流量),以及与能源系统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如管道运行压力、电网电压等)。这些数据虽然是未经处理的,但是通过挖掘,其内部可能蕴含着揭示用户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重要的信息,可以在其他“跨界”的商业领域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其次,能源企业通过对用户用能等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并将其与用户的社会地位、工作状态等基本属性进行映射和与关联,可以精确的辨识用户对于气、电、热价的承受能力、参与需求响应的意愿、实施能效管理的潜力等,对用户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对象的全方位属性进行“肖像描绘”,为相应商业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分类标签与定位线索。

最后,能源企业还可以通过手机、邮件、社交平台等手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能账单,让用户对自己的用能行为进行实时感知,并提供远程化、智能化、趣味化的智能用能控制手段,将智能用能变成一种社区化活动,让用户从中得到乐趣与实惠。

能源+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已经相继拉开序幕,这成为“能源+互联网”蓬勃发展最大的改革红利。在更加宽松、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能源的生产、传输、转化、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将被打通,其商品属性将被还原。能源销售业务的寡头垄断将被打破,能源体系的投资与运营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能源的交易也将打破管制,回归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本质。

以改革为契机,将催生出一批新的商业模式。此类商业模式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三大类,能源零售竞争、能源系统运营与能源交易运营。

1、能源零售竞争。例如,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放开售电侧市场,在电力市场形成了“多买多卖”的竞争格局,使得售电成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售电商可以面向用户提供稳定优惠的用电价格、个性化的服务套餐或者附件相应的增值信息,吸引汇集用户资源,并用户在电力市场中购入电能。正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天然气行业也将逐步放开终端销售领域,同样会形成竞争性的天然气零售市场。

2、能源系统运营。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放开增量配电资产的运营权,从而将催生出配网、微网的能源系统运营商的新型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电网企业唯一垄断的市场地位。应该说,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发电、配电和售电等不同环节的纵向整合,以物理网络的运营为抓手,收取能量配送的“物流费”与“管理M”,并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电能需求。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互联网时代;管理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114-01

引言

互联网时代更加注重个人的创新意识和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呈现网状优化状态,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还应该保证管理工作能够与社会经济建设活动相适应,促使员工思想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1)实现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互通

互联网能够让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联系,商家可以和卖家实现零距离沟通,使商品交易的方式更加自由,并让商品交易的范围更加广泛,卖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给买家提供商品的详细具体的信息,而买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和价值主张,曾经凭借着商品买卖信息匮乏而囤积居奇的商贩也开始渐渐被淘汰,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客户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买卖方式。卖家与买家在一定的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在商家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可看到互联网时代实现了真正的买卖自由和商业民主平等。

(2)互联网是知识经济时代

人与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信息和数据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人们的具体的需求。企业的经营决策很大程度上都是很据这些数据来确定的,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优先分析和应用的必然会是未来的赢家,能够掀起新产品研发和实用的浪潮。这些数据看似杂乱,实则非常有用。首先这些数据能够推测出整体的大的趋势,如果仔细分析,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确定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向客户提供标准化个个性化的服务,真正地实心服务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统一。再次,这些数据可以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这些能够使企业积累知识,调整产业链条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发展,使人类真正地进入知识时代。

(3)互联网时代重视人力资源和利益

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信息的透明化,能够让客户、员工和商家无障碍的进行交流,一起构成了以客户价值与人力资本价值为核心新的网络价值结构,在这种新的结构中,客户的价值和利益是商家创造价值的最终目的,使客户利益受到损害的商家在这样的时代下必然是会被优先淘汰的。而在客户价值的创造要素中,人力资源是其中的流动性最强最有再造价值的核心新宿,处于优先选择和配置的地位,这种优势体现在对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培养上。

(4)互联网时代是开放共融的时代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串联和并联相结合的崭新的网状结构模式中。在这种结构中,每个网络的节点和分支都实现了经济的共融,像是有机生态圈那样的模式。有机生态圈的各个机体之间既又合作又有竞争,既开放又能实现共融。在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有机生态圈中,人们的基本生存法则是要与其他有机体进行合作、开放和共融,提升企业经济发展的空间,让整个“生态圈”内部的有机体相互联系有能相助制约,实现整个“生物圈”的健康协调发展,商家之间既又合作又相互竞争,最终也不会有真正的人生赢家,各个商家之间的经济收益也会受到损害。

二、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1)以数据为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数据分析,而互联网能够很好地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析以及灵活运用。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依据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创新。企业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动态变化等相关信息综合起来考虑,通过科学方法描绘出可视化、可比较、直白的动态分析图,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措施,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程序化管理与非程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员工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岗位的职能要求以及人员的优势与缺点[1],合理进行人才招聘和人才分配,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通过大数据综合企业自身实力、市场薪酬标准以及员工的价值期望,来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既能激发员工的奋斗欲望,又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收益;通过大数据中分析企业内部的矛盾和发展的瓶颈,创新企业管理思维,降低内部资源损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樵惫な迪旨壑堤峁┢教

企业的发展核心和市场竞争的核心都是消费者,谁能开拓市场,能争取更多客户,能创造直接价值,谁就能获取更多的企业话语权和资源调配权。而不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式”资源分配制度,也不再是制定绩效指标迫使员工去完成,而是让员工能够主动去开发、去争取更多机会和价值。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发挥平台,为公司创造更大收益。例如,在现今的房地产销售行业中,普遍实行的都是无底薪高提成薪酬制度,而不再是原来的给员工安排绩效指标,当前的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没有能力就要去积累和沉淀,而不是在企业中耗费过多的资源。有能力就能快速被企业重用,得到更好的发挥空间,这也能促使企业员工的内部竞争和员工创新思维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交流更加便利,让信息更加透明化、共享化、时效化,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加自由、方便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创新思维以及价值诉求[2],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只关注于核心技术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员工对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的情感体验与价值需求。加强员工的产品体验并不代表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而是让员工参与到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中,让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具有差异性、独特性和时效性,综合提升产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让员工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3)发挥人才的应用价值

想让员工围绕共同的梦想和目标奋斗拼搏,就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管理。企业自身要积极向上,能够实现员工价值的企业理念,要以客户为市场导向,以价值为企业核心,健全企业的人才体系。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能只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能体现出价值的人才,而人才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所以企业不能仅仅注重员工的忠诚度,而需要员工实现专业的忠诚度,把自身的价值都在其专业上展现出来。企业应该以人为本,从封闭式的人才管理转向开放式的人才培养,要利用企业的优势和资源,来激发人才潜能,引导人才创造更大价值。企业需要的不是人本身,而是需要人的才能,需要能够分析市场动态、能洞察市场发展趋势、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人才眼光和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个体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创新思维,但并没有依附于任何一个企业,他们同时为多家企业提供策略和服务,他们更多的是体现专业忠诚,而不是企业忠诚。这与传统的职业素养有一定关系,所以,企业应激发人才在职位上发挥出应有价值,而不是将人才固定在某一职位上,才能让员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主,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新思维的重视,借助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提升管理质量,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法则2:兜售参与感。法则3:体验至上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法则5:简约即是美尖叫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法则7:服务即营销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法则13:众包协作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法则15:你的用户是每个人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联系性:互联网诞生的基础是联系性,一个人做不了互联网,很多很多的人或者终端联系在一起才叫做互联网,那么,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不断在拓展这种联系性,有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从空白到建立,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这个改变就是互联的建立,它向每一个角落延伸,它延伸的每一个地方,联系性的方式都会改变。比如,原来你要上商场去买衣服,现在不用了网上就可以解决,不好了还可以调换,比在商场还要灵活,我们看到,它的联系方式变化了,所以,线下很多服装商场就倒闭了,开不下去了。价值的串联: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发展是因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这个便利性就是价值,原来我们办个事情很麻烦,现在很多变得不麻烦了,比如转个账什么的你就不要跑银行排队了,微信或者网上就办理了。这就是价值。为什么互联网的联系会越来越广泛,延伸的领域越来越多,因为它创造了价值,价值传递的方式被改变了,它用给你带来的N多个好处帮你创造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形成了一个价值的串联和传递。技术:无论是联系性还是价值串联,它是通过什么实现的?技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是个工具,是个技术工具,它要通过技术实现来达到联系性和价值传递的目标。也就是说,以往你要为消费者服务是通过人工等其他手段来进行的,现在你要考虑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这个服务。从这个角度看你真不能把互联网看得太高,因为,从根因上讲它就是个信息互联的技术,它本身与思维关联不大,而与技术实现的开发紧密相连,这是很多人不认可互联网思维的原因之一。

我们一定不要认为互联网是颠覆,它什么也颠覆不了,但它的确是可以重构一个行业、重构一个企业、重构某一个细分市场。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人类在进化中靠的是思想的牵引,但实现它一定是我们发明的各种工具。这是一个思想重构、工具实现的时代。

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发展变革

2015年,马化腾在人大提案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指出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并结合传统行业,实现新的发展生态。随着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各类传统行业”引发新的讨论热潮。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作为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联通基础财务工作与企业价值创造,在当今社会企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黄金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从技术层面到体系层面管理会计的发展,紧接着立足于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探讨管理会计对企业产业链管理到价值链管理变革起到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最终总结实现“互联网+管理会计”还存在的问题和壁垒,并提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互联网+”助力管理会计技术突破

“互联网+”带来最基本的改变就是原有工具的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最为典型的技术突破,既是管理会计最明显也最浅层次的改变。管理会计作为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给出财务管理方案并辅助企业做出重大决策的重要内部财务方法,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的基础素养,更要具备较强的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然而,由于以往数据收集和交互速度的限制,一方面企业获取的多为内部数据,对于行业数据、地域数据等的收集整理还依靠专业机构调查,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为企业提出决策建议所参考的多为历史数据,从业人员还需要依靠自身丰富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企业发展,并给出正确的决策建议。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完全改变这种窘境。在数据爆炸式增长下,以往对于数据的简单处理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各领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并渗透至各产业的方方面面,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才能使其焕发新的价值。大数据的出现保障管理会计原始数据的丰富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应有价值。例如,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使管理会计能够为公司采购决策提供更为科学便捷的数据支持。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如何选取采购价格优惠的供应商,如何降低运费都能够通过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更能够将整个供求价值链连接起来,通过市场数据的分析,为企业营销决策做出重要支撑。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手段的逐渐普及应用也为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的提升做出卓越贡献。一方面它能够提高传统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云平台,能够实现即时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和技术共享[1]。云计算通过保障原始数据挖掘处理过程的时效性提高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下,谁获得有效信息的速度更快,就更有机会把握市场,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云计算将管理会计处理信息形成有效财务决策报告的周期大大缩短,使企业能够对市场最初快速反应,因此也是对管理会计效率、决策建议有效性以及应用范围的有效提升和扩展。此外,云平台的构建,例如目前大力推广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平台,极大推动企业内、行业内的信息交互过程。在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以由系统后台进行数据的分类、匹配,而系统内电子发票等的出现更是大大节约财会工作人员登记、核对、记账的时间,而财务人员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云平台上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既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总体而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一方面带来工作流程的精简化以及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实时信息报告的整理挖掘,迅速提升管理会计出具建议的效率和有效性,推动企业资金流的精细化管理。

二、“互联网+”促进管理会计体系创新

如果说以往“+互联网”时代关注的重点是工具便利和技术进步,那么随着电商、P2P、滴滴等创新型企业的异军突起,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形势可以说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整个社会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和体系的巨大变革,即“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整个供求链条上的各部分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割裂开的。传统企业由于信息的局限性,“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之间有着信息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带来整个供销过程的透明化。消费者不再是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对于高效、便捷、低价的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统供应商”的形式得以充分选择。因此,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变革,形成更为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而“互联网+”所引发的整个管理会计体系的升级换代或将更深入、更持久地影响今后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组织架构也趋于简单、灵活。张秀珍和王建伟指出,“互联网+”的本质在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可以说,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至上”理念在新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2]。传统的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而为了快速响应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需求的急剧变动,当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已逐渐向倒金字塔转变,并通过机动性较强的小单位部队来满足客户的自主决策。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充分渗透进整个产销链条,尤其关注用户数据的实时变动,构成整个信息化管理会计网络,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力求实现全方位布局,形成完善的、安全的财务信息网络。由于以往我国管理会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来临时,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学术界讨论,都倾向于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帮助,通过顶层布局来尽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3]。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表明:今后管理会计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孤军奋战,而是要在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管理会计信息网络。通过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甚至整个产业价值链之间的信息联动,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进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当然,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性问题将极大影响整个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因此李卓(2015)指出,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必须注重“五性”———完整性、保密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4],在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管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工作。

三、“互联网+”推进管理会计全价值链管理

企业管理是由多项管理职能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考察互联网对管理会计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时,也应放眼全局,从企业整个管理模式改变的角度评价其变革。在传统产业链管理向价值链管理转变的浪潮中,“互联网+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实现全价值链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起到连接企业基础财务工作、企业决策和商业价值的作用,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互联网+管理会计”将推动整个企业形成全价值链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先进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活动扩展至用户和供应商上,使企业的资金链管理渗入整个产业链中,从而在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企业全价值链的全新管理模式[5]。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管理会计将通过产业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改变,实现资金链精细管理。通过加深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中介商之间以及中介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甚至缩短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供应商直接到用户的产业服务体系,从而缩短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价值链,将资金的流动情况、流动周期以及具体状态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职能转为维系企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形成稳定可靠的伙伴关系,当供应商出现资金问题时,甚至可以考虑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商业信誉贷款保证供应商正常运行以及企业整个资金链的正常流动。此外,通过用户数据的精准分析,也可推出信用购等增值服务,将企业的实际产品链同资金链分离开来,争取通过优质服务抢占市场份额。在此方面,电商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借鉴,如京东白条、阿里信用住等服务,只要企业能够充分挖掘用户信息,就能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并争取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总体而言,“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全价值链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并控制资金流向,同时价值链上供应商、用户等环节的资金交互又可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实现收益最大化,形成整个价值链的良性互动。

四、“互联网+”下管理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互联网+管理会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互联网+”给我国管理会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当前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四届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总结指出,由于管理会计和基本财务会计界限模糊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健全,目前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问题及对策讨论尚且比较欠缺[6],因此,当前亟须对管理会计的实践过程加以总结,为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提出建议与发展对策。首先,由于中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实践推广“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大打折扣。由于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状况良莠不齐,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疏漏,甚至存在合规问题,更遑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信息化。人工录入、核对财务数据导致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效率低下,且增加额外的人工成本,信息准确性也难以确保,因此基本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建议往往实践效果欠佳。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二处处长针对这一问题,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及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应用先进的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另外,对于大型企业,要鼓励其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企业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只有当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建设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实现全社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产生发展时间较短,与基础的财务会计之间界限模糊,因此,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欠缺,现有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且欠缺互联网创新思维。当前,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基础财会核算的层面上,管理会计培养没有跳出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对于如何整合财务信息,提供企业决策支撑方面欠缺理论体系,因此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此外,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完全普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电算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运用则更加匮乏。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发展有赖于高校及会计专业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财会专业分类的细化有助于为今后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思维层次打下更加坚固的基础。同时,电算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基础电算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而已有会计人员则有赖于公司提供更为完善的技术培训。当然,管理会计今后的发展之路还需要科学理论加以支撑才能少走弯路,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先进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呈现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因此,现有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还较差,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加强理论研究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促进产研一体化,才能从理论层面更好地支持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业升级改造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抓住这样的契机,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侯玉荣.“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时代金融,2015(8).

[2]张秀珍,王建伟.“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3]王兴山.企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5(4).

[4]李卓.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共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新篇章———“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走进信息化行业”研讨会召开[J].财务与会计,2015(15).

篇9

马云说:“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维,传统思维只有一条就是捍卫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既得利益。”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一切,消除距离,并由此冲击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把选择权真正交回到用户手中。每一次信息革命,都会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每一次革命也会让信息的控制权发生转移。也正是在信息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引发了价值链的重新组合。当距离被互联网消除后,传递价值这一环节已经被重构,互联网将真正地进军传统产业,重构商业的源头,创造价值端。基于此,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三个凡是”。

(1)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都将被互联网打击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同时也意味着用户主权时代的到来。原有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如品牌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权力在稀释、在衰退甚至终结。价值链上的传统利益集团越来越难巩固自身的利益壁垒,传统的品牌霸权和零售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力,用户通过自媒体,建立和强化了这种自主权。

传统思维的核心是产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推广、大规模销售实现盈利,赚的是人口红利的钱。但是,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越来越对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红利也就越来越少了。同时互联网把传统渠道不必要的环节、损耗效率的环节都拿掉了,让服务商和用户、让生产制造商和用户更加直接地对接在一块。用户的喜好可以快速地通过网络反馈厂家,这样必然造成所有依赖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2)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环节都将逐渐被颠覆,或者被边缘化

张瑞敏说:“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给世界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零距离’,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变成了平台经济,信息不对称变成信息对称,原来信息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现在到了用户手里,交互变得很重要。”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空间的企业形态将消失;那些靠长尾、闭环效应实现壁垒或垄断的行业将被颠覆;那些强制性中心制的生产与制造方式将被取代;那些通过信息不对称和特殊渠道建立的差异化优势将会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和去中心化营销、苹果的审美与极致用户体验、安卓的开放,以及特斯拉重新定义汽车产业之卓绝。信息的对称和零距离的沟通,使得商品交易中各相关利益者都可以自由、瞬时表达自已的价值诉求与价值主张,靠信息的不对称和黑箱运作获取利益的盈利模式及股东价值优先的思维定势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用户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相关利益者价值平衡基础上的盈利模式。

(3)凡是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都将被统统清剿

大量的传统生意之所以存在,其实往往是建立在某种市场特权的垄断,或利用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工业时代,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渠道、营销、库存等费用,例如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来打造品牌,依赖渠道分销商品,不清楚用户确切需求的情况下导致库存成本,所以,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去中介化风潮日盛,渠道开始衰落。如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不可想象。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

在乔布斯成功的秘诀中他最看重的就是发心/动机/正念,佛法里也有同样的描述“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发心不对,一时的胜利有可能,长期来看必遭惩罚。世界上的事情无不如此,发心错,满盘皆输,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发心只讲对错不论好坏,并不是说好心就是发心对,所谓对错的判断标准,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就是对的,不符合的,就是错的。问题来了,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呢?万物互联,互通有无。

如何判断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败的标准有三条

1、用户层面

(1)你所有的努力是在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还是阻碍信息的自由流通?

(2)你是尽可能的让用户得到关于产品的所有消息,进而便于用户做出最佳选择,还是有意的屏蔽同类竞品信息,让用户只选择你的产品?

(3)你是在努力促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通过用户的反馈和诉求来驱动产品迭代,还是阻碍用户之间吐槽的扩散,维护品牌的光辉形象。

2、价值链层面

你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是为了消减产品的中间渠道环节,最大化的让利给用户,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还是为了整合后最大化的获取垄断红利?

3、员工层面

(1)你所有的管理改进手段是依靠指挥、控制、命令等传统管理手段,还是员工发自内心的自主自愿行动?

(2)你在企业推行式的自主经营是为了企业效益的突飞猛进还是为了激发员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最大化的榨尽员工的潜在价值?

篇10

互联网思维分为三个层级层级一:数字化;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层级二: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层级三: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百度总裁张亚勤

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结果看,大致会产生这么几个效应: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互联网思维开放、互动的特性,将改变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因此,用好互联网思维,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要顺势而变。——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柳传志

“互联网思维三大定义”:一、依托互联网做传播,找到目标客群,也让目标客群认识你,进行参与、互动;二、以用户为核心进行产品开发,根据找到的目标客群做精准型“窄众产品”;三、微小改进、快速迭代、以互联网手段收集反馈,迅速改进产品,进行再传播。随着功能、服务、及产品线的完善与扩充,逐步扩大目标人群。——雕爷牛腩创始人雕爷

包括市面上流传最广的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走过许多桥和路,看过很多风和云,我还是不满意,那怎么办。干脆自已下厨得了,别麻烦人家了。李书福不就是对所有的汽车不满意,谁也侍候不了的主,干脆自已造车得了,雷军也是对所有的手机都能找出一大堆毛病,所以没办法,干脆自已做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答案估计不管哪个牛叉即使一万个不服,也不能当面吐槽。毕竟德鲁克有言在言,企业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问题来了,什么是用户思维?什么“用户至上”、“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参与感”,等等诸如此类。

好的,说了这么多,真不是吊大家胃口,主要是觉得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也是七个字“搭台,架桥,玩社区”。

第一我搭台,你唱戏,把主导权交给用户,演什么内容,怎么演你决定。第二架桥梁,为大家架起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像红娘一样为天南海北的有缘人牵线搭桥。第三玩社区,用社区的方式把大家组织起来,一群人,一条心,做一件事,一群有相同价值取向,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吴晓波所言,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也算是对生命的一个交代。在互联网+时代,产品顶多就是个媒介,社区才是核心,至于商业那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毕竟这帮人在一起总是要吃、穿、住、用、行吧。管理泰斗包政老师也说,大家在一起,守望相助,荣辱与共。虽然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毕竟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也自知,即使这样解释依然会引来很多人拍砖,但我觉得拍砖这个行为恰好正是对互联网思维最好的注解,把主导权交给大家,想什么喷怎么喷,随你,有才就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