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平衡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平衡的原因

篇1

《维护生态平衡》是教科版5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里的最后一课,学生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后,让学生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真实的大自然环境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原因,并J识到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教材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从研究草原的鹰、兔、草的食物关系开始,力求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三者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多么密切,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是多么困难。第2部分是由“什么引发了沙尘暴”分析沙漠的沙源区的成因。

从以往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推测草原上3种动植物中某种动植物增减后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但通过这种想象也使学生认为当草原生态系统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平衡后,人类只要通过简单的干预,就能恢复生态平衡,因而不能很好地理解生态平衡的脆弱性和恢复的长期性、艰难性。为了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具体的数据在学生的大脑中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草原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推算和分析,让他们感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严重后果。再试图对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增减调配,尝试去“艰难”恢复生态平衡的活动。这样,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像想象中一增一减那样简单,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思考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怎样去维护生态平衡。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原因进行分析。

(2)认识到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2 教学过程

2.2.1 情景引入,得出数据

(由食物链直接引入主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草原上常见的3种生物(草、兔、鹰),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食物链关系。草被兔吃,兔被鹰吃。可以写成草兔鹰。”

师:“最近,我获得了一份和他们有关的资料,请你们仔细阅读这段资料,弄清楚资料里面各种数据的意思。”PPT出示阅读材料:2005年草原上2 500个单位的草里生活着10个单位兔和2个单位的鹰,每年会增加300个单位的草,1个单位的鹰,每年兔会以前一年单位数的2倍增长。1个单位鹰一年要吃2个单位兔,1个单位兔一年要吃8个单位草。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头2年生物的数量变化,2006年鹰的实际数量有3个单位,兔的实际数量有(20-6)=14个单位,草的实际数量=2 800-16×8=2 672个单位,计算结果见表1。

学生分小组计算3~7年的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当学生算到第7年时候,草已经出现负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2.2 初步分析数据,找出相关问题

(1)观察数据,解释数据的意思。

(2)根据数据,想象草原的情景。

2.2.3 进一步通过数据分析产生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分析数据,找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原因。

2.2.4 结合数据进行推算

(1)结合数据找出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

(2)小组讨论决确定采用的方法,有的说改变兔的数量,有的说改变鹰的数量,有的说多种草,有的还说引进生长快速的草,等等。

3 引导学生对数据再分析,认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利用电子表格把各小组的数据展示出来。

(2)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分析自己小组的数据。

篇2

一、生态球模型的制作及意义

从“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教学理论,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相联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生态球模型的制作既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又能很好地诠释“做中学”的真谛。教师应布置学生小组集体制作生态球、生态瓶或生态箱,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作业,并评出最佳作品。完成这个模型,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料,比如箱子、瓶子、水、植物、动物等。如果这个小型生态系统要保持更长的时间,必须关注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以及合适的条件,学生可能花很多的功夫琢磨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以培养。

例如,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新课标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这个知识点抽象、难以把握。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或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可能会记住,但很难真正去理解。在制作生态球模型时,学生为了让其存在时间更长,必须注意动植物的比例,氧气、二氧化碳的平衡,阳光、空气的作用等。也有很多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历过失败,比如植物少、动物多,很快动物就会出现缺氧现象,或者生态瓶没有放在光下,里面的生物也会出现缺氧甚至死亡现象,学生当然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努力成功,在此过程中,能够理解生态瓶中动植物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阳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是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代替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理解。

二、生态球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

一个生态球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而且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除了阳光外,其余外界的任何物质都不能进入这个模型,凭借生态瓶内各种成分的合理配置,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也就是暂时的生态平衡。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考虑生态球内各种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等,考虑食物链的条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等,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造成前功尽弃,实验失败。常见的失败原因如下:

第一,缺乏阳光照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高,动物死亡,一段时间后,植物死亡,生态平衡破坏。

第二,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关系不恰当。最常见的是植物少、动物多,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高,动物死亡,更长一段时间后,植物死亡,生态平衡破坏。

第三,分解者不可缺少。个别学生将生态瓶消毒,造成分解者缺乏,动物的粪便不能及时分解,环境污染、恶化,生态平衡破坏。

第四,不理解生态系统的实质,生态瓶没有密封,外界的空气可以进入生态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系统,更谈不上生态平衡了。

第五,食物链太简单,不能体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由于有这么多的失败可能,真正成功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能够体会更深刻,认识更到位,保护环境的行为才能更自觉、更坚决。

常见的考题:一位同学将鱼、田螺和一些水生植物一起放在盛有水的密封的广口瓶里(参见下图),在广口瓶的近旁放一盏电灯。过了几天,他发现这只瓶子中的水会慢慢地变绿。绿颜色说明有水藻在生长。分析回答:

(1)在广口瓶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各有哪些?

(2)非生物因素是否能进入这个密封的瓶子?如果能,主要是什么?

(3)鱼、田螺和水生植物能分开在密封的瓶子里单独生存吗?为什么?

(4)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5)小明担心瓶内的生物缺氧,将瓶盖去掉,请问这还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6)如果没有光照射,这个生态系统会有怎样的变化?

(7)小玲在做生态瓶之前,将瓶子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这样做合适吗?

篇3

关键词:生态社会;生态文明

Abstract: Ecological society is a highly civilized form of society in which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human society and ecology develop coordinately and interact beneficially; human carry out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njoy the ecological achievemen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most basic symbol of ecological society,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concretely as follows: ecological principle becom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esources deployment; ecological production becomes the basic mode of social production; green consumption becomes the major patternof consumption; ecological legal system becomes the basic standard of conduct;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becomes the ideology of the social mainstream.

Key words:ecological society;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生态文明社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互利共生,人们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充分享受生态成果的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最高台阶,生态文明社会(可简称生态社会)是我们人类尚未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积极开展生态社会研究,弄清其特征标志,有助于推进生态社会建设。

总体上说,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就是生态文明。具体而言,生态社会的基本标志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生态原则成为资源配置基本依据

在工业社会,市场原则被证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但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市场失效的现象日益严重。作为由工业社会进化升华而来的生态文明社会,一方面还须借助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优胜劣汰等市场资源配置原则,另一方面必须增加生态原则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化解市场配置原则下市场失效的问题。

生态文明社会资源配置生态原则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五项:

1. 生态平衡原则。资源配置的生态平衡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不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运行的稳定状态,至少不剥夺生态系统应对外来干扰进行自我调节恢复原初稳定状态的能力。依据生态平衡原则进行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巩固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自然生态平衡条件下能够达到生态产出的最优化,但常常不是经济产出的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 环境安全原则。资源配置的环境安全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系统的相对稳定与协调,至少不剥夺自然环境系统应对外来干扰冲击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这里的自然环境系统主要是指人工生态系统,也包括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部分自然生态系统,如农地、森林、牧场、工厂、村落、城镇等次生环境,涉及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全球气候等,实施环境安全原则有利于经济有效增长、促进经济效率提升、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与环境退化问题、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3. 资源节约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符合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要求,做到不可再生资源的节俭节制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使用。实行资源节约原则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干扰冲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资源节约立足于生态平衡环境安全,经济意义的资源节约追求效率提高效益增加,两者既相契合又有矛盾,生态文明社会强调前者的前提地位。

4. 协调进化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互惠共赢。落实协调进化原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进化的本质要求。

5. 永续发展原则。永续发展原则是指社会资源配置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现实需要,又能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长远协调和谐、发展进化的要求。贯彻永续发展原则,有利于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日益严重的代际不公平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生态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

生态生产是指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冲击所进行的生产,其成果即生态产品一般以生态平衡的恢复与维持、自然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维护与增加、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消除等形式呈现。在社会生产方面,生态文明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显著不同,在于除了依然存在规模庞大的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生产以外,生态产品生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构成对生态平衡的巨大冲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严重威胁,必须通过调整社会生产结构、增加生态产品生产加以补偿。

生态文明社会生态生产的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生态产品在社会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物质产品,它通过对物质资料的加工制作形成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需要;一类是服务产品,它借助物质资料手段提供各类服务,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服务需要;再一类就是生态产品,它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保养形成生态价值,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前两类产品生产都建立在人类对大自然索取的基础上,随着索取强度的提高必须要有适当的方式途径进行回馈补偿,生态产品生产正是人类回报补偿大自然的最佳途径,正因此,在生态文明社会,生态产品成为社会产品中具有特殊功能作用、无法替代、不可缺少的基本产品,其规模、种类也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更高要求而相应扩张。

2. 生态产业成为社会最基础的前提产业。社会产品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社会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在生态文明社会除了传统的或经过生态化改造的一、二、三次产业以外,生态产业将成为社会的基础性、前提性和标志性产业。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为产业目标的专门产业,内部又包含污染治理业和生态资源培育维护业两大产业,前者专司污染减排和受污染环境治理之职,后者专指修复、维护和培育生态资源,促进地球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图1)。

三、绿色消费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方式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人们在环境友好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或者不至于恶化资源供求关系和生态环境的最终消费。绿色消费有以下显著特点:

1. 绿色消费是一种减量型消费。一方面,绿色消费注重减少资源消耗量,放弃传统消费大量消耗资源、追求最大限度物欲满足的奢靡倾向

和极端做法,转而采用适度消费以谋求足够程度的满足和多方面的满足。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强调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通过减少浪费、减少资源消耗、循环式消费及废弃物的再消费以及消费排泄物向社会排泄物处理业集中,减少消费过程的废弃物排放量,不让消费排泄物进入自然生态系统。

转贴于

2. 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效用型消费。绿色消费效用由直接效用、间接效用、宏观效用、长期效用等多种效用构成。其中,直接效用包括人们消费产品和服务获得的特定需求满足,因采用循环消费、再消费、减量消费方式节约消费成本获得的收益需求满足,因采用绿色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所贡献而获得的心理满足;生态环境因绿色消费方式而直接得到的维护、改善(如人们化废为宝,对废弃物的消费直接减轻了环境压力;人们参与植树种草治沙等体验性休闲、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直接效用是人们采用绿色消费方式的主要动力。间接效用主要指绿色消费方式因节约资源、减少排放而最终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所产生的有利影响,它与某一项具体的绿色消费行为并不直接挂钩、对应,具有一定的曲折性、隐蔽性。宏观效用是指绿色消费的积极效用是由众多的绿色消费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个人、某一次、某一项、某一局部的绿色消费仅产生有限的积极效用,但要取得积极的宏观效用必须从自己、从局部、从现在做起。长期效用是指绿色消费的效用除直接效用以外,其他效用的取得往往要经过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绿色消费的效用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绿色消费的综合效用,是人们从理性高度选择绿色消费方式的原因。

3. 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型消费。一方面,绿色消费为当代人的后续消费预留资源,也为后代的消费预留资源,有利于保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绿色消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对绿色产品的追求,促进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和生态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可持续消费提供生态环境基础。这些特点说明,绿色消费符合生态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要求,能够兼顾人类福利水平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要求。也正因此,在生态社会绿色消费能够取代传统消费方式,成为社会的主体消费方式。

四、生态法制成为社会基本行为准则

工业社会,人们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法制行事,经济利益是决定人们言行的内在动力,在经济规律这根看不见的指挥棒的指挥下,人们在经济法制划定的界线内从事生产经营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而在生态文明社会,人们不仅从事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的生产消费,还要从事生态产品的生产消费;不仅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还要追求生态利益和生态价值。因此,人们的社会活动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经济法制,也必须同时遵循生态规律、生态法制,而且应该更加强调遵循生态规律、生态法制。目前人们制订的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都是立足工业社会,从传统经济社会的视野出发,依托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环境保护法律规范还无法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社会生态理念的精神,无法完全适应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更高要求。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我国),为加快追赶步伐,环境保护往往要向经济发展让步,导致生态法制常常形同虚设。

作为生态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生态法制至少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征:

1. 以巩固、发展生态文明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法制建设跳出传统工业社会窠臼,立足生态文明社会来进行,从而遵循全新的指导思想,设定全新的建设目标,确立全新的法制原则,建立相应的内容框架。

2. 很好体现生态规律的基本要求。体现生态规律要求是生态法制建设的核心,只有充分体现生态规律要求,生态法制才能很好反映其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发挥促进生态平衡、推动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3. 努力借助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生态文明社会经济规律仍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导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生态法制建设不仅不排斥经济规律的作用,还必须努力注意与经济规律的协同契合,借助经济利益的推动促进生态法制的落实。在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从有利于生态社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出发,寻求合理的立法司法平衡点。

4. 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原则。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既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贯彻生态和谐原则,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人与自然两者不能偏废。因此在生态法制建设中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一个是片面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另一个是极端生态主义倾向,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双方。

五、生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生态意识是指人们了解生态规律、尊重生态价值、努力追求生态平衡、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认识状态和思想倾向,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它是人们自觉开展环境友好活动、采取维护生态平衡行动的内在动力。工业社会经济意识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观念,人们围绕经济利益这个核心从事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经济效益成为衡量经济活动乃至其他社会活动成败得失的主要标准,最终导致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生态文明社会作为在对工业社会扬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新社会发展阶段,也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社会观念,用以指导人们的言行。作为社会主流观念,生态意识不仅受到社会舆论大力推崇,也受到政府、公民、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方的充分认可肯定,还是各类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行动指针,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成为体现生态社会文化特征的核心理念之一。

生态意识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认识层面,具有对自然生态、生态平衡、环境安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自然生态及其价值的尊重,对生态规律、生态机制的认识和掌握。

篇4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治疗学; 儿科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就我院儿科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

1 正常肠道菌群的特征

健康成人的肠道中大约有 10M 个肠内菌,约400多种。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 %以上,以粪杆菌及双歧杆菌为主,主要分布在结肠部位,胃肠道的其它节段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则较少。结肠中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及发酵过程中,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可对宿主全身及肠道生理功能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结肠细菌的存在与该部位基质的特性、氧化还原电势、pH值及其它特性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在刚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出生后1~2h通过吞咽及由上行方式建立菌群,出生后3d开始迅速增加,1周左右达顶峰 。刚开始菌群中兼性厌氧菌占较大优势,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氧气,为肠腔创造一个高度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随后兼性厌氧菌的优势状态被专性厌氧菌取代,从而完成初级演替[1]。此外,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可能与喂养方式也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在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两岁以后接近成人肠道。

2 微生态制剂的药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的生理性活菌制品 (微生物) 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菌群或其促进物质制成活的生物制品,用以补充和充实微生物群菌落内涵,改变不正常的微生物菌落成份,维持和调整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目前,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肠球菌 、链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使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态在数量上或种类上恢复其生态平衡,结果可利于人体营养吸收,提高人体防御力,刺激机体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维持消化道内环境相对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其作用方式有:①生成有机酸维持肠道P H值抑制致病菌;②生成过氧化氢杀死致病菌;③ 产生天然抗生素 (细菌素);④竞争拮抗作用;⑤防止有害的胺和氨生成;⑥改善矿物质代谢;⑦产生有助消化吸收的酶和维生素 B族;⑧调节免疫等。

3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喂养并不耐受中的应用。早产儿良好的生存离不开有效的营养,而这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2]。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是三种重要的肠道正常菌,人从出生至死亡,一直与它们保持着和谐的共生关系,它们的存在与数量的多少对人体的生理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喂养中直接添加它们可以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细菌,自然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其中,双歧杆菌是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它的存在及数量上的多少对婴幼儿的生理与健康有着重要影响[3]。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双歧是由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三联活菌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高。刚出生的早产儿,胃肠 道处于无菌状态,喂养中应用金双歧可直接补充早产儿肠道内有益的生理菌群,这些生理菌群含有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从而促进食物的 消化、吸收和利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从而促进胃的排空。

微生态制剂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常常是几种原因同时存在。如胆红素生成增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的特殊性等。其中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原因是:①在肝内形成的胆红素,无论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一酯或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均有不稳定性,随胆汁排出后,在十二指肠或空肠pH偏碱情况下,通过非酶性的水解过程,或经肠腔内较高浓度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 (β2GD)的作用,使部分结合胆红素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回到肝脏进入血循环;②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100mg/dl,如胎粪排出延迟,也可加重胆红素的回吸收,使肠肝循环的负荷增加;③初生新生儿肠道内无菌或肠道菌群量少,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素原,随粪便或经肾脏排出,也增加了胆红素的回吸收[4]。国外研究提出细菌源性的β2GD和硫酸酯酶对许多物质的肠肝循环起重要作用,如胆红素、胆汁酸、激素、胆固醇、某些药物等。国内研究β2GD可来源于胆汁[5]。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吗咪爱散剂治疗,本品是富含乳菌的微生态活菌制剂,进入肠道后能迅速繁殖,夺氧和分解过氧化氢,降低肠腔内氧化还原电位,制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生长。其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可概括为:①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发挥其生理功能;②降低肠道β2GD活性,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减少;③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④促进肝酶的活性[6]。

微生态制剂与婴幼儿腹泻病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 个月~2 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7]。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酶的活性较低,营养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重,调节机能差,机体防御功能差,易患各种类型的腹泻病,严重影响了小儿健康和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长双歧杆菌能在肠粘膜上通过磷酸壁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密切结合,形成生物学屏障,构成肠道定植抵抗力,阻止致病微生物的定植与入侵,且长双歧杆菌能产生较多的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 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可减少肠道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同时还可激活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加人体免疫力[8]。

转贴于

鼻 、咽是呼吸道的起始端 ,其生态平衡是机体呼吸系统健 康的关键 。过去一直认为炎症就是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 现在 的理念则是除了真正有致病微生物感染外 ,很大一部分患者 并无致病菌 ,其炎症是由该区的微生物平衡失调引起 ,从恢复和调整上呼吸道种群平衡的思想出发 ,查明鼻炎 、咽炎病人患处菌群失衡的状况 ,找到缺失或已经处于弱势的菌种制成生物制剂 ,补充到患处 ,从而使上呼吸道种群重新达到平衡 ,达到治疗目的 ,这已经成为人类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理想途径 。 小儿肺炎是我国小儿住院疾病的首位 。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 25.0 %~52.9 %[9]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原因可能为[10] : ①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菌群失调 ; ②支气管肺炎病原菌 本身对消化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 ③患儿所吞咽的痰液中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 ; ④抗生素本身对肠道的刺激 。微生态制 剂如贝飞达由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 、粪肠球菌经适当 组合而成的活菌制剂 ,三者组成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 ,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 ,在整个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 ,防止致病菌对人体的侵袭 , 抑制有害菌产生的内毒素 ,维持人体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

4 微生态制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球生态环 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全球性增长趋势 。过敏性疾病正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 , 成为全球性健康 问题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对 30 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在这些国家的 12 亿总人口中 ,有 2.5 亿人患有 Ig E 介导的过敏性疾病 , 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 。近年来,在所有的过敏性疾病中, 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患者人群迅速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全球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流行呈增长状态”。药物治疗能高效控制过 敏性疾病的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不能改变本病的自然过程 ,也不能治愈 。微生态制剂至少可降低特应性湿疹皮炎综合征的发病 ,进一步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的发生与胃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有关, 其机制与 Toll 样受体 ( TL R) 如 TL R2、TL R4 和 TL R9 信号传导有关。有文献报道双歧杆菌可以影响 Th1 和 Th2 平衡 ,可增加 IL210 的产生 ,进而调节小儿的免疫系统 。

【参考文献】

1 康白 , 蒋寒青. 微生太调节剂及其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 ,11 ( 4) :202 .

2 邵肖梅.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 ,15 ( 12) : 716 .

3 周伟. 双歧杆菌与婴幼儿健康. 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 3) : 260 .

4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第 3 版.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2 ,265~266 .

5 黄志华 ,黄欣 ,魏红. 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 观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 ,12 ( 1) :30 .

6 黄欣 ,李艳 ,黄志华. 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研究. 中国微 生态学杂志 ,2002 ,14 ( 1) :54 .

7 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921.

8 董文岚. 为生态制剂 ( 金双歧) 治疗婴幼儿腹泻 60 例临床观察. 中 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 ,7 ( 1):401.

篇5

    一、生物与地理环境

    (一)生物圈

    附图{图}

    大问号的含意:核心部分有充足的太阳光能,有适于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有生物可以利用的液态水,有 o[,2]、co[,2]、n、p、k等营养元素。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生物影响环境的根本原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附图{图}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附图{图}

    (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环境条件是气候

    附图{图}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附图{图}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生态系统

    附图{图}

    2、食物链

    陆地: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附图{图}

    水中:硅藻毛虾小鱼大鱼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附图{图}

    能量流动:①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流动。②沿着营养级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③能量只是一次通过生 态系统,不能再次被生产者利用而进行循环,是单向流动。④开放系统

    物质循环:①由无机物形式,变成有机分子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再以无机物质归还 到环境,不断参与循环 ②闭合系统

    4、生态平衡

    附图{图}

    三、自然带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附图{图}

篇6

关键词:北方 居住区 植物景观 营造

居住区的小型公园,绿化带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场所,其植物配置须考虑绿地地形、绿化带设施等。21世纪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时代。我们的居住区绿化也取得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同时人们对环境生态观和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人们更加去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我国多地区有很多野生植物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绿化宝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这些植物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必能为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营造做出非常出色效果。

一、植物景观营造的意义

植物景观营造是组成居住区绿化带或园林的重要部分。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我们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能充分发挥其观赏的特性、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实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额最优协调。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植物景观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不但可以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之间的和谐,还能美化环境,愉悦身心,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精神上的需求。植物景观的合理营造本身就是建立在人的艺术视觉效果基础上,充分利用了生态学、植物学、美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花的园林景观。

2.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可以调节小气候,防风防尘,减轻噪音,并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森林的调节作用,我们不用担心,气候骤冷骤热;不用担心会频繁受到恶劣天气的侵袭;因为有北方的防护林,我们不用担心沙尘暴的频繁来袭。这些都是大范围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园林内部的植物景观营造就是大的绿色植物作用的微小化。大量的绿色园林组加起来,就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防尘的效果,就能减轻噪音的污染从而维护了居住区人们的安静生活。

3.植物景观的营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良性生态平衡。自然界地各物种之所以能和谐的相处,全赖整个的大的自然环境的生态处于平衡之中。小的生物圈也需要保持生态平衡,人也是生态平衡中的一环。

没有生态平衡,人们会面临很多自然的惩罚。

二、当前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不足

1.绿化面积偏小,植物景观营造观念不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自然世界,通过人为的改造,自然变得不再那么自然。人的生活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的绿色之中。但是由于建筑商追求商品楼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当初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工程、商品楼时,给园林绿地留的面积很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绿化带发展的空间。这就与人们迫切需求公共绿化带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们整天忙碌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当中。内心渴望园林绿化给自己带来精神抚慰和享受,但却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又不甚关心,这种矛盾纠葛的心理,也是造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转贴于

2.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设计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我国长时间对植物景观设计不太重视,致使现在的植物景观营造存在很多问题。植物景观的营造不是将植物简单的组合,应当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原生态的自然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群间的相互联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还有部分地区的植物景观营造不能体现地方特色:要么不切实际的引进名贵品种,要么不假思索的种植传统植物,这不能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意识,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审美、对原生态的渴望。

三、北方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1.提高景观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植物景观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景观设计人员对周边环境的把握,对人们心理需求的把握,还有对当地自然物种的了解,更考验了他们对这些因素的合理组合。设计无小事。不能“想当然”的敷衍,要提高景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不能心存轻视的想法,园林的重要性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园林或绿化带的植物景观是应该具备艺术欣赏价值的,设计者也应在自己的作品上充分的体现出“美”的元素。

2.植物景观营造要充分发挥它的环保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景观的作用我们已经做了阐述,在我们选择植物物种与群落时,我们要从从生态平衡、原生态、防风防尘、减轻污染、审美角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植物景观营造的设计,使我们建造的植物景观既能体现出适应时代的美,又能起到它的生态功能作用。保护人们少受或避免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3.开发野生植物物种,体现地方特色,适应人们对原生态的需求。我们北方植物种类资源比较丰富。野生的物种有很多都适合驯化成园林植物:比如,连翘、瓦松、八角枫、野葵、王不留行、野菊、南蛇藤、红蓼、鹅耳枥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在园林以及绿化带应用的野生物种,也能体现北方特色。由于是野生物种较多,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7

一、 生态工程的几个原理

二、 几个基本原理的理解

1.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2. 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真菌等。

3. 一些生态工程具体实例所用的原理见下表:

例1 下图为某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

________、协调与平衡、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原理。该工程主要运用到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整体性原理。

(2) 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

(3) 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4)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

_______原理。

解析 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原理。

窦店村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家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三料”的缺乏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同时一些加工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因此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1) 整体性 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2) 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3)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

(4) 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

巩固训练

1. 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苍蝇蔓延,使澳洲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堆运到地下,既消除了牛粪又肥沃了土壤,还控制了苍蝇,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1) 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__________状态。

(2)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

___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5)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 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下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_____

________效应。

(2) 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

(3) 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 功能上的动态平衡

(2) 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4) 分解者

(5) 一定限度的,如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6) 遵循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7) 人类活动只有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及整体性原理,在原有平衡基础上,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才能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2. (1) 物质循环再生 温室

篇8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3-3557-01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健康妇女的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群落,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维持动态的阴道微生态平衡。由于多种原因常引起阴道内环境的改变,阴道微生态平衡即被破坏,表现为阴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细菌性阴道病等。以往主要运用抗生素、激素以及酸化阴道制剂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利用阴道正常菌群中的乳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来治疗和预防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2006年1~2月期间门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3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8例,对照组160例。入选条件:(1)已婚女性,首次发病;(2)非妊娠期、非经期、非哺乳期;(3)1周内未用过抗生素,亦无阴道用药者。

1.2 方法:试验组:每晚睡前将甲硝唑栓(400 mg)及乳杆菌胶囊(0.25 g)各1枚置于阴道深部,疗程为10天;对照组:每晚将甲硝唑栓(400 mg)1枚置于阴道深部,疗程为10天。用药及复查前避免性生活、全身使用抗生素、无其他阴道用药。

1.3 疗效评定:(1)临床表现(瘙痒、白带多、异味):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部分消失;无效:无改变。(2)实验室检查:治愈:BV试验(-);无效:BV试验(+)。(3)总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V(-);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BV(-);无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其中一项为无效者,均判为无效。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篇9

关键词:园林 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植保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在人为干预下的极不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系统内植物的不断更新及改换,再加上单一栽植同一种植物,使得有害生物的规模暴发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植物的生长势减弱,也促进了病虫害的滋生。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园林植保将向何处发展,已被提到重要的议程上来。

一、植物保护的现状

(一)滥用农药,破坏生态平衡。目前国内在面对病虫害时,一味采用农药来对付植物病害,但是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长期使用农药使病虫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导致使用更多更毒的农药。而农药沉淀在土壤和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破坏了自然平衡,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树种选用不合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品种单一,设计人员乏基本的植保病理知识,将易引发病虫害的植物种植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导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在园林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要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利用植物间互相制约和调节的性能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三)城市环境恶化,适宜病虫害滋生。现在的城市环境恶化,人口密集,气候闷热,很适合某些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四)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城市美化工程的进行,需要我们从外部进购大量绿化苗木,由于植物检验检疫工作不到位,大量外地的苗木出圃后,在运输、栽植前未进行检疫,结果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病虫害,造成病虫害大范围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五)未建立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对病虫害我们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研究病虫害的生长和发生规律,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正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以及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及时做好防治准备工作,从根源上消灭病虫害。

二、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发展方向

(一)检疫控制植物的引进和交流是传播病虫的主要原因, 园林植物保护首要工作就是加强植物检疫在引进园林植物苗木、种子、花卉和其它材料时, 严格检疫工作, 有效地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入。

(二)栽培管理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1. 建立合理的绿化格局制定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意识与艺术效果的结合, 扭转绿地安排的随意性,逐步调整不合理的树种配置,做到树种丰富,比例均衡,既符合生态配置,丰富景观,又可避免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 选择抗病虫性强的植物品种。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的园林植物品种, 并在栽种前严格要求,控制病虫关,这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最佳的无公害方法。

3 .树体管理 通过加强肥水管理,经常松土、除草、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健壮,大大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结合冬季整形修剪, 及时除去病虫枯叶、枯枝、死树。有条件的绿地进行冬耕深翻消灭越冬害虫。在秋冬季节对树干进行涂白,不仅能消灭部分越冬的害虫和虫卵,还可以防止灼伤害。

(三)预测预报园林植物保护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搞好园林植物保护重在预防,搞好预测预报是植物保护重要工作,是有计划及时防治病虫害的依据,力争把害虫和病原消灭在大发生之前。

(四)物理技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 使用工具、设备或创造害虫所喜欢的物质条件,利用光、热、声波、辐射等机械、物理以及给害虫实施“绝育”等人工方法防治害虫。灯光诱杀,利用部分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在其成虫盛期进行诱杀。潜所诱杀,引诱害虫到潜所越冬,杀灭害虫。人工刮除树干或建筑物上的虫卵,挖出土里的虫蛹,采摘虫包,震落捕杀幼虫,剪除病枝叶等。物理机械技术简便易行,又无污染,特别适合于城市园林植物。

(五)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有害生物能大量消灭病虫害,且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撅和形成抗性,可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主要有以虫治虫,通过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夭敌来防治害虫,城市园林树木层次性比较明显,化学防治的施药困难,因而,大量繁殖和散放害虫的天敌,不仅恢复原来天敌控制的环境,防治园林病虫害,而且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使用率而保护城市环境;以鸟治虫,保护和利用益鸟来防治害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蜡治虫;以菌治病;使用生物农药等方法。

(六)化学防治病虫害大发生、采用高效、速效的化学药剂,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大力提倡使用低毒、无毒、高效药剂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一定要把使用化学农药与树木生物学,特别是生态学相联系,放在防治中的一个恰当位置。

三、园林植保的发展趋势园林植保在新时期应摒弃以往的陋习,积极吸取新科技,采纳新技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得园林植保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则,使得园林植物与害虫种群以及他们的天敌种群相互制约和相互调节,使得园林植保能够达到一个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在园林植保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以生态意识为基础,朝着构建生态平衡的方向前进。首先,在园林植保的日常维护的工作中,应强化生态意识,以生态学及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防治措施,不能够破坏生态平衡,力求做到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害虫的防治工作方面,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探索园林植物与害虫种群以及害虫天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力争做到利用自然平衡规律解决病虫害问题,不再使用农药,不得已时可采用生物农药或者无毒无污染的激素农药等来消灭病虫害,以免破坏环境。对于病虫害天敌,我们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及培养措施,必要时可对园林植物的树种进行调节。最后,我们要重点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对于园林植保来讲,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库来对园林植物病虫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网络共享给其他地区或园林,这样我们可以统一有效地对对绿化有害生物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管理和查询,大大提高园林植保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园林植保是城市的绿化者,对园林植保发展我们应秉着生态且可持续的观念,从自然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园林植保的维护工作,减少甚至消除有机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使得园林建设成为生态园林,这也是其发展的的必然趋势。这样便达到了生态平衡和自然平衡的良性循环,我们的园林植保也前景无限,我们也会取得长远的宏观效益。

植物保护发展到今天,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不再只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对立体,而是从生态学角度去充分认识它的利弊。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演变和自然选择,与其寄主植物和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建立了紧密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当外来物种入侵或环境条件改变时,天敌大量减少,平衡才会被打破。对于一种外来的入侵物种来说,由于离开原生活地来到新的环境中,天敌种群尚未形成,使之成为该环境中的生态霸主,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现今全国各地大规模绿化引种,对园林生态系统存在巨大的破坏隐患,更应引起有关部门或植保工作者的注意,在检疫上要严格遵守各级检疫法规。

参考文献:

篇10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许多书,令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它——《探索生态的秘密》。

在这本书里,有我们许多未曾见过的动物和植物,令我感到无比惊奇而又难过。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生物,比如说:在印度尼西亚的猪笼草、澳大利亚的袋狼、苔原上的麝牛······这些都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我难过是因为由于我们的破坏生态,而导致许多动物的灭亡,让我们了解的动物更加稀少,使动物逐渐灭绝,最终也将轮到我们人类。

据调查显示,世界上每一小时,都会有一种动物灭绝,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其实,使动物灭绝的,不只是这些表面上的自相残杀,而是一种间接的原因,人们正在间接地杀害动物。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渐渐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肆意地破坏环境,却不知这样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许多人都这么说,但真正去保护动物,去制止别人猎杀动物的人能有几个!都只顾自己去享用野味,却不顾自己国家的利益。说这些话的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口是心非。

其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样,我们才会有道德观念,维护我们的地球,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大家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保护大自然的动物,让大自然更加稳定,让世界更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