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淡水资源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志丹县地处陕西西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部和安塞县相连,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接壤,东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与甘肃省合水、华池交界,南北长约91 km,东西宽约61 km,总国土面积3781 km2。
志丹县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雨量不均,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暴雨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志丹县共有11个乡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15.25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7万人,农村人口7.8847万人,耕地面积72.2万亩。
近年来,志丹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8.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6元。志丹县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境内各大石油企业年产原油400万吨以上,连续六年跻身“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行列。
2.水资源概况
县境内分布有洛河、周河、杏子河三条较大河流,分属北洛河、延河两大水系,由西北流向东南,以北洛河、周河、杏河三条河流为主干,大小支流、冲沟极为发育,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构成树枝状水系。
志丹县水资源较为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9.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57 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3%左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003万m3,其中地表水量14703万m3,地下水资源量6027万m3,地表与地下水的重复量为5727万m3。
北洛河干流全部是Ⅳ类和Ⅴ类水质河段,全年平均Ⅳ和Ⅴ类水质河段分别占48%和52%。
周河全年丰水期全部是Ⅳ类水质河段,枯水期全部是Ⅴ类水质河段。主要污染物为石油和挥发酚等,石油超标严重,超标5-10倍,挥发酚超标1.4倍。
杏子河全年丰水期全部是Ⅲ类和Ⅳ类水质,分别占21%和79%。枯水期Ⅲ类和Ⅳ类水质占7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22%。劣Ⅴ类水质河段分布在志丹县张渠乡至杏河镇区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超标25倍。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志丹县供水工程以地下水工程为主。
全县地表水供水工程无大、中型水库,仅有石沟、崾子川和孙家沟3座小型水库和一些骨干型淤地坝蓄水工程、沿河川道的一些引水和提水工程。水库均位于洛河流域,总库容569万m3,兴利库容317万m3。目前已淤积库容412万m3,淤损率达72.4%,受管理与资金的限制,水库利用效率非常低,水库的蓄水兴利效益,已大幅度丧失,2010年现状年蓄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为零。近年来县城境内淤地坝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成骨干坝、中型坝32处,主要以拦淤为目的,基本无固定供水设施,非固定性供水约50万m3;全县有引水工程69处,提水工程32处。
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水井4406眼,其中浅层地下水(潜水)水井4246眼,深层地下水(承压水)水井160眼,其中配套1019眼,另有土井3387眼,主要为农村引用水源井。其中浅层地下水井中配套机井859眼,主要为农灌机井180眼,生活饮用水水源井194眼,企业自备水源井485眼,深层地下水水井中配套机电井160眼,其中企业自备井57眼,生活饮用水水源103眼。
2010年全县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2264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34万m3,地下水供水2228万m3,分别占总供水量1.5%、98.4%;其他水源供水量2万m3,占总供水量的0.1%。
志丹县2010年总用水量2264万m3,其中生活用水量350万m3,占总用水量15.5%;生产用水1914万m3,占总用水量的84.5%。
2006~2010年,全县总用水量由1786万m3增加到2264万m3,呈逐年上升趋势,5年累计增加478万m3,平均每年增加95.6万m3,平均年增长达5%左右,用水需求增长快。主要是城镇生活和第二产业用水量增长速度较快。
4.现状供需分析
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上,以现状社会及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工业规模和布局、城市化水平、人口结构等指标,使实际供水量能满足用水部门的基本需求,并考虑农业的不同保证率需水量,推求现状年2010年50%代表年需水量为3850万m3,75%和95%代表年为3970万m3。
在保持现状供水结构和布局,考虑充分发挥工程供水能力并扣除地下水超采等不可利用水情况下估算现状年50%代表年可供水量2610万m3,75%代表年为2530万m3,95%代表年为2460万m3。
从现状供需分析来看,志丹县缺水较为严重。50%代表年全县总缺水量1240万,75%代表年缺水1440万,95%代表年缺水1510万。无论是平水年还是中等干旱年份、严重干旱年份, 在现状供水能力情况下,志丹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工业及部分城乡生活都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5.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
5.1资源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
志丹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79.4mm,为半干旱地区。全县水资源总量1.5003亿m3,人均水资源量980 m3,相当于全国人均资源量的近一半,亩均占有量265 m3,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8.9%,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域内河流径流量随季节变化大,且输水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严重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5.2水环境问题严重,亟待解决
由于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导致出现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根据现状河流水质监测结果,周河干流全年平均为Ⅴ类水质,北洛河干流全部是Ⅳ类和Ⅴ类水质,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河流出现断流现象,周河在1984年、1988年、2000年发生了三次断流,其中最长断流河段长2km。
全县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据长庆采油厂近年的打井资料可知,油区地下水位以每年4m的速度下降,尤其是高密度井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周河县城以下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致使多处百姓自用生活水井干涸,地质环境问题逐渐生成和显现。
5.3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
志丹县地表水源工程少,设施陈旧,开发利用效率很低,致使供水严重不足,2010年地表水供水量仅占总供水量的1.5%;主要依赖地下水源供水,地下水供水量已占总供水量的98.4%,配套机井比例少,地表、地下水开发利用比例失衡;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部门对供水源的日益依赖,有可能导致地质环境问题加剧,因此,应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完善供水设施,新建地表水供水工程及一些集雨工程。
5.4深层承压水水质较好,应做好合理开发工作
区域承压水由于埋藏深,补给条件好,其封存条件也好,不易受污染,是支撑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最可靠的水源保证,因此,在后续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加大地表水水源工程建设,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承压水。
篇2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
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64%。
3、我国降水及河川的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我国主要河流都出现过几年来水较丰和几年来水较枯现象。例如黄河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出现过连续9年(1943—1951)的丰水期;在近几十年内也曾出现过连续28年(1972—1999)的少水期,其中断流21年,而且在1991到1997年间是年年断流,总断流时间是717天,平均每年断流102.4天。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程上的这种剧烈变化,给淡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要充分利用淡水资源势必修建各种类型的水利。
4、是淡水资源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淡水资源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淡水资源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5、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2.5倍。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国家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6、对淡水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淡水资源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一方面,中国的淡水资源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面对淡水资源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淡水资源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
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资源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淡水资源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淡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淡水资源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淡水资源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政府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3、创新淡水资源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淡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淡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淡水资源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淡水资源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转让价格,推进水权有偿转让,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水资源; 利用; 污染; 生态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75-01
我国成立以来已建成各类水库8.5万座,防洪问题历来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防洪的投入,现已建成江河堤防27万多km,非工程防洪措施也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体系。我国在城镇供水水源、供水管网建设以及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保证,4亿多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我国水土保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0多万km3。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t,对维护水土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水资源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
1.频繁的洪涝灾害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温热多雨,形成雨季,且降雨集中,暴雨多,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防洪的投入,使七大江河的防洪设施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防洪工程体系已具有较大规模,防洪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威胁仍然很大。
2.水资源紧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00m3,远低于世界平均值。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与补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很不均匀,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土地、矿产及生产力的分布不相匹配,加之水污染,以及水资源利用粗放式管理,用水浪费严重,使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而且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一些地区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情况,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4.水污染严重。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还有大量的处理未达标的废水被偷排、漏排。近20多年来,污水排放大量增长,1990年至2010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年排放总量自239亿t增加到482亿t。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污染长期累积,加剧了水环境恶化。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而且直接威胁着饮用水安全和人民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的严重灾害。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以人为本。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于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建立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格局,坚持“以供定需”原则。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升级均应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并与之相适应。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保障生态用水,保护湿地,改善水环境。
3.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将社会需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限度内。
4.注重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防治。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和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和修复水环境,使部分已经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质量得到改善。
5.依法治水,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运用水权、水价、水市场等市场机制对水资源进行调节。按照流域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家、流域、省、市、县五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对城市与乡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供水与需水、用水与排水、保护与治污、防洪与排涝等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应当认识到,尽管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及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在全社会长期艰苦的努力下,按照科学发展观,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我国水资源是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6.将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减少1/4,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十分尖锐。解决我国21世纪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关键在水资源。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要达到56%,工业产值比现在增加60倍左右,其关键是淡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如果淡水资源供给出了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将会引发社会问题。总书记指出:“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因此,建议把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将淡水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及宏观调控的重点。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人口控制方案、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经济结构重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都要以淡水资源的安全供给与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前提和重要目标。将水的供求以及开发利用优先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计划和规划。
7.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的原则。今后我国农业用水不可能有大的增长,解决我国农业当前干旱缺水和今后发展用水的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是今后新增用水的大头,也是污染水体的主要源头,是21世纪淡水资源问题的难点。工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降到现在的1/20。不仅农业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工业、乡镇企业及城乡用水也要大力普及节水。要抓紧对现有工业、乡镇企业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改造和调整工作。严格控制在缺水地区兴办耗水工业。
篇4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技术策略可持续利用
0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多,相应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和非点源污染控制不够得力,使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两大问题: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愈益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1~3].。
在本世纪60、70年代曾发生过石油和能源危机,这种危机愈演愈烈,并最终引发了一些局部战争。通过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危机。同样地,淡水资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了人们的生存,这也同样孕育着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的威胁[2~3].。
在1998年8月份召开的"水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代表们警告说"如果不尽快行动起来,下个世纪可能因水而引起战争[4]."。在他的重点发言中说"水是生命的源泉,但也常常是冲突的起源"。联合国确定了70处与水有关的冲突地区,从近东到西非,从拉丁美洲的干旱地带到印度次大陆;主要的闪燃点包括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执;埃塞俄比亚与埃及对尼罗河的争执;印度与孟加拉国对恒河的争执;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对幼发拉底斯河的争执等。
篇5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环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世界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同时,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淡水资源短缺是个全球水危机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各界的重视。水乃生命之源,安全的淡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水,有水地球上的万物才得以生存、生长。据统计地球表面2/3被水覆盖,其中咸水占97.47%淡水仅占2.53%。冰川、积雪的淡水难以利用却占淡水总量的87%,而可利用的淡水少之又少主要是分布于地球深部的淡地下水和河流、湖泊、大气水,这些淡水仅占0.26%且最活跃更新最快。如果说缺少石油和其他燃料,我们可以用其他能源来替代,那么,如果没有洁净的淡水,没有干净的可饮用水,我们的未来将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地球上有10多亿人根本喝不上干净的水。大约24亿人得不到足够的可饮用水,每年大约还有34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有关专业人士预言: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生态危机将是淡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在自然原因中水资源全球分布的及不均匀,气候变暖改变区域降水的蒸发格局造成了大气环流失衡,使区域性降水造成了分布不均衡。其次,雨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更不均匀。
两个原因当中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水资源需求总量正在急剧上升的现象这是不可非议的,相反人类人为造成水污染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今水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清洁、充足的水是极其宝贵的。没有清洁、充足的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我们却把清澈、干净的水源作为废物倾倒场,每年向湖泊、河流和海洋倾倒数十亿吨的化学品、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液体泄漏也给海洋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当的淡水利用也给水资源带来了无形的浪费。在农用方面,农作物的大面积灌溉使淡水造成了大量的流失,这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水,另一方面却在继续忽视水的重要性。这不是我们今天人类应该做的,相反我们需要保护和恢复我们的水质。
当今中国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现在已有13亿多人口,人均占有量仅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这样算来,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中度缺水国家的行列。 中国淡水资源不仅不丰富,而且分布十分不均衡,最为缺水的地区主要在北方。据统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却占了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资源量仅占了19%。水资源最为紧缺的黄、淮、海河流域本身,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7%。目前,中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10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线。
一是客观上的原因,像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些问题,是中国的自然、地理、气象等多方面客观条件造成的,可以说这是“天之禀赋”。这些问题,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看,解决起来,能力还非常有限,只能是熟悉它、适应它,在此基础上适当改造它。
二是主观上的原因,像水的浪费和水的污染,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中,较为普遍、也最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观以及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些政府官员,把经济的发展,错误地理解为是单一的GDP的发展;把GDP的增长,看作是自己官职升迁的捷径。有了这样一个观念,他们发展经济就会产生短期行为,用他们习以为常的粗放的方式取得眼前的业绩,在资源的利用上大手大脚,甚至为了取得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污染环境为代价,将成千上万吨有害物质排泄到江河湖海。
三是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口也增加了许多,在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有大量增加、而水资源总量大体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节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使它们相适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
四是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单一的、依靠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主体,绝大多数还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水价等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手段没有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没有节约保护的内在动力,公众没有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来,使得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了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全国民众都应该做到: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 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 枯竭。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保护生命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 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 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亿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 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 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整个水量的0.003%左右。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篇6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河北省是淡水资源短缺的省份,每年约缺水80亿m3,近年来,衡水市广泛开采利用浅层淡水和深层淡水,由于开采不合理,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产生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了影响。淡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衡水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为了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咸水资源开发作为新水源应该也必须得到重视。
1 衡水市咸水分布及利用情况
在衡水市,咸水分布比较广泛,除安平县与饶阳县北部全淡区以外,其他地区均有咸水分布,其咸水底界埋藏深度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加深,由西北的安平、饶阳一带至故城县武官镇附近。其咸水底界的埋藏深度由13m逐渐增至219m左右。本区咸水资源丰富,但目前开采只限于浅层咸水资源。本着“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环境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浅层咸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对咸水的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分区,即滹沱河冲洪积区、该区为滏阳河冲湖积区、漳卫河冲湖积区。
近些年来,咸水在农业上已得到开发利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补充淡水资源的不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咸水作为一种资源应该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2 衡水市咸水资源评价
2.1 浅层咸水天然资源
天然资源是在天然条件下,通过大气降水入渗、河道渗漏进入含水层中的水量。本区浅层咸水的天然资源主要为降水入渗和河道渗漏,其他各项可忽略。
经计算,衡水市有咸水区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合计为80234.53×104m3/a,其中浅层淡水(
2.2 开采资源
开采浅层水将水位控制在合理埋深(一般为4m)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夺取地下水蒸发量,使之成为可利用资源,考虑变幅带内蓄变量的均衡因素,开采资源量计算公式为:
Q开采= Q补- Q消
式中:Q开采―地下水开采资源(m3/a)
Q补―地下水补给资源(m3/a)
Q消―难以夺取的地下水消耗资源(主要指越流量)
经计算,衡水市有咸水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为41598.66×104m3/a,其中浅层淡水(
3 咸水开发利用前景及开发利用意义
3.1 咸水开发利用前景
目前,咸淡水混浇应用面积约230万亩,主要分布在阜城、景县、武邑、武强一带,桃城区、故城、冀州也有零星分布。衡水市农用地面积1042.83万亩,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推广利用。冷却用水: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也可以利用咸水,经过简单的预处理(如去除腐蚀、有害离子等)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之后,可直接用于冷却高温设备,并可以循环利用。原料制造用水:高矿化度咸水中氯离子、钠离子含量相当高,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手段来提取咸水中的氯、钠元素,制成工业原料,用于化学工业;在富含硫酸根离子的咸水里可以提取硫元素作为化工生产原料。另外咸水也可以用于城镇的环卫事业、咸水淡化作为饮用水、咸水浅层地温能利用等诸多方面。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3.2 合理开发利用咸水的意义
(1)增加水资源量,增强调蓄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咸水,一方面可以增加工农业及生活的用水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咸水水位,腾出库容,增强调蓄能力,加大接纳地表淡水和降水入渗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地下水的蒸发量,改善生态环境,相应地也减少深层淡水的开采,减轻地质灾害的发展。
(2)改善生态环境: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衡水市地下咸水开采量很小,咸水埋藏浅,经蒸发,咸水浓缩,矿化度增高,土壤积盐,其盐碱程度加重。80年代以后,地下咸水开采量逐渐增大,咸水水位不断下降,减少或避免了咸水的蒸发,而且土壤中含盐量通过降水和田间水淋滤不断降低,改造了大片盐碱地,盐化程度变轻。
(3)减轻对淡水资源水质的威胁:浅层咸水水位不再高于浅层淡水水位,避免了浅层咸水入侵浅层淡水,从而保护了浅、深层淡水资源的水质。
(4)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咸水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深层淡水的供需矛盾。
4 结论
衡水市有咸水区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为41598.66×104m3/a,其中浅层淡水(
参考文献:
[1]衡水市地下咸水资源初步调查评价报告.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2013.
篇7
海底淡水资源丰富
海洋中的淡水主要有极地冰山、“海底喷泉”、“化石淡水”等形态。在陆地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海底淡水”无疑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目前,科学家已在海底发现了多处淡水资源,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的淡水,那里的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土地。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的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每秒大约能喷出约4立方米的淡水。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人称“玉带泉”。这些就是“海底喷泉”,其离岸不远,海底含水构造与陆地含水构造相连,喷出的淡水由陆地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所以水头压力很大,形成“海底喷泉”。专家分析,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一些大河河口处,由第四纪晚更新世的下切古河道充填的沙砾层是与陆地连通的含水层,往往在活动断层穿过的地方形成淡水露头。像这样的“海底喷泉”在美国发现了200多处,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近海也发现了几十处。
此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的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也表明,全球大洋底部淡水资源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除了上述列举“海底淡水”的例子,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巴林附近的波斯湾,包括智利、夏威夷、关岛、美国萨摩亚群岛和澳大利亚在内的环太平洋多个地区,以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希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利比亚岸外的地中海等海域均发现淡水资源。
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第四大河流珠江河口,其海底淡水资源的储量在12亿~16 亿立方米,天然补给量每年可达40 万立方米。此外,我国还发现了大连湾“海中龙眼”泉、大黑石海底淡水泉、小拉树房淡水泉、粤东韩江河口南澳岛澳前湾海滩上的“宋皇井”、汕头南澳县深澳镇的“海泉群”、汕尾龟龄岛淡水泉、珠江口横琴岛海漫滩上的甘甜淡水、北海潮间带淡水泉等。
淡水成因没有统一答案
那么,海底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有关专家认为,在很久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现在的一些海底原来可能是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经海陆变迁后,其中的水分可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根据麦克拉伦的“冰川控制说”,现今的大陆架是在第四纪冰期的低海平面时期大陆边缘陆地受侵蚀和堆积的产物。陆地水系通过地下含水层向大陆架海域或陆缘盆地边缘延伸,使地表淡水直接成为海底淡水的补给源,此即原生海底淡水。在地质历史中,海平面多次升降,造就多期规模巨大的埋藏古河道系统,形成多层原生海底淡水层。另一方面,海底含水层中的原积咸水在自然条件下,经地下水质点的弥散作用和对流作用可自发淡化成淡水,成为海底淡水的次生源。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不少解释“为什么咸涩的海洋中却蕴藏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的相关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淡水来自陆地。海洋中每年有33万立方公里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蓄水层,如果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而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的放气带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大量的氧气与氢气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沉降理论则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于是形成了地下水。
不过,截至目前,关于海洋中的淡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
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我国曾在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虽然水中氯离子含量偏高,每升水含有400~600毫克,口感有点涩,但水质非常接近饮用水标准,堪称“真正自然的矿泉水”。此举开创了我国海底探水的先河。
整个舟山群岛的缺水量达1.6亿立方米,周边404个岛屿用水主要依靠小水库、海水淡化、从大陆运水,其中海水淡化提供的水源占了大部分。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很高,每吨水约需要4元人民币。早有专家指出,如果缺水城市全部调水,将带来水资源的根本枯竭。此外,只要引水量超过河流量的40%,势必引起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因此,我国在浙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打出第一口海底淡水井,也为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紧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篇8
凝视一张张令人为之动容的图片,我沉默了,这样的严重!如此的干涸!我羞愧了,曾几何时,我也如大多数人一样肆无忌惮的浪费着宝贵的水!我行动了,用我笔呼唤国人沉醉的“惜水观”!
既然干旱如此之多,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甚至出现在水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如受灾省份云南),为什么还不能如“当头一棒”,醍醐灌顶,惊醒国人沉醉的“惜水观”呢?
我想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从水资源状况来说:大多数人片面的认为,于动态水,有两条世界级江河以及众多湖泊;于静态水,有绵延千里喜马拉雅山的我国(甚至有人曾提出过炸喜马拉雅山借西南季风挟水汽济西北干旱的大胆想法)。水资源总量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自古以来,很少有历史文化名人倡导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致使长期以来,国人没能关注水资源匿泛问题,从而没能形成一种节约用水的民族意识。
最后,对科技进步抱有过高的期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许多北方人也能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水从南边送来,不必担心缺水,也逐渐抛弃了在过往缺水日子里初露的忧患意识,变得“挥霍”起来。加上“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人慢慢滋长了“茫茫海洋广阔无边,既然能淡化,还愁没水用吗?”这种心理。
……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是很大,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胆识,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并不像大多数人理解的那样!13亿多人口这个除数可以使任何储量丰富的资源变得匮乏,变得捉襟露肘!
意识观念十分重要,一个积极的民族意识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节约用水,乃至对各种资源的节约,都关乎一个国家的生存大计。“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句话。它需要实际行动去践行,需要政府、媒体千方百计的宣传倡导,使之根深蒂固于每个国民的心里。
篇9
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水球,甚至对“地球”为什么不叫水球产生了质疑,可不是嘛,跨过几座城市,出现在眼前的是海;从太空回首,映入眼帘的又是地球那年轻的蓝。连“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句话也果然是名不虚传。“地球上的水资源如此丰富,可以够一个地球的人喝一辈子的了,为什么现在用水却这么紧张?”记得这是我小时候最常问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小孩子心中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现在看来并不难,只要有一个人代表世界的人说“我们喜欢喝咸水”,那么水资源的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但谁能够这么做?淡水资源是人类及大多数生物的依赖,而世界的淡水资源储量却是少之又少--地球表面有75%被海水覆盖,但海水却不能够被人直接饮用或用于灌溉。至于人类的生命源淡水,除去冰川及以特殊的储存方式的外,它的总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人类的生命活动及其他淡水生物的生命,只能依靠这唯有的“1%”,聪明的人不难体会到水资源的危机,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又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几?浪费水的现象仍随处可见--滴水的龙头,被工业污水污染的河流,有几个人会制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人们都知道水资源的缺乏给人类造成了多少损伤;人们都可以感受到水资源危机的来临;人们都能想象得到没有淡水时的惨况;人们都可以理解为什么说“不要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的眼泪”,但是不让泪变成水,只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事吗?
让我们从电视上看一看云南灾区的状况吧:那里的人是多么得想喝到一滴纯净的水--浑浊的河水是一家子人及牲畜的“救命水”,这是多么的可怕!但这却有可能成为地球人最终后果的写照,不同的是,那时我们唯一能喝得到的“纯净的水”只有“泪水”,那时候除了悔恨,我们还能做什么……
篇10
我国目前面临着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生态危机的问题,也是世界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3。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同样,世界的近几年来,不少地方连连发生水荒,使淡水资源的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现在还不提倡和有效的实施节约用水,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市居民家庭用水量
调查家庭总数为91家,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注:有4份答卷未写明用水量)
家庭月收入</B><B>内容500~1000元1000~2000元2000~4000元
家庭总数为24(户)49(户)18(户)
三、目前市居民是否具有节水意识
1.对本校13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
(1)就是否知道你家每月用水量的问题,只有10.5%的人知道,其中有写每月用水量为1吨的。
(2)就是否清楚当前北京市水价的问题,有26%的人知道,其余大部分持不能肯定的态度。
(3)关于是否可以重复使用水的问题,有15%的人回答是可以的。
(4)关于目前节水是否有必要,有96.7%的青少年认为有必要。
(5)就将如何处理正在滴水的水管问题,有95.7%的人认为应马上拧紧。
(6)整个问卷统计下来,具有节水意识的人占2.26%。
2.对92名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
(1)就是否知道目前市水价问题,有66.3%的家长知道。
(2)有33.7%的人认为北京市水资源很紧缺,有63%的人认为比较紧缺,也有3.3%的人认为丰富。
(3)当水价提高到平均每月为30元左右时,有70.7%的人认为自己可以节约用水,当水价提高到40元至70元时,有17.4%的人认为自己可节约用水。有1.09%的人水价需要提高到100元以上。
(4)有58%的人认为加强宣传节约用水就可人人增强节水意识,也有5%的人在问卷上注明节水意识的有无与水价无关。
通过调查表明,我们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很差,他们知道节约用水,但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这一点。多数人并不关心中国以及世界目前的淡水资源问题,认为只要多加宣传节约用水,就可实现。但毕竟人的自觉性还是比较差的,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发生水危机的时刻,认为淡水是随处可见的资源。他们并不知道,淡水在某些极为缺乏的国家里已成为了商品。以前,我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加强大力宣传这种手段,广告画也贴了不少,但作用并不是显著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和强制的手段来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这样,节水才不是一句空话。
只要在用水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就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用水量。因此,节水意识是节水的重要环节、先决条件。
据家庭一月平均用水量的资料表明,一个家庭的家庭收入与其用水量是比较相应地,也与有无不同程度上的节水意识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当家庭收入低时,用水量也会相应地减少,以致不使水费占家庭消费的比例较大。相反,家庭收入较高时,用水量也会上升。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收入与用水量的多少是有联系的。
四、培养节水意识的措施
(1)大范围的实行在标准用水量范围内的普通水价,超出则加倍甚至更高的收费。这种方式可以有区域性,但方式要全国推广。
(2)不仅仅以贴广告画作为宣传节水的手段,也可通过电视或在重要的场合内提出来,要使人们觉得节水也是一种义务。
(3)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居民用水的方式也可改成投币式或读卡式。将水表换成带有感光仪器的投币孔,投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硬币后,水管里会自动流出相应的用水量。这种硬币需要人们自己购买。也可将水表换成读卡机,读人磁卡内的信息后,才会流水直至磁卡上的水用完。
- 上一篇: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看法
- 下一篇:智慧城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