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连云港市超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安阳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调查 2008——2011年莆田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分析 2010年深圳市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情况分析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及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影响因素 自测蔬菜农药残留 沈阳市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及对策 扬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对策 大理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及控制对策 蔬菜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浅析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及适用原则 浅析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及适用原则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及应用 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原因及对策分析 什么蔬菜农药残留多 寿光蔬菜农药残留疑云 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 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柳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 许世卫.美国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考察报告[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20):57-61.
[8] 阎晓军,赵安平.北京市蔬菜市场预警研究――基于数量供应安全角度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581-584.
[9] 孙沫.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J].六型农业,2016(3):70.
[10] 杨远.辽宁省农产品安全体系风险隐患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2):80-81.
[11] 袁玉伟,王强,朱加虹,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394-399.
[12] 王树诚,曲宁,李敏.辽宁省初级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预警[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69-171.
[13] 钟攀,葛荣,杨文,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分析策略与应用研究――以四川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8-12.
[14] 杨明升,周云龙.信息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17-22.
[15] 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
[16] 曹晓倩,赵子刚,尼罗帕尔,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规范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60-62.
[17] 李祥洲,邓玉,廉亚丽,等.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隐患分析[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6,34(2):76-82.
[18] 蒋凯亚,陈英,章燕川.浅析丽水市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动态变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 724-1 725.
[19] 陈晨,钱永忠.农药残留混合污染联合效应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5):49-53.
篇2
关键词: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影响因素;SEM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8-0141-06
农产品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其农产品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更为直接、严重。只有保证农户生产行为的安全、规范,才能生产出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1]。但是,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浅薄,在生产中倾向于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即使是低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也普遍存在过量施用现象[3]。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程度会内在地影响其施药行为,施药行为的规范与否又与农药残留量的多少有关,并最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3]。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规范农户的农产品生产行为,提高其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是目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4]。
众多学者针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开展了诸多研究。郑龙章等(2009)[5]对福建省农户的研究发现,农户对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认识越深刻,越愿意从事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与Recenaa等(2008)[6]研究结论相反。张云华等(2004)[7]对山西、陕西和山东等省市农户进行的研究表明, 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之一。Abhilash等(2001)[13]通过对印度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调查,发现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影响其农药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越高,其用药行为越安全。王志刚等(2011)[9]研究表明经常做用药记录的农民更能控制农药使用量,对农药残留的认识越深刻。崔新蕾等(2011)[10]的研究则发现家庭人口和收入结构是影响农户农产品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与李光泗等(2006)[11]的研究结论一致。杨小山等(2011)[12]的研究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和农户的技术培训情况对农户农药残留认识有显著影响。Doss等(2009)[8]发现政府严格实施各种不同法律法规,给农户提供农药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促进其安全用药,与姜慧慧等(2010)[14]的研究结论相反。以上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提高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生产常规农产品的农户用药行为为主要研究内容,少有文献对反季节瓜菜种植农户用药行为进行探讨,且研究中所使用的农户家庭总人口变量并不能很好的代表农户生存压力,忽视了由于家庭总人口中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的差距所带来的赡养负担的不同,存在理论缺陷,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基于对海南省649户冬季瓜菜种植农户的第一手调研数据,引入人口压力[人口压力=(家庭总人口-外出务工人口-农业劳动人口)/(家庭总人口)]作为新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建立SEM模型,分析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影响冬季瓜菜安全生产管理政策绩效的关键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1数据来源、模型选择与研究框架
1.1数据来源
2013年1~3月,本课题组在海南省7个市(县)15个镇对种植反季节瓜菜的农户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农户禀赋、农户农药认知、农户用药行为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情况。调查方法为重点调查加随机抽样,由于每个市县的反季节瓜菜种植分布并不均匀,加上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故而选取7个重点种植反季节瓜菜的市(县),具体乡镇的调查则采取随机取样原则。调查方式是调查人员一对一入户调查,发放问卷850份,共收回问卷767份,回收率为90.2%。据研究设计和问卷回复情况,剔除缺失4个以上变量的问卷24份以及农作物为非反季节瓜菜农户问卷94份,剩余有效问卷649份。
1.2模型选择
本文的研究主题具有难以直接测量和主观测量误差较大的特点,而传统的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及相关分析等并不适合对多原因、多结果及难由直接观测变量构成的潜变量进行处理。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将测量模型和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果模型相结合,把模型误差纳入模型之中进行分析,结果更为准确,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科学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统一[15]。因此本文选择SEM对上述假说进行建模分析。
方程(2)和方程(3)为测量模型,反映潜变量与测量变量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其中,X为外源潜变量的可测变量,即反映农户禀赋、安全生产意识、已有用药习惯和政府服务与规制的指标。Y 为内生潜变量的可测变量,即反映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的指标。Λx为外源潜变量与其可测变量的关联系数矩阵,Λy为内生潜变量与其可测变量的关联系数矩阵,通过测量模型,潜变量可以由可测量变量来反映。
1.3研究框架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相关农户认知理论和本文研究主题、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特点等,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农药残留认知影响因素假说模型。
2实证分析
2.1模型拟合与估计
在建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与评价之前,首先对样本数据的效度与信度进行检验。由模型估计可知,所有潜变量的因素负荷量标准化参数绝对值在0.628~0.906之间,t值在8.541~23.226之间,远大于评价标准1.96;P值皆小于0.001,远小于评价标准0.005,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效度。同时,标准误差在0.031~0.098之间,远小于评价标准2.58;建构信度值介于0.712~0.878之间,大于评价标准值0.60;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皆介于0.520~0.706之间,高于评价标准值0.50。这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其内在质量较为理想,可用以做进一步分析。同时,根据模型路径系数与输出的修正指标,增加了质量安全培训与农技指导、务农年限和收入结构之间两两误差的相关关系。调整后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高,模型合理。
2.2模型解释
2.2.1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由表1可知,农户禀赋、政府服务与规制、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到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之间的路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87、0.197、0.308和0.229,其中农户禀赋以及政府服务与规制不仅直接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产生影响,还通过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识和农户已有用药习惯间接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其总效应分别为0.316和0.382。
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安全生产意识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已有的用药习惯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已有的用药习惯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总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农户禀赋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间接路径系数。政府服务与规制的计算公式与之类同。
不可忽视的是,政府服务与规制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虽然小于农户禀赋,但其总路径系数却大于农户禀赋,这表明虽然政府没有办法通过改变农户禀赋来提高其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但却可以通过先关政策引导、纠正农户现有用药习惯、改善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进而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同时,如果政府想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性的认识,促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主动、积极地生产控制自己的农药使用行为进而生产安全的农产品,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农户禀赋的不同,并相应地调整政策重点。
2.2.2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表1、图2可以看出,农户禀赋与5个观测变量的因子关系分别是0.764、-0.628、0.788、-0.762和0.718,说明这5个变量与农户禀赋有很强的因子关系,其中收入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压力这3个指标与农户禀赋关系最为紧密。对这一实证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如下:①收入结构度显著正影响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即:冬季瓜菜的收入占农户年收入的比例越大,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识越深刻,用药行为也越安全;②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影响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也越高。这可能因为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与其对农药、病虫害及农业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程度有关,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对农药危害的认识越深刻,更有可能按照说明书或农技人员的指导进行规范用药,在施药过程中主动控制自己的用药行为,进行安全农产品生产;③人口压力越大,农户迫于生存,在农业生产中可能更多地重视产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即使认识到农药残留的危害,也存在违规用药的可能性。
政府服务与规制与5个观测变量的因子关系为0.648、0.671、0.734、0.876和0.650,其中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安全监管的因子关系最大。这可能因为政府对农户农产品生产行为实施监管,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可以通过施加外部威慑力有效规范和制约农民生产行为,提高其农药残留认识和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警惕。然而,在对农民进行调查时发现,海南省农产品检测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在某些村镇,有些农民甚至没有听过农产品检测。一些行政人员则反映,农产品检测只是走程序。问卷反馈情况也表明有68.1%的农民从没有接受过农产品检测,这说明海南省自2010年“毒豇豆”事件后在农产品检测方面有所松懈。
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与3个观测变量的因子系数分别为0.764、0.845、0.906,均为显著正相关,其中,用药安全间隔期的影响最大;然而,据调查,很多农民不了解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特别是在蔬菜生产上常有“今天打药明天采摘上市”的现象。问卷反馈情况也表明,有54.6%的农民在农药使用后不到5天就收获农产品,而根据一般性原则,农药使用后至少5天以上收获才能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降到一定标准。这说明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农户用药行为不容乐观,存在极大隐忧,政府应该及时纠正农民错误的用药行为,提高农民对农药残留的认知程度。
此外,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与2个观测变量之间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639和0.840,与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之间的因子关系都较为紧密。这表明农民对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的认识越高、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关注,其安全用药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越强,对农药使用所带来的后果的认识程度也就越高。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户禀赋、政府服务与规制、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到农户对农药残留认知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政府服务与规制和农户禀赋是影响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主要原因,两者不仅直接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还可以间接影响农户已有用药习惯和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而进一步产生影响。同时,政府服务与规制对农户农药残留认知的直接路径系数虽然小于农户禀赋,但其对农户残留认知的总路径系数却大于农户禀赋,说明政府服务与规制更多地是通过影响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以及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对农户农药残留认识产生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识与农户已有用药习惯作为影响农户对农药残留认识的第三及第四大因素,不仅受到农户禀赋的影响,也受到政府服务与规制的制约。
鉴于此,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与规制是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认识进而促使农户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组织质量安全培训活动、定期组织农户进行农药方面的学习、通过农技指导人员或现身说法等,向农户积极宣传农药过量或不合理使用给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使农户对农药残留更深刻地了解。同时,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纠正农户现有用药习惯、改善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进而提高农户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知,进而促使其进行安全生产。不可疏忽的是,由于不同特征的农户对所接受到的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不同,在给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时,政府应充分考虑到农户受教育程度、务农年限、人口压力和收入结构等农户禀赋的差异,根据农户禀赋不同相应地调整政策重点。
参考文献:
[1]章力建,孙炜琳,朱立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政策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2,11:26-29.
[2]Pemsl D,Waibel H,Gutierrez A P. Why do some Bt- Cotton farmers in China continue to use high levels of pesticid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05, 3(1): 44-56.
[3]侯博,侯晶,王志威. 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及其对施药行为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99-103
[4]张耀钢, 李功奎.农户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4,6:34-37.
[5]郑龙章,张春霞,黄森慰.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2:44-49.
[6]Recenaa M C P, Caldasb E D, Piresa D X,et al. Pesticides exposure in culturama, Brazil—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8,102(2):230-236.
[7]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等,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 县(市) 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
[8]Doss C R. Desig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African women farmers:Lessons from 25 years of experience[J].World Development,2001,29(12):2075-2092.
[9]王志刚,李腾飞,彭佳. 食品安全规制下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山东省蔬菜出口产地的实证调研[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3:164-168.
[10]崔新蕾,蔡银莺,张安录.农户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的生产意愿及影响因素[J].农村经济,2011,11:97-100.
[11]李光泗,张利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生产影响的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6,6:169-172.
[12]杨小山,林奇英.经济激励下农户使用无公害农药和绿色农药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福建省农户的问卷调查[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0-54.
[13]Abhilash P C, Singh N.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5:1-12.
篇3
关键词 酶抑制法;农药残留;准确性;不足;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04-02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不使用农药的自然农业发展到使用农药的现代农业,农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随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量不断加大和使用技术不规范等现象逐渐增多,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甚至也形成了全球的关注焦点[1]。
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多,受农药品种繁多、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样品待测组分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定性、定量分析农药很有必要[2]。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及质谱联用等传统的农药分析方法只适用于实验室检测[3-4],因檎庑椒ㄔご理环节操作比较麻烦,还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测试,不仅所需仪器的价格昂贵,而且运行成本也不低,最重要的是仪器要求一定的使用条件,同时对操作人员也有严格要求。近年来,关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较多,其中酶抑制比色法不仅研究最多,而且技术相对成熟,该技术的优点不仅体现在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便携等方面,其在不需要配备昂贵的仪器、方便操作者掌握和推广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5-7]。酶抑制比色法可以有效缓解专业农药残留检测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因为该技术非常适合现场检测以及大批样品的筛选,只需要将初筛中具有阳性反应结果的样本带回去进行实验室验证即可[8-9]。
酶抑制法具有诸多优点,如检测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便携、对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等。因此,酶抑制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监控农药残留状况,该技术在农业生产和销售企业中被大量使用,这不仅有利于保障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10-15],而且可以大幅降低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本,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酶抑制法在很多农产品生产基地、乡镇农技服务站被广泛应用,因为其不仅可以在产地准出过程中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实时检测,而且在市场准入过程中也同样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现场、实时检测。因此,酶抑制法已成为政府实施农药残留监管,实行蔬菜水果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酶抑制法的推广使用日益广泛,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高毒农药残留监管的各个环节,而且渗透在打击非法生产、滥用高毒农药的工作中。
1 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存在的不足之处
20世纪60年代酶抑制法问世,80年代呈快速发展之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已相对成熟,逐渐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对部分农药进行残留快速检测的技术[1]。但是该技术尚存在不足之处,即检测对象不具有广谱性,目前只适用于检测某些样品和农药种类,如可以检测蔬菜、水果中残留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另外,该方法还比较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6],这是因为其使用的酶、底物、显色剂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需要控制多个条件才能尽量降低影响。
1.1 检测对象仅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酶抑制法的检测机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以抑制胆碱酯酶正常功能的发挥,而且其抑制率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因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只要参照抑制率即可得出结论[7]。
一般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乙酰胆碱与显色剂发生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 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变化值,就能够计算出抑制率。邱朝坤等以鲫鱼脑、肝脏和肌肉乙酰胆碱酯酶为检测用酶,利用酶抑制法快速检测5种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研究发现,要准确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就要借助AChE酶活抑制率和农药抑制方程。当AChE酶活抑制率>35%时,即可判断该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0%~120%[8]。
此外,金盛烨等用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活力的抑制率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呋喃丹检测限为3.5 μg/L,对氧磷检测限为12.0 μg/L,敌敌畏检测限为25.0 μg/L,西维因检测限为50.0 μg/L,含不同浓度呋喃丹的油菜汁的回收率为108.0%~118.0%[9-10],大白菜汁的回收率为93.2%~107.0%。
酶抑制法在农残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一方面该方法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而且与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比较,检测限很大比例都呈偏高态势,阳性检测结果还需要采用仪器法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因此由于该方法的检测精度较低,不能够成为法律仲裁依据[5,11]。另一方面,农药品种更新较快,随着新的农药品种及用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药品种在例行监测中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呈上升趋势,从而被列入检测范围,如拟除虫菊酯类、三唑类等其他类别的杀虫、杀菌和除草剂。而酶抑制法对这些类别的农药却无法检测出来[5]。
1.2 检测精度不高,易受样品性质影响
分析发现,现行的技术方法及标准获得检测结果主要通过判别样品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而判别颜色变化本身就成为阻碍检测灵敏度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现行方法为了不干扰样品组织液,待测样品只能从样品表面提取,对样品组织内的残留情况无法检测,从而阻碍了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检出限的提高[12]。
另外,酶抑制法容易产生假阳性现象的植物,不仅是《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中提出的汁液中含有对酶有影响的植物次生物质的蔬菜,如葱、蒜、韭菜、芹菜、香菜、萝卜、茭白、蘑菇及番茄等,对于一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也难以准确检测,使得该方法在以上这些蔬菜的主产区或生产基地上应用受到限制。
1.3 受仪器、试剂、试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是速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市场上的速测仪产品众多,而且价格相差较大,一部分可能是伪劣产品。使用者在对有效产品进行质量判断和选择时,不仅没有相关的J定和验证程序进行检验,而且也没有国家或行业的统一标准或鉴定规程进行参考[10,13]。目前仪器设备和试剂产业也缺乏监管和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加上厂家的行业自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整个产业处于混乱状态。这就造成了仪器设备和试剂市场的混乱,出现仪器性能不稳定、试剂性质差别较大等问题,导致同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的重现性不佳,对快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生严重影响。二是检测试剂缺乏相关标准。酶抑制法的关键和核心是酶试剂,酶试剂的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由于酶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保存或使用不当都会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胆碱酯酶的制备来源广泛,如家蝇、鱼类、动物肝脏和血液以及小麦、大豆和玉米等材料,只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离和纯化即可获得[14]。目前,各速测产品生产企业获得酶试剂的途径较多,有的通过市场直接购买,也有的利用自主分离、提取和纯化等方法制备,还有的直接委托其他单位或企业帮助生产。在质量方面这些酶的差别较大,在活性和稳定性方面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酶的来源、类别、生产工艺等不同造成的。然而,目前对于我国最常用的AChE在活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方面缺少统一的测试和鉴定标准,这就造成市场上的酶试剂产品处于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要想保证速测结果的准确性,仅仅依靠农药残留检测用BChE 的标准(NY/T 1157―2006)是完全不够的。三是缺少针对快速检测前处理环节的设备和标准。目前国内对于快速检测前处理环节的实际操作要求,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但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误判现象,因为在实际处理时提取液的获得途径比较简单,只是样品在缓冲液中经过振荡、混匀、静置环节而已,这造成干扰物质去除困难,必须要经过净化和富集过程才行。四是样品上机前酶就已经开始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致使As较小,导致抑制率偏小或偏大,乙酰胆碱酯酶反应条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检测的灵敏度和回收率还有待提高。
2 提高农残快速检测准确性的途径
2.1 针对易出现假阳性及容易误判的样品
对于容易产生假阳性的样品以及色素含量较高的样品,检测时可采用整体浸泡或冲洗的方法进行提取,取蔬菜的单体,用缓冲液浸泡或反复冲洗单体,尽量减少次生物质和过多的叶绿素对酶产生的干扰,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2 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以外的农药检测
对除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以外类型农药残留的检测,目前国标或行业标准中尚无快速检测的方法,建议根据《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761―2008)等方法,使用气相或液相进行检测。
2.3 对因仪器误差、化学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当等原因产生的问题
基于酶抑制率原理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大多是在小型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研制的,技术上比较成熟,但是生产水平良莠不齐,仪器的教研管理落后,没有相关的验证程序,所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农残速测仪的认证和校验管理。检测单位在购买试剂时应尽量选用乙酰胆碱酯酶,因为相对其他酶类,乙酰胆碱酯酶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特异性反应最强,而且灵敏度高,基本不受干扰。要严格注意试剂的保存条件。为了避免样品转移的损失,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相关研究单位应发展快速、经济、环保和便捷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速测仪器,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另外,检测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因为在取样、提取、加酶试剂反应等操作中,检测人员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检测结果。我国省市质检机构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检测水平较高,而基层速测人员由于工作开展较晚,其素质普遍较低,特别是区县、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速测人员,大部分未经过系统的样品检测分析知识培训。因此,为了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对其加强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符合农残速测工作的要求[15]。
3 参考文献
[1] 李晓婷,王纪华,朱大洲,等.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27):363-370.
[2] 王士华,冯英杰,姜红岩.生产与流通领域中果蔬农残快速检测的缺陷及弥补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6(3):321-323.
[3] 王宗贤,高志贤,马成林.有机磷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4):401-403.
[4] 栾云霞,李杨,平华.基于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现状及评价[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6):690-69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5009.199-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 邱朝坤,刘晓宇,任红敏,等.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J].食品与机械,2010,26(2):40-42.
[7] JIN S Y,XU Z C,CHEN J P,et al.Determination oforg anopho sphate and
carbamate pesticides based o ne nzyme inhibition using a pH-sensitiv e f luore scenceprobe[J].A nal Chim Acta,2004(523):117-123.
[8] 张纪秀,黄威东,金盛烨,等.便携式检测仪检测呋喃丹和对氧磷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5(24):89-91.
[9] 邱静.我国主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及产品现状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41-46.
[10] 吴丽华.苹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11] 尚艳芬,赵海香,史文礼,等.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与色谱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农药,2009,48(1):39-41.
[12] 胡祥娜,王瑞,辛焕发,等.化学发光法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与质量与安全,2015(4):52-55.
[13] 施海萍,王驰,李大文,等.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上海蔬菜,2006(3):14-16.
篇4
张永辉
国家果类及农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敬民
河北省食用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
日前,北京市政府表示今年内将在商超大型批发市场等场所建立食品安全一级检测室约20家,现已在家乐福、物美建成:除北京以外,上海,重庆及其他省市也加大了农产品检验力度,力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农产品的检测方面,农药残留检测长期以来一直是检测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特邀国家果类及农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程师张永辉先生和河北省食用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工程师张敬民先生,就目前存在于农产品农残检测中的难题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了解,以期对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记者:我国农产品的农残检测现状是怎样的?目前市场上的农产品是否合乎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张永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进程的推进,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和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技术壁垒,并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残留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保障农业产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求。自2001年以来,农业部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经过近10年的推动,农药残留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系列配套规章。制定了178种农药807项残留限量标准和涵盖500多种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和农药残留标准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在近200种作物上有500多种农药登记使用,但仅制定了807项限量标准,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同时我国现有的标准基本是10年前登记的农药;我国有2亿多农户,76万家农产品和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部分农产品还存在着滥用农药,农残超标现象。以上几点说明我国农残检测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以待解决。
记者:我国农药残留成分主要有哪些?在检测方面有什么难题?
张敬民:我国目前农药残留成分主要有4A类,
一有机磷农药。该农药是广谱杀虫剂,应用广泛,主要有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内吸磷、对硫磷,马拉硫磷等60余种。有机磷不稳定,挥发性强,在自然环境容易分解,进入生物体内易被酶分解,故不污染环境,在食物中残留时间也短,因此慢性中毒少,急性中毒多。有机磷是神经毒物,人们吃了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呆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二有机氯农药。该农药是高残毒农药,其中六六六,DDT等我国早已禁用,但至今仍有违规使用的情况,尤其林丹、七零五四,毒杀芬、氯丹等仍继续使用。有机氯脂溶性强,不易水解和降解,非常稳定,聚集于人体脂肪,在自然和食物中能长期残留,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食物受有机氯污染常是从水体中经浮游生物吸食开始,鱼虾吃浮游生物,最终进入水鸟、人体,其富集可提高到800万倍。果蔬及粮、谷,薯,茶、烟草都可残留有机氯,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污染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不会因其贮藏,加工、烹调而减少,很容易进入人体积蓄。有机氯农药可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引发中毒者中枢神经症状。因其积蓄在人体脂肪,故急性中毒性低、症状轻,一般为乏力、恶心、眩晕、失眠;慢性中毒可造成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DDT还有致癌性。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类农药是应用很广的新型杀虫剂与除草剂,如抗蚜威、克百威、西维因、残杀威、杀螟丹等,其毒性跟有机磷相似,但毒性较轻,恢复也快。食用了残留这类农药较多的果蔬及谷、薯、茶等,中毒者会产生和有机磷中毒大致相同的症状,但因其毒性较轻,一般几小时就能自行恢复。
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氰菊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杀灭菌脂(速灭杀丁)等,对人类低毒,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在检测方面主要的难题是包括,第一,采用什么样的萃取技术,能把数百种亿分之几的多类化学残留物从基质干差万别的农产品中完全提取出来。第二,采用什么分离技术和富集技术把共萃取的大量干扰物分离出去,使目标化合物得到富集。第三,采用什么检测技术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高通量检测数百种农药残留,并能准确的定量分析,使方法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所规定的限量要求。
记者:农残检测常用的仪器有哪些?它们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农作物中的农残数量?
张永辉:农残检测常用仪器有:GC气相色谱、GC-M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MS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LC-MS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以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等。
气相色谱原理: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质谱原理: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农作物中农残的数量。
记者:农残检测方面的仪器种类繁多,那究竟什么样的仪器比较受欢迎?其优点在哪里?
张敬民:目前采用GC-M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和LC-MS/MS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仪这两种仪器用于农药残留的检验比较多,深受质检,药监等部门的欢迎。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
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记者:未来几年,您预测我国在农残检测方面会有哪些突破?
张永辉:在未来几年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将在我国广泛应用。仪器设备小型化,达到便携的水平,定量定性的准确性相当与现有色谱、质谱类仪器甚至更好,做到现场适时的准确检测,现场得出结果。
速测仪法只能作农残定性分析,但它具有短时间能够检测大量样本、检测成本低,对于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易于在基层推广等特点,是目前我国控制高毒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和我省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广泛用于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等,主要用来防止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蔬菜和水果流入市场。
记者: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比:农药种类少,农药残留指标更少。这是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人畜中毒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现阶段有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
张永辉: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来做。
首先在加快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方面:(1)要尽快完成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2)要全砸清理现行国家和行业农药残留标准;(3)要加快制定急需标准;(4)研究制定《紧急限量标准制定指南》、《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等其他配套基础技术规范,做到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有效衔接和协调统一;(5)拓展标准制定范围。
其次,在强化农药残留监控能力建设方面:(1)推动监管机构建设;(2)强化检测体系建设;( 3)加大投入,完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充实检测力量,提高检测能力:(4)严格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统一检测标准,做到检测结果互认;(5)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
最后,在健全农药残留监管机制方面:(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2)建立农药残留监控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3)建立健全农药登记批准与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在农药管理中的作用。
记者:据了解,农残检测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非常重要,可目前样品前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低,过程繁琐。凭借您多年的检测经验,在样品前处理的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和推荐?
张敬民: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现代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处理过程要简单,处理速度要快,使用装置要小、引进的误差要小,对欲测定组分的选择性和回收率要高。目前,国际上较多使用固相萃取(SPE),微波提取技术,凝胶层析(GPC),加速溶剂提取(ASE),基体分散固相萃取(MSPD)等。
GC-MS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和GC-MS/MS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篇5
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主要工具,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产生作物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十分重要。本文将讨论农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安全科学使用基本技术,给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正确使用农药提供参考。
一、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产生的问题
农药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有效防治病虫草害,为丰产增收提供保障;而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极易产生药害和残留超标等安全风险。
(一)防效差和药害
农药使用效果与使用的时间、剂量、次数和方法密切相关,只有在合适时期施药、剂量到位、方法正确,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实际生产中常常出现药剂效果差的现象,这主要是使用技术不到位的缘故。此外,除草剂和部分杀虫杀菌剂,如果超范围使用,或剂量和方法不当,极易产生作物药害,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相关农户造成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药害损失达数十亿元。
(二)抗药性产生
超量使用、连续使用一种农药,极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稻飞虱、小菜蛾、霜霉病等大部分病虫害都容易产生抗药性,一些除草剂使用效果变差,也是由于杂草产生了抗药性。病虫草一旦产生抗药性,正常剂量下药剂就不会再有效果。
(三)人畜中毒
我国每年有数万人在施药时发生中毒事故,主要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5%的人施药时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大部分农民拌药时不戴手套,甚至用手拌;打药时不穿保护服,甚至光膀子打药,有的还边打药边抽烟,这样特别容易发生中毒。急性中毒症状有皮肤灼伤、头晕、恶心、呕吐等,而农药长期进入体内可能引起慢性中毒。
(四)农药残留超标
使用农药必然产生农药残留,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药剂混合使用、不遵守安全使用间隔期等行为,是引起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农产品残留超标损失最大的是相关的农业产业和农民自己,2010年的海南豇豆事件就使豇豆滞销、价格大跌,农民损失惨重。
(五)污染环境
农药对鱼、鸟、蜜蜂、青蛙等生物都有一定毒性,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杀死这些生物。由于连续几十年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加上工业污染,现在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水不再清澈,鱼鸟不再多样,生态不再平衡,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要点
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是确保取得良好效果、避免产生安全事故的关键。尽管不同农药使用方法和要求有所差异,但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使用技术要领。
(一)对症下药
我国农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有1600多种,不同病虫草害必须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我国有580多种农药品种,每一种农药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没有万能药剂。农药品种众多,病虫草也复杂,选用合适的药剂似乎很困难,一个简单而可靠方法是核查农药产品的标签;如果标签上标有要防治的作物及病虫草害,那么可以使用这种农药,因为标签标明的作物和防治对象及其防效是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试验验证的。对于没有登记药剂的作物及病虫害,如果必须打药防治,应当咨询当地的农技人员,以免施药后无效或产生药害。
(二)选好器械
应根据施药方式选择施药器械及处理方法。就茎叶喷雾来讲,大面积喷雾宜用机动喷雾器或背负式喷雾器,小面积用手动喷雾器,喷施较高的果树可选用杆式喷雾机。杀虫和杀菌剂应用锥形(圆形)喷头,而除草剂一般应用扇型喷头。施药前应清洗喷雾器,以免上次药剂的残液影响效果或产生药害。打除草剂的器械与杀虫剂、杀菌剂的器械最好分开。检查器械是否完整和良好,施药前最好对水量和行走速度进行大约估算,尽可能行走一趟能将药液全部用完,使药剂均匀在作物上。
(三)把握时期
病虫草害发生有一定的规律,而农药只有在病虫草害发生的一定阶段使用,才能起最好的效果,因此,施药的时间十分重要。对于病害,一般应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而保护性杀菌剂,应适当提前使用。害虫幼龄期对杀虫剂敏感,因此往往在初龄幼虫盛发期使用。除草剂使用时间一般比较明确,有些药土壤活性高,宜在播种后杂草出苗前使用;有些除草剂茎叶活性高,宜在杂草出苗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使用时间要求更高,如柑橘幼果期喷施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若施药太早,在柑橘花芽分化期喷施则会抑制花芽形成,起到相反的效果。
(四)正确施药
农药使用有多种方法,如种子拌种、沟施、熏蒸、灌根、喷雾土壤、枝干涂抹、茎叶喷雾、蘸花、浸果等,应当根据药剂特性及使用目的选择正确使用方法,目的是要让药剂接触到要防治的病虫草害。对于非内吸性药剂,由于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尽可能将药剂施在要保护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的剂量一定要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否则很容易产生药害和农药残留超标。病虫害发生抗性后,最好换一种药,不要随意加大用量。对于同时发生的病虫害,可以将不同药剂混合使用,但不要随意混用,尤其是两者酸碱度差异较大时,否则会发生相互反应;除草剂不要与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
(五)安全防护
不良的施药习惯和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是导致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在配制、使用、储存农药过程中,应当穿戴防护用品,如配药时戴上橡胶手套,施药时穿上胶鞋,穿戴防护服和口罩。农药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现在的农药毒性已大大降低,急性中毒事故变少,但如果不注意防护,长期通过皮肤、口和鼻子摄入农药,积少成多,容易发生慢性中毒,因此,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药剂接触身体及进入体内。
三、农药使用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使用农药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但只要做到安全科学使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可以预防各种问题的产生。
(一)如何预防农药药害
药害主要有当茬作物药害和后茬作物药害,发生药害以除草剂为主,一些杀菌剂和杀虫剂也会引起药害。要避免药害,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但最重要的是应当按照标签使用。
1. 选对药剂。除草剂一般分灭生性、禾本科和双子叶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可以杀任何植物;禾本科除草剂如乙草胺和氟乐灵等,主要杀灭禾本科杂草,而双子叶除草剂主要对阔叶草有效。同一类除草剂不同品种,也有其特定使用范围,如丁草胺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和氯嘧磺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一个是水田、一个是旱田用;因此,除草剂的使用作物、时间、方法要求严格,一般不互用,也不要混用,一般标签上没有标明的作物,不要使用。
2. 注意用药时间和方法。应当根据药剂的特性和作物及杂草生长的特点,在适当的作物生育期施药,如苗前、芽后、生长初期、后期等。除草剂的用药量一定要准确,不可随意加大用量,特别是茎叶处理除草剂,否则很容易导致药害产生。此外,施药方法要正确,有的药主要用于土壤处理,不要进行茎叶喷雾。
3. 采取适当安全措施。喷雾器要洗干净,特别是上次打了除草剂的喷雾器。对于一些挥发性强的药如2,4-D,应当严格控制药雾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的影响,要避免大风天打药,施药时最好用喷雾罩。此外,一定要注意长残效除草剂对下茬敏感作物的影响,如磺酰脲类除草剂,容易对大豆等后茬阔叶作物产生药害。
(二)如何预防农药中毒
1. 认清农药毒性。农药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个级别,毒性大,中毒的风险大,安全防护要求也高。使用农药都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而对于水胺硫磷、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在配药和施药时一定要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和进入体内;对于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和粮食熏蒸剂磷化铝等特殊的产品,因其毒性大,而且易挥发,容易引起中毒,必须由专业人员使用。
2. 安全配制和使用。配制药液和施药过程是最容易发生中毒的,因此不要让药液通过皮肤、口、鼻、眼等进入体内。要穿戴防护用品,不能用手或胳臂伸入药液中搅拌。要检查施药药械是否完好,不要出现滴漏现象。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衣物。下雨、大风天气、高温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不要逆风施药。剩余的农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应加锁保存,避免误服、误用。农药贮存场所需远离儿童、寝室、食物和饲料等。
3. 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防护意识,不能因为不方便或不舒服而不穿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施药期间不进食、不饮水、不吸烟;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关闭阀门,戴手套用牙签等清除故障;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药。施药人员出现疼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掉污染衣物,及时带上农药标签到医院进行治疗。
(三)如何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1. 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剂。要选择国家批准登记的农药产品,按照标签标明的作物和方法使用,不能随意扩大使用范围,严格禁止在果树蔬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不要任意提高药量和增加使用次数,不要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注意交替轮换用药,这样不仅能避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而且有效地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2.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安全间隔期就是最后一次使用农药距离收获时的时间,在安全间隔时间内,不要再使用农药,否则极易引起残留超标。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的有效措施。
3. 采取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要采用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通过种植抗病抗虫品种、栽培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等减少农药的使用;尽可能选用对人畜安全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如何预防农药的环境污染
篇6
关键词 食品安全学;实验;理化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40-02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食品科技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威胁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从2002年起国家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不断的重组和加强,食品安全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学科专业相继产生,短短几年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1],国内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上海海洋大学自从2004年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大批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学科,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食品安全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学科。1996年,WHO对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3]。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农药和兽药是另外2个较大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其残留形式和毒性是消费者关注的最直观问题。
1 食品理化检测与食品安全
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安全学实验包括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检测两大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是理化检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与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相适应,便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4]。
2 食品安全理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较少
考虑到学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对于价值较高的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还不能做到人手一台进行操作。农残快速检测实验中运用到的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一般是6个学生1组操作1台仪器。但是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的理化知识无法更好地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少。
2.2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较少
大部分教学方式是单方面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理论知识,与教师互动的环节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不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实验主要偏重于验证性,而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环节薄弱,学生的主动思维很难被激发,不利于其悟性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5]。
2.3 学生未能完全了解仪器的性能、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大型仪器设备是集智能化和自动化于一体,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学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仪器的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故障,因没有经验而无法正确处理故障。一般实验开设之前,指导教师就将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一般没有掌握根据仪器故障查找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 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路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实验课开设的同时,开设了仪器分析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这些方法课程中的各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食品原料中的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和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等的检测[6]。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食品理化检测的基本技能,因而安排了2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同时了解目前国内外食品中污染物质与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为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实验内容设置
上海海洋大学食安专业食品安全实验课程主要参考《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由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2个部分组成。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TLC(薄层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GS/MS联用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化实验技能,理化检测包括农残的快速检测、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7]。
4.1 农残的快速检测(农药残留酶速测法)
选用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果品蔬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适合农业、环保、商业、行政监管等单位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尤其适于建立地区性农药残留量检测系统。方法简单,便于巩固学生实验基础操作技术,使之与食品农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相联系,为学生毕业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2 SPE-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
利用SPE(固相萃取法)对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对获得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后再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分析的方法检测对硫磷的残留量。通过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对色谱基本理论的掌握,加深对色谱应用范围的理解,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教学方法改革
5.1 分组教学,加强团队合作
实验操作中,一般将几个学生划分为1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全队合作精神。实验课上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方案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中遇到困难,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并将问题汇总分析,汇报给指导教师,与教师进行探讨。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组成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与Flash网络虚拟教学系统的开发应用
考虑到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实验周期短、昂贵实验仪器引进中的资金短缺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等,实验开展并不顺利。2007年起在上海市教委的资助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承建食品安全教育高地,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flash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以及学生和教师等不同角色的模拟,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现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8]。
5.3 研究生助教辅导
食品安全方向的研究生作为助教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辅导,不仅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有了及时反馈,便于实验后续改进工作。
5.4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为改变以往仅仅凭实验报告与食品安全课程考试卷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在食品安全理化实验考核中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个部分。将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操作规范性等课堂情况反映到平时成绩中,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5 增加分析检验过程的综合性
一般食品安全实验开始之前,都是指导教师将检测食品样品前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直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对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操作过程了解较少,对整个食品检测环节掌握不够系统化。针对该现象,改革后尽量由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综合实验的5个阶段: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误差及消除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6 小结
经过一系列改革,从2004级至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查阅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参与讨论时思维活跃,并且可以灵活地将食品安全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课程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通过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情况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数据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强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技能。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7 参考文献
[1] 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9.
[2] 宁喜斌,刘代新,张亚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能培养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9(8):1260-1263.
[3] 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 宁喜斌,张晓艳,季爱加.《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215-216.
[5] 袁先友,肖新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86-88.
[6] 赵光远,郑坚强,姜春鹏,等.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3):106-107.
篇7
2008年12月和2009年2月,绿色和平以三口之家一天所需量为标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易初莲花购物中心、沃尔玛超市、华润万家超市、农工商超市,以及两个农贸市场,购买了当地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在45个样品中,共有40个样品检测出50种农药残留;混合农药的残留更为严重,25个样品中残留着至少5种不同的农药,5个样品甚至含有10种以上不同的农药残留。此外,绿色和平在9个样品中还检测到了5种被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定为高毒的农药,以及多种可能致癌和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生殖能力的农药成分。在上海易初莲花超市购买的荠菜和豇豆样品中,绿色和平发现了甲胺磷和克百威,这两种高毒农药已经被国家严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由于蔬果上的混合农药残留,这三地的居民相当于每天都在饮用一杯威胁健康的“农药鸡尾酒”,其中甚至包含5种可能致癌的农药。
你究竟是选择在超市还是在菜场买菜呢?如果连超市都信不过,那就好好提高一下自己的鉴别能力吧。其实排除种植地的水源、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其他有毒物质等靠感官难以鉴别的方面,只要用点心,不刻意追求蔬菜的美观程度,你完全可以凭借本文所讲述的方法,通过蔬菜的品相及口感,判别出相对安全的蔬菜来。
你注重蔬菜的品相吗
你是否还像过去一样,很在意菜上有没有虫眼、果型好不好看?正因为要迎合多数人的偏好,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杀虫剂、催熟剂和化肥。化肥让叶菜更绿,杀虫剂让虫眼更少,催熟剂则让果实更美观。所以,如果你从美观的角度去选购蔬菜,那就正中了商家的下怀。不要老是抱怨身体不好、经常发疹子,花点心思选择更有利于健康的蔬菜吧!
如果你想健康一些,你需要寻找更安全的蔬菜品相。看看下面几条贴士能否给你一些启发——
1. 叶菜:
虽说有虫眼的叶菜并不等同于没有施过杀虫剂,但最起码安全一些。如果你剥开白菜还能发现一些虫子的痕迹,那就大可放心食用啦!你需要慢慢养成对这些本应该有的生物痕迹的忍耐力,因为农田本来就有生命,没有生命的农田是多么可怕啊!
有的菜比如甘蓝,你甚至会在其表面看到白白的一层粉末状覆盖物,它们被叫做“白霜”,是蔬菜与有益菌共生下产生的。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为了抵御病害而使用了抗生素,“白霜”也就没有了。
不要选择绿得有点假的蔬菜,这样的叶菜如果不是用化肥过多,就是在保存运输过程有所添加。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它们让叶子变绿的同时,却降低了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能力。
2. 果实:
种过地的农民都知道,自然生长的瓜果会有许多歪瓜裂枣,现代药物却可以大大提升果实的商品性。虽然果子好看了,但它们常常不好吃,也没什么营养。如果你家里有孩子,就需要注意一些了,因为有些催熟剂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要比对成人大很多。太阳会在露天的果实上造成灼伤,而大棚里的就没有。同时,果子上常常有一些自然原因造成的裂痕,都是非常正常的。难怪老农们爱吃有晒斑的番茄,因为它们的味道是最好的。而大大小小、形状不一也是瓜果的正常现象,我们没必要选择那些过分美观的果实吧。
你是否时常会给皮鞋打蜡?除了美观以外,也是一层保护。其实很多植物都有天然的对外界的防御能力,番茄或黄瓜如果不是在温室中生长或是被催熟,它们也需要抵御外界的侵扰,所以它们长了厚厚的果皮,在阳光下油光闪亮。这层果皮叫做“蜡质层”,它是你辨别好果子的重要标志。拒绝那些软软表皮的瓜果,选择表皮比较厚,看起来很结实的,一定没错。
你在意过茄子有没有籽吗?如果没有,好好留意一下吧。茄子结的第一批果实都有籽,如果想要没有籽的果实,唯一的方法就是“喷花”。什么是“喷花”呢?就是通过催熟剂进行假授粉。你是不是想到了成熟后还顶着黄花的丝瓜和黄瓜?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是假授粉,所以果实没有籽,瓜熟了蒂还没有落。不过茄子结的第二批果实没有籽是正常现象,不能一概而论。西瓜呢?好的西瓜当然要有籽,而且西瓜籽剥开还需要有果仁才对。
3. 根茎:
你喜欢吃土豆和红薯吗?挑选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它们的表面?在选土豆与红薯这类根茎的时候,一定要留意表面有没有坑洞,安全的红薯与土豆表面常常能看到圆形的坑,它们是由蝼蛄和蛴螬(两种地下昆虫)造成的。想要清除这些昆虫,农民会用一种叫“溴硫磷”的高毒农药,你肯定不想吃进这种农药。当然很多商贩会挑走一部分品相不好的根茎,但不可能是全部,所以如果他所卖的这批产品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你一定能找到带有圆形坑洞的红薯与土豆。其实这仅仅是品相上的差异,只要你能够接受这一点点的不完美,它绝对会给你带来极致的口感与绝对的健康。
凭口感识蔬菜,寻找有菜味儿的蔬菜
其实如果你常常吃全天然生长的蔬菜,或是你曾经自己种过地,你一定可以凭口感轻易地说出天然蔬菜的特征来。下面是天然蔬菜的几条特征——
1. 有菜味儿。不用说,自然生长的蔬菜产量低,又要与恶劣环境斗争,菜味儿自然浓了。这在叶菜、茄果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如果番茄不酸,油麦菜不苦,大蒜不香,自然就是有问题的了。
2. 有嚼劲。安全的蔬菜常常也很结实,茄果的皮很厚、叶菜的纤维多骨质感强,没有那种水水或软绵绵的感觉,所以吃起来很有嚼劲。
3. 有糯感。土豆很糯,番茄很糯,青菜很糯——你应该能体会这种感觉吧!其原因就是淀粉含量高、生长期长,所以蔬菜的营养也非常丰富。土豆放在锅里蒸会爆开,这淀粉含量得有多高。比较几个不同的摊位买到的蔬菜,看看能不能找到“糯”的感觉。
自家种菜,或是农庄直供?
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大可以试试在自家阳台种菜。然而我们发现更多向我们咨询的人,在几个月后因为产量太低、太花经历、照顾不周、没有时间等原因终止了他们的健康计划。其实,现在已经有一种更经济稳定的方式可供你选择——农庄直供。这种在上海兴起不久的蔬菜供应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获得安全食品的方式问题。而类似的农庄也在不断地向消费者提供着优质健康的农产品,如梦田生态农庄的蔬菜、喜愿农庄的大米、小团山的蜂蜜等等。当然,加入直供意味着你要做好吃当季菜的准备,要理解自然农耕包容田间生命的精髓。不过就能获得健康农产品的角度来讲,已经足够划算了。当你选择了一个可靠的农庄,每周收到当天采收下来的自然生长的蔬菜时,你其实省下了去菜场挑选菜的时间、把菜放在水里浸泡去除农药的时间,以及那些多余的顾虑。你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体会到安全的、当季的、有菜味儿的菜了。
篇8
关键词 HACCP;原理;烟叶生产;危害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69-02
烟叶作为卷烟生产的基础原料,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卷烟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影响烟草行业的社会声誉和可持续发展。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应用在从初级生产至最终消费过程中,通过对特定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和评价,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1-2]。HACCP被认为是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最为经济的方法,并就此获得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认同,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本文以烟叶生产源头为起点,按照烟叶生产过程,应用HACCP原理对烟叶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烟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及各个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1 HACCP原理简介
HACCP的原理由以下7个方面组成: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确定监控CCP的措施;确立纠偏措施;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建立审核程序,以证明HACCP系统在正确运行中。
2 烟叶生产过程危害分析
2.1 烟叶生产过程
2.2 危害分析
应用HACCP原理,通过对我国烟叶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烟叶生产潜在化学、生物、转基因、物理等危害。化学危害包括:土壤、灌溉水、环境大气、肥料、农药中、包衣种子内的重金属,土壤、灌溉水及烟叶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化合物残留等;生物危害包括土壤、灌溉水、肥料、烟叶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物理危害主要为烟叶收购过程中的非烟物质混杂;转基因成分主要是烟草品种选择,引入了转基因烟草品种,造成烟叶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2.2.1 转基因成分。转基因成分(GMO)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基因组,此种方式是自然、杂交或者重组无法达到的。目前,国际上对烟草转基因持不同态度,欧盟国家严禁转基因烟草产品,美国未予禁止。我国政府对此也持谨慎态度,严禁转基因烟草产品。转基因成分引入途径是通过烟草种子即选种环节,其他各个生产环节对其并无影响。因此,烟叶产区在选择优良烟草品种时,应注重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从源头上避免转基因烟草的出现。
2.2.2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烟叶生产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影响烟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烟草农药残留通过卷烟吸食过程中会以气溶胶的形式伴随烟气进入人体[3]。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烟草及烟草制品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均建立相关标准[4],国际烟草组织CORESTA也公布了烟草及烟草制品106种农残限量。我国政府也建立了涵盖CORESTA公布的106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烟叶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防治环节,同时烟叶产地土壤及灌溉水的农药残留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2.2.3 重金属。烟草属于易累积重金属植物,烟草中的重金属元素最终能以气溶胶或金属氧化物的形式通过主流烟气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美国1989年报道的107种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中,包括As、Cd、Cr、Pb、Ni、Cu、Hg等,1990年的Hoffman清单也将As、Cd、Cr、Pb、Ni、Se、Hg列入烟草44种有害成分[5]。虽然世界各国均未建立相关限量标准,但重金属含量对烟叶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至关重要,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管控。烟叶产品重金属含量主要受烟叶产区环境土壤质量及灌溉水质的影响;前期育苗过程中包衣种子、育苗基质及烟叶生产后期肥料、农药施用也对其具有较大影响。
2.2.4 生物危害。烟草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如放线菌、黄曲霉等。烟草生物危害对烟叶产品造成的最大影响是烟叶霉变,其次是烟叶沾染的致病菌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烟叶霉变主要发生于烟叶存储环节,由于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当,造成烟叶霉变,严重影响烟叶产品质量安全。烟叶沾染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发生于整个烟叶生产过程,对烟叶产品质量影响较小,且烟叶产品不可直接食用,故不予关注。
3 关键控制点(CCP)及控制措施
3.1 烟区环境(CCP1)
烟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区域。土壤质量应符合GB/T 15618所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灌溉用水应符合GB/T 5084要求;环境大气质量应符合NY/T 852的要求。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做好烟叶产区规划,避免在矿区、化工厂等重污染区域。二是开展土壤调查、规避污染区域,进行灌溉水质监测,避免污水灌溉。三是采用GAP生产,避免产区环境污染,保障烟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选种(CCP2)
烟草品种的选择应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抗性和丰产性。烟草种子应符合GB/T 21138的质量要求,烟草包衣种子应符合GB/T 25240的质量要求,按照YC/T 20的要求进行检测;同时对于新引进烟草品种应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YC/T150进行转基因监测,避免烟叶产品受转基因成分污染。
3.3 育苗(CCP3)
育苗基质应具有较好的透气、透水性,重金属、农残、有害生物限量应不低于GB/T 15618所规定的土壤二级标准要求,严禁使用城市污泥充当育苗基质。育苗用水应符合GB/T 5084的要求。苗期病虫害防治,应购买“三证”齐全农药或采用中国烟叶公司规定的农药品种。选用肥料应符合GB/T 23349 要求,并合理施肥,培育壮苗。苗期生产工具应定期消毒,避免病害交叉传染。
3.4 农药使用(CCP4)
据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和全国烟草昆虫调研发现,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害虫逾200种[7]。化学农药防治仍是烟草生产上主要采用手段之一,由于长期大量的农药使用造成烟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危害产品的安全。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以预防为主,并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二是首选物理和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使用。三是农药品种应选择中国烟叶公司推荐使用产品,禁止使用禁用药品。四是制定植保药品合理使用规范,确定安全间隔期,严禁过量用药。
3.5 肥料施用(CCP5)
肥料是土壤施入量最大的一类物质,特别是磷肥的施用对土壤重金属具有较大影响,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则会严重影响烟草吸食品质。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还会引入致病菌,造成烟草病害,影响烟叶产品产量和质量。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化学肥料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23349或行业相关标准的质量要求,并合理施用。二是若有机肥为采购商品,则应符合NY/T 525或行业标准的质量要求。三是农家肥、有机肥应充分腐熟,避免烟草致病菌的引入。
3.6 收购、储运(CCP6)
烟叶产品收购过程主要会发生非烟物质的混杂,应严格贯彻烟叶收购标准的要求,杜绝非烟物质的混杂[6]。由于烟叶产品醇化时间较长,烟叶吸湿能力强,容易造成烟叶存储期间霉变,严重烟叶品质和使用价值,并会产生致病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8]。预防烟叶霉变,应严格执行烟叶入库水分要求,并做好烟叶存储仓库的卫生清洁工作,入库前严格消毒、杀虫,并在烟叶醇化期间定期检查、通风排潮,防止烟叶霉变[9]。
4 结语
本文探索了HACCP部分原理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确定了对烟叶生产的潜在危险源及烟区环境、选种、育苗、施肥等涉及烟叶各生产环节的关键控制点(CCP),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在烟叶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确保各关键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烟叶产品质量。烟叶产区宜将HACCP理念融入烟叶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各危险源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标准,实现对风险有效控制,进而实现烟叶产品质量与产品安全的和谐统一。
5 参考文献
[1] 徐建英.HACCP的原理程序以及应用和发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5):77-79.
[2] 何健南.HACCP体系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110-111.
[3] 罗华元,王绍坤,常寿荣,等.12种农药在烟叶中残留及烟气中转移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636-641.
[4] 李亚龙.美国农业部进口烟草农药残留量指标[J].烟草科技,1995(1):46.
[5] 张艳玲,周汉平.烟草重金属研究概述[J].烟草科技,2004(12):20-23.
[6]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370-2010烤烟中非烟物质控制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7] 中国烟叶生产销售公司.中国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9
1.对症下药 蔬菜病虫害种类多,危害程度不同,对农药的敏感性也各异。因此,必须熟悉防治的对象,掌握不同农药的药效、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首先,应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选用不同农药。如黄瓜霜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叶部表现的症状十分相似,但前者为真菌侵染所致,后者为细菌侵染所致,用药的种类截然不同。其次要了解农药的性能及防治对象。例如,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则无效。辟蚜雾只对桃蚜有效,而对瓜蚜效果差。甲霜灵对黄瓜霜霉病有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如果对自己菜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农药品种不够熟悉,应查阅蔬菜病虫害图书,或向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咨询,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再对症下药。
2.选择最佳防治时期 任何病虫害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病虫害的消长规律,讲究防治策略,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准确选用适宜农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进行苗床、棚室消毒,土壤处理、药液浸种、药剂拌种等,有利于培育壮苗,减轻苗期病害。又如菜青虫、小菜蛾春季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即防治一代压低二代的害虫基数。夜蛾类害虫白天躲在地下,傍晚出来为害,所以白天施药几乎没有效果,应在傍晚时间防治,防效显著。豆类、瓜类病毒病与苗期蚜虫有关,只要防治好苗期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
3.正确选择农药剂型 晴天可选用粉剂、可湿性粉剂、胶悬剂等喷雾。阴天要选用烟熏剂、粉尘剂喷施或熏烟,不增加棚内湿度,减少叶露及叶缘吐水,对控制霜霉病及低温高湿病害有显著作用。
4.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浓度、范围和用量 病虫害能局部处理的,绝不普遍用药而扩大用药面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尽量减少用药,施最少的药,达到最理想的防效。如黄瓜霜霉病常从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应采用局部施药,封锁发病中心,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通常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浓度为2000~3000倍(每年每块地只使用1次,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有机磷为1500~2000倍,激素类为3000倍左右,杀菌剂为600~800倍。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每亩喷施药液40~60公斤。如果杀虫效果85%以上、防病效果70%以上,即称为高效,切不可盲目追求防效而随意增加施药次数、浓度和剂量,以防药害产生和蔬菜产品上农药残留超标。
5.提倡交混用药 交混用药是指交替、混合使用作用方式等不同的药剂。同一地区连续、大量地长期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型药剂,会使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另外,对某一种作物来说,为了不同目的,有时在同一时期内需要使用几种药剂,合理混用可以起到兼治多种病虫和节省用工、降低成本的作用。
6.引入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 运用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可节省农药用量50%~95%),同时还可大幅度减少或基本消除农药喷到非靶标植物上的可能性,从而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①低量喷雾技术。通过改进喷头技术,提高喷雾器的喷雾能力,使雾滴变细,增加覆盖面积,降低喷药液量。传统喷雾方法每亩用药量在40~60公斤,而低量喷雾技术用药量仅为3~13公斤,不但省水省力,还提高工效近10倍,节省农药用量20%~30%。②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使药液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可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③药辊涂抹技术。主要用于内吸收除草剂的使用,药液通过药辊(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抹药滚筒)从药辊表面渗出,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此方法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落。④循环喷雾技术。对常规喷雾机具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在喷洒部件的相对一侧加装药物回收装置,将没有沉积在靶标植株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药液箱,循环利用,可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篇10
一、基本情况××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 上一篇:浅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下一篇:通货膨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