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1-01
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知识产权的运用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低碳经济的绿色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创意产业所孕育的创新和创意,更能成为文化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加快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
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知识产权的运用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今天再一次提出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是要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产业发展初期就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为日后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创意产业的保护已经有较多的形式和措施。《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加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条例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基本上涉及了我国创意产业相关子行业,但法律体系仍不健全,在解决各类侵权案件中的实际作用和完备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陕西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突出的科技资源优势,这些优势都为陕西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几年,陕西省政府陆续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陕西省专利保护条例》、《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陕西省知识产权专项战略》和年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关中、陕北、陕南十一市(区)知识产权协作协议》等地方性的法规来保护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并采取优惠政策来调动文化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西安市举办知识产权与陕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交流研讨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充分开发利用陕西文化资源,发挥陕西的科技优势,促进陕西创意产业的发展,发掘知识产权工作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陕西的情况来看,各类知识产权形式的拥有量明显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大力改善,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创意产业知识产权问题必须由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来予以规范和调整,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必须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因此,发展创意产业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保障创意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意企业的创新活动。
第一,围绕创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政府部门牵头并结合实际经验,系统制定适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并且按照创意产业各子行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保护办法,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在创意成果的开发阶段,政府部门应鼓励创作者尽快进行版权登记,通过版权行政管理机关的版权登记进一步明确版权的归属,并对已经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意产品进行专利保护。在创意产品销售阶段,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有效的增加侵权成本,抑制侵权发生。在创意产品消费阶段,应着力打击市场侵权行为,在严惩盗版的同时,逐步提高消费者的产权保护意识,保证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创意产业各子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不同,应研究制定适合出版、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行业的保护制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将其纳入保护范围。
第二,整合现有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加强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专业化的组织和监管。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多头管理的现状,尽快实施统一的管理,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著作权、专利、商标等保护形势合为一体,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同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切实保护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利益。新时期网络盗版侵权案件占全部版权案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数字化盗版暴露出的问题也更为棘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保护措施。
第三,培育知识产权中介组织,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社会性中介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扶持和规范知识产权营利性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评价、质押、交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各种资质认证中心、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评价交易中心。建立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意进行保护,保障创意企业获得充分的利润,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建立维权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版权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篇2
开源代码的专利侵权纠纷会涉及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对于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对方法上,通常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要分析告我侵权的专利有没有瑕疵,是否可以提出专利无效的请求;如果经过分析,这个专利的无效是打不赢的,那么,紧接着就需要考虑它是否在保护范围,有没有法律抗辩理由。
对于专利无效,大概有三个问题:一是专利本身的可授权的专利性问题。对于授权个体范围的要求,美国、欧洲的做法不一样。欧洲趋向保守。在司法实践当中,是否可以授权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二是关于新颖性的问题。研究发现,有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很多发明都有所谓的技术特征,它与开源软件体现的完全是一段代码或者是流程的技术方案有区别。因此,在新颖性上,我们挑战基于开源软件申请的专利,可能性不是很大;三是关于创造性的问题。专利创造性的判断还是针对技术方案。基于开源软件产生的发明专利的创造性的判断是不是适用常规规则,还是适用新的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在侵权过程中关于无效也有三点:一是开源软件最顶层的法律文件是合同,针对许可条件签署协议。开源协议有很多类型,有些是带有传染性质的,并且要求基于开源软件产生的后续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都为大家共享。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专利,它本身的合法性就有一定问题,我们觉得有可能构成有效的抗辩,甚至会提出另外一个确定效力的诉讼;二是专利侵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特征保护范围解释的问题。很多企业申请了很多专利,这些专利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法院在确定保护范围的时候给予明确的规则;三是现有技术抗辩的问题。假设实施例是一段源代码,这段源代码又是开源软件,那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不是使用了现有技术,现有技术的抗辩有没有可能成立的问题。
北京市集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周丹丹
所有公司都要考虑涉诉可能性
在我处理案子的过程中会遇到涉及权利怎么界定和侵权怎么认定的问题。这里存在着开源软件的原始著作权人,也存在再次开发的开发者,还存在着第三方。
篇3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中,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防止被他人窃取。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或措施是不同的,对一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下面分几种情况加以讨论: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在我国的初期阶段,只是一项国家用于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而采取的对智力成果保护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贸易范围逐渐增大,对参与贸易的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和知识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只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好,我国国际贸易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就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式,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局面,科学技术发展随之产生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手中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专利权,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凭借强大的贸易实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虽然发展中国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福利,但产品贸易却失去了原有竞争力,贸易条件逐渐恶化,遭受严重损失。
二、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现状及问题
即使我国最近几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下面我们通过几点来进行探讨:我国申请专利的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发达国家在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行业的专利申请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我国仍然处于低端位置。比如在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等核心领域,美国与日本的专利申请量占全世界的90%左右。我国在超导技术、永磁强磁材料和计算机等方面曾占据专利申请的优势地位,现在却被别国抢先了。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产权流失严重。我国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薄弱,都没做好知识产权的确权工作,从而造成许多知识产权严重流失。以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例,众所周知,这一项科学技术是由我们国人首先研发的。可是,外国公司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项目竟然能达到900项以上。缺乏系统的法律保护体系,政府的执法力度还有待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公开征求公民意见的环节,立法程序的透明度也比较低。根据一些外国投资商的反映来看,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经过广泛征求公民意见环节就直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无法充分地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要求。除此之外,我国法律部门对侵权行为规定的赔偿额比较低,惩罚力度还不够,致使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遭受西方发达国家引发的知识产权争论。西方发达国家常常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某些漏洞为由,挑起知识产权争端,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既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活动,又抑制了我国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应对措施
篇4
摘 要: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经营主体素质亟待提高、涉外侵权案件有所增多、侵权行为更具隐蔽性、侵权行为主体更具多样性、侵权方式更带有专业色彩、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配置不相适应等问题。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的通力合作。从政府层面看,应当强化义乌小商品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对小商品生产经营户和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
由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得批准,带来提升义乌市小商品经济的契机。但是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落实程度是关键,其中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因此,探索适应义乌小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义乌的小商品闻名海内外,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品成交额连年位居全国集贸市场榜首,成为名符其实的“华夏第一市”,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被列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义乌的快速发展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功劳。或者有人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即是“知识产权侵权”的代名词,何来知识产权保护的功劳。殊不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义乌小商品发展过程中,贯穿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只不过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广度、深度在不断地强化。20世纪80年代,义乌小商品初始发展时期,义乌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从商号、商标领域开展。随着《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后来扩展到专利、版权等其他领域。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义乌小商品不可能得到发展。或许知识产权保护有一个最佳“度”的问题,保护过严,有利于权利人却不利于竞争者的进入,可能阻碍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过宽,有利于竞争者的进入却不利于权利人的维权与创新的动力,同样可能阻碍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原住民”与“新鲜血液”之间的进与退、来与往,正是一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软性需求。
三十多年来,义乌小商品的发展很快,得益于前期知识产权保护较宽带来的巨量小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不断进入和广大消费者对于廉价小商品的大量需求。时至今日,义乌小商品的发展已经不同凡响,继续较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显现了一些弊端。要进一步发展义乌小商品经济,离不开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
二、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现行经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机构。义乌市先后成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义乌市保护名牌产品联合会、消费者协会、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产品质量与知识产权监管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2014年3月17日,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形成了集合原来分散的版权、商标、专利、地理标志、标准等知识产权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一体化机构。
2.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安排宣传专项经费,以“普及培训”、“强化培训”、“专题培训”、“强制培训”等不同方式,分层次对企业主、市场经营户、市场管理人员、知识产权联络员、展览机构负责人等开展了针对性培训,培训效果良好;同时采取多种有效宣传形式,加大对公众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3.探索知识产权自律保护体系建设。一是发挥义乌商城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强制培训制度、侵权信用扣分制度与联络员网络制度。二是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形成自律保护体系有助于加强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宏观调控固然有效,但只有形成了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才能让当地的小商品发展得更为稳健。
4.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管理能力。推行《义乌市专利补助和奖励经费实施细则》、《义乌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品牌国际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办法,营造知识产权氛围,大力培训知识产权人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能力。
5.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协调与规范工作。义乌市法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是全国首个试点审理部分专利纠纷案件的基层法院。除了组织开展“雷雨”、“天网”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之外,义乌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还牵头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联合行动机制,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交流工作进程、互通执法信息、探讨疑难问题;制订并实施案件抄告和通报制,职能部门所查处案件涉及本地其他职责部门,抄告其他部门查处,涉及外地的,通报当地政府或职能部门;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虽然近年来义乌市小商品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义乌市小商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绝对数还不够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还不够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从义乌市小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来看,存在经营主体素质亟待提高、涉外侵权案件有所增多、侵权行为更具隐蔽性、侵权行为主体更具多样性、侵权方式更带有专业色彩、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配置不相适应等问题。
三、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义乌市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主体的通力合作。从政府层面看,主要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仅仅依靠惩罚性执法,保护效果有限,也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被动结果。因此,需要探索指导性执法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指导小商品的企业与消费者,发动小商品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能量,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强化义乌小商品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由于行政保护的能动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可以探索一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特殊方法。比如,通过行政的手段,将义乌小商品的市场进一步集中化管理,在人群密集的街道规划连锁经营的大型小商品超市,提高监管对象的素质,方便知识产权监管。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机构设置一改知识产权保护过于分散带来行政效率低下与行政成本膨胀等弊端,下一步要深入探索其内部运行机制的整合。又如,由于小商品的流通性,很多小商品生产经营消费牵涉多地,地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协调合作。因此,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还需要加强与外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构的联系、通报、合作,对于需要共同执法的,可以报请共同的上级进行协调处理。
虽然义乌小商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以有大的创新,但是并不是说不可作为。由于小商品的特殊原因,义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应当严格执法,维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权威,打消小商品生产经营者违法的侥幸心理。义乌法院探索的知识产权三审合一的立体审判模式需要深化,义乌检察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上应当强化。知识产权执法衔接机制跨越了行政与司法两大权力运行体系,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加强配合、协调运作。
在立法部门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行政司法衔接机制的法律体系之前,义乌市行政司法部门可以自行协调,确定适应本地小商品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标准消除目前存在的案件移送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建立行政与法院、检察的多向衔接机制,移送知识产权案件时同时向法院、检察院移送,便于检察院监督法院对移送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
2.加强对小商品生产经营户和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是重要的运营和战略问题。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在全球推广知识产权战略,用知识产权来保护其经济利益,推动在全球的经济战略。
义乌小商品已经国际化,客户遍布全球,其全球化的趋势与速度昭示着知识产权涉外问题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由于小商品涉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存在情况复杂、沟通不够及时等问题,难以像非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样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在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政府已经不能直接给予,只能依靠企业自主保护,最多加以引导、帮助。即便是在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即便是在义乌地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企业的自主性也是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针对义乌小商品生产经营者普遍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引导是必须的。对于义乌本地小商品生产者来说,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下的情况,很多源于企业管理者不懂、意识薄弱以及配套的知识产权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很多小商品经营户对于知识产权作用的认识尚局限于商标领域,认为小商品的专利、版权等其他知识产权与己无关。
可见,对于小商品生产经营户的知识产权培训、指导需要进一步强化。为强化指导效果,除了面上的宣传、培训需要不断强化之外,更要注重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义乌市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借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力量,帮助企业树立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健全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选择有效的获取信息策略、技术创新策略、严格保密策略、知识管理策略等,推进外国专利申请、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提高其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义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强化对消费者及普通公众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消费者在购买小商品时注重知识产权问题,不够买侵犯知识产权的小商品,甚至积极举报侵犯知识产权的小商品,表面上看是帮助了小商品知识产权权利人,实际上也影响消费者自身的利益,首先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小商品的自由选择权,购买了侵犯知识产权的小商品后会造成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挫败感、被他人贬低以及增加劣质小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合理危险等不良后果。其次,从长远看,消费者不积极参与到小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中,影响小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小商品创新与提高质量的动力削弱,消费者将享受不到优质的新颖的小商品。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对增强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十分重视,如日本从小开始灌输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作为立国之本。义乌市政府对辖区内的各级学校,应当指导开展知识产权意识的教育。对于社会人士的知识产权保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广场活动、海报以及网站等不同形式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单晓光,王珍愚.各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启示[J].同济大学学报,2007,6(18):102-103.
[2]李昱,刘筱君.东北地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区域法治协调机制研究[J].前沿,2011(18):73-74.
[3]陈惠珍,徐俊.论我国知识产权立体审判模式的构建[J].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问题研究.2006(241);11-13.
[4]邓礼力,郑创斌.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路径选择[J].法治论坛,2010.6(19):315-322.
[5]杨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执法衔接机制的法律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0(7):24-29.
[6]杨唐勇,赖玉明.加强广东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J].南方论刊,2007(11):22-23.
[7]赫然.关于我国知识产权执法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法学,2011(5):155-160.
[8]周舟,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J].福建法学,.2011(1):46.
[9]常相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借鉴[J].商业时代,2007(12):30,45.
篇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海南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34-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于2011年颁布实施,使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非遗法本身立足于行政保护的规范。著名非遗专家乌丙安称,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要严加防范并打击借生产性方式保护之名,行以假乱真、粗制滥造、见利忘义之实等一切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行为。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现有制度在适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学者认为要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创设出新的制度来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对具体改革措施的采用,学者观点不一。并且这些争论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新制度的创建还有待时日。因此目前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中寻找可以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以满足现实之需。为此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态及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笔者试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态多样,涉及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及物化空间,如此形态各异的表现形式很难不加区分统统纳入知识产权体系保护。其中物化空间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相关的工具、实物,比如需要承载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的船型屋就不适用知识产权保护,而应用物权法或其他法律保护。与特定空间地域环境密不可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黎族的多种手工技艺、民俗等,其所存在的场域黎民聚居区也不能用知识产权法保护。此外传统生活方式比如海南换花节、府城镇元宵军坡节、黎族传统婚礼、苗族传统三月三节等不包括表演内容的实质意义上的传统生活方式本身,因其有悖于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而不适用知识产权法保护。
除此之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范畴。包括。
1.民间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如琼侨歌谣、黎族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临高渔谚、黎从六之歌。
民间音乐:如崖州民歌、儋州调声、海南八音器乐、黎族民歌、黎族传统器乐、海南军歌、海南临高“哩哩妹”渔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临高渔歌、黎族方言长调、疍家调。
民间舞蹈:如黎族共同舞、海南苗族盘皇舞、黎族面具舞、苗族三元舞蹈、黎族老古舞、虎舞、麒麟舞。
传统戏剧:如木偶戏、琼剧、海南公仔戏、海南斋戏。
民间美术:如海南椰雕、海南龙塘雕刻艺术、海南澄迈民间炭画像、花瑰技术。
杂技与竞技:如黎族传统游艺与体育竞技活动。
2.传统知识
传统手工技艺: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南海珍珠传统养殖技艺、海南洋浦盐田传统日晒制盐技艺、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黎族絣染技艺、黎族双面绣技艺、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工艺、海南黄花梨木家具制作手工技艺、后安刀锻造手工技艺、椰胡制作技艺、黎族织锦纺染工具制作技艺、传统土法制糖工艺、黎族藤竹编技艺、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
传统食品的制作技艺:如海南粉、陵水酸粉。
3.传统识别性标志
传统识别性标志包括传统老字号和传统地理标志。中华传统老字号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内贸部评选的中国(内地)的老牌企业。在1991年进行的评定中,全国共有1 600余家老字号企业获此殊荣。2005年6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征求意见稿,老字号的评审工作在延续。现在全国经过认定的有2 0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老字号的认定无疑是对传统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对企业经营信誉的认可,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企业也在浮浮沉沉中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以海南为例的传统老字号培育和申请认定工作都还不成熟,但其他省份的老字号的认定保护及对企业和集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给海南地区以很大的激发和借鉴,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具有浓郁历史人文风情的文化经营也将会申请以老字号的方式保护。
传统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依此判断能够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非遗种类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
1.个人
如果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出工艺品则著作权人为个人。如果只是秉承传统,没有任何创新,也可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个人享有邻接权,比如传统民间说唱艺术的传承人。具体哪些个体享有相应的权利,需要对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进一步分解研究。
2.群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多具有民族性或区域性的特点,并且通常经过长期的流传,因此很难确定具体的创造者或保存者,这也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区,世代相传、集体完成的创造或传承。在这种情况下,权利人是该民族或该社区的全体居民。权利主体可以确定,但群体性权利的行使应当借助一定的中介力量。比如对于进入国家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由申报单位代行权利。其他尚未进入名录的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委托集体组织、相关社团或者基金会等行使。
三、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适用分析
1.著作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述及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其中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修改稿)就是国务院、国家版权局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最新努力。条例规定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著作权、主管机关将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自愿登记、使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需付酬以及侵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负法律责任等内容。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从著作权法的视角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判例。
2.专利权保护
《专利法》规定了申请专利必须具备的条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可专利性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可专利性为新颖性、合法性和美观性。据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狭义——未经过改良创新的传统知识的保护很难满足现代专利制度对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认识。但我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了国内外出版公开、国内使用公开的在先技术认定标准。即传统知识可以通过在先技术化方式得到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应建立数据库。其操作操作方法是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把传统知识文献化、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各国专利行政和司法部门易于检索的数据库,使之成为专利法上可以消解他人发明新颖性的在先技术,使任何他人都不可能就传统知识直接获得专利授权,达到保护原住居民利益的目的。
3.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方法较之专利保护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而又没有进入公有领域的传统科技是可以采取保密的方法加以保护的。例如,椰胡制作技艺、文昌鸡烹饪技艺。该秘密的持有者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则防止秘密的泄露,不需要任何申请登记的手续、成本的支付或者其他程序上的要求。但作为保护的条件,法律要求控制该信息的人在相关情况下必须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使该信息处于保密状态,特别是当传统科技为原住群体中的少数人拥有时。但同时传统科技也有可能掌握在特定的原住民社区内部,只要未使所有人及外部人员普遍知晓,也不一定会导致秘密性的丧失。对传统科技采用商业秘密的保护与专利权保护可以同时运用,互为补充[1]。
4.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
根据我国《商标法》,可以申请商标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第一,原住民社区的工匠、艺匠、技师、商贩利用传统资源经过传统工艺加工的商品、工艺品,或者反映原住民社区特性的特别的服务,适于商业开发的,可以注册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比如海南的椰雕产品和竹藤编制产品可通过注册商标加以保护。第二,传统识别性标志也可以注册商标。但如果未经原住民社区许可,原住民社区以外的人不允许将原住民社区的原有标记、徽章、符号等注册[2]。
此外,笔者也在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的防御保护。即依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禁止他人将有关标志注册为商标。典型案例是海南“冼太夫人”案。
“冼太夫人”商标由李茂林于2003年3月11日提出注册申请,于2004年8月28日被核准注册,注册号为第3481555号,“冼太夫人”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30类“米、面粉、麦片、咖啡、茶、糖、蜂蜜、饼干、玉米(磨过的)、酱油”等商品上,专用期限至2014年8月27日止。2005年10月12日,电白县人民政府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商标争议申请,2010年8月2日,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第18240号裁定,裁定争议商标予以撤销。李茂林于2010年9月25日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初审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了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第18240号裁定。北京市一中院和高院两审判决意见统一,没有分歧和歧义。判决意见表明冼太夫人系真实的历史英雄人物,被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不宜成为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李茂林出于商业使用目的在第30类“米、面粉、酱油”等商品上注册“冼太夫人”商标,会对中华民族和文化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影响。法院判决依据是《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商标法》第41条第1款和第43条的规定。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定义为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如果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中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素,那么该文化遗产就可以通过申请地理标志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比如海南椰雕、海南澄迈民间炭画像等。我国现行《商标法》第10条第2款中有相关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中也规定了原产地域产品的注册登记制度。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Several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were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from the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关键词: 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Key words: software;intellectual property;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51-01
0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产业将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柱,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既能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也能促进计算机软件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及特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可被自动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符号化语句序列,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同一程序的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应视为同一作品。文档指用自然语言或者形式化语言所编写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
计算机软件具有自身的特点:①计算机软件同时具有作品及工具两重性。它的生产和开发是软件开发人员智力活动的结果。同时,它主要的功能在于使用,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或达到一定目的。②它具有极高的价值。一部好的计算机软件必然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它能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还能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③计算机软件的难开发性与易复制性。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具有高技术性,需经有组织的群体按照精细的分工协作,借助现代化高技术和高科技工具生产创作的,具有较高的开发成本与经济价值。然而,计算机软件具有易复制性,盗版者复制软件快,成本低,侵权容易,销毁证据也简单、迅速,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盗版和篡改利用的对象。
2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征
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所有权。②知识产权是一种以独占实施权为核心的专有性权利。③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④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3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3.1 计算机软件盗版猖獗根据2005年度中国软件盗版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PC软件盗版造成的损失达3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6亿美元。尽管美国的盗版率全球最低,仅为21%,但仍然是损失最大的国家――其损失为69亿美元。中国盗版率为86%,损失了39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损失国。盗版率为47%的法国去年损失32亿美元,名列第三位。
3.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专利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意识不强,相当多的项目未进行专利申请和计算机软件登记。有些项目负责人甚至不清楚还需申请专利保护和软件登记,也不知道去什么部门申报、登记。有些项目的负责人承认在对外交流中,并未考虑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将有些关键技术也交流了出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科技人员的流动现象已是无法避免。当前不少承担“863”计划项目的单位,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法律手段,参与过“863”计划的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有流动时,将一些高科技成果、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技术图纸等带走,这无疑给国家及项目承担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3 现有法律法规难以完全有效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
对于计算软件的保护,我国采用的是版权保护模式。1991年6月国务院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且在2001年12月对其进行了修订。但软件因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载体、传播方式、使用方式和较强的功能有性、实用性使得法学家们很难在版权法与专利法之间为其找到合适的位置并将其“绳之以法”。
4加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
4.1 加大打击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力度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应联合起来,加大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力度,强调使用者,尤其是单位,应使用正版软件。严厉打击销售盗版软件、企业用户非法复制使用软件、网站侵权传播软件、计算机制造和销售企业非法预装软件等侵权现象。
4.2 加强软件企业和软件开发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软件设计、开发单位以及软件开发人员,既是软件的著作权人,也是软件的使用者,只有深入学习并且切实贯彻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才能做到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避免发生侵权他人版权的行为,并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软件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篇7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药品侵权 专利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3-0138-02
我国医药领域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加入WTO后,医药行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尽快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水平,保护好自己的产品专利权,合理规避跨国公司的药品专利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流通领域的药品商业企业,同样有药品专利的管理问题。
1 药品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药品领域知识产权纠纷近年层出不穷,如“利君”、“神奇”、“前列康”等注册商标权案,主要集中在知名注册商标的仿冒上,大部分具有主观故意。还有些案例,如东莞万成与天士力的“养血清脑颗粒”发明专利权案,又如天方药业与美国默沙东的“非那雄胺”专利诉讼案,反映的是产品专利技术的纠纷。
医药领域发生的药品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迫使医药企业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否则就有可能面临被停止注册或被诉侵权的危险,使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作为药品流通领域的企业,也应当学会鉴别真伪,加强专利药品的审核管理,把好产品知识产权关。
2 上海市对商业单位加强专利管理的工作要求
为推进上海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商业单位专利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本市专利药品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本市开展“商业系统专利试点单位”工作的意见》三个文件,形成试点工作的制度规范。这些文件指出:“商业流通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作为商业诚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越来越为广大商业企业所重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引导本市一些有基础的商业企业先行一步,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符合上海世界级城市商业企业形象的专利保护和管理工作体系,发挥示范作用,由点及面,逐步向全市商业系统推广。”
3 我公司开展药品专利管理的工作情况
早在2006年,本公司荣幸地成为上海市专利保护试点单位。我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之一,日常经营的品种就多达3 000余种,经常会涉及到专利、商标方面的问题。自2004年启动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以来,我公司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不断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把保护的范围从专利扩大到了商标和著作权,并从制度保障、日常管理监督等方面来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3.1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公司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制度”和“专利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在这两个管理制度中,明确了从产品的资料审核到进货验收各岗位的责任,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细化到各相关的流程制度上。
3.2对药品专利和商标的审核及动态管理
应加强专利和注册商标商品的首营审核,把好产品知识产权关。对于标有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商品,在首营审核时主要审核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标注方式的规范性,要求供货方提供专利证书或者专利登记簿副本,同时要求其提供最近一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对于注册商标商品,在首营审核时要求供货方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影印件,并审核以下相关项目:1)商标注册的有效期;2)商品包装上标注的企业名称、地址应与商标所有人名称、地址一致;3)商品包装上标注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应与注册证上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一致;4)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应在核准注册的商品范围内;5)商品商标属许可使用的,应查验被许可人提供的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合同副本复印件。以上信息核对、核准无误后,将专利、商标等商品信息输入ERP系统,并将此相关资料复印并归档整理。
在对专利商品和药品商标的动态管理中,公司每年在与相关专利权的专利申请日前15天通知供货方提供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影印件并备案,对供货企业商标注册证、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或授权证明)以及企业营业执照的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对上述证明文件3个月内即将失效的,应当及时提醒供货企业准备有效的证明文件重新备案。
3.3在供货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条款
在与供货方签订合同时,将知识产权的相关要求写入合同中,与供货方订立以下条款:1)要求供货方对提供的知识产权商品发生权利变更(延续、转让、放弃、失效)的,应当及时向商品质量检验部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主动更换商品上相应的权利标记;2)将有关知识产权侵权免责条款写入合同中,如在合同中增加“如果商业单位因销售由供货方提供的商品而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由供货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条款。这样的约定确保了进货渠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也保证了公司知识产权条款在公司各项协议和合同中的完整性。我公司还常年聘请法律顾问,对质量协议进行论证,做到严格把关。
3.4对公司所拥有商标的管理
对于公司所拥有的商标如华氏商标等,按照《商标法》进行管理。公司商标的转让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向商标局备案并签订相关协议。对于到期的商标,到商标局申请商标续展注册申请书。
篇8
一、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概况
我国的知识产权犯罪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入世后该类犯罪案件大幅增加。2005年、2006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1.2%和52.3%[1]。2007年全国地方法院审结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判处的案件904件,生效判决人数达1372人,同比分别上升17.56%和13.12%[2]。2008年全国地方法院审结的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判处的案件996件,生效判决人数1657人,同比分别上升34.78%和20.86%[3]。可以说,近年来知识产权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
根据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的调查显示,上述犯罪案件呈现了以下的特点:(1)发达地区犯罪率偏高;(2)个人与单位犯罪并重;(3)犯罪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高;(4)跨国跨境犯罪趋势明显。
二、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要性
首先,正如卢梭所言,“刑法在根本上与其说是一种特别的法律,还不如说是对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刑法具有严厉性和终极调控性,当民事和行政手段不足以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时,必须启动刑法来予以最终保障。
其次,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趋势。运用刑事手段打击严重的侵权行为已不仅是各国的通例,更是被载入了许多国际公约中,以TRIPS协定为典型,从而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从国内提升至国际高度。履行国际公约要求我国完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二)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在不断地得以完善,规定了知识产权个罪的犯罪构成、罚金刑和自由刑结合的刑罚、公诉与自诉结合的方式。现行《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一类犯罪,涉及8个刑法条文和7个罪名,涵盖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此外,“两高”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完善了相关概念和标准,降低了犯罪门槛,加大了罚金刑适用力度。可以说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已经初步体系化,在实践中也有能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犯罪手段日新月异,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仍然巨大。
三、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完善
立足我国具体情况,结合国际各种因素,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的战略高度保护知识产权。在刑事保护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
(一)统一执法标准。在实践中,各机关部门在证据标准、案件移送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影响办案效率。司法机关应就定罪量刑的金额标准、法律适用和鉴定资格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促进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诉讼标准趋于统一。争取实现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案件证据信息共享,节约办案成本,提高破案效率。
(二)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执法水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具有智能化和专业化,给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带来高难度。针对该类案件,需要办案人员具备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业务素质。
(三)协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目前,已有检察机关开展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可能涉及犯罪的知识产权案件时,可以邀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要明确检察机关对移送案件进行监督的具体办法。各机关在相互配合的同时,应做好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最高法熊选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长足进步》.法制日报,2007-04-26
[2]《2007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概况》.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2008-04-28
篇9
高校依托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氛围宽松、国际交流通畅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创新发明不断涌现,已然成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集区。高校知识产权具有专利数量多、增长速度快、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大等特点。
专利数量多。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1985年至2012年,高校共申请专利562379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授权总量(5431559件)的10.4%。
增长速度快。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全国高校2012申请专利132648件,比上一年(2011年为110136件)增长20. 4,占高校28年总申请量的23.6% 。
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大。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2003年至2012年,我国共评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其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占75:共评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0项(通用项目),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9项,占90%。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喜与忧
高校知识产权对个人、学校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越重大,就越有必要加强对其的保护。然而,当前对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却是喜忧参半。
喜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法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规范,滞后性是其固有属性,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总会给法律制造很多新的问题《专利》,《著作权》 ,《商标法》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三部重要法律,国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对这三部法律进行了多次修正和修订。1984年颁布的《专利法》,于1992年和2000年经过两次修正:《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经2001年和2010年两次修正,2012年3月对著作权法的修订工作又正式展开,并仍在进行中:《商标法》1982年颁布,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1993,2001和2013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正。2013新修正的《商标法》己与今年5月1号开始施行。
除了法律层面对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教育部也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专门的政策法规支持。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2004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这在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忧提高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不告不理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所遵循的一项重要审判原则。尤其是在民商法这些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私法领域中,法律会本着意思自治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处分个人权益的意思表示。因而,再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要以权利的所有者主张自身权益为前提。然而,在高校主动维权现象很少。例如,学校、老师的专利公开后,未经许可被他人擅自实施而长期不被发现:老师、学生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等被他人大量抄袭:作为学校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学校名称和各种标识,经常被各类私营机构借用以招揽生意、谋取私利等等。
对于学校品牌、名称等无形资产领域,如不及时采取维权行动可能会面临无法维权的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24条、第49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有涉嫌侵犯学校标识的商标注册行为发生,若不关注商标注册初审公告,将导致提出商标异议的维权机会丧失:若该商标己经核准注册,除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外,需在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否则将失去维权的最后机会。
三、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意识指导行动,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关键在激发权利主体维权的内在动力,让学校和享有知识产权的教师、学生们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进而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易事,很多时候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事后维权行为,还包括事前、事中的宣传和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维权意识与维权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规章制度建设,在项目过程管理、专利申请指导、技术转让法律风险识别以及提供知识产权相关问题齐询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
篇10
关键词: “337条款” 知识产权保护 应对策略
引子:
2003年4月28日,美国劲量电池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337调查”申请,称中国内地南孚电池、中银(宁波)电池、四川长虹等企业侵害其无汞碱性电池专利权,2003年5月28日立案。2004年6月2日, itc初裁认定,中国企业生产的无汞碱性电池已侵犯了原告有效和可执行的709专利。2004年6月9日,中国电池协会组织各电池企业联合上诉,要求itc对初裁结果进行全面复审。2004年10月4日,itc正式宣布原告劲量公司709号专利因不具备确定性而无效,从而终止了美国itc对337电池调查案的调查。
2004年8月,我国文具龙头企业宁波贝发集团,连同国内另外3家制笔企业,一同被美国著名文具企业sanford公司推上了“337调查”的被告席,被指控其在美销售的产品侵犯了sanford公司产品的“商业外观”。
2004年10月,美国卓然公司(zoran corporation)向itc提出“337调查”,指控包括江苏新科电子等在内的,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企业侵犯了其3项专利。
2005年7月1日,美国unilin beheer b.v.公司、flooring industries ltd.公司和unilin flooring n.cllc公司依据“337条款” 向itc起诉我国17家强化木地板生产和销售企业侵犯其数项专利。并且于2005年9月2日又请求itc修改其申诉,增加了一家中国公司为被告。
一.“377条款”概述
近年来,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纠纷和摩擦发生更加频繁,其中就包括有愈演愈烈之势的“337条款”调查和制裁。
“337条款”起源于1930年美国《海关与关税法》第337条,它是一些美国企业为了限制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采取的一种新策略。他们使用有75年历史的《贸易法》中过时的一项条款,指控中国大陆企业窃取了知识产权。一般情况下,要求保护的美国权利人应事先将其知识产权在美国海关进行登记,那么,根据这项条款的规定,声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犯的这些企业,可以请求itc下达命令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来保护自己的各项权利,比如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及商业秘密等不受进口商品的侵害。“337条款”在两方面与一般反倾销法案不同:第一,从开始申诉到开始审理,给应诉人的准备时间只有8个月(而由地方法院受理的一般权案件则有几年时间);第二,在某商品“337”立案开始后的调查期间,itc就可发出“排除令”,禁止被调查商品从任何港口进入美国,此期限可延续好几年。这就使得应诉者非常的害怕“337”给盯上。
“337条款”实质上就是一种以国内法的方式实现对外国货物侵犯本国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干涉的手段,是美国强权主义在其经济和贸易领域中的体现,并且已经对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对于反倾销,“337条款”更为苛刻,一旦实施也要比反倾销措施严厉得多:在“337调查”中,并不需要证明美国国内产业受到了损害,而只需证明进口产品有侵权事实且美国国内确实有相关产业即可。因此,对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坎比较低,申请立案较为容易,程序也非常短(一般在一年之内即可结束),如果有必要,itc还可在立案90天内作出阻止被指控进口货物进入美国市场的临时性进口禁令。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其应诉难度比反倾销要大的多。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美国“337条款”的受害者,如何应对美国“337条款”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中国企业面对“337调查”的应对措施
随着中对美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在美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多。近3年来itc一共启动了61起涉及337条款的调查,其中有15起涉及到了47家中国企业。那么,应如何应对itc根据“337条款”对中国企业和产品进行的调查呢? 可选策略有:“对抗”、“反攻”、“缺席”和“解决”(即寻求私下解决,但代价可能不菲)。
1.如果不想被“337条款”盯上,必须注意两点:避免侵权;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所以首先,企业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研究美国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中国企业在向美出口产品前,要进行有关的知识产权调查,确定是否有可能涉及该产品的美国专利,是否有可能涉及该产品制造方法的美国专利存在。如果发现有侵权可能,应及时对产品进行修改避开侵权。
其次,我国从事对美贸易的企业一样可以运用“337条款”,条件是在美国拥有专利,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企业最好能在美国申请自己的专利,将专利进行中与美的同步申请和保护,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只要中国公司在美拥有机构或专利,就有了“反抗”的资本,就不怕一些美国公司阻止自己进入美国市场。同时,也可用“337调查”的法律手段起诉侵害自己知识产权的外国公司,甚至还包括美国本土以外的美国公司。从长远发展战略来看,中国企业也需要累积专利筹码,建立完善的专利经营策略与管理制度。
2.一旦介入,就要转变观念,积极应诉,敢于“对抗”。
“337条款”是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的一种保护手段。对于“337条款”案,如果企业不应诉,就意味着败诉,意味着企业将长期失去在美国的出口市场。它可能比反倾销更可怕---因为反倾销只是增加关税,并且有时间限制;而如果”337条款”的调查成立,出口商的产品将有可能被永久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按照itc的程序,如果美国权利人向行政法官提交申请,我国的涉案企业只有6个工作日的时间提出反对意见。所以,需要及时认真地考虑是否做出答辩,千万不可将调查置之不理,也不要冒险地指望其它公司来出面答辩。
其实有不少企业,自身并没有侵权行为,但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常常放弃应诉的机会;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消极应诉,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应该立即委托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特长的事务所,积极抗辩,主动面对挑战,争取胜诉。而不是“缺席”,不予回复,更不能不应诉。就如贝发文具集团在其案件中的表现,尽管贝发集团涉案产品在美年销量也不过50万美元,但仍耗资150万美元奋起应诉。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来自美国起诉方的知识产权就一定有效和合法。据itc统计资料表明:在1999-2003年期间的“337调查”案件中,有50%是双方私下解决的,20%是外国企业无违反的,14%是美国企业自行撤销控诉的,只有16%是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的。只要敢应诉,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337调查”胜利的机会还是很大的,高达50%。比如2003-2004年的中国电池“337调查”,美国itc终裁认定:原告美国劲量控股公司拥有的专利属无效专利,包括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内的中国7家电池企业不构成专利侵权。南孚高层也透露,“在此次美国劲量公司多次反复的起诉过程中,中国各电池企业的积极应诉,对获得案件的最终胜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建设,未雨绸缪。
当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受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攻击,这种攻击在知识产权领域更是不可避免。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产权的确是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的软肋,在这里进攻往往比较有效。所以,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就有必要从各方面努力,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建设。
⑴.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
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的知识产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因此,企业应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认识到在世界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要增加技术研发经费的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在竞争中取得主动的根本方法。
⑵.加快对人才的吸纳,培养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漏失。
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入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将会失掉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
⑶.全面贯彻新制定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其它知识产权法律,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发达国家,对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做法,有复杂、周全的法律制度(如反不正当竟争法,反垄断法等)来制衡,保证公众利益不受侵害,但在发展中国家却很少有,故使其容易受冲击和伤言。所以政府应该在法律、行政各方面给企业给以更多的支持。
我国去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稿中,加入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章节――《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以国内法的形式给在知识产权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内企业以更多保护。
⑷.革新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落后意识,增强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尽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制度和执法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意识却未能同步发展,甚至呈现滞后发展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全社会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国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最后,企业还应当重视与知识产权工作相关联的其他工作(如技术壁垒、技术标准的研究),密切注意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等等。
我国入世己是第五年,进入了后过渡期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掀起的知识产权保护浪潮正不断的冲击着我国的产业和企业。因而,对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己是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蔡宝刚,《美国“337条款”述评》,法制与经济,2001-10-13-6
张丹丹,赵剑光,《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危机及对策》,市场论坛,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