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消费指数;货币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43-02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形势
通货膨胀是一个使用广泛的经济范畴。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学术界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主流观点:一种是凯恩斯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保罗-萨缪尔逊,他们利用菲利普斯曲线强调总体需求在通货膨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另一种是货币主义学说,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他认为无论何时,通货膨胀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1]。而国内经济学家大多数是综合二者的观点,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就定义为通货膨胀。
2010年以来,我国各种商品价格纷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国际上通常将CPI(价格消费指数)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的增幅时,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2011年,我国全年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上涨5.4%,2011年7月CPI更是高达6.4%,创34个月以来的新高,说明我国已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
在西方通货膨胀类型的理论中,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性等[3]。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并不属于某单一类型,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所引起的。
第一,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产生通胀压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快速衰退,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政府汇集大量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整个经济体呈现过热现象,物价上涨压力巨大。此外,我国货币投放量增速过快,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我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Foreign Trade Surplus),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货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货币贬值压力越大。这时,如果货币持有人手中的债券无法得到等值的偿还,就会发生抢购风潮,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第二,食品、能源、原材料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2008年以来,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普遍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流动性泛滥,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量闲散资金涌入粮食、原材料、石油等商品期货市场,推动有关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对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而自身又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进口依赖度较高。因此,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攀升进而引发国内工业出厂品及下游产品的价格随之提高,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4]。
第三,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我国现行的外汇制度仍是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国际收支持续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有上升的压力。2011年7月20日,IMF的声明指出,IMF的24位执行董事广泛同意,从中期来看,强势人民币是提振内需、重新平衡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MF这次立场与以往不同,2010年代表187个成员国的IMF执行董事对于人民币低估与否看法呈现分歧,不过这次似乎全部赞同。我国在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为了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需要不断向市场投放人民币,那么所有使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经济压力,就变成了推动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最后将出现资产和价格泡沫,对经济体自身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第四,通胀预期居高不下。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5]。由于持续性的货币快速增长,促成消费者和投资者通胀预期的形成,造成物价螺旋式上涨。通胀预期具有传递性,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同时通胀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手中货币贬值,大家开始抢购、囤积商品,人为地造成了市场上商品短缺的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推动形成实际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通货膨胀
1.优化货币市场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日趋增加,央行只有通过被动地增加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对冲外汇占款,来解决我国现在的通货膨胀。首先,应控制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治理通货膨胀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央行要增加投放基础货币来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另一方面却要控制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来抑制通货膨胀。因此,针对我国现在经济形势,央行2010—2011两年时间共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6月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可冻结银行体系中流动资金约2 500至3 500亿元左右。这也是央行在致力于调控市场流动性、缓解市场通胀预期、强化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趋势及去除资产泡沫的有力手段。并且央行在2011年三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提高到3.50%。以此来控制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现阶段,我们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要积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由于经济不是很发达,应继续释放其发展潜力,主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东部地区由于其产业基础较扎实,要在保持目前产业结构的条件下,继续加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还要激励、倡导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深化汇率体制改革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是必要的。当前,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导致国际热钱流入,虽然带来了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但也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也会加剧流通性过剩,给国内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
4.建立健全价格大幅波动的预警机制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价格的异常波动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而造成经济决策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加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极易出现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如何分辨价格的正常与异常波动,掌握价格循环波动的规律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要提高对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见性,及早采取措施,将影响减到最小。我们要根据历年来商品市场的价格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对商品价格的变动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和预警。
5.严厉打击投机行为,防止国际“热钱”涌入
由于我国实际的负利率,使得大量的国际流动性货币进入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和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上升通过各种途径带动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国际“热钱”大举入侵,目的之一是进入中国股市与房市,狂卷投机利润[6]。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对投机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维护房地产市场及资本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宇,吕益民.通货膨胀概览[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113.
[2]国家统计局.[EB/OL].stats.省略/.
[3]李晓西.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09.
[4]王健.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及应对政策[J].综合竞争力,2011,(1).
篇2
六、论述题(30分)
1.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答: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严重的通货膨胀会给经济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以控制。治理通货膨胀,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进行:
(1)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的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需求管理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当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二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
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根据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对症下药。这种对症下药,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原因分析一一对应,也不能机械僵化地照搬别人或自己以往的经验。而且对症下药也要以某一方为主或优先,同时结合其他治理方案综合进行。也就是说,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治理方案相互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挑战:(1)面临银行管理体制的挑战;(是否受政府干预,管理上的差距)
(2)面临经营模式的挑战;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挑战;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挑战;
(5)面临融资风险的挑战;
(6)面临人才竞争的挑战;
(7)面临金融安全的挑战;
(8)面临不良资产的挑战;
(9)面临金融宏观调控的挑战;
对策:(1)尽快处理不良债权,化解金融风险,轻装上阵。
(2)完善中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3)尽快实现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国际化和资产证券化。
(4)加快金融业务创新。
篇3
Cheng Yuxin
(Guangzhou Jinqiao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260,China)
摘要: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成因,进而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提出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inflation is getting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China's current infl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inflation.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成因 治理
Key words: inflation;causes;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32-02
0引言
通货膨胀通常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不同的经济理论流派对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解释。如货币学派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且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升时期。
1通货膨胀成因
通货膨胀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首先要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我国理论界根据我国国情,对通货膨胀成因提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提出了新的一些通货膨胀成因理论,包括财政赤字论、信用扩张论、国际收支顺差论、体制论、摩擦论、混合论。
1.1 财政赤字论认为政府在发生财政赤字时通常采用增收节支、直接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等措施弥补。如果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1.2 信用扩张论信用的过度扩张主要是由于经济主体对经济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不力、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盲目扩大信用、虚假存款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新的融资工具不断涌现等原因。信用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1.3 国际收支顺差论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贸易顺差时,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量因为出口超过进口而减少,而外汇市场则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本币以收购结余外汇,因此会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1.4 体制论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明,国有企业破产和兼并机制不完善,在资金上仍然吃国家银行的大锅饭,停产和半停产时职工工资和经营风险仍由国家承担,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积累,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
1.5 摩擦论在我国特定的所有者关系和特定的经济计划运行机制下,由于计划者追求的经济高速度增长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追求的高水平消费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追求的高水平消费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从而产生矛盾和摩擦,必然会引起货币超发、消费需求膨胀和消费品价格上涨。摩擦说实际上是站在另一角度,从体制上说明需求拉动的起因。
1.6 混合论混合论认为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其成因可分成三类,即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一般因素。体制性因素是指我国改革中企业制度、价格双轨制、财政金融体制、外贸外汇体制等;政策性因素是指宏观经济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调控;一般因素是指在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之外,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引起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因素,如我国人多地少矛盾。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前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又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原因,同时与国际市场物价上涨密切相关。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刺激经济所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上流动性泛滥,大量热钱涌入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大宗商品市场,存在明显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另外,全球灾害性天气导致粮食减产,使得粮食价格升高;与此同时,国内的工资水平也在上涨。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货币供应量2005年298755亿元,2006年345578亿元,2007年403401亿元,2008年475167亿元,2009年606225亿元,2010年725852亿元。2010年与2005年相比较短短5年时间广义货币(M2)增加427096万亿元,增加143%,M1增加159343亿元增加149%,M0增加20597亿元,增加86%。2009年与2008年相比较仅一年我国广义货币(M2)增加13.1万亿元,增加27.6%,M1增加5.38亿元增加32.4%,M0增加4千亿元,增加11.8%。2010年与2009年相比较仅一年我国广义货币(M2)增加12万亿元,增加20%,M1增加4.6亿元增加21%,M0增加6千亿元,增加17%。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在5%左右。这一轮通货膨胀首先从房地产价格上涨开始,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全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2 信贷规模扩大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2003年后国家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一度过热,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紧缩政策抑制经济过热。2008年上半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出现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目的是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及改善民生等。我国金融机构发放各项贷款2007年3171000.3亿元,2008年3660394亿元,2009年4685586亿元,2010年5710570亿元,2008年比2007年增长15%,2009年比2008年增长28%,2010年比2009年增长22%。
2.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3.1 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用工成本增加,使总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升。企业因人工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产品价格转嫁人工成本的上升。而物价上涨后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资,如民工荒,导致许多企业提高工资,有些提高到原工资的两倍三倍以吸引工人,甚至出现争抢民工的现象。这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从而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3.2 因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自2003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后,石油价格的上升幅度明显增大,2003、2004、2005、2006年平均价格分别同比增长了18.72%、33.56%、36.45%和16.6%,至2006年底达66美元/桶。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升,至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此后因国际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一路下滑,暴跌至2009年2月创下的33.98美元/桶的历史最低价。此后油价又开始一路暴涨,曾一个月暴涨30%,至2011年2月突破每桶一百元美元大关。能源价格上涨引起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与之相关的制造业、加工业等产品价格上涨。
2.4 因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际热钱流入、信贷规模扩大,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过多,因外汇市场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基础货币以收购结余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亿美元,以1美元等于6.58元人民币计,需投放人民币18.7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些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派生出大量货币,从而使流通中增加大量货币量,过多货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3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
3.1 通货膨胀治理理论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乃至社会、政治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学者将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重大课题加以探讨,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种种对策措施。主要有宏观紧缩政策、收入紧缩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货币主义学派单一规则理论、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增加供给政策等。宏观紧缩政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采取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税收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都是从需求方面加强管理,通过控制社会货币供应总量和总需求,实现通货膨胀的目的。收入紧缩政策主要是根据成本推进论制定的,主要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工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从而控制一般物价的上升幅度。收入紧缩政策一般实行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
3.2 我国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治理。要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 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增加储蓄,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商业银行差别贷款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等途径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投资规模,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2.2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增加财政收入,如通过提高房产税、消费税、开征物业税,加强税收征管征收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二是降低财政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如减少各项行政开支、公车费用等;三是增加各项财政补贴和福利支出,如提高低收入人员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支出、对实行农产品补贴等;四是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五、调整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在增加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的同时,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投资规模、结构和进度,并适量缩减国债发行规模。
3.2.3 调整外贸政策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因此应扩大进口,控制出口,人民币适时适度升值,人民币走国际化道路。改变外贸结构,降低国内紧缺资源、原材料和高精尖设备、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提高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关税,减少这些产品出口。此外。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持有量,从而降低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货币供给量。
3.2.4 价格政策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产品的价格调控力度,控制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控制与人民日常生活有关的轻工业品的价格、以及水电煤气油等价格,严格控制房价等。加强农产品储备,对这些产品价格通过市场进行干预。在市场干预无效时,政府就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以避免物价上涨过快。
参考文献:
[1]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叨.宏观经济研究,2007.
[2]郑雨,李新波.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管理,2007,(1).
篇4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预期 强势产业 CPI指数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通货膨胀是世界上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解决好通货膨胀问题是我国的重要任务。
以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为依据,对通货膨胀的类型进行划分,一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简简单单就是这些,而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一、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通货膨胀心理预期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当通货膨胀是不可预见的,其通货膨胀预期就比较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消除,需要外力作用于市场控制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预期往往会演变成惯性通货膨胀,推动形成较大的通货膨胀,从而造成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增长水分过多,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拉大。
(二)房地产等强势行业的异常发展引起通货膨胀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确实是由于货币过多引起的,但是,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的,同时的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的、等幅度的、全面的价格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提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紧接着,与其相关联行业价格上涨,行业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又提高了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最终这一价格上涨链中,从强势行业的商品和服务顺延到了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最终到农产品及食品,这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三)中国CPI体系的缺陷引起通货膨胀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CPI上涨用来反映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然而我国的CPI体系却不能真实地反映居民消费生活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样本较为陈旧;居住类消费占比权重过低,食品类在指标中占比过高;指标体系缺乏公开化、透明化机制,得不到广大群众的监督。我国一直沿用这样的CPI体系,政府不能在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上找到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也不能对症下药,耽误了有利时机,也未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一)在再分配方面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方面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中流通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再分配上。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固定收入者明显受损,固定的工资跟不上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而变动收入者则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使得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到应收款时,应收款额已经达不到现有的购买力。
(二)在税收方面
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必然会使纳税人的纳税起征点提高,因为各种税收都建立在纳税人名义货币收入的基础上的。因此税基被变相扩大,通货膨胀就这样变相地向货币持有者或使用者征收税收,产生税收效应。最终是养肥了政府,饿死了百姓。
(三)在居民心理方面
通货膨胀会使居民收入萎缩,即使中等收入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大幅下降,对生活质量提高的信心不足。对通货膨胀产生负面心理,幸福指数下降,这样的社会状况极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危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
三、应对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对策
首先,对于通货膨胀心理预期这一问题,政府应进行积极有效的预期管理,以此引导社会公众的合理预期。对于通货膨胀预期,一方面是在宏观上要保证经济运行的总供求相对平衡,保证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加强市场管理,采取规范的收入政策保证通货膨胀预期率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尽可能减少人们的预期行为。
其次,我们看到的通货膨胀的表象是物价普遍上涨,但是通货膨胀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从表面上无法看到的。如果政府也看不到这一点,仅是通过管制某种商品或者一系列商品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那么是不可能解决通货膨胀的,还可能会南辕北辙。因此,面对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其本质,找到根源。我们可以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遏制大量货币进入这两大资产市场,遏制这两大资产市场推高其价格,这样才有可能遏制住通货膨胀。
再有,CPI这一指标最终的作用就是去反映居民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变化的趋势,如果不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利用CPI,那么CPI提供的信息就不能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有效信息,并以此采取正确的判断或者决策。因此在认清中国目前CPI体系的缺陷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全面清理整顿中国存在严重缺陷的CPI统计体系,及其他相应的统计指标,让这些统计指标真正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与趋势。
四、结论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富有中国独有特色,这要求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去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应用原来的或者其他国家的老方法,处理好通货膨胀问题,才能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高中国居民幸福指数,实现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雅莉,张明斗.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特点与对策[J].宏观视野,2011.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造成的利弊[Z].外汇通网,2012.
篇5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应对措施
当物价不停上涨,同时货币供应不断增加,此外经济也出现过热的现象,就是发行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及经济需要交易的货币量,进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常说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不断上升的要素成本
要素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与原材料成本。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引发的物价上涨增加了日常生活成本;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劳动者需要增加收入;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其效果,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此外,近几年我国出台的惠农政策缓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逐渐减少,导致不少企业缺乏劳动力,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其次,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致使粮油等产品提升价格,进而促使生产原料等成本上升。而能源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进而引发商品提价。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增加了对石油的需求,同时全球局势的不稳定,促使石油价格不断提高。
(二)全球流动性过剩
例如,美国,在应对次贷危机时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传统的政策手段、对流动性管理工具进行创新、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等。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元为主的国家货币市场的发展,这些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经济状况,反而增加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接着,美元的贬值促使国际资本以冲基金的形式进入国际各种原材料以及商品中,以此避免风险,而像石油、粮食等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形式,发生了大幅涨价的现象,增加了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 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出口导向型的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出口商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增大的贸易顺差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转为出口为主,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率,增加了外汇储备等,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也就增加了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进而增加了国内流动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一) 形成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形成可能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因此就要逐渐形成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政府2012年实施了稳健的财政策略以及货币政策,提高了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松紧适中的财政以及货币政策可以缓解通货膨胀。而针对民生的财政政策最好持续宽松一段时间,促使财政政策更好的发挥效果。
(二) 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改革
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汇率制度越灵活,就越容易进行内外部比价,对国际收支进行良好的调节,也减慢的外汇的涌入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实现缓解通货膨胀的目的。我国虽然资源丰富,可是人均资源有限,需要进口大量的商品。因此,对外汇进行调整就可以有效的缓解因为涌入的外汇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对浮动外汇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和均衡性,也就提高了收支的平衡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建立健全通货膨胀的预警体系
通货膨胀的直接体现就是物价上涨。财政和货币政策发挥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如果等物价开始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再制定和实施政策,就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需要建立健全通货膨胀的预警体系,在还没有发生突出的通货膨胀现象之前,就制定和实施应对政策和方案,预防可能出现的经济大波动。
(四)增加国际之间的合作
因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国家和国家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出现通货膨胀都会影响其他国家,所以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合作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首先,增加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督和管理。各个国家应该加强监管出入境的监管,各个国家都要对对外贸易、投资等资金流动进行规范;任何国家都要强化真实性审核意识,更好的办理外汇业务,进而对不良资金的动向进行有效控制,也可以预防撤资引发的各种问题,实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次,促使热钱规范有序的参加实体经济。在对全球流动性涌入各国这个问题进行治理时,要对热钱的源头进行控制,对涌入各国的热钱进行合理的疏导,降低其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也要提供机会,促使热钱积极地参与到实体经济中。
(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改善农业设备条件,不断创新和应用新科技,提升我国农民的素质,这样也就从源头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放缓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还可以制定并实施减免税费的政策,补贴农民,开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等,促使农民积极生产。想要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就要促使产品价格更加平衡和合理,避免产品价格发生很大的波动,政府也不能强行控制产品的价格,要通过政策引导,柔性控制产品价格。
三、 结语
通货膨胀会引发物价上涨,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压力,不仅影响了经济稳定,更影响了社会稳定。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所以加强对通货膨胀成因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华,刘宁,刘志威.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适时调整[J].价格月刊,2011(01).
[2] 张连城.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1).
[3] 路美弄.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下
半月),2011(10).
[4] 何政希.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J].现代
商业,2011(11).
[5] 陈晓华.通货膨胀的成因机理与政策应对――对于我国货币政策
和金融宏观调控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流动性;货币政策;供需平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02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表现为物价的普遍上涨,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产生,常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从而误导生产者进行盲目生产,使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畸形,引起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同时,由于物价上涨所导致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可能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不良的影响。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研究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起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
就我国的当前经济情况来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动因交叉作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较为复杂。 这些成因都与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紧密相连,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待这些因素。
1.流动性过剩
这一因素主要是过去几年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超发货币所致,一些无法被实体经济所吸收的资金以及不断流入的海外热钱都需要有载体,而这种载体并不仅仅是绿豆、蔬菜和住房这样简单,屡创历史新高的黄金、成交价屡屡过亿的收藏品等等都为这类无处可去的资金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央行的再贷款一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但是1994 年之后,我们每增加 1美元外汇储备,就意味着央行要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占款就逐渐成为了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流。起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民币币值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从而有益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可是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膨胀,央行的货币政策几乎被美元“绑架”,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在成倍地增加,按照货币乘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衍生出了四至五倍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另一方面原因是信贷危机过后,货币当局都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了过多的货币量,然而西方的高人力成本和低储蓄率致使资金单向流动。在我国增加的外汇储备中,并非所有的盈余都是由实物贸易顺差产生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海外直接投资甚至“热钱”的渗透。
2.有效需求的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本匮乏而劳动力丰富,因此,在分配领域采取的策略是收入向资本倾斜,资本和权利就容易勾结起来,从而为了维持既定利益锁定低廉的劳动力。另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打破垄断,资源控制者能够更为有效地可以获得高收入,就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劳动力价格的长期偏低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有消费欲望却没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处于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边际消费也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缺乏消费的动力。国内市场的不足意味着生产的产品就只有出口和改为投资消费。如果没有等同的进口需求,在当前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大量出口换回的就只是一些不断贬值的货币符号。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久而久之,就又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3.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极大地增强国际市场的流动性。由此引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比如油价)以及美元的贬值,很有可能会传导到中国。美元贬值会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而中国又是这一类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大国,从而也会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由于世界上主要货币兑美元基本上是浮动汇率,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因此美元下跌必然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升值,进而会导致其他非美货币兑人民币升值,所以会出现一般商品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4.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涨
虽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不可否认房地产价格上涨所起的作用。由于房价上涨会导致房租增加,房租增加必然导致商品成本的上升,所以最终导致了物价的上涨,最终还是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我国的负利率长期存在 ,资本持有者为了让所持资金保值和升值,多数会选择购买房产,这样必然促进房价的上涨。因此,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只要房价持续上涨,通胀的压力就难以得到缓解。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近年来连续攀升的情况下,大量甚至泛滥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也是必然的。在我国,房地产目前是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主要传导渠道,其价格的上涨带动了钢材水泥等产能的扩张,从而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石、石油等资源品的消耗,而我国目前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资源品的消耗,所以资源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又给国内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二、抑制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高度的通货膨胀会扰乱正常的生产、分配以及流通的秩序,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现实中比较好的选择就是低通胀率与高增长率的结合。对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对策研究,不但需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同时还要明确引发此次通胀的成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1.关注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目前仍是非银行部门进行外部融资的一个主要来源,和其他融资来源相比较,它具有创造货币的独特功能。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可以适当减少针对商业银行的利差补贴,从而控制银行的信贷扩张规模;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的调整力度,改善货币政策尤其是间接调控工具的调控效力。
2. 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胀的基本成因就是超额的货币供应量,因此,治理通胀的一个基本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这就要求政府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央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其保持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范围内。国际上使用最多的方法有:提高利率,限制信贷总量或者限制信贷扩张量。这些货币政策都倾向于对货币总量的增长做出种种限制,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的付诸实施。
3.调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通胀的治理强调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关系: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世界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然,在控制需求的同时,商品的有效供给也要适当增加,比如通过降低成本以及减少消耗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投人产出比,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支持短缺商品的社会生产等。
4.汇率调整
通过汇率来治理通胀的原理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人民币升值可以在降低进口价格的同时提高出口价格,从而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减少贸易顺差,消除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输入”,最终使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其次,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大宗商品的实际成本价格下降,必然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品的相应降价,从而对输入型通胀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在我国的现行外贸体制下,汇率调整发生了典型的“政策失效”。当前外贸企业不能完全自由的进口国外商品与服务,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于民众而言,也不能直接享受到进口商品时人民币购买力的提升;相反这样的汇率调整将利益主要补贴给了拥有进口权利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拥有进口原材料权利的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
参考文献:
[1]卢宇荣,蔡佩伦.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基于2008年以来国家的货币政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1(06).
[2]廖沁.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01).
[3]王薇.浅议中国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08).
[4]金砾.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5]谢瑞琪.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7).
[6]洛桑达杰,马涛.通货膨胀的国际性与人民币升值[J].中国物价,2011(07).
篇7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时,必然要考虑通货膨胀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并作出相应决策。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主要采取两种处理方法。
剔除法:这是指在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分析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从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两个方面同时给予剔除的一种方法。只要在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同时将通货膨胀的影响给予剔除,则投资方案对现金流量分析仍然能够正确反映投资决策的真实情况。
吸纳法:吸纳法是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现金流量过程中,将通货膨胀因素同时考虑到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中去的一种方法。企业对影响净现值的每一个因素,如销售收入、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支出、初始投资额、垫支的营运资金、设备残值等,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和处理,从而达到决策最优化。
企业资金筹集
在通货膨胀时,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合理筹措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通常,债券的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保持固定,这对发行债券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十分方便。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这种固定利息率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息率非常低,甚至是负利息率。
为了对付通货膨胀,顺利发行公司债券,西方许多企业发行了浮动利率债券,这种债券的利息率随物价变动而变动,使投资人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浮动利率债券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十分走俏,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危机。
利用股票集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在高速通货膨胀时,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必须增加股利的发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股股票的吸引力,使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发行。因此,在通货膨胀比较激烈的时候,企业股利的发放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改变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结构:在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为负利率。这时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时,西方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结构,增加了负债资金的比例。
营运资金管理
通货膨胀会使资金成本升高,这就要求企业在合理筹措资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便节约使用营运资金,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金和实物性资金具有不同的影响,因而,采取的对策和管理办法也不完全一样。
篇8
内容摘要:近期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通货膨胀预期越来越强,这不仅给现实经济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也给经济决策带来挑战。笔者试图针对近期通货膨胀预期加强的原因进行剖析,以期帮助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的心态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并强调政府要对通胀预期加强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通胀预期 经济运行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对于是否将要发生通货膨胀的估计和判断,如果预计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采取一定措施做好准备以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过大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
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方房价和物价节节攀高,社会舆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日益加强,给人们的通胀预期不断添加压力,使得人们担心物价会继续过快上涨,进而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于投资和消费的抉择。那么,到底通货膨胀离人们有多远?该如何应对呢?这里对于通货膨胀近期能否发生暂且不予讨论,笔者试图分析的是导致近期通胀预期加大的诱发因素,以及通胀预期对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政府对于通胀预期管理的重要意义,以降低通胀预期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近期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重的因素分析
2009年以来,由于国际范围内一些重要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一些生活物资价格也出现上涨现象。而楼市价格的大幅度上扬,更使得许多专家和民众预感到可怕的通货膨胀越来越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实针对近期出现通货膨胀预期加大的现象,笔者认为通过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进行通胀预期,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
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加大投资力度,银行贷款数量猛增,刺激了物价上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打击不小,为了促进经济复苏,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元的投资,各地方政府拿出18万亿元与之相配套,加大投入,拉动消费,加大项目发展数量,才使得目前经济企稳回升。可以说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扩大投资,刺激增长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政府的22万亿巨资投到下面以后,由于结构性调整没有到位,体制尚存,所以会产生不少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同时,银行的大量资金投入市场,刺激了经济,也加大了市场上的货币投入。从2009年前三季度看,目前的货币政策甚至过于宽松。2009年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29.31%,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9.51%,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M0余额为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96%。这些都可以说明目前我国存在货币投放量过高,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加大,导致国际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当前由于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预期较高,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投资增值的通货膨胀预期,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热钱涌入规模达到21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相当于1.5万亿元左右。国际性大规模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更加加重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这些热钱在中国又首选进入房市和股市,催生了中国“两市”的大幅度上扬,同时加大了两市的泡沫风险。这也是通货膨胀预期加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性的资源价格上涨导致我国重要物资的价格节节攀高。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资源性产品进入了新一轮的涨价期。例如成品油价上涨每吨提高了480元,水价上涨,北京每吨水提高了0.9元,全国各个省区、各大城市水价纷纷上扬。天然气、煤气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扬,非居民用电价格提高,最近又对居民用电提出了阶梯型涨价的办法。煤水电气这四大资源性、影响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属于上游产业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这些资源性产品的依赖会越来越强,因而资源性产品涨价势必会推动中游、下游产品涨价,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民众的生活成本必然会随之逐渐提高。群众对此非常敏感,稍有情况就会议论纷纷。所以资源性产品涨价容易催生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这也是加大民众通胀预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通货膨胀预期的利弊分析
(一)通货膨胀预期的正面效应
适度的通胀预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物价适度上涨可以激活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企稳回升可以起到固本强基的作用。适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积压,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刺激市场销售,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使资源型产业增收,如农产品涨价会使农民增收,这对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的稳定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通货膨胀预期的弊端
一是通货膨胀预期过强,上游产品生产者会伺机涨价,这将直接导致中下游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而企业经营状况不好会直接造成国家的税基规模减少,从而给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带来难度。
二是通货膨胀预期加大之后,一些重要资源如煤电水气这些民众生活必备品的涨价过多,会使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突增,从而影响民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人们投资消费取向的偏差,造成生产消费的不均衡发展。
三是通货膨胀预期加大后会使民众产生恐慌心理,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楼市、股市的价格飞扬,极易催生泡沫经济,加大投资风险。而国际热钱的涌入,又会制造虚假繁荣,经济泡沫会随之极度膨胀,长期发展下去不可避免将会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必要性
实际上,由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通货膨胀预期是与经济复苏相伴随的一种现象,而同时通货膨胀预期也是引发实际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民众普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消费者就会因为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而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劳动者则会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因为他们会预期通货膨胀将导致他们实际收入的减少;生产者也乐于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在利润提高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拒绝工人提高工资的要求,因为这对他们利润的增加影响不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实际的产出不会发生变化,但实际物价水平则会上升。总之,通货膨胀预期加大会刺激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的膨胀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这就是通胀预期对于实际物价上涨的刺激作用的实质。而实际物价水平由于通货膨胀预期而上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由此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如果通货膨胀是在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由于通货膨胀预期或者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引发的,就会导致经济出现“滞涨”。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也是避免通货膨胀的重要内容。
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键是,及时转换经济政策和掌握好政策的力度,避免经济出现过热。除此之外,适时转换宏观调控的目标,表明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增强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引导公众对经济政策和通货膨胀形势做出合理判断,就可以阻断通货膨胀预期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的机制,从而避免由通货膨胀预期而引发的实际通货膨胀。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我国既不应过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应过分追求低通胀率目标,而应当追求“组合式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控制实际通胀的发生,减轻民众的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宏观决策部门应当立足于扩大内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合理确定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并认真执行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处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的行为,并且要及时坚决纠正。只有这样,广大群众的收入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国民收入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才有可能逐步改善。
二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切实保护农产品价格。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尽管有较大增长,但是与城市相比,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农村居民收入低,不但内需不可能真正调动起来,也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一靠提高和保护农产品的价格,二靠加快城镇化进程,三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尤其要着重研究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会保障缴款措施。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缴款采用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的办法。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利润低,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低,社会保障缴款困难比较大。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扩大非农就业比率,必须尽快研究对于一些企业的社会保障全部或部分实行由政府财政缴款的办法。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发展起来,这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办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应对近期能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预期给予更多的理性思考,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应不加分析跟风宣传如临大敌,而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的心态来对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进行合理预期,政府部门也要对通胀预期加强管理,及时疏导大众心理,否则只会对经济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以致成为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徐明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J].新金融,2008(11)
2.周新普.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思考.上海城市治理学院,2008
3.王文宁.现代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理论研究,2005
篇9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供给管理 流动性过剩
我国今年3月份的通胀率维持在中央确定的4%的目标之下,并且似乎呈现了一种缓和的走势,而韩国的通胀率则降至20个月以来的新低。但是有关学者称,其他数据显示,物价压力在2月实际上出现了回升,工厂支付了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原材料。也就是说,我国的通货膨胀依然没有完全退去,随时有走高的风险。[1]下面就围绕本次通货膨胀,谈些个人的浅见。
1. 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
首先,基本上是物价普遍上涨。2011年9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持平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为上涨;最为明显的食品类价格自6月以来连续上涨幅度均在13%以上,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幅度均在10%以上,居住类价格也保持着5%以上的涨幅。
其次,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今年4月食品CPI已经高达7.5%,远高于3.5%的平均水平。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粮食、水产品、油脂价格又领先于其他商品的价格,与去年的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形成了轮涨。
第三,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上涨更为引人注目。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的房价都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见效甚微。各类收藏品、高级酒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上升。[2]
所以,我国目前面临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局面,这种局面包括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商品价格的上涨两个部分。其中,资产价格的上涨从时间上领先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涨幅也远远超过商品价格的涨幅;而在商品价格的上涨中,食品类价格、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幅度又高于其他商品价格的涨幅。
2. 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这与以前的通货膨胀有所不同。我国以前的通货膨胀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的通货膨胀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3]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货币超量供应,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根据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10年1月到4月份外汇占款达到了24.1万亿元,巨大外汇占款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巨额流动性若不能迅速被生产领域消化,就会流入资产市场,形成资产价格泡沫,导致土地、房价飙升,然后再从资产层面逐步向商品层面扩散,引起价格全面上涨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
第二是投资规模过大。09年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和信贷迅猛增加。在保增长、保就业的政策目标下,政府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以政府主导投资形式推高经济增速,使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各级政府和企业拼投资、上项目。从而导致投资规模过大,引起价格上涨。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和就业增加,但也加速了通货膨胀的形成。
第三是生产成本的过快上涨。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明显,2011年我国民工荒加剧,农民工工资将进一步上升,此外,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新国八条等政策的出台使大量闲散资金由房地产市场流入农产品市场,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升。今年以来,原材料原料等成本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此外,劳动工资的上涨、利率上调都会使企业成本上升,从而使物价总水平上升。
第四是国际市场影响。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已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市场变化则通过进出口贸易、金融市场和价格预期等多种渠道对国内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受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和2011年全球经济超预期放大因素影响,包括石油,农产品和基础原材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加大了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仅如此,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还会通过利差使国际游资涌入我国,并强化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助推通货膨胀的形成。这是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3. 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3.1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采取适当从紧政策
主要有:(1)调控存款准备金率,自2010年以来,共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1年末首次下调,12年2月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目前已稳定在20.5%,虽有部分增加流动性的举措,但不难看出,从紧仍是主流,调低十分谨慎。(2)发行央行票据,至2011年10月13日,央行共发行73期中短期央行票据,以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控制各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3)提高利率,二年来,连续5次加息,以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从而抑制通胀。(4)窗口指导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各类融资性理财的管理。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以上政策充分加强了流动性管理,控制了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基础。更有效地适当收紧银根,努力减少新增货币供应,开放投资领域、吸收和消化不断增加及被动超发的货币。
3.2强化市场调控监管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一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监控。2010年6月的房地产“国十一条”、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及之后的部分城市的房产税、限购令,土地调控相关政策也在上半年密集出台,还实行了指令性保障性住房政策等等,以控制需求和稳定房价。二是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关于水利建设的会议,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以达到稳定粮食价格的目的。三是调节企业税收政策,治理和规范各项收费。企业增值税和出口退税等税收项目上进行了调整,减轻了成本通胀压力。通过并出台整治不合理收费项目,在电信收费、高速公路收费、药价以及标准过高的国家机关收费等新规,降低了各种成本上升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3.3采取“发补贴、提工资、减税负”等措施
财政支出的重点由基本建设转向“三农”社会保障,大幅度增加农业、教育、医疗、社保支出比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长效机制,通过改变个人所得税税率而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赋,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在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调整,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
4. 政府政策的理解
本轮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综合性通货膨胀。治理这种综合性通货膨胀,单一的供给管理或需求管理难以奏效,政府从供给、需求、市场、预期等多种管理上对通货膨胀进行了抑制。
4.1供给管理
一般而言,增加商品有效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但只强调增加商品有效供给,忽视成本管理,难以治理通货膨胀特别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因此,政府从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安居工程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以降低供给成本,缓解成本推动力,力求将价格涨幅控制在普通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具体包括:
4.1.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抑制价格上涨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完善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和农民种粮补贴机制,才能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其价格稳定。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大宗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同时,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将农业财政预算优先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和调节机制,保障其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4.1.2加快安居工程建设,增加廉租房、保障性住房供应。房地产价格刚性上涨,是本轮通胀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抑制房价上涨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点之一。政府在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的同时,也加强改善了供给,落实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资金及其他优惠政策,限期各省市安居工程的建设目标,并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以平衡房地产供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持房价的基本稳定。
4.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货币的有效分流,化解通货膨胀。一方面加大力度将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作为重点来抓,淘汰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淘汰落后耗能的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力从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4.2需求管理
在目前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启而不动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需求管理的重点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财政性和货币性需求,改善需求结构,使之既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又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政府主要采取的是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投资结构、适度从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挥利率杠杆调节总需求,以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作用[4]。具体有两方面:
4.2.1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充分提高政府投资效率。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它可以调节总需求,影响经济走向,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在优化投资结构,政府将投资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切实保障城乡最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提高民众对价格总水平波动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4.2.2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控制流动性的必备良方。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前商品、服务价格上涨与资产价格上涨并存的复杂形势下,货币政策应对各种价格变动作出前瞻性和预见性反应,根据CPI、PPI和房价变动趋势,相机采用货币政策中的数量工具调节货币流通量,抑制资本流入房地产对其价格的冲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3市场管理
市场规范与否有关,与通货膨胀也有一定关系。若市场不规范,出现投机、炒作等就会加剧通货膨胀。去年以来,国家以增税、限购等手段多次调控房产市场,挤出违规资金、取缔不合理收费、规范民营资本管理、严厉查处瘦肉精、地沟油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为价格稳定创造条件,保护消费者权益。
有关部门应加强价格监管,消除物人价过度上涨的另类因素。目前影响市场价格稳定的因素较多,流动性过剩、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粗放增长、行业盲目扩张、资源价格改革、自然灾害多发以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相互交织,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要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宽松的价格环境。就要坚决摒弃“只管政府定价、放任市场调节价”的错误思想,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才能逐步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交易环境。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投机行为和恶意操弄会破坏市场秩序、助推价格上涨。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健全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强化监管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为抑制价格上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查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没有明显变化而大幅提高销售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查处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等非法和违法的行为对抑制通货膨胀也有很大的作用。
4.4预期管理
炒作通货膨胀预期比现实通货膨胀更具危害性。非理性通货膨胀预期会把人们的思想搞乱,扭曲资源配置、误导经济行为、形成虚假需求,影响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发展,加剧通货膨胀。所以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任务,我认为政府在预期管理上政策的透明度还是不够,所以政府应在增加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方面要采取更多的有效途经和更多的手段,来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避免由非理性通货膨胀预期加剧现实的通货膨胀。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政策信息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管理通货膨胀要通过媒体明确宣示保持价格稳定是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以增强公众对稳定价格的信心。公众与政府相比处于信息劣势,如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不透明,就容易产生对政策的怀疑,甚至认为政府可能存在为了刺激经济而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因此,建立政策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时间,向公众传达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以及调整政策的理由,说明制定政策的依据、实现政策目标的途径、政策调控的实际效果与目标偏离的原因等,以使公众能够准确地把握政策取向,更好地引导公众预期,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同时,加强政策、形势宣传报道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解释政策实施意图,及时传递政策信号,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公众对经济形势以及政府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其对稳定价格的信心,避免产生非理性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采取的不理智经济行为。政府要及时传递正确信息,积极主动引导公众对通货膨胀形成合理判断,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的决心和信心,缓解通胀预期给群众带来的心理压力。
总之,本轮通货膨胀目前虽然应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成因的错综复杂,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有效治理通货膨胀,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就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形成增加供给、改善需求、规范市场、稳定预期的政策组合。从当前已出现的通胀拐点对照我国现行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来看,现行的调控政策正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国 《纽约时报》网 New York Times 专家警告亚洲仍需严防通胀
篇10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11年7月9日,国家统计局,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涨幅创下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在构成6月份CPI的类价格中,按同比涨幅高低排序分别为:食品类涨14.4%,居住类涨6.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3.4%,烟酒及用品类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涨2.5%,衣着类涨2.1%,交通和通信类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0.6%。从2010年7月份开始的这一轮物价较快上涨已经1年,CPI从2010年7月的3.3%到2011年6月的6.4%,同比涨幅一路攀升,居民消费价格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治理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基本定义
1.什么是货币?
最本质最科学的定义是:货币是用来替代实物进行交换流通的替代物。金银是替代物,纸币也是替代物,纸币与金银一样代替的是实物本身,而非纸币代替金银。一个物品被赋予了支付信用,并保证这种支付信用,它就成为了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信用,是购买力。正在出现的虚拟数字化货币,如银行卡,消费卡,游戏币,虚拟币等等都是货币。
2.什么是通货膨胀?
最本质最科学的定义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就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单位货币的信用降低。通货膨胀三个关键要素:1 单位货币购买力 2整体购买力 3 购买力平衡分布。通货膨胀从对社会的作用而言分为1 恶性通货膨胀 2良性通货膨胀。从通货膨胀的起因又分为1供给不足型通货膨胀 2需求增加型通货膨胀3货币总量增加型通货膨胀 4投机推动型通货膨胀。5复合型通货膨胀。
3.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三.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和特点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而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出现通货膨胀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农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农产品和石油涨价较多,而国内石油涨价是国际石油涨价所致,而农产品涨价有部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但是从蔬菜、养猪业、食用油赚取暴利的事实看,农产品涨价后期主要是短缺所致。当产品供不应求时,物价就会上涨,这是很显浅的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引起价格波动的道理。
第二,流动性过剩。因为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从表面上看通货膨胀是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的,但从深层次看之所以存在通货膨胀,根源还是在一个经济体内部流转中的货币太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钱”太多。钱太多,用目前媒体中时尚话语讲,就叫“流动性过剩”。由于中国多年的资本项目和经常性项目顺差,每一块进入中国结汇的美元,都换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去,造成了高额的外汇储备。而政府投资以及与各级和各地政府所“发动”和“促动”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也造成了投资过热。这些都对流动性过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治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在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全方位开放系统中发生的,是供给、需求和成本等因素复合推动的结果,因此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应统筹考虑、全局谋划、综合治理。
1.增强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参与力度
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但国内储量有限,国内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持续提高。再加上其他新兴国家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因此必须增强我国对全球资源性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参与力度,确保满足我国经济能够可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需要。要利用我国在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的主要买主地位,提高我国在国际资源性产品市场的定价能力;扩大石油、钢铁等基础产品的进口地区范围,以便更有效的利用国外资源和摆脱对个别国家和地区的过度依赖。可以变部分外汇储备为股权储备,投资参股世界上大能源公司与钢铁等大原材料公司,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参股、控股等形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宗资源性产品的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增加各种半成品的进口,对国内基础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使产业结构逐步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结构转变;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原材料类产品的利用率,努力寻求和制造替代产品,以降低此类产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减少国际价格对我国价格的影响。建立石油、钢铁等重要基础产品的战略储备制度,以便在市场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节物价,控制物价的上涨。
2.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使消费需求成为第一推动力
从根源上来讲,我国通货膨胀仍然是由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造成的,而信贷和货币的过度投放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民间的旺盛投资需求,以及政府政策总是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之间摇摆,并且在很多时候经济增长是政策的重点。当前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正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的根源。而在这样经济发展方式下,经济增长率可能因此较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却难以扩大,总需求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化解通货膨胀的根本之道在于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一旦国内形成了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出口依赖”自然会降低,外部压力也自然会消除。为此,应着力采取扩大就业的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有能力、也有信心消费,从而将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现实支撑。
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膨胀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适度从紧,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制定差别贷款利率政策,按照“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方针,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的信贷结构,调整贷款投向等;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种直接、间接的信用工具等,适时适度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在汇率政策方面,其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适时实现人民币币值的适度升值,以切实减少国际游资的积聚。
4.发展资本市场,利用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随着市场化和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一大部分尚未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将逐步变成可交易的商品,特别是与土地、劳动等资源相关的要素将日益加入市场化与商品化的领域,这意味着这部分潜在的商品需要被货币所吸收。
从货币构成来看,我国M2的总量虽然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结构相比,我国M3、M4的总量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多样化,M2的增长将被转换成M3、M4的增长,金融资产规模和种类的扩张也可以吸收部分货币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