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茶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化;差异化教学;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34-03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层次的生源构成也使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及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造成了高职生源差异性与培养目标统一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针对上述矛盾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其中应用较多的方式是“分层式教学”,也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是“分层式教学”模式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层次的划分标准、层次之间的度量该如何把握,并没有科学的标准,仍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其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心理落差应该怎样弥补,如果没有适当的干预措施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分层教学的抵触。为此,本文试图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网络化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岗位职业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差异化高职教学的概念
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最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指,在对不同特征的学习者设定较为同一预期结果的前提下,教师针对不同个体实施具有不同目标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是完全迥异的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某些维度上存在着相对的差异。其中,高职差异化教学过程就是建立起不同学习者与同一化的教学目标之间不同途径的多维度映射过程。(见图1)
高职学生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同一性形成。为此,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定义:华国栋等以学生为出发点,认为“差异化教学”是在以班级为基础的集体教学中,再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学习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W。而汤姆・林森等则以教师为出发点,认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已经基本具备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的基础。加之,高职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较大,会使同一性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在实施之后难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差异化教学十分必要,寻找适合高职生最优发展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化教学在实施差异式高职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网络化的教学方法有着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手段更丰富,实施过程也更契合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化教学灵活的组织性
网络化教学具有空间、时间上的灵活性。网络化教学不需要将师生固定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只要有网络和终端就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在时间上,课程可以通过多媒体及云存储等技术网络化,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料也可以通过共享的形式进行分发,无需学习者的时间统一,并且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将学习过程提前或延后的支持。
2.网络化教学较高的互动性
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于网络平台教学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互动性优势。传统的高职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多限于口头的表达上。但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通过文字或音、视频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享与沟通。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P2P的方式进行私密性问题的交流,避免将隐私公之于众的尴尬。
3.网络化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网络化教学过程必然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在对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更丰富,对具体知识点的展示上也更具趣味性。同时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出现,使学生的多信息载体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正常的课程学习,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行课程学习。
计算机网络是实施差异化高职教学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导性,以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方式将学习过程前移,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先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差距则通过前移化的差异学习得以缩小。
三、基于网络的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是由传授和内化两个子过程组成的,学习者是以一种在心动中反思的方式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假设并采取对策。差异化教学的根本是制定以学习者特征为基础的教学模型。其中,学习者特征包括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刘俊英等学者将高职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综合目标、拓展目标三种不同层面。为此,差异化高职教学模型要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基础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设立多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以设计与其对应的不同教学方法来构建差异化的高职教学模型。
篇2
【关键词】痛风;关节炎;中医药疗法;除湿化瘀汤
痛风(Gout)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并与泌尿系结石、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提与生化基础,因此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措施。我们以自拟除湿化瘀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关节炎诊断标准(1977)。中医诊断标准:湿热夹瘀证症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1.2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1.1.3 病例排除标准:继发性痛风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肝心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晚期关节炎重度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本次发病后2周内已使用其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中西药物;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过敏体质及对本药敏者;中医辨证不符合湿热夹瘀者。
共治疗符合上述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均为男性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低嘌呤低脂饮食;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者维持原方案治疗(停用阿司匹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饮水量>2000ml/日等基础治疗。
1.2.1 治疗组:自拟除湿化瘀方(由土茯苓15g、萆20g、薏苡仁10g、丹参10g、益母草15g、金钱草15g、黄芪10g等组成)。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早晚各1次,连用2周。
1.2.2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口服秋水仙碱,每天口服0.5mg,出现腹泻和呕吐者,给予对症治疗,反应严重者停服;关节疼痛缓解后,改为每隔1天口服0.5 - 1mg,连用1周口服别嘌呤醇片,3次/日,0.1g/次,连用2周。
1.3 疗效标准
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与治疗前相比:p
2.3 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4例出现消化道不适,1例转氨酶升高(停药后消失);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轻度皮疹,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停药后消失),1例出现血肌酐升高,3例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
3 讨论
近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西医治疗高尿酸血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龙等;二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片。但上述药物的长期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肝肾功能损害,胃肠不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因此研究、开发既具有降尿酸作用,并且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自拟方除湿化瘀汤中,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萆利湿去浊,祛风除湿,《本经》:“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廖,热气”;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丹参活血祛瘀;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以上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清热化瘀之功。土茯苓及落新妇苷的抗炎、利尿和镇痛作用,落新妇苷还具有明显的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1]。萆的有效活性成分萆总皂苷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及抗炎作用[2];土萆中甾体类化合物在本植物中含量也较高,这可能与其抗炎抗风湿作用有一定关联[3];金钱草含有大量酚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丹参中的部分水溶性成分丹酚类(如丹酚酸A、丹酚酸B等)主要作用为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清除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炎症递质的表达,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4]。有实验表明,薏苡仁其活性成分薏苡素也称薏苡酰胺有温和的镇痛抗炎作用。黄芪[5];活性成分之一的黄芪多糖可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除湿化瘀汤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疗效肯定,既能改善症状,又能降低血尿酸、血沉,与西药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且毒副作用相对小,便于长时间治疗,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白嘉. 土茯苓及落新妇苷抗炎、利尿、镇痛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 20(1): 11-12.
[2] 陈光亮, 徐叔云, 等. 萆总皂苷合用牛膝总皂苷降血尿酸和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 23(11): 1467-1471.
[3] 王涛, 李书渊, 郭晓玲. 土萆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07, 30(9): 1091-1094.
[4] 聂桂丽, 郭茂娟, 李燕平, 等. 丹参单体对肿瘤坏死因子损伤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介质IL-1β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9): 823-824.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28-02
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尤为重要。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能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重大问题,并能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紧扣课标,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编写,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课程目标分三级,对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的要求逐级递进;对科学探究这一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标准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对生命世界的每课内容都有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一)经常学习课程标准
教师要经常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整个科学课有关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哪些,每个学年、学期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要求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实到教学上。
(二)关于“生命科学”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策略
1.把握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所谓的前概念,就是小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小学生的前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有的与科学概念相悖。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前概念,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获悉学生前概念,这可以利用访谈、调查、绘图、解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例如,对《种子发芽实验》,教师通过谈话的形式,可以知道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对“种子发芽条件”的前概念。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前概念,都将成为教学的起始点。学生的前概念中把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相互关联,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着重更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2.围绕建构科学概念,进行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
科学概念的发展来源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要让每个活动或环节为达成相应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导向概念本质的形成。例如,《大树和小草》一课设计了三个活动,哪个活动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我们认识了狗尾草,也认识了其它一些草,为什么我们把这些植物都称为草?你认为,草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些问题显得精炼而集中,舍弃了教材中寻找草不同点的要求,因为寻找共同点,更能够发现草的本质特征。
教学材料的设计应体现科学性和结构性。在科学课中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材料的准备,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经历”。例如:《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教师应准备常见的蚕豆、黄豆、菜豆、绿豆、芝麻、葵花籽等各种种子,让学生了解种子外形的多样性,还要挑选较大的蚕豆、花生、菜豆种子用水泡涨,让学生容易解剖,更好地观察种子内部构造。
3.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以及持续、细致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关于种子萌发先长哪部分,再长哪部分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运动起来会怎样》的关于自己身体运动后可能出现的变化等问题,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推测能力。而种植凤仙花的实验活动,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绿色开花植物,凤仙花生命周期的观察历程至少三个月,这三个月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素养,同时还有学生信心与恒心的培养。科学课中这样的体验活动还有很多,例如饲养蚕宝宝、蜗牛、蚯蚓、蚂蚁等,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阅读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课外学习研究材料,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的资料,并通过科技小报的形式展出,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例如,在南方,春季刚开学,正好是桃花盛开的时节。而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这几课的教学都跟花有关,虽然教材以油菜花为例来介绍花的知识,但笔者所在学校植种了很多桃花,身边有这么好的观察材料,不充分利用真是太可惜了。因此春季学期四年级的科学课就把第二单元《新的生命》调到前面来上,利用桃花和油菜花共同完成第一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从花到果实的变化过程,上完《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两课后,穿插其他单元的内容上,期间布置学生观察桃花的变化,一星期后再上《花、果实和种子》这课。学生们亲历了桃花的变化过程,对植物的花和果实有了直接认识,同时通过认真记录和对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认识植物的“范例”,并运用这个“范例”去认识其他的植物,从而获得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科学了解,增加了对科学课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标和教师用书中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按照培养科学素养这个宗旨来认识和使用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科学课“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学生探究体验学习的机会,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校园植物园地
科学课“生命世界”的内容中,有关植物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很多,如果建立了“植物园地”,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就方便多了。
例如:
①观察植物的生长全过程。可种植绿豆或凤仙花等生长周期在三、四个月之内的植物。
②进行植物叶的形态观察。可种植一些叶子有特点的植物:香蕉、松树、银杏等。
③观察植物的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④观察花的构造。可种植牵牛花、南瓜或黄瓜,等开花时进行教学。
⑤植物的繁殖实验。可以进行扦插、嫁接的实验。
⑥进行根的向水性、叶的向光性实验。
(二)开展科技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与区科技馆、金花茶公园、区农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桑蚕研究所、环保局建立了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和场馆、场所,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引导学生们开展科技活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要让学生亲历体验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最初,蚕种的来源成问题,在和桑蚕研究所联系后,学校请桑蚕研究所的专家到学校给全校师生作了专题报告,桑蚕研究所不但给我们解决了蚕种问题,提供了产彩色茧的蚕种,还提供了优良品种的桑树苗给我们种植,全校掀起了一阵养蚕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写了很多有关养蚕、种植桑树的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有不少还获了奖。
我校还与区科技馆联系,每星期带不同的班级到科技馆的各个功能室开展科技活动。科技馆的生物实验室组装了一套组织培养设备,这在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没有的,同学们利用组培室,用百合、芋头做实验,了解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
金花茶公园是我们的校外科普基地,同学们通过参观金花茶基因库,听取工程师的介绍,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给金花茶和茶花进行嫁接等活动,对原产地在自己家乡的植物界中的“大熊猫”——金花茶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情感。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不管是生物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还是非生物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都需要不断加强生物专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参加生物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一)教师要全面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学科,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科学教师在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生命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学生在生命科学方面深入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掌握的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体、生物与环境等知识。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具备多层次、多元的知识结构,做到专业知识深厚,基础知识广博,“博专结合,博中求专”。例如,在掌握了动物、植物的理论知识后,要熟悉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名称和分类情况,特别是校园内的动植物名称和分类情况。学生们对科学课感兴趣,常会拿他们见到的动植物请教老师,如果老师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就会受到打击,老师的水平也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篇4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 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职业素养培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培育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的情感,鼓励学生发展成为具备自我认知能力和创造潜质的社会型人才。
一、职业素养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
职业素养作为职业的内在规范与要求,指职业过程内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技能、行为、作风及意识等,职业意识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职业素养是个人乃至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作为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要素。
职业素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可以被叫作职业生涯教育,其不仅表现在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更多的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明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不同,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职业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是学术教育。而相较学校内最传统的学科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更多是对学生广义范围中的终身职业教育。事实上,我们终其一生,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成人教育,其受到的教育核心就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考虑,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阶段开展各种职业素养教育将很好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计划,学到非常有用的劳动习惯和理念,激发学生对职业和工作的热爱,鼓励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也为更好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做出努力。
二、国外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素养借鉴
各国政府对职业素养教育开始逐渐重视起来,认识到其作用性。最早的职业指导是起源于美国,因为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出现,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英国也同样以立法的形式把职业素养教育落实下来,并且每个学生在中学二年级就应该参加各类职业素养教育,而澳大利亚也参照了英美做法,颁发了类似规定,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 该纲要对职业成熟度、指导内容、考试和评估等均作出系列的详细化规定。同时要求学校设立职业与个人发展课程,并于各校教学过程中引进职业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推动教学内容与以后的职业发展,工作更加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课程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高职业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日本也同样把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职业指导引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当中去,最早在1927年的11月,日本的文部省下发“关于尊重学生个性和职业指导”训令, 首次将职业指导引进日本中小学教育内,而上世纪的七十年底,日本又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了职业指导修改意。而亚洲另外一个经济出色国家,新加坡同样也对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视,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十分重视学生的非学术方面的学习,比如在中学会开设一些营养学、家政科目,并且每三年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保证这些技能可以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做到同步更新,让学生对未来工作与生活所需技以有展开深入了解及初步体验。
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描述
现阶段我国不少省市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职业素养基本常识课程,并且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比如专业兴趣、职业道德、礼仪规范、比如茶艺、电工、木工等。很多地方的职业素养基本常识课程还和当地的文化有关,例如广西横县是中国茉莉花茶生产基地和花茶加工基地,而花茶的生产和销售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横县也有非常多的花茶店,因此横县中学的职业素养教育就围绕茶艺展开,将家乡的发展和学生未来的人生定位联系起来,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不可否认,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学他们为了过于追求升学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重视不是很够,很多学生也因此对加强职业素养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们的个人职业素养表现也十分让人担心。另外,国内很多中小学都觉得职业素养教育是中职和高职的任务,因此对职业素养并不重视,丝毫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同时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打好基础,实现教育更好的发挥学生特长,实现教育的功能。
另外定位局限,有的教师还认为职业素养教育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程设定在制作一些小实验,小作品等重复性活动,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创意。
(二)职教普教分离
国内的教育政策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分开的政策,而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十分紧密结合的,而我国的普通教育课程中很少见到职业课程的内容,职业课程往往被认为是中职或者高职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也使得很多学生受到的这方面教育是空白,另外,很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他们受的师范教育,并没有教授他们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因为缺少这方面的培训。
(三)资源单一
还有就是资源比较单一,我国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都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设定的,所以更多的是偏重理论学习,而学校又比较封闭,与社会接触更多的依靠每学期很少的几天的社会实践,更多的是纸上谈兵,而不是给学生亲身体验。
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不能偏颇
一般的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内,将职业素养教育当成理念渗透至课程设计内,这是合乎普通中学教学任务的。我国教育目的是为了培育具和备社会主义觉悟,高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并据此确定了中学任务:为国家培育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及为高一级学生培育合格新生。而有关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更是明确指出,让学生初步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这主人生规划能力。由这个角度来讲,职业素养的教育思想应能渗透至学校各类教育活动及各科课程内,体现于教育教学任务内,同时将教材作为载体,有效落实于课堂教学内。
(二)依据社会需求调整职业素养教育内容
我国再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进行工作分配,不需要自己进行职业选择的年代了,而这个时候就业问题就十分的突出和展现矛盾了。
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毕业就等于失业”,这句话存在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由于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如果学生毕业后没有职业技能,对职业没有规划,没有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很有可能会不受到企业的欢迎,成为失业一族。所以现代学生应该具有学习、合作和生存能力,可以真正适应社会,才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职业素养基础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这样当他们进入到社会后才能真正的生存下去。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终身职业发展的教育,比如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这类职业人才需要掌握专门化的管理技巧,需要熟悉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而对于信息化人才,应该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了解需要充分掌握计算机工程技术,需要了解信息领域的前沿科技。而对于设计人才,应该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了解需要更懂得专业的绘画技巧,而对于有这方面职业兴趣的学生应该早日引导和教育。
(三)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造就负责任的劳动者
在义务教育阶段阶段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先进的职业思想,上述内容与一般学校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同,所以可以看出,这方面教育是更加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让学校更好的了解到社会规则,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就要有敬业精神,就要遵守一切的规章制度,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这样才能保障以后成功的人生。
(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提高教育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过程重,老师要以身为范,帮助教师增强职业素养,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老师提升职业素养,可以让教师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五、重视义务教育中职业素养培育的建议
(一)完善教育制度
与国外的职业素养教育相比,我国在制度和执行上都比较弱,一方面我国的教育制度更偏向在中职、高职和大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中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职业素养教育并不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发展制度,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纲要》,根据我国自己的产业结构情况,把职业指导引入到义务教育中,并且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时间表和制度。
(二)侧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后义务教育阶段的素养教育将重点放在综合素质培育上。最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十报告指出: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动灵活的多样化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及自主创业,有效完善就业培训与服务体系,达到提升就业者就业技能的目的。职业素养教育将培育各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放在首位,目的在于能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让以后的就业教育与义务阶段教育充分结合,让职业素养教育可以赶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
(三)职业素养教育课与“劳动技术教育课”有机整合
很多学校的课程中都有“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学习领域,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得到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社区实践等共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因此职业素养教育课应该与该课程结合起来,比如很多学校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设立了相关课程,课程教育内容主要围绕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内容,且按照初中与小学的不同特征,给予不同的职业教学内容,比如小学阶段称呼为 “职业了解”,初中为“职业引导”。如果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对于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强化学生职业规划、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建议在学生的初中教育阶段,能够以该课程为基础,加入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教育等,如果以后有单独的课程教材后,还应该在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课程,让其作为每个学校的必修课, 让学校重视起来,这样也能真正的让职业素养教育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全面推广开来。
(四)义务教育阶段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分离的现状,应该让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和职业学校联合一起办学,比如武汉市教委便前瞻性提出在职普通教育模式,即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的中小学一起联合开展教学工作,在很多职业课程方面共同教学,共同合作,这样给普通的教育系统更好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了非常强大的支持,由于职业教育学校本身对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其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能模拟社会实践,这些资源均是普通教育系统没有办法提供的,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无法进行补充的,但是职业教育学校就可以提供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通过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让其达到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办学形式也很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未来教育改革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培育目标的关键在于: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中初级专业人才。其作为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其服务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此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业素养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升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就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求其不仅能为高等教育培育优质新生,同时也能为我国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培育实用性的人才。在之样的双重任务之下,应能做到准确区分轻重缓急,区分对待双重任务,不可重升轻学,但同时也要体现其为就业服务的本质。第二,以后义务教育阶段的素养教育应该更多的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伴随企业朝向技g密集型方面的转变,集约化经营模式大受欢迎,劳动分工由原本的单一工种朝向复合工种方面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劳动才能具有跨岗位能力。同时,能妥善解决专业的向和未来职业岗位内的不确定因素,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强化不业适应能力,推动学生发展成“一专多能”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艾文娟.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赵丹.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现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篇5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篇6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丘陵和山区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场1532.2万hm2,还有400万hm2的林业用地,多数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因此,利用丘陵地区和山区的饲草资源,发展草食畜禽,前景十分广阔。我省的丘陵地区和山区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牧草生长茂盛,667m2产鲜草量400~600kg,饲草蕴藏量极为丰富。草场植被中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品种的牧草占多数,可供畜禽釆食的牧草品种多达228种,在牧草产量,品种数量及青草可利用的时间上,均优于我国的“三北”草原,是发展我省草食畜禽的优良天然牧场。
安徽省丘陵和山区的草场分为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草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第一类型草场是丘陵草丛类,它的坡度小,一般小于20°,可利用发展黄牛生产或刈草发展及不适宜放牧的畜禽;第二、三类型草场是丘陵疏林草丛类和丘陵灌木草丛类草场,它们的坡度在20°以上,比较陡,有的在深山或大山区,草质较差,这类草场适宜放养山羊。山羊的攀登和行走能力强,合群性能好,喜采食灌木的嫩枝叶,且对劣质饲草的消化吸收能力优于牛和绵羊。适宜在这类型草场放牧饲养的山羊品种很多,较为理想的品种是湘西山区的马头羊,它不仅适合山区放牧,而且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的品质好,板皮质量优.第四类型草场是附属草场,主要是山边、地头、村旁,河渠沟旁的草场。这类草场在丘陵和山区面积比较大,鲜草产量高,草的品质好适合发展皮肉兔和草食家禽。
2发展林间牧业的作用与意义
以前对利用林间草场发展养殖业有一个误导,过分地突出牧与林的矛盾,忽视了牧与林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面。发展林间牧业,通过放牧可以对林地蹄耕,疏松土壤,同时畜禽的粪尿是林地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与吸收利用;通过放牧,畜禽釆食灌木的嫩枝叶,抑制灌木的生长,减少与乔木争水争肥;通过放牧还能减少林中枯草和干树叶的积累,能减少火灾。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就有报道,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长白山区和大兴安岭的林区就有成功经验的介绍。利用丘陵和山区的饲草资源,发展草食畜禽,只要投入少量的精科,搭建简易的棚圈,有人参与放牧和管理即可,因此是一种就地就近利用饲料资源,投入少,成本低,易管理,效率高的饲养业,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平原同类型的饲养业。把广阔的丘陵和山区,建成我省草食畜禽的生产基地,并以该项养殖业带动饲料工业、肉类食品工业、包装业、运输业及劳务产业。这是一项符合山区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阳光产业。也是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
3利用林间饲草资源发展羊产业优势分析
利用林间饲草资源发展奶山羊。奶羊奶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最接近人奶的营养成分,总体营养成分含量优于牛奶,尤其在蛋白质组成,短链脂肪酸以及非蛋白质氮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营养品(见表1)。羊奶呈碱性,胃酸较多的人最适合饮用羊奶。新鲜羊奶还含有活性物质,具有关资料报到,具有减少消化道发生癌症的功能。人们不喜欢饮用山羊奶主要是因为山羊奶具有羶味,这是一种生活习惯问题,在煮山羊奶时,加入少量桔子皮或苿莉花茶,不仅能除去羶味,而且有助于消化吸收。目前我省饲养的山羊以”黄淮海山羊”为主。该羊饲养历史悠久,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强,耐粗饲,善于爬山,合群性好,由于长期近亲的原因,其基因纯合度好,是一个难得的杂交母系品种.但该羊缺点是体型小,产肉率低。湘西马头羊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的品质好,板皮质量优,是理想的杂交父本。利用杂交优势来提高养殖业商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养殖企业在养羊的商品生产中,可进行杂交生产。利用我省黄淮海山羊为母本,引进湘西马头公羊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其杂交1代具备父本母本的优势,可得到山羊个体较大,爬坡能力强,耐粗饲,生长快,产肉较多,板皮优质商品山羊群体。以期提高产肉率和肉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4发展安徽省草食性羊的几点建议
总体看,我省草山草坡面积大,饲草蕴藏量巨大,是重要的后备农业资源,具有发展草食畜禽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利用山区丰富的饲草资源来发展草食畜禽,一则可向市场提供大量的畜禽肉,蛋,奶及高附加值的畜禽肉类加工产品,丰富人们菜篮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二则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因此,发展山区和丘陵地区草食羊生产对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项目库。以县级为一级单位,结合本县山区实际,调研山区草山草坡及其饲料资源,建立综合发展草食畜禽及加工业的项目库,编写相关计划书上报有关部门争取支持。
(2)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山区,丘陵地区虽然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大多处于贫困状况。应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争取国家对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3)把好引种关。发展起步时,引种很重要,要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引进适应山区放牧饲养的品种,能更好地发挥山区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4)保护好生态环。发展生产要与草场适宜的载畜量相吻合,不能因过量放牧而使生态失去平衡,可釆用分区轮牧的方法保护好生态平衡。
(5)疾病防控。搞好养殖食草畜禽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技术依托省、地、市、县畜牧兽医站和科研技术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指导养殖业,要确保形成上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富一方的局面。
(6)科学利用粗饲料。山区牧草主要是禾本科牧草,秋冬季这类牧草和干树叶类饲料,其粗纤维含量达33%以上,营养价值低难以消化吸收。有条件的养殖企要将这种类型的饲料进行醣化、碱化、氨化处理,不仅增加适口性,草食家畜爱吃,而且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将会提高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