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概况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淡水资源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人类对淡水的依赖程度。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浪费水的现象,这种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本来就短缺的淡水资源变得更为紧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一、由水资源概况认识节约水资源的迫切性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3%,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淡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名列第121位。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供水13760亿吨,接近全国淡水资源总量的一半。就目前来讲,我国淡水资源供给不容乐观: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有100多个严重缺水,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全国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6500万人和6000万牲畜饮水困难。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系列的数据,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之一,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节水意识,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
二、由气候状况认识节约水资源的必然性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气候时常发生异常变化,很多地区发生干旱,我国也不例外。
例如,2009年冬季至2010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干旱。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3月26日18时,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达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034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又如,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3月,中国华北、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全国有220万人、2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时事,提供具体数据,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还有很多人因缺水而生活困难,从而自觉改变自己的不良用水习惯。
三、由图片视频认识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图片、视频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有关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或视频,加强对学生的节水教育。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搜集有关农田干旱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由利用状况认识节约水资源的可行性
专家预测,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淡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在淡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左右,但利用效率不高。全国农业水资源灌溉的平均利用率约为40%,而发达国家则达70%以上。从灌溉方式来看,农民仍然习惯于“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速度有待加快。
(2)工业用水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0%至60%,发达国家则达70%至90%,中国工业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为103立方米,而美国是9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由此可见,我国工业用水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篇2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化学课程第四单元课题1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从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入手,利用学生对水有一些常识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和图片,得出水资源缺乏以及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归纳出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为过渡到下一节《水的净化》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多媒体展示、学生相互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生
我县地处偏远山区,大部分地方水资源缺乏,有的地方只能饮用民房板上储存的水,因此,学生对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有一点的了解。但是,对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缺乏认识,因此,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特别是对水污染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搜索资料、制作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有三个画面的图片,分别为:美丽的水景图、水资源浪费图、水污染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产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通过展示课程中的一些数据和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图,层层推进,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概况以及淡水资源的紧缺,从而意识到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2.利用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图以及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图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从而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
3.提出问题:
(1)除了水资源本身缺少外,还有那些原因会造成水资源更加短缺?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从自己生活周围的一些现象中去寻找,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既然淡水资源缺乏,海水资源丰富,我们为什么不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呢?让学生讨论,教师例举出常用提取淡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三)、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1)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节约用水了,请说出几种你节约用水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展示图4-6、图4-7,让学生知道农业上、工业上节约用水的一些方法。
(3) 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说出其意义。说明我国已经把水资源保护列入法律之中。
2.防止水体污染
(1)提出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守着长江无水喝的局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再出示水体污染来源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总结出水体污染的来源。
(2)再展示一些触目惊心的水污染图片,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环保意识,总结出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四)小结: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2)防止水体污染
(五)作业:
以组为团队,调查我县乌江水污染的情况以及乌江水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措施。
五、板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世界水资源的状况 2.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从生活、农业、工业三方面)
2.防止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来源:a.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
b.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a.工业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篇3
关键词:沿海地区 海水淡化 海水直接利
前言
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使本来紧张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化。滨海地区14个开放城市,有9个淡水供应不足,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特别是长江以北地区为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其中青岛、烟台、天津、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岛屿,如舟山和长岛等的进一步开发,也受到水资源短缺的限制……
面对水资源的日趋紧缺,向占水总储量96.5%的海水要水,是势在必行的。海水利用技术包括海水中提取淡水和利用海水代替淡水等技术,即通常所讲的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1.海水淡化与饮用水供应
1.1 国内外概况
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称为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在国际上是40年代研究开发的,开始以蒸馏法为主,60年代又研究开发了反渗透技术,逐步形成了以蒸馏法和反渗透法(SWRO)为主的海水淡化产业。蒸馏法以多级闪蒸(MSF)为主,另外有低温多效蒸馏(LT-MED)和低温压汽蒸馏(VC)等。
海水淡化已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中诸多岛屿等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目前世界海水淡化产量为16.4×106m3/d(2000年),虽然MSF占海水淡化量的7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SWRO占14%,呈迅速上升趋势。基于反渗透膜的进步和能量回收技术的高效,SWRO能耗已降到3kWh/m3,所以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近几年国际海水淡化招标中,RO法以投资省、成本低、占地少、投产快等优势而屡屡夺标。
我国于1958年开展电渗析(ED)海水淡化的研究,1967-1969年组织了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奠定了膜法和蒸馏法海水淡化的基础。经科技攻关,使海水淡化技术(反渗透和低温多效)取得长足的进步。1987年大港电厂从美国引进二套3000m3/d MSF海水淡化装置,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解决锅炉补给水的供应。近年来,相继建成数座500-2500 m3/d 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对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发电厂、缺水城镇和岛屿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2海水淡化技术简介
RO主要以高脱盐率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和卷式膜组件为关键部件在压力下进行淡化。RO海水淡化厂最大规模达20万m3/d,由海水提取系统、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后处理系统、能量回收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监测系统等构成,这可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反渗透中型淡化厂200-2000m3/d很适于岛屿用水的供应。日产1-20m3的小型RO器适于舰船、渔船、海上钻井平台和岛屿上的个体用户的需求。由于膜脱盐率高,通量大,以及先进的能量回收装置,单级即可高效地将海水淡化为饮用水。
多级闪蒸厂最大规模达30多万m3/d,由预处理、盐水加热、热回收和排热四单元组成。适用于大型海水淡化,解决城市用水问题。但设备动力耗电高,易腐蚀和结垢。难以适应我国国情。
现代的低温多效蒸发通常在低温段操作(700C以下),腐蚀和结垢较轻,设备寿命长,可利用廉价的铝合金传热管,可利用废热造水以降低成本,是蒸馏法中最具竞争力的。
1.3 海水淡化的经济性
经济性通常据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转化为单位脱盐水的成本来衡量。目前,最经济的SWRO的成本约为0.5$/m3淡水,若海水淡化与发电、供热和供汽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相结合,再加上淡化技术本身的发展,其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下面是国内的长岛1000m3/d SWRO示范工程的例子:
长岛1000m3/d SWRO示范工程的总投资732.6(万元),包括取水设备,预处理设备, 高压泵,反渗透装置,产品水后处理设备,中央监控设备,仪表、阀门和药剂,土建厂房、 设备运输、设计、安装和调试等。制水成本5.13(元/m3淡水),包括膜更换费,维修费,试剂费用,电费(用电5.0kWh/m3),折旧费 和劳力等。
1.4住区海水淡化的考虑
1.4.1 以城镇为基础的供水 作为城镇供水或部分城镇供水, 大、中型的海水淡化厂(每天数万至数十万吨)的淡化水经一定的后处理之后,并入原有的城镇供水系统中。如中东、北非、冲绳和美国南部等。
1.4.2 以住区为基础的供水 对无饮用水源的海岛或靠海的住区,可据实际需求情况,建造中小型海水淡化厂(每天数百至上万吨),也是可考虑的。如国内的长岛、嵊泗和长海等。
1.4.3 以个别住地为基础的供水 对远离城镇供水的个别海边住地,可直接选用小型海水淡化器(每天数吨至上百吨)来解决。
2.海水直接利用与沿海城市节水
2.1 国内外概况
用海水代替淡水的技术和过程就是常讲的海水直接利用。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烟气脱硫、大生活用水和其它杂用水等。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年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都近3千亿立方米。而我国还不足200亿立方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目前国内外都仍以直流冷却为主,且主要用于滨海火电、核电、化工和冶金等企业。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具有深海取水温度低、冷却效果好和系统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和海体污染明显等问题。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国外已有应用实例,最大的海水循环量达22 000立方米/小时,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千吨级示范工程正在进行中。
城市生活用水占城市供水的20%左右,而城市冲厕用水占城市生活用水的35%左右。香港总人口690多万,香港海水冲厕起源于50年代末,历经40年的发展,海水冲厕已形成体系,占总人口的78.5%。每天冲厕用水约为52万立方米。天津、青岛和大连等也有少部分靠海的小区采用海水冲厕。
2.2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简介
海水冷却分海水直流冷却和海水循环冷却。直流冷却是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进行一次性冷却后,即排放的过程;循环冷却是指原海水经换热设备完成一次冷却、再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的过程。
推广海水冷却,应解决海水取水、杀生、净化、防腐、防垢和防附着等问题。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蚀、防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如大亚湾核电站和天津大港电厂年用直流冷却海水分别为35亿和17亿吨。关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和相关的防腐、阻垢和防污损生物附着和防盐雾飞溅等技术基本成熟,海水冷却塔技术,国外有专门公司开发,技术也是成熟的。
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是一项综合技术,它涉及海水取水、前处理、双管路供水、地下和屋顶贮水、卫生洁具、及系统的杀生、防腐、防渗和防生物附着技术;大生活用海水与城市污水系统混合后含盐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合理利用海洋稀释自净能力将大生活用海水进行海洋处置的技术等。防腐技术和防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的重点是高含盐量污水的生化处理技术和海洋处置技术。
2.3 海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推广海水直接利用作工业冷却水,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以威海华能电厂海水冷却系统为例,系统总投资7000万元,为发电容量85×104kw的机组提供18×105m3/d的直流冷却用海水,这包括海水取水设施,预处理设施,杀菌、灭藻和防生物附着,防腐和牺牲阳极保护等。每kw的电, 冷却用海水投资不足百元.
推广应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对改善沿海缺水城市的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缓解沿海城市淡水紧缺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住区海水直接利用的考虑
2.4.1 作为住区空调的冷却用水 对水资源短缺的旁海住区,其大型中央空调可考虑选用海水作为空调冷却用水,以节约淡水。
2.4.2作为住区的冲厠用水 对新建的旁海住区,有合适条件的可考虑双管路供水系统,如香港那样,用海水冲厠,来节约淡水。
2.4.3作为住区的部分生态用水 对新建的旁海住区景观建设中,在合适的有条件的地点可考虑用海水作为景观用水;可用海水的杂用水也尽量用海水。
结语
我国水资源匮乏,又是一海洋大国,沿海城市一半以上缺水,所以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应作为解决沿海城镇和岛屿水资源不足的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在国内已有示范和部分工程实践,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的认识会进一步提高,对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将会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从堦 刘应子 张耀江,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 课题四 , 专题四
2 高从堦 谭永文 张耀江,科技部咨询项目《加快我国海水利用技术 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分课题
3. 关于“海水直接利用”的调研报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题调研组(1998年7月)
4.高仁先,沿海工业城市扩大利用海水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海水利用技术与海洋防腐技术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1996年9月,天津)
5.白荣明,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现状与展望,同4
6.赵建民,海水利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7.林斯清,张维润,海水淡化的现状与未来,工业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应用与发展研讨会文集,1999年6月,北京
8.高从堦,膜技术与相关海洋产业,海洋通报,16,(4),1997
9.王世昌,我国海水淡化发展策略探讨,同7
篇4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属地中海型气候。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人口715万,其中犹太人占79.80%,穆斯林占16.80%,城市人口占91.0%,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00美元,属于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员7万人,人均月收入1013美元,每个全职农业从业人员可养活95人。以色列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水资源国有,无论是农业(包括水产养殖业)、工业还是民用水都需缴费,农业用水大约0.28美元/m3。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每年8000万美元。以色列水产养殖以淡水养殖为主,内陆养殖产量占全部养殖产量的80%,各养殖种类产量中,鲤鱼占37%,罗非鱼占40%,平均每吨水产品产值3300美元。
二、以色列集约化水产养殖情况
以色列养殖场的共性是除水库和池塘养殖是粗放和半精养外,其余均是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其具体体现是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投饵、换水、充氧、溶氧及水温检测皆为电脑控制,根据设定程序自动完成,甚至连疫苗注射和收鱼都是机械化,水产养殖和机械及自动化控制紧密结合。无论哪种养殖模式,养殖用水一般都经过多次循环利用,而养殖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方可排出。养殖废水的处理一般需经过过滤去除固体颗粒,并进行简单的消毒,但不需生物滤膜去氨氮等复杂方法进行处理,排出废水水质由环保部门进行不定期监测、检查。由于气候和宗教限制,以色列水产养殖品种较为单一。海水养殖种类以真鲷和条纹鲈为主;淡水温水性鱼类以鲤、鲫为主,淡水热带鱼类以罗非鱼为主,淡水冷水性鱼类以虹鳟和鲟鱼为主,淡水鱼养殖还有以锦鲤为主的观赏性鱼类。
三、以色列的水产养殖推广试验站
推广试验站的人员经费及硬件建设经费来源于以色列农业部,科研经费部分来自农业部,大部分来源于与企业、养殖户及大学的合作项目。推广试验站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推广试验站每年给养殖户做3~4次讲座。以色列的养殖户一般都参加其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征集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推广试验站,推广试验站根据问题重要程度排序,如果资金到位,逐一解决。推广试验站与自动投饵等公司联系紧密。自动控制公司设计的新产品或改进产品无偿在推广试验站使用,使用后推广试验站就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形成报告,作为向养殖户推广的重要依据。四、以色列水产养殖业的几个特点
1.以色列水产养殖高度集约化,机械化程度高,水产养殖与机械和自动控制紧密结合水产养殖的各个环节,包括投饵、换水、充氧以及疫苗注射和收鱼全部机械化。以色列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科学技术发达,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所以能用机械的决不用人工。高度集约化的背后是高投入、高产出。机械化要由充足的电力做保障,以色列发达的电力供给是实施机械化的坚强后盾。以色列水产品的利润率在50%左右,也是实施高度集约化的重要保证。高度的集约化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水产养殖业可以提供很多就业岗位。
2.以色列重视环保,水产养殖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以色列人年均收入水平较高,但交通工具基本都是10万元人民币上下的小排量汽车,空气质量很好。环保意识的另一个体现是,以色列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候鸟迁徙路线,候鸟中有很多是吃鱼的水鸟,但法律规定水鸟是受保护的,所以很多鱼类养殖场露天养殖池用网罩起,以防水鸟吃鱼。因此以色列鸟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由于以色列的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归国家所有,水价较高,所以养殖用水一般都要循环利用,且养殖废水需经处理后方能排出。例如冷水鱼养殖场,河水未经处理直接可进入流水养殖池,但流出时必须经过滤处理,比起高昂的环保部门的罚款,处理水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说,以色列的水产养殖是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基本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以自动注射疫苗设备为例。该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疫苗注射效率。如果我国加强水产养殖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养殖效率。
篇5
关键词 :水资源;降水量;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东江干流由东向西穿市而过。总国土面积为11356 km2,辖惠城区(含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阳区(含大亚湾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5个县区;地域包括东江、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的部分地区。在21世纪的今日,如何更合理地开发、利用、管理好水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我市水资源的特征,结合2012年全市的水资源情况,就此做简单的分析研究。
1 水资源现状
1.1 来水分析
2012年本市年降水量1795.8mm,属平水年。全市降水总量为200.6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9%,由于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及平原交错,降水受地形影响,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17.2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减少了5.1%。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共29.44亿m3,与2011年地下水资源量比较,增加了6.7亿m3,约29.5%。总水资源量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量而得。全市2012年水资源总量为117.38亿m3,比上年增加38.5%,比多年平均减少5.0%。
1.2 蓄水动态
全市大型水库有3座,中型水库有22座,2012年末蓄水总量为7.43亿m3,比2011年的6.83亿m3增加0.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4.99亿m3,比2011年增加0.76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44亿m3,比2011年减少0.16亿m3。
1.3 用水统计分析
2012年全市供水量比上年略为减少,总供水量21.75亿m3。总供水量中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97.5%,地下供水量占总供水量2.5%,蓄水工程供水量较大。
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1.75亿立方米,用水组成:农业用水12.1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77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57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1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17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总用水量减少0.0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增加0.14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0.3亿立方米。
2012年全市总用水消耗量为7.72亿m3,其中,农业占69.2%,工业占12.2%,居民生活占12.5%,城镇公共占5.2%,生态环境占0.9%,全市综合耗水率为35.5%。
1.4 水环境概况
根据2012年全市入河排污口调查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2012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97亿吨。从废污水排放组成以工业废水排放量最大,达4.83亿吨,占总量的69.3%;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3亿吨,占20.5%。
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表明,本市河流的评价河段总河长556km,其中水质为Ⅱ~Ⅲ类河长436km,占78.4%;水质为Ⅳ类河长35km,占6.3%;水质为劣Ⅴ类河长85km,占15.3%。 监测河流中东江干流、增江、西枝江平山以上河段水质较好,为Ⅱ~Ⅲ类;淡水河、坪山河、西枝江紫溪口以下河段水质污染严重,水质为劣Ⅴ类。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市为高温多雨地区,雨量丰沛,但由于在地区上以及年内、年际分配的不均匀,洪旱灾害时有发生。如2004年9月22日到12月31日全市101天基本无雨,全市三分之二小溪断流,64宗小型水库、309宗塘坝干涸见底,17.3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我市地表水资源已受污染,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东江、西枝江大部分河段水质良好,达二类标准,但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如西枝江支流淡水河水质超标,属劣五类。
我市至今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42座,总库容26亿m3,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为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部分,解决水资源缺乏地区的供需矛盾和抵御自然灾害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目前水利工程调节性能尚不够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尚不充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惠州市水资源利用前景比较乐观,大批水利工程即将投资兴建,如惠阳市西枝江引水工程建成投产;惠州大堤、博罗大堤等已兴建,这些工程将有助于缓解惠州市目前受灾害的情况。枯水期东江流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保证了博罗站流量达到320 m3/s,缓解了下游紧张的供水局面,也极大地改善了水质状况。水污染的状况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如一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已停业整顿,淡水河污染整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4 结束语
惠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随着惠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和城市生活用水量还将猛增,如何从社会、经济和技术方面综合研究确定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战略方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应对水质型危机,还有赖于水利、环保工作者和全市人民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水法
一、水资源保护的含义
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二、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
2.1、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2、我国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四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然而水资源才占全国的9%。从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水量有多余,北方耕地多而水量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改变水量的空间分布,使水资源合理地被利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2.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受季风影响,在年内年际之间有很大变化,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了欧美等国家。
篇7
关键词:问题;探究;选题
一、设定活动主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它也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无数的河流湖泊为人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水产和各类用水的便利,也为人们提供游泳、划船、垂钓、观光的良好去处。可以说,水施与人类无限的恩惠,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水孕育了生命,它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往往和人类辉煌的文明息息相关。大运河、淮河、盐河、苏北灌溉总渠,“四河穿城”的淮安就是一块浮在水上的热土。千年大运河由南至北长流不息,流淌着的盐和大米富庶了临河而居的淮安人,也砺造出当地亦柔亦刚融会南北的独特民风。明清时代的清江浦两岸帆、店繁立,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是全国的名商巨贾。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的途经和巡视,更使得淮安声名远扬,繁华一时。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但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水储量很少,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相当于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也不力,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
结合人类共同面临的水污染问题和我市独特的淮水文化,我们决定把淮安的“水情”做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
(注:本节选题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型中的起步课,选好题、分好组、并初略做好调查表就为活动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确立三维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 让学生在了解淮安市区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同时,加深对淮安家乡的了解。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
3、在能力目标上:能对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计算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统计能力。
三、活动主要方式:
观察、小组合做、问卷调查、研讨、交流等。
四、课堂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1、由中央台视频“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淮安“作为话题导入,谈谈淮安的水资源情况。
2、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谈心得体会。
3、生成活动主题:研究淮安的节水概况。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吗?
学生:知道。
教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学生:意大利威尼斯。
教师:嗯,同学们知识面很广。我要说它在中国呢?
学生:苏州。
教师:(老师摇头)我要说它就在我们脚下呢。
学生:啊?(不相信)
教师:其实我们生活的城市淮安,它的本意“淮水安澜”,就是希望淮河的水安安静静、波澜不兴的意思。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淮安》。
学生:(看完)好精彩!
教师:是的。淮安境内有很多著名的大河大湖。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就从这里流过,它是淮安的母亲河,滋养了淮安这片大地,给它带来了繁华富庶,也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淮安鼎盛时期,曾与运河沿岸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
学生(很自豪)
教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个淮安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美好,都希望咱们的淮水更加安澜。那么,我们淮安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如何?我们淮安人对于我们的淮水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好,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本次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的主题——《淮水安澜话淮水》。
(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明确要求
1、关家乡淮安的水资源状况,你想知道什么呢?把你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来作答,老师指点区分成“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做”几类问题。指导学生要选择感兴趣、可操作、有价值的问题来研究。
3、小组讨论,再归纳出一至二个小组内认为符合研究原则的问题。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运河之都——淮安》。围绕淮安市水资源这一主题,想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学生:略
教师:嗯,同学们想到的问题真是各不相同啊。请你们把提出的问题写在卡片上。大家都选择了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满足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可是这些问题是否都适合研究呢?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的问题。选题注意感兴趣、有价值,还要容易操作。(板书)
学生:讨论并在黑板上张贴问题
(教师深入学生中,给出相应参考,指导学生问题的表述等,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亮点。)
(三)归纳筛选,自主选题,重新分组
教师:将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分个类 (并板书)(分成7-8类)每个类别依次标上序号,再设一个其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类别,重新分组。
学生:活动略。
篇8
关键词:水资源,用水现状,节水
1、引言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2、概况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西走廊,东临锦州;西靠河北省山海关;南临渤海湾;北与朝阳。,面积10164km2。
葫芦岛市地处低山丘陵区,总的地貌格局为自西而东为松岭山脉东南翼的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平原和滨海平原,由剥蚀的丘陵山地与堆积谷地的相间分布逐渐过渡为堆积平原直至滨海平原滩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葫芦岛市地处华北地层区,地层及岩性为低山丘陵区出露地层以晚期地层居多,变质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碳酸盐岩类呈条带状分布,砂岩、页岩覆盖于各构造盆地。出露我市的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侏罗系、寒武系、奥陶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葫芦岛市属暖湿带半湿润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天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短暂、冬季寒冷期长。冬季受西伯利亚及蒙古高压干冷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风和西北风,气温低,降水量少;夏季多受来自低纬度热带季风环流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降雨量多,多南风和西南风;秋季主导风向以偏北风占优势;春季各地多偏南大风。年平均风速在2~3m/s,一年中春季风速最大,秋季风速次之,冬夏风速比较小。
葫芦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多为:低山丘陵区,为裂隙水的赋存空间;碳酸盐岩类区,分布有岩溶裂隙水;山麓坡角、沟谷两侧呈条带状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孔隙水的分布空间。山丘区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平原区的孔隙水的补给来源除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农田灌溉入渗及山前侧向补给量等。
山丘区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径流条件良好。山丘区主要以河川基流的形式排泄,尚有部分地下水开采及河谷平原的潜水蒸发,山区与平原交界地带的山前侧向流出等。平原区地下水径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潜水蒸发以及沿河地带的河道排泄及沿海地带的侧向流出等。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在1~8m,含水层厚度3~16m,岩性组成多为亚粘土及粘质沙土、砂砾组成。
3、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
按照《辽宁省水资源》把1956~2000年平均年径流量作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根据以上方法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8.02亿m3,折合径流深为177.3mm。全市20%、50%、75%、95%频率径流量分别为26.70亿m3、13.80亿m3、7.96亿m3、4.45亿m3。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77.3mm,其地区分布不均匀程度比降水大。
全市平原淡水区(矿化度≤2g/l)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56 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7亿m3。全市平原区流域分区及行政分区地下水分项补给量、地下水总补给量及地下水资源量。
全市山丘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49亿m3,地下水资源模数为4.8万m3/km2。其中河川基流量为4.21亿m3,山前侧向流出量为0.17亿m3,潜水蒸发量为0.11亿m3。。
全市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78亿m3。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1亿m3。全市1956~2000年45年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8.02亿m3,降水入渗补给量5.70亿m3,河川基流量4.16亿m3,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56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62亿m3
4、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葫芦岛2007年的各项用水数据调查,2007年葫芦岛市实际用水总量为49733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23219万m3,占用水总量的46.7%;工业用水量为9459万m3,占用水总量的19.0%;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2801万m3,占用水总量的5.6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2231万m3,占用水总量的4.49%;林牧渔畜用水量为7682万m3,占用水总量的15.4%;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为4179万m3,占用水总量的8.40%;生态和环境用水量为163万m3,占用水总量的0.33%由此可见,农业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户,几乎占总用水量的一半,其次为工业用水和林牧渔畜用水,合计约占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全市用水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其次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用水,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占不到20%。详见表。
2007年葫芦岛市实际用水量表
单位:万m3
篇9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两
简
称
的
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五
个
自
治
区
I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简
称
难
写
省
上海
沪
上海
简
称
难
写
省
江西省
赣
南昌
重庆
渝
重庆
福建省
闽
福州
河北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南
豫
郑州
海南省
琼
海口
湖北
鄂
武汉
安徽省
皖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5)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也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
“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
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2)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3、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
C珠江、D黑龙江、
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
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
D湖口
识图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
D桃花峪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山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汉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渤海
(青海)巴颜喀拉山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湟水、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内河航运第一,有“黄金水道”之称,沿江四大港口:上海(全国最大港口)、南京、武汉(中游)、重庆(上游)。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
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
第四节
我国的自然灾害
1、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第一节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自然资源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
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代号
①
②
③
④
工业基地名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hù)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的性质及特点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
大分散、
小集中“
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少
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少
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
船
最慢
最低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篇10
关键词:水化学;主离子;地球化学模拟
唐山沿海地区主要包括乐亭县、滦南县、丰南区、唐海县的一部分区域。在区内大规模区域开发的背景下,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持续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将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对于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湿地退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对于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唐山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和趋势进行定量的研究。
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1.1 区域水文地质分区
根据成因类型,唐山市平原区划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和滨海平原两大水文地质区[1]。冲洪积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分布于平原区北部,由规模大小不等的冲洪积扇组成。滨海平原水文地质区主要为河流冲积及海湖积而形成,分布于平原区南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该区内含水层颗粒较细,一般由细砂或粉砂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咸水体的存在,在地下具有双层结构或三层结构[1]。
1.2 区域含水组的划分
唐山市第四系含水层可划分为4个含水组,即Ⅰ、Ⅱ、Ⅲ、Ⅳ含水组,分别相当于Q4、Q3、Q2和Q1的地层[2]。按水文地质条件和目前开采现状,将这4个含水组概化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表1)。区内主要开采层集中分布在第Ⅱ含水组和第Ⅲ含水组,大部分开采井深度为200~300 m,利用深层淡水。
1.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唐山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入渗和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浅层淡水,主要消耗于人工开采及蒸发和以越流的方式补给深层地下水;浅层咸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及越流补给深层地下水。2009年区内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显示,唐山市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12 m,总体分布规律为北部水位埋深较大,南部水位埋深较小,地下水自南向北流动。
[JP+3]深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地下水侧向径流及上覆含水层的越流补给,主要消耗于人工开采[1]。2009年区内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显示,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0~70 m,总体分布规律为北部水位埋深较小,南部地下水集中开采水位埋深较大,并形成了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 研究区水化学特征
2.1 浅层地下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
唐山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规律性,自北向南总体变化为HCO3-CaHCO3-Ca·MgHCO3·SO4-Na·Mg·CaCl·HCO3-NaCl-Na,见图1。矿化度由山前平原<0.5 g/L到滨海平原>5 g/L,滨海一带>10 g/L,最高达30 g/L左右。
2.2 深层地下水化学平面分布特征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带规律明显,山前平原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循环交换强烈,矿化度一般<0.5 g/L;至滨海平原颗粒变细,径流条件变差,矿化度<1 g/L。区内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自北向南总体变化趋势为:HCO3-Ca·MgHCO3-Na·CaHCO3-Ca·Na HC3-Na,见图1。
2.3 浅层地下水水质动态特征
根据多年地下水化学资料分析,唐山沿海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总硬度和主要离子成分变化十分剧烈,升降互现,其中总体趋势为浅层地下水的咸化。以区内柏15孔为代表,见图2。其矿化度由1981年的3 105 mg/L增长到1997年的7 634.8 mg/L,但矿化度并不是单一的直线上升,而是在起伏中呈现上升的趋势。阴离子以氯离子上升为主,阳离子则以钾、钠离子上升为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