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农业领域;农业生产;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近年来兴起的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又以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最大。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农业技术转型的今天,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也逐渐发挥了它的作用。
1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民也开始对自动化技术有更好地掌握,已经开始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操作到自己控制操作,这也说明了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普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遍布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因此,自动化技术很难在全国普及,很多地区还没有很好的应用自动化技术,这也是我国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另一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首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无土栽培是一种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种植方式,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好的数据分析以及调节控制,同时也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很好监控,所以说自动化技术在无土栽培方面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其次,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滴水灌溉中的应用,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控制滴水灌溉的水量,合理对灌溉程度进行分析,使灌溉朝着低能耗、低造价、高效率、自动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最后,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收割中的应用,自动化技术使得农业在收割过程实现一体化,大大节省了收割时间,不断提高收割的效率。所以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扩大其功能领域。
2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农民对相关的自动化技术掌握不够全面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业方面的相关国情等原因,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还较低,所以对一些自动化技术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导致农民在自动化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技术偏差。农民是农业种植的主体,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指导作用,所以自动化技术的掌握首先应该在农民的层面上进行普及,但是,在我国对于相关自动化技术只有一些专业农业研究人员才掌握,这样就导致了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层面不能很好的普及。针对这类问题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农民自身层面,农民应该在业余时间内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与技术能力,积极参加相关的自动化技术培训,同时,在平时种植过程中,也要积累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的经验,并不断应用于实际种植过程中。其次,当地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自动化相关方面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加强对相关自动化设备的下发,让农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更好的设备支持。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聘请农业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对农民进行相关的操作技术层面的传授,增强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从不同层面进行策略分析,只有让农民真正的掌握技术,才能让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种植与生产中。
2.2自动化技术应用农业的范围较小
虽然农业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我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利用,但是,还有很多地区没有真正的应用农业自动化技术,尤其是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由于当地的地形以及发展水平还较低,所以自动化技术在这些地区还没有得到利用,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水平差距甚大,也就造成了相应的贫富差距。所以说,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的应用过程中相对较小。针对这类问题的出现,必须要提高自动化技术在不同农业区域的覆盖面积,增强一些偏远地区农业的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加大自动化技术的投入力度与技术支撑,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设立自动化技术示范点,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层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相关技能。同时,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的相关应用过程中,相关的自动化研究部门可以适当简化自动化技术的操作程序,降低自动化技术的操作困难,让农民更容易接受自动化技术,从而让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转型。
3结语
篇2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经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显示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包括3个层面,即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1.1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以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将新知识与新技能应用至农业生产过程中,达到增产的目的,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技术指导是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2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在技术指导基础上,增加产前咨询指导及产后的销售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与组织农民经营均属于该范畴。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对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广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指基于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作用下,通过多样化形式,使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至三农中,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推动三农综合发展[3]。沟通与咨询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2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2.1农业技术推广是传播科技成果的纽带
科技成果的传播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媒介,将农业技术扩散至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科技成果是农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实践基础上得以归纳、总结和研发的农业成果。如何有效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至农业生产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发挥着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
2.2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在于转变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以农业科技成果为指导,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与生产技术,以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若想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需求,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应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新技术成果研发中的创造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状况,为研发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据,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4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综合素质具有教育作用
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诸多农民仍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作用,结合多样宣传方式,使农民接受并认可农业技术推广。
2.5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参谋作用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下,农业技术推广员充分掌握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为制定新的农业方针及农业政策提供依据,是农业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3小结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作用、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参谋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作者:蒋洪元 单位:云南省巧家县老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00-1
1 目前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传统农业,导致我国农业不能够顺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要求,我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收效甚微,这是我国农业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寻到有利的解决措施。
1.1 农业生产中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足,对技术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农业是以农民为主体,而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对于市场经济下的农业认识不足,对于农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由于农民对目前农业的认识不足,从而也导致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认识不足,不明白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市场的把握不透,以及自身素质低下。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由于农业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也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收效甚微。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的时候忽视了市场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对于农业技术没有进行选择性的推广,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1.3 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支持不够,缺乏对农业的扶持工作。
虽然现代农业主要是依靠市场来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对于现代农业具有主要的辅助作用,通过国家政策上的鼓励从而使得农业更好了适应市场经济,但这却正是我国政府缺乏的或者说鼓励和扶持力度还不够。由于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对农业鼓励和扶持的方向不明确,从而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缺乏相关的经费,使得正常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维持,而由于国家政策不到位,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缺乏积极性,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 完善和提高市场经济下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市场经济下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以上的问题,为了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利于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发展。
2.1 提高农民素质,转变农民观念。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转变农民的观念,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将农民解救出来,要让农民明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明白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农业应该随着市场的需要而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农民素质的低下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民素质提高工作的开展,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和学习,要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劳动者。
2.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选择性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是关系着农业是否能够良好发展的关键,所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之前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要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拥有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力,能够将农业技术进行良好的推广;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性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推广工作的开展,这可避免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资金和能力的浪费,同时也能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2.3 发挥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的政策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有关农业政策制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市场经济对于我国农业的具体要求,从而来制定相关的惠农政策。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白我国的农业生产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满足市场对于我国农业的要求,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要给农业技术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农业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发展。通过相关的农业政策使得农民更加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农业技术,通过相关的农业技术的学习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更加良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林伟君,牛孝国,杨贤智,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10):100-103.
[2] 姚飞,李新然,陈新,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5(10):8-9.
篇4
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多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以农业结构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学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切实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乡农业科技工作者为该县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系统目前有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经营管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管理站、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农业生态能源站、农广校、农机校、农产品检测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4个良种场等15个事业单位和18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内容逐步从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市场一齐抓转变,广大科技人员为全县农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1.以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育、示范和推广为重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先后培育和推广了互助红、互麦11~15号小麦;培育了下寨65等马铃薯品种;近几年又成功培育了互丰010等杂交油菜,同时,引进推广渭薯8号、青薯2号、陇薯3号、大西洋等专用性马铃薯品种和青杂1号、2号、3号、5号等杂交油菜。全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杂交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全县良种化程度达92%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和效益。近几年,通过财政大力支持,全县日光温室建设由2000年1056栋发展到目前21000栋,面积达10500亩,种植作物由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向食用菌、玫瑰花等生产发展,亩纯收入达8000~10000元,是种植大田作物的10~20倍,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以农业技术推广和良种补贴为重点,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近几年,在省财政厅、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以优质杂交油菜、优质马铃薯、优质蚕豆、特色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示范基地、示范区田为重点,建立重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示范田达3万多亩,在示范基地和示范田建设上布局合理,集中连片,运用配套综合农业技术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特色制繁种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示范田建设科技含量高、长势好、产量高,为全县农业生产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总之,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项目投入,使该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引进、选育、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全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1.服务功能滞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呈多样型特征,但农业服务仅限于技术宣传、培训、指导等范围,而在信息提供、销售中介、统防统治、代耕代播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大。
2.信息服务功能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交替出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相应的信息收集和的仪器设备,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不快等的问题,制约了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也制约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1.稳定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一要引导自学,加强实践,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新技术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每年要举办农技推广人员集中培训班,聘请省上的专家教授集中授课,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要开办学历教育。由县农广校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农学专科本科函授班,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三要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到外省和本省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观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提高技能。四要补充全日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断增强农技推广队伍。
篇5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生产;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必定会朝着可持续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也是农艺技术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将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相互结合,这样就可以实现生产力的快速转化。所以,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农机农艺结合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1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可以持续推动农业化的发展,这对于当前农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1解决农业问题的迫切需要
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带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飞速提升,但是难免会导致农机农艺融合滞后以及农业矛盾的问题出现。在农业生产中,还需要与不同区域的土质、地形等相互结合起来,对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在部分丘陵地区,其推广要明显落后于平原地区,这样就会对整体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找准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的契合点,通过两者的融合,最终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另外,部分区域的农业发展还需要依靠劳动力的支持,但是因为高效机械设备的缺失,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这样在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地区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造成制约[1]。
1.2农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做好农机农艺的协调,两者的相互融合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农业机械化,所以,农机农艺的融合就是农业化得以发展的关键。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施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但是因为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相互融合,影响了水稻的稳定性。所以,在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就需要与日本的发展经验相互结合,确保传统的农艺技术可以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相互融合,这样才可以研制与推广更高质量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20世纪50年代,在农业领域的发展中就已经涉及到机械设备,但是因为没有实现与农艺技术的相互融合,最终影响其发展速度,这些经验也在引导我国尽快实现农机农艺的相互融合。
2农业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
考虑到茌平区所在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再加上农业生产是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所以在农机农艺相互融合中,就需要注重二者相互对应的要求。针对玉米与小麦的农业处理,就需要完善农机农艺知识与技术方面的培训,注重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建立二者相对应的融合体系,这样才能够使两者的融合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注重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农机作业的需求,所以,就需要适当地调整农业技术,使玉米和小麦的农业生产匹配机械化作业,这样也迫使在生产中需要对玉米和小麦的农业技术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且做好农民农艺知识方面的培训,要求在生产中可以按照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来进行生产,在播种、整地、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配合机械作业的要求,以便于机械化的生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另外,可以直接聘请农技方面的专家为学员讲解玉米和小麦的农技与农艺课,让学员能够懂得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需要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农业技术的推广,并且让学员可以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针对玉米和小麦的生产方面,则需要强调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能够提高学员对于农机的基本认识,了解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以此来提高农机操作人员服务农技的自觉性,最终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水平来实施农机操作,高标准地完成农业生产。
篇6
关键词:农机;农艺;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国家为了现代化农业的实现,不断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在我国农业机械的50年的发展路程中,如何使农机与农艺更加有机、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始终作为主线贯穿在农机的管理、运用和科研工作当中,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农机与农艺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1 关于农机与农艺的概念
农机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是农业机械的统称和简称。农机作为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弥久存在和不断发展,是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和实施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为实现农业作物、粮食作物大面积耕种、管理以及增产、增收提供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结构复杂、操作简单、投资大、使用效能高、具有明显季节性等特点。与农机明显不同,农艺是指农业生产的工艺、技术与原理,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季节农时性等特点。
1.2 关于农机与农艺的关系
农机与农艺是独立存在同时又互相依存的2个整体。它们之间没有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促进的。农艺技术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渐认识、发展和总结出来的农业技术及与之有关的操作技术。农机技术是指为确保这些工艺过程更好地实现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业机械和加强其管理的应用技术。如何正确处理好2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他们相互适应并结合促进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快实现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在农机化深度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农机与农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目标方向的农艺和作为载体的农机,只有互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够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展现出其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2 农机与农艺结合历程
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是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是农机化发展的初期,确认了农机必须适应农艺这一观念。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要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20世纪70年代,正式把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问题写入“全国农业机械化纲领”中。20世纪90年代后,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包含农业技术体系、作业工艺程序、农业机械化和机器系统之间的配套。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使用替代农艺过程,促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更有效地组合成高效、优质、科学、高产的作业程序系统,从而使农艺、农业机械2者均纳入农业工程的范畴。目前来看,有2方面益处,可以模拟环境,做到不同环境下的可调可控,从而满足农艺发展的要求。例如现在广泛应用的设施养殖和设施栽培等;很好地适应了新的形势和新的潮流发展,例如现在大力发展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最近,世界各国都提出了精细农业的概念,也称之为处方农业。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农艺技术发展历程上的革命,要实现精细农业,就必须同步地发展农业机械,重视农机的研究、引进和开发,同时同步考虑信息技术等手段。
3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1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面临的机遇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的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的机构和布局也在不断优化,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7%。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面积持续扩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不断加快。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实现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随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使用力度不断加大,作用发挥也不断增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技术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何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而加快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的农业机械作业和传统的手工作业技术之间的矛盾,需要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加快磨合,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发展共赢。这期间,促进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相互配合,通过农艺技术的革新来适应农业机械的发展,可大大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3.2 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面临的矛盾
现代化的农机技术和农艺技
术对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讲,农艺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革新生产工具;而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又会促使先进的农艺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充实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现时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知识、层级结构以及农民的劳动观念、劳动素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而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薄弱环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机与农艺结合还不够紧密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4 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措施
要打破部门分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现有农机科研力量,加快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机生产企业的作用。要充分考虑一种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推广。要制定科学完善、互促互适的农机规范和农艺标准。要建立有效的示范基地。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与此同时,农艺与农机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果不及时入手,加快解决2者之间的衔接、促进和适用问题,就会导致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难以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如何促进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2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03-01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提高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等方面。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加工,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增收;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铺膜播种、种肥分层播种、免耕播种、深施化肥等技术,不仅可以节省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可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采用深耕深松、坡地定向耕翻、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以达到蓄水保墒、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农田水土流失的效果。
2 对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作用体现为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牧民素质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农业机械化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从种到收都离不开机械化。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要迅速转化于农业生产之中,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个载体实施于生产实践。如玉米、大豆机械精量播种,玉米、马铃薯铺膜播种及膜下滴管,小麦种肥分层播种,农作物旋耕灭茬播种以及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播种技术,就是通过机械将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蓄水保墒技术、科学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承载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使农业生产走上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发展道路。
3 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重点表现在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还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节省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节省人工费用,节约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经营农业机械,农机户通过代耕作业、加工作业、运输作业和跨区作业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可观的收入。随着大批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使用,不少农民已从单纯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或其他产业,既搞活了农村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4 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体现在服务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有利于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而农产品的整个生产与加工过程都与农业机械和装备有关,如在种植业方面,产前的种子选育种,产中的耕作、播种、灌溉、植保、收获,产后的加工保鲜、贮存运输等环节都需要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作支撑;在畜牧业方面,饲草料的种植、收获、加工、储运等,也都离不开畜牧业机械的支撑,还有畜禽养殖要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需要工厂化养殖设施和饲料加工设备给予保障;在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方面,农产品的收获、采摘、加工、储运、保鲜等需要成套机械装备和加工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由于农业装备的广泛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形成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它们不仅为土地和草牧场流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合理利用农牧业资源、保护农田草牧场生态环境、保障农畜产品安全生产、增强农田草地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比如,采用深耕深松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保障及时播种,做到不违农时;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避免了因过量施肥带来的土地污染;采用机械高效植保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药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农畜产品安全问题;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采用喷灌滴管等机械化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采用机械残膜回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蚀、风蚀,达到了保护农业生态和保持农田、草牧场水土的目的。因此,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8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机具;推广应用;生产效率
农业对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综合水平。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新型的农业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势在必行[1-2]。但是纵观我国各个地区,在推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对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了改善措施。
1新型农业技术和农机具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是我国农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农业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我国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在生产时仅仅依靠多年的经验,而不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守旧思想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我国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型技术和设备的排斥心理较强,素质水平有待提高;(2)我国传统农业研究不符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很多科研机构在研究出全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后,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实验,大多都是在文献中进行介绍,导致这些研究都成为了技术储备。有些生产技术和设备即使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但也大多没有使用过。
2加强新型农业技术和农机具推广与应用的主要措施
2.1逐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
想要加强新型生产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必须要先让农业从业人员接受,只有当工作者接受了,才能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因此,根据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现状,首先就要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自如的运用新型设备。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地的情况来看,一般年轻人都会选择出外劳工,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妇女以及儿童等。总的来说,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型的技术和设备了解较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新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力度,同时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其科学意识。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宣传、开展讲座、科学示范、操作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民对新型技术和设备的了解,转变传统观念,将其应用到真正的农业生产中。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新型农具的采购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留住青壮年人才,加强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
2.2加强同研究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之外,还要加强和相关研究部门的交流,让研究部门也加入到宣传的过程中,提高新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力度。很多农业从业人员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接触新技术和设备的机会不多,对其的了解自然也比较少。根据这种情况,在宣传时可以着重介绍新技术和设备的优点,让农业从业人员认识到设备的优势,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因此,研究机构可以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成本,将实际生产和理论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和设备的便民化,尽量便于农业从业人员的理解,这样在推广时也更加轻松,更容易得到农业从业人员的认可。此外,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和生产一线多多接触,将新型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带入到普通农业从业人员中。这样不仅达到了推广的目的,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了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全面能力。
2.3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
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推广是指通过实验、演示、培训等多种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我国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都属于公益性质,主要的职责是为基层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其中就包括对新型技术、设备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基层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很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深入到一线进行研究,导致其不够了解基层农业生产活动,农技推广效果不高。此外,由于很多单位是公益性质的,因此在资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工作开展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改变传统的观念,鼓励人才深入到基层农业生产活动中,了解农业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同时,加大对农业推广单位的资金投入,保证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
3结语
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农业发展正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农业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从供需情况看,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已经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一些主流的产品甚至还出现了结构性、地区过剩的情况。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高效一直成为研发机构的基本原则,因此,如何加强新型农业技术和农机具的推广力度,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因素之一。必须要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意识到新技术与设备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从业人员在实践中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
作者:唐祖述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
(一)良种繁育、栽培、肥料施用和养殖技术;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三)农产品收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技术;
(四)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五)农田水利、农村供排水、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六)农业机械化、农用航空、农业气象和农业信息技术;
(七)农业防灾减灾、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安全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八)其他农业技术。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分类管理;
(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注重生态效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传播手段,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提高推广效率。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八条 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范围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同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国家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一条 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
(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
(四)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
(五)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服务;
(六)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教育、培训服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根据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以及县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县、乡镇或者区域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实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为主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业务指导的体制,具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三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种养规模、服务范围和工作任务等合理确定,保证公益性职责的履行。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设置应当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乡镇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岗位应当全部为专业技术岗位,县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他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机构岗位总量的百分之七十。
第十四条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符合岗位职责要求。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聘用的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有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水平考核。自治县、民族乡和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以聘用具有中专有关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充实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的指导。
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将其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第三章 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九条 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当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发展规划、计划,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会同科学技术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进行推广或者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国家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
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强迫。
篇10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应用、传播的媒介,是智能化、自动化实现的基础,其对于农业发展带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下对计算机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1农业信息采集的便利化
通过计算机技术,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以往只有一些大城市或是推广中心才负责对相应的农业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这些信息很难被农民利用,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农业政策、农业设备、农业技术等信息,从而提高了其农业生产决策的有效性。
1.2农业科研活动集中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而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进行农业科研活动,而计算机技术不断能够加强科研成果、人员之间的交流,还提供集中化的科研环境,在数值预算、数据处理、模拟实验等方面都十分集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诞生效率,促进了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
1.3农业生产的科学化
农业生产涉及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但包括气候、病虫害、土壤,还包括水分、肥料、品种等,以往这些信息的获取只能从当地的粮种供销处获悉,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样就很难保障粮食的产量。而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可以对气候气象、病虫害进行预测,还能对土壤、肥力进行测试、检验,从而选择适应的肥料来保持施肥方案的合理性。
2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应用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最大作用,就需要对农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农业生产中计算机应用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往往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关注角度交稿,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信息采集、科研,还是生产、销售,其往往会按照传统的农业思路来考量,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了解,甚至对计算机技术抱着质疑的态度,这样就导致了农产品的品种和种植面积等无法实现最优化,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缓慢,甚至停滞。
2.2基础设备比较少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农村计算机技术的配置仍旧不是非常广泛,由于配置率不是很高,使得其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十分有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价格因素,计算机及配套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在农村的消费体系中仍算是一笔奢侈消费。其二,网络通讯配套缺陷,相较于城市地区的集中,农村幅员辽阔,村落之间分布比较零散,而我国的网络费用又比较好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难以得到很好地普及。
2.3操作人员十分紧缺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是农民,对于计算机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技术其并不是十分了解,及时农民配置了计算机,但是也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而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比较稀少,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待遇、工作环境都比较差,操作人员更愿意留在城市。若是这种状况不得到很好地改善的话,则即便拥有了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话,也无法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的产量、销售等也很难保证。
3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策略
3.1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观念,计算机技术是现代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发展智能化、自动化、通讯花技术的基础,只有加强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才能让农业生产走上一条崭新的路。各级组织和机构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观念教育,技术宣传以及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奠定思想基础。
3.2配置基础配套设施
为了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需要配置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还需要保障网络通讯配套,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力量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国家可以在农业生产计算机购买上给予必要的补贴,加大在计算技术推广上的投入,进而提高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建设农村地区基础网络设施,使计算机设备能够联网,使计算机应用体系能够真正完善起来。
3.3加强农业软件的研发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除了硬件基础,还需要软件的力量,为此,各级政府应该组织农业生产软件的科研,建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结构,开发一个能够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的软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3.4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
- 上一篇:环境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 下一篇:水生态修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