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一般我们将与人类社会用水有密切联系而且能够不断进行更新的淡水统称为水资源,这其中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在这众多水资源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它更新的周期也是最大的,因而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中的首要任务。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地下水资源具备两种特性,一个可再生性,另一个是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千四百多年,因而对其在参与现代水循环中的补给速度就比较小,而且地下水的大部分储存资源都不能进行到现代水的循环之中,所以这部分水资源就是地下水中的不可再生部分,所以我们在对地下水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在含水系统中,地下水资源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水力的联系,而且对于地下水资源本身来讲就具备着系统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整个含水系统中,地下水的任何一部分水资源的加入或是排出,所造成的影响都会涉及到整个含水系统,这也正是地下水资源系统性的体现。
1 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二十年内,我国的地下水的平均开采量都是逐年增长的,与此同时,我国百分之九十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了污染,这其中包括有毒物质的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状况由而向面的进行扩展,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高达近百亿。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对我国的一百一十八个大中型城市进行了地下水的监测,从检测的结果来看,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城市就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四,而污染较轻的城市占据了百分之三十三,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地下水的三氮污染最为严重。在农村中,有近三点六亿的人已经喝不到健康的、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了。另外从我国的地质环境公报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三十一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也存在些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由此可见,地下水污染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推进,众多环境问题纷纷涌现出来。森林的无休止砍伐,大气污染程度的加剧,使得沙漠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逐渐上升为国家的政治问题。其中水污染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成为当下社会最热点的话题。
由于工业用水量之大,排污及处理污水的系统的不完善,商家环保意识薄弱,人们用水危机意识的淡薄,导致地下洁净的水资源越来越少。随着地下水水位的不断下降,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的威胁。许多生态景观遭到破坏,例如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湖面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到鱼虾的繁殖,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驰名中外的济南泉水,山西的晋祠泉等都因水位年年下降,最终导致泉水的枯竭。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过大,周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青海的湖水水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青海主要补给的河流出现多次断层,甚至有些小河已经干涸。这一系列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都源于地下水资源供给的不足,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及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2 我国地下水资源稀缺恶化的原因
我国的建设的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许多专家学者称,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都是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如今我国工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水资源被大量的开采,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被很好的使用,导致工业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最终导致水污染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认识存在欠缺,没有把对地表水的保护灌输到对地下水的保护中来,这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之我国降水量分布不均,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当地人们对地下水的依赖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
3 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快地下水资源组织结构的建设步伐,构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心
从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建设可以分析,尚需完善的水资源组织结构在联网系统构建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往往生态灾难之后水资源流失问题才被发现。从避免水资源灾难性后果方面考虑,关于地下水的开采问题需要积极构建专业的国家地下水资源保护中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管理,合理设置地下水资源动态管理网络,在不间断动态网络监控过程中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从储量及水资源更新速度我们可对水资源的利用量进行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快地下水资源预警系统及地面预警系统的建设步伐,完善地下水资源的早期预警工作。此外,针对西部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还应采取严密的水资源监控管理制度,及时预警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问题,尽可能阻止地下水资源生态灾难等严重问题的发生。
3.2 做好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筹规划工作,平衡水资源的利用率
从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格局不难看出,南多北少的基本趋势已然决定了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我国南方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可开采量达到了1991亿立方米,这一数额占到了全国总地下淡水资源的近百分之七十,而北方地区的地下淡水资源可开采量仅仅为南方资源总量的77%,由此可见,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应当考虑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统筹关系,平衡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这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从我国淡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状况分析,这一南多北少的格局对于淡水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资源联合调度制度的实施是现阶段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举措之一。通过综合管理来尽可能降低环境对水资源的破坏,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速度,进而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过量开采是地下水资源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出于城市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基本需求,引水入市自然成为了缓解水资源压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北方地区雨季和旱季之间的划分极为明显,因此少雨季节地下水就难以得到及时补给,相应的这一时期地下水的供应就会减少,地表水的利用应当作出适当补充,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地下水的供给压力,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水环境问题。此外,在雨季之前做好库容准备对于扩大蓄水量也有积极作用,是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凯,聂志平.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保护立法的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1(7).
[2]孙燕.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环境保护现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3]苏瑞红,张军海.张家口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讨-以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
篇2
关键词:水权;地下水;立法
1 地下水资源制度建设基本原则
1.1 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原则
建立健全地下水水权制度,必须贯彻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原则。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必须坚持城市地下水与农村地下水管理相结合、水量与水质管理相结合、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相分离的原则。
1.2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健全地下水水权制度,既要保证政府调控作用,防止市场失效,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配置效率。加大政府对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要以水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水权配置的约束条件,利用流转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开发浅层水为主、采补平衡原则
对于对下水保护利用而言,要特别注意防治结合。以开发浅层水为主原则,根据地下水的补给特性,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应采取限量,调整开采层的措施。另外要采补平衡原则;盲目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采补失衡,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在立法中确立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采补平衡的原则,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开采地下水,不得超采地下水。
1.4 节约与保护并重原则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的监督管理,计划取水,厉行节约与保护用水并重,修订工业、生活、农业等用水定额;运用定额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要认真研究水的经济问题,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实现水利现代化。农业节约用水是21世纪我国灌溉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降低地下水灌溉用水定额,大力节约农业用水,不仅是农业集约经营、合理灌溉的要求,也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要求。
2 我国地下水水权制度建设的基本制度
运用上述原则,在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中应该采用地下水水权交易制度,把行政、立法与经济刺激结合起来,这样比单纯行政管理或法律强制更为有效。地下水水权制度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2.1 地下水管理制度
水法明确规定:“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务院代表国家对水资源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部门,服从国家对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的宏观管理。
2.2 地下水产权制度
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这里产权是指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权。根据地下水管理单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进行地下水水权分配。地下水是地表水的重要补充,在水权分配上也要坚持先进行地表水的水权分配,不足的部分由地下水补充的原则。将地下水资源产权(使用权)明确分配到各个用水户,一方面,用水权可以得到约束,用水户会更加珍惜这有限的水权;另一方面,会激发用水户对地下水保护的积极性。
2.3 地下水水权流转制度
水市场是通过市场交换取得水权的机制或者场所。在我国,水市场还属于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水市场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约束和规范。(1)国家应出台水市场建设指导方针。明确水市场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机构,建立健全水市场运行的规则和相关管理、仲裁机制以及包括价格监管等交易行为监管机制。(2)探索水银行机制。借鉴国外经验,用银行机制对水权进行市场化配置。探索建立水银行,制定水银行试行办法,通过水银行调蓄、流转水权。
3 地下水立法的措施
目前,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相关内容都分散在有关部门法中。因此我们首先要制定和完善有关地下水的各项立法,通过规范和实施在地下水开采、利用、保护、治理的各种行为,来达到具体运用上述原则的目的。
首先,应对《环境保护法》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一,应增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源头防治的规定,从而改变其只偏重于末端污染防治的现状,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工作;第二,应对征收生态价值补偿费(税)做出原则性规定,为水资源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开辟空间。
其次,应进一步修改完善《水法》,改变其只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确立生态保护的立法目的。第一,转变立法理念,打破计划经济模式的痕迹。加入体现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内容,对水资源的市场化管理制度做出原则性规定。第二,加入对水权转让方面的规定。新《水法》中有关明晰水权、建立取水许可制度的内容都只是水资源使用权、收益权等进行转让的前提,对于取得用水权后,应对水权的性质、权利的内容、能否转让等做出明确规定,以满足实践的要求。第三,对“相关利益者”增加关注。水权的运行需要公众的知情和参与监督,应加强公众在水权流转过程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的规定。最后,对征收水资源生态价值补偿费做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使之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完善《水污染防治法》,首先,要完善地下水评价制度。为了解地下水资源现状, 从而在掌握确切,配置与保护资料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就必须重视和完善地下水评价制度。其次,对严格规定破坏、超采地下水资源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污染地下水资源的行为, 要按“谁污染,谁治理”, 将环境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的原则有机结合,严格规定法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责任的威慑力。
第四,建立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制度。(1)制定全国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建立节水型社会指标体系。(2)完善控制排污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排污行为现场检查制度以及其他各项排污管理制度。(3)完善地下水管理及保护制度。为保护地下水资源,要充分考虑代际公平原则,不能破坏地下水平衡。
最后,应完善有关地下水资源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首先,应保证我国已制定的四部有关水资源管理保护的法律规范,即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之间的协调统一,明确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职权及其履行程序;其次,应成立由各环境管理部门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常设协调机构,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相关部门的政策。最后,水资源的国家监督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也十分必要。因此,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之中,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切实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以期实现对水资源卓有成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田圃德、张淑华,水权制度创新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M],中国水价水权及水市场研讨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333~339;
[2]朱玮,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与水权制度概略[J],国外水利,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7,(2):16~17;
[3]潘志伟,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J],学术纵横,2008,(01)(总第207期):123~124;
篇3
关键词:情况 总体要求和原则 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生活、生产的重要水源,也是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要素。近年来,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开采量日益加剧,我县部分乡、镇、场区域打地下水超采严重,已经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更具重要意义。
1、阿瓦提县目前地下水机井开采情况
1.1目前,阿瓦提县履行正常审批手续开发利用的机井主要为阿瓦提县玉满水源地、老大河水源地。只有这两处水源地的机井实行统一管理、维修、收费。
1.2由于近年来阿瓦提县大力发展林果业,为缓解林果业农业灌溉的问题在各乡、镇、场也打了很多机井。
1.3除以上两种情况外,阿瓦提县全县农民私自打井现象也很普遍,对于目前由农民私自打井开采地下水量没有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限制、计量和收费,致使全县各地出现不计后果,无序打井抽取地下水的情况,这给阿瓦提县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埋下隐患,严重影响阿瓦提县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1.4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尽管地下水储量丰富,但光想着要利用地下水而不考虑如何补给地下水,势必会破坏阿瓦提县的生态文明。
2、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2.1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用水管理,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和保护阿瓦提县生态环境。
2.2坚持保护为主,预防优先。坚决控制超采区面积不扩大,严格保护地下水质不受污染。
2.3坚持地表水、地下水统筹配置。采取工程和经济等措施,优先利用地表水资源,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资源。
2.3坚持因地制宜,分区管理。根据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等特点,提出分区管理与保护对策。
2.4坚持总量控制,计划开采。实行地下水年度取用水量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5坚持战略储备,保障供水安全。将深层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水源,强化管理,保障水资源短缺。
3、实行强有力措施严控地下水开采确保生态环境
3.1、阿瓦提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控大面积不合理开采地下水。
3.2、广泛宣传发动,共建节水型社会。可采用先向基层工作人员大力宣传节约地下水资源、禁止无充开井、采水的的重要意义。再利用基层工作人员向当地农民宣传使全县农户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形成人人支持节水,人人节约用水,人人关心节水,并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使广大农民从源头上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意义。
3.3、对于阿瓦提县机井密集的区域做好地下水的补给工作,逐步改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3.4、加大对地下水污染的惩罚力度,制定严厉制度做到发现有污染严惩不贷。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下水资源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可以开采利用的水资源。
第三条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二)开源与节流并重,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三)开采与补给平衡,涵养水源,防止水源的枯竭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四)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第五条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自治州(地)、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和范围,负责相应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城建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技术标准划定地下水宜采区、限采区、超采区和禁采区。
自治州(地)、市、县(市)编制的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自治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编制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以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依据。
流域或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进行。
第八条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承担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第九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
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必须符合流域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取水许可申请需要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呈报申请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附具规划同意书。
家庭生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用地下水的,免于申请取水许可。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工业、城镇供水项目和大型农业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下水的,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附具经审定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
未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的相邻区域开采地下水,开采方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取水许可申请前,应当征求相邻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开采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单方面批准开采地下水。确实需要开采地下水的,其取水许可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
第十二条取水许可申请批准后,需要凿井的,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在凿井前应当提交凿井方案,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凿井。凿井工程竣工后,经取水单位组织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
利用截潜流等方式取用地下水的,须经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做出是否核准或批准的决定。
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农村牧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技术服务工作,无偿提供水文资料和相关信息,加强对凿井活动的监督指导。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以生活饮用水水源、重要工业项目用水水源、绿洲边缘生态用水水源为重点区域,划定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第十五条在地下水宜采区应当合理开采和积极利用地下水,在因地下水位过高而形成的土地盐渍化区域,应当采取措施,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地下水水位。
第十六条在地下水限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和下达年度开采计划,合理调度地表水、地下水,从严控制取水总量,不得擅自扩大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
在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限制地下水开采,原有自备水源取水量应当逐年递减。
第十七条在地下水超采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水开采量调减目标,提出年度计划开采量和井点布局、开采层位的调整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在地下水禁采区,禁止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原有取水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停方案和水源替代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进行勘探、采矿(含采油)、工程建设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污染监督管理,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法查处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资源动态监测站网的建设,做好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监测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所列取水单位应当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并定期将监测资料报其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取水许可、下达开采计划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因、工作不负责任,对违法开采地下水、破坏污染地下水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的,对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凿井、修建截潜流等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取水单位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凿井工程承建单位未按核准的凿井方案施工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地下水超采区,未按调整的计划开采量、井点布局、开采层位开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篇5
关键词:流域 地下水 开发利用 思考
1泾河流域水资源基本现状
1.1泾河流域地表水现状。泾河做为泾惠渠流域的唯一水源,是渭河第一大支流,干流长455km,流域面积45521km2,泾河系雨式河流,洪水集中,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多年径流量平均为17.4亿m3,常流量为15-20m3/s,一般年份可引用水量为8亿m3,通过对泾河近10年来水文资料进行分析:泾河年平均径流量减少到9.6亿m3,加之流域水库工程调蓄能力十分有限,可引量大幅下降,流域年均从泾河引水2.3亿m3左右,从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了流域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流域部分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通过地下水进行补充。
1.2泾河流域地下水现状。流域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缘渭河断陷盘地的中段北侧,是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下陷区。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泾渭河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泾河三级阶地,流域内地下水主要类型有潜水及承压水,潜水的补给来源的以接受区内各种垂向当面入为主,也是农业灌溉开采的主要水源,承压水一般埋深在100m以下,由于承压水为远源补给,埋藏深,水量小,开采难度大。
2流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
2.1流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一是大气降水的垂直深入补给,二是灌溉渠系田间渗入补给(包括井灌回归量),三是水平方向的倾向补给和沿河岸边的河水深入补给。降水对潜水层的补给强度与降水量大小有关、持续时间地层岩性及结构、地貌单元及潜水位埋深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潜水位埋藏一般较浅,降雨对潜水的补给比较明显和迅速,滞后时间短,潜水补给期一般分布在7-9月。其次田间灌溉水渗漏和灌溉渠道在行水中发生的渗漏,也是潜水的重要补给来源。
2.2流域地下水排泄途径。地下水排泄途径为垂直排泄和水平排泄,除渭河二级、泾河三级阶地潜水位埋藏较深外,大部分地区潜水位埋藏较浅,垂直蒸发作用比较强烈,是潜水自然排泄的途径。其次人工开采,随着流域机井建设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逐年递增,所以说开采地下水是潜水位的主要排泄途径;在水平排泄方式上,潜水以径流形式分别向清峪河、泾河、渭河排泄,潜水径流量在开采期有相当部分被利用,所以潜水以垂直排泄为主,水平排泄为辅。
3流域地下水开采现状
泾惠流域地下水埋藏浅、易开采,潜水埋藏一般在3-5m,大部分水质较好,适宜灌溉。泾惠渠主要是引用渠水灌溉,后灌溉面积逐渐扩大,河源供水量不足,各地不能均衡受水和供水不及时情况下,井灌从局部发展到全面发展。1963年全流域共打机井2660眼,1973年机井数达到12570眼,1980年达到14730眼,2002年农灌机井达到2万眼以上,年平均开采地下水2亿m3以上,井灌面积110万亩,成为典型的渠井双灌化流域,流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地下水位较高、沼盐化较严重,井灌发挥了垂直排水作用,减轻地面排水压力,促进了流域地下水良性循环,基本达到了动态平衡。
4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互依赖、互为补充。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流域社会经济较快发展,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和流域地表水资源减少,供水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机井规模盲目扩张,地下水大量被开发利用,流域自然形成的“渠灌为主、井灌为辅、渠井互补”的良性局面遭到破坏,1990年流域地下水平均埋深7.04m,2003年为15.9m,到目前地下水位进而深降至20m,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至50 m,加之有的机井出现吊空、掉泵、塌陷、涌沙现象,60%的机井报废,由于机井迅速增加和地下水无序开采,破坏了“三水”平衡,在流域一些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同时也使流域原布设的地下水位监测井大部分毁坏,导致无法正常开展地下水观测与研究工作。
5对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5.1健全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体系。科学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的基础,在进一步摸清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分区域、分流域、分对象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形成完整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体系,同时对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合理确定保个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制定地下水抗旱应急机制,规划抗旱应急水源开发保护区,流域管理单位完善提升“以渠养井、以井补渠、渠井互补”的成功经验,涵养地下水资源,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协调互补和良性循环,从而使流域亏缺的地下水得到逐年恢复,以此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水利工程防旱、抗旱能力,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5.2实施更为严格的地下水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是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地下水取水点多分散,且以农灌为主的特点,应扩大取水许可范围,考虑将泾惠流域农业灌溉取水纳入取水话可,全面实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度,合理确定取水规模和取水方式,对分散、零星地下水取水工程,严格执行凿井审批制度和建设管理规定,杜绝擅自开采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度,提高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大对取水工程建设和实际取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取用水单位严格按照许可数量取用地下水,杜绝许可量少、开采量多的现象发生。
5.3加强监测与研究,科学指导。依靠人工监测,测绳施测,电话传报,精度低,时效差,无法满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要,在泾惠渠流域,应依靠流域信息化全面实施的机遇,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建立起覆盖全流域地下水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监测自动化,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有效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加大地下水监测、研究的投入,积极开展流域水资源科学利用、平衡关系及地下水回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并根据地下水安全标准、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控制区,同时采取措施对超采区、特别是地质灾害区利用地表水进行回灌,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质结构恢复平衡;加强科学用水宣传,改变流域群众用水习惯,把过去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无视环境问题的用水思想转变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思想上来,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4加强法制建设,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地下水资源管理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依法管理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水法》明确要求:地表水与地下水要统一调度开发,利用中要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这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管理体制提供法律依据,应当针对流域跨多个行政区域和多方利益难以协调的实际情况,建立涵盖地下水资源开发、监测和取水工程建设市场准入、建设管理以及地下水应急抗旱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等内容在内、可操作性强的地下水管理法规体系,依靠法制手段实现地下水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区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篇6
关键词:南阳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均衡
前言
现今在我国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地下水资源是使用较多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水资源利用形式。尤其是浅层地下水由于其埋藏深度浅、开采方便以及开采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城市中已经作为了城市供水水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南阳市由于紧邻长江重要支流汉江因此具有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且城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为确保南阳市对于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应当积极做好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勘测,做好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1 南阳市水资源分布概况
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使得南阳市的降水较多,加之紧邻汉江使得南阳市的水资源较为丰富。白河是流经南阳市城区的重要的过境河流,其属于长江汉江支流的分支。南阳市通过在白河上建设橡胶坝使得白河河水能够对南阳市城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白河是南阳市境内最为重要的水资源同时也是南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的最为主要的补充来源。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南阳市境内的水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对南阳市居民用水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做好对南阳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勘测以便更好的对水质及水量进行监督,确保其对于城市居民的供水。在南阳市地下土层的构造中,分为冰水沉积、洪积、冲洪积等的多种土层结构,其内部含有较大的砂砾成分致使地下土层较为松散,地下含水层孔隙度较大。这一土层结构使得地下水资源能够在土层中更好的进行流动。南阳市地形呈现出南阳盆地结构,根据南阳市整体所呈现出的地貌和岩层特性,南阳市的地下含水层组分为东部平原区和西部垄岗两大含水层区。其中,对于东部含水层组主要分布于南阳市市区东郊的白河区域,此区域内的地层主要由冲洪积层等所组成,其中含有较高的砂砾组分,地下含水层厚度在6~54m的范围内,地下水层的渗透系数约为40~100,导数系统约为300~2500,对于南阳市城区地下水的埋深分布在地下3~20m的区间范围内,由于南阳市城区的地质构造和城市地貌的差异使得南阳市内地下水的分布整体呈现出东/南部较多,西部和北部分布较少的特点。而对于西部岗区这一含水层,其由于地质构造及土层特性的特点使得这一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埋深较浅,这一区域内的多数地点的地下水资源的埋深都
在南阳市境内根据地下含水层的导水性能和单位涌水量可以将整个南阳市境内的地下水资源分为4个区域:(1)极富区,这一区域主要分布于南阳市东北的白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区域,其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砾石等性质的岩石,其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主要依靠的是大气降水和临白河边的侧渗补水,这一区域的地下水资源是整个南阳市区饮用水的主要供水区域。(2)丰富区,这一区域主要分布于白河右岸,其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在二级阶地与一级阶地的中部。而在白河左岸所分布的二级阶地其土壤主要为砂砾岩,其透水性较强,在这一区域中地下水补水除了依靠白河渗漏补给外,大气降水补给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地下水补给方式。(3)潜水区,在这一区域中相较于上述区域水层的厚度和透水等都有所下降。(4)贫水区,这一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埋藏较深且仅能满足零星开采无法满足大规模的饮水需求。
2 南阳市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特征
根据南阳市地形、地貌以及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南阳市内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呈现出由东南到西北的带状分布的特点,根据地下水资源水质的不同将其主要分为以下4种:重碳酸钙型、重碳酸钙镁型、中碳酸氯化物钙钠型以及重碳酸钙钠型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水质。在对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定过程中应当遵照国家的相关检测标准,使用综合指数法来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进行计算。在南阳市城区的地下水资源中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大多低于相关质量标准,而城区中的局部地区水质中所含有的氨氮、水体硬度、硝酸盐以及细菌和大肠菌群等的指标要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但是低于国家Ⅲ类标准,但是城区地下水资源的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相关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3 南阳市地下水的水位动态特性
为确保城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以及水质的检测,应当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测,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符合相关水质标准。气象特性、水文特性以及人为开采特性是南阳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上述各影响因素中气象型主要分布于西部岗区,根据降水的不同会影响水位的动态变化。在白河的河漫滩与一级阶地前缘地区河床和漫滩地区的砂砾卵石与阶地区下伏含水层是一个联通的整体,通过沿白河侧沿的渗透会对南阳市城区的地下水进行良好的水源补给,在这一区域中地下水资源水位受到白河水位的影响较大。分布于南阳市白河右岸市区东北的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区,南阳市城区的地下水资源受到白河侧渗和降水的补充作用,向漏斗中心径流排泄从而影响南阳市地下水资源的水位。南阳市城区地下水资源的水位除受到雨水和河水的补充外,还与人为开采特性密切相关。城市地下水资源是南阳市供水的重要水资源来源渠道,除饮用供水外,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都会消耗掉大量的水资源,而消耗掉的水资源会对地下水资源的含水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地下水资源的补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两者使得地下水资源的水位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在南阳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中受到城市用水需求增加的影响使得白河两岸形成了两个浅层地下水位的下降漏斗,在白河右岸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主要分布在东、南以白河为界北到独山坡积群等的区域,这一漏斗区域几乎分布于南阳市的整个白河右岸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水都逐渐的转变为地下径流逐渐汇聚于整个漏斗的中心位置,根据相关地下水资源勘测资料显示,漏斗区域中心的地下水资源最深水位曾达到1122m左右,最低为1102m,变化幅度为1.2m左右。
4 南阳市地下水资源水量的动态平衡
南阳市地下水资源水量在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灵活转换并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均衡状态。城区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受到城市白河水、大气降水以及灌溉回渗等的作用从而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良好的补充,而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消耗主要与城市供水开采、农业灌溉开采以及其他一些用途的开采,使得城市地下水资源整体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为保持地下水资源水位稳定应当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完善从水位、水质直至水量和水温等的一系列的检测,为后续水资源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5 结束语
地下水资源是城市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应当加强对其的监督勘测以便充分掌握其动态变化特性,以便针对南阳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使用方案,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用水。
参考文献
[1]文飞.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及水文地质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6-26.
篇7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合理化建议
1 精河县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精河县有精河、大河沿子河、阿卡尔河、托托河四条河,共计有地表水资源 9.6086 亿方。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0.5689 亿方,水资源总量为 10.1775 亿方。精河现有中型水库 2 座,工程化渠首 4 座,现有机电井 1138 眼,形成蓄、引、提多种水工程。既有独立的河水灌区、又有独立的井水灌区,还有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混合灌区,给水资源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对 2010—2014年五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地表水五年平均值为 24050 万方,地下水五年平均值为 15662.02 万方,五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平均值为 39712.02 万方。以 2000 年为基准年,开采地下水均衡法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其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为 3.66 亿,其中地表水转化补给量为 3.0914 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 0.57 亿。而现有的开采量多年平均达 42.79%,最大年份开采占到 70%左右。地下水严重超采。“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如下:到 2030年精河县用水总量控制在 3.084 亿方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4 以上,主要污染物入河湖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100%。地下水的现状需要压减很多的用水量,以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地下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取水审批手续办理把关不严,管理不规范。由于地下水管理的取水审批最初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取水审批程序及管理不是很规范,造成现有的 1138 眼机电井有近 40%的存在手续不规范问题,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水资源的收取也很不到位,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控。(2)土地面积不实、土地性质界定模糊。灌区管理单位收费和管理的重点是水利工程所能控制的地表水,地下水在 2013 年以后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开始逐眼井进行合法性分类摸底调查,由于清理的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难度。现掌握的 1138 眼机电井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村队,井的取水人及承包户不固定,给土地摸底调查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现有的种植面积主要根据土地承包合同,再结合粮棉补贴补充完善核实各类土地面积。再就是土地性质国有土地和二轮承包地的界定问题。所以存在土地面积不实及性质界定模糊等问题。(3)计量设施不完善、水量的精度无从谈起。现有机电井 1138 眼,原有的近 600眼计量设施由于冬季要拆除,春季要重新安装,且在运行中每年要归零,由于运行维跟不上几乎报废有待更新,所以地下水的实际取水量只能根据泵的出水量和掌握的种植面积进行推算,精度无从谈起。(4)资源水费的收取难度较大。由于计量设施不健全,不能严格执行按方收费,只能根据掌握的种植面积实行按亩收费。资源水费的收取毕竟是新生事物,加上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农户拒缴水费的情绪较为严重。虽然出台了“井电双控”政策,但执行仍有一定难度,水的主动权不掌握,所以水资源费征收也有一定难度。
3 如何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有如下几点建议(1)认真做好精河县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工作。目前地下水资源量运用的是 2000 年的成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几年来大量的水土开发及城市生活用水量的提高,地下水的径流补给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修正和重新评价,和 2000 年成果进行比较,补充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编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综合规划,为“三条红线”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同时对现有的区域根据评价成果,划定超采区、富水区及限采区,便于对地下水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2)强化全面管理,建立责任制。地下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作都要实行定人、定责任、定时限、定奖惩,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3)完善地下水计量设施及动态监测设施。现有 1138 眼机电井要尽快安装超声波测流仪或电磁式测流仪,并建立信息化平台,做到以水控井,实施远程控制,不交水费启动箱项不能运行,瞬时流量及累计水量都能在信息化平台上看见,机电井的开启也能远程控制,地下水的计量精度得以提高,而且便于执行按方收费,使水费的计收公开透明,有利于水费的回收。所以安装计量设施实施信息化管理,真正把水的主动权掌握在管理部门许多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根据各控制管理分区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不同时期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目标确定地下水控制关键性水位提供依据。(4)加快土地确权工作为地下水初始水权建立奠定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明晰产权,实现资源的高校配置。在水资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权,并建立实现水权价值的交易机制,才能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促进资源拥有者积极实现水资源价值,有效利用调动节水的积极性。而目前地下水的 95%以上主要是农业用水,如果土地确权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把初始水权确认给农户,农户可以通过节水把节约的水资源交易给更为高效的工业,农户可以从中受益,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权、水市场交易,起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目的。所以土地确权工作是初始水权建立的基础。(5)强化地下水资源保护尽快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信息系统。1)加强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了解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2)尽快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是查明污染源及时切断污染源。现有的几大污染源是农药过度使用,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及垃圾场防渗不达标等。这些都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要不断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进行规范管理。3)尽快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重要饮用地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控,加强地下水污染机理和防治技术研发,建立一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工程,为今后大规模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方法和积累宝贵经验。
篇8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工业化生产活动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并破坏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地下水资源作为淡水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物质基础。同时,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过程中,就会使得整个地表水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水资源的问题与矛盾,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额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有效地防治地下水的污染,从而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1、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供水水源,在保证生态环境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等众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活动、生活和人类生存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其作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体现在因其具有便于开采和水质优良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可以满足特定需求的独立水源,也可以是作为一种正规的补充水源地;生态价值主要可以体现在它具有一个良好的调蓄功能,可以平衡水资源的利用率。
2、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
在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过程之中,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与日俱增的用水需求,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了开始呈现出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从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实时监控来看,全国95%以上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其中,又有超过35%的城市地下水资源其污染程度也正在逐年的严重化。这些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使地下水质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从地下水资源污染范围来看,北方地区则是较为明显的,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不达标,这对于本来就缺水的地区来说,非常的不利。与此同时,因其地表水资源的不断恶化,使得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当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时候,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之中,它不仅会关系到整个地表系统水资源的整体质量,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使用地下水的安全。
3、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3.1、化肥与农药
虽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生产力,但它们的使用也会关系到生态环境。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里或漂浮在空气里;另一部分却会被农作物所吸收。这样一来,在灌溉或降雨的作用之下,它们就会渗透到地下,从而在根本上使得地下的水资源遭到污染。
3.2、大气污染物
对于大气污染物来说,它们主要是通过降雨的形式来渗透到地下,尤其是酸雨,假如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一起渗透到地下,就会严重的损害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3.3、工业废水、废物、废渣
在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物、废渣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里面含有大量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一旦它们经过河流或者雨水流入到地下水中,就会严重污染水的质量,甚至是威胁人的生命。
3.4、农村的污染
对于农村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生活中的垃圾、家禽的粪便以及乡镇企业的污水等等,这些污染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渗透到地下,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质量。
3.5、城市的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各种生产与生活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而那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化粪池的污水等,都会随着河流或者雨水渗透到地下,这样就会使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
4、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不仅失去作为水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还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等社会公害的发生,进而加剧水资源短缺一个紧张的局面,这严重的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1、造成经济损失
地下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都均可以表现为经济损失。据环保总局和农业部联合的2006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显示出,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为1 463次, 污染面积约为9.4万㎡, 这直接就造成经济损失约为2.43亿元。
4.2、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也是非常巨大的。污染物排入湖泊、河流后除了对水体中水生物和天然鱼类造成危害以外,对水体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过量的硝酸盐进入湖、河之后,使湖、河水酸化并有腐蚀性,影响了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是会导致某些水中生物濒临灭绝。
4.3、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多地区的农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用污水来浇灌农作物。当农作物吸收化学肥料和污水废水中过量氮素的时候,这会降低农作物对机械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某些农作物的养分;进而降低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减少香味和冬季的耐藏力。
4.4、危害人体健康
地下水污染直接关系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的时候,就会导致如肝癌、胃癌、肝炎、肠道线虫、腹泻以及腹水等很多疾病的产生, 尤其是人们饮用被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后可以导致癌症, 还有可能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使得患者发生死亡的现象。疾病给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巨额的医疗费用。
5、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5.1、合理利用化肥、农药
化肥与农药的利用,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之中,务必要加强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积极的推广那些低污染、高效的化肥与农药。与此同时,在最大限度上来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5.2、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力度
地下水资源在受到污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发觉的,大多污染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渗透到地下水中去,这就需要做好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它的污染情况,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地下水资源的质量动态,便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5.3、采取预防与防治相结合的手段
在地下水资源的防治过程之中,我们不仅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而且还不能忽视其防治措施,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做到双管齐下,进而起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当前,鉴于地下水资源的自净能力比较差,且其中还会涉及到污染土壤以及含水层的治理问题,所以说,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处理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而言,在这其中我们就需要辅助到预防措施,来避免治理过程之中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等资源的投入。
5.4、增强地下水的保护意识
在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过程之中,首先就是应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认清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防护,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们在有效控制地表水的污染之后,逐步将环境保护的重点转移到地下水水资源。
总之,对于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来讲,它是关系到生活与生产环境的大事,也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所以说,我们务必要对地下水的污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逐渐的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其地下水污染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地下水污染的防治需要从人人做起,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协作,才能真正的起到一个有效防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博.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3:122-123+138.
[2]南海龙,邓鑫.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13,02:41-42+108.
篇9
关键词:地下水;地下水开采;公地悲剧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由于地下水层重新被注满的速度很慢,需要花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储存在地下含水层的地下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我国,尤其是在北方及干旱少雨地区以及人口稠密区,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很高,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义远高于对地表水的保护。然而,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面临日益枯竭的困境,过度开采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地下水开采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下水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水开发正在向“深”、“广”发展,开采层不断加深,开采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我国地下水资源量占全部水资源总量的30.17%,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18.4%。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660个城市中,开采地下水的城市400多个;地下水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过去东南沿海从不开采地下水的地区,现在也大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因浅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采大量转向深层地下水。
我国南北方在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城市供水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南方地下水资源丰富,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1%,而占全国国土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仅占全国的29%。在城市供水结构上,北方地区地下水所占份额较大,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为唯一水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地下水供水量占全地区总用水量的52%。
从我国不同开发潜力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来看,超采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6%,即开采潜力小于0,需要调整开采布局,推行节约用水等措施缓解地下水紧张矛盾的区域。基本平衡区占总面积的28.8%,是指不能盲目扩大开采地下水的区域,北方地区应该把这部分水留作生态用水,不能开采。开发潜力较小区占国土总面积近一半(45.3%),这部分区域应该合理适度开发地下水。开采潜力中等和较大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6%。
因此,我国开发地下水资源必须合理规划与管理,否则将会有更多地区转变为超采区和基本平衡区,无法继续利用地下水资源。因此,保护地下水资源是一项关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方面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水源支撑,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超量开采地下水,诱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别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北方城市和地区,掠夺式开采现象严重,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根据中国地下水监测信息网公开的资料显示,我国由地下水开发所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主要分布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和超量开采地区。
(一)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使地表农田灌溉所需水量大幅提高,进而地下水水质也会发生变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还使平原或盆地的湿地萎缩或消失,地表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初步统计,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漏斗区总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二)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地裂缝。城市给水管道、供气管道、电线、光缆等随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弯曲变形,导致管道漏水漏气,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地面沉降还会造成铁路路基不均匀下沉,铁路安全受到威胁。另外,地面沉降降低了城市河道堤防的防洪标准,使河道汛期泄洪能力下降。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天津塘沽的沉降量达到3.1米。西安、大同、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面沉降同时伴有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的,全国共发生岩溶塌陷3,000多处,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四)海水入侵。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但经过长期大量抽取陆地淡含水层,会使其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导致海水(咸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含水层中,从而破坏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的大连、秦皇岛、沧州、烟台、北海和海南新英湾等地的地下水开采诱发了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全国海水入侵总面积近1,000平方千米。
三、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公地的悲剧
“公地的悲剧”最初由英国学者哈丁提出,他设想了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牧场,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经济收益取决于他所牧养的牲畜的数量,并且过度放牧造成的损失由所有使用者共同承担,这时“公地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此产生了公地悲剧现象。非竞争性即一个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并不能排除其他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这里面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由于地下水资源含量丰富,增加一个开发者,由于增加开发而发生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第二,开发者之间在开发地下水资源时互不干扰。非排他性指如果要排除某个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要付出巨大的管制成本。
在我国,开采地下水在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所支付的成本是极低的,绝大多数的农民开采地下水只需要支付机井打水所耗费的电费,而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的水费。而且在目前农村,自来水覆盖的面积还很有限,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都来自地下水井。这样用水的低成本加上用水渠道唯一,导致农民没有足够的激励节约用水,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派认为,导致公地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的背离,因而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找到一个可以充当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调节者,对造成外部性的活动者征税或给予补贴,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则认为,公地悲剧的发生源于公共产权的归属不清或缺乏制度性的产权安排,由此引发外部效应,并认为如果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么私有化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本途径。因此,地下水之所以被过度开采导致了“公地的悲剧”,一方面是因为地下水不存在产权归属关系;另一方面开采地下水的私人边际成本极低,因此人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开采地下水。一旦地下水被过度开采从而造成地下水匮乏或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地下水的社会成本就远大于私人成本,产生环境负外部性。
另外,从成本收益角度,个人或企业在进行是否开采地下水的决策时,根据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开采地下水时只关注其开采的私人边际成本,选择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相等时的开采量,地下水以更低的价格被开采,同时开采量超过社会最适量。由于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效应,过量开采导致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因此社会最适量小于市场均衡量,因而地下水开采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而大量的开采过量则会导致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各种负外部性问题的产生。
四、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途径
(一)鼓励节约用水,对节水行为给予补贴。过去,我国农村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是地面灌溉,即沟渠、畦灌、淹灌等。即便是在严重缺水、常年干旱地区,也是通过施肥和选种等办法提高产量,忽略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传统的地面灌溉效率很低而且不利于节约用水。目前,多种节水灌溉方式正在被广泛的采用,包括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渠道防渗等,较多采用的是喷灌和微灌。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和微灌具有节约用水、节约劳力、节约耕地、提高产量、对土地的适应性强、有利保持水土等诸多优势。特别是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鼓励节水灌溉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这样,既能提高灌溉效率,又能节约水资源,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
(二)对不同的采水量采取差别定价办法,多采水部分支付较高价格。政府可以统一对城市和农村的采水设备安装一个水表,记录采水量,根据不同的采水量制定不同的水价。在采水量较小的阶段制定较低的价格,在采水量较大的阶段制定较高的价格。这样,过度采水行为就会支付一个较高的成本,从而抑制过度采水。
(三)发放采水交易许可证。政府对每个地下采水的水泵安装电表,根据该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开采总量,结合开采户申报的预计开采量以及开采户的具体情况,发放电卡,控制开采户的开采量。如果开采户实际开采量少于所购买的开采量,该开采户可以将剩余开采量转卖。如果开采户期初购买开采量不足,也可以向有多余开采量的开采户购买开采量。
采用这种办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立地下水开采许可证交易市场,使许可证交易能够公开、顺利进行。通过建立许可证交易市场,一方面农民因为采用了较好的节水措施而节余的水,可以通过许可证的转让而得到经济实惠,可以激发更多的节水行为;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通过购买一定量的许可证来解决水缺乏的问题,而不至于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杜绝非法采水,加大惩罚力度。政府应该对非法采水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这样做相当于增加了非法采水行为的成本,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减少非法采水行为的发生。
(五)制定地下水开采法规,加强节约采水与用水教育。国家应制定专门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法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工作。同时,在全社会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我国主要城市和地下水水情通报(2007年度).国土资源部,2008.5.
篇10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1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一个环节。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对地下水利用量的勘查评价数据中显示,其中的集中供水的水源地有近1500处,并且已开采水源地约1000处,日开采量超过1亿立方米。而在我国依靠地下水供水的城市近500个,数量约为全国城市总数的62%。由地下水资源利用所诱发的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尤为重要。
由于地下水所赋存的环境不同,决定其与周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十分隐蔽和缓慢。因此,在在短时间内对地下水开发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很难被发现,当发现需要处理其在短时间内很难见效。其诱发主要问题体现在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生态平衡、地下水污染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与塌陷等。针对地下水开采一系列问题,笔者对此进行相关的防治研究的综述,提出相应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以生态环境基础作为切入点,以求实现对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2 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相关环境问题研究
2.1 过度开采引发生态失衡
地下水资源作为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我国目前地下水资源供需不足。其结果进一步引发地下水开采的加剧,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包气带增厚,植被衰退严重,对原有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由于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对于上覆的岩层及沉积物会在压力作用下压实,孔隙被变小,储水空间压缩,从而进一步导致地下水含量的减少。
对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而言,其受到地形、水文地质构造、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循环系统中,循环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区域范围内,一个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就会造成原有平衡状态的破坏。所以在许多开采区范围内,地下空间会形成水位降落的漏斗。当地下水的补给量大于开采量时,这种水位降落形成的漏斗将会随季节变化,在丰水时期水位上升,枯水时期水位下降,并且不会出现较大的升降幅度。但当地下水的补给量小于开采量时,将会会造成地下水水位的持续降低,其在丰水时期水位也不能升高。
2.2 地面沉陷与塌陷
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天然条件下,承压水与上下隔水层之间为一种平衡状态,地下水开采,使得水头高度下降,引起对上层地层的浮托力减小,承压水所受到的应力,有一部分将会转移到含水层颗粒的支撑面上,使得颗粒之间的间隙减小,其结果是上部地层受到压缩,从而产生地面的沉降甚至塌陷。相关研究还表明,沉降速度和沉降程度不仅与抽水量的大小、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速度相关,而且还与区域内地层条件相关,如:地层的孔隙度等。对于地层粒径较大时,其在释水压密时表现的变形为弹性变形,水位恢复后可以时变形复原,沉降消除;而地层粒径较小时,在其颗粒之间表现较强的粘结力,形成结构孔隙,其在释水压密时土层变形不能够还原,其引起地面沉降不会消除。
地面沉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含水层的性质会因此而改变,其在在沉降时会引起地面开裂、建筑物倾斜,管道扭曲或折断,港口的破坏以及海水的入侵等。在我国,北方地面沉降较为严重城市有太原、天津、沧州、西安等;南方有上海、阜阳、苏州、无锡、常州等。其沉降的原因均是由于开采地下水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所诱发。
2.3 滨海地区海水入侵
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地下淡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加。而主要河流补给和降雨量确趋于减少,自然补给不足,造成淡水水位下降。自然条件下咸淡水保持一种平衡,地下水向海洋方向排泄,随着地下水水位下降,二者保持某种动态平衡。海水水头高于地下水水头,咸水向低水位的淡水区流动,使原来淡水区的地下水变咸,形成了海水入侵,该现象在滨海地区尤为突出。
沿海地区由于其地貌环境的复杂性,海水入侵的表现形式有带状入侵、面状入侵、锥状入侵等。海水入侵湾沿海地区造成的危害较大,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其会导致地下水咸化,致使土壤盐碱化,粮食产量下降,在旱年甚至会造成绝产。还容易使现有的深水井失效,再打更深的水井,形成恶性循环并加速海水入侵。其在工业方面,会由于地下水咸化,导致设备锈蚀和产品质量下降,并出现因淡水供应不足使企业停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人民生活方面,则由于水质的变化,人畜将饮用不达标劣质水,导致人畜疾病增加。如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大连、秦始岛,青岛、厦门以及北海等。
2.4 地下水污染
由于工业,生活的相关活动,致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为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地下水的水质质恶化的程度严重。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的含水层,向地下直接排放的工业废水,人畜粪便以及因农药使用过量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其导致的结果:使地下水中的有害元素如汞、砷、铬等放射性物质,有机物,细菌等的含量严重超标。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影响工农业生产。据统计,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工业、生活聚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
地下水的流动更新周期及其漫长。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没有办法在短时期内进行治理。需要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为复杂。
3 采取防治措施
3.1 引发生态失衡防治措施
把地下水的利用和地表水的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以地表水利用为主,地下水利用为辅。城镇人口聚集区生活用水以地表水的利用为主,地下水的利用为辅;而在农村、郊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则可以以地下水利用为主;根据工业、人口分布位置不同和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地下水和地表水利用中应各有侧重,综合利用。并号召相关行政部门建立后备地下水水源地,做好地表水的蓄存,合理做好周边地下水回渗、补给。同时建立相应的水源涵养区,调节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气候,使得各地地下水水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以求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同步协调发展。
3.2 地面沉陷与塌陷防治措施
在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岩溶地区,当抽取地下水,使其水头位置下降到覆盖层以下时,水对覆盖层的浮托力支撑随之减小,由于水流的潜蚀作用或负压吸蚀作用,可以致使松散沉积物崩塌,就会在地表形成塌陷坑和漏斗,引起建筑物、管道、公路、铁路等的破坏和农田的毁坏。根据沉降速度和沉降程度除了与抽水量的大小、水位的下降速度相关外,还与区域内地层颗粒度的相关关系。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并向含水层进行适度的人工补给,是控制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3.3 海水入侵防治措施
对于海水入侵,其防治办法的关键是有效保持淡水含水层的水头高度,除了控制抽水量之外,最有效可行的办法是实施人工干预——进行人工回灌,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来控制海水入侵。人工回灌可以引用地表水,或者在抽水井与生活区海岸之间布置回灌井,形成一个压有效的力脊,使其水头位置高于海平面。亦或,在沿海岸布置相关抽水井,使其形成相对应的水头高度的低槽,来使其高度低于海平面,从而防止海水向内陆入侵。对于海水入侵,还可以合理利用沿海地域的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进行帷幕的灌浆,形成地下隔水层,以阻挡海水入侵。
3.4 地下水污染
引起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废水的排放,水土流失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通过污染源有效控制,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加强政府门对地下水的管理。同时加强环保监督部门工作的监管力度,对水资源的利用加以合理控制,采取有效的防治办法,防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和水质持续恶化。同时对地下水利用进行监测管理,实行商业用地下水价格与地表水价格的分离收费方式,以使地下水资源得以饱和利用,使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也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结语
地下水资源既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开采利用中,诱发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也需要我们针对地下水资源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促进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统一。并且人类社会发展,只由合理地利用和由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奚旦立.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一104.
[3]刘慧等.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集对分析方法[J].上海地质,2002.74(2):21一23.
[4]刘沂轩等.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江苏水利,2003(5):31一32.
- 上一篇:低碳施工的措施与方法
- 下一篇:灯光照明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