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营销范文

时间:2023-03-30 11:1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营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营销

篇1

寿险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寿险营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产品、价格、品牌、服务、文化等等,面对众多的因素,寿险营销应该从哪里寻求突破?有的打出“得服务者得天下”的大旗,有的则喊出“价格是营销的惟一利器”的口号,还有的则声称“品牌是营销的有力杠杆”……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一而足。笔者则认为,无论是价格也好、品牌也好、服务也好,都是营销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表现手段,要真正提升寿险企业的营销力,还需从企业内部营销开始抓起,即内部营销是外部营销的基础。

所谓内部营销,就是把员工当顾客的营销思想。早在1981年,克里斯蒂安・格朗路斯在其著作中就提出了“内部营销”的概念。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内部营销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内部营销的实质是在企业能够成功地达到有关外部市场的目标前,必须有效地运作企业和员工间的内部交换,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为员工服务。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一样,是改变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不同的是,外部营销的目标是企业的客户,内部营销的目标是组织中的员工。通常意义上的内部营销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即公司对业务部门的营销;后勤部门对业务部门的营销;公司对后勤部门的营销;公司对上述所有部门的营销。前两者服务于外部目标,即为外部客户提品和服务:对后勤部门的营销服务于内部目标,即创造有利于实现外部目标的内部环境;对所有部门的营销既服务于外部目标,也服务于内部目标。

有关专家在对800家西尔斯分店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员工的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企业营业收入存在正比例关系。统计表明,如果员工态度分增长5%,顾客满意度能增长1.3%,企业营业收入就能增长0.5%,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的内部营销是外部营销的基础以及加强企业内部营销建设的重要性。具体到寿险业而言,加强内部营销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寿险业的营销特征需要加强内部营销。寿险营销本身就是一个保险观念的引导、树立的过程,需要营销人员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但是实际上,寿险业是一个挫折感非常强的行业。据专家分析,普通人与陌生人发生观念冲突的概率大概是一个月一次,因为他们日常的生活圈子大多已经固定。按照目前寿险营销的要求,保险人每天大约要6次接受与陌生人的冲突才能保证基本业绩达标,因而多数人感到心理极度疲倦,造成队伍脱落率非常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一项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保险业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保险公司第一年的营销员流失率甚至高达70%~80%。要改变营销员心理疲倦、队伍脱落率较高的局面,就需要实行内部营销,帮助营销员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持续不断地去开展营销。

篇2

[关键词]内部营销;企业文化;红塔集团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28-02

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弱化和层出不穷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再次引起了企业的空前关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崇诚尚信,塑造健康形象,努力实现和谐友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顺应时展的潮流,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企业树立起企业文化时,内部营销也是重中之重。员工是企业的内部顾客,缺乏优秀员工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如果内部员工对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都缺乏一定的认同,那么对外营销根本无从谈起。内部营销通过企业文化得到体现,是建立企业文化的途径之一,它的实质就是传递服务、接受服务,让企业内部愿景起激励的作用。换而言之,内部营销是一种手段,也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内部营销同企业文化共同推动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1企业文化与内部营销

“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术语首先出自西方管理学界,英文是“Corporate Culture”,直译应为“公司文化”,在当时背景下被译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文化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因而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又具有企业经营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属性。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界定依据其判读口径,可以分为广义的企业文化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定义为一切蕴涵在企业生产和经验中的企业经营理念、组织规则、管理框架、员工素质、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是社会文化与企业产品和服务融合的产物,并鲜明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思路和组织管理特色。可以说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从社会子系统的角度做出的界定。狭义上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凝练和形成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制度层、组织层形成特定的管理模式,并最终表现为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埃德加·H.沙因在其著作《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中指出,实质上的文化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直接体现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本质体现在产品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又依托于技术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则决定于制度竞争力,而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物化了的文化理念,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灵魂。

通过内部营销,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很好地传达给员工,能让每一个员工产生一种依赖感,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能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地吸引、培养动手能力强、文化水平高、道德素质好、技术水平强、管理能力高的优秀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合作力的优秀团队,进而武装充实企业自身的实力;反过来,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员工的拥入,会带来新的更好的思想精神,进而会更加充实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文化的内涵。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努力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绵延不衰、持续发展的动力。

2红塔集团的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

红塔集团是国内烟草行业的领航者,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推动红塔集团持续前进的力量正是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内部营销。

红塔集团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就是其内部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手段,使得其内部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营销意识,对企业的价值观产生认可,全面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处于一个正常发展的良性轨道上。红塔集团所构建的企业文化立足于培养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积极创造出良好的企业气氛,使每个员工对企业产生出强烈的归属感以及“企业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引领员工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红塔集团从企业目标出发展开工作,合理设计出积极的活动,带领广大的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准确的定位和合适的位置。

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在将来的发展作为自己永恒的主题,摸索并创造出将来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道路,着眼于培养代表未来的、具备优良素质的员工队伍,积极健康向上的员工恰恰就是未来的希望所在。红塔集团内部拥有大量的优秀员工,这就等同于赢得了光明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来企业的市场竞争就是当前员工在素质上的比拼。红塔集团看到了这一点,积极的开展塑造未来的工作,确保每一个员工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此外,每一个员工都应当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应有的地位。

红塔集团在建设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注重用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来推动企业目标的进一步实现;用积极向上、活泼生动的文化氛围打造企业内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通过多种多样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企业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持续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也恰恰是红塔集团开展内部营销的重要方面,一些是常项,拥有独特的优势,一些则是全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去摸索,去开拓。

在红塔集团内部,有这样一种共识,一旦不重视一个东西,不把它看得重要,那么你就不可能很好地对待它。打个比方,把企业文化比喻成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企业就如同一个人。其实企业文化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就算你没有企业标语,或者管理者从来都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这都不影响企业文化的存在。这正如空气一样,你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它的确存在。同时,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如同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这使得人们不认为它是重要的。但是,试想一旦空气没有了,那么人们会怎么样?当然,空气是不会没有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不存在,但是新鲜的空气和污浊的空气就好比好的企业文化和不良的企业文化一样。人们能够在长期呼吸新鲜空气下精神百倍身体健康,而长期在污浊的空气中必然会导致疾病缠身,最终病倒。这就如同企业文化对企业那样,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得企业得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那么反之就会导致企业发展不好,甚至走向灭亡。

所以,一定要在思想意识上首先重视企业文化,要把它看成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大力实施内部营销,只有这样,在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上才可能有所成就,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红塔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实施内部营销,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弘扬其独特的烟草文化。

3红塔集团的成功对今后的启示

红塔集团的巨大成功,让我们看到内部营销以及企业文化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内部营销,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包括所有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一旦形成了稳固的企业价值观体系,包括青年员工在内的所有企业员工都要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去遵守它。它能够正确引导企业中的青年自觉进行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错误的查找,及时进行纠正,让个体行为依照企业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内部营销,能够全面提高领导和职工素质。要通过员工培训工作提高领导和职工的素质。特别要端正职工的劳动态度,提高其劳动技能、群体意识、自我意识等,使其形成“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群体氛围。

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工作都强调以人为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出发点,注重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启动人的竞争观念,激励人的工作热情,矫正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内部营销,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丙丁.平衡内外营销,夯实企业实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5).

[2]胡文辉,杜荣振,张丽萍,等.内部营销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J].饲料工业,2003(8).

[3]韩煜东.基于内部营销的企业文化扩散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7(2).

[4]张彩霞.企业内部营销技巧[J].辽宁经济,2009(4).

[5]科林·米歇尔,赵蓉.内部营销: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销售[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6]马向阳.企业营销要“修炼内功”[J].中国市场,2000(5).

[7]袁卫华.企业内部也“营销”[J].经营管理者,1999(3).

[8]邓湘南.基于内部营销视角下的服务文化构建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9(1).

篇3

随着人们对服务本质和服务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把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由制度转向了人,于是,内部营销管理开始受到商场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员工是决定商场服务 质量的关键因素

服务通常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行为或过程,服务既不能与服务提供者(服务人员)分离,也不能与服务接受者(顾客)分离,而是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商场服务质量和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无论是在上,还是在管理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服务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行为,服务质量归根结底必须通过商场员工的形象和行为反映出来,人的行为是服务的中心。尽管可以而且也有必要建立各种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但与产品质量管理不同,即使服务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顾客仍然有可能对服务质量不满意。过去不少商场推行“标准化服务”和“微笑服务”,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商场的服务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要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体系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提高服务质量的思想、原则和传达和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并为他们理解和接受。如果商场管理者能充分意识到员工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吸引、保留顾客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人员管理,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全体员工为顾客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流的服务质量,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也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内部营销的概念及其实质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内部市场营销作为一种人员管理策略已被许多商场重视。这种策略认为,每个企业或组织都拥有一句一由员工构成的内部市场,企业应该首先把这个内部市场作为自己的营销目标,否则,企业的对外营销将会受到和制约。因此,内部营销管理把员工看成是内部顾客,通过一系列类似市场营销的活动为内部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并促进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激发他们为外部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内部营销在两个方面整合了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首先,它确保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各阶层的员工,在有利于提高为顾客服务的自觉性的环境里,理解和执行各项经营战略和营销活动:其次,它确保所有员工在为顾客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因此,内部营销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相互协调的类似市场营销的管理活动,激发员工为顾客服务的积极性,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新的以服务为导向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都成为具有顾客意识和服务导向的服务人员,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可见.内部市场营销既是现代商场的一种人员管理策略,同时又是塑造企业内部以服务为导向的文化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商场内部营销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培训

培训是市场内部营销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不仅对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和服务技能是必须的,而且有助于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服务战略和自身的职责,牢固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观念。培训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要使每个员工对企业的服务战略及其本人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有一个深入和全面的认识;第二是树立和增强员工的顾客意识和服务的自觉性;第三是提高员工沟通、销售和服务的技巧。因此,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把知识与技能和理念与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有所偏废。

培训业、须根据商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切忌盲目性,盲目培训只会导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为不同类型的人员在服务营销过程中的职责和作用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不同的培训。特别应重视对直接接触顾客的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因为他们不仅直接接触顾客,而且直接参与服务营销活动,商场的形象和服务质量主要通过他们体现出来。在对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时,既要让他们充分理解和领会企业服务营销的总体目标,增强他们为顾客服务的责任感,又要注意培养他们同顾客打交道、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方面高层次的技能。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职能的员工,则需根据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增加一些专门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特殊的沟通和服务技能。国外很多商场对服务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挑选极为严格,并且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2.激励

为获得外部市场的回应,商场就业项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内部市场也是如此。为了调动员工为顾客服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激励是商场内部营销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在各种激励方式中,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商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员工成绩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但是,大量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物质激励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激励员工,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激励。

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服务性劳动,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其次,要努力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机遇。此外,在工作中要充分信任员工,要给予各部门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一定的权限,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有权处理顾客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既可以激发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为顾客服务的责任感,避免一有问题就问上级部门或主管人员身上一推了之,又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缓解顾客的不满情绪。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商场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力度和激励办试都有待于提高和改进。一般商场中与顾客联系紧密的岗位大多是级别和待遇最低的岗位,如营业人员、促销人员、维修人员等,而恰恰是这些人员对贯彻商场的服务战略、展示商场形象、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具有重大的。这些人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他们对有顾客的态度就有可能变得消极,并且会下意识地将这种态度传递给顾客,对商场的形象和营销绩效造成很大的损害,另一方面,在这些岗位上表现出色的员工,又往往会晋升到很少需要与顾客接触的岗位,这就使得这些关键的岗位上缺乏优秀的人才。实际上,这些岗位对于以顾客为导向的商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些岗位上的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为顾客服务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探索进一步加大对这些人员的激励力度和改善对他们的激励方式,原则是要让员工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意识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同时又应该看到,激励和约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乏约束的激励是无法达到激励目的的。因此,在激励的同时还应对员工的服务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监督的主要,可以采取定期进行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以及加强对顾客投诉的处理等。但是,监督和检查应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应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而不可伤害他们的积极性。

3.沟通

商场的各类员工都需要有充分的信息来完成各自的工作,为内部和外部的顾客提供服务。他们需要的信息包括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岗位规章制度、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公司对顾客的承诺或保证等等,此外,商场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也需要交流和沟通,因而,沟通是商场内部营销管理的又一个重要。

首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各部门员工,可以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互动式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理解和接受商场的使命、战略、战术,以及产品、服务和营销活动,这样,商场的服务理念和战略思想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由于服务质量不仅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技能和服务水平,而且还取决于一线服务人员与内部其他各部门人员的相互理解、合作与快调。因为所有员工都参与了为顾客服务的过程,很多员工虽然不与顾客直接接触,阻他们的工作表现也会间接地影响到顾客所获得的服务,一线员工为顾客服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员工的服务意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是一线服务人员或其他某个部门人员所能单独完成的,它是各部门人员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沟通则有助于实现内部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与支持,特别是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各级管理人员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支持及相关部门对一线服务部门的支持。在这方面,北京双安商场提出的为顾客服务宗旨下实现全方位服务就体现了这种管理思想。双安商场的服务,首先定位于目标顾客,在陈列商品、接待顾客等方面,都尽量去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其次是注重商场内部各环节之间的服务,比如仓库与营业一线之间的连接服务,管理层为营业一线的管理服务,开展职工的培训服务等等,最终都体现为商场营业一线对顾客的各种现场服务。总之,从购物环境到卫生条件,从员工着装到降低营运成本,方方面面无一不包含为顾客服务的内涵。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在商场内部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氛围,增加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并运用所有必要的媒介和手段,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要努力将沟通与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使信息沟通有利于加强理解和合作,而且使沟通能对员工的态度产生积极影响,能激发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决策和管理。如果向员工提供的信息中缺乏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内容,就难以促使员工态度和理念的转变.同时容易使员工对所提供的信息逐渐失去兴趣,最后造成信息沟通渠道的阻塞和中断。

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内部营销;对策

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工作内容,酒店内部营销对于酒店整体市场营销中作用不容小觑,但实践中,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酒店管理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强化内部营销观念,立足酒店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

一、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

内部营销就是将自身员工视为消费者,取悦员工的一门哲学。具体到酒店管理,其中所涉及的内部营销就是针对全部与客户存在接触机会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行性训练,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此处所谈及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单纯局限于从事具体营销业务的员工,而是涉及酒店全体工作人员,从这一层面来讲,酒店内部营销倡导的是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员工真正喜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酒店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视为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注重员工实际需求的满足,完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树立起对酒店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二、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意义

一方面,酒店员工是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是以客房与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产品,客户在消费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酒店的环境、氛围、布局及设施,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态度、表情、言谈以及素质。所以,酒店员工,特别是前台、客房服务以及餐饮部服务员已经是酒店产品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具有服务者与营销者双重身份。酒店员工在接触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展酒店营销的过程,特别是前台以及餐饮服务员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完成产品推销,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

三、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对策

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与基本条件就是酒店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树立服务内部客户的观念。服务内部客户与酒店常规管理中所关注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之间并不冲突,完善内部客户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结合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营销体系对于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内部营销体系。

1.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

酒店实施内部营销的关键就是提升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但要对员工外部形象予以把握,同时还要注重诸如价值观、成熟度以及服务意识等员工内在素质。实践中大部分酒店在内部营销管理中都是把员工外表形象作为招聘最主要标准,这是极为狭隘的,年轻貌美与服务质量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比年轻貌美重要的多。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首先要从人员招聘环节着手,真正意识到员工素质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美国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美国,身穿燕尾服的男服务生已经形成酒店的一大特色,其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服务技术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我国酒店内部营销中对于员工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些酒店尝试价聘请下岗女员工,其和蔼的服务态度、细腻的心思以及动作的灵巧性,都让客户感到十分满意,这是简单的年轻貌美所不能比拟的。

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酒店针对内部员工组织培训活动,第一步,就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员工开展全面调查,明确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酒店工作对员工知识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目标与酒店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步,制定针对性、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以前一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培训方案,由培训项目实际的负责服务来主抓培训方案。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语、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员工操作技能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第三步,注意把握员工培训的层次性。酒店内部营销员工培训并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而且酒店全体人员,即从基层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参与和重视的,不论层级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从等级上,分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从管理层次上,分基层、中层以及高层;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层次与等级实施对应的培训计划。

3.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与认同激励是酒店管理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酒店内部营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人为本,结合员工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激励措施。一方面,采用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客户置于最上层,一线员工为第二层,中层管理者为第三层,酒店决策者为最底层,同时充分授权,这样,不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管理模式上,酒店全体员工都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员工结合实际服务内容自主解决问题,管理层给予完成客户服务使命的员工予以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施员工有效奖励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确保考核系统的公平性、时效性以及公开性。将对员工的奖励与酒店形象与发展策略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多种奖励方式,满足员工不通过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实施集体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

4.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酒店内部营销中的沟通机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之下,加强酒店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确保二线员工及时获取真正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一线员工反馈意见与指导,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酒店内部信息共享是构建和谐完善的酒店内部关系的关键,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意见、需求以及情绪,员工也要对酒店工作充分了解,及时获取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动态信息,做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和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等几方面内容。

作者:黄兴 单位:纳德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寇蕾.浅谈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2]刘仲培.XDF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6).

篇5

论文摘要:内部营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是企业向顾客兑现服务承诺的基础,它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成功地实施内部营销,服务企业应以内部营梢战略为核心,以培育服务文化和重构组织结构为保障,以确保内部营销目标的实现

对于服务企业而言,人员是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员工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到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绩效,因此,服务企业需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内部营销,把企业员工看做内部顾客,提高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促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一、企业实施内部营销的重要性

1.内部营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服务质量由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移情性和有形性等五个维度构成,服务人员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的这五个维度。可靠性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承诺准确无误地提供服务。而服务往往是员工来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人员决定了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所承诺的服务;从响应性来看,要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地帮助消费者,企业不但需要以顾客为中心来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还需要开展内部营销,在与顾客接触的地方雇用有较强服务意愿的人员,不断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使员工能够自发地帮助顾客;安全性维度高度依赖干服务人员激发顾客信任的能力。服务人员在与顾客接触的过程中,既可以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也能够破坏顾客对企业的信任,使企业声誉受损。移情性要求企业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关注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服务企业唯有依靠员工,才一能专注、灵活地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顾客在判断服务质量时,往往通过一些有形物来评价服务的质量,因此,服务人员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就成为了顾客判断服务质量的线索。从上述分析可知,服务人员影响到服务质量的五个维度,影响到顾客对企业服务质量的感知,而企业开展内部营销就是为了解决如何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一问题的,所以,内部营销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企业开展内部营销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2.内部营销是企业兑现服务承诺的基础。服务营销三角形理论认为,企业、顾客和服务提供者是三个关键的参与者,服务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开展外部营销、内部营销和交互营销,这三种类型的营销活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针对目标市场的顾客,企业需要进行外部营销,外部营销的功能主要是向顾客做出与服务有关的承诺,包括向顾客表明企业将以某种渠道、某种价格提供某种服务等等。企业还必须向顾客兑现承诺,这就需要员工与顾客之间进行交互营销,实现企业的服务承诺,否则,就会违背承诺,使得顾客不满意,造成顾客流失。而能否兑现企业承诺往往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愿和能力密切相关。如果服务人员内心不愿意,或者缺乏相应的能力而不能提供企业所承诺的服务,那么企业就无法兑现承诺,因此,如何使服务人员愿意并有能力来实现企业的服务承诺就成为服务营销中的重点问题。而内部营销的对象正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它通过合理的招聘、选拔、培训、评估,以增强员工的服务意愿和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促使员工能兑现企业的服务承诺。服务营销三角形理论表明,内部营销是企业开展外部营销的前提,是企业信守承诺和兑现承诺的基。

3.内部营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赫克塞特和施莱辛格在《服务利润链》中阐述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服务质量来提高员工满意度,进而会增强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和获利能力增强。服务利润链理论表明了这样一种逻辑思路:企业的利润增长和获利能力增强来源于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高,而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高又来自于顾客所获得的服务价值,服务价值的创造与提供来自于满意、生产率高的企业内部服务人员,而提高员工满意度就需要企业向员工传递优质的内部服务质量。而企业所采取一系列的内部营销措施,如工作场所、工作设计、招聘、选拔、培训、激励等,都是为了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使员工满意,最终提高企业绩效。从服务利润链理论可以看出,内部营销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使企业利润增加和促进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营销成功的关键点

目前,内部营销理论与实践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内部营销的内容非常厂一泛,企业在实施内部营销时,要找出关键点,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成功地实施内部营销,服务企业应以内部营销战略为核心,以培育服务文化和重构组织结构为保障,来确保内部营销目标的实现。

1.开发内部营销战略。为了促使员工成功实现顾客导向的服务承诺,企业还要开发一组内部营销战略,内部营销战略是内部营销取得成功的核心。内部营销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主要通过雇用合适的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激励,留住最好的员工,以及提供员工服务传递中所需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支持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兑现其服务承诺。二是类营销战略。企业把员工看做内部顾客,借助于市场营销战略来实现员工满意,促使员工向顾客传递优质服务。该战略主要是将市场营销战略运用于员工身上,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运用STP战略对所有员工进行市场细分、员工群体选择和定位,再运用营销组合来满足不同内部目标市场的需求,使员工满意。三是综合性战略。该战略综合了类营销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优势,将这两种战略融为一体进行运用。在使用综合性战略时,企业可以先使用类营销战略中的市场调研和STP战略,然后,再针对不同的员工群体制定营销组合方案,这些营销组合方案包括了不同培训项目、激励方式、考评方法和指标等人力资源活动。由于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组合是在考虑了员工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方案的实施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因此,综合性战略的有效实施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单独使用人力资源战略或类营销战略,一也可以使用综合性战略。

篇6

根据笔者的经验,内部营销可围绕以下五方面展开:

1. 品牌共识会。 品牌共识会,是指将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品牌理念,以及同每个员工的关系、每个员工如何参与品牌建设、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品牌意识等,进行持续性宣讲和训练,以形成全体员工的共识。要学习思想讲习团的办法,时时讲,时时练,员工从对品牌不自觉的意识和被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意识和主动的行为。

2. 建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识别的“ 宪法”,它起到统一和规范品牌形象,强化品牌识别的作用。品牌识别系统的导入,除了对外部受众建立起一个清晰、有个性、统一和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外,对内部员工的传播也同样重要,它有利于强化员工的自豪感和品牌归属感,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3. 建立内部多种沟通渠道。 要建立和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媒体来宣传品牌理念,灌输品牌意识,增强员工参与品牌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豪感。例如,利用企业内部的广告牌、看板、刊物、公共区间、广播、雕塑、旗帜、标牌、导示物等载体进行传播,创造一个品牌化的世界。

篇7

管理客户期望管理客户期望需要使其处于一个酒店能够长期满足的水平,同时要与酒店产品的提供者充分沟通,使其了解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被期望达到的水平。酒店成功地完成管理客户期望的两个目标之后,员工就会了解到服务产品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未达标准的服务产品会给酒店带来何种损失。

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特点

1以组织文化为核心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需要将自身的组织文化渗透到内部营销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员工充分理解并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当员工把自身的利益与酒店的利益结合起来,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开展。

2一致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由于酒店业员工的流动率比较大,为了保证酒店员工对企业愿景和组织文化的理解一致,对于酒店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感受一致,酒店的内部营销管理必须在核心和基础的环节保持一致性。同时,由于酒店进行内部营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满意并进而使顾客满意,而内部员工以及外部顾客的需求是具有个性化的,因此酒店需要在培训、激励等环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

1培育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以看作是企业的内部氛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如果员工认为企业的规章制度、服务指南等都体现出服务导向的重要性,这就说明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存在,而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服务导向程度。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员工的服务行为提供了向导,同时能够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让员工了解企业的长远目标和愿景,怎样才能和企业共同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景。企业需要培育一个被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同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一个促进员工团结奋进的氛围,这是实施内部营销的环境条件。

2构建服务导向的组织结构

如果酒店致力于建立内部营销管理模式,最终生产并保持高质量的服务,那么构建服务导向的组织结构就是前提条件。酒店组织的结构越庞大复杂,提供优质服务的阻碍就越大。优质的服务,需要组织赋予服务提供者快速灵活、动态支持的环境,使其能够做出最佳的选择,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并最终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导向的组织机构要求服务提供者能够承担满足顾客需求的责任同时拥有为顾客提供服务所需的权力。因此酒店要建立内部营销管理模式,需要简化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篇8

论文摘要:根据媒体报道的“民工荒”现象,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由此考虑正确选择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避免出现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现象发生,为此,通过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性质分析,认为企业应当以员工为中心作为企业的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统一,使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最终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报纸、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民工荒”的问题,而且波及面正在不断扩大。这里“民工荒”中的民工主要是指农民工,是指一般的普通工人,就目前来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问题的困扰。这种现象固然与民工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企业拖欠民工工资以及国家加大扶持“三农”力度的宏观政策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笔者认为这里面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尽管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却仍以其自身为中心作为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内部营销的导向。目前,虽然大多只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受到“民工荒”的困扰比较严重,但其它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也应当从中引起高度关注,这些企业如果没有由此引起对选择正确的企业与员工之间内部营销导向的足够重视,将可能会受到另一场更为严重、更为深刻的、另一种性质的“民工荒”的困扰,它将不再仅仅是农民工的短缺问题,将可能从低层次的普通人力资源的短缺上升到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的短缺,这种短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缺,但对企业个体来说却很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另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在很多领域已经逐步放开,很快就会有更多的具有观念优势的中小型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发展,将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如此一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面临生存危机,当生存都成了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做好以员工为中心的内部营销,是现今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企业与企业的员工

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经济实体,是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主体。毫无疑问,有企业必然要有员工,没有员工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只有“人”这一要素才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企业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企业总是以能够及时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给顾客,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从中获得利益的利器,但必须清楚的是,企业在向市场提品(或服务)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从市场信息的获取到产品(或服务)概念的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必然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因此,如果没有满意的员工,也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在以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更是如此,而如果企业没有满意的顾客,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从而失去竞争获胜的机会。就像营销学者罗森布拉斯和彼得在《顾客是第二位的》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企业要想真正使顾客满意,必须使企业的员工位于第一位,而不是企业的顾客。

作为企业的员工,首先,它是以“自由人”存在的,作为资源,它是具有创造性的关键资源——一种活的资源,它可以自由流动,可以被企业利用,也可以不被企业利用。其次,它才是依附于企业的员工,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员工依附于企业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在企业中付出的努力,来获得员工所需要欲望的满足,同时,员工本身又具有社会性和复杂性,它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性质。

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企业是主导性的和组织性的,是利用和消耗资源的主体,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利用员工这一种活的资源,正因为人力资源是活的和有思想的资源,所以企业要利用它就必须首先考虑怎样使它获得满意。而员工是依附性的,通过依附于企业来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以内部顾客——员工为中心作为内部营销导向,把员工的个人需求和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统一起来,经营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能达到满意,取得双赢的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二、影响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几个方面

(一)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工资问题。员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付出努力后,最直接的、感受最强烈的回报体现就是所得到的工资,工资是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经济基础,也是最容易、最直观的可以进行相互比较的,因此,工资是关系到员工对企业能否满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应当付给员工足够和合理的工资,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感到满意,这样的工资当然肯定不能是最低的,但也不一定需要是最高的,高工资并不必定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给付的工资其中还包含有公平性的内容。

公平性有企业外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公平性两个方面。外部公平性考虑的不仅是要在同行业、地区中作比较,还包括其它不同行业的参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力资源流动通道畅通性的不断发展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应该考虑社会生活水平的高低因素。内部公平性考虑的主要是工作岗位和绩效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岗位的对比与考核评价就无所谓公平,也很难做到相对公平,因此对于工作岗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应该对岗位做出工作分析,这样,工作评价才有依据的基础,才能比较出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使在不同价值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公平才有基础;有了工作评价,绩效的考评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使做出不同绩效的同一价值岗位的员工得到不同的待遇,这样内部公平性才能实现。

经济利益还应当考虑的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在力求外部公平性时导致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上升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比重还比较大,而且包括非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管理手段也很简单,这就会导致企业为解决外部公平性时,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参与竞争,这种成本的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因此,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生产技术含量,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以减轻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同时,这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

(二)关于发展

发展主要是讨论员工的发展问题。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得到的待遇越来越好,因为这样可以使更多的或新产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的这种愿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总体待遇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就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是除了努力工作外,自身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和工作能力提高了,从而能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到其它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样,员工的待遇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员工更重视的是后者,因为通过自身能力的发展来使待遇得到提高,更具有自主性和保障性。学习是员工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员工在企业中是否能得到适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也就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员工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企业同样也需要有能力且不断发展提高的员工,这是双方都受益的一种局面。但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关于员工的发展方面考虑得很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发培训员工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后,员工很可能就会辞职“另谋高就”,造成企业开发人才成本上升的结果,从而也使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成本上升,是不值得的,所以也就不主张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而是以同样的想法去获取别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这种担心不必要。这样最终不但不能获取人才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无形的损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对人才并不具有吸引力,即使能从外部获取人才,在企业同样也得不到学习和提高,结果人才会再次选择离开,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样上升,不仅如此,由此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员工也由于没有学习机会和时间,能力上得不到提高,使内心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对企业的不满意,也可能做出辞职的选择。出现这种结果对企业和员工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损失。

企业需要发展,员工也需要发展,企业应当更多地考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应当充分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管理,更多的考虑提高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员工在自身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样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使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也得到其所期望的发展。

(三)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是讨论社会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的问题,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都包含有社会性的和个性的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社会价值观是由社会上个体价值观的普遍性抽象构成的,社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但社会价值观导向反过来也是影响员工个体价值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而影响员工社会化需求的内容及其变化。社会价值观具有地区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特点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体价值观包含有社会价值观,但又有独立于社会价值观的部分,个体价值观影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内容及其变化,这也是企业应当对员工个体价值观引起重视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因此,企业应当结合社会价值观与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的不同内容,以求满足员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来促使员工的满意。

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目前,社会存在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和要求,文化本身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只有尊重多种文化并存,才能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都能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应当充分整合和利用不同文化的优势,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借助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影响员工的个体价值观,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团结、融洽、上进和具有共性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最终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支持的关键因素。

三、沟通

沟通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营销的多种工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信息、获取信息、解释信息、共享信息的活动。沟通具有解释性、说服性与引导性的功能,有效的沟通是使沟通双方之间在进行沟通磨合之后,相互之间产生理解与信任,愿意为共同的目的或目标而共同承担责任并为之做出努力。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沟通不畅,一方面,即使企业做出员工所期望的,或者能满足员工新的期望的工作,也不一定就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因为员工不理解或不知道企业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为什么;另一方面,即使企业有意为使员工获得满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但所做的也不一定是员工所期望的,因为企业并不一定确切知道,或者并没有把握好员工所期望获得的满足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沟通这一重要的工具。

沟通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做好内部营销的需要,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具有双向性,企业要建立双向的沟能渠道,既要有上行的沟通渠道,也要有下行的沟通渠道,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才能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统一并共享双方的信息,使企业与员工都能更透彻的互相了解,沟通的目的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3-73.

[2] [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16-227.

[3] [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07-147.

篇9

玫琳凯能获得这些殊荣,与它全心进行内部营销、为公司员工(99%是女性)的成功提供良好工作氛围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从创建伊始,玫琳凯就把自己的目标确定为为广大女性提供收入、事业发展机会及个人抱负等方面的个人发展机会,帮助她们了解自身价值并实现梦想。“我的兴趣在于将玫琳凯公司办成一个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专门向妇女提供发展事业机会的公司。”其创始人玫琳凯艾施如是说。而在为员工圆梦的同时,玫琳凯也放飞了自己的“粉红色梦想”。

理念:员工是第一营销对象

当你走进玫琳凯公司在美国达拉斯的总部大厅时,迎面而来的不是油画、雕塑或产品,而是一幅幅比真人还大的首席美容顾问写真照。亲眼目睹这一别有创意的设置,人们就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玫琳凯“我们是一家以人为主的公司”的深刻内涵。

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要把他们作为第一营销对象——只有员工满意,才会有顾客的满意;而顾客满意了,企业才能获得利润并持续运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玫琳凯艾施说,“一旦有人才加入我们公司,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使其安心在公司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在某一部门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我们会尽量为他们调换合适的岗位。”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无论员工在哪个部门,都必须花时间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也说过,员工是公司使命的一部分,员工的全面发展就是公司的目标之一;只有员工全面发展,公司才能全面发展。因此玫琳凯有专门为员工制定的“关爱计划”和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的职业发展。麦予甫认为,当公司把员工当成目标来经营时,员工的忠诚度会非常高,他们会创造非凡的财富。

在玫琳凯的企业哲学中,处处流露出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玫琳凯以“丰富女性人生”为己任,致力于创建一个“全球女性共享的事业”,并开宗明义地公开承诺——“赚钱并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给广大女性一个比化妆更美丽的改变、一个比成功更精彩的创造、一个比自信更丰富的提升。”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玫琳凯公司主动出击,以不断的鼓励及物质报酬来提升员工的自尊和自信,指导着数以万计的女性改善形象、发展个性、实现自我。

与许多企业要求员工把事业摆在第一位不同,玫琳凯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大力倡导 “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 生活优先次序。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真心实意地在团队中工作、贡献,才能自觉自愿地把个人成功与公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哪怕对于那些超出本职的工作也乐于承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员工取得持续成功的同时,实现直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员工的持续营销,帮助她们发掘自身价值,玫琳凯公司拥有了一支苦干、高效、专业的员工队伍。现在,玫琳凯的美容顾问们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成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不仅有下岗工人、医生、工程师、秘书、公司职员,还有大学教授、律师、社会工作者等。

公司经营的好坏最终取决于该公司的人,卓越的公司必有优秀的人才。现今的公司间的并购中,买方常常坚持要求卖方公司的经理人们留下一段时间,并常常用条件优厚的协议鼓励这些经验丰富的经理人继续工作以增加营业额和利润;而创业的公司,首先也是要招聘人才,甚至不惜重金聘请高级人才。可以这么说,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于那些追求长远的公司,应该培养员工是第一营销对象的意识,大力推行内部营销,让员工充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管理方式以及发展策略等,这样有助于鼓舞员工士气,协调内部关系,从而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斯莱沃斯基说过,“你在内部营销上花的每一个美元和每一个小时,对你的外部关系都会产生倍增的价值。”因此,让员工满意和让顾客满意一样,成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面临的责任和任务。

激励:大黄蜂引发的思考

曾经有人问玫琳凯艾施成功的秘诀,她说了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看,大黄蜂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飞的,因为它身体沉重,而翅膀又太脆弱,可是大黄蜂不知道自己不能飞,它拍着拍着翅膀居然就飞起来了。女性也是如此——虽然身背家庭的各种负担,但只要给她们以机会、鼓励和荣誉,她们就能展翅高飞。”

在玫琳凯艾施看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不去想太多,只要独立前行、方法得当,就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所以,玫琳凯公司总是设法激励员工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其中赞美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公司的整个的行销计划都以此为基础。在各种场合中,公司总是不吝惜地给予赞美——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

 粉红色轿车的赞美:这是对美容顾问的最高奖励,从1969年开始,每年年底,玫琳凯都会送出一批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给业绩前5名的美容顾问(美国是粉红色卡迪拉克,中国还有粉红色别克、桑塔纳等)。这种“带轮子的奖杯”,不仅让金牌美容顾问自豪不已,而且成为玫琳凯公关宣传的流动载体。

 豪华游的赞美:业绩一流的销售主任,每年可以携带家眷到香港、曼谷、伦敦、巴黎、日内瓦、雅典等地进行“海外豪华游”;年度竞赛的优胜者,会被盛情邀请参加“达拉斯之旅”,到玫琳凯总部去“朝圣”。

 例会上的赞美:玫琳凯各地区分公司每周的例会上,都会有这周销售最佳人员成功经验的叙述和分享,这是一种别样的赞美。主持人在介绍最佳销售员的时,每一个美容顾问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 缎带的赞美:每位美容顾问在第一次卖出100美元产品时,就会获得一条缎带,卖出200美元时再得一条,并以此类推。这种仅需要0.4美元的精神鼓励,远比100美元的物质刺激有效。

 别针的赞美:玫琳凯最经典的奖品,这些别针在美国达拉斯设计制造,然后用飞机运到世界各地,用以奖励在销售产品时有优异销售业绩的美容顾问。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当你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的时候,玫琳凯都会奖给你各种不同意义的别针,玫琳凯公司每一位美容顾问都会以佩戴各种各样形式各异的别针为荣。

 红地毯的赞美:销售业绩超群的美容顾问,公司会用红地毯欢迎他们返回总部,“每一个人都像对待皇亲国戚一般高看他们”。

 红马甲的赞美:每年在总部召开的年度讨论会上,一流的美容顾问会身穿红马甲登台演讲,并接受台下同事的掌声鼓励。

 《喝采》杂志的赞美:作为公司内部发行刊物,其发行量和许多全国性的杂志不相上下。这本杂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给予赞美,它的上面刊登每月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美容顾问名录、各种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详细介绍一流美容顾问的推销业绩和推销技巧,还刊登这些优秀女性的成功经验及成长体会。这个杂志每月一期,以不同的国家为单位发行,使玫琳凯美容顾问在公开赞美中分享经验。

一位首席美容顾问这样描绘自己对玫琳凯的感受,“在玫琳凯,到处都洋溢着帮助的热情,到处都能听到真心的赞美与鼓励。从我们进入的第一刻起,玫琳凯就告诉我们,玫琳凯是给女人搭建的舞台,她的文化就是为女人不断喝彩。” 总之,美容顾问每取得一点进步,她就会得到充分的认可,并获得继续发展的指导和训练,使她不断提高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脚踏实地地去行动。在她个人成长的每个阶段,玫琳凯都会给予不同的奖励。

没有不喜欢被赞美的人,女性同样需要被认可,无论是在家中或是社会里。所以玫琳凯一直用“你能做到”的精神来激励广大女性加入自己的事业,并从物质刺激与精神鼓励两方面给予员工一个全方位的认可,帮助员工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从而使员工更加明白,努力工作是没有付诸东流的。

作为实现员工满意最重要的手段,激励所产生的能量常常是惊人的。作为管理者,如果你也认为如此,那就应该经常表达你对员工们的欣赏。当然,仅仅认识到激励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实践中不乏误用激励的例子,结果费力不讨好。真正有效的激励是能满足员工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激励。人有很多需求,生存,尊重,认同,自我价值实现,不同的员工就像不同的顾客,各种需求也是不同的。有些人看重物质,有些看重精神,更有些根本不是为了你工作,而是为了自己的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了解了这些并有的放矢,你的激励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沟通:上下级对话的艺术

从诞生之日起,玫琳凯公司就确立了这样一条管理原则——“公司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得到平等的待遇,都将受到最大的尊重,在公司中的升迁要以每个人的条件为基础。”并创造出一种“直接沟通”的管理新法,“上下级的直接沟通,可以使管理者更加了解下属的需要和疑惑,及时找出公司运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形成上下同心的最大合力。”直接沟通包括以下几条要诀:

让下属感到自己的重要性[/i][/b]

玫琳凯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完成某些重要的事情,因此每个人都是重要的。管理者必须花时间让下属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这种重要性,以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与主人翁意识。首先管理者要放低姿态,充分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以显示尊重下属的想法,平心静气让下属无话不谈。其次管理者要学会放权,既要让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要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光有责任没有权力会挫伤下属的自尊心。然后管理者要善于表扬,在恰当的时间和场合,以恰当的口吻赞赏下属,激发下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斗志。

玫琳凯公司把“听意见”当作一件重要的大事来抓。管理者被要求努力掌握听意见的技巧,这是因为聪明的管理者都是多听少说的。管理者要全神贯注地听取对方的意见,决不可心不在焉。如果不约束自己,不集中注意力,听着听着脑子走神了,这对提意见者是极不尊重的。另外,当谈话中断时,管理者不能因为心急而随便插嘴,而应大度地保持沉默,以便让下属畅所欲言。如果光听还不够,需要来点询问,这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让下属感觉干涉了自己的私事。

在对待不称职下属时,管理者一定要明白不能为批评而批评,批评是为了让下属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必须掌握批评的方法,否则就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第一,管理者要与不称职下属交心商谈,告诉对方哪里做错了,而不要直指错者是谁,以免打击其自信心;第二,管理者要想法设法创造一个非常利于沟通的气氛,和下属面对面平等地交流,让不称职下属体会到“批评是爱护,放纵是坑害”的良苦用心;第三,管理者应避免在第三者面前公开批评,当着别人的面被批评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这样不仅会引起被批评者的难堪,同时在场的每一个人也会感到不好意思和有不安全的感觉,最后导致生产力降低。第四,管理者在批评前或批评后要适时肯定一番不称职下属,让其重拾改过自新的信心。

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千方百计唤起下属的工作热情。热情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品质,不管此人干什么工作,“一个能激起热情的非凡主张比一个不能激起热情的非凡高见好得多”。首先管理者自己要对工作满腔热情,一帆风顺时热情高涨,逆水行舟时热情不减,情绪不高时要强迫自己保持热情,这时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管理者的工作态度会影响下属的热情。为防止某些下属的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管理者还应鼓励下属积极进行创造性劳动,因为人人都会支持自己参与的工作。这是玫琳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又一方法。如果你希望下属全然支持你,你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而且愈早愈好。在玫琳凯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提出的设想和改进方案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渴望参与公司的发展和建设,结果是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公司开发的成百上千的新品种,最初的信息和设想都来自美容顾问的建议。

沟通是取悦员工的又一种重要手段。经常对话,对话可以改变一切。在我们的企业内部,有多少误会和摩擦是因为缺乏沟通引起的呢?管理者如果经常走到员工中去,鼓励下属反映意见,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员工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企业就更容易形成一股合力,从而避免一些无谓的内耗。而且在直接沟通中,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达,信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貌,也减少了因片面理解而给决策和执行造成的隐患。开明的管理者还善于引导员工参与决策,一方面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的作用,使得决策更容易被落实。

培训:美容顾问成长的阶梯

玫琳凯秉承“丰富女性人生”的使命,承诺给广大女性“一个比化妆更美丽的改变”。为实践这一诺言,玫琳凯在每一个阶梯上都为美容顾问精心安排了培训计划,以帮助她们提高。这些女性通过从事玫琳凯美容顾问的工作,学到许多职业技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变成一个美丽、自信、自强、自立的职业女性或成为拥有自已事业的独立经营者。

刚进入玫琳凯的员工,都要接受3天的入职培训,分公司、部门、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第一天,新员工会得到一块镌刻有公司黄金法则的大理石:“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这是美容顾问培训的第一课——首先了解玫琳凯的价值观。另外,第一天的培训内容还包括对玫琳凯历史、使命、远景以及公司发展策略的介绍。玫琳凯认为,“在入职培训时反复强调公司的远景和策略,就是希望新员工能更好地体会公司的各项战略。明白公司的方向,对公司各项举措就能理解。”

在第二天的培训中,部门总监会将每个部门的职责、目标、远景、策略向新员工做介绍。使新人对公司业务流程有初步了解、清楚了各部门的职责,明白公司业务流程,更容易进入角色。在"沟通和认可"的培训中,除了彩妆、护肤的知识外,还讲授办公室礼仪和出席重大仪式的社交礼仪,非常实用。

第三天的培训叫做“事业有成”。“事业有成”培训的是有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容,给员工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对自己使命有更清楚的认识,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更清晰,“目的是告诉新员工,该如何把个人工作和公司远景联系起来。”

培训结束后,培训负责人将对新员工进行跟进与评估。用专门设计的问卷,了解新员工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和主管及同事相处情况;工作压力大不大,对公司价值观是否认可。3个月的试用期满,主管会对新员工作评估。培训后,人力资源部对新员工的表现也会及时跟进,在他入职2个月后,人力资源经理会作面谈。

对于那些老员工,玫琳凯也会不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介绍一些高级销售技巧和初级培训服务技巧。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帮助美容顾问成为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如果美容顾问晋升到经销商级别,玫琳凯则会教授一些关于如何发展自己业务的知识及基本的管理知识,取得该课程的培训证书后,意味着员工已从普通的推销员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

玫琳凯给员工提供的的全方位培训,让美容顾问们不但学会怎样化妆,怎样保养,而且提高了她们的沟通能力、语言技巧、培训能力、演说技巧以及柔韧度;同时,这些女性被教给时间管理、档案管理和金钱管理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学会了怎样管理自己。这种种的改变,进而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员工的培训投资,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一种有效途径。培训不仅是帮助员工进步,也是为了增进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它已成为吸引和挽留高级人才的需要。对企业来讲,新员工未来选择如何在企业中表现、决定自己是否在企业长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最初进入企业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在此期间,新员工感受到的企业价值理念、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新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绩效和行为,而这些因素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关系密切。而对于那些有一定资历的员工来说,培训被许多企业当作一种福利,定期或不定期地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使得员工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带动企业一起进步。

篇10

内部营销(IM)发端于对提高服务性企业服务质量的研究,但从战略意义上说,内部营销的应用可以推广到其它类型企业的管理中。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通过商品交换满足需要的活动,如果一方在通过交换满足自身需要时比另一方更积极,则前者称为市场营销者,后者称为顾客。由于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在内部营销中,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交换服从于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交换,对管理者来说,其与服务人员交换的目的和手段分离了。管理者收益的获得与服务人员的“服务表演”密切相关。由于其服务技能的专业性导致的顾客消费偏好,社会关系的专有性导致的顾客群体联系,服务人员往往成为管理者的内部顾客。内部营销体现在平等互惠的交换上,没有阶级属性。

事实上,平等互惠的交换关系与管理的阶级属性是相悖的。任何管理活动总是指向公司目标,管理者面临正确处理自身、服务人员和辅助人员之间的关系,即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一方面要营销,另一方面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与内部营销的关系是理论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二、IM与HRM的联系

内部营销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外部营销,其理论依据是服务利润链理论。该理论的逻辑如图1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

显然,管理者提供的内部服务质量越高,员工的满意度越高,最终赢得的顾客忠诚度也就越高。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组织运作所必需的合格的人员,而内部营销则提升了现有人员满意度,使人力资源开发的效用趋于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这种效用直接指向顾客服务,即它是使人力资源效用成为有用的效用。内部营销对人力资源起着整合的作用,对外直接表现为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为了达到提高内部服务质量的目的,内部营销借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工具,如激励、培训等。除此以外,内部营销还开发了自己的营销策略,如沟通策略、态度策略等。

从实践的层面看,两者有相互配合的必要,相互脱节、相互矛盾的可能。竞争使得服务业的管理者意识到站在“分界线”(Cross-Boundary)上传递服务的员工是配合和(或)脱节的关键人物,如何使服务接触的双方——服务人员和顾客都满意便成了服务业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服务人员在与顾客的接触中取得了发言权(权威的信息者)、主动权(服务过程的决策者),经理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开始寻求别开生面的管理方法。此时,营销学发明了内部营销,把员工变成内部市场,把服务人员变成内部顾客(internal customers),而管理学发明了市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Market-Focused HRM),把外部顾客变成企业的人力资源(customers as human resources)。由此看来,竞争使内部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市场导向目标上得到统一。

三、IM与HRM的区别

我们认为市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营销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其指导思想是平等互惠的交换思想,两者需要相互借重,人为地对内部营销和市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作出非此即彼的划分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是不必要和有害的,但作为理论研究,我们需要对内部营销和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一区别性分析。

(一)目标不同

一般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其一,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即数量的管理,就说从外部获得适宜的人力,并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其二,对人力资源的内在要素即质量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组织的目标可以用效益和效率来衡量,效益是指达到目标,效率是指以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坚持定位于工业革命的模式,目光无一例外地集中于有关组织环境和内部相关标准的活动。因此从管理过程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满足企业目标系统的人力和效率需要,重点在于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系统。

对企业而言,没有人否认合理的经济效益是企业最根本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性企业必须把重心放在外部市场上,而不是内部员工,但“影响顾客对企业的认识和未来的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员工的服务技能、顾客导向和服务意识”,所以服务人员以及为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提品的过程是表演(performance),因此内部营销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受到激励的和具有顾客服务意识和技能的各个层次上的员工,重点在于企业内部服务的信息系统。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推论,两者的目标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克希尔在他的著作中做了证明。某航空公司的航班都满员了,但公司却坚持安排几个员工在其他顾客之前买到机票,尽管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还是触犯众怒,当时就有人表示这将会对他们以后的航班选择产生影响。

(二)主体不同

几乎所有的管理学教科书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能加以论述,应该说这是符合事实发展。一般地说,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但我们不能就此简单的推论内部营销的主体就是企业的营销部。营销不仅是一种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哲学。

从战略层次上讲,内部营销应该创造出一种能够支持形成雇员的顾客意识和销售倾向的内部环境,其主要方法是支持管理方法、人事政策、内部培训和计划程序,而在技术层次上内部营销的目标则是把服务活动和其他营销努力,即创新、服务导向和互动技巧“销售”给雇员。甚至还要把其自己的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内部员工。因此内部营销的主体在战略层次上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战术层次上是营销部和人力资源部等,其客体是服务人员和辅助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销正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管理思想和模式。

(三)手段不同

若要使员工按效率和效益的原则去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的手段通常为培训、调配、监督、考评和激励,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技能、把他们放在适合的位置、使他们主动积极去工作,换句话说,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阶级属性;与此相比,营销的基本思想是交换,“交换能否真正产生取决于买卖双方能否找到交换的条件,即交换以后双方都比以前好(至少不比以前差)(科特勒1999:12)”,也就是说通过双方自愿的“双赢”的策略来实现内部营销目标,它没有阶级属性,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关系是平等互惠的交换关系。所以,“内部营销是为了把外部营销工作做得更好。寻找你的外部顾客需要什么,你的雇员需要什么,并寻求这些需要、需求可能在什么区域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