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意境范文
时间:2023-12-26 18:0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园林的意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造园艺术博大精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景观设计艺术最丰富的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及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之奇观。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具有辉煌的成就。其讲究造园的最高境界是追求自然精神为目的,包含多种艺术门类,建筑、雕塑、山水画、书法、文学、植物学等,通过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气质,从而表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渊源在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记载,周文王营建宫苑,最早为囿,意为圈起的自然风景区。而今的中国古典园林意为种植花草树木流传下来的供人游赏和休息的风景区。这样的定义在很长时期被认为是标准和典范的。中国五千年文化根基所孕育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同中国古典园林画,中国的诗歌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东晋唐宋年间是园林意境思想的源头,田园山水诗,山水画及山水游记是当时的文化方向,其思想核心是崇尚自然的指导思想。园林在这时期形式也发生转变,由建筑为主体内容转为以山水为主体内容。由夸富尚奇为文化内涵转为以自然山水之情为设计艺术处理。从此便产生了园林的意境问题,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中“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已感受到园林艺术的意境了。田园画家诗人王维所创作的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感受,明画家沈周用“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去体现其中微妙的意境。陶渊明、王羲之、柳宗元、欧阳修、白居易等人更是园林的设计者与创作者,后期的计成、李渔、石涛也是道德高深并给予文化修养与一身的大艺术家,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宝藏。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和运用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是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其思想内涵是比直观更为深刻的。造园者造园时所运用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自我窥见的最深心灵反映,其中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在园林的表现方面通过景象在空间环境中的影响,暗示更为幽深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从而可以营造出园林空间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苏州网师园中有个“月到风来亭”,亭下设美人靠坐凳栏杆,人在亭中倚栏就坐,亦能引出诗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种栏杆形象,由于诗的渲染而更走向艺术文化。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中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窗单座被这样渲染,即刻显现出诗人留连山水、孤芳自赏、希求超脱的感情。这种蕴含在其中的情愫便是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之处。建筑、诗、书画、雕塑、自然环境等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综合要素,这些要素共同称为园林空间的综合艺术效果,并传达给游赏者情谊的信息,唤起心中的情愫,经历的联想。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的意境,情中有景,景中带情,这样的意境更加耐人寻味,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不是每个园林都具备意境,意境也不是随时随地都会出现,中国古代造园者在园林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完成的工作是相地,运用风水等理论知识,评判分析园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此建构基础之上才进行立意构思,确定需要表达的情景、内容和主题,由此生境。再运用古代造园方法,如借景、对景、障景、框景等方法对园林进行规划布置,对空间序列的先后进行调整,进而推敲细节的修饰,例如,造园者要对山体的走向、坡度、形态、虚实变化、凹凸变化、主峰次峰位置,以及水体的形状、大小、排列组合方式、堤、桥的运用,建筑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的路面装饰用材和人流动线,园林植物的种类与造型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设计。中国古代造园者不仅在图纸设计工作非常周密之外,更是花大量的时间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的完整和准确,更利于及时创作。中国传统园林在美学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往往通过竹林、漏窗、门洞、假山等手段保持内在关系,各色的景区又相互贯通,相互借景,在各个游览景区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诸景区中常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儒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师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佳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无穷。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内涵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歌、绘画、文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自然的空间领域,是在一定的境域中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地形,进一步筑山、叠石、布置园路等创造的自然美环境。其园林的意境托物寓意于自然之物及其关系,借物抒情由超出由之所激发的事物之外,给人以回味及遐想的空间。当主客观有机因素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的境,才可以情中有境,境中有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才产生出园林的意境。
园林是一个自然的真实空间,其所表达的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园林上称时序的变化为季相的变化,朝暮的变化为时相的变化,天气的变化为气象的变化,生命的变化为龄相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的条件随之产生不同的意境。而呈现最佳状态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的内涵。最佳状态有时非常短暂,但却又是不朽的,时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园林中表达的意境完全是依靠人而存在,意境之精神是人所特有的感情,脱离人精神无从谈起。从这一方面讲,造园的动机和目的从开始到结束意境都贯穿始终,园林给其游者带来感知,然后产生共鸣,这些都是意境所营造的结果。
首先,造园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世界观、思想状态对建造园林都有着直接影响。不少在江南现存的私家园林中建造者都是有文化、有理想的人。在其抱负得不到发挥的同时寄情感于山水之间、隐退山林、看破红尘。苏州的拙政园之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便是寄情于景的充分表现。
其次,不同的园林景观反映不同的思想感情,怡园的碧梧栖凤馆、金粟亭等都流露造园者出期盼大富大贵的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说明,意境产生在造园之前,也存在于园林景物的创造过程之中,设计着景物的建构。虽然园林是物质范畴,意境是精神范畴,但园林建筑景观的设计构造,是以所要表达的景物意境为主导的。
因此,园林景观的意境体现在景物构造的全过程中,建成之后才是带给游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感受。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方法上达到了建筑美、绘画美、自然美和文学艺术有机的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意境是其中最具影响的内在魅力,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赋予园林艺术的灵魂。
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16-01
一、园林建筑的特征
园林的环境意象是人们游览园林时所获得的环境实际状况的心理描述.它有赖于园林的量观元素本身的属性以及各量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更取决于他们在人们以往生活经历中的作用和意义。园林中的建筑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
二、园林建筑的写意
园林建筑是园林中体现人工性的最佳结合点,所以,园林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园林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氛围的关系,它给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艺术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外,还要求富有诗情画意。园林建筑常与园林主题相一致,并通过造型和文学题名等表现出浓郁的写意色彩。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中国传统园林能够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合互衬,达到化消极到积极的境界。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这应该归结到其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但是中国的传统木构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表现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写意风格,主要是因为它受诗画艺术的影响。所谓“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一)表现含蓄。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 “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从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上来讲,它们是含蓄的。它们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园林多是在一定的有限的空间内经营景致,为了取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常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组织空间序列,而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
(二)强调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是 建筑在意境上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三)其意境是含蓄的。所谓意境,是由审美对象的表象在审美主体的心中所唤起的一种广阔自由的想象,情感,理性等心理因素的综合。意境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物互渗互融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像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
四、园林建筑意境的表达
园林建筑意境的表达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主要是融情入境的方法。用感情来表达其意境,融情与景。
(一)“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园林建筑)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古人喜欢在山水情境中设置空亭一座,戴醇士曰:“群木荟蔚,恐亭翼然,吐纳云气。”
(二)“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
(三)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神仙境界是指在建造园林时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注重表现中国道家思想中讲求自然恬淡和修养身心的内容。意境的创造不仅要重视鲜明、生动的、突出形象的实景外,还要重视诸如声、色、光、影、香等的虚景,所谓“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就是对虚景的出色的描述。
五、结论
园林建筑空间形态与中国园林美一样,都源于自然,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小弟 仇必鳌.园林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inese landscape art development, comparison of the East-West landscape art design differences.
关键词:园林景观 艺术设计 比较研究
Key words: landscape art design comparative study
一、 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其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此时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之处,也是略具园林雏型格局的观游、娱乐场所。
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魏晋南北朝时展到“寄情山水,人造自然”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崇尚“自然”为宗旨的儒玄、玄佛义理流行于世,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山水审美之风全面兴盛,成为这一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文人、画家巧匠逐步涉入,使得园林不再是一种自然风光的再现: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结合理论的探讨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有关自然山水的艺术领域大力开拓,对自然美的鉴赏遂取代了过去所持的神秘和功利的态度,成为此后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这一时期的古典园林,开始进入成熟期,造园时对山水等自然景观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精练概括的表现了自然从总体到局部都隐约透露着诗情画意,强调了山水园林重视和谐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唐朝以后进入了成熟阶段。在讲究园林本身形式上,以园言志、以景寄情。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应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山水画强调既要真实描绘自然景物,又要抒发作者的情感,在两者结合中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结合,这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二、 东西方园林景观艺术的比较
1、东西方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的差异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的建造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其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彩。在儒、释、道等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园林在“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强调人工的自然美,反映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体现人的意志,追求的是形式美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西方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
2、东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在空间处理上的差异。
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命意在空不在实”,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其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其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于强调以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
3、东西方对园林景观的功能理解不同。
中国园林虽然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其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中国的美学理论在整体上一直就对追求物质享受的思想长期受到鄙视。因此中国园林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相反,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把花园变成实用的场所,使之成为公众会聚的场所,药物、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基地,牛羊的牧场等,物质功能与审美相结合,把西方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
篇4
中国现今的豪华别墅,大多盛行欧陆风情,奢侈豪华,金碧辉煌。而上海九间堂别墅设计将东方古典的优雅与西方生活的精致融合,以绚烂的色彩和优雅的曲线营造着东方奢华的效果。九间堂的整体建筑风格上汉唐意味浓郁,庭院、连廊、流水,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中国山水画,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设计理念
1.“三开三进,谓之九间”
“三开三进,谓之九间”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精髓,这也正是“九间堂”名称的由来,体现了儒家韵味的围合式室内与私家园林布局。廊道、庭院、挑檐、水榭形成的“隔而不囤,围必缺”中式庭院似隔而非隔,而半通透性院墙和篱笆与院外园景相呼应形成的园、待客前院、主人后院、客房小庭院,园园互通而又各成派,是中国传统建筑灵活通透的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2.注重私密性
“墙”作为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核心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征。九间堂别墅的外部建有高3.5米的围合式高墙,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平面设计私密性不高的缺点,另一方面也营造出一种深宅大院的感觉。九间堂的设计师为了避免高墙可能给人带来的压抑的感觉,以白色高墙为基本建筑元素,然后配合青竹、黛瓦,使墙体的隔离感降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造景手法
1.框景与漏景
框景手法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使远景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形成景随步移的奇妙效果。这种手法在九间堂的设计中也有体现,白墙上的漏窗使墙面增添了无尽生气和变换感,通过漏窗,使院外的修竹透露出来,形成了立体的画面。配合丰富的光影效果,产生一种朦胧美,增添了院内的生气。
2.藏与露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总是想方设法将部分景“藏”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九间堂在处理“墙”时,运用了藏与露的构景手法,在一面完整的白墙上镂空雕花的网格,使墙壁的“实”与镂空的“虚”产生对比,透过镂空的网格,可以隐约看到远处的景物,让人感到含蓄而耐人寻味。这里通过墙壁的“藏”与镂空的“露”,使原本并不大的空间显得极为深远。
3.障景与分割
障景是通过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使用这种手法可以给景物增添种“藏”的韵味,有抑有扬,互相掩映,避免了单调乏味。九间堂园区内有很多柱子支撑的走廊和花架,它们将空间分割,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小空间,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空间进行娱乐休闲的活动。通过这些支撑物的遮挡作用,使得建筑区域与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掩映,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4.看与被看
中国古典园林景物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在景物之中观看其他景物的好坏,也要考虑到这个景物本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给观者带来的感受。九间堂建筑中厅堂的设置体现这一点。从远处看去,竹纸遮阳伞掩映下的厅堂颇具汉唐风情,而从室内观看园中景物时,由于竹纸的遮挡作用,使原本普通的园中景物显得颇有情趣,这就很好的处理了看与被看的视觉制约关系。
造景元素
1.水景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都有其独有的章法,并不是随意为之。这些章法都有特定的目,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正如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九间堂作为优秀的住宅设计,十分注重将水文化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近水是豪宅的必备条件,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九间堂通过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用水方式,拉近人与水之间的距离,九营造出一种水上人家,临水而居的生活模式。
2.栽植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梅之独傲霜雪、竹之虚心有节、兰之幽谷清香……”等。九间堂对植物的配置借鉴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符号,营造出种了幽静,高雅的意境。古典园林中在栽植中有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等,九间堂借鉴这些手法,增强园林的古典韵味。乔木与灌木的搭配,获得了种枝繁叶茂、嘉木葱茏的气氛,并随着季节气候的更迭产生丰富的变化给九间堂带来了生机。
3.小品
园林小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隔空间与联系空间,使景随步移的空间增添了变化和明确的标志;其次园林小品可渲染气氛,使环境更具感染力。漫步在九间堂的建筑之间,很容易的会被些精致的小品所吸引,这些小品体积不大,但和周围的景致很好的结合在起,为烘托气氛起到作用。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组精美的隔断,一盏灵巧的园灯,别致的造型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赏玩,增加了九间堂别墅的艺术性和蕴涵。
篇5
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篇6
关 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方法
Pick to: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 art highest state is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as the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ime and space of consciousness, can make the space gets garden,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inite. Through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concept,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classic garden mak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lose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rtistic 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 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而意境是园林造园之精髓,是借助具体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即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 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隐喻更为深广的艺术境界;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具有“ 景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缘情生趣,使人留连。
1 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盛唐诗人王昌龄最早提出“意境” 一词。他在《诗格》中提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指山水美;二曰“情境”,指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三曰“意境”,指心理活动。 晚唐诗人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韵外之致”,严羽提出“ 兴趣”“ 妙悟”,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 等, 在唐宋时期, 随着诗歌、书法、绘画等的繁荣发展,“ 意境”得到了广泛运用。晚清时期著名学者王国维将“意境”理论发挥到极致,成为意境说之集大成者。在《人间词话》中, 他对意境的本原作了概括: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所谓“真景物”即是“境” , 所谓“真感情”即是“意”, 所以它是主观感情与客观环境的结合,只有触景生情才能产生意境。
由于我国古代很多造园者甚至园主本人即为诗人、画家,所以诗画对园林影响很大。特别是隋、唐以后文人墨客游山玩水之风盛行,他们或隐居山林,或遨游四方,或寄情于山水之间,因而对大自然有深入的观察、研究和感受。并从广阔的大自然中概括出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经过精炼与细致的艺术加工,移植在园林中,理想化的再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幽美,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园林史按自然山水的内在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正像中国的绘画一样,强调:“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即以自然为师,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而创作,强调神似,反对严格的写实。因此中国园林也可称为写意山水。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常见手法
2.1运用虚实空间营造园林意境
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组织空间, 扩大空间, 丰富美的感受。沈复《浮生六记》中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 举例说:“虚中有实者, 或山穷水尽处, 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 一开而可通别处。实中有虚者, 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 如有实无也; 设矮栏于墙头, 如上有月台, 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虚复空间并非客观存在的真实空间,属于间接借景,它是多种物体构成的园林空间由于光的照射水面,镜面或白色墙面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假重复空间,所谓“倒影、照影、阴影”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可有助于丰富自身表现及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尤其水面虚复空间形成的虚假倒空间,它与园林空间组成一正一倒,正倒相连,一虚一实,虚实相映的奇妙空间构图。
2.2 运用声、光、气味等作用于听觉、视觉、嗅觉营造园林意境
(1)声的运用中国古代园林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人为地造成一些音响,如风声、雨声、水声、树声、鸟鸣等,使空间感觉千变万化,别具风格。水声是园林意境听觉设计的主要对象。瀑布轰鸣、溪水潺潺、泉水叮咚,不同的水景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也营造出不同的意境氛围。瀑布多用于大尺度的环境中,形成气势磅礴的氛围;溪水多用于中等尺度的环境中,形成亲切宜人的氛围;泉水多用于小尺度的环境中,形成私密幽静的氛围;雨声也经常被设计到景观中来,“雨打芭蕉”“残荷听雨”等都是中国的传统造景方式,禅意盎然。
(2)光的运用光是反映建筑及其空间效果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光影是由光线明暗给人的视觉感受。影是光的孪生兄弟,有光必有影。视场中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深化景观层次,明确景观空间;模糊的光影对比则可以形成虚实难辨的神秘氛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即是以光造影,形成别样的意境。
(3)气味的运用气味作用于人的嗅觉,虽不如光线和色彩作用于视觉时效果那么强烈,但也同样可以刺激人的神经而产生联想以及愉快的感觉。在我国园林中,这种手法的使用十分普遍,常利用花木的栽植达到这一效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描述的正是梅花的芳香将人从远处吸引过来,近前观赏
3 运用色彩营造园林意境
在中国园林中运用色彩的手段异常丰富,有的淡雅幽静,清新和谐,有的则为富丽,优美壮观,都极大地丰富了空间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多与住宅相连,“为养性读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为形成这种清净的空间感觉,建筑色彩清淡,并且常以白粉墙为纸,古木、怪石或松、竹、梅、兰为笔,画出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彩墨画……达到了言简意赅,神态生动的目的,墙面上花影扶疏,使整个空间进入诗画的佳境。
4 运用自然界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等因素营造园林意境
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等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 使得意境更加深化, 趣味无穷, 给人更深的艺术感受。如“ 朝餐晨曦,夕枕烟霞” 、“ 真山水坝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菊郁,秋疏薄,冬暗淡……” 。拙政园的“ 荷风四面亭” ,“待霜亭” 都是以时间季节的变化,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于景物的意境。
5 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内容的提示营造园林意境
园林的命名, 即园林艺术作品的标题,采用词简意丰的匾额,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借贾政之口说出:“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说明了诗词匾联在创造园林意境中的作用。如“ 苏堤春晓” 、“ 平湖秋月”等,既能借物写意、借景写情,又能标出季相意识、体现时空交感。拙政园“ 梧竹幽居” 的匾额为“ 月到风来” ,楹联为“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不仅道出了粼粼清波和假山的动静对比, 还借入了清风与明月,构成了虚实相生的迷人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题名或是从诗人的名词佳句中撷来的精英,或是从园林景观中提炼的神韵, 使人能因题品景, 因景品题, 进入意境而神游于境外。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灵魂,注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使作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象含蓄、情致深蕴,以其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苏州园林设计院.苏州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篇7
关键词:园趣;名人与园林;意境;园林史
1 园史偶谈
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起,到19世纪未止,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不断地自我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园林体系,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影响亚洲,远播欧洲,被称作“世界造园之母”。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囿,早期以生产实用为目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高台为布景中心,增强了游览观赏的功能;秦汉时期皇家园林,以模拟自然建园,创造了“一池三山”的造景手法,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经典模式;之后随着园林的平民化,产生了私家园林,人们意识形态的自由发展和逐渐成熟,园林也逐渐完善和成熟,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园林形式。隋唐之后,园林与书画、诗文的关系更加密切,艺术准则越加趋于一致。唐代私家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普及更广,艺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精神是与古代文化密切相关的,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聚了文学艺术美的精华,蕴含着典型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山水文化和山水精神,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精神的形成源于崇拜自然思想、君子比德思想和神仙思想三个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美,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就了其世界美誉。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其鲜明的东方特色,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景由文盛、文由景显、文景齐名。
2 名人与园
园林似乎总是与名人结下不解之缘,每一座园林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动听的故事,从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长廊,也因为有了生动的故事才使得人们百游不厌。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据文献记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造园活动。历代许多文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寄情于山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不满足于一时游山玩水,到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造园者融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于园林之中,并追求自然情趣,由简单模仿,升华为艺术之美。《园趣》一书中介绍了王羲之的兰亭,曲水流觞,名士雅集,诗酒唱和,使原来已有山水林竹之胜的兰亭更加出名;陶渊明与林园,他提出的园林艺术思想是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的辋川别业,是他用画意和诗意造的,寓诗情于园景中,园林意境成为特色;杜甫的草堂是他在风景优美、幽静的浣花溪畔苦心经营的安身之处,陶情田园,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后人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陆游与沈园亦有一段千古爱情悲唱,沈园由此而久负盛名,八百多年沧桑,园林不废,至今令人情系神往。名人通过造园而寄托自己的情怀,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亦或是诗情画意得以抒发,园林艺术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园林与意境
所谓意境,是通过园林形象所反映的情景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而景物的创造又直接反映造园者人生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等的思想感情。我国古典园林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园林空间本身,更是伴随园林的意境所包含的造园者的文化层次、思想情感及园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园林的已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表现:①广泛运用文学修辞手法;②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③运用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建筑等,触类旁通,熔铸一体使园林意境深达。园林造景并不能直接创造意境,但能运用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园林造景的特点,创造出促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优美意境的环境条件。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使它不但在历史上已被外国所借鉴或吸取,直到现在,它仍然还保持着极大的魅力。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种种的历史原因致使中国造园艺术这一优秀遗产末得到很好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中华振兴的今日,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造园学遗产,以利于我国现代化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在学科的深度上把它介绍到国际学术界,以利新的历史时期中更为广泛的国际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谦,李永进,霍宇红,靳乐山. 浅析中国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
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景观
建筑是文化最好的承载物,无论是人文的还是科学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最后都落实在建筑上,千百年来传承于此。今天许多大众媒体乃至部分学术界仍然有“传统园林”就是“园林”或“园林”就是“传统园林”概念简称的想法,其实对照现代对“园林”概念的内涵广阔的理解,相对现代“园林”概念所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等新的意义和内容,今天我们所研究的“中国传统园林”其实只是“园林”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因为“传统”一词已经界定了它的范围。作为研究者,要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中寻求一个适当的切入点,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对当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而不是在社会和商业的影响中迷失方向。
1.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浓郁的诗情画意、深邃高雅的意境。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每个单独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很多组成要素,而且每个园林根据园主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兴趣爱好在园林设置组成要素中都会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普遍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
3.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
3.1传统基因的提取及文化的延伸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用传统的东西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积淀、民族的归属心理经历了千年的传承,而且人永远不可能与传统绝缘,即便是文化思想史上那些开一代新风的创造者,却也恰恰只是深刻地把握住了传统精髓而已。我们希望未来的景观环境设计对传统进行基于自身要求的滤化与筛选。一方面,统一于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将多样的传统因素纳入自己的整体结构之中。
3.2提取传统是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自身的要求
现代景观环境追求的是或封闭或开放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并能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新的空间格局。它表现的是自由、明朗、富有激情的等多种艺术特性;现代景观环境应该能陶冶现代人的心灵情操,激发人们对美的自然追求,铸就现代的品格素养;同时也应该能够通过欣赏者自我感受去体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情感,这就是现代景观环境的“意境”创造的问题。可以说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日趋重视设计的意义,重视场所精神的建构,重视对意境的追寻也是其自身的要求。
3.3现代景观环境中意境的隐退
现代景观环境和中国传统园林一样同样存在着感官、外部形态和场所等意境结构的要素,只要我们在充分理解它们的基础上,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脉络和一定的依存关系结合成一个整体,使人和景观环境之间产生感性的联系,那么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意境的感受离我们就己不再遥远。虽然景观环境的意境是一个审美系统,有稳定的结构,若干相关相生、互补互渗的主客观元素,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审美客体即景观环境内外部形态和空间布局,也包括审美主体即游赏者和使用者的审美水平和心态。
3.4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意境建构的手法
在现代景观环境中,也存在着意境结构的要素,而要使这些要素发生一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网络,从而最终在现代景观环境中形成意境,就必须才用一定的手法,而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园林仍然是我们最好的借鉴,提供给我们很多实用的手法,虽然现代人的生活情趣早已不同于古人,但意境仍然是它们精神层次的最高境界。
4.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4.1自然与人文融合
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其中空的部分才是空间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中国人的空间观念,即空间是建筑最基本的内涵,建筑赋予空间人的性格。建筑原本就是辩证之物,虚实相生,阴阳相长。
4.2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从现今的发展来看,主要目标和特点是需要发扬环境景观的人文精神,体现环境景观特色,追求环境景观艺术个性。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目的是为了隔绝外在的人与环境,营造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满足园主人隐逸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融合了自身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批判性的继承,在对古典园林的优秀之处做以深入研究后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予以抛弃,而在审美思想上、艺术手法、空间分割等方面取其精华,让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新发挥。
4.3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即在不大面积破坏原有自然环境中的水体、植被的条件下对景观进行改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精华之前先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两者的不同之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的设计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循环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首要条件。
篇9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景观设计
引言:从时展需求上来看,现代景观设计在国内虽然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却不能盲目照搬西方设计理念与设计思想,而是要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同时,拓展设计思路,对我国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与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将古典园林的各种造景手法、空间布局形式等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这样才能够使现代景观设计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一)自然观的影响
自商周时期“苑”、“囿”等形式的园林开始出现,我国古典园林创作就一直坚持以“师法自然”作为核心设计原则,希望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来将自然美的精华呈现出来。无论是铺张华丽、多人工造景的皇家园林,还是讲求趣味、具有诗画意境的文人园林,都会将自然美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内涵所在。为了更好的对自然美进行展现,园林设计者们还会选择游览各地美景,深入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并从中提取出合适的自然元素。而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起来后,这种“师法自然”的园林美学思想也给很多设计师带来了巨大启发,并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动态自然等理念提供了补充[1]。例如在生态规划方面,很多现代景观设计作品就借鉴了古典园林自然观中的“因地制宜”造园原则,通过“依山傍水”的方式对原始自然景观进行充分利用,之后再借助各种建筑、小品、花卉植物来对其进行修饰,这样既可以呈现出最为真实的自然美,同时也能够使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意境观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经常会由文人参与其中,甚至在整个园林设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不仅为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同时也使意境营造成为了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对待自然美的态度上,很多西方园林都会将设计重心集中在形式上,希望通过完美的构图设计来使园林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相比之下,我国古典园林却更加追求园林整体意境与自身情感、艺术思想乃至价值观念间的契合。例如在植物景观的设置上,古典园林就比较习惯于运用乔灌木、藤木、地被植物、花卉及草皮来组成多样景观。不同种类植物也需要根据园林整体意境进行选用,如松、竹、梅多用于营造清雅、淡泊的意境,而芍药、牡丹、荷花则多见于皇家园林或达官显贵之家的园林,以营造尊贵富华的意境。受这种意境观的影响,很多中国人在审美活动中同样比较偏爱各类景观的氛围。而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国内现代景观设计也同样呈现出了追求意境的特点,例如在住宅建筑的室外景观设计中就经常会选用线条、色彩、体量类似或一致的多种植物来构建植物景观,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氛围,使居住者能够产生心灵上的舒适感。
(三)情景交融思想的影响
古典园林中的情景交融思想同样来源于古代文人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即借助景物来表达自身情感。虽然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由于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存在着很大差异,很多古典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都显得难以理解,但在联系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价值取向及传统文化后,古典园林中的情景交融思想仍然可以得到充分体现[3]。例如在对园林内植物景观的选用上,文人们常常会将不同植物赋予不同的寓意,并希望通过各类植物的设置来表达出人的一定情感。其中松、柏四季常青,常用来表达自身坚定不移的信念;海棠为棠棣之华,多象征兄弟和睦;梅花、兰草则大多用于表现自身高洁的志趣。而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即便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对各种植物、景观象征意义的运用,仍然经常会出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作品中。
(四)动态布局思想的影响
动态布局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动态化的景观序列设置来凸显某类型自然景观的特点,进而利用有限的空间将多种类型自然景观呈现出来,使园林空间能够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4]。例如在很多古典园林中,无论园林规模如何,都会利用水池、山石、廊道等将园林的主景遮挡起来,给观赏者带来若隐若现之感,待越过这些遮挡物后,才能够随着刻意设计出的路线来逐渐观赏到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并在游览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独特视觉感受。同时,园林中水池、山石、廊道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其本身也同样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这使得动态布局下的景观序列虽然各具特色,但从整体上来看,却能够融为一体,形成毫无突兀感的完整园林景观。而在城市用地紧张问题的影响下,这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同样在中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体现,如北京植物园在对温室沙漠景观的设计上,就按照将巨人柱、沙漠“河流”、大金琥等极具沙漠景观特色的微型景观整合起来,通过动态布局的方式建立了完整的景观序列,即便整个温室沙漠景观的展览面积仅有数百平米,但配合曲折蜿蜒的道路设计,仍然对沙漠景观进行了完美呈现。
(五)出世思想的影响
出世思想实际上是古代部分文人在面对封建社会黑暗时的价值观体现,即希望通过“出世”的方式来远离世间的污浊与黑暗,或是表达自己对求仙问道的期盼。而当这种思想被寄托于园林设计中时,以营造自然意境乃至“仙境”为主要目的园林美学思想也就随之形成。例如在秦朝时,始皇帝晚年曾多次派人前往东海仙山求取不老仙药。为了表达自己对“长生不老”的强烈愿望,便在兰池宫中模仿蓬莱仙境修建了园林。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消极“避世”思想盛行于文人阶层,因此当时的园林风格也充分体现了“出世”的美学思想,无论园林规模大小,都会有大量的植物及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充斥其中,仅适合三五人观赏。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造园方法并不适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但其贴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意境,却被广泛应用到了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园林景观之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适度应用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很多美学思想虽然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但由于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审美观念差异较大,因此在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应用中,设计师还需严格遵循适度应用原则,根据景观的功能用途、周边环境等特征来适当融入古典园林美学思想,而不可为了凸显古典园林特色而盲目“仿古”[5]。例如在情景交融思想的应用中,就需要在充分考虑景观主要功能的前提下,对各种具有特殊寓意的植物进行选用,以免使植物寓意与景观功能出现冲突。
(二)准确把握设计切入點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非是对各种美学思想的简单复刻,或是对美学思想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直接融合,而是要以赋予设计要求、设计作品为目的,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进行合理化应用。因此在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应用中,设计师还需准确把握好各种美学思想与现代景观设计作品间的联系点与切入点,通过美学思想的运用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所存在的不足,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例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多设计师常常会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而导致设计作品的设计思想缺失。而通过对古典园林意境观及情景交融思想的运用,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
(三)灵活运用现代科技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应用中,设计师应避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造景技巧与设计方法,而是要突破思维常规,从思想层面将景观整体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确定下来,之后再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来完成具体的景观设计。例如在喷泉、叠泉等水景的设计上,就可以利用现代机械来对景观效果进行夸张,以进一步凸显其自然韵味,使观赏者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直观的视觉感受。
篇10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要素;美学;意境
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构建,主要是在模拟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建筑和植物,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各种造景要素的艺术化处理,充分体现出造园者文学艺术修养和哲学思想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园林中“景”的灵魂是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的有机结合。
2 多姿多彩的建筑
园林建筑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具有错落有致、迂回曲折之特点,使得园林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扩大和丰富了园林空间。园林建筑主要包括廊、亭、堂、榭,阁等基木类型。廊是有覆盖的通道,狭长而通畅,弯曲而空透,可达到“引人入胜”、“步移景异”的效果;亭主要用来休息观景,兼做景点,由此可以欣赏到外界空间中的自然景物;堂可用于会客、宴请,也可以用作观戏或用作书房,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园林中的榭小巧玲珑,精致开敞,近可观鱼,远可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景点;阁形体空透,是园林中最高的建筑,可供游人登高望景。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类型多样,园林建筑空间也非常丰富。在布局上,由于受我国儒家、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园林建筑大多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儒家讲中庸和谐,常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方法求得整体统一。如避暑山庄荟萃了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巧妙借用自然美以开拓环境美,给人以雄浑磅礴,自然天成,野趣横生的艺术感受。道家主张返璞归真,任其自然,其建筑无论在情趣上或构图上都表现出曲折多变与自由灵活。如苏州园林的雅致、婉约、内敛就深受道家美学思想影响。表现在造型上,园林建筑房顶多采用举折和房面起翘、出翘,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楼造型如鸟翼舒展,飘逸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的曲线生动流丽。游廊特别是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蜿蜒无穷,如长虹卧堤景色宜人。
3 巧夺天工的置石叠山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园林”的典范,堆山叠石在我国的传统造园艺术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山石赋予园林景观深层涵义。
首先山石具有自然的品格,但凡名山胜景,莫不以山为灵,借石增趣。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千奇百怪,令人赞绝。石的自然属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广泛运用,叠石为山,邻水置石,水石结合,自然之意顿生;其次山石具有文化品格,自古以来人们与山水泉石相依相伴,把对山水泉石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借以开启心灵窗户,净化灵魂;再次,山石还富有哲学寓意,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寓情于景、寓意于物。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和“道法自然”的崇尚自然之美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模山范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最大艺术特色。对自然界中真山形态特征和规律进行把握,胸中存有从自然界真山之美中提炼而来的真意真趣,按照石材的纹理去堆叠出合乎真山结构与脉络的假山,将来自于不同自然山体的美集中表现出来,构造出“浑然天成”的假山艺术品,让人生出“一峰则太华千寻”的审美意境。
4 宛自天开的理水
水体景观被称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观所没有的特殊魅力。园林建造有水则全园生动,无水则难以成园。园林里的水体景观以其多姿形态、悦耳声音、斑斓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崇高与优美,激起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著名诗人杜甫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近代著名学者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古代园林,特别是大型皇家园林之水,多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江河湖海或泉池,也有借用地下水形成的池沼水。
园林理水秉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美学理论的园林景观艺术,不是对自然水体进行简单的浓缩,而是通过掌握自然水体的形态规律,顺合其本性去表现其意趣和精髓。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景观在园林艺术中都有体现,池塘、湖泊、山溪涧谷、瀑布、渊潭、清泉等应有尽有。为了在园林环境中表现水的这一审美意象,园林中的水面总是被渲染得曲折无尽,让人有烟波浩淼之感。园林中的水体水面有聚有散,力求曲折自然,岸有山石树木掩映,迂回曲折之间影射清旷深远意境。人们观赏时有无尽的曲折幽深之感。
5 风姿绰约的花木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性的影响。在选择植物上十分注重“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意境上注重深远、含蓄、内秀。如拙政园的枫杨、狮子林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因此在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许多文人和士大夫往往自比凌霜怒放的秋菊、生于幽谷的芝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们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寄托于自然环境中。
植物是园林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随着植物物候的变化其色彩与形态表现各异,从而引起园林风景的季节变化。古典园林中非常注重植物四季变化,如扬州个园利用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春梅翠竹,配以笋石,寓意春景;夏种槐树、广玉兰,配以太湖石构成夏景;秋栽枫树,配以黄石构成秋景;冬植腊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构成冬景。在咫尺庭院中创造了四季变化的景观序列,表达了“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
花木衬托山水和建筑,使景观更加生动,层次更加丰富,轮廓更加鲜明。园林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结合丰富了建筑色彩与艺术构图,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园林植物与水体结合丰富了水景,为水景增添了内容。杭州的“曲院风荷”,以荷花为主景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突出了夏景;园林植物与山体结合,在保护山体的同时,给山体披上了充满生机的外衣;园林植物与园路结合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意境。
6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要素与理念,多层次体现出自然式山水式景观格局,这种带有诗情画意般厚重色彩的园林特色直接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和哲学等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思想和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晓惠.文心画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上一篇:对航空服务专业的总结
- 下一篇: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